第一篇:动物怎样运动 教案1
(鄂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3.动物怎样运动
教学目标:
1.认识动物运动的多样性。
2.通过观察,了解猫、狗和蜗牛等动物的运动特点。3.能想办法解决在观察活动中遇到的问题。4.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的结果。5.想知道,爱提问,愿意合作与交流。
教学准备:
1.课件:多种动物的运动
2.提供观察对象:小猫、小狗,每小组的蜗牛或蚂蚁。
教学过程:
1.放课件,让学生观察,里面的各种动物是怎样运动的。2.学生汇报。3.实物观察。
(1)将教师准备的活物放在讲台前让学生观察。
(2)学生交流并记录。
(3)学生汇报。
4.学生分小组观察。
(1)学生分小组观察蜗牛或蚂蚁。
(2)边观察边记录。
(3)学生汇报。5.课堂延伸
问:动物还有哪些运动方式? 6.课后延伸
收集各种动物运动方式的资料并观察你所看到的动物怎样在运动。
第二篇:《动物运动的方式》教案1
第1节 动物运动的方式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 观察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
2、通过学生对动物运动方式的了解,使同学们能更加关注自然界的动物,让他们能与之和谐相处,彼此成为永远的朋友,并深刻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教学重难点
举例说出动物运动的方式;举例说明动物运动的重要性。教学设计
在开始时,首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精美的引人入胜的 画面让学生去感悟,去发现。然后通过观察,合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认识动物运动的方式,理解动物运动的意义,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你能说一说它们是怎样运动的吗?课前老师搜集了一些小动物运动的资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同学们,在地球上,生活着很多很多的小动物,今天,我们学习《动物运动的方式》这节课,一起来探讨不同的动物具有的不同运动方式和规律。
(二)小组学习,自主探究
1、陆地动物的运动方式。
师: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动物。你曾经见过生活在陆地的动物都有哪些运动方式?
小组内先自行交 流,然后全班 汇报。
师:老师也搜集了一部分在陆地上生活的动物的运动方式,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课件:陆地动物的运动方式)
这些动物的运动方式有什么共同特点?
学生讨论后交流,教师小结并板书:爬行、行走、奔跑、跳跃。
2、水中动物的运动方式。
/ 3
师:你曾经见过的生活在水中的动物都 有哪些运动方式? 生:游泳。
教师随机板书:游泳。
师:对,但是它们游泳的方式也各不相同。谁能模仿几种鱼类的游泳方式?
学生交流
3、空中飞行动物的运动方式。
师:你又曾经见过生活在空中的动物都有哪些运动方式? 生:飞行。
教师随机板书:飞行。
师:对,但是它们飞行的方式也各不相同。谁能模仿一下生活在空中动物是怎样飞行的?
4、想一想,为什么动物在不同的环境中的运动方式都不一样呢?
学生充分讨论交流:为了扩大活动空间,有利于它们寻找食物、逃避敌害和迁移,动物的运动方式都与生活环境相适应。
5、研究动物的运动规律。
同学们,老师要提一个要求:请同学们仔细思考马在奔跑时,它的四肢的运动有什么规律吗?请同学们画一张图表示出来。好开始吧!
学生汇报交流,教师小结。
马是四肢运动的动物,四肢的常规运动方式是对角线换步法,即左前右后,右前左后的交替循环。
教师板书:对角线换步法。
(三)总结概括,抽象提升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不同的动物具有不同的运动方式,如:爬行、行走、奔跑、跳跃、飞行、游泳。在以后的生活中,同学们要仔细观察,小动物们还有没有其他的运动方式。
2、板书设计:
水中生活的动物----游泳
陆地生活的动物----爬行、行走、奔跑、跳跃 [来源:Z*xx*k.Com] 空中生活的动物----飞行 教学反思
课前准备很充分,有很多小动物供学生观察。教学过程 中能充分调动学生
/ 3
的积极性,学生的主动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通过看、思、动,学生的动手能力与思维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培养。在与生活相联系方面,能注意到将大自然美的韵律与学习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不足之处:板书太少;动物的运动与动物的适应 两个内容,在教学时间分配上有值得商讨的地方。
/ 3
第三篇: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教案)1
沪粤八下《7.2 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知道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理解速度的定义和单位 了解测量速度的基本方法,测量速度所需要的器材以及器材的使用方法 初步学会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并学会进行速度单位的换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
知道常见的比较速度的方法,并让学生进行比较
学会选择合适的测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并掌握时间和长度的测量方法
学习自主设计表格,在学生的设计过程中进行必要的规范化指导,并鼓励不同的表格形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生从测量简单的速度的过程中,知道其它很多速度都是这样测量出来的,由此增加对速度大小及测量方法的感性认识;我国体育健儿奥运会速度项目中的娇人成绩,让同学们领略优秀运动员超人的速度给国家所带来的容誉,适时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并以此激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有顽强的拼搏毅力,才可能取得丰硕的成果。
教学过程:
创设问题情景,激发探究欲望
提出问题:放一段《动物世界》中猎豹追捕小动物的场景。再放一段蜗牛爬行的情景。让学生比较两种动物的运动快慢,引入课题“速度”
比较纸片下落的快慢
学生取出两张16开纸A和B,将A双折一次,将B对折两次,为了使纸片平稳下落,可将纸片的两端向上叠起一部分,让它们从同一高度释放。
猜一猜:哪张纸片下落得较快?
同学们刚才所说的纸片下落快,是根据什么来判断的呢? 那你们有没有其它的判断快慢的方法呢? 物体运动快慢如何比较呢? 凭感觉有时是不准确的,是不科学的
我们再做一次实验:让这两张纸片从不同的高度释放,如何来比较他们下落的 快慢呢?
这和我们在体育比赛中比较运动员运动的快慢的方法是不是一样的呢
第四篇:运动起来会怎样1教案(最终版)
教案
3运动起来会怎样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1人体需要氧气,肺的交换作用将氧气吸收进血液,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2人体的运动量越大,消耗的氧气越多,就需要加快肺的呼吸,以吸收更多的氧气
3经常锻炼身体,可以加大身体的肺活量,这样有利于身体健康
过程与方法1合理的使用实验记录单,能够测单位时间内的呼吸次数,并进行数据分析
2能够结合实验现象,相关信息及资料,作出对呼吸次数加快的原因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愿意与同学相互交流,能够在合作中完成实验活动
2能够耐心细致的完成心跳与呼吸次数的测量活动
二、教学重点
以学生很容易感受到的身体变化为线索,将呼吸与循环系统引入学生的视野,并展出这两大系统,在支持人体活动上的作用与联系。
三、教学难点
让学生思考,然后去实践解决问题
四、教学准备
塑料袋、吸管、水槽、镊子、集气瓶等
五、活动过程
(一)引入
《1》 观看图片引出课题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张图片,大家请仔细观察,看一下图片中的同学都在干什么? 生:跳远、跑步。
师:我们把跳绳,跑步、跳远统称为什么?用两个字表示一下?大家好好想想是什么? 生:运动。
是:那大家想一想运动起来会怎样呢?想想一下上体育课的时候,在操场上运动之后的感觉。(教师板书课题)师:运动之后会怎样呢?谁来说一下。生:呼吸加快、流汗、心跳、累。(教师板书)
师:其实这些变化与我们身体的两大系统有关,谁能猜出这两大系统吗? 生:呼吸系统。
师:还有一个是什么系统呢?有人知道吗?既然没人知道,那我来告诉大家:“循环系统”。在本章呢,我们将学到这两大系统,它的结构和作用以及与人体的关系,今天这节课我们研究一下我们的呼吸系统。
(二)呼吸系统的介绍
师:大家深吸一口气感受一下,想象一下,我们吸进的空气都经过我们身体的那些部位呢?把你的感受写到科学记录本上!
师:谁来说一下
生:从鼻子或嘴到咽喉,再到肺。等等。。。
师:同学们的想法与感受对不对呢?请大家来看我们的呼吸系统的结构图。
备注:咽:口腔后部有肌肉与黏膜构成的管子,分为三部分,上段与鼻腔相对称“鼻咽”,中段与口腔相对应称“口咽”,下段师喉的后部称为咽喉。咽是呼吸道与消化道共同的通路。喉:呼吸道前端上面连接咽,下面通气管的部分有通气发声的功能。
横膈膜:胸部与肺部的膜状肌肉,使肺扩张和收缩,并且为排便,呕吐增加腹压。
师: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横膈膜。介绍完了呼吸系统,给大家一分钟时间记忆,看谁记得又快又准,开始!谁记住了?
生:回答问题(教师指地方,学生回答)
师:大家再深吸一口气感受一下我们的呼吸器官,想象一下吸进一口气都经过我们呼吸系统的那部分,那些器官。生:感受中。。。
师:说完了呼吸系统我们来研究一下我们的呼吸!
三、呼吸次数的测量
师:刚刚有同学说运动后呼吸什么? 生:加快(教师板书呼吸加快)
师:你有什么办法来证明运动之后呼吸加快吗?大家好好想一想?有人知道吗?我们说呼吸加快,加快是跟什么时候比较的呢?
生:运动前比较的 师:你们都同意吗? 生:同意
师: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比较方法,通过前后两次的数据比较就可以知道运动之后的呼吸到底是不是加快。我们下面进行一分钟平静时呼吸次数测量,然后大家跟着音乐一起去运动,之后我们在测量运动后一分钟的呼吸次数测量,这样将两次的数据记录进行对比就知道运动之后呼吸时否加快了。同学们你们在测量的时候,怎样才是一次呼吸呢? 生:吸气吐气。
师:吸气后吐气,算一次呼吸,大家在数的时候把手指放到鼻子底下数。开始
测量平静时一分钟呼吸次数 师:大家记录数据,现在大家来动一动测量运动后呼吸次数,大家把凳子放在桌子底下跟着我的节奏开始跳。(学生运动)开始测量
师:记录数据。大家把数据念出来,老师写在黑板上。四个人选一个代表报告自己的数据。(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数据记录)
师:大家来观察一下这些数据,看看有什么发现吗? 生:运动后的呼吸次数比平静时多。
师:同学们都发现了运动后比运动前呼吸次数多那么恰好证明了呼吸加快。
四、呼吸加快的原因
师:我想同学们一定和我有一样的问题,呼吸为什么会加快呢?
师:如何呼吸不加快会怎么样呢? 生:感觉焖,累,等等。
师:那么我们咋样才会不难受呢。生:加快呼吸,大口大口的呼吸。
师:照这样说我们吸入呼出的气体一样吗? 生: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师:大家都觉得不一样那么我们来体验体验这个不一样。(教师用塑料袋遮住口鼻进行演示)大家在做的过程中一定要感受一下刚开始咋么样,然后杂么样,最后怎么样?开始!师:来说说你的感受。
生:刚开始舒服,然后难受,最后更难受了,直接无法呼吸了
师:这样的感受说明了什么? 生:没氧气了。
师:刚开始我们吸入的是空气,然后我们吸入的是我们呼出的气体,就这样我们就会越来越难受,那大家想想我们呼出与吸入的气体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下面我们将收集我们呼出的与吸入的气体,来进一步研究吸入与呼出的气体不一样,大家来看老师是杂么做的。(教师分别收集空气,和呼出气体然后用火柴检验)师:说说你观察到的现象。生:1号瓶燃烧5秒,2号瓶不燃烧
师:1号瓶师空气,2号瓶是我们的呼出气体,那么刚才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生:呼出与吸入的气体不一样
师:刚才我们的实验证明了呼出与吸入的气体不一样,那么到底有什么不一样呢?请看科学家给我们的答案。师:(出示呼出与吸入气体成分表)从这张表中大家可以得到那些信息呢?
生:氧气吸入多,二氧化碳吸入少;氧气呼出少,二氧化碳呼出多,所以说呼吸加快是为了什么? 生:吸入更多的氧气。
师:人体的呼吸其实是一个气体交换的过程,吸入大量的氧气,呼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教师板书吸入:大量氧气 呼出:大量二氧化碳
师:大家从这张表中还发现了什么?我们平常呼吸的是什么?生:空气。
师:从这张表中还可以看出空气的成分,而且我们呼出与吸入的气体总量是相同的。
师:老师突然想起一件事,前几天同学们做体能测试,有一个项目是肺活量的测量大家对肺活量有多少了解呢!请看大屏幕。下课!
第五篇:动物的运动教案
动物的运动教案
教学内容:动物的关节/肌肉/骨骼肌的协调 教学目标:
1通过回顾扑入动物的关节/骨巩固运动系统的组成。
2、能够说明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3.了解运动是如何实现的。
4、了解动物的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重点:运动系统组成及三者之间协调运动。本节课的难点:三者之间的协调运动。教具:模型、多媒体
教学方法:启发、目标、归纳 学法:阅读、观察、操作、讨论 教学过程:
一、复习运动系统的组成 骨、关节、骨骼肌
二、授新课
1、播放视频让学生回忆动物的运动方式 2阅读课本p30第一二自然段
(骨骼肌包括哪几部分。如何附着在骨上的?骨骼肌有何特
性?骨是如何运动的?)3播放视频得出三者的协调关系
4、运动只有运动系统才能完成吗
5、动物的运动有何意义
6、课堂检测 7课后练习板书设计:
第一节 动物的运动
骨骼肌受到刺激牵拉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就产生了运动。
运动还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