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咯—列举》教学设计5篇

时间:2019-05-12 18:06: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咯—列举》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咯—列举》教学设计》。

第一篇: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咯—列举》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咯—

列举》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65~67页的例题及随后的“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列表整理信息的作用,学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简单实际问题所提供的信息,学会运用从已知条件想起或从所求问题想起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2.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经历提取信息、发现问题、列表整理条件、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收集整理信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用列表的方法整理问题情境中的信息,用从条件想起或从问题想起的方法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正确整理、分析数学信息,学会通过所整理的信息决定解决问题的思路。

教学准备:会议日程表、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同学们平时爱读书吗? 介绍乌鸦喝水的故事,并提问:乌鸦用什么巧妙的办法解决了喝水的问题? 介绍曹冲称象的故事,并提问:曹冲用了什么办法在不伤害象的基础上称出了象的重量?

一、创设情境,感知策略

揭题:在学习生活中,策略就是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的好办法。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合作交流,探究策略 1.体验列表的有效性和必要性。

2.出示例题情境图,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指出:可以根据需要解决的问题,找出相关的条件并列表进行整理。4.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整理。

5.同桌交流,初次比较。

以“简明准确地表示出条件与条件之间,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关系”为标准,评价同学们的成果,引导形成下面的表格:

小明 3本 18元

小华 5本

?元

6.利用上表分析数量关系:要解决“小华用去多少元”这个问题,应该先求什么? 7.请学生回忆自己的思考过程,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出来。

8.小军用4 2元买练习本,他买了多少本?先列表整理条件和问题,再解答。9.合并比较。

根据上面两题的解答结果,填出括号里的数。3本→18元 5本→(30)元(7)本→42元

启发:细心观察,有何发现? 10.小结。

三、实际应用,巩固策略

做“想想做做”第1题。(1)学生先在书-卜填表,再解答。(2)展示两个学生填写的表格及算式。

(3)提问:列表整理信息时要注意什么?每步算式求出的是什么?你是怎么分析数量关系的?

四、拓展延伸,提升策略

给出条件和问题,由学生自己根据问题选择条件,并列表整理,再解答检验。

条件如下: 问题如下:

拖把每把15元黑板擦5个15元(1)15把扫把用去多少元? 足球每个、56元 扫把6把42元(2)25盒粉笔用去多少元?

篮球每个48元粉笔4盒16元(3)买6个足球的钱可以买几个篮球?(4)买6个足球的钱可以买8个排球,每个排球多少元?

五、总结回顾,反思策略

1.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解决问题的策略? 2.进一步体验列表的价值。

第二篇:四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精选教案

《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青岛市胶州第四实验小学 徐爱琴、高 飞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0~83页,解决问题。教学目标:

1.借助生活实例,运用模拟表演策略帮助学生理解“两个物体”“两个地方”“同时出发”“相对而行”“结果相遇”等关键词的含义,逐步提炼形成相遇问题,理解相遇问题的基本结构特征。

2.结合具体情境,运用摘录、表格、画图等策略引导学生整理信息,分析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初步构建起相遇问题的数学模型,进而自主解决问题。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积累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及运用知识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用画线段图策略分析“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构建其数学模型。

教学难点:理解“相遇问题”的基本特征,构建“速度和×时间=总路程”这一数学模型。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小纸条。教学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感知情境,收集理解信息。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物流中心,车来车往,忙着运输货物。看,大货车、小货车也在城市与物流中心之间载着货物行驶着。(课件呈现情境图中除摩托车之外有关大、小货车的信息。)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1:大货车平均每小时行驶65千米,小货车平均每小时行驶75千米。

生2:我发现大货车从西城往物流中心走,小货车从东城往物流中心走,它们对着头走。师:你很善于观察,发现了图画中的信息。

生3:它们同时出发,相向而行。(板书:同时出发 相向而行)生4:在物流中心相遇。(板书:相遇)

师:刚才同学们发现了有关大、小货车行驶情况的信息,那谁愿意和老师一起来表演一下它们的运动过程?

师:好,你来!老师当大货车,你来当小货车,讲桌上的粉笔盒就当物流中心,好吧!

师:同学们,你们现在就是评委,大货车我和小货车李雪分别从东、西两城出发,你们说预备我们就准备好,你们说开始,我们就开始走,行吗?

小学数学精选教案

生(齐):行!

师:李雪,同学们说预备咱俩开始走,可以吗? 李雪:可以。

师:老师站李雪那边,有什么问题吗? 生:应该从两个不同的地方。

师:哦,大货车从西城出发,小货车从东城出发,我们应该从两个地方出发。(板书)

师:好!我们再重新走,我站到西城,李雪站到东城。你们说预备我们就准备好,你们说开始,我们就开始走。

师:待会儿,同学们仔细观察,这次又会出现什么问题? 生:老师晚走了。师:有问题吗? 生:应该同时出发。

师:哦!对呀,我们两个必须同时出发。(在“同时出发”下面划线。)同学们棒极了,又发现了非常重要的问题。

师:好,我们改正错误,我们俩从两地同时出发,再走一遍。师:有问题吗?

师:哦!我们应该面对面走才对。

师:面对面在我们数学上称之为相对而行,也可以叫相向而行。(在“相向而行”下面划线。)师:咱们俩就按照各位评委指出来的正确走法再走一遍吧!

师:这次走得怎么样?我们同时到达物流中心了,也就是说我们在物流中心——相遇了。师:现在请同学们边打手势,边描述大小货车的运动过程。说给同桌听一听。(学生同桌互说,教师巡视。)师:谁愿意说给大家听一听?

生:大货车和小货车分别从东、西两城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在物流中心相遇。师:说得不错。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它们的运动过程,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课件播放“行驶4小时”。)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行驶了4小时到物流中心。

师:观察得很仔细,我们再来看一看,他们是不是行驶了4小时。师:怎么样?是不是行驶了4小时到达物流中心了。

小学数学精选教案

生:是。

师:现在请同学们用语言描述它们的运动过程,学生试说。师:现在你能完整地描述一下它们的运动过程吗?

生:大货车和小货车分别从东、西两城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经过4小时在物流中心相遇,大货车平均每小时行驶走65千米,小货车平均每小时行驶75千米。

师:大货车和小货车分别从东、西两城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大货车平均每小时行驶走65千米,小货车平均每小时行驶75千米,经过4小时在物流中心相遇。

2.提出问题,导人新课。

师;同学们看,图中给了我们这么多信息,你们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吗? 生:大货车行驶了多少千米?

师:其实要求大货车行驶了多少千米?也就是要求西城与物流中心相距多少千米。谁会口头列算式? 生:65×4。

生:东城与物流中心相距多少千米? 师:怎样列算式? 生:75×4。

师:还有其他问题吗?

生:两辆货车一共行驶了多少千米?

师:其实要求两辆货车一共行驶了多少千米,也就是要求东西两城相距多少千米。(板书。)

师:谁来把问题给大家读一读?(生读。)这个问题就是这节课我们要研究解决的——相遇问题。(板书课题:相遇问题。)

【评析:开课伊始,物流中心车来车往相遇的真实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问题源于生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模拟表演,体会到相遇问题的特点,初步感知相遇问题的特征。课件播放运动过程,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相遇问题的特征,为学习新知打下了基础。】

活动二:探究方法,构建模型。

1.运用解题策略,自主整理信息——构建起相遇问题的图形模型。

师:这个题目的信息比较复杂,为了让题目简单、明了。现在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题目中的已知信息和问题整理出来。开始!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师:现在请同学们小组交流你们组内出现了几种不同的方法,组长注意做好记录,我们看哪个组的方

小学数学精选教案

法多。开始!

(生活动,师指导。)

师:谁愿意代表你们小组和大家交流交流。

生1:我们组有3种方法,一种是把信息和问题按照顺序写了下来。师:他们组用的这种方法,我们数学上称之为摘录法。生1:我们组还画了一个表。师:这种方法我们称为表格法。生1:还有一种是画图。师:有问题需要问问他们吗?

师:好!我们鼓掌通过他们组的3种方法。

生2:我们组还用了“摆一摆”的方法,先摆大货车4小时行驶的路程,再摆小货车4小时行驶的路程,合起来就是一共行驶的路程。

也可以这样摆,先摆大货车和小货车1小时行驶的路程,行驶了4小时就有这样的4段。生3:我们画了一个这样的图。

师:知道他们组用的这种整理信息的方法叫什么方法吗?他们组已经画出了线段图的雏形,在以后的学习中线段图经常帮助我们分析题意,理解题意。线段图的用处非常大。现在老师画一个标准的线段图,请同学们看黑板。(教师边讲画线段图的要领,边板画。)这样,我们就把已知信息和问题都在线段图上整理出来了。

2.独立列式计算,自主解决问题——构建相遇问题的算式模型。

师:好,同学们,现在你们能根据我们刚才分析的过程解决这个问题吗?在练习本上动手试一试。师:谁愿意与大家交流交流做法。生1:65×4+75×4 =260+300 =560(千米)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1:先求大货车4小时行驶的路程,再求小货车4小时行驶的路程,把它们加起来就是总路程。生2:(60+70)×5,先求大货车和小货车1小时行驶的路程,行驶了4小时,所以再乘4,也就是它们4小时行驶的路程。

3.分析比较解法,抽象出数量关系——构建相遇问题的本质模型。

师:先求大货车4小时行驶的路程,再求小货车4小时行驶的路程,把它们加起来就是总路程。也就

小学数学精选教案

是大货车行驶的路程加上……

生:加上小货车行驶的路程等于总路程。

师:先求大货车和小货车1小时行驶的路程,行驶了4小时,所以再乘4,也就是它们4小时行驶的路程。也就是速度和乘……

生:相遇时间等于总路程。

师:请大家看屏幕,我们一起梳理一下第二种解法的分析思路。(课件演示。)

师:刚才我们通过动手、动脑,用多种方法解决了大货车、小货车行驶的问题,你能用我们这节课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吗?

生:能。

【评析:本环节最大的亮点是教师能够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经历了三个层次,逐步建立起相遇问题的数学模型。第一个层次是让学生自主整理信息后进行汇报交流,构建了相遇问题的图形模型,同时凸显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开阔了学生的思维.。第二个层次让学生自主列式计算,尝试解决问题,在交流的过程中注重学生对算理的分析,通过生生的互动交流让学生进一步感知相遇问题的结构特点,帮助学生构建了相遇问题的算式模型。第三个层次通过比较分析,抽象出数量关系,构建相遇问题的本质模型。】

活动三:应用模型,解决问题。1.基本练习,巩固新知。

小方和小丽同时从家出发,经过6分钟两人在少年宫相遇。她们两家相距多少米?

学生练习本上做,并集体订正。

(2)两列火车分别从甲、乙两地同时相对开出,5小时后相遇。甲车每小时行11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100千米。甲、乙两地间的路程是多少千米?(先画图整理条件和问题,再解答。)

学生在练习本上做,并集体订正。2.拓展练习,揭示本质。

师:生活中,除了走路能相遇,还有一些相遇的例子——引出工程问题。(课件出示。)

小学数学精选教案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师:像工人修路、开隧道,农民挖水渠,这样的问题是我们以后要研究的工程问题,工程问题也能用相遇问题的方法解决。这类问题的数量关系是:工效和×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3.发展练习,灵活运用。

师:相遇问题的类型还有很多,比如相背而行。请同学们看:

甲、乙两个工程队从同一地点分别向东、西两个方向铺设管道。甲工程队每天铺设管道140米,乙工程队每天铺设管道150米。5天后,两个工程队共铺设管道多少米?(先画图整理条件和问题,再解答。)

师:相遇问题的例子在我们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希望同学们善于用数学的眼光发现问题,用数学的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请感兴趣的同学课下解决这个问题。

【评析:练习的设计由浅入深,有坡度,多层次。基本练习引导学生巩固建立的数学模型,实现知识、技能、方法的迁移,促使知识内化;拓展练习从行程问题拓展到工程问题,拓宽了解决问题的面,沟通了知识间的联系;发展练习中“相背问题”的引入,引导学生突破固定的思维框架,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了解到两个物体同时运动还有很多种情况,提高了学生的探究意识。】

活动四:引导总结,构建网络。

师:谈话:同学们,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回想一下,你们有什么收获?(课件出示教材丰收园图。)生1:我学会了整理信息。

生2:我知道可以用画图、表格、摆一摆等方法整理信息,让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这些方法能帮助我们解决很多问题。

生3:我学会了解决相遇问题的两种方法。

生4:我还知道两个物体运动的题目可以通过模拟表演弄明白题意。

师:同学们的收获真不少,老师真替你们高兴。好,这节课上到这儿,下课!

【评析:以具体的问题引领学生从“知识”“方法”“感受”几个方面全面回顾梳理,帮助学生积累一些基本的活动经验,养成全面回顾的习惯,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感,培养自我反思、全面概括的能力。】

第三篇: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 解决问题的策略微课设计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 解决问题的策略微课设计

微课作品名称 “解决问题的策略” 微课作品介绍

本次微课《解决问题的策略》主要以 PPT的形式,以教师讲解和展演学生常见作品的方式,将画线段图的策略潜移默化地教给学生,并通过提问和线段图的分析引导学生学会根据直观图去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通过微课的形式帮助学生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需求分析 适用对象分析

学生能够根据波利亚四部曲完整地解决一道实际问题。学生会画线段图,并能够根据线段图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学习内容分析

该微课主要帮助学生通过分析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正确地画出相应的线段图,并能根据线段图清楚地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从而顺利解决问题。在三年级学习了从条件出发和从问题出发的策略去解决问题,在四年级上学期学习了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的策略,而本节课是用画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画图是一项重要的策略,在今后的学习中会用画图的策略来分析较为复杂的数量关系,并解决较为复杂的实际问题。教学目标分析

《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一节课的重难点就在于两方面:一是能正确应用画图的方法整理条件和问题;二是能借助直观图示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并能够解决较为复杂的实际问题。

学生的学习难点就在于这节课的重难点,而微课将这两个方面的重难点进行了详细讲解,又给了学生思考的过程,学生可以一边思考一边学习,学生试着画图和试着说说想法,并与正确的讲解进行对比找到自己的问题所在。这节微课对于这节课的重难点来说还是很有针对性的。教学过程设计

一,出示例题,理解题意

1。提问:同学们,阳光小学有集邮活动,原意和我一起去看看吗?(PPT:小宁和小春共有72枚,小春比小宁多12枚),从屏幕中你知道了什么? 2.提问:根据这两个条件,你想解决什么问题(PPT: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1.学生需要独立思考出从屏幕中可以知道什么条件? 2.独立思考根据这两个条件可以求出什么问题?

3.能够明确“小春和小宁各有多少张邮票?”就是指小春有多少张邮票?小宁有多少张邮票?

二。根据题意和观察线段图,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

1.谈话:要求出这两个问题,就必须分析清楚数量之间的关系。你会有什么方法表示出数量之间的关系?

2.请学生自己画一画线段图,提示学生思考两个问题。

3.教师在PPT上展示了一些同学们常见的线段图画法,并让同学们思考最欣赏哪一副线段图。

4.教师完整地介绍线段图的画法,并由PPT进行展示。5.根据线段图,说说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6.谈话:现在你能观察自己的线段图,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吗?自己思考一下。7.教师介绍三种解决问题的思路,并通过PPT进行演示。

8.谈话:通过观察线段图,同学们想到了三种解决问题的思路,那这三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吗?

9.谈话:的确,从图上直观、清楚地看到了数量之间的关系,确定了解决问题的思路。这也是我们在解决问题时常用到的一种策略。

【设计意图】:1学生根据自己的已有知识经验,画出本题目的线段图。

2.通过观察教师展示的学生作品和介绍画线段图的方法,进行互学,想一想自己所画线段图的问题,并观察介绍者所画线段图的方法。体会线段图能够直观地表示出条件和问题。

3.根据所画出的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找到方法,并根据教师的PPT展演,进行思考,理解三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4.通过观察对比解决问题的三种线段图,让学生体会和发现都要把他们的邮票转换成同样多。三,解答并检验。

提问:同学们,通过线段图我们找到了三种不同的解决方法,那算出来的结果对不对呢?我们还要?(检验)这道题目,你想怎样检验?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养成解决问题的完整性,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四。回顾解题过程。

1。师:同学们我们解决了一道题目,回顾一下刚才的解题过程,说一说你有什么体会?(用PPT展示解题的过程)

2。回忆:大家可以回忆一下,在我们以前的学习中,曾经运用过哪些画图的策略? 【设计意图】:通过PPT回顾整个解决问题的过程,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对题目都能再次回顾,通过体会让不同的学生都能感受到画图的重要性。

学习指导

请在预习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第一课时时使用本微视频,初步掌握画线段图并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也可以在学习过本课时,但还没有掌握的情况下,继续重新学习微课,从而达到掌握的目的。配套学习资料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一单元 制作技术介绍

所需要的软件为: 录屏工具软件 ;制作的简要流程 为:先制作相应的片段 PPT,并设计好相应的教案,在此基础上提前邀请一些学生试着画一画本节课例题中的线段图,将典型的学生所画的线段图进行展示;利用录屏工具软件进行录制。

第四篇:小学数学冀教新版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解决问题的策略(二)

小学数学冀教新版四年级上册

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列表的价值,并学会用列表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3、通过学习,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和难点】

1、理解并能应用列表的方法解决问题;

2、正确整理、分析数学信息关系,学会通过所整理的信息决策问题解决策略,并内化成自己的问题解决策略。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生1:“用列表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生2:“学习了解决问题可以从问题入手,也可以从条件出发。”

师:“我们用昨天学习过的方法来解决下面的问题。”

(出示题目:一台织布机3小时织布84米,如果织8小时可以织布多少米?)。

师:“请你来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生1:“我是这样想的根据3小时织布84米,先求出一小时织布28米,在用28乘8,可以求一共织布多少米。”来源:小精灵儿童资讯站

生2:“要求8小时可以织布多少米?必须先根据3小时织布84米求出一小时织布的米数。”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用列表和画图的方法整理信息的策略,运用这种策略我们可以解决更多的问题。”(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插图:小芳家栽了3行桃树、8行苹果树和4行梨树。桃树每行7棵,苹果树每行6棵,梨树每行5棵。白菜老师:“桃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

师:“你知道题目已知什么和要求什么吗?”

生1:“分别知道桃树、苹果树和梨树的行数和每行的棵数。”

生2:“求要求桃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

(2)师:“要求桃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可以怎样想?你们能用上节课学习的画图或列表的方法将题中的信息整理出来吗?”

(同学们整理信息,并全班交流)(相应板书)

生1:“要求桃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必须先分别求桃树和梨树的棵数,然后在把它们加起来。”

师:“说说你选择了那些条件来解决这个问题?”

(展示学生填写好的表格。再列式解答。

桃树3行每行7棵

(梨)树(4)行每行(5)`棵转自小精灵儿童资讯站(060s.com)3×7+4×5=41(棵)

答:桃树和梨树一共有41棵。

(3)与复习题比较:

师:“今天的例题在整理信息时也用到了列表法,这里的列表与复习题的列表有什么不同?”

生1:“这里的条件更加多,不是每一个条件都有用,我们要根据题目的问题来选择需要的条件来列表。”

生2:“上一节课是先求出每份有多少,或者一共有多少,这里是先分别求出桃树和梨树的棵数,然后再把它们加起来。”

师:“列表不仅起到收集和整理信息的作用,而且还能直观地显示数量关系,这样就可以从中找到解题思路,甚至有时能使问题的答案一目了然。”

师:“用列表的方法,我们再来算一算,桃树和苹果树一共有多少棵?”

出示列表:

桃树3行每行7棵

()树()行每行()`棵

学生独立完成,对照答案。

引导学生观察:根据列表得到的信息,我们可以列出怎样的算式呢?师:“若问所有果树一共多少棵?应当如何列表?如何列式?”

生:“道理是一样的,只不过要把三种果树的棵数分别算出来,在加起来。”

2.教学习题

(1)出示题目。“苹果树比桃树多多少棵?”

师:“要求苹果树比桃树多多少棵?你会解答吗?”(学生独立完成讲解答案)

三、练习

(一)、完成习题第1、2题。

1.第一题。(出示第1题。指名读题。)

师:“根据题目中同学们的对话,你可以了解到什么?列表表示出来。

请同学们用学过的方法独立完成。”

2、第2题。

(1)出示题目,理解题意。

(2)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3)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对于第(3)道小题,不同的学生可能会题出不同的问题,只要学生能提出合理的问题,教师都应给予肯定。

四、全课小结

师:“用哪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学生说

第五篇:用列举的策略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

合师附小四小 王邦燕

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94-95页例1及随后的“练一练”,练习十七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能运用列举的策略找到符合要求的所有答案。

2、使学生在对自己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列举策略的特点和价值,进一步发展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策略的价值,并使学生能主动运用策略解决问题。教学难点:在学习过程中,感受策略带来的好处,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教学准备:课件、小棒、表格。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直接导入。(2分钟)

直接出示课题。问:看了这个课题,大家觉得本节课我们要研究什么?(学习什么样的策略?解决怎样的问题?)

二、教学例1。(20分钟)

(一)弄清题意,引发需求

1、出示例1:王大叔用22根1米长的木条围一个长方形花圃,怎样围面积最大?

师:他用22根1米长的木条围成一个长方形花圃,你想到些什么? 生1:长方形周长是22米。生2:可能会有不同的围法。

设疑:在这么多围法当中(板书:▪▪▪▪▪▪),要想知道怎样围面积最大,可以怎么做?(把所有围法都列举出来)

师:请大家自己想办法找出所有的围法,并将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二)尝试列举,感知策略

1、分层提出要求:

可以用小棒来操作,也可以在方格纸上画图,还可以直接填表。

学生操作,师注意收集(投影展示:A、遗漏B、重复C、全但无序 板贴展示:D、有序)

2、比一比:大家更欣赏哪种记录方法?(D)为什么?(板书:按顺序)按顺序列举有什么好处?(板书: 不重复

不遗漏)

师:这位同学真了不起,掌声送给他。(掌声)

师: 请刚才没有按顺序填写的同学改成按顺序填写。

(长(m):10 9 8 7 6

宽(m): 1 2 3 4 5)

7、同学们数数看,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5种)现在你知道怎样围面积最大吗?(长6米,宽5米)你是怎么知道的?让我们一起来口算面积。(补齐板书:面积(㎡):10 18 24 28 30)。

8、小结揭示课题:像刚才这样把事情发生的所有结果按照一定的顺序一一列举出来,也是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我们通常就称它为“一一列举”的策略。(板书:——一一列举)

(三)反思回顾,加深理解

提出要求:回顾刚才解决问题的过程,你有什么体会?(列举能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列举时要有序思考,对列举的结果要进行比较)

过渡: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个音乐钟,我们一起来看。

三、拓展应用,丰富体验。(16分钟)

1、出示“练一练”第1题。(突出“有序”)

(1)(指名读题)问:你打算用什么策略来解决这个问题?指名板演。(2)学生尝试解答,组织交流反馈:重点让板演的学生说说是怎样列举的。对比小结:这题和刚才那题我们都用了列举的策略,大家想一想:能用列举的策略解决的问题具有什么特点呢?(当答案有多种情况的时候)

进一步要求:其实列举的策略同学们并不陌生,大家思考: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曾经运用列举的策略解决过哪些问题?小组交流。(如:一年级:10的分与合;四年级:学习倍数和因数时,用12个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不同的长方形。)

过渡:大家平时喜欢上网吗?我们平时上网时所浏览的网站为了及时发布最新的消息,都需要定期更新。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2、出示“练习十七”第2题。(突出“对结果要比较、观察”)

(1)(指名读题),问:你想用什么策略来解决?师引导学生观察A网站怎样更新后再提出要求:先在下表里画一画,再回答。

(2)组织交流反馈:重点突出对列举的结果要观察、比较。

联系生活:上网确实很有趣,但同时汪老师也对大家提一个小小的要求:希望大家要做到“文明上网、适度上网”,千万不能沉迷于网络。

过渡:汪老师所带班级有一名同学叫小芳,小芳有一个爱好是收集邮票,先课件出示4张邮票。(师介绍:邮票左上角显示的钱数称为邮票的“面值”,我们到邮局寄邮件时支付的钱数称为“邮资”),再课件出示问题。

3、出示“练习十七”第3题。(引出分类列举的思想)

提问:你打算用什么策略来怎样解决?指名回答,生口头说出按怎样的思路来列举即可。

四、总结全课(2分钟)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策略?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列举时需要注意什么)

五、结束语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采用“一一列举”的策略常常可以使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使混乱的思维变得清晰,这正是我们学习这些策略的价值所在。

六、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的策略

----------一一列举 长+宽:22÷2=11(m)长(m):10 9 8 7 6 按顺序

宽(m): 1 2 3 4 5 不重复

面积(㎡):10 18 24 28 30 不遗漏

下载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咯—列举》教学设计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咯—列举》教学设计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四年级数学上册练习题(解决问题)

    四年级数学(解决问题) 1.王老师带领40名学生去公园游玩,公园规定,门票零售每张3元,如果购买团体门票,要购买50张以上,每张2元,王老师买哪种票便宜,便宜多少元?2.花店里的花的价格分别是:......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教材从四年级(上册)起,每册都编写一个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单元。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是《数学课程标准......

    一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教学设计(本站推荐)

    一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全册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能根据图画和文字找出题目所给的数学信息以及所要解决的问题,选择恰当的方法来解决,巩固对加减法含义的......

    一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Fpg 一年級數學上冊——解決問題 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全冊解決問題 教學目標:能根據圖畫和文字找出題目所給の數學資訊以及所要解決の問題,選擇恰當の方法來解決,鞏固對加減法含......

    一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上册《看图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环江县第二小学 教师:覃英凤 教学内容:人教版教科书第46页的内容,练习十的第1题图1、第四题图2。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小学阶段......

    四年级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解决问题 》 教学内容:P99 例1 (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做一做及练习二十一部分练习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2、使学生了解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四种图形的关系。3、认识平......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1、会正确读、写多位数,并能比较数的大小。2、能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3、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求一个数的近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