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教案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34页信息窗2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并能比较正确的进行估算。
2.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过程,培养灵活运用估算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主动估算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在生活中的作用,发展应用意识。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教具、学具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红旗小学的五六年级的学生参加义务劳动,分成了28个组,平均每组有22名学生。参加义务劳动的大约有多少名学生?说说你的估算方法。
(通过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能利用知识的迁移为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做好铺垫。)
2.我们都知道2008年奥运会的帆船比赛在我们山东省的青岛市举行的,为了办好奥运会,整个青岛市民都积极行动起来,就连青岛市的小学生也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们看看育才小学和光明小学的学生都做了些什么。出示课件:34页的情景图。
预设:育才小学和光明小学的学生都参加了种树活动。
3.提出数学问题。
师:根据图中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预设:(1)我想知道育才小学发了多少包树种?
(2)我想知道光明小学发了多少包树种?
(3)我想知道育才小学和光明小学哪个学校发的树种多?
(4)我想知道育才小学和光明小学两个学校一共发了多少包树种?(以青岛两个小学的学生参加种树活动为奥运添光彩,为学生创设现实的社会情境,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究的欲望。同时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绿化意识。)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1.引入课题。
师:要求育才小学发了多少包树种?怎样列式?(223×18),这是什么样的乘法算式?(板书:三位数乘两位数)你想用什么方法计算这个算式?(学生可能说用竖式计算、估算、口算、用计算器算等方法。)这些方法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课件出示:
师:这个问题应该选用哪种方法计算?(学生会说用估算的方法计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一下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把课题板书完整。)
(在对比问题的过程中、引入估算,使学生体会到估算的必要性,增强学生的估算的意识)
2.合作探究。
温馨提示:先自己想一想以前学过的乘法估算方法,估一估这道题的结果,如有困难再同位合作,然后把你们的想法在小组内说一说。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1.班内交流。
师:哪个小组愿意将你们组的方法与大家分享一下? 温馨提示:重点说说如何估算的、依据是什么。(1)小组展示汇报,大家分享,相互评价,质疑对话。
①223≈200 ②223≈220 ③223≈200 18≈20 18≈20 200×20=4000 220×20=4400 200×18=3600(学生在探索估算的过程中可能有多种方法,只要有道理都要给予鼓励。)(2)优化算法、明确估算方法的合理性。
师:同学们请用计算器计算一下育才小学究竟发了多少包?(4104)精确的结果是4104包,我们估算的结果有4000、4400、3600,看来同学们的方法都是合理的,把因数看作什么数估算出的结果最接近精确值?(把因数看作接近整
十、整百数来进行估算。)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估算经验,大胆放手让学生尝试、交流、观察对比等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归纳总结估算的方法,由算法多样化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从多种方法中选择一种合理的、简洁的方法进行算法优化。)
2.独立解决。
光明小学有12个班,平均每班发340包树种,光明小学大约发了多少包树种?
交流估算过程。
①340≈300 ② 12≈10 ③ 340≈350 12≈10 12≈10 300×10=3000 340×10=3400 350×10=3500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1.引导对估算结果与实际结果作比较。
师:我们在估算光明小学大约发了多少包树种时第①种估大了还是估小了?(因为两个因数都变小了,所以比实际结果小了)第②种估大了还是估小了,(一个不变、另一变小了,所以比实际结果小了)第③种估大了还是估小了,(340
≈350、12≈10,一个变大了、一个变小了,课堂上学生不容易说出来结果,这时最好让学生直接用计算器验证精确值是4080,学生就能明白实际估算的结果还是小了)2.优化算法。
师:这题选择哪种方法好?(第②种)
(感悟估算也可以只把其中的一个因数看作接近整
十、整百数,另一个因数不变,再次体验估算方法的优化。)
(大胆放手让学生尝试、交流、引发学生探究出“大估法”,“小估法”,“大小估法”多样化估算方法,初步学会调整、优化估算方法)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基本练习。课本35页第1题:课件出示。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重点让学生说一说估算的方法。
(估算以后,让学生用计算器进行检验,让学生感受到估算三位数乘两位数估算题目的不同,既巩固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又体验了估算的简便)2.综合练习。
(1)走进大自然:课本35页第2题,课件出示。
小组比赛。
(了解青蛙的作用,对学生进行保护青蛙、保护环境的教育。)(2)走进生活
①课本35页第3题:课件出示
某地区2003年平均每月的降水量大约是34毫米,估算一下全年的降水量大约是多少?
独立完成、小组交流。
②课本35页第4题:课件出示
独立完成,交流方法。
(是把教学寓于现实的情景中,让学生在生活经验的启发下主动地思考、比较、选择估算方法,努力让学生达成“会选择”。切实体验估算可以更简洁、快速地解决问题,能够帮助人们尽快的对事情做出判断,培养学生灵活的估算应用意识,实现对估算结果“会判断”。)
3.补充练习。新课堂26页的1-6题。4.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你有哪些收获? 生交流
师总结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一般可以把因数看作整百数乘整十数,有时也可以只把一个因数看成整十数或整百数进行估算。同学们,估算的方法奥妙无穷,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课之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到生活中调查一下,我们再共同交流。
(通过第一个问题学生总结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的一般方法:整百数乘整十数。通过第二个问题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估算有时也可以只把其中的一个因数看作接近整
十、整百数,另一个因数不变,再次体验估算方法的优化。让学生自主梳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体现学生的主题地位。)
板书设计: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
223×18 340×12 ①223≈200 ②223≈200 ③223≈300 12≈10 18≈20 18≈10 18≈20 200×20=4000 200×10=2000 300×20=6000 340×10=3400 使用说明:
1.教学反思:回味课堂,我感觉亮点之处有:
(1)创设现实的社会情境。呈现两个小学为奥运添光彩种树的活动,增强
录好意识,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具体情景中探索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2)尊重学生意见,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估算经验,大胆放手让学生尝试、交流、引发学生探究出“大估法”,“小估法”,“大小估法”多样化估算方法,初步学会调整、优化估算方法灵活选择自己喜欢的估算方法,实现算法的多样化。
(3)体会估算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通过有效的练习,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通过基本练习、估一估、三位数乘两位数可以看成整百数乘整十数。有时也可只改变一个因数进行估算,再次体验估算方法的优化。通过走进大自然、走进生活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2、使用建议。在探究育才小学大约发了多少包树种时,可以放手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运用自己的方法进行估算,可以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意见,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解决问题。在让学生思考估计的结果比实际结果大还是小,可以借助计算器进行验证,让学生明确估计的结果比准确结果小的道理,进一步掌握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3、需破解的问题。如何让学生不用计算器能判断出估算的结果比实际的结果大还是小。
第二篇:三位数乘两位数估算教案
三位数乘两位数估算教案
教学目标:.理解和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2.使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估算学习对计算的帮助。
3.体验估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课前热热身
1.估算下面各题。39 ×2199×1998×99
2.谈话导入育才小学有18 个班,平均每班发223包树种。光明小学有12个班,平均每班发340包树种。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二、合作探索,尝试解决问题
1、育才小学大约发了多少包树种?
2、教师巡回指导,特别关注学困生。
三、交流汇报、归纳解题策略
1.小组交流计算方法请同学们在四人小组里说说你的算法,也听听别人的算法。
2.全班交流,汇总策略以小组为单位,每小组推荐一位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的学习成果。
223≈200
18≈20
200×20=4000
大约发了4000包树种。
答:育才小学大约发了4000包树种.3、请学生估算340×124、教师巡回指导,特别是对差生的指导。
四、应用深化,总结计算方法
教师小结: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把三位数和两位数分别看成整百整十数,再相乘。
五、自主练习
1.估算:151×19713×4979×50260×401
40×99321×18301×3898×22
2.营丘小学有23个班,平均每班植树198棵。一共大约植树多少棵?
六、同桌互相交流学习所得。
七、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布置课后作业。(35页自主练习)
第三篇: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教案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教学设计
即墨市第二实验小学刘立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信息窗2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本节课学习的是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是在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和三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中创设了“我为奥运种棵树”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估算的方法,初步形成估算的意识。教学时,可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等活动,自己总结估算方法。教师应组织、引导学生,通过探索,准确把握不同估算方法的特点,尽可能地从多种算法中选择一种合理、简洁、灵活的方法进行计算。
【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并能熟练的进行估算。
2.在具体的情景中,能对估算的结果作出合理的判断,体会估算的必要性,体会估算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提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
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估算。
【教学难点】
在具体的情景中,能对估算的结果作出合理的判断,体会估算的必要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谈话导入: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2008年奥运会的帆船比赛在青岛举行,为了办好奥运会,全青岛人都积极行动起来了,连小同学也不例外,想知道青岛的小同学做了些什么吗?请看大屏幕。(出示情境图)
第四篇: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熊青青 南昌市文教路小学
一、教学目标
1、探索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方法及简便写法,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殊性,培养迁移类推及概括等能力。
2、能用简便的竖式写法正确地计算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培养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
3、会选择合适的算法来计算和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逐渐形成择优意识。
二、教学重点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方法及简便写法。
三、教学难点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方法及简便写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复旧引新
1、课件出示
普通列车106千米/时
特快列车160千米/时
D字头列车295千米/时(1)你知道了哪些信息?(2)它们30小时各行多少千米?
(3)孩子们,你愿意帮小明的爸爸算一算,同样是坐30小时的火车,同样是从北京出发,坐不同的列车,可以到距北京多少千米以外的地方吗?
2、独立列式
计算D字头列车30小时行多少千米?
3、交流
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1)展示学生算式,说清理法(2)怎样计算?
估算:295×30≈9000(3)对比算法,体会①的优越性。
4、小结
把30个295先看成3个295比原式缩小10倍,算出来的积885是缩小10倍的结果,要使它的大小不变怎么办?再扩大10倍,也就是在积的末尾添上一个0。
(二)交流探究,说清算理及方法
1、出示完整的表格
2、尝试计算特快列车30小时行多少千米?或普通列车30小时行多少千米?
3、集中展示学生算式,分头说清算理算法(1)特快列车30小时行多少千米? 怎样列式?为什么? 说清算理算法。(怎样计算?)
你喜欢哪种算法?为什么?(算理没变,方法简便了)小结:先用虚线把0与前边的数隔开,再把0前边的数相乘,最后看两个因数的末尾共有几个0,则在积的末尾添几个0。
(2)交流:普通列车30小时行多少千米? 怎样列式?
教师出示学生计算时出现的几种情况。怎样计算简便? 小结:因数中间的0参加计算,如果下一位有进位,进几写几;如果没有进位,0来占位。
4、沟通:观察这三种算式,沟通联系。(1)算式有什么特点?(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2)总结算法、算理。
(三)巩固练习闯关大比拼
1、第一关
390×30﹦
309×30﹦
2、第二关
先估算判断对错,把错的改正过来。
3、第三关
方框里填几?
(四)总结课题
第五篇: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精品教案
小学数学第八册:《三位数乘两位数》
一、教学内容
1.口算乘法。
2.笔算乘法。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用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在100以内)或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
2.使学生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类推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3.使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养成估算的习惯。
三、编排特点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教学计算。
本单元选取不同交通工具的运动为素材,引导学生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为后面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提供丰富的资源。
2.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培养学生迁移类推能力。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在算理上是一致的,所不同的是一个因数的位数由两位变成了三位。教材在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学生将旧知迁移到新知。让学生在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整数乘法的算理,达到自主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用它解决简单问题的目的。
3.加强估算,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在实际生活中,很多时候往往只需要估算就行了,不一定都要精确计算。所以教材专门安排了一个例题来学习估算,让学生理解估算的合理性,也就是理解什么时候应将因数估大一些,什么时候应将因数估小一些,形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辨证观点。
四、具体编排
1.主题图。
提供了六种不同交通工具的行驶速度,为后面的例题提供素材。在这儿第一次出现“千米/时”的表示法。
2.口算乘法。
例1: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100以内)――整百整十数乘一位数。
(1)16×3可以用口算法,也可以想竖式。
(2)以16×3为基础来学习它的变形160×3,让学生自主探索。通过对比16和160的关系,总结几百几十乘1位数的口算方法。
2.笔算乘法
(1)例1。
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一般笔算。教材这里给出了估算、笔算、计算器计算三种算法,其中笔算的算理让学生自己自主探索,教材在这里只呈现了竖式结果。
(2)例2。
教学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整十数。计算时,要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算法,能口算的就用口算,不能口算在笔算。
(3)例3。
首先用直观描述的方法教学“速度”的概念。这里注意突出速度的内涵是单位时间内走过的路程,如每分钟、每小时等。接下来教学用复合单位表示速度,让学生来体会这种符号表示的简明、快捷的特点,并学会速度单位的写法。例3通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探索速度、时间与所行的路程之间的关系,构建数学模型:速度×时间=路程。再用它来解决实际问题。
(4)例4。
教材以两组乘法算式为载体,引导学生探索当一个因数不变时,另一个因数和积的变化规律。并尝试用数学语言来描述,这里还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地理解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同时渗透函数思想。
(5)例5。
教学两位数乘三位数的估算。估算也是解决问题常用的方法,但是估算没有固定的法则,要根据具体的情况采取适当的策略。教材在解决买票要准备多少钱的问题时,提供了两种估算方法。教学时,引导学生思考哪一种估算好一些,也就是说要选取怎样的估算策略,这是解决问题最重要的一点。让学生结合实际来理解,在什么情况下应该估大,什么情况下要估小,才能符合要求。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五、教学建议
1.充分利用旧知,让学生迁移类推,自主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
2.允许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不同计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