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分数的再认识教学设计1Microsoft Word 文档
课题:分数的再认识
学习目标
1.通过一些情境,进一步认识分数。
2.能根据情境对分数作出合理的解释,体会“整体”和 “部分”的关系,感受生活中处处有分数。
3.能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 数量也不同。体会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有密切联系。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在三年级时我们学习了分数,你对分数都有哪些了解?(对掌握的情况给与肯定)。用一张纸引意义。
这节课我们来继续研究分数。请同学们先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板书课题)《分数的再认识》。简洁入题(生看学习目标。)
二、活动一 分铅笔
师:请同学们拿出你所有笔的枝数的1/2。
师:咦?同学们相互看看,我发现有问题了。举高点。说说你是怎样拿的?其他同学注意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把全部的笔平均分成2份,拿出其中的一份就是1/2(请三名学生到讲台前)
师:为什么他们每人都是拿全部支数的1/2,拿出的支数却不一样多呢?这好像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每人都拿出了铅笔总数的1/2,可是拿出的枝数却不一样多,这是为什么呢?请你自己先想一想,然后和你的同位讨论交流一下。请大家 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小组交流一下。
师:同学们都认为每个同学总枝数不一样,所以三个同学拿出铅笔的个数不同。是不是这样呢?现在请3位同学把他所有的笔拿出来,告诉同学们你们各 自笔的总数分别是多少,它们的1/2又是多少? 生A:我的全部的笔是10支,全部圆片的1/2是5支
生B:我的全部的笔是8支,全部圆片的1/2是4支。
生C:我的全部的笔是8支,全部圆片的1/2是4支。板书:
小结:相同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
相同分数对应的整体相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相同。
三、说一说:小明和淘气谁看的多?
淘气 小明
四、知识应用
1、哥哥喝了一瓶水的1/2,弟弟喝了剩余水的1/2,弟弟和哥哥喝的水一样多吗?
2、猜一猜,说一说
师:笑笑说她能吃掉一个蛋糕的1/4,你信吗?(与你周围的同学交流一下意见)
五、活动二
摆一摆
一个图形的14 是,那这个图形是什么呢?
六、本课小结 我的收获是?
你愿意和好朋友分享所学的知识吗?
第二篇: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分数的再认识》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分数的再认识》说课稿
国培2011小数班范连池
各位领导、评委、老师们,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分数的再认识》一课。下面我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分数。
一、是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整体1”不同,分数所表示的意义也不同;
二、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分数的再认识不但为本单元后续学习奠定基础,同时为六年级学习分数应用题做准备。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学生第二次接触分数,由于学生是在三年级学习的分数初步知识,相隔时间较长,加之这次体验分数意义的相对性,分数意义范畴开始拓展,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在理解上,也会有一定难度。因此教师必须要做好新旧知识之间的衔接,让学生充分的感知。
三、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感受分数的相对性,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2、通过“说一说”、“画一画”、“选一选”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数感,发展学生分析、概括、估计、推理的能力。
3、结合具体情境的学习,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知识的生活价值。
教学重点: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让学生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知道分数对应的“整体”不 同,它所对应部分的大小或具体数量的多少也不相同。
四、设计思想:
借助具体的操作活动:拿一拿、画一画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不同的整体1,同一分数对应的部分数量不相同。通过部分数量的计算,在学生解释算理的过程,逐步理解分数意义的相对性。
五、教学过程:
1、引入活动。
请学生说分数,并结合生活情境说一说分数表示的意义。
(意图:针对前测中学生对分数意义掌握较差的情况,通过课前复习铺垫,强调分数意义与平均分的关系,进而揭示新课。)
2、探索活动:
以小组为单位,在总数不同的铅笔盒中拿出其中的1/2,通过交流发现不同,质疑讨论,小结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
(意图:在操作中强调平均分的过程,弥补前测中所呈现学生对分数意义理解不透彻的不足,同时体会分数“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3、练习活动:
选用教材“练一练”第1、3、4、5题。
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填写,再指名学生重点说一说第2、4、5幅图的思考过程。
第2题:先让学生猜测大小是否一样,同时陈述理由,再分一分予以验证。
(意图:通过不同的形式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分数的认识,结合前测中出现的问题,利用第1题中第2、4、5幅图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灵活度。)
第3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指名学生说思考过程。利用课件操作演示,验证学生的推理。
第4题: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全班汇报时让学生说自己的想法。(意图:第3题培养学生估计与推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第4题结合“捐零花钱”的实际问题,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分数的相对性。)
5、全课小结。
请学生回顾小结本节课的收获和困惑,引导学生从获取知识的过程角度谈收获。
板书设计:
整体1表示的总数分数对应的部分的数量
绿铅笔12枝绿铅笔6枝蓝铅笔18枝蓝铅笔9枝 红铅笔12枝红铅笔6枝 不同的整体1,同样的分数对应的部分数量不相同。
第三篇:北师大版数学第九册《分数的再认识》教学设计
《分数的再认识》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
一、教学目标
1.学会用分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意义,进一步掌握分数的读、写,理解分子、分母的意义。
2.结合具体的情境对分数作出合理的解释,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生活中处处有分数,发展数感。
二、教学重、难点
突出分数意义的建构,使学生充分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深化对分数本质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
(一)了解起点,引入新课
1.师:你们认识分数吗?说几个你熟悉的分数。(学生说出几个分数,教师随机板书)2.师:关于1/2 你已经知道什么? 3.小结。(揭示课题:分数的再认识)
4.师:请同学们拿出老师课前发给大家画有几副图的那张纸,请你在图上用颜色表示出对应的分数。表示好后在小组里交流表示的理由。
全班交流、质疑。
5.课件选择其中表示1/2 的图进行讨论。
师:在表示1/2 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它们是怎么分的?分的对象相同吗?)
生:都是平均分成2份,表示这样的1份。不同的地方是平均分的对象不同,有的是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有的是把一个整体平均分。
6.教师追问:这里是把谁看作整体“1”?一份是几个?这个整体“1”还可以指哪些呢?
(二)创设情境,深化理解分数意义 活动一:拿水笔
1.创设情境,请学生分别拿出三盒水笔的1/2(其中有2盒水笔都是8支、有一盒是10支)。师:这里有三盒水笔,你能从每一盒水笔中分别拿出1/2吗? 教师请三位学生到讲台前,并问台上学生:你们准备怎么拿呢?
生:我准备把全部水笔平均分成2份,拿出其中的一份就是1/2。师:其他同学注意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讲台前的三位学生打开水笔盒,认真地数着。
师:你发现了什么现象,你有什么疑问,或者说你能提出问题吗? 生:我发现他们拿的支数有的一样,有的不一样。这是为什么呢?
生:会不会数错了。
师:数错了?这也有可能,你能上来帮助数一数吗?教师没有马上作出评价。这位学生上来把三盒水笔数了一下,判断三位同学拿的都是对的。
师:看来,没有数错。我们再来看前面一位同学提出的问题,他们三人都是拿全部水笔的1/2,拿出的水笔支数有的一样多,有的不一样多,这是为什么呢?请想一想,然后四人小组轻声交流一下。
生:水笔的总支数有的一样多,有的不一样多。也就是整体“1”有的一样,有的不一样。
请台上的三位同学把所有的水笔都拿出来,并告诉全班同学总支数是多少,1/2是多少支,验证刚才的结果。
师:你有什么发现?
教师利用课件呈现出示意图。并小结:总支数不一样,同样是1/2,所表示的支却不一样。活动二:说一说
1.小明看了一本书的1/3,小军看了一本书的1/3,他们看的一样多吗?
2.比较、讨论:“都是一本书的1/3,但表示的页数不一样多,为什么?”怎么样的情况下,两本书的1/3是一样的?
师:通过刚才拿水笔的游戏、观察讨论看书的情境,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同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一样,那么分数所表示具体的数量也不一样。(同步板书)
(三)巩固延伸,反馈分析 1.看图说数:
(1)蓝圆个数占整体的几分之几?要使蓝圆个数占整体的1/2,怎么改?(可以增一增、换一换、减一减)
(2)绿圆个数占整体的几分之几?学生说出4/12和1/3 后(课件随机整理整齐),提问:为什么都是4个,却可以用不同的分数来表示?
(3)红圆个数占整体的几分之几?学生说出3/12和1/4后(课件随机整理整齐),提问:为什么都是3个,却可以用不同的分数来表示?
师与学生共同小结:部分相同、整体相同,如果分法不一样,表示的分数就不一样。
2.游戏:请1个同学站起来,请学生先后说出这位同学占大组人数、小组人数、全班人数、全年级人数、全校总人数的几分之几。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同样一个人,怎么可以用那么多不同的分数来表示呢?
请学生在本子上写出结果,并准备说说思考过程。4.辩一辩:
在学校举行的捐款献爱心活动中,小明捐了自己零花钱总数的1/5,小芳捐了自己零花钱总数的2/5。小芳捐的钱比小明捐的多吗?请说明理由。
(四)全课总结。
师:分数再认识,再认识了什么?
总结:分数相同,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的量就不同;部分相同,整体相同,如果分法不一样,表示的分数就不一样;部分相同,对应的整体不一样,用来表示的分数就不一样。
(五)课堂作业
2009.9.19
《分数的再认识》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
列西小学 李伟文
《分数的再认识》曾被作为许多教师公开教学的内容,也有许多成功的课例,对于这样一节大家都比较熟悉的课,在抓住教学内容本质——让学生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力求设计的创意,以新颖的教学视角让学生易于理解分数的意义,这是我在本课设计中思索的问题。北师大版这一内容教材编排就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从“拿铅笔”“看书”等具体问题情境,使学生体会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丰富学生对分数的认识,从而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在本节课教学流程的预设中,我力求尊重教材的基础上稍作了修改,重点体现在练习设计上运用有效的教学题材深化渗透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使学生对部分与整体的相对性有了更深的认识,从而清晰理解分数的意义。
本节课我注意做好以下几点:
1.利用学生自己写分数、说意义的活动,来了解学生对分数的掌握程度,明确本节课学习的起点,同时让学生充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对再认识分数的探索欲,揭示课题。
2.在原有分数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分数的意义,突出几个物体或图形可以看作一个整体,激发学生斗志,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单位“1”的含义。
3.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猜测----讨论----初步得出结论----验证---总结归纳结论”的一个体验数学的过程,从中体会“整体”不同造成相同的分数(即“部分”)表示的大小多少不同。然后明确指出: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以加深学生对分数的进一步认识。
4.借助直观图形体会一个图形的是□,这个图形只要是4个□就符合条件,但这个图形的形状有可能不同。这样的学习活动,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分数整体与部分关系的理解,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5.练习的层次安排比较分明,层层深入的引导学生对分数进行充分的再认识,第一题是结合图形直观感受分数的意义,第二题是根据对分数的理解,在图形里画分数,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第三题通过操作活动再一次感受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它表示的具体大小也不相同;第四题是利用生活中的情境,体会分数的意义,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练习时,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
2009.9.28
第四篇: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第三单元《分数的再认识》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分数的再认识》第34、35页。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情境,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分数。
2、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发展数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通过学生参与具体操作活动,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
教学难点:突出分数意义的建构,使学生充分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四、教具学具:课件、教具、苹果、刀子
五、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请学生说说课前查阅到的有关分数资料,学生发言、板书。
2、现场组织活动:请两位同学到讲台来,每人拿出自己笔的二分之一。引导学生观察讨论。
师:在下面的同学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师:你发现了什么? 你有什么疑问?想提什么问题?
师:看来研究整体“1”,可以加深我们对分数的了解,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走近分数。
板书课题:分数的再认识
(二)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1、情景一:唐僧师徒四人分果子
师:老师想先讲一个故事,一天,在唐僧师徒四人 2 去西天取经的路上又累又渴,于是孙悟空、沙和尚和猪八戒去摘果子解渴。不大一会三人腾云驾雾回来了。唐僧很高兴的说:“你们把各自摘到的果子的二分之一拿出来吧,其余的就算奖赏你们的啦!”(课件出示)
学生仔细观察并质疑,小组讨论
师:他们拿的都是全部果子的1/2,但拿出的个数却有的一样多,有的不一样多,这是为什么呢?请想一想,然后小组交流一下。
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同学们语言表达的清晰准确,老师真的为你们的进步而高兴。)
板书:
“1”(整体)“1/2”(部分)
小结:同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一样,那么分数所表示具体的数量也不一样。
(三)运用新知,拓展延伸
1、情境一:分数片演示
2、实践活动:分苹果
通过出示两个情境,让学生展开交流,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分数的认识。
(四)巩固反馈,发展能力
1、画一画
师:机灵狗也想和大家一起来学习,可是被一道题目难住了,你们愿意帮助它吗?(课件出示题目)
师:看懂题目了吗?你觉得这三个小朋友画的对吗?为什么?
生:我觉得他们画的对,因为一个图形的是□,就说明这个图形有4个□,而这三个小朋友画的都是4个□,所以都是对的。
师:哦,原来这个图形只要是4个□就可以了,形状可以不同。你们还有其他画法吗?在作业本上试一试。
学生独立画一画,然后交流展示。注意让学生判断画的是否正确。
2、选一选
3、解决生活当中分数的应用问题(课件出示)师:通过这样一个动手操作的活动不但看出同学们的想象力非常丰富,更使我们加深了对分数的理解。
(五)引导发散,训练思维
1、捐零花钱。
前一段时间,为了帮助四川地震受灾地区的灾民,小明捐献了零花钱的1/4。小军捐献了零花钱的3/4,小军捐的钱一定比小明多吗?(让学生自己通过举例计算分析从而得出结论)关键是让学生解释理由。
(六)全课总结。
师:分数再认识,再认识了什么?请学生代表发言。出示课件
总结:
学生一:这节课我们通过小组讨论质疑,能清晰正确的口头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加深了我们对分数的理解,认识到“平均分”在分数中的重要性。
学生二:本节课我们在学习分数的基础上,进一步的认识了分数的相对性,更好地体会“整体”与“部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生三:我们知道了相同分数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不一定相同,而这一切都取决于整体1的大小,如果整体1大,相应分数所表示的具体数量就大;如果整体1小,相应分数所表示的具体数量就小。
学生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还知道了分数相同,对应的“整体1”数量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 6 分数相同,对应的“整体1”数量相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相同。
学生一:这节课我们通过小组讨论质疑,能清晰正确的口头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加深了我们对分数的理解,认识到“平均分”在分数中的重要性。
学生二:本节课我们在学习分数的基础上,进一步的认识了分数的相对性,更好地体会“整体”与“部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生三:我们知道了相同分数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不一定相同,而这一切都取决于整体1的大小,如果整体1大,相应分数所表示的具体数量就大;如果整体1小,相应分数所表示的具体数量就小。
学生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还知道了分数相同,对应的“整体1”数量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分数相同,对应的“整体1”数量相同,所表示的具体 7 数量也相同。
第五篇:分数再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34—35页。设计思想:在三年级下册教材中,学生已经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母小于10)分数加减法及应用,解决与分数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这节课是五年级学习分数的第一节课,是后面继续学习分数的基础,它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所以这节课既要对以前的知识的重点回顾,又要在此基础上有所发展。这节课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下,丰富学生对分数的认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知识与技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意义,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丰富分数的内涵,发展数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教学重、难点:突出分数意义的建构,使学生充分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深化对分数本质的理解。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平台。学具:彩笔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老朋友,你认识吗?(出示分数二分之一)提问:看到二分之一这个分数,你想到了什么? 请你用二分之一说一句话。
小结:同学们刚才所说都是我们以前学的,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二份,其中的一份,都可以用二分之一来表示。
2、师:请你在图上表示出对应的分数。(课件出示)①全班交流。
②讨论:在表示1/2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
③教师质疑:这里是把谁看作整体“1”?一份是几个?这个整体“1”还可以指哪些呢?
3、师:同学们对分数了解到真多!今天我们再次来探访分数这个老朋友,相信你会对分数有更新的发现。(揭示课题:分数的再认识)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由“根据1/2说一句话”和“在图上表示出对应的分数”进一步唤醒学生以往对分数的认识,揭示课题。这样的设计,抛弃以往切入课题的浮华,通过两个知识复习,让时隔一年的分数知识再次明朗,轻松的谈话,使分数的知识在学生脑海里一步步清晰起来,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二、探究新知 活动一:拿彩笔
1、全班分成八个组。每组从彩笔盒中拿出彩笔总数的1/2。
2、汇报、展示:小组汇报所分铅笔总数、拿出的支数及拿法。
3、学生质疑:你发现了什么?
生:拿铅笔的方法相同,都是把铅笔总数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2份,拿出了其中的1份。生:我发现他们拿的支数有的一样,有的不一样。这是为什么呢? 生:会不会数错了。
4、学生验证。经过验证是对的。
5、各组都是拿全部彩笔的1/2,拿出的彩笔支数有的一样多,有的不一样多,这是为什么呢? 请大家独立思考,再和附近同学交流。
请台上的三位同学把所有的水笔都拿出来,并告诉同学们总支数是多少,1/2是多少支,验证刚才的结果。
师生小结:总支数不一样,同样是1/2,所表示的支数却不一样。活动二:说一说
1、小明看了一本书的1/3,小军看了一本书的1/3,他们看的一样多吗?
2、比较、讨论:“都是一本书的1/3,但表示的页数不一样多,为什么?”
3、质疑:怎么样的情况下,两本书的1/3是一样的? 师:通过刚才拿彩笔、看书的活动,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同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一样,那么分数所表示具体的数量也不一样。活动三:画一画 一个图形被两张纸遮住了,只露出了这个图形的1/4是□,画出这个图形来。
[设计意图:开展“拿彩笔”的活动,通过小组动手操作,合作探究,使学生体会:同样是“1/2”,彩笔的数量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这是因为原有的彩笔的总数有的相同,有的不同。“画一画”是借助直观图形体会一个图形的1/4都是一个□,但这个图形的形状有可能不一样。“拿彩笔“是直观操作,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把学生对分数的朦胧经验抽象成理论知识;”画一画“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分数的理解,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三个活动,由直观到抽象,遵循学生知识螺旋上升的原则,让学生逐步掌握知识。]
三、反馈提升
1、分数小游戏
请1个同学站起来,请学生先后说出这位同学占大组人数、小组人数、全班人数、全年级人数(467人)、全校总人数(2863人)的几分之几。
思考:请同学们想一想,同样一个人,怎么可以用那么多不同的分数来表示呢? 发散: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2、估一估
出示题目:一个整体的2/3是(8个圆),这个整体会是下列哪个图形? 请学生先估计,然后再算一算,说说思考过程。
3、辩一辩
导语:“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每年的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设定这样一个节日是让世界上每一个角落的每一个人都能读到书,让读书成为每个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学们,你们现在窗明几净、桌凳整洁的教室里读书,你们真幸福。而在我国西部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要读书有何等困难。请看屏幕。课件播放“西部贫困山区孩子读书图片”。你想说什么?
课件出示:为了帮助西部贫困山区的孩子们读书,小明捐献了零花钱的1/4,小芳捐献了零花钱的3/4,小芳捐的钱一定比小明多吗?请说明理由。学生独立思考,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反馈提升设计了“分数小游戏、估一估、辩一辩”三个环节,力求体现基础性、层次性,趣味性,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同时,利用新颖多样的题型,把基础认知与思维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以达到内化新知、形成技能、发展提高的目的。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让数学用于生活,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
四、回顾反思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老师相信同学们一定有许多收获和大家分享。请你选择:(1)我感触最深的是……(2)我学会了……(3)我发现……中任选一种方式和大家交流。
2、还有什么不明白的知识吗?
五、拓展延伸
分数的产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你知道吗? 课件播放录音。
课后,大家还可以通过查阅资料、网络等形式去了解分数的知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总结全课,重温本课学习的知识,进一步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同时,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并鼓励孩子们利用网络资源继续学习,使学有余力的孩子得到更大的发展。也符合新课标“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理念。]
教学反思:
教学完这节课,我有以下的收获:
1、注重结合实际展开教学。
从这节课中可以看出,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基础已成为教师教学的重要资源。如教师利用学生已对分数意义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让学生体会相同的1/2,得到不同的结果,从而激起学生的兴趣,体验整体“1”不同,同一个分数所表示数量的不同。
2、注重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
在本课的教学中,注重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在学会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下,学生通过拿彩笔、画一画、分数小游戏、辩一辩等活动,在各种感官协调参与下分数意义的建构。学生通过分组合作讨论,全班展示交流,体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既发展了求异思维,又在交流中深化了各自的认识。
3、让学生在生活大背景下学习。
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并且用于生活。本节课创设了多个生活化情境,让学生在小组交流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新知。如“分彩笔”、“猜本数”、“分数小游戏”、“估一估”等,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实践、讨论交流中不知不觉地认识了分数,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感受数学的价值。
4、注重学生的全面参与、合作交流。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师通过组织各种教学实践活动,使全休学生始终积极主动参与整个学习活动之中,课堂气氛很活跃。教师在课堂上确保学生有充分的合作交流时间与机会,让学生在动脑思考、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掌握新知、发展思维、提高能力。
在教学中我还应注意学生的表达能力培养,让学生能清晰地说出心中所想,使听者更加明白。
5、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教学中,通过“世界读书日”引入,观看贫困山区孩子读书的图片,教育孩子们要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生活,好好学习。进而引出捐款。课尾,又介绍了分数的历史,使学生了解知识的产生与发展,体会数学在人类发展历史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总之,整节课由“复习引入→探究新知→反馈提升→回顾反思→拓展延伸”五部分组成,环环相扣,设计了一系列的数学活动,学生在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中,在教师的引领下,在宽松和谐,富有挑战力的情境,主动构建知识体系,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