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连乘应用题教案一
应用题
(一)(连乘应用题)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掌握连乘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能用两种方法正确地解答。
(二)通过分析解答应用题,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和灵活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认真审题,初步渗透不变中有变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分析数量关系,用两种方法解答。
难点:第二种解法。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选择合适的条件和问题,再算出来。
(1)每层有4个教室。
(2)每个教室有6盏灯。
(3)每箱“可乐”有12瓶。
A.12个教室装几盏灯?
B.4箱“可乐”共多少瓶?
C.3层有多少个教室?
学生回答后,老师提问。
这三道题为什么都用乘法计算。
(因为都是求几个几是多少)
(二)学习新课
出示例1:
一个商店运进5箱热水瓶,每箱12个。每个热水瓶卖11元,一共可以卖多少元?
分析已知条件和问题。
师:说出已知条件是什么?求的是什么?
条件:(1)有5箱热水瓶,(2)每箱12个,(3)每个11元。
问题:求一共可以卖多少元?
在学生审清题意的基础上,由条件入手,引导学生整体把握两种解法的两种思路:
师:要求一共可以卖多少元,这里有三个条件,根据哪两个条件可以直接求一个问题?
生:根据每箱12个和5箱热水瓶,可以求出一共有多少个。(板书:5箱有多少个)
师:知道了一共有多少个,再根据每个11元,可以进一步求什么?(板书:一共卖多少元)
这是一种思路,再想一想,要求这个问题根据这三个条件,还可以先求什么?
(学生们讨论一下)
生:根据每个11元和每箱12个,还可以先求出每箱卖多少元。(板书:每箱卖多少元)
师:求出了每箱卖多少元,与5箱结合,又可以求出什么呢?(板书:一共可以卖多少元)
请同学们用两种方法,分步列式解答。
订正时,老师板书补充完整。
(1)每箱卖多少元?(1)5箱有多少个?
11×12=132(元)12×5=60(个)
(2)一共可以卖多少元?(2)一共可以卖多少元?
132×5=660(元)11×60=660(元)
答:一共可以卖660元。
师:我们把这两种解法,列成综合算式可以吗?请同学讨论一下。讨论后请同学回答。(板书)
11×12×5 11×(12×5)
=132×5 =11×60
=660(元)=660(元)
说一说每一步表示什么意思?
第二种解法加括号是什么意思?(先求5箱有多少个)
师:想一想,这道题怎样检验?能不能用一种解法的结果检验另一种解法?互相讨论一下。
然后请同学口述检验:(第二种解法5箱热水瓶共有60个,每个卖11元,共卖660元,和第一种解法答案相同。第一种解法,每个热水瓶11元,每箱12个,共卖132元,有5箱共卖660元,和第二种解法答案相同)
(三)巩固反馈
1.根据复习题已知条件(1)(2)与问题C,编一道应用题。
(学生口头叙述,老师出示)
学校教学楼有3层,每层有4个教室、每个教室安装6只日光灯。一共安装多少只日光灯?
(默读题、审题)
师:根据这三个已知条件,要求共安装多少只日光灯,可以先求什么?还可以先求什么?
(用两种方法解答,观察计算结果是否相同)(指名写在玻璃片上)
第一种解法: 第二种解法:
6×4×3 6×(4×3)
=24×3 =6×12
=72(只)=72(只)
学生做题,老师巡视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两个小队割青草,每个小队割3捆,每捆重8千克。一共割多少千克青草?(用两种方法解答)
老师对上一题解答时出错的同学、重点辅导,看是否真正掌握了。
第一种解法: 第二种解法:
8×3×2 8×(3×2)
=24×2 =8×6
=48(千克)=48(千克)
订正后,进行选择练习。
3.选择正确算式。
(1)大生的集邮本里,每页贴3行邮票,每行贴5张,6页一共贴多少张邮票?()
A.3×5×6 B.5×3×6
C.5×(3×6)D.6×3×5
(2)三年级有4个班,每班有40人,每人种3棵树,三年级学生一共种多少棵树?()
A.3×40×4 B.40×4×3
C.4×3×40 D.3×(40×4)
师生共同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连乘应用题,用两种方法解答,思路不同,结果相同。
作业:思考第100页第4题。
小资料 [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应用题的解答方法,因题中数量关系的差异和解答时所用数学知识的不同,有一定的差别。但从解题过程和教学要求来看,一般都要分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是理解题意。通过读题,理解题目内容,找出与解题有关的已知条件和问题。这是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和起点。必要时可将题中的条件和问题加以简要摘录或直接在题目上作些批划。
第二步是分析数量关系。通过分析,弄清各数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沟通已知条件与问题之间的联系,寻找解题方法,确定运算顺序。这是解答应用题最关键的一步。有时可以采用模拟操作或演示、图解等方法来帮助分析思考。
第三步是列式计算。根据题中的数量关系,按照加、减、乘、除的含义用算式表示出来。应用题可以分步列式计算;也可以列综合算式计算。
第四步是进行检验,书写答案。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教学连乘应用题。要求学生用一种方法解答,比较容易接受。但要求学生用两种方法解答就比较困难了。因而这也是本节课教学的难点。
由于学生对于“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怎样列式(也就是乘数、被乘数的位置问题)学生易错,所以在讲授新课之前进行复习。采用选择已知条件和相关问题的形式,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几个几的问题。出示例题后,让学生在认真审题的基础上,先分步列式计算,重点强调谁作被乘数。在列综合算式时,通过讨论深刻理解第二种解法的思路。使学生能轻松地掌握第二种解法。复习巩固时,在复习题中,选择两个已知条件,一个问题,编成一道应用题(类似书中做一做)进行练习,可以使学生感到有趣(自己能够编题,自己解答)。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连乘应用题
教学内容:第六册第99页应用题例1及做一做,练习二十二中的第1-4题。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理解连乘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2.理解两种解法的思路,掌握两种解题方法。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解答连乘应用题的能力。
2.知道用一种解法检查另一种解法的正确性,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灵活解题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引导学生探索新旧知识的联系,寻找规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两种方法解题的思路,并掌握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寻找两种解法的中间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及相应的投影片。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一)列式计算。(投影打出)
1.一间教室有6扇窗子,9间教室有多少窗子?
(54扇)
2.一扇窗子安8块玻璃,54扇窗子,安多少块玻璃?
(432块)
3.一扇窗子安8块玻璃,一间教室有6扇窗子,安多少玻璃?
(48块)
4.一间教室安48块玻璃,9间教室安多少块玻璃?
(432块)
(二)提问题,再列出算式。
1.一个商店有5箱热水瓶,每箱12个,____?
2.每箱热水瓶有12个,每个卖11元,____?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为什么以上各题都用乘法计算?
(因为都是求几个几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计算)
二、探究新知
(一)导入新课
投影出示例 1
一个商店运进5箱热水瓶,每箱12个,每个热水瓶卖11元,一共可以卖多少元?
引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启发学生说出例1和复习题
(二)之间的联系,教师指出这就是本节课所要学习的新知识——连乘应用题(板书)
教学例1
1.分析已知条件和问题。
提问:题中已经知道了哪些条件,要求什么问题?
引导学生明确已知条件:5箱热水瓶,每箱12个,每个11元,所求问题是:一共可以卖多少元?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及时划出线段图(板书)
2.理清解题思路
(1)引导学生观察线段图,说出三个已知条件在线段图里是怎样表示的?问题是怎样表示的?
(2)教师启发学生,要求一共可以卖多少元?怎样解答,互相订正。
引导学生回答:
根据每箱12个和每个卖11元,可以先求出“一箱卖多少元?”
板书:每箱卖多少元?
11×12=132(元)
有了一箱的价钱,就可以求5箱用多少钱。
板书:一共可以卖多少元?
132×5=660(元)
根据共有5箱和每箱12个,可以先求出“一共有多少个热水瓶”
板书:5箱有多少个?
12×5=60(个)
知道了一共有多少个,再根据每个热水瓶卖11元,可以求一共卖多少元?
板书:一共可以卖多少元?
11×60=660(元)
答:一共可以卖660元。
3.明确解题方法
第一种解法:要求一共可以卖多少元?需要知道两个条件:每箱多少元?有几箱?有几箱题中已知,每箱多少元,没有直接给出,根据每个11元,每箱几个可以求出每箱多少元。
第二种解法:要求一共可以卖多少元?需要知道两个条件:每个多少元?有多少个,每个多少元题中已知,有多少个没有直接给出,根据每箱几个,有5箱可以求出。
指名学生列出综合算式。
11×12×5 11×(12×5)
=132×5 =11×60
=660(元)=660(元)
引导学生明确在11×12×5中
11×12表示什么?
11×12×5表示什么?
明确在11×(12×5)中
12×5表示什么?
11×(12×5)表示什么?
为什么第二种方法要加小括号?
(在理解思路的基础上,确定解题方法和步骤,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两种方法解答连乘应用题的理解。)
4.练习:做教科书第99页做一做
学生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并用两种方法进行解答。教师巡视时,注意帮助较差学生,并给予适当提示。订正时,要求学生说明先算什么?后算什么?要说明理由和两种方法的结果是否相同。
三、巩固发展(投影显示)
1.选择正确的算式并说明理由
(1)我校四年级有3个班,每班有40人,每人向“希望工程”捐款5元,四年级学生一共捐款多少元?
A.3×5×40 B.5×40×3 C.5×(40×3)
(2)水果店卖出8箱苹果,每箱10千克,卖出的香蕉是苹果的3倍,卖出香蕉多少千克?
A.10×8×3 B.8×10×3 C.10×(8×3)
2.把条件补充完整再解答
建筑工地运来两车水泥,____,每袋50千克,一共运来水泥多少千克?
(启发学生要想求“一共运来多少千克水泥”,除已知每袋50千克,还必须知道什么条件?)
3.思考题:学校买了4盒乒乓球,每盒5袋,____?
(补充一个条件和问题,再解答出来。)
运用多层次变式练习进行强化训练,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增强学生的解题能力。
四、布置作业
教科书100页,练习二十二中的第1~4题。
五、板书设计
连乘应用题
(1)5箱 每箱12个 每个11元 一共卖多少元
11×12×5
=132×5
=660(元)
(2)5箱 每箱12个 每个11元 一共卖多少元
11×(12×5)
=11×60
=660(元)
第二篇:连乘应用题
连乘应用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连乘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学会列综合算式.
2.使学生学会用两种方法解答连乘应用题的同时能用一种解法检验另一种解法.
3.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提高用简炼的数学语言表达的能力.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5.培养学生认真检验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连乘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会两种解答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连乘应用题的两种解题思路,掌握解题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先分析数量关系再解答.
(1)某车间每班有4个组,每组有11人,每班有多少人?
(2)一辆卡车可以装30袋化肥,每袋重50千克,一辆卡车能装多少化肥?
2.演示动画“连乘应用题”
根据动画演示的内容分别补充问题,再解答.
(1)一个商店运进5箱热水瓶,每箱12个,_______________?
(2)每箱有12个热水瓶,每个热水瓶卖35元,______________?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1:一个商店运进5箱热水瓶,每箱12个.每个热水瓶卖35元,一共可以卖多少元?
(1)指名读题,并说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继续演示动画“连乘应用题”,实物图逐步转化为线段图.
(2)小组讨论:你准备怎么解答这道题?并说出解答的思路.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教师巡视,并参与学生的讨论.
(3)汇报讨论的结果,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可能想到:
方法1:要求一共卖多少元,需要知道每箱卖多少元和一共有多少箱.已知共有5箱,未知每箱多少元.因此,要首先求出每箱多少元.已知每个35元,每箱12个,求出每箱卖多少元就是求12个35是多少,用35×12=420(元),再求出5箱一共卖多少元,就是5个420是多少,用420×5=2100(元).
板书:① 每箱多少元?
35×12=420(元)
5箱一共多少元?
420×5=2100(元)
方法2:要求一共可以卖多少元,需要知道每个卖多少元和一共多少个.已知每个卖11元,未知一共多少个,先要求出一共多少个.每箱有12个,有5箱,求一共多少个就是求5个12是多少,用12×5=60(个),再求一共卖多少元,就是求60个35是多少,用35×60=2100(元).
板书:② 5箱一共多少个?
12×5=60(个)
5箱一共多少元?
35×60=2100(元)
(4)比较、辨析:这两种解法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明确两种解法的区别是:第一种解法是先求的每箱多少元再求5箱一共多少元,第二种解法是先求5箱一共多少个再求5箱一共多少元;思路不同,用的已知条件也不同.联系是:最后都能求出来“5箱一共多少元”.
(5)学生思考:我们用了两种方法解这道题,怎样检验呢?
(可以互相检验,用其中一种方法解答,用另一种方法检验.)
三、尝试练习.
学校有3排房子,每排有4个教室,每个教室装6盏灯,一共安装多少盏灯?(用一种方法解答,然后用另一种方法检验.)
(1)指名读题,说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2)独立分析,列分步算式解答.
(3)订正:说出解题思路,再列式计算.
解法1:每排安装多少盏灯?
6×4=24(盏)
3排安装多少盏灯?
24×3=72(盏)
综合算式:6×4×3
=24×=72(盏)
答:3排安装72盏灯.
解法2:一共有多少个教室?
4×3=12(个)
一共安装多少盏灯?
6×12=72(盏)
综合算式:6×(4×3)
=6×1=72(盏)
答:3排安装72盏灯.
(4)检验.师:我们可以从中任选一种方法解答,而另一种方法来检验.从小养成做事认真负责的好习惯.
四、巩固练习.
1.小明的集邮册中,每页贴3行邮票,每行帖5张,3页一共贴多少张邮票?(用两种方法解答)
2.两个小组割青草,每个小组割3捆,每捆8千克,一共割多少千克的青草?(用两种方法解答)
五、总结归纳.
教师提问:(1)这节课学习的应用题有什么特点?(板书:连乘应用题)
(2)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三篇:连乘应用题
连乘应用题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4、85页,学习连乘问题。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经历用两步连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探索过程,在具体情境中理解用连乘解决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感受从已知条件出发或从所求问题出发进行思考都能有效地确定解题思路,并能用连乘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灵活组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
3、情感与态度目标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和主动性,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能对获取的信息作出正确分析,用连乘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点子图。教学过程:
一、激活经验、初步感知
1、谈话导入。参观花卉市场。
2、创设情境。
多媒体呈现学生观赏花卉种植区的情境:3种颜色的花同样多,各摆了5行,每行8盆。
3、收集信息。
师:从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选择出示:3种颜色的花同样多,各摆了5行,每行8盆。
4、提出问题。
师:根据这三条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出示: 3种颜色的花一共摆了多少盆? 师:完整地读一遍。
3种颜色的花同样多,各摆了5行,每行8盆。3种颜色的花一共摆了多少盆?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组织探究。
师:在解决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用学具摆一摆,好不好?如果用一个红点来表示一盆花的话,你觉得应该怎么摆?(每行摆8个,摆5行,这是一组,共摆这样的3组。)
师:现在你会解决这个问题了吗?想一想,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已经想好的同学,请在作业纸上列式计算。(学生独立解决,教师巡视,找生板书。)
师:已经完成的同学,可以看一下你的小伙伴,他是怎么做的。
2、汇报交流。
(1)师:请小勇士分享自己的想法。生1:先求每种颜色的花有多少盆,8×5=40(盆),再求3种颜色的花一共有多少盆,40×3=120(盆)。师:评价小伙伴。
师:谁和他做的一样?那你们是先求的什么?一起说。
师:也就是说先求每种颜色的花有多少盆?也就是求的什么?(数形结合)用什么方法计算?
师:再求什么?也就是求的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
(生
2、生
3、同桌互相说:先求每种颜色的花有多少盆,也就是求5个8相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8×5=40(盆),再求3种颜色的花一共有多少盆,也就是求3个40相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40×3=120(盆)。)
师:谁会列综合算式? 生说师写:8×5×3 师:要进行(脱式计算)。8×5×3 =40×3 =120(盆)师:说说你的想法。(分步——综合)
(2)师:说说你的想法。你是怎么想的?(谁能猜到他是怎么想的?)生4:(把3种颜色的花看成一个整体)先求一大行有多少盆花,8×3=24(盆),再求5大行一共有多少盆花,24×5=120(盆)。师:他是先求的什么?
师:先求3种颜色的花一大行有多少盆?也就是求的什么?(数形结合)用什么方法计算?
师:再求什么?也就是求的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生
5、生6说)
师:谁听明白了?谁还想来说一说? 师:综合算式你会吗? 生说师写:8×3×5 =24×5 =120(盆)
师:说说你的想法。(分步——综合)
(3)如果学生还有其它算法,比如: 5×3=15(行)15×8=120(盆)
教师应该让学生说一说他的计算依据。
【先求3种颜色的花一共有几行?5×3=15(行),再求一共有多少盆花?15×8=120(盆)。】
师:别忘了写答语。答:3种颜色的花一共摆了120盆。
3、对比、小结。
(1)师:三种方法,信息、问题相同,为什么列的算式不一样呀? 师(小结):观察的角度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同。(多媒体课件出示方法
一、方法二和方法三。)(2)师:你最喜欢哪种方法?
师:有没有人喜欢方法二?方法二是先求的什么? 师:有没有人喜欢方法三?方法三是先求的什么?
4、出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是用什么方法解决的这个问题呀?
师:这三种方法,思路不同,算式不同,但各数之间都是用乘号连接的,像这样的算式,我们叫连乘,这样的应用题,叫连乘应用题。(板书课题:连乘应用题)齐读课题。
三、尝试应用,理解深化
师:连乘应用题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1、师:请大家把这道题做在作业纸(点子图)上。(学生独立分析并解决问题,教师巡视。)师:跟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想法。(生1:4×5×2)
师:评价一下,你觉得你的小伙伴说的怎么样? 师:谁还有不一样的想法?(生2:4×2×5)(生3:5×2×4)
师:不管用什么方法,最后都是求2个书架一共放了多少本书?
2、自主练习第1题。
(1)引导学生看图,进行仔细观察,获取有效的解题信息。已知信息有:每张画有5朵花(图中隐含信息),每朵花需要6个贝壳,问题是:8张画需要多少个贝壳? 师:这个问题你会解决吗?
师:你能列综合算式解决这个问题吗?(2)学生独立解答。
师:完成的同学,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你的想法。(3)集体交流评议。师:谁愿意分享?
师:还有不同的算式吗?(生)师:猜猜他的想法!师: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3、课本86页,自主练习第2、3题,课下完成,并比一比谁的方法多!
四、回顾总结,体验价值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师:回忆一下,刚才是怎么解决连乘应用题的?
(收集信息——提出问题——分析(思考)数量关系——用不同策略解决问题)
师:用今天学到的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希望同学们课后留心观察,找出数学问题后进行解答,再想想从中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左)(右)
连乘应用题
先求每种颜色的花有多少盆? 先求3种颜色的花一大行有多少盆? 8×5=40(盆)8×5×3 8×3=24(盆)8×3×5 40×3=120(盆)=40×3 24×5=120(盆)。=24×5
=120(盆)=120(盆)
答:3种颜色的花一共摆了120盆。
第四篇:连乘应用题
1、每盒有6块肥皂,每块肥皂要2元,买5盒肥皂一共要多少元?
2、一盒饼干有8袋,每袋18块,5盒饼干有多少块?
3、每个班要摆8盆植物,学校有6个年级,每个年级有4个班,一共需要多少盆植物?
4、三年级4个班举行跳绳比赛,每班选3组选手参加,每组8人,一共有多少人?
5、工人叔叔每人每天加工50个零件,5个人一个星期(7天)能加工多少个零件?
6、某自行车厂每人每天可以装配自行车14辆,照这样计算,8人5天,一共可以装配多少辆?
7、一头牛一天吃草 32千克,4头牛6天共吃多少千克?
8、一个游泳池长 50米,小明游了4个来回,一共游了多少米?
9、一条跑道 100米,李月跑了2个来回,一共跑了多少米
10、一个长方形长30厘米,宽2分米。周长是多少分米?
11、一个正方形,边长是30厘米。周长是多少分米?
12修一条路,每天修26米修了8天,如果再修150米,就能完成任务,这条路长多少米?
第五篇:《连乘应用题》说课稿
《连乘应用题》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三年级数学上册“乘法”这一单元中的“连乘应用题”。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初步理解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教学的。此类应用题中的已知条件便于进行不同的组合,解决问题的方法也趋向灵活。教材安排本节内容,不仅可以使学生感受乘法运算的实际价值,也能使学生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体会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教材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呈现了买乒乓球的情境,给学生留足了收集信息、选择信息,形成思路的空间,充分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学流程的准绳,也是评价教学效果的依据。因此,目标预设应简洁明了,指向明确。本节课,我制定了如下3个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掌握连乘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学会认真思考。
2.学会用两种方法解答连乘应用题的同时能用一种解法检验另一种解法,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提高用简炼的数学语言表达的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在实现上述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我把认识连乘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会两种解答方法作为教学重点;理解连乘应用题的两种解题思路,掌握解题方法作为教学难点。
简约,而不简单!这是一句流行广告语,却也让我对我们的数学课堂有了深深地思考。数学课堂的简约,其实就是除去臃肿的堆积,剥离繁琐的多余,对教学设计进行反思、调整、提升,以简洁、清晰、精炼、完美的外在形式具体表达丰富的思想内涵。本节课,从整体思路看,是简洁与数学思考同行;从教师的教学看,是尽力挖掘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深入浅出地把教材文本用最简洁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使课堂有一种简约而又充实的张力。从学生的学习看,是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总结、动手运用,旨在用最简易的方法蕴含数学思考。
如果说目标是一堂课的灵魂,那环节就是一堂课的骨架。本节课我从简洁与思考同行的角度出发,安排了四个教学环节:
(一)在铺垫中练习
(二)在讨论中新授
(三)在愉悦中总结
(四)在练习中延伸
下面我就简单与具体并存地说说每一个过程。
一、在铺垫中练习:
铺垫,是对已学知识的再认识,是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对深刻理解、学习新知有着重要意义和作用。本课开始,我设计了基本题和对比题两组题目,通过一步计算应用题的练习紧抓数量关系,巧用对比练习承接旧知,引入新知,初步感知把求出的问题转化为已知条件,再求出最后的问题这种解题思路,沟通了一步应用题和两步应用题的联系,为新课学习分散了难点。
二、在讨论中新授:
我们常把环节设计称为数学课的明线,把数学思考称为数学课的暗线。为了彰显数学思考的魅力,我对教材进行了重组,我根据情境中的信息,出示了一条完整的应用题:学校要买6袋乒乓球,每袋5个,每个乒乓球2元,一共要用多少元?要求学生摘录其中的条件和问题,并填写在表格中。接着,安排4人小组讨论:哪两个问题可以进行组合?组合后的问题和第三个条件有什么关系?要求:优等生、中等生写出清晰的解题过程,学困生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思路。最后集体交流,总结方法:我们通过已有条件去寻找中间问题,再根据中间问题一步步综合,找到最后的结果,这是解答连乘应用题的一种思考方法。整个流程学生的有效思考积极性高,参与面广,每个学生的能力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
【在上面的环节中,通过学生自己搜集信息,运用条件与条件的组合,突破解答两步应用题的难点——寻找中间问题。运用不同的条件组合揭示不同的思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待学生熟练掌握两种答题思路后,接着引导学生思考:我们除了从条件想问题,还可以怎样思考?(引导从问题想中间问题,再分解条件,让学生感知分析法的特点)然后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总结完善。
【纵观整个讨论环节,改变了讲解的数学学习方式,给学生提供了充分自主探索的时空,把探索、发现知识的权利还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让学生在交流中完善自己的数学思考过程,亲身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三、在愉悦中总结:
这个过程我安排了知识总结和存在问题总结两部分,目的在于让学生在总结
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学习他人有效的学习方法,建构完整的知识结构。
四、在练习中延伸
这部分的基本练习是想想做做1、2、3题。重点是通过学生的练习交流和仔细的观察,引导学生发现图画中蕴含的条件,发现条件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巩固解答方法,培养学生边学边思考的数学习惯。
延伸练习是小组合作题:你们能用手中的一把直尺,量出相关数据,用连乘的方法,测算出我们这座教学楼的高度吗?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
新教育理念强调学生的学习不仅要获取知识,更主要的是发展智力,培养能力。这里教师安排了测算教学楼的高度,培养了学生从整体思考数学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让学生对连乘的解答方法有了更形象直观的再认识,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为学生以后学习复杂应用题的知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板书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手段之一,是课堂教学的“眼睛”,更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一种艺术创造。板书当与否,直接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因此我设计了这样的板书:
连乘应用题
组 合条件分 解
这样的板书体现的是解答问题的思路,总结的是数学思考的方法,延伸的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
我常在想:有效的教学设计不但表现在形式上的简洁与明了,更体现在内容与方法上的丰富与深刻。我们只有正确把握知识的本质,在简约中有效达成目标,才能让学生的思考中透露出凝练与智慧,才能真正彰显数学课的魅力。
中间的问题最后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