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数学二年级第四册)二、手拉手——万以内数的认识 课堂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18:23: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青岛版数学二年级第四册)二、手拉手——万以内数的认识 课堂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青岛版数学二年级第四册)二、手拉手——万以内数的认识 课堂教学设计》。

第一篇:(青岛版数学二年级第四册)二、手拉手——万以内数的认识 课堂教学设计

二、手拉手——万以内数的认识 教案教学设计(青岛版二年级第四册)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信息窗一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和作用;能认、读、写千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会计算简单的整十数的口算加减法。

2、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通过用数来描述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

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和作用;能认、读、写千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会计算简单的整十数的口算加减法。

教学难点: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教具准备;情景图、小学具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谈话:同学们,手拉手学校的同学今天来到了数学王国,他们想邀请你们和他们一起闯关,去探寻数学的奥秘,你们想去吗?

学生充满快乐地开始学习活动。

二、闯关练习,巩固知识:

1、拨珠数数游戏:

谈话:请你先拨出178,然后在个位上再拨上1颗珠子,用计数器边拨珠边数数,读出“179”,接着照样子继续边拨珠边一个一个地数下去。

让学生先自己数一遍,再在小组进行交流,重点交流从179数到180的过程,一直数到191。

请学生照着这样的样子,再多举几个例子,边拨珠边数数。

2、拨珠写数游戏:(自主练习3)

谈话:刚才大家都能够正确地拨珠数数,那么写数呢?请你自己试着写写拨出的数,看看每个数中“4”表示的意义,和你的小伙伴交流一下。

在小组里多加一些相应练习,多拨珠写数。

教师要加强这种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相同数字在不同数位上表示的意义不同。

3、看图填数游戏:

出示情境图(自主练习2)

先让学生独立地观察图写出数,再组织学生交流自己是怎样写出的,并让学生说一说每个数各个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4、蝴蝶采蜜:(自主练习4)

谈话:这些蝴蝶都到哪朵花上采蜜?请你连一连。

挑选267说一说每个数位上的数都表示什么?

5、我当口算小能手:(自主练习5)

请学生快速计算出这些口算题,再在小组中进行批阅和交流,请计算错误的学生找出错误的原因,全班进行点评。

6、你说我写:(自主练习6)

活动时,可以2人一组,一人说数,另一人写数;也可以3人一组,一人说数,两人写数;还可以变化形式,一人说数,一人说组成,其它人写数,加强熟练程度。

7、我来考考你

“聪明小屋”是一道智力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做。教师可激发学生想出多种答案。这道题的答案有: 380、508、586、589、598、600、660、690、900、960、990。

三、总结提升:

谈话:愉快的旅程就要结束了,看来今天大家都有了很多的收获,你都来说说吗?其实,还有很多数比1000还要大,下节课让我们和手拉手学校的同学继续我们的数学旅程吧,相信你会更有收获的。

信息窗2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15—17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发展;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万”,能说出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的数位顺序。

2、使学生通过联系实际等活动,初步理解万以内数的实际含义,了解万以内数的组成,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

3、使学生学会用数描述身边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用数的观念分析日常生活中各种现象的意识和能力,初步体验量化的思想,促进数感的发展。

4、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增强同学之间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发展;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万”,能说出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的数位顺序。

教学难点:通过联系实际等活动,初步理解万以内数的实际含义,了解万以内数的组成,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

教学准备:预习提纲、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感受身边的数据。

1、师:我们以前认识过哪些数?你还记得哪些有关数的知识?能大声的说给同学们听吗?

其实在我们身边还有更多,更大这样的数,你瞧:(多媒体出示信息窗2的情境图。)

这是老师收集到的数据,你呢?(请学生汇报收集到的数据并展示。)

二、认识计数单位“万”

1、故事竞猜:课件出示故事画面

森林里小猪、小熊、小猴比赛数数,大象当裁判。它们从989开始数,比比谁先数到5000。

小熊是这样数的:989、990、991、992、993„„

小猪是这样数的:989、990、1000、1010、1020、1030、1040„„

小猴是这样数的:989、990、1000、2000、3000„„

(1)小朋友你猜猜谁先数到5000?为什么?数数都可以怎样数?

(2)你能像小猴这样继续数下去吗?试试看。(3)在计数器上拨一拨。师生一起边数边拨,当拨到9000时,问:再拨1000是多少?怎样拨珠?

小结:10个1000是10000,这就用到一个新的计数单位“万”(板书:万),他所在的位置是什么?你能联系前面的知识说说吗?

(4)今天学了“万”你觉得应该怎样补充数位顺序表?

(5)读数位顺序表。从右往左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

2、感知“一万”。

问:你们在平时的生活当中用过“万”这个计数单位吗?你们觉得万这个计数单位大不大呢?你知道“一万”究竟有多少吗?我们来看看吧。

A、在刚刚结束的第二十八届雅典奥运会上,我国女子长跑运动员邢慧娜获得了女子10000米跑的冠军。你知道她围着体育场的跑道跑了多少圈吗?(25圈)(课件二)

B、我们学校有多少人?(1036)想象一下,一万人大约有多少?(10个我们学校这么多人。)(课件三)

C、一张纸非常薄,10张纸叠起来大约厚1毫米。一万张纸叠起来有多厚呢?(1米)(课件四)

D、如果每秒数一个数,连续不停的数,数到一万,大约需要多长时间?(3小时,就是同学们从上早自习起到第三节课下课那么长的时间。)(课件五)

3、认、读、写万以内的数。

刚才听你们读起这些数时都那么流利,真不错。那你们是怎么读的呢?

(1)认、读、写几千几百几十几

教师一次在计数器上拨出3个百、6个十和5个一。问:这个数是多少?试着读一读。再问:你是怎样读的?再在千位上拨上2个千。问:这个数是多少?试着读一读。再问:你是怎样读的?(千位上的“2”读作“二千”,百上的“3读作“三百”,十位上的“6”读作“六十”,个位上的“5”读作“五”。)学生齐读一遍。

学生尝试写数。(一生板演,并讲解:千位上写2,百位上写3,十位上写6,个位上写5。)

练习:师在每个数位上再添一个珠。问:有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3个千、4个百、7个十和6个一合起来是多少?

学生试读写,一生汇报,一生板演。

(2)认、读、写万以内中间有0的数。A、去掉百位上所有的珠(3个千、7个

十、6个一)。

问:这个数是怎样组成的?你能读出它是多少吗?(强调:百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要读作“零”。)你能写出来吗?(一生板演)

B、去掉十位上所有的珠(3个千、6个一)。

问:这个数是由什么组成的?应该怎样读?

学生试读,指名汇报,强调: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两个0,只读一个零。

学生尝试写数,一生板演。

练习:师写出6003,让学生说一说它的组成和读法。

独立练习P17第2题(强调:末尾的0不读)

问:像这样的万以内的数,你们在生活中遇见过吗?把你们收集到的数据跟你小组的同学说一说、读一读。

请几生汇报:1202,6078,2002,6008,2260,2200,2000。读一读

小结万以内数的读法与写法。

三、练一练。

1、P18D3

2、发散练习:按要求写数。

(1)4个千和9个百组成的数是()。

(2)4个千和9个十组成的数是()。

(3)4个千和9个一组成的数是()。

(4)1个万、6个千、4个百和8个一组成的数是()。

(5)写一个比 3205 小的四位数。

(6)写一个比 9080 大的四位数。

(7)写一个最接近10000 的四位数。

(8)写一个比 7839 小 2000 的数。

(9)写一个比 6045 大 5 的数。

(10)组数游戏:请你用0、6、0、1组成四位数并读一读,写一写。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信息窗一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和作用;能认、读、写千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会计算简单的整十数的口算加减法。

2、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通过用数来描述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

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和作用;能认、读、写千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会计算简单的整十数的口算加减法。

教学难点: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教具准备;情景图、小学具

教学过程;

谈话:同学们,谁想谈谈上节课你都学会了哪些数学知识,今天咱们就来比一比谁会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好吗?

活动一:基本练习

1、接力数数(课本第17页第1题。)

学生分组用小纸条接力,一个同学做完就传给下一个同学,直到全组都做完。哪个组先做完、做对的是赢家,并给这个组奖励。

2、填空。

9089的下一个是(),9799的下一个是(),9899的下一个是(),下一个是(),9989下一个是(),9999的下一个是(),[设计意图]使学生通过亲自参与课堂教学活动,通过接力数数,在快乐的气氛中突破教材的重难点。

3、课本第18页第4题,并补充以下练习(课件出示)。

(1)南京长江大桥公路桥长4589米,铁路桥长6772米(2)我国是世界上野生动物种类最多的国家,共有鸟类1189种。

(3)南浦大桥是上海市区第一跨越黄浦江的大桥,全长8346米。

4、填一填

(1)3560读作(),是由()个千、()个百、()个十组成的。

(2)5316读作(),是由()个千、()个百、()个一组成的。

(3)9998再数()个一就是10000。

(4)9920再数()个十就是10000。

(5)9800再数()个()就是10000。

5、抢答题(课本第19页第6题)

把口算题制成不同的动物头形,先在组内抢答,谁做对谁得到头像,谁就是裁判。哪个小组先做完,哪个小组就得到一个大的动物头像。

教师宣布比赛规则,教师宣布比赛开始,给有关组奖励。

活动二:变式练习

摆数游戏:教师出示写有数字的小棒,请你用2个4和2个0组成以下各数:

a、摆出只读一个0的四位数。

b、摆出不读0的四位数。

摆出之后再读一读。

信息窗三------走进农村

第一课时

教材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信息窗3。

教材简析:

该图仍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了城市学生乘车来到农村,参观果园、养殖场和彩蛋加工场的情境。借助“哪种果树多?”与“鹌鹑和鸽子谁多?”引入对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的探索。

教学目标:

1掌握数位不同的数的比较大小方法;

2.掌握位数相同的数的大小比较,并认识近似数。

教学过程:

一活动

农村的小朋友非常好客,今天他们邀请城市的小朋友去参加手拉手活动,让我们一起跟着他们到农村去看一看,好吗?(出示教学插图)

1、你看到了什么?(学生仔细观察画面提出问题,进行交流。)

左边有950棵桃树,右边有1200棵梨树。

鹌鹑有895只,鸽子有806只。

动物彩蛋530个,脸谱彩蛋495个。

2、找到这么多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交流。学生提出的问题很多,这节课主要解决比较多少)

可能有的学生会说果树真多,左边有950棵桃树,右边有1200棵梨树。哪种树多?

鹌鹑有895只,鸽子有806只,鸽子和鹌鹑谁的只数多?

„„

3、引导解决哪种果树多。(不同数位的数比较大小)

学生思考,要知道哪种果树多,需要比较1200和950的大小。

(1)怎样比较1200和950的大小?

学生分小组交流思考,然后全班交流比较方法。

(2)方法一:

学生根据数位的多少来比较,得出四位数比三位数大,1200 > 950。

方法二:

学生根据数的组成,里面有几个百,进行比较,得出1200 > 950。

方法三:

学生借助标准数1000来比较,得出1200 > 950。

(3)鼓励、肯定:同学们用各自的方法,均得出1200 > 950,这说明什么树多?什么树少?

活动二

1、我们再来解决鹌鹑和鸽子谁多的问题吧。(相同数位的数比较大小)

养殖场有鹌鹑895只,鸽子806只,怎样知道谁多、谁少呢?

这就需要比较895和806的大小。

2、学生充分讨论,全班交流:

介绍一下你比较的方法和结果好吗?

(1)数位相同,从高位比起。

895和806百位相同比十位,相同数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所以895 > 806。

(2)借助标准数(即近似数)的方法进行比较。

890接近900,806接近800,因为900比800大,所以895 > 806。(如果学生没有说出此法教师可以作为参与者介绍自己的这种方法)。

(3)谁还能举例说说谁是谁的近似数。可多安排学生举例说明。

活动三

1、其余的问题你能自己解决吗?

动物彩蛋和脸谱彩蛋哪个多?

„„

2、学生自主解决补充出示的其它有关比较的问题。

3、介绍一下,你解决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问题的方法。

如:不同数位„„相同数位„„学生交流。

4、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活动一

1、数字王国擂台赛。

先将计数器表示的数写出,再比较大小。

谁能说说你是怎样比较的?

(第一题百位上8比3大,所以803大于308,第二题999是三位数,1000是四位数,三位数比四位数小,所以999小于1000)2.手指裁判。(打手势判断:是<的,伸出左手的拇指和食指,其余手指握紧;是>的,则伸出右手的拇指和食指)

1001○999

123○96

765○769 3.谁发现了比较数字大小的方法?

比较数的大小,先比位数,位数多的数大,位数少的数就小。位数相同的数比大小,从最高位比起。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后面一位,一位一位往后比。

活动二:

自主练习

第1题:是结合现实情境比较大小的题目。

题目中出现了位数相同和不同的数的比较两种情况。教师可多为学生提供现实性的素材,如两个书架上图书册数的比较、两本书的页数的比较、两页纸上字数的比较等,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强化对现实生活中较大数的感性认识,为以后估数打下基础。

第2题: 给学生规定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内容。

第3题: 进行连线,学生在做完后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第4题: 是一道通过语言描述确定数的大小的练习题。

练习时,要指导学生体验大(小)得多与接近的差别,让学生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进行连线。教师也可以进行适当地扩充,如让学生说一个比800大得多、小得多、大一些、小一些等等的数,以发展学生的数感。

第5、6题:让学生在小组的范围内进行。

第7题:是一道分析、应用统计数据的题目。

解决第一个问题时,教师要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组织他们交流。这个问题没有准确的答案,学生预测的结果只要有合理的根据就应给予肯定。解决第二个问题时,如果学生提出计算的问题,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把问题放在问题口袋里。

第二篇:(青岛版数学二年级第四册)五、田园小卫士-----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二) 教学设计

五、田园小卫士-----万以内数的加减法

(二)教案教学设计(青岛版二年级第四册)信息窗二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信息窗二

【教材简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万以内数的不连续进位和不连续退位三位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整数加减法的最后部分。

信息窗2——灭鼠能手情境图呈现的是猫头鹰一家捉田鼠的情境。图中通过统计表提供了猫头鹰一家捉田鼠只数的信息,学生可以根据信息提出许多数学问题,引入整百数减三位数与三位数加三位数和是整百数计算方法的探索。学生解决的问题也是与情境的具体内容紧密相连,实现了“情境串”与“问题串”的有机融合。更有意义的是了解了许多关于动物的知识,培养学生爱护动物的情感。

【教学目标】

1、会计算连续退位的整百数减三位数。

2、增强估算意识,强调算法多样化。

3、能够运用加减法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初步的分析综合能力。

4、经历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获得解决问题的乐趣。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夜幕降临,月亮出来了,山林里静悄悄的。老鼠们来到田园要偷点儿粮食,正在这时,被躲在枝干上的猫头鹰一家看到了,(出示情境图)瞧,它们可是捕捉老鼠的大英雄。

师:这是前几周猫头鹰爸爸妈妈捕鼠的情况:请你算出爸爸每周比妈妈多捉几只老鼠?

(教师通过点击课件出示答案)

【设计意图:这是整节课情境创设的第一步,通过晚上老鼠们来到田园偷吃粮食,正巧被躲在枝干上的猫头鹰一家看到的情境,使学生了解它们是捉老鼠的大英雄。然后出示上周猫头鹰一家捉老鼠的数量,通过计算家庭成员之间相差多少,主要复习被减数个位、十位是0的减法,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这些数比较小,学生口算就可以得到答案。】

二、创设情境、探求新知。

1、猫头鹰有高超的捕鼠本领,当它看到野鼠就会没有一点儿声响的飞到它们头顶。用利爪逮住,然后吞掉。

(出示情境图)

这是猫头鹰一家,每月捉鼠情况的统计,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

2、师:你能提出哪些用减法计算的问题?列出算式吧!

学生提出减法问题,接着用算式表示出来:

猫头鹰爸爸比孩子多捉多少只?

300-116

猫头鹰爸爸比猫头鹰妈妈多捉多少只?

300-88

猫头鹰妈妈比孩子多捉多少只?

288-116=172(只)(因为这道题不需要退位,所以鼓励学生直接口算出来)

3、师:先算300-116,会算吗?你想怎样算?

学生可能会回答:

※我想估算;

※我想先估算,再用竖式计算,然后进行验算;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及时进行语言评价:看来你已经养成了很强的估算意识;对,计算时要养成演算的好习惯;你的想法很好„„)

师:现在请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算一算。(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巡回指导。)

4、全班交流。

师:谁愿意把你的方法介绍给大家?

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我是估算的,116接近100,300-100=200,所以300-116大约是200;

※:我用计数器拨一拨

先拨300,再在个位上减6,0-6不够减从十位退1,十位上是0,就要从百位上退1在十位上作10,现在可以从十位退 1在个位上作10,10-6=4,十位上9-1=8,百位2-1=1,结果是184。

※:我用竖式算:个位上0-6不够减从十位退1,十位上是0,就要从百位上退1在十位上作10,现在可以从十位退 1在个位上作10,10-6=4,十位上9-1=8,百位2-1=1,结果是184。

„„

师:看来很多同学都用了竖式,现在咱们再来算一算。(教师边说边板书竖式:个位上0-6不够减从十位退1,十位上是0,就要从百位上退1在十位上作10,现在可以从十位退 1在个位上作10,10-6=4,十位上9-1=8,百位2-1=1,结果是184。)

5、师:我们再来解决第二个问题,300-288请同学们用列竖式的方法在练习本上完成。

(学生计算,进行巩固,教师指导。)全班交流:

师:谁想介绍一下你的计算过程?(学生到展台前说出计算的过程。)

师:谁的结果和他不一样?(学生说出粗心出错的地方。)

6、教师小结:刚才计算的两道题都是用300来减,300是一个整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整百数减三位数。

板书:整百数减三位数

师:像这样,个位上不够减,十位上又是0,你怎样来解决?

学生可能回答:就要从百位上退1在十位上作10,现在可以从十位退 1在个位上作10

(学生通过回答,进一步巩固所学新知。)

(教师及时评价:你说的这一点很重要,希望大家在计算的时候都应注意到这一点。)

【设计意图:继续向学生介绍猫头鹰有高超的捕鼠本领:当它看到野鼠就会没有一点儿声响的飞到它们头顶,用利爪逮住然后吞掉。出示猫头鹰一家每月捉鼠情况的统计,提出减法问题,从而学习整百数减三位数。让学生根据题意列出减法算式后,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引导学生理解连续退位的算理,重点组织学生讨论“当个位上0减6不够减需从十位退1,但十位上是0,怎么办?”进一步弄清连续退位的道理和方法,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

三、创设情境,巩固新知。

1、同学们知道吗?猫头鹰除了能捉老鼠,还有捕食蝗虫的本领,我们来了解一下(出示课件:等全班交流时教师点击课件再出示相应的答案)

师:你了解到哪些情况?想解决哪些问题?

生:每只猫头鹰7月份比8月份多捉几只?

师:请你选择一名家庭成员来进行计算,比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设计意图:这是本节课所创设的第三个情境,也是对教材原有情境的延伸。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了解猫头鹰除了能捉老鼠,还有捕食蝗虫的本领,提出每个家庭成员在7、8两月捉的蝗虫相差多少的减法问题,以此巩固这节课所学的整百数减三位数的计算。】

2、师:猫头鹰捉到了老鼠和蝗虫,帮了农民伯伯的大忙。我们看看它们这一个夏天就

可以为人类节约多少粮食?(出示表格)

师:你能提出哪些减法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

爸爸节约的粮食比妈妈多多少千克?

爸爸节约的粮食比宝宝多多少千克?

师:选择自己喜欢的问题来解决一下。

(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全班交流。(提醒学生算作得数马上改正。)

师:看来猫头鹰为人类做了很大的贡献,所以我们要保护它。

【设计意图:这是本节课所创设的第四个情境,也是对教材原有情境的再次延伸。既然猫头鹰又能捉老鼠又能捉蝗虫,会给我们人类带来哪些好处呢?原来它们为人类节约了许多的粮食。出示一个夏天猫头鹰为大家节约粮食的有关数据,学生继续提出有意义的问题解决。】

四、课堂小结,培养爱护动物的情感。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猫头鹰为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你想对它们说些什么?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爱护动物的情感。】

【课后反思】

使用青岛版教材已接近两年,在教学中体会最深的就是它由“情境串”引出的“问题串”。选取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生动有趣的素材,构成情境串,引发出一系列的问题,形成问题串。根据教材本身的特点和自己的理解,前面的教学中我是将整个单元的内容创设一个大情境,串联在一起,努力使学生在解决一连串现实的、有挑战性的过程中,融入数学课程。经过不断的失败与尝试,使我对“情境串”这一教学理念又有了一些新的认识。也就是“情境串”中的“串”不应只体现在单元教学中,而更多的应体现在每堂课的教学中,在一堂课中用一个有发生、有经过、有结果的完整的故事把整堂课的内容串联起来,使学生在这一连“串” 的故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玩中学,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尤其是在这节课中,以“灭鼠能手”为主题,依据情境的发展分五步展开教学,我将“情境串”融入到了课堂教学,将故事“串”连在教学环节中,使学生在有趣的情境中学习新知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进一步感受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第2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咱们了解到猫头鹰一家捉老鼠的情况,大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习了整百数减三位数的知识。其实这里面还藏着加法问题,你能快快找出来吗?

【设计意图:带领学生简单回忆上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也起着过渡语的作用。】

二、探求新知

1、师:请同学们直接用算式表示出来。

学生提出问题:

猫头鹰妈妈和孩子一共捉了多少只?

288+116 猫头鹰妈妈和爸爸一共捉了多少只?300+288

猫头鹰妈妈和孩子一共捉了多少只?300+116(后面两个问题在计算时不需要进位,所以学生提出来时教师直接引导学生口算。)

2、师:如果把第一个问题改成:猫头鹰妈妈和孩子大约一共捉了多少只?你想怎样算?

学生可能会回答:

※:我估算:288≈300,116≈100,所以288+116≈400(只)

※:因为问“大约一共捉了多少只?”所以要来估算。

„„

3、师:今天我们这节课主要来学习三位数加三位数的估算。【设计意图:教材中呈现出的方法除了估计之外,还可以用竖式算。但在实际的计算过程中,不可能先算出准确的得数,再来取近似数作为估计的结果,这样不符合解题的规律,也不能体现出估算的意义。正因为问题中出现了“大约”二字,所以只引导学生取116和288的近似数,并且注意“=”要改为“≈”。】

三、巩固练习。

1、自主练习第5题。

下面是海宁小学去年几种物品的使用情况。

笤帚 拖把 纸张

上半年 132把 106把 483令

下半年 128把 143把 408令

(1)(2)去年大约用了多少把笤帚?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去年大约用了多少把拖把?

去年大约用了多少令纸张?

„„

讲完例题后直接做这个练习,起到巩固的作用,引导学生利用估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自主练习3:火眼金睛辩对错。

要求学生先独立改正,再说一说错误的原因。课堂教学时,可根据学生这几天学习的实际情况,一些出错比较多的题让学生改一改。如:

以后在计算连续进、退位加减法竖式时应该注意什么?

自主练习4:

师:谁能编一个数学小故事?(引导学生把看到的进行简单整理、联系)

星期天,小明和爸爸去书城买书,付钱的时候看到屏幕上显示价格为169元,结果爸爸付了200元钱,应该找回多少元钱?

学生独立完成,并指名全班交流。(注意提醒学生写上单位名称)

自主练习5:

在做练习时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估计,并对学生采用的方法给予评价。

自主练习6:

这道题主要考察学生的估算能力。课堂上以游戏的形式开展活动,教师提前制作好若干张漂亮的卡片并写上算式,学生选择一个数,踩比600大的或是比500小的,通过估算,比比看谁能一下全部“踩”对。

在原题的基础上再增加一些:521-198 700-387

189+210 206+330

自主练习7:

对于动物的知识学生比较感兴趣,练习时先让学生说说袋鼠、企鹅和鸵鸟的奔跑速度,然后提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

如:鸵鸟每分钟比袋鼠多跑多少千米?980-725=155(米)

鸵鸟每分钟比企鹅多跑多少千米?980-473=503(米)师: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每分钟跑多少米?

(猎豹每分钟大约是1680米)

自主练习8:

第二种和第三种:150+75=225(张)102+82=184(元)

只买第三种:75+75+75=225(张)82+82+82=246(元)

这个信息图中的信息比较多,学生在思考时既要考虑到光盘架是否够用,还要想到要经济实惠,不一定最便宜的方案就是最好的,只要学生说的有道理,教师都要给予肯定。通过这道题的练习,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数学与周围生活的联系。

自主练习9

下面是王月和张强的识字情况。

姓名 王月 张强(1)(2)(3)会读字数 532 398 710 379

刘雨会写多少个字?

王月会读的字比张强少多少个?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会写字数

学生可能会提出:李伟会读多少个字?

王月会写的字比张强多多少个?

王月会读的字比会写的字多多少个?

„„

这道题不难,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在练习时重点考察学生所提出的问题是否有意义,语言表达是否准确,计算的正确率。

【设计意图:备好学生,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用好教材的练习题。】

【课后反思

】:

数学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环境,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因为只有在各种有益的环境中,才能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调动起学生内部逐步形成的知识、经验、策略,感受和兴趣。在本节的练习过程中,我利用课本上的情境图,把学生带到与现实生活相联的情境中,使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给学生一个比较充分的思考空间,鼓励学生“敢问”,教学生“会问”。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计算的熟练程度较上节课有所提高,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退位后忘记减1,这部分计算知识属于重点,在后面的教学中还应该同过各种形式加强联系,提高正确率。

(青岛平安路第二小学

周洁)

第三篇:二年级下册数学《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万以内数的认识》是在学生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且对万以内数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也为学习万以内数的读写和万以上的数数打下基础。下面给大家分享《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欢迎借鉴!《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下册第76至77页例2、例3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数圆点、小棒等活动,使学生理解10000以内数的组成。

2.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理解数的意义,初步体会读数和写数的一般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数感。

3.通过了解生活中的数据信息,使学生感受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目标解析:

在学生掌握了100以内数的组成和读、写法基础上,利用知识的迁移继续学习10000以内数的组成及读、写法。在层层递进的操作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积累基本的活动经验,理解知识,培养数感;在分层练习中内化知识,提升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读、写10000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以数的组成为基础,理解读、写数的本质。

教学准备:课件、圆点图、小棒、计数器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迁移激趣

(一)复习旧知:(课件演示)

1.数一数。

(1)在三百八十七后面连续数出5个数。

(2)下面共有()个小正方体。

2.说一说。

(1)86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2)68由()个()和()个()组成。

3.估一估:有多少个圆点?

(二)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认识10000以内的数。(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让学生对已学知识进行回顾,为新知学习做好铺垫。同时在引入新课时让学生估一估,既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又激发他们后续学习的兴趣。】

二、活动展开,探究新知

(一)圈圆点,经历数数的过程。

1.同桌合作:拿出圆点图,圈一圈,一共有多少个圆点,看看刚才估得准不准。

2.汇报交流:重点在于比较不同数法的异同,突出用“百”数较大数的优点。

3.课件演示:先圈出一个100,再圈出一个100,还剩下3个十和5个一。

4.学生回答:2个一百是多少?(二百)它与3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多少?板书:二百三十五

(二)摆小棒,探究数的组成。

1.小组合作:拿出小棒摆一摆,怎样能清楚地表示出二百三十五。

2.汇报交流:100根小棒摆一大捆,摆2捆;10根小棒摆一小捆,摆3捆,剩下摆5根小棒。根据摆的小棒说一说,这个数是由()个百、()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3.课件出示:

(1)

说一说:这个数是由()个百和()个十组成的,合起来是多少?板书:四百六十。

(2)

说一说:这个数是由()个百和()个一组成的,合起来是多少?板书:四百零五。

【设计意图:在动手操作中,让学生直观的感知数的组成,同时,设计了小棒摆出的四百六十和四百零五的环节,既巩固了数的组成知识,又为下面学习写数提供较好的素材。】

(三)拨珠子,探究数的读、写法。

1.自主选择:学生自由选择黑板上的3个数:二百三十五、四百六十、四百零五,在计数器上拨一拨。

(1)认识计数器上的数位:从右往左依次是个位、十位、百位和千位等。

(2)认识计数器上珠子表示的意义:百位上表示几个几,十位上表示几个几,个位上表示几个几。

(3)拨一拨,说一说。拨好数后全班交流你是怎样拨的。

2.写数:学生根据拨出的数写一写,重点突出当计数器上的十位或个位没有珠子时用0占位。

(1)比一比。46和460,45和405有何不同。

(2)说一说。让学生直接说说上面每个数的组成。

3.读数。

(1)独自读:235、460和405。

(2)合作议:你是怎么读的?什么位置的零要读?

4.举例:学生例举中间有0和末尾有0的数,互相读一读。

5.小结:读数和写数时都从最高位起;读数时,百位是几就读几百,十位是几就读几十,个位是几就读几;如果中间有一个0就直接读零,末尾无论有几个0都不读。写数时几百就在百位上写几,几十就在十位上写几,哪一个数位上一个计数单位都没有,就写0占位。

【设计意图:因为学生有了100以内数的读、写基础,本环节让学生自主探究10000以内数的读、写方法,教师做好引导。为了突破数的中间有0和末尾有0的读、写法这一难点,教学中有意设计了“比一比”和“举例”环节,加深学生的理解。】

(四)看数轴,丰富对10000的认识。

1.数彩点。学生选择合适的方法数出例3的彩点共有多少个。

(1)圈一圈,数一数。学生观察,一行10个,圈出10行是100个;之后每100个圈一圈,再数一数共有10个100,也就是10000个彩点。

(2)比一比,填一填。对照数轴,看数轴0到100之间平均分了多少份,(10份)每一份正好代表多少个彩点,(10个)根据对应的彩点依次填出数轴上的数。

2.说发现。观察填好的数轴,你有什么发现?

(1)说说10000的组成。例如:10000里面有(10)个(100)或(100)个(10),(900)和(100)合起来是10000。

(2)指出950和590的在数轴上位置,并说说它们的组成。

例如950里面有(95)个十,(59)个(十)是590等。

3.玩游戏。

(1)找位置。教师报数,学生找出它在数轴上位置。例如:380,8个百和6个十组成的数,38个十组成的数等。

(2)说组成。指名学生找数轴上的一个点,其他学生写出这个数,并读一读,然后说说它的组成。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数形结合的综合体现,彩点图与数轴的对应,直观形象与抽象思维的碰撞在这当中体现得淋漓尽致,通过多方互动,真正寓教于乐。在学生多角度认识10000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三、分层练习,内化新知

(一)基本练习

1.教材第77页“做一做”第1题。借助小正方体,在学生理解了10000以内数的组成基础上完成。

2.教材第77页“做一做”第2题。在计数器上拨数之后写数,并说说是怎么拨的,写数时要注意什么。边操作边叙述,巩固方法。

(二)综合应用

1.9个百和3个十组成的数写作(),读作(),它里面共有()个十。

2.蜜蜂每秒约振动380次翅膀,海龟的寿命最长可达152年。读出这两个数,并说说它们的组成。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巩固已学的知识,在综合应用中脱离了直观的材料,旨在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四、联系生活,总结升华

(一)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二)生活中你见过哪些10000以内的数。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让学生完整建构本课知识体系,同时感受生活中的大数,体会数学的价值。】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2

课题:

拨一拨-读、写万以内的数,处理课本30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拨一拨”、“数一数”及“数学游戏”等活动,激发读数、写数的兴趣。

2、通过在计数器上拨珠的活动,了解万以内数的顺序,会数、读、写万以内的数。

教学重点:

读、写万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

读、写中间末尾有0的数。

教具准备:

计数器

学具准备:

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五个学生分别戴着头盔(头盔上写着计数单位)入场,一个小朋友说,我们五个是亲兄弟,谁能帮助我们排排队?让学生到上面排一排并说一说自己排列的理由。(指导学生按数位顺序表排列)

2、个位上出现数字8、十位上出现数字9、百位上出现数字1,并按照数位顺序排成一行,一生说:我们三人站在一起,就是一个大数,聪明的小朋友你能读出这个数吗?学生试着读一读。

3、老师:你能接着读出五个数吗?学生试着读一读。(重点让学生说读到199时,自己是怎么想的。)

4、揭示课题:刚才我们学会了读大数,这些大数应该怎样写出来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读写大数。板书课题:读写万以内的数

二、自主学习新知。

(一)一个一个数数。

1、老师读数:二百九十八,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来,并借助计数器读一读。

2、一个一个地数,数到三百零二,并把它写出来。

学生先借助计数器独立完成,再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3、班内汇报交流。

一个小组汇报,可以在计数器上边拨数,边读数,并说出自己写出的数,其余小组进行质疑。

重点让学生说自己是怎样读数、写数的,对于数的中间、末尾有0的数又是怎样读写的。

4、老师小结:读数时,数的中间有一个0,要读出来,数的末尾的0不读。

写数时,数的中间和末尾有几个0,都要写出来。

(二)一百一百地数数。

1、老师在计数器上拨出三千八百,学生试着读一读。

2、一百一百地数,边拨边数,数到四千一百。(学生先自己拨一拨,数一数,再同位之间一人拨珠,一人读数)

3、班内汇报交流。

一人拨珠,分别拨出三千八百、三千九百、四千、四千一百,指定学生读出来。

4、写数。

老师拨出上面的几个数,学生独立写出来,反馈时让学生说自己为什么这样写。

5、老师小结:读数时,数末尾的0一个也不读,写数时,哪一位的末尾一个数也没有就对着那一位写0。

第四篇: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下册万以内数的认识

万以内数的认识1

一、我会填:

1、3421读作(),2051读作()。

2、8567是由()个千、()个百、()个十和()

个一组成。

3、写出6289后面的三个数是(),(),()。

4、最小的三位数是(),最大的四位数是()。

5、3个千2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数是()。

6、从右起,第二位是()位,第()位是万位。

7、一个数,它的千位是7,十位是6,其余各位都是0,这个数

是()。

8、10个一百是(),10个一千是()。

9、一千四百写作(),3008 读作()。

10、中心小学有学生2992人,大约有()人,儿童图书馆有连环画3007本,大约是()本。

二、比一比:(在里填上“﹥”、“﹤”或“=”)

***999910000

***537903970

***659996000

三、写一写:(把下面各数写在横线上)

1、万 千 百 十个万 千 百 十个万 千 百 十 个

2、二百六十四写作:八百零一写作:

三千零五十写作:九千零四写作:

四、照样子填数:

4362=4000+300+60+2

6570=()+()+()2408=()+()+()

7008=()+()4090=()+()

五、解决问题:

1、用一个

4、一个6和两个0,组成一个四位数。

(1)、最大的四位数是(),最小的四位数是()。

(2)、只读一个0,这个数写作()。

(3)、两个0都不读,这个数写作()。

(4)、任意写出三个数:()()()。

2、在高考中,四位同学的总成绩分别是323分、556分、779

分、765分,遥遥是第一名,小红是最后一名,小刚比遥遥的分数低一些。你能猜出他们四个人各得了多少分吗?

遥遥:()分、小红:()、小刚:()、张华:()

六、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编号填在括号里。

1、一个四位数,千位上是2,个位上是4,其它各数位上都是0,这个数是()① 204② 2040③ 2400④ 20042、550比150多()

① 600②700③400④5004、最大的三位数加1是()

①10②100③1000④100005、3000前面的一个数是()

①3001②2900③3100④2999

第五篇:万以内数的认识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万以内的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建立形象的感性认识,发展学生的数感,了解大数的价值。

2、掌握万以内数各个数位的十进制关系,数位顺序以及简单的数的读写。

3、联系生活实际,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的必要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4、在合作探究活动中发展分析,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能认识万以内的数,掌握万以内数各个数位的十进制关系及数位顺序,能正确读写万以内的数。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计数器、教学挂图、一个数位顺序表格(空的)。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图片,美丽家乡梅河口,读出图上信息。

课件出示图片,南京长江大桥是我国在长江上最早建立的公路、铁路两用桥。

2、板书课题:10000以内数的认识

二、讲授新课

1、教学例4。

(1)观察例4中的立方体。

数一数:一个大立方体中有多少个小立方体?(请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数的。)

(2)一个大立方体中有1000个小立方体,这儿有10个大立方体,共有多少个立方体呢?

根据学生所说,师生共同数一数。(一千一千地数。)(3)小结并板书。

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一万。“万”也是一个计数单位,它和千是相邻的计数单位,千位在左起第四位,万位在左起第五位。(4)利用计数器,认识一万

① 请学生指出计数器上的千位、万位。

② 教师拨一千,学生数一千,直到拨10个一千,学生数一万。(5)感受生活中的一万。

数出100个字,然后估一估一万个字能占多大篇幅。

一万张纸有多厚?„„估一估,摸一摸,感受“万”的多与少、大与小,薄与厚。

2、教学列5。

(1)出示课件,你能数出这些数吗?

(2)在计数器上画一画,读一读,写一写,并说一说数的组成。(3)交流:这个数是由()个千,()个百,()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4)有关这个数你还知道什么?

(多请几名学生说,学生可能说出它是几位数,最高位是什么数位……。)

3、制作数位表

(1)已经认识了几个数位了(5个)哪5个数位?

怎样排列,按什么顺序?(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把这些数位按照一定的顺序去排列,就可以制成一个数位顺序表,这些数位顺序表可以帮助我们去读数写数。

学生动手制作数位顺序表,小组合作学习。(2)应用数位表

用自己做的数位顺序表写数字,读数字,说一说数的组成。全班交流。

三、练习:

1.说一说到目前为止,你已学过哪些计数单位?哪些数位?它们是怎样排列的?按数位顺序表,写出不同位数的五个数,然后读一读。

2.完成书中练习题“做一做”

1、2。

3.写数练习。指名学生读数,其他学生写数。

四、全课总结:

说一说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板书:

10000以内数的认识

例4 一千一千的数,10个一千是一万。例5 写作:2356

读作:二千三百五十六

教学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以动手、动口、动脑相结合,寓情境于活动的教学方法。动手制作数位顺序表也是突破难点的一个好方法。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千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应该说,学生对万以内的数,尤其是计数单位“千”、“百”、“十”、“个

(一)”之间的十进关系和千以内数乃至万以内数的组成是有一定认识的。因此,在教学中我将培养学生的数感,熟悉数位顺序表作为本节课教学的重点。

1.培养学生的数感。

本课教学在引导观察、对比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数感,同时在表达与交流活动中形成数感。让学生估一估一万字能占多大篇幅,估算也是发展学生数感的有效途径之一。估算过程中,也巩固了相邻计数单位的十进关系。

2.熟悉数位顺序表。

重点是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有不少学生对数位、计数单位和几位数等概念的认识比较模糊,特别是“位数”和“数位”易混淆。我引导学生动手制作的的过程中体会数位和计数单位的意义,在自制的数位顺序表中写数,说组成,了解位数与数位的关系。

下载(青岛版数学二年级第四册)二、手拉手——万以内数的认识 课堂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青岛版数学二年级第四册)二、手拉手——万以内数的认识 课堂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第1课时数数【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3页例1~例3及课堂活动。【教学目标】通过动手操作,经历计数单位(千、万)产生的过程,认识计数单位“千”、“万”,理......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万以内的数的认识 一、学习任务 1 初步理解万以内数的实际含义,了解万以内数的组成,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2、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万”,能说出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罗爱红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理解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表。 2. 会读写万以内的数......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二年级数学万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综合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各个知识点,对读、写、组成、比较等各知识点有个系统的回忆和练习。......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第四课时 万以内数的认识 设计人 : 审核人: 验收人: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2、83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万以内的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建立形象的感性认识,发......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会读写万以内的数(中间、末尾有0)。 2、能总结出读写万以内数的方法。 3、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

    二年级数学《1000以内数认识》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1000以内数认识》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75到77页。教学目标:1、认识计数单位“千”,掌握千以内的数位顺序几各数位之间的进率。2、会正确地读、......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范文大全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下册第74、75页例1及相关练习。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