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配中的学问 吴正宪课堂实录

时间:2019-05-12 18:24: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搭配中的学问 吴正宪课堂实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搭配中的学问 吴正宪课堂实录》。

第一篇:搭配中的学问 吴正宪课堂实录

导入:

师:同学们每天,我们都要上学读书等等,但是每天我们还必需要跟一些事情打交道,每天起床的第一件事干什么呢?穿衣服洗刷完毕后吃饭,上学。穿衣、吃饭、走路这些我们每天必打交道的事情中有没有我们的数学问题?咱们一起走进我们的课堂 请看这里。(短裙 长裙 长衣 裤子 短衣)

教师无序地出示两件上衣和 三条裤子。上衣分短衣和长衣,裤子分短裤、中裤和长裤。

师:如果把一件上衣和一条裤子作为一种搭配法。可能有几种穿法?

生甲:3种;不同的意见可以说说 你说呢? 生乙:6种; 生丙:8种;……

吴老师:这是大家的猜测,今天很重要的事情是:把自己思考的搭配方法记录在我们发的白纸上。自己动手写一写或画一画,看看到底可以搭配成几种。

师: 把一件上衣和一条裤子作为一种搭配法,你认为搭配的方法有几种? 请把你的想法表示在白纸上。(学生独立探索,教师巡视)学生汇报时分别出现了2 种、3 种、4 种、5种和 6种,教师请用文字表达不同答案的代表上台。

师(投 影显示): 请同学们读一读这一张6 种的表示情况。

生 : 短衣和短裤,短衣和中裤,短衣和长裤,长衣和短裤,长衣和中裤,长衣和长裤。

师 : 请同学们再读一次。(学生再读)师 : 通过读,小朋友们发现了什么? 生 : 是有规律的。生 : 是有序的。

师 : 这个规律是什么呢? 生 : 先短衣(分别)与裤子搭配,再长衣(分别)与裤子搭配。师(出示答案为 4种的情况): 请同学们读一读这一张的搭配情况。生 : 短衣和短裤,短裤和长衣,长衣和短裤,中裤和短衣。师 : 你为什么没有找全呢7 生 : 写乱 了。

师 : 请同学们思考,怎样表示容易找全?(回答略 师 : 老师发现,有—位同学是用连线的方法表达的,请 这位同学介绍介绍。(学生说,教师在黑板上连 线)

师 : 谁来数一数?

生 : 从短衣出发有 3 条线,从长衣出发也有 3 条 线,共 6 种。(教师板书 : 3 + 3)师: 大家与老师一起来数一数。

师生 : 唰(配合动作 : 伸出3个指头,从上往下),1个3 ;唰,2 个 3。师 : 如果再增加一件上衣,又有几种搭配方法? 生 : 唰,再增加1个3,共有3个3,9 种。师 : 如果有9件上衣,3 条裤子有几种搭配法? 生 : 共有9个3,27 种。

师:现在老师把两件上衣换成饮料,如牛奶和豆浆,3 条裤子换成3种点心,如蛋糕、包子、面包,一种饮料与一种点心搭配有几种搭配法? 师生 : 唰,1个3 ;唰,2 个 3,共有 6 种。

师 : 刚才,我们是从上衣出发,通过连线找出了所有的搭配方法。还可以怎样连呢? 生(指着黑板):还可以从裤子出发,唰,1个2 ;唰,2个2;唰,3 个2,共有6种。

师生 :唰,1个2,唰,2个2;唰,3 个 2。师 :请比较连线法与文字法的优势。

生 :连线法比较直观,能很快看出有几个几。

师 :是啊!连线法是我们 解决问题很好的“招”。师 : 前面我们汇报的是用文字书写和用连线方法找出所有搭配,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 :我 用△表示上衣,口表示裤子。(学生具体表示略)师: 用符号表示,是学习数学的好方法。师: 胡同学,你到学校要经过什么地方? 生: 要经过的地方很多。

师 :假如胡同学家到学校要经过少年宫,从家到少年宫有两条路可走,少年宫到学校有三条路可走。

可是,这些路不知道名称,怎么办呢? 生 : 用符号表示。

师 : 就依你们。现在我们用符号 A和 B分别表示胡同学家到少年宫的线路和少年宫到学校的线路。由于胡同学 家到少年 宫有两条线路,故我们把它 编 为 A1 A2,那 么从少年宫到学校的线路可以编为 — —

生 : B 1、B 2、B 3 o 师 : 请同学们用符号表示出胡同学家到学校可走的所有线路。(师生讨论得出: A1B1、A1B2、A1B3,A2B1 A2B2、A2B3,一共有6条路可走)师 : 符号表示法与文字表示法比,你们觉得怎样? 生 : 符号表示法简洁。

第二篇:吴正宪估算课堂实录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有关估算的问题。(板书:估算)关于估算大家已经学过,但是我不知道在你们过去的学习当中碰到过哪些困难、问题?还有你今天特别想和我们一起讨论讨论的,凡是有关估算的事儿都可以提出来。听懂了吗?(预设 1

限制学生围绕估算进行提问题,并没有让学生随便提)

2生成,那个学生要直接说出估算方法时,老师让学生待会再提

师:这节课就来研究估算有什么好方法?可以吗?(板书:估算的方法)

生:什么叫估算?

师:对呀,什么是估算?(板书:什么是估算?)

生:估算的时候用哪些符号?

生:比如:精确计算要用“=”,估的时候会不会出现其它符号?

师:平时计算用的是直直的等号,估算用什么符号呢?好,记在这儿,看今天能不能遇到这问题?碰到了就站起来提醒大家哦!板书(“=”?)

生:把我们想估的数字估成什么样的数字呢?

师:估成几就合适了?有什么好的方法?是吗?(板书:怎样估?)

生:为什么要估算?

师(板书:为什么要估算?)

生:估算与实际算有什么不同?

师:是呀,估算的结果与实际结果有什么不同呢?(板书:有什么不同?)

生:估算在什么时候能够用上了呢?

师:我们学习过精确计算,那到底什么时候才估?什么时候用精确计算?这个问题提得就更有思考了!(板书:在什么时候)

生:什么样的估算比我们的准确计算还值得?

师:这个问题提得好。这估算学了半天,到底值得不值得呢?(板书:值得?)

生:估算和准确算谁算得快?

生10:估算和准确计算它们的相同是什么?不同是什么?

师:真是名不虚传呐!我在北京就听说你们是最棒的,所以选你们来上课。我们班的同学真会思考,还没有上课,你们就提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好,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走进估算。

(吴老师预设到学生大概会提出什么问题,学生表述是现场生成的。板书是预设的,学生的表述不是简洁明了,吴老师的引导语言是现场生成的)

二 购物称象 形成估算方法

购物:体会估算与精算

【课件视频演示】青青和妈妈去超市购物。

师:请看小青青在超市里遇到了什么问题?

【课件展示】五种商品的价格。

牛奶48元/盒 果汁23元/盒

巧克力69元/盒 饼干16元/盒

水杯 31元/个

(出示商品的价格是现场生成的)八月份视频显示商品价格时间久一些,十一月份那个时间就会短一些)

师:青青和妈妈买了五种商品。妈妈在想:我只带了200元,这钱到底够不够?收银员阿姨在想:我怎么把数据输入到收银机里?

师:吴老师想请小朋友们考虑什么问题呢?

【课件展示】

在下列哪种情况下,估算比精确计算有意义?

A: 当青青想确认200元钱是不是够用时;

B:当销售员将每种食品的钱输入收银机时;

C:当青青被告知应付多少钱的时候。

师:在下列三种情况下,你认为哪种情况下用估算?是估还是精呐?用手势告诉我。(吴老师了解学生情况及课堂,预设用手势用回答他们认为他们的方法。)

学生都选A,(吴老师预设有A,还有其他选项,学生全选A是现场生成的)

师:对给钱记账的时候一定是精确数。估计钱够不够的时候,估算就可以了。到底什么时候估一估,什么时候精确算?我们来慢慢体会,好吗?

称象:探究算理与算法

【课件演示】曹冲称象的故事。

师:好眼力啊,他发现红的标志在同一位置上。说明船装大象和石头都是在同样的刻度上。他们的质量相等吗?

生:相等。

【课件展示】六次称石头的质量如下(单位:千克)

你能估计出这头大象大约有多重吗?

师:现在我们要研究有什么好的估算方法?你有什么招,把你估的过程记在你的练习本上,也可以到前面来写在黑板上。谁来?(在学生做题时,巡视时预设的,叫学生上去写是现场生成的。老师关关注每个学生,让不同的方法都上去写出来。老师预设有几种方法,但具体的方法是现场生成的。)

学生做题,请几名学生上黑板写,教师巡视。

学生分别回答:1800、2400、2100、2200…

师:有一千多的,有两千多的,没有估出来的。那下面我们就来看看黑板上这些同学写的,到底有什么好的方法?我们来总结总结哈!先看这位同学的。(圈出300×6=1800)这谁写的?你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你把这6个数都怎么样了?

生:先都看成300,300×6=1800 师:你们能不能把他的做法起个名字?

师:那你能给它起一个简洁点的你名字吗?(当学生回答不上来时,老师去引导学生的语言是现场生成的。)

(圈出400×6=2400)这谁写的?师:哦,你这个估法是把这6个数都看成几了?300多,多得多,就把它看成400了,是吗?

生:6个400很快算出来是2400。

师:你们能不能把他的做法起个名字?本来这数有大点的,有小点的,有中点的,他这是往哪里估啊?

生:往400估。

师:那你能给它起一个简洁点的你名字吗?

生:我给他起个名字叫做大数估算法

师:(圈出300+300+300+400+400+400=2100)这个算式谁写的,你是怎么估的?有的怎么样?有的怎么样?

生:大小估

师:(圈329+347+308+377+399+353),这谁写的,每个数都加1,再算?加了这么多没算出来?有劲吗?再琢磨琢磨吧!(板书:?)

师:还有一个,(指300×7)这是谁写的?6个数啊?怎么多了1个300呢?别急!你懂了,你支持他?你也支持他?你不支持?支持的小朋友,你来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先看有6个300。在把个位和十位那些数加起来就有300。

生:我觉得先估6个300,再把减下那些数凑起来,但是我觉得应该上300乘8,再往上长两个300。

师:先算6个300,剩下的28、46……凑合凑合又怎么样了?大声点,解铃还需系铃人,你来说。

生:把十位和个位凑合凑合凑成了300。

师:明明是6个数,他却整来整去整成了7个数,整得这么精彩。他不是全部都估,他估当中怎么了?凑一凑,调一调,可以吗?

生齐答:可以。

师:那你们说他的方法叫什么方法?

生:调整估。

师:凑一凑,调一调,真就是它的特点。干脆,我们就叫你“调整估”。(板书:调整估)师:哦,我们先不看结果,先看她的想法对不对。你把328估成了330,你怎么不估成320啊?在你的心中一定悄悄有个标准,看到328的时候?

生:它非常接近330。

师:那352你怎么不把它估成360,却估成了350了呢?

生:因为它接近350。

师:哦,个位是2的时候,你就看成什么呐?

生:小数。

师:你们知道吗?这个2还要不要了?

生:不要,看成0了。

师:碰到8的时候呢?

生:向上推了。

师:哦,28就是30了。那你要是碰到1的时候,你是升呢?还是降?

生:我是降。因为……

师:不用讲理由了。那你要是碰到9的时候,你是升呢?还是降?6呢?

生:升。还是升。

师:8呢?3呢?4呢?5呢?

生:升!降!降!还是降!

师:从几开始升?几开始降?

生:6开始升,5开始降。

师:(下面有学生不同意)哦?你不同意?

生:5就该开始上推了,5看成6了,应该升。

师:哦,到5这儿有争论了。1234降,6789升,没意见?到5这儿?(学生很多人同意升)其实啊,升也罢,降也罢,不升不降也罢,都没关系的。关键是看你应用时怎么选择。不过,一般的情况下呢,1234就——(降),56789就——(升)。那按照这样的估法我们能给它起个名字吧?它叫什么法?(生议论)把标准说出来。

生:四下五上法,四降五升法。(当学生说不四舍五入的估算方法时,吴老师很有耐心的去引导学生,老师可能预设有引导,学生反应是现场生成的。还有听课的老师回应也是现场生成的。老师的肢体语言也是生成)

就是1234——(降,舍),56789——(升,入)。

对照:辨析合理与适用

师:小朋友们,在你们估的时候,我的电脑也在悄悄地工作。像这个同学一样,它可没这样折腾,它是一步一步精确计算的。你看,(出示20108千克,2108千克)它算出了两个结果:第一次两万多,第二次两千多。你认为是哪一个结果,用手势告诉我是第一还是第二?

生齐答:第二。

师:第一个怎么不可能呢?

生:太多了。再怎么估也估也估不上啊?

师:哎呀,直观的感觉到太多了,你呢?

生:我把百位上的6个3看成6个300,才1800,1800只有进位才能到2108,也不可能进位到20000多。

师:你们听懂了他的意思了吗?他说,我根据我估的结果,再进位估大点才两千多。这位小朋友你很会思考。虽然你和他们的意见是一致的,但是你能够利用你刚才的解题的经验来阐述这个观点,我建议把掌声送给这个会用经验的小朋友。(鼓掌)多好啊!他说不可能是两万多,你还想说什么?

(预设学生解释他们选择的答案,让学生活跃积极参与解释过程

师:那好!同学们,先前有人问:什么是估算?这就是估算!方法就在你的中间!一起说。

师:不管怎么估,凑整估

三 乘车过桥 论辩估算策略

师:有人问估算有没有用?我们来看看。

【课件出示情境图】350名同学要外出参观,有7辆车,每辆车有56个座位,估一估够不够坐?

师:350个人外出参观,7辆车,每车56个座位,这个座位够吗?

生:够。不够。够!

师:说不够的同学把手举起来。你来说,你把56看作多少?

生:我把56看成60,7辆车,7×60=420,肯定够了。

师:他说了一个非常关键的词语“肯定”,把56估成60这是大估了,还可以怎么估?

生:小估。把56估成50,7×50=350,刚好350个座位,肯定够了。

师:估成50都够了,估成60就更够了。请问这个问题,估成50好,还是60好?

生:小估好。56个座位看成50都够了,那56个座位就肯定够了。

生:我觉得小估点好。因为看作60,万一……

师:万一怎么样?快到前面来说说。

生:估成60估大了,万一多的4个,有人要来坐,就不够坐了。

师:看你都把我说糊涂了,都看作60了还不够坐?那4个是没有的?

生:那4个没有的,多估28个,万一有人来,就不够坐了。

师:哦,你认为小估好。要是估成60,多估了坐位,万一有人来就不够了。所以,小估就肯定够了。小估点好!(板书:肯定)

师:上课的时候,有人说这弯弯的等号“≈”怎么用啊?你看56乘7是350吗﹖大约是350,就用弯弯的等号。明白吗?

【课件出示情境图】

一箱货物285千克,有6箱。车重986千克,桥限重3t。这辆车能过桥吗?

师:货车能不能安全通过大桥吗?

生:能,不能。

师:你说不能,来,你来说说。

生:把285千克看作300千克,6×300=1800千克,986千克看作1000千克,合起来是2800千克,限3吨,不能通过。

师:3吨多少千克?能过吗?

生:3000千克比2800千克多,能安全通过。

师:这个题是大估点肯定还是小估点肯定?

生:大估!大估都可以过了,比它小的,那就肯定能过。

师:你又说了“肯定”,我建议大家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肯定”同学。(鼓掌)你好有影响力哦!“大估”都不到3吨,肯定能过。

师:请问第三种情况出现了,你是选择大估还是小估呢?

生:…大估…小估…不确定。

师:这“肯定”又说什么了?又给别人不一样?

生:我说不确定。

师:你也跟着说?你也过来。还有“不确定”吗?人家要么大估要么小估。你说什么?

生:我说不确定。

师:为什么?

生:因为前面有大估,有小估。第三种情况我选择……

师:说不下去了。你说说。

生:如果你大估,还能通过,万一不能过……

师:你不忙说。还有不确定的说说。

生:如果大估的话,万一小了;如果小估的话,又大了。

师:哦,那“肯定”同学说说,为什么?

生:因为第三种情况你还没有说。我说大估,万一不合适;我说小估话,万一又不合适。

师:哦,你的意思是说什么?

生:要知道是什么题目,才能确定是大估还是小估。(掌声)

师:嘿,又一阵掌声响起来!

师:喊大估的就是你,声音那么大。听出点什么了吗?

生:应该不确定。因为你没告诉我们下一个题目是什么。

师:就是啊,你喊啥呀你!(笑声)第三种情况都还没有说,你怎么知道用什么估法。所以不确定。只要给出题目,适合大估就——(大估),适合小估就——(小估)。或者中估合适也可以。(笑声)好了,数学课就上到这儿,你到这儿听出了味道。你们听懂了吗?(听懂了)我们不能老是做个陷阱就往里跳啊!得像这位同学一样,学会用自己的脑袋思考问题呢!什么都还不知道就大估啊,小估啊的。这位同学就知道,不确定。要学会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方法。我建议把最最热烈的掌声送给这位最有创意的同学。(掌声,握手)

师:你太有才了你!哎呀,该下课了,还上吗?

生:还上!

师:还上?都什么时候了﹖有收获吗?今天我遇到了最最优秀的班级。没有想到,你们刚刚进入三年级,就有这么聪明的头脑,大家这么会思考问题,特别是提了这么多问题,看看,这些问题都解决了吗?(学生一一作答)上课的时候,你们问:学习估算值吗?

生:值!

师:你终于有了感悟了。那我们就把问号变为叹号吧!(板书:!)

第三篇:吴正宪估算课堂实录

吴正宪估算课堂实录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有关估算的问题。(板书:估算)关于估算大家已经学过,但是我不知道在你们过去的学习当中碰到过哪些困难、问题?还有你今天特别想和我们一起讨论讨论的,凡是有关估算的事儿都可以提出来。听懂了吗?

生:有一次,我做一道题:499×3,不知道怎么算,我就用估算解决的问题。

师:噢,他用估算解决了问题。到底499×3怎么估啊?别着急,这节课就来研究估算有什么好方法?可以吗?(板书:估算的方法)

生:什么叫估算?

师:对呀,什么是估算?(板书:什么是估算?)

生:估算的时候用哪些符号?

师:什么意思?我没听懂。

生:比如:精确计算要用“=”,估的时候会不会出现其它符号?

师:平时计算用的是直直的等号,估算用什么符号呢?好,记在这儿,看今天能不能遇到这问题?碰到了就站起来提醒大家哦!板书(“=”?)

生:把我们想估的数字估成什么样的数字呢?

师:估成几就合适了?有什么好的方法?是吗?(板书:怎样估?)

生:为什么要估算?

师:嗯,问得越来越深刻了。这茬接得好啊!学习估算有什么用啊?(板书:为什么要估算?)

生:估算与实际算有什么不同?

师:是呀,估算的结果与实际结果有什么不同呢?(板书:有什么不同?)

生:估算在什么时候能够用上了呢?

师:我们学习过精确计算,那到底什么时候才估?什么时候用精确计算?这个问题提得就更有思考了!(板书:在什么时候)

生:什么样的估算比我们的准确计算还值得?

师:这个问题提得好。这估算学了半天,到底值得不值得呢?(板书:值得?)

生:估算和准确算谁算得快?

生10:估算和准确计算它们的相同是什么?不同是什么?

师:真是名不虚传呐!我在北京就听说你们是最棒的,所以选你们来上课。我们班的同学真会思考,还没有上课,你们就提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好,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走进估算。

二 购物称象 形成估算方法

购物:体会估算与精算

【课件视频演示】青青和妈妈去超市购物。

师:请看小青青在超市里遇到了什么问题?

【课件展示】五种商品的价格。

牛奶48元/盒 果汁23元/盒

巧克力69元/盒 饼干16元/盒

水杯 31元/个

师:青青和妈妈买了五种商品。妈妈在想:我只带了200元,这钱到底够不够?收银员阿姨在想:我怎么把数据输入到收银机里?

师:吴老师想请小朋友们考虑什么问题呢?

【课件展示】

在下列哪种情况下,估算比精确计算有意义? A: 当青青想确认200元钱是不是够用时; B:当销售员将每种食品的钱输入收银机时;

C:当青青被告知应付多少钱的时候。

师:在下列三种情况下,你认为哪种情况下用估算?是估还是精呐?用手势告诉我。

师:大部分小朋友选第一种,这个小青青选的是第三种。小青青你过来,为什么选择第三种呢?

师:比如我是收银员。你花了186元,186元接近多少元?

生:200元。

师:那我就这样说:小青青,给我200元吧,给吗?

小青青:不给。

师:为什么不给?

小青青:多给了钱。

师:你大概估一估不就200元吗?给吧?200元。

生:不给。

师:那你们说在这种情况下,我告诉你的是准确值还是估算值?

生齐说:准确值。

师:这就应该是186元。你们都是选1吗?为什么?

生:我们把每种商品的价钱看成整十数,加起来再给200元比一比。

师:对,只要加起来比200元少,就怎么样?(生:够。)比200元多呢?(生:不够。)你看,是不是估一估就解决了这个问题?而收银员把价格输入电脑时,一定输入的是什么值啊?

生齐答:精确值。

师:对给钱记账的时候一定是精确数。估计钱够不够的时候,估算就可以了。到底什么时候估一估,什么时候精确算?我们来慢慢体会,好吗?

称象:探究算理与算法

【课件演示】曹冲称象的故事。

师:看谁的眼力好。看啊,石头上来了,它们一样重吗?

生:不一样。

师:石头和刚才那个大象的质量不一样重?

生齐答:一样。

师:你咋知道就一样了?上来指一指吧!

生:(指图上船边的红色刻度线)这里有个记号。

师:好眼力啊,他发现红的标志在同一位置上。说明船装大象和石头都是在同样的刻度上。他们的质量相等吗?

生:相等。

师:那么我们就称称石头呗!对不对?称啊,称啊,称啊,一共称了几次?

生齐答:6次。

【课件展示】六次称石头的质量如下(单位:千克)

你能估计出这头大象大约有多重吗?

师:现在我们要研究有什么好的估算方法?你有什么招,把你估的过程记在你的练习本上,也可以到前面来写在黑板上。谁来?

学生做题,请7名学生上黑板写,教师巡视。

师:好了,同学们把你估完的结果大声告诉我。

学生分别回答:1400、1600、2000、2200…

师:有一千多的,有两千多的,没有估出来的。那下面我们就来看看黑板上这些同学写的,到底有什么好的方法?我们来总结总结哈!先看这位同学的。(圈出400×6=240)这谁写的?你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你把这6个数都怎么样了?

生:先都看成300,我认为有的不满350,有的又比350多。我想就把它估成400。

师:哦,你这个估法是把这6个数都看成几了?300多,多得多,就把它看成400了,是吗?

生:6个400很快算出来是2400。

师:非常好!那请问小朋友,你们能不能把他的做法起个名字?本来这数有大点的,有小点的,有中点的,他这是往哪里估啊?

生:往400估。

师:那你能给它起一个简洁点的你名字吗?

生:我给他起个名字叫做大数估算法。

师:再简单点。

生:同估法。

师:都看成400是同估法,都看成300是同估法。有什么更有特点的名字没有?

生:统一法。

师:400是统一,这个同学是300也统一。怎么区别啊?

生:大数估法叫大估,小数估法叫小估。

师:你真有招呢!我听明白了,同看成一个数,把这些数都往大点的数估,叫大估法(板书:大估);谁估成300了?(请估成300的女生上台写出来)看看她是往哪儿估?

生:往小里估。

师:往小里估干脆就叫……(小姑)(板书:小估)哈哈,小姑的算式马上就要成功了。

师:(圈出300+300+300+400+400+400=2100)这个算式谁写的,你是怎么估的?有的怎么样?有的怎么样?

生:有的接近300就估成300,有的接近400就估成400。把350看成中间的数,超过350的把它估成400,低于350的把它估成300。

师:听明白了吗?有的是往小点的估,有的是往大点的估。他这方法的特点叫什么?自己说。

生:我是整百估。

师:人家也整百估啊!是不?

生:大小估。

师:同意吗?

生:我觉得有点别扭。

师:那你取个不别扭的?

生:他们的整百统一,我的整百不统一。

师:那就叫整百不统估。他们要么300,要么400,你的不一样,可以。(板书:整百不统估)

师:这个是谁写的?(圈出330+350+310≈990,990+380+400+350≈8320)你是怎么想的?到前面来。

生:把它们都看成整百整十数,把它们的和加起来,用“≈”表示。然后我再把估出来的数写在这下面,然后把后面6个数都估出来。因为这个最接近400,我就把它估成400,然后加起来。我就得到了这里的8300千克。

生:啊?8320?

师:啊什么?你什么意思?

生:太大了,8000多。

师:哦,我们先不看结果,先看她的想法对不对。你把328估成了330,你怎么不估成320啊?在你的心中一定悄悄有个标准,看到328的时候?

生:它非常接近330。

师:那352你怎么不把它估成360,却估成了350了呢?

生:因为它接近350。

师:哦,个位是2的时候,你就看成什么呐?

生:小数。

师:你们知道吗?这个2还要不要了?

生:不要,看成0了。

师:碰到8的时候呢?

生:向上推了。

师:哦,28就是30了。那你要是碰到1的时候,你是升呢?还是降?

生:我是降。因为……

师:不用讲理由了。那你要是碰到9的时候,你是升呢?还是降?6呢?

生:升。还是升。

师:8呢?3呢?4呢?5呢?

生:升!降!降!还是降!师:从几开始升?几开始降? 生:6开始升,5开始降。师:(下面有学生不同意)哦?你不同意?

生:5就该开始上推了,5看成6了,应该升。

师:哦,到5这儿有争论了。1234降,6789升,没意见?到5这儿?(学生很多人同意升)其实啊,升也罢,降也罢,不升不降也罢,都没关系的。关键是看你应用时怎么选择。不过,一般的情况下呢,1234就——(降),56789就——(升)。那按照这样的估法我们能给它起个名字吧?它叫什么法?(生议论)把标准说出来。

生:四下五上法,四降五升法。

师:好,四下五上也好,四降五升也罢,就是我们未来要学习的“四舍五入”,听到过吗?在未来的学习中你们一定会碰到一个重要的概念叫“四舍五入”。就是1234——(降,舍),56789——(升,入)。(对女生)当然你坚持5降,也没关系,可以再试试,好吗?(板书:四下五上)

师:(指300+350+300+400+400+350≈2100),和刚才那个同学的差不多,你做了些调整。归到“四下五上法”行吗?留下还是擦掉?(生坚持留)好,留下。有点相似的地方,328可以看成300。

师:这是谁写的?我都看不懂了。(圈出算式)

352-2=350 398+2=400

346-3=343 307+3=310

350+400+343+377+310+328≈2100

你是怎么想的?有道理呢!

生:我把352减2等于350,弄成整十数;再把398加上这个2等于400。

师:别急,他把352减走的2,加在398这里,凑成整百,可以不可以?(生同意)

生:可以。

师:按照这个思路,你们可以继续想下去。虽然它的方法有点复杂,但是他的思路和你们真的不一样呢。他把这里拿出来补到那里去,很好的思路。

生:这叫移多补少。

师:哦,还有词呢?赶快写上吧!

(板书:移多补少)

师:(圈329+347+308+377+399+353),这谁写的,每个数都加1,再算?加了这么多没算出来?有劲吗?再琢磨琢磨吧!(板书:?)

师:还有一个,(指300×7)这是谁写的?6个数啊?怎么多了1个300呢?别急!你懂了,你支持他?你也支持他?你不支持?支持的小朋友,你来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先看有6个300。在把个位和十位那些数加起来就有300。

生:我觉得先估6个300,再把减下那些数凑起来,但是我觉得应该上300乘8,再往上长两个300。

师:先算6个300,剩下的28、46……凑合凑合又怎么样了?大声点,解铃还需系铃人,你来说。

生:把十位和个位凑合凑合凑成了300。

师:明明是6个数,他却整来整去整成了7个数,整得这么精彩。他不是全部都估,他估当中怎么了?凑一凑,调一调,可以吗?

生齐答:可以。

师:那你们说他的方法叫什么方法?

生:凑估!多估!凑整估。

师:凑一凑,调一调,真就是它的特点。干脆,我们就叫你“凑估”。(板书:凑估)对照:辨析合理与适用

师:小朋友们,在你们估的时候,我的电脑也在悄悄地工作。像这个同学一样,它可没这样折腾,它是一步一步精确计算的。你看,(出示20108千克,2108千克)它算出了两个结果:第一次两万多,第二次两千多。你认为是哪一个结果,用手势告诉我是第一还是第二?

生齐答:第二。

师:第一个怎么不可能呢?

生:太多了。再怎么估也估也估不上啊?

师:哎呀,直观的感觉到太多了,你呢?

生:我把百位上的6个3看成6个300,才1800,1800只有进位才能到2108,也不可能进位到20000多。

师:你们听懂了他的意思了吗?他说,我根据我估的结果,再进位估大点才两千多。这位小朋友你很会思考。虽然你和他们的意见是一致的,但是你能够利用你刚才的解题的经验来阐述这个观点,我建议把掌声送给这个会用经验的小朋友。(鼓掌)多好啊!他说不可能是两万多,你还想说什么?

生:第一个太大了,我在黑板上总结出来的四下五上都是黑板上最大的,我算的八千多都太多了,又冒出个两万多的,就是错了的。

师:你就够冒的了,还有更冒的哈?我正找你呢,来,来,来,这个结果肯定是差得太远了。你对你的8000多不想说点什么吗?自己看,都估成400才2400。你的呢?知道你错在哪里了吗?

生:我把先算的900多在这里又加了一次,在计算中肯定出问题了。这个结果太大了,没有想到这个上面还有比我估得更大的。(哄堂大笑)

师:你的结果虽然错了,但你估的方法给我们启示多多啊!四下五上法,很好。结果错了,不要紧,再算算?好不好?

师:我们有这么多方法,你就不想说点什么吗?你是什么估?

生:我是整百不统估,结果非常接近了。

师:哦,你估得好。那你就自我陶醉吧!“大估”你在哪里?“小估”你在哪里?你们两个不想说点什么吗?你们估的结果怎么样?

“大估”:我估得的结果有点太大了。

“小估”:我估得的结果有点太小了。

师:哦,太大了,太小了。不过,调一调就对了。好了,同学们不管你怎样估,你们的方法都是正确的,都估得挺好的。大估和小估还能和别人比较中发现自己的一点偏差,再做调整,非常好!

师:(指“?”)这位同学不想说点?哦,你会有新的考虑!相信你。不知不觉到点了,下课了。

生:上,再上。

师:那好!同学们,先前有人问:什么是估算?这就是估算!方法就在你的中间!一起说。

生齐答:小估,大估,整百不统估法,四下五上估,凑估,移多补少估。

三 乘车过桥 论辩估算策略

师:有人问估算有没有用?我们来看看。

【课件出示情境图】350名同学要外出参观,有7辆车,每辆车有56个座位,估一估够不够坐?

师:350个人外出参观,7辆车,每车56个座位,这个座位够吗?

生:够。不够。够!

师:说不够的同学把手举起来。你来说,你把56看作多少?

生:我把56看成60,7辆车,7×60=420,肯定够了。

师:他说了一个非常关键的词语“肯定”,把56估成60这是大估了,还可以怎么估?

生:小估。把56估成50,7×50=350,刚好350个座位,肯定够了。

师:估成50都够了,估成60就更够了。请问这个问题,估成50好,还是60好?

生:小估好。56个座位看成50都够了,那56个座位就肯定够了。

生:我觉得小估点好。因为看作60,万一……

师:万一怎么样?快到前面来说说。

生:估成60估大了,万一多的4个,有人要来坐,就不够坐了。

师:看你都把我说糊涂了,都看作60了还不够坐?那4个是没有的?

生:那4个没有的,多估28个,万一有人来,就不够坐了。

师:哦,你认为小估好。要是估成60,多估了坐位,万一有人来就不够了。所以,小估就肯定够了。小估点好!(板书:肯定)

师:上课的时候,有人说这弯弯的等号“≈”怎么用啊?你看56乘7是350吗﹖大约是350,就用弯弯的等号。明白吗?

【课件出示情境图】

一箱货物285千克,有6箱。车重986千克,桥限重3t。这辆车能过桥吗?

师:货车能不能安全通过大桥吗?

生:能,不能。

师:你说不能,来,你来说说。

生:把285千克看作300千克,6×300=1800千克,986千克看作1000千克,合起来是2800千克,限3吨,不能通过。

师:3吨多少千克?能过吗?

生:3000千克比2800千克多,能安全通过。

师:这个题是大估点肯定还是小估点肯定?

生:大估!大估都可以过了,比它小的,那就肯定能过。

师:你又说了“肯定”,我建议大家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肯定”同学。(鼓掌)你好有影响力哦!“大估”都不到3吨,肯定能过。

师:请问第三种情况出现了,你是选择大估还是小估呢?

生:…大估…小估…不确定。

师:这“肯定”又说什么了?又给别人不一样?

生:我说不确定。

师:你也跟着说?你也过来。还有“不确定”吗?人家要么大估要么小估。你说什么?

生:我说不确定。

师:为什么?

生:因为前面有大估,有小估。第三种情况我选择……

师:说不下去了。你说说。

生:如果你大估,还能通过,万一不能过……

师:你不忙说。还有不确定的说说。

生:如果大估的话,万一小了;如果小估的话,又大了。

师:哦,那“肯定”同学说说,为什么?

生:因为第三种情况你还没有说。我说大估,万一不合适;我说小估话,万一又不合适。师:哦,你的意思是说什么?

生:要知道是什么题目,才能确定是大估还是小估。(掌声)师:嘿,又一阵掌声响起来!

师:喊大估的就是你,声音那么大。听出点什么了吗?

生:应该不确定。因为你没告诉我们下一个题目是什么。

师:就是啊,你喊啥呀你!(笑声)第三种情况都还没有说,你怎么知道用什么估法。所以不确定。只要给出题目,适合大估就——(大估),适合小估就——(小估)。或者中估合适也可以。(笑声)好了,数学课就上到这儿,你到这儿听出了味道。你们听懂了吗?(听懂了)我们不能老是做个陷阱就往里跳啊!得像这位同学一样,学会用自己的脑袋思考问题呢!什么都还不知道就大估啊,小估啊的。这位同学就知道,不确定。要学会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方法。我建议把最最热烈的掌声送给这位最有创意的同学。(掌声,握手)

师:你太有才了你!哎呀,该下课了,还上吗?

生:还上!

师:还上?都什么时候了﹖有收获吗?今天我遇到了最最优秀的班级。没有想到,你们刚刚进入三年级,就有这么聪明的头脑,大家这么会思考问题,特别是提了这么多问题,看看,这些问题都解决了吗?(学生一一作答)上课的时候,你们问:学习估算值吗?

生:值!

师:你终于有了感悟了。那我们就把问号变为叹号吧!(板书:!)

四 感悟赏析 享受课堂营养

第四篇:吴正宪《平均数》课堂实录

平均数

师:我姓谢,来自重庆,生:没关系

师:小朋友们,上课的铃声马上就要拉响了,大声地告诉老师们,上课好还是玩儿好?

生:上课好

师:玩儿好不好?

生:不好

师:你们说的是实话吗?

生:是

师:让我说,玩最好,上课好不好呢?这事儿我们得体验体验,40分钟以后你再来谈你的体会,好吗?

生:好

师:时间已经很晚了,我就不再多介绍了。一会儿呢 小朋友就可以了解谢老师,谢老师呢,也会认识在座的每一位小朋友,那么现在我们商量商量可以上课了吗?

生:可以

师:批准啦?

生:批准了。

师:上课

生:起立,老师好

师:小朋友们好,请坐。

一、情境导入

师:我们从这里一分为二,这边算一队,这边的同学算一队。那么我说这边的同学算甲队,甲队的同学向老师挥挥手。好极了,那这边的同学呢是乙队,乙队的同学向老师点点头。记住了,好啦,我们首先要搞一个拍球比赛,在规定的时间里看看哪一队拍球的总数最多,哪一个队为胜利队,听清了吗?

生:听清楚了吗?

师:假如把球给了你,你拍完了怎么办?

生:给她

师:你拍完了呢?

生:我拍完了给我后面的一位同学

师:就传呀传呀,然后把你们的总数怎么办?

生:加起来

师:求出来,对吗?

生:对

师:可是小朋友们,一节课只有40分钟,要是这样拍呀拍呀,时间可就不够用了,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师:你有什么办法?

生:可以选一个人拍

师:你看看!选代表,可以吗?我建议,每边出三个代表,好吗?谁愿意来?

1、2、还有你,过来。这边也来三个,1、2、3过来。甲队这边接球,乙队这边接球,三位。那个小姑娘过来,你负责来数好不好?你负责来数好吗?吴老师帮你们记录,时间是每人只有5秒钟,1号选手预备——开始。

师:停,几个?

生:5个,8个

师:2号选手预备——开始。

师:加油啊,停,生:11个

师:那边呢?

生:4个。

师:3号选手预备——开始。加油啊。停

生:9个

师:9个

生:7个

师:7个,好,同学们,用最快的速度把自己队的总数求出来,(把球先放在这里)多少个?

师:甲队?大声音说。

生:25个。

师:乙队多少个?

生:19个。

师:我们通过比总数,甲队拍了25个,乙队拍了19个,那我来宣布,胜利队为我们的甲队。祝贺你们!

师:好了,把球轻轻地放在这里。回到座位上。同学们,吴老师有一个小小的请求,我特别想加入乙队,不知你们是否欢迎啊?

师:好啦,那我也拍5秒钟,好不好?我请这个小姑娘来帮我数,好不好?我说开始你来数。

师:开始。

生:9,师:9个就跑了是不是。那么这边,我们再把乙队的加上9个。看看一共多少个了?

生:28个

师:对吧?我重新宣布:比一比总数,乙队拍了28个,甲队拍了25个,那吴老师宣布,胜利队为我们的乙队。祝贺你们!祝贺你们胜利了。什么想法都没有。你有想法,这个小朋友你有什么想法?

生:我觉得您不应该跟乙队拍。为什么不跟甲队拍呢?

师:替我提出质问:对这个结果你有什么意见,那个男孩子。

生:我觉得应该不必帮助,要靠自己的实力。

师:要靠自己的实力,那你们说,我这样比,你们觉得怎么样?

生:我觉得不公平

师:这小东西好厉害耶。她觉得吴老师这样做不公平。但是我告诉小朋友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学习中经常会碰到这样的事情。譬如说,3(1)班和3(2)班人数并不相等,那么我们就没有办法,比较出这两个班某一项成绩的高低吗?你你有没有更好的招?你把手举的很高,你有什么招?

生:就是可以到里面同样选几个人出来就行了。

师:我明白了,你还是要让人数一样多,对不对?听懂老师的问题,人数同样多的时候,用总数进行比较大家心服口服,现在就是人数不同样多,比总数不行了,还有没有别的比较方法?你有,你说说看。

生:就是把他们平均分成…… 师:你说的怎么平均分?

生:看他们有几个人在打,就分成几人。

师:那你说 28分成几份?

生:分成4份

师:那你的意思是把28要平均分成4份,是这个意思吗?

生:是

师:那么要把25怎么办呢?

生:分成3份

师:把它平均分成3份,好,这是你的意见。

二、求平均数

师:我们先看一下这个算式,用等号连接。那么25除以3了,上面这几个数的和怎么办?你说吧,这儿除以3了,用等号连接,那上面怎么办?

生:上面把它们平均分了

师:平均分。你补充一句,怎么平均分?

生:我觉得不应该平均分。到算式后面加上“=”,然后把得数写出来,再到下面再列一个算式。

师:我明白你的意思,你再列个算式来分,是吗?这个小朋友你有什么意见?

生:就把5+11+9打一个括号,再除以3。

师:打一个括号,再来除以3,是这意思吗?那现在上下能不能用=号连接了?可以不可以?

生:可以

师:这样就相等了,两个算式,对不对?那么这边怎么办?一起说吧。

生:括号 除以4。

师:好,我们先不说这个结果是什么意思,我先请同学们把结果算出来,好不好?

师:开始吧。喔,带计算器了,太好了,25除以3,直接来除就行了。

师:出现问题了,有余数 得到多少?8点…… 生:8.3333333……

师:别着急,那么多个3,我们没有碰到过,对吗?我告诉你,这个结果是个小数,你们现在还没有学,没有关系的,8.3333……,那你说,它是接近8这个整数还是接近9这个整数?

生:8

师:那我们就说它大约是8个。可以吗?

生:可以

师:好,用了≈来表示。28除以4,口算就可以出来了。

师:同学们,我们以乙队这个题为例,这个7是何许人也?是谁拍的呀?

师:那个同学出了个主意,28除以4了,那这个7是什么?你说说看,是什么?

生:是每个人拍的数

师:好,我请1号选手起立。你拍了几个?

生:我拍了8个 师:你的同学说你只拍了7个。他说你们每个人拍了7个。

生:知道了,他是把数平均分。

师:怎么平均分?你多的那1个到哪里去了?

生:就是给后面几个少的同学了。

师:2号选手请站起来,你拍了几个?

生:拍了4个。

师:那你的同学说你拍了7个,你那上面的那几个哪里来的?

生:是其他拍的多的同学把剩下的给我了。

师:其中也还有我这个大队员呢,我拍了9个,我也把我多的一部分就给了?

生:我

师:那你应当说一声

生:谢谢

师:这时候,我可就长得和你们一边…… 生:就同一条船了

师:就一条船了,你语言好丰富耶。那你们的意思是说,把多的给了少的,少的说:给我吧,我就慢慢儿的长高了,我和你们就一条船了。是不是这个意思?一条船了也就是我们拍的数量

生:一样了

师:一样了,用今天的新词儿来说就是——

生:平均分

师:平均了。对吗?

生:对

师:同学们的理解感受非常的到位。我告诉大家,7就是8、4、7、9这一组数的平均数。叫什么名字?

生:平均数

师:这个平均数它就比较好的反映了这一组数据的一个总体的水平。就是同学们刚才讲的,平均每个人能够拍多少个呢?

生:拍了7个,师:那你看看,甲队平均每人拍了几个?

生:8个

师:比一比,甲队和乙队哪一个队的总体水平稍稍的高一些呀?

生:甲队

师:尽管吴老师很努力了,我也在使劲的拍啊拍,但是我并没有挽救我们乙队失败的下场。你们想一想,如果吴老师怎么样我们就有可能战胜他们?你设想一下。

生:可能不拍就可以。

师:你算了吧你,不拍的时候你们比人家少多了。那你设想设想,如果吴老师怎么样?

生:如果让刘胜同学,他也把你们乙队除以3那就好啦。

师:哪儿有这么好的便宜事啊。4个人拍的除以3,你说呢?

生:吴老师至少还要拍2个

师:你听听她说的话,至少还得拍几个,对不对,你的意思我明白,就是吴老师如果再拍的多一点,说不定我们就有可能战胜了甲队,对不对?

师:好极了,你还有什么要讲的呢?

生:还可以让后面两个同学多拍几个就行了 师:你听一听,后面两个同学再加点油,我们的平均数也就——

生:长高了

师:啊?平均数会长高了?真可爱,你要说什么?

生:平均数应该升高了

师:平均数就升高了,我们能战胜他们了!好极了,同学们太聪明了,吴老师真的喜欢你们。

师:刚才我们比总数,大家认为,当人数不相等的时候,你还来比总数不公平,这个小姑娘跟老师抗议了,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你们说是谁来到了我们中间?一起说。

生:平均数

师:平均数来了,帮我们解决了这个难题,此时此刻,你不想面对着平均数,跟它说两句你赞美的话吗?平均数啊平均数……,谁想跟它说一句,好,那个男孩子。

生:我想说,平均数你太伟大了,你帮了我们一个大忙。

师:你想说什么?

生:我想说,平均数可以帮助人类解决问题。

师:你说呢?

生:我想说,平均数你早不来晚不来,偏偏这个时候来,不然我们就胜了。

师:你早不来晚不来呀,就在我们需要它的时候,它来了!

师:但是我问同学们,你们说是谁把平均数带进了我们的课堂?

生:吴老师

师:不对不对。这个主意可不是我出的,什么28除以4呀,25除以3呀。在座的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我们把他呼出来,一起喊他的名字。

生:刘胜

师:刘胜在哪里?站起来,过来过来。我们比总数不公平,大家都急了,是刘胜同学首先提出来能不能把它除以3,把它除以4,提出了一个新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我说像刘胜这样学习,就叫做——

生:平均数

师:你们真会说话嘿,叫什么学?

生:我觉得不应该叫什么学,我把他叫做公道人。

师:公道人,你要说呢?

生:我觉得他是一个认真听课,爱学习的人。

师:爱学习的人,老师还没有讲,他就自己创造新的办法解决问题,我建议,我们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刘胜。说句什么?

生:谢谢

师:不客气,回去吧。同学们,平均数就在我们需要的时候它来了。

三、理解平均数

师:想一想,在过去的学习中,你在哪儿碰到过它吗?什么时候需要算平均数啊?

师:你知道?

生:比如说,两个绘画班,它们要人数一样,可是一个多,一个少……

师:在绘画班……人数……算到了平均数,是这意思吗?还在哪儿要… 你来说 生:在除法中。

师:除法,平均数是用除法求得的。你呢?

生:如果有25个苹果,还有5个人,就用平均数来除。

师:你说把25平均分成5份,这是不是我们今天研究的平均数呢?你带着这个问题继续走进我们的课堂,我们再慢慢地体会好不好?

师:有的同学一时还想不起,没有关系,吴老师为你们提供了一些素材,你来看。这是哪里?

生:飞机场

师:这就是浦东机场,日平均的起降航班达到了379次。用自己的话来说说。

生:就是有379……

师:忘记了没关系,那我请问,每天不多不少准得来379次,是这样吗?

生:是的

师:这是你的认识,有没有不同的意见?

生:就是每天起降379架

师:对,我同意你的意见,那么什么叫平均每天起降379架次?你说说看

生:就是一天起379架,第二天还是起379架。

师:这是你的理解,那么我们的平均数是这样得来的吗?都得是每人拍7个、7个、7个……是这样吗?那你理解理解,平均来了379架次是什么意思,你设想设想,今天有可能怎么样?

生:有可能比甲队强呃

师:你还想着比赛的事儿呢!你说说看 那个小姑娘。

生:有可能有一天比较少

师:她说有可能有一天比较少,那么还有可能有一天……?

生:比较多。

师:比较多,但是这些天把它们平了、平均了,平均每天来多少次?

生:379次

师:这个小朋友用自己的语言谈感受,非常好,我明白了你的意思,就是说,不见得每天正好来379架次,对不对?有可能比它——

生:多

师:有可能比它——

生:少

师:但是这些天平均起来,每天起降多少次?

生:379次.

师:就像这里,有的比7多,有的比7少,但是这4个平均起来是多少?

生:7

师:明白了吧?

生:明白了

师:我们再来看,这是上海磁悬浮列车从周一到周五日均客流量。就是平均每天的客流量,为4000余人,你怎么理解这句话?每天不多不少整4000吗?你是怎么理解?那个男孩子。

生:我的理解是可能有些天比4000多,也有些天比4000少,因为那上面还有“余”字,就是除法中的余数。师:还有可能比它多,还有可能比它少,但是,一起说——

生:平均了

师:平均起来大约是多少人?

生:4000余人

师:越感受越到位了。其实,在我们的网上还有好多关于平均数的介绍呢。平均数就在我们的身边。

师:接下来,这里有这样一个问题,想和你们一起来讨论。看到这幅统计图,你知道了什么?

师:1日来了多少人?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2日人数最多。

师:观察得太仔细了。你还知道什么啦?

生:我知道了5日的人数最少

师:观察得也细心,那么1日来了多少人?

生:1日来了1100人

师:那么2日来了多少人?

生:2日来了1300人

师:3日?

生:3日来了1000人。

师:4日来了?

生:4日来了9000人?

师:哇!900人,没关系的。900人。那5日来多少人,一起来说。

生:700人。

师:小朋友们好厉害,这样一幅统计图你们读懂了这么多的信息。这儿写的是五一期间北京自然博物馆门票售出的统计图。那么,看到这些信息,你还想知道什么?

生:我想知道它们总共加起来有多少人?

师:你想知道什么?

生:我想知道星期六和星期天还有多少人?

师:你还想往下知道呢。你很好奇,好极了。你想知道什么?

生:我还想知道为什么2日的人数多一些,5日的人数少一些?

师:你还想知道什么?

生:我还想知道2日的最多的人数减去最少的人数得数是多少?

师:还想知道什么?

生:我还想知道这5天加起来平均分,每天有多少人?

师:看看同学们有这么多的问题要了解呢。你还想知道什么?

生:我还想知道下个星期二比这个星期二的多还是少?

师:会怎么样?你想预测预测是不是?

师:同学们有这么多的问题,那我先提一个要求,不许计算,估一估,看了这幅图,请你估计一下这5天平均每天大约来了多少人?大约平均每天卖出多少张票?同学们,估计就可以不准,只报你猜的那个数。

生:1000多

生:我估计是5300人

生:我估计是4000多人 师:平均每天来了多少人,估计估计。

生:我估计是700左右

师:700左右,你?

生:我估计是4900人

师:我可问的是平均每一天。你说?

生:我觉得是2000多人

生:差不多是1000人吧。

生:我估计是5000人

生:我觉得大概是4000左右。

师:好了,这样吧,你们都把你们估计的那个数悄悄地藏在自己的心里。藏好了吧。估计得准不准,有什么办法吗?你有什么办法?

生:用计算器算一下。

师:你听一听,她说我们自己算一算,自己试一试,这是很好的学习办法,那接下来,我们就自己真的算一算,开始。先拿出笔来列出算式。你们愿意直接用计算器也可以,我来说数。第一个数1100,第二个数1300,第三个数1000,第四个数900,最后一个700。你算完了,好快啊,一会儿要介绍你怎么算的。开始吧。平均这5天每天来了多少人?每天卖出多少张票?开始。

师:你怎么这么快啊,你没算你怎么就……你悄悄的告诉我。

师:哦,你用计算器算的,好极了。

师:有没有没算的,老师们,我有别的好办法。你过来,你没算,生:用5000除以……

师:你也是算的 对不对?还有没有不算的?

师:你算完了,多少?报数。

……

师:先加法 再除法,就是谁的法?

生:陈露加除法。

师:你看看,条条道路通北京啊,你们选择哪一条路都是可取的。给自己掌声。

师:谁刚才估计的那个数和1000差不多?900多、800多、1100、1200,都算比较准确。因为我们说了,估计嘛,就可以不准。

师:估计得差不多的同学把手举起来。

师:你估计对了,祝贺你,你也对了。那3000的那位同学在哪儿呢?没关系,过来过来。谁估计3000多,5000是谁,4900的那位在哪里?

师:他们估计的都是900多,1000,1100,你估计的是6000多,你估计的是

生:4900.

师:你是

生:我是5000 师:你们不想跟同学们交流交流吗?你们怎么估计的那个数跟我们验证的结果差不多啊。请他们把经验介绍给咱们好吗?

生:请你们把你们的经验介绍给我们好吗?

师:找个你最信任的人

生:陈义涵。

师:你怎么不估计3000多,8000多,5000多?

生:我想吧,因为1日、2日、3日、4日和5日加起来就应该有5000多。可是平均每……,可是人家说是平均……

师:平均数对不对?你的意思是说,平均数不可能比那总数还多,对吗?这是你的意见。你们听懂了吗?还有什么意见吗?

师:你怎么不估计1500,2000啊?

生:因为我觉得1日至5日都是700的以上。所以…… 师:那你为什么不估计1500啊?

生:因为它们的数量都比较多。

师:那你为什么不估计那多的去啊,你为什么不估计2000?

生:因为1日是1100,2日是1300,合起来就是2400了。再加上后面多的…… 师:那我问你,你怎么不估计3000,4000整?

生:最多的才1300,还要平均分,那更加不行了。

师:那就不行了,最多的才1300,那你的意思就是说,怎么着这平均数也不能比1300要——

生:高

师:得在它的——

生:下面

师:那我估计是300吧。

生:也不能估这么低

师:为什么不能估这么低?

生:因为1日就有1100了

师:那我说我估300行不行?

生:不行

师:为什么不行?

生:因为最短的才700呀

师:最少的才是——

生:700

师:你们听出点儿味儿来了吗?他们的意思就是说,平均数要比最低的怎么样?

生:多一些

师:还得比最高的生:少一些

师:那就是说,人家猜的,都在最低的和最高的里面来回来去的——

生:转悠

师:转悠,对不对?

生:对

师:可你们却跑它的上面去——

生:想了

师:知道平均数怎么找了吗?

生:知道

师:你看看,反正在它的里面来回的去——

生:转悠

师:转悠。不许跑它的外边去——

生:转悠

师:听懂了吗?同学们,吴老师非常的佩服一次就能猜得那么准的人,说明这些同学思考问题有根有据,譬如说这个同学她说平均数不能比总数高,那个同学说平均数不能比最高的那个数多,这个同学说还不能比最低的那个数少,他们思考问题有根有据,理应受到大家的表扬,但是我告诉大家,吴老师更佩服这三位,尽管人家第一次跑到外边去——

生:转悠

师:但是他们学会了碰到问题和同学们进行——

生:讨论

师:讨论

生:交流

师:交流,而且你们三个人特别会倾听别人的发言,还能够接纳别人的意见来修正自己。我说像这三位小朋友这样学习,一定会进步得更——

生:快

师:更快,欢迎他们回去,好极了。

师:同学们,问题讨论到这儿,我还有一个问题呢:如果你是馆长,你一看,从2日开始来的人越来越少了,没有人来参观了,馆长同志,你有什么办法吗?你有什么想法吗,亲爱的馆长同志。

生:我可以发票让他们来,还打个广告。

师:还要打广告,你有什么办法?

生:我可以把票价优惠一点。

师:好一个女馆长啊,厉害,把门票降低下来。你有什么办法?

生:还有就是我可以为穷的人不要钱,免费演出。

师:多有爱心啊。

生:那人就变多了。

师:让有困难的人来参观我们的自然博物馆,是吗?好极了,你想说什么?

生:我想说可以免费送一些别人。

师:不错,你要说什么?

生:我可以把节目办得更精彩一些。

师:提高我们的办馆质量,我们把最好的自然标本引进来,可以不可以?

生:可以

师:当然了,你们还有很多很多智慧的火花,别着急,下课了……。还有很好的办法,你来说

生:就是每买两张票就送别人一张。

师:你这个馆长很了不起啊,行了行了。下课还可以交流。我会把你们的想法带到北京去,谢谢你们。

四、巩固练习

师:同学们,接下来还有这样一个信息呢。你看懂了什么?看懂了吗?再往下看,小刚家各季度用水情况统计图,一季度用了多少吨?

生:16

师:二季度?

生:24

师:三季度?

生:35 师:四季度?

生:21

师:现在我们想求得平均每月用水多少吨,莫急,不需要计算,老师在这里给了三个不同的算式。每个同学独立思考,拿出你个人的意见。要想求平均每月用水多少吨,你是选择1、2、3哪个算式呢,想好了用手势告诉大家,1、2、3预备——开始。

生:1

师:人家有选2的,别着急。哎,你怎么又缩回去了,你选2,好,你也选2,过来过来。你也选2,过来。你呢,过来,同学们选几?

生:1

师:同学们不支持你们,你们选几?

生:2

师:还坚持吗?

生:坚持

师:选1的出两个代表,你过来,你也过来,还有你也过来。一场辩论会就要开始了,到底选1对,选2对,我也糊涂了,你们能不能互相问问问题,谁来问?师:你来问。

生:请问题目中问的是什么问题?

师:回答

生:题目问的是平均每月用水多少吨?

师:接着问

生:好,现在请问一个季度有多少个月?

生:一个季度3个月?

师:那一年呢?接着问

生:那一年有多少个月?

生:12个月

师:既然——

生:既然一年有12个月,为什么要除以4呢?

师:而不除以——

生:而不除以12呢?

师:回答

生:因为它有4个季度,所以除以4。

师:快说呀,说

生:因为它问的是平均每个月

师:谁让你求——

生:谁让你求每个季度啊?

师:你要同意就到那边去啊,让你求每个季度了吗?

生:没有

师:那你干吗求啊?那你同意哪一个?赶快,站那边还是这边?

生:这边

师:你还求每个季度,给他提问,人家让你求——

生:人家让你求一个季度了吗?人家是让你求一个月的师:平均每个月的生:水的吨数 师:是啊,人家是让你求平均每个月的,你们说应该除以几?

生:12

师:我同意大家的意见,应该除以12,他们除以4了,有没有道理呢?

生:没有

师:那么你们求的是什么?平均——

生:每个季度用水情况

师:是吧,可惜人家根本就——

生:人家根本就没问平均每个季度用水多少吨?

师:人家问你们了吗,那你们还求?听懂了吗,同学们?

生:听懂了

师:有道理,你除以4是平均每个季度的,除以12个月是平均每个——

生:月

师:你除以365天是平均每——

生:天

师: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是几个人平均每天的?几口人?

生:3口人

师:老师告诉你,如果想求平均每人每天的,再除以3,吴老师帮你算出来了,师:面对着这幅图画,你们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你想说什么?

生:我觉得他们一天用的水非常多。

师:那我们就去指责小刚吧,怎么那么浪费水呢?你们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你说

生:我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他们最好平均每天少用一点水

师:那你就去批评他们,你想说什么?

生:我想说他应该珍惜每一滴水

师:他应该珍惜每一滴水,你想说什么?

生:我想说他应该把洗衣服洗澡的水留下来冲厕所

师:那你就去说他呗,他应该怎么样?还有没有想说别人的?

生:我想对他说:小刚,我希望你捐一点水到严重缺水地区

师:你们知道我最想说的是什么吗?

生:不知道

师:节约用水,从我自己做起吧。

师:好了,小朋友们,回到座位上,不知不觉,下课的铃声已经拉响了,你们告诉我,上课有意思吗?

生:有

师:还研究吗?

生:研究

师:下课不下课?

生:不下课

师:上课真的好? 生:好

师:那好,尊重你们的意见,再研究一个问题: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河,穿过了这片土地,平均水深110厘米,你们看谁来了?小明来了。哈哈,我不会游泳,但是我告诉大家,我的身高可是135厘米也,如果我在这条河里面玩耍,我有没有可能会遇到危险?

生:有可能

师:有可能,谁这节课还没有发言的,你来跟我们解释解释为什么,那个小朋友来,到前面来。为什么有可能遇到危险?你给解释解释什么叫平均水深啊?

生:因为……

师:平均水深是什么意思?

生:平均水深就是…… 师:说明有的地方怎么样?

生:很深

师:还有的地方——

生:很浅

师:但是平均起来是多少?

生:平均起来是110厘米

师:那如果小明到了深的地方

生:他就会淹下去

师:你们听懂她的话了吗?

生:听懂了

师:这个小姑娘一节课没有要求发言,但是最后的解释精彩吗?

生:精彩

师:金口玉言啦。她知道平均水深110,说明有的地方比它深,有的地方比它——

生:浅

师:万一到了深的地方——

生:会淹下去

师:就是呀。你还有什么想法吗?

生:我觉得小明没有危险。

师:为什么?

生:因为他带个游泳圈就够了

师:什么?

生:因为他带个游泳圈呢

师:你好聪明啊,带个游泳圈就淹不死了。你还有想法?

生:我觉得小明会遇到危险……

师:还有可能碰到摔跟头,对不对?你们想的问题很全面,我们还可以下课接着讨论。

五、感受与收获

生:下课不下课?

生:不下课

师:上课真的很好吗?

生:真好 师:能告诉我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你最开心的是什么?你还有什么遗憾吗?谁能大声的告诉大家?

生:我最开心的是我学会了求平均数

师:你有所收获,还有什么遗憾的地方。你有遗憾的 谁能大声的告诉大家?

生:我最开心的是我学会了求平均数

师:你有所收获,还有什么遗憾的地方。你有遗憾的地方,说说看 生:因为时间不够,所以我们还没有学到更多的知识。

师:时间这么短就下课了,还想跟吴老师说什么吗?你说什么? 生:我说连半分钟都没到

师:连半分钟都没到呢,怎么这么短就下课了,你要说什么? 生:我觉得我很遗憾,因为我有一题答错了。师:没关系,还有再努力的机会。你想说什么?

生:我觉得我很快乐,因为我学会了可以用除法求平均数。师:他学会了求平均数的方法,你呢? 生:我有遗憾。师:什么遗憾?

生:我就是对创造了要下课的人,指责他不对,为什么不让我们多学一点呢? 师:就是啊,怎么一节课这么短就拉铃了。同学们,吴老师也有收获,我认识了在座的每一位,是吴老师最大的收获,我也有遗憾,这节课我还有哪个小朋友没有请你来回答问题,举起手来。这个小朋友,这个小朋友,尽管我已经很努力了,但是还没有照顾到你,原谅我。有机会上课,我一定再请你回答好吗?我建议我们谢谢这两位老师,他们一直在那里为我们举话筒,一起说“谢谢老师”。生:谢谢老师

师:好,全体起立,面向我们亲爱的老师们,让我们说一声:老师们,辛苦了。生:老师们,辛苦了 师:好,谢谢老师们!

第五篇:《相遇问题》 课堂实录 吴正宪

《相遇问题》的课堂实录——吴正宪

一、创设情景(创设目的复习:时间、速度、总路程的概念)

1、请一位学生在教师里走一走。a、教师提问你想提怎样的问?

学生提问:a、你走了多少米?——(生演示回忆总路程的概念)b、你一分钟走多远?——(生演示回忆速度的概念)c、你用了多少时间?——(生演示回忆时间的概念)

2、教师提问:一分钟走500米,一分钟就是时间,500米就是速度你可以回忆求出那一些? a、速度×时间=总路程

b、总路程(除以)时间=速度

c、总路程(除以)速度=时间

二、讨论、理解感受相遇问题的几大要素(同时、相遇、相对、相向这四个词的意思)a、教师:请学生说一说(并请两位学生上台表演。)

学生说:同时就是两个人一起走(学生表演感受同时的概念并配以线段说明)相遇就是两位好朋友走到一起碰到了!(学生表演感受相遇的概念并配以线段说明)相对就是两个人面对面的站在一起!

相向是两个人对着走.(学生表演感受相向的概念并配以线段说明)b、进一步理解两人同时相向而行为例题做最后的铺垫。

学生:演示两人同时1分钟走多远、2分钟走多远、3分钟走多远、4分钟走多远。c、教师引导:说一说两位同学8:00同时相对走8:05分相遇,他们走了多少时间? 小结:两人同时出发,同时相遇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相遇问题!(点明课题)

三、出示例

1、小强每分钟走100米和小丽每分钟走50,他们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出发4分钟后相遇,甲乙两地相距多少米?

(1)、a、教师:请同学们闭目想一想两人是这样走的在什么地方相遇?

教师:请同桌用文具盒,一边读题、一边演示这一道应用题,注意相遇了就不要动了。教师:请学生说一说在什么地方相遇的。b、学生甲说:在中间就相遇了。

学生乙说:在靠近乙地的地方相遇了。

c、教师:出现不同方法思考他们谁说的更准确些?

d、生说:小强和小丽的速度不一样小强的要快些,但他们的时间相同所以他们相遇的时候离乙地要近。e、学生独立做。

请学生在黑板上板演。

(2)、讨论第一个算式,你们想向他们提怎样的问?

a、生甲:你为什么要用4分钟乘100?生乙回答:100是小强的速度他走了4分钟所以要4乘100(并在线段图中指出来)

b、生丙:4乘50是什么意思?生乙回答:是50米小丽走的她也走了4分钟所以要用:4乘50(并在线段图中指出来)

c、生丙:为什么要用400+200?生乙回答:400是小强走了200是小丽走了把他们走的加在一起。d、教师提问:为什么小强的路程和小丽的路程加在一起就是甲乙的总路程了? e、学生讨论回答并配以线段图讲解.(3)、讨论第二个式子.a、生甲问:为什么要用(50+100)?生乙回答:50是小丽的速度100是小强的速度加在一起是他们的速度和.板书:小丽的速度+小强的速度=速度和 b、请两位学生演示:1分钟走150米、2分钟走300米(2个150米)、3分钟450米(3个150米)、4分钟走 600

米(4个150米)。

小结:因为1分钟走1个150米、2分钟走2个150米、3分钟走3个150米、所以4分钟走4个150米.e、教师提问:为什么要加小括号? f、生说:表示速度和!g、教师提问:说一说这一道题用几个速度和走完全程.四、练习题1 客车的速度一小时40千米,小车一小时走60千米,他们同时从甲乙两站相向出发4小时后相遇, 甲地到乙的速度是多少千米? a、学生独立完成.1、说一说在生活中还有怎样的相遇问题? 生说:一起相向跑步、一起相向游泳、…… 练习题2:(培养学生仔细读题的能力)

两个小组一起折纸,第一小组1分钟折60个纸鹤第二小组1分钟折40朵红花,他们10分钟折多少多红花? a、学生板演:第一种做法(60+40)×10 第二种做法:40×10 c、说一说那一种做法正确? d、生说:第二钟正确因为第一组折的是纸鹤第二小组折的才是红花.小结:说一说你们今天有怎样的收获? 大家在做题的时候一 定要仔细因为有一些题有陷井。

下载搭配中的学问 吴正宪课堂实录word格式文档
下载搭配中的学问 吴正宪课堂实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吴正宪《平均数〉课堂实录及反思

    统计初步知识——平均数 北京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小学教研室主任 特级教师吴正宪 教学案例 【案例背景分析】 统计初步知识——平均数选自北京版小学数学教材第七册。 本课的教......

    观吴正宪《奇妙的搭配》

    在多向互动中,实现动态生成 绵阳市成绵路小学 黄利群 ——赏析吴正宪老师的《奇妙的搭配》 看了吴正宪老师执教的《奇妙的搭配》的光碟后,我感受很多。我觉得吴老师这节课有......

    吴正宪《平移与旋转 》课堂实录

    吴正宪“平移与旋转”课堂实录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受平移与旋转随着优美的旋律,吴老师带领孩子们一起进入游乐园参观,并请孩子们跟随活动的画面用自己的动作和声音把看到的表......

    吴正宪《估算》课堂实录和课后反思[合集]

    第二届研修员课堂实录 估 算 一、新课伊始 讨论估算方法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有关估算的问题。(板书:估算)关于估算大家已经学过,但是我不知道在你们过去的学习当中碰......

    听吴正宪老师《搭配》一课有感

    听吴正宪老师《搭配》一课有感 4月3日至4日,在厦门第六中学我有幸参加了全国第五届“相约名师聚焦课堂”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零距离”聆听了特级教师吴正宪、朱乐平、徐......

    吴正宪讲座

    让学生喜欢数学—— 解读吴正宪的教育理念讲座稿 讲座时间: 2015年5月12日下午 主讲人: 额尔登花 老师们:大家好,我今天讲座的内容是《让学生喜欢数学—— 解读吴正宪的教育理......

    吴正宪讲座整理稿

    吴正宪讲座整理稿 (2012-06-28 20:59:18) 转载▼ 标签: 杂谈 思考:为什么同样的40分种,同样的教学内容,同样年级的学生,由于经历了不同的学习过程,数学教育的效果就不同呢? 以小......

    吴正宪学习心得

    参加吴正宪精英团队成长范式与成果展示暨小数报名师大讲坛“走进真实的儿童数学学习世界”宿迁专场活动的学习心得 沭阳县实验小学 王宜平2013年12月21日,我校选15位数学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