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京剧《沙家浜》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18:25: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走近京剧《沙家浜》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走近京剧《沙家浜》教学设计》。

第一篇:走近京剧《沙家浜》教学设计

走近京剧《沙家浜》教学设计

一、课前系统部分

1、课标分析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课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学习民族音乐,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本节课旨在让学生了解祖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初步走进我国国粹——京剧的殿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在参与感受体验的过程中,体验传统艺术的魅力。

2、教材分析

沙家浜是红色革命根据地,京剧《沙家浜》不但是全国的样板戏,更是我们家乡的民族艺术。作为沙家浜的后代,更应该学习演唱,弘扬、传承民族音乐,将拥军爱民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但京剧又是一门博大精深的戏曲艺术,在一节课中要把它讲得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而且理论知识讲多了,学生也会觉得乏味,课堂也很难能生动活泼起来。因此,本课选取了京剧《沙家浜》中的几个经典片断作为切入点,为学生学习京剧基本知识做好铺垫,让学生走近京剧,了解京剧,感受京剧的独特魅力,并让学生在追溯沙家浜革命历史风云中体会沙家浜人勤劳质朴、开拓创新的精神。以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培养学生继承革命传统的热情。

3、学生分析

初中生的戏曲能力相对较为薄弱,京剧欣赏面较为狭窄,大部分只是喜爱流行音乐,对于我国的传统戏曲,尤其是京剧知识了解甚少,缺乏一定的兴趣,且这个年龄的很多学生处于变声期,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唱京剧,须结合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注重学生的参与意识等要求,在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在聆听京剧、感受京剧、参与实践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我国传统戏曲艺术的兴趣,体验京剧的艺术魅力,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戏曲知识。

4、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对京剧产生兴趣,有积极学习了解表现的愿望,增强对中华民族艺术的感情。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培养学生继承革命传统的热情。(2)过程目标:通过学习了解和聆听以及参与演唱,启发学生积极体验与感受京剧,提高学生鉴赏京剧的能力。

(3)知识技能目标:概要的学习了解京剧的行当、唱腔板式以及现代京剧等基本知识,能够判断京剧的行当和所表现的人物形象特征。

5、教学重点与难点

《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的学唱

6、教学策略

(1)表演法:用于学生对人物的了解,分析。

(2)情境法:创设艺术氛围,引导学生做多种形式的参与和感受。(3)探究法:启发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来获取知识、培养能力。(4)现代教育技术法: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做到声像结合、视听结合,让学生能更形象直观地体验感受。

7、教学用具

(1)教学环境布置:

整个教室营造出京剧艺术的氛围,多媒体放出京剧图片和沙家浜风光图片,并播放《祖国的好山河寸土不让》的音乐。(2)教学用具: 电脑多媒体课件

二、课堂系统部分

(课前布置学生复习前几节课的内容。)教学过程:

(一)随《祖国的好山河寸土不让》的音乐进入教室

(二)导入

1、(多媒体定格在“朝霞”的图片上)老师引导学生

2、提问唱词里描绘的是什么地方?(沙家浜)请同学们说说自己的家乡。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京剧《沙家浜》(点题板书)请同学讲一下京剧《沙家浜》的故事情节。

(三)学习新课

1、了解京剧《沙家浜》(1)找出其中的戏剧人物,他们的身份各自是什么?你会唱哪个人物的唱段?

正面:郭建光 阿庆嫂 沙奶奶 反面人物:胡传魁 刁德一(2)学生依次对各人物进行演绎(介绍京剧行当、唱腔特点和性格特征)①谁能唱一唱他们的唱段(学生演绎,从中穿插以下问题)②师:我们知道京剧分成四大行当,谁知道是哪四大行当? 生:生、旦、净、丑

③师:那这些人物分别是京剧角色行当的哪一类呢?(这里可以简单介绍现代京剧)

生:(通过对每一个人物唱段演绎得出结论)

④师:通过大家对各个人物的演唱可以发现这几个人物的唱腔多采用的是什么唱腔特点? 生:西皮唱腔

⑤师:那他们所运用到的板式有哪些呢? 生:摇板、二

六、流水、导板

⑥师:(播放《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的音乐),接下来这个唱段又属于哪种板式呢?

生:领唱的是导板,齐唱部分用的是快板。⑦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段齐唱部分。(板书)

2、拓展探究

(1)简单介绍此曲故事:表现了指导员郭建光和众伤病员在艰苦恶劣的环境中,顽强斗争的坚定意志和崇高革命精神。

(2)音频欣赏(要求注意速度,过门,唱腔,强弱),分段欣赏。

(3)分析此曲:此唱腔根据内容表现的需要进行创作的。唱腔开始用了西皮导板,把大家带入了一个严峻的暴风雨来临的险境之中,体现出一个革命军人的威严气质,整个行腔豪迈、坚定有力、慷慨激昂,富有号召力。一段打击乐之后是十八个伤病员战士的齐唱,(快板)长气息的拖腔,力度加强。接着一段打击乐之后语气更加坚定,这是众战士铿锵有力的誓言,是对指导员发出的号召“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的有力回应。全曲表现了一种英雄气概。(老师演示,学生分段学习,老师加上锣鼓伴奏)(4)节奏练习:跟着节奏读唱词打节奏(逢灾受难经磨历劫伤痕累累瘢迹重重更显得枝如铁干如铜)这一句单独练习

(5)带唱腔:跟琴学唱,注意音准(不足之处着重练习)

(6)请同学给乐曲加上简单的锣鼓伴奏。(特别是第二过门和结束的地方)(7)师:通过学唱这一京剧选段,同学们了解到伤病员战士具有怎样的品格吗?你从中联想到了什么?

生:学生总结回答(8)完整演唱

3、教学延伸

(四)教师总结

同学们,刚才我们循着京剧《沙家浜》去体味了芦荡风云,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你觉得京剧的未来会怎样呢?京剧要在现今的社会中要发展,要传承发扬,我们又应该做些什么?相信大家都会有不同的想法,也希望你能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和老师、同学们交流,我们作为炎黄子孙,龙的传人,有责任也有义务把我们祖国的国粹——京剧发扬光大,我们作为“阿庆嫂、沙奶奶”更应该继承沙家浜的革命传统。希望同学们能在课外多听、多看、多学,真正走进京剧的世界,感受京剧的魅力,发掘京剧的美,把我国的国粹发扬光大。

(五)学生在《祖国的好山河寸土不让》的音乐声中离开教室。

三、课后系统部分 教学后记:

该节课的教学设计尽可能地考虑了学生的自主参与,通过对京剧的行当以及现代京剧等基本知识的介绍以及学生对家乡艺术的认知与探究,使学生实实在在地体验到了京剧的魅力,能准确判断京剧的行当和所表现的人物形象特征,并且通过欣赏聆听京剧的经典唱段视频,基本了解了京剧唱腔及装扮与人物行当的关系,初步地走近了京剧,对京剧产生兴趣,对家乡充满热情,达到了教学目的。

在设计本节课的过程中,也有了很多的感受和体会,现今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各种音乐通过媒体充斥着人们的生活,各种新潮流行的音乐MV等刺激着我们初中生的感官,学生在日益快速的生活节奏中,在追求流行的时尚中,对我国的传统艺术——国粹京剧往往会缺乏耐心和正确的审美观,同时学生对戏曲艺术也知之甚少,要让学生对该节课产生兴趣,首先本课所选的教学内容不宜过多、过深、过于专业化,须是其最基本的,最能为学生接受的一些常识,在欣赏的剧目方面,也只能选择最具代表性的选段,在设计时做到选材的“详略、繁简适度”、类型的“搭配合理”,是本节课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其次,各种材料的搜集也须全面有代表性又具备美感,在课前根据教学需用大量时间搜集整理好各种视频或图片,并进行剪辑编排,发掘出作为京剧教学最精彩的部分,才能使学生体验到京剧艺术的美,教学节奏也能紧凑有序;最后,在课堂活动中也尽可能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自主的体验和感受并鼓励学生参与表现来走进京剧,了解京剧,从而才能有效地使学生体会到京剧是我国艺术宝库中的瑰宝,激发学生对京剧的兴趣,增强热爱中华民族艺术的感情。

第二篇:京剧《沙家浜》观后感

京剧《沙家浜》观后感

京剧是我国的艺术之粹,它从乾隆皇帝年间就开始流传了,他的行当很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

《沙家浜》这部现代京剧,它集中体现了抗战时期我新四军指挥员的智慧和共产党领导之下的军民鱼水情深„„也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与爱国主义精神„„

新四军某部和敌人迂回作战,一度撤离常熟一带,留下18个伤病员,和当地群众生活在一起、战斗在一起,结下了鱼水之情的故事。当时日寇疯狂扫荡根据地,反动武装忠义救国军的头子胡传魁、刁德一秉承日寇大佐黑田旨意,千方百计企图搜捕新四军伤病员。但沙家浜的抗日军民团结一心,群众巧妙地掩护了救助了伤病员。之后,郭建光率领痊愈归队的战士们,配合大部队的行动,组成突击排直插沙家浜,活捉了日寇黑田和汉奸胡传魁、刁德一。沙家浜重新回到了人民的手中。我认为全剧有两个主线,也是矛盾突出和吸引观众注意力的地方,一个是被困在苇荡中的18个伤病员如何和外界通消息及脱险。

“忠义救国军”,这个响亮的名字背后是黑幕,是叛徒,是汉奸走狗,虽然这支队伍中有位聪明的参谋长,但还是狼狈地退出了历史舞台。共产党深得民心,打倒了日寇和伪军,他们的光辉照耀着大地,光荣地站在了中华顶峰。

当汉奸是最傻的选择了!当汉奸会让中国人痛恨你,也会让敌人对你有一定的防范之心,万一出什么差错,就会被两方挤压,自然会分崩离析,彻底崩溃的!

剧中具有代表性的唱段是阿庆嫂唱的“要沉着,莫慌张,风声鹤唳,引诱敌人来打枪”和“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还有郭建光唱的“阿庆嫂她怎么不来探望”。等到第二个主线出现时,也就是如何和汉奸作斗争,如何解放沙家浜,刚开始只用了刁德一的一句台词“伤病员安全转移!”一荒而带过前面的情节,马上转入后面的主要矛盾:审问沙奶奶。代表性唱段是“八一三日寇在上海打了仗”和后面的郭键光的“飞兵奇袭沙家浜”。《沙家浜》的唱词,千锤百炼,字斟句酌,曲尽人情,提高了京剧唱词的文学品位,也体现了本色美的艺术魅力。在第四场《智斗》中阿庆嫂与刁德一之间经典的对话。刁德一:这个女人不寻常!阿庆嫂:刁德一有什么鬼心肠?胡传魁:这小刁一点面子也不讲!阿庆嫂:这草包倒是一堵挡风的墙。妙语联珠,亦庄亦谐;不卑不亢,不阴不阳。一个是旁敲侧击,一个是沉着应对;一个是稀里糊涂,一个是察言观色。阿庆嫂与刁德一那一句句合辙押韵的台词显露着刁德一的阴险与阿庆嫂的机智,句句滴水不漏,让人心弦紧扣,再配上激越的西皮唱腔,真正显示出京剧的醉人魅力!你看那阿庆嫂在春来茶社提壶续水,面不改色,镇静自如,敬佩之情从我心底油然而起。看来在危难来临的关键时刻沉着镇定,临危不惧是顺利脱险的关键。刁德

一、胡传魁和阿庆嫂等一些人都是立体的、多面的,可沙奶奶和郭建光等就是被脸谱化的人物,所以没有多少人记住他们的唱词。看来,只有多面性的人物才能刻在人们心中啊!

我觉得阿庆嫂这个形象拿现在的话可以说成是“时代女强人”。年纪三十左右就入了党而且担任联络员的要职,走路风风火火,指派群众分配工作合理而且在公众面前显得平和。她精明干连,态度稳重,在紧要关头能沉住气。演员身姿优美、音色嘹亮、字正腔圆,表演得惟妙惟肖,是一个很成功的人物形象。汪曾祺先生凭着丰富的阅历、练达的观察,将剧中人物的思想状态刻画得入木三分,丝丝入微。常常通过简明易懂的语句,画龙点睛,出色地勾画出剧中人物之间微妙的内在情绪与复杂的思想感情。这种带有泥土味的“大众文化”的本色唱词,生动自然,形象鲜明,观众听了,完全能心领神会,感到无限的亲切。这是京剧《沙家浜》的成功之处,也充分展示了朴实无华的本色美唱词的艺术魅力!

通过今天观看京剧《沙家浜》,我收获到了许多,我了解到了国粹的由来,还有深刻的回忆。

第三篇:京剧《沙家浜》观后感

京剧《沙家浜》观后感

《沙家浜》这部现代京剧讲的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某部和敌人迂回作战,一度撤离常熟一带,留下18个伤病员,和当地群众生活在一起、战斗在一起,结下了鱼水之情的故事。当时日寇疯狂扫荡根据地,反动武装忠义救国军的头子胡传魁、刁德一秉承日寇大佐黑田旨意,千方百计企图搜捕新四军伤病员。但沙家浜的抗日军民团结一心,群众巧妙地掩护了救助了伤病员。之后,郭建光率领痊愈归队的战士们,配合大部队的行动,组成突击排直插沙家浜,活捉了日寇黑田和汉奸胡传魁、刁德一。沙家浜重新回到了人民的手中。

我认为全剧有两个主线,也是矛盾突出和吸引观众注意力的地方,一个是被困在苇荡中的18个伤病员如何和外界通消息及脱险。具有代表性的唱段是阿庆嫂唱的“要沉着,莫慌张,风声鹤唳,引诱敌人来打枪”和“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还有郭建光唱的“阿庆嫂她怎么不来探望”。等到第二个主线出现时,也就是如何和汉奸作斗争,如何解放沙家浜,刚开始只用了刁德一的一句台词“伤病员安全转移!”一荒而带过前面的情节,马上转入后面的主要矛盾:审问沙奶奶。代表性唱段是“八一三日寇在上海打了仗”和后面的郭键光的“飞兵奇袭沙家浜”。

《沙家浜》的唱词,千锤百炼,字斟句酌,曲尽人情,提高了京剧唱词的文学品位,也体现了本色美的艺术魅力。在第四场《智斗》中阿庆嫂与刁德一之间经典的对话。

刁德一:这个女人不寻常!

阿庆嫂:刁德一有什么鬼心肠?

胡传魁:这小刁一点面子也不讲!

阿庆嫂:这草包倒是一堵挡风的墙。

妙语联珠,亦庄亦谐;不卑不亢,不阴不阳。一个是旁敲侧击,一个是沉着应对;一个是稀里糊涂,一个是察言观色。阿庆嫂与刁德一那一句句合辙押韵的台词显露着刁德一的阴险与阿庆嫂的机智,句句滴水不漏,让人心弦紧扣,再配上激越的西皮唱腔,真正显示出京剧的醉人魅力!你看那阿庆嫂在春来茶社提壶续水,面不改色,镇静自如,敬佩之情从我心底油然而起。看来在危难来临的关键时刻沉着镇定,临危不惧是顺利脱险的关键。阿庆嫂这个形象精明干练、态度稳重,演员身姿优美、音色嘹亮、字正腔圆,表演得惟妙惟肖,是一个很成功的人物形象。汪曾祺先生凭着丰富的阅历、练达的观察,将剧中人物的思想状态刻划得入木三分,丝丝入微。常常通过简明易懂的语句,画龙点睛,出色地勾画出剧中人物之间微妙的内在情绪与复杂的思想感情。这种带有泥土味的“大众文化”的本色唱词,生动自然,形象鲜明,观众听了,完全能心领神会,感到无限的亲切。这是京剧《沙家浜》的成功之处,也充分展示了朴实无华的本色美唱词的艺术魅力!

Byyaodanni

第四篇:《走近京剧》的教案

《走近京剧》的教案

《走近京剧》的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对我国京剧文化艺术当中的京剧行当、京剧唱腔和表演动作以及京剧的伴奏乐器等知识有所了解,通过对唱、念、做、打等表演动作的模仿,欣赏乐曲,感受、体验两个唱段的特点及情感内涵,在这基础上认识西皮、二黄两个唱腔的特征。并能分别模唱京剧《智取威虎山》、《卖水》选段,体验京剧艺术的魅力。

2、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鉴赏京剧的能力。

3、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对传统戏曲艺术——京剧的兴趣,培养学

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及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热爱京剧的兴趣,初步感受京剧的艺术魅力,在积极参与各种实践活动中探索并掌握京剧的相关知识。

教学难点:调动学生将课堂变成展示自我的舞台,积极参与欣赏、模仿和富有创造性的艺术活动,激发学生的艺术潜能。能真正地融入到京剧艺术中。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京剧道具等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课前预备时间让学生在《说唱脸谱》音乐中走进教室,激发学生对本课内容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使学生关注并参与音乐活动,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京剧是我国的国粹,迄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代表中华民族的最高表演艺术。有个美国人说:“如果中国没有京剧了,我也就不承认中国了。”有一位老华侨,在太平洋彼岸的一个大都市迷失了路途,正在他彷徨迷惘之际,突然听到从附近的一个大楼中传出京胡的声音,老华侨欣喜得热泪盈眶。

(二)京剧片断赏析

同学们,老师今天为你们带来了一件小礼物,请大家欣赏。运用声像结合的形式向同学们展示《霸王别姬》、《红灯记》、《铡美案》等比较熟悉的几个京剧选段让大家欣赏,让同学们看到自己熟悉的京剧人物,同时提问:你看到了哪些人物?他们的表演特点是什么?

(三)京剧的行当

同学们,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些人物在京剧当中都有一个特定的语言就是京剧的行当,运用声像结合的方式向同学们介绍生旦净丑四个行当的人物服装造型等特点。并引导学生感受模仿老生捋胡子的动作及亮相的动作,用直观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京剧的兴趣。

四)京剧的表演形式:

同学们,你们知道京剧中的四大功

夫指的是什么?然后利用现代化媒体教学的手段边展示边做口头讲解。通过欣赏京剧《红灯记》片段让学生得出结论:京剧中的念白是否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对话一样。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与自主性,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老师做动作让学生猜在干什么及学生即兴表演让学生了解京剧是门虚实结合的艺术。最后让学生欣赏感受京剧片段,加深学生对京剧艺术的四大功夫“唱” “念”“做”“打”的认识,感受京剧艺术的独特魅力。

(五)京剧的唱腔

京剧发展至今,有两种主要的唱腔:西皮和二黄。首先引导学生一起欣赏京剧《春草闯堂》中节选的二黄片段,再由教师演唱《智斗》中阿庆嫂的西皮的演唱片段,让学生来分辨西皮和二黄的特点,然后用文字的形式进行归纳总结。再展现四个京剧片段,让学生积极思考以抢答的形式区分四大行当和唱腔。

(六)学唱京剧,实践创新

视听两首作品,边欣赏边简介故事梗概,让学生了解故事的背景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学习。学唱作品,分男生女生分别学唱生行和旦行的作品。再听作品,要求学生进行模唱,边模唱边做动作。学生模仿表演进行即兴创作表演。

(七)课堂小结:

谈谈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对京剧有那些新的认识?让学生通过总结回顾本课所学内容巩固新知,老师也可以了解学生掌握新知的情况,再次渗透情感教育,引导学生关注京剧,宏扬中华民族的古老艺术。教师总结:“京剧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也是人类文化的精品,作为华夏子孙我们应该很好地继承和发扬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使富有民族性的京剧更加辉煌灿烂。”

湘版教材九年级下册的三单元的《梨园春秋》,是欣赏各地戏曲的大集会,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感受到各地戏曲的风格及特点可以用听、唱(地方戏中有

许多对唱的唱段,老师可以和学生对唱几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也加深了学生对戏曲旋律的熟悉)、舞(每种剧种都有自己的特点,可以带着学生随乐律动,让学生深刻的感受到每种戏曲的不同风格)、演(让跳得好的同学上台表演,可以调动他们的热情,把课堂推到一个高潮)、创作(鼓励学生创作本地的地方戏,让他们自主的同老师一起探究戏曲的曲式结构、旋律特点,使他们对戏曲的理解和认识更具体)等多种艺术形式加深学生对离他们很远的戏曲的认识,激发学生热爱地方戏至少让他们热爱本地的地方戏。

第五篇:小学音乐《走近京剧》教学反思

《走近京剧》教学反思

1.京剧是我国的国粹,是民族艺术的瑰宝。学生对于京剧却比较陌生,缺乏必要知识储备,制作这样一个微课,让学生在课前使用这个视频,可以消除学生

对京剧的陌生感,培养学生对京剧的兴趣。

2.本微课程是以学生借助视频来进行人音版第十册第六课《京韵》的前期学习,为课堂教学中有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参与到京剧唱腔的听辨,四个行当的听辨、感受和体验上,从而为以后京剧的学习奠定基础。内容选择的是学生相对比较陌生而缺乏兴趣的京剧中的唱腔和四大行当、艺术特征。在媒体的选择上,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剧照和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京剧的兴趣。在学习方法上采用了看中听,听中学,学中思,思中辨中加强学生对京剧的了解。,教师在课堂可以有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参与到京剧唱腔的听辨,四个行当的听辨、感受和体验,了解京剧的艺术特征。

3.京剧选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这段脍炙人口的唱腔运用京音字调,旋律比较新颖,突破了传统[西皮流水]的音调模式。在节奏方面具有个性化、新鲜感,显得活泼清新。尤其是唱腔中节奏形式与唱词内在节奏规律的吻合,生动地刻画了人物的性格和内心的情感。唱腔中,对“妙”、“能”、“猜”等字的精心处理,都生动地表现了《红灯记》中饰演女儿的李铁梅揣测、观察时活泼、得意的神态。这个唱段具有清新、明朗又略带单纯、幼稚的趣味。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音乐实践活动通过已有知识,结合视频内容,能够听辨唱腔和分辨四大行当及表演形式。

通过这节课,我觉得把京剧加进课本是很好的发扬途径,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京剧艺术,还通过学唱京剧,更好的展示出我国的民族

民间艺术宝库里戏曲中的京剧音乐风格与韵味,进一步激发对民族民间音乐的热爱。

下载走近京剧《沙家浜》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走近京剧《沙家浜》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音乐《走近京剧》教学案例

    人音版小学音乐《走近京剧》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使学生初步了解国粹京剧的基础知识; 2、让学生在欣赏、模仿中体验到京剧这一古老剧种的艺术魅力,使这节课成为学生......

    京剧《沙家浜》(音乐赏析课作业)[大全]

    音乐赏析课作业:京剧 在音乐赏析课上,我们到学术交流中心观看了京剧《沙家浜》演出。 京剧,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中国戏......

    京剧教学设计

    冀教版六年级上册《27京剧》教学设计 ——迁安市扣庄乡扣庄中学小学部 王双连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正确认读11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8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正......

    《京剧》教学设计

    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京剧艺术的基础知识,为进一步了解京剧的关系打下基础。 2、让学生在京剧欣赏中感受京剧的艺术美,提高对京剧艺术的鉴赏力。 3......

    《京剧脸谱》教学设计

    《京剧脸谱》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脸谱是中国戏剧中特有的化妆艺术,以写实与象征相结合的艺术夸张手法,鲜明地表现某些男性人物的面貌,揭示出人物的类型、性格、品质、年龄等综合......

    《京剧脸谱》教学设计

    《京剧脸谱》教学设计 安阳示范区白璧镇常王小学 焦利军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京剧脸谱艺术的特点、谱式、色彩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中国脸谱艺术富有图......

    京剧教学设计(5篇)

    《我们的国粹——京剧》教案 兰河中心校王金生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让学生了解京剧的唱腔、角色行当、四功五法等相关知识,知道不同脸谱各代表什么性格的人,掌握五种脸谱各代......

    京剧的教学设计

    ——梅兰芳 一、 教学目标 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初步认识京剧产生、发展的简单历史,知道京剧艺术在世界戏剧舞台上的重要地位,认识了解京剧大师梅兰芳。 2、 过程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