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走近舞蹈教学设计
走近舞蹈—教学设计
课型:舞蹈艺术课
总设计意图:本教学设计以“参与体验、主动探索、积极实践、勇于创新”为主题,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的舞蹈兴趣,培养学生基本的舞蹈知识技能以及舞蹈艺术的感知与欣赏、表现与创造、反思与评价、交流与合作等多方面的艺术能力,使学生的生活情趣,形成尊重、关怀、友善等品质,塑造健全人格,使学生的舞蹈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得到整合发展。
1、针对儿童“好奇”的年龄特点,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给学生丰富直观的舞蹈片段欣赏,让学生通过直观的欣赏来感受舞蹈中的美感和乐趣。
2、对儿童“好动、善于模仿”的身心特点,在播放小人拼图和舞蹈片段的同时,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来进行模仿。
3、随着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求知欲的逐渐增强,在教学环节中,引导学生自由想象,能通过看无声舞蹈片段配上相应的音乐及听着音乐即兴创编舞蹈动作。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小人拼图,知道小人是用不同的图形和线拼出来的,(七个小人拼图是七个手位的小人动作)由舞蹈中的七个基本手位引出舞蹈,并让学生随着小人拼图中的不同手位来模仿其动作。
2、通过几个舞蹈片段的欣赏,让学生逐渐了解舞蹈是与动作、服装、道具、音乐有关系的。
3、舞蹈与动作的关系。采用蒙族的舞蹈来进行教学活动。从而了解一些蒙族舞蹈的基本动作。
4、舞蹈与服装的关系。通过观看几个舞蹈片段从服装上知道是什么民族,并看各族服装图片猜出不同民族,简单讲解各民族的服装特点。
5、舞蹈与道具的关系。进行了多做运动、多参加体育项目是对自己身体素质有所提高的思想教育。
6、舞蹈与音乐的关系。让学生通过情境的亲身感受,自己总结出舞蹈是和音乐有着密切的联系。并能给无声舞蹈片段配上相应的音乐和听音乐能即兴创编出舞蹈动作。
7、通过一系列关于舞蹈的教学活动,知道舞蹈是编舞者通过对生活的仔细观察而积累创编出来的;了解到舞蹈是来源于生活,来自我们身边的艺术。
教学重难点:
1、能知道小人拼图都是用不同的图形和线组合而成的;
2、学生对舞蹈能有初步的了解,知道几种与舞蹈有关的内容;
3、简单了解一些蒙族的基本动作以及服装、音乐;
4、给无声舞蹈片段配音乐及听音乐自由创编出简单的舞蹈动作。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旋律问好!
二、观察导入
1、师:大家的观察能力怎么样?模仿能力呢?好,那我就先考考大家的观察能力是不是很厉害。播小人拼图,问:都由什么拼出的小人?(圆、三角、线)
2、师:用图形和线又拼出几个不用动作的小人,你们能观看小人模仿出他的动作吗?(学生模仿小人图形的动作,是七个舞蹈手位的小人)由舞蹈的七个基本手位引出舞蹈。
三、舞蹈与动作
1、师做几个舞蹈动作(蒙族动作),问是什么民族的?你是怎么知道的?由此了解到舞蹈离不开动作,舞蹈是通过动作来表现的。
2、谁还知道蒙族的一些基本动作?教师带领学生集体做蒙族的特点动作,如:硬肩、耸肩、屈臂、甩手等。
四、舞蹈与服装
1、大家跳的真好,下面老师播放几段舞蹈片段,你除了从动作上能知道是什么民族外还能在哪能看出来?播放汉、维、傣族等片段。看后学生答说在服装上能看出民族,并自己归纳出舞蹈又和服装有着联系。
2、师播几种各民族服装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其民族,然后教师对藏族、朝鲜族以及蒙族的服装做简单介绍。
3、同学们对服装了解了很多吧,每个民族都有着属于自己的服装而且都好漂亮都有自己的特点。
五、舞蹈与道具
1、师:老师编创了一个舞蹈,可是还没有取名字,请同学们帮老师给舞蹈取个好听的名字好不好?(播放《小小乒乓球》舞蹈片段)
2、取名展示,并提问为什么要这样取?为什么和乒乓球有关系? 生:因为跳舞的小朋友手里拿着乒乓球拍。师总结:他们拿的球拍是为了辅助舞蹈要表现的内容,在舞蹈里一些使用的器具或是物品就叫做道具。由此我们了解到,有一些舞蹈为了辅助舞蹈的内容所以是离不开道具的。
3、拓展教育:由这些小朋友使用的道具我们知道他们是在打乒乓球,乒乓球是我们国家的国球,是一种体育运动项目。这些小朋友很喜欢锻炼身体,而她们所喜欢的运动项目就是打乒乓球;那同学们喜欢锻炼身体吗?那你喜欢什么运动项目?(学生自由答)师总结,运动能增强我们的身体素质,所以我们应该多做运动,多参加一些体育锻炼。
六、舞蹈与音乐
1、师:有一群小鸭子就很喜欢游泳,它们正在小河边举行游泳比赛呢,你们想去看看吗?(播放《群鸭戏水》舞蹈片段)
2、“小鸭子”是谁扮演的?(生:小朋友)他们表演的象不象?那我们也来一起跳一跳吧。师生共同参与表演,师对白:在小河里,它们争先恐后的往前游。哎?跳了半天,你们觉得少点什么吗?(生:缺少音乐)噢,原来少了音乐。学生很自然地亲身体会到与舞蹈关系最密切的就是音乐了。
3、师给大家播放一段无声舞蹈片段(蒙族),然后再播放两段不同的蒙族音乐,让学生通过观察其动作的频率或根据其他的不同内容,给无声舞蹈片段配上相应的音乐。
4、用另一段音乐让学生即兴创编舞蹈动作。最后教师总结:舞蹈是音乐的表现形式,音乐是舞蹈的灵魂。音乐是“听得见”的舞蹈,舞蹈是“看得见”的音乐。
七、舞蹈小结
1、师小结:其实舞蹈就是编舞者通过对生活的仔细观察而积累创编出来的一种表现形式。老师在课下也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创编了一个舞蹈,你们想欣赏吗?看完要说出这个舞蹈是在生活中什么时候出现过的?学生跳《算盘交响曲》。学生自由答。(是在用算盘做题时出现的,第一次算错了不气馁,又经过努力终于算出来了。)
2、师问:这段舞蹈都与什么相联系了?(动作、服装、道具、音乐)[注:道具是算盘。]你们觉得老师对生活中观察得仔细吗?老师其实是用舞蹈的形式来表现发生在生活中的一些事,由此我们知道了,舞蹈就是来源于生活,来自我们身边。
课后探索与反思:
在整堂课的教学活动中,我潜移默化的让学生在每一个环节中都了解到舞蹈的基本知识内容。而通过舞蹈片段的欣赏,让学生感受到舞蹈艺术中的美感和其中的乐趣;并了解到舞蹈是来源于生活、来自我们的身边,是现实生活中以舞蹈艺术形式的一种呈现。每个环节都渗透着舞蹈基本知识的内容。注重激发学生对舞蹈的学习兴趣,使每一个学生把舞蹈艺术的活动作为一件轻松、快乐、自由的事,全身心地投入其中,获得精神上的享受。并在“不经意间”同时得到舞蹈知识、技能的积累。
通过考验学生的观察能力,我采用了与图画相结合的导入形式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由学生对图画中小人拼图的好奇心及学习兴致来模仿出拼图的动作,也就是舞蹈中的七个基本手位来引出本课的中心内容——舞蹈。我感觉这个环节的设计和现实效果是较好的,在一开始就能使学生对本节课产生了一种兴趣和想去知道并了解的学习欲望和好奇心,较成功的达到了教学目的和导入的效果。
本节课并没有分出大框进行教学,只是想在一整节课的多种教学活动中,从头到尾潜移默化的进行舞蹈基本知识的简单渗透和了解。在教案设计中体现出了每个教学环节的目的以及环节题目。我的设计想法是:一个是学生较小,另一个是课程标准不提倡理论化的教学,所以我并没有把每个环节的名称制作到课件中去。而我是在课堂的每个活动中,让学生通过欣赏或是模仿、表演等多种艺术形式活动中,简单了解到关于舞蹈的一些基本内容。而我的目的是在多种艺术活动形式下,潜移默化的和在不经意间让学生体验到舞蹈的美和了解到舞蹈的基本知识及技能。
在最后的环节,我是通过我在课下给几个学生创编的一个舞蹈,在课上的时候以展示并做我本节课的总结环节,因为这个舞蹈包括了我本节课的四个大内容,也就是舞蹈与动作、与服装、与道具、与音乐的联系。而这个舞蹈是10个学生表演的,那天一个是在外校上的课,还有就是表演的学生不是一个班级的,所以在我上课的班只有4个学生参与表演,本来我认为少了大部分的学生表演,在学生欣赏后会觉得舞蹈的内容表现的很模糊或是根本看不明白舞蹈的内容,我正要给学生们再讲述一下舞蹈的内容,可好多的学生都经过认真的欣赏并且出乎我意料的说出了舞蹈要表现的大概内容,这说明我有点低估了学生的能力。其实课后我又反想,每一个学生都存有艺术潜力,而艺术又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其魅力在于能给学生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小学生的想象是多姿多彩的,用舞蹈、音乐、表演等一些艺术活动打开学生想象的闸门,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能力,挖掘出每位学生所具有的不同潜力,这就是我们做为一名艺术教师所要面对更要做到的重要职责。我会努力,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继续积极投身在艺术课教学工作中,尽所能地将综合艺术的优势更好地体验到自己的教学中去,在实践中探索,伴着新课程、新理念共同成长,进步!
第二篇:走近志愿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与志愿者相关的知识;积极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提高自己的策划能力,沟通能力、服务能力。
2、尝试策划一次志愿者服务活动;在参与志愿者服务的过程中,培养奉献精神,体验服务他人的快乐。重点:
积极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服务能力。难点
在参与志愿者服务的过程中,培养奉献精神,体验服务他人的快乐 教学过程:
活动一:感知志愿活动
1、视频导入。播放招远阳光公益活动的小视频,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志愿者,在声与画的结合中,带给学生视觉的冲击力,更带给学生心灵的震撼!
2、图片拓展,利用招远阳光公益大量的辛勤服务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知,进一步走进志愿者,深入了解志愿者及他们无私奉献的品质,同时也对我们招远阳光公益的志愿者们燃起一丝崇拜,希冀也能够成为他们中的一员,激发学生对志愿者的崇敬,对志愿者的向往。
3、知识渗透:让学生交流、思辨:志愿者身上都有哪些闪光的品质?教师及时提炼:志愿者有一个共同的品质:无私奉献,不图回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是志愿服务响亮的口号。
(设计意图:活动一的设计意图是通过画面再现身边志愿者的形象,引发学生对志愿者的关注,了解志愿服务的内涵,唤醒学生内心的情感,让学生的心灵产生愿望——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助我们身边最需要帮助的人。)活动二: 体验志愿工作
1、制定方案,有了上一环节的铺垫,学生心中早已泛起涟漪:如果我也能当回志愿者,该是多么自豪啊!此时,创设情境:视频龙王湖垃圾过多,面对如此情境,我们能做一些什么?(临近十一,龙王湖游客将会增多,各种不文明的行为都也会增多)
小组展开讨论:作为志愿者,我们可以为招远的龙王湖做一些什么?对其中方案制定合理的小组进行展示。并论证方案的可行性。
2、角色扮演,小组讨论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情景模拟,教师参与活动,相机采访。A清扫垃圾小组
B巡视景点,劝阻不文明行为小组 C悬挂宣传标语小组
3、小组讨论此次活动需要注意的问题(教师预设,最后补充给学生)A外出活动,统一穿着校服,佩戴学校校牌 B需要准备手套和垃圾袋,和一些条幅 C到了龙王湖不要光顾着玩耍,以免耽误正事 D小组行动,不单独行动
E劝阻不文明行为时要注意有礼貌,避免与游客发生冲突
F注意交通安全,不要随意乱跑,要在带队老师的组织和安排下活动 最后在配乐诗中提升总结:
或许我们没有光芒四射的无穷力量,或许我们渺小而微不足道,但是我们心中有爱。我们相信爱,我们发现爱,我们坚持爱,我们就是爱的传播者。
总结与交流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打算以后怎样做?
第三篇:《走近残疾人》教学设计(模版)
《走近残疾人》教学设计
王云
教材分析:
《走近残疾人》是鄂教版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第二单元第2课内容。《品德与社会》课程强调教学要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以体验去感受生活,从而使学生从心灵深处真正理解、关爱、尊重残疾人,从行动上真正帮助残疾人.学情分析:
经调查,学生对残疾人的概念比较清楚,知道残疾人主要是指聋哑人、盲人、肢残人和智残人等。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较少接触到残疾人,他们所看到的大多是在路边乞讨或影视上的残疾人,因此,他们对残疾人的认识仅仅是停留在怜悯、好奇、畏惧、甚至是歧视的层面。
设计理念:
新课标理念强调教师必须创设融洽的学习气氛,拓展学生的活动空间,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因此,让学生在小组中相互交流自己获得的信息,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探究方式来学习和讨论,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让学生尽情地交流与分享,从中产生心理认识以及新的价值取向和情感,从中学会自我追求和发展, 尊重学生的个人体验和个人感受,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学准备:
1、模拟活动需要的简单材料,如蒙眼用的布、体验卡、写字卡以及多媒体课件等。
2、学生收集一些优秀残疾人的故事资料。
教学目标:
情感与态度:通过生活体验感受,增进学生对残疾人尊重、友爱的情感。行为与习惯: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以实际行动关心,帮助残疾人。
过程与方法:通过体验学习,讨论学习的方法,让学生树立尊重、关爱残疾人的意识。
教学重点:
学生用不同方式获得亲身体验,从而增进对残疾人的尊重,友爱的情感。教学难点:
确保学生的体验真实、深刻,在体验中激发帮助残疾人的意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先请同学们看一段录像,名字叫《千手观音》,这是2005年春节联欢晚会上的一个舞蹈节目,它荣获当年“最受观众喜爱节目”一等奖,同时荣获“特别奖”。
师:它有什么特别之处?(生自由发言)
是的,参加演出的21位演员均是由于先天或者后天的原因导致听力、言语障碍的聋哑人,也就是我们说的残疾人,他们虽然听不到音乐,却能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与音乐配合得那么默契,表现的那么完美,多了不起啊!师:是啊,残疾人是一个多么特殊的群体。当你欣赏蓝天白云的时候,当你 聆听美妙动听音乐的时候,当你在操场上快乐奔跑游戏的时候,你可曾想到 在我们的身边还有这样一群残疾人?(出示一些残疾人图片)他们到底是怎样生活的呢?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残疾人,来了解一下他们的生活。(板书课题)
下面,让我们通过两个模拟活动来体验1下吧!
(设计意图:基于学生对残疾人已有的认识和学习愿望,在课堂上播放录像,引发学生探究残疾人的生活、学习的欲望,使教学寻找到了适当的切入点,为儿童真正走进残疾人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体现了品德与社会课程“关注儿童现实生活,珍视儿童生活独特价值”的独特理念。)
二、活动体验,理解感悟
(一)活动:体验残疾人的生活。
1、同学们,大家都见过残疾人,但他们的生活到底有多不方便呢,想不想亲自体验一下?好,让我们一起来做一次模拟活动,体验一下残疾人的生活吧。(多媒出示活动题目)
(1)手势传话。将学生分组后进行“传话活动”。老师告诉单组第一位同学一句话(我想画画),同学们不能动口,只能用手势表述向后传,双组的同学注意观察,双方充分体会聋哑人的生活,最后一名同学说出领会到的意思,师公布
答案。单双组互换、再次体验观察,最后请学生谈体会。
(2)“单手穿衣”。我们再来模仿肢残人,体验一下“单手穿衣”吧!请单数组学生,一只手不准动,只能用另一只手来穿。(双数组同学观察他们是怎样穿鞋、系鞋带的?),单双组互换、再次体验观察,最后请学生谈体会。
(3)蒙眼走路。找几名同学做一下蒙眼走路的体验活动。同学把眼睛蒙住,扮演盲人,在同位同学扶助下从后排座位出发,绕讲台一圈回到原位,单双组互换、再次体验观察,最后请学生谈体会。
通过刚才三个体验活动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同学们自由谈感受)生1:哑巴人心里明白,可说不出来,无法表达,真是太不幸了。
生2:生活在没有阳光的世界里,真是寸步难行,我一分钟也受不了,盲人一辈子这样真是太痛苦了。
生3:一只手做事情真是太不方便了,就连穿鞋这样简单的事也变得很困难,刚才我用了全身的力气还没有穿好时间就到了。
生4:今天我才体会到残疾人是多么了不起的。以前我还嘲笑过邻居走路一瘸一拐的,我觉得很对不起她,我伤害了她,以后我不会这样做了,我会主动帮助她。请同学们把自己的感受写在书上的体验卡上。
(设计意图:这是模拟体验活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了三次换位体验,旨在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使体验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整体生命投入的过程,并由此产生同情、尊重、关爱残疾人的情感。它真正把学生引进了富有教育意义的生活, 使课堂教学不再是空洞的说教和生硬的灌输,而是对学生生活的有效引导,从而体现出本课程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指导生活的核心理念。)
师:其实今天我们体验到的,只是残疾人生活中的一小部分,实际生活中他们还有许多事要去做,他们需要学习、工作,需要为生存而奔波,需要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努力,所以他们遇到的困难还远远不止这些。
三、心灵导行,情感升华
师:尽管残疾人在生活中困难重重,可是仍有许多残疾人凭借顽强的意志在自己的岗位上创造出了辉煌的成绩。比如说微笑面对一切的桑兰,大家一起拿出品德书看书30页关于桑兰的故事。看完之后你有什么感想?
课前,同学们一定收集了不少残疾人身残志坚的故事吧,谁愿意讲给大家
听?(学生介绍。)学生讲完之后,老师在播放一段残疾人励志视频。
通过刚才的学习、体验,我们感受到了残疾人的不易,内心世界重新认识残疾人。最后,请大家把自己体验残疾人后的一些感想记录下来。
1、心灵指引。的确,残疾人要像我们正常人一样学习、生活、工作,要克服许多我们正常人所难以想像的困难,因此,我们要尊重、关心和帮助他们。社会也为残疾人做了很多事(出示图片并介绍)。你为残疾人做过什么?你打算今后怎样关爱残疾人?(为他们唱一首歌,剪剪指甲等等)。
2、合作探究。出示几幅关于不尊重、不友爱残疾人的漫画后,让学生自由判讨论,请出小法官,进行正确引导。(设计意图:教育的实质效果最终要落实到日常的生活和行动中去,生活处处是教育,学生对残疾人的认识、体验逐步深刻,实现教师情感、学生情感和文本所要表达情感的共振,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形成一种正确的态度与价值观。)
四、总结,关爱残疾人
播放乐曲:《你是我的眼》
同学们,关爱残疾人,帮助残疾人,就让我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让我们从今天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人人都伸出爱的手,献出自己的爱心,将这世界变成爱的乐园,让我们在爱的呼唤中行动起来,让残疾人的生活更加方便、快乐,让世界更加灿烂美好。让我们做残疾人的眼睛!
板书设计:
战胜困难
顽强、乐观
关爱尊重残疾人
第四篇:《走近老师》教学设计(定稿)
《走近老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同教师职业所蕴涵的价值取向,例如奉献、敬业、爱;承认不同教师之间的风格差异,接纳和尊重老师。
2.能力目标:通过对老师职业的分析,能够正确地评价教师在文化传承上的作用;在理解教师风格的差异的基础上初步掌握与不同老师相处的技巧。
3.知识目标:通过采访和日常观察了解教师工作的基本特点和时代要求,懂得面对不同风格老师的一些相处技巧。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全面了解教师的职业特征。
教学难点:如何接纳和欣赏不同风格的教师。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国王的勋章该给谁?
设计意图:通过小故事导入新课,同时突出教师对于社会的贡献。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从前,有一个国王要把一枚特级勋章奖给最有功劳的人。消息一传开,作家、演员、科学家、将军、博士和教师纷至沓来,都希望能得到这枚特级勋章。那么,如果你是国王,你会把奖章授予给谁?理由是什么?
小结:国王觉得这些邀功请赏的人说的都有道理,但是不论是作家、演员、科学家,还是将军,就连国王自己在内,当年都是由教师教导出来的。所以,教师的功劳最显著,得到这枚勋章是实至名归。于是,国王宣布,将勋章授予教师。可以说,老师是我们成长过程中重要的见证者和陪伴者,师生交往是学校生活的重要内容,师生关系不仅影响学习质量,而且影响我们的身心发展。那么你了解自己的老师吗?他们有何不同?今天我们一起讨论的话题是:走近老师。
(二)活动:猜猜Ta是谁?
设计意图:通过猜猜学生熟悉的教师,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调动课堂的气氛。但需要教师提前向学生了解情况,让学生提供相关信息。
教师:当我们走进中学的大门,我们又结识了新的老师,在和新老师几个月的相处中,我们也在一步一步了解他们,现在我们做一个小活动,请你通过老师最经典的动作和最常说的语言来猜猜老师。准备好了吗?
(将事先向学生调查过的本年级几位教师的经典动作和语言做成幻灯片播放,让学生通过这些信息猜猜是哪位教师。)
小结:同学们把这几位老师都猜对了,可见咱们同学在与老师相处的日子里,因为喜爱老师而去接近和了解老师,与老师相处的日子有很多有趣的回忆。
(三)活动:采访我的老师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本年级熟悉老师的采访结果,使学生初步了解教师这一职业的工作特点、职业要求,知道教师个人的努力、情趣和追求,从而建立对教师的理解和尊重。但采访提纲的设计、采访过程的实施和采访后的感悟与整理,是在上一课时或课前完成,需要任课教师给予指导。
教师:从古至今,很多人对老师这个职业都有很多赞扬,比如他们给老师做了很多比喻。有人说:老师是蜡烛,点燃智慧之火;有人说:老师是园丁,辛勤耕耘桃李芬芳;有人说:老师是春雨滋润我们的心田;有人说老师是春蚕,吐尽银丝织春景……那么,你了解教师这个职业吗?上节课呢,我派出了几支小记者团,今天让我们来听听他们带来的采访结果。
(教师在上一课时布置学生的采访任务,4-5个人组成一个小组,每组选择一位任课教师进行采访,采访前商议采访提纲,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教师工作内容、教师入职准备、教学困扰、兴趣爱好等方面设计提纲,选择老师有空并且不打扰老师工作和休息的时候做采访,采访后应做总结或者感悟。)
学生分小组依次做简短汇报。教师提问:那么通过采访,你对教师这个职业有哪些了解和认识?
学生自由回答。
小结:韩愈曾经在《师说》中写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因此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也是塑造人格的“工程师”。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老师们需要付出很多努力,比如依法获得教师资格、提升个人修养、参加岗前培训和继续教育等。
(四)讨论:我喜欢的老师
设计意图:通过仿写句子,懂得教师各有特点,各有千秋。通过问题讨论,分析教师风格差异的原因,理解不同风格所体现的优势,并且学习用礼貌、尊重和因人而异的方式跟不同风格的教师相处。
教师:有的同学喜欢“真实坦诚”的老师,因为Ta从不掩饰或否认自己所犯的错误,值得钦佩;有的同学喜欢“见解独到”的老师,因为Ta关注人生百态,理论联系实际地看问题,值得信服;有的同学喜欢幽默开朗的老师,因为Ta风趣且富有激情,但又不失严谨认真,值得信赖。
提问:
1.请以“我喜欢___________的老师,因为他________________,值得_______。”这样的句子,说说你心中喜爱的老师是什么样的。
2.你如何看待老师的差异?
3.我们该如何与不同风格的老师相处?
相关资料:电影中不同风格的教师。
教师:传道授业解惑是现实与电影中老师的共同之处,但电影也塑造了不同风格的老师形象,看完一部电影,不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会或多或少地产生感动和共鸣。在下列电影中,你最有感触的是哪部电影中的哪位老师呢?
小结:因为年龄、学识、阅历、性格、情感与思维方式等差异,每位老师解决问题的方式和表达方式不同,由此呈现出不同的风格。我们应该承认这种差异,并且接纳和尊重老师,学习他们身上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用实际行动拉近师生的距离。
(五)延伸讨论
设计意图:中国自古以来尊师重道,但随着对教育的重视,现代社会人们对老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甚至出现了对教师职业的质疑和对个别教师师德的批评。延伸讨论旨在让学生更进一步认识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客观认识教师群体中不能以个别人的不当行为以偏概全地评价所有教师。这些讨论比较特殊,教师应站在比较公正客观的立场上引导学生,促进学生全面、辩证地看待问题的能力。
1.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很容易获得各种信息和知识,那么,我们还需要老师吗?
2.新闻报纸上,偶尔会看到教师体罚或侮辱学生、教师收受学生礼品的事件,你如何看待?
(六)本课总结
教师:老师是我们成长的引路人,也是文化的传播者。了解老师的职业、老师的特点,有助于我们理解老师;理性分析老师的差异、老师的优势,有助于培养深厚的师生情谊。“亲其师,信其道。”让我们走近老师,读懂老师。
四、板书设计
五、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教学设计目标明确,条理清晰,活动适切。课前的两项准备工作──收集老师特点的信息和采访老师,有助于学生在生活中真正走近老师,全面认识老师职业、工作和生活,为理解老师和尊重老师做了重要的铺垫;“我喜欢的老师”这个活动,有助于学生理性看待老师的风格差异,并学会从不同角度欣赏老师,肯定和接纳原本可能不喜欢的老师。
不足之处:组织和指导学生的课前准备比较耗时和费力,不仅需要指导采访提纲设计的全面性和科学性,更应引导学生在采访过程中表达接纳与尊重的态度。
有待改进:因为采访结果的分享比较占用课堂时间,应设计更高效的方式来达成效果。
第五篇:走近老舍教学设计[范文]
冀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走进老舍》单元导读课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本单元以老舍先生为主题,精选了五篇文章《我的母亲》、《济南的冬天》、《祥子买车》、《养花》、《母鸡》和一篇有关老舍先生的文章《我了解的老舍先生》。学生对老舍先生及其作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希望了解更多有关老舍的知识,教材中对老舍先生只言片语的介绍并不能满足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求,为此在学生的需求下,我以《我了解的老舍先生》为切入点,生成了以阅读为主要形式的综合实践课《走近老舍》——了解文本中的老舍,生活中的老舍和工作中的老舍。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归类整理本单元字词,并进行深入挖掘,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丰富内涵。
2.结合优美句段,运用各种方法体会老舍先生遣词造句的精妙,感悟其作品语言的无穷魅力。激发学生对老舍先生产生浓厚的兴趣,欣赏他的作品,感悟他的人生。结合课内外所学知识进一步了解老舍其人和其创作风格。
3.让学生体验合作学习、网络探究的快乐。进而培养学生善于研究、善于总结的能力及学习语文、历史等相关学科知识的综合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通过上网浏览、阅读书籍等活动,收集、查找、选择、组合老舍资料,结合课本对整个单元知识进行梳理,对老舍先生的评价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从而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
2.引导学生通过扩写文章来加深课文内容的记忆,从中表达自己的收获。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同学间的合作意识,提高复习的效率,初步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
2.通过小组协作学习的过程,提高学生团队协作的精神,进一步提高学生分类整理信息的能力。并形成初步鉴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结合课内外所学知识进一步了解老舍其人和其创作风格,并形成初步鉴赏能力。
教学准备: 通过网上资料的搜索与整理,深入了解老舍先生的生平、作品等。教师准备:电子白板、导读卡
学生准备:收集老舍资料、预习单元内容完成预习任务,有能力的可制作演示文稿。
教学过程:
【前期准备】
一.教师提供信息资源
获取信息的渠道有许多:杂志、书籍、广播、电视、电影、互联网等,也可以互相交流所见所闻,丰富自己的阅历,亦可做摘抄、做读书笔记,在生活中积累。教师推荐有关老舍的信息及图片分类组合在一起,利于学生查找。二.学生自主探究,重组有关信息
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按各自的研究兴趣,占有资料,提出有价值的核心问题,诱发探究动机,确定研究课题,并与小伙伴组成合作组。学生分组情况如下:
【实施阶段】教师引导各学习小组着重围绕要解决的一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不要求面面俱到,教学生学会识别对本课题研究有重要价值的信息,并学会有条理、有逻辑地整理归纳信息。具体操作如下:
一、走进一个主题:
出示老舍相关图片,引出话题。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再一次走近老舍。(板书)走近老舍丰富的语言世界,去感悟老舍独特的内心体验。
二,从文字中了解老舍,根据学生的观点,分成四组进行探究,提出各小组在本单元中所选的探究主题。
第一组《我的母亲》;从母亲的身世谈起,虽然母亲与儿女的语言交流不多,但让我们真实的感受到母亲内敛而又深厚的爱。
A.学习白描手法;
B.按照时间顺序组织材料;
C.揭示主题:母亲给予我的是生命的教育。第二组《济南的冬天》是一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散文,作者通过描写对比突出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文章运用衬托的手法,对济南的山、水生动而真切的描写,抒发了作者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A.运用对比的手法,出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B.运用衬托的手法,展示了济南的山的三幅美景图画,和水的特点。
C.揣摩语言,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对景物独特的感受和给予的深情。第三组、《祥子买车》主要介绍祥子从农村来到城市,渴望以自己的诚实劳动来创造新的生活。
A.抓住描写学生的外貌、动作、心理活动以及语言的句段,体会祥子的性格特点。B.感受祥子吃苦耐劳、坚持不懈、奋发向上的精神。C.品味老舍语言的魅力。
第四组《养花》把读书与思考结合起来体会、理解课文,通过讨论交流,组内发表自己的看法。
A.体会作者关于养花的乐趣。
B.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并找出从哪几方面表现中心。C.培养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思想品质。第五组《母鸡》
文章以作者的感情变化,理清脉络,表达了对母爱的赞颂之情。A.讨厌母鸡的理由。B.不敢讨厌(敬畏)。
【成果展示】
一.展示生字学习成果。小组内.交流时,争取引导生从字音、笔顺、多音字、给生字加偏旁等方面多角度去谈。
二.积累、理解好词:
字词不分家,那么这个单元的词语你们是怎么归类整理的?分享你们的学习成果: 比如:四字熟语或成语等 交流时不仅要让学生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书写,而且还要能归类积累,理解词义并能学会运用。
三.品析一组佳句: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赏析句子。
对句子的分析,不仅仅是读出句子内容,还要会抓关键词,找修辞手法,想象意境,前后对比,联系全篇等。
四.赏析一个精彩片段:
1.自己先读读,指名读一读。
2.同学评价,以小组为单位班内交流。3.小组代表汇报。
五.我的收获:各小组反思总结,完成研究报告。六.单元课后拓展:
老舍的一生是辉煌的、伟大的,关于“老舍”,要想了解的更全面、更深刻,还需要大家以后更多的搜集阅读老舍的作品,等到大家都读完之后,我们组织一次老舍专题交流活动。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我们共勉: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教学反思:
本单元教学完成后,可或诵读精彩片段,或交流读后感,或讲述老舍趣闻,或演老舍剧本片段,或进行老舍相关图片展示。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锻炼学生们口语交际和表达的能力,从整体上提高学生整体的语文素质课堂的教学效率。
总之,“学而不思则罔”,在实际教学中边教边学,并善于总结、反思。
附例:多音字导读卡
(一):
书籍jí 一撮zuǒ儿毛
济jǐ南
结jié冰
缝féng补
把bǎ握
慰藉jiè
撮cuō 合 经济jì 结jiē实 缝fèng隙 刀把bà儿 扇shān风
好转zhuǎn
闷mēn热
熬āo白菜
舍shě不得 扇shàn子 转zhuàn圈 烦mèn闷 煎熬áo 宿sù舍shè 伤痕累lěi累 一宿xiǔ 劳累lèi
宿sù舍shè 积累lěi 星宿xiù
《我的母亲》导读卡
(二)(一)请划出在全文中起结构作用的时间句: 1..“母亲生在农家”(第3自然段)
2.“母亲出嫁大概是很早”(第4自然段)3.“生我的时候,母亲已有四十一岁”(第4自然段)4.“在她七十大寿的那一天”(第14自然段)5.“母亲已去世一年了”(第16自然段)
问题小结:课文是以时间的先后为顺序组织安排材料的,作者从母亲的出生、出嫁、“生”我,七十大寿,一直写到去世,脉络很清楚。
(二).作者先后六次提到母亲对我的影响,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①第9自然段:从母亲那儿,“我学得了爱花、爱清洁,守秩序”;
②第10自然段:养成了“好客的习性”;
③第11自然段:“她最会吃亏”,“她宁可吃亏,不斗气”;
④第12自然段:“这点软而硬的个性,也传给了我”;
⑤第12自然段:“我对一切人和事,都取和平的态度„„但是,在做人上,我有一定的宗旨与基本的法则,什么事都可将就,而不能超过自己划好的界限。
⑥第12自然段:但是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问题小结:老舍先生出生在贫寒的家庭,在母亲的血汗灌养下,最终成为一代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这体现了母亲平凡而伟大的一生。
文章结构归纳:全文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6自然段):写母亲的家庭、婚姻、子女以及“我”的出生等情况。
第二部分(第7—12自然段):写守寡后的母亲勤俭、朴实、宽厚、倔强和为人热情的性格以及母亲对“我”的深刻影响。
第三部分(第13自然段):写母亲对子女的几件感人事例。
第四部分(第14—17自然段):写“我”远离母亲后,母亲的念子之情以及“我”对母亲的内疚之情。
课堂小结:通过文章脉络的疏理,体会作者的情感,整体感知课文,为第二课时精读、朗诵重点段落做好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