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走近父母教学设计
走近父母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初二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其独立意识飞速发展。他们敢于向权威挑战,又希望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习建立各种良好的人际关系就成为他们亟待解决的问题。但青春期又是一个不成熟充满矛盾的时期。学生要面临太多的矛盾和冲突,其中包括要求独立与自身尚不成熟的矛盾,依赖性和要求独立的愿望的矛盾,对权威的反叛心理与自身的幼稚之间的矛盾,渴望理解与自我封闭的矛盾,等等。这些都可能使青少年产生很多心理冲突。在这个时期,引导学生正确面对代沟、正确对待逆反心理是及时而且必要的。
【教材分析】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正确认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教育,以及可能产生的矛盾,克服“逆反”心理。了解青春期闭锁心理现象及危害,积极与同学、朋友交往,养成热情、开朗的性格理解生命是父母赋予的,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能尽自己所能孝敬父母和长辈。
关心和尊重他人,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换位思考,能够与人为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生命是父母赋予的,体会父母恩情,懂得孝敬父母是每个人应尽的义务;
过程与方法:运用图片导入本单元的学习,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掌握本节课所要学的主要内容。选取贴近学生实际的材料,让学生体会父母恩情,懂得孝敬父母是每个人应尽的义务,为下一目的教学埋下伏笔。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父母对子女的爱是天底下最无私最伟大的爱;正确认识父母对自己的爱和教育以及可能产生的矛盾,理解父母,以实际行动孝敬父母。
【教学难点分析】重点:沟通与和谐。本节主要教给学生怎样与父母进行交流与沟通,促进家庭生活和谐健康。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建设和谐家庭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而父母与子女关系是家庭关系的重要方面。而家庭和谐、父母与子女关系的和谐都有赖于父母与子女的正确沟通。同时家庭的健康和谐是青少年健康顺利成长的重要基础。
难点:真正让学生理解代沟产生的原因。初二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其独立意识飞速发展。他们敢于向权威挑战,又希望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习建立各种良好的人际关系就成为他们亟待解决的问题。青春期又是一个不成熟充满矛盾的时期。学生要面临太多的矛盾和冲突。同时青春期正是学生个性发展和个性意识较强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学生往往忽视他人的感受,突出强调自身的感受和存在。难以理解与父母之间也会产生矛盾这一事实。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第1课时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1.导入
让学生首先阅读和感受教材中的《游子吟》。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母亲这种浓浓的思念之情、感激之情。
诗的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它用平时我们最常见的两样东西——针线和衣服,来表达了母亲对子女们的关爱。第三、四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则表达出了儿子要出远门,母亲为儿子担忧的神情,因为她怕这一去可能会不复返。而最后两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写出了孟郊自己心里面最最真挚的看法,从他的诗句中我也感受到了这伟大的母爱!我们就像大自然中的一颗小草,母亲就如阳光、雨水一般,光照我们,呵护我们。这样的深情厚谊,我们做子女怎能报答的了呢?
这首游子吟以游子的感恩之心为主线,来表达母爱的伟大。书上说:“上帝无法照顾每一个人,所以才创造出母亲。”母亲关爱我们,呵护我们,完全是以自己的本性,毫无怨言的教育我们,就像游子吟中的这个慈母,把自己对儿子的爱化为一针一线,让我读着读着感到了温暖。
2.第一层次:感受父母恩情
第一步:学生回顾自己从出生到现在的成长历程(幼儿园、小学和中学),父母曾给予的无私奉献和关爱有哪些?引导学生交流自己成长过程中父母对自己的关爱,激发学生进一步了解父母赋予自己生命、教给自己知识、技能和做人的道理,对自己的无私恩情,教育学生要心怀感恩之心,感恩父母。
第二步:播放视频2009年《感动中国人物》——暴走妈妈:陈玉蓉。发生在普通、平凡家庭中的不平凡的事情,引导学生感悟母爱的伟大,明确父母对子女无私、伟大的爱。2009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55岁时患有重度脂肪肝,然而为了割肝拯救患有先天性肝脏功能不全疾病的儿子,风雨无阻每天暴走10公里。7个月的暴走陈玉蓉的体重由66公斤减至60公斤,脂肪肝也消失了,医生连称“简直是个奇迹”,这是一场命运的马拉松。她忍住饥饿和疲倦不敢停住脚步。上苍用疾病考验人类的亲情,她就舍出血肉,付出艰辛,守住信心。她是母亲,她一定要赢,她的脚步为人们丈量出一份伟大的亲情。她用行为阐释了母爱齐天,也让陈玉蓉得到了“暴走妈妈”的称号。陈玉蓉的感人事迹也以“暴走妈妈”为名翻拍成一部电影
第三步:请同学与大家分享自己所知道的歌颂和描写父母对子女之爱的感人文章、歌曲、故事(教师可以适时补充)。学生小组交流展示,教师积极引导学生明确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世界上最无私、最伟大的爱,知道不能忘怀父母对自己的养育之恩。
常回家看看,“世上只有妈妈好”,这句歌词已经传唱了几十年,它伴随着一个个可爱的孩子健康茁壮地成长,它反映了一个母亲对自己儿女的爱。其实,不仅是母亲,父亲也是这样的。我们每个人都友爱自己的父母亲,特别是在情况危急的时候,更能体现出父母对你的爱。我也有这样的父母,他们给我的爱也是无限的。“谁拒绝父母对自己的训导,谁就首先失去了做人的机会。”父母是我们人生中的第一位老师,也是最后一位老师,他们用尽毕生的精力,教会了我们许多人生道理,但他们却从不求回报。无私的爱——就像成了天下间每一位父母所特有的标志。
人生智慧:不要跟不孝敬父母的人打交道,他对他父母都那个样子,对别人能怎样?不要忘记无言的母爱,沐浴其中的我们应该懂得孝心无价。
人生智慧:也许我们出生在普通家庭,也许我们的家境比别人要差,也许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多遭受了些苦难,但请相信:父母对我们的爱是天底下最纯洁伟大的爱。
第四步:展示《中华二十四孝故事》的相关资料。请学生讲述其中的1-2个典故(如闵子骞芦衣顺母、扇枕温衾、怀橘遗亲、郯子鹿乳奉亲等)。通过学生对故事的讲述,让学生知道我国从古至今就有孝敬父母的典范事迹,以及“万善孝为先”“孝悌为人之本”的道理,明确孝敬父母既是为人的基本要求,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第五步:如今国家和社会重视什么问题?(教师可以结合《孝经》的部分内容、相关法律条文点拨)让学生明确在现代社会,孝敬父母同样是基本的道德规范,而且还是每个子女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3.第二层次:学会孝敬父母
引导学生认识到,对父母的孝敬要体现在日常生活中。
方式一:学生阅读教科书P4的材料并思考,谈感悟。如果你是作者,会有何感想?怎样做才能避免“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教师可进一步引导学生说出“我”的内心感受,体会“子欲养而亲不待”的内涵。引导学生感受文章中母亲对“我”的牵挂,体会母亲对子女的爱,承接第一层次内容,相互呼应。让学生懂得孝敬父母要从现在开始,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几种情景(如:家庭困难的同学,为了满足自己的攀比心理,要求父母为自己购买耐克运动鞋;某同学不好好学习,破坏学校纪律;父母生病了等),让学生探究现实生活中孝敬父母的具体做法。通过运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尽可能全面地探究出今后改进的具体方法,做到感激、尊敬和体谅父母,听从父母的正确教导,与父母之间保持亲密融洽的关系。最后,结合自身的一些表现,反思自己与父母相处中的不足之处(如顶嘴、惹父母生气等),并谈谈今后该怎样做。结合本课所学,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性的总结,实际就是谈收获,将理论知识灵活落实到具体生活实践中,使学生既能掌握知识要点,又能够真正孝敬父母。
方式二:呈现当代孝子的典范事迹,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行动。明确当今社会孝敬父母是基本的道德规范,是做人的本分,更是每个子女应尽的义务。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说出现实生活中如何孝敬父母。(包括感激和尊敬父母,听从父母的正确教导,认真学习,踏实做人;体谅父母和家庭的困难;亲近、关心和帮助父母,同父母保持亲密融洽的关系;赡养父母等。)
第2课时
“代沟”析疑
沟通与和谐
1.导入
方式一:请学生阅读《青云写给编辑老师的一封信》,寻找青云和妈妈爆发“战争”的导火索,并回答:对于青云的苦恼,你是否有同感?让学生交流自己与父母相处时遇到的不愉快,分析如何看待这种现象及对自己和家庭的负面影响。通过联系学生与父母相处遇到的困惑,激发学生内心的共鸣,了解发生在两代人之间烦恼、矛盾和冲突。
方式二:一个电话引起的**。学生小组讨论并交流自己的感受和看法,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联系身边的故事,交流两代人之间的隔阂、矛盾和冲突。引导学生探究与父母之间的矛盾,初步了解与父母之间的隔阂。
2.第一层次:“代沟”析疑
(一)认识代沟
方式一:联接导入,学生继续阅读《青云写给编辑老师的一封信》,思考并讨论教师的相关设问。(如:你的真实想法,青云的苦恼反映了一种什么社会现象,如何改变这种局面,你会怎样应对等)。学生身临其境的体会这种情境,说出自己的内心感受及做法,明确进入青春期两代人之间的矛盾、冲突被称为“代沟”或“代沟冲突”。
方式二:学生分享课前查阅的资料,并进行课堂交流。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向同学介绍自己查阅的相关资料;教师引导学生谈谈如何看待与父母的矛盾和冲突,讨论“代沟”产生的必然性,并进一步说说对自己和家庭的负面影响。引导学生认识两代人之间的“代沟”现象。
(二)产生“代沟”的原因
方式一:让学生结合教材P6的两幅漫画进行思考:两幅漫画突出反映了父母和子女各自怎样的心理特点?学生评析漫画自主发现问题,了解进入青春期的“我们”成人感、自我意识与独立性开始出现并迅速发展,对于父母的态度有了明显的变化,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站在父母的角度,了解父母仍把我们当“小孩子”看待,对我们不放心、担忧。通过对两幅漫画的分析,总结进入青春期自我意识和自尊心、独立性不断增强是产生“代沟”的一个重要原因。
教师设置母子对同一问题看法不同的几种情境(如在业余爱好方面、在交友方面、价值观念、生活态度等),让学生展开小组讨论:几位同学在哪些方面同父母产生了分歧,各自的观点是什么?上述分歧说明什么问题?教师可以结合教材P7文字材料,适当点拨出现以上问题的原因。引导学生共同分析出自己与父母在知识水平、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方面的差异是“代沟”产生的又一原因。阅读一个真实的故事《送伞》,让学生交流:母亲此时的心情如何?你有什么感受?由于各方面差异,主人公为了同伴执意不与母亲一起走,引导学生换位思考,妈妈独自一人的心中感受,了解造成“代沟”的另一原因,同伴友情的密切致使与父母亲情的疏远。
结合教材P8的活动,让学生列举自己与父母之间存在的各种分歧、矛盾,并分析原因。引导学生回顾或者设想一下当时的情景,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总结出青少年情绪的特点,让学生知道自己对父母执拗、对立、反抗的心态加剧了亲子之间的矛盾和冲突。结合以上所学,不难发现很多中学生与父母之间会有“代沟”,明确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代沟”是客观存在的,同时也是难以避免的,从而正确看待“代沟”。
3.第二层次:沟通与和谐
方式一:创设暖暖亲情的情景:播放歌曲《相亲相爱一家人》,同时滚动展示亲子之间和谐相处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图片中家庭的和谐融洽。
第一步:展示《给妈妈的十四条建议》,谈谈自己的想法。小组进行探究活动,尝试以晓琴妈妈的名义,回复晓琴的建议。教师引导学生这是爱的分歧,需要双方的互相理解,更需要积极的沟通。激起学生的心理共鸣,学会换位思考,明确亲子间的矛盾实际上是父母关心自己的方式和自己的想法出现了分歧,双方合理地说出自己的建议,消除误会,亲子间的矛盾、冲突是可以心平气和的协商解决的。
第二步:展示《中国青年报》2000年6月21日刊登的代表父母观点的《给晓琴的十四条回答》,让学生展开讨论,列举父母的优点,找出自己的不足。学生小组探究,通过双方各自站在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发现父母看待问题更加全面、富有经验、深度,加深对父母的了解,今后应尊重父母,愉快接受父母正确的意见。
第三步:结合教材P12的活动,说说自己对父母了解多少?如承担的压力、面临的困难、存在的烦恼、拥有的愿望和身体状况等,引导学生了解父母各方面的情况,感受父母的处境和体验他们的心理,了解父母辛苦、困难,体验父母的情绪和需要,给予父母关心和精神安慰。
第四步:结合教材P13事例,列举自己的错误言行,如何看待与父母“唱反调”“对着干”的现象?反之,当父母有过错时,我们可采取哪些方式?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父母的“唠叨”,要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态度,克服“逆反”心理。了解正确的处理方式,要妥善处理尊重、孝敬和帮助父母的关系,掌握一定的技巧、方式、方法。
第五步:活动设计:检查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的表现,反思过去与父母相处时态度和行为有哪些地方不妥?并说说今后怎样做?引导学生要采取恰当的方式处理与父母、长辈的矛盾,做到依靠不依赖,自主不逆反,与父母和谐相处。
最后,展示编辑老师给青云同学的建议,让父母和子女共同努力,更重要的是换位思考,加强沟通。
【课堂练习】(一)单项选择 1.“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朝孟郊的这首诗说明了
()
A.不孝敬父母是违法的 B.对父母的养育之恩我们唯有以金钱来回报 C.养育子女是父母的责任,我们不需要报答 D.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世界上最无私 最真挚的爱 2.作为一名中学生,应当这样孝敬父母:()
①听从父母的教诲,不随便顶撞父母 ②在父母有困难时,尽力去关心和照顾父母,协助父母 ③在学校刻苦学习,努力求知,不辜负父母的期望 ④在离家外出时,应及时向父母汇报情况 ⑤出外打工挣钱赡养父母
()
A.①②④⑤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
3.八年级的同学们在学完《难报三春晖》后,利用课余时间收集了一些名言,你认为与孝敬父母无关的是
()
A.“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B.“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C.“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
D.“劳苦莫教爹娘受,忧愁莫教爹娘耽
4.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A.孝敬父母要在物质上保证父母的基本生活
B.孝敬父母就是不要让父母感到屈辱
C.孝敬父母不仅要在物质上给予供养,精神上还要给予安慰 D.孝敬父母的同时也会得到回报。
(二)非选择题 5.联系生活实际,你怎样做才是真正的孝敬父母?
【作业安排】给父母写一封信。在这封信里你可以表达自己对父母的感激之情,也可以为自己的某一次任性胡闹向父母道歉,还可以向父母提出一些小小的建议,把最暖人的话送给自己最亲的人——父母。
【教学反思】对教材的研究和挖掘不是很到位。课堂练习密度不够。
第二篇:《走近父母 感恩父母》教学设计
《走近父母 感恩父母》教学设计
《走近父母感恩父母》教学设计
[目标]1通过本次辅导,使学生了解父母的辛苦,体会父母的良苦用心,懂得父母爱的无私、伟大、纯洁,激发学生爱的情感。2让学生真正理解父母的爱,珍惜父母的爱,让孩子和父母间架起一座“理解和爱”的心桥。3引导学生学会怎样走近父母,感恩父母,并把感恩的意识融入平常的学习、生活中。4通过活动,使学生获得心理和谐的发展,潜能的充分发挥,以及人格的健康塑造。[准备]1邀请学生家长2背景音乐:《命运》、《风的气息》、《仙境》、《秋日私语》、《妈妈格桑拉》、《广陵散》古筝曲……《给妈妈洗脚》短片。3白纸、感恩卡4多媒体、[对象]初中生[时间]4分钟[形式]音乐、故事、游戏活动、家长代表与学生互动[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感——感动篇教学步骤 教师的教与导 学生的思与行 1 导入:同学们,是谁把我们带到这个美丽的世界?是谁在危机来临时愿意付出生命的代价,来守护我们平安幸福?多媒体显示:父母 倾听思考 2 引导:父母,这是一个永远也说不完的话题那就让我们从一个故事说起吧。老师动情地讲述一个故事《遗憾》(背景音乐:《秋日私语》)倾听思考 3 提问:听完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感动、遗憾)思考回答 4 教师引导:同学们,为了不在我们的生命中留下这样终身无法弥补的遗憾,让我们从现在就开始:走近父母,感恩父母(多媒体显示)
二、引导反思、触动感化——感化篇教学步骤 教师的教与导 学生的思与行 1(背景音乐:《命运》)引导:同学们,走近父母,感恩父母,让我们先从了解父母对我们的爱开始吧。提问:有谁知道,父母对我们的爱到底有多深?这还得从一个故事说起。教师讲述故事《地震中的母爱》。多媒体显示:汶川地震中关于母爱的感人图片。倾听感悟 2 引导:如果说这是一种用生命来诠释的伟大的爱,那么,老师要告诉大家,还有一种用“平凡”来诠释的爱,这种爱同样荡气回肠,催人泪下,那就是我们每个人身上曾经或正在发生的故事。同学们,你和你至亲至爱的父母间一定发生过无数感人的故事,你是否愿和大家一起分享?多媒体显示:我与父母的故事(背景音乐:《风的气息》)总结:听了同学们温馨的故事,老师感觉到,其实,父母对子女喜笑怒骂皆是爱,这平凡的爱,虽没有轰轰烈烈,却点点滴滴,如涓涓细流,我们相信,无长地久,这点点滴滴,将汇聚成爱的汪洋大海,融入我们生命的底色,滋润我们健康成长。(背景音乐:《风的气息》)
回忆并讲一个自己与父母间发生的最让你感动的故事。3 引导:母爱如歌,父爱如山,父母对我们付出如此无私的爱,是否希望我们的回报?请家长代表发言,谈家长的心声。(背景音乐:《妈妈格桑拉》)家长代表与学生互动 4 引导:虽然家长不要我们回报,我们能否不回报?说起回报,咱们真是问心有愧,看看我们都是如何“回报”自己至亲至爱,生你养你的父母的?(多媒体显示:自我反思)(多媒体显示:看看你是否有如下行为和思想:1不顾父母劝阻,长时间上网,荒废功,甚至逃学。2放学迟迟不愿回家、贪玩。3长时间看电视4和父母吵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6抽烟、酗酒。7看不起父母。8经常抱怨父母,甚至威胁父母。9觉得父母养育自己理所当然。10大手大脚花钱,与人比吃穿。同学们,现在老师给大家一个忏悔的机会,说说最让你后悔的一事。(背景音乐:《风的气息》)
思考、发言:说说发生在你和父母之间,最让你后悔的一事。
三、行为实践,自我完善——感恩篇教学步骤 教师的教与导 学生的思与行 1 邀请家长代表与学生一起活动:在白纸上写下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个人,然后一一划去3个。(可以包括自己在内,父母可以做为一项)引导:记住你的笔轻轻一划就代表这个人将在你的生命中消失,最后,请在剩下的两个当中再划去一个,剩下的那个人就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同学们,为免在以后的人生中留下遗憾,请珍惜你生命中这个最重要的人,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就行动:“感恩父母”(多媒体显示)(背景音乐:《风的气息》)活动 2 提问:我们应该怎样感恩父母呢?教师提示:(多媒体显示)我打算在以后的日子中做到:1当妈妈唠叨时,我会
2当爸爸生气时,我会
3回家时,我会
4在学校,我要
………(背景音乐《风的气息》)思考讨论发言 3 多媒体显示:(新三字经)为人子方少时尊长辈习礼仪孝与悌须继承爱父母意深长亲养儿多苦辛报春晖寸草心亲有教儿恭听做错事即改正家务事乐担承洗碗筷扫门庭家爱我我爱家推此心爱中华(背景音乐:《广陵散》古筝曲)学生齐读 4 引导:相信你现在一定有千言万语,想对自己的爸爸妈妈说,那就把它化为一句话或者一首诗,写在爱心卡片上,回家送给自己的爸爸妈妈。(背景音乐《仙境》)学生做爱心卡片 引导观看短片《给妈妈洗脚》小结:感恩父母,从小事做起。回味 6 结束语:父母用爱托起了我们的生命之舟,父母用爱温暖着我们整整一生,同学们珍惜这份爱吧!因为这种爱只有今生,没有来世。请全体起立,让我们一起向我们至亲至爱的父母庄严承诺:亲爱的爸爸妈妈,我们向你们郑重承诺,在思想品德上让你们安心,在学习上让你们放心,在生活上让你们省心,我们要“不负天下父母心”。让我们从现在做起,遵守承诺,减少我们人生中的遗憾。好不好? 全体起立宣誓
【专家点评】本设计教学目标明确、层次清楚、素材丰富,举例紧贴生活实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设计特点突出,一是活动设计逐步深入,层层递进,从创设情境激发情感——感动篇→引导反思、触动感化——感化篇→行为实践,自我完善——感恩篇,环环相扣,连贯流畅。其二是邀请家长与学生一起互动,有利于增进家长和孩子的相互了解,让孩子的心真正与父母靠近、真正了解父母的爱,从而激发出孩子对父母的爱并懂得感恩父母。
第三篇:走近志愿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与志愿者相关的知识;积极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提高自己的策划能力,沟通能力、服务能力。
2、尝试策划一次志愿者服务活动;在参与志愿者服务的过程中,培养奉献精神,体验服务他人的快乐。重点:
积极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服务能力。难点
在参与志愿者服务的过程中,培养奉献精神,体验服务他人的快乐 教学过程:
活动一:感知志愿活动
1、视频导入。播放招远阳光公益活动的小视频,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志愿者,在声与画的结合中,带给学生视觉的冲击力,更带给学生心灵的震撼!
2、图片拓展,利用招远阳光公益大量的辛勤服务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知,进一步走进志愿者,深入了解志愿者及他们无私奉献的品质,同时也对我们招远阳光公益的志愿者们燃起一丝崇拜,希冀也能够成为他们中的一员,激发学生对志愿者的崇敬,对志愿者的向往。
3、知识渗透:让学生交流、思辨:志愿者身上都有哪些闪光的品质?教师及时提炼:志愿者有一个共同的品质:无私奉献,不图回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是志愿服务响亮的口号。
(设计意图:活动一的设计意图是通过画面再现身边志愿者的形象,引发学生对志愿者的关注,了解志愿服务的内涵,唤醒学生内心的情感,让学生的心灵产生愿望——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助我们身边最需要帮助的人。)活动二: 体验志愿工作
1、制定方案,有了上一环节的铺垫,学生心中早已泛起涟漪:如果我也能当回志愿者,该是多么自豪啊!此时,创设情境:视频龙王湖垃圾过多,面对如此情境,我们能做一些什么?(临近十一,龙王湖游客将会增多,各种不文明的行为都也会增多)
小组展开讨论:作为志愿者,我们可以为招远的龙王湖做一些什么?对其中方案制定合理的小组进行展示。并论证方案的可行性。
2、角色扮演,小组讨论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情景模拟,教师参与活动,相机采访。A清扫垃圾小组
B巡视景点,劝阻不文明行为小组 C悬挂宣传标语小组
3、小组讨论此次活动需要注意的问题(教师预设,最后补充给学生)A外出活动,统一穿着校服,佩戴学校校牌 B需要准备手套和垃圾袋,和一些条幅 C到了龙王湖不要光顾着玩耍,以免耽误正事 D小组行动,不单独行动
E劝阻不文明行为时要注意有礼貌,避免与游客发生冲突
F注意交通安全,不要随意乱跑,要在带队老师的组织和安排下活动 最后在配乐诗中提升总结:
或许我们没有光芒四射的无穷力量,或许我们渺小而微不足道,但是我们心中有爱。我们相信爱,我们发现爱,我们坚持爱,我们就是爱的传播者。
总结与交流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打算以后怎样做?
第四篇:《走近残疾人》教学设计(模版)
《走近残疾人》教学设计
王云
教材分析:
《走近残疾人》是鄂教版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第二单元第2课内容。《品德与社会》课程强调教学要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以体验去感受生活,从而使学生从心灵深处真正理解、关爱、尊重残疾人,从行动上真正帮助残疾人.学情分析:
经调查,学生对残疾人的概念比较清楚,知道残疾人主要是指聋哑人、盲人、肢残人和智残人等。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较少接触到残疾人,他们所看到的大多是在路边乞讨或影视上的残疾人,因此,他们对残疾人的认识仅仅是停留在怜悯、好奇、畏惧、甚至是歧视的层面。
设计理念:
新课标理念强调教师必须创设融洽的学习气氛,拓展学生的活动空间,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因此,让学生在小组中相互交流自己获得的信息,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探究方式来学习和讨论,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让学生尽情地交流与分享,从中产生心理认识以及新的价值取向和情感,从中学会自我追求和发展, 尊重学生的个人体验和个人感受,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学准备:
1、模拟活动需要的简单材料,如蒙眼用的布、体验卡、写字卡以及多媒体课件等。
2、学生收集一些优秀残疾人的故事资料。
教学目标:
情感与态度:通过生活体验感受,增进学生对残疾人尊重、友爱的情感。行为与习惯: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以实际行动关心,帮助残疾人。
过程与方法:通过体验学习,讨论学习的方法,让学生树立尊重、关爱残疾人的意识。
教学重点:
学生用不同方式获得亲身体验,从而增进对残疾人的尊重,友爱的情感。教学难点:
确保学生的体验真实、深刻,在体验中激发帮助残疾人的意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先请同学们看一段录像,名字叫《千手观音》,这是2005年春节联欢晚会上的一个舞蹈节目,它荣获当年“最受观众喜爱节目”一等奖,同时荣获“特别奖”。
师:它有什么特别之处?(生自由发言)
是的,参加演出的21位演员均是由于先天或者后天的原因导致听力、言语障碍的聋哑人,也就是我们说的残疾人,他们虽然听不到音乐,却能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与音乐配合得那么默契,表现的那么完美,多了不起啊!师:是啊,残疾人是一个多么特殊的群体。当你欣赏蓝天白云的时候,当你 聆听美妙动听音乐的时候,当你在操场上快乐奔跑游戏的时候,你可曾想到 在我们的身边还有这样一群残疾人?(出示一些残疾人图片)他们到底是怎样生活的呢?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残疾人,来了解一下他们的生活。(板书课题)
下面,让我们通过两个模拟活动来体验1下吧!
(设计意图:基于学生对残疾人已有的认识和学习愿望,在课堂上播放录像,引发学生探究残疾人的生活、学习的欲望,使教学寻找到了适当的切入点,为儿童真正走进残疾人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体现了品德与社会课程“关注儿童现实生活,珍视儿童生活独特价值”的独特理念。)
二、活动体验,理解感悟
(一)活动:体验残疾人的生活。
1、同学们,大家都见过残疾人,但他们的生活到底有多不方便呢,想不想亲自体验一下?好,让我们一起来做一次模拟活动,体验一下残疾人的生活吧。(多媒出示活动题目)
(1)手势传话。将学生分组后进行“传话活动”。老师告诉单组第一位同学一句话(我想画画),同学们不能动口,只能用手势表述向后传,双组的同学注意观察,双方充分体会聋哑人的生活,最后一名同学说出领会到的意思,师公布
答案。单双组互换、再次体验观察,最后请学生谈体会。
(2)“单手穿衣”。我们再来模仿肢残人,体验一下“单手穿衣”吧!请单数组学生,一只手不准动,只能用另一只手来穿。(双数组同学观察他们是怎样穿鞋、系鞋带的?),单双组互换、再次体验观察,最后请学生谈体会。
(3)蒙眼走路。找几名同学做一下蒙眼走路的体验活动。同学把眼睛蒙住,扮演盲人,在同位同学扶助下从后排座位出发,绕讲台一圈回到原位,单双组互换、再次体验观察,最后请学生谈体会。
通过刚才三个体验活动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同学们自由谈感受)生1:哑巴人心里明白,可说不出来,无法表达,真是太不幸了。
生2:生活在没有阳光的世界里,真是寸步难行,我一分钟也受不了,盲人一辈子这样真是太痛苦了。
生3:一只手做事情真是太不方便了,就连穿鞋这样简单的事也变得很困难,刚才我用了全身的力气还没有穿好时间就到了。
生4:今天我才体会到残疾人是多么了不起的。以前我还嘲笑过邻居走路一瘸一拐的,我觉得很对不起她,我伤害了她,以后我不会这样做了,我会主动帮助她。请同学们把自己的感受写在书上的体验卡上。
(设计意图:这是模拟体验活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了三次换位体验,旨在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使体验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整体生命投入的过程,并由此产生同情、尊重、关爱残疾人的情感。它真正把学生引进了富有教育意义的生活, 使课堂教学不再是空洞的说教和生硬的灌输,而是对学生生活的有效引导,从而体现出本课程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指导生活的核心理念。)
师:其实今天我们体验到的,只是残疾人生活中的一小部分,实际生活中他们还有许多事要去做,他们需要学习、工作,需要为生存而奔波,需要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努力,所以他们遇到的困难还远远不止这些。
三、心灵导行,情感升华
师:尽管残疾人在生活中困难重重,可是仍有许多残疾人凭借顽强的意志在自己的岗位上创造出了辉煌的成绩。比如说微笑面对一切的桑兰,大家一起拿出品德书看书30页关于桑兰的故事。看完之后你有什么感想?
课前,同学们一定收集了不少残疾人身残志坚的故事吧,谁愿意讲给大家
听?(学生介绍。)学生讲完之后,老师在播放一段残疾人励志视频。
通过刚才的学习、体验,我们感受到了残疾人的不易,内心世界重新认识残疾人。最后,请大家把自己体验残疾人后的一些感想记录下来。
1、心灵指引。的确,残疾人要像我们正常人一样学习、生活、工作,要克服许多我们正常人所难以想像的困难,因此,我们要尊重、关心和帮助他们。社会也为残疾人做了很多事(出示图片并介绍)。你为残疾人做过什么?你打算今后怎样关爱残疾人?(为他们唱一首歌,剪剪指甲等等)。
2、合作探究。出示几幅关于不尊重、不友爱残疾人的漫画后,让学生自由判讨论,请出小法官,进行正确引导。(设计意图:教育的实质效果最终要落实到日常的生活和行动中去,生活处处是教育,学生对残疾人的认识、体验逐步深刻,实现教师情感、学生情感和文本所要表达情感的共振,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形成一种正确的态度与价值观。)
四、总结,关爱残疾人
播放乐曲:《你是我的眼》
同学们,关爱残疾人,帮助残疾人,就让我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让我们从今天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人人都伸出爱的手,献出自己的爱心,将这世界变成爱的乐园,让我们在爱的呼唤中行动起来,让残疾人的生活更加方便、快乐,让世界更加灿烂美好。让我们做残疾人的眼睛!
板书设计:
战胜困难
顽强、乐观
关爱尊重残疾人
第五篇:《走近老师》教学设计(定稿)
《走近老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同教师职业所蕴涵的价值取向,例如奉献、敬业、爱;承认不同教师之间的风格差异,接纳和尊重老师。
2.能力目标:通过对老师职业的分析,能够正确地评价教师在文化传承上的作用;在理解教师风格的差异的基础上初步掌握与不同老师相处的技巧。
3.知识目标:通过采访和日常观察了解教师工作的基本特点和时代要求,懂得面对不同风格老师的一些相处技巧。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全面了解教师的职业特征。
教学难点:如何接纳和欣赏不同风格的教师。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国王的勋章该给谁?
设计意图:通过小故事导入新课,同时突出教师对于社会的贡献。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从前,有一个国王要把一枚特级勋章奖给最有功劳的人。消息一传开,作家、演员、科学家、将军、博士和教师纷至沓来,都希望能得到这枚特级勋章。那么,如果你是国王,你会把奖章授予给谁?理由是什么?
小结:国王觉得这些邀功请赏的人说的都有道理,但是不论是作家、演员、科学家,还是将军,就连国王自己在内,当年都是由教师教导出来的。所以,教师的功劳最显著,得到这枚勋章是实至名归。于是,国王宣布,将勋章授予教师。可以说,老师是我们成长过程中重要的见证者和陪伴者,师生交往是学校生活的重要内容,师生关系不仅影响学习质量,而且影响我们的身心发展。那么你了解自己的老师吗?他们有何不同?今天我们一起讨论的话题是:走近老师。
(二)活动:猜猜Ta是谁?
设计意图:通过猜猜学生熟悉的教师,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调动课堂的气氛。但需要教师提前向学生了解情况,让学生提供相关信息。
教师:当我们走进中学的大门,我们又结识了新的老师,在和新老师几个月的相处中,我们也在一步一步了解他们,现在我们做一个小活动,请你通过老师最经典的动作和最常说的语言来猜猜老师。准备好了吗?
(将事先向学生调查过的本年级几位教师的经典动作和语言做成幻灯片播放,让学生通过这些信息猜猜是哪位教师。)
小结:同学们把这几位老师都猜对了,可见咱们同学在与老师相处的日子里,因为喜爱老师而去接近和了解老师,与老师相处的日子有很多有趣的回忆。
(三)活动:采访我的老师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本年级熟悉老师的采访结果,使学生初步了解教师这一职业的工作特点、职业要求,知道教师个人的努力、情趣和追求,从而建立对教师的理解和尊重。但采访提纲的设计、采访过程的实施和采访后的感悟与整理,是在上一课时或课前完成,需要任课教师给予指导。
教师:从古至今,很多人对老师这个职业都有很多赞扬,比如他们给老师做了很多比喻。有人说:老师是蜡烛,点燃智慧之火;有人说:老师是园丁,辛勤耕耘桃李芬芳;有人说:老师是春雨滋润我们的心田;有人说老师是春蚕,吐尽银丝织春景……那么,你了解教师这个职业吗?上节课呢,我派出了几支小记者团,今天让我们来听听他们带来的采访结果。
(教师在上一课时布置学生的采访任务,4-5个人组成一个小组,每组选择一位任课教师进行采访,采访前商议采访提纲,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教师工作内容、教师入职准备、教学困扰、兴趣爱好等方面设计提纲,选择老师有空并且不打扰老师工作和休息的时候做采访,采访后应做总结或者感悟。)
学生分小组依次做简短汇报。教师提问:那么通过采访,你对教师这个职业有哪些了解和认识?
学生自由回答。
小结:韩愈曾经在《师说》中写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因此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也是塑造人格的“工程师”。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老师们需要付出很多努力,比如依法获得教师资格、提升个人修养、参加岗前培训和继续教育等。
(四)讨论:我喜欢的老师
设计意图:通过仿写句子,懂得教师各有特点,各有千秋。通过问题讨论,分析教师风格差异的原因,理解不同风格所体现的优势,并且学习用礼貌、尊重和因人而异的方式跟不同风格的教师相处。
教师:有的同学喜欢“真实坦诚”的老师,因为Ta从不掩饰或否认自己所犯的错误,值得钦佩;有的同学喜欢“见解独到”的老师,因为Ta关注人生百态,理论联系实际地看问题,值得信服;有的同学喜欢幽默开朗的老师,因为Ta风趣且富有激情,但又不失严谨认真,值得信赖。
提问:
1.请以“我喜欢___________的老师,因为他________________,值得_______。”这样的句子,说说你心中喜爱的老师是什么样的。
2.你如何看待老师的差异?
3.我们该如何与不同风格的老师相处?
相关资料:电影中不同风格的教师。
教师:传道授业解惑是现实与电影中老师的共同之处,但电影也塑造了不同风格的老师形象,看完一部电影,不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会或多或少地产生感动和共鸣。在下列电影中,你最有感触的是哪部电影中的哪位老师呢?
小结:因为年龄、学识、阅历、性格、情感与思维方式等差异,每位老师解决问题的方式和表达方式不同,由此呈现出不同的风格。我们应该承认这种差异,并且接纳和尊重老师,学习他们身上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用实际行动拉近师生的距离。
(五)延伸讨论
设计意图:中国自古以来尊师重道,但随着对教育的重视,现代社会人们对老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甚至出现了对教师职业的质疑和对个别教师师德的批评。延伸讨论旨在让学生更进一步认识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客观认识教师群体中不能以个别人的不当行为以偏概全地评价所有教师。这些讨论比较特殊,教师应站在比较公正客观的立场上引导学生,促进学生全面、辩证地看待问题的能力。
1.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很容易获得各种信息和知识,那么,我们还需要老师吗?
2.新闻报纸上,偶尔会看到教师体罚或侮辱学生、教师收受学生礼品的事件,你如何看待?
(六)本课总结
教师:老师是我们成长的引路人,也是文化的传播者。了解老师的职业、老师的特点,有助于我们理解老师;理性分析老师的差异、老师的优势,有助于培养深厚的师生情谊。“亲其师,信其道。”让我们走近老师,读懂老师。
四、板书设计
五、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教学设计目标明确,条理清晰,活动适切。课前的两项准备工作──收集老师特点的信息和采访老师,有助于学生在生活中真正走近老师,全面认识老师职业、工作和生活,为理解老师和尊重老师做了重要的铺垫;“我喜欢的老师”这个活动,有助于学生理性看待老师的风格差异,并学会从不同角度欣赏老师,肯定和接纳原本可能不喜欢的老师。
不足之处:组织和指导学生的课前准备比较耗时和费力,不仅需要指导采访提纲设计的全面性和科学性,更应引导学生在采访过程中表达接纳与尊重的态度。
有待改进:因为采访结果的分享比较占用课堂时间,应设计更高效的方式来达成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