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论文《古诗学习也快乐》(高海芳)

时间:2019-05-12 18:22: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学论文《古诗学习也快乐》(高海芳)》,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学论文《古诗学习也快乐》(高海芳)》。

第一篇:教学论文《古诗学习也快乐》(高海芳)

古诗学习也快乐

——浅谈小学低年级古诗教学

福建省福清元洪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高海芳

【内容摘要】 古诗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让学生从小热爱它,是每一个教师的责任。因此,在低年级古诗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巧妙导课,创设情境,引导想象,创编诗句,拓展延伸,情境表演等多种方法,让学生轻松快乐地学习古诗。【关键词】 创境 想象 拓展 激趣

古诗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让学生从小热爱它,是每一个教师的责任。新课程标准规定了低年级背诵古诗词每学年30篇以上(第一学段教材中共有古诗15首,其中第一册《一去二三里》《画》《静夜思》,第二册《春晓》《村居》《所见》《小池》,第三册《赠刘景文》《山行》《回乡偶书》《赠汪伦》,第四册《草》《宿新市徐公店》《望庐山瀑布》《绝句》)。由于古诗讲究平仄、押韵,文字凝练,意境深远,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如何让低年级学生轻松快乐地学古诗呢?

一、巧妙导课,激情引趣

“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住。”(于漪语)用情趣教学法导入古诗,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成就学生思维的灵动和创造的张力,达到“课亦始,趣亦生”的境界。

1、讲述故事,点燃诗心。对于低年级的孩子而言,他们最喜欢的就是故事性强、有情节的内容。尤其是在古诗学习中,如果能插入故事,学生就更感兴趣了,而且能将学生引入古诗的情境中,让学生了解诗人的写作背景,与诗人产生情感共鸣。如学习《赠汪伦》一诗导入新课时,讲述了李白与汪伦之间关于“千尺桃花,万家酒楼”的故事。学生对汪伦与李白之间的情谊有了切实的了解,学习诗文的兴趣油然而生。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选读或编说与教学活动密切相关的故事,以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习动力。

2、利用插图,引导入诗。第一册《画》是一首五言谜语诗,语言浅显,音调流畅,颇有情趣。要猜出谜底不难,要读背全诗不难,难的是了解画面景物及特点。在这首注音诗的左侧描绘了一幅卷轴画卷,上面有连绵起伏的山脉,有潺潺流动的溪水,有迎风怒放的花朵,有在枝头吟唱的鸟儿。上课伊始,请学生仔细观察插图,说说看到了什么,学生便七嘴八舌地说开了,开始是看到一处说一处,只要是完整的句子,都给予鼓励,再请他们按照一定顺序,如从上到下,从中间到两边等把整幅图描述一下。这样既培养学生有序观察、完整表达的能力,又为学生走入诗做好准备。

二、创设情境,妙趣横生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大都绘声绘色,情景交融,展现出一幅幅栩栩如生、形象逼真的美好景色。但是低年级学生阅历浅、阅读量少,要让他们从精练、跳跃的诗句中体会到诗中之情更是难点。所以让学生结合实践对熟读的古诗去感悟和体验,教师可充分利用教材,联系生活、学习实际,创设具体的的情境,启发学生展开联想,进入诗句所描绘的情景。

1、运用各种教学媒体,再现诗中情境。儿童的情感具有情境性、激动性、易受感染性,借助多媒体优美、生动的音乐进行古诗教学,可以烘托意境,渲染诗歌的内容,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准确理解诗意,感受作品思想感情,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教学《草》一诗时,老师在音乐《永远的草原》那优美的旋律中绘声绘色地描述辽阔原野上的草一岁一枯荣的景象,学生闭目倾听,仿佛置身于茫茫大草原,亲眼目睹了草的无限生机,心也奔驰在原野上,陶陶然不由自主地吟诵起诗句来。再如教学《望庐山瀑布》一诗,出示“飞流直下”的视频,瀑布的雄伟壮美使人心潮澎湃,加上古筝曲《高山流水》的烘托渲染,声声震撼心灵,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达到“课进行,趣正浓”的境界。

2、联系实际,创设语言情境。古诗源于生活,学习时当然应还原于生活。在古诗教学中如能有效地创设情境,进行情境教学,学生学古诗就会感到简单、有趣,课堂教学的效果就能显著地提高。因此,我们应该注意在古诗教学中创设各种情境,启发学生的古今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并为学生创设运用古诗的平台。惟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文审美能力。如熟读了李白的《静夜思》后,我就创设:中秋节到了,远在广东的妈妈非常想念家乡,她就吟起了李白的《静夜思》。学生争先恐后地吟起来。如熟读了李绅的《悯农》后,我会创设:我吃饭时,有饭掉在了桌上,妈妈会提醒我„„(生读)我看见弟弟在玩米,我对弟弟说„„(生吟)。

三、放飞想象,感受童趣

古诗词具有音美、意美、形美的特点,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课本上古诗配图,展开合理的想象,以画来体会诗文的意境,体会诗人丰富的人生感悟。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材中,每首古诗都配有色彩鲜艳的插图,它从总体上或某个侧面展现出诗的主旨或诗的意境,形象生动,有很强的艺术性和启发性,便于帮助小学生理解诗意。因而,凭借插图,启发学生想象确实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对古诗的理解能力的好方法,深受学生的欢迎。如在教学《春晓》这首诗时,我首先指导学生初读全诗,然后指导学生有序地观察插图,进而讨论、想象,看图说话。学生通过观察画面,想象情境,首先感受到了诗中的意境,再来感知有些难度的诗句,就容易多了。这样由表及里,不但加深了对诗句的理解,而且对学生进行了说的训练,培养了想象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更易于和诗人产生情感共鸣。再如教学《绝句》一诗,诗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中明丽的色彩让人赏心悦目,活泼灵动的画面更令人心驰神往。启发学生大胆想象:可爱的黄鹂在翠绿的柳枝上说着什么?唱些什么?白鹭飞翔的动作又是什么样的?它们心情怎样?想象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催化了情感,与诗人心灵碰撞,欢快愉悦洋溢在脸上,美美的情趣荡漾在心头。

四、创编古诗,表达童趣

写景诗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创设想象点,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产生移情和共鸣,从而体会诗歌所蕴含的情感。

如第四册《宿新市徐公店》中“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语句简单直白,多数学生能轻而易举地说出它的意思,但诗句所透射出的那份童真童趣,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针对这样有画面感的诗句,可请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教师可设计这样的导语“这首诗虽然只有二十八个字,但在诗人眼里不仅仅是一个镜头。你仔细看,你能看到这个追蝶的孩子脸上的表情吗?黄蝶停停歇歇又是怎样的情景,那孩子会怎么想、怎么做?”然后让学生以“突然,一阵银铃般的笑声传入耳际,原来是一群可爱的顽童正在捕蝶。”为开头展开想象说故事。在孩童与蝴蝶的互动中,一个天真活泼、好奇好胜,最终面对一片金黄菜花搔首踟蹰、不知所措的儿童形象展现眼前。这样,诗句的学习就不只是掌握一首诗,以诗为媒介开展听说训练,既发展了学生的语言,又深化了诗的意境,使诗境丰满,境入人心。

五、拓展延伸,诗兴盎然

课堂教学是有限的,而古诗学习是无限的。古诗教学中,教师要有主动开发语文课程资源的意识。因此,可以依据课内教材内容,适当而有效地拓展诗文,为古诗学习带来广阔的空间,将学生的视野引到姹紫嫣红的古诗百花园中,古诗的芬芳将无声地涵养学生的身心,催化智慧,培育人格,塑造灵魂。

如教学了《春晓》,拓展关于春天的古诗:《村居》《咏柳》《绝句》《春日》,春天的勃勃生机牵引着学生走进大自然,拥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触景吟诗,诗兴盎然。如教学了《回乡偶书》和《赠汪伦》后,教师可适当向学生推荐一些描写思乡的、送别的古诗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等。再如教学了《静夜思》,让学生搜集李白其余的诗,“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燕山雪花大如席”“黄河之水天上来”“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诗仙的作品让学生驰骋在异彩纷呈的神话里,比赛吟诵,怡然自得。这样,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和文化积累,并将学生从课内引向课外,丰富课程资源。

六、情境模拟,其乐无穷

课堂教学的情趣来源于小学生的生活感受和生命体验,这样不仅真正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即使是古诗教学,也可以达到魅力无穷、活力四射的境地。于漪老师曾说:“语文教学的着眼点,应该放在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上„„要千方百计让学生大脑这种机器开动起来。”教学中根据诗文进行表演,培养学生的想象创造力,使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得到最大的“宣泄”。

为更深刻地体会《回乡偶书》中诗人对时光飞逝的感叹,对重回家乡已物是人非的感慨,在理解诗意后,请学生小组合作,演一演贺知章见到家乡的孩子们的情景。教师可设计这样的导语“五十多年了,诗人终于回到了故乡,他心里有多少想说的话呀!充满童真的孩子们对于从未见过面的诗人,又有多少想问的问题呢?”(课件出示:诗人回乡的四幅画面)看,诗人回来了,走在回乡的小道上,走在村口的大树旁心里真是感慨万千,在村子遇见了玩耍的孩子们,再听到孩子们说不认识自己。孩子们,让我们来想想小孩子会对贺知章说什么?贺知章又怎么回答?再如袁枚的《所见》一诗:“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充满童真童趣的生活情景引起学生的共鸣,通过表演再创造,活泼可爱的牧童活跃在课堂上,传统文化在学生丰富多彩的演绎中焕发勃勃生机,课结束,趣犹存。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古诗教学也应该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激情引趣,创设情境,引导想象,拓展延伸,表演再创造等,让古诗学习成为学生的快乐之旅。参考文献:

【1】房延美,《浅谈低年级古诗词教学方法》2011.11.29 【2】周一贯,《阅读课堂教学设计论》2011.3.7宁波出版社 【3】《语文课程标准》2015版

【注:2015——2016学年校论文评选“优”】

第二篇:刘芳教学论文

如何使聋生学好数学

本学期我承担了初一年级数学的教学任务,从一名语文老师转变为数学老师,在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处在探索阶段。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要使聋生学好数学,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通过采取直观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扫除学习障碍。

1、借助直观的图形、图片帮助学生理解教材。

图画、图片具有生动形象的特点,具有鲜明的启发性,是向聋生传授知识的最好的辅助方法。由于聋生先天缺陷,对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缺乏正确的理解,无从正确找出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因而导致个别学生在做应用题时一错全错,遇到应用题不知所措。为了帮助他们掌握应用题的内在结构,弄清数量关系,我在把画线段图的方法渗透到数学教学中,帮助其理解题意。这样能帮助聋生深入理解题意,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2、借助教具和实物,拓展聋生的思维空间。

实物是耳聋学生能够看得到得到的,是教学效果最好的教具。如我在讲圆的周长时,除了运用圆规等,还运用了学生吃饭的饭盆作为教具。用一根线绕着饭盆缠一圈,线的长度就是圆的周长;在教学直径和圆周长的关系时,我用了水桶,杯子盖等教具,让学生自己动手量,得出了不管是大圆还是小圆,直径和周长的关系都在3左右,并让学生真正理解了π的含义,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二、教学内容多与实际生活相联。

1、教学的生活化。

当教学问题是聋生生活中曾经碰到或可能碰到的问题时,即可将教学情境转化为生活情境。如在教学“元、角、分的认识和计算”时,我导演学生模拟买卖货物的情景,学生轮流做售货员和顾客,开展活动,如一个学生拿2元钱买单价是1元3角的圆珠笔,售货员怎么找钱?2元等于多少 1 角?1元3角又等于多少角?应找回多少钱?这一系列问题既形象直观又训练了学生的思维。

2、教学的游戏化。

当有些教学情境不能生活化时,我们还可以采用游戏的方法,在课堂上直接创设情境。例如教学“比的意义“时,教师可让他们赛跑,通过求赛跑的速度掌握了求比值的方法。生动形象的语言富有感染力,能唤起聋生的形象思维,激发了聋升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三、多让聋生实际动手操作。

动手操作有利于引发聋生的学习兴趣。许多聋生在学习数学时往往感到枯燥、乏味,而解决之一矛盾的最好方法就是根据聋生的思维特点,适当增加聋生动手的机会。例如在教学“比的概念”时,我举了以下例子:身高与双臂平伸的比大约是1:1,脚长和身高的比是1:7,学生立刻来了兴趣,亲身动手测量,使教学取得令人欲想不到的效果。

四、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聋生的视觉是他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因此,电脑或投影仪等现代化教学设备的演示是我们聋校教师给聋生们传授知识的有力武器。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有助于激发聋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易于接受新知识。例如我在听一数学课时,有位老师在教“加减混合运算”时的做法就很值得我们学习:让学生观察汽车开进开出的变化,知道车子开出去了,要去掉开出去的一部分,用减法计算;车辆开进来了,要合并在一起,用加法计算。把车辆开动的连续动作,用数学符号记录下来,就列出了加减混合计算的算式。这样,聋生的思维有根据,真正理解了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也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力。

总之,在聋校数学教学中,我们应时刻把学生放在首位,要根据聋生的认识特点精心组织教学,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学生的年龄特征,因材施 2 教,要让学生学会思考、勇于实践、勇于创新,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熟悉和探索数学世界,感受数学的乐趣与力量。

第三篇:古诗教学论文

古诗词教学 内容摘要

古典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几千年来积淀起来的瑰宝,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和语言素养的民族之魂。但现在的古诗词教学还在走模式化的道路,即以讲解为主,强调字词与解释,强制性背诵。这种教学方式扼杀了学生的热情,达不到陶冶性情,涵养心灵的审美目的。古典诗词大多感情丰富,形象鲜明,意境深远,是诗人心物交感的产物,具有丰富的情感美,独特的意境美,读起来给人以美妙的艺术享受,而且古诗词语言含蓄精炼,音律和谐悠圆,充分体现了汉语的艺术魅力,有很强的文学性和审美价值,要走出古诗词教学的困境,必须把握上述古诗词的特征及其鉴赏规律。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声情并茂的诵读——品味语言的优美;

二、身临其境的感悟——再现意境美;

三、知人论世的讲演——体验诗词的情感美。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

情感

意象

意境

语言

抓住意象,入情入境

——中学语文古诗词教学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从《诗经》到《楚辞》,从陶渊明到“建安七子”,从唐诗到宋词、到元曲,高潮迭起,名家辈出,璀璨夺目。这些古典诗词感情丰富,形象鲜明,意境优美,是我国古典文化艺术遗产的精华。中国自古就有“诗教”的传统,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伯语·泰伯》这指出了古诗教学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一、提高素养的民族之魂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语言素养。语文反映了社会历史的变迁,积淀着社会文明的精髓,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教学首先要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同时,语文和生活紧紧相连,语文教育还注重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语言素养。

经典古诗词蕴涵哲理、思想健康、意境高远,其中的人文内涵十分丰富,是符合语文教育课程目标的极好教材:有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的浩然正气,有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风亮节,有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乐观洒脱,有曹操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雄心抱负„„这些古典诗词在深化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培养学生健全的品格、提高学生的人文内涵中可以产生深远的影响,是语文教育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语文教学要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古诗词的语言精炼,辞采华美,意蕴深远,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最好教材:有“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清新,有“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的凝重;有“红杏枝头春意闹”的喜悦,也有“枯藤老树昏鸦”的凄凉„„这些描绘自然景物的诗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使人遐思不已,读起来仿佛置身于美丽的自然风光之中。诗词中还有许多言简意赅富有哲理的名言警策性的诗句,如“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千磨万击还坚挺,任尔东西南北风”,“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等写出了深刻的哲理,经常诵读这些古诗词,不断积累,学生对语言文学的的敏感力,洞察力会有很大的提高,说话写文章适当运用这些名句,使语言新颖生动富有感染力,增添了文彩。学习古诗词是提高学生语言素养的有效手段。

古诗词在培养学生的语言素养和人文素养中能够发挥很大的作用,因此,古诗词教学近年来也得到了应有的重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有四个学段的阶段目标,其中后三个阶段目标都对古诗文的积累作了要求,要求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7-9年级学生背诵80篇(段),合计240篇(段)。《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与鉴赏”的目标中明确规定“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古典诗词在各版本的教材中所占的比重也很大。以“粤教版”为例,高中语文实验教材(必修)共有5册,5册总共安排了5个“语体单元”,其中2个单元都是古典诗歌,即《诗经》《离骚》汉魏晋诗歌单元和唐诗宋词单元。在教材的“基本阅读”篇目中,5册必修教科书一共50课,古代诗文占了10课,占了20%。在选修课程中,专门安排了一个“诗歌与散文”系列,里面的阅读篇目共24课,古典诗词就占了19课,选取了唐宋著名诗人的优秀之篇。不但“粤教版”的教材重视古诗词教学,古诗词在“语教版”和“人教版”中所占的比重也很大。“语教版”高中语文实验教科书全套教材有20个单元,其中古典词曲占了3个单元,占选文总量的15%。“人教版”全套五册必修教科书共80课,涉及98篇作品,古代诗文作品在全套教科书中占的比例,约占45%。同时,高考作为一种选拔和导向,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对古诗词的重视,诗歌鉴赏题加上名句默写,在整张试卷分值也占一定的比例。可见古诗词在语文教学中占据了核心位置。

然而现在很多学生对古诗词没有多大的热情,他们不是古诗词学习的“好之者”和“乐之者”。追其原因,很重要的一点是教师传统的教学方式扼杀了学生的热情。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长期以来,大多数老师在走模式化的道路,“释题目,知诗人;解难字,译全篇;悟思想,齐背诵。”[1]在这种模式下,不少老师都把教学的时间花在翻译层面上,逐字逐句串讲,似乎古典诗词鉴赏课成了一般的文言文教读课,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注释上,讲完就要求学生背诵,这种枯燥无味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很难体会到古诗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美,同时老师也缺少了上课的热情,没有用对古诗词的喜爱之情来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学生不能体味到古诗词的魅力,课后的背诵也只是机械的死记硬背,觉得既难懂又乏味,对古诗词提不起兴趣,甚至看到课后“背诵”两个大字就顿生反感。

课程标准关于鉴赏古诗词的目的和态度中认为:“鉴赏文学作品是一种积极的审美活动,主体精神的投入、情感的活跃是根本的要求,不能只有审美的分析而没有审美的体验,而审美活动的目的,是陶冶性情,涵养心灵,提高学生的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诗人赋予其作品以丰富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这可以大大拓展学生的精神领域,滋润他们的心灵世界,在情感熏陶中体验并提升人生境界。”[2]而现在的古诗教学,大多违背了这一鉴赏目的和态度。

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一首诗,诗人在创作时,有它特定的背景,而且每个学生的生活积淀,文化底蕴,审美情趣千差万别,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见解,所谓“诗无达诂”。但现在的古诗教学中,教师通常以自已独白式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体验,把自已的理解强加给学生,不重视学生对古诗词的个性化理解。学生没有独特的感受,因而不能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对诗意的理解和领悟。新课标要求:“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已的情感体验和思考”,[3]这就要求老师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要求学生结合自已过去的生活经验对古诗进行个性化的理解,在鉴赏过程中要注重感受、品味、领悟、体验和思考。

要走出古诗教学的困境,让学生真正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走进文学的殿堂去感受语文的魅力,我们有必要对古诗词的特征及其鉴赏接受规律进行深入探讨。

二、诗情画意的璀璨明珠

古诗词是诗人之心与外在之物交相感应而发自性情的产物,所谓“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4]而古人抒发表达自已内心对人和事物的感动多借助于外在的自然景物,将景物的描绘与诗人情感的表达发展到一个情景交融、妙合无垠的艺术境界。

(一)万水千山总是情---言志与缘情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中国古代诗歌的诞生伊始,就十分注重言志与抒情。诗人往往哀乐过于常人,对时代的兴衰、社会的不平与自我的遭遇特别敏感,他们的理想与现实形成深刻的矛盾,便借助诗歌这一形式来抒发心灵的情感。儒家提出“诗言志”说。如《尚书·尧典》:“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庄子也在《天下》篇中说“诗以道志”,可见这一观点是代表了先秦人们对诗的普遍认识。

诗的产生是诗人心灵的需要,真情的表白。钟嵘在《诗品》里说:“若乃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斯四候之感诸诗者也。嘉会寄诗以亲,离群托诗以怨。”

《毛诗序》从诗学理论角度提出了诗歌的抒情性质:“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知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5]情和志都是诗歌的表现对象和内容,在理论上,言志和抒情一直被诗论家所重视,是否抒发真情实感成为诗论家评判古诗词优劣的标准。有人称中国文化为“怨怒文化”,上起屈原下到鲁迅,可以说一脉相承,有怨而发,不平则鸣。我国第一位自觉的抒情诗人屈原提出了“发愤抒情”的诗论主张:“惜诵以致愍兮,发愤以抒情。”(《惜诵》)汉代的司马迁也提出了“发愤著书”之说,强调文学作品是审美主体独立地抒发情感的产物,此后西晋的陆机《文赋》里提出了“诗缘情而绮靡”,“诗缘情”从诗歌内容方面提出了诗应抒情言志的要求。

显然,从创作实践到创作理论,古典诗词其出发点都是人的感情,刘勰在总结《诗经》以来诗作时指出,“为情造文”才是至高至美的。真情的确是中国古代诗歌的灵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亲情,“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友情,“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爱情,“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乡情,“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的用世之情,“开窗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隐逸之情,“壮志饮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爱国之情,“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进取之情等等。真情摇曳,一浪高过一浪。

由于古诗的本质特征是抒情的,就就决定了在诗歌鉴赏过程中必须始终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活动。“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里,虽幽必显。”[6]因此要使学生很好地体味诗人的情感,教师首先要做到有热情,应克服教育生涯中的惯性,使教学方法呈现多样化,力戒刻板,张扬创新,在课堂上找准情感基点,以情激情。

(二)犹抱琵琶半遮面——意象与意境

诗人在表达自已的情感时不是直接的,而是含蓄的。清代著名的诗论家叶燮根据自己的创作和教学经验,总结吸纳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众多诗人、学者对于诗歌特殊规律的论述,提出了诗歌含蓄的艺术特征:“诗之至处,妙在含蓄无垠,思致微渺,其寄托在可言不可言之间,其指归在可解不解之会,言在此而意在彼,泯端倪而离形象,绝议论而穷思维,引人于冥漠恍惚之境,所以为至也。”[7]叶燮认为,诗歌的独特的艺术品格主要表现在“含蓄无垠,思致微渺”,也就是说,诗歌的情致意蕴是含而不露,隐而不显,幽深微妙,耐人寻味的。“含蓄”也是古典诗词的重要审美特征,刘勰在《文心雕龙》专设《隐秀》篇,探讨了文学作品的“含蓄”问题。刘勰说的“隐”,即指“含蓄”。

诗人含蓄地表达自已的情感必须借助意象,古人讲“立象以尽意”,借助客观外物来表达主观情感,又讲情景交融、物我两忘。意象是诗歌的组成单位,是融合了诗人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南朝刘勰从文学创作论的角度提出来“意象”的概念,《神思》篇云:“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自然界或社会生活中的客观物象如山水、草木、鸟兽、虫鱼、器物等等,经过诗人的择取、改造、提炼以后,凝注了诗人的主观情意,被艺术地反映到诗歌中,就成了意象。有了“人”、“桂花”、“月”、“鸟”、“涧”等意象,于是便有了王维的“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日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的静谧恬然。有了“月”和“江”的组合,于是才有了张若虚“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人生探问和深沉的宇宙意识。

作品通过意象组合所产生的生活图景,与诗人主体的审美情感融合为一,而产生的一种艺术境界就是意境。意境是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能诱发和开拓出丰富的审美意象空间的整体意象。意境是诗词不可少的,在不同的作品中有不同的形式。优秀的古诗词都创造了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如雄浑开阔、雄奇瑰丽、浩瀚辽阔、苍凉悲壮、清新明丽等等。司空图是唐代对意境理论作出重大贡献的理论家。他首先提出了“思与境谐”的命题,认为“意”与“境”必须是统一和谐的,司空图还提出“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艺术要求,认为诗歌中的象和景既有具体的、有形的客观描写,又有借助前一个象和景所比喻、暗示和象征出来的无形、虚构的景象,也就是宋代严羽说的“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沧浪诗话·诗辨》)前一个景象是实的,后一个景象则是虚的,是存在于想象之中的,使诗歌意境具有朦胧感、空灵感,可望而不可及,可感而不可触。

意象的含蓄性、意境的朦胧感使古诗词形象存在着许多空白,需要读者去填补,接受美学称之为“召唤结构”。[8] 诗歌鉴赏中要由语言符号转化为活生生的形象,再而进入古诗的艺术境界,这就决定了诗词鉴赏的过程离不开联想和想象,联想和想象是两种非常活跃的心理机能,通过联想和想象,可以对诗中的艺术形象进行补充、扩大、丰富和改造,可以挖掘出更隐蔽的意义。

(三)万紫千红总是春——语言的特征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诗人塑造生动形象的意象,表达深远的意境都离不开语言。如杨雄提出“诗人之赋丽以则”,其中“丽”就是诗歌语言的辞采华美。陆机对诗歌语言的辞采美作了更明确的论述,《文赋》云:“诗缘情而绮靡”,“ 其遣言也贵妍”。“绮靡”、“贵妍”即指诗歌语言的辞采华美,辞采美是诗歌形式美的重要方面。古人所常用的双声、叠韵、叠字、比喻、对偶等修辞手法,以及炼字、炼句、诗眼等艺术要求,都体现了对辞采美的追求。古诗词辞采美主要表现在:其一,准确。古诗词在表情达意上非常注重用词的准确性,古人所说“语不惊人死不休”“吟成一个字,捻断数茎髭”,说明古人对语言的锤炼讲究,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其二,形象。古诗语言生动形象,诗画相融,意象丰富,意境高远,读起来令人赏心悦目,仿佛身临其境。其三,精炼。诗词多是短小的抒情诗,每首诗里面词语的数量并不多,蕴含的意蕴却非常丰富,要借助非常俭省的语言外壳来表达丰富的情感,古人把“言简意丰”“言有尽而意无穷”等视为自已的审美理想。

此外,古人还认为,声韵音律对于表情达意有独特的作用,并能产生独特的审美效果,更有效地抒发情感,创造气氛,声律美成了诗歌语言的一个特色。诗歌语言抑扬顿挫,沉缓悠圆,给读者圆润流畅的音韵美感,吟咏起来朗朗上口,悦耳动听,中国古代诗人和评论家都非常重视诗歌的音律美。

词采美和音律美使中国古典诗词的语言绚丽多彩,发出熠熠的光华,不但扩大了诗的境界,给读者以悠远深长的审美感受,也增加了诗的韵味,期待着读者的思辨力和联想力去焊接,在教学时,教师要做的是在唤起学生情绪反应的同时,要着力激活他们的联想和想象,激活他们自身的生活经验,去填补诗人留下的空白,再创活灵活现的艺术形象,另外,诗歌语言音律和谐,可以通过反复吟咏,去体会语言的魅力,通过诵读进入诗歌的语境。

三、入情入境的教学途径

古诗词是诗人情感的外化,诗词的欣赏过程就是一个读者之情与作者之情相会的过程,而诗人之情的表现主要借助于物象的描绘表达出来,于是,教师在教古典诗词时的关键是要引领学生从作品所呈现的外部意象出发,由此进入作者的情感世界,领悟作品的整体意境,达到与诗人情感的共鸣。

(一)声情并茂诵古诗——品味语言美

古诗词是富有音乐性的语言艺术,古典诗词尤其注重节奏和韵律,这决定了古诗词特别适合诵读,在诵读中品味诗歌的音乐美、意境美,领会和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有道是“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这都形象说明了诗词应重视“读”,通过诵读,让学生感悟、琢磨、想象、理解,读出诗歌的韵味情致,读出作者的喜怒哀乐,为诗人之悲而悲,为诗人之乐而乐。进而使诗歌的精华积淀到学生的心灵深处,让其产生一种追求真善美的激情冲动,通过声音达到自已的心灵与作者的心相互交流的境界。

诵读,关键要让学生读出感情,要运用恰如其分的声音和语调进行表情朗读,才能准确、完整、动人地展示出诗的形象,表达作者的情感。古诗词是作者情感的显现,因此,教师要求学生朗读时一定要掌握诗的感情基调,以情夺人,在表情、音调、节奏上给学生加以点拨,让学生诵读时感悟洋溢在字里行间的浓浓情意;让自已的心一步步贴近作者,和作者产生感情上的共鸣;让每一句诗词仿佛出之于已口。似乎身临其境地去体会陆游的那种报国无门的拳拳爱国之心;去感受曹操的踌躇满志,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去倾听李清照的绵绵相思,爱情至上的离愁别绪„„要进入诵读的高境界,可以借助丰富多彩的多媒体形式,让图片、声音、音乐等多媒体参预进来,渲染气氛,通过专业人员标准的普通话、抑扬顿挫的声调,准确传神地传达出诗词的感情基调,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系统,帮助学生感受全文,把握文章的基调。诵读的方式不是单一呆板的,任何一种单一的模式都会造成人们对某项事情的厌恶乃至抵触,收不到预期的效果。指导学生朗读也一样,不能只要求学生单一的齐读或自读,而应该灵活地运用多种方式。老师要鼓励学生每一次读都有所收获,如读准确,读流利,熟读成诵,读中理解等;鼓励学生选择自已喜欢的方式去尽情地读,或低吟慢诵,或高声吟唱,或默读静思;鼓励学生运用自已各方面的知识经验,把它和所读的诗词联系起来,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使诗所塑造的形象在头脑中形成一幅画面,与作者展开心灵的对话,从而获得与作者情感的共鸣。

(二)身临其境品古诗——再现意境美

当代美学认为,诗词的全部意义远远超出作者创作时所赋予的意义。由于意象的不确定性,作者的个性并不直接地明显表述出来,所以在古诗词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将高度概括或省略了的生活内容、人物形象,以及诗词的言外之意,加以补充,领悟真情,这就需要学生发挥联想和想象,捕捉意象,品味意象,通过联想和想象还原和补充作品中的景象,再现古诗词的意境美。

捕捉诗中的意象,首先要使学生熟悉意象的传统色彩。诗歌中常用一种反复出现的意象来表达特定的情趣和意味,它代表了民族和人类共同的情感体验,这些意象有较为固定的意义。熟悉意象的传统色彩,有助于对诗歌的形象理解。如“梅”,由于古代诗人反复的运用,这一意象已经固定地带上了清高芳洁,傲雪凌霜的意趣;松喻坚贞,荷、兰喻高洁,菊喻隐逸,竹多劲健;鸿鹄、骏马、大鹏喻志向远大的人;鸾鸟、凤凰喻忠诚的贤士;杜鹃、鹧鸪、寒蝉能引起人的离愁别绪、羁旅伤感,往往是凄凉和悲哀的象征;日落、夕阳、秋天、流水等意象往往代表生命的短暂和时光的流逝等;西风、残照既表示个人沉浮的身世命运,又代表历史的沧桑变化„„古诗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捕捉这些传统的意象。同时,老师还要引导学生分析意象的个性色彩。中国古代诗人由于受特定环境的影响,不同的诗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同样的意象会寄寓不同的情感,要注意结合诗句辩析。同是写梅花,宋人陈言的“一花忽先变,百花皆后香”写出了梅花不怕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陆游借梅花喻自已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情操;毛泽东笔下的梅则充满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同样写秋景,中国古代诗歌中大多寄寓了悲秋的情怀,而刘禹锡却是“我言秋日胜春朝”,蕴含着乐观豁达的情感。学生了解了意象的这些特殊内涵,对一首诗的感情基调也就有了一定的把握。

“绘画美”是诗的一大特色,它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因此在品味诗歌意象时,应确立联想方向,发挥想象对作品中所描绘的情景进行还原和补充,将诗中的意象罗列组合成一幅色彩鲜明、形象可感的画面。以描写自然景物为主的诗歌,可以抓住意象的色彩、动静、虚实来联想和想象,尤其是意象的色彩在古典诗中是很普遍的,意象色彩的冷暖,传递着诗人不同的情感。暖色调预示着清新、活泼。王昌龄的《采莲曲》:“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根据“荷叶”“罗裙”“芙蓉”等意象的形、色来联想:采莲女裙似荷叶、脸如荷花、荡舟于荷丛,放歌于水上,这些意象组合构成了一幅色彩明丽,格调清新的的采莲图。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诗人写作时欢快喜悦之情。再如,孟浩然的诗:“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两句诗中的意象都着上鲜艳的色彩:黄、翠、白、青——清新、明快。老师要注意挖掘意象中的色彩意蕴启发学生联想和想象。

有些诗词在表达时作了内容上的简省,形成了“辞断而意属”的特点。这些诗歌在意象上往往有跳跃的特点,欣赏这样的作品时,就应该以想象来连接和补充作品在表面上所形成的空白,使作者感情的线索清晰地呈现出来。如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首词在每句之间都形成了意义上的跳跃,这就是因为词只在展现情境时进行了省略。那么在要求学生进行想象时,应该提醒他们要把注意力放在句与句之间的逻辑联系上,以想象来补充其间省略的逻辑线索。这样才能发现原来这首词说的是词人在一夜风雨、沉醉之后醒来后急切地问海棠花怎么样了。对方回答说:“海棠花还跟原来一样。”作者立即纠正道:“知道吗?知道吗?应是绿的多红的少了。”通过这样的一番补充想象,我们可以体会词中表达的是词人的惜花之情和浓重的惜春之情。

(三)知人论世话古诗——体验情感美

诗歌蕴含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体验,诗歌教学中,引导学生追寻诗歌背后蕴涵的情感,体验情感美,是诗歌教学的重中之重。古代诗人各有特征,他们或因生性乐观而闲适,或因看透人生而旷达;或醉心于田园,或沉迷于山水;或因老友分离而忧伤,或因故知相遇而狂喜。每个诗人的性格不同,经历也各异,于是诗歌中就流露出不同的思想感情,感悟它们我们就可以体味世间百味人生!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领会诗歌的思想感情,教师要搜集有关史料,让学生了解诗人的身世际遇以及作品产生的时代,做到“知人论世”。这样,学生对诗作中抒发的情感的把握也会更准确,如教学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如果不对诗人的官场失意和入仕情怀的介绍,学生就无从捕捉孟浩然那种“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的急切入仕心情。

在介绍作者时,要改变传统的介绍方法,要补充一些生动的史料,把这些史料加以整理,以故事创作情境,生动形象、绘声绘色地把这些艺术化的故事讲给学生听,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古诗词的积极性,如学习《归园田居(其三)》一诗时,可以从东晋末年的社会黑暗现实谈起,着重介绍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学生很自然会产生对像陶渊明一样的广大劳动人民的悲惨命运的同情,同时也深刻理解了诗人洁身自好的高风亮节。

在介绍作者时,不一定要在课的开头,可以根据需要安排在课的开始,也可以在对作品进行分析时穿插其中,也不是流水账似地叙述一遍作者的生平经历,而是要通过介绍他的生平展现出他的精神世界,包括思想感情和个性气质,目的是带领学生进入作者的精神状态,以作家独特的心理品质打动学生,使他们与作家产生心灵上的共鸣。教师要注意引用最能反映作家精神气质的材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充满感情地展现作家独特的人格魅力。

结语:一首诗就是一个故事、一段历史、一幅图画。诗的特点是通过形象的艺术概括来反映现实生活的情感,情和景的高度融合形成诗的意境,优美的意境,总是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正因如此,语文教学就要通过诗人捕捉的流动多变的形象画面,“披文入情,沿波讨源。”领略诗人美的情感,让学生进入情境交融的意境。

注释:

[1]陈晓秋.新理念指导下的古诗教学[J].中学语文教学论谈,2004(4):33.

[2][3]倪文锦.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68. [4]吕德申.钟嵘诗品校释[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35.

[5]陈奂.诗毛氏传疏[M].北京:中国书店,1984:15.

[6]周振甫.文心雕龙今译[M].北京:中华书局,1986:54.

[7]叶燮.原诗[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1:21. [8]马以鑫.接受美学新论[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5:89-90. 参考文献目录:

[1]萧涤非等.唐诗宋词鉴赏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

[2]倪文锦.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吴建明.中国古代诗学原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2004 [4]羊玉祥.古诗文鉴赏21讲[M].成都:巴蜀书社,1995.

[5]许定国.文学鉴赏概论[M].湖南: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6]吕智敏.诗源.诗美.诗法探幽――《原诗》评释[A].叶燮.原诗[M].北 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0.

[7]陈铭.意与境—中国古典诗诗词美学三味[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

第四篇:学习也很快乐读后感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吧,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学习也很快乐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习也很快乐读后感1

我读了《学习也可以很快乐》这本书,心里上受到很大触动。

我觉得自己和江金珠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做作业拖拖拉拉,总想着还有时间,最后,作业才慌慌张张的完成。我也有梦想,但从未想到要为自己的梦想努力。

江金珠的梦想是当一名宇航员。她为了参加星座阵营的活动,在网上的小不点儿天文台发现了一个叫“宁越斯比卡”的星球主人,在“宁越斯比卡”的帮助下,江金珠决定要拔掉自己身边的杂草,要为自己的梦想做准备,并且还制作了“金珠的优先顺序”。

金珠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开始真正为自己的梦想努力,她从鲁彬身上看到了一种力量——自信,并慢慢寻找到自信。最终金珠如愿以偿地参加了星座阵营活动,并意外发现了斯比卡就是爷爷。

读完后,我知道了要为成就梦想而学习。当别人取得成就是,应想想人家是如何成功的,付出了多少汗水。机会只会出现在有准备的人身上,要天天坚持努力,才有可能实现梦想。

学习也很快乐读后感2

这几天我读了一本书,这本书的名字叫做:《学习也可以很快乐》,读完这本书后我很是受益,它让我懂得了理想是要从小时候开始一步一步实现的。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

金珠的理想是当一名宇航员,恰巧学校要组织两天一夜的“星座阵营”活动,参观天文台,学习宇宙知识。可是妈妈一听说活动和金珠的英语培优课冲突了,便不同意她去,因为妈妈认为,金珠的梦想太遥远了,还是学好英语更重要。为了让妈妈同意自己参加“星座阵营”,金珠和爸爸展开了一次打动妈妈的“特别行动”,她开始为了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在这个过程中金珠有了一个重大发现,那就是原来如果能在学习中享受一个个小小的成就,学习也可以很快乐。

读了这本书后,我觉得学习其实也挺简单的,就像玩游戏似的,每一个知识点就是一个让你退缩怪兽,只要你能打败他们,你就可以学到很多知识,每一单元就是一个难关,只要你能闯过难关,你也可以学到很多知识,但是这里的难关和怪兽是无穷无尽的,永远都不会玩通关。

读完这本书后我还懂得了:每一天都想吃天同冰激凌一样,因为吃甜筒冰激凌时是要先吃冰激凌后吃甜筒的.,所以每天重要的事情是冰激凌,次要的东西是甜筒。

我希望我在下个学期可以把学习变得很快乐。

学习也很快乐读后感3

书中讲述了一名叫金珠的韩国女孩,她的梦想是当一名宇航员,但是在生活中,她是一名不按时完成作业,不会整理自己书包,上课经常迟到,而且自我约束力也比较差的学生,如果这样下去很难实现自己的梦想。在学校的一次“星座阵营”活动中,金珠非常想参加,但是因为活动时间与培优课有冲突,遭到了妈妈的反对。为了让妈妈同意自己参加“星座阵营”活动,采取了一系列的“行动”,并从中找到了实现梦想的方向、办法和快乐

和孩子一起看完这本书,感触颇深,有点惭愧的是,在看这本书之前我还不知道张鹏宇的梦想是什么。我们一起总结了书中金珠做的有意义的几件事。

首先是去除没用的杂草。张鹏宇也找到了自己生活中的杂草,不爱整理书包,东西乱丢乱放,做题粗心等等,在读完这本书之后,张鹏宇也渐渐改掉了身边的这些坏的习惯,还学会了打扫自己的房间,洗刷碗筷。

制定合理的计划。在寒假期间,我们也制定了一套寒假计划,现在来看,因为春节和围棋比赛的原因,我们有好

几天没有按照计划坚持下来,这点我们家长也做的不到位,总觉得过年可以玩上几天,看孩子比赛累了就想让他休息一下,虽然比赛结束后恶补了几天,把以前落下的功课补上了,但是这在无形中就让孩子感觉到计划是可以随意更改的。看完《学习也可以很快乐》这本书之后,又重新拟定了今年日常的学习计划,计划的内容是由张鹏宇自己写的,我们看了之后感觉不错,内容充足,搭配合理,就没有进行修改,就连计划完成后的奖励,像游泳、吃西餐、滑雪、玩电脑等也全部一致通过,这点让孩子感觉很有成就感。

贵在坚持。书中提到了一种鸟叫几维鸟,因为舒适安逸的生存环境,导致翅膀和尾巴退化,最后连飞的技能也没有了,逐渐面临灭绝。所以不管制定了多么完美的计划,只要不努力去完成,那就变成了一纸空文,没有了任何意义。这就需要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

张鹏宇参加了好几个特长班,每天的时间安排都很紧张,我们总在担心,怕哪天孩子对这些项目产生抵触心理,那就前功尽弃了,好在这些特长班都是孩子自己选择的,而且成绩在班里都是比较优秀的,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积极性都很高,他用了自己的方法体验了其中的乐趣,并坚持了下来,这让我们很欣慰。

书中推荐序里有一句话:“如果能通过获得成就感让为梦想而学习的过程变得快乐起来,那么他们最终会成为学习的主人。”希望张鹏宇能学会从成就感中找到自信,在自我激励中找到快乐,爱上学习,成就梦想。

学习也很快乐读后感4

今天我读了《学习也可以很快乐》。

开始我想着不好看,但谁知道这本书 让我真正明白了学习也很快乐的道理,里面的金珠开始不安照自己的规定去做。后来,就因为斯比卡,改变了金珠。金珠本来想去星马路天文台,可是爸爸妈妈不让她去,于是斯比卡,就让金珠定了一个优先顺序冰激凌。后来,谁也没想到,斯比卡是金珠的爷爷。

这本《学习也可以很快乐》让我明白了学习就像游戏一样快乐,高兴。本来像重任一样学习,但我读了这本《学习也可以很快乐》学习却像玩一样轻松。

学习也很快乐读后感5

金珠想当一名宇航员,恰巧学校要组织两天一夜的“星座阵营”活动,参观天文台,学习宇宙知识,可是,妈妈一听说活动金珠的英语培训课冲突了,便不同意好去。因为妈妈认为,金珠的梦想太遥远了,还是学好英语最重要。为了让妈妈同意自己参加“星座阵营”,金珠开展了一次打动妈妈的“特别行动”,她开始为了自己的梦想而努力。

在这个过程中金珠有了个重大的发现,那就是原来如果能在学习中享受一个个小成就。

学习也可以很快乐。

学习也很快乐读后感6

这几天我看了《学习也可以很快乐》这本书。我知道了金珠和银珠是一对天生的好姐妹。

金珠和银珠姐妹两人都想当宇宙少女。为了当宇宙少女金珠自己先自制了一个计划,而且还写了务必遵守的十个计划。看她把她的梦想和实际行动联合在了一起,制作了一个完美的努力学习计划,使我受到了很多启发。为什么我为了梦想而学习却两天都坚持不了?看了这本书我知道了,因为我没有坚持。

所以,我也要给自己制定一个详细的学习计划,并且要努力完成它。

【学习也很快乐读后感】相关文章:

1.学习也很快乐的读后感

2.快乐也很美作文

3.快乐学习学习快乐作文

4.聆听其实也很快乐作文

5.斯人其实也很快乐初中作文

6.我忙,我也很快乐的作文

7.挫折也很美

8.快乐学习初中作文

9.快乐学习,快乐生活

第五篇:《学习也可以快乐》读书笔记

我很喜欢看《学习也可以快乐》这本书,若要问原因,也许是因为我喜欢学习吧。

书中主要说的是一个叫金珠的同学,梦想当一名宇航员,可是做事喜欢拖拖拉拉的她,一而再,再而三的拖拉导致妈妈都不再相信金珠的话,就连她的梦想都不当一回事。一次和爷爷通电话,爷爷提起小时候金珠的梦想,并邀请她去老家宁越星马路天文台观看天文卫星,问金珠去不去,金珠当时非常爽快的答应了,可是妈妈以上培优班不能旷课为由不让她去老家宁越,金珠非常伤心和无余。

一次偶然的机会,金珠打开电脑搜索马路天文台的时候,她无意中发现了一个叫小不点的星文台网页,于是她进去浏览了一下,看到有一个创造我的星球栏目,然后就自己动手创造了一个星球,并发现了一个叫斯比卡的人,她们很快就成为了网上无话不说的好朋友,后来斯比卡教了金珠很多做人及学习的道理,并告诉她去马路天文台的具体路线。为了改变自己的不良习惯,金珠做了一个顺序冰淇淋任务表,这个表是帮助她改掉拖拉习惯的奖罚表,同时金珠把这件事跟妈妈说了,希望得到妈妈的理解和支持,可是妈妈否定了金珠去天文台的要求,她要金珠好好学习,不要浪费时间。金珠非常伤心的哭了,但她却决定按顺序冰淇淋和任务表上的事情进行改变自己,证明给妈妈看。

后来爸爸知道金珠很想去星马路天文台的事情,就和妈妈商量,由于金珠表现大有改进,妈妈终于同意了金珠的请求。当金珠一家人去天文台的时候,发现斯比卡竟然是自己的爷爷,原来爷爷一直在暗暗的帮助、鼓励自己,金珠激动的跳了起来。

阅读了这本《学习也可以快乐》的书让我知道为梦想而奋斗,为理想而学习是一件多么快乐和有趣的事情,她让同学们变得快乐、自信并成就自己的伟大梦想。

下载教学论文《古诗学习也快乐》(高海芳)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学论文《古诗学习也快乐》(高海芳).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学习也很快乐读后感(汇编)

    学习也很快乐读后感这几天我读了一本书,这本书的名字叫做:《学习也可以很快乐》,读完这本书后我很是受益,它让我懂得了理想是要从小时候开始一步一步实现的。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

    学习也可以很快乐

    学习也可以很快乐 列文虎克在玩儿中发明了显微镜,而我在游戏中认识了许多生字宝宝,因此从小养成了阅读的好习惯。 记得我上幼儿园的时候,妈妈开始教我玩儿一种很特别的游戏——......

    学习也可以很快乐

    ......

    快乐学习论文

    课堂交流,让学生快乐学习英语湖北省宜都市潘家湾民族中学 程蓉【摘要】本文是通过教学活动实践进行的总结及思考,阐述了英语教师怎样通过情感、知识、态度等方面的交流营造轻......

    快乐教学论文

    建设“和谐校园”,实施快乐教育 方咀小学 杜蔚 *** 创设 “快乐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生活,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符合学生成长规律,既能促......

    《学习也可以很快乐》读后感(合集)

    《学习也可以很快乐》这本书告诉我们,如果能通过获得成就感让为梦想而学习的过程变得好起来,那么,我们最终会成为学习的主人。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学习也可以很快乐》......

    学习也可以很快乐读后感

    学习也可以很快乐读后感我上学期间读了一本很对我谓口的书——《学习也可以很快乐》。我花了两天的时间读完这本书,这本书主要讲了:金珠梦想当一名宇航员,恰巧学校要组织两天一......

    快乐课堂及快乐学习论文

    将“快乐教学”融入小学体育课 宣汉县南坪乡中心校 :龙思昌 摘要:现代体育教育思想以”健康第一”为主要目的,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原有注入式、填鸭式的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