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西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 圆的面积教案
西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
《圆的面积》教案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圆的面积的算公式的过程,掌握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能用所学的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探索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归纳、类比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初步的探究能力。教学重难点:
【重点】运用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忒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突破方法】在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理解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突破方法】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动脑思考,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迁移。教学准备:
教师:主题图和例1、2、3、4的课件。学生:练习本、16等份的圆、方格纸。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出示教材主题图)同学们看这幅美丽的图片,多么迷人的景 色呀。请大家仔细阅读,看看你从图中获得哪些信息。
(生1:这是云南景洪的曼飞龙白塔,它的塔基是圆柱形石座,底面周长是42.6米。这座塔的塔基占地多少平方米?)师:求它占地多少平方米,就是求底面的面积,底面是一个圆形,那么我们怎样来求一个圆的面积呢?请大家带着这个疑问,和老师一起走进今天的新课(板书:圆的面积)【设计意图】通过主题图,让学生从获得的信息中提出疑问,吸引学生继续探索的同时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新知学习
1、初步探究,做好铺垫。课件出示教材例1。
(1)以正方形的边长为半径画一个圆,圆面积是正方形的多少倍? 请同学们在小组中估算一下。提示:可以用以圆的半径为边长画正方形的方法,也可以用数方格的方法,还可以用折一折的方法。
①学生在小组中估算。②集体交流并说明理由。
(2)教师小结:圆的面积总是正方形面积的3倍多一些。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边长等于r,那么正方形的面积就是r2。圆的面积比正方形面积的3倍多一些,也就是比半径的平方(r2)的3倍多一些。
2、验证猜想,得出结论 师:通过例1我们发现,圆的面积比半径的平方的3倍多一些,那么圆的面积该怎样来计算更加精确呢?下面让我们来学习例2。
课件出示教材例2。
(1)动手操作,加深感性认识。
师:还记得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吗?(生:是把它们转化成正方形或长方形推导出来的,)那么圆形是不是能转化成其他我们学过的图形呢?它的面积是不是也可以用这种转化的方法来推导呢?下面我们就用自己手中准备的16等份的圆按照例2的要求来拼组一下
①小组合作,动手拼组,教师巡视。
②学生集体展示,边展示边说出自己的猜想:把这个圆等分的份数越多,拼组的图形就越接近平行四边形。
(2)小组合作,探究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
师:大家再来观察一下,原来是一个圆形,现在你们把它变成了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图形的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呢?再仔细想一想,你还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 ①学生观察、思考,小组交流
②集体汇报:在拼组的过程中图形的形状改变了,但是图形的面积没有变。也就是说拼组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圆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底×高,它的底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也就是πr,它的高相当于圆的半径r,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πr×r=πr2,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圆的面积,所以圆的面积=πr2。(3)教师小结:如果我们用字母S表示圆的面积,那么圆的面积公式就是:S=πr2,(板书:圆的面积计算公式:S=πr2)【设计意图】指导学生自己动手摆一个圆,剪拼成近似的平行四边形,再由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圆面积相等以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让学生亲身经历这个过程,感受化 曲为直的思想。
3、师:我们刚才一起推导出了圆的面积的计算式,那么这个公式会帮助我们做什么呢?请大家来例3。(课件出示教材第20页例3)(1)认真审题,说一说你获得了哪些信息。①认真审题,思考。②指名回答
(生:题目中已知的条件是圆形鱼池的半径30m,要求的问题是这个鱼池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师: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2)独立完成例3 ①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②指名板书,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生13.14×302=2826(平方米)根据的是圆面积的计算公式:S=πr2](师板书)③启发:如果我们知道直径,能不能求圆的面积呢? ④学生思考,小组交流‘
⑤指名汇报;先用直径÷2求出半径,再用圆面积的计算公式S= πr2求圆的面积。
(3)教师小结:当知道了圆的半径之后,我们可以直接应用公式S=πr2;如果知道了直径,就先求出半径,然后再运用圆的面积公式进行计算
(4)出示教材第21页“课堂活动”第1题 ①让学生测量圆的半径,然后根据圆的面积公式 独立完成计算
②集体汇报
4、师:已知半径或者是直径,求圆面积的计算方法,现在就利用该方法计算我们生活中的问题
课件出示教材例4(1)学生读题,说说获得了哪些信息。
(生:已知:圆桌的周长是3.14m,要求:这张圆桌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2)小组讨论,探索解法。
问:求圆面积需要知道什么条件?已知圆的周长,怎样求出半径? ①学生思考,小组讨论
②集体汇报:求圆的面积必须知道圆的半径,这道题知道圆的周长,我们就能通过公式:r=c÷2π,求出圆桌的半径,再用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求出圆桌的面积。
(3)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指名板演。
(4)教师归纳:圆的周长可先用C÷2π求出半径,再用圆的面积 的计算公式去求圆的面积。
(5)课堂练习。出示教材第21页“试一试”。①学生独立完成 ②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在学生经历了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探究过程之后,安排相关的练习,有助于学生巩固新知,增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理念。
三、巩固练习
1、出示教材第21页“课堂活动”第2题‘
(1)先让学生测量准备好的圆形物品的半径,然后独立计算圆的面积和周长。
(2)集体汇报计算结果,并说出你运用了什么数量关系是来计算的。
(计算面积用的是:S=πr2;计算圆周长用的是C=2πr)
2、出示教材第21页“课堂活动”第3题。
(1)先让学生猜想用什么做直径,画出的圆的面积面积最大。(2)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猜想,并动手画画进行验证。(3)集体汇报:用正方形的边长做直径,可以在个正方形中画一个最大的圆。
【设计意图】通过课堂练习,帮助学生发现知识掌握的缺陷,及 时弥补,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这节课,我们一起推导出了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是:S=πr2;会用圆的面积公式进行计算;还学会了已知周长或是直径求面积的方法;在推导圆的面积公式的过程中了解了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
第二篇:六年级数学上册《圆面积应用》教案设计
六年级数学上册《圆面积应用》教案设
计
题
圆面积应用
执教
薛xx
时
时
教学
目标
使学生理解内接正方形和外切正方形的含义,掌握圆与内接正方形、外切正方形之间面积的计算方法。
2经历问题解决的全过程,并在解决具体问题的基础上发现更为一般的数学规律,提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圆与内接正方形、外切正方形之间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发现数学规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
一:布置前置性问题学习内容:
自己查询数学家刘徽,了解刘徽。
2理解环形,明白环形的计算方法。
3同桌合作探讨圆与内接正方形、外切正方形之间面积的计算方法。
二:师提问:
什么是环形?举例说明。
2怎样求出环形的面积?
三:学习例3、仔细观察:什么是内接圆和外切圆,它们都有什么特征?
2、正方形的边长与圆的半径有什么关系?
3、学生尝试解决外切正方形与圆之间的面积。
4、解决内接正方形与圆之间的面积。
四:回顾与反思:
学生汇报了解到的有关于刘徽的资料。
独立自学
3学生动手操作,剪环形。
4合作探究: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学生交流,互相补充。
(1)观察,学生看出,正方形的边长就是圆的直径。
(2)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1)怎样求内接正方形与圆之间的面积?
(2)那正方形的面积怎样求?
(3)学生尝试解决
环形,用实物,学生看到实物后,能对环形有具体的感知。
达
标
检
测
必
做
题
.一个环形的外圆半径是8分米,内圆半径分米,求环形的面积?
2.环形的外圆周长是1884厘米,内圆直径是4厘米,求环形的面积?
3一个圆环,外圆半径是16厘米,内圆半径是9厘米。这个圆环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选
做
题
在一个周长是628米的圆形花圃边沿修一条宽1米的环形小路。这条小路的面积是多少?
2一个环形铁片的外圆周长是212,内圆直径是,求环形铁片的面积。
3一只环形玉佩的外圆半径为2厘米,比内圆半径多1厘米,这只环形玉佩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4一个中间长为110米、宽90米,两端都是直径为90米的半圆形体育场,现要在其外侧开辟6条宽08米的环形跑道,还需要的徒弟面积为多少平方米
校园圆形花池的半径是6米,在花池的周围修一条1米宽的水泥路,求水泥路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板
书
设
计
圆面积应用
环形的面积=大圆的面积-小圆的面积
外方内圆的面积=正方形的面积-圆形的面积
外圆内方的面积=圆形的面积-正方形的面积
教
学
反
思
学生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有亲身体验,获得“做出来”的数学,而不是给以“现成的”数学,由于布置学生前置性学习任务,学生经历剪圆环的动手操作过程,从而为求环形的面积作铺垫。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能自主合作,探究新知,培养了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意识。让学生在环形图中认识了“环宽”。我有效的利用进行对比演示加深学生对环形特征的理解,非常的形象和直观,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效果比较好。
第三篇: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八可能性西师大版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可能性》教学设计教案
第六单元
可能性
教学内容: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64—66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游戏,初步感受简单的随机现象,能列举出简单随机事中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能正确判断简单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和交流等具体活动中,初步感受简单随机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能应用有关可能性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或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现象,形成初步的随机意识。
3、使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感受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乐趣,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感受简单随机现象的特点,能列举出简单随机现象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能对简单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作出定性描述。
教学难点:
判断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教学过程:
1、游戏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这节课老师就带大家一起来玩几个游戏,看看这些游戏后面都隐藏着什么样的数学奥秘。
谈话:老师手中有一枚硬币,同学们猜一猜这枚硬币会在哪只手里?
(在老师的拳头没有打开前,无法确定在哪只手,可能在左手也可能在右手)
看来一件事情的发生是存在可能性的,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可能性”(引出课题)
2、教学例1和试一试
谈话:现在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摸球游戏,同学们请看,老师手中有两个球,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两个球,它们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
现在啊,老师将这两个大小,材质一样,但颜色不一样的两个球放进一个不透明的袋子里,同学们想一想如果老师从袋子里任意摸出一个球,会摸出什么颜色的球?
(红色,黄色,可能是红色也可能是黄色)
看来每位同学都有自己的答案,那我们来投个票吧。
我们来看看大家投票的结果,看来大家都认为可能是黄色也可能是红色,那究竟是不是这样呢?让我们大家一起动手验证一下好吗,现在请同学们小组合作,进行摸球游戏,每组摸十次,记录员负责记录,拍照上传。(学生摸球,教师巡视指导)
好,我们一起来看看每一组记录的数据,(电脑展示每组记录的数据)那通过刚才的摸球游戏同学们有什么感受?
(可能摸出红球,也可能摸出黄球,摸之前不能确定)
板书:可能
不确定
同学们想一想如果老师将袋子里的黄球换成红球,任意摸出一个,会摸出什么颜色的球?
(摸出来的不是这个红球就是另外一个红球,总之一定是红球)
板书:一定
确定
老师会不会摸出黄色的球呢?摸之前可以确定吗?
(不可能摸出黄色的球,摸之前可以确定)
板书:不可能
确定
在数学里,我们将这些发生之前可以确定,要么一定发生要么一定不发生的事件,称为确定性事件,而那些发生前不能确定,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我们称为不确定性事件。
3、教学例2
谈话:通过摸球游戏,我们知道了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接下来,我们来玩摸牌游戏。(出示例2中的4张扑克牌)如果把这4张牌打乱后反扣在桌上,从中任意摸出1张,可能摸出哪一张?可能出现的结果一共有多少种?摸之前能确定摸出哪一张吗?
把“红桃4”换成“黑桃4”,提问:现在的4张牌中,既有红桃,又有黑桃。如果从这4张牌中任意摸出1张,可能摸出哪一张?可能出现的结果一共有多少种?是摸出红桃的可能性大,还是摸出黑桃的可能性大?
明确:一共有4张牌,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一共有4种,分别是红桃A、红桃2、红桃3和黑桃4。就是说,在所有4种可能出现的结果中,红桃有3种,黑桃有1种,所以摸出红桃的可能性大。
那大家的判断是不是正确,我们来动手验证一下?
出示活动要求:小组合作(1)每组由组长每一次把4张扑克牌打乱次序后反扣在桌上;
(2)组长规定谁先摸牌及摸牌的顺序,每次轮流任意摸出1张,然后放回,再打乱后继续摸,记录员负责记录,拍照上传,总共摸30次;
学生小组合作进行摸牌游戏,教师巡视,注意发现学生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指导。
好,我们一起来看看每一组记录的数据,(电脑展示每组记录的数据)那通过刚才的摸牌游戏同学们都有什么感受?
(每一张牌都有可能被摸到,摸之前不能确定,但是摸到红桃的可能性比摸到黑桃的可能性大)
板书:可能性有大有小
3、教学“你知道吗”
通过刚才的活动过程,老师发现咱们班的同学动手能力都很强,其实可能性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同学们想一想硬币抛起后落下会出现哪些可能情况(正面朝上,反面朝上)抛之前可以确定吗?那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可能性谁大谁小呢?展示科学家抛硬币实验数据表,学生仔细观察得出可能性相等的结论。
教师点评:科学家们要想得到一个结论,都要通过大量的实验,老师相信今天的你可能不是最出色的,但只要你在今后的学习中善于发现,善于思考,善于动手,也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继续努力,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4、新课总结
学完了本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
5、新知运用
监狱里有个囚犯,马上要被砍头了,不过在这个国家有个有趣的规定,就是在砍头前会放两张纸条在一个盒子里,纸条上写着“生”和“死”,让囚犯闭着眼睛抽。如果你就是这个法官,想让犯人一定死,你会如何操作;可能生可能死,又如何操作?
看来同学们对本节课的内容掌握的都很好了,那这节课就上到这,下课
6、板书设计
可能性
可能(可能性有大小)
不确定性
确定性事件
一定
确定
不确定事件
不可能
确定
第四篇:六年级上册语文看戏教案(西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看戏教案(西师大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看戏》详案
一、学习目标
(1)学会并积累有关生字新词,流利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理解课文内容,揣摩表达顺序
(3)紧扣重点词句,在美读与品析中感悟梅兰芳表演艺术的精湛和观众对梅兰芳的认可与热爱
(4)了解京剧艺术,激发学生对京剧等传统民族艺术的热爱之情。
二、学习重、难点:在美读中,紧扣重点词句、调动生活体验,并联系上下文感悟梅兰芳表演艺术的精湛和观众对梅兰芳的认可与热爱
三、课前准备:查阅梅兰芳的生平资料(文字、图片、视频)
四、教学用具:PPT、视频
五、学习时数:三课时
六、学习过程:
第三课时
学习内容:第四---六自然段
学习目标:感悟梅兰芳表演艺术的精湛和观众对梅兰芳的认可与热爱
学习方法:
1、美读法,2、调动生活体验品析词句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大幕已经拉开,女主角即将出场,那么他的表演究竟会给你怎样的感受呢?请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4—5自然段,和同桌交流自己的读后感受。
二、师生交流读后感受。
三、品、读“观众的反应”。、过渡:观众看了他的表演后的又有怎样的反应呢?
2、【PPT】要求:①默读这两个自然段,按女主角出场、表演中途和高潮的顺序,用横线分别勾画表现观众反应的语句。②选择自己认为写得好的一个句子,在书的空白处写下你的朗读体会。
3、【PPT】出示品析示例:
①“这个平静的海面,陡然卷起了一阵暴风雨,观众像触了电似的,对这位女英雄报以雷鸣般的掌声。”(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观众看到女主角时响起的热烈掌声比作雷鸣,我体会到观众们对女主角的认可和喜爱。)
②提示:除了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外,文中准确的动词也可以进行重点体会。
4、师生交流并指导朗读。【相机板书:喜爱、折服】
四、品读“女主角精彩的演唱”。
【PPT】过渡: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演唱竟让观众们如痴如醉,到了着魔的地步呢?请同学们默看第四自然段,用“
”勾画出文中描写女主角表演的语句。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交流并全班齐读勾画的语句。(2句)
2、品析语言。
(一)过渡: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女主角精彩的演唱的呢?首先让我们来学习描写女主角表演的第一句:【PPT】“开始唱了,那圆润的歌喉在夜空中颤动,听起来似乎辽远而又逼近,柔和而又铿锵。”
①指名朗读,其余同学思考:这句话中作者运用了两组反义词,你能找出来吗?请问作者这样写你觉得矛盾吗?为什么?
②师生交流并指导朗读。
明确:不矛盾,这表明女主角的唱腔富于变化。【板书:唱腔】
③全班齐读。
接下来,老师想请一位朗读高手来读一读描写女主角表演的第二句,谁是朗读高手呢?【PPT】“唱词像珠子似的从一笑一颦中,从优雅的‘水袖’中,从婀娜的身段中,一粒一粒的滚下来,滴在地上,溅到空中,落进每个人的心里,引起一片深远的回音。”
▲从“唱词像珠子”你体会到什么?明确:声音清亮圆润。
▲品味“溅”:谁能说说“溅”是什么意思?从这个“溅到空中”你又体会到什么?教师适时引导分析并朗读:
①联系生活实例理解“溅“的意思。
明确:溅就是液体受冲击向四外飞射。如:小孩用力踩水,顿时水花四溅。②文中作者用“溅到空中”来形容女主角的唱词,是要表现什么呢?明确:表现女主角演唱时声音铿锵有力。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品味“一粒一粒”“滴”。
思考:这句话中作者说“唱词像珠子似的。。。一粒一粒的滚下来,滴在地上”你体会到什么?
A、男女生分别朗读原句和改句。
B、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并调动生活体验去分析并指导朗读:
①生活中我们常用“一粒一粒”、“滴”来形容什么?明确:“一粒一粒”是用来形容很细小的东西,如一粒米、一粒沙、一粒灰尘等,而“滴”字,在生活中,我们通常说水滴、泪滴、雨滴等,它们也比较较细小。21教育网
②珠子“一粒一粒”的“滴在地上”给你什么感觉?明确:“滴在地上”说明珠子落下时很轻柔。
③作者用“滴在地上”是来形容珠子的吗?从中你又体会到什么呢?明确:文中是用来形容唱词的。从而可见女主角当时唱歌时声音很轻柔。
(4)品析“滚下来”
教师预设:这个词对于学生而言体会起来,可能不是很容易,因而教师可继续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去作相应引导。
【PPT】依次出示:
①这句话中,作者是用“滚”来形容什么的?
②作者说它是从什么地方滚下来的呢?请从文中找到原句读一读,并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③作者说唱词从从女主角的表情中、服饰中、动作中、身段中滚下来,你又体会到什么呢?辅助理解:教师可相机让学生模仿珠子从讲台上“滚下”的情形。【相机板书:表情、服饰、动作、身段】
3、讨论交流:在具体的品读完这部分后,你对女主角的表演有个怎样的评价呢?【板书:技艺高超】
4、以指名和齐读的方式再次感受女主角精彩的表演。
5、读中学写。
A、师问:【PPT】为了具体展现女主角演唱时声音的圆润、柔和、铿锵,作者使用了哪些方法呢?
B、交流并【板书:比喻
排比动词】
c、【PPT】小试牛刀: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观潮》一文,作者用“山崩地裂”来比喻大潮来临时巨大的声响;在《听泉》一文中,作者用“小提琴、琵琶、大提琴、铜管齐鸣”来比喻他夜宿庆云寺时听到的各种泉声,今天在《看戏》一文中,作者又用“珠子”滚下,滴落、溅起来巧妙的比喻女主角演唱时声音的圆润、柔和、铿锵。
那么,同学们,你是否也能模仿这些优秀的作家一样,调动你的想象,准确运用动词、比喻、排比等方法来描写你听到过的一种声音呢?例如下暴雨的声音、打雷的声音、刮大风的声音、放学时教室的喧闹声等,让我们也能有身临其境之感!
D、【展示台出示】学生创作并交流并展示部分优秀作品。
F、【PPT】名家作品片段欣赏。鲁彦—《听潮》
五、教师小结并过渡:课题是“看戏”,作者为什么要用那么多的篇幅来描写观众的反应呢?同学们,这位技艺高超,让观众折服艺术家是谁呢?让我们齐声诵读第六自然段。【板书:侧面烘托】
六、教师总结全文:
【PPT】梅兰芳先生一生上演的剧目数以百计,在他不断继承传统的同时,也不断创新并形成了鼎鼎有名的梅派风格,成为中国京剧上的光辉典范。所以哪怕已是66岁的老人,在表演《穆桂英挂帅》时,依然步法严整、姿态优雅。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让我们怀着对梅兰芳大师的崇敬之情,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这位德艺双馨的表演大师!
同学们,也许我们还不了解京剧,但请大家记住,京剧是我们中国的名片,是中国的国粹,值得每位中国人去喜爱、学习与尊重!。相机板书:崇敬
尊重
七、拓展:继续搜集有关京剧的知识,分小组办一份以“国粹---京剧”为主题的手抄报。
八、自由试背课文第四自然段。
第五篇: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回家教案
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 20、回家 》教案
(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内容,从海子回家与不回家以及牺牲的过程中,感悟海子爱岗敬业、爱国爱家、“为大家而舍小家”的高尚品质。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理解海子回家与不回家的经过,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海子牺牲时海子爹与娘所说的那两句含义深刻的话。教学过程:
一、自学导纲
1、揭示课题,课题质疑
读了《回家》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板书课题)。2.自由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3.同学们看着老师的板书,你心中有什么样的疑问吗?(为什么他少年时期遇到再大的困难也要常常回家,而到了中年之后很少回家了呢?)
4、出示导纲(1)少年时的海子每次怎样回家?哪次回家最让你感动?抓住关键的字、词、句,甚至标点符号,批注感受,读出情感。
(2)如此爱家的海子,为何中年时却很少回家?你从中又读出了什么?
(3)结尾处爹说海子再也回不了家了,娘却说:“海子回家了,再也不走了„„”爹娘的话矛盾吗?为什么?
5、学生边读书边批注,教师巡视。
二、展示评价
1、小组交流,教师对展示评价进行分工。
2、全班汇报交流。
预设A:一天,爹对海子说:“海子,你……以后不到过节或放长假,就不要回来了。” 爹说话时的语气是——,这段话中有没有哪个标点符号引起了你的注意。引导学生抓住爹说话时的语气和神态,体会他的无奈。预设B:“爹和娘有些惊喜,又有些生气。”爹和娘喜的是什么?生气的又是什么?当得知海子是跑着回家的,“爹和娘一时无语”,从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呢?
“思虑许久”,妈妈在思虑什么呢?妈妈的心里充满了矛盾和痛苦。
预设C: 那一次,海子回家时,天寒地冻。娘老远就看见海子赤着双脚,一双鞋套在手上,裹一身寒气跑回来。
在这段话中,还有哪些字让你感动?谈谈你的理解。从这个裹字里,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是啊!再大的困难也挡不住海子回家的路,你感受到了什么?
娘的泪水里包含的是什么呢?哪个父母不疼儿?对儿子的心疼和深深的愧疚,以及面对当时的困境又是那样的无可奈何。
3、相机指导朗读。
4、如此爱家的海子,为何在中年时却很少回家?海子真的不想回家了吗?从哪儿看出来?那他为什么不回家了?爹说海子工作忙。同学们,从简单的一个忙字里,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你从这些字中体会到了什么?
5、面对这样一个不回家的海子,爹娘的话里包含的是什么呢?
6、然而就是这样一位热爱工作、舍小家为大家的好警察却在一次执行任务时壮烈牺牲,请允许老师带着敬意来朗读最后的几段话。哪些话语触动了你的心灵呢?你还有什么地方没读懂?等一下我们一起交流交流。(师读)
7、哪些地方让你感动?谈谈感受再读。
在送医院急救的路上,海子拉着同事的手,说:“我想回家,看我娘……我三个多月没回……”话没说完,就闭上了双眼。
在这句话中,还有没有哪些词语、哪些标点一下子跳进了你的眼中呢?这个细节,写出了为人民的利益而舍生忘死的英雄埋藏在心底的对慈母的深情的眷恋,这种美好的情操,也使海子的形象更加光彩照人。)(哪些地方不理解。)
8、讨论:海子牺牲后,为什么海子娘说海子回家了,再也不走了?(海子牺牲后,海子娘说海子回家了,再也不走了。意思是说海子虽然死了,可他对家的热爱之情却永远铭记在家人心中。)汇报、交流。
三、导学归纳
1、学了本课,你的收获是什么?
(提示:可从文章内容、思想情感、写作方法、受到启发等方面谈)
四、拓展训练:
1、拓展延伸
通过学习,你认识了一个怎样的海子?你想对谁说些什么?(对海子、对海子的父母、对自己、对自己的父母等)
2、你还知道哪些类似海子这样的优秀事迹?说给大家听听。
执教: 淅川县实验小学 肖玉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