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人物形象作文教案大全

时间:2019-05-12 18:37: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塑造人物形象作文教案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塑造人物形象作文教案大全》。

第一篇:塑造人物形象作文教案大全

学习选取典型事例塑造人物形象

年级:八年级 科目:语文 课型:新授课 时间: 月 日 执笔:齐学华 审核:初二语文教师 总课时:

教学目标:1.学习写人的文章如何列提纲。

2.学习选取典型事例塑造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简单回顾《藤野先生》《我的母亲》的写作手法。

二、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三、布置作文。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我们熟悉的人,比如老师、同学、长辈、邻里、朋友„„,他们或这样或那样,像藤野先生、胡适的母亲那样对我们的人生有着重要的影响,使我们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明确了人生的航向。请同学们选取典型事例来展示一下你熟悉的这个人。1.要求:

(1)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600字。

(2)选取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叙事要详略得当。(3)选择恰当的描写方法生动传神地刻画人物,突出人物个性特点。(4)写真人真事,抒发真情实感。

四、写作指导:

(一)初中记叙文要求的字数是600字,因此我们用多事写一人,也是有限制的,通常是两三事,如若超过四五事,那么这样的文章就让人生厌了,因为写的事情太多,只能匆忙一笔带过。这样的文章要求详略得当,段落之间可以互相补充。写多事通常也就代表着多角度,一个人身上的不同的几个特征;当然,并不排除用相互联系的几件事情来写一个人的某一方面典型性格。

写人为主的记叙文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把人作为主要记叙对象,通过对人物的外貌、言行、心理活动、生活片段的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反映某个人或某些人的思想品德、精神面貌的。生活中有很多人跟我们息息相关,跟我们同呼吸共患难,如我们的父母兄弟姐妹,我们的邻居、亲戚和同学等等,要想写出真实的他(她),有了平常的了解还不行,还需要我们在写作时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写作方法和技巧,使他们栩栩如生地站在读者的面前。

首先,要有一个明确、新颖、深刻的中心。有人说,写人要写“魂”,这里所说的“魂”是指人物的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写人的记叙文就是通过对人物思想性格的刻画来表现中心思想的。你在写作前就要先给你要写作的人的思想定位:他是一个思想高尚的人,还是一个自私自利的人;是一个有着高瞻远瞩的伟人,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凡人等等,只有你确定了这个中心,你才能更有目的的根据这个“魂”去恰当的选择材料。

其次要运用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细节描写既摹其“形”又状其“神”。

要写好一个人物,必须抓住这个人的性格特征,而要想逼真的刻划出这个人物的形象,就离不开对人物的描写。丁玲曾说过:“有许多人物是我们大家都熟悉的。但是要把这个人物画出来,让读者认得,理解,体会,引起自然的爱憎,是需要许多手法的。”我们在写作中可以用外貌描写抓住人物的特征去绘形传神,显示其灵魂;可以用个性化的语言表现出人物的身分、地位、职业、年龄、文化层次等等;可以用具有生动性和典型性的动作来彰显人物个性;可以对人物作入木三分的内心精神世界的精细描摹和刻画;可以采用有多种用途又带动全局的细节来为文章增添光彩,使读者如观其形,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如见其人。这样既“摹形”又“传神”,形神兼备,人物性格尽显字里行间。

再次要选取典型的事例来塑造典型的人物,突出人物的精神品质。写人离不开事,事因人生,人因事显,但要清醒的认识到,写事是为了表现人物思想品质、性格特点,即写事是为写人服务的,而这些事件的选择必须典型。对中心思想而言,能够充分表现中心思想、突出人物性格的事件,就是典型事件。典型事件往往不止一件事,一般都要二、三件事以上。这种典型事件不一定非得是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更多的是那些看来细小平常却能展示人物思想性格的生活琐事,正所谓“小中见大”。通过几件事写一个人,要注意几件事不能相互矛盾,人物的性格在几件事中要和谐、统一。概括交代和具体描写相结合。

当然,这些事例不要平均使用笔墨,应当详略结合。在具体安排详略时,可以围绕中心,比较每个材料与中心的关系,与中心关系密切的、最能突出中心的,要详写,次之较详,再次之较略。要注意的是一般至少有一件事应当详写。

最后在全文大致构思好最后还要注意合理安排记叙的顺序,做到 线索分明。初中学生可以先从顺叙练起,注意材料的取舍,防止平铺直叙,让人感到乏味。运用倒叙时要注意把倒叙部分的起讫交代清楚,从倒叙到顺叙要有明确的界限,注意衔接自然。另外,还要注意多种表现手法的运用,这是记叙文能否生动的关键。在一篇记叙文中,记叙为主,描写为辅,杂以抒情和议论。记叙和描写能让文章的血肉丰满,抒情和议论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总之,我们在进行写人记叙文的写作训练中,只要能够把握住以上这些关键步骤,一篇写人的记叙文就完美出炉了。

(二)要写好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写好人物的形象。人物的形象,一般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人物的外貌,就是人物的外形特征,包括容貌、衣着、姿态、神情等等。外貌描写首先必须从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出发,要求抓住人物的本质特征,有选择、有重点地描写。人物的语言包括人物的独白,对话,交谈以及语气。“言为心声”。人物的语言是人物内心世界的直接表现。因此成功的语言描写能恰当地表现人物的身份、年龄、思想、品质、作风和个性特点。描写人物语言时,要注意符合人物的身份,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反映人物相互间的关系。描写人物的动作时,不仅要写出人物“做什么”,还要写出“怎么做”。心理活动是无声的语言,是直接表现人物精神面貌,思想活动的手段。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时,要注意把心理活动产生的原因叙述清楚,还要注意与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结合起来。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写好了,人物的形象就突出、鲜明了。

2.抓住人物的特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这个特点可以从人物的年龄、外貌、语言、动作、兴趣、个性、生活习惯等诸方面去考虑。一个人的特点是多方面的,作文时,我们应根据中心思想有所选择地写。

3.选用典型事例。人与事是分不开的。一个人做的事很多,在作文时我们应选择那些最能表现人物思想、性格和文章中心思想的典型事件.4.运用细节描写。细节描写就是对能充分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表情等细小环节作具体、细致的描写。

五、理清写作思路,列出结构提纲。

1.想一个你认识的人。有时候你可能会出现几个人,看看谁在你的脑海里停留的时间最长,画面印象最清晰突出,或者是这个人一 生中某个很特别的时刻。记下这个人的名字,确定这篇文章就去写它。

2. 在草稿纸上写下这个人的十件事。每一件事情只用一句话或一个短语,记载一些简单的事实,比如在哪里、做什么、怎么做等等一些细节。同时注意这些事都是这个人的,而不是你自己的。这就是可以作为你写作的提纲,作为你选择的材料。在今后的写作中,你不能遇到写人的文章,不加思考,不加选择,就直接开始一件事的写作,并在写作中经常出现你的行为,你如何如何。这样的写作,最好用第三人称,他怎么样,而不是“有一天,你去干什么,遇见他,他怎么样”这样会避免把自己写进去,而不是围绕他去写。

3.在十件事圈画出三件事,写出具体细节,比如,你要具体写出某件事发生的地点,你还可以运用一些能够在你的文章中制造出视觉图像的、描写性的细节。用20分钟用第三人称快速写出这三件事。不要考虑开头与结尾,直接写这三件事。

4. 进行修改练习。仔细读一读你写的三件事,看一看每件事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想一想你为什么选择这件事情,这件事情吸引你的具体原因是什么?有可能这些原因也同样吸引你的读者。

5.再想一想这三件事应该把那一件事放在第一部分,哪一件是放在第二部分,为什么?之后调整一下顺序。

6.再具体把开头的这件事情认真地读一遍,就像考虑三件事的顺序一样,考虑你这一重点部分,哪些是首要的,哪些是次要的,那几句话先说,那几句话后说,还有没有漏掉的信息或想说的话,再补充进去。

第2课时

当堂完成作文。教学反思:

第二篇: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塑造

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塑造

明确了小说文体是独立文体,那么它必然也有特定的审美特征和审美要求。从最通常的意义说,小说文体的基本审美特征表现在:它是虚构的,有很强的故事性,需要精彩的场面渲染和细节描写,要有出色的人物刻画或典型形象的塑造,需要丰富的想像力,应有独特的语言,等等。但小说审美特征也是变化多端的。比如叙事手法的不断创新就带来了小说审美形态的千变万化、多姿多彩。如有的小说讲究情节精致,有的则是“散文化”;有的小说注重塑造典型人物,有的则并不看重这点。这说明,理解小说审美特征不能一成不变。但总的来看,小说还是存在一些基本和稳定的审美特征。

小说创作中,人物形象塑造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可以这样说:一篇(部)小说的成功与否,人物形象塑造是否成功是一个首要问题,也是一个关键的评价尺度。这方面,世界小说史上早有众多作品可以证明。尤其是那些世界小说经典,像《巨人传》、《堂吉诃德》、《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红与黑》、《高老头》、《包法利夫人》、《基督山伯爵》、《茶花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约翰·克利斯朵夫》和《静静的顿河》等长篇巨著,且慢说倾注了大量笔墨的作品中的那些主要人物已经成为不朽艺术形象,即使是其他次要人物的刻画也多见精彩。而中国古典名著如《三国演义》、《水浒传》、《儒林外史》和《红楼梦》等,同样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其中有不少已成为小说艺术世界中的不朽艺术形象。从小说创作必须塑造成功的人物形象的这种意义上说,世界经典小说的艺术世界,几乎就可以说是众多不朽人物形象所组成的长长的人物画廊。

在中短篇小说中,人物刻画毫无疑问同样非常重要。由于篇幅有限,笔墨无法铺陈挥洒,中短篇小说的人物的塑造与刻画就需要“小中见大”,人物形象的概括性和典型性往往显得更为重要。这方面同样有很多成功范例。如世界著名短篇小说大师莫泊桑、哈代、契诃夫、梅里美和欧·亨利的众多短篇,就都有出色的人物塑造和人物刻画。如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就写了一位老渔夫桑地亚哥在茫茫大海中孤独捕鱼并和一条大鱼进行惊心动魄的较量过程,可这位老渔夫所显示的“硬汉”形象,却成为一种顽强拼搏的坚毅性格的代表,最终成了不朽的艺术形象。又如《羊脂球》中的羊脂球,《一个小公务员之死》中的小公务员,《阿Q正传》中的阿Q,这类人物形象也都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象征意义,几乎都成为某种时代精神的写照或某种社会情形的标志。小说的人物塑造,按通常说法主要是人物性格塑造,也就是要写出与众不同的“这一个”来。正如金圣叹评点《水浒传》的人物刻画时曾说过的:“《水浒》所叙,叙一百八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又说“写一百八人性格,真是一百八样”。这种人物塑造,就是出色刻画出了不同人物形象的独特又鲜明的性格。但值得注意的是,围绕小说人物性格塑造的问题曾出现一种世界性的历史演变,其审美观念的变化就体现在对两种不同人物类型的认识上: 1.“扁平人物”

所谓“扁平人物”也称“类型人物”,主要意思就是指性格比较单一的人物形象。在早期和传统的小说中,类型化人物塑造比较流行。即使在十八十九世纪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创作中,这种“类型人物”的审美观也比较流行。比如别林斯基和高尔基就曾表示过对刻画类型人物的欣赏。所谓“从一个挑水夫能看出所有挑水夫的特征”,所谓“写一个看门人”应该能显示出“所有看门人的特征”,就是这种观点的形象解释。这种人物形象当然也有美学价值,它们显示的是一种特殊的“单一美”。但显而易见的是,类型人物特别是过于类型化的人物,很容易导致概念化痕迹甚至于脸谱化。比如鲁迅先生在评论《三国演义》的人物塑造时,就曾批评过“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的人物脸谱化问题。事实上,像曹操的“奸”、关羽的“忠”,都具有这种概念化痕迹。这类不是大奸大恶就是大忠大善的

塑造,当然容易导致脸谱化现象。这种现象在我们当代小说的人物塑造中其实也多见不鲜。2.“圆型人物”

所谓“圆型人物”,也就是指多重性格人物。小说人物塑造经过类型化时期以后,小说理论界和创作界后来都逐渐意识到了类型人物的不足,发现塑造多重性格和复杂性格的“圆型人物”,不仅更有生活真实性,更能揭示现实生活中真正的人物情形,而且也更有审美价值和艺术意义。这就像黑格尔曾说的,人物的性格不应是“一个抽象的寓言品”,而应该是一个丰富完整的充满生气的性格世界。事实上,现代主义小说之所以非常重视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展示人物的复杂内心世界,也是追求人物的某种“圆型化”。无论从人物的现实情况来看,还是从艺术与生活的关系来说,性格丰富复杂的“圆型人物”显然更为真实可信,也更具有审美价值。我们上面所列举的那些经典作品中的不朽艺术形象,虽然也存在类型化或具有类型化特征的人物刻画问题,但绝大多数还是属于比较丰富的“圆型人物”形象。

第三篇:人物形象教案

鉴赏诗歌的形象-人物形象

高惠敏 学习要点

1、了解常见诗歌人物形象类别

2、如何鉴赏诗中人物形象

3、掌握解答人物形象鉴赏答题规范模式 教学重难点

体察鉴赏诗歌形象的切入点和答题组织规范。教学方法

学生自主练习,教师指导,共同总结

教 学 过 程

一、考点解读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说明》“鉴赏评价”部分有两条:⑴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⑵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考查材料以唐宋诗词为主,也可选择其他时代、其他体裁的作品。能力层级为【命题特点】

1、诗歌绝大多数选自唐宋诗词,具有经典、规范的特点;考查的形式是选择题和主观题。

2、历年高考诗歌均是近体诗,且大多数是短小精悍的绝句,没有一年选古体诗或其他形式的诗歌,其内容多半是不带典故的借景抒情诗,或相思、或怀古、或闲适。

3、选材力避两点:家喻户晓的作品不选,以免猜题押题艰涩冷僻者也不予考虑。

4、鉴赏的诗歌均选自课外。故阅读相当数量的古典诗歌是做好鉴赏题目的前提。学习内容

一、什么是诗歌的形象?

诗歌的最大特征是抒情性和形象性。诗歌有直接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间接抒情通过诗歌中的人事物景抒情,而这些便是诗歌的形象。所以说诗歌形象是情感的载体。那么准确的把握形象,分析形象是理解诗歌主题思想的关键,也就成了鉴赏诗歌一把钥匙。

形象也叫艺术形象。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它包括以下三种:

1人物形象。①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②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有别于小说中的“我”(非作者本人)。

回顾课本: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通过作者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本词所塑的人物形象如下:

少年英雄周瑜(客观人物形象):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我”(抒情主人公):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2.景象。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景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

3.物象。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花鸟虫鱼)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如咏物诗。

二、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

(一)鉴赏人物形象要注意:

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特别注意作者及其经历、注释、题目;在整体理解的基础上,从诗句中确定人物形象的身份。

2.、抓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细节、以及侧面描写,抓住描绘人物言行情态的关键词,比如动词、形容词,揣摩作者的心理。关注反应感情的词语(情语)剖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3、注意环境或场景(时间、天气、地点、周围景物)对刻画人物起到的作用。关注典型意象的代表意义,分析诗中出现的具体景物的含义,理解这些景物所承载的思想感情。

(二)常见提问模式:对这首诗中的某某形象做简要分析 解题步骤:形象————特征————意义(情感)例1 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答案示例: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什么形象)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形象特征)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形象意义)例2 最爱东山晴后雪(宋)杨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解析:先分析诗人形象的总体特征,可通过诗歌中的具体描写对此进行分析。从“只知”“逐胜”“忘寒”“最爱”几个词可以看出,诗人因爱美景而不觉寒冷,表现出对东山雪景的异常喜爱。

参考答案:这首诗塑造了一个心境悠闲,陶醉于自然美景而欣然忘我的诗人形象。诗人只顾追寻胜景而不觉春寒,驻足春风夕阳中凝望东山,对东山雪景充满喜悦之情。表达了作者对东山雪后美景的喜爱之情。例3 竹轩诗兴 张镃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注】:篆:盘香,因盘香曲绕如篆文,故称。

塑造了闲适、洒脱、高雅的诗人形象。通过对“竹轩”“柴门”“狭径”等简朴清幽的生活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闲适自得;“倦卧”“闲吟”等反映了诗人洒脱的生活态度;“竹”“雪”“梅”等意象表现出诗人高雅的人生志趣。作者通过这一形象表达了对悠然闲适的生活的喜爱。

(三)常见艺术形象类举

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的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如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而杜甫的《兵车行》则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

8.爱恨情长的形象。如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练习1.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 江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试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答案:本诗塑造了一个漂泊异乡、孤苦无依、年老多病却不忘报国思用的儒士形象。“片云”“孤月”表现孤独漂泊,“落日”喻自己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老马识途”的典故表明还可为国家效力。作者抒发了怀才不遇和仍报国思用的感情。

第四篇:论四世同堂中的人物形象塑造

山西师范大学成教院

函授教育专升本科毕业论文

论《四世同堂》的人物形象塑造

函授站点 长 治 专 业 汉语言文学 级 别 本 科 姓 名 刘 波 学 号 指导教师

2011年 月 日

提 纲

《四世同堂》是一部中国现代长篇小说名著,是老舍先生正面描写抗日战争,揭露、控诉日本军国主义的残暴罪行,讴歌、弘扬中国人民伟大爱国精神的不朽之作。一部民族的痛史、愤史,昭示着古老民族的浩然正气和无畏气概。读过之后,其中的故事情节及人物形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正好在我拿到论文的题目中有一篇是《论四世同堂的人物形象塑造》,所以就以此作为我的本科毕业论文。

写此文是为自己和读者更深刻地认识到在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里,我们的民族是怎样带着鞭痕悲壮地生存着;我们的国家是怎样带着创伤,骄傲地屹立着;我们的人民是怎样带着鲜血顽强地站立着以及老舍先生独特、真实、合理、新颖的人物塑造方法。

本文从五个方面分别阐述了《四世同堂》中的人物形象塑造。

一、《四世同堂》中的人物大都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这是老舍塑造人物的一突出特点。这不仅表现在人物的鲜明地方色彩和个性化的语言上,也不仅表现在那些人物都有活动在北平那个富有民族特色的环境中,而且更表现在那些人物的思想性格和生活习惯上。

二、《四世同堂》在塑造人物上的一个突出特点是“焦点”相对集中。作者在描写人物时,虽然也注意到了表现人物各方面的性格,但作者主要的注意力,不是多侧面地描写人物各方面的性格力求其“全”,而是多方面地描定人物性格的主要方面力求其“显”。因此,在作品所写到的五十多个人物中,虽然着墨多少不一,但个个都性格鲜明。

三、《四世同堂》对几个民族败类的描写,就有着大出读者意料的新颖。

四、《四世同堂》老舍自觉地把文化意识融入人物形象之中,在使文化获得实践性存在方式的同时,也使小说人物成为文化的载体。而且,如果说人物的国家、民族、市民属性是“自然生成”的,那么,人物的文化属性则是老舍“刻意追求”的。

五、怎样写人物?主要不是个方法问题,而是对现实生活的理解和认识问题,是有没有严肃的现实主义的态度问题。

论《四世同堂》的人物形象塑造

作者:刘 波

摘要 老舍以其对幼年和少年时代艰苦生活的真切体验,在《四世同堂》中,真实地记述了北平沦陷后的畸形世态,形象地描摹了日寇铁蹄下广大平民的悲惨遭遇,心灵震憾和反抗斗争。刻画出一系列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表现了开阔的视野和宏大的气魄。人物众多,性格鲜明,芸芸众生中,老派市民、新派市民和城市贫民三大形象系列,各具特色。关键词 四世同堂 ; 人物形象 ; 真实 ; 合理 ; 新颖

正文主体:《四世同堂》是老舍的力作。它开始于抗日战争之前那个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光,结束于抗日战争胜利的美丽时刻,它以抗日战争为背景,描写了沦陷区北平普通市民生活的绚丽画卷。它以世大的篇幅和宏伟的结构,给我们描绘出了一系列的个性鲜明的人物,将北平沦陷区市民们和荣辱浮沉、生死存亡,都一幕幕的展现在读者面前。打开这部巨著,就象走进一座琳琅满目的画廊,一群栩栩如生的人物便活在我们眼前。他们的遭遇往往有着出人意外的新颖,却又使人感至那样的真实可信,合情合理,充分表现了作者的艺术匠心。

老舍曾说:“小说的成败,是以人物为准,不仗着事实”“‘目中无人’,虽有情节,亦难臻上乘”,而能否将人物写好的关键又在于是否能“首先把个性建树起来,使人物立得牢稳”。《四世同堂》正体现出了老舍的这一主张。它的故事情节,既不轰轰烈烈惊天动地,也不曲折惊险令人“拍案惊奇”。作者从现实生活的逻辑出发,将人物放在沦陷区这块屏幕上,让他们想其所应该想,做其所应当做,在流动的平平常常的生活中去展现各自的性格。

一、《四世同堂》中的人物大都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这是老舍塑造人物的一突出特点。这不仅表现在人物的鲜明地方色彩和个性化的语言上,也不仅表现在那些人物都有活动在北平那个富有民族特色的环境中,而且更表现在那些人物的思想性格和生活习惯上。

《四世同堂》所写的是北平的下层市民在日本侵略者的生活和抗争,这种特定的社会背景和题材,更便于作者发挥他这方面的特长。所以,这部作品中的人物具有更为鲜明的民族特色,而且这种民族特点有着更新的意义。

主要人物之一的祁家老太爷是北平老派市民的典开型,在他身上渗透着浓重的传统色彩。祁老人因要维持四世同堂局面而不断妥协和过于谨慎,他怯懦的回避政治与一切纷争、甚至当日本人打到北平时,在他看来只要准备一些粮食与咸菜,堵上自家院门,就可以万事大吉。都快当亡国奴了,他还想着自己的生日。“别管天下怎么乱,咱们北平人绝不能忘了礼节!”虽然自己有过是平头百姓,可心里总忘不了把人严格地分成尊卑贵践,忠实而真诚的按照祖传的礼教习俗办事,处处讲究体面与排场。他奉行着“和气生财”的人生哲学,“善良”到了逆来顺受的地步,但当自己被逼到“想作奴隶而不得”的绝境时,也终于勇敢地起来捍卫人的尊严、民族的尊严。

作品中的祁瑞宣是作者所花笔墨最多、思想性格比较复杂的一个人物。自北平成为沦陷区后,他就陷入了无法解脱的思想矛盾之中。他爱国,他感受到了做亡国奴的痛苦与耻辱。中国的一城一地的失陷都引起他极大的精神痛苦。他身居北平,而心连着前线。他想做事情而不知道做什么,他想到前线去服务,但又离不开家。在他身上表现出来的“爱国”与“爱家”的矛盾,实际上即是“全忠”

与“全孝”的矛盾。他是祁家的长孙,是祁家这个“四世同堂”家庭的“中坚”。他对祖父辈要尽其孝,所以他不能丢下他们出走;他对兄弟要尽其“悌”,所以他对祁瑞丰的胡闹和胖菊子的无耻行为尽量容忍,对祁瑞全的一心出走是而般的不放心;他虽然不爱自己的妻子韵梅,但也努力尽到丈夫的责任。在他的身上明显地存在着中国传统的伦理道思想。而这种“孝悌”思想,恰恰变成他“全忠”的阴力。这个人物虽然是一个教英文的教员,而他的思想性格却完全是民族化的带有传统色彩的。这是一个爱中国传统思想影响较深而性格又十分软弱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典型。

其实,作品中的许多人人物的思想性格的民族特色,表现得都有很鲜明。钱默吟的亲家金三爷,就是一个满身侠气的人。在钱默吟从狱中出来,带着遍体鳞伤去找冠晓荷算账时,金三爷也跟了去。全们来到冠家正见冠晓荷、“大赤包”、李空山等在打牌。金三爷怒从心起,抓住冠晓荷就要打。冠晓荷被从桌子底下揪出来,忽然“心灵福至”,向金三爷求道:“爸爸别打!”金三爷一听“没了办法”,抬起的拳头又放下了。因为在北平江湖上,只要一方“叫了”,就不能再打。这是“侠仪”的道德。金三爷临走还宣布道:“我叫金三,信在蒋养房,什么时候找我来,清茶恭候”。真是行不更名,坐不改姓。这就是那种传统的江湖游侠的性格。其他人物,如李四爷夫妇的慷慨助人,韵梅的贤良与忍耐等等,都是典型的中国传统。总之,《四世同堂》中的许多人物的思想性格都有着鲜明的民族色彩。正因此,读者对其中的人物无论是憎还是爱,都觉得面孔熟悉,似曾相识,自然就会“喜闻乐见”了。

当然,所谓“民族特色”的“传统”,并不一定都是“优秀传统”。作者

并没有将那些东西都当成是“优秀”的东西加以歌颂,而有着自己的是非倾向。如金三的“侠义”,在他帮助钱默吟上是好的,而在饶恕冠晓荷上就完全是消极的了,显然有着它的两面性。祁瑞宣的“忠孝”思想也有着二重性。因为他有“全忠”的思想,所以他爱国,但他那“全孝”的思想却成了惰性力量。在这些问题上,作者的倾向是明确的。

二、《四世同堂》在塑造人物上的一个突出特点是“焦点”相对集中。作者在描写人物时,虽然也注意到了表现人物各方面的性格,但作者主要的注意力,不是多侧面地描写人物各方面的性格力求其“全”,而是多方面地描定人物性格的主要方面力求其“显”。因此,在作品所写到的五十多个人物中,虽然着墨多少不一,但个个都性格鲜明。

钱墨吟是作者着力描写的一个主要人物,但也只写了全两面三刀方面的性格特点。这个人物是书中最为光辉的一个形象。他是一个旧式文人,消极的避世者。在平时,他是个“向来不问国家大事的人”,“任着本国的人去发号司令”;他“每天的工作便是浇花,看书,画画和吟诗”;“他有时候挨饿,挨饿也不出一声”。他没有士大夫的阔绰,却力求士大夫的安逸;他无隐者之资,却有隐者之风。在那充满铜臭气味和趋炎附势的社会里,他那箪食瓢饮而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操,是值得肯定的,但他那种无论本国的统治者将国家弄成什么样子都超然物外的态度,却不足取。作者比较突出地描写了他这一方面的性格,使我们鲜明地看到了他的旧式文人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人们的影响。但作者更着力描写了他的凛然不可侵犯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他可以凭

本国的统治者“去发号司令”,却不忍受“有人来往我的国”。当日本侵略者的坦克隆隆开过北平大街时,蛰眠在他心灵深处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被惊醒了。他冒着生命危险救助了一位素不相识的王排长;当他的开汽车的儿子钱仲石拉着一车日本兵故意开进山沟与侵略同归于尽时,他没有悲伤,没有自怜,而是自豪地说:“死得好”,“我只会在文字中寻诗,我的儿子—一个开汽车的—可是会在国破家亡的时候用鲜血去作诗!我丢了一个儿子,而国家会得到一个英雄”;他在敌人监狱里,受尽折磨而不屈。出狱后,已经妻死子亡。他养好伤,便将儿媳送回娘家,自己仙潜入地下去同日寇斗争了。钱默吟性格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①个人英雄主义或复仇主义阶段(宣传复仇暗杀)②合作的爱国主义阶段(不再是报私仇,而要雪国耻)③由复国报仇到要整个消灭战争,打击穷兵黩武,争取人类的永久和平。作者一层深一层地揭示了他这方面的性格。钱默吟没有先进的思想,也算不得“革命者”,但在他的身上表现出来的“宁作寸寸断,不可绕指柔”的民族气节和品格,以及那种“国将不国,何以为家”的精神,就象浮雕一样鲜明、突出,经读者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作者以卖唱为生的小文夫妇这对“尤物”的描写,所花笔墨的确有多。但由于作者集中有限的笔墨着力描写他们的“人格”,使这对夫妇的个性就显得十分鲜明。他们俩一拉一唱,似乎“乐以忘忧”,谁买他们便卖唱,几不知“国家”为何物;他们宁可饿着也不向谁去告借一文,但若有人向他们求借,他去会倾囊相助;他们卖给唱不卖笑,人格不可侮。在一资所谓“义赈”演出会上,当一个日本军官要侮辱文若霞时,他们便愤然而起,为保卫自己的人格,赤手空拳与敌人拼搏,终于双双饮弹而死。这两个人物,平进并不可爱,他们对富人虽不谄媚,但也不对穷人亲近。那种无家无国浪荡哥儿的气质的确不能让人赞许。但在紧急关头,掩盖在他们那潇洒不拘的外衣下的纯洁人格却大放其光辉,而终于成为一对可爱的人物。作者对书中的其他人物的描写,大都采取这种笔法。似乎并不企图表现人物性格的“复杂”,而是着力表现人物的最突出的个性。

我们可以批评这样的形象有够“完美”,但却不能不承认其个性鲜明,具有生活的和艺术的真实性,其性格发展有着符合生活实际的合理性。作为“万物之灵”的人,本就面目不同,性格各异。钱默吟受的是传统文化的熏陶,所以他有着旧式文人的清高。他不懂“政治”是怎么回事,却很知道“爱国”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本分。在他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文天祥、夏完淳那样的知识分子的影子。在日本侵略者大举进攻中国腹地,钱默吟当了亡国奴时,他由一个超然的隐者逐渐变成抗日志士,实在是他的教养和那特定的历史环境的必然。在民主革命时期,就有不少这样的知识分子,在两个阶的激烈斗争中他们取“超然”的或“逃避”的态度,但当侵略者的战火向神州大地时,他们“拍案而起”,一跃成为反侵略的斗士,从此与人民同舟共济。象朱自清、闻一多、戴望舒等就是代表。钱默吟的身上就概括着这类知识分子的思想性格。象小文夫妇那样的既不珍“国”也不重“家”,只珍重自己的人格的艺人,在旧社会并不少见。“国”离他们太远,也没有给他们什么值得萦怀的好处;“家”早已不复存在,无从珍重。他们的所有就是赤条条的两个人。他们从事卖唱生涯,处于被侮辱被玩弄的地位。这样,在他们的心灵里,人格便成了唯一属于自己并最值得珍重的东西了。卖艺不卖身是旧社会正直艺人的座右铭,有多少艺人为保卫自己的纯洁人格而付出血的代价;小文夫妇就是这样的艺人代表。这样的形象,不是飘荡的影子,而是活生生的实

体,不是某种政治概念的传声筒,而是有血有肉的活人。这样的形象,所以能够“立得牢稳”,并给人以艺术的美感,靠的不是“完人”的美,而是个性的美。当然,要想从他们身上学得先进思想,似乎无从寻找,但他们那种民族自尊、人格自珍的精神,至今也还光彩照人。现在,人些人在“外汇”、“礼物”面前所缺少的不正是这种民族气节和人格自珍吗?

历史的本来面目就是这样,在抗日战争中,各种经历的人,从不同的出发点,用不同的方式,经过不同的途径,汇集到一个集中点;为民族的生存与独立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才组成了“浩浩荡荡”的抗日大军,演奏出一曲威武雄壮的全民抗战交响乐。那些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武装,在前线冲锋于枪林弹雨的战士,或出生入死没于敌后的游击健儿,是值得歌颂和崇敬的,而那此虽没有所谓“政治觉悟”却有着光辉的民族气节的人;那些在敌人的淫威下保卫自己的人格不受辱的人;那些同胞有难而全力相助的人;都有在抗日战争中付出了血的代价,同样值得赞扬和歌颂。所以,毛泽东同志说:“我们应该写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他们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他们是属于我们中华民族的,在他们身上表现出的是中华民族的气节和人格力量。我们不能用狭隘的所谓“阶级的眼光”来抹杀民族的光辉。

三、《四世同堂》对几个民族败类的描写,就有着大出读者意料的新颖。

老舍敢于创新,不墨守成规,他按照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独出心裁地描写了几个汉奸走狗的作为和命运。冠晓荷一心想在日本的治下飞黄腾达,为了得到主子的垂青,他对日本侵略者的忠心真比对他的娘老子还要虔诚。他请客、送礼、托人情,甚至不惜陷害钱默吟,将钱家弄得家破人亡,还要搭贴自己的女儿,无非是想削尖脑袋往汉奸窝里钻。在日本侵略军攻占保定之后,在北平举行的所谓“庆祝保定陷落”的大会上,他拼命挤到台前去,为的是好给台上的日本兵“行个礼”;在挤不到台前时,他还远远地“深深”地向台上“鞠了鞠躬”,希望“心到神知”。然而,他使尽浑身解数,终得不到主子的赏识。最后他得了痢疾,被日本“消毒队”象对待其他病患者一样,拉出去活埋了。冠的老婆“大赤包”也同冠晓荷一样,想在汉奸窝里出人头地。她用自己的女儿换了一个“妓女检查所所长”的头衔,于是她便觉得自己象“西太后”一样的威风了,连冠晓荷也得称她“所长太太”。她讹诈、勒索妓女,强逼良家妇女为妓,弄得人人憎恨,个个切齿。后来日本人看着她弄得没法收拾了,便将她投入监狱,查抄了她的家产,终于疯死在狱中。那个无聊而愚蠢的祁瑞丰,光跟着汉奸兰东阳之类拉配套还觉得不过瘾,他想当日本特务。由于偶然的原因,他被日本特务抓进特务训练处,在受审中他说他想当日本特务。但特务们看他不够格便将他放了出来。他出狱后碰到兰东阳,于是便冒充,说自己的“特务”。结果被兰东阳派真的特务将他捉进监狱暗中杀掉,连尸骨也不知其所。

这样的写法是新颖的。这“新”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这些败类的经历新颖,二是这些败类的结局新颖。所以我们读了作品感到耳目一新。但这种别出心裁的描写真实合理吗?如果对于这问题不能做出肯定的回答,那么这些形象就没有典型意义了。

老舍在作品中就说:日本侵略者理想的汉奸,是能“完全听他们的话,同时又能敷衍中国百姓的”人。日本侵略者为巩固自己的统治,自然要收纳一批汉奸

走狗,但并非凡为中国人民所唾弃的民族渣滓他们都一律收留重用。这道理很简单,因为他们豢养汉奸、走狗的唯一目的是便于统治中国人民。所以对冠晓荷那样的“无聊,无知”,“野心大而胆子小”的无能之辈,对祁瑞丰那样的只知吃、喝、玩的愚蠢角色,也是不感兴趣的。他们宁肯将冠晓荷的二女儿招弟纳为特务,而不愿收纳冠晓荷、祁瑞丰之流。

历史的规律决定汉奸走狗决不会有“皆大欢喜”的好下场。然而造成这种结局的因素却是复杂的。可以是中国人民的惩罚,也可以是敌人内部的残杀,还可能是出于日本侵略者更大的利益需要而自烹走狗。从《四世同堂》中我们看到,日本侵略者活埋冠晓荷是因为怕传染病的蔓延;杀祁瑞丰是兰东阳报私仇,也是怕他泄露机密;惩治“大赤包”是为了表示“天皇”的“仁政”。他们为了更大的利益,杀几个汉奸走狗是不当回事的。所以,对“大赤包”那样的“劣迹昭著”、完全失去了心因而也完全失去作用的走狗,对祁瑞丰那样的成事不足败事不余的笨蛋,加以铲除是完全可能的。由此看来,《四世同堂》的写法别具一格,却有着它的生活的真实性和充分的合理性。

四、《四世同堂》老舍自觉地把文化意识融入人物形象之中,在使文化获得实践性存在方式的同时,也使小说人物成为文化的载体。而且,如果说人物的国家、民族、市民属性是“自然生成”的,那么,人物的文化属性则是老舍“刻意追求”的。

在过去的老舍研究中,《四世同堂》中的人物主要是被从国家、民族或者生存方式的角度来认识的。有的研究者把《四世同堂》概括为“被征服者的愤史”,就是把人物作为中国人——被日本人奴役、做了亡国奴的中国人——来认识的。

有的研究者在把老舍作为“北京市民社会的表现者和批判者”来论述的时候,也论及《四世同堂》中的人物,注重的就是人物的生存方式、生活环境与社会地位。这些看法当然符合人物的实际存在状况,但如果从老舍赋予人物的文化意义来看,许多人物则完全应当作为“文化角色”(文化象征物)来认识。

根据所属的文化形态的不同,《四世同堂》中的人物作为文化角色可以划分为如下四种类型。一是传统文化角色。以祁瑞宣、陈野球和被捕前的钱默吟最为典型。他们以中国文人传统的生活方式生存着,保持着中国文人具有历史性、稳定性的心理状态、性格特征和伦理观念。瑞宣为人清高、本分,学识渊博,但软弱、忧郁,在国难当头的时候,他有心为国效力,却囿于传统的伦理观念,迟迟没有走出家庭。陈野球懦弱、萎靡,承认自己“简直是个妇人”,并直接把这种人格缺陷归因于传统文化。他说:“我们的文化或者只能产生我这样因循苟且的家伙,而不能产生壮怀激烈的好汉!我自己惭愧,同时我也为我们的文化担忧”(第十八章)。被捕前的钱默吟,则穿着长衫,像隐士一样闲居家中,以吟诗、饮酒、栽花为乐。二是市民文化角色(或称“都市文化角色”)。以祁老人、小崔、冠晓荷等人为最典型,他们身上体现了北平人的多礼、软弱、苟且、贪图享乐等生活习性(老舍在小说第二十五、二十六、三十各章多次提及这种习性)。祁老人面对为虎作伥、昂然而去的便衣背影谦卑地微笑时,老舍说:“当文化霉烂的时候,一位绝对善良的七十多岁的老翁是会向‘便衣’大量的发笑,鞠躬的”(第二十八章)。这显然是把祁老人看作文化霉烂的产物、霉烂文化的体现者。小崔脸上挨了大赤包的巴掌不还手,是因为“北平亡了,北平的礼教还存在小崔身上”(第六章)。冠晓荷这个看似“插科打诨的‘二丑’”式的人物,在

很大程度上也是被作为文化象征物来塑造的。“当一个文化熟到了稀烂的时候,人们会麻木不仁的把惊魂夺魄的事情与刺激放在一旁,而专注意到吃喝拉撒中的小节目上去”(第二十六章)。冠晓荷在吃、穿、一举手一投足上的许多讲究,正是“熟到稀烂”的北平市民文化的产物。老舍这样说:“他是都市文化的一个蛔虫,只能在那热的、臭的,肠胃里找营养与生活”(第六十六章),“在北平的文化里,无聊的天才才能如鱼得水的找到一切应用的工具。冠先生既是天才,又恰好是北平人”。写到冠晓荷煞有介事地谦让着请瑞丰吃饭时,老舍说:“他的虚伪极了的真诚是来自北平的文化”(第二十六章)。三是原始文化角色(亦可称之为“农民文化角色”或“黄土文化角色”)。以不太识字的农民和士兵为代表,仲石、金三爷亦可划归此列。其特征是没受过多少教育,但质朴、顽强。老舍在小说第六十一章写到北平城外黄土地上那些贫困、没有文化但善良、朴实、顽强的农民们,并从瑞宣的角度发出这样的感叹:“这是中国人,中国文化!”到小说第八十二章,又从瑞全的角度对黄土地上的农民作了这样的描写:“那滚滚的黄流与小得可怜的山村,似乎是原始的,一向未经人力经营过的。可是它们也就因此有一种力量,是北平所没有的力量,紧紧地和天地连在一处”;“他也爱那些脚蹬在黄土上的农民,他们的耕植方法是守旧的,他们的教育几乎是等于零的,他们的生活是极端艰苦的,可是他们诚实,谨慎,良善,勤俭。„„而且到时候,他们敢天拼命——尽管他们的皮肤是黑色的,他们血或者可是比他的更热更红一点”。第四种文化角色可以之为“前文化角色”,以蓝东阳为代表,因为在老舍看来他“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毫不相干”、“披人皮,没有人性,只有狡猾和残忍的兽性”,属于“人吃人,狗咬狗的蛮荒时代”(第九十六章)。

应当说明的是,上述四种文化角色的划分是就其基本倾向而言的,因此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有的人物有时徘徊于两种文化之间(如瑞宣曾被老舍称作“新旧文化中的钟摆”——第六十章),不同的文化形态有时是交叉的(传统文化有缺乏生命活力这一点上与市民文化相通,并与原始文化相关联——老舍赞美黄土地上的农民们时说他们“心中印着三千年传下的道德”)。

五、怎样写人物?主要不是个方法问题,而是对现实生活的理解和认识问题,是有没有严肃的现实主义的态度问题。

老舍是那样认识现实生活的,是那样认识汉奸的,所以她就那样写出来了。他不是从什么是“典型环境”啊,什么是“典型人物”啊之类的概念定义出发,也不是从什么条条框框出发,而是从现实生活出发去塑造形象,所以他才能不走别人的旧路而写出新意。老舍曾告诉青年作者说:“你先就你所认为值得写的把它写出来”。“因为你要是脑子里有那么一个架子:什么人才叫典型呢?你就没法写了。”这当然不是说作家不需要学习文艺理论和文学常识,而是说要根据自己对现实生活的观察、理解和认识去塑造人物。作家的经历不同,所见所闻不同,理解认识不同,写出作品来就自有其创新和独见。否则,在下笔之前脑子里就先有许多别人编制的框框,这样写怕越雷池,那样写恐坏规矩,最后只好将自己的见闻“削足适履”塞进那些框框中,自然就不会有新意。鲁迅如果要是按照历史小说的严格定义去写历史小说,就不会有含义隽咏的《故事新编》了。

在我们的文学作品中,表现沦陷区市民生活和抗争的作品是不多的。正象一九七九年版《四世同堂》的编者在《致读者》中的说:“当我们伟大的古都北平不幸沦陷敌手后,广大市民过着怎样的生活,进行过什么样的抗争,对许多读者

来说当是非常陌生的,而反映这种生活的小说也是不多的。”《四民同堂》正是这“不多的”之中一部佼佼者。这部作品所塑造的一系列的艺术形象,大大丰富了我国抗战文艺的画廊,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一大收获。

主要参考文献及附录

[1]吴小美:《一部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品——评老舍的〈四世同堂〉》。载《文学评率》1981年第6期。

[2]赵园:《老舍——北京市民社会的表现者与批判者》。载《文学评论》1982年第2期。

[3]赵园:《老舍——北京市民社会的表现者与批判者》。载《文学评论》1982年第2期。

[4]《老舍论创作.人物的描写》

[5]老舍:《勤有功》,见《戏剧报》1959年第18期。

[6]毛泽东:《别了,司徒雷登》

[7]老舍:《勤学苦练,提高创作质量》

[8]樊骏:《老舍名作欣赏》(中国和平出版社,1996年)

[9]古世仓吴小美:《老舍与中国革命》(民族出版社,2005年)

第五篇: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作品,是四大文学体裁之一,中小学语文课本入选的作品甚多。广大中小学生应如何阅读欣赏小说呢?我们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来着手。

第一,从了解、熟悉小说故事情节人手。

小说主要是通过对故事情节的叙述来展示人物性格和表现中心思想的。例如契可夫的《变色龙》是通过主人公奥楚蔑洛夫围绕狗的主人是谁而五次变化的情节来展示他见风使舵、媚上欺下的性格,进而塑造出一个活灵活现的沙皇走狗和变色龙形象的。周立坡的《分马》就是通过分马、换马这两个故事情节来塑造以郭全海为代表的善于团结群众、教育群众的大公无私的共产党员的高大形象和老孙头那种既拥护土改又不愿牺牲个人利益的、需要进一步团结教育的广大农民形象的。由此看来,我们只有先熟悉故事情节,才能把握小说中人物的性格。

熟悉情节,要理清小说层次结 构,了解作品的中心事件、主要矛盾,以及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全过程。例如,在阅读《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时要了解“拳打”这一情节是小说的中心事件,作者是以时间为 序展开情节的:鲁达在酒楼听金氏父女血泪控诉是“拳打”的原因,也是故事的开端;救助金氏父女逃出 虎口是故事的发展,也是“拳打”的 准备;打死镇关西伸张正义是故事的高潮,也是“拳打”的中心情节;镇关西毙命、鲁达巧妙脱身这是故事结局,也是“拳打”的结果。

层次结构理清了,内容熟悉了,就为我们分析人物形象打下了基础。第二,把重点放在分析人物形象上。

刻画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重要手段。小说《老杨同志》通过老杨同志的外貌、语言、动作等,刻画了一个立场坚定、爱憎分明、密切联系群众、注重调查研究、政治眼光敏锐、有着丰富斗争经验的优秀农村干部形象,说明只有在老杨这样的共产党的好干部带领下,农村的土地改革运动才能顺利开展,农民才能真正获得翻身解放。由此可见只有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才能表现文章的主题,反映社会生活,所以分析人物形象是阅读小说的重点。

分析人物形象要抓住作者精心刻画的主要人物,抓住能反映人物性格特征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等进行认真剖析。例如阅读《孔乙己》,可以抓住主要人物孔乙己前后不同的外貌、神态,抓住“窃书不为偷”等满口之乎者也的语言,抓住“排”、“摸”、“罩”等传神的动作„„认真剖析,就可以知道孔乙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原本善良,是一个“品行却比别人都好”的下层知识分子。在封建文化熏陶下,他热衷功名,养成了好喝懒做、自命清高、轻视劳动的坏毛病。因为不会营生,又不能进学,不得不偷窃,而被丁举人打折腿,直至麻木死去,成为封建文化和科举制度的牺牲品。作者通过这些典型的刻画,既无情揭露和控诉了封建文化和科举制度的罪恶,又反映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

第三,借助环境来体味。

人物活动离不开环境,阅读小说也应该借助环境来品味小说的意境,把握作者的意图。《在烈日和暴雨下》作者渲染了烈日的酷热和暴雨的凶猛。用自然环境衬托了祥子拉车生活的痛苦。而《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中对“护官符”的介绍,是属于社会环境的描写。“护官符”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巨大财富和权势,点明了四家连络有亲“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利害关系,这张“符”是封建制度的缩影,是贾雨村徇情枉法的背景。了解这一社会背景对我们理解小说反映的封建社会官官相护共同鱼肉百姓这一主题有很大的帮助。

第四,比较也是极有益处的学习方法。阅读小说,我们可以把相近内容进行比较,找出异同,可以单项比较,例如《孔乙己》、《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都有描写“摸”钱的动作,孔乙己“摸”出四文钱说明他穷困潦倒、频临绝境,鲁达“摸”出五文大钱说明他倾其所有、豪爽侠义,而李忠“摸”出二文钱说明他吝啬小气。也可以综合比较,例如把《孔乙己》和《范进中举》从人物性格、形象特征、表现手法、作者意图等方面进行比较,这样有利于我们深入理解小说的意境。

总之,欣赏小说,熟悉情节是基础,剖析人物形象是重点,体味小说环境是帮手。同时抓住重点,运用比较的方法,认真剖析,反复品味,再结合生活实际展开联想,就会把握小说的真谛,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从而达到认识社会生活、获得艺术享受的目的。

二00五年五月十三日

如何阅读小说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小说三要素:情节、人物、环境

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是欣赏小说艺术特点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

1、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2、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3、用填空的方式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

(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面对这种试题,我们该如何下手呢?

①对事件的完整叙述必须按照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②在概括时要避免前后情节的相互交错,还得注意事件涉及的对象,做到前后一脉贯通.

二、揣摩人物形象 题型;①指出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②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③对文中的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为中心的,人物塑造的方法有 ① 正面描写。也叫直接描写,即通过直接地描写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心理、神态来揭示人物思想品质及性格特点,反映作品主题。②侧面描写。也叫间接描写。即通过他人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面对这些题型,我们该如何解答呢?一般可从四方面揣摩:

1、重视小说中的人物的身份、地位、教养、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2、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人物肖像、动作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人物对话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3、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去理解。

4、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结合内容具体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这类题的答题步骤: ①.答出描写人物的方法。(肖像、语言、动作、心理;侧面描写)②答出这些方法的具体内容(找最能表现人物特点的重点词语和句子。)③针对具体内容分析人物特点,注意从外在的肖像特点到内在的心里想法,2 再到精神品质。要分析全面,具体,不可泛泛而谈。发挥想象,补写人物心理活动。①心理活动的作用: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刻画人物性格,深化作品主题。出现问题: ①.缺要素

②.心理活动不符合人物性格。原因分析: ①.答题时随意,说的话不符合人物性格。②不注意联系上下文,忽略了文中人物的潜台词。

这类题的答题方法:.通过语言、神态、动作分析人物的心理过程。

三、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环境描写是小说艺术的一个重要内容,小说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社会环境描写对揭示小说的中心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也不可忽视。在中考试题中,常见的题型有三种:①在文中准确地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②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其作用;③依据文章内容发挥想象续写一段环境描写。面对这种题型,我们可从六方面进行思考:

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 2.暗示社会环境;

3.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要表现一定的新鲜感受或微妙情绪,做到情景交融,能够给人以感染、启发和美的享受。4.营造气氛,渲染气氛; 5.推动情节的发展。6.使故事情节更为生动、真实。7.使主题更为突出、深刻。

四、挖掘作品的主题

小说的主题是小说的灵魂,是作者写作目的之所在,也是作品价值意义之所在。主题的深浅往往决定着作品价值的高低;因此,欣赏小说必须欣赏小说的主题。如何把握小说的主题呢?一是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二是联系小说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环境描写,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人物形象折射出的时代特征,达到揭示小说主题的目的;三是从小说的精巧构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题。在中考阅读测试中,常见的题型有: ①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作品的主题);

②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本文对你有什么启迪,谈谈你的一点体会); ③结合全文的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的理解或看法。

下载塑造人物形象作文教案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塑造人物形象作文教案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电视剧《亮剑》的人物形象塑造

    文艺评论浅谈电视剧《亮剑》的人物形象塑造 宫暑卉 (南开大学 天津300071)摘要:革命题材小说《亮剑》自出版以来受到广泛关注与好评,改编后的同名电视剧更是取得了很高的收视......

    用人物自身语言塑造人物形象

    用人物自身语言塑造人物形象 汨罗市城郊中学 霍海燕 “言为心声”,人物语言是表达人物思想感情的工具,是展示人物性格的镜子,是袒露人物内心世界的产物。人物自身的语言利用得......

    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形象

    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形象 【摘 要】塑造好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形象是一个戏曲艺术工作者最基本也是最终的艺术要求。作为演员要想塑造好舞台形象,仅仅依据剧作家笔下的......

    简述《水浒传》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答: 小说塑造人物的主要方法有:第一,把人物置于引人入胜的情节发展中,人物和情节高度融合在一起,给人以符合生活的真实感,避免了人物形象的平板化。第二,传奇性与现实性结合,超人与......

    作文训练: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共五则范文)

    作文训练: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 生活五彩缤纷,生活的人千姿百态。写人的文章,就是要通过描述人物的语言和行为,表现他的思想、情感和个性特征,使他栩栩如生,跃然纸上。这里首先要注......

    本诗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闲 居 姚合 不自识疏鄙, 终年住在城。过门无马迹, 满宅是蝉声。 带病吟虽苦, 休官梦已清。何当学禅观, 依止古先生? 【注】 禅观:即禅理、......

    浅析鲁迅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塑造(5篇可选)

    浅析鲁迅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摘要:鲁迅的小说主要塑造了现代中国的两类型人物形象,一类是以孔乙己、陈士成、吕纬甫、魏连殳、子君和涓生为代表的知识分子的形象。他们或惨受......

    满分作文中人物形象塑造优美语段讲解

    满分作文中人物形象塑造优美语段 (一 ●魏晋时“竹林七贤”之一嵇康因不与贵族合作死于屠刀之下,耿直不屈的脖颈中喷涌 的鲜血化作了一条华贵美丽的“豹尾”,鞭打在一个腐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