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常识》专题三教案

时间:2019-05-12 18:53: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经济学常识》专题三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经济学常识》专题三教案》。

第一篇:《经济学常识》专题三教案

高三政治选修二《经济学常识》专题三教案

一、本专题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专题以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的大危机为背景,分析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影响,介绍凯恩斯革命的内容、影响和实质。以凯恩斯主义的困境为背景,分析新自由主义的兴起及其基本主张。最后,简单探讨了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主要模式的特点和成因。通过本专题的学习,可以使我们对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和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的主要模式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一)教育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的规定,本专题的教育教学目标可从三个维度加以说明,分述如下。

1.知识目标

○罗斯福新政的背景。

○罗斯福新政的阶段。

○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凯恩斯革命的内容。

○凯恩斯革命的影响。

○凯恩斯革命的实质。

○新自由主义兴起的背景。

○新自由主义的基本观点。

○新自由主义的影响。

○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的主要模式及其特点。

○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主要模式的成因。

○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主要模式的比较。

○对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主要模式的评价。

2.能力目标

○通过了解大萧条及凯恩斯经济学的产生、发展过程以及其主要的学术观点,培养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比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与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异同,培养学生的比较、鉴别能力。

○通过运用有关知识分析现实问题,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通过了解不同的历史环境所导致的学术观点的变迁,提高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树立发展的观点。

○通过收集资料,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了解凯恩斯经济学、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发展过程,引导学生进一步感悟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基本观点,帮助学生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现代西方经济学。

○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由于各国的国情不同,各国的市场经济模式具有各自的特色,应尊重各个国家和人民的选择。别国也应该尊重我们国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选择。

○任何事物都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尽管西方各国市场经济各具特色,但也存在反映社会化生产要求的共性东西。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过程中,应吸收各国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优点,并结合我们的国情加以利用,以培养学生的世界眼光和开放意识。

(二)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1.运用“罗斯福新政”在经济生活方面的重要实例,解释“凯恩斯革命”的涵义。

1929~1933年爆发了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这次经济危机持续时间之长、危害程度之深,都是空前的。这次危机的爆发,再一次证明了市场不是万能的。完全自由放任的政策使资本主义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为了摆脱这一严重的经济危机,自1933年3月开始,美国总统罗斯福在美国推行“新政”。罗斯福新政虽与美国传统的自由放任思想相违背,但缓解了美国原本十分尖锐的社会矛盾,使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恢复和发展,维护了资本主义制度;同时,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使国家与垄断组织相结合的制度在美国得以形成。罗斯福新政对其他西方国家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凯恩斯革命的发生产生了重大影响。

凯恩斯革命是大危机的产物,也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产物。凯恩斯从人的“心理规律”出发,寻找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并以此为据,提出反危机的措施。这既掩盖了经济危机、失业与资本主义制度之间的联系,又适应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目的在于维护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凯恩斯不仅创立了西方宏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而且他的经济观点主张,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提供了直接理论依据。2.了解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模式。

随着国家干预经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由自由竞争市场经济阶段发展到了政府干预的市场经济阶段。由于各国干预经济运行的程度、方式存在差异,使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呈现出不同的模式。各种模式各具自己的特征,它们的形成与本国的社会制度、历史传统、经济状况等因素有关。了解各种模式的主要特征和形成原因,从我国国情出发,积极借鉴它们反映社会化生产和现代市场经济一般要求的东西,对有效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内容分析

(一)教学提纲

第一框:罗斯福新政

第一目:罗斯福新政的背景

○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特点

○古典经济学的缺陷

第二目: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罗斯福推行新政的过程

○罗斯福新政的内容

第三目: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罗斯福新政的国内影响

○罗斯福新政的国际影响

第二框:凯恩斯革命

第一目:凯恩斯革命的内容

○“有效需求不足”理论的提出

○凯恩斯经济学的主要政策建议

第二目:凯恩斯革命的影响

○凯恩斯革命与宏观经济学

○凯恩斯革命的实践意义

第三目:凯恩斯革命的实质

○凯恩斯经济学的辩护性

○凯恩斯政策主张的作用

第三框:新自由主义

第一目:凯恩斯主义的困境与新自由主义的兴起

○国家干预与战后发展

○新自由主义兴起的背景

第二目:新自由主义的基本主张

○新自由主义发展概况

○新自由主义的基本观点 第三目:新自由主义的影响

○新自由主义在美国的影响

○新自由主义的发展趋势

第四框: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主要模式

第一目:不同模式的主要特点

○以美国为代表的市场经济模式的特点

○以德国为代表的市场经济模式的特点

○以日本为代表的市场经济模式的特点

第二目:各种模式形成的原因

○美国市场经济模式形成的主要原因

○德国市场经济模式形成的主要原因

○日本市场经济模式形成的主要原因

第三目:西方现代市场经济模式的比较与评价

○三种模式的区别

○三种模式的相同点

(二)本专题的讲解思路

本专题由引言、四框内容和专题小结、专题活动建议构成。

导言主要讲了三层意思,实现三个功能。

其一,过渡的功能。导言的第一自然段,由大危机、罗斯福新政、凯恩斯革命等一系列相关事件,引出“看得见的手”与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模式等问题,很自然地实现了由第一专题对古典经济理论分析向本专题对现代西方经济理论分析的过渡。

其二,提示本专题的主要内容。导言第二自然段的前半部分,即“何谓‘罗斯福新政’?何谓‘凯恩斯革命’?实施‘罗斯福新政’、引发‘凯恩斯革命’的背景是什么?‘罗斯福新政’的实施和‘凯恩斯革命’的发生带来了什么社会后果?资本主义世界大致存在哪几种市场经济模式?它们各有什么特点?这些都是本专题所要探究的问题”,揭示了本专题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

其三,点明学习本专题内容的意义。导言最后指出:“通过本专题的学习,我们可以对西方国家的现代市场经济的由来与模式有一个大概的了解”。第一框:“罗斯福新政”。

本框共设三目。第一目“罗斯福新政的背景”,介绍了罗斯福实施新政的原因;第二目“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介绍了罗斯福实施新政的过程及其涉及的主要领域;第三目“罗斯福新政的影响”,介绍了罗斯福新政带来的国内外结果。各目的具体内容和逻辑结构如下。

第一目“罗斯福新政的背景”,主要讲了两层意思。

其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大危机的特点与危害,这是促使罗斯福推行新政的根本原因。

其二,危机对传统经济理论提出的挑战,它的爆发再次表明市场不是万能的,许多国家经济的发展呼唤“看得见的手”发挥作用。

为了开拓学生视野,教材以“相关链接”的形式对当时美国总统胡佛的政策主张作了简

要介绍。

第二目“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主要讲了两层意思。

其一,罗斯福新政的过程。新政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自1933年3月开始,主要任务是实现调整与复兴;第二阶段,自1935年5月开始,主要任务是进行改革。

其二,罗斯福新政的内容。新政的内容涉及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主要包括整顿金融业、恢复和稳定农业、复兴工业、建立宽泛的生活保障等。在推行“新政”的过程中,罗斯福强调国家对经济进行调节和干预。

第三目,“罗斯福新政的影响”,主要讲了三层意思。

其一,罗斯福新政的显著特征。罗斯福新政的显著特点是通过法律形式,将国家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及援助贫困公民的责任固定下来。

其二,罗斯福新政对美国经济社会的影响。罗斯福新政对美国经济社会的影响包括三个方面:第一,缓解了美国原本十分尖锐的社会矛盾,使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恢复和发展,维护了资本主义制度;第二,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国家与垄断组织相结合的现代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在美国得以形成;第三,罗斯福新政以巨额财政赤字刺激经济发展的方针也为美国此后连年加剧的通货膨胀和财政赤字播下了种子。其中,头两点是积极作用,后一点是消极影响。

其三,罗斯福新政的国际影响。罗斯福新政的国际影响主要有两点:一是罗斯福新政对其他西方国家经济政策的制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二是各国政府干预经济的实践,迫切需要新理论的支撑与指导,在此情况下,发生了凯恩斯革命,凯恩斯经济学应运而生。

第二框:“凯恩斯革命”。

本框共设三目。第一目“凯恩斯革命的内容”,在介绍凯恩斯有效需求不足理论的基础上,指出了凯恩斯的政策主张;第二目“凯恩斯革命的影响”,介绍了凯恩斯革命所带来的理论革命与政策影响;第三目“凯恩斯革命的实质”,介绍了凯恩斯经济观点的辩护性、作用的局限性。各目的具体内容和逻辑结构如下。

第一目“凯恩斯革命的内容”,主要讲了两层意思。

其一,凯恩斯的有效需求不足理论。凯恩斯认为由于存在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与流动偏好三大心理规律,所以会出现有效需求的不足,从而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

其二,凯恩斯的政策主张。凯恩斯认为,要消除经济危机,政府必须采取赤字财政政策,刺激消费,扩大需求。

第二目“凯恩斯革命的影响”,主要讲了两层意思。

其一,对经济学发展的影响。凯恩斯在《通论》中创立了宏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通论》的发表在西方经济学说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其二,对各国政策的影响。凯恩斯提出的各种反危机的政策主张,都不同程度地为西方国家所奉行,成为西方国家制定经济政策的重要理论依据。

第三目“凯恩斯革命的实质”,主要讲了三层意思。

其一,凯恩斯革命发生的必然性。教材指出,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是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的直接产物,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产物。

其二,凯恩斯经济理论的辩护性。凯恩斯从人的“心理规律”出发,寻找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并以此为据,提出反危机的措施。这既掩盖了经济危机、失业与资本主义制度之间的联系,又适应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目的在于维护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其三,凯恩斯经济主张的有限性。凯恩斯的政策主张,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一些矛盾和问题,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但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的各种内在矛盾。

第三框:“新自由主义”。

本框共设三目。第一目“凯恩斯主义的困境和新自由主义的兴起”,在客观评价凯恩斯主义积极作用的同时,指出了新自由主义兴起的背景;第二目“新自由主义的基本主张”,在对新自由主义概况作了交代的基础上,介绍新自由主义的基本观点与主张;第三目“新自由主义的影响”,介绍新自由主义在英美的影响及其走势。各目的具体内容和逻辑结构如下。

第一目“凯恩斯主义的困境与新自由主义的兴起”,主要讲了两层意思。

其一,凯恩斯主义促使了战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经济发展。

其二,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滞胀”现象的出现对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提出了挑战,促进了新自由主义的兴起。

第二目“新自由主义的基本主张”,主要讲了两层意思。

其一,新自由主义的概况。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想体现在若干经济学派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主张之中。这些学派主要有货币学派、理性预期学派、供给学派、弗莱堡学派、哈耶克新自由主义、公共选择学派、新制度学派等。其中,以货币学派最为典型。

其二,新自由主义的基本主张。新自由主义各学派的理论内容各不相同,政策主张也有差异,但一般都坚持经济人假设、完全市场信息假设和完全竞争市场假设;都反对政府对经济的过多干预,主张政府作用最小化、市场自由化;都认为私有制是最有效率、最符合人性的永恒制度,是市场经济的唯一基础,反对社会主义和公有制,主张私有化。

第三目“新自由主义的影响”,主要讲了两层意思。

其一,新自由主义在英、美的影响。新自由主义对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政策进行了批判,并从不同的角度各自提出了自己的理论见解和政策主张;在一段时期内,他们的政策主张对美、英等资本主义国家的政策制定产生过一定影响。

其二,新自由主义的走向。新自由主义主张的政策并未解决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却带来了另一些新问题,再加上它们反对国家干预的主张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不相符合,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其影响在西方国家有所削弱。

为了介绍新自由主义对发展中国家和对美国的影响,教材以“相关链接”的形式介绍了新自由主义给拉美国家带来的危机,以及导致2008年爆发并蔓延全球的美国金融危机。

第四框:“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主要模式”。

本框共设三目。第一目“不同模式的主要特点”,介绍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模式的主要特点;第二目“各种模式形成的原因”,以美、德、日三国为例,介绍了三种模式各自形成的主要原因;第三目“西方现代市场经济模式的比较与评价”,介绍各种模式的区别、各自的优缺点与共同点。各目的具体内容和逻辑结构如下。

第一目“不同模式的主要特点”,主要讲了两层意思。

其一,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两个阶段与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的主要模式。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经历了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和由政府干预的现代市场经济两个阶段。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主要存在三种模式:以美国为代表的市场经济模式、以德国为代表的市场经济模式和以日本为代表的市场经济模式。

其二,各种经济模式的主要特点。以美国为代表的市场经济模式具有“私人经济占绝对主导,国有经济比重小;私人资本集中程度高,垄断性强;市场自发调节作用很大,国家干预少;劳动力市场的自由开放程度高、流动性大,就业竞争压力大”的特点。以德国为代表的市场经济模式具有“混合经济体制特征明显,注重市场机制和国家调节的结合;强调社会保障”的特点。以日本为代表的市场经济模式具有“在强调自由竞争的同时,特别强化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鼓励员工参与企业事务,培养员工对企业的责任和忠诚”的特点。

第二目“各种模式形成的原因”,以美、德、日三国为例,分别介绍了三种模式的成因。

其一,美国模式的成因。美国市场经济模式的形成主要是受其传统的自由主义和20世纪70年代经济“滞胀”和新自由主义思潮等因素的影响。

其二,德国模式的成因。德国市场经济模式的形成主要受“社会市场经济”理论和战后英美占领当局政策等因素的影响。

其三,日本模式的成因。日本市场经济模式的形成主要受日本自然条件、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儒家思想等因素的影响。

第三目“西方现代市场经济模式的比较与评价”,主要讲了三层意思。

其一,三种模式的差异。在市场发挥作用的大小、政府干预程度和社会保障水平三个方面,三种市场经济模式相对而言,美国模式条件下的市场作用最大、政府干预程度最低、社会保障水平较低;德国模式条件下的市场作用中等、政府干预程度中等、社会保障水平最高;日本模式条件下的市场作用最小,政府干预程度最高,社会保障水平较低。

其二,各种模式的优缺点。以美国为代表的市场经济模式,强调发挥市场的作用,好处在于束缚少,有利于激发企业活力,但由于缺乏必要的监控和干预,容易加剧两极分化;以德国为代表的市场经济模式,通过发挥市场的作用来提高效率,通过发挥政府的作用来缓解各种社会矛盾,但无处不在的社会保障大大削弱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本国的国际竞争力;以日本为代表的市场经济模式,政府主导特征明显,这有利于经济发展,提高本国国际竞争力,但易于形成商官勾结,造成政府决策失误和加剧社会不公。

其三,三种模式的共同点。首先,它们都以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其次,在经济运行中,都以市场竞争作为最基本的调节手段;第三,国家调节经济的目的都是为了维护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和统治地位。

关于专题小结。

专题小结是教材内容的一部分,强调了以下思想。(1)第一个自然段,介绍了罗斯福新政和凯恩斯革命的影响,以及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两个阶段。

(2)第二个自然段的头两句话,概括了当代西方经济学的现状和任务,即“当代西方经济学,派别林立,思潮迭起。总的说来,其主流学说均力图说明资本主义制度优越,并在总结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政策建议”。

(3)第二个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即“对各学派的理论主张,一方面我们必须充分认清它们的本质,另一方面也要吸取和借鉴其中某些合理的成分”,指明了对待西方经济学的科学态度。

(三)探究活动的设计意图及操作建议

1.第一框的探究活动,本框共有三个探究活动。

※第一个探究活动

设计本探究活动是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是通过观看图片,让学生了解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情形及特点,引发学生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思考。二是让学生了解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并介绍古典经济学理论所暴露出来的缺陷,使学生认识到为什么完全自由放任的政策使资本主义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

开展本探究活动,教师可引导学生剖析古典经济学关于市场万能观点的局限性,使学生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现实背景。

※第二个探究活动

设计本探究活动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思考这样两个问题:一是罗斯福为什么要实施新政,二是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由于该探究活动设计的问题具有开放性,建议教师引导学生回答第一个问题时,可考虑结合第一个探究活动得出的罗斯福新政的背景,教材中所列举的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构成了罗斯福新政的现实背景。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第二个问题时,要帮助学生进行分析,使学生了解新政的主要措施,并对这些措施在金融业、农业、工业及社会保障等领域的影响及后果进行介绍,引导学生认

识到国家干预经济对恢复社会生产的作用。

※第三个探究活动

设计这一探究活动的主要意图有两个。第一,让学生了解罗斯福新政对美国经济运行所产生的深远影响;第二,帮助学生认识罗斯福新政对其他国家及经济学理论的发展的影响。实施本探究活动时,教师要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从教材提供的材料来看,一方面要分析罗斯福新政对于缓解美国的经济危机所起到的积极作用,使学生了解虽然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与美国传统的自由放任思想相抵触,但缓解了美国原本十分尖锐的社会矛盾,使生产力得到了恢复和发展,维护了资本主义制度。但另一方面,新政的措施造成了美国连年上升的通货膨胀和财政赤字,新政的措施并没有找到彻底解决资本主义矛盾的灵丹妙药。

第二,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其经济政策的制定对其他国家特别是对同样陷入危机的资本主义国家来说有着深远的影响。实践的发展需要理论来进行指导,罗斯福新政的实施为凯恩斯经济学提供了实践依据。

2.第二框的探究活动

本框共有五个探究活动。

※第一个探究活动

设计本探究活动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了解凯恩斯革命的主要内容,使学生初步了解边际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及流动偏好等概念,并对凯恩斯的有效需求不足理论有初步的印象。

开展本探究活动,应注意以下两点。

(1)要充分利用教材所提出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自学。学生自学可以集中在凯恩斯革命的基本观点上。这一问题涉及许多经济学的基本概念,要想进行深入分析,需要学生查找相关资料。此外,学生还可以参考国内对于凯恩斯经济学的介绍性资料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的了解。

(2)由于探究活动涉及相关的经济学知识,教师必须进行充分的准备,要了解一些基本的经济学的概念,了解这些概念在凯恩斯经济学中的作用,了解凯恩斯革命与古典经济学的差别。

※第二个探究活动

设计本探究活动的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凯恩斯的财政政策与传统的财政政策的不同。

开展本探究活动时,教师应首先给学生补充关于财政的基础知识。然后,分析凯恩斯政策主张与传统政策的不同。

※第三个探究活动

设计本探究活动的主要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了解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在经济学史上的地位,凯恩斯革命对经济学发展的影响。

在实施该探究活动时,教师的侧重点应放在讲授凯恩斯革命对宏观经济学的产生的作用方面。通过向学生简单地介绍经济思想的历史,引导学生认识凯恩斯经济学与古典经济学的不同之处,使学生认识到《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出版创立了宏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第四个探究活动

凯恩斯的政策主张,在一定范围内、一定程度上对缓和与摆脱经济危机具有积极作用。因此,凯恩斯提出的各种反危机的政策主张,不同程度地为西方国家所奉行,成为西方国家制定经济政策的重要理论依据。设计本探究活动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思考凯恩斯政策主张的影响。

本探究活动要结合凯恩斯主义在20世纪70年代遇到的挑战来进行,使学生从一个较长的时间范围内对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作出全面评价。

※第五个探究活动

设计本探究活动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认识凯恩斯经济理论的资本主义辩护性和实践应用性,理解凯恩斯革命的实质。

建议本探究活动由教师带领学生进行,以使学生能够全面、深入地了解凯恩斯革命的实质,尤其是其政府干预的主张与罗斯福新政之间的关系应成为本探究活动的主要内容,使学生认识到凯恩斯革命使资本主义世界暂时地摆脱了经济危机的困扰。3.第三框的探究活动 本框共有三个探究活动。

※第一个探究活动

设计本探究活动的目的:一是让学生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直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二是了解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的“滞胀”现象及其对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所提出的挑战。

教材的提问属于知识性问题,建议教师先让学生阅读资料然后讨论。进行本探究活动时,教师应准备“滞胀”现象相关的文字资料,帮助学生进入本框的学习。

※第二个探究活动

设计本探究活动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让学生了解新自由主义的主要流派,二是帮助学生弄清诸多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流派的基本主张。

建议教师找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派,通过列表比较它们之间的异同。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各流派均是在反对凯恩斯革命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各流派间的理论内容不同,政策主张也有差异,但它们在反对国家干预等方面是一致的。

※第三个探究活动

设计本探究活动的主要意图在于引导学生思考新自由主义带来的影响。

建议教师采取课堂讨论的方法实施教学。讨论前让学生进行充分准备,通过查找相关资料等各种途径,获得对新自由主义的影响的认识,然后在班内进行交流,最后统一认识。4.第四框的探究活动

本框共有六个探究活动。

※第一至第三个探究活动

设计这三个探究活动的目的在于通过学习提供的资料,使学生了解西方国家三种现代市场经济模式的主要特征。

开展这些探究活动,教师可按下述方法进行。

第一步,提前将全班同学分为三个小组,分别参与三个活动中的一个。

第二步,各小组同学通过各种途径查找本小组负责活动框的更翔实的资料。

第三步,在各小组进行组内交流的基础上,推荐一名同学在班内作典型发言。

上述活动的前两步在课外进行,第三步在课内进行。※第四至第六个探究活动 设计这三个探究活动的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西方国家三种现代市场经济模式各自形成的原因。这些探究活动的开展,可参考前三个探究活动的方式进行。

第二篇:高中经济学常识总结

高中经济学常识归纳总结

⒈商品和商品经济

本部分是整个经济学的理论基础,由商品、货币、价值规律三部分内容组成。

商品包括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含义、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的价值量,货币包括货币的产生和本质、货币的职能、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纸币的产生和发展:价值规律包括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价值规律的作用。

把握商品概念还要注意物品和商品转换的两个条件:一是劳动产品,二是必须用于交换。商品的基本属性是使用价值和价值,除了要准确把握它们的定义外,还要明确它们与商品的关系,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商品的非本质属性,因此,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是商品。使用价值反映的是人与物的关系,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是商品的本质属性,因此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是商品,价值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互相交换劳动的关系,反映的是人与人的关系。二者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它们的对立表现在:含义不同;同商品的关系不同,在交换过程中二者必须分离,不能兼得,商品生产者要实现价值,必须让渡使用价值;消费者要获得使用价值,必须让渡价值;它们的统一表现在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这部分内容在高考中主要是考查使用价值、价值、商品三者之间的关系,另外,当前企业要面向市场、重视产品质量,其经济学依据也在这里。

商品的价值量涉及三对概念之间的关系:社会劳动生产率和个别劳动生产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个别劳动时间;单位商品价值量和商品价值总量。这三对关系是复习时的重点和难点,因此一定要彻底弄清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并通过不同类型的题目加以巩固。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如同商品、价值等概念,都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生产关系。对于货币的职能,重点把握两个基本职能,即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价值尺度要把握:为什么;表现形式,价格和交换价值的区别,交换价值的表现形式。流通手段要把握:商品流通:表现形式,支付手段与流通手段的区别。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需要储备的学科知识包括现象、原因、影响、对策以及纸币的发行规律等。

关于价值规律,重点把握价值、供求与价格之间的关系,区分决定和影响作用的不同,还需要把握其与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交易原则之间的内在联系。此点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企业要提高产品质量、实施“走出去战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经济结构调整等热点问题都与价值规律的作用有直接关系。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本部分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两部分内容组成,具体包括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我国的经济制度、分配制度、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国家宏观调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把握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需要区分公有制与所有制、公有与国有、主导与主体三对概念,虽都是一字之差,含义却大不相同。

根据十六届三中全会的精神,对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有重大创新,需要予以特别关注。其中,我国的分配制度也根据十六大精神有所更新:

(1)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2)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3)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

对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要掌握其各点是什么、为什么,这对于我们观察市场经济中的现象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因此要能够记忆、理解和应用,尤其是我国加入“世贸”以后,对市场经济基本特征的认识和把握也是社会发展的要求。

国家宏观调控要掌握的内容主要是市场调节的弱点和缺陷、国家宏观调控的任务和手段。教材对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进行了修改,复习时学生也要注意。

3.企业和经营者

本部分由企业是巾-场的主体和企业的经营者两部分组成,具体包括企业及其作用、公司是企业的一种重要形式、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国有企业经营者的地位、企业经营者的素质。

关于企业这一知识点,学生在理解和应用上容易在企业和市场主体的关系上出现偏差:市场上从事交易活动的组织和个人,都是市场主体,企业是最重要的市场主体,不要误解为只有企业才是市场主体;正确理解企业法人和法人代表,不要把法人代表误认为“法人”。

运用比较的方法分析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的不同点和共同点,股票价格的公式在教材中虽然是以小字出现的,也要认真阅读,弄清它们之间的经济联系。要侧重从国企改革的角度去把握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包括改革的重要性、方向、方针、改革进程发展的情况等。另外,为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国务院机构改革专门设立了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国资委),对它的主要职责要有所了解。

在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上,可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去把握;宏观上需要进行两个根本性转变:微观上除了教材所说一靠技术、二靠管理以外,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拓展,如扩大规模、面向市场、名牌战略、搞好服务、正当竞争、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和信誉等。关于企业经营者的素质,基础知识上要把握企业经营者素质的内容、企业信誉和形象、正当竞争与不正当竞争等内容,还要注意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国企改革的联系。

4.产业和劳动者

本部分由三大产业和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两部分组成,具体包括三大产业的地位和作用、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劳动合同制度、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农业问题已扩展为“三农”问题,即农业、农村、农民的问题,既是教材的重点,也是目前我国社会的重点和热点问题,根据十六大精神,此部分需要注意的变化有: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要把工业是国民经济主导的基础知识放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问题中去复习。

我国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相对还比较低,随着经济结构调整步伐的力n快,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和作用将越来越突出,因此这个问题已成为近几年高考考核的重点,它与经济结构调整、解决下岗和就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三农”问题等都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

关于劳动者要把握劳动者主要权利和义务的基本内容以及二者的关系,从和现实的联系上看,要重点把握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问题,包括道德素质和技能素质,尤其是关于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的重要性。另外,它和就业、人力资源发挥、劳动纠纷问题等都有内在联系。劳动合同制度重点把握订立的原则、意义。随着我国劳动用工制度的改革、劳动纠纷的增多、我国法律法规的健全与完善,劳动合同制度同每个劳动者都有直接的联系。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中,容易混淆的是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要注意加以区分。另外,复习时要注意与解决贫困人口、扩大就业问题相联系。

5.财政税收和纳税人

本部分由国民收入的分配与财政、税收与纳税人两部分组成,具体包括国民收入的分配、财政收入和支出、财政的作用、税收及其基本特征、我国税收的性质和作用、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衡量国民经济发展状况的综合指标,需要在社会总产品(总产值)、国民收入与国民生产

总值、国内生产总值的比较中去把握。

财政与税收的作用在比较中把握,注意其区别。财政预算的过程体现国家权力机关的职能,因此可以和《政治常识》中人大的职权相联系。

需要注意的变化有:一个是财政收入,由于我国实行的“费改税政策”,因此目前主要是税、利、债三种形式,二是我国的费改税政策:农村税费改革,将农村的分配制度进一步纳入法治轨道,堵住加重农民负担的口子,是深化农村改革的重大步骤,是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的治本之策,是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生产力、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改善干群关系、党群关系,维护农村稳定的重要举措。

另外对财政赤字要能够运用辩证的观点去分析。

6.银行和储蓄者

本部分由我国的银行和公民的储蓄两部分组成,具体包括银行的产生、分类和职能、业务和作用、存款储蓄和作用、债券与商业保险。

重点把握中央银行的性质及职能,把握中央银行的职能时要注意和政治学部分国家职能、经济学部分国家宏观调控的知识综合起来进行复习。另外,有关银行利润、利率的知识也需要很好地复习和掌握。

我国银行已成为发展经济和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重要杠杆,我国为扩大内需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稳健货币政策、正确消费政策都和银行的作用有直接联系。

对储蓄的作用,要能够运用辩证的、全面的观点去认识和理解。储蓄存款一方面反映了我国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但同时折射出我国当前经济发展中的一些问题。

债券与商业保险的复习要放到关系中去看,包括债券与股票,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公司债券,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险的关系,要用比较的方法,掌握它们的区别与联系。同时,如何投资理财使财产保值、增值,如何规避生活中的风险,都是当今社会经济生活中的热点问题。

7.商品服务市场和消费者

本部分由商品服务市场和家庭消费与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两部分组成,具体包括商品服务市场的内容和特点、市场交易原则、家庭消费的内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依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关于市场交易原则要把握原因、内容、每—一原则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依据、如何遵守等内容。从与社会实际的联系看,我国要建立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就必须坚持市场交易原则,这体现了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与道德经济的统一,是遵循市场运行规律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题中之义,为此必须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健全现代市场经济的社会信用体系,打破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促进商品和生产要素在全国市场自由流动。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要把握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原理、树立正确消费观的重要性以及正确消费观的内容。从与实际的联系看,本部分涉及消费对社会需求的拉动作用。

依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是教材重点、社会热点、学生联系实际紧密的交叉点,当然也就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8.当代世界市场和我国的对外贸易

本部分由当代世界市场和对外贸易两部分组成,具体包括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经济全球化、世界性贸易与金融组织、外汇与汇率、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面向世界、对外贸易的含义、主要内容、方式与作用、基本原则。关于经济全球化,要从含义、主要表现、产生原因、实质、影响、我国应如何应对及与政治多极化的关系等多方面去把握。加入世贸组织后,对世贸组织规则的熟悉与利用以及对我国各方面改革提出的要求、三大产业如何应对挑战等都可能成为高考考查的问题。另外,复习中要注意其与政府机构

改革、“三农”、国企改革、经济全球化问题等的内在联系。

在外汇、汇率的问题上,要分清本币与外币的升值或跌落以及对经济的影响。还要注意我国市场经济在面向世界上与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当代世界市场的新特点、世界经济的国际化、对外贸易等知识的内在联系。

对待贸易顺差与逆差,不仅要会辨别,还要能做辩证的分析,对其评价更应依据具体的条件而定。

我国对外贸易的原则和作用是重点,复习中要注意与我国与世界贸易与金融组织、世界市场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全球、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国企改革、技术创新、“走出去战略”、国家的经济安全等知识点相联系。

第三篇:职场人士必备的经济学常识

活动名称: 职场人士必备的经济学常识

活动开始时间: 2012-02-14 08:40

活动结束时间: 2012-02-14 16:30

主办方: 时代光华

报名截止: 2012-02-13 18:00

活动类型: 其他

活动地点: 上地东路9号得实大厦二层 时代光华主播教室

活动费用: 0

限制人数: 50

职场人士必备的经济学常识

一、为什么学习本课程

曾几何时,经济学是普通人望而生畏的概念,而在如今的现实社会里,却成为了老百姓最为需要的学问。当我们打开电脑,翻开报纸和杂志,五花八门的经济新闻就会充斥着我们的视野,我们也常会听到身边的同事、周围的人们都在议论着这样那样的经济话题,这些话题与他们自身的经济利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学习经济学常识,成为了我们迫切的需要。

二、谁应该学习本课程

董事长、总经理层、职场人士

三、通过本课程您将学习到

学会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有助于分析各种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更好的在生活中做出选择和决策。

四、培训方式

三茅活动平台 HR的借力成长通道:http://hd.hrloo.com/

讲授,互动答疑

五、讲师介绍

梁小民:北京工商大学教授。1943年出生于山西。北京大学经济学硕士,1994年在美国康奈尔大学学习、研究;曾任教于北京大学,北京商学院。现任国务院特邀监查员,国家价格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社科基金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专家评委、北京市社科基金评委,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等多所院校兼职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课程提纲:

一.经济学导言

1.经济学十大原理

1.1人们面临权衡

1.2选择的成本是机会成本

1.3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1.4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1.5贸易上总比每个人的利益

1.6市场经济是有效的经济制度

1.7政府又是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1.8一图的生活取决于它的生产能力

1.9货币发行会引起通货膨胀

1.10

社会面临通胀与失业的选择

经济学围绕这是大问题展开

2.经济学分法

实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的区别

实征经济学的方法

二.市场经济如何运行

2.1供求如何决定价格

2.2价格在市场经济中得作用

2.21传递信息

2.22调节供求

2.23提供激励

2.3市场机制的局限与政府的作用

三.消费者与企业的行为

3.1消费者的行为

3.2企业作为生产者的行为:如何实现利润最大化

四.市场结构理论

完全竞争市场 垄断竞争市场 寡头市场 垄断市场

五. 收入分配理论、5.1决定收入分配的是什么

5.2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原因

5.3解决收入分配不平等的方法

六.政府在市场经济中得作用

6.1 政府以实现公平为目的6.2管制

6.3经济政策

6.31 政府税收

6.32 政府的微观与宏观政策

七.微观经济学的前沿

7.1 信息部对称理论

7.2 分共选择理论

7.3 行为经济学

八.衡量宏观经济状况的根据

GDP,CPI

失业率

九.当期中的经济增长问题

9.1增长及增长的特征

9.2 影响增长的因素

9.3当期中物价水平的决定 :货币数量论 货币市场方程式

十.短期中经济的决定

10.1 总需求-总供给的模型

10.2 失业及原因分析

10.3 通胀及原因分析0.3.1通胀的定义与分类

10.3.2需求拉动的失足

10.3.3供给推动的失足

10.3.4货币过量发行引起的失足

10.4短期中的宏观经济政策

10.4.1 宏观政策的目的及决定机制

10.4.2 财政政策

10.4.3 货币政策 凯恩斯定义货币政策货币主义货币政策 中性货币政策 十一.开放经济中的宏观经济

11.1 开放经济的定义与全球经济一体化

11.2 汇率的决定作用

11.3 开放经济中的政策

十二.宏观经济中的两种思潮

活动URL: http://hd.hrloo.com/show/952

第四篇:高中《经济学常识》知识点梳理

《经济学常识》主要知识梳理

1、亚当•斯密

(1)斯密对财富与经济学目标的新定位p3-4

(2)二元劳动价值论内容及评价p4-5

(3)阶级结构与收入分配理论及评价p6

(4)自由放任主义的内容及评价p7-9

(5)绝对成本学说内容及评价p102、大卫•李嘉图

(1)一元价值论内容及评价p12-13

(2)收入分配理论、相对工资理论的内容及评价p14-15

(3)比较成本学说的内容及评价p16-173、马克思政治经济学

(1)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劳动、商品、货币理论(劳动二重性学说)p27-28

价值规律理论(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表现和作用)p28-29

(2)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

剩余价值的生产-两种方式p31-32

实现-三个环节p32-33

分割-四个主体p33-35

(3)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

经济危机的含义、根源p37

影响p38

经济危机理论的意义p404、西方现代市场经济

(1)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内容和影响

(2)凯恩斯革命

内容(理论、政策)p46-47

影响p47-48

实质p48

(3)新自由主义的基本主张p50及影响p51

(4)美、德、日三种市场经济的特点、成因及三者间的比较与评价p52-565、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初期探讨

(1)列宁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探索(对市场和社会主义关系的认识p61-62)

(2)斯大林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探索(对社会主义经济规律的认识p64-65;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认识p66-67)

(3)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认识p74-766、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探索

(1)计划经济的作用、弊端及影响p80-82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发展历程p83-86

(3)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p87-89

(4)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要性p91-93和主要任务p93-95

第五篇:经济学常识一、二专题试题范文

2010级高三上期第一次月考试题(经济学常识一、二专题)

一、客观题部分(48分)

24.斯密与重商主义者的观点不同,他认为经济学的目的在于()

①为人民自己获得丰厚的收入或者物质创造条件

②使国家实行鼓励出口、禁止或限制进口的政策

③提高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④为国家或者社会共同体带来足够的收入以创造公共产品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④

25.在经济学说史上,斯密的劳动价值论的贡献是()

①第一个明确提出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概念②科学地认识到了商品的交换价值不是由使用价值决定的③真确地揭示了价值的源泉④全面科学地认识了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6.亚当•斯密的分工和交换思想有()

①分工能提高劳动生产率

②分工是社会不平等的根源

③分工起因于交换能力,受交换能力大小的限制

④分工的发展受交换范围(市场大小)的限制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7李嘉图认为“劳动加到原料中去的价值量在工人和资本家之间进行分配,也就是分割为工资和利润”。据此可以看出,在李嘉图看来,工资和利润来自()

A.资本家垫付的自身生活资料的补偿B.雇佣工人创造的新价值

C.社会生产扩大和经济发展D.资本利用效率的提高

28.在李嘉图看来,政府的作用主要是()

①保障私有财产②干预经济③革除政治弊端④振兴教育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9、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不同的,其不同点是()

A 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把国民财富的生产和分配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把生产关系作为自己的主要研究对象

B 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用唯心主义,马克思用唯物辩证法

C 资产阶级学家用片面的方法,马克思用全面的方法

D 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不能正确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马克思能正确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30、某资本家经营的企业通过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其生产商品花费的劳动时间比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少10%,由此形成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那部分是()

A、超额剩余价值B、绝对剩余价值C、相对剩余价值D、剩余价值

31、商业利润的真正来源是()

A、商业流通领域中商品的加价B、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C、商业店员所创造的剩余价值D、商业资本家在买卖中贱买贵卖

32、产业资本在其循环过程中采取的三种形式分别是()

A.不变资本、可变资本、生产资本B.固定资本、流动资本、生产资本

C.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D.商品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

33、在河北曹妃甸的矿石码头,铁矿石运输轮一靠岸,运输带就直接将铁矿石运往新首钢加工车间。经过若干道工序后,铁矿石变成钢材,又从成品码头重新装船销往世界各地。这种

紧凑的“前港后厂”生产经营模式,缩短了流通时间,给新首钢带来了巨大的效益。这一效益的取得在于()

①流通环节能够产生更大的利润②“前港后厂”模式节省运输成本

③流通时间的缩短加快了资金的周转④“前港后厂”模式提高了社会劳动生产率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34、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

①资本家组织生产的目的是获得剩余价值②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物质资料的生产③资本主义条件下两大阶级之间的对立④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增加剩余价值的主要方式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①③

35、吉林省辽源煤矿在伪日时期的“万人坑”里,发现了死难矿工牛世清尸骨上有一张欠债工票。工票上记载:1942年11月,牛世清挖煤30天,月工资32.34元。据史料记载:当时工人每日产煤1.88吨,每吨煤的市价22.65元,每吨煤生产费用(包括支付工资在内)14.90元。请计算:资本家一个月从牛世清身上榨取的剩余价值是()

A、437.1元B、830.46C、1221.06D、232.5

二、主观题部分(52分)

38.材料一在将资本权在哪一部门能带来最大的收益的问题上,斯密认为,每个人处在他当时的地位,显然能判断得比政治家或立法家好得多。他指出,如果政治家企图指导私人应如何运用他们的资本,那不仅是自寻烦恼地去注意最不需要注意得问题,而且是攫取一种权利。把这种权利交给一个大言不惭地、荒唐地自认为有资格行使的人,是再危险不过的了。

斯密指出:每个人都力图利用好他的资本,并实现最大的价值。一般说来,他并不企图增进公共福利是多少。他所追求的仅仅是个人利益。但是,对个人利益的追求会使他将资本投于最有利于社会的用途。在这样的场合,像在其他场合一样,他受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导,去尽力达到一个并非他本意想要达到的目的。通过追逐个人利益,他经常增进社会利益,其效果比他真的想促成社会利益时反而更好。

(1)联系材料一,回答:材料一反映了斯密的什么观点?(2分)斯密所说的“看不见的手”是什么?(2分)应如何评价斯密的上述观点?(6分)

材料二在第十二届北京国际航空展览会上,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的“枭龙”、“飞豹”、“歼八ⅡM”、“山鹰”四大出口型军用飞机一齐亮相;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也展示了自主或合作研制的直升机、教练机、运输机三大类别20余种机型。“中国制造”成为航空展上的亮点。来自世界上22个国家和地区的170多家展商参加了本次展会,空中客车公司在航展上展出了其全双层A380、A350宽体飞机和A330-200F新型货机模型,波音公司的787、777、737和747-8飞机等也在航展上亮相。预计到2026年,我国(不含香港、澳门、台湾)航空客运周转量将接近1.2万亿人公里,约为2006年的5倍;民用货运周转量将达到690亿吨公里。未来20年内,中国民航需要补充民用客机3365架,其中大型喷气客机2467架,支线飞机898架。

(2)结合材料二,运用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分析说明北京航空展连续成功的意义。(10分)

材料三今年3月5日上午9时,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指出: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抓紧制定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完善工资制度,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稳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在批判地继承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学说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马克思区分了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揭示了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与商品的二因素之间的关系,使劳动价值论成为科学。

(3)联系材料三,结合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相关内容,简述我国“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的理由。(9分)

39.材料五2008年美国发生的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危机不断蔓延,一些大金融投资公司相继破产,美国出现了大量商品积压、企业倒闭、生产下降、失业增加现象。许多学者认为这其实就是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

金融危机从局部发展到全球,从发达国家传导到新兴市场国家,从金融领域扩散到实体经济领域;其涉及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冲击强度之大,为上个世纪30年代以来所罕见。

(5)根据材料五,回答: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是什么?(5分)如何理解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的意义?(4分)

材料六近年来,我国汽车特别是轿车的价格呈不断下降的趋势,每年的下降幅度达两成左右。在国内汽车市场旺盛需求的刺激下,我国汽车制造业和汽车服务贸易业的投资急剧扩张,但汽车产业组织结构与国际上相比明显落后。目前全国有近200家整车生产厂,其中产量超过50万辆的只有4家,超过10万辆的为数很少,产量不足1万辆和1 000辆以下的厂家众多。

(6)结合材料六,运用经济学常识的有关知识:分析我国汽车价格不断下降的原因。(6分)怎样才能促使我国汽车工业进一步健康发展?(8分)

参考答案

客观题部分:34——29DADBCA 30——35CBCBDA主观题部分:

38.(1)材料反映了斯密反对政府干预经济,主张发挥市场的作用,实现经济自由的观点。(2分)

斯密所说的“看不见的手”是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发挥作用的机制,是自由竞争。(2分)

①斯密看到了市场能在瞬息万变的经济活动中及时、灵活地传递供求信息,引导资本的投向,从而强调市场的作用,这对摆脱封建势力的束缚,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但并不是在任何条件下都不需要政府对经济进行干预。(2分)②斯密从自然秩序思想出发,认为利己是人的本性,追求个人利益是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唯一动力。认识到商品生产者为了把商品卖掉以实现其赚钱的目的,会把掌握的资源投到商品供不应求、价格高的部门去;认识到市场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但他未认识到市场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市场调节也会带来资源浪费、经济波动、分配不公等问题。(2分)③斯密的自然秩序思想反映了处于上升阶段的产业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在历史上曾经发挥过积极作用。但没有看到人的本性在本质上是由他所处的社会关系性质决定的,把资本主义制度下资产者利己的本性作为一切社会形态中人的本性。(2分)

(2)①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认为,生产相同的产品,不同国家成本的是不一样的;各国按照“有利取重”、“不利取轻”的原则,生产那些成本相对低的产品,然后通过对外贸

易用自己生产的东西换取本国需要而由他国生产的东西,就可以从中获得好处。(4分)②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比较正确地反映了不同国家间经济发展的一种内在联系和客观要求,对指导不同国家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增进各自利益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2分)③北京航空展的发展充分反映了通过发展对外贸易可以节约成本,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北京航空展的连续成功举办充分说明我国航空航天科技的进步,也必将促进我国航天航空科技的发展进步。(4分)

(3)①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认为,具体劳动创造出各种各样的使用价值,具体劳动与自然物质是商品使用价值的源泉;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抽象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商品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因此,必须要尊重劳动,提高劳动的报酬。(6分)②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有利于在初次分配阶段普通劳动者的劳动报酬随着经济发展逐步提高,促进收入分配的公平,维护社会的和谐和稳定。(3分)

39、(5)①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生产过剩的危机,但这种过剩不是生产的绝对过剩,而是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不足的过剩。(3分)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2分)

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不仅科学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还阐明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及其物质基础,论证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过渡性,从而揭示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4分)

(6)①汽车行业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生产成本下降(2分)。②汽车生产能力的增长开始超过需求的增长,供求关系发生变化。(2分)③外国进口轿车的增加,汽车厂商为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纷纷通过降价增强竞争力。(2分)

①提高汽车企业研发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积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2分)②依靠科技,加强管理,不断提高汽车行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我国汽车的国际竞争力;(2分)③积极引导推动汽车产业结构的调整和重组,提高市场集中程度,避免散、乱、低水平重复建设;(2分)④实施品牌经营战略,开拓国内国际两个市场。(2分)

下载《经济学常识》专题三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经济学常识》专题三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经济学教案

    前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要求学生识记经济常识的主要内容 能力目标:能从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公民参加经济活动的实际需要三个方面,说明学......

    常识基础知识(三)

     云贵高原上最大的湖泊是: 滇池  有“东方瑞士”之称的城市是: 大理  死海位于哪个国家? 约旦 1969年到1972年阿波罗登月成功几次? 6次 河南出土的商代文物“司母戊鼎”是什么材......

    公务员常识(三)(合集)

    根据题目要求,在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1.根据我国宪法规定,下列关于私有财产权的表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答案】C A.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B.国家依照法律规定......

    西方经济学题库三

    西方经济学3 一、选择题 1. 基本的经济问题之所以出现是因为(面对无限的欲望,资源是稀缺的)。 2. 西方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要解决(怎样生产;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为谁生产) 3. 基本......

    产业经济学论文(三)

    三.河南省芝麻产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芝麻在我省由于受种种原因影响,造成目前农民种植积极性较差、种植面积大量减少、加工产品质量差、产品种类单一、芝麻产业的产业链不强,严......

    经济学常识论文之华尔街观后感

    电 影 ︽ 华 尔 街 ︾ 观 后 有 感院系: 学号:0 姓名: 班级:电话: 指导老师:2008“金融飓风”让国人见识到什么是真正的经济危机,平时我们普通人一些可望而不可及的风云人物,金领,一夜......

    常识教案

    磁 铁 方向的性质,磁铁相同的磁极互相排斥,不同的磁极互相吸引。 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观察和实验操作能力。 的兴趣,培养他们探究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学......

    常识教案

    常识教案 第一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 1、哲学、世界观、方法论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2、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