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篇诗人所写的蝶恋花(精选多篇)

时间:2019-05-12 18:03: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名篇诗人所写的蝶恋花》,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名篇诗人所写的蝶恋花》。

第一篇:名篇诗人所写的蝶恋花

名篇诗人所写的蝶恋花

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蝶恋花

(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蝶恋花

(王国维)

阅尽天涯离别苦,不道归来,零落花如许。花底相看无一语,绿窗春与天俱莫。

待把相思灯下诉,一缕新欢,旧恨千千缕。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蝶恋花 密州上元

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帐底吹笙香吐麝,此般风味应无价。

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乍入农桑社。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蝶恋花

记得画屏初会遇。

梦惊回,望断高唐路。燕子双飞来又去,纱窗几度春光暮。

那日绣帘相见处,低眼佯行,笑整香云缕。敛尽春山羞不语,人前深意难轻诉。

蝶恋花·上巳召亲族(李清照)

永夜恹恹欢意少。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

为报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

随意杯盘虽草草。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

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怜春似人将老。

蝶恋花·暖雨晴风初破冻(李清照)

暖日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

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

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斜欹,枕损钗头凤。

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

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李清照)

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

人道山长山又断,萧萧微雨闻孤馆。

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

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

蝶恋花 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蝶恋花

柳永

伫倚危楼①风细细,望极⑩春愁,黯黯⑥生天际。草色烟光⑦残照里,无言谁会⑧凭阑意。拟把②疏狂③图一醉,对酒当歌,强④乐还无味。衣带渐宽⑨终不悔,为伊消得⑤人憔悴。

蝶恋花(纳兰性德)辛苦最怜天上月,一夕如环,夕夕都成玦。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蝶恋花(纳兰性德)又到绿杨曾折处,不语垂鞭,踏遍清秋路。衰草连天无意绪,雁声远向萧关去。

不恨天涯行役苦,只恨西风,吹梦成今古。明日客程还几许,沾衣况是新寒雨。

蝶恋花(纳兰性德)眼底风光留不住,和暖和香,又上雕鞍去。欲倩烟丝遮别路,垂杨那是相思树。

惆怅玉颜成间阻,何事东风,不作繁华主。断带依然留乞句,斑骓一系无寻处。

蝶恋花 出塞(纳兰性德)今古河山无定拒。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第二篇:蝶恋花名篇

蝶恋花

蝶恋花,是中国词牌名称,分上下两阕,共六十个字,一般用来填写多愁善感和缠绵悱恻的内容。《蝶恋花》此词牌作者一般以抒写缠绵悱恻或抒写心中愁的情感为多。虽有部分山水,但还是寄情于物的表现。自宋代以来,产生了不少以《蝶恋花》为词牌的优美词章,像宋代柳永、苏轼、晏殊等人的《蝶恋花》,都是成为经久不衰的绝唱。

蝶恋花·遥夜亭皋闲信步 五代·李煜

遥夜亭皋闲信步,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澹月云来去。桃李依依春暗度,谁在秋千,笑里轻轻语。一片芳心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蝶恋花·几度凤楼同饮宴 五代·冯延巳

几度凤楼同饮宴。此夕相逢,却胜当时见。低语前欢频转面,双眉敛恨春山远。蜡烛泪流羌笛怨。偷整罗衣,欲唱情又懒。醉里不辞金爵满,阳关一曲肠千断。

蝶恋花·昨夜秋风来万里 宋·苏轼 昨夜秋风来万里。月上屏帏,冷透人衣袂。有客抱衾愁不寐。那堪玉漏长如岁。羁舍留连归计未。梦断魂销,一枕相思泪。衣带渐宽无别意。新书报我添憔悴。

蝶恋花送春 宋·苏轼

雨后春容清更丽。只有离人,幽恨终难洗。北固山前三面水。碧琼梳拥青螺髻。

一纸乡书来万里。问我何年,真个成归计。白首送春拚一醉。东风吹破千行泪。

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 宋·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蝶恋花·蝶懒莺慵春过半

宋·苏轼 蝶懒莺慵春过半。花落狂风,小院残红满。午醉未醒红日晚,黄昏帘幕无人卷。

云鬓鬅松眉黛浅。总是愁媒,欲诉谁消遣。未信此情难系绊,杨花犹有东风管。

蝶恋花·佳人 宋·苏轼 一颗樱桃樊素口。不爱黄金,只爱人长久。学画鸦儿犹未就。眉尖已作伤春皱。

扑蝶西园随伴走。花落花开,渐解相思瘦。破镜重圆人在否。章台折尽青青柳。

蝶恋花·密州上元 宋·苏轼

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帐底吹笙香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宋·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蝶恋花·画阁归来春又晚 宋·欧阳修

画阁归来春又晚,燕子双飞,柳软桃花浅。细雨满天风满院,愁眉敛尽无人见。独倚阑干心绪乱,芳草芊绵,尚忆江南岸。风月无情人暗换,旧游如梦空肠断。

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宋·柳永蝶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蝶恋花·初捻霜纨生怅望 宋·晏几道

初捻霜纨生怅望。隔叶莺声,似学秦娥唱。午睡醒来慵一饷。双纹翠簟铺寒浪。雨罢苹风吹碧涨。脉脉荷花,泪脸红相向。斜贴绿云新月上。弯环正是愁眉样。

蝶恋花·醉别西楼醒不记 宋·晏几道

醉别西楼醒不记。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斜月半窗还少睡。画屏闲展吴山翠。

衣上酒痕诗里字。点点行行,总是凄凉意。红烛自怜无好计。夜寒空替人垂泪。

蝶恋花·梦入江南烟水路 宋·晏几道

梦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睡里消魂无说处。觉来惆怅消魂误。欲尽此情书尺素。浮雁沉鱼,终了无凭据。却倚缓弦歌别绪。断肠移破秦筝柱。

蝶恋花·黄菊开时伤聚散 宋·晏几道

黄菊开时伤聚散。曾记花前,共说深深愿。重见金英人未见。相思一夜天涯远。

罗带同心闲结遍。带易成双,人恨成双晚。欲写彩笺书别怨。泪痕早已先书满。

蝶恋花·移得绿杨栽后院 宋·张先

移得绿杨栽后院,学舞宫腰,二月青犹短。不比灞陵多送远,残丝乱絮东西岸。几叶小眉寒不展,莫唱阳关,真个肠先断。分付与春休细看,条条尽是离人怨。

蝶恋花·六曲阑干偎碧树 宋·晏殊

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海燕双飞去。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浓睡觉来莺乱语,惊残好梦无寻处。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宋·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蝶恋花·月皎惊乌栖不定 宋·周邦彦

月皎惊乌栖不定,更漏将残,辘轳牵金井。唤起两眸清炯炯。泪花落枕红绵冷。执手霜风吹鬓影。去意徊徨,别语愁难听。楼上阑干横斗柄,露寒人远鸡相应。

蝶恋花·几许伤春春复暮 宋·贺铸 几许伤春春复暮,杨柳清阴,偏碍游丝度。天际小山桃叶步,白苹花满湔裙处。竟日微吟长短句,帘影灯昏,心寄胡琴语。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

蝶恋·花江如练 宋·贺铸

睡鸭炉寒熏麝煎。寂寂歌梁,无计留归燕。十二曲阑闲倚遍。一杯长待何人劝。

不识当年桃叶面。吟咏佳词,想像犹曾见。两桨往来风与便。湖平月上江如练。

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 宋·李清照

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人道山长山又断,萧萧微雨闻孤馆。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

蝶恋花·千古涟漪清绝地 宋·米芾

千古涟漪清绝地,海岱楼高,下瞰秦淮尾。水浸碧天天似水,广寒 宫阙人间世。

霭霭春和一海市,翱戴三山,顷刻随轮至。宝月圆时多异气。讹诈光一颗千金贵。

蝶恋花·小雨初晴回晚照 宋·王诜

小雨初晴回晚照。金翠楼台,倒影芙蓉沼。杨柳垂垂风袅袅,嫩荷无数青钿小。似此园林无限好。流落归来,到了心情少。坐到黄昏人悄悄,更应添得朱颜老。

蝶恋花·出塞 清·纳兰性德

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蝶恋花·又到绿杨曾 清·纳兰性德

又到绿杨曾折处,不语垂鞭,踏遍清秋路。衰草连天无意绪,雁声远向萧关去。不恨天涯行役苦,只恨西风,吹梦成今古。明日客程还几许,沾衣况是新寒雨。

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 清·纳兰性德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都成玦。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蝶恋花·阅尽天涯离别苦

清·王国维

阅尽天涯离别苦,不道归来,零落花如许。花底相看无一语,绿窗春与天俱莫。待把相思灯下诉,一缕新欢,旧恨千千缕。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第三篇:经历诗人的创作——《蝶恋花》课堂实录

经历诗人的创作 ——《蝶恋花》课堂实录

执教:王开东

时间:2011年5月26号

人员:苏州市高

一、高二语文备课组长

地点:张家港市外国语学校文渊楼五楼会议室

教学主张:多年来,我们的诗歌鉴赏都是作为一个旁观者存在,我们从来都没有想过一首诗歌究竟是怎么来的。诗歌抒发的都是人之常情。我们为什么不能转变视角,成为一个创作者?通过还原诗歌的情境,重新经历诗人原初创作的冲动和战栗,深刻地读懂一首诗,进而根据全息理论读懂所有的诗歌。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上宋词《蝶恋花》。先来看看本节课的两个目标:

第一是运用符码分析法,穿越一首诗歌;第二是复活常见的几种诗歌鉴赏武器。为什么我要说穿越,或者说是拥抱,而不说解读,这是有原因的。解读是我们作为一个旁观者,远远的看,外在的欣赏。我们从来就没有真正和一首诗歌心灵相通,用我们的灵魂,真真切切的穿越一首诗歌。我们的诗歌鉴赏的武器都是一些名词,不是动作,它们都没有真正复活过,因而不会成为我们真正的武器。随心所欲,得心应手。这是我们当前诗歌学习的一大痼疾。鉴于此,第二个目标我把它界定为鉴赏武器的复活。

这是两大目标,现在和大家分享一个故事。明代最著名的抗倭英雄,你们知道是谁吗?

生1:戚继光。

师:对,戚继光是一个了不起的英雄。当时有两句诗,说:“一年三百六十日,是多横戈马上行。”对他进行高度赞扬。但就是这样一个民族英雄,在千辛万苦赶走倭寇之后,竟然,在海边修起了高高的长城,阻挡倭寇。他竟然从来没有想过,要横跨海洋,看看倭寇究竟是从哪里来的,究竟是怎么回事?照理说,明代的造船业非常发达。郑和下西洋嘛。这和我们鉴赏诗歌非常相似。我们从来都在不得要领地抵挡,从来没有深入到诗歌的领域里去,看看诗歌究竟是从哪里来的,究竟是怎么回事。而今天,套用一句广告词,我们不走寻常路。我们进入到诗歌内核里去。探究诗歌究竟是怎么创作出来的。我们把问题分解成三个方面:

第一个问题:写诗的动机是从哪里来的?《毛诗大序》记载:“情动与中而形于言。”

第二个问题:“情动于中”是怎样动的呢?为什么你心里会有那样摇荡的感动?《礼记》记载:“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

第三个问题:什么样的“物”会使人这样呢?钟嵘《诗品序》记载:“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 自然间种种“物象”能引起诗人的感动,那么,人世间种种悲欢离合的“事象”更能引起诗人的感动。孔子说:诗可以兴。就是说,诗歌能给人一种兴发感动。诗人因为兴发感动创作诗歌,读者因为兴发感动读懂诗歌。了解到诗歌的创作,实质上对我们解诗有重要作用。

比如我们可以根据诗人兴发感动的物象和事象,体验诗人的兴发感动,品味诗人形之于言的文字之美。也可以直接从诗人形之于言的文字入手,感悟诗人的兴发感动,品味诗歌的意象和情怀之美。今天我们就直接化身为晏殊,重新经历他创作诗歌的整个过程,经历诗人本真的兴发感动,穿越《蝶恋花》。哪位同学给我们朗诵一下?

生2:男生朗诵。

师:你们觉得他朗诵得怎么样?

生3:很好。

师:好在哪里?

生3:感情把握得非常到位,读出了诗歌内在的东西。

师:真是行家啊。我保证,在我们真正的穿越这首诗歌之后,你们读得会更加精彩。现在,我们真正进入这首诗歌。

幻灯片1:

一、读通一首诗歌

浪漫阶段: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1.请以“一个诗人的某段时间”描述这首诗。

方法:

注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

生4:我来说说时间顺序。先是昨夜。再是清晨,然后是登上高楼,凝望。

师:“凝望”是什么时间状态。你可以大胆设想。

生4:诗人清晨登上高楼凝望,凝望有多久,这个时间就有多长。

师:有意思。可能一直凝望到夕阳西下,灯火阑珊。有没有提到什么季节,这也是时间。

生5:我觉得应该是晚秋,或者是初冬。

师:给个理由。

生5:原因有几个方面,候鸟燕子开始飞走,罗幕轻寒。树叶尽管被风吹得凋落,但还是碧色。

师:很好,时间我们理清了。谁来说说空间顺序。

生6:我觉得空间顺序非常简单。晚上应该是睡在床上,听着西风猛烈,看着月光,彻夜难眠。清晨在院子里的栏杆旁,看到了笼着薄烟的菊花和带着露珠的兰花。然后,登上高楼,凝望佳人。

师:嗯,很不错。这里的栏杆理解得非常好。读音上读成(监)。逻辑顺序,谁来挑战一下,这个难度很大。每个人说出一种就是胜利。

生7:因为“罗幕轻寒”,所以“燕子双飞去”。

师:这两者有这样的一种因果关系。

生8:“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因为望不见佳人,所以只能邮寄书信:“ 欲寄彩笺兼尺素。”

师:嗯,因为望而不得,只能音书寄远。还有哪位?

生9:燕子双飞去,和诗人独上高楼,也是一种照应。

师:不错,反衬,照应也是一种逻辑。生10:因为西风猛烈,所以碧树凋叶。

师:叶子落尽了,会怎么样?与下文有何关联?

生10:叶子落尽了,眼前就开阔了,空旷了。下面登高,才能望得更远。

师:好,孺子可教。差不多了,谁能按照这些理顺的关系,按照“我的一段时间”,粗略描述一下诗歌的内容。

生11:早晨起来,我看到了烟云中的金菊,还有带着露珠的兰花,燕子双双飞去,只因为小小的寒冷。而一轮明月也照着我,根本不知道我的痛苦。想起了昨天夜里,西风猛烈,吹尽了树叶。我独自登上高楼,望不见那个人。只有寄信给那个人,可是,又不知道地址。

师:同学们说说,这段叙述中,有哪些问题。

生12: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都有不清楚的地方。逻辑上,昨夜的西风凋落了碧叶,晚上不可能知道,那是早晨看见的。时间上,也应该从昨夜开始说。

师:那你如何来修正。

生13:昨夜西风猛烈,整整吹了一夜。清晨,栏杆外菊花笼罩着一层薄雾,看上去似乎脉脉含愁,兰花上沾有露珠,看起来又像是隐隐落泪。

罗幕微寒,燕子就双双飞去,明月哪里知道我的离别之苦呢?从晚上一直到清晨,斜斜照在我们家的朱门之上。

百无聊赖中,我一个人登上高楼,这才发现一夜之间,碧叶竟然凋尽。长时间凝望着远方;可是,梦中的人始终没有出现。

想要给她写一封既彩笺又尺素的信,但是山太高,水太远,又不知道她究竟住在何方?

生:掌声。

师:不错,基本上还原了诗歌的场景。做到了时间有序,空间转换分明,以及逻辑顺序清晰;但这仅仅是读通一首诗歌,我们还要读透一首诗歌。

幻灯片2:

二、读透一首诗歌

精确阶段(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 2.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鉴赏品味诗句。

方法:符码的选择、表达、质地、组合。

师:西方有一个语言学家索绪尔,在《语言学概论》中指出:词语的质地、组合和表达,构成了词语的符号意义。这个有点拗口,我们不妨通过李白的一首诗,加深对符码的认识。便于我们更深地进入诗歌的内核,读透一首诗。齐读一遍。

生:(学生读)

玉阶怨 李白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师:好了,我问一下,诗中的这个女孩子长得漂亮吗?

生:(异口同声)漂亮!

师:为什么漂亮,从哪里知道她漂亮?

生14:就是一种感觉。

师:很好,你这种感觉对于理解诗歌非常重要。但是,除了直觉的感觉,我们还要有深刻的知觉。谁来说说,从意象上来说说。生15:老师,我觉得非同一般。台阶是“玉阶”,露水是“白露”,袜子是“罗袜”,帘子是“水晶帘”,月亮是“秋月”,而且还是“玲珑秋月”。所有的意象质地都是统一的。

师:意象的质地统一,怎么说?

生15:意象的质地都是寒冷的,晶莹的,明亮的,剔透的。

师:这些意象自然而然地投影在女主人公的身上,因而我们感觉到了她的美,是这个意思吧。好的,这是意象的选择和质地,谁来说说这里意象的表达和组合?

生16:“玉阶生白露”,“生”用得真好,“白露”慢慢的渗出来的。这里写出了时间的流失。“夜久侵罗袜”,这里的“侵”用得妙,白露慢慢“生”出来,也慢慢“侵”入女孩子的罗袜,因为缓慢,也因为痴迷,女孩子竟然浑然不觉,依然在那里苦苦等待。

师:问两个问题,第一,“生白露”,能否改为“有白露”?第二,女孩子浑然不觉,是否说明“白露”冷得不够?

生17:不能改为“有”,有仅仅是一种状态,不能写出那个时间流失的过程。第二个,一方面是女孩子的浑然不觉,但实际上又是“侵”,这不仅是身体上的寒冷,还有心理上因长久等待而无人产生的寒冷。

师:说得好。还有人说吗?

生18:“却下”二字,太精彩了。“却下”,看似无意下帘,其中却有无限幽怨。本以夜久、怨深,无可奈何而入室;入室之后,担心明月不谙离恨苦,因而下帘。帘既下矣,却又独自怎生得黑?于无可奈何之中,又去隔帘望月。

师:有意思。玲珑之人,望玲珑秋月。盼望是望,期望是望,失望也是望,绝望,还是望。一个“望”字,意味深长。秋月,是明亮的,皎洁的,光明的,女子所思念的那个人,因为也染上了这样的色彩,显得光彩熠熠。这就是意象的选择、质地、表达、组合产生的奇效。而一个意象不断使用,就会产生很多叠加的联想义,这个意象就会成为符码。符码最大的特点就是“联想轴”的作用。

每一个符码,都有和它相近似的一系列的词语,形成一种谱系。你创造诗歌的时候如何选择?它们表达在文学诗歌之中的时候,那种很细微感觉的质地是不同的。在你选择的时候,就已经有作用了。而在你选择以后,每一个不同的符号,引起人们不同的联想。你可以有很丰富的联想,而读者都可以由这种联想,把种种的意思加到诗歌里面去。这就是我们今天说的符码分析方法。下面请同学们各显神通。

生19:诗人因为“离恨苦”这种事项,因此他看到的菊花是笼着薄烟,好像哀愁;兰花上带着露水,好像哭泣。菊花和兰花未必是诗人所见,诗人运用这两个符码,是因为菊和兰的质地,优雅高洁的象征。

师:解读得很有意蕴,哪些东西可以在这句中复活。

生20:诗人“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这句是有我之境。诗人移情于景,以哀景写哀情。

师:同时,似乎“哀愁”,貌似“落泪”,也让人有诗人“黯然至于泣下”之感,这就是诗歌的联想。

生21:轻寒,燕子就双双飞去。燕子常常是爱情的象征。燕子双飞,恰恰反衬出诗人的孤栖。

师:分析得在理。还有,轻寒就要飞走。这个轻寒,也许只是诗人的一种感觉。这里面有没有怨?

生22:有怨。而且这个怨和下面对明月的怨正好形成一种照应。

师:明月是什么月? 生23:应该是圆月。一轮圆月。月圆人不圆,因此作者对它发出抱怨。明月不谙离别苦。

师:就是说,诗人既责怪明月,又抱怨燕子。明月燕子何时了?我独栖,燕子偏偏要双飞;我残缺,月亮却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不是欺负人么?也难怪。这种写法有什么特点?

生24:燕子双飞去,明月穿朱户。温暖的景致,表达的却是伤感之情,这是乐景写哀情。作者责怪燕子和明月,毫不讲理,但是,恰恰表达了作者极端的情感。这是无理而妙。

师:无理而妙。凡是不讲理的地方,往往就是关节点。这要引起我们高度注意。

生25:我说西风这个符码。西风,永远肃杀,永远摧折一切。给人心境凄怆之感。“凋”“碧”两个字非常矛盾,对照鲜明。突出了西风之猛烈,之摧残。

师:仅仅是西风之猛烈,之摧残?

生25:这里还有以树喻人。那个人走了,一夜西风就凋落了碧树。你走了,一夜之间,我也憔悴不堪。

师:嗯,木尚如此,人何以堪。“以树喻人”,宋词中屡见不鲜。李后主有词云:“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生26:我觉得凋碧树,未必是实写。或许只是诗人的主观感受。正如微寒,燕子就飞走,也许天已经很寒冷了,只是诗人的主观感受一样。

师:有道理,这就是个性化的解读。关键是符合诗人“离恨苦”的心理状态。

生26:当然,也可以理解为客观的描写。好处就是碧树凋尽,既可以写西风之猛烈,让人寒意顿生,又可以让碧叶凋尽,让眼前一片空旷。如此,天涯路就可以望尽。

师:想起了古龙的名言。天涯在哪里,天涯在每个人的心里,天涯怎么可能望尽?继续。

生27:我说,独上高楼。一个“独”字,无限的凄苦。因为“独”,所以要“望”。因为远,所以要登高,登高是为了望远。

师:怎么望的呢?

生27:是望尽。“尽”写得彻底。空间上望得之远,之广;时间上望得之久,之深。

师:这两个角度分析非常好。刚才说什么来着。望,盼望是望,期望是望,失望是望,绝望还是望。所以,古人最喜欢望,望穿秋水,望眼欲穿„„

生28:因为望而不得,故而只有写信寄情了。

师:有人认为诗人写了两封信。一封是彩笺,一封信是尺素。也有人认为这句应该理解成“欲寄彩笺无尺素”。你们的理解如何,说来听听。

生28:我觉得不是的。“彩笺兼尺素”是表示信中的情感。“彩笺”是说我的情感是绚烂的,热烈的,浪漫的,但又是“尺素”的,洁白的,质朴的,毫无雕琢的。我觉得应该这样理解。这是最热烈的表白。

生29:我的感觉,如果是“欲寄彩笺无尺素”,既然无尺素,当然就没有寄信,那么,“山长水阔知何处”就失去了依托。这个理解不好。

生30:我觉得把“彩笺兼尺素”,理解成我给你写了无数的信,热烈的,质朴的,浪漫的,抒情的,都有,都在叠加,不断地叠加。这是我的深情,但是,这些信一封也未能寄出,因为“山长水阔知何处”。

师:同学们理解得真好。就是说,“彩笺兼尺素”,是“我”双重的情感,双重的寄托。而,山长,水阔,知何处。则是你三重的隔阻。这就是“离别恨”最大的痛苦所在,这种痛苦没有观众,没有听众,只能够独自承受,因而更加痛彻心扉。怅惘在此,迷惘在此,深情也在此,执着也在此。这也是宋词的魅力所在。

幻灯片3:

三、读活一首诗歌

综合阶段: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

3.模拟这首词的下半阙,写半阙词。不求工整,但求把自己的兴发感动形之于言。目的:以己证诗,重新经历和创造。借诗人之酒杯,浇自己之块垒。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穿越了一首诗歌,重新经历了一个“离别之苦”的诗人,他生命中的一个清晨,他独上高楼的眺望,他的迷惘和挣扎。这样的情感,我们也都曾有过,那么,现在,你拿起笔,把你的兴发感动,付之于诗。

生31:第一时间,想起了《红楼梦》,对于宝黛的生离死别,我有很多兴发感动。我写的是: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来年花前立新坟,盈盈相思何处闻。

忽而惊从梦中醒,泪已沾湿几重巾。

诗在帕在人不在,孤灯残影至天明。

无奈尘缘容易绝,相逢只为续前缘。

师:前面是林黛玉的感动,后面是你的兴发,两者融为一体,水乳交融。我们是在读诗,本质上都是在读自己,读我们的人生感喟。

生32:西风引雨徒生妒,红翠低垂,却把残魂护。

香径留得屐声驻,吹花嚼蕊到迟暮。

师:情景交融,“香径留得屐声驻”,非常有意境。

生33:君别已作阶前雨,朝气散漠黄昏来。

谈笑殷殷花满楼,凝眸切切颜色衰。

晓理云鬓镜非台,暮闻晨钟染尘埃。

自此不作君已陌,素袍青灯锦年白。

师:呵呵,这首律诗,诗味是有的。但是,诗歌的格律还是有一些问题的。比如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还有平仄的问题,等等。

生34:细雨霏微玉笙寒,午夜梦回,芳草碧连天。幽香缕缕碎缠绵,低语盈盈荡秋千。

冉冉秋光晓月坠,愁倚阑干,寂寞虫声寒,庭院深深红叶暮,云淡风轻近午天。

师:结尾突然一转,以景结情,韵味深长。

生35:谁念秋风独自凉?萧萧黄叶,落幕闭疏窗。寒塘鹤影渡残阳,冷月诗魂忆潇湘。而今无人感秋伤,凄凄茫茫,枯竹无楼高。欲将心事付瑶琴,曲终弦断无人听。

师:嗯,借鉴了岳飞和林黛玉等人诗词的一些意象,写出了离别之后,一个人没有知音的凄寒和独孤。

生:凄凄冷雨湿罗幕,忆往昔,红颜笑。

烟花红尘人易老,君趋何处,沧海遗孤,深闺雨如诉。师:好一个——深闺雨如诉,在对比中写出了人生离别的无奈和愁苦。记得我第一次读到这首诗,那个时候,我的妻子正好和我隔江相望。我被触动了,兴发感动,流下了眼泪。我马上写了一首词。

独上高楼兮望故乡

故乡不能见兮我心惆怅

云飘飘兮愁予

兰舟欲发兮人欲断肠

唯春草兮碧色

独黄天兮何苍苍

人不寐兮小楼晚栖

星汉皎皎兮明月光

黄金白璧兮粪土

浮云富贵兮愁伤

有愁伤兮无人顾我想佳人兮何恃要处

天南海北方

目眇眇兮轻裘罗裳

皓腕赛雪兮杏眼微扬

杏眼微扬兮我欲归去

我欲归去兮人在水中央

生:(热烈的掌声)

师:同学们,有没有想过,读了一首诗歌之后,我们究竟因何感动?

所有的故事都曾经发生过。

所有的故事都是同一个故事。

所有的故事都是我的故事。

读诗是敏感的艺术。我们都有类似的情感,我们被诗歌照亮,我们触景生情,我们感同身受。诗人因为兴发感动创作诗歌,读者因为兴发感动读懂诗歌。

当我们兴发感动了,忍不住诗兴大发了,我们就真正的读懂了诗歌。更重要的是,根据全息理论,一首诗歌,包含了所有诗歌的信息,穿越一首诗歌,我们就读懂了所有的诗歌。让我们热爱诗歌,诗意的栖居在这个星球之上。谢谢你们,再见。

生:老师,再见。

附录一:

师:.诗歌究竟是怎么创作出来的。

第一个问题:写诗的动机是从哪里来的?《毛诗大序》:“情动与中而形于言。”

第二个问题:“情动于中”是怎样动的呢?为什么你心里会有那样摇荡的感动?《礼记》记载:“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

第三个问题:什么样的“物”会使人这样呢?钟嵘《诗品序》: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自然间种种物象能引起诗人的感动,人世间种种事象更能引起诗人的感动。了解到诗歌的创作,实质上对我们解诗有重要作用。

比如我们可以根据诗人兴发感动的物象和事象,体验诗人的兴发感动,品味诗人形之于言的文字之美。也可以直接从诗人形之于言的文字入手,感悟诗人的兴发感动,品味诗歌的意象和情怀之美。

附录二: 诗歌解读兵器谱 1.关于符码分析。

要理解符码,需要先搞清楚符码与意象和典故之间的关系。所有能传达诗人的意思的“物象”都是意象,凡暗含典籍和掌故的词语都是典故,只要能引起普遍联想的词语都是符码。意象和典故若被反复使用,使其所产生的联想固化下来,就成为符码。

符码最大的特点就是“联想轴”的作用。

每一个语言,都有和它相近似的一系列的语言,比如,美人,佳人,红粉,蛾眉,这都是说一个美丽的女子。这就是一种语谱,一系列的,好像一个谱系一样。你创造诗歌的时候如何选择?它们表达在文学诗歌之中的时候,那种很细微感觉的质地是不同的。“美人”给你什么感觉?“红粉”给你什么感觉?有一个系列的语谱,在你选择的时候,就已经有作用了。而在你选择以后,每一个不同的符号,引起人们不同的联想。如果我们选择“美人”,可以联想到《楚辞离骚》说的“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就是说可以有各种不同的联想,而这联想有一个轴——联想轴。你可以有很丰富的联想,而读者都可以由这种联想,把种种的意思加到诗歌里面去。

不过,符码也只是一种工具。因为运用了符码的诗歌往往是一种曲折含蓄的表达,这不同于直接的兴发感动,所以我们要掌握符码,通过符码再来还原诗歌的本来意思,或者说去除遮蔽回到诗歌本身,直接拥抱诗歌,以海德格尔的话来说,就是伟大的诗歌,都是一种存在。“去蔽”之后,存在就会“涌现”。

2.关于兴发感动。

叶嘉莹谈“兴发感动”

“兴发感动”,说的是“人心与四季,人心与自然外物,人心与事件之间的奇妙关系。”

“人生天地之间,心物相接,感受频繁,真情激动于中,而言词表达于外,又借助于辞采、意象以兴发读者,使其能得相同之感受,如饮醇酒,不觉自醉,是之谓诗。故诗之最重要之质素即在其兴发感动之作用。”

王富仁谈“兴发感动”

读诗,大概每个人都要首先把握它的主旨,即我们常称之为“主题思想”者。只有感到它的主旨被自己发现了、掌握住了,我们才感到真的懂了它,心里有了一点踏实感。但在这时,它的诗的活力也在不知不觉间衰微下去,不如初读它时强烈和鲜活了,而像安安稳稳躺在自己掌心里的一条鱼,失去了生命力。

当我们一提到岳飞的《满江红》便想到它是一首爱国主义诗词,一提到杜甫的《石壕吏》便想到它反映了战乱给人民造成的痛苦生活,一提到白居易的《长恨歌》便想到它表现了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的时候,它们的诗意特征便淡漠了。我们的心灵再也难以与诗的本身实现直接的拥抱。其原因何在呢?因为对诗的任何一种主题思想的确定,都把诗的各种丰富的内涵简化了,而诗意恰恰只有使心灵主要活动在直感的、情绪的、审美的、亦即难以言说的境地的时候,才能最有效地被表现出来。在这时,我们必须重新激活它,而激活的方式,就是要动摇我们对它的已经形成的确定不移的观念,重新使我们回到无确定性的状态中去,去和无限丰富的诗的本体建立直接的联系。

3.关于王国维的“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过”;“可堪孤馆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淡淡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故一优美一宏壮也。

4.关于古典诗歌的表达技巧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比、借代、夸张、排比、用典、设问、反问、互文、双关等)

表达方式:描写(正面和侧面,动景和静景,实景和虚景,乐景和哀景,绘形绘声绘色,细节描写,白描和渲染)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等)、议论、记叙。

表现手法:象征、衬托、虚实相生、先抑后扬、借形象说理(寓道理于形象之中)结构形式:常见的术语有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卒章显志、承上启下、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画龙点睛等。

5.关于怀特海“浪漫——精确——综合”学习三阶段。

怀特海过程哲学认为,人的智力发展由浪漫、精确与综合三个阶段在不同时期的循环而构成了节奏性特点。其实,我们认识任何事物,包括对知识的汲取,都首先会“整体地泛泛地感受”,这可以视为“认知的浪漫阶段”。然后,我们会对事物或知识的某一局部进行聚集,对此一点进行深入地认知、理解,这就是“认知的精确阶段”。最后,我们终会自觉地把认知焦点放回到整体,这就是认知的“整体阶段”。

第四篇:《蝶恋花》

《蝶恋花》

一、: 古人说:“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为伤别离,古人留下了多少让后人唱咏不尽的名篇佳作。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闺思的名篇——晏殊的《蝶恋花》。

二、作者简介

晏殊(991-1055),字同叔,临川(今属江西)人。七岁能文,十四岁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宋仁宗时官至同平章事兼枢密使(集政权、军权于一身,兼文武二职的宰相,进入了人生的巅峰阶段),范仲淹、韩琦、欧阳修等名臣皆出其门下。他一生富贵优游,所作多吟成于舞榭歌台、花前月下,而笔调闲婉,理致深蕴,音律谐适,词语雅丽。词作内容多写离愁别恨,吟弄风月,风流蕴藉,温润秀洁,亦颇有意味深长者。有《珠玉词》。

三、这首词选自《全宋词》,“蝶恋花”是词牌名。这是一首写离别相思的名词。上阕写景,借景传情;下阕写人,写闺妇的相思与期待。

四、文本分析

(一)上阕赏析

1、读完这首词,说说词人想通过这首词传达什么情感? 明确:写与友人(恋人)远别之苦。(提示:抓关键词:“离别苦”)

2、古诗词中常将绵长的情感溶于景色中,请同学们找一找,词的上阕写了哪些景物?

明确:菊、兰、罗幕、燕子、明月。

3、这些景物蕴涵了词人什么情感?又是怎么体现的? 明确:菊愁兰泣

和词人一样痛苦

以悲景写悲情

烘托

燕子双飞

月明到晓

不能体会我的愁绪

以乐景写悲愁

反衬

一夜无眠

鉴赏一:“槛菊愁烟兰泣露” 起句描绘了怎样的景物?

起句描写了晓庭圃中的景物:菊花笼罩着一层轻烟薄雾,看上去似乎在脉脉含愁;兰花上沾有露珠,看起来又像在默默饮泣。(秋菊笼罩在一片烟雾之中,仿佛在忧愁;兰草上沾满了露水,好象在哭泣。)这些景物带有什么特点?

兰和菊本就含有某种象征色彩(象征品格的幽洁),这里用“愁烟”、“泣露“将它们人格化,将主观色彩移于客观景物,透露女主人公自己的哀愁。因此说,这些景物都染上了主观的色彩。

首句写景物,不但点明了时令——秋天,并且描绘了环境的幽美。菊而曰“槛菊”,则是在庭院廊庑之间。菊花笼着轻烟,兰花带有露点,则是在清晓。用“愁”来表达菊在“烟”中所感,用“泣”来解释兰上何以有“露”,说的是菊与兰的心情,实际上是通过菊与兰的人格化,来表明人的心情,亦物亦人,物即是人。这一句只有七个字,但却写出了景物、地点、季节、时间和人物的情绪、感觉,没有一个字是多余的。

鉴赏二:“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第二句中,写罗幕的“轻寒”,与“燕子双飞去”有必然关系吗?

先说这两句的大意:新秋清晨,罗幕之间荡漾着一缕轻寒,燕子双双穿过帘幕飞走了。这两种现象间本不一定存在着联系,但在充满哀愁、对节候特别敏感的主人公眼里,那燕子似乎是因为不耐罗幕轻寒而飞去的。这里与其说是燕子的感觉,倒不如是写帘中人的感觉――不只是在生理上感到初秋的轻寒,而且在心理上也荡漾着孤孑凄清而引起的寒意。特别点出“双飞”有什么意味?

燕子的双飞,更反衬出主人公的孤独。这两句表面上是只写客观景物,实则暗含着浓浓的情感色彩。

(燕子——李白《双燕离》诗:“双燕复双燕,双飞令人羡。” ;晏几道·《临江仙》:“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写清晨燕子从帘幕中间飞了出去。“轻寒”新秋早晨的气候,而“双飞”则反衬人的孤独。一清早,燕子自管自地穿过帘幕,双双飞走了,却不顾屋里还有一个孤独的人,就含有燕子无情之感,从而暗中过渡到下文对明月的公然埋怨。

鉴赏三:“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第三句“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点明了什么?

这句在时间上由“今晨”回到“昨夜”。有两点变化。一是点明了幽怨、哀愁是因为“离别”,二是“怨”由隐微转为强烈――怨恨月亮不解人意。第三句有没有别的信息?

明月本无知无情,它只顾光照朱户,原很自然;既如此,似乎不该怨恨它。但却偏要怨。这种仿佛无理的埋怨,却有力地表现了女主人公在离恨的煎熬中对月彻夜无眠的情景及外界事物所引起的触动。这与苏轼《水调歌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皎洁的明月静静的转入红阁楼,低斜照入美丽的纸窗内,照着无法入眠的人。本应不该有怨恨,然而园月为何无情的向分离的人比表示团圆呢?)机杼相类。

(明月——苏轼《水调歌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写在天亮以后,还有残月的余晖斜射房中,因而回想起昨夜的月光,竟是这样地整整照了一夜,使人无法入梦,直到现在,它还不肯罢休。它之所以这样,不正是因为不知道离别的痛苦吗?这种无理的埋怨,正是无可奈何的心情的表现。

小结:词的上阙中诗人是怎样表现离恨苦的? 明确:诗人用“愁烟”、“泣露”将“菊”、“兰”人格化,融情于景,借景抒发自己的哀愁;用燕的双飞,反衬出人的孤独;用明月之“圆”来暗衬离别之“缺”,又借对明月的埋怨,含蓄地写出自己彻夜未眠,从而有力地写出自己的离恨之深。

(二)下阕赏析

1、在词的下阕中,主人公用哪两种方法来排遣离愁别恨?有效果吗? 明确:“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

看不见

“寄彩笺” “知何处” 寄无所踪

“满目山河空念远”

2、这阕中用哪些字、词语点染出愁苦?(注意与词中前语的对应关系)明确: 凋

使„„凋零

使碧树一夜凋去,写风的劲厉肃杀

与上阕“燕子双飞”映衬,写孤独无依

望尽

与碧树凋尽呼应,境界一跃为广阔

山长水阔

渺茫无着落,写了悠远辽阔的境界。

鉴赏一:“昨夜西风凋碧树”

“昨夜西风凋碧树”只是眼前所见之景吗?“凋”字如何理解?

“昨夜西风凋树”,不仅是登楼即目所见,而且包含有昨夜通宵不寐卧听西风飘落树叶情景的回忆。“凋”,使。。。凋落。碧树因一夜西风而尽凋,足见西风之劲肃杀,“凋”字正传出这一自然界的变化给予主人公的强烈感受,景物的萧索肃杀体现了人物的悲哀孤独。故“凋”字既写出了景,又道出了情。

鉴赏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独上高楼”,她要上楼去看。一个“独”字,既见其孤寂,更见其羞涩;而一个“高”字却又多么真实地表达了姑娘急切地盼望能见到日夜思念的情人的感情。可是上楼看到的是“昨夜西风凋碧树”,一夜功夫,一排排绿树已被西风刮得枯凋零,一个“凋”字,烘托了姑娘的孤寂凄苦之情,可谓情景交融。尽管凭栏极目远眺,甚至已经“望尽天涯路”,(一个“尽”字,又一次感受到她相思情深,真是含而不露)可是“过尽千帆皆不是”,仍不见他的踪影,真是望眼欲穿啊!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与上文有何关系?这句所写的境界有什么特别处? 既然主人公有着浓郁的离愁别恨,就要想法排遣,于是,她“便独上高楼”。

以上抒写的只是忧伤低迴之音,这里却出人意料地展现出一片无限寥廓的境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有人说,这里固然有凭高望远的苍茫百感,也有不见所思的空虚怅惘,但这所向空阔、毫无窒碍的境界却又给主人公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使其从狭小的帘幕庭院的忧伤愁闷转向对广远境界的骋望。所以,这几句尽管包含望而不见的伤离情绪,但感情是悲壮的,没有纤柔颓靡的气息;语言也冼尽铅华,纯用白描。气象阔大,境界高远,成为全词的警句。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三层境界:

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第一层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是出于晏殊的《蝶恋花》,谈立志。(做学问成大事者首先应该登高望远,鸟瞰路径,了解概貌,‘忘尽天涯路’。)第二层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是出于柳永的《凤栖梧》,谈执著。(必须经过一番辛勤劳动的过程,‘为伊消得人憔悴’,就是说要像渴望恋人那样,废寝忘食,孜孜不倦,人瘦带宽也不后悔。)第三层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出于辛弃疾的《青玉案》,谈欣喜。(经过反复追寻、研究,最终取得了成功。)

鉴赏三:“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望不到怎么办?姑娘要把心中的思念之情向他倾诉,怎么去了这么久,竟连一封书信也见不到,我要写信给他,要让他知道我的相思之情。“欲寄彩笺兼尺素”,这里的“彩笺”和“尺素”都是书信,重复使用,姑娘反复“欲寄”,是要把她对情人执着而真挚的恋情推向顶峰。信是写好了,可谁知道他又在什么地方呢?姑娘可犯愁了:“山长水阔知何处?”山那么高远,水那么浩渺,中间那么多阻碍,书信难通,一片愁苦之情表露出来了 最后一句,分析本句与上句的联系,两个分句之间怎样的关系?

这句与上句亦有一定的因果关系。由于高楼骋望,不见所思,因而想到音书寄远:“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这句与上一句有某些共同点吗? 两个分句一纵一收,将主人公音书寄远的强烈愿望与音书难抵的可悲现实对照起来写,更加突出了“满目山河空念远”的悲慨,词也就在这渺茫无着落的怅惘中结束。“山长水阔”与“望尽天涯路”照应,“知何处”的感叹更增添了全词悠远辽阔的意境和令人思之不尽的情致。

五、总结:

1、内容

此为晏殊写闺思的名篇。上片写长夜相思之苦。

运用移情于景德手法,选取眼前的景物,注入主人公的感情,点出离恨。下片写登楼望远的愁思。下片承离恨而来,通过高楼独望把主人公望眼欲穿的神态生动地表现出来。把思念远人的殷切心情和无处寄情达意的失望惆怅,表现得委婉而又尽致。

2、手法:

本词上、下片之间在境界、风格上是稍有区别的。上片取境较狭,风格偏于柔婉;下片却境界开阔,风格近乎悲壮。

词中,作者用了烘托与反衬的手法写女主人公内心的悲苦。前者如“槛菊愁烟兰泣露”,是以悲景写愁,与词中人物同病相怜。后者如“燕子双飞”、“明月穿户”,都以乐景写悲,以双燕、月光无情反衬女子有情。

第五篇:诗人

诗人简介大全六、四班

補金慧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628篇诗文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61篇诗文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358篇诗文

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746篇诗文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200篇诗文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柳宗元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在中国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 203篇诗文

李煜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李后主。开宝八年,宋军破南唐都城,李煜降宋,被俘至汴京,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后因作感怀故国的名词《虞美人》而被宋太宗毒死。李煜虽不通政治,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等词。在政治上失败的李煜,却在词坛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被称为‚千古词帝‛。► 52篇诗文

岑参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1-2] 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贾岛 贾岛(779~843年),字浪(阆)仙,唐代诗人。汉族,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自号‚碣石山人‛。据说在洛阳的时候后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贾岛做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其才华。后受教于韩愈,并还俗参加科举,但累举不中第。唐文宗的时候被排挤,贬做长江主簿。唐武宗会昌年初由普州司仓参军改任司户,未任病逝。► 404篇诗文

曹操

曹操(155年-220年正月庚子),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汉族。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尤工章草,唐朝张怀瓘在《书断》中评其为‚妙品‛。► 7篇诗文

李贺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264篇诗文

张籍

张籍(约767~约830),唐代诗人。字文昌,汉族,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人,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1。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1 《张籍籍贯考辨》认为,韩愈所说的‚吴郡张籍‛乃谓其郡望,并引《新唐书·张籍传》、《唐诗纪事》、《舆地纪胜》等史传材料,驳苏州之说而定张籍为乌江人。► 465篇诗文

王昌龄

王昌龄(698— 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201篇诗文

孟郊

孟郊,(751~814),唐代诗人。字东野。汉族,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祖籍平昌(今山东临邑东北),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唐代著名诗人。现存诗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元和九年,在阌乡(今河南灵宝)因病去世。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 445篇诗文

杨万里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男,汉族。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南宋杰出诗人,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南宋四大家‛。► 37篇诗文

诸葛亮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特追封他为武兴王。诸葛亮为匡扶蜀汉政权,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于234年在五丈原(今宝鸡岐山境内)逝世。诸葛亮在后世受到极大尊崇,成为后世忠臣楷模,智慧化身。成都、宝鸡、汉中、南阳等地有武侯祠,杜甫作《蜀相》赞诸葛亮。► 4篇诗文

王勃

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诗人。汉族,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世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首。► 83篇诗文

范仲淹

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汉族,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范仲淹文学素养很高,写有著名的《岳阳楼记》。► 8篇诗文

晏殊

晏殊【yàn shū】(991-1055)字同叔,著名词人、诗人、散文家,北宋抚州府临川城人(今江西进贤县文港镇沙河人,位于香楠峰下,其父为抚州府手力节级),是当时的抚州籍第一个宰相。晏殊与其第七子晏几道(1037-1110),在当时北宋词坛上,被称为‚大晏‛和‚小晏‛。► 142篇诗文

岳飞

岳飞(1103—1142),字鹏举,宋相州汤阴县永和乡孝悌里(今河南安阳市汤阴县程岗村)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岳飞是南宋最杰出的统帅,他重视人民抗金力量,缔造了‚连结河朔‛之谋,主张黄河以北的抗金义军和宋军互相配合,夹击金军,以收复失地。岳飞的文学才华也是将帅中少有的,他的不朽词作《满江红》,是千古传诵的爱国名篇。葬于西湖畔栖霞岭。► 17篇诗文

高适

高适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世称‚高常侍‛。作品收录于《高常侍集》。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其诗作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207篇诗文

朱熹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30篇诗文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2篇诗文

文天祥

文天祥(1236.6.6-1283.1.9),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末大臣,文学家,民族英雄。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官到右丞相兼枢密史。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被扣留。后脱险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由南通南归,坚持抗元。祥光元年(1278年)兵败被张弘范俘虏,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后在柴市从容就义。著有《过零丁洋》、《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作品。► 17篇诗文

郑燮

郑板桥(1693—1765)清代官吏、书画家、文学家。名燮,字克柔,汉族,江苏兴化人。一生主要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著有《板桥全集》。

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元年进士。中进士后曾历官河南范县、山东潍县知县,有惠政。以请臻饥民忤大吏,乞疾归。► 9篇诗文

朱敦儒

朱敦儒(1081-1159),字希真,洛阳人。历兵部郎中、临安府通判、秘书郎、都官员外郎、两浙东路提点刑狱,致仕,居嘉禾。绍兴二十九年(1159)卒。有词三卷,名《樵歌》。朱敦儒获得‚词俊‛之名,与‚诗俊‛陈与义等并称为‚洛中八俊‛(楼钥《跋朱岩壑鹤赋及送闾丘使君诗》)► 246篇诗文

范成大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称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诗人。谥文穆。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125篇诗文

贺知章

贺知章(659—744),字季真,号四明狂客,汉族,唐越州(今绍兴)永兴(今浙江萧山)人,贺知章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著名的《咏柳》、《回乡偶书》两首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今尚存录入《全唐诗》共19首。► 20篇诗文

王之涣

王之涣(688年—742年),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字季凌,汉族,绛州(今山西新绛县)人。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他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其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更是千古绝唱。► 6篇诗文

于谦

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汉族,明朝浙江承宣布政使司杭州钱塘县人。因参与平定汉王朱高煦谋反有功,得到明宣宗器重,担任明朝山西河南巡抚。明英宗时期,因得罪王振下狱,后释放,起为兵部侍郎。土木之变后英宗被俘,郕王朱祁钰监国,擢兵部尚书。于谦力排南迁之议,决策守京师,与诸大臣请郕王即位。瓦剌兵逼京师,督战,击退之。论功加封少保,总督军务,终迫也先遣使议和,使英宗得归。天顺元年因‚谋逆‛罪被冤杀。谥曰忠肃。有《于忠肃集》。于谦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 9篇诗文

李绅

李绅(772—846)汉族,亳州(今属安徽)人,生于乌程(今浙江湖州),长于润州无锡(今属江苏)。字公垂。27岁考中进士,补国子助教。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他一生最闪光的部分在于诗歌,他是在文学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作有《乐府新题》20首,已佚。著有《悯农》诗两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脍灸人口,妇孺皆知,千古传诵。《全唐诗》存其诗四卷。► 155篇诗文

下载名篇诗人所写的蝶恋花(精选多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名篇诗人所写的蝶恋花(精选多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蝶恋花行书

    蝶恋花.范成大 春涨一篙添水面。 芳草鹅儿,绿满微风岸。 画舫夷犹湾百转,横塘塔近依然远。 江国多寒农事晚。 村北村南,谷雨才耕遍。 秀麦连冈桑叶贱,看看尝面收新茧。 宜男草.......

    《蝶恋花》教案

    《蝶恋花》教案 设计者:岳荣 审核者:刘庆兰 2012.5 教学三维目标 1. 了解晏殊及其作品风格。 2. 熟读成诵,理解“离别苦”。 3. 认识诗歌意象,感悟全诗意境。 教学重难点 在朗......

    蝶恋花教案

    《蝶恋花》教案 【教学目标】 1. 反复诵读,把握感情基调,提高审美能力。 2. 把握诗词中常用的意象的含义,提高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3. 练字析文,以获得更多的体会与认识 【课时安......

    浅析张先《蝶恋花》

    浅析张先《蝶恋花》 内容摘要:张先为北宋词人,与柳永齐名。有名句云:娇柔懒起,帘坠卷花影;柳径无人,坠飞絮无影;云破月来花弄影。时称“张三影”。张先的词,延续“花间词派”的题材......

    蝶恋花 宋词

    蝶恋花 苏轼 宋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蝶恋花 苏轼......

    蝶恋花课堂实录

    《蝶恋花·柳永》课堂实录 汕头市实验学校吴琼红 一、回顾词的基本常识。 同学们,这节课开始,我们来学习词。词我们接触过,谁能背诵一两首曾学过的词? 生1:李清照的《如梦令》„......

    蝶恋花背景墙

    蝶恋花 词语蝶恋花 http://cidian.911cha.com/ 拼音dié liàn huā 注音ㄉㄧㄝˊ ㄌㄧㄢˋ ㄏㄨㄚ 引证解释http://cidian.911cha.com/ 亦作“蜨恋花”。1.词牌名。 唐 教......

    蝶恋花[5篇材料]

    蝶恋花蝶恋花- 遥夜亭皋闲信步 (五代·李煜) 遥夜亭皋闲信步,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 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澹月云来去。 桃李依依春暗度,谁在秋千,笑里轻轻语。 一片芳心千万绪,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