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教案

时间:2019-05-11 22:04: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蝶恋花》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蝶恋花》教案》。

第一篇:《蝶恋花》教案

《蝶恋花》教案

设计者:岳荣 审核者:刘庆兰 2012.5 教学三维目标

1.了解晏殊及其作品风格。2.熟读成诵,理解“离别苦”。3.认识诗歌意象,感悟全诗意境。教学重难点

在朗读中感受“离别苦”,在品读中赏析“离别苦”。

知识链接

一、文学常识

晏殊:(991-1055)北宋前期婉约派词人之一,字同叔,临川(今属江西)人。七岁能文,十四岁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宋仁宗时官至同平章事兼枢密使,范仲淹、韩琦、欧阳修等名臣皆出其门下。他一生富贵优游,所作多吟成于舞榭歌台、花前月下,而笔调闲婉,理致深蕴,音律谐适,词语雅丽,为当时词坛耆宿。有《珠玉词》。太平宰相,一生平顺,仕途坦荡。然而也逃不过普通人的聚散离合。

二、《蝶恋花》:本名《鹊踏枝》,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又被改名为《蝶恋花》。另名《凤栖梧》、《一箩金》、《黄金缕》、《卷珠帘》等。

三、课前积累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伶取眼前人。-学习过程:

一、导入:在中国的古典诗词中,歌咏风花雪月之诗已成为中国诗歌史的奇观。没有一个民族的诗人像中国文人那样拥有一颗易被风花雪月浸透的伤感的心灵。以月为背景,渲染心情的咏月诗更是历代不乏其作者。其中北宋的名词人晏殊(991——1055),以其清新淡雅,含蓄而有韵致的笔触为后人留下了颇有文学价值的《珠玉词》。而《珠玉词》中的《蝶恋花》更是让后人经久不衰传诵。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晏殊的《蝶恋花》

二、文本研习:

1、读完词后,说说作者想传达什么情感?

2、译文:清晨栏杆外的秋菊笼罩在寒烟之中,似含忧愁,兰草上沾着寒露,似在饮泣。罗幕之间透露着缕缕轻寒,燕子双双飞走了。皎洁的月亮不懂得离别之苦,斜斜的银辉直到破晓还照入富贵人家。昨夜西风猛烈,凋零了绿树,我独自登上高楼,望尽了天涯路。想给我的心上人寄封信,可是高山连绵,碧水无尽,不知道我思念的人今在何处。

3、“一切景语皆情语。”古诗词中常将绵长的情感融于景物中,表面上看只写景物,实则暗含深厚的感情。

问题:词的上阕写了哪些景物(意象)?怎样来表现离别之苦?试简析。【参考答案】选用了“菊”“兰”“燕子”“明月”等景物(意象)。诗人用“愁烟”、“泣露”将“菊”、“兰”人格化(用拟人的手法),移情于景来抒发内心的愁苦2;用燕子的双飞,反衬出人的孤独寂寞2;用明月之“圆”来暗衬离别之“缺”,又借对明月的无端埋怨,含蓄地写出自己因思念而彻夜不眠的情怀(或“以明月的无情反衬人多情”。),从而有力地写出自己的离别之深。

【病例①】小花小草愁得哭泣生烟;天冷了,燕子成双成对飞去,人却不能。月亮不解我的心;天亮了,我也不曾安睡。

【病例分析】病因之一:以译代析,没有鉴赏。鉴赏离不开理解,没有理解就没有鉴赏,因此诗歌鉴赏时往往有列举或描述诗句内容的必要,但是这种描述只是鉴赏的前提,而不是鉴赏本身。这两句回答只是对诗句作简单的翻译,没有根据题干的要求进行答题,显然不符合鉴赏题的要求。“以译代析”的结果是没有赏析。

【病例②】表现了诗人伤心、惜别、孤独的离恨苦。

【病例分析】病因之二:南辕北辙,答非所问。题干第二问问的是“在词的上阙中,怎样表现离别相思之苦的?”依据题干的要求,学生应该回答的是“怎样表现”,而不是“表现什么”。“怎样表现”也就是作者使用了何种方法、技巧、手段去表现。然而,有学生或者疏于审题,或者不明题意,因此出现了这种让人哭笑不得的回答。问诗人是怎样表现“离恨苦”的,答“表现了诗人的离恨苦”。

【病例③】作者用凄凉的景色描写出一幅独自一人、寂寞无聊的画面,抒发自己的幽幽离愁,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病例分析】病因之三:笼而统之,以空对空。不少学生不懂得在诗歌鉴赏时必须抓住诗歌的具体内容去分析,在回答“怎样表现离恨苦”时,只用了“用凄凉的景色”这句抽象的话代替了对“菊愁兰泣”、“燕子双飞”和“明月无情”等一系列鲜明意象以及所用技巧的分析。由于过于笼统概括,显得十分空洞。这种答案往往大而不当,不着边际,失分严重;是诗歌鉴赏中最常见的毛病。

【病例④】作者通过对燕子等景物的描写,写出自己的离恨苦,衬托出自己的苦闷心情。

【病例分析】病因之四:抓住一点,不及其余。词的上阙出现了一连串的意象,作者是在用这一连串的意象渲染一种凄苦的氛围,借以烘托自己的“离恨苦”。在表现“离恨苦”时,各个意象所表现的感情是各有侧重的,使用的技巧也是彼此有别的--燕子的“双飞”是用来反衬孤独,“菊愁兰泣”是借拟人手法移情于景,“明月”则是以“满月”之“圆”暗衬自己的别离之“缺”。对于这些“区别”和“不同”,考生在答题时是应该予以充分注重的,并作出具体的分析,而不能从诸多意象中单单拈出一个“燕子”,然后用一个“等”宇一带而过,以偏概全,肯定会严重失分。

【病例⑤】作者借物抒情,用了菊、兰、燕子、明月等一系列意象表达了景物无情人有情的情感,强烈地抒发了自己的离恨苦。

【病例分析】病因之五:浮在表面,缺乏分析。这份答案表面上似乎已经把几个意象一网打尽,无一遗漏。按说该无可厚非了,其实不然。根据题干的要求,学生应该答的是“用菊、兰、燕子、明月”等怎样表现了“离恨苦”,重点“"怎样”,也即艺术技巧;而不是“用菊、兰、燕子、明月”表现了“离恨苦”。学生只是将意象当作一个个例子,用来证明自己的某些观点,缺少结合诗句本身进行分析,观点与例子之间只是一种油水关系,停留在“观点”加“例子”的层面,不能体现诗句蕴涵的思想内容,没有分析出“意象”的寓意。这种浮在表面,落不到实处的“赏析”,显然违背了诗歌鉴赏的规律,也是诗歌鉴赏严重失分的一个原因。【其他较好回答】

①首句用拟人手法,移情于物,表面写菊愁兰泣,实则是人内心悲伤;然后用燕子双飞来反衬人的孑然一身,凸显出主人公的孤独和对所思之人的期盼;最后两句再次使用拟人的手法,埋怨月光照朱户的无情,以明月“不谙”衬“人谙”。反复使用借景抒情的手法,巧妙地表现离恨苦。

②花笼轻烟,似脉脉含愁;兰花挂着露珠,像默默饮泣。作者先把菊、兰拟人化,表现出自己的哀愁。燕子双飞反衬出诗人的孤独,明月之“圆”暗衬离别之“缺”,作者借物抒情,用了拟人和反衬表现了离恨苦。

4、其他问法:词的上片写整夜为相思苦恼。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表现....主人公的情怀?请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

【答案】⑴主要运用拟人手法,烘托思妇(游子、作者亦可)苦怀。菊花笼罩着一片轻烟薄雾,看上去似乎在脉脉含愁;兰花上沾有露珠,看起来又像在默默饮泣。秋凉了,双栖的燕子也飞走了。只有无情的月亮,没完没了地一直照到天亮。这种无端迁怒,更表现出主人公心中的烦懑。

5、下阙: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句所写的境界(意境)有什么特别处?

【知识解说】诗词的意境是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和连缀所构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写的事物或画面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参考答案】碧树因一夜西风而尽凋,西风劲厉肃杀、景的萧索、人的孤独交融在一起。不仅如此,词人出人意料地展现一片旷远寥廓的境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从狭小的帘幕庭院的忧伤愁闷转向旷远境界的骋望。所以这三句尽管包含着望而不见的伤离愁绪,但感情是悲壮的,没有纤柔颓靡的气息;语言洗炼铅华,纯用白描;气象阔大,境界高远。

6、鉴赏“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中“独”与“尽”的妙处。

答案:一个“独”字,写出了思念远人又无以排遣的孤独与无奈。一个“尽”字,活现了登楼远眺寻觅盼望的抒情主人公形象,与下文“山长水阔知何处”相呼应,表达望眼欲穿的思念之苦。

7、词的下片写翌日的登眺。试赏析“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两句诗在表情达意上的效果。

答案:高楼骋望,不见所思,因而想到音书寄远,但水远山遥,竟不知伊人何处。彩笺写罢,又换尺素,表现了闺中人(游子、作者亦可)絮语叮咛的情意。(1分)这两句一纵一收,将主人公音书寄远的强烈愿望与音书无寄的可悲现实对照起来写,更加突出了主人公深深悲慨。(要点:对照、突出悲慨)(2分)

四、总结本词的艺术特色。

本词与晏殊的其它词作相比,它的上、下片之间,在境界、风格上是稍有区别的。上片取境较狭,风格偏于柔婉;下片却境界开阔,风格近乎悲壮。

2、词中,作者用了拟人、烘托与反衬的手法写主人公内心的悲苦。前者如“槛菊愁烟兰泣露”,是以悲景写愁,与词中人物同病相怜。后者如“燕子双飞”、“明月穿户”,都以乐景写悲,以双燕、月光无情反衬人有情。

五、当堂检测

蝶 恋 花

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 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

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 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

却被无情恼。

“绿水人家绕”中的“绕”字,有的版本写作“晓”。你认为哪个字更恰当?为什么?(2005年辽宁卷)

明确:“绕”字好,因为它切实具体地描绘出了绿水环抱人家的场景,生动形象,具有动态美。“晓”字好,因为它既点明了时间,又渲染了早晨的清新氛围,能够使读者有更自由、更广阔的想像空间。

六、课后作业:有感情地背诵此词。

七、资料:大家妙解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王国维《人间词话》

解说:治学第一境界: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要有执着的追求,登高望远,瞰察路径,明确目标与方向,了解事物的概貌;治学第二境界:大事业、大学问者,必须坚定不移,经过一番辛勤劳动,废寝忘食,孜孜以求,直至人瘦带宽也不后悔;治学第三境界:必须有专注的精神,反复追寻、研究,下足功夫,自然会豁然贯通,有所发现,有所发明,就能够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

附:原词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别离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北宋】晏殊《蝶恋花》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北宋】柳永《凤栖梧(又名:蝶恋花)》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南宋】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第二篇:蝶恋花教案

《蝶恋花》教案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把握感情基调,提高审美能力。

2.把握诗词中常用的意象的含义,提高古诗词的鉴赏能力。3.练字析文,以获得更多的体会与认识 【课时安排】:一个课时 【教学方式】:研习式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导语,利用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一名句进行导入《蝶恋花》

二、1.学生自读诗词,然后进行提问这首词传达了怎样的情感?从哪些地方可以显现感受到?

2.播放《蝶恋花》的视频,体会它的感情基调。3.齐读《蝶恋花》,从中体会意境。三.文学常识

1.简介言情诗

2.《蝶恋花》词牌名的来历 3.作者简介和作者词风特点

四、阅读解析晏殊的《蝶恋花》

一、解析词的大意

二、质疑、讨论

1.特别点出“双飞”有什么意味? 燕子的双飞,更反衬出主人公的孤独。这两句表面上是只写客观景物,实则暗含着浓浓的情感色彩。真乃“一切景语皆情语”。2.起句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这些景物带有什么特点?

起句描写了晓庭圃中的景物:菊花笼罩着一层轻烟薄雾,看上去似乎在脉脉含愁;兰花上沾有露珠,看起来又像在默默饮泣。兰和菊本就含有某种象征色彩(象征品格的幽洁),这里用“愁烟”、“泣露“将它们人格化,将主观色彩移于客观景物,透露女主人公自己的哀愁。因此说,这些景物都染上了主观的色彩。

3.第二句中,写罗幕的“轻寒”,与“燕子双飞去”有必然关系吗? 第二句描写的是:新秋清晨,罗幕之间荡漾着一缕轻寒,燕子双双穿过帘幕飞走了。这两种现象间本不一定存在着联系,但在充满哀愁、对节候特别敏感的主人公眼里,那燕子似乎是因为不耐罗幕轻寒而飞去的。这里与其说是燕子的感觉,倒不如是写帘中人的感觉――不只是在生理上感到初秋的轻寒,而且在心理上也荡漾着孤孑凄清而引起的寒意。4.“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是哪些词与上阕相照应 “昨夜”承上“到晓”,折回写今晨登高望远;“独上”应上“离恨”,反照“双飞”;“望尽天涯路”正从上文的一夜无眠生出。5.第三句“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点明了什么? 这句在时间上由“今晨”回到“昨夜”。有两点变化。一是点明了幽怨、哀愁是因为“离别”,二是“怨”由隐微转为强烈――怨恨月亮 不解人意。

6.第三句有没有别的信息?

明月本无知无情,它只顾光照朱户,原很自然;既如此,似乎不该怨恨它。但却偏要怨。这种仿佛无理的埋怨,却有力地表现了女主人公在离恨的煎熬中对月彻夜无眠的情景及外界事物所引起的触动。7.“昨夜西风凋碧树”只是眼前所见之景吗? “凋”字如何理解?“昨夜西风凋树”,不仅是登楼即目所见,而且包含有昨夜通宵不寐卧听西风飘落树叶情景的回忆。碧树因一夜西风而尽凋,足见西风之劲肃杀,“凋”字正传出这一自然界的变化给予主人公的强烈感受。故“凋”字既写出了景,又道出了情。也有不见所思的空虚怅惘,但这所向空阔、毫无窒碍的境界却又给主人公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使其从狭小的帘幕庭院的忧伤愁闷转向对广远境界的骋望。所以,这几句尽管包含望而不见的伤离情绪,但感情是悲壮的,没有纤柔颓靡的气息;语言也冼尽铅华,纯用白描。气象阔大,境界高远,成为全词的警句。8.体味本词的艺术特色(1)、本词与晏殊的其它词作相比,它的上、下片之间,在境界、风格上是稍有区别的。上片取境较狭,风格偏于柔婉;下片却境界开阔,风格近乎悲壮。(2)、词中,作者用了烘托与反衬的手法写女主人公内心的悲苦。前者如“槛菊愁烟兰泣露”,是以悲景写愁,与词中人物同病相怜。后者如“燕子双飞”、“明月穿户”,都以乐景写悲,以双燕、月光无情反衬女子有情。

五、课后拓展

一、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三层境界:

第一层境界: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是

出于晏殊的《蝶恋花》,谈立志。

第二层境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是出于柳永的《凤栖梧》,谈执著。

第三层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是出于辛弃疾的《青玉案》,谈欣喜。

二、诗歌赏析要点:(1).紧扣意象;(2).体味语言;

(有感情色彩的词句、有象征意义的词)

(3).揣摩手法;

(抒情手段、表现手法等)

(4).深临意境,体会诗人情感。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背诵此词。

(2)、完成“学习与评价”的有关练习,下节课进行讨论。

(3).找一下晏殊其他的诗词进行比较

七、教后笔记

第三篇:蝶恋花 教案

《蝶恋花》(晏殊)教案

菏泽三中平瑞田

一、导入

王国维在其著作《人间词话》里谈到:“古之成大事、大学问者,必须经过三种境界或者说 三个过程: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境界一)“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境界二)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境界三)今天让我们一起品读第一境界的出处:晏殊的《蝶恋花》。

二、学习目标

古诗词鉴赏也有三境界,即由浅入深的三个层次,也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三个目标:

1、理解和展现词之内容(境界一)

2、鉴赏和体会词之情感(境界二)

3、升华和感悟词之风格(境界三)

三、理解和展现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清句读。

3、读出画面和内容

问题:问题:如果让你给这首词画一幅画,你会画上什么呢?

深秋的一个早晨,菊花被寒烟笼罩,兰草上沾着寒露,燕子双双穿过帘幕飞走了,一轮明月还在斜照着……

四、鉴赏和体会

问题一:“诗言志,词言情。”那么本首词里传达的是什么情感呢?(从词中找出关键词语)

明确:离别苦

问题二:词中又是如何体现的呢?

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以色彩。” 愁菊、泣兰:以哀景写哀情,烘托。双飞燕、无情明月:以乐景写哀情,反衬。

直接抒情:离别苦,表现为彻夜无眠、登楼望不见、书信寄无处。晏几道: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苏轼《水调歌头》“转朱阁,低倚户,照无眠。”

欧阳修的《踏莎行》:“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温庭筠的《望江南》:“漱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晏殊《踏莎行》“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地角寻思遍。”

引用李之仪在《姑溪词题跋》中对这首词的评价:“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 教师小结:

五、升华与感悟

晏殊词具有清丽淡雅、深婉含蓄、情中有思的风格,那么那个风格是如何形成的? 晏殊,北宋前期婉约派词人之一,被称为“北宋倚声家之初祖”。晏殊从小聪明好学,5岁能创作诗,有“神童”之称。少年得志,一生仕途顺利,享尽富贵,但优裕闲逸的生活和多愁善感的个性,使他常常反思和体悟人生。因而他的词,吸收了南唐“花间派”和冯延巳的典雅流丽词风,是北宋前期婉约派词人之一,被称为“北宋倚声家之初祖”。他的词“温婉清丽”之中有沉着的内容,不同于之前婉约词的轻浮、浓艳。

拓展延伸: 晏殊名句及浣溪沙: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

流水淡,碧天长,路茫茫。凭高目断,鸿雁来时,无限思量。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让学生作简短赏析,进一步印证晏殊词的风格。

背诵《蝶恋花》。

第四篇:《蝶恋花》教案

《蝶恋花》教案

【教学目的】:

1、认识诗歌意象,感悟全诗情感。

2、了解纳兰性德词的风格。

【教学重点】:纳兰性德词的风格特点。【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辅之以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一、题解

蝶恋花,词牌名,原唐教坊曲名,本采用于梁简文帝乐府:“翻阶蛱蝶恋花情”为名,又名《黄金缕》、《鹊踏枝》、《凤栖梧》、《卷珠帘》。蝶恋花,分上下两阕,共六十个字,一般用来填写多愁善感和缠绵悱恻的内容。自宋代以来,产生了不少以《蝶恋花》为词牌的优美词章,像宋代柳永、苏轼、晏殊等人的《蝶恋花》,都是历代经久不衰的绝唱。

蝶恋花

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蝶恋花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蝶恋花

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蝶恋花·答李淑一

毛泽东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二、作者简介

纳兰性德,满洲正黄旗人,其父是康熙时期权倾朝野的大学士纳兰明珠,母亲为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原名成德,为避当时太子“保成”的名讳,改名纳兰性德。一年后,太子改名为胤礽,于是纳兰性德的名字改回成德。性德自幼天资聪颖,读书过目即能成诵,13岁已通六艺,此外,他在书法、绘画、音乐方面均有一定造诣。不仅如此,他还继承了满人习武传统,精于骑射。康熙十五中进士,授三等侍卫,后进一等,武官正三品。

纳兰性德二十岁时,娶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为妻,当年卢氏年方十八,“生而婉娈,性本端庄”。成婚后,夫妻二人恩爱,感情笃深,新婚美满生活激发了他的诗词创作。但仅三年,卢氏因难产而亡,这给纳兰性德造成极大痛苦,从此“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深”。沉重的精神打击使他在以后的悼亡诗词中一再流露出哀惋凄楚的不尽相思之情和怅然若失的怀念心绪。纳兰性德后又续娶官氏,并有侧室颜氏。纳兰性德作为一代风流才子,他的爱情生活因而被后人津津乐道,也有捕风捉影的各种市井流言,最为盛传的是表妹入宫一事,但终不可考。纳兰性德英年早逝,年仅三十一岁,“文人祚薄,哀动天地”,葬于京西皂荚屯。有三子四女,一女嫁与骁将年羹尧。

纳兰性德身份特殊,四皇帝的近臣,对这样的生活他很不快乐,在加上自己家庭生活的不幸,所以纳兰性德萌生了归隐的念头,据说,他多次到寺庙问禅,并自号“楞伽山人”。

纳兰性德是清初著名大词人,和朱彝尊、陈维崧并称清初三大家,他的诗词不但在清代词坛享有很高的声誉,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也以“纳兰词”在词坛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之地。

三、诗文赏析

纳兰性德妻子卢氏多才多艺,和纳兰性德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纳兰性德对这位妻子有着深厚的感情,可惜的是“成婚三年后妻子亡故”。这首词就是写自己对亡妻的思念。

上阙是写明月。“一夕如环,夕夕都成玦”,指圆月的时间少,多数时候都是残月。以此来比喻自己和妻子在一起时光短暂,因而有很多遗憾。“皎洁”是写眼前的月光,也是用来比喻妻子的品质的美好。词的下阙开头三句是睹物思人,用燕子依然来衬托妻子不在,美好生活的不再,一种伤感的情调绝望的情调就隐藏在其中。最后两句话表达自己的美好愿望,希望自己死后能和妻子在一起双双化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比较苏轼悼念亡妻之作《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共同点: 两人妻子均多才多艺且芳龄早逝,两人对妻子感情深厚,不尽的思念。

苏词:

表现技巧:梦境描写,同时想象千里孤坟的凄凉。语言风格:语言流畅,朗朗上口,似关东大汉直抒胸臆。

词中意境:荒凉冷落、沉闷压抑。纳兰词:

表现技巧:侧重于写自己的孤独中思念。

语言风格:语言清新,似江南才子细腻抒怀。词中意境:清冷月夜、冷落黄昏。

纳兰词风格清新隽秀,哀感顽艳,有南唐后主遗风,王国维有评:“北宋以来,一人而已”。看如下两首词:

如梦令

正是辘轳金井,满砌落花红冷。蓦地一相逢,心事眼波难定。谁省?谁省?从此簟纹烟影。

减字木兰花

相逢不语,一朵芙蓉著秋雨。小晕红潮,斜溜鬟心只凤翘。待将低唤,直为凝情恐人见。欲诉幽怀,转过回阑叩玉钗。

先看《如梦令》。这是写男女初次见面时情景。落花红冷是点明相见的季节,是景物描写,渲染一种比较伤感的气氛,辘轳金井是些女子正在井边汲水的活动。蓦地一相逢是些男女在意外之中见面时内心的感受,心事眼波难定是写女子害羞和内心的猜测,谁省重复,是强烈的情感流露,意思是“谁知道呢?谁知道呢”是渴望被人知道被人明白又担心对方不知道的矛盾心情,言辞中间流露出一种哀怨和失望。结尾时写对对方的长期思念“对方的音容笑貌好像进入了自己的生活”本词对男女一见钟情的内心情感描写细腻。

《减字木兰花》是写男女重逢时极其矛盾的心情。曾经相念的男女在一个偶然的场合见面了,应该有许多的话要说,可是奇怪的是两人相逢不语,相逢不语就隐含了许多人事的苍凉,一朵芙蓉着秋雨是用比喻的形式来描述女子的容貌,更主要的是写女子哀怨的,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尴尬之后,女子好像看到了自己思念的人对自己依旧一往情深,内心激起一种甜蜜、幸福和自豪,表现在脸上就是“小晕红潮”,在惊慌中间急急忙忙地走开,“只凤翘”是细节描写,暗含女子身份地位的变化,也可能是这样意思“凤翘”是以前两人最熟悉的东西,而这个女子一直戴在头上,足见女子对对方感情,现在男子看到这些就有一种亲切的感受,也激发了他对往事的无限回忆,昔日的深情再次呈现出来,所以男子“待将低唤”,可是话却没有说出口,为什么?是怕别人看见说闲话。这种“美好的情感与传统道德之间的矛盾”未免让人遗憾。也就在男子失望之时,女子却做出一种暗示性的举动“转过回阑叩玉钗”。

通过这两首词,我们不难看出,纳兰性德是写男女之情词的高手,最善于细腻刻画人物内心的感受,也最善于细节描述,词中男女情感真挚甜美中走有一些淡淡的哀伤。同时,这种词语言军比较清新婉约。

比较【减字木兰花】和南唐李后主【相见欢】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纳兰性德词与南唐李后主的词风格及其相似,从这两首词中可见一斑。

南唐李后主《相见欢》

题材内容:男女之情,侧重于写别后的思念

思想感情:别后的思念,绝望的思念。恨是主旨。

语言风格:语言文字很精美,也很清新,婉约

表现技巧:情景烘托与直抒胸臆结合起来

纳兰性德《减字木兰花》

题材内容:男女之情,写见面时矛盾的心情

思想感情:男女之情甜蜜中有惆怅和哀怨

语言风格: 语言文字很精美,也很清新,婉约

表现技巧:通过细节描写,侧重于叙述描写,有点散文化笔法。

在红学界,有个值得关注的话题,就是贾宝玉的生活原型到底在哪里呢?有人说是曹雪芹自己,这是多数人认同的观念,但也有不同的说法,就有人说贾宝玉的生活原型是纳兰性德。我们且不去考证这种说法的真实性。只是从中得到一点启示:纳兰性德和贾宝玉有相似之处吗?不妨比一下。贾宝玉

出身家世:四大家族

家居环境:大观园

文学爱好:爱好是词文学,且有独到见解

对女子态度:女子是水做的。

婚姻生活:爱而不能,和自己不喜欢的人走到一起

向往归隐:最后归隐,当了和尚

纳兰性德

出身家世:明珠之子

家居环境:明家大院在山西

文学爱好:是著名的大词家,凄艳的词风

对女子态度:尊重、同情与理解

婚姻生活:对妻子感情深厚,可妻子芳龄早逝

向往归隐:楞伽山人

通过比较,我们发现两人有许多惊人相似的地方,也可能据此有人认为,贾宝玉的原型是纳兰性德呢。到底是不是,同学们有兴趣以后可以研究研究。

【课堂小结】: 在纳兰性德三百多首词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便是“愁”、“梦”,不论是词作中直接抒发其心意悲凄,还是通过对举的手法如梦境与现实的对举、冷暖色调的对举、过去的欢乐和现在的凄清的对举,都构筑了一个冷艳凄清的意境。

【布置作业】:课外阅读纳兰性德的其他诗词。

第五篇:《蝶恋花》教案

蝶恋花 晏殊 教学目标:

1.认识诗歌意象,感悟全诗意境。2.反复诵读,体会诗人情感。

3.通过吟咏,了解古诗文赏析的一般方法和术语。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古人说:“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为伤别离,古人留下了多少让后人唱咏不尽的名篇佳作。

二、关于词人: 晏殊P62注释⑥

太平宰相,一生平顺,仕途坦荡。然而也逃不过普通人的聚散离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品读他的[蝶恋花]。

三、诵读全词 1.对照注释,注音 2.听读录音 3.齐读

四、炼字析文,感悟意象:

1.读完这首词,说说词人想通过这首词传达什么情感? 明确:提示抓关键词 “离别苦” 写与友人(恋人)远别之苦。

2.古诗词中常将绵长的情感溶于景色中,请同学们找一找,词的上阕写了哪些景物? 明确:菊、兰、轻寒、燕子、明月

3.这些景物蕴涵了词人什么情感?又是怎么体现的? 明确:菊愁兰泣 和词人一样痛苦 以悲景写悲情 烘托

燕子双飞 月明到晓 不能体会我的愁绪 以乐景写悲愁 反衬 一夜无眠 苏轼《水调歌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4.在词的下阕中,主人公用哪两种方法来排遣离愁别恨?有效果吗? 明确:“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 看不见

“寄彩笺” “知何处” 寄无所踪 “满目山河空念远”

5.这阕中用哪些字、词语点染出愁苦?(注意与词中前语的对应关系)明确:凋 使……凋零 使碧树一夜凋去,写风的劲厉肃杀(刘备•徐庶)

独 与上阕“燕子双飞”映衬 写孤独无依 望尽 与碧树凋尽呼应 境界一跃为广阔 山长水阔 渺茫无着落,写了悠远辽阔的境界。

6.前人说这首词上阕“情致深婉”,下阕“寥廓高远”,通过我们的分析,说说你的看法。

提示:紧扣词句中的用字,意境营造,阐述情感,体会词的风味转换。请学生讨论交流,上、下阕分别小结。

五、小结:

1. 齐读本词,上阕低沉婉转,下阕开阔畅达,试用声音充分体现。2. 你对赏析诗歌有什么心得。

六、延伸作业 试赏析苏轼[蝶恋花]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总被无情恼。

下载《蝶恋花》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蝶恋花》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蝶恋花欧阳修教案

    东海县第二中学高二语文组 主备人:鲍业秀审核人:高萍 编号:03 唐诗宋词选读《蝶恋花》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学生能根据诗词的特点,合理想像,说出全词大意。 2.学生能对词中重要......

    蝶恋花(苏轼)教案

    福安二中教务、教研文档——电子教案 《蝶恋花》(苏轼)教案 一、教学任务分析 1、知识与技能 欣赏苏轼作品清新婉丽的风格。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吟咏,了解古诗文赏析的一般方法......

    修改后蝶恋花教案

    蝶 恋 花 柳 永 授课教师李金环 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体会词中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合作探究,让学生掌握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鉴赏佳句。 情感态度......

    《蝶恋花》教案定稿(五篇范文)

    《蝶恋花》教案 【教学目标】 1. 把握诗词中常用意象的含意,感悟全诗意境。 2. 反复诵读,体会诗人情感。 3、欣赏探究名句,获得本词外的体验与认识。 【教学重点】 把握诗词中......

    《蝶恋花》

    《蝶恋花》 一、: 古人说:“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为伤别离,古人留下了多少让后人唱咏不尽的名篇佳作。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闺思的名篇......

    《蝶恋花》优秀教案[大全5篇]

    《蝶恋花》优秀教案作为一名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蝶恋花》优秀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蝶恋花(合集5篇)

    语文教案:蝶恋花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

    《蝶恋花答李淑一》教案

    《蝶恋花·答李淑一》 教学目标: 1、感受和领会苏州评弹的风格特点。 2、通过赏析,激发学生对说唱音乐及中国曲艺音乐的兴趣。 教学重点: 1、认识说唱音乐的基本形式、基本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