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伐战争和国民革命的失败·教案示例之二
北伐战争和国民革命的失败·教案示例之二
教案示例之二
北伐战争和工农运动的高涨
教材分析
自1924年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以后,中国革命进入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国共两党推动下展开了对北洋军阀的总攻击,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北伐战争。共产党领导的工农运动空前高涨,形成了席卷全国的革命热潮。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在人民大革命中遭到沉重打击,中国人民受到革命的洗礼。这是继辛亥革命后的又一次全国大革命。北伐战争使自清末形成的北洋军阀体系瓦解,封建余孽进一步涤荡,革命力量进一步发展。随着北洋军阀统治基本被打倒,可以说一个旧时代结束了。由于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当人民革命深入发展触及其自身利益而帝国主义又扶植新的代理人时,国民党右派的叛变革命是必然的。随着国民党全国政权的建立,中国革命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即共产党领导下以武装斗争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直到革命胜利的历史时期。因此,本课内容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
教学目的1.基础知识:北伐的目的;北伐对象;三个战场;叶挺独立团和“铁军”称号;汀泗桥、贺胜桥、武昌及南昌战役;冯玉祥响应北伐;湖南农民运动;汉口、九江英租界的收回;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
2.思想政治教育:①共产党员、青年团员为北伐胜利,··为人民利益不惜血洒疆场,涌现出大量可歌可泣的英雄,起了先锋模范作用。②只有工农民众奋起之时才是革命胜利之日。在共产党领导下工农运动高涨,显示了巨大的革命力量,胜利收回汉口、九江的英租界,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
3.能力培养:①对复杂事件的概括能力。训练学生对北伐战争从出发、战场、战役到结果条理清楚,简明扼要地叙述。②综合归纳的能力。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总结出北伐战争能够胜利进军的原因。③事物间相互联系的观点。认识北伐战争与工农运动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关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北伐战争中的两湖战场;湖南农民运动;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
难点:上海工人武装起义。
教学方法 以讲为主,讲议结合的方法。
教学过程:
提问:爱国主义百部影片中有一部名为《大浪淘沙》大家看过没有?这部影片描写了什么重大历史事件?(答:北伐战争。)北伐战争是一个什么样的大革命?为什么会像大浪淘沙那样淘出真金,冲走泥沙?请学习第35课。(板书课题)
一、北伐的胜利进军(板书)
1.北伐的目的和对象(板书)
1924年国共合作形成,革命统一战线建立,从此中国革命进入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全国工农运动高涨。1925年两次东征消灭了军阀陈炯明,巩固了广东革命根据地。而这时北方广大地区仍然控制在军阀手中。在帝国主义操纵下连年军阀混战。提问:要实现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的理想,摆在国共两党和国民政府面前的革命任务是什么?(答:打倒军阀。)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1926年广东国民政府决定北伐。北伐的目的就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统治,把革命推向全国。”
提问:当时统治中国的有哪几派军阀?有曾经镇压二七大罢工,盘踞在河南两湖一带的吴佩孚;有在长江下游,江浙一带割据的孙传芳;还有投靠日本控制东北和京津的张作霖。北伐的主要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派军阀。”
军阀割据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产生的毒瘤。连年的军阀混战造成哀鸿遍野、怨声载道。人民对军阀统治恨之入骨,对北伐衷心拥护。(看插图“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广州市民在中山大学举行欢送会”。其场面人山人海,气氛热烈。)
2.叶挺独立团和两湖战场(板书)
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兵分三路出师北伐。这样形成了三个战场:两湖战场,江西战场和闽浙战场。(看插图“北伐战争示意图”。)江西、闽浙战场的敌人是孙传芳,两湖的对手是吴佩孚。北伐军利用军阀间的矛盾制定了正确的作战方针,既集中主力北上先扫除吴佩孚,再挥戈东进歼灭孙传芳,最后北上打倒张作霖,统一全国。湖南湖北就成为北伐的主战场。
首先开赴湖南前线的北伐先锋是叶挺独立团。(看插图“叶挺像”。)叶挺少年立志从军报国。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奉命创建独立团。他重视对战士的政治思想教育,在艰苦训练中身体力行。独立团中很多官兵是共产党员或青年团员。他们对革命赤胆忠心,战斗中舍生忘死。叶挺将军领导下的独立团成为北伐战争中无坚不摧的尖刀。在两湖战场上,吴佩孚为阻挡北伐亲自指挥,在粤汉铁路的汀泗桥、贺胜桥布置重兵,负隅顽抗。能否打胜这两仗就成为战争胜利的关键。(朗读小字“汀泅侨„„贺胜桥”)提问:独立团为什么能取得战斗的胜利?(答:“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攻克武昌后人民给以独立团什么称号?(答:为第四军页得“铁军”称号。)
3.北伐胜利进军和冯玉样响应北伐(板书)
两湖战场胜利后,北伐主力增援江西,不久夺取了九江、南昌,直捣南京。闽浙战场进展顺利。这样到1927年春,北伐军已从珠江流域打到了长江流域,威震全国。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
1926年秋,在共产党帮助下冯玉祥将军率国民革命联军挥师南下,占领陕西,进军河南,与北伐军遥相呼应,对北伐战争起了有力的配合作用。
二、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板书)
我国最早的农运领袖是谁?(答:澎湃。)澎湃在广东海丰地区建立了最早的农会,并从1924年开始在广州开办了农民运动讲习所。(看彩图“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
1926年北伐战争开始。在党的领导下以湖南为中心的农民运动席卷全国。(阅读小字“农民运动”。)毛主席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说:“几万万农民从中国中部、南部和北部各省起来,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他们将冲决一切罗网,朝着解放的路上迅跑。一切帝国主义、军阀、贪官污吏、土豪劣绅都将被他们葬入坟墓。一切革命的党派、革命的同志,都将在他们面前受他们的检验而决定弃取。”请讨论在农民革命高潮面前,什么人站在前面领导他们?什么人站在后面批评他们?什么人站在对面反对他们?真正的革命者领导人民进行斗争;不革命的反革命的人物在对人民大革命的态度上现出了原形,终将像大浪淘沙一样被历史淘汰。那么,为什么北伐军所到之处农民运动也蓬勃高涨,请问这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相辅相成。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给农运兴起创造了政治条件,而农民运动兴起又直接支援了北伐战争。农民的拥军支前是北伐胜利的重要原因。)
三、汉口、九江英租界的收回(板书),1927年1月,北伐军胜利收复武汉,接着又收复九江、南昌,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进入高潮。直接打击了帝国主义。尤其是英帝国主义,把长江流域作为它的势力范围,对革命更加仇视。英国在汉口、九江接连制造枪杀中国工人的流血事件。党领导工人、市民举行声势浩大的反英示威大会,示威游行。在人民的推动下武汉国民政府收回了汉口、九江的英租界,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使近代以来一直深受外侮的中国人民扬眉吐气,大快人心。这真是反帝斗争历史上的壮举。(看插图。)
四、上海工人武装起义(板书)
1927年3月北伐胜利进军,全国工农运动高潮中,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取得胜利。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大本营,反动势力汇聚的大城市——上海得到解放。这可以说是北伐时期革命胜利的顶峰。(看插图)请讨论: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为什么能够成功?(学生答后,教师归纳)上海工人起义的胜利是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取得的。首先,孙传芳的主力在江西,闽浙战场被消灭,北伐大军逼近上海,反动统治力量薄弱。其次,帝国主义遭到沉重打击,还没有扶植起新的代理人。第三,周恩来等同志周密组织和正确指挥,最后解放了上海。
(小结)1.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工农革命群众的有力支援及广大共产党员、青年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北伐战争胜利前进的原因。
2.真正的革命运动是民众的运动,只有工农运动蓬勃兴起,才能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封建主义。只有共产党才能够领导革命取得胜利。
(布置课后作业,略)
(北京西颐中学 金秀玲)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教材分析
当北伐军取得节节胜利和工农运动的迅猛发展时,帝国主义加紧了对中国革命的干涉。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蒋介石的反动面目公开暴露,1927年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不久,汪精卫又指使许克祥在长沙发动了“马日事变”。在革命危急关头,陈独秀坚持右倾投降主义,助长了国民党右派的反共气焰。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国民革命失败了。
教学目的1.基础知识:“南京惨案”;“四·一二”反革命政变;马日事变;“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2.思想政治教育;①帝国主义不惜一切手段维护自己在中国的统治。②统一战线关系着中国革命的成败。当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共产党领导人又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时,革命遭到了失败。
3.能力培养:培养综合分析的能力——引导学生分析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的原因。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难点: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的原因。
教学方法 以讲述为主的综合式教学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提问:北伐军取得节节胜利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放投影总结)①国共两党齐心协力;②广大官兵的浴血奋战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③工农群众的配合和支援。
就在北伐节节胜利,工农运动迅猛发展时,帝国主义加紧了对中国革命的干涉。
一、帝国主义加紧干涉中国革命(板书)
1.武装干涉北伐(板书)
当北伐军经过浴血奋战,把北洋军阀打得溃不成军时,北洋军阀的后台——帝国主义,决定亲自武装干涉北伐。他们一方面以军用品接济封建军阀,另一方面调动大批军队、军舰到长江中下游。当北伐军到达武汉时,英国军舰公然炮击北伐军,并用高射炮射击北伐军飞机,以此来支援吴佩孚。
到1927年初,帝国主义在上海集结的军队达3万人,在长江中下游的军舰有90多艘,它们企图靠这些来阻止北伐军进入上海。
此外,帝国主义还在中国制造了一系列惨案。
2.南京惨案(板书)
1927年3月24日,共产党人林伯渠、李富春参加领导的北伐军第二、第六军占领了南京,英、美、日、法、意等国驻华使馆竟向中国提出所谓“严正抗议”。当天晚上,各国驻南京的领事借口“保护侨民和领事馆不受暴民侵害”,命令停泊在下关江面的各国军舰,对南京市内和平居民猛烈炮击,死伤居民2000多人,毁坏房屋无数,这就是震惊中外的“南京惨案”。
帝国主义在血腥屠杀中国人民之后,又虚伪地声称他们毫无干涉中国内政之意,假惺惺地表示对中国革命持“体贴与谅解”之态度,企图以此麻痹和软化中国人民的斗志。他们还发现,蒋介石并不是一个忠心革命事业的人。于是他们向蒋介石暗示:只要蒋介石镇压工农革命,保护帝国主义在华利益,帝国主义就支持他。在此情况下,蒋介石的反动面目公开暴露。
二、蒋介石反动面目的公开暴露(板书)
提问:为什么过去伪装较好的蒋介石在此时会公开暴露自己的反动面目?(在同学回答基础上,教师归纳)①在北伐节节胜利,工农运动迅猛高涨的情况下,蒋介石开始急于发展自己的势力;②蒋介石要发展自己的势力,需要帝国主义、封建势力的帮助;③帝国主义也以种种手段引诱蒋介石,希望他成为镇压工农运动,维护帝国主义在华势力的代理人。
于是,蒋介石明确表示:尊重帝国主义同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他还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声明:“我们会完全负责保护外国公民的生命和财产。”蒋介石把总司令部迁进南昌以后,又表示对帝国主义的“友谊”,同时派心腹戴季陶去日本寻求援助。而北洋军阀政府的旧官僚、封建买办资产阶级的政客,纷纷前往南昌投奔蒋介石。上海大买办虞洽卿则向蒋介石提供了6000万元,充作反共灭共经费。在帝国主义和买办资产阶级支持下,蒋介石以南昌为中心,进行着种种阴谋活动:
1.解除省港工人武装,包围苏联领事馆。(过程讲述,略)
2.中山舰事件(过程讲述,略)
3.赣州惨案(看书P129页小字,请同学朗读)
在此情况下,有很多人已认清蒋介石的反动本质,如郭沫若所说(看书P130页)。
但是蒋介石不顾人民的反对,悍然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三、“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板书)
1.蒋介石在政变前的准备(板书)
上海工人起义胜利不久,蒋介石来到了上海,受到帝国主义和官僚买办政客的热烈欢迎。在帝国主义的支持和怂恿下,蒋介石表示:“国民革命军是各国列强的好朋友,决不用武力来改变租界的现状。”帝国主义者也答应出钱出兵帮助蒋介石镇压革命。上海青红帮流氓头子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则组织流氓打手,供蒋介石政变使用。
但要对付80万工人和 2700人组成的工人纠察队,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所以蒋介石采用了欺骗的方法。(请同学阅读书P132页第二段小字)
蒋介石一边大搞骗术,一边调动军队作为屠杀的工具。正在此时,共产党的领导人陈独秀却和汪精卫发表了《联合宣言》,为蒋介石的罪行辩护,并说要同蒋介石“开诚合作,如兄弟般亲密”。因此,这个宣言帮助蒋介石解除了革命群众的思想武装
2.政变的过程(板书)
1927年4月12日清晨,蒋介石的党徒指使青红帮流氓打手,身着蓝色短裤,臂缠“工”字符号,冒充工人袭击上海各区工人纠察队,双方发生激战。反动军队则借口“工人内讧”,借机收缴了工人纠察队的枪械,在此过程中打死打伤工人300多人。
为了反击蒋介石这一暴行,上海总工会发出全市总罢工的命令。4月13日下午1时,工人群众冒雨举行示威游行,工人们高呼“还我武装”、“打倒新军阀”等口号。当队伍行至宝山路时,早埋伏在那里的反动军队向群众开枪射击,工人群众牺牲100多人,伤者无数。上海处于一片白色恐怖之中,仅三天内,共产党员和群众就有300多人被杀,500多人被捕,5000多人失踪。
此后,屠杀迅速蔓延,北方的军阀张作霖同蒋介石相呼应,杀害了共产党员李大钊。
3.李大钊在北京就义(板书)
1927年4月6日,张作霖派出几百名宪兵和特务,公然践踏外交条例和国际公法,包围和袭击了苏联使馆等地,逮捕了李大钊等人,并在4月28日秘密处死李大钊。在刑场上,李大钊发表演说:“不要因为你们今天绞死了我,就绞死了伟大的共产主义!我们已经培养了很多同志,如同红花的种子,撒遍各地。”
那么,在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时,国民党的另一个代表汪精卫的态度又如何呢?(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他“不得不断绝与蒋氏合作”,因为蒋介石单独发动“四·一二”政变,使汪精卫骑虎难下,他只得把蒋介石说成“民众之公敌”。但汪精卫是资产阶级代表,不会与工农站在一起,只是由于他手中暂时无兵镇压工农,所以在当时情况下也只好表示与蒋介石决裂,而一旦他手中有足够的反动武装,他也会公开叛变革命。
四、马日事变(板书)
1927年5月,汪精卫手下的反动军官指使驻长沙的许克祥,发动了反革命事变,称为“马日事变”。(过程讲述,略)
事变发生后,汪精卫只当一件小事来处理,提出政治解决,而实际是不了了之。
在此危急时刻,共产党面临两种选择:或坚决抵抗,或妥协退让。陈独秀为首的右倾投降主义者,选择了妥协、退让。(请同学朗读P134页小字)
提问: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有哪些表现?
(投影)①指责农民运动过火,要求节制没收地主的土地;②解除工人纠察队和农民武装;③承认国民党的领导地位,自动放弃革命领导权。
五、“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板书)
1.政变过程(板书)
在马日事变以后,由于陈独秀等人奉行右倾投降主义,使得汪精卫更加肆无忌惮地煽动反共,武汉已处于极端恐怖之中,而不再像一座革命的城市。7月12日,中共中央改组,以周恩来为首的临时中央委员会,表示将不妥协地进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7月14日,宋庆龄发表脱离武汉国民政府的声明,表示坚决拥护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斥责武汉国民党领袖的短变行为,指出他们“不再是孙中山的忠实信徒”,而是“民众的逆党,先总理的叛徒”。随后,宋庆龄被迫离开武汉出国。
汪精卫此时已不再顾及宋庆龄等人的反对,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布置“分共”和大屠杀计划,公开叛变革命。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地区实行了反革命大屠杀,在“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的反革命口号下,对共产党员、革命群众进行疯狂的大屠杀。他们封闭了中华全国总工会、湖北省总工会等革命团体,其残暴程度绝不亚于“四·一二”惨案。
“七·一五”汪精卫集团的叛变,使中国革命遭受了极严重的挫折,轰轰烈烈的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了。
2.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板书)
提问: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为什么会失败?主观原因是什么?客观原因又是什么?(在启发学生回答基础上教师归纳)
客观上是由于当时国民党反动派叛变了革命,国内反动势力又和帝国主义勾结在一起,形成了一个从帝国主义、北洋军阀到蒋介石、汪精卫集团的地主豪绅、军阀买办和民族资产阶级右翼的反革命联合阵线。反革命的力量大大超过了革命的力量。
主观上,共产党成立不久,党员的力量、政治经验都还不能适应斗争的需要。当时工农群众虽然有了空前的大发展,但还不够普遍、深入,群众的觉悟水平和组织程度还不高。并且共产党独立掌握的军队很少,这是革命失败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在国民革命运动的后期,由于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错误领导,不仅没有巩固和扩大革命力量,反而丧失了已经取得的革命成果。
(小结)帝国主义对中国革命的干涉和国民党右派的公然叛变革命,最终导致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失败。
第二篇:第四章 北伐战争和国民革命的失败
第四章 北伐战争和国民革命的失败
第一节
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北伐的目的: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封建军阀,建立全国统一的民主政权.北伐的提出:
1926年1月,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统一全中国的纲领。
2月,中共中央特别会议确定从各方面准备北伐。6.5
国民党通过出师北伐案,并任命蒋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
1、北伐前的敌我态势
国民革命军共8个军10万人,以蒋介石为总司令,李济深为总参谋长,白崇禧为总参谋次长,邓演达为总政治部主任,郭沫若为副主任。
苏联政治顾问鲍罗庭、军事顾问加仑随军行动
北伐的对象为北洋军阀。两湖河南的吴佩孚,兵力20万。东南五省的孙传芳,兵力20万。北方的张作霖,兵力35万。
北伐的方针: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先打吴,再打孙,最后进攻张。
2、北伐战争的胜利进程
(1)援唐战争:
1926年3月,湘南督办唐生智联合广州政府驱逐了湖南自治省长赵恒惕,宣布服从国民政府领导。
4月,吴佩孚命令进攻长沙,唐生智退守湘南。
5月,国民政府派第四军叶挺独立团从韶关挺入湘南,揭开了北伐战争的序幕。
6月初,唐生智就任国民革命军第八军军长,配合独立团作战,稳定湘局。(2)广州誓师
7.9 国民革命军在广州誓师,蒋介石在行军曲中宣誓北伐革命。(3)北伐战争胜利进程
北伐军兵分三路:西路军以叶挺独立团为先锋,唐生智为指挥,由四七八军组成,主攻两湖;中路军由二三六军组成,蒋介石指挥,进攻江西;东路军由一军组成,何应钦指挥,进攻福建。
西路军在攻克汀泗桥、贺胜桥后,于1926年10月10日攻占武昌;11月8日,中路军攻占南昌;12月18日,东路军攻占福州,完成第一期作战计划。
1927年开始进攻浙江、安徽、江苏,目标攻占杭州、上海、南京。3月22日,在上海工人配合下,第一军进入上海。3月24日,第六军攻占南京。(4)五原誓师
1926年 9月17日,冯玉祥在绥远五原城举行誓师大会,宣誓就职,军队总计6万余人全体加入国民党。参加北伐。随即东出潼关,入豫作战,与并伐军遥相呼应,形成南北夹击北洋军阀之势。
4、北伐胜利的原因
战争的正义性质和战略方针的正确
广大官兵英勇善战,特别是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人民群众的热烈支持和直接参战
苏联的无私援助
军阀内部分化你
有巩固的根据地
二、北伐期间工农运动的大发展
1、工人运动的发展:汉浔沪工人阶级的壮举 上海工人三次起义
1926.10、1927.2
1927.3.21
周恩来
上海特别市临时政府
2、农民运动的发展
1926.11,毛泽东任中共中央农委会书记。1927年3月在武昌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开学
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
1927.3.7—6.18 武昌
毛泽东以国民党中央农民部名义举办,教员有恽代英、方志敏、夏明翰。学员来自17省800多人,培养农运人才,开展农村革命。农民组织的发展
湖南农会(易礼容)湖北农会(陆沉);
江西农会(方志敏)广东农会(彭湃)。1927年3月30日成立全国农会毛泽东为总干事。
农民运动内容
建立农民政权和武装,开展减租减息,插标分田,打破族权神权,冲击封建宗法制度。
3、在农民运动上的尖锐斗争
地主豪绅、国民党右派攻击农运是惰农运动,妨碍北伐。
国民党政要和军人认为农运过火。
12月中央特别会议
1926年12月,陈独秀主持中共中央在汉口开会,认为当前危险是民众运动日益向左,国民党军事集团日益向右。所以要限制工农运动的发展,改善同国民党的关系。标志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的形成。
1927年3月写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1927.3.5湖南省委《战士》周刊)
论述了农民在中国革命中的伟大作用,阐述了 “一切权利归农会” 和建立农民武装的必要性,指出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要求共产党人领导农民前进。
当然在农运中也出现“有土皆豪,无绅不劣”和侵犯中农利益的左倾幼稚的错误。
第二节 国民党右派集团的叛变大革命的失败
北伐战争的迅速胜利和工农运动和猛烈发展,严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帝国主义为了镇压中国革命,一方面以武力相威胁,直接出兵干涉;一方面分化革命阵营,在革命内部寻找维护其利益和新的代理人,以破坏中国革命。
一、帝国主义干涉中国革命
1.万县惨案
1926年9月5日下午,英舰炮击四川万县县城 3 小时。毁房千余家,死伤5千余人。
2.南京惨案(27.3.24)南京发生劫掠事件,造成外国使馆和侨民的财产损失及人员伤亡。英美借口保护外国侨民炮轰南京城,致使死伤千人。南京惨案是帝国主义以武力干预中国革命的严重挑衅事件。这一事件加速了蒋介石同帝国主义势力勾结的步伐。
二、蒋介石集团的叛变
1、迁都之争——蒋夺权的第一个信号
1926年12月,国民党中央决定迁都武汉,但蒋要求暂驻南昌。1927年1月国府明令在汉办公。蒋失败。
自1926.12国民政府迁都武汉,至1927.7汪精卫叛变革命,为国共合作时期的武汉国民政府时期。
国共合作时期武汉国民政府的性质:
1.两阶段说:1927.5.21马日事变前为革命政权(各阶级的民主联合政权):马日事变后为反动政权。2.资产阶级政府
3.工农小资产阶级政府--新民主主义政权
4.既不是纯粹的资产阶级政权,也不是完全意义的新民主主义政权,属于一种正在过渡的政权--既可右转,也可左转。
2.公开镇压工农革命力量
解散南昌、九江、安庆等地国民党党部和工会组织,杀害赣州总工会委员长陈赞贤(3.5)等。
3.26蒋介石到达上海,与资本家阶级、帮会势力及外国列强的联合与青红帮(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
与江浙财团
(虞洽卿)
与帝国主义
3、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4月12日
青红帮分子袭击闸北上海总工会和14处工人纠察队,戒严军队收缴工人纠察队武装,死伤300多人。
4月13日
上海20万工人罢工游行,在宝山路上被打死100多人,上海总工会和上海特别市临时政府被取缔。
4月15日
工人忍痛复工。3天中,被杀300多人,被捕500多人。汪寿华、陈延年、赵世炎牺牲。
三、中共为挽救革命的努力
1、组织武汉地区的反蒋活动
1927年4月11日,汪精卫出任武汉政府主席。
4月17日,武汉国民党中央开除蒋介石党籍,免去本兼各职。
4.23中共组织了武汉30万人的“讨蒋大会”
2、武汉政府继续北伐
4月19日进行北伐,唐生智为总指挥。
6月1日会师郑州,进占开封。
3、中共五大(1927.4.27—5.9武汉)中心议题是:确定党在紧急时期的任务。
陈独秀作政治报告。这次大会虽然提出了争取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建立革命民主政权和实行土地革命的一些正确的原则,但对无产阶级如何争取革命领导权,如何领导农民实行土地革命,特别是如何建立党领导的革命武装等问题,都没有提出有效的具体措施,对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提出了批评,可是拿不出纠正这种错误的任何办法,没有担负起挽救革命的任务。
五、汪精卫集团的叛变
1.国民党右派军官的叛乱
1927.5.13
驻防宜昌的第14师师长夏斗寅进攻武汉,被武汉卫戍司令叶挺率部击退;
1927.5.21 马日事变
长沙许克祥发动叛乱;
1927.5.29 江西省主席朱培德以“礼送出境”为名,把大批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派逐出江西,并开始查封革命团体,逮捕工农领袖。共产党人。
2.出台法令压制工农运动
1927.5.19 发布查禁“过激、越轨”宣言
5.20 发布保护地主、富农田产令
5.24 发布保护军人田产令 3.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1927.6.10 汪冯
在反共上达成一致。
6.20 冯蒋徐州会议,决定宁汉合作,消灭共产党。七一五反革命政变:1927.7.15
六、国民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
1.失败原因:
客观上,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联合力量暂时比革命阵营的力量强大得多;同盟者国民党内发动集团叛变革命。
主观上,中共处于幼年,犯了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2.教训:
建立统一战线,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对资产阶级实行既联合又斗争的方针;
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的土地问题,要放手发动农民进行土地革命;
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要建立中共武装,进行武装斗争;
要把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实事求是,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问题。3.大革命的意义:
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从根本打垮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锻炼了幼年的中国共产党,早就了一大批革命军和领导骨干。
播下了革命火种,为以后革命奠定了基础。
七、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主要表现:
放弃无产阶级的领导权
放弃无产阶级可靠同盟军——农民
放弃对武装力量的领导权,反对党掌握武装 在统一战线上“一切联合,否认斗争”
第三篇:最新北伐战争教案
齐市富区
洪河学校
孙跃威
初二历史
第11课
北伐战争
齐市富区 洪河学校 孙跃威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黄埔军校的建立。
2.掌握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战场的重要战役。3.掌握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4.掌握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5.掌握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能力目标
1.通过指导学生利用《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说明北伐战争的主要对象和进军路线,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
2.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德育目标
1.通过对北伐战争中中国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精神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共产党始终把国家、民族的利益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并不惜为之献出自己的生命。
2.通过对北伐战争胜利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北伐战争是中国各革命阶级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正义战争,它的胜利是国共合作的重要成果。
●教学重点: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教学难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齐市富区
洪河学校
孙跃威
初二历史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语]
同学们,看课本导入框中的内容:黄埔军校的门上有副引人注目的对联,上联是“升官发财请往他处”,下联是“贪生畏死勿入斯门”,横批是“革命者来”。这副对联使人耳目一新。它体现了黄埔军校的办学宗旨,就是要培养有理想、不怕牺牲,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新一代军人,下面看具体内容。
[板书]第11课 北伐战争
一、黄埔军校的成立
1.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和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教师引导]同学们,请看课文第一段小字内容。看完后请先复述国民党一大的情况。
[学生看书]……
[学生复述]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4年在广州召开。大会通过了国民党新的党纲,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大会通过的宣言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主张。这样,国共第一次合作实现。国共两党合作后,领导了国民革命运动。
[教师讲解]国共在当时为什么要合作呢?这是由多重原因决定的。请同学们先看一组投影。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从材料中概括出国共合作的原因。[学生概括]华盛顿会议后,中华民族灾难更加沉重;“二〃七”惨案给中国共产党提供的教训是中国革命的敌人是异常强大的,单凭工人阶级无法战胜敌人;国民党符合同共产党合作的条件和愿意同共齐市富区
洪河学校
孙跃威
初二历史
产党合作;苏联的支持;中国共产党的正式决定。
[教师讲解]同学们的概括已经比较全面,我想说的就是华盛顿《九国公约》后,中国又回到了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帝国主义各自支持依附自己的军阀,争权夺利,又联合干涉中国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有所发展的中华民族工业,战后又重新受到了帝国主义列强的压迫。在帝国主义策动下,军阀混战不断,战火弥漫全国大多数省份。国内经济萧条,人民生活痛苦不堪。“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经过二七惨案,中国共产党认识到,要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仅仅依靠工人阶级的力量是不够的。在共产国际帮助下,中国共产党同中国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轰轰烈烈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军阀的大革命运动兴起了。
[教师过渡]国民革命运动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反帝反封建的运动,它的进行需要以武装力量为基础,而黄埔军校就是要为国民大革命培养军事干部。下面我们来看具体内容。
[板书]2.黄埔军校的建立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课本上有关黄埔军校的内容。从中提炼出相关信息。
[学生看书]…… [学生回答]
[教师讲解]请同学们看下面的材料。
[教师过渡]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潮是北伐战争,那么,北伐战争的目的、对象、过程、结局怎样,这是我们这一节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下面我们来学习第二个大问题——北伐胜利进军。
[板书]
二、北伐胜利进军 齐市富区
洪河学校
孙跃威
初二历史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把北伐胜利进军“一目”中的相关信息找出来,复述北伐胜利进军的过程。
[学生寻找]……
[学生回答]北伐从1926年开始。北伐的目的是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
北伐的主要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个军阀。北伐军总司令为蒋介石。北伐的主战场是湖南、湖北。
湖北战场的代表性战役是“汀泗桥”、“贺胜桥”和武昌之战。北伐的路线是从湖南进入湖北,又集中力量进攻江西,接着,沿江东下,直捣南京。另一路北伐军也从福建进入浙江、上海。1927年4月,又进攻张作霖的军队。
[板书]1.北伐的目的: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2.北伐的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3.北代的主战场:湖南、湖北。
4.北伐胜利进军:①广东→湖南、湖北→江西→南京 ②福建→浙江→上海。
[教师讲解]请同学们看“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我把北伐的过程讲述一下。我们先来看北伐的三个对象的情况。
同学们,北伐战争打击的目标是受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国民革命军在以加伦为首的苏联军事顾问的建议下,制定了集中兵力,各个歼敌的战略方针:首先向湖南、湖北进军,长驱直入,迅速消灭北洋军阀中最薄弱的一环——吴佩孚的主力,争取占据北方的张作霖和盘踞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五省的孙传芳两部在一段时间内齐市富区
洪河学校
孙跃威
初二历史
保持中立;待两湖战场取得胜利后,再引兵东向,消灭孙传芳部;最后北上解决实力最强的张作霖部。
根据这个战略方针,1926年5月,国民革命军第七军一部和第四军叶挺独立团等作为先头部队,先行出兵湖南,援助正被吴佩孚部击败而退守湖南衡阳的第八军“唐生智部”。7月9日,国民革命军正式出师北伐。先后攻占株洲、醴陵等地,长沙守敌闻讯弃城逃跑。湖南工团联合会组织工人维持秩序,收缴溃散敌军的枪械,迎接北伐军。7月11日,北伐军进入长沙。8月中旬,北伐军总司令部迁往长沙,开始两湖战场的第二阶段。这时,集中到湖南的北伐军分成左、中、右三路,东路监视江西之敌,西路封锁长江上游,中路直趋武汉。中路军于8月中下旬连克平江、岳州等地,接着进入湖北。这时正在北方指挥直军同国民军作战的吴佩孚星夜南下,命令2万多主力部队死守“汀泗桥”。“汀泗桥”是粤汉路上的军事要隘,三面环水,一面高山矗立,易守难攻。8月27日,独立团在当地农民的带领下,穿过高山抄小路绕到敌人背后,出其不意地发起猛冲,突破了敌人的阵地。北伐军其他部队一起猛攻,敌人仓皇溃退。北伐军占领了“汀泗桥”。接着,独立团发扬猛打猛冲猛追的精神,很快占领咸宁城,并在其他部队配合下,于8月30日攻占了鄂南另一战略要地贺胜桥,打开了通往武汉的大门。这时,吴佩孚退守武汉,沿城挖掘战壕,在高地构筑炮兵阵地,表示“城存与存,城亡与亡。”9月初,北伐军总攻武汉三镇。汉阳兵工厂工人举行罢工。9月6日,北伐军攻克汉阳,7日占汉口,吴佩孚逃往郑州,10日占武昌,歼敌2万,两湖战场取得决定性胜利,叶挺独立团及其所在的第四军屡立战功,被称为“铁军”。
当北伐军在两湖战场取得重大胜利后,原来抱中立态度的孙传芳改齐市富区
洪河学校
孙跃威
初二历史
变态度,在8月底派重兵从江西向两湖侧翼进攻,企图拆断北伐军后路。9月间,原来担负监视孙部任务的国民革命军第二、三、六军和第一军一师进入江西作战,一度占领南昌。孙传芳调集主力猛烈反扑,重新夺回南昌,使蒋介石亲自指挥的第一军第一师遭受惨重损失。于是,第四军、第七军先后转入江西,汇合其他各军,于11月初在南浔铁路一带发动猛烈进攻,终于歼灭孙传芳部主力,占领九江、南昌。江西战局根本改观。原来留驻粤闽边境的第一军两个师也乘势向福建发动进攻,在12月下旬不战而下福州。冯玉祥在五原誓师,挥戈南下,控制陕西、甘肃等省。
这样,国民军誓师北伐只用了半年时间,就取得了惊人的进展:到1926年底,已先后歼灭吴佩孚、孙传芳两部主力,控制了江苏、浙江、安徽以外的南部各省。冯玉祥部也控制了西北地区,准备东出潼关,响应北伐军。北伐战争胜利大局已定。1927年年初,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了武汉。
[教师过渡]同学们,只有半年时间,北伐军就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为什么在短期内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就呢?下面,我们来对此作一个分析。
[板书]5.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教师引导]同学们,从上面材料中,我们看到了工农运动的发展状况。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北伐战争与工农运动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请大家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后回答]……
[教师小结]北伐战争的进行有力地推动了工农运动的发展,工农运动的发展又在更大程度上促进了北伐的胜利进军。由此看来,工农齐市富区
洪河学校
孙跃威
初二历史
群众的大力支援应是北伐胜利进军的一个原因。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对课本内容的理解,总结一下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大致说来也就是这些,一是北伐军作战方针的正确;二是国共两党齐心协力;三是广大北伐军官兵的浴血奋战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四是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群众的密切配合和积极支援;五是军阀之间的矛盾削弱了他们的力量。
[板书]①“北伐”方针正确 ②两党齐心协力 ③将士浴血奋战 ④工农大力支援 ⑤军阀内部矛盾
[教师过渡]在北伐胜利进军的同时,南方革命阵营的分裂趋势也在不断增加。1926年11月北伐军在江西战场上取得决定性胜利后,这种趋势日趋明朗并最终导致了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发生。
[板书]
三、国民革命的失败
1.“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的发生
[教师讲述]在北伐战争节节胜利,准备把国民政府迁往武汉之机,蒋突然提出要把国民党中央和国民政府迁到北伐军总司令部大本营所在地南昌,以便置于他的控制之下。1927年2月21日,他在南昌总部的讲演公开反共,并开始镇压工农革命力量。3月6日,他使国民革命军驻赣新一师诱杀赣州总工会委员长、江西省总工会副委员长、共产党员陈赞贤。16日,他从南昌到九江,指使“青红帮”流氓捣毁左派占优势的国民党九江市党部和九江总工会,在市党部打死3人,在总工会打死1人,打伤6人。23日,他指使暴徒在安庆捣毁国民党左派领导的安徽省党部和总工会、农民协会,并打伤多人。事实表明,齐市富区
洪河学校
孙跃威
初二历史
蒋介石右派集团的公开叛变只是时间问题了。
4月12日,蒋介石突然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当天凌晨,早就做好准备的大批“青红帮”武装流氓从租界冲出,向分驻上海总工会等处的工人纠察队发动突然袭击。工人纠察队立刻奋起抵抗。这时,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六军开来,声称进行调解,将武装流氓的枪械先行收缴。工人纠察队轻信了他们的欺骗,打开了大门,在毫无戒备的情况下被强迫缴械。一部分工人纠察队员进行抵抗,但因众寡悬殊,遭到失败。上海总工会委员长、共产党人汪寿华已在前一天被杜月笙骗去,遭到秘密杀害。13日上午,上海工人和市民召开十万人的群众大会,会后整队游行,要求释放被捕工友,交还纠察队被缴枪械。队伍进行到宝山路时,第二十六军突然从埋伏处冲出,用枪向密集的人扫射,当场打死一百多人,受伤者不计其数。课本上有一组数字是几天之内,三百多人被杀,五百多人被捕,五千多人失踪。这就是震惊中外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同学们,继上海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广东、广西等省相继以“清党”为名,大规模搜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单广东一地,被捕杀的就达二千多人。同时,阎锡山在山西,刘湘在四川也纷纷举行“清党”,并表示拥护南京政府。与此同时,北方的奉系军阀张作霖也捕杀大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李大钊就是在这时被杀害的。大革命受到了严重挫折。
同年7月15日,武汉国民政府主席汪精卫召开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扩大会议,正式同共产党决裂。并提出了“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的口号,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进行血腥大屠杀。这就是“七一五”反革命政变。第一次国共两党合作全面破裂,轰轰烈烈齐市富区
洪河学校
孙跃威
初二历史 的大革命失败了。
那么,这次革命失败的原因有哪些呢?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板书]2.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
[教师引导]同学们,“七一五”反革命政变的发生,标志着国共合作的破裂和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从咱们课本上所提供的图片“被关押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和“国民党在屠杀革命志士”可以看出,国共关系已经完全破裂。下面,我们根据一些材料来分析一下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根据材料及我们本节课学过的知识来分析一下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可以讨论。
[学生讨论]…… [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简单地说,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有:从客观上来看,一是中外反动势力过于强大,它们联合起来绞杀中国革命;二是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采取突然袭击。从主观上来看,一是年幼的共产党缺乏革命理论修养和实践经验;二是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共中央和共产国际代表,对蒋介石、汪精卫篡夺革命领导权的活动一再妥协退让,使党在革命后期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放弃了对革命的领导权,尤其是对革命武装的领导权。
[教师过渡]同学们,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同年4月18日,在南京成立了“国民政府”。那么,南京国民政府代表着哪一个阶级的利益?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中国的局势怎样?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的前景怎样?下面我们就来看具体内容。
[板书]
四、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齐市富区
洪河学校
孙跃威
初二历史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把本目中的一些知识要点找出来。[学生看书]……
[学生回答]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于1927年4月;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内镇压人民革命运动;后来统治了全国。
[教师强调]蒋介石建立南京国民政府之后,中国大地上存在着三个并立的政权——北京的北洋军阀政府、武汉国民政府、南京国民政府。1927年下半年,宁汉合流,武汉国民政府迁往南京。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北伐,张作霖退往东北,1928年底,张学良东北易帜,南京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了全国。旧军阀在北伐中被打垮,又出现了以蒋介石为代表的新军阀。新军阀是帝国主义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代表。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没有完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直到1949年解放战争取得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止。
●板书设计
第11课 北伐战争
一、黄埔军校的成立
1.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和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2.黄埔军校的建立
二、北伐的胜利进军
1.北伐的目的: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 2.北伐的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3.北伐的主战场:湖南、湖北
4.北伐胜利进军:①广东→湖南、湖北→江西→南京;②福建→浙齐市富区
洪河学校
孙跃威
初二历史
江→上海
三、国民革命的失败
1.“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的发生
客观2.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 主观
四、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第四篇:北伐战争教案
节二:讲授新课
国共合作之后,在中共和苏联的帮助下孙中山创办了我国第一所培养革命军队干部的军官学校。
1.黄埔军校的建立
展示幻灯片(或自制投影仪图片):黄埔军校;军校校门对联:上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下联:“贪生怕死勿入斯门”,横批:“革命者来”。
让学生根据这些材料和课本知识及以往所学知识分组讨论:孙中山为什么要建立黄埔军校?这副对联体现的办学宗旨(目的)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后,让每组找一个代表以记者的身份报道军校建立的情况。
教师总结:孙中山认识到在过去自己进行不懈革命的过程中,所依靠的对象只是会党、新军和各派军阀等,始终没有自己的革命军队,这是革命失败的原因之一,所以他希望通过黄埔军校创立革命军,挽救中国的危亡。
对联体现了黄埔军校的办学宗旨:培养有理想、不怕牺牲,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新一代军人。
下面请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根据课本知识和这副对联及刚才的讨论,以一名记者的身份报道它建立的情况。(课前预习准备)2.北伐胜利进军
提出问题:当年国民革命军就是唱着这首歌开赴北伐前线的,那么,你知道歌词中的军阀主要指哪些人吗?国民革命军为什么要打倒他们呢?北伐的目的又是为了什么?其主要战场在哪里?哪一位同学有勇气来前面利用这幅图给大家讲一讲北伐军胜利进军的过程?
让学生阅读“北伐军胜利进军”这部分内容,并结合所给的资料和自己掌握的地理、历史知识,回答问题。让学生利用《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到台前自己做小老师给大家讲一讲北伐军胜利进军的过程。教师提问:北伐军为什么能够胜利进军呢?请同学们根据给出的资料和本课知识,分组讨论,看哪一组分析得最全面。
展示幻灯片图片及北伐战争期间工、农运动发展的有关资料。点评学生的分析。
教师总结:北伐战争之所以能够胜利进军是因为:
(1)北伐战争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正义战争;
(2)作战方针正确;
(3)国共两党齐心协力;
(4)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群众的密切配合和积极支援;
(5)广大北伐官兵的浴血奋战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第五篇:北伐战争教案
第12课
《北伐战争》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黄埔军校创建和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时间。
2.知道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要战场及重要战役。
3.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对北伐战争胜利原因的分析总结,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2)通过观看北伐战争的视频,培养学生从影视材料中获取历史知识的能力。
(三)过程与方法:通过《北伐战争形式示意图》,说明北伐战争的主要对象和进军路线,掌握识别和使用历史地图的方法。
(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北伐战争是中国各革命阶级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正义战争,它的历史证明了国共真诚合作的重要性。二.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二)难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师:请同学们用“两只老虎,两只老虎,跑得快,跑得快”旋律唱国民革命歌
师:当年北伐将士就是唱着这首歌开赴北伐前线的,那么,你知道歌词中的军阀主要指哪些人吗?国民革命军为什么要打倒他们呢?北伐的目的又是为了什么?其主要战场在哪里?今天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回到80多年前的中国大地,一起回忆那段轰轰烈烈的历史首先进入第一环节
史海寻踪----与历史面对面
师:要学习北伐战争,就不得不提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会,请同学们阅读第一段,了解这次大会的概况。
生: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时间、地点内容意义。
师:这是国共第一次合作,国民党一大拉开了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序幕,国民革命的车轮在国共的领导下开始运转。国民革命运动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反帝反封建的运动,它的进行需要以武装力量为基础,而黄埔军校就是要为国民大革命培养军事干部。下面我们来看具体内容。
(一)黄埔军校的建立
师:我们看看黄埔军校门上的一幅对联:上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下联——“贪生怕死勿入斯门”,横批——“革命者来”。从这幅对联中可以看出黄埔军校的办学宗旨是什么? 生:就是要培养有理想、不怕牺牲,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新一代军人。
师:大家看课本第50页最后一段小字部分,从孙中山在黄埔军校开学典礼上的发言可以看出创办黄埔军校是为了建立国民革命军,那孙中山为什么要创办黄埔军校? 生:略。
师:在革命失败的教训中,孙中山认识利用军阀军队进行革命是不够的,必须建立一支属于自己的军队,革命才能成功。因此,他在在广州黄埔创办了这所军校。师:黄埔军校建立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师:在国共两党的共同努力下,黄埔军校迅速发展壮大,培养了大批的政治军事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人才有了,军队有了,再加上武器、粮食等方面的准备,北伐战争的枪声终于打响了。这场战争将国民革命推向高潮。
(二)光荣北伐武昌城下、同学们结合问题课本的内容来看一段关于北伐战争的视频,师:录像看完了大家想一想,北伐战争的目的、时间、主要对象、主要战场、主要战役 生:略。
师:为什么把这三派军阀当作革命的对象? 师:从刚才的视频信息我们可以知道双方的力量对比怎么样? 生:敌强我弱。
师: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北伐军采取了什么作战方针?
生:当时军阀之间矛盾重重,北伐军利用他们这一弱点,采取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战略。师生双边活动。略
师:汀泗桥是粤汉路上的军事要隘,三面环水,一面高山矗立,易守难攻。8月27日,独立团在当地农民的带领下,穿过高山抄小路绕到敌人背后,出其不意地发起猛冲,突破了敌人的阵地。北伐军其他部队一起猛攻,敌人仓皇溃退。北伐军占领了汀泗桥。接着,独立团发扬猛打猛冲猛追的精神,很快占领咸宁城,并在其他部队配合下,于8月30日攻占了鄂南另一战略要地贺胜桥,打开了通往武汉的大门。在北伐战争中叶挺独立团英勇善战,不怕牺牲。独立团一营的官兵在接受攻打武昌的任务时,抱着视死如归的精神,纷纷留下遗书遗物,为国家为人民奋勇杀敌。正是这种出色的表现,为他们所在的第四军赢得了“铁军”的称号,叶挺被公认为当时的北伐名将。
我们知道北伐军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就从珠江流域打到了长江流域,声势震动了全国。那么,北伐军为什么能够胜利进军呢?请同学们根据给出的资料和本课知识,分组讨论,看哪一组分析得最全面。
生:略
师:北伐战争之所以能够胜利进军是因为:(1)北伐战争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正义战争;(2)作战方针正确;(3)国共两党齐心协力;(4)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群众的密切配合和积极支援;(5)广大北伐官兵的浴血奋战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北伐战争期间,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成为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重要原因之一,哪一位同学能列举几个这方面的例子?你们认为在当今社会中,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否仍在发扬?请你举出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加以说明。
师:此时,北伐军本应继续北上,消灭张作霖军阀,可是同学们是否注意到这时北伐军并没有乘胜追击。你知道这时情况发生什么变化吗?(学生: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生: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突然叛变革命。师:蒋介石为什么突然叛变革命呢?
北伐战争把国民革命推向了高潮,那么,国民革命的最终结果如何呢? 思考:北伐战争取得巨大胜利,但为什么说国民革命失败了呢? 师:在国民革命失败的同时,蒋介石建立了南京国民政府,(三)、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请同学们自学本目内容,回答。你认为南京国民政府是一个什么样的政府? 师小结:本节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知识?
过渡:学史使人明智,学史的目的在于借鉴,进入第二环节
二、学史明智----让历史告诉我们
总结:北伐战争的历史昭示我们:国共两党真诚合作时,对于国家、民族和革命事业具有很大的好处;两党的合作被破坏时,对于国家、民族和革命事业都会产生负面作用。
教师小结:国共第一次合作推动了国民革命的进行,实现了北伐的胜利进军。抗战时期,国共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今天,伴随着国民党主席吴伯雄对大陆的访问,我们期待着明天国共第三次合作的实现!期待着两岸统一的早日实现!期待着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早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