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 第十一章第一节《多彩的物质世界》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共五篇)

时间:2019-05-12 18:10: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九年级物理 第十一章第一节《多彩的物质世界》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九年级物理 第十一章第一节《多彩的物质世界》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

第一篇:九年级物理 第十一章第一节《多彩的物质世界》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

第十一章第一节《多彩的物质世界》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

2、初步了解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初步了解原子的结构。

3、初步了解纳米科学技术及纳米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二)、过程与方法

在了解物质的微观结构的过程中,体会科学家探究物质微观结构过程中采用的物质模型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认识人类的探索将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

二、教学重点

物体的三态变化。

三、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宇宙及其组成。

四、教学方法

分析讨论法:通过学生积极的活动,了解三态变化及其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教具准备

一块糖、废旧的玻璃杯、原子结构模型、水、形状不同的杯子、录像机。、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周围有高由、流水、树木、花草,这些物质把我们的地球装扮得非常的美丽。浩瀚的宇宙中有数不清的星体,如:太阳、月亮等,它们都是物质。你想了解物质世界的构成吗?

[生]想。

[师]请同学们观察课本第4页的图11.1-1和图11.1-2 [师]看了这两幅图,同学们能提什么问题?(学生讨论)

[师]大家说得好,这节课就让我们由浩瀚的宇宙走进微观世界,共同认识这多姿多彩的物质世界吧!

(二)新课教学

1、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

让学生阅读课本第4页的相关内容。[师]大家说宇宙是由什么组成的? [生]由物质组成。

[师]地球及其他一切天体都是物质,地球上的空气、岩石、高山、大海、树木、花草、鸟兽及其人类生存所需的衣、食、住、行等一切生活用品,这些都是物质。

2、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爱心

用心

专心

[师]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那么物质是由什么组成呢?

师生共同讨论第5页“想想议议”的内容,并通过分割糖粒进行分析。总结出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师]请同学们再观察图11.1-4电子显微镜下的金分子。3、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

[师]由电子显微镜下的金分子图我们知道: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隙,所以物质就有一定的形态。

[师]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是什么? [生]固态、液态、气态。

[师]请同学们举例说明。(学生举例)

[师]物质的各种状态有什么特点?你是怎样区分的? [师](手拿杯子让学生看)这个杯子是什么样状态的?什么形状?它有没有一定的体积?

[生]固体状态,圆柱体。有一定的体积。

[师](把杯子倒过来)它的形状改变了吗?体积改变了吗? [生]都没变。

[师]大家说固体有什么特点? [生]固体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教师往杯子里加满水,盖好盖子。(学生观察)学生总结出:水也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教师再把水倒入另一个和刚才形状不同的容器中。(学生观察)[师]水的体积和和形状跟刚才的一样吗? [生]水的体积没变,形状变了。[师]那么液体有什么特点呢?

[生](改正)液体有一定的体积,但没有一定的形状。

通过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空气,分析归纳出:气体没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再让学生结合课本图11.1-6来理解物质三种状态的特性。

[师]物质的状态是不是永远不能改变呢? [生](利用八年级我们学的物态变化以及日常生活的知识,学生思考后可以回答)物质在三种状态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讨论]第6页的"想想议议"

让学生说出一些现象支持自己的说法。

[生甲]把水放到冰柜里,水结成冰时,体积变大;烧开水时,水蒸气会把锅盖顶起,水变成水蒸气时,体积也变大。所以,我认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时体积变大,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时体积也变大。

[生乙]我认为: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时体积不一定变大,也有的变小.比如:点燃蜡烛时,火焰周围的液体满满的,甚至会流出来成为蜡泪,但吹灭蜡烛液体凝固后中间会凹下去。

[师]同学们说的都有道理,请同学们阅读第6页的内容,并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收获。

[师](小结)多数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时体积变小,"水结成冰后体积变大"这种情况不具有普遍性,从液态变成气态时体积增大。物质状态变化时体积变化的原因是构成物质的分子在排列方式上发生了变化。4、原子及其结构

[出示]原子结构模型

爱心

用心

专心

[师]在前面我们分割糖粒时,如果分割到分子尺度时,它还保持着糖的性质。如果再分下去,得到的就不再是糖。即分子再被分割,得到的就是原子,说明物质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又是由原子组成的。

利用图11.1-8,让学生继续了解原子的结构、原子的大小。

[师]从这里我们知道,原子的半径非常小,大约为10-10m,人们肉眼可以看见的最小灰尘,其中也包含了大约1015个原子。

[放录像]原子的组成

[师]同学们物质世界是丰富多采的,人们对微观世界的认识,也是随着科技的发展不断深入的。相信同学们依靠自己的努力,将来一定能为世界作出自己的贡献。

[师]请同学们课后阅读“科学世界”,了解纳米方面的知识,并收集纳米技术应用方面的资料,互相交流。

(三)、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宇宙由物质组成,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由原子组成,我们还了解到物质三态的基本特征以及物质在三态之间变化时的体积变化,还有分子和原子的结构,初步了解了微观世界。

(四)、练习

新课程学习与测评第1和第2页。

(五)、板书设计

第十一章

多彩的物质世界、宇宙和微观世界、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

(1)、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2)、物质三种状态下的基本特性

固体: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液体:有一定的体积,但没有一定的形状。气体:没有一定的体积,也没有一定的形状。

(3)、多数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时体积变小(水例外);从液态变为气态时体积会显著增大。

(4)、物质状态变化时体积变化的原因是:构成物质的分子在排列方式上发生了变化。4、原子及其结构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又是由原子组成的。

教学反思

本章是九年级的起始章,也是重点章。它涉及物理课程标准一级主题“物质”中物质的属性、物质的结构和尺度等内容。根据课程标准,这节课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初步了解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初步了解原子的结构。

爱心

用心

专心

本节是通过大到宇宙小到微观粒子的内容使学生认识:客观世界是物质的,这是形成科学世界观的基础。由于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在教学中可以从学生天天见到的天空星体的运动、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或从地理等学科知识入手,以及电子显微镜所显示的分子照片,都凝结着一个中心:教学要提供大量的事实,让学生认识物质是客观存在的。八年级学生虽然已学了物态变化,这节课再把物质的形态用分子的运动更加形象地表述,以使学生对于分子存在的客观性能理解。对于原子及其结构的内容,可以在复习相关内容“原子结构 元电荷”的基础上稍作拓展。

总之本节课的主要理念是: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大致了解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

爱心

用心 专心 4

第二篇:九年级物理第十章 多彩的物质世界 宇宙和微观世界教案

第十章 多彩的物质世界

第一节 宇宙和微观世界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道宇宙是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 的;(2)了解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3)了解原子的结构;

(4)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5)初步了解纳米技术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物质从宇宙到微观世界的研究介绍,发现并说明物质是可以分割的;(2)通过把原子结构与太阳系的类比,建立微观世界的结构模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物质世界的研究,认识并体验我们生活在物质的世界中,宇宙由物质组成。学习物质的世界,体会物质世界的奇妙。(二)学法点拨

物质世界可以从以下三个层面研究:宇观世界:宇宙、银河系、地球等。它们的体积非常大,大多距离我们非常远,要借助天文望远镜观察和研究:宏观世界:地球上人类可以实地观察和研究;微观世界:物体尺寸非常小,要借助显微镜、电子显微镜观察和研究。

微观物质的尺度很小,人类肉眼无法直接观察。但是,分子也有结构,它是由原子组成的。课前准备1、2、3、取一根蜡烛放入小金属罐熔化然后观察蜡烛凝固时体积的变化。查阅、收集有关太阳系、银河系的资料、人类探索宇宙的资料。查阅、收集有关分子、原子结构的资料。

一、宇宙是由物质组成 教学过程

教师:人们说广阔的宇宙是无边无际的,那么,这宇宙究竟大到什么程度?宇宙万物,变化万千,那么,这绚丽的世界到底是由什么组成的呢?这一切给人类留了许许多多的谜,引发了人类无限的遐想,激发了一代代科学家对它们孜孜不倦的观察和研究。那么,这一节课就让我们沿着科学家的探究的足迹,从宏观到微观作一次旅行,对这些问题作一些初步的探讨吧。

1、宇宙有多大?

(1)综合观察课本图10.1-1和课本图10.12-1。

请同学们说出太阳系的九大行星(现报道发现第十大行星)。在太阳系示意图中找出我们生活的地球。(在离太阳比较近的第三条轨道上)

2、交流资料数据:

① 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置身于太阳系之中,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遍的行星; ② 太阳系置身于银河系之中,太阳只是银河系中几千亿科恒星中的一员; ③ 银河系只是数十亿个星系中的一个,一束光穿越银河系需要十万光年;

④ 在浩瀚的宇宙中,还有许多像银河系这样的星系。目前,我们人类观测到的宇宙中拥有数十亿个星系。

(3)根据以上资料、数据让学生推理,说一说他们所想像的宇宙有多大。(4)结论:宇宙是广阔无垠的,大得很难以想象。

2、人类对宇宙的探究过程。交流资料:

(1)中国古代关于宇宙结构的学说;(2)哥白尼与日心说;

(3)从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到人类第一次乘飞船进入太空;(4)美国的“阿波罗”登月计划;

(5)我国“神舟”号飞船的五次成功飞行。宇航员杨利伟顺利进入太空绕地球航行。

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人类对太空宇宙的探索越来越深入,宇宙的奥秘将逐渐被揭示。

3、宇宙的组成

问题:宇宙究竟是由什么组成的?

地球及其他一切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处于不停的运动和发展之中。

二、物质由分子组成

1、问题:物质又是由什么组成的呢?

从古到今,人们一直在探寻着这个问题的答案。古希腊人认为宇宙万物是由水、火、土、气四元素组成;我们的祖先认为宇宙万物是由金、木、水、火、土五行组成。但这些看法都是不科学。到底物质又是由什么组成的呢?

2、分割物质实验:

物质分割有一个限度,分割到这一限度时小粒子能保持物质原来性质但用肉眼不能看到,只能借助电子显微镜观察。科学研究发现:任何物质都是由主其微小的粒子组成的,这些粒子保持了物质原来的性质,意大利物理学家阿伏加德罗第一个把这些粒子叫做分子。

三、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

1、学生交流课前观察蜡凝固时体积的变化。(液体蜡在凝固时体积缩小,中间凹陷下去。)

2、问题:我们知道物质一般以固态、液态、气态的形式存在。物质处于不同状态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从实验,我们看到物质在一般情况下由液态变为固态体积缩小,由液态变为气态,体积增大。物质由分子组成,那么,物质存在的形式与分子的存在状态是否联系呢?

3、探究:先让学生说说他们在课堂上听课,课间在教室里活动时,课间在操场上自由活动时这三种情况下活动的状态和活动空间。

固体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气体具有很强的流动性。

4、结论:根据以上探究,可以认为物质存在的形式与构成物质的分子的运动状态有关。

四、原子结构

我们知道了物质同分子组成,人们又猜测分子能不能继续分割?科学家发现分子是由更小的粒子组成,并把这样的粒子称为原子。同时还发现有的分子由多个原子组成,有的分子由单个原子组成。

在一般情况下原子核所带的正电和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相相等。原子核由更小的粒子---质子和中子组成,而质子和中子又由更小的夸克组成„„ 达标自查

1、我们人类生活在广阔的宇宙里,太阳是 中一千亿颗恒星中的一员,人类生活的地球在离太阳比较近的第 条轨道上运行。目前发现的太阳系有 大行星。

2、物质由微小的粒子组成。这些微小粒子保持了物质的性质,我们叫它。由于它的体积很小,一般要用 观察。

3、固态物质中,粒子之间有强大的作用力,具有一定的 和。

4、液体没有确定的,具有。气体粒子之间作用力小,故气体容易被。并具有 性。

5、物质由 组成。分子由 组成。原子核外的电子绕 运动。

6、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时候,体积变化的正确说法是()A、体积都变小 B、体积都变大 C、有的体积变大,有的体积变小 D、无法判断

7、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固体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B、液体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C、液体有一定的体积,没有一定的形状 D、气体没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8、下列单位换算中,正确的是()A、12nm=1.2×10m B、12nm=1.2×10m C、12nm=12×10m D、12nm=12×10m

9、下列对物质结构的描述,正确的是()A、固态物质的排列规则,就像学生做广播体操一样

B、液态物质的分子可以移动,就像操场上踢足球的学生一样可以在球场上跑动 C、气态物质的分子几乎不受力,就像下课以后的同学可以自由活动 能力提高 9

-99

第三篇:九年级化学上册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版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路

故事引入提出问题实验探究知识归纳综合运用

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在科学探索的过程中学习新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精神,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环境的情感。

二、教案

课题:二氧化碳的性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二氧化碳的有关性质及相关方程式的书写; 2.了解二氧化碳的有关用途; 3.了解并关注温室效应。

4.通过探究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等有关知识的探究学习,使学生通过教师的帮助和自身的努力领悟知识要点,通过设计并完成实验,使学生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并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通过相互交流、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产生科学探究的兴趣,从而产生学习化学的强烈愿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对二氧化碳有关知识的讨论学习,使学生能够全面认识和评价自然界中的物质,体会到人只有了解自然,才能更好地利用自然。

2.形成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善于合作、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态度。3.让学生了解温室效应对人类可能产生的危害,树立关注社会、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意识。重点和难点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与水和石灰反应的原理.教学方法:主要采用探究实验分析法,把部分教材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让学生亲自参与。仪器和药品:自制简易天平、试管、导气管、酒精灯、试管夹、火柴、木条、饮料瓶;集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蒸馏水、紫色石蕊试液、澄清石灰水、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引入]讲小故事:从前有一个老农夫,养了一只小狗和他相依为命。一天,老农夫带了小狗一起去田里劳作。他背着锄头,悠闲地叼着烟斗,带着活蹦乱跳的小狗上路了。途中经过一低洼地段时,原本活蹦乱跳的小狗是越走越没劲,最后把舌头吐的长长的,趴在地上走不动了。于是农夫弯腰去摸摸小狗,想拖它走,可是发现小狗喘得好厉害,这时农夫也觉得自己呼吸有点不顺畅,吸了一下烟,发现不知道什么时候烟灭了;等他抱起小狗直起身后,很快觉得没事了,小狗也慢慢恢复过来了。[提问] 大家知道导致这一事件的元凶是谁吗?

[提问]同学们,请你用你所知道的化学知识解释这个故事里所有的现象。分组进行。[板书]二氧化碳的性质:

请各组的同学代表公布讨论结果,并在黑板上对结果作简要记录。(密度大,不支持燃烧,不供给呼吸)

倾听故事。[答]二氧化碳

对故事中的现象进行分组讨论。各组代表公布讨论结果。

通过生动的化学故事将学生引入奥妙无穷的化学世界。使学生开动脑筋,大胆猜想,解释现象。

[演示实验]拿出一瓶事先制备好的CO2,让同学观察CO2状态,并请一名同学闻气味(指导动作)。

(下面我没来通过实验验证刚刚同学们推测的CO2性质。)

天平两端挂两只纸口袋,两只纸口袋保持平衡,向其中一直口袋中倒入二氧化碳气体,观察现象。

[讲解] 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比空气重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密度是1.977克/升。比空气重。刚才故事中的低洼地段有较大量的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密度大引起,因此,难于扩散。在空气中,二氧化碳占0.03%,如果超过1%,就对人类有害处,4%~5%人会感到气喘头痛眩晕,10%的含量人就会窒息死亡。所以在低洼处农夫和小狗才会感到呼吸困难,农夫抱起小狗直起身后,很快觉得没事了。

(这一实验证明了CO2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除了我们得到的这四条性质,CO2还有什么性质呢?)

[提问] CO2溶解性如何?

[讲解] 在通常情况下,1体积的水约能溶解1体积的CO2,增大压强还会溶解得更多。生产汽水等碳酸型饮料就是利用了CO2的这一性质。

[演示实验]向紫色石蕊试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观察现象。[提问]这一现象说明二氧化碳具有什么性质?

[继续演示实验]加热变红的紫色石蕊试液,观察现象。[讲解] 二氧化碳溶解在水里生成碳酸(H2CO3),紫色石蕊试液遇酸液变红。碳酸不稳定,加热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板书] 2.和水反应:

H2O+CO2==H2CO3

[讲解]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碳酸钙为白色不溶于水的固体,所以溶液变浑浊。[板书] 3.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a(OH)2+CO2=CaCO3↓+H2O [讲解]碳酸钙在水中与过量的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溶于水的碳酸氢钙,所以继续吹气溶液变澄清。

[板书] CaCO3+H2O+CO2====Ca(HCO3)2 [讲解] 碳酸氢钙溶液加热后,又变成碳酸钙。

[讲解] 广西桂林著名的芦笛岩内的石柱、石笋或溶洞都是长年累月发生上述反应所致。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二氧化碳的重要性质,可用之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二氧化碳也有许多重要的用途。[板书]二氧化碳的用途

[讲解]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不能燃烧,且比空气重,可用它来灭火。(简介灭火器原理)[板书]1.灭火器

[多媒体展示]干冰及干冰用于人工降雨的图片并解释原理。[板书]2.人工降雨

[多媒体展示]温室效应及其带来的危害。

[板书]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温室效应。[讨论]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为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防止温室效应进一步加强?

[答]无色气体,无味。

观察并描述现象:天平偏向倒入CO2的纸袋一侧。

[学生实验]请同学们将一根点燃的木条伸入盛有CO2的机器瓶中,观察现象。实验并描述现象:木条熄灭。结论: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

[学生实验] 向一个收集满CO2气体的软塑料瓶中加入三分之一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观察现象分析。打开汽水瓶,观察气泡。结论:CO2可以溶于水。

观察并描述现象: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答]酸性。

观察并描述现象:红色褪去,又恢复紫色。[学生实验] 请同学们拿出一只试管,倒入适量的石灰水,并取一只洁净的玻璃管向内吹气,你能看到什么现象?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实验并描述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继续吹又变澄清。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发生反应。观看 观看

思考并讨论

通过观察实验认识CO2性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

初步认识石蕊这种指示剂及其变色情况。

巩固石蕊试液遇酸变红,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物质性质与用途的联系 通过多媒体拓展学生视野

培养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

[讲解]

1、夏天把冷气的温度调高1度,冬天把暖气的温度降低1度。

2、减少看电视的时间。

3、家人尽量在同一房间活动。

4、停止设置电饭煲处于保温状态。

5、每次减少一分钟淋浴时间。

6、购物时携带购物袋,避免购买过渡包装商品。

7、买东西时,尽量挑选简易包装物品。

我们自身能做到的环保措施也许是很微小的事情。但提高我们每个人的环保意识,从我们自身开始做,一定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出量。我们现在所做的努力正是为保护我们生存的地球。[实际应用] 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或干涸的深井之前,如何检验这些场所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是否会对进入的人的生命构成威胁?进入这些场所前应该怎么办?在人群密集的地方应该注意什么? [小结]二氧化碳的性质

讨论后回答

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巩固练习:

1.CO2的密度与空气相比

(A)比空气大(B)比空气小(C)与空气相等(D)无法判断 2.CO2 在水中的溶解性是

(A)难溶于水(B)能溶于水(C)微溶于水(D)易溶于水 3.下列操作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将CO2通入水中(B)将CO2 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C)将CO2倾倒入放着燃着蜡烛的烧杯中(D)将CO2加压降温压缩成干冰。附2:课堂练习二

4.二氧化碳的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液变成(A)红色(B)紫色(C)蓝色(D)无色

5.常温下,二氧化碳跟水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

(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D)氧化反应 6.下列性质中,与二氧化碳灭火无关的是(A)它能溶于水(B)一般情况下,它不能燃烧

(C)它的密度比空气大(D)一般情况下,它不支持燃烧 布置作业: 1.课后习题

2.二氧化碳的功与过

第四篇:九年级物理 力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

力的教学设计

课题 力

课时 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时间 2010年5月25日星期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 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⑵ 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示意图表示力。⑶ 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⑷ 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过程与方法

⑴ 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⑵ 通过学生亲自实验,体验并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⑴通过观察和活动,培养学生乐于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乐于参与观察、实验等科学实践活动。

⑵通过作力的示意图,培养学生严谨、规范的科学态度。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力的概念和力的三要素以及能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

2、难点:对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理解。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学生实验、小组合作学习

教材分析

用心

爱心

专心 1

1.学生在生活中对力有肤浅的认识,但是往往是不确切甚至是不科学的。要使学生初步建立起力的概念,最好是从学生熟悉的大量的生活、生产的实例中抽象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举例、分析、讨论,概括出以下三个有关力的实质性的内容:(1)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力所产生的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改变物体的形状。

3.本节内容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力的概念,比较抽象,教学要求不宜过高、过急,力的概念和力的示意图在今后的教学中还会逐步深化。

4.通过多媒体,可以向学生提供大量的、直观的感性材料,从而比较容易突破难点。5.教学过程自始至终贯穿新课程的三维课程目标。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通过学生大屏幕上誓词宣誓,师:刚才的宣誓,让老师看到了大家昂扬的斗志,不知道同学们留神了没有,誓词中,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学生回答),非常好,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力字特别大,颜色还不同,在我们的日常生活生产中常常提到“力”这个字。比如张三推了李四一下,就有了推力;老师们经常提醒我们上课要集中注意力;抗震救灾过程中需要提高我们部队的战斗力等等。

力是物理学中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在物理学中所说的力的含义与生活中所说有很大的区别。那么,又有谁见过力究竟是什么样子呢?是方的?圆的?还是扁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带着疑问开始今天的学习吧!相信学完了这节课,我们每一位同学都能很好的认识它了。(板书力的课题)

二、自主学习

师:首先请同学们结合自学提纲对照课文自己先来学习,比一比看谁学的最专心,解决的问题最多!牢记:不动笔墨不读书,把你认为的关键内容画下来。

用心

爱心

专心 2

教师用课件出示自学提纲(利用携手助学中刚刚学过的Freemind,制作思维导图服务教学,脉络清晰,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一目了然),学生对照提纲,认真自学课文,教师巡回指导,及时发现学生可能存在的问题。

三、合作交流

师:从同学们专注的神情中,老师看到了大家的认真与努力,那么你还有哪些疑问,大胆的提出来,让我们来帮助你解决吧。(课件展示,合作交流环节)

经历了自主学习环节,学生对一些简单的问题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对于不太清楚的问题,先采取小组合作交流学习,由物理组长负责组织,小组成员向组长提交问题,然后组长安排会的学生进行帮助学习。

四、师生(共同)释疑

师:刚才的合作交流中,组长的认真引领,成员的激烈讨论,动手参与设计实验,都让老师更加领略到凝聚力的魅力,哪个组来展示一下你们的创新和收获?(学生展示)

太精彩了!那么又一轮的思想碰撞,小组中还有什么想不明白的地方吗?提出来,我们一起来解决。大家对力的概念、作用效果、作用点和示意图、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还有一些细节地方不是太清楚,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我们先来认清力的概念。

小组合作学习之后,会再次解决一部分问题,对于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由组长提交到班级进行交流,对于这部分问题,我则采用师生共同释疑的方法来进行,这个小组提出的问题,别的小组能解决的,教师坚决不讲,给学生提供展示交流的平台,不仅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同时还能很好的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组间竞争能力,团结协作能力。

用心

爱心

专心

对于学生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预测:

1、对力的概念的认识

通过大屏幕举多个例子,⑴ 手拍桌子 ⑵ 人推车 ⑶ 磁铁吸引铁钉 ⑷ „„

让学生对照屏幕进行总结体会,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然后引领学生总结:

⑴ 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 ⑵ 要有力产生,至少有两个物体; ⑶ 有力产生时,物体不一定互相接触。

2、力的作用效果

可以让学生结合书中插图和身边的物品来谈谈自己的认识和理解。

难点在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状态包括运动的速度和方向,此时还可以用多媒体课件补充钟表的摆运动情况、小孩荡秋千、汽车在盘山公路上匀速行驶等图片,强化学生对此的理解和认识。

用心

爱心

专心

3、对于力的三要素的学习

对于力的作用点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的认识,学生可能不太容易理解,我设计采用让学生过来推教室门的方法,先让学生清楚力的作用点的含义,然后,学生亲自体验来感知,效果应该会好一点。再通过大屏幕展示学生生活中熟悉的用扳手拧螺丝的现象,帮助理解作用点对作用效果的影响,然后通过让学生解释大力士不敌小孩童的幽默漫画的原因,轻松化解难点。

4、力的示意图

力的示意图的画法,在此,由于还没有系统的学习各种常见的力,例如重力、摩擦力、支持力等,所以可以先给出力的示意图的画法口诀,再书中插图为例,进行简单练习,在后续的学习中不断进行练习巩固。

5、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让同学们用力拍桌子,同桌相互谈感受,来体会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教师还可再举游泳的例子,人用手臂向后划水,而人会向前进。人穿溜冰鞋用力推墙,人反而会后退,都是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结合生活中熟悉的现象来帮助学生理解物理知识,符合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

五、巩固练习

1、下面几个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两个物体不接触就不会发生力的作用

B.发生力的作用时,两个物体都要受到力的作用 C.单独一个物体,也能产生力的作用 D.没有施力物体,物体也能受到力的作用

2、画出悬挂的电灯的力的示意图。

3、踢球时,对球施力的物体是,这时 也受到球的作用力。

4、游泳时,人用手臂向后划水,人会向前进,这是因为。

5、下列现象中,物体的运动状态没有改变的是()A.发动汽车使它由静止变为运动; B.汽车匀速向右拐弯; C.石头在空中越落越快; D.降落伞从空中匀速下落。

用心

爱心

专心 5

6、用绳子系住水桶,手抓住绳子从井中提水,手会感到竖直向下的拉力,这个拉力的施力物体是()

A.地球; B.水桶; C.绳子; D.手。

六、小结

小组竞赛,更是把我们的团结拼搏的精神发挥到了极致,我们不愧是一群潜力无穷的人,相信只要我们去拼搏、去奋斗,我们的团队凝聚力就一定会让我们克服重力、弹力、摩擦力,去战胜压力、浮力,获得更大的支持力!

这样的小结是对学生后续学习的很好的导引,用物理的力一语双关,既让学生知道了力的种类,又利用其另外的含义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的引导。布置作业

1、复习记忆本节课所学内容;

2、四点导学上相应练习;

3、预习第五节:牛顿第一定律。反馈

这是我在5月份参加河南省教学技能比赛准备的课,用的是我校五环自主教学模式:激情导入----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精彩点拨----反馈检测,我们的课前宣誓也是我校的一大亮点,此举在于激发学生的斗志,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开始新课的学习,整个课堂设计理念坚持:学生自学会的教师不讲,学生经过合作交流会的坚决不讲,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在工会运动会上,此课曾让我荣获了济源市技术能手称号、河南省教学技能竞赛初中物理一等奖、河南省教学标兵称号。在此和大家一起交流分享,请同伴们多提宝贵建议。

用心

爱心

专心 6

第五篇:初中物理总复习——第十一讲:多彩的物质世界

初中物理总复习——第十一讲:多彩的物质世界

一、知识网络

二、复习要点

1.宇宙是由 组成的,处于不停地运动和发展中。

2.物厦是由 组成的,又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 和 构成,而质子和中子也还有更小的精细结构。

3.物质通常以、或 的形式存在,物质处于不同状态时具有不同的 性质。

4.物体所含 的多少叫质量,通常用字母 表示,物体的质量是物质的属性,它不随其、、和 位置变化而变化。

5.一只鸡蛋的质量约6×104mg= g= kg。地球的质量为6.0×1021t= kg= g。

6.天平是测量 的工具,使用天平的正确方法:(1)天平应放在 的桌面上;

(2)把天平的游码移到标尺的 调节横梁的,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这时横梁 ;

(3)把被测物体放在 里,用镊子向 里加减,并调节 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这时物体的质量等于 总质量加上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

7.小李同学用已调节好的托盘天平测物体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有50 g、,20 g、10 g各一个,游码的位置如图11-l所示,该物体的质量为 g,若物体放在天平右盘内,砝码放在天平左盘内,则物体的质量为。

8.使用天平时应注意:(1)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 ;(2)弄清游码在标尺上移动时的 值;(3)向盘中加减砝码时要用 夹取,不能用 ;(4)的物体和有腐蚀性的,不能 放到天平的盘中,必须用 或

承接;(5)不要把砝码弄脏弄湿,以免。

9.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它不随物质的、的改变而改变,不同种类物质的密度一般。铁块的密度是7.9×103kg/m3,它表示,将它切去一半后,剩余部分的体积,质量,密度。(填“增大”、“减小”或“不变”。)10.在ρ、m、V三个物理量中知道任意两个量,可以利用公式ρ=m/V,求出第三个量,从公式ρ=m/V,变形得m=,V=。因此,密度公式有三种应用:(1)

;(2);(3)。

11.测量物质的密度的原理。常规测量的方法中主要的测量工具是 和。形状不规则的物体的体积一般用 进行测量,其中密度小于水的物体的体积可用“针压法”、“助沉法”等进行测量。

三、考点分析

中考重点、热点:(1)天平的正确使用;(2)用天平和量筒测定物质的密度;(3)密度知识的应用;(4)密度与生产、生活实际的结合;(5)密度与压强、浮力、功等相关知识点综合;(6)与密度相关的开放性、探讨性、设计性问题。

四、经典题解

【例l】(安徽省)用托盘天平称物体的质量时,若把一只最小的砝码加人右盘时嫌多,而取出这只最小的砝码时又嫌少,这时应通过 使天平平衡,从而称出物体的质量。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对天平砝码的认识和使用,识记游码相当于砝码的一部分(更小的砝码),所以调节天平时应将其移动到零刻度线上,测量时移动游码相当于在天平的右盘中加减砝码。答案:移动游码。

启迪:(1)理解用托盘天平测量质量时,移动横梁上游码的作用;(2)掌握用托盘天平测量质量肘,使天平恢复平衡的方法。【例2】(北京宣武区)甲、乙两个物体,其密度之比为6﹕5,体积之为5﹕2则甲、乙两个物体质量之比为()。

A.3 ﹕l B.1﹕3 C.12﹕25 D.25 :12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有关质量、体积、密度三个量间的比例关系,以及应用比例知识求解问题的能力。

启迪: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步骤是:① 待求量的数学表达式;② 已知量的比例表达式;③ 待求量与已知量的比例式并代人数据。这样既解题思路清晰,又可避免因比值混乱造成错误。

【例3】(常州市)由于黄河中上游水土流失,导致黄河水中含沙量增加,为了及时监测,现在某河段中间捞取体积为5×10-3m3的黄河水,测得其质量为5.6 kg,问该河段每立方米黄河水(指纯水和沙的总体积为1m3)中的含沙量为多少千克?(ρ沙=2.5×103kg/m3)

解析:黄河水样的质量等于其中的水的质量和沙的质量之和 m=m水+m沙。黄河水样的体积V等于其中水的体积和沙的体积之和V=V水+V沙,启迪:有关合金(如碳钢等)、混合物(含沙河水等)与密度相关问题,都应灵活运用,它们体积、质量和密度关系,即

问便可迎刃而解。

【例4】(江西省)用调好的弹簧测力计、玻璃瓶、细线和适量的水,简易地测出牛奶的密度。

(1)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空瓶重G0;(2)将空瓶盛满水,测出它们的总重G1;

(3)把瓶中的水全部倒出,再盛满牛奶,测出它们的总重G2; 由此可得:牛奶质量m= ;牛奶密度ρ=。

解析:本题考查测定物质的密度方法与技能。只有弹簧测力计而缺少量筒,牛奶的体积无法直接进行测出,可采用“等效体积法”间接地测出牛奶的体积。解本题的关键是牛奶和水都装满玻璃瓶,测出水的体积,即可得出牛奶的体积为(G1-G0)/ρ正确答案为牛奶质量m奶=(G2-G0)/g,牛奶的密度

g。其

启迪:常规测物质密度的原理ρ=m/V,这是解题的出发点,采用“等效体积法”,借助于水的密度已知的特点,间接测出另一液体(如牛奶)的体积,这是常用的方法与技能。

【例5】(广州市)一个重为43 N 的空心铜球,全部浸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达33.2N,此铜球的空心部分的体积是 m。

解析:本题是考查密度、浮力的综合题。利用密度、浮力的相关知识点建立关系式求解。

启迪:(1)领悟力学综合题的解法;(2)体验运用“顺推(已知-未知)”思维方法建立物理量关系,从而顺利解题

五、能力训练 【基础训练】

1.(北京)下列有关密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一滴水的密度小于一桶水的密度

B.因为铝比铁轻,所以铝的密度小于铁的密度 C.液体的密度一定小于固体的密度 D.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征

2.(黑龙江省)小明用一个最多能装5 kg水的塑料桶装满豆油,则桶内豆油的质量()。

A.大于5 kg B.小于5 kg C.一定等于5 kg D.可能等于5 kg 3.(十堰市)学习密度知识后,某同学提出如下猜想,你认为正确的是()。A.一块砖均分成两块后,质量减半,密度减半 B.一桶油用去一半后,体积减半,密度减半 C.一块铁加热后,体积不变,密度不变 D.医用氧气瓶补充氧气后,瓶内氧气密度增加

4.有游码的托盘天平,如果在调节横梁平衡时,游码忘了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而是放在“0.2 g”处,把天平调好后实验时按正常方法测量一物体的质量,在右盘放了30 g砝码,游码的读数为1.9 g,这个物体的质量应为 kg。

5.实验室有下列四种量筒,分别标有最大量度范围和最小刻度。要一次较准确地量 100 g密度为0.8×1 0 kg/m3的酒精则应选用的量筒是()。

A.500 mL,1O mL B.250 mL,5 mL C.100 mL,2 mL D.50 m L,2 mL

6.在调节托盘天平的横梁平衡时,如发现左盘下沉,应调节横梁右端的螺母向 移动;你在称物体质量时,发现左盘下沉下,应取措施是。

【提高训练】

7.在能装1 kg水的容器中,如果能装0.9 kg某种液体,则这种液体的密度是 kg/m 3。

8.用密度是1.5×10 kg/m3的沙子铺路,沙子厚度5 mm,用载重量为3 t的汽车运沙,每一车沙子能铺路 m3。

9.一种钢材规格为长6 m,横截面积为1.5 m2,则一根这样的钢棒质量为 kg。如果一辆汽车的限载量为5 t,它一次最多可以运载钢棒 根。(ρ钢=7.8×103 kg/m3)

1O.一个表面是银的实心汤勺,质量为52.5 g,把它放到装有水的量筒中,水面由30 mL标记处升到35 mL标记处,问此汤勺是否由纯银制成。已知银的密度为10.5×10 kg3/m3。

11.甲、乙、丙是三个底面积相同,形状不同的容器。今将质量相等的硫酸、水和煤油分别注入三个容器内,液面恰好相平,如图11—2所示。已知 ρkg/m3,ρ煤油

硫酸

=1.8×103

=0.8×103kg/m3,由此可知盛硫酸、水和煤油的容器分别是()。

A.甲、乙、丙 B.甲、丙、乙 C.乙、丙、甲 D.丙、乙、甲

12.朋盐水选种,需配制密度为1.1×103 kg/m3的盐水。现配制了5×10-3 m3的盐水,其质最为6 kg。问这样的盐水是否符合要求?如不符合要求,应加盐还是加水?加多少?

13.一个质量为232 g的铜铝合金球,其中含铝54 g,铜的密度为 ρ铜=8.9 g/cm3,铝的密度ρ铝=2.7 g/cm3,求合金球的密度。

【适应性训练】

14.有6个外形完全相同的小球,其中只有一个轻一些,其余质量相同。请你用天平把这个球找出来,要求称的次数最少,说说你的做法。

15.一块蜡质量是18 g,现有 5.4 g铝线绕在这块蜡上,投入量筒的盐水中,结果它悬浮,如图l1—3所示。所用盐水的密度是= kg/m3,量筒里这些盐水的体积是 m3。(蜡的密度ρ蜡=0.9×103 kg/m3,铝的密度ρ铝=2.7×103 kg/m3)

16.(盐城)小勇同学的表弟拿着喝完的 AD钙奶塑料瓶,问小勇:你知道这个瓶子能装多少酸奶吗?现请你自选实验器材,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帮小勇测出上述塑料瓶的容积。

方法一: ; 方法二:。

六、课本拓展题

有一个体积 30 cm3、质量为178 g的查心铜球,若在其空心部分铸满铝,则铝的质量是 g。(ρ铝=2.7×103 kg/m3,ρ蜡=0.9×103 kg/m3)

说明:这是课本关于密度知识应用的拓展。

2.(南通市)小明在实验室里测量一块形状不规则、体积较大的矿石的密度。(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矿石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11—4所示,矿石的质量是 g。

(2)因矿石体积较大,放不进量筒,因此他利用一只烧杯,按图11-5所示方法进行测量,矿石的体积是 m3

(3)矿石的密度是 kg/m3,从图A到图B的操作引起的密度测量值比真实值(选填“偏大”、“偏小”、“不变”)。

(4)本实验中测 矿石体积的方法在初中物理中经常用到,请举一例:。说明:本题是改变条件下进行课本测量固体的密度实验。对实验作评价和更广的应用。

参考答案及提示

下载九年级物理 第十一章第一节《多彩的物质世界》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共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九年级物理 第十一章第一节《多彩的物质世界》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共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物理九年级人教新课标运动和力教案

    运动和力 一、知识点概括: 1. 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参照物 小明骑自行车由南向北运动,这时一辆汽车由南向北从他身旁疾驶而过,若以这辆汽车为参照物,则小明是向_______运动的。......

    九年级物理 15-1-1功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一、 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做功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 2、理解功的概念, 3、知道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 4、理解功率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

    九年级物理 13-4-1杠杆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第四节 杠杆(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杠杆的定义,2、知道杠杆的五要素, 3、会画杠杆的力臂,4、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过程与方法 经历画杠杆的示意图,体会科学抽象的......

    九年级物理 13-4-2杠杆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杠杆(第二课时) 一、杠杆平衡:当杠杆在动力和阻力的作用下或者,我们就说杠杆平衡了。 演示1、用木棍吊起物体静止不动,物体处于状态 演示2、吊起的物体轻轻放下(匀速),物体处于状态......

    物理九年级人教新课标一、分子热运动教案

    物理:一、《分子热运动》教案(九年级人教版) 教材分析: 教材从分子的组成入手,先说明分之在做无规则运动,然后讲到扩散现象,并对分子热运动进行讲解,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教......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六单元“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研究”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版(五篇)

    二氧化碳的制取研究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课题2 二氧化碳的制取研究 [适应对象] 农村一般学校九年级学生 [素养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装置、收集......

    人教九年级下册物理教学总结

    初中教师工作总结 大平山一中:周志勇 一学期来,本人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

    新课标物理教学论文(共13篇)

    篇1:物理教学论文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最一般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学科。有关物理教学论文,欢迎大家一起来借鉴一下!摘要:当前,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所运用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