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My New Neighbor 读写教学设计
My New Neighbor 读写教学设计
齐河县文玉外国语学校 赵燕 2012年7月31日 18:26
张梅于12-7-31 18:52推荐赵老师学习的精神让我感动,修改的很好。一首《友谊地久天长》直接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设计中的反复朗读更是好的方法。专家在视频中讲到:朗读,尤其是有意义的诵读,可以促进记忆。
鲁教授对听、说、读、写教学的解读,让我豁然开朗。对于读写课,教学目标应侧重阅读技能和写作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
读写课教学可分为三步:pre-reading(阅读前), while-reading(阅读中), post-reading(阅读后)。
阅读前:给学生介绍与课文有关的背景,利用插图和有关的问题,或文章的标题导入或预测
文章的内容。
阅读中:指导学生分层次阅读---泛读和精读。泛读要求学生快速阅读(而不是word by word),回答一两个简单又覆盖全文的问题。精读要求学生读懂文章的细节,并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再回答细节的问题,让学生获得what, where, when , why , who , how 等方面的知识。阅读后:在学生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围绕课文展开各种拓展活动。注重语言输出,以读促写,最终落实到写作上。
现以My new neighbor的读写教学为例,说说我的设计思路。
My New Neighbor
读写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这篇材料的主题就是“友谊的形成过程”,通过 “make friends”过程呈现词汇neighbor, lonely, fold, basket, fill, attach及主要时态“一般过去式”,同时渗透与他人友好相处的情感。学生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去实现教学目标,感受成功,从而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这对未成年人的交友观,甚至人生观和价值观都是有指导意义的,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新单词basketneighbor的含义,掌握新单词lonely fold fill attach的用法。2.掌握一般过去时态的构成及用法。
能力目标:读懂含有一般过去时态的文章,能够运用一般过去时态的句子谈论自己及他人 做的事情。
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会与他人友好相处。
三、教学步骤
Step1:Warming-up and lead in
(1)播放歌曲Auld lang syne(友谊地久天长),让学生在优美的乐曲中感受友谊的珍贵。
(2)T: Do you like making friends? How do you usually make friends? Lucy has a good idea.How did she make friends with her new neighbor? Let's learn the new lesson My New Neighbor Step 2:Presentation
T:look at the picture.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 What happened to the girl last weekend?
引导学生谈论两幅图中他们所看到的场景。依次呈现讨论中用到的词汇neighbor,lonely, fold, basket, fill, attach.同时板书新单词.【设计意图】利用和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进行读前的预测,猜测文章大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呈现新单词,扫除阅读障碍。Step3 Reading 1.Fast-reading
T: Read the passage quickly and tell me: Was the new girl lonely at last? Why?
【设计意图】速读理解文章大意,获取信息.让学生初步感知文章。
2.Careful-reading
(1)Read paragraph 1-2
What did the new girl do before she knew the writer? How did she feel then?
(2)Read paragraph 3-4 and give the right order.____I picked some grass and filled the basket with candy and flowers
____I saw the girl listening to music with her head cupped in her hands.____I folded a piece of paper into the shape of a basket.____I felt the basket and hid behind a tree.____I attached a card.【设计意图】每段不同的细化方式训练学生读懂细节信息的能力,为复述提供方便,更为日后的写作奠定基础。最终目的就是提高语言作为一种工具的交际性。体现了
教学的工具性。Step4 Retell the story
Read loudly and then try to retell the story with the help of key words.关键词可标注: First folded basket next picked grass filled finally attached etc.【设计意图】专家在视频中讲到:朗读,尤其是有意义的诵读,可以促进记忆。
这一环节让学生出声朗读并试着复述以巩固学习成果,达到语言输出的目的,为
写作打好基础。Step5 Discussion:
Do you think friendship is important for you? Please share the good ways of making friends in groups.Show the sentence----If you want others to be nice, be nice to them.【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讨论学到更多的交友方式,丰富了生活经历,体现了英语课程的人文性,在运用语言沟通交流的同时情感目标得以实现,并且进一步为下面写作做好充分的铺垫.Step6 Writing 1.Imagine you are Lucy's new neighbor, try to describe what happened when you moved in
Lucy's next door.2.Show their writing in class.【设计意图】将阅读教学最终落实到写的训练,学以致用。Step 7.Summary
What have you learnt in this class? 对照板书回顾课文
学生通过观察对比,总结一般过去时的用法。
Step8 Homework
Make a survey after class.Ask your friends and your parents What did they do
yesterday/last weekend? Then write a report about it.【设计意图】运用采访形式设计作业,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又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第二篇:英语读写教学设计
英语读写教学设计
“读写”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首先我们要明白“读写”的作用,要提高写作能力就必须坚持大量的阅读,最好的资料就是学生学习的英语课本,作为最好的范文。从阅读到写作,是培养学生写作的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和途径。一个好的阅读前设计可以让学生有更大的阅读动机,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读——培养学生的朗读习惯
现在很多小学的朗读,读起来朗朗上口,有些学生的甚至都可以倒背如流了,但是在朗读时漫不经心,出现很严重的问题“滑句”,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假读”现象。有的学生的朗读根本就是机械的应付,没有节奏、和语速,发音不到位,无停顿等。为此教师要对症下药,转变教学方法,一个好的阅读前设计可以让学生有更大的阅读动机,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阅读前设计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教师应该根据阅读文章本身的特点和内容采用多种多样的活动。
1、显示课文主标题,和部分重要信息,让学生猜想课文内容,增加新鲜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2、通过主题,点明作者的教学思路,进一步分析,加深印象。
3、通过内容展示,激励学生的内容猜测,并加以鼓励。
4、朗读过程中、充分让学生理解朗读含义和作用。同时多设置一些故事性的阅读材料,应该用最简练的语言来说名故事讲述了什么,不能拖泥带水,而且最好讲述该故事的启示或道理。总之,“读”不仅仅是倒背如流就是好的,要让学生理解,不要去走“机械流”,只有真正的“读”才能过渡到“写”。
写——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写”是加深记忆最好的办法,也是“读”的深入,听不如读,读不如写,俗话说“读十篇文章,不如写一篇文章。”充分说明了写的重要性,让学生根据课文进行改写、缩写、仿写,最好是写体会,让学生不至于写作内容匮乏,是学生有话可写。
1、连词成句、遣词造句。
2、连句成段、默写听写。
3、英汉互译、写摘要。
4、改写、缩写、仿写。
总而言之,按课文内容进行改写、续写、缩写、扩写和写体会等,不至于习作内容空泛,使学生有话可写,也不如想象的那样高不可攀,学生们看到自己也能和作家似的产生灵感,写出心得,便可增强自信心,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从而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更快、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全面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和水平。
第三篇:读写训练教学设计
《阿长与<山海经>》读写训练教学设计
山泉镇中心学校
陈伟华
【设计思路】
本文是写真人实事散文的典范之作。篇幅较长,作为一篇写人的记叙文,在教学时应该让学生明白下面几个问题:一是文章写的是谁?二是作者为什么要写他(她)?三是作者是怎样突出这一人物性格的?同时将写作方法应用于作文训练中。因此,教读本课至少需要三课时,熟读课文,感知人物需一课时;探究写法,明确主旨需一课时;片段展示,加工润色需一课时。
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采用“阅读——感知——分析——归纳——探究——实践”的方式,逐层深入,目标检测,让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尽量体现教材在写作训练中的示范作用。
教学目标:
1.掌握快速阅读记人散文的方法 2.学习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
3.体会鲁迅先生对长妈妈的怀念、同情和赞美之情。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指导阅读,了解阿长其人
一. 直接导入新课 二. 设疑导读
(一)初读思考 问题设置:
课文题目为《阿长与<山海经>》,其中阿长是何许人也?(身份,地位,与本人的关系)山海经为何种书籍?他们之间又有怎样的联系?
(此环节,由题目切入,纲举目张,逐层深入,遵循写人记叙文的阅读规律,使阅读过程在没有束缚的情况下徐徐展开。)
(二)成果汇报
1.阿长是鲁迅儿时的保姆,也是家里雇佣的女工,她是一个粗人,没有文化、粗俗、好事,是一个很不幸的人。
2.《山海经》是我国古代的地理著作,书中保留了一些流传广泛的神话传说,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大禹治水等。
3.《山海经》是儿时鲁迅渴慕已久的绘图宝书,是阿长为他买来的,正因如此,作者鲁迅对保姆阿长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更加崇敬和怀念这位长妈妈。
(三)感知人物 问题设置:
作者眼中的阿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依据是什么?
(提示:可以用这样的句式:阿长是一个 的人,因为。可以用课文中的词句,也可以自己概括。全方位感知人物,可以从外貌、身份、细节、性格等各方面说。示例:阿长是一个睡相不好的人,因为她睡觉时经常摆成一个“大”字。)
此环节从写人散文的特点入手,调动学生的阅读初体验围绕人物特点筛选主要信息,能在立足文本的基础上检测学生的阅读能力,并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结果预测:可能有如下一些说法:
阿长是一个一向带领着我的人,因为我的饮食起居都由她来照顾。阿长是一个黄胖而矮的人,因为作者说她生的黄胖而矮,“长”字也不是什么形容词。
阿长是一个别人不注意姓名的人,因为家里人都不知道她的真实姓名。阿长是一个喜欢切切察察的人,因为她总是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阿长是一个不许我走动的人;因为我拔一株草,翻一块石头,就要告诉我母亲去。
„„ „„
三. 师生鉴定
通过刚才的阅读分析,你认为阿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我们可以发现阿长是一个好人,但又不是十全十美的人。四.学以致用
说说:我身边的“阿长”
同学们,在你的周围有没有类似阿长的人物,请用几句话概括一下他的特点,可以模仿上面的句式。
(此环节,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有效搜集生活中的真实素材,并能利用老师传授的评价人物的方法给心中的人物定性,可谓学以致用。)
五、方法探究
通过阅读,你觉得要想快速读懂记人散文的关键是什么? 分组合作,讨论探究 师提示:
记人散文,大多以刻画人物为中心。而刻画人物就离不开典型的事例,一般来说,一篇记叙文往往要选取一两个或者几个事例,每个事例都是为刻画人物服务的,而要想把事件说的生动形象就要突出细节,抓住了细节,也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根本。另外,无论是记人还是记事都是为了表达某种情感。小组代表发言:
师生归纳:
1.从题目入手,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 2.从事件入手,归纳人物性格 3.从细节入手,透视人物形象
4.从抒情语句入手,把握作者的情感
六.课外拓展
运用所学的快速阅读方法,阅读几篇记人散文,写成百字左右的读后感。如:本单元的《背影》《老王》《台阶》等。
(要想做到学有所得,必须做到学习与实践相结合。)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情感追踪,写法探究(分析作者写此文的动机,即为什么写阿长,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的思想感情,怎样突出人物性格的?)
一. 回顾导入
上节课,我们对阿长这一人物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就是这样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大作家鲁迅会对她持什么样的态度呢?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鲁迅,去体会他的感情变化。二.速读课文,情感追踪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标出课文中表示作者对阿长感情的词句。
明确:作者对阿长的感情是变化的,从“不大佩服——不耐烦——空前敬意——敬意消失——新的敬意。”
四.跳读课文,归纳事例
教师提示:我们知道,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作者的感情变化是因为发生了一些事情。也就是说,这些事情就是作者“我”感情变化的原因。下面请同学们跳读课文,用简要的话概括出这些事情。
明确:一共写了七件事。①常喜欢切切察察 ②限制我的行动
③睡觉时挤得我无法翻身
④懂得许多规矩和麻烦的礼节 ⑤讲长毛攻城时护城 ⑥谋害我的隐鼠
⑦为我买《山海经》
五.精读课文,写法探究 分小组,合作讨论:
七件事之间有何内在联系?这些事中哪件写得最细,最精彩。为什么这样安排?
明确:
七件事中的前四件都表达出作者对长妈妈的厌烦和不满,厌她罗嗦,厌她限制“我”的自由,厌她睡相不好;烦她规矩太多,烦她道理太多。就在读者似乎感到长妈妈一无是处时,作者笔锋一转,详细叙写了两件令他敬重的事。一是长毛攻城时护城事件;一是为我买《山海经》一事。而最详细,最感人的事件就是阿长为我买《山海经》,因为“山海经”事件是彻底改变“我”对长妈妈看法的重要事件,也正因为有了“山海经”事件,“我”才真正由“厌烦”长妈妈变成了“敬重”长妈妈。因此,“山海经”是敬重长妈妈的代表性事件,“山海经”代表的就是文章后半部分所表达的情绪。正是欲扬先抑写作手法中“扬”的部分。也是作者鲁迅写此文的关键触发点。
而这两件事之间又夹杂了谋害我的隐鼠一事,作者在写敬重长妈妈的两个
故事中间,再次穿插这个“隐鼠事件”,一是为使文章顿起波澜,二是与下文写敬重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样欲褒先贬,使描写的人物形象给人意外的惊喜和惊叹,起到出乎意外的效果,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可感,鲜明突出。这就叫先抑后扬的写法。这种写法可以使文章有层次,形成跌宕。给人以奇峰突起的感觉,人物形象霎时间就高大起来。这也是本文构思的主要特色。
六.纵观全文,浓缩主旨
齐读最后两段体会作者的怀念之情
主旨归纳(先由学生自主回答,后教师明确)
阿长是鲁迅小时候的保姆。文章通过记述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事,充满了尊敬和感激。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
七、角色体验 写法再现 问题设置:
假如你是大作家鲁迅,你能毫不吝啬的告诉同学们你是用什么方法把文章写得如此精彩的吗?请大家集思广益,出谋划策。
例如: 首先,我选取了几个典型事例来突出人物的性格。因为,要写的事实在太多,不可能面面俱到,只有抓住有代表性的事例,才能说明问题。请同学们接着说。(典型事例显性格)
回答预测:
第二,我根据情感表达的需要确定所叙事件的详略,因为都详细的写,也就没有重点了,那么要表达的中心也就不明确了。(详略得当突主旨)
第三,为了使文章跌宕起伏更有吸引力,我还欲擒故纵,欲扬先抑,先说人物不好的一面,再说好的一面,然后,突出我要表达的真实情感。(欲扬先抑掀波澜)
第四,最关键的是,我在写作中有意刻画了一些细节,千万不要小看这一处处细节,它可是你了解人物的一把金钥匙。(放大细节是关键)
八.手口合一 片段演练
请同学们结合上节课“说说身边的阿长”选取一两个典型事例,突出其性格特点。
第三课时
教学重点
片段展示,润色成文
一.导入 二.片段展示
1.学生朗读自己的片段习作
2.师生评价人物性格与事件本身是否相符
三.列出提纲
根据自己所写人物及情感的表达,合理安排事件顺序,列出简略的写作提纲 四.加工润色
1.运用人物描写的各种方法,突出人物特征 2.运用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合理布局
3.详略得当,加工成文 五.习作心得
1.请写出你认为自己的作品中最得意的片段或用词造句最满意的地方。2.请说出本次习作过程中你感到最头疼的问题或写作中遇到的困难。六.作业
搜集整理同学们的反馈信息,师生明确归纳学生提出的典型经验或问题,研究探讨解决方案,以备下次写作借鉴。
综上设计依据记人散文的特点:从感知人物性格入手,归纳其相应的典型事例,再到写作手法的探究。
逐层深入,分三课时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第一堂,联系现实,为人物定性;第二课时,选取典型事例,突出性格特点;第三课时,列出提纲,布局谋篇。
2010.10.11 星期二 晴 教后记:
本篇文章我本想按照原计划的三课时进行讲授,但总体下来,还是感觉时间很紧张。实际用时将近四课时,当然如果没有课前提问,效果也许会更好,时间也会更充足些。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的安排比较合理,既完整又能很好达成目标。尤其是感知人物和学以致用两个环节同学们配合表现都很出色。只是归纳方法时学生感到有些难度,这时我又进一步启发,师生合作明确归纳,最后的环节阅读方法实践,我让同学们把读后感写在了日记本里当作当天的日记,同学们没有感到增添了额外的负担,完成质量相当好。第二天上课,我让几位学生到前面朗读自己的读后感。写《背影》读后感的学生居多。但是其他几篇文章也都写得很到位。我觉得这次阅读实践非常成功,因为同学们真的把方法融入到阅读过程中了,还让学生对本单元的课文做到了细致的预习。可谓一举两得。
相比之下,第二课时的课堂内容就显得有些多,对重点段落研读的不够详细,现在想来,最好的办法还是把第七环节和第八环节下移到第三课时,第三课时就是方法归纳和片段写作及展示,把第四课时安排成片段变成文训练。如果将写片段和成文放在课下来完成自然会减少一课时,但是,没有在课堂上完成的质量好。
总体感觉是学生在方法归纳探究时感觉有难度,即使,我在方法归纳前都给同学们展示范例,但是大部分学生还是不知从何入手,我想这就是平时训练不够,也就是平常的教学很少涉及方法的归纳,或许正因为如此,我们的作文水平才停滞不前,因为没有很好的利用教材的示范作用,致使大部分教学时间在为了完成教学任务的情况下悄然流逝。
这是我最新的感悟,我也会以此为鉴,做好后续的教学工作。
(本篇教学设计还有许多不足之处,还请张老师和各位同行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第一课时 学生练笔节选
妈妈是一个时尚的人,因为他是一个购物狂; 妈妈是一个爱玩的人,因为她整天泡在麻场里;
妈妈是一个厨艺高超的人,因为她总是为我烹制出美味的菜肴。
《背影》读后感
2011.10.10 801班 顾佳
《背影》这篇文章,讲述的是朱老先生年轻之时,一次父亲送她回北京,原本打算不送的,但最后还是因为放心不下,而决定去送朱先生,在朱先生还未乘车离开之时,父亲为朱先生买橘子。
当朱老先生看见父亲胖重的身体翻过月台时,眼泪竟不争气的掉下来,但是并没有让父亲看见,而父亲翻过月台时的背影,成了朱老先生一生无法释怀的记忆。
读完了这篇文章,我们真的要赞叹父爱的伟大,人们常说父爱如山,的确,父亲并没有母亲的细腻,所以,人们常常以为父爱不及母爱,但实际上父爱不比母爱逊色。相反,有时父爱比母爱还要更温暖。
但是,父亲的角色,却是一个冰山的形象,所以,那爱的熔浆无法冲破冰层,只好徘徊在出口,等待着有人去发现,但是却很少有人发现它,于是,他越来越寂寞,越来越退缩,但,退缩并不代表它不再存在,其实,它一直都在,从不曾放弃过,只是我们没有勇气冲破冰层去寻找。
请不要让爱寂寞,既然爱就要说出来。
本文部分语言虽然显得不够凝练,但却是小作者的真知灼见,是真实的阅读体验。
第一课时课后练笔节选 读《背影》有感
大多数人都喜欢歌颂母爱,但在朱自清的心中,父爱更为温馨。一般是正面写父亲的高大形象,但这篇课文却写父亲的背影,这是我感到很特别。(此处谈出阅读的兴奋点和阅读感悟)
写爱的文章,往往淋漓尽致的描写,但这篇文章的语言却很朴素。从朴素中我感觉到了父爱的伟大,如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虽然这
句话是生活中的小细节,而且也显得那么平常,但这却使我感到很贴心。像这样的话还有很多,我想作者也一定很满足,因为他有这么一位慈祥的父亲。在父亲离开作者的时候,作者看着他的背影流出了眼泪,因为父亲为他去买橘子了,他的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路自然很费事,但他宁愿费事也要让自己的儿子吃到橘子,这种精神实在太伟大了。
其实我也有一个像作者这样慈爱的父亲,(此句有歧义,应改为:我也有一个父亲和作者的父亲一样慈爱。)我很感激父亲对我的疼爱,虽然父亲不善表达,但我能感觉到,他是非常爱我的。
本文最大的特点是能抓住文章的与众不同之处。
建议:
此份设计思路清晰,重点明确,教学目标明确。能够从文题切入文本的阅读,此问题设计的非常好,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问题设置有层次、有梯度,层层推进,有利于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课时安排合理。
但应有几个问题需要与老师交流:
1、既然教学目标中确定的是“掌握快速阅读记人散文的方法”是学习阅读的方法,那么训练中为什么没有进行加强“快速阅读方法”的训练,而进行了写作训练;如果是进行写作训练,为什么在教学中又没有写作方法的归纳?(方法:如,(1)、用典型事例突出人物的性格,(2)、叙事之中有详有略,(3)、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等)
2、在第三课时,课堂教学程序安排的较好,有层次,形式多样。但在写作训练后,为什么又安排了阅读训练?我想这个阅读训练应该在学习了“快速阅读记人散文的方法”之后,进行训练。总体感觉是将阅读方法与写作方法混淆在一起了,两项内容不是不能放在一起学习,但最好是一项一项地解决,这样比较清楚,学生也不能混淆阅读方法和写作方法的区别。
张老师
第四篇: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欧也妮.葛朗台》、《金钱的魔力》《刘姥姥进大观园》 教学目标:
1、品味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抓住人物动作、语言,和侧面描写理解人物的精神品质的表达方法学以致用。
2、分享孩子们同步阅读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活动
一、回顾学法,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通过直接动作描写和侧面烘托感受了“刷子李”的技艺高超,今天我们要带着上机课的收获走进《欧也妮.葛朗台》、《金钱的魔力》《刘姥姥进大观园》。
设计意图:回顾学过对人物描写的方法,加深记忆,为方法的灵活运用做好铺垫。
二、试用学法,理解感悟
1、请同学们读欧也妮.葛朗台》、《金钱的魔力》《刘姥姥进大观园》 边读边画出语言和动作和侧面烘托的有关语句,读给小组的同学们听,并说一说从这些语句中你体会出了人物的什么精神品质?并把你的体会写在语句的旁边。
2、通过探究交流,统一意见后,教师明确出有关语言的语句:(1)那个家伙摆出一副非常刻薄的嘴脸,说道:“啊,是吗?哼,当然我也料到了你没有带零钱。我看像你这样的阔人是只会带大票子的。”
他一听这些话,态度稍微改了一点儿,但是他仍旧有点儿摆着架子回答我:“我并没有恶意„„恰恰相反,我们换得开!”
(这句话比较集中地反映了托德起初对“我”的态度。话说得很刻薄,充满了歧视与轻蔑。
抓住“仍旧”“摆着架子”读出托德的“善变”。透过这句话,一个藐视穷人,在穷人面前傲慢无礼的形象跃然纸上。)
他微笑着接了过去,那种笑容是遍布满脸的,„„恰像你所看到的维苏威火山边上那些小块平地上凝固起来的波状的、满是蛆虫似的一片一片的熔岩一般。
(点拨:托德神情的变化:“笑容是遍布满脸的”──“凝结”、“毫无光彩”;通过感情朗读体会比喻的妙用。)
老板望了一眼,吹了一声轻快的口哨,一下子钻进那一堆顾客拒绝接受的衣服里,把它来回翻动,同时一直很地说着话,好像在自言自语似的:
(引导学生勾画有关动作的词语,如“钻进”“来回翻动”“兴奋地说着话”,想象人物的连续动作,体会人物的心情。)
(2)“原是凤姐和鸳鸯商议定了,单拿了一双老年四楞象牙镶金的筷子与刘姥姥。刘姥姥见了,说道:‘这叉巴子比俺那里铁掀还沉,那里强的过他。’„„照样换上一双乌木镶银的。刘姥姥道:‘去了金的,又是银的,到底不及俺们那个伏手。’”
“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
“别的罢了,我只爱你们家这行事。怪道说‘礼出大家’。”
“姑娘说那里话。咱们哄着老太太开个心儿,可有什么好恼的!你先嘱咐我,我就明白了,不过大家取个笑儿。我要心里恼,也就不说了。”
(刘姥姥进了大观园,处处感到新鲜,处处感到好奇,刘姥姥是丑角,但是一位“大智若愚”的人物,为了环境的需要,她不得不装作愚者,以所获得别人的同情,希望得到些恩惠。通过语言描写和侧面烘托刻画出刘姥姥的朴素实在的老农妇形象。)
(3)先是吞吞吐吐,称“有些小小的事得办一办”,连哄带骗;接着是感情拉拢,故作苦相,“牵肠挂肚”,“受罪”;然后是惶恐紧张,“眼光从文书转到女儿,从女儿转到文书,紧张得脑门上尽是汗”;再次是许愿哄骗“要花许多钱”,“按月100法朗”;最后是唯恐女儿反悔,声嘶力竭,“别多嘴”,“一言为定”。当继承权到手后,他是欣喜若狂,热烈拥抱女儿。
这一系列“精采”的表演暴露了他丑恶的嘴脸。
【设计意图:疏通文路是初读感知中较为关键的一环,而对于五年级的学生而言,学生初步了解文章大概,更帮助孩子理解文章人物的特点,既锻炼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又授予概括文本内容的方法,学能得法。】
3、汇报交流:
文中哪些地方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说说你的理解,其他同学有不同意见及时补充。
(1)先让学生自行画出,并写出自己的体会;(2)再在小组内交流;(3)最后在班内展示交流。
三、诵读品味 回顾三篇文章,相信大家一定有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出现在你的脑海里,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理解再次找到自己喜欢的段落动情诵读,同桌再次互读体会。
(教学方法:通过抓人物的动作、语言和侧面描写,来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四、读写结合
1、根据本节课对人物描写的方法,选择一项内容练习。
(1)炒菜片段:这时,油锅腾起油烟子。————————————————————————————————————————————————
就这样,炒鸡蛋做好了。(动作描写)(2)新来的小邻居
前些天,我家隔壁搬来了一户新主人。小主人是5岁左右的小男孩,可淘气啦!
一天,他轻轻地推开我家的门,“嗨”地一声,把我吓了一大跳。我回过头来,他 ——————————————————-————————,随手将门拉上,噔噔噔地溜回了家。我守在门口,决定等他出来是“报复”。没过几分钟,他哼着谁也听不懂的歌出来了。我拉开门,装着生气的样子,————————————————————,一把抓住他的衣领。他被我突如其来的“袭击”闷住了,————————————————————————看着他这副样子,我禁不住咯咯地笑出声来。这下可好了,他松开我的手扭转身就逃,边逃边回过头来,————————————————————。以后,他再不怕我了,碰到我就——————————————————————。我也喜欢上了他。(神态描写)
(3)下班回来,妈妈就忙着做家务„„她是多么辛苦啊!2、同桌互相交流,修改(注意方法的运用)
【设计意图 :“阅读教学就是要把‘写’挤进去。”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我在语文课堂阅读中,注重读写结合,做到读中学写,写中促读,相得益彰。有效地突破了课堂练笔的教学难点。】
第五篇:读写教学设计思路
拓展学生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读写技能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动词过去式的构成,掌握一般过去时句式的应用。2.能力目标:根据情境正确使用一般过去时谈论过去的事件,得出动词过去式的构成规律和一般过去时的句式特点,发展学生的归纳能力、推理能力和应用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情境教学,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激发他们对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热情,能乐于模仿,敢于开口,积极参与,主动请教。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掌握动词变过去式的规则、读法及一般过去时的基本用法。2.能在交际中准确地运用表达一般过去时来描述或表达过去的事情。教学设计:
Step 1:Presentation:
1.展示下列两组句子,让学生对比发现他们的不同点。I am 13 this year.I was 12 last year.The weather is fine today.The weather was fine yesterday.He plays basketball every weekend.He played basketball last weekend.2.呈现两组句子的不同点:谓语动词和时间状语。第二组句子中的的时间状语和过去时间有关,并且动词加ed,此组句子是一般过去时。Step 2:Fast reading 1.Read the passage quickly.Underline the verbs in past tense.move moved
have had
look
looked
see saw
fold folded pick picked put put fill filled attach attached say said leave left ring rang run ran hide hid open opened smile smiled become became 2.教师领读这些单词,然后让学生总结动词变成一般过去时的原则。①look looked fold folded pick picked fill filled attach attached open opened ②move moved smile smiled ③have had see saw put put say said leave left ring rang run ran hide hid become became 3.补充另外两种动词的变化方式 ④stop stopped plan planned ⑤study studied carry carried 小组讨论,归纳总结问题: 1.总结规则和不规则动词过去式的构成规律。1)一般加ed;2)以e结尾的加d;
3)以辅音字母加y结尾的改y为i加ed;
4)以辅元辅结尾的重读闭音节,双写末尾的辅音字母加ed。
不规则动词的过去式需要用心去记,但请同学们从元音字母和辅音字母的变化上进行观察比较,找出其一些变化规律: 1)没有变化,如 : cut-cut 2)改变元音的,如 : write-wrote 3)元音和辅音都有改变的,如 : buy – bought 2.一般过去时的含义和构成
1)定义:表示过去某时发生的动作或存在的状态。2)结构:“主语+动词的过去式” Step3: Practice 1.利用多媒体,借助图片提示,每幅图画旁边附上一个生词例句。让学生跟读,反复练习,加深对新词的印象。
lonely The old man is lonely, he is not happy.接着询问学生,Are you lonely when you don’t have any friends?
basket I want to put something in the basket.You can guess.What? 接着询问学生,What can the basket do for us? 对于动词fold, fill, attach,可和学生一起做动作来演示理解单词的意思。学生会很感兴趣,且记忆深刻。
2.图片提示,利用新词,学生自己来造句,注意选择的图片或视频,要吸引学生的兴趣。同时进行造句接龙,一人造句后,下一位同学可变换人称或动作来继续接。为学习差的学生,降低难度,敢说并会说,提高了自信。
让学生观察一下自行车的变化,有些学生就会说出 This bike can fold.每个图片,学生有不同的理解,让他们发挥想象力,只要敢说就要鼓励。Step4:detailed-reading 阅读文章,体会含义。让学生阅读所给文本内容,讨论文中故事所发生的时间,根据上一步的讨论归纳,在学生初步了解一般过去时态之后,让学生体会一般过去时的运用。让学生阅读篇短文,划出文章中所用的动词过去式的单词,如:moved、folded等。并找出文章中一般过去时的关键判断词,如last weekend等
1. read the passage carefully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When did this story happen? Last weekend.(拓展与一般过去时常用的时间状语:yesterday,last „,„ago, just now 等)1)What did the neighbor look like? 2)What did the girl do? 3)How did they become friends? 3.针对本节课所学新单词,运用lonely、fill、basket生词造句。E.g I stayed at home alone,but I didn’t feel lonely。顺便对lone 和lonely进行联想记忆。
通过生词造句,意在提升学生词汇运用的能力,并且对所学词汇进行了分类,有些要求其运用,有些要求理解就行。Step5.write a story Make up a story, each student adds one or two sentences after” last weekend, a funny story happened to me.„„”
英语语言学科的特点是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特点,语法的学习,也不是单纯的孤零零的语法学习,而是在真实的活动和体验中学会应用,因此课堂拓展练习是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对语法知识进行运用,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用自己的句子写出来,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Step6:summary 1.回顾本节内容,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2.用本节课所学的语法,单词,及总结部分提到的内容,描述一下你和你的好朋友之间曾经发生过的有趣事情。
设计反思:本节课重点是学习一般过去时,掌握动词过去式的构成,开始由几个简单的一般现在时的句子来引出一般过去时,这样的设计有利于学生形成时态的对比,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好铺垫,学生读短文找出面的动词并观察其过去式的形式,这个环节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进一步学习练习动词过去式,情境教学中又引用了图片的形式,让学生更直观记忆单词,提高学生兴趣。生词造句和编写故事是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读写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