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小学数学青年骨干教师课堂教学观摩会的汇报

时间:2019-05-12 18:40: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山东省小学数学青年骨干教师课堂教学观摩会的汇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山东省小学数学青年骨干教师课堂教学观摩会的汇报》。

第一篇:山东省小学数学青年骨干教师课堂教学观摩会的汇报

山东省微山县实验小学张成侠

上上周四、周五两天在临沂九中参加了“山东省小学数学青年骨干教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本次会议由山东省教研室主办,临沂市教科研中心承办。会议选择了《3的倍数的特征》、《三角形的内角和》、《分米、毫米的认识》这三个有代表性的课题,采用同课异构的形式,来自济南、青岛、烟台等地市的10位近年来在省优质课评选中获一等奖的青年骨干教师,就这三个课题展示他们不同的设计思路。10位青年骨干教师以他们独特的教学设计、丰富的实践经验以及优秀的个人素质,向与会代表呈现了不同风格不同思路的数学课堂,让与会代表深刻感受了“同课异构”的精彩。

会议期间,结合每一课题的进行,还安排了讲课教师的说课,每一位讲课教师及其背后的团队都就自己的课堂教学设计理念、对教材的解读、学情的分析等情况,作了深刻而系统的阐述。

根据省教研室徐云鸿老师的建议,会议采用了“1+1+1”的评课研讨模式。与会代表就某一节课的亮点、问题与建议填写了听课评议表,将其张贴于会场周围,大家相互借鉴与学习。最后由讲课教师分别对这些建议进行梳理,并在会上与大家进行了研讨、交流。

最后,省教研室徐云鸿老师对大会进行了总结。她详细点评了10节观摩课的教学特色,指出了这些课堂都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研究素材、顺应了学生的思维展开过程,同时存在引入方式多样、教学效果突出等亮点。随后,徐云鸿老师又针对课堂存在的问题,提出了 1 一些指导性的建议:把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给学生;注重培养学生主动提问的意识与能力,等等。

浅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采取同课异构的形式组织比赛,对参赛老师来说可能会有巨大的压力,但是对于研究者和学习者来说,是一个难得的研究和学习的机会。同课异构――构出了实力,构出了真谛。

第一天上午由四位教师分别执教《毫米、分米的认识》,经过不断地对比、体味和琢磨,总结出了值得学习的亮点如下:

1、让学生经历毫米产生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到知识产生的必要性,既能培养学生创新的意识和提高创新能力,又能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创造知识的价值所在,同时还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2、创设不同的活动,让学生全方位地感受毫米和分米,通过丰富的体验,通过精心细致的指导,帮助学生形成“心里的尺子”,形成长度单位的表象,建立长度观念。

3、提供丰富、适切的教学资源:银行卡、蜂鸟、身体上的小尺子、八戒日记、、、、、学生再谈收获的时候还说到认识了蜂鸟,可见对学生来说是多么感兴趣,感受了数学的生活化。

4、回顾学习的长度单位,梳理完善知识体系,帮助学生建立其结构。整体把握,更容易揭示数学的实质,同时也发展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5、运用所学单位进行具体的测量,让学生学以致用,既能夯实双基,又能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知识的价值,还能体验到解决问题的成功感,容易激发学生再学习的兴趣。

第二天4位老师上了《3的倍数的特征》,反思几节课,各有特点,但他们共同之处都是在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采取层层递进循循善诱的设计,挑起学生思维的律动,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充分的发展,重要的是为学生的后续发展提供了助力,有力地诠释了数学教学的本质。

听完 这四节课我感受最深的有两点:

1、我们数学非常重要的一个功能——“训练学生的思维”,又发挥了她应有的价值,回到了我们的数学课堂。近几年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学生要减负,再加上课程的开足开全,一天只一节数学课,学生的思维能力明显下降,尽管每学期都把口算的加强、思维的训练写入计划,但由于时间关系,有时力不从心。这四节课的设计都是让学生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是什么,又让学生理解为什么是这样?。利用小棒研究,为什么判断是不是2和5的倍数只看个位,而3的倍数不能只看个位?也就是让学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华应龙的《圆》)(因为。。)临沂的藏晓梅老师从纯数学的角度,揭示了“因为所以”的魅力,遵循“因为。。”“所以。。”的逻辑,利用三个为什么“为什么2、5的倍数只看个位?”“为什么2、5的倍数不用看百位和十位?”“为什么3的倍数只观察个位上的数是不可以 的?”通过层层探究,水到渠成,将3的倍数的特征诠释的淋漓尽致,最可贵的是顺应这节课的教学思路,课要结束时,老师问学生有什么想法,学生说我想探究4的倍数特征、9的倍数特征,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深化。这不就是我们所期待的课堂吗?临近尾声的知识拓展和问题延伸更是将关注学生发展落到实处。

烟台的陈兴元老师提了这样一个问题: 判断54是不是3的倍数,先用5+4算出和,如果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54中的5表示的是5个十,而5+4中的5表示的是5个一,这是为什么呢”然后通过小棒的展示、探究,学生懂了这其中的缘由,这样的教学设计拓展了学生的知识层面,打开了学生探究的另一扇门,让老师们从一味的教知识,讲课本,走进了另一个殿堂——探究“为什么”的智慧殿堂。

2、学生的潜能是不可估量的。

最后,谈一点想法,一节数学课除了让学生掌握要掌握的知识外还要给学生留下什么?我认为数学还应该让学生养成好的思维方式、思维习惯,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刻度,在咱一天一节数学课的现状下,怎样最大限度达到这些目标,只有提高课堂效率,唯一的方法就是吃透教材、精心备课,重视知识的拓展、延伸,培养学生自己提问题的意识,不可能每一节都备地很详细,可以同一类型的细备一节,4 再举一个例子,一个老师在新授知识学习后,课件出示一个红红的大苹果,幽默的话语让人深思“想吃吗?可这个只能看不能吃,苹果熟了会落下来,但落在牛顿面前,就有了万有引力定律,他善质疑、思考、、、、、、关于2、3、5的倍数特征你有什么疑问?”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提出了很有价值的问题。只要老师向哪个方向努力,应该会有成效的。

最后与大家共勉一句话“有一种占有叫失败,有一种撤退叫胜利”。

第二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会总结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会总结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会总结

2015年11月7日至9日,我有幸参加了在南京金陵中学河西分校举办的“《七彩语文》杯” 全国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第五届优秀课评比暨课堂教学观摩会。来自全国各省的31名选手参加本次大赛的现场比赛,另有7位数学特级教师进行了教学展示,他们课堂教学特色鲜明,充满了魔力与朝气,诠释了新课改的真实含义。

在听课的过程中,我深刻的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自己和他们的差距。接下来,我就本次活动谈谈在听课过程中感受最深的几点;

一、语言幽默、平和充满爱

每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都比较幽默,同学们阵阵传来欢快的笑声。课堂气氛非常好,每位学生都积极主动的回答问题。例如江苏省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的张齐华校长的《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张校长干脆利落的说话风格,挥洒自如的幽默语言,让在场的每一位听课老师和学生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的语调比较平和,亲近的声音时刻的鼓励和牵引着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他们用谦逊的目光和动听的音符替代了我们的焦躁和唠叨。

二、多媒体使用、形象生动

每位教师的多媒体使用都非常熟练,讲到哪,点到哪。而且课件做的比较新,比较生动。不少教师好制作了flash,更加生动形象的展示了本节课的重难点,使学生很轻松的去突破重难点,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还有的教师采用了现代电子设备完成教学,如江苏省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学的武捷老师上的《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认识和应用》,让每位学生用ipad自己动手操作、实验、亲身体验本节课的重难点。让他们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学习,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同时,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对知识的理解更加牢固,应用起来更加灵活。

三、教学环节、层层相扣

在课堂中,每一环节问题的设置,包括新课的导入都非常自然,让学生们通过自己身边的实例或者经典的故事,从而引出新课的内容。每一环节设计意图都非常清楚,讲解问题比较细致。例如江苏省常州市武进清英外国语学校的王岚校长的《小数的初步认识》,在导入环节的设计,由“数学课”想到了“数”,由幼儿园学习过的数到我们现在学的数,很自然的谈话间就引出了本节课所要认识的小数。又如江苏省南京市琅琊路小学的张冬梅老师的《小数乘整数》,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能够充分的相信学生,给他们充足的时间去思考、给他们树立信心,让他们更好的融入到本节课中来。参加这次活动,一方面开拓了我的视野,让我学习到了新版苏教版教学的新思路和方法。另一方面,也让我学习了执教老师们课上的机智和从容。

第三篇:参加山东省青年骨干教师课堂教学研讨会有感

源于对观察的推理易于对观测的理解 2011年3月24-25日在三小有幸参加全省最高级别的教学研讨会,会上10位获得省教学评比一等奖的青年教师提供了精彩的观摩课,这次活动共研究三个课题:《3的倍数的特征》、《三角形的内角和》、《毫米、分米的认识》。做课教师们都是强调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运用的过程。建立的数学模型分别是:3的倍数的特征模型,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的数学模型,毫米模型和分米模型。他们都体现了课标的新理念,新课标(修改稿)找出:注重发展学生的模型思想,模型思想的建立是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基本途径。认知心理学认为:模型是源于对观察的推理而且抽象的数学结构,建模的目的是观测易于理解,所以就用了这一句“源于对观察的推理,易于对观测的理解”来概括这次课堂教学的特点。下面就谈谈自己的一点浅显的认识,请专家给予指导。

一、重视经验,找准建模的起点。

二小的臧老师上课开始让学生判断哪些数是2的倍数,哪些数是5的倍数,再让学生说出2、5的倍数的特征,接着老师问:为什么判断2、5的倍数只看个位上的数呢?以16、24、138为例,用小棒图演示2个2个地分没有剩余,回顾建立2的倍数的特征模型的过程,为后面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3个3个地分没有剩余是3的倍数,有剩余不是3的倍数,为建立数学模型找准起点。再如青岛的王老师引导学生拿尺子量10厘米的小金箍棒时回顾厘米的模型,再用厘米这个模型去测量5厘米半的小金箍棒时,发现5厘米多而不到6厘米,就激起学生建立毫米这个数学模型的欲望,为后面建模打下基础。

二、提出猜想,尝试举例,验证模型。

数学模型的思维流程:寻找相关信息—提炼有关信息—提出模型假设—尝试验证—调整定型—应用模型—总结。米老师这方面做的非常好,在判断了2、5的倍数后,引入研究3的倍数是特征,米老师对学生说:没有大胆地猜想,就没有创新,请同学们大胆地猜想3的倍数的特征,目的是激发学生提出假设模型,米老师 把学生的猜想一一板书在黑板上,接下来引导学生用百数表找3的倍数来验证,让学生用验证来推翻或支持黑板上的逐条猜想,学生通过观察推理:个位上是0、1、2、3、4、5、6、7、8、9的数不能作为3的倍数的特征。米老师又问:对3的倍数的特征又有什么新的猜想。一生提出:个位和十位上的数加起来又有什么特征这个假设模型。米老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通过举正例和反例来验证这个假设模型,学生经历了观察、推理等思维活动归纳出3的倍数的特征模型,逐渐形成了可操作的数学模型。滨州的王老师也是先让学生毫米模型进行猜测,然后引导学生测量验证,建立起毫米的模型。枣庄的张老师也是先猜测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不是180度,并且画上问号,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测量计算,验证猜想是否正确,再引导学生用撕拼法、折拼法又进一步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的数学模型,把问号擦去写上句号。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新的知识、方法和技能有了更深刻地理解,同时学生也获得丰富的活动经验。

三、深化扩展,应用数学模型。

数学建模用模也就是生活问题数学化和数学问题生活化的,用建立的数学模型来解答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胥老师用建立的分米、毫米的模型,给小朋友的身高、头长、耳朵长填上合适的单位,教育学生要有正确的书写姿势,要做到一尺、一寸、一拳头,它们分别是多少分米、厘米、毫米?来巩固分米、毫米的模型,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进行学习习惯的培养。应用数学模型真正让数学走进生活,解决实际问题。老师们还注意对所知识的深化

扩展,陈老师,米老师引导学生应用3的倍数的特征课下探究9的倍数的特征,张老师和王老师鼓励学生用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去探究四边形、五边形等图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上课老师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对于以上几点,只是自己的粗浅的认识,不一定正确,敬请批评指正。在听课中有一个疑惑:对于3的倍数的特征探究算理时,用小棒摆、珠子拨、用小棒图等来验证,一节课中占多大的比重,本节课怎样处理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

第四篇:小学数学青年骨干教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学习体会精品

小学数学青年骨干教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学习体会

3月23日至25日,我和老师参加了在区第九中学举行的小学数学青年骨干教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

此次会议的开课形式是我们校级教研活动经常用到的 “同课异构”。这样的课堂,对每个教学内容的挖掘很深入、很透彻,对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水平有很高的指导作用,让我们在活动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很是期待。因此,我们的学习热情相当高涨。两天来,我们共听取了10位近年来在省优质课评选中获一等奖,或在华东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中获奖的青年骨干教师展示他们不同的设计思路,他们执教的课题分别是《3的倍数的特征》、《三角形内角和》和《分米和毫米的认识》。不同的理念,不同的设计思路让与我们切实感受到了他们的扎实的教学功底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课后执教教师与其所在地市的教研员介绍教学设计理念、解读教材、分析学情、介绍教学设计创新特色,并与代表进行互动研讨。

本次“同课异构”教学观摩研讨会还创造性的提出了“1+1+1”互动评课表,这为与会者提供了一个面对面交流互动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中,老师们共同探讨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探讨教学的艺术,交流彼此的经验,共享成功的喜悦。或者,为某个未解问题冥思苦想。多维的角度,迥异的风格,不同策略在此次观摩研讨交流中碰撞、升华,这种多层面,全方位的合作、探讨,整体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教研水平,为“三高课堂”的构建提供了有利的理论支持和操作指导。

此次之行使我获益匪浅,感慨良多,现将学习感受汇报如下:

一、备课既要备教材又要备学生

本次研讨会分别从青岛版和人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中选择了有代表性的3个课题,是当前比较典型、比较关注的三个课型。每一位执教老师在深度挖掘教材的基础上,选取了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为展示自己的课堂做了充分的预设。执教老师在刚接到执教任务之后就到当地小学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已有的知识经验、不同层次的学生情况进行摸底,然后根据学情制定了详细地、符合该校学生的教学设计,同时结合不同版本的教材,一遍一遍的研究、改进,最终呈现课堂的才是精彩的。由此可见,摸清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我们的教学是多么的至关重要。

来自滨州无棣县教研室的王晓芳老师为我们呈现的《毫米、分米的认识》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确立了几个创新点:

1、毫米产生的必要性和统一单位的必要性的学习。引导学生通过测量活动,认识到用厘米尺测量不足1厘米的金箍棒无法完成,从而产生找比厘米小的单位的必要性。当学生凭着自己对毫米的印象在厘米尺上画出毫米刻度后,却发现各个小组的厘米却是不一样长的,认知上的矛盾使他们认识到统一毫米单位的必要性。

2、体验1毫米。王老师充分提供了1毫米的相关资料,请学生用量、捏、摸等方法感受1毫米,进而用手势比划1毫米,接着用学具验证1毫米的表示,最后闭上眼睛想象1毫米,几个步骤的充分感知,学生逐步建立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阶段,进而清晰的建立了1毫米空间观念。

3、认识厘米和毫米的关系。认识毫米后,王老师引导学生比划2毫米、5毫米,直

到10毫米,进而请学生在厘米尺上任意找一个1厘米,并且认识到它的长度就是10毫米,既巩固了对毫米的认识,又与以前认识的厘米建立的必要的联系。这诸多创新点的课堂现场效果比较好,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顺利的推进学习,并且达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这与王老师课深挖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是分不开的,更与王老师课前备学生这一重要环节是分不开的。

二、教师要尊重学生

新理念的课堂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自主探究的能力。课堂上有许多事难以预料,学生思路也不是千篇一律,所以教师要尊重学生,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有时候学生的想法会让教师大跌眼镜,但有时候学生也会让教师眼前一亮,教师如果能抓住课堂上的动态生成,那将是一节非常生动的课。此次观摩会上教学的教师大多数都是尊重学生的, 正是由于这一点,他们的课堂才会生成如此的精彩。

如来自我们东营市胜利中华小学的王爱华老师所呈现的《三角形内角和》的课堂对会场的每一位教师来说是耳目一新的。她以独特的风格,端庄亲和的形体语言博得了满堂彩。王老师主张把一切还给学生,即主张:学生能自己探索发现的,教师不提醒;学生能通过思考描述出来的,教师不引导;学生能自己总结出规律的,教师不告知等等,允许学生出现疑问,允许学生出现困惑,允许学生出现自己的预设中没有的问题,课堂的原生态味儿十足,这也充分展现了王老师深厚的教学功底,临时应变的能力很强。这也是我们年轻教师应该学习的地方。

三、教师要锤炼自己的语言

数学课语言要精炼,不烦琐。教师在布置任务时语言要清晰明了,能用一句话说清楚的决不用两句话;数学课语言要自然,不做作,数学课当中的导入、新授、练习、拓展,每个环节的过渡要自然;数学课语言要有逻辑性。为了引导学生得出抽象的数学概念,定义等数学知识时,教师的提问就要环环相扣,富有逻辑。

这次观摩会上,好几位老师的语言都很精炼、到位,几乎找不出一句多余的话。如来自泰安实验学校的张燕老师的语言生动,温柔中透着一丝提醒,亲切中带着一份尊重,使听者如沐春风,学生也在她充满母性的课堂中快乐的学习,积极的思考,时而会听到一句爱的提醒“小心电线”,时而会得到她真诚的赞誉“小手真灵巧”,时而又会沐浴她肯定的目光“眼光非常独特”,她用爱与启发的方式来锤炼自己的语言,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四、数学课堂要充满儿童情趣

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教学要改变单一的传授和接受式的学习方式,既要关注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这就要求我们积极转变陈旧的数学教学观,让丰富有趣的生活走进数学课堂,把数学课堂教学当作是学生展示激情、智慧和个性的舞台,充满生活的情趣和心灵的智慧。

此次观摩会上,执教《毫米、分米的认识》的四位老师在情境导入这一环节均采用了《西游记》中“孙悟空有一根神奇的金箍棒,它

可以变长,还可以变短,放在耳朵里。”这一二年级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情境,极大的调动了学生新知学习的积极性,并且用金箍棒贯穿本节课的教学主线,达到了一举两得的绝好效果。

五、把握师生互动的“起点”成就精彩数学课堂

1、创设学生学习数学的“探究点”。

斯宾塞在《教育论》一书中指出:“在教育中应该尽量鼓励个人发展的过程,应该引导儿童自己进行探索,自己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展的应该尽量多些。”

来自东营市胜利中华小学的王爱华老师执教的《三角形内角和》正是实施这一理论的典型课。在教学过程中,王老师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主动地参与思考、猜测、实验、探究、交流等数学活动,让学生自己动手量一量、拼一拼、折一折,剪一剪,通过自己亲自动手操作,感受自主探究的乐趣。

2、抓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点”。

兴趣是小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心理倾向,是推动他们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教学中,教师如果善于抓住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兴趣点”,就会让它成为师生展开有效互动的动力。

来自青岛市实验小学的王茜老师执教的《毫米、分米的认识》中,在引导学生认识1毫米这个环节,王老师设计了往黑板上画1毫米这个环节,学生和老师一起发现1毫米无法在黑板上画出来,进而认识1毫米太短了,接着从身边找1毫米的例子。在感受1毫米举例时,学生提出一根头发大约是1毫米时,王老师有备而来的接着补充“我已经查过大约20根头发长1毫米,有兴趣的同学可以下课以后测量一下”。王老师能够抓住学生对头发长度的感知这一细节,正是利用了学生认知上小小的兴趣点,才让这个小小的环节熠熠生辉,展示了王老师团队的教学智慧。

3、挖掘学生学习数学的“思维点”。

作为一节数学课,数学思维的体现始终是核心。然而,由于学生间的个体客观存在着差异或者教学内容的难易,会使有些知识中的思维过程比较难以把握。此时,教师有意识地参与学生的讨论,增强师生互动的成份,帮助学生学会数学地思考问题,挖掘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思维点”,便显得尤为重要。

来自烟台市芝罘区建昌街小学的陈兴远老师执教的《3的倍数的特征》一课,当学生回忆2和5的倍数的特征,并迁移到3的倍数的特征就是:个位上是3、6、9的数就是3的倍数时,教师引导学生用举反例的方法来验证。进而启发学生“你能给3的倍数找一个特征吗?”,然后教师请学生小组合作根据记录单上到21个数,借助计算器找出其中3的倍数,观察推想3的倍数可能具有怎样的特征。集体汇报时,教师将3的倍数231、123、45、54有意呈现,并进一步呈现出213、132、321、312、57、75,将这些数对比出现,请学生计算它们也都是3的倍数,进而得到这些数字无论怎样交换,得到的数仍然是3的倍数,帮助学生推想3的倍数与数字所在的位置是没有关系的,进而组织学生研究3的倍数与数字的和是有关系的。这里,思

维点的转化和联系自然推进,为学生更顺利的寻找3的倍数铺平了道路。

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创新点”。

一堂数学课中,学生每个人的思维也是不能忽视的。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创新的灵魂。在教学中,教师应激发学生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对产生问题的可能性进行多侧面、多角度的思索,寻求新颖性、与众不同的解题方法,发展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来自东营市胜利中华小学的王爱华老师执教的《三角形内角和》是激发创新的典型。当王老师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不是180°?”这一研究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小组合作交流探索以后,学生的思维就紧跟着“怎么样来解决这个问题”展开。王老师深入到各组了解情况后,对学生研究的情况加以了解和引导。使学生不仅得到了数学教材中呈现的“量”和“剪”的方法,更得到了“拼”和“折”的方法,尤其是“将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四边形,因为上学期认识过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进而得到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当学生呈现这一研究成果的时候,我们听到了台下老师的一片讨论声。后来当教研员赵晓英老师解释这一研究成果的时候,很多老师才豁然开朗。我们不禁为赵老师对教材挖掘之深,对教学内容前后联系之洞悉而深深佩服,这是一个绝好的创新!六、一堂好课的标准

徐云鸿老师在大会上总结说,什么样的课才算是一堂好课呢?其实也很简单,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但这种习惯并不是上课发言、遵守纪律的习惯,而是能够和老师一起思考的这么一种习惯,这种习惯形成的前提是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徐老师引用一位教授的话说:“课堂教学上,老师讲的拙一点没关系,关键是要引发学生思考,而引发学生思考的最好办法就是老师和学生一块儿思考。”总结起来就是两点,学生跟着教师一起思考,教师跟学生一起思考。这就是一堂好课的标准。

总之,几位教师讲授同样的内容,在不同的设计中来体会教学艺术的成功与不足。虽然面对的是同一个课题,但各位教师落实目标的方法和采用的教学手段却不一样,正所谓“同一课题,不同方法,同样精彩”。各位教师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令听课的老师针对每一个课题斟酌比较,受益颇丰。

我想,一节好的教学设计的形成离不开教师对教材的理解、钻研和再创造,他们及他们的团队一定在如何用教材和如何用教材教上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今后我也将会更加重视团队合作,与老师们共同学习交流,共同进步!

我想,一节好课离不开教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更重要的是教师与学生的一种真实、平等的有效互动。如何调动学生的学生热情,如何处理“课前预设”与“课堂生成”,如何进行师生间的“平等对话”,这都是我们课堂教学中值得思考的问题。

参加这次观摩研讨会,我体会到自己许多地方的不足,如:课堂语言不够精炼,教材处理还不够到位……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 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填补自己的这些缺陷,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有大幅度的提高。

汇报没有终点,我们的学习还会继续。最后用刘明老师的一副对联结尾:

上联: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教“学中做”,学、做、教互动

合一。

下联:先做后导,以做论导,导“做中学”,做、学、到协调发展。

横批:互动精彩。

第五篇:全国名师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观摩会感想

全国名师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观

摩会感想

全国名师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观摩会感想

12月3、4日两天,我有幸参加全国名师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观摩会,在短短的2天时间里,观摩了5节示范课,聆听了4个学术报告,一流的名师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先进超前的教学理念,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以及活跃的互动情景让我受益匪浅,受用无限,终身难忘!自己对此也颇有感触。

印象最什么的就是刘松老师上的《乘法分配律》,他那幽默诙谐的语言和富有激情的肢体动作,给台上的学生和与会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用极其

幽默的语言把孩子们带入了一种轻松又严谨的课堂,刚开始他和孩子们亲密接触,互相介绍认识,然后分别和两位同学交朋友,以“小梁是老师的好朋友,小许也是老师的好朋友”为导入,让同学们在不改变意思的前提下将这两句话合成一句话进而为后面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然后提问学生,数学中有没有类似的例子吗?最后他总结出乘法分配律,并且指出乘法分配律在以前老师就是灌输这方面的知识。刘老师采用演绎,归纳的方法,学生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乐于学习。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抽象并理解乘法分配律。原本应该是枯燥无味的乘法运算律的学习,在刘松老师的幽默风趣的语言引领下配上特定的肢体语言,使整节课充满着笑声,充满了活力。愉悦的话语“小李老师说说你的想法”“你好厉害哟”“再加上动作你就更美了”……使得学生与老师的距离更加近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a×=a×b+a×c在学生的笑声中、在学生那

整齐划一的肢体语言中轻松地被解决。刘松老师用他的幽默和激情演绎了一堂活力十足的数学课堂。原来数学课堂也可以是这样的!

第二天上午我们听到是钱守旺老师的课及讲座。他的课跟他的人一样“稳重实在”,他上的是《24时计时法》,整节课的设计也是非常的巧妙,有特色。不过最重要的还是他的讲座——《从“双基”到“四基”你准备好了吗?》。马上就要进行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了,这次的新课改是从原来的“双基”到“四基”。在讲座中,他提前让我们知晓了新一轮的课改在哪里改变了。最值得我们学习的是:在新一轮课改中,我们的教学行为该如何跟进。钱老师给了我们20个教学主张。这非常好的20个教学建议,让我更加明白今后的教学发展及教学方式。

这两天,感受最深的有以下几点:

一、我们现在不是说只有教数学知识就够了,我们要有丰富的语文知识,课外知识,因为课堂教学需要说话的艺

术,只有把话说好了,吸引了学生,才能有效的把数学课进行下去。而且现在课改也在强调课程整合,所以可以把各种有益于学习数学知识的其他知识加以利用,让孩子学习起来不至于枯燥。要想当好一名数学老师,你首先要对数学专业很熟悉,对数学专业的各种术语熟悉,因为数学的东西讲究的是严谨,如果教师都没能搞清楚很多数学上的定义,谈何教学生,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孩子,还没有完全形成自我的判断力,他觉得老师教的就是对的,极具很大的模仿性,比如说乘除法的术语中,“a乘b”“a除以b”等,这些都是需要严谨的。

二、教师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因为很多时候的课,并不如你预想的那么简单,孩子们都能如你预想的那样回答问题,所以要学会随机应变,课堂是要让学生学,而不是老师教。

三、我觉得教学设计很重要,这是上好课的关键,同时做一份好的吸引学生也是很重要的,好的可以很大程度的

吸引学生的眼球,集中孩子们的注意力。

四、教学的取材很重要,利用学生经常接触的生活常识,生活物品来进行教学,也可以让学生讲起来滔滔不绝,而不至于说不知所云,一头雾水

这次的学习拓宽了我的视野,触动了我的心弦,让我有了很多感悟。学习回来,我不断的反思自己,我教会了学生什么?学生这样学快乐吗?在教学中,我就怕学生不会,什么都自己讲了。钱守旺老师最后送给我们的话是:21世纪是以学习为中心的世纪,未来唯一持久的优势是,你有能力比你的同伴学得更快。对,我要做一个不断学习,不断成长的老师!我要让我的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下载山东省小学数学青年骨干教师课堂教学观摩会的汇报word格式文档
下载山东省小学数学青年骨干教师课堂教学观摩会的汇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全国名师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观摩会感悟

    全国名师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观摩会感悟从研究的视角来上好每一堂课 ————德州名师课堂研讨会感悟 12月3日到四日在德州学院礼堂听取了四位特级教师的数学课,他们分别是......

    小学数学观摩会体会(范文大全)

    小学数学观摩课的心得体会 熊佳 10月15日---17日,我有幸在荆州参加了小学数学教学观摩活动,在这2天的时间里,观摩了来自松滋黄杰小学刘佳老师、沙市区第二小学邵玲老师、荆州......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基本模式汇报材料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基本模式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 下午好: 我汇报的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基本模式: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第二环节:"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第三环节:"展示交流,内......

    全国名师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观摩会学习感受

    参加“初中数学名师课堂教学观摩活动”的学习感受 106团学校 牛新峰 2013年5月11日我有幸参加“初中数学名师高效课堂教学观摩活动”,短短的两天时间,感受颇深。通过本次学习......

    小学青年骨干教师发言稿

    越努力 越幸运 ——小学青年骨干教师发言稿 2010年9月1日,我怀揣着青春的梦想走进了史家小学通州分校,并有幸成为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从毕业到入职,从学生到教师,从实习期到从......

    数学青年骨干教师工作室工作计划

    数学青年骨干教师工作室工作计划平潭县青年骨干教师(数学)工作室成立于XX年9月,成立一年来工作室成员潜心投入,精于探索,不但提升了自己,还带动了其他教师,真正发挥了骨干教师在教......

    全国名师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观摩会学习感受(全文5篇)

    参加“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培训暨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的学习感受寨头堡乡中心小学 杜伟 2011年12月3号我有幸参加“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培训暨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阳光外国语学校王峰数学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具有极其重要的文化价值。数学是一种语言,可以训练学生对世界进行精确、简洁的表述;数学是一种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