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地球公转之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教学设计
《地球公转之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微型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通过动画演示,探究地球公转之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教学重难点】
探讨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移动方向对昼夜长短变化的影响,归纳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课时安排】 10分钟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解读学习目标:通过观察动画,探究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二、知识回顾
1、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动画演示为主,引导学生回顾两个重要内容:太阳直射点的活动范围?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
2、对昼弧、夜弧、太阳直射点的再认识。以PPT呈现为主。
目的:通过知识回顾,为自主观察动画,总结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做必要的准备。
三、自主探究 形式:动画演示
思考:①同一纬度,昼夜长短的关系如何?
②同一纬度,昼夜长短的变化趋势如何?
结论: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
四、反馈练习
设计针对性强的两道选择题。
五、课后延伸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对昼夜长短的变化有何影响?
第二篇:―昼夜长短季节变化规律教案.
昼夜长短季节变化规律教案设计 编号:②
[课题] 昼夜长短季节变化规律[授课时间] 2012-04-19 [授课对象] 高一年级学生[课程时间]10分钟
[教材分析]本课内容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中的第五个主题。此课在承接前文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与昼夜交替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由于直射点的移动引起的昼夜长短变化规律。新课标对本课时的要求是:掌握昼夜长短变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说出昼夜长短随季节变化的原因与规律。过程与方法。
(1依据学生的实际生活,体验从常见的自然现象中发现问题,总结规律的研究过程。
(2通过观察侧视日照图与多媒体动画,理解以晨昏线与纬线的关系判断昼夜长短并分析昼夜长短随季节变化。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利用生活中的常见地理现象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从而在情感上激发学生对于自然现象的兴趣,树立其善于思考,勤于思考,乐于探究的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随太阳直射点的变化一年四季中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
[教学媒体] 传统教具、投影仪和多媒体计算机,展示图片资料及动画 [教学过程]
一、设置疑问,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中国有句谚语:一到春分,昼夜平分。指的是春分日这一天,白昼与黑夜等长。在同学们实际生活中,白昼最长的季节是哪个季节? 生:夏季
师:黑夜最长的季节又是哪个季节呢? 生:冬季
师:由冬季到夏季,由夏季到冬季,昼夜的长短是如何变化的呢? 生:由冬季到夏季,昼变长,夜变短;由夏季到冬季,昼变短,夜变长。
师:非常不错,看来同学们对生活都有细致的观察。我们生活中昼夜长短为什么会出现如此有规律的变化呢?结合此问题,请同学们先自行预习一下课本。(板书昼夜长短季节变化规律
二、教学精讲(主体部分
师:好了,同学们,首先我们利用PPT上给出的光照图回顾一下上节课所学的内容。
(PPT动画呈现我们知道由于地球自身不发光、不透明。太阳光在任何时候都只能照到地球的一半,面向太阳的一面为昼半球,背向太阳的一面为夜半球。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就是晨昏圈,而晨昏圈将其所经过的纬线分割为昼弧与夜弧。图上紫红色地点处于昼弧上,那此地是白天还是黑夜? 生:白天
师:黑色的地点呢? 生:白天
师:不错,在地球自转过程中,只要地球上的某地处于昼弧上,则此地为白天,处于夜弧上时,则为黑夜。地球上某地的昼夜长短取决于此地在昼弧与夜弧的运行时间。昼弧越长,白昼就越长;夜弧越长,则黑夜越长。
师:有了此知识基础之后,请同学们观察由春分到夏至,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及北半球各地昼弧夜弧长短变化?(给出动画与光照图 春分——夏至
师:北纬30度上的昼弧的长度怎样变化?
生:逐渐变长。
师:北极圈上的昼弧又是如何变化的呢? 生:逐渐变长。
师:大家由此联想一下,由春分到夏至,北半球各纬度昼弧又是怎样变化的呢?生:逐渐变长。
师;不错,这就说明了由春分到夏至,太阳直射点北移过程中,北半球各地的昼弧都在变长。而我们知道昼弧越长,那白昼的时间就越长。由此我们可以得到:由春分到夏至,太阳直射点由赤道移向北回归线,北半球昼变长,夜变短。(教师列表板书
师:根据刚才的思路,请同学们观察由夏至到秋分,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及北半球的昼夜长短变化?(给出动画与光照图
夏至——秋分
生:由夏至到秋分,太阳直射点由北回归线向南移向赤道,北半球昼变短,夜变长。(教师列表板书
师:非常正确。请同学们观察由秋分到冬至,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及北半球的昼夜长短变化?(给出动画与光照图
秋分——冬至 生:由秋分到冬至,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向南移向南回归线,北半球昼变短,夜变 长。(教师列表板书)师:很好。那我们再来观察由冬至到第二年春分,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及北 半球的昼夜长短变化?(给出动画与光照图)冬至——第二年春分 生: 由冬至到第二年春分,太阳直射点由南回归线向北移向赤道,北半球昼变长,夜变短。(教师列表板书)
师:为了检测大家学习的成果。请同学们思考:(1)一年之中,成都哪一天的白 昼最长?(2)从清明节到建军节,成都的昼夜长短如何变化? 生:成都位于北半球,夏至日,昼最长。由清明节到夏至,太阳直射点北移,所 以成都的昼变长,夜变短。而夏至到建军节,太阳直射点南移,成都的昼变短,夜变长。课后作业:要求同学们从明天利用表格记录生活中的昼长与夜长,期末开展一次 针对收集数据的讨论课。昼夜长短随日期变化记录表 日期 昼长 夜长 师:下节课我们将学习昼夜长短纬度变化规律与极昼极夜现象。结束新课。最终板书: 昼夜长短季节变化规律 时间段 春分—夏至 夏至—秋分 秋分—冬至 冬至—春分 太阳直射点的 移动方向 北 南 南 北 北半球昼夜 长短变化 昼变长,夜变短 昼变短,夜变长 昼变短,夜变长 昼变长,夜变短 [教师反思] :本堂课利用动画与图片,体现昼夜变化过程,便于学生理解。但 是此节内容比较抽象,学生有点难以跟上,对老师的语言和组织提出了更高的要 求。同时要加强自身处理课堂突发问题的应变能力。
第三篇:高考地理限时训练:地球公转特征及昼夜长短的变化
地球公转特征及昼夜长短的变化
时间:45分钟 满分:80分
本卷共20小题,每小题4分,共8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1·浙江省高考模拟]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之后,月球车“玉兔二号”开始在月面上巡视探测。下左图为月球绕地球公转示意图,下右图为“月兔二号”留下的第一道痕迹影像图。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嫦娥四号探测器经历高温考验的时段是()
A.T1~T2时段
B.T2~T3时段
C.T3~T4时段
D.T4~T1时段
2.“月兔二号”留下的痕迹说明月面上存在着较厚的“月壤”(岩石风化物),影响“月壤”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A.生物
B.风力
C.流水
D.温度
[2021·山西芮城中学月考]下图示意某日甲、乙、丙、丁四个地点的昼长状况。据此完成3~4题。
3.四个地点中,纬度数值相同的地点是()
A.甲、乙
B.丙、丁
C.甲、丁
D.乙、丁
4.图中丁地的日落时刻是()
A.6时
B.15时
C.18时
D.21时
[2021·山东省平邑县第一中学高三月考]目前,我国正在西藏阿里地区建设北半球首个海拔超5000米的天文观测站,该观测站于2020年开始巡天观测。如图示意我国部分天文观测台站分布。据此完成5~6题。
5.阿里地区成为北半球星空观测条件绝佳站址的原因有()
①纬度较高,观测范围广 ②远离城市,灯光污染少 ③山脉阻挡水汽,云量少 ④海拔高,距离外太空近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6.夏至日,图中能最早进行夜空观测的台站是()
A.阿里观测站
B.乌拉斯台观测站
C.明安图观测站
D.紫金山天文台
[2021·厦门模拟]某同学对居住地每天的日出时间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持续观测与记录,绘成下图。读图完成7~8题。
7.a~b期间,该地的昼夜长短及其变化趋势是()
A.昼长夜短,且昼渐长夜渐短
B.昼长夜短,且昼渐短夜渐长
C.昼短夜长,且昼渐长夜渐短
D.昼短夜长,且昼渐短夜渐长
8.该地一年中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约为()
A.1小时40分钟
B.2小时20分钟
C.3小时20分钟
D.4小时40分钟
人们可用观测日影的方法来测量所在地的纬度。如图甲所示,OL为当地一竖立直杆,OP和OQ是某日不同时刻OL的日影。图乙中两条曲线分别示意某两地3月份到7月份的昼长变化。读图完成9~10题。
9.直杆所在地的纬度()
A.80°S B.80°N C.75°S D.65°N
10.观测当日①②两地昼长分别约为()
A.8小时 14小时30分
B.10小时 13小时30分
C.16小时 9小时30分
D.17小时 10小时30分
下图为安徽省平原地区某中学的操场和行道树示意图(晴天8:00前后,东操场大部分被行道树的树荫覆盖)。读图,完成第11题。
11.下列日期中,阳光照射行道树产生的阴影在地面转动角度最大的是()
A.5月1日
B.6月1日
C.7月1日
D.8月1日
[2016·天津卷]2011年7月17日,我国南极中山站(69°22′S,76°22′E)越冬科考队的队员们迎来了极夜后的第一次日出。据此回答第12题。
12.中山站极夜持续的时间是()
A.30天左右
B.50天左右
C.70天左右
D.90天左右
[2021·湖南省高三模拟]下图示意美国东南部大西洋沿岸某城市(40°43′N,74°W)某区街道当地时间(区时)5月29日20时18分日落景象,该景象持续了15分钟左右。据此完成13~15题。
13.该景象出现时()
A.南非开普敦太阳冉冉升起
B.英国沿海居民可观赏海上日出
C.德雷克海峡正值黄昏
D.北京时间为5月30日9时18分
14.该景象出现时,图中街道()
A.左侧行驶车辆的司机感觉阳光刺目
B.两侧行驶车辆的司机都感觉阳光刺目
C.右侧行驶车辆的司机感觉阳光刺目
D.居民挥汗如雨,感觉酷暑难耐
15.该城市此景象还可能出现于()
A.7月16日前后的日落时
B.7月16日前后的日出时
C.12月28日前后的日落时
D.1月8日前后的日出时
[2021·广东省高三模拟]2020年元旦早上6时27分左右,南沙群岛海马滩(10°43′N,117°40′E)迎来中国领土新年第一缕阳光,上午6时45分左右中国大陆新年第一缕阳光出现在浙江省温岭石塘镇。下图示意我国大陆最先迎来日出的地方。读图,完成16~18题。
16.当海马滩迎来我国新年第一道曙光时()
A.地球公转速度较快
B.地球绝大部分地区进入新一年
C.我国各地昼长夜短
D.全球处于白天的范围小于黑夜
17.图中①、②箭头的移动方向是()
A.①向南、向西
B.②向南、向东
C.①向北、向东
D.②向北、向西
18.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温岭是我国第二个迎来新年阳光的地方
B.春秋分日,四地同时看到新一天的曙光
C.鸡西和珲春两地经度位置相同
D.甲地是我国大陆最靠东的地方
[2021·北京高三一模]2019年12月16日,具有巨大意义的徐宿淮盐铁路、连淮铁路正式开通运营。连云港的李教授18日乘坐动车到徐州出差,12月26日原路返回。下图为徐宿淮盐铁路、连淮铁路示意图,下表为李教授乘车的班次信息。据此完成19~20题。
车次
起点站及发车时间
终点站及到达时间
D5683
连云港
9:55
淮安东
10:57
D5682
淮安东
11:17
徐州东
12:26
D5685
徐州东
12:49
淮安东
13:57
D5688
淮安东
14:17
连云港
15:20
19.往返途中李教授均坐在动车前进方向的右侧。为避免阳光照射,大部分时间需要拉上窗帘的是()
A.D5683 B.D5682 C.D5685 D.D5688
20.李教授出差期间,徐州()
A.正午树影逐日变长
B.白昼时间短于宿迁
C.冬小麦已开始返青
D.尼罗河正进入汛期
参考答案
1~2.解析:第1题,月球上没有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月球处于图中近日点时(图中T1~T2时段),太阳辐射强,温度高。图中,嫦娥四号探测器经历高温考验的时段是T1~T2时段,A正确,其余时段距离太阳较远,温度较低。第2题,由于月球表面不存在大气、生物及水源,因此月球岩石被风化的外力作用主要来自温度。由于长期极大的昼夜温差,使岩石被风化成颗粒较小的物质覆盖在月球表面。所以选D。
答案:1.A 2.D
3~4.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甲昼长18小时,丁昼长6小时,由此可知丁地夜长是18小时与甲昼长相等,所以甲丁的纬度数相同,但在不同的半球。选C正确。第4题,丁昼长6小时,日落时间=12+昼长/2=15,即丁地15:00日落。选B正确。
答案:3.C 4.B
5~6.解析:第5题,阿里地区位于我国青藏高原,海拔高,水汽少,云量少,多晴朗天气;且人口稀少,远离城市,灯光污染少,②③对;在几个天文观测站里,阿里的纬度并不算高,且海拔对观测距离没有多大影响,①④错;故选C。第6题,夏至日,北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紫金山天文台纬度最低,故昼最短,最早进入夜晚。故选D。
答案:5.C 6.D
7~8.解析:第7题,a~b期间,该地昼短夜长,日出时间越来越早,昼长逐渐变长。第8题,该地一年中日出最早和日出最晚时间约相差2小时20分钟,因此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约为4小时40分钟。
答案:7.C 8.D
9~10.解析:第9题,读图甲,根据OL杆影的方向分别是正南和正北方向,说明该地位于高纬地区,有极昼现象。OP、OQ分别是一日中最大、最小太阳高度,即正午太阳高度和子夜时太阳高度。根据太阳高度的差值可以判断该日的太阳直射点纬度为(25°+5°)/2=15°,该地正午时日影朝南,说明位于南半球,所以该地纬度是80°S,A对。第10题,读图乙可知,①地6月21日昼长最短,约7小时,说明位于南半球;②地6月21日昼长为15小时,应在北半球。结合前面分析,观测当日太阳直射纬度约是15°S,南半球各地应昼长夜短,A、B错。太阳直射点从赤道移到南回归线用了3个月的时间,则移动15°约用了两个月时间,即该日为11月21日左右。图中5月21日,①②两地的昼长分别约为8小时和14小时30分,其昼夜长短情况与11月21日正好相反,C对。
答案:9.A 10.C
11.解析: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的时候,即6月22日前后,北半球白昼最长,阳光照射行道树产生的阴影在地面转动角度最大,而题中给的四个日期最接近6月22日的是7月1日。
答案:C
12.解析:根据极夜开始、结束日期关于冬至日对称规律,中山站出现极夜的时间应该为5月27日→6月22日→7月17日,故为50天左右。
答案:B
13~15.解析:第13题,该景象出现时该地(西五区)区时是5月29日20时18分,而北京时间为东八区区时,可知该景象出现时北京时间为5月30日9时18分。此时英国处于黑夜,德雷克海峡已经处于夜晚,南非开普敦也处于黑夜。故选D。第14题,该城市(40°43′N,74°W)5月29日20时18分日落。北半球夏半年日出东北,日落西北,由此景象可知右侧行驶车辆的司机向西北行驶,感觉阳光刺目。5月29日20时,该街道内不会十分炎热。故选C。第15题,日落西北的某日期才会出现这种景象。5月29日为夏至前24天,那么夏至后的24天,即7月16日前后,还会出现这种景象。故选A。
答案:13.D 14.C 15.A
16~18.解析:第16题,据材料,当海马滩迎来我国新年第一道曙光时为元旦早上6时27分,此时,地球处于公转轨道近日点,公转速度较快;此时180°上为10:27分,地球进入新一年的时区不足11个,故此时绝大多数地区尚未进入新一年;此时为冬季,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我国各地昼短夜长;全球处于白天的范围与处于黑夜的范围相等,据此分析本题选A。第17题,图中①箭头所指时段,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北半球各地昼长逐渐增长,则晨线与纬线的交点不断北移。同一纬度,位置越靠东,则日出时间越早,据此①箭头不断北移、东移;②箭头表示从秋分指向11月附近,此时段,太阳直射点不断向南移动,北半球各地的昼长减小,纬度越低昼越长,则晨线的移动方向向南、向西,据此分析本题选C。第18题,海马滩迎来我国新年第一道曙光,温岭是我国大陆第一个迎来新年阳光的地方,但从海马滩到温岭的时段(6:27~6:45),阳光依然前进,故温岭不是我国第二个迎来新年阳光的地方;春秋分日,日出为地方时6点,四地经度不同,故四地不可能同时看到新一天的曙光;通过图示信息可知,鸡西和珲春是该时段最早日出的地方,两地位于同一晨线上,但不能据此得出鸡西和珲春的经度位置相同;甲地是春分至秋分时段我国大陆最先迎来日出的地方,该时段我国昼长夜短,纬度愈高且愈靠东的地方昼越长,日出越早,据此推知甲是我国大陆最靠东的地方,据此分析本题选D。
答案:16.A 17.C 18.D
19~20.解析:第19题,本题考查太阳方位的判断:李教授出差时间为12月份,该月日出东南,日落西南,上午太阳光基本上从偏东方向照过来,正午从偏南方位来,而下午则从偏西方向照射过来,根据车辆靠右行驶规则,李教授在往返图中均坐在前进方向的右侧,结合车次时间和前进方向,车次D5682从12:00点到12:26受阳光照射,车次D5685全程均受阳光照射,车次D5683和D5688不受阳光照射。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第20题,李教授出差时间为12月18日~26日,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从12.18~12.22,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12.22~12.26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徐州正午太阳高度先是变小,后变大,树影先渐长后渐短,A错误;太阳直射南半球,白昼时长由南向北递减,徐州在宿迁北,白昼短于宿迁,B正确;此时正值冬季,气温低,冬小麦未返青,C错误;尼罗河河水夏季进入汛期,主要受热带草原气候区的水源补给,此时尼罗河为冬季,处于枯水期,D错误,故选B。
答案:19.C 20.B
第四篇:昼夜长短的变化教学设计
《昼夜长短的变化》教学设计 ——高三地理备课组 吴盈利老师
【教学设计思想】: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结合认知规律及学生的实际,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归纳,相互交流。通过合作探究,分析其成因及变化规律。在教学过程中,倡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内容分析】:本节内容主要讲述昼夜长短变化的原因和变化规律。本节内容既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又是本教材的难点内容,是学习后面内容的基础。这部分内容学生能从周围环境中切身的体会到,学生有较强的感性认识,但对其形成原理搞不清,感到抽象。
【重难点分析】:昼夜长短随纬度和季节的变化规律既是这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
【学情分析】:刚升入高中,学生的学习习惯及思维方式仍停留在感性思维及对地理现象的观察上,缺乏对地理现象的理性分析。学生对这部分内容从身边环境中有感性的认识,可以概括出昼夜长短随纬度的变化规律和昼夜长短随季节的变化规律,但很难弄清其成因。所以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必须借助教学工具,让学生观察、合作探究,概括出两大规律,教师然后加以指导使学生明确其成因。【教学方法】:学案导学、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启发式、多媒体演示、比较法等方法。
【学习方法】:昼夜长短的变化,是生活中可以体验到的,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用所学理论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有利于理论更好的掌握。各种地理事物的规律,都是通过观察、比较得出的,让学生学会在适当的时候对地理现象进行归纳总结,会大大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学习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昼夜长短变化示意图能够说出昼夜长短变化的原因。
2、学生通过观察昼夜长短的变化示意图能够概括出昼夜长短随纬度的变化规律和昼夜长短随季节的变化规律。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从九月开学到现在白天越来越短,夜越来越长,昼夜长短不断变化。昼夜长短为什么会变?变化有什么规律?(学习新课)学生对照课本17页第一段内容完成学案1、2两题。(教师板书)
三、昼夜长短的变化
1、变化原因
2、变化规律
(多媒体演示)观察昼弧、夜弧,明确昼夜长短状况,分析昼夜长短变化原因。
分析北半球冬、夏半年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然后全班交流,师生共同总结规律;根据北半球规律,学生自己表述南半球昼夜长短变化规律,教师注意学生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教师带领学生总结规律)
(1)昼夜长短状况与太阳直射点位置的关系: 直射点所在的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2)昼夜长短的变化与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关系:
直射点移向的半球昼增长 直射点向北移,北半球昼增长。直射点向南移,南半球昼增长。
(3)春、秋分全球昼夜等长,赤道永远昼夜等长。(课堂小结)以框架形式 地球自转 地球公转 赤道平面 黄道平面
黄赤交角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昼夜长短的变化
四季 五带
第五篇:《昼夜长短的变化 》教学设计[最终版]
《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昼夜长短的变化》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主要讲述昼夜长短变化的原因和变化规律。本节内容既是第一章教学的重点,又是本教材的难点内容,是学习后面内容的基础。这部分内容学生能从周围环境中切身地体会到,学生有较强的感性认识,但对其形成原理搞不清,感到抽象。
二、教学目标
1、理解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和时间变化规律。
2、学会计算昼长和夜长。
三、教学重难点:
昼夜长短随纬度和季节的变化规律既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
四、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启发式、多媒体演示、比较法等方法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从九月开学到现在,白天越来越短,夜越来越长,昼夜长短不断变化。昼夜长短为什么会变?变化有什么规律?
【教师板书】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昼夜长短的变化
1、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多媒体演示】观察昼弧、夜弧,明确昼夜长短状况,分析昼夜长短变化原因。分析北半球冬、夏半年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然后全班交流,师生共同总结规律;根据北半球规律,学生自己表述南半球昼夜长短变化规律,教师注意学生语言表达的准确性。)【教师带领学生总结规律】
(1)昼夜长短状况与太阳直射点位置的关系:
直射点所在的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昼越长。(2)昼夜长短的变化与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关系:
直射点向北移,北半球昼增长; 直射点向南移,南半球昼增长。
(3)春、秋分全球昼夜平分,赤道永远昼夜平分。
2、昼长、夜长的计算
昼长=昼弧所跨的经度/15°
=日落时间—日出时间
=24—夜长
=(日落时间—12)×2
=(12—日出时间)×2 夜长 =夜弧所跨的经度/15 °
=(24—日落时间)×2
=24—昼长
=日出时间×2 【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及昼长和夜长的计算。
【课后作业】《导与练》中的《课后作业》第99页第1、3、4、6、7、9、10、12(1)~(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