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河的第三条岸》教学设计(朱小剑)(范文)
深圳市富源学校高一语文组教学设计
《河的 深圳市富源学校高一语文组教学设计
佛来自天外的形象,在恐惧中落荒而逃。父亲从此再也没有出现过。概述——本文讲的是上个世纪巴西的一个父亲突然脱离家庭到离家不远的河流上独自乘舟漂流一辈子永不回家的故事。(指导学生概述情节时常常需要有时间、地点、人物、主要事件等)
三.品读赏析
1.背景介绍(2分钟): 1作者简介 ○若昂·吉马朗埃斯·罗萨(1908-1967),被誉为巴西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1956年,他的史诗般的长篇小说《广阔的腹地:条条小路》被视为巴西当代文学史上的一部杰作。
1967年11月16日罗萨当选为巴西文学院院士。三天之后,吉马朗埃斯·罗萨因心脏病突发病逝。
2“魔幻现实主义”简介 ○20世纪五十年代前后在拉丁美洲兴盛起来的一种文学流派。主要表现在小说领域,限于拉美地区。
这些作品大多以神奇、魔幻的手法反映拉美各国的现实生活。从本质上说,魔幻现实主义所要表现的,并不是魔幻,而是现实。“魔幻”只是手法,反映“现实”才是目的。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长篇小说《百年孤独》为此流派的代表性作品。这些作品运用典型的魔幻现实主义表现手法,揭露社会弊端,抨击黑暗现实,表现具有鲜明而浓厚的拉丁美洲特色的现实生活,出现了被称之为“文学爆炸”和“文学地震”的繁荣景象,创造了一个政治经济落后于文明的步伐而其文学成就却走在了世界前列的奇迹。
2.分析父亲/母亲的形象:
1教师示范漂流前,学生实践补充漂流后。概括“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父亲,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漂流前:
(安分守己、不越常规)、尽职(称职父亲、丈夫儿子、公民)、沉默(孤独、压抑、得不到理解、无人可以交流)、坦白(正直、诚实)、既不比别人更愉快也不比别人更烦恼(生活没有激情、无趣)
漂流后:父亲不再尽职,不再本分,依旧沉默,含羞草做的船象征着他浪漫的理想和追求,他过的事一种自由的、解放自我的、远离世俗、脱离世俗的生活。
2课外拓展指导,加深对父亲形象的理解 ○“使你真正疲倦的往往不是高山,而是鞋子里的一粒砂石。”生活的沉闷、无聊、琐碎真正能够让一个人沉沦。
父亲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一个压抑的世界,正直而普通的父亲孤独而绝望,只能在孤独和绝望中静静地等待死神来收拾。人们往往都是在无聊、荒诞中等待着,不是吗?
父亲不在此岸,也不在彼岸,他在 深圳市富源学校高一语文组教学设计 的就是现实生活中的“我”,不甘平淡,希望寻找自己的自由和幸福的人们。
3.探讨主旨:
这篇小说它难就难在巴萨运用了象征的手法去阐释一个或几个主题,大家的疑惑也就在这里。
○1借用某种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这种以物征事的艺术表现手法叫象征。
象征的表现效果是:寓意深刻,能丰富人们的联想,耐人寻味,使人获得意境无穷的感觉;能给人以简练、形象的实感,能表达真挚的感情。
比如说共产主义旗帜上——镰刀斧头旗,镰刀具体指向的就是农民阶级,斧头指向的就是工人阶级。镰刀、斧头都是具体的,而农民阶级、工人阶级则是那“特殊的意义”。
刚才大家提到的那些问题、人物、事件,其实就是咱们说的具有特殊意义的事物(象征物),我们现在最关键的就是找到它们所影射的特殊意义(寓意)。(1分钟)
2河的 深圳市富源学校高一语文组教学设计
够真正地去认识自己,认识这个世界,才能真正明确活以及怎样活着的问题。
2.亦真亦幻的魔幻现实主义风格(荒诞、象征、意识流):既有离奇幻想的意境,又有现实的情节和场面,从而创造出一种魔幻和现实融为一体、“魔幻”而不失其真实的独特风格。
具体表现:小说背景模糊不清,主人公“父亲”和“我”的行为均很怪异:“尽职,本分,坦白,沉默寡言”的“父亲”竟忽发奇想,购买“含羞草”制作的仅容一人的小船终年在河上漂泊,从不踏上泥土、草地或河岸一步,最后也不知所终。而“我”竟“一个人留了下来”,“从未考虑过结婚”,直至“头发灰白,年老而心瘁力竭”仍在等待父亲,准备并发誓继承父志,可当父亲真的出现在他面前之时,他又“害怕极了,发疯似的逃掉”了。
小说的标题“河的
第二篇:朱河镇中2012—2013学年教学工作汇报
抓常规教学与课改同行
——朱河镇初级中学2012—2013学年教学工作汇报
教研室领导:
我校现有24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669人;在岗教职工111人,其中省编教师6人,本科以上学历82人,占74%,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55人,占50%。2012—2013学年我校教学工作在县教育局、教研室、镇教管组的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下,在全体行政人员和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各项工作进展顺利。现将教学本学教学工作汇报如下。
一、常规教学
教学质量是学校工作的生命线,是学校工作的风向标。“向管理要质量”,是本学年教学工作的中心。
1、学习规章制度,制定缜密计划。开学准备阶段,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学习《监利县常规教学管理规范100条》及职代会讨论通过的《朱河镇初级中学教学管理条例》、《教师工作量化评分细则》、《朱河镇初级中学常规教学评分表》等制度,讨论《朱河镇初级中学教学奖惩条例》。让老师们明确制度,做到心中有数。使教学工作的计划、实施、检查等方面做到有章可循,使教学管理逐步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校长室要求教务处、教研处、校本培训工作小组、各学科各年级备课组,学习县教研室下发的各科教学计划,根据本组实际情况,讨论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按制定的《教学计划》填好栏目,教务处仔细审阅、进行评估后存档。
2、实施常规检查:本学年已进行了5次全校性的常规大检查。由分管教学的吴克胜副校长牵头,按中考九科设置九个检查小组,对各任课教师的备教辅改考等各环节进行检查,依据《朱河镇初级中学常规教学评分表》统分计分,按“优”,“良”,“一般”,在公布栏中向全校师生公布,并依据《朱河镇初级中学教学奖惩条例》进行奖惩。
3、坚持集体备课:发挥整体优势,协同作战,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每三周进行一次的集体备课:钻研教材,分析学生,商讨教法学法,统一进度,安排阶段性的教学活动。
4、落实常规听评课制度:按照县教育局“人人公开课,天天公开课”的要求,认真执行听评课制度,不管是公开课,汇报课,展示课,示范课,比教课,还是领导检查性听课等,每节课要提前报教务处备案,教务处出示“通知”,邀同科教师或有兴趣的老师听课。特别是语文组的听评课活动,做得好,做得实。上学期学校开放周期间,语文组特地请教研室语文教研员李爱梅老师做了指导。上学期第二周开始,45周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率先开始执教公开课,老教师示范指导,已上46节次。本学期第二周开始至今又上了二十多节次。
5、抓校本培训。随着“班班通”的开通,教师使用多媒体的需求激增,学校从厂家请来专门技术人员授课,讲解电子白板的使用,“班班通”设备的维护等。今年春季,学校还用“以奖代补”的形式解决教师手提电脑使之更好的用于教学。依据这些资源,以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为核心,以互联网为依托,以远程教育资源为辅助,集中培训,校级合作,个体学习,网上学习等有机结合,搞好校
本培训。
6、重视骨干教师的培养。学校安排黄太山、卢红卫等部分教师让他们走出去参加各种培训,使他们在学习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创造自己的教学风格,锻炼自己的教学能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让他们在教学中带头讲公开课、示范课,在各自的学科领域及教学研究方面发挥典型示范作用。本学年迄今,共有32位教师的创新成果、论文、反思、教案及辅导获得了不同等次的奖励。王尚海老师的《反客为主,山水有情》发表于《语文教学通讯》,《关注社会热点》被省教研室《站在学生的角度教作文》刊用;吴克胜老师的《浅谈化学实验教学内容和方式的选择》发表于《现代阅读》;罗勇军老师的教学设计获中国当代教育学会论文评选二等奖,在全县首届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大赛中获得特等奖„„每期一刊的教研阵地《教研之窗》和学生刊物《无名草》都按期出刊。
5、精心组织考试:由教务处牵头,成功地举行了四次大型考试,校长室指导并监督了全过程。每次考试教务处认真组织阅卷、登分、统计,下发《成绩登分表》、《班级积分统计表》和《质量分析表》。每次考试后都及时进行总结和反馈,并作出较为详尽的《考试质量分析》报告。特别是本学期基础年级的期中考试和九年级的市调研考试,学校在认真组织的同时,反复强调考绩考风。试卷阅完后,各年级各学科及时组织了考情分析,学校又专门召开了全校期中小结暨评比大会。会后几天,学校在会议室又特地召开了九年级全体教师质检分析暨备考冲刺会。会上,校长室和教导处一起既作了本次市调研考试的成绩分析,又为全体九年级教师鼓劲加油。5月15、16两天,学校安排九年级各科备课组长赴县几所中学参加了县教研室组织的市调研考试质量分析会和中考备考会,及时了解最新信息,为下一步备考做更有效地准备。
6、砥砺奋进,决战中考:中考,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为落实“标准高、作风实、安排细、落实狠、效果佳”的工作要求,由分管教学的吴克胜副校长包干蹲点,学校所有的行政领导都参与到初三的管理中去,落实“早抓,夯实基础;巧抓,专项突破;精评,重在高效”三个关键。强化“效率意识、规范意识”两种意识。每个班级都有领导蹲点包班,年级领导和年级组长强化督促,确保中考备考工作紧张有序进行,力争今年中考再创辉煌。
二、高效课堂
努力打造高效课堂:学校最美的风景应该在课堂上。在县局组织校长代表赴山东学习考察回来后,我校即开始着手打造高效课堂。学校根据新课改的精神在课堂教学模式和班级小组建设等方面在七、八年级进行了改革和创新,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部分班级和部分教师在教学中仍然沿用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这与素质教育的教育理念是相悖的,不符合高效课堂的教学要求。新课改的深入落实,高效互动课堂的建立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重大意义。因此,我校在教师大会上反复宣讲课改精神,要求广大教师改变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模式,努力打造高效课堂。
学校先后两次派出部分教师代表赴监利新教育实验学校学习取经,特别是12月26日的一次观摩活动,学校派出了41人次的超规模团队赴该校学习,并且与该校领导和老师做了深入的交流。上学期我校在七年级各班和八年级一个班进行高效课堂的试点,学生的厌学情绪得到了很大的缓解,上课不再是无聊乏味的事情。本学期初,高效课堂已在七、八年级全线铺开:
1、教学模式:摒弃过去教师只顾讲,学生只管记的教学方式,建立学生主动参与,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在新授课上“提出学习目标——学生讨论思考——代表展示答案——学生提出疑问——学生代表作答——教师点评总结”的模式开展教学。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激发与培养,学生的学习效率有了显著提高,师生的学习生活状态也得到很大改善。
2、小组建设:每个班级分成八、九个小组,每个小组八人左右。每个小组各设学习正副组长两人,纪律组长两人,尽量由学习及能力强者担任。小组其他成员根据各学科情况也都可担任相应的职务。每次完成学习任务时,小组经过讨论后,由一名代表完成本组题目答案的展示,另一名代表负责讲解并释疑。小组其他成员也可做相应补充。
3、学案编写:先由备课组长在集体备课时分好任务,同时商讨怎样完成学案的编写。学案一般按“学习目标——课前预习——讨论问题——学生展示——学生释疑——归纳小结”的模式编写,既要考虑实际,又要便于操作。
5月10日至12日校长室、教导处和年级组分成两个小组对七、八年级的小组建设、导学案的编写及作业批改进行突击检查,王金波、周伟、夏雨舟、苏良民、谢金辉、陈德荣、王尚海、王建军、陈国凤等老师和七、八年级外语组、八年级物理组等在高效课堂的创建方面积极探索、成绩突出,得到检查者的肯定和好评。
三、主题教育
围绕创建“团结、文明、勤奋、进取”优良校风的工作目标,我校德育教育和教学工作相互结合,以开展“主题教育”为切入点,全面带动文明、安全、卫生、学风等各方面的教育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上学期,学校组织开展了丰富的体卫艺活动。基础年级组织了趣味运动会,拔河比赛;九年级组织了跟我跑起来、七彩大风车、拔河比赛等活动;“大家唱,大家跳”在团委苏良明书记的带领下,开展得有声有色;
七、八年级的“演讲比赛”和八年级的“经典诵读”活动,内容充实,形式多样,传承了中华文明,丰富了校园文化。
本学期,学校抓住各种机遇,又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
1、学雷锋活动的开展:3月11日下午,在学校政教处和团委会的组织下,学校七、八年级的师生志愿者一行八十多人带着全校学生捐赠的物品和问候到镇福利院开展了义务帮扶活动。此举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学雷锋活动,更是对学生的一次极好的感恩教育。
2、中考百日誓师大会:3月11日下午,学校基础年级学生代表赴镇福利院的队伍刚开拔,毕业年级的中考百日誓师大会在学校食堂就拉开了帷幕。会上,先由年级组长和各班班主任上台表决心,再由各学科备课组长和教师代表发言,最后各班学生代表表决心、发出挑战和应战。会议气氛非常热烈,高潮迭起。
3、“五四”文艺汇演暨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4月25日上午在学校操场上,七、八年级全体师生共同迎来了朱河镇初级中学迎“五四”歌咏比赛暨第四届经典诵读表演赛。比赛现场气氛热烈,不时传来阵阵掌声。节目除了学生的歌舞、器乐表演和经典诵读,更有部分教师的倾情演绎。
4、评优工作:为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弘扬正气,真正做到奖励优胜者,督促后进生,学校政教处和团委会在全校开展了期中评优活动。评出了镇中之星、学雷锋标兵、优秀班干部、优秀团员各一名及三好学生和积极分子若干,并在学
校宣传栏予以公示表彰。
5、文化建设:今年春季开始,学校在财力非常紧张的情况下大力开展校园文化、绿化、美化建设,校训、校风、师风、学风、班风及寝室文化建设、大型宣传栏等都令人耳目一新,绿化、美化工作也大有起色,力求达到环境育人的效果。
以上是我校2012—2013学年教学工作情况汇报。目前学校教学工作虽在正常、有序展开,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高效课堂的创建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受大环境影响而产生一定的懈怠情绪;学校暂无音乐专职教师;原主体教学楼因暂无建设资金下拨而无法推倒重建存在安全隐患等等。我校将尽力创造条件并积极向上级争取,逐步解决以上问题,努力把我校办成规范化的、优质化的、让人民满意的学校。
朱河镇初级中学
2013年5月
第三篇:小蜗牛第三课时教学设计[范文模版]
一、复习导入
玩捉人游戏:老师把生字卡片帖在黑板上,然后老师叫一个学生说一个生字,这个学生叫一个学生去找,找对了,这个学生给他鼓鼓掌,找不对,这个学生告诉他怎么念。
二、指导写字
(一)指导书写汉字对
1、笔顺
(1)首先,学生伸出右手和老师一起用手书写笔画。“对”共5笔。
(2)老师边写边示范。
(3)学生书写练习笔顺:在田字格本上书写笔顺。
2、带拼音书写汉字
(1)描红
(2)老师在生字格里书写带拼音的汉字:拼音写在四线格里,要对准下边的田字格,汉字写在田字格里。
(3)学生在生字本上书写,老师巡视指导。
3、组词
(1)让学生说一说怎样组词。
(2)老师写三个组词在黑板上。老师也可以只写一个组词,写三个是为了不束缚学生的思维。
(3)学生自己选择一个组词写在书上。
(4)老师在田字格里书写组词。
(5)学生在田字格里练习书写组词。
(二)指导书写汉字妈
1、笔顺
(1)首先,学生伸出右手和老师一起用手书写笔画。“妈”共6笔。
(2)老师边写边示范。
(3)学生书写练习笔顺:在田字格本上书写笔顺。
2、带拼音书写汉字
(1)描红
(2)老师在生字格里书写带拼音的汉字:拼音写在四线格里,要对准下边的田字格,汉字写在田字格里。
(3)学生在生字本上书写,老师巡视指导。
3、组词
(1)让学生说一说怎样组词。
(2)老师写三个组词在黑板上。老师也可以只写一个组词,写三个是为了不束缚学生的思维。
(3)学生自己选择一个组词写在书上。
(4)老师在田字格里书写组词。
(5)学生在田字格里练习书写组词。
(三)指导书写汉字全
1、笔顺
(1)首先,学生伸出右手和老师一起用手书写笔画。“全”共6笔。
(2)老师边写边示范。
(3)学生书写练习笔顺:在田字格本上书写笔顺。
2、带拼音书写汉字
(1)描红
(2)老师在生字格里书写带拼音的汉字:拼音写在四线格里,要对准下边的田字格,汉字写在田字格里。
(3)学生在生字本上书写,老师巡视指导。
3、组词
(1)让学生说一说怎样组词。
(2)老师写三个组词在黑板上。老师也可以只写一个组词,写三个是为了不束缚学生的思维。
(3)学生自己选择一个组词写在书上。
(4)老师在田字格里书写组词。
(5)学生在田字格里练习书写组词。
(四)指导书写汉字回
1、笔顺
(1)首先,学生伸出右手和老师一起用手书写笔画。“回”共6笔。
(2)老师边写边示范。
(3)学生在田字格本上书写笔顺。
2、带拼音书写汉字
(1)描红
(2)老师在生字格里书写带拼音的汉字:拼音写在四线格里,要对准下边的田字格,汉字写在田字格里。
(3)学生在生字本上书写,老师巡视指导。
3、组词
(1)让学生说一说怎样组词。
(2)老师写三个组词在黑板上。老师也可以只写一个组词,写三个是为了不束缚学生的思维。
(3)学生自己选择一个组词写在书上。
(4)老师在田字格里书写组词。
(5)学生在田字格里练习书写组词。
三、看看谁最棒
老师让学生去黑板上书写,讲评,比一比谁最棒。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以下内容
1、正确书写六个汉字。
2、正确书写汉字笔顺,带拼音书写汉字,组词。
第四篇:朱河小学2012年教学工作计划
龙坪镇朱河小学
2012年秋季教学教研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在2012年的工作中,学校将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紧紧围绕《武穴市教研室2012年工作要点》的部署,全面落实《学校工作计划》的各项安排,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进一步深入“课内比教学”活动的开展,坚持“改革兴教、管理强教、活动促教、质量立教”的教研思路,以强化教学质量管理、优化教学过程、创新教研形式、锤炼教师队伍、提高学生素质为重点,力求重点工作有突破,常规工作有特色,专项工作有提高,使我校的教学教研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工作思路:
本学期教学教研工作的基本思路是:围绕一个中心,突出两个根本,实现三项目标。
“一个中心”是围绕全省开展的“课内比教学”这个中心工作,不断创新常态下的特色活动。
“两个根本”是整体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项目标”是实现“生本课堂”的研究有突破,教师定向培养有成效,学生“六个一”活动出成绩。
三、具体措施:
(一)以科学规范为要求,进一步加强常规教学管理
1、规范课程管理。严格课程计划的管理,强化教学的法规意识,做到所有课程“开齐、上足、教好”;严格课表的执行与管理,所有临时性的调 课必须经教导处协调安排,严禁私自调课,努力构建规范、有序、高效的教学局面。
2、进一步推进备课方式的改革。充分发挥教研组的智慧和网络的功能,结合学科特点,认真研讨集体电子备课,力求出精品教案。教师授课前必须依据学情做好“二次备课”(授课教师在集体研制的教案上依据自身特点和学生情况进行批注,如下载的教案要注明下载网址)。坚持教学反思制度,每学期每位教师完成教学反思不少于15篇。其他学科教师专任教师一律要求人人备课,兼职教师可进行集体备课。
3、严格课堂常规管理。严格执行《朱河小学课堂教学常规》,努力提高课堂40分钟的效益。进一步推行领导“推门听课”制度,听课时重点观察教师的设计流程,课程理念的渗透,学生的课堂活动表现,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听课领导要做到听评结合,听议结合,及时与授课教师沟通交流,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每学期主管领导、分管教学领导听课不少于25节,教师听课不少于15节。
4、创新作业形式,切实减轻学生作业负担。作业布置量要适,质要高,难易搭配,提倡分层布置作业。对待学生的作业,倡导全批全改,尽量做到面批面改,认真分析学生作业问题的原因,及时做好记录,反馈给学生,强化校正意识。在学生的作业后,要常写一些鼓励、激励、赞许的评语。严格控制作业总量,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提高作业效能。着力加强学生良好作业习惯的养成教育,继续持之以恒地抓好学生的“作业规范”建设。全体教师不得让学生购买任何教辅资料。
5、关心每一个学生,做好培优辅后工作。学期初要有明确的培优辅后对象,积极探索培优辅后的实现形式,加大优秀学生培养力度,积极主动帮助学困学生学习,研究“治困”对策,确保帮困取得实效,力争让每一个1
学生都得到较快发展。
6、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要积极有效地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盘活教学设备,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益。增加对添置教学设施的投入,确保基本的教学用具按需配置;图书室要牵头组织实施教师读书工程,认真抓好教师阅读和学习的情况记载;档案室要加强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归类和进档工作,并为教师的查找借阅提供便利。
7、建立更加科学的教学绩效评价机制。积极探索、改进教学绩效评价体系,探索相对性、系统性与动态化、全息化的评价标准,推行质量与负担相结合、期终与平时相结合的评价方法。
8、加强教学管理制度建设。学校成立备课作业专项督查小组,按照实时性,实效性、可操作性的要求,以月终例查、不定期抽查、期终普查为方式,对教师的备课、笔记、辅后记载、作业批改、课后反思、听课记录等进行检查。
(二)以“课内比教学”为契机,努力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1、强化学习意识。进一步完善学习制度,鼓励教师读好理论性书籍和实践性书籍,倡导教师勤读教育杂志。学校不定期开展读书沙龙、教师论坛、征文、报告会等活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2、加强校本研修。制订操作性强的学习与研修制度,以新理念、新课程、新知识、新技术为重点,组织教师参加经常性的学习研讨活动,深入开展教师基本功比赛活动,努力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实行“零发表”评优评模一票否决制度。
3、构建市级、校级“课内比教学”各学科优秀教师培养机制。各学科组期初要制定培养计划,形成长效机制,语文、数学学科各选定1培养对象.4、加强“青蓝工程”建设。进一步规范青年教师读书制度,通过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等途径,帮助青年教师不断提升研究能力,鼓励青年教师踊跃参与各级讲课、教案、论文、课件制作、教学案例等比赛活动,并积极向各级各类报刊杂志投稿,力争多出成果。
5、增强教师素养意识,提升教师群体发展水平。本,立足“课内比教学”,通过一系列的教学基本功培训、展示活动,促进教师教学水平和普通话、朗读、演讲、书法等能力的提高。
(三)以专业引领为宗旨,确保校本教研有实效
1、推行集体教研制度。以“深入交流、深度交流,共同研究、共同成长”为主旨,大力推进全校一盘棋、学科一条线的教研组织原则,继续推行集体教研制度。
2、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构建快乐高效课堂。本期继续加大由“预设性课堂”向“生成性课堂转变”,由“师本式课堂”向“生本式课堂”转变的研究力度。在“课内比教学”活动中,全体教师要继续以“生本课堂”教学理念为指导,让平时的常态课焕发出生机和活力。
3、深入开展主题教研活动,解决教学中的疑难点。为解决教学活动中一些共性的、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学校将按照征集疑点、梳理问题、交流研讨、集体答疑的程序,充分利用集体教研的时间,有针对性的组织主题教研活动。本期重点是围绕数学语言交流能力训练、经典诵读的研究、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培养等主题进行研讨。
(四)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1、进一步增强质量意识。坚决把教学质量作为教师评比的重要内容,大力推行“按质取酬、优质优酬”的分配原则,把教学质量作为取酬的重要依据。
2、加强对学科质量的跟踪调研。要求教师切实落实“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3、整体启动全校学生“六个一”活动。即:①一份自我制定的读书计划。②一项自我申报能长期坚持的健身活动。③每天学说一句英语短语。④每周学唱一首校园歌曲。⑤每月展示一幅书画作品。⑥全期参加一次主题探究活动。
4、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习惯为切入点,认真组织参加市教研室开展的小学一、二年级汉语拼音、口算过关活动。
5、认真组织师生参加“课内比教学”的各级各类竞赛活动、展示活动、评比活动,力争取得好成绩。
6、抓好期末质量调研测试工作,在语文、数学、英语学科中推行人平分、及格率、优秀率、升降率等为一体的评价制度,使评价过程全息化、动态化。
7、进一步探索非统考科目专任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方法,建立融教师互评、学生评价、班主任评价、期终抽测为一体的多维多元评价体系。
(五)以特色教育树品牌,实现学生和谐发展
1、认真抓好阳光体育运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继续抓好学生校园集体舞的训练,精心组织好课外体育兴趣小组活动,推进阳光体育运动生动活泼的开展。
2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求异思维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创造教育。坚持开设“奇思妙想”信箱,建好“智慧角”、“智慧问答”、“金钥匙”等阵地。
3进一步推进书香校园建设,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全面推进圣贤教育实验,继续加强古诗诵读教学。广泛开展“素读”经典活动。大力开展三年级以《三字经》,四年级以《弟子规》,五年级以《增广贤文》,六年级以
《论语》、《礼记》、《大学》、《中庸》、《道德经》等名段为基本内容的经典背诵活动,学校将组织达标验收。认真组织小型多样的读书征文竞赛活动,引导学生自觉养成爱读书、常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
附:本学年重要活动安排 九月
1、迎接全市小学生课业负担减轻情况问卷调查
2、做好全市小学课内比教学特色活动创建工作 十月
1、参加全市一年级学生汉语拼音过关活动
2、参加全市一、二年级口算过关活动
3、迎接全市学生作业规范、读书习惯养成情况专项检查 十一月
1、参加全市小学课内比教学成果展示活动
2、参加全市小学生英语大家说活动 十二月
1、非统考科目质量抽测活动
2、组织期末考试工作
3、总结全年学校教学教研工作
第五篇:铸剑教学设计
《铸剑》第一课时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故事新编》内容,体会本文题目的含义。
2、能力目标:把握眉间尺在故事情节发展中的性格变化以及褐色人的性格特征。
3、情感目标:感受鲁迅复仇精神的时代内涵。
二、教学重点
分析黑色人帮助眉间尺复仇的动机。
三、教学难点
感受鲁迅复仇精神的时代内涵。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投影《孝子传》和《搜神记·三王冢》故事,导入新课,同时播放背景乐曲——《复仇的火焰在我心中燃烧》。
二、介绍《故事新编》
鲁迅从1922年开始创作了第一篇历史小说《不周天》(即《补天》)之后,历时13年,又创作了7篇历史小说《奔月》、《铸剑》、《出关》、《理水》、《采薇》、《非攻》和《起死》,1936年集成《故事新编》。《故事新编》是一部关于神话、传说及史实的白话演义,开创了我国现代历史小说的先河。
鲁迅一共有三部小说集,即《呐喊》、《彷徨》、《故事新编》。在《故事新编》中既有神话、传说,又有历史题材的作品,如《补天》、《奔月》是神话,《理水》、《铸剑》是传说,《采薇》、《非攻》是历史题材的作品。鲁迅把数千年的历史陈迹和耳闻目睹的人情世态联结起来,张开艺术的想象翅膀,飞越千秋百代,在错杂对比之中迸发真知灼见。产生了一种古今交融的艺术境界,使人在会心的微笑中看到古人和今事,思考历史和现实。今天,我们一同走进他的《铸剑》。
三、检查预习
1、让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这篇小说的故事情节。(100字左右)
2、用一句话概括故事情节:本文讲述了一个关于什么的故事? 从而提炼出小说的主题:复仇。
四、题目探究
本文最初发表于1927年4月25日、5月10日《莽原》半月刊,原题为“眉间尺”。沿用了中国古代有关眉间尺的故事框架,后收入小说集《故事新编》时改题为“铸剑”。
通过阅读文章我们已经了解到,本文主要写的是一个关于复仇的故事,剑在复仇之前就已经铸好了,那么文章题目为何还要叫《铸剑》?
五、课文分析
(一)、介绍小说有关知识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小说有三个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人物形象的核心为人物性格,性格的发展变化又是在情节的展开过程中呈现出来的。那么,就让我们一同跟随小说情节的展开来分析眉间尺和黑色人这两个主要人物形象。
(二)、人物形象分析
1、眉间尺性格分析
⑴、眉间尺的母亲最初为认为眉间尺的“父亲的仇是没有人报的了”?因为母亲认为眉间尺的“性情还是那样,不冷不热地,一点也不变”。从这一节里举出几个例子来说明眉间尺的性情究竟是什么样的。
⑵、眉间尺的性格是否就是这样一直持续下去?是什么使他发生了改变?
⑶、性情改变后的眉间尺是否足以担当替父报仇的重任? 讨论,明确:在眉间尺的性情中,既有疾恶如仇的一面,又有软弱优柔的一面,而且他还缺少彻底惩恶的决心。眉间尺在对待老鼠的事情上表现出一系列心理的变化,这些变化可以看出他内心充满了矛盾,而且他还只是一个刚刚十六岁的少年,正因为如此,他的母亲才会感到忧虑,认为眉间尺的“父亲的仇是没有人报的了”。
讨论,明确:随着情节的展开,眉间尺的性格开始发生了变化,促使他产生如此变化的,有母亲对他优柔性情的失望,也有父亲被大王杀害的悲壮。母亲的失望“使他冷得毛骨悚然”,这是眉间尺为不能替母亲分忧而产生的自责。父亲被大王杀害时的凛然与慷慨,更使眉间尺被深深地打动了,“眉间尺忽然全身都如烧着猛火,自己觉得每一枝毛发上都仿佛闪出火星来。他的双拳,在暗中捏得格格地作响。”这时的眉间尺,“复仇”二字已经在他的心中扎下了根。这是眉间尺性格的一次重大转变。
讨论,明确:作者笔下的眉间尺,“他觉得自己已经改变了优柔的性情;他决心要并无心事一般,倒头便睡,清晨醒来,毫不改变常态,从容地去寻他不共戴天的仇雠”,“但他醒着。他翻来复去,总想坐起来”。作者借这段描写暗示:眉间尺虽然性情上有了改变,但仍有许多东西需要他去学习。从后面的情节来看,当眉间尺在城里准备刺杀大王的时候,他虽然勇气十足,但显得有些莽撞,特别是当他与那些围观的闲人发生冲突的时候,眉间尺显得缺少与“看客”打交道的经验,有些手足无措。
2、黑色人形象分析
⑴、黑色人帮眉间尺复仇的出发点是什么?(重点突破)
文中黑色人与眉间尺有几段对话,他说“我的心里完全没有你所谓的那些。我只不过要给你复仇”,即是说,所谓的同情、仁义道德这些虚伪的借口对于他来说是不存在的,没有意义,他所知的只是复仇,他也只需要复仇,不管是为谁复仇,因为于他都是一样,都不过是复仇这是一种纯粹“复仇”,不图“回报”,没有什么私心。
⑵、眉间尺为什么会相信黑色人的话自刎,而把复仇任务交给黑色人来完成?
讨论,明确:眉间尺与黑色人的对话,是眉间尺性情的又一次重大转变。他在对话中接受了黑色人的“复仇”理论,那就是坚决、彻底地“复仇”,要对一切罪恶进行审判,而这样的复仇是不需要任何名义与借口的。所以眉间尺相信了黑色人的话,然后自刎,而把复仇任务交给黑色人来完成。
总结:因此,黑色人在故事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它的出现不但推动了情节的发展,而且为眉间尺性格的成长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使眉间尺在复仇的道路上逐渐成熟起来。同样,从眉间尺的性格发展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也可以看出眉间尺的复仇道路上经历了冰与火的淬炼,就如同复仇之剑的铸造过程一样,需要经历不冰与火不断的锻造淬取,最终使这位十六岁的少年浴火而生,成为了一位真正的为复仇而生的勇士。小说原题《眉间尺》,收入《故事新编》时改题为《铸剑》,是为了更好地突出小说的中心意象:剑。这把经过高温高压锻炼的、纯青的、透明的、冰也似的复仇之剑,正是小说中眉间尺和“黑色人”宴之敖者的精神象征。这就解决了我们开头提出小说为何题目由“眉间尺”改为“铸剑”的原因,这也就对应了本单元小说的主题:成长如蜕。
六、拓展引伸
如果说眉间尺的性格成长体现了“铸剑”的过程,那么黑色人早就用其坚决果敢的复仇精神铸成了一把锋利无比的剑,那么让我们思考一下,从黑色人的性格特征你能联想到谁?
明确:黑色人的外貌描写“黑须黑眼睛,瘦得如铁,眼睛在黑须黑发间如磷火般炯炯发光”“他并不言语,只向眉间尺冷冷一笑”“声音好像鸱鸮(猫头鹰)”。据说,讲坛上的鲁迅,也是须发连同衣着全黑的形象。另外,他喜欢猫头鹰,每每把自己的文章比作他人忌讳、讨厌的“恶声”——“枭鸣”,并因其风貌有猫头鹰的绰号。而且黑色人这样冷酷的外表,冷酷的语言下面能让我们感受到一颗火热的内心,这正是那个在文坛上能够“直面惨淡的人生,正视淋漓的鲜血”“意寄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鲁迅形象的化身。那么鲁迅为何要在本文中把自己化身成为一把具有强烈复仇精神的冰冷的利剑呢?他要向谁去复仇呢?
七、介绍背景
《铸剑》是收在《故事新编》中的一篇历史小说。《故事新编》问世后,鲁迅在给友人的信中也一再说:
《故事新编》真是“塞责”的东西,除《铸剑》外,都不免油滑„„(《鲁迅书信集》第941页)
《故事新编》中的《铸剑》,确是写得较为认真。(《鲁迅书信集》第1246页)所谓“塞责”、“油滑”,当然是自谦之词,但对《铸剑》特别喜爱,却是溢于言表的。这当然绝非无因,《铸剑》的确是鲁迅交织着自己半生的爱恨、凝聚着自己的全部血泪写成的。
《铸剑》为何写得这样酣畅淋漓、大快人心?如前所说,这就不仅有赖于鲁迅对之题材的熟稔,而更得力于他的半生血火交织的斗争经历了。在回顾自己的半生经历时,他曾说:“见过辛亥革命,见过二次革命,见过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看来看去,就看得怀疑起来。”(《自选集·自序》)怀疑什么?怀疑的就是那些假革命的反革命者,他们假借革命的名义,杀害了多少无辜而天真的革命者。他深切地感到:“可惜中国太难改变了,即使搬动一张桌子,改装一个火炉,几乎也要血;而且即使有了血,也未必一定能搬动,能改装。”(《坟·娜拉走后怎样》)辛亥革命实际上的失败、秋瑾的被杀、袁世凯的大杀“革命党人”、“五卅惨案”、“女师大事件”直至1926年“三一八惨案”,以段祺瑞为首的北洋军阀血腥屠杀手无寸铁的请愿学生,鲁迅的学生刘和珍等倒在血泊中„„这些“血的游戏”把鲁迅压抑得喘不过气来,也激发了他的反抗的、复仇的怒火。《铸剑》就是在这样的心情下写成的,它是鲁迅革命的复仇主义的艺术结晶。值得注意的是,初稿1926年10月写成后,他没有马上拿去发表。1927年初带到广州后,他还在考虑,还在打磨。直到1927年4月3日,他才正式定稿、寄出发表了。自然,这篇小说也就表现了他到广州之后的新的观察、新的体验。而当时的广州,“红中夹白”,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右派的斗争已经日益表面化。“山雨欲来风满楼”,残酷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的“四一二”、“四一五”大屠杀已经在酝酿中了。3月20日的广州“中山舰事件”,舰长、共产党人李云龙的被杀害,正是这场大屠杀的信号和前奏。具有高度革命警觉性的鲁迅,更有把握地修改、定稿了他的《铸剑》,一篇优秀的历史小说便这样诞生了。
总结:可见,鲁迅先生用自己的复仇精神在这个血雨腥风的黑暗时代用冰与火的感情铸造了一把复仇之剑,直指这个社会最黑暗最暴虐的统治者,并且,带着一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精神,用句句带血的文字作为刺向反动派的匕首、投枪,直击敌人的心脏。
八、课后反思
从眉间尺的成长过程谈一谈你作为一个十六岁的青少年内心的成长历程的感受
九、作业
思考:
1、本文在原作《三王冢》的基础上增加了许多情节和铺垫,分析它们有何作用?
2、小说二、四小节都有看客出现,在文中有何深意?结合鲁迅其他作品中看客的描写 分析鲁迅小说对国民劣根性的批判。篇二:高中语文版必修一第三单元第9课《铸剑》教学设计
《铸剑》教学设计
何敏 【教学设想】
一、教学目标
1.理解人物在故事情节发展中展示出的性格。2.学习作者独特的描写人物的方法。3.体会本文的艺术特色及作品的深刻含意。
二、教学重点 1.梳理情节。
2.理解眉间尺在故事情节发展过程中性格的变化以及黑色人的性格特征。3.比较眉间尺和黑色人的性格。
三、教学难点
眉间尺性格的转变。
对黑色人身上“复仇”精神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阅读《搜神记·三王冢》故事,比较《铸剑》和《三王冢》的异同。2.了解故事新编的写作方法。3.梳理《铸剑》的小说情节,明确文章的结构安排。
二、课堂教学(一)检查预习
1.阅读《搜神记·三王冢》故事,比较《铸剑》和“三王冢”的异同。
【答案预设】 《铸剑》要比“三王冢”的故事内容丰富,改编和添加了很多内容,例如:(1)将“赤鼻”改成了“眉间尺”,并丰富了他的人物性格。在鲁迅的笔下,他是一个刚满16 岁的优柔寡断的少年,经过母亲的教育刚强起来并终于完成报仇大业,其性格有一个发展变化及升华的过程。(2)将“客”改成了“黑色人”——“宴之敖者”,并把他塑造成舍己为人、行侠仗义的古代侠士的形象。(3)将“楚王”改成了“王”,具有更大的普遍性和适应性,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了“王”暴戾、荒淫的性格。(4)增添了干瘪脸少年、众多妃子、王后、太监、老臣、武士、侏儒、围观群众等次要人物,使故事的内容更丰富,主题也更有意义。(5)作者用近于荒诞的手法设计了一些具体生动的情节,例如,眉间尺父亲铸剑的过程,尤其是铸成之时的神奇景象;还有三头在鼎中啃咬一节更加惊心动魄,使这个故事更生动,人物更活灵活现。(6)为宴之敖者设计了四段“哈哈爱兮歌”,更加增强了小说的艺术感染力。(7)增加结尾分辨头颅和王出殡的情节,更增强了小说的讽刺效果。3.《铸剑》的结构。
【板书】
《铸剑》的结构
开端:戏鼠明仇,铸剑丢头。
发展:寻仇遇阻,复仇献头。
高潮、结局:智取王命,鼎中啮头。
尾声:三首俱葬,臣民祭头。(二)导入新课
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鲁迅创作的小说《铸剑》。在这篇小说中,鲁迅沿用了中国古代有关眉间尺的故事框架,赋予了它鲜明的时代和个性特征,使之成为鲁迅短篇小说中的杰作。本文最初发表于1927年4月25日、5月10日《莽原》半月刊,原题为“眉间尺”。后收入小说集《故事新编》时改题为“铸剑”。(三)研习文本 1.人物形象分析
(1)眉间尺形象分析
思考:请从文中找出刻画眉间尺性格的内容,并说说眉间尺有什么性格。
【答案预设】
①他优柔寡断、怯懦脆弱。(从他“与老鼠的戏斗”可以看出。)②他有强烈的复仇思想。(当他听到“母亲的埋怨”和“父亲被杀”事实后,他“毛骨悚然”“全身烧着猛火”“毛发闪火星,拳捏得格格响”。这是他性格的第一次重大转变——决定复仇。)③他涉世不深、经验不足、能力有限。(杀王行为莽撞;干瘪脸纠缠,手足无措。)④他成长迅速,抉择果敢。(他正确地选择黑色人帮他复仇,毅然交出自己的头和剑。这是他性格的第二次转变,表明他已经趋于成熟。)【板书】
眉间尺形象分析:
①优柔寡断、怯懦脆弱。
②有强烈的复仇思想。
③涉世不深、经验不足、能力有限。
④成长迅速,抉择果敢。
(2)黑色人(宴之敖者)形象分析
思考:请从文中找出刻画黑色人的内容,并说说表现了他的什么性格。
【答案预设】
①纯粹“复仇”,不图“回报”,体现出一种“原侠精神”。(从“我一向认识你的父亲,也如一向认识你一样。但我要报仇,却并不为此。聪明的孩子,告诉你罢。你还不知道么,我怎么地善于报仇。你的就是我的;他也就是我。我的魂灵上是有这么多的,人我所加的伤,我已经憎恶了我自己!”等描写看出他的出发点就是纯粹的“复仇”,而不是什么私心。)②富有斗争经验。(从以下内容可以看出:阻止眉间尺莽撞刺王;携眉间尺的头和剑进入王宫;要王近观眉间尺的头在鼎中游动,伺机杀王。)③与敌斗争坚决、彻底。(从黑色人“杀王——自刎——直奔咬王——王死沉底”之行为看出。)【板书】
黑色人(宴之敖者)的形象分析
①纯粹复仇,不图回报的“原侠精神”。
②富有斗争经验。
③与敌斗争坚决、彻底。
(3)眉间尺与黑色人的性格比较
【答案预设】 二人最主要的是内在精神方面的相似。
眉间尺与王有杀父之仇,但他作为一个涉世不深的幼稚青年,不知世道的险恶和敌人的残忍,性格怯懦脆弱。几度“可怜”为害甚多的落水老鼠。报仇之前紧张得睡不着觉,一有动静便“出了一身汗”。但他在复仇的道路上逐渐成熟起来,最终也成为了一个坚定的复仇者。
黑色人与眉间尺并无私交,素无来往,但却有一个共同的大敌——“王”。他富有斗争经验,他对敌人毫无幻想,具有坚定的信念和冷静的头脑,最重要的是他的复仇是那么彻底,他的复仇精神是那么强烈。
(4)“看客”在文中的作用。
①眉间尺在进城准备刺杀大王的时候,与一个少年发生争执,这个少年及周围的人是一些什么样的人?
【答案预设】 这些人是一些无聊的看客、闲人,愿意欣赏别人的难处与尴尬,以此排遣自己内心的空虚与无聊。(从“干瘪脸的少年还扭住了眉间尺的衣领,不肯放手,说被他压坏了贵重的丹田,必须保险,倘若不到八十岁便死掉了,就得抵命。闲人们又即刻围上来,呆看着,但谁也不开口;后来有人从旁笑骂了几句,却全是附和干瘪脸少年的。眉间尺遇到了这样的敌人,真是怒不得,笑不得,只觉得无聊,却又脱身不得。这样地经过了煮熟一锅小米的时光,眉间尺早已焦躁得浑身发火,看的人却仍不见减,还是津津有味似的”等描写可以看出。)②在国王落葬的日子,城里的人民,都奔来瞻仰国王的“大出丧”,“百姓都跪下去,祭桌便一列一列地在人丛中出现。几个义民很忠愤,咽着泪,怕那两个大逆不道的逆贼的魂灵,此时也和王一同享受祭礼”。他们与为“复仇”而献身的眉间尺和黑色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与强烈的反差。
③作者在这时写出这样一些人,有什么用意?
【答案预设】 通过描绘这样一些人表现出一种冷酷的社会现实:正是这些深受重压而至死不悟的闲人,不仅残害自己还束缚别人,使眉间尺——一个只有十六岁就要去完成复仇大业的少年,感到孤独,无所用其力。
④本文的主题是十分冷峻与严肃的,但在文中却出现了这样一些滑稽的人和事,他们的出现与本文的主题是否矛盾?
【答案预设】 不矛盾。作者借此来表现作品的一个主题,那就是改造“国民性”的必要与艰巨。
2.分析文章主题
思考:课文的“相关链接”(59-60页)
一、二,是著名文学评论家袁良骏、严家炎关于课文主题的针锋相对的评论,链接的目的是启发同学们对作品进行多角度的思考和解读,培养发散思维的习惯和能力。请问:你同意哪一种?为什么?如果这两种你都不认同,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预设】(1)链接一:从《铸剑》的写作背景角度立论。《铸剑》表达了作者强烈的“复仇”精神。(2)链接二:从《铸剑》中黑色人的行为表现角度立论。《铸剑》是一篇武侠小说,体现出一种“原侠精神”。(3)从本文是神话或传说立论。表现了人民反抗专制暴君的斗争精神。同学们可各抒己见,因角度不同,结论可能不同,要求能自圆其说即可。
【板书】
文章的主题
(1)表现出强烈的“复仇”精神(2)表现出一种“原侠精神”(3)表现出人民反抗专制暴君的斗争精神 3.分析描写人物的方法
【答案预设】
(1)简洁的外貌描写 例如:“前面的人圈子动摇了,挤进一个黑色的人来,黑须黑眼睛,瘦得如铁。他并不言语,只向眉间尺冷冷地一笑,一面举手轻轻地一拨干瘪脸少年的下篇三:九年级语文上册 铸剑教案 长春版
铸剑 1 2 3 4 5 篇四:世界何时铸剑为犁教案
世界何时铸剑为犁教案
塘溪中学 项美青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开阔视野,增加有关战争知识的积累;
2、培锻炼口头表达能力、诗歌感悟能力和写作能力;
3、提高对战争的认识,培养热爱和平的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二、活动课前准备
1、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备好活动课
2、让有兴趣的学生课外去了解有关战争的历史,预习课文,并准备在课堂上交流
三、活动过程设计
1、导入
以视频《辛德勒的名单》导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2、看一看,谈一谈
给学生观看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利比亚战争的图片,让他们说说自己的感受 “反对战争,珍惜我们的和平生活”
3、读一读,品一品
同学们的感受、想法如果写下来,肯定会是一首首富有深度的诗歌,那么,就让我们去朗读诗歌,品味语言,走进战争,感受战争那悲惨壮烈的场面吧!
分三步走①感受战争场面
②体悟战争带给人们心灵和肉体上的痛苦
③对于战争的思考,我们反对战争,但绝不害怕战争
4、写一写,比一比
让学生写几句关于战争、受到战争伤害的人们和发动战争者的话,比一比,要求:突出语文色彩
小结:没经过战乱,哪知道和平的珍贵;
没有流血,哪知道胜利的不易;
没有离散,哪有团聚的喜悦;
没有战争的阴霾,哪有和平的光明 让我们拒绝战争,铸剑为犁!
《世界何时铸剑为犁》教学案例设计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集上册第一单元综合性学习课
二、指导思想:
以语文新课程标准为依据,着重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增加知识的积累以及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对战争的认识。
三、教学目标 : 学生通过对有关战争的各种信息的搜集、整理、探究,提高对战争的认识,培养热爱和平的情感和社会责任感。同时,通过文字、图片、表演、论辨等形式展示成果,进而开阔文化视野,增加有关战争的历史知识和文学知识的积累。通过口语交际、写作训练,锻炼自己围绕某一事件进行评论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就某一问题阐明自己观点的写作能力。
四、教学重点、难点:
各种信息的搜集、整理、探究,提高对战争的认识,培养热爱和平的情感和社会责任感,锻炼自己围绕某一事件进行评论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就某一问题阐明自己观点的写作能力,这些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学生资料的缺乏、口语表达能力的不完善以及各种整理、探究信息能力的欠缺都会对本课的教学带来一定难度。同时,战争本来离学生有一定距离,让学生体会战争的危害、培养热爱和平的责任感需要教师不断创设情境,这也是一个重点、难点。
五、教材分析:
本课是综合性学习活动课,这是新课标教材中的一个新的尝试,这课是在经过学习了一个单元的关于战争题材的作品之后所延伸出来的活动课,旨在让学生收集一定的关于战争的资料后分析、整理,从现实角度、文学作品中加深对战争的了解,培养热爱和平的情感和社会责任感。同时也锻炼学生围绕某一事件进行评论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就某一问题阐明自己观点的写作能力。而这节课的教学案例学生经过了资料收集等准备阶段后的一个成果的展示课。这样的综合性学习课不仅课外要利用大量时间指导学生查找资料,在课堂展示中更不能读读成果,草草了事,而是要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培养学生世界观的效果,也能够让学生真正深入去思考。
六、学生分析:
由于学生地处郊区,受家庭因素等的影响,学生的资料有限,要查找相关的资料存在一定的难度,但是通过一个单元的学习、了解,对于各种战争学生大概有一个宏观的把握,同时对战争的性质、给人民带来的危害,也从文学作品中感悟甚多。因此,为激发学生兴趣,能达到“跳一跳,摘个桃”的效果,教师可以预先准备大量资料制作成网站,利用校园局域网让学生在有资料可查的情况下查找、整理相关资料,这样便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否则学生在无资料可查的情况下必然缺乏兴趣,也不能很好的完成以后的活动任务。
七、教学过程 :
(一)课前的准备阶段: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网站分小组收集、整理资料,在教师的指导下制成幻灯片,自己配以相关的文字说明,在活动课上来展示本组的成果。
(二)课堂教学过程 :
1、导入 :我们热爱和平,我们不喜欢战争,但在这个世界上,却时常有战争伴随着我们。就在刚刚过去的20世纪,全世界大大小小的战争总共不下400次!21世纪的今天,我们更加热爱和平,但战争离我们并不遥远。世界,何时才能铸剑为犁,和平永驻?(播放动画短片《和平之声》,这一动画截取了一些战争带来的萧条的场面,儿童期盼的眼神、悲惨的境遇等,极具感染力,能让学生很快地进入情景之中。)
2、第一篇章(学生成果展示):古今战事知多少(1)搜集这一内容的“历史学家”小组把自己整理好的资料来向同学们展示,借助多媒体,边展示边向学生解说。(设计这样的环节,可以把学生的努力展示给其他同学,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也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听的学生也增加了知识,实现知识共享,共同进步。)
(2)感想:
由小记者负责采访这一组的部分学生,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有什么感受?(对战争有没有思考?谈出自己的一点体会)通过这样的设计,不仅能很好地抓住同学们最真实的想法,锻炼口语表达(转载自本网,请保留此标记。)能力,也培养学生热爱和平的责任感。让小记者参与,使课堂气氛更为轻松、活跃,让学生敢于表达,也让小记者的提问水平提高,培养了表达能力。)
2、第二篇章(学生成果展示):战争,为什么永不停止?
(1)由“军事学家”小组的同学通过演讲的形式,使学生对战争性质作较为深入的分析,进一步审视战争。(这一环节对学生的要求较高,但又是一项最基本的训练,让学生演讲,不仅要把本小组的成果展示出来,还需要学生的语言有一定的感染力,这一环节可以锻炼学生的胆量、培养自我展示的个性和能力,是一种较高层次的语文综合素质的培养。)
(2)介绍抗日战争的有关背景,全班同学讨论:为什么会发生这场战争?中国人民为此付出了怎样的代价?谁该对这场战争负责?(这是课堂中的一个讨论探究问题,学生可以在进行分组讨论的基础上各抒己见,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培养了学生的探究问题的能力以及互相的合作能力。)
3、第三篇章(学生成果展示):战争与文艺作品 由“文艺学家”小组的同学向同学背诵古今关于战争的一些诗词、讲一些战争故事,同时组织全班开展赛战争成语的小游戏,使学生对文学知识有所积累。(这是一个文学知识的积累,农村的学生缺乏的就是知识量,所以常常使探究无法深入,在平常的教学中注意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通过这种让学生寓教于乐的方式进行积累,就会在日积月累中提高语文素养。)
4、小组辩论:了解了这么多次的战争,看到人类历史经过的战争的风雨,看到了战争的残
酷之后,我们更加渴望和平,你认为将来的世界有永久的和平吗?怎样才能实现真正的和平?(学生集体讨论,各抒己见)
(辩论对初中生来说有一定困难,对这样的问题也很难深入,因此,教师在课前让学生浏览大量类似的资料,学生分析、整理、思考后得出自己的观点,并用一定的依据支撑,这样,只要学生课堂上言之有理,有理有据,教师就可以肯定。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语言能力,逻辑思维推理能力也能得到锻炼。)
5、活动总结评价:
评价是综合性学习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教师除了在学生活动前做好参谋外,还需对学生参与整个活动的情况给予督导和评价,当好裁判员。学生是评价的主体,也是评价的对象,步骤如下:
先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然后是五大小组互相评价,其中包括每个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收集资料的情况等,最后教师结合学生评价进行再评价。
八、布置作业 :
完成本单元的一篇大作文,可以是:
记叙这次开展某项活动的经过。
分析、评论某一件大事或某一个问题(如对“未来能不能实现真正的和平”谈自己的看法。)
想象未来的尖端武器和战争。
九、效果预测:
(1)本课作为活动课,又是以战争为话题,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存在一定的距离,再加之学生本身资料的缺乏、能力又不是很好,如果教师不加以辅导和帮助,很难形成良好的气氛,达到预期的效果。通过教师事先提供大量资料,学生自己进行分析、整理、探究的基础上,学生较为深入地了解了战争,也将会有话可说。
(2)战争,本来就是一个严肃的话题,学生如果不能进入相应的情境,就很难激发学生的情感,因此,在教学过程 中,利用多媒体,配合相应的图片、音乐,把美与丑、邪恶与正义、残酷和美好进行对比,学生能产生情感体验,在《和平之声》等一些动画图片播放中,能引起学生的共鸣,达到较好的效果。
(3)一些学生自我的展示、演讲,将能更好地提高学生表达能力,达到新课标中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要求。
(4)探究题的设计,让学生讨论、探究,能够提高学生探究能力。
(5)教师和学生带有鼓励的、较为公平的评价,能使学生改变自己的不足,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树立学生的信心。
(6)各类丰富的活动基本由学生穿插其中,使课堂更为自由,气氛和谐、轻松,学生就能做到有话敢说了。
综合性学习:世界何时铸剑为犁
◆活动目标:
1、让学生通过对有关战争的各种信息的搜集、整理、探究,提高对战争的认识,培养热爱和平的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2、让学生通过文字、图片、表演、论辨等形式展示成果,进而开阔文化视野,积累有关战争的历史知识和文学知识。
3、让学生通过口语交际、英雄故事的讲述,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4、通过写作训练,引导学生以“战争”为话题,多角度地认识战争的残酷,正义和非正义,阐明观点,提高写作能力。
◆活动重点:
1、学会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2、通过活动,提高对战争的认识,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3、在明确每个学生的活动项目和活动内容后,要放手让学生真正“动”起来,真正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使全体学生都能在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中积累语言,提高能力。
◆活动准备:
1、制定此次小组活动的方案,填好活动表格,由小组长负责记录填写。表格内容包括(活动项目、内容、方式、时间、地点、参加人员)。
2、读几本有关战争的图书,并做好读书笔记,为讲战争的故事作准备。
3、浏览介绍有关战争的网站,查阅有关战争的知识。
4、走访身边的老战士,观看影视作品,了解中国解放的历史。
5、民主推选,成立由学生组成的最佳活动成果评议委员会
◆活动方法;小组自主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影片导入
《南京大屠杀》片断。让学生充分感受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篇五:教育资源网--辽中二高中语文教案-铸剑
教育资源网-为广大高中、初中教师和学生提供新课标教育资源交换、信息交流、教研服务的平台!
高级搜索|网站地图|tag标签rss订阅 ? ? ? ? ? ? ? ? ? ? ? ? ? 初中 工作学习范文 各种论文 创业大学 幼教
热门标签: ? ? ? ? ? ? ? ? ? ? 紧张 扩招 实施 “
当前位置: 主页 > 高中 > 高一 > 语文 > 辽中二高中语文教案-铸剑 时间:2011-04-28 18:35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187 次
一、教学设计思想 1.本单元主题是成长如蜕,关注成长中的心理与情感,目的是让学生通过阅读和鉴赏几篇小说,理解其主题,把握其人物思想感情,学会鉴赏小说的基本方法。《铸剑》篇幅虽长,但情节简单,教学时重点分析
一、教学设计思想 1.本单元主题是“成长如蜕”,关注成长中的心理与情感,目的是让学生通过阅读和鉴赏几篇小说,理解其主题,把握其人物思想感情,学会鉴赏小说的基本方法。《铸剑》篇幅虽长,但情节简单,教学时重点分析少年眉间尺的性格变化。2.传授学习方法,诱导学生自我质疑解惑,积极激活学生思维。以文后“相关链接”为实践引导,启发学生对作品主题进行多角度思考与解读,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和习惯。要求学生评价文中人物,明确正在成长中的中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3.借助媒体重现小说情节氛围。学后,安排探究性写作实践。4.安排两课时。
二、教学目的 1.理解人物在故事情节发展中展示出的性格。2.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3.理解人民反抗专制暴君的斗争精神。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1.梳理情节,理解眉间尺在故事情节发展过程中性格的变化以及黑色人的性格特征。2.比较眉间尺和黑色人的性格。
教学难点:
黑色人身上“复仇”精神的理解。
教学步骤: 1.投影《孝子传》和《搜神记·三王冢》故事,导入新课,同时播放背景乐曲——《复仇的火焰在我心中燃烧》。简介作品及作者。梳理小说情节。
(1)了解学生预习情况:学生简述故事梗概。
(2)学生评价并补正。
(3)浏览课文,明确情节:(链接图片)
开端:戏鼠明仇,铸剑丢头。
发展:寻仇遇阻,复仇献头。
高潮、结局:智取王命,鼎中啮头。
尾声:三首俱葬,臣民祭头。
过渡:由小说三要素知识转入人物形象分析。2.眉间尺形象分析(重点突破)
(1)思考:请从文中找出刻画眉间尺性格的内容,并说说眉间尺有什么性格?
(2)学生阅读课文,同桌讨论分析。
(3)学生各抒己见。
(4)明确:①他优柔寡断、怯懦脆弱。
(从他“与老鼠的戏斗”可以看出。)
②他有强烈的复仇思想。
(当他听到“母亲的埋怨”和“父亲被杀”事实后,他“毛骨悚然”,“全身烧着猛火”、“毛发闪火星,拳捏得格格响”。这是他性格的第一次重大转变——决定复仇。)③他涉世不深、经验不足、能力有限。
(杀王行为莽撞;干瘪脸纠缠,手足无措)
④他成长迅速,抉择果敢。(他正确地选择黑色人帮他复仇,毅然交出自己的头和剑。这是他性格的第二次转变,表明他已经趋于成熟。)3.黑色人形象分析
(1)学生从文中找出刻画黑色人的内容,并说说表现了他的什么性格?(2)学生浏览课文,讨论、分析、表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