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定义性概念有理数的教学目标与过程设计
定义性概念有理数的教学目标与过程设计
Gain attention of learner 让学生分小组思考、讨论,生活中哪些是有理数,再比赛,看正确率
Inform learner of objective 给出学习目标,什么是有理数,学习有理数的概念 Stimulate recall of prerequisite 举例说明学生之前讨论的哪些是有理数,哪些不是 Present stimulus material 分类数的名称
1,2,3,4„„叫做正整数;
-1,-2,-3,-4„„叫做负整数; 0叫做零;
2,2.5(即2)叫做正分数;
321
211823
12−2,−,-2.5(即-2)叫做负分数; 正整数、负整数和零统称为整数; 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为分数。Provide learning guidance 给出题目,让学生解答,教室解惑 Elicit performance 教师提问,什么是有理数,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总结 Provide feedback 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Assess performance 教师用ppt给出题目,学生做 Enhance retention and transfer 让学生简单定义有理数,教师补充,最后教师给出准确定义。
第二篇:“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理解与设计
“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理解与设计指误
主讲人:孙向军
[关键词]过程与方法,设计,理解认识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0014-03 这次课程改革的突出特点之一是把“过程与方法”作为课程目标明确提出。按照新课程理念,“过程与方法”不仅是中学历史教与学双方的手段,更是教与学,特别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目标之一。对这一目标的设置和理解认识,存在一些争议,目前,可能会影响和制约新课程若干新理念的贯彻与落实。
近年来,笔者有机会参加了几次新课程下的中学教师说课、授课竞赛和观摩,并拜读了一些教师的新课程教学设计。在这些教学设计中,对“过程与方法”目标的理解和设计,角度各异、提法不一,存在诸多倾向。现将所听、所见几种理解设计问题筛选归类,扼要分析如下,供同仁思考。
一、以教师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式方法,代替学生学习、思维、参与学习的过程和学生学习的方式方法。
这是在过程与方法目标设计与理解上存在的最为突出的问题或倾向,按照新课程理念,教学目标是课程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期望与预设,其实施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然而,在目前的新课程教学中,教师对这个问题的理解与认识仍然存在着问题。即对教学目标设计的行为主体与指向含混不清,或理解为纯粹的教师行为.或在教师行为与学生行为之间游移徘徊。表现在“过程与方法”的目标上,要么设计成教师的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要么理解为教师为主的师生结合的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等等。表面上看,似乎只是一个角度和表述的问题,其实质还是反映了教学理念问题。
案例1: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高三旧课程的新设计)一课的“过程与方法”目标:采用问题教学法,辅之以多媒体课件,并注重学法的指导。”这个设计,显然纯属教师“教法”的设计,基本没考虑“明清时期外交关系”主要内容的教学过程设计安排,未考虑怎样让学生体验、感知、学习,更未考虑引导学生运用什么方法来学习、体验和感知。
案例2: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建树“过程与方法”目标是:本课以启发学生活动为主,辅之以讲授法。主要包括四个环节:①提供历史资料、营造历史情境;②学生阅读、欣赏、理解;③学生活动、再现历史;④学生感悟、教师评价。各环节均以学主为主,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这个设计主要也是在考虑老师如“何教”,“启发为主,辅之以讲授法”,明确地设计了教师的“教法”;后面的“四个环节”,似乎设计出了教师教与学生学的过程思路,但学生的学习“方法”是什么?看不出来。后的“均以学生为主”是“过程”的特点,还是什么?不明确。“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用什么内容?训练什么方法?培养哪类“历史思维”?都显得空泛,不得要领。
二、以“能力”代替“方法”(或能力与方法混淆)
能力与方法,是认知心理学中相关联的两个基本范畴。能力,是指顺利完成某一活动所必需的心理条件,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并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一般能力是指观察、记忆、思维、想象等能力,通常也叫智力。新课程下的历史学科的“能力”(合学科技能),如历史观察能力与历史想象能力、搜集信息与处理信息的能力、理解问题与分析问题的能力、批判推理与创新的思维能力、综合与应用能力等。
方法,泛指关于解决思想、说话、行动等问题的门路、途径、程序等,在认知心理学上的方法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方法是指在学习过程中,为达到学习目的、掌握学习内容而采取的手段、途径以及学习所应遵循的一些操作性原则、环节。狭义的方法是指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所采取的具体活动措施与策略。包括记忆、思维、听说、阅读、观察、练习、写作、实验、参观、表演、欣赏、研究、总结、评论、创作、讨论、访问、调查、游戏、收集资料、制作图表、社会活动等。
通过具体的方法,可以训练、培养、形成一定的能力。两者在某些方面有相关之处,但并非等同的,不能简单混为一体。
案例1:七年级“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的“过程与方法”目标是:通“过对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作用的分析,培养学生总结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丝绸之路的教学(教的角度),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通过对丝绸之路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显然,这也是从教师教的角度设计“过程与方法”,“三个通过”“三个培养”,都是指的老师。假如“三个通过”是教与学的“过程”设计,那么“三个培养”(“培养”的行为主体是教师,应该表述为学生为主体的“学会”之类为好),应该是学生学习的“方法”,而不应是能力,当然最好能进一步明确是什么样的读图识图方法、怎样的具体的分析问题的“方法”。
案例2:初中“大变革时代”的“过程与方法”设计为:“引导学生分析商鞅变法的背景及其作用,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观察历史事件的能力;利用都江堰模型,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引导学生评价李冰、商鞅,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这个设计主要是要通过商鞅变法、都江堰工程等重要史实的教学过程,引导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观察、分析和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引用“两个主义”的理论引导训练学生相应的学习观察历史事物的方法,虽然显得过大些,但设计还算贴谱,然而,这里应该表述为“方法”,而不是“能力”。
在一般的课时教学目标中,按照三个维度的划分,“能力目标”应该在第一维度中结合重点“知识”学习目标的要求,进行的设计处理,在这里再作设计处理,难免重复。当然笔者所见,有一部分教师的目标设计,有意无意地在第一维度中,只设计“知识目标”没有能力目标”,而在“过程与方法”目标中,又有意无意地添加了“能力”目标。这样设计是否恰当,可以再讨论。但问题是,不能简单地以“能力目标”置换或取代“方法目标”。否则,新课程的“过程与方法”目标要求,就在无意中被阉割和架空了。
三、方法”设计的泛化、笼统化(旧标的无效)
在“方法”目标设计中,有的设计,思考的角度、方法的设计,也还算合适,但是,“方法”不具体,可操作性欠缺,失于笼统、空泛,很难想象其能否落实和实际教学如何。
案例l:某教师在设计历史必修(Ⅲ)专题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中“百家争鸣”的“过程与方法”目标方面设计是:通过本课的学习,掌握分析问题和探究问题的方法,以及搜集资料和处理信息的基本方法。”显然,这个设计在教学实施中,是没有针对性和实际意义的。因为,这只是一种泛泛的学习方法要求,本节课究竟如何落实、如何体现,根本没有涉及。这样的教学目标设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属于无效的。另一个设计:“根据自己的探究主题,有侧重地收集关于孔子、孟子、庄子、韩非子及百家争鸣的资料,并加以选择和分析,构建论据,提出并阐释自己的见解。”这一设计尽管不够完善,但是它至少在具体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等方面体现的比较好,因而是比较可行的,也容易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案例2:高二“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一 课的“过程与方法”目标设计为:“通过感性认识,积累历史知识,理解历史和现实问题;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史论结合,独立思考,合作学习。”这是一个比较典型的空洞设计。前一点,可以理解为是“过程”的思考与设计,后两点应该是“方法”的设计。三点都属
于“放之四海”皆可通用的“过程与方法”。姑且不论其“过程”设计是否贴切,即便将就着成立,也还有一个通过本节课学习“积累”什么重要知识,对什么主要内容“感性认识”,“理解”什么“历史和现实问题”的问题。“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是新课程对学生学习方式提出的很突出的总体要求,具体在本节课中怎样实施?学生“自主学习”什么内容?“合作探究”哪些问题?都须明确设计安排。“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史论结合”也须结合本课内容实际而设计实施。是使用“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中的哪一个、或哪几个具体理论观点,分析理解本课中的哪些问题?这都需要具体明确,否则难脱空泛。顺便说说,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史论结合”分析问题的方法要求,既是新课程的方法要求,也是老课程一直强调的。在新课程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理解掌握并能恰当运用之,分析理解重要历史事物、历史问题,是毫无疑义的。但笔者所闻所见,在诸多教学设计上,往往 流于空洞、形式。
四、过程与方法设计上的残缺
曾看到这样的情况:有的设计考虑到了过程,但方法不知所云;有的设计明确了方法及指导方法的思路,但却没有过程,看不出方法是在怎样的教学内容情境下贯彻落实的。笔者所听说课、所看教学设计,漏掉方法的有,更多的是缺失了“过程”,而孤立地思考、设计方法。
案例1:“教师利用信息技术,通过呈现历史材料创设情境,循循善诱,激发学生主动探究;通过阅读、讨论、体验感悟历史。”(强调教;有过程,方法不明确)这个设计,除去教师行为主体的痕迹之外,“过程”设计尚能看出,但在这个过程
中,引导学生主体学习的方法残缺,前一要点基本看不出方法,后一要点的“阅读、讨论、体验”则失去“过程”的依托,“阅读、讨论、体验”的“方法”也有失笼统,缺少针对性。
只有孤立的方法目标,缺漏了必要的、恰当的学习活动的过程设计,方法就失去了依托,也就无法落实,无法变成学生自己的能力。
从心理学意义上考量,“过程与方法”理应贯穿于“知识与能力”培养、“情态价值观”渗透的整体过程中,三者是不应截然分开单独实施的。退一步而言,仅“过程与方法”二者,又是密不可分、相互依存的,不可能只留用一个,而有意无意地 抛弃,舍掉另一个。
五、求全贪多、缺少选择
考虑课堂教学的时效性和实效性,一节课能围绕主要、重点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一两个有针对性的、适用的学习方法,基本就可以了。有的教学内容比较丰富,可能适合多种方法的设计引导,但也应有所选择、择其要者,不能凡适合的,不分轻重缓急,一律拿来设计使用。
案例l:必修I第一单元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过程与方法”设计为:“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讨论等方法获取知识;从对‘始皇帝’和‘皇权至上’的学习中,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材料并从中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比较郡县制与分封制的不同,掌握比较历史问题的方法;绘制‘中央官制’示意图,学会构建知识体系;讨论‘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掌握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基本方法。”
这里涉及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方法、获取信息与知识的方法、比较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构建知识体系的方法、评价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等等。或许这是由于高中新课程开始阶段的课时教学设计,需要指导、训练学生了解和掌握的学习历史的方法很多,而且也都是必要的,因而有“贪多”“求全”的倾向,也许这属于个例,尚可实施,但在一般的情况下,课时“方法”的思考设计还是以适合、适量为原则,须有所筛选,择其要者,以确保其有效贯彻落实。
【作者简介】陈光裕,男,1955年生,天津人,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主要从事中学历史教学研究。
第三篇:语文教学的目标设计与过程设计
语文课堂教学的目标设计与过程设计
上海市建平中学
廖
飞
刊载于2008年12期《语文教学与研究》
一堂好课,绝对是事先精心设计的,且课堂上又经过教师创造性劳动,适度调控事先的教学预设与实际的课堂情境之间的差距,从而自然生成出的有活力、有灵动的智慧课堂。因此,课前的教学设计(教案)的质量,是课堂有效性的前提与保障。下面以语文教学设计为例,结合个人语文教学实践案例,谈谈如何做目标设计与过程设计。
完整的学科教学设计,应该包含三大部分:
①教什么——教学目标设计;②怎么教——教学过程设计(教师的教学艺 术);③为什么这样教——基于什么样的教学价值观。
完整的“教学预设”总是包括以下基本环节环节:
课前分析(学情分析、环境分析、教材分析)——目标设计——评价量规设计——过程设计(导引——观察、体验、解析示范——归纳——巩固迁移)——评价反馈
其中,“目标设计”、“过程设计”是核心环节。对这些核心环节加以优化,就可以大大提高学科教学的有效性。
但日常教案写作的实际问题是,“目标设计”常常形式化,笼统模糊,难以科学量化评估其教学的效度(即有效性程度);对于“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也常常是贴标签式的罗列,缺乏外显的形态设计。而“过程设计”又只是机械地预设课件程序,导致“课堂跟着课件走”,教师死守预设,逐一展开程式化教学。
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必要重新审视学科教学中“目标设计”与“过程设计”的基本规范问题。
一、“教学目标”的设计
1、“教学目标”与“教学目的”的区别
“教学目的”是指教学行为所追求达到的终极愿景,属于定性分析的范畴;而“教学目标”是指实施教学行为后,在学养、技能、情感、方法等方面预期实现的变化幅度或影响程度,是可以也必须衡量的学科教学效度的具体标杆(或指标)。“目标”的表述尽量不使用“理解、掌握、了解、培养、学会”等模糊用语;“目标”的内容尽量不使用愿景性的语言,而要用可量化评估的描述性语句。
课例:《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若把“学习因果分析的说理方法”做为教学目标之一,在表述上,可以这样描述:
①能在课文中找出运用因果分析的句子。
②能以课文为例,用自己的话解释运用因果关系的基本要求(对应分析;互相推导。)
③、能写出用因果分析表达观点的句子。
2、衡量教学目标有效性的六个维度
①范围:目标必须符合学科知识能力系列的规定以及单元目标意图 ②连续:结果必须互相关联,反映同样的价值倾向。③适合:目标必须适合该年级水平的学生。④有效:目标必须反映和说明我们对它们的定义。⑤弹性:目标是所有学生都可以达到的。⑥具体:目标不能模棱两可,而要用词准确。
3、语文目标定位的“根据”
①学生需求(即学情分析)——关注目标的“适合”、“弹性”纬度,不同年级不同学校不同班级层次学生,需求是不同的。
②国家《语文课程标准》(即知识系列与序列分析)——关注目标的“范围”、“连续”、“具体”纬度。
③课文的功能(即教材分析)——关注目标的“有效”纬度。语文课文的主要有德化、审美、益智、文化、研究、语言思维与训练等基本功能。例如,教学《合欢树》一课,就应该是以体悟“至真至诚至情”的德化为主,不应无动于衷的做支离破碎、寻章摘句的段落分析。
【目标设计课例】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课文《老王》。教学目标有三个: 第一,体悟不幸者的善良;以善良体察善良(道德情感价值观教育的内化目标)。教材设计了两个外显行为的练习,来保障落实这一目标并能量化: ① 能概括出老王的善良及杨绛的善良之处。(基本目标要求)
② 能以老王为第一人称,改写文中老王给“我”送香油、鸡蛋这一部分。(较高目标要求。这一设计比前一个目标要求更高,且很高明,既在过程体验中潜移默化受到感染教育,也落实了语文学科的读写能力目标)
第二、体会杨绛朴素中见深刻的语言(学科知识内化目标)。教材以“前任、强笑、镶嵌”为例设计了一个外显行为的三组比较练习让学生比较体验。
第三,字词积累的教学目标(学科知识内化目标)。教材设计了一个外显行为的练习:会读会写“愧怍(zuò)”等词语。
这样的目标设计具体、清晰、有效、适合、有弹性。
上海实验版高一下学期教材也选了《老王》做课文,高一教学该如何确定《老王》目标设计?可以这样设计三维目标:(1)、思想内容(情感目标)的解读定位——
对《老王》文本内涵展开讨论,多元理解、把握深刻的意蕴(如:关爱生命,关注弱者;平等思想与人道精神;两个不幸者对不幸命运的抗争与互勉,等。)(2)、学科知识能力目标——
①语言风格的体验(平淡朴素,含而不露)
②选材立意的感悟(透过生活琐事写人情、人性,展示平凡人生及其生活况味)
③能以老王给“我”送香油、鸡蛋一节为例,说说细节描写的作用。(3)、过程方法目标——研究性合作学习
① 学会结合背景资料,研究体悟文本中特定时代的行为心理。② 能用批注法精读老王给“我”送香油、鸡蛋的语段。
二、教学过程的预设
1、教学过程预设的关注点 ①各教学环节的有效性、最优化 ②各环节的教学方法、策略设计
③问题情景设计。“好钢用在刀刃上,课堂智慧用在问题上。”问题教学设计是预设教学过程的关键核心环节。④ 可能障碍的应变预案设计
2、课堂教学过程的主要环节
①导入课题 ②体验发现 ③迁移巩固 ④评价反馈
前两项属于“课堂教学任务”的范畴,后两项属于“课堂教学效果”的范畴。前者对后者有着决定作用,因此教学设计上尤其要注意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下面着重谈谈导课设计与“体验教学”设计的操作方法。
3、导入课题的方式选择
导课的基本原则:创设适合本课教学目标的学习情境,以求在最短时间激发学生兴奋点,吸引学生注意转移到课堂来,自然贴切引出后续新课题。下面列举几则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课前导语设计: 解题导入式。课例:人教版初一(下)《夜走灵官峡》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一篇小说《夜走灵官峡》(板书),题目交代了故事的情节、时间、处所。作者特别用“走”,而不用“奔、闯、到、过”之类的动词,这涉及到灵官峡的地理特点。请浏览全篇,弄清楚灵官峡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作者导入式。课例:人教版初一(上)《枣核》
有一位老人,“在没有地图”的人生旅途执著地寻梦,84岁还写了《年轮》的生命宣言。他的名字叫萧乾,现代文学史上很有个性的作家、记者、翻译家。他热爱生命,热爱祖国,即使受到不公命运,也不改一个中国心。1957年错划右派,蒙冤22年才平反。1980年70岁时应邀访美,写下散文集《美国点滴》。今天我们学习其中一篇——《枣核》
故事导入式。课例:沪版高一(上)第二单元“家庭亲情”
当今世界首富的光环,已经从比尔·盖茨转移到墨西哥电讯大王埃卢身上了。世人更多关注到他财富人生的一面,羡慕每天220万美金流入他的腰包,却很少关注他注重亲情的一面。他常感慨“长的是磨难,短的是人生。”他妻子的病逝,更改变了只顾工作的习惯——每到周六,不论多忙,不论在世界哪个地方,他必定要赶回家与家人共进晚餐,享受亲情。“珍惜亲情,学会感恩”,真的是我们需要关注的课题。下面,我们就走进表现“家庭亲情 ”的第二单元。
问题导入式。课例:《诗经•卫风•氓》
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内涵丰富,不仅具有语言艺术价值、社 会德化功能,还因其现实主义传统而具有历史研究价值。
请运用抓关键词语的方法,用发现的眼光审视《诗经•卫风•氓》,你看到两三千年前中国黄河流域哪些历史风情?
情景导入式。课例:人教版初一(上)《散步》
1994年9月3日,央视〈综艺大观〉节目为中年人开办了一台专题晚会,展现了中年人内心深处的真实世界。你们的爸爸妈妈此时正步入这个年龄层,你们是否走进过他们的心灵世界,感受过他们的艰辛、重负与情怀吗?今天我们借助莫怀成的散文《散步》所描写的生活细节,感受一家三代之间的理解、尊重与浓浓亲情。
温故知新式。课例:人教版初一(上)《大自然的语言》
课前请大家背诵《春》“小草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一段。
不错的,冰雪融化,草木萌发,那是春的消息;知了鸣唱,荷花玉立,那是夏的歌舞;金风送爽,丹桂飘香,那是秋的名片;雪花飞舞,银装素裹,那是冬的盛装。这些景物出现,传递了季节更替的消息,成了报告大自然变化的语言(板书)。他们的学名叫“物候现象”(板书:大自然的语言——物候现象
开门见山式(最常见的导入课题方式。课例略。)
4、课题体验的展开方式
所谓“教无定法”,因人而异多种多样。凡是合适的(适合课文类型、学生层次、教师特长的),就是最好的。大体来说有下列几种方式:
① 逐层推进式。这是教师常见的教学展开方式——题解、作者、背景、段落 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色、布置练习。
其优点是简约、流畅、自然,但易陷入按部就班程式化。
② 中心开花式。抓住文中堪称“文眼”的或对前后文起关联作用的关键词句,设计问题情景,牵一发而动全身。
如,教学《三棵树》,可抓文中“两棵树弥合了我与整个世界的裂痕”一句设问:“这意味着在获得两棵树前,‘我’与外部世界是有‘裂痕’的,那么文章哪些地方写了这些裂痕?两棵树用什么来‘弥合’这些裂痕的?”由此展开全文的研读)
③ 结尾反观式。卒章显志、画龙点睛、深化主题、补充交代式的文章结尾处,往往可以关照全文的。如:《老王》结尾难点句“这是一个多吃多占者对不幸者的愧怍”就可作为全文突破口来展开全文研读;《陈焕生上城》的结尾写到:陈焕生上了一趟城,身份显著提高,他变得很神气,做事也更有劲了。据此设问:“陈焕生这趟进城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对于从城里回来后乡亲们对他的态度变化以及他自身的思想变化,你是喜还是忧?”由此而展开全文研读。
④ 沙龙式。即开放课堂,让学生自由讨论碰撞交流,不同的人不同角度解读 出不同内涵,感悟文本深厚意蕴,让每个学习个体都有收获。这种方式特别适合多元化主题类型文本的研究性学习。
课例:对《项链》的主题立意做开放性的理解讨论,学生可能会得出三种解读:
A.小人物的可贵:十年青春代价换取“诚信”;坚守平民的自尊人格 B.命运给人开的一个玩笑(小事成败一个人)C.爱慕虚荣者的教训
第四篇:商务会议中心定义与概念
会议中心的定义、功能及作用
会议业意味着工作机会,会议业意味着教育和学习,会议业意味着营业收入,会议业意味着消费,会议业意味着人际沟通,会议业意味着商业„„
会议业能为当地带来显著的商务客源,并以此推动旅游、交通、商业、通讯等行业的消费,造就大量工作机会,提升城市形象,是构成城市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会议设施在会议业的发展中担任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深化,现代服务业的不断发展,会议和展览业悄然崛起,并凭借其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取得了长足发展。从全球范围来看,会议产业正处于稳步增长的阶段。国际大会及会议协会(ICCA,International Congress& Convention Association)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2009年全球举办8,294场国际协会会议,2010年举办了9,120个国际协会会议。而根据国际协会联盟(UIA)的2010报告,2010年全球召开的国际组织/协会会议共12,054场。此外,根据《世界服务业重点行业发展动态2006—2007》的统计,全球召开会议大约40万场,会议总开销达2,800亿美元。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会议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在短时间内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1995年,我国举办的国际协会会议数量在全球排名第15名,至2009年已上升至世界排名第9名。
作为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会展业是会议业和展览业的总称,即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会议和展览,吸引大量商务、旅游客流,促进产品和服务市场开拓、信息和技术交流、对外贸易和旅游观光,以此带动交通、餐饮、酒店、商业、零售、金融、保险、电信等多个产业的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会展业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城市国际化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作为一种新的经济现象和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会展业已经被我国众多大城市列入重点发展的行业,特别是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大都市以及众多二线城市。
会议业远大于展览业
2011年2月,总部设在美国的会议产业理事会(CIC)与全球专业会议组织者协会(MPI)、世界奖励旅游协会(SITE)、专业会议经理协会(PCMA)等国际协会和美国普华永道公司共同发布了最新的《美国会议产业影响力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该《报告》指出,2009年,共计调查了展览、奖励旅游等180万个活动,对美国GDP的贡献为1060亿美元,直接支出达到了2630亿美元,产生的联邦税收、州级税收和地方税收总计达到256亿美元。根据该《报告》显示,在180万个活动中,公司会议为120万场,占71%;协会会议26.9万场,占15%;奖励旅游6.6万个,占4%;展览只有1.07万个,仅占1%。
由此可以看出,该《报告》带给我们三个启示:
一、在美国,会议业(meetings)是一个泛概念,包含了展览和奖励旅游;
二、180万个不是会议和展览数量的全部,而只是被调查到的一部分,这也证明会议数量根本无法精确统计;
三、会议数量远远多于展览,其对经济的贡献也远大于展览。正因为美国的会议业是如此发达,所以美国几乎每个城市都建有会议中心。
目前,中国尚没有相关的统计数据,仅北京有官方统计数据。
近几年,北京统计年鉴都体现了上一接待的会议、展览量、从业人员、直接产值等数据。2009年,北京接待展览数量为1216个,会议22万场,会展业从业人员20.73万人。有一点可以确认,即会议业远大于展览业。
为何要建会议中心
能说出的理由无非是招揽更多的会议、展览,以及包括新品发布、颁奖典礼、大型奖励旅游在内的其他活动,吸引参会者、参展商到该城市来消费,并拉动酒店、旅游、交通、购物、娱乐、餐饮、保险、展会施工搭建物流等其他行业,并向外推介宣传该城市,促进商贸文化交流,吸引投资,把信息流、资金流、技术流等城市急需的各种要素汇聚到该城市来,等等。简而言之,建设会议中心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
会议和展览,都可以被称作“活动”(events),会议和展览也常常合称为会展业,但会议和展览显然有着本质区别,比如主办机构、各自的客户构成、淡旺季等等,但两者又有着紧密的联系,比如展览均附带会议、论坛、研讨会等,大型会议同期也常常举办规模小一些的展览展示、交易会,但很多中型会议(参会人数介于200~799人之间)和小型会议(参会人数少于199人)并不附带展览,而是纯粹的会议、论坛。无论如何,展览和会议都很有可能用到同一种场馆,即会议中心。
会议中心的定义
会议中心,是主要功能为用于集中举办各种规模和形式的会议活动的建筑设施,通常包括多个不同规模的会议室以及宴会厅、报告厅、停车场、商务中心等设施,还应有会议附带展览需要的展览区域。
在欧美,会议中心可以分成两大类。根据国际场馆管理协会(IAVM,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Venue Managers)的说法,Conference Center是指承接规模较小、教育培训类会议的会议中心,有时还会带有住宿客房。而普遍熟知的会议中心的英文是Convention Center,但跟我们通常的理解又有很大的不同。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Convention Center专指大型会议中心,除了有各种不同规模的会议室外,还必须有面积较大的展览区域,实际上就相当于国内的会展中心(Convention& Exhibition Center)。在美国,大型会议中心(Convention Center)常和展览中心(Expo Center, Trade Show Center)“混为一谈”,即多数美国人认为Convention Center一定是拥有至少5000平方米专业展览场地的建筑设施。比如,美国的拉斯维加斯会议中心建筑面积29万平方米,其中展览面积18万平方米,共有16个展厅,另有可容纳2000人以上的会议室4个,最大的会议室可容量3200人,并拥有5000个停车位。
国际场馆管理协会指出,展厅是一个会议中心必备的功能区域,有的展厅总面积能达到10万平方米,但绝大多数会议中心的地面展厅(非多层展厅)面积介乎5500平方米~18,500平方米之间。这和国内的理解有较大的偏差。而欧洲却喜欢把会议中心叫做Congress Center,因为在欧洲大型会议是用Congress来表达的,而美国人偏好Convention。跟美国不同的是,欧洲的会议中心不是非得拥有展览场地才能叫做Congress Center,但欧洲的会议中心却是一定有固定座位的剧院(报告厅、礼堂)的。
会议中心的功能和作用
会议中心的功能,首先不是吸引会议、展览、新品发布、典礼演艺等活动。我们不妨引用温哥华会议中心(Vancouver Convention Center)网站首页上的一句话——驱动温哥华市的发展和进步,这才是一个城市的会议中心的首要功能。
会议存在于政治、经济、文化、体育、教育、宗教、军事等各个行业,人们为了议事协调、交流信息、传播知识、推介联络等目的而召开、参加各种会议,出差、旅行、住宿、租车、开会、购物、用餐、娱乐等一系列涉及到商务、旅游、交通、通讯等行业的行为经年不断。虽然如今人们已经离不开互联网,喜欢快捷方便的电话会议、视频会议,但仍然愿意抽出时间、花费机票到外地去参加会议,热衷于学习、教育、会后互动答问,出没于会议所安排的酒会、颁奖典礼,从而获得知识并得以认识同行或潜在的客户。根据国际大会及会议协会发布的2009年报告得知,从2005年开始,酒店就一直是国际协会会议的首选地,2009年有43.9%的国际协会会议选择在酒店召开。会议中心紧随其后,得到的市场份额是26.6%。由于国际大会及会议协会对进入其统计范围的要求比较苛刻,只统计国际协会会议,不涉及政府会议或公司商务会议。因此,完全可以认定,会议中心获得的市场份额要小得多,但是,会议中心最重要的功能就是相当于一座桥梁,一座连结本市和外地、本市和境外的桥梁,人们在此交流信息、联谊沟通。
会议中心的作用不容小觑。这可以从欧洲、北美和澳大利亚的会议中心绝大多数是由政府投资建设这一点上得到佐证。在这些地区,会议中心就是政府的公营事业的一部分,政府建设投资会议中心的目的之一是要为当地的酒店提供足够的客源。参会者无论是来自国内还是国外,来参加会议,必然要住宿、租车、吃饭、购物,这样在城市才有消费,并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从而起到经济拉动作用(economic impact)。但到会议中心来开会的参会者、随行人员并不会把主要的消费花在会议中心,相反,会议中心由于没有客房,得到的消费仅仅是会议室租金和一部分餐饮,因此,会议中心则是为他人做嫁衣,只能得到参会者综合消费的一小部分,受益的是当地酒店、交通、通讯、旅游、商场、餐厅等。所以,会议中心的作用并不能通过收入来体现,而是通过吸引的外地参会者和境外参会者来体现其无可替代的作用。正因为这种引来了金凤凰但自身获利很少的尴尬处境,使得会议中心极难盈利,这也是欧美的大部分会议中心都由政府来投资建设的最主要原因。
会议中心、会展中心不仅是当地的地标性建筑,还是一个城市的形象,如国内的上海国际会议中心因为1999年9月接待“财富”全球论坛而为世界瞩目,境外我们熟知的香港会展中心、墨尔本会展中心、温哥华会议中心、阿联酋阿布扎比国家展览中心等。这些知名的会展中心向世人传达着城市的活力、风采、魅力甚至是城市的个性,令人向往。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一个城市的会展中心不应止步于地标性建筑这个目标,而必须成为一个城市的代言人,阐释这个城市的发展目标和积极开放的心态,代表着城市的商贸发达水平、对外交流的高度和旅游文化的吸引力。简言之,会展中心是一个城市的符号。
会议中心和在此举办的一系列有影响力的大型活动和固定举办的高水平论坛、峰会,成了名副其实的门户(gateway),一个体现该市的经济水平、人文特征、旅游文化资源的门户,展示的是发展前景。来自外地和境外各行各业的机构和个人通过这个门户得以了解这个城市、喜欢这个城市,继而愿意在这个城市消费、投资,主动向他人推介、宣传这个城市。会议中心就是一个城市的眼睛,本地居民通过这双眼睛了解外面的世界,外地人、外国人也经由这双眼睛更好地了解这个城市。
本市居民借助于会议中心聚拢的各类人群、知识和信息,得以更好地了解外部,提高认识,获取知识,广交朋友,并促进本市的发展,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会议中心以及它所吸引到的会议、展览、演艺活动同样对一个城市的内部产生积极的作用。
提高本市居民的生活品质
从本质上说,只有人类的进步和提高,才能“驱动城市的发展和进步”,否则只有好看的GDP数字,但不能从根本上致力于提高本地居民的思想文化素质,帮助本地居民了解、分享最新的科学技术水平。目前,不少省市都提出了增加居民幸福感的目标,学习、分享包括人文、思想在内的优秀成果都有助于提升幸福感。大连和天津举办的夏季达沃斯论坛,同样帮助本地居民从不同场合和渠道聆听、了解知名政治家、企业家、学者、艺术家的思想和管理经验,从而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至少能让本地居民增加不少自豪感。
美国佐治亚州世界会议中心(Georgia World Congress Center)坐落于亚特兰大市中心,该会议中心的网站上显示其使命为“为佐治亚州和亚特兰大市的居民创造经济效益并提高每一个佐治亚人的生活品质”(generate economic benefits to the citizens of the State of Georgia and the City of Atlanta as well as enhance the quality of life for every Georgian)。如果能正确理解和把握会议中心的功能和作用,就能在前期规划、设计和建成后的运营管理方面从对内、对外两个方面加以更好、更深的思考。比如说,把会展中心建在郊外,远离市区,路途遥远会给本地居民造成交通不便、耗时费神的感觉,这实际上制约了本地居民参观展览、参加会议和活动的愿望,甚至可能放弃出行,最终本地居民丧失或主动放弃了学习、交往、获得知识的良好机会,继而影响到了人的全面发展。用当下流行语来说就是建设会议中心也要着眼于增加本地居民福祉。
会议对当地经济的拉动作用是巨大的、悄无声息的,而且还是长远的,作为会议仅次于酒店的最重要举办地,会议中心承载着无限的期望,因此,会议中心的运营、管理不但是投资者、管理团队所最为关心的,而且对城市的经济、文化、科技的交流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并影响着主办机构、参会者、参展商、供应商、媒体的评价。从这个意义来说,会议中心必须经营好,否则会对这个城市产生负面作用。
第五篇:第一章有理数教学目标
第一章有理数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正数、负数的实际意义,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
(2)掌握数轴的画法,能将已知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能说出数轴上已知点所表示的解.(3)理解相反数、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和代数意义,会求一个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4)会利用数轴和绝对值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
经过探索有理数运算法则和运算律的过程,体会“类比”、“转化”、“数形结合”等数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鼓励学生探索规律,并在合作交流中完善规范语言.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正确理解有理数、相反数、绝对值等概念;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会求一个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
2.难点:准确理解负数、绝对值等概念.
3.关键:正确理解负数的意义和绝对值的意义. 课时划分
1.1 正数和负数
2课时
1.2 有理数
5课时
1.3 有理数的加减法
4课时
1.4 有理数的乘除法
5课时
1.5 有理数的乘方
4课时
第一章有理数(复习)
2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