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到敌人后方去”·教案示例之二
“到敌人后方去”·教案示例之二
教案示例之二
第8课 “到敌人后方去” 教材分析
抗日战争爆发后,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内部出现了两条截然不同的抗战路线。本课叙述了中国共产党在洛川会议上制定的全面抗战路线,展示了洛川会议后,我党领导的抗日军队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打击日本侵略者的壮丽图景,有力地说明了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坚。中国的抗日战争还得到海外华侨、国际友人和苏联等国家的支持与援助。
教学目的
1.基础知识:中国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和洛川会议的主要内容;晋察冀等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延安成为全国抗战的指导中心:杨靖宇及东北抗日联军的英勇斗争;陈嘉庚等海外华侨进行的抗日救亡活动;白求恩等国际友人对中国抗战的支援。
2.思想教育:①通过讲述洛川会议,使学生认识中国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是指导抗日战争胜利的保证。②通过讲述敌后战场的建立和广大军队抵抗日军,对学生进行热爱党、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教育。③通过讲述海外华侨和国际友人对中国抗战的支援,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
3.能力培养: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两条不同的抗战路线本质上的区别,找出原因和结果,培养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认识历史事物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中国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的制定和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
难点:从本质上分析两条抗战路线的区别。
教学方法 以讲为主的综合教学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放《大刀进行曲》录音)提问:当日军大举进攻,中华民族危急存亡之际,国民党政府推行的是什么抗战路线?结果如何?(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与蒋介石政府截然相反,中国共产党从抗战爆发之初就实行全面抗战路线。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重,把抗日队伍开赴敌后战场,英勇杀敌。(放录音《到敌人后方去》)
一、全面抗战路线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找出重点,师生共同分析)1937年8月,中国共产党在陕北洛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决定党的中心任务是动员一切力量,实行全民族的抗战: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知识的贡献知识和智慧,全民动员打一场人民战争。会议通过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具体的方针是到敌人后方开展广泛的游击战争,开辟敌后战场。基本政策是广泛深入地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这与国民党片面抗战路线形成鲜明对照。(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国民党正面战场为什么丧师失地?为什么不愿也不敢发动群众武装群众?从国共两党的阶级属性和基本宗旨认识两条抗战路线的本质区别。认识两个战场出现不同结果的必然性),洛川会议在八年抗战中具有重要意义,为中国人民打败侵略者争取最后胜利指明了方向。洛川会议后,八路军新四军立即东渡黄河,奔赴敌后。(指图说明哪里是敌后,引导学生认识我军为什么要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抗战初期敌强我弱;敌进攻我防御;敌侵略失道寡助,我自卫有亿万人民支持,因此在太行山麓,黄河之滨,白山黑水之间抗日武装灵活机动地打击日寇,敌后战场成为侵略者的坟墓。)
二、敌后战场
卢沟桥事变后,日军长驱直入野蛮烧杀淫掠,华北地区人民苦难深重;正面战场,“国军”一溃千里更使人心惶惶。平型关大捷后,八路军一一五师副师长聂荣臻率部在山西、河北边界以五台山为中心开展游击战争,发动群众组织地方武装,收复许多县城,建立了抗日战争时期第一个敌后根据地——晋察冀抗日根据地。这块根据地面积约2500平方公里,辖18个县,处于日寇侵华的心脏地区(指图中位置插小红旗)。此后其他各支八路军新四军相继建立了晋绥、晋冀豫、冀鲁豫、苏南、皖东、东江等十几块根据地,我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发展到近20万人。(指图并在各根据地插小红旗示明位置)党中央所在地陕甘宁边区成为全国抗战的中心,指导着抗日战争的发展,全国许多热血青年,工农群众从各地奔赴延安。抗日的烽火又从这里燃遍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放《黄河大合唱》录音)敌后战场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英勇杀敌的民族英雄。杨靖宇将军领导下的东北抗联在密密的树林里,在高高的山岗上不屈不挠地艰苦战斗。(指导学生看书中彩图、插图及文字,可请学生讲述八女投江等东北抗联的故事)东北抗联在党的领导下坚持斗争14年,共歼敌17万人。杨靖宇将军在1940年被日军包围,浴血奋战几昼夜最后弹尽粮绝壮烈牺牲,敌人将其遗体解剖,腹内只有草根棉絮,没有一粒粮食。正是这种全民族的抗战,有力地威胁着敌人后方,与国民党片面抗战形成鲜明的对比。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中国的抗战也赢得华侨及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持。
三、华侨支援祖国抗战
世界各地的华侨和港澳同胞,虽然栖身异国他乡,但共同的民族情感使他们密切关注着祖国的命运和前途。抗日战争爆发后,著名华侨领袖陈嘉庚在新加坡组织成立了“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领导东南亚各国华侨以实际行动支援祖国抗战。他们组织各种抗日救亡团体,出版书刊宣传抗日。他们节衣缩食捐献了大批钱财、衣物、食品、药材,从1937年7月到1938年底共捐资26亿美元。缅甸华侨捐献汽车1000辆,旧金山华侨捐献飞机10架,还有一大批爱国华侨青年怀着为祖国献身的壮志和决心回到国内,拿起刀枪奔赴前线直接对日作战,他们当中有不少人血染疆场甚至献出年青的生命。(指导学生阅读书中插图文字,讲述女英雄李林的故事)
四、国际援助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是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理所当然地得到了全世界各国人民真诚的同情与支持。
1.苏联政府是当时世界上唯一的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在斯大林的领导下,为中国抗战提供了物质援助:飞机1000余架,还有坦克大炮各种军械,苏联政府还派2000多名红军战士到中国与日作战。苏联的航空志愿队在抗战初期有力地打击了日本侵略军。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政府也给中国物资和军事上的援助。
2.不少国家的进步党派团体也纷纷派志愿人员到中国来参加战斗。著名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大夫受美国共产党和加拿大共产党的派遣远渡重洋,万里迢迢来到中国,率医疗队深入晋察冀根据地,(学生结合影视讲白求恩的事迹)在战火纷飞的艰苦岁月里,白求恩不怕危险,不讲条件,抢救许多八路军伤病员,他自己却多次昏倒在手术台上,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以身殉职,献出了宝贵生命。毛泽东曾经专门写文章纪念他,号召人民学习他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学习他以天下劳苦大众的解放事业为己任的国际主义精神。印度的柯棣华大夫也到晋东南和晋察冀根据地工作,他后来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曾任白求恩医院的首任院长,在抗日战争中献出了生命。我们将世代牢记他们的名字,学习发扬他们的国际主义精神。
3.美国进步作家新闻记者斯诺和史沫特莱也曾到延安和其他抗日根据地,公正及时地向全世界人民报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战争。史沫特莱还曾帮助白求恩、柯棣华到解放区。斯诺写的《西行漫记》报道了红军长征的经过。
让我们利用课本中插图或幻灯片,在《黄河大合唱》、《游击队之歌》的乐曲声中进行小结:
(利用《洛川会议会址》图,小结全面抗战路线、洛川会议内容和任务)
(利用《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形势示意图》,小结敌后战场、晋察冀和延安等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利用杨靖宇抗敌和东北抗联的彩图,小结敌后战场英勇抗敌的情况和作用)
(利用陈嘉庚、白求恩等插图,小结华侨及国际援助)布置作业。(略)
【简评】本教案具有两个最突出的特点;
(一)多次将抗日战争时期的音乐引入课堂。导入时播放《大刀进行曲》,讲洛川会议前播放《到敌人后方去》,课后小结时播放《黄河大合唱》和《游击队之歌》等。其作用是:创造了抗日大背景的气氛,激起了学生的民族感情,讴歌了人民战争的壮丽,使学生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二)课后小结富有创造性。通过大量地图、图画,将重点知识内容串连在一起。收到了读图学史、读图巩固知识的良好效果。
第二篇:《到郊外去》教案
《到郊外去》教案
教学内容:
1、欣赏管弦乐合奏《出发》。
2、小节、小节线、终止线的学习。
3、学唱歌曲《郊游》,表现郊游的情景。
4、学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做回音游戏。
5、欣赏乐曲《火车咔咔咔》。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郊游》。
2、欣赏《出发》《火车咔咔咔》。
3、聆听音乐《出发》、随着歌曲《郊游》进行表演。
4、认识小节线和小节。教材分析:
1、《山谷回音真好听》歌曲简洁、朴实,描绘了孩子们眼中的大自然景象,刻画了孩童的好奇心理,生动模仿了声音在山谷间回荡的自然现象。
2、《出发》1949年10月,前苏联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为儿童创作了一套儿童交响组曲《冬天的篝火》,这套乐曲共分八段,以苏联诗人马尔夏克的诗句作为标题,在乐曲间通过朗诵来叙述少先队员假日郊外旅行的生活故事,包括《出发》《窗外的雪花》《冰上圆舞曲》《篝火》《行军》《归来》等。这是普罗科菲耶夫继《儿童音乐》和《彼得和狼》之后,为儿童和青年创作的又一优秀作品。音乐描绘更加具体,更能为儿童所喜爱。
教学重点:
1、学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郊游》
2、随音乐《出发》或《郊游》进行表演。教学难点:
1、用强弱不同的力度演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指导学生不要过分夸张。
2、聆听音乐《出发》或随着歌曲《郊游》进行表演时,要做好组织工作。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 5
教学内容:
1、欣赏管弦乐合奏《出发》。
2、学习小节线、小节。教学目标:
1、听辨和感受乐曲《出发》中火车行驶的节奏,并随音乐律动。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听音乐,初步感受乐曲《出发》的节奏。提出问题:乐曲中描写了什么交通工具?
作曲家运用哪些音乐手段来描写这种交通工具?
2、教师介绍定音鼓和小鼓对火车均匀行驶节奏的模仿,小号对火车汽笛声的模仿。
3、听音乐,进一步感受乐曲《出发》的情绪。
提出问题:乐曲中少先队员出发到郊外去是怎样的心情?
作曲家在乐曲中运用两支旋律以及不同的音色,表现少先队员出发到郊外去的心情。
4、教师带领学生随音乐哼唱乐曲中的两个主题。
二、听乐曲《出发》,随音乐律动。
1、教师将学生组织成一列或几列长队,仿佛是火车的车厢,随音乐有节奏地律动,特别提醒学生表现火车出站、进站时,渐快与渐慢的节奏变化。
2、提醒学生注意律动时队形的变化,以及队形行驶方向的变化,应随音乐中旋律的不同、音色的改变而有所变化。
3、介绍作曲家和乐曲创作背景。
三、学习小节线、小节。
1、教师介绍什么是小节与小节线。
2、请学生说说《出发》有几个小节、几条小节线。
3、请学生数数学过的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中,有几个小节、几条小节线,在哪几个小节中需要用稍强的力度演唱,哪几个小节需要用稍弱的力度演唱。
四、结束本课。
/ 5
随笔:能感受歌曲情绪,了解歌曲的一般特点,能随音乐律动。认识小节、小节线。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郊游》,表现郊游的情景。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郊游》。
2、随着音乐表演郊游情景。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二、学唱歌曲《郊游》。
1、听录音。
2、教师教唱,学生跟唱。
3、跟琴演唱。
4、学唱歌曲,了解歌曲相同懂得部分。
三、听音乐,创编郊游的动作。
春天里,可以坐火车出发、去踏青、放风筝、放牛,还可以开展许多有益的活动。
一组表演坐火车、一组表演放风筝的情形,其他组同学分别表演划船、穿山洞、过小桥,还请一组同学开动脑筋想想,我们郊游还开展了哪些活动?用动作表演出来。
四、边唱边表演郊游动作。在相同旋律部分做相同的动作。随笔:学会演唱本歌曲,能随音乐表演郊游情景。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做回音游戏。教学目标:
1、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并按照歌曲要求表现强弱。
2、引导学生积极创编回音游戏。
/ 5
教学过程:
一、聆听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
1、师生问好,交流寒假见闻。引入春天的话题。听一首与春天到郊外去郊游相关的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
2、引导学生倾听歌词,关注歌曲中模仿回音的两句旋律,启发学生思考歌曲运用什么方法再现大自然中的回音现象。
3、教师即兴呼唤,请学生用稍弱的力度模仿教师的声音,表现回音效果。
4、教师穿插一至两首练声曲,让学生用稍弱一些的力度来模仿。例如:1=C 4/4 1 2 3 — |1 2 3 — |5 4 3 2 5 4 3 2 |1 — — —‖ 师:呜 呜 轰隆 隆隆隆隆隆隆 隆。生:呜 呜 轰隆 隆隆隆隆隆隆 隆。
二、教师引导学生模仿歌曲中的一句,由一句模仿,引入整首歌曲的模仿。
1、教师演唱歌曲中的第二句: 学生跟唱: 2 3 4 |5 —| 1 2 3 4 |5 —| 啊 啊
2、教师一句一句演唱全曲,学生一句一句跟唱,注意用稍弱的力度演唱。
3、全体跟琴演唱歌曲。
4、学生有表情地演唱,注意第二句演唱力度的变化。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演唱歌曲,另一组在第十一小节处模仿回音。
三、引导学生做回音游戏。
将学生分成两组,领头的学生可以用以下几种方式创编声音,让另一组的学生模仿,比一比哪组模仿得像。
1、呼唤。如:喂—,我来了—,大山你好—,等等。
2、节奏。如:X X X,X X.X X X X X,等等。
3、唱名音高。如:mi — sol — mi 等等。
4、旋律片段。
5、歌曲片段。
/ 5
四、教师带领学生演唱《山谷回音真好听》,结束本课。随笔:学会演唱本歌曲,能按歌曲要求表现强弱。
/ 5
第三篇:到周边去看看教案
篇一:《到周边去看看》教学设计
《到周边去看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到周边去看看》
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的周边国家的名称及所在的位置.2.初步了解上述周边国家的地理概况,知道一些国家的主要自然环境和地域特色.3.掌握一些地理知识学习方法和旅游常识。
教学重点:
1.周边国家的名称及位置
2.周边国家的主要地域特色
教学准备:
1.课前预习,结合课文内容搜集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并作好准备以恰当的方式在课上与同学交流和探究。
2.选好小导游,准备好在课堂上做示范交流.教学过程:
(一)引入话题
1.同学们,喜欢旅游吗?想不想到国外去看看?那今天老师就想带家一起到周边的其他国家去看一看.首先,老师要为大家播放一段异国风光的片段,请大家仔细观看(播放视频)看了刚才的片段,从那些动人的画面和音乐中,你对这些绚丽多彩的异域风光是什么感受?
(二)活动探究
活动一 了解周边国家的名称及位置
中华民族是一个热爱和平和友谊的民族,我国很早就与周边国家有
了密切的联系与交往,各国人民之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和感情.1.在我们的周围,都有哪些左邻右舍?我们一起打开课本84页,在地图上找一找.2.谁来告诉大家,你们都找到了哪些边界相邻的国家?请按照东南西北不同的方位说出来.3..还有一些国家与我们仅一海之隔,你知道它们是哪些国家?
4.刚才大家完成得相当顺利,可老师还想考一考大家,看谁能在空白填充图上把这些国家的名称在相应的位置填写出来,比一比哪个小组填的又快又准确(30秒准备)
(三)活动二 猜国名 说来历
说到我们的这些邻居,很多国家的名字就特别有意思,而且很多国家都还有一个美丽的别称。你能猜出这些名称指的是那些国家?能说出它们的来历吗?
1. 月亮之国
2. 城市国家、“狮子岛”
3. 千岛之国
(四)活动三 看图片 猜名称
看来同学们课前都做了充分的准备,不仅查阅了大量的资料,还对课文内容进行了细致的阅读。那刚才的题目也许简单了一点,下面这一关可不容易过了哦!请大家看下面的一组风景图片,谁看出来这是源自哪个国家的风景照片,请举手抢答。
出示图片相关的一组图片。回答正确的小组呼喊一次小组设计的激励口号。
(五)活动四 我来当小导游
这两项竞猜活动还不能全面展示我们班同学的风采,下面我们要开展一个难度更大的选拔活动,那就是我们要出去旅游了,得有一个好的导游啊,选谁做导游好呢?那我们可得看谁有本事哦!一听说有这样的活动,有好几个同学都跃跃欲试,早就悄悄做好了准备,到底选谁,就看他们各自的表现了!请同学们擦亮眼睛,当好这个评委!每个选手上台介绍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相关解说内容,教师配合出示相关图片。
选手们的表现相当不错,每个人都是一个好的导游。他们有能力让我们的旅途更加愉快!让我们对他们的精彩表现表示感谢!结束语: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多彩的世界,我们的周围,有这么多的左邻右舍。同在一个星球,共享一片蓝天。让我们再一次来领略一下那美丽多姿的异国风情吧!
板书设计:到周边去看看
在活动化教学中了解我们的左邻右舍,感受独具魅力的东方文化
------《我们的左邻右舍》评课稿 张荣老师执教的是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个主题《到周边去看一看》的第一话题“我们的左邻右舍”。在教学中,张老师能结合教学内容,设计精美的多媒体课件,再现了
我国周边主要国家不同的生活习俗,引发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和深入地思考,拓宽了学生的观察点和知识视野。整节课张老师精巧的教学设计,充满激情的演绎,让凝固的教材文本演化成了灵动的课堂。我们惊喜地看到,孩子们在一次次美的享受中已经走进文本,做到了回归生活,体验深刻。纵观本节课我认为主要体现了以下几个亮点:
一、教学目标 定位准确
目标是教师组织教学的方向,是学生学习的目的,准确设置教学目标,恰当划分课时任务是实现教学实效性的基础和保证。《到周边去看看》这一教学主题由三个话题组成:
1.我们的左邻右舍
2.风格迥异的文化习俗
3.与邻居的交往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编者的意图,单元设计构想,根据学生对世界历史和世界地理的知晓程度和教材所提供的信息,张荣老师将“我们的左邻右舍”确定为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并经过深入地钻研教材,确定了如下三个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周边国家的名称及所在位置。
2.初步了解周边国家的地理概况,知道一些国家的主要自然环境和地域特色。
3.掌握一些地理知识学习方法和旅游常识。
我认为,这个教学目标定位准确,充分体现了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理念。《我们的左邻右舍》这个话题主要通过呈现我国周边的一些主要国家的地名、地形地貌及信仰等多方面的不同,初步感受独具魅力的东方文化。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我国周边主要国家生活习俗的特点,了解每一个国家的生活习俗和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地域环境和经济发展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从而进一步明白我国和周边国家在文化上既有共性,又有着差异性,知道我们与邻国之间要友好交往,和睦相处,共同发展,激发学生对世界文化的兴趣,具有多元的文化意识。整节课的教学内容也紧紧围绕目标展开,教师尊重学生形象思维活跃的特点,在课堂上围绕目标开展活动,师生、生生互动和谐,较好地达成了教学目标。
二、教学策略 新颖独创
教学策略是呈现教师教学思路的载体,教学思路是教师上课的脉络和主线,张老师的教学思路符合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从“了解周边国家的名称”——“猜国名,说来历”——“看图片,猜名称”——“争当小导游竞选”四个教学活动,连贯、自如,富有层次性。张老师充分考虑到教材的独特性和学生形象思维的活跃性,采用了新颖独创的教学策略。以活动化教学为载体,让学生始终处于兴奋的学习情境中。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课前,张老师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制作了异常精美的多媒体课件,把我国周边主要国家不同的生活习俗用纪录片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牢牢地吸引住了学生的眼球,他们流连于精美画面中,陶醉于精彩的讲述中,始终处于一种愉悦的情感体验中,轻松愉快地认识和了解了我国周边主要国家不同的生活习俗和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地域环境和经济发
篇二:《到周边去看看》教案
1《到周边去看看》教案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邻国的情感,激发学生了解邻国的兴趣。能力:使学生学会通过教材范例去搜集整理资料,并从中归纳概括出有价值的信息。知识:知道和认识我国周边的主要国家及其与我国的历史、文化、经济的联系。以亚洲一些国家为例,初步了解东方文化的主要特点。通过比较,发现周边国家与我国文化的共性和差异性,以及不同国家的生活习惯、文化习俗与其历史渊源、地域环境的关系。知道我们与邻国之间要友好交往、和睦相处、共同发展。
教学重点
知道和认识我国周边的主要国家,以及这些国家的国名来历,不同的文化及风俗习惯。教学难点
认识周边国家文化的多元性,以及文化与物产、文化与历史、文化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体会与邻国友好交往的重要意义。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教学课件,搜集教学所需的相关国家的文字资料、图片、视频等材料。学生准备:调查自己喜爱的国家的生活习俗;调查我国与周边国家历史上有过哪些方面的交往,这些交往对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带来了哪些影响;搜集我国近期与邻国友好往来的新闻报道。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完成话题“我们的左邻右舍”的教材内容。
第2课时完成话题“风格迥异的文化习俗”“与邻居的交往”的教材内容。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活动一 找找我们的“左邻右舍”
1.[播放动画:我们的左邻右舍]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交流:中国的邻国有哪些?各在我们祖国的什么方位?(板书:
我们的左邻右舍)
2.[播放课件:方位游戏]
游戏攻关:
第一关:测试方位,学生根据老师的手势回答方位。
第二关:假如老师代表的国家是中国,你们都是我的邻居,请你选择一个国家的名称,说出自己的方位。
【设计意图:知道我国周边的主要国家及其方位。】
活动二 从国名认识“左邻右舍”
1.[播放视频:邻国的国名或别称]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你们从这些国家的国名或别称中发现了什么?
小结:看来,这些国家的国名或别称的命名还有一定的规律,有的与地域环境、地理位置有关,有的与该国人的信仰、爱好有关,也有的与民族有关。
2.[播放视频:邻国的特点]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这几个国家各有什么特点?根据它们各自的特点分别取一个贴切的别名。
小结:我们从信仰、自然环境、文化生活、地形、地貌等方面,了解了邻国各自不同的特点,加深了对周边国家的了解。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了解邻国的兴趣,自主探究,了解其他邻国的特点,加深对邻国的认识。】
板书设计
我们的左邻右舍
第2课时
活动一 风格迥异的文化习俗
1.[播放视频:日本的文化习俗]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从日本独特的文化习俗中,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日本的这些文化习俗和地域特点是有关系的。
2.[播放视频:印度]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从印度的生活习俗中,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不同国家人们的衣、食、住、行等生活习俗与他们所处的自然环境、气候特点、风土人情、历史发展、宗教信仰有着紧密的联系。(板书:地域特点、宗教信仰、生活习俗、气候特点)
3.[播放课件:猜一猜]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这些习俗各属于哪个国家?从“猜一猜”活动得出的结果中,同学们能比较一下我们左邻右舍的国家有哪些不一样吗?
小结:我们周边的每个国家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建筑、服饰、饮食及舞蹈艺术,由于这些不一样,显出了每个国家文化上的特色,正因为各个国家的不一样,才使我们生活的世界显得多姿多彩!(板书:风格迥异的文化习俗)
4.[播放课件:比一比]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这些不同国家的文化习俗之间有相同的地方吗?
小结:品茶,使用筷子,使用汉字,过春节,信奉佛教等,都是我们与左邻右舍国家之间的相似与相同之处,这些相似与相同是由于我们与左邻右舍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而形成的。
【设计意图:认识周边国家文化的多元性,以及文化与物产、文化与历史、文化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等。】
活动二 邻国互访活动
1.准备互访交流活动。每组选择一个自己熟悉或喜爱的国家,扮演这个国家的“公民”,可以用多种形式将这个国家的风土人情展示出来。
2.参观出访。请小组代表前往自己想去的国家“参观访问”,并向所在国的“人民”提问。所在国的“人民”对前来参观访问的“外国朋友”热情接待,主动介绍自己所在国的情况。
3.交流出访观感。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对邻国的感性认识,让学生深入角色,从而加深认识所了解的邻国的文化习俗。】
活动三 古往今来话邻国
1.[播放课件:鉴真东渡;播放视频:郑和下西洋]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从故事中,你了解到了什么?你还知道哪些我国古代与邻
国交往的故事?(板书:与邻居的交往)
小结:自古以来,我国与周边邻国和睦相处,友好往来,广泛地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邻国间的友好交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播放课件:生活中的相互影响与融合]
2.[播放课件:我国与邻国的交流与合作]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交流研讨:我国与邻国在文化、经济、科技、贸易、旅游等方面有哪些交流与合作?这些友好往来对我国和我们的邻国有哪些好处?
小结:通过交流我们看到,现代社会国与国之间的交往更加紧密;邻国间的交流与和睦相处,有利于共同发展;邻国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共生共存的关系。我国与周边国家不断地交流学习、合作交往、相互尊重是非常重要的。(板书:密切联系 相互影响 共生共存)
【设计意图:从历史的角度出发,让学生在历史的年轮中体会从古至今,邻国之间的友好交往、和睦相处是至关重要的,从而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板书设计
风格迥异的文化习俗
地域特点 宗教信仰 生活习俗 气候特点
与邻居的交往
密切联系 相互影响 共生共存
篇三:《到周边去看看》教学设计
到周边去看看
教材分析:
《到周边去看看》是人教版新教材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四单元 “漫游世界”的第1课。本单元整合了地理、历史、品德等教育方面的内容,较好地体现了课程的综合性,在介绍事实的同时,突出了对人类智慧的欣赏,并对人类的创造精神、进取精神和道德文明加以宏扬,以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与知识技能的训练相结合。世界上有许多反应人类智慧和创造的文化遗产,他们体现了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体现了人类伟大的创造精神。所以形成了“地球村里的邻居——去邻居家瞧瞧——邻国互访活动——古往今来话邻国”的学习研究思路。
学情分析:
当代少年儿童都生活在一个开放的时代,国与国之间的文化、经济交流以及相互联系,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密切,儿童们接触世界的机会比较多。让学生从小能以多元的观念来认识多彩的世界,为他们成为一个有国际视野的中国人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
1、知道和认识我国周边的主要国家以及与我国的历史、经济、文化联系。
2、以亚洲一些国家为例,初步了解东方文化的主要特点,能借助资料、事实,通过比较发现周边国家与我过文化的共性和差异性,以及不同国家的生活习惯、文化习俗与其历史渊源、地域环境的关系。
3、知道我们和邻国之间要友好交往、和睦相处、共同发展。
教学理念:
1、教材是师生学习的凭借,但它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信息时代,现代教育技术的辅助,令课堂呈现开放性。
2、教师不再是真理的占有者和宣传者,学生不再是真理的被动的接受者。师生都是真理的追求者和探索者,师生之间不再是单向的授受关系,对话关系,合作关系。教学过程为师生交往、对话和探究的过程,也是价值观、人生观潜在形成的过程。
3、教师为拓展课堂的内涵,让学生有更多时间进行各种活动,承担一定的任务,扮演一定的角色,在“做”中不断领悟,在“做”中培养能力,发展个性。在活动化教学中教师的作用体现为教育的指导者、场境的创造者、活动的评价者。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和认识我国周边的主要国家以及与我国的历史、经济、文化联系。难点:知道我们和邻国之间要友好交往、和睦相处、共同发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地球村里的邻居
1、师:同学们,谁能说说在我们中国的周围都有哪些国家?
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不需及时纠错。
3、小组讨论,在地图中找到我国的邻国,在这个过程中形成正确的认识。
4、巩固练习。教师任意指定我国周围的某个方位,让学生说出处于这个方位的我国邻国的名称。
活动二去邻居家瞧瞧
1、师:关于这些周边国家,你知道些什么?怎么知道的?
2、学生自由发言,也许有些学生会有回答错误、片面的,教师要提醒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进一步了解这些国家。
3、根据学生找到的周边国家的信息以及教材第85~86页的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国名或别称的角度,把握该国的一些特征。
4、学生根据其他国家的信息概括出别名,充分尊重学生的概括。
5、师:同学们,我们来以一个表格的饿形式做一个小结吧。
国民
基本情况
特征
我们的命名
(例)日本
(见教材内容)
日本人喜爱樱花
樱花之国
第二课时
活动三邻国互访活动
1、开展互访交流活动。
师:同学们,现在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自己熟悉或喜爱的国家,自己扮演这个国家的“公民”,用各种形式把国家的风土人情展示出来,向大家介绍你所在的国家。
2、学生在小组里讨论,准备,在此过程中加深对其他邻国的了解。
3、参观出访。选择自己想去参观拜访的国家,跟着当地的“导游”参观了解,在次过程中可提出问题,当地“公民”热情招待并介绍当地的特点。
4、师:我们去了这么多热情的国家,现在咱们在做一块交流展板。展板上图文并茂,可以有照片、文字、绘画、画出该过的地图轮廓,写声一写祝福的寄语,发挥你们的智慧,做出非常有特色的展板,还可以互相留言。
活动四古往今来话邻国
1、课前学生搜集了古代关于邻国的故事,让他们讲给大家听。
2、师:同学们,通过听这些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3、生:我国和邻国从古代起就有交往。
4、师:除了古代的故事,从现在的生活中你能找到什么与邻国相似的东西和生活习惯吗?
5、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找到各国之间的共同之处。
6、师:是啊,这些共同之出可以看出我们与邻国之间的文化一直都有友好的交往,通过这些交往,促进了我们的共同发展。
7、新闻调查。
(1)通过收看电视新闻,阅读新闻报道,记录我国与邻国友好往来的新闻报道。
(2)课上向全班同学介绍这些事例。
(3)将这些事例进行整理分类,看看各属于哪些方面的交往。
(4)想一想这些友好往来对我国和我们的邻国有什么好处。
练习设计
选择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如绘图、制表、读后感,对本课学习的内容进行自我总结。
第四篇:到民间采风去教案
第四单元综合性学习到民间采风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引导学生搜集、归纳整理、分析提炼资料的能力,并能创造性地提出个人的观点看法和建议。2.在语文学习活动中,运用美术、音乐、劳技、计算机等多学科知识收集整理民间文化,批判继承民间文化,提高学生综合素养。3 学习搜集、整理、分析提炼材料的方法,并能创造性地提出个人的观点看法和建议。4.引导学生感悟民俗文化,了解民俗文化的历史、现状,关注民俗文化的未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感悟民俗文化,学会欣赏民俗文化,增强保护民俗文化的意识,加深学生对中华民族的了解和感情。2.通过民间采风活动,了解农村民间文化,拓宽文化视野,提高人文素养。
过程与方法:1.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活动,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和探究意识,同时提高合作意识和社会交往能力。2.用分组、合作、交流、讨论的学习方法,分享资料,并在探讨中学会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教学重点难点:采风家乡 教学准备:多媒体、图书室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前期准备:
1、课堂上老师向学生介绍一些民风民俗民间文化,启发学生对民风民俗以及民间文化艺术产生兴趣。
2、分组合作:可以分为民风民俗收集整理小组、谚语警句格言归纳小组、民间风味小吃欣赏小组、风土乡情摄制小组等,并要求各小组根据采风的内容的不同,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准备相应的设备,对可能遇到的困难作好充分的准备。
3、各小组分头利用课余时间走村串巷到民间采风,并做好相关记录。
4、民风民俗收集小组将收集整理出来的优秀资料制作成手抄报,谚语警句格言归纳小组将采集的谚语警句归类编辑制作成电子演示文稿,民间风味小吃欣赏小组制作成果展示版,风土乡情小组拍摄制作“永州风情”录相片。
二、导课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可爱的家乡。家乡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无不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你能通过对家乡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进行一次文学采风活动,并把它整理成册。我想你们一定会有一些你所意想不到的收获,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永州,去领略它的风采吧!
三、展示、交流活动成果
1、看一看——感受民俗风情
(一)家乡素描,趣话民俗:
这些民俗风情,都有着一定的历史渊源,都蕴含了浓浓的文化内涵。对这些民俗文化,你了解多少?各种风俗了解清楚,然后记录下来和大家交流一下。我们要看一下谁了解的多,谁整理的材料好。(特别注意节日民俗)
(二)家乡小吃
列举家乡著名的饮食特色,有历史文化内涵的要进行探究了解
2、搜一搜——寻找民俗风采
找家乡的重要历史人物和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名人风貌)
3、读一读,说一说,品味民俗风韵 认识自己的家乡的方言体系(湘方言),说说永州的典型方言,注意与普通话音的区别规律,编制方言词
四、小结
五、作业
熟读所了解的家乡资料
第二课时
一、抽查学生对家乡的了解情况
二、节日探源展示
(1)展示搜集的春节等传统节日的诗词对联灯谜(2)展示搜集的传统节日的起源故事
三、民俗写作
写一写,描绘民俗风姿
以 “我家乡的_______节”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写作指导〗
1、题目的主眼在“节日”上,但要写出味道来,必须扣住“家乡”二字,因为“家乡”的限定,才使这个题目显得有情味。应该写自己印象最深,有深刻体验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中元节等,要能表现出自己家乡的风俗习惯。
2、要避免单调的叙述事情过程的流水语言,综合运用叙述、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使语言丰富多彩。本单元几篇课文的语言都很有特色,可以模仿某篇文章的语言风格。
3、既要叙事,又要写人;既要描绘热闹的场面,又要表现人物的风貌;既要有大场面的描写,也应由细致入微的特写镜头。于细微处见精神,如一个稍纵即逝的眼神,一个细小的动作,一句温馨的话语等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家乡的有些风俗可能有某种讲究,拟好题目后,可以就所写的节日问问大人,以获得更丰富的背景材料,这样可使你的文章更具有文化味。
4、主题上要挖掘出节日的内涵,不能就事写事,可以表现淳朴的民风或和谐的人际关系,也可以表现家人之间浓浓的真情,也可以抒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等。
四、小结
五、作业 学生写作
第五篇:到太空去教案
33、到太空去
止园路小学 彭敏 凌玲
[教学目标]:
1、认读本课8个生字,积累6个词语,正确描写6个汉字。学习偏旁部首:弓字旁。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根据标点,读出句子的不同语气。
3、在阅读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初步了解太空中有趣的生活。能划出写太空中生 活为什么这么有趣的相关句子。
4、能结合课文和课外知识,展开想像,说说飞上太空时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激发学生探索宇宙科学奥秘的兴趣。[教学准备]
1、本课多媒体
2、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出示图(夜空图片)小朋友,我们每个人都爱做梦。你们做过这样的梦吗?
2、出示课文第一小节内容。(阵阵清风迎面吹来„„真是太美妙了„„)师:请小朋友轻声读一读,然后说说这是个怎样的梦?(1)自由,轻声读(2)出示:()的梦
师:对啊!就让我们带着奇妙,有趣的感觉再来读一读。(指名读)你来读,好!读出了梦的奇妙,这几个“那么,那么”你读出了亲切的感觉、有趣的感觉、做梦的感觉;你再来读一读,对!读出了梦的有趣。
(3)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来做做这样奇妙的梦吧!生:阵阵清风-----------
3、真是个有趣的梦!可你知道吗?现在人类去太空已不再是梦想了。(贴板书:到太空去)你们看(课文媒体)2005年10月12日上午9时,我国的“神舟”六号已经飞上了太空。现在我们就随着宇航员去太空看看!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题——
出示课题:
33、到太空去(齐读课题)谈话:(出示媒体)这是2005年10月12日上午9时,神州六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准备飞天的画面。“神六”载着中国人民的希望要飞向哪里?
二、整体感知,了解内容
1、初读课文: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读读正确。读后想一想太空的生活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出示学习建议:
1)、读一读: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2)、说一说:太空生活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3、学习字词。
出示媒体:具、乘、活、引、态、卧、绳、否
(1)开火车正音:乘坐、生活、引力、状态、卧式、否则(2)说字形
“乘”书空笔顺,绳:换部首记忆。(3)学习偏旁部首:弓字旁(数一数有几笔,书空)指名分节读课文。说说太空的生活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联系课文内容交流)
三、阅读课文,理解内容
(一)研读第三——第四小节。
1、课文的3、4小节向我们介绍了太空中有趣的生活。自己轻声读一读,边读边想:你觉得太空生活中什么最有趣?板书:有趣 出示:学习小建议:
1)、轻声读读课文的3、4小节,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想一想:太空生活有趣在哪里?
2、交流:太空生活中什么最有趣? 随机:
(1)写“餐具”的句子:
指名说,(出示媒体)(板书:吃饭),问:为什么会做成有磁性的? 指导朗读。
2(2)写“米饭”的句子: 指名说,理解什么东西是糊状的?
指导朗读(读好“不然、一粒一粒、一颗颗”词语)(3)写“睡觉”的句子:(板书:睡觉)
①抓动词:挑选一种你喜欢的睡姿来表演。尤其要理解“拿大顶”的意思。这个使你倍感不适的动作在太空中做起来也是轻轻松松的,所以文中用了一个词“甚至”(出示媒体),指名读,全班读。
②换词:不过要想在太空中安安稳稳地入睡,有什么要特别注意的吗? 句中的“否则”可以换一个词,使句子的意思不变。(不然)
3、太空的生活为什么这样有趣?用直线划出相关的句子。(板书:失重状态)(1)理解 老师解释失重状态(2)出示图片(师:这就是失重状态)(3)指导朗读句子
4、师生合作读3、4节。
(二)说话训练
1、飞上太空还有许多有趣的事,观看费俊龙和聂海胜叔叔在太空生活中的趣事。(出示媒体)说说你看到了哪些有趣的事?
2、刚才我们已经知道了在太空中由于处在失控状态,吃饭、睡觉会变得特别有趣,那么在这样一种状态下还会发生怎样的趣事?指名,说给你的好朋友听。
3、你还能说说太空中的趣事吗? 出示媒体练习:
在太空中 真有趣,不然。
4、小结:在太空中,由于处在失重状态下,会遇到许多有趣的事。要想去了解更多的奥秘就要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也试着去创造科学。让我们向航天英雄及在幕后为航天事业默默作出贡献的人们,敬礼!
四、复习巩固,总结全文
1、写字指导:重点“乘”
2、复习字词。
出示:
乘坐、生活、引力、状态、卧式、否则
3、写出文中表示动作的词。
卧()()()()
4、熟读课文
五、拓展作业
1、拓展
*如果有一天,你飞上了太空,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呢?展开想象,说一说。
2、作业
(1)抄写词语,一词一行:
乘坐、生活、引力、状态、卧式、否则(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
33、到太空去
吃饭、有趣(失重状态)
睡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