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制四年级上册《相遇问题》教学设计及反思5则范文

时间:2019-05-12 18:35: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制四年级上册《相遇问题》教学设计及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制四年级上册《相遇问题》教学设计及反思》。

第一篇: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制四年级上册《相遇问题》教学设计及反思

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制四年级上册《相遇问题》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制四年级上册--相遇问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相遇问题的意义,能借助线段图来理解题意,并学会列综合算式解答应用题。

2、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学会分析、解答相遇应用题的策略,掌握求路程的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教学难点:

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的理解和解题思路的分析。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一种问题—相遇问题。我们知道相遇问题和速度、时间、路程有关系。

今天我们就运用:速度×时间=路程 这一关系式来研究相遇问题。

二、新授课 1.出示问题

小强和小丽同时从自己家里出发,向对方走去。小强每分钟走65米,小丽每分钟走50米。经过4分钟,两人相遇。他们两家相距多少米?

(仔细审题,理解题意,整理信息。)

已知条件:小强每分钟走65米,小丽每分钟走50米。经过4分钟,两人相遇。也就是知道了速度和时间。

求:他们两家相距多少米?就是求路程。2.出示动态线段图

看图理解题意:要求他们两家相距多少米?实际就是求他们两个所走的总路程。3.解决问题

列式计算: 分式计算:65×4=260(米)综合算式:65×4+50×4 50×4=200(米)=260+200 260+200=460(米)=460(米)

答:他们两家相距460米

三、拓展提高 1.出示问题

小强和小丽同时从自己家里走向学校(如下图)。小强每分走65米,小丽每分走70米。经过4分,两人在校门口相遇。他们两家相距多少米?

独立理解,自主完成。汇报板书:65×4+70×4 =260+280 =540(米)

解释方法。(指线段图,来前面讲解)2.小结: 路程+路程=总路程 谁还有不同的做法? 3.提高

两人第一分钟共走了:65+70=135(米)两人第二分钟共走了:65+70=135(米)两人第三分钟共走了:65+70=135(米)两人第四分钟共走了:65+70=135(米)

两人四分钟走的总路程:(65+70)× 4=540(米)小结:速度和×时间=总路程

四、总结

甲速×时间+乙速×时间=总路程 速度和×时间=总路程

刚才解决的相遇问题你学会了吗?谢谢再见?

教学反思: 本课是针对个别学生在课堂中没完全掌握的情况下设计的。我们都知道,“相遇问题”是四年级应用题教学当中的一个难点,这节课主要是基础类型的课,课始先复习了“时间、速度和路程”三个量之间的关系,以此为新知做以铺垫。主要采用的是课件演示和讲解让学生对此部分知识中最关键的词语加以理解。

首先问题提出后我进行了相遇演示,把重点放在了如何用线段图表示刚才的题意,线段图使题意更加形象直观,数量关系更清楚,是我们理解和简化行程问题的好办法。多用这样的方法去思考问题,对于提高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大有好处。好的线段图能很好的反映出题意,帮助理解题意,所以我们在解决此类问题时也应该画线段图帮助自己理清思路。

初次参与微课制作,不足之处很多。今后我会多学习,用以提高自己的素质修养。

第二篇: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第九册《相遇问题》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相遇问题》教案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46页“相遇问题”。

教学目标:

1.探究并掌握解决相遇问题的方法,并能正确解答相遇问题。

2.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养成认真分析问题以及细心计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用画线段图的方法分析“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构建数学模型。

教学难点:理解相遇问题的基本特征,构建“速度和×时间=总路程”这一数学模型。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互动:平时你是怎样上学的? 你知道自己家到学校有多远吗?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同学们,奥运会在青岛举办期间,每天到栈桥游玩的人很多,这一天小萍和小明也去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当时的情况吧。(出示课本46页第三个红点信息图)

师:仔细阅读信息图中的信息,说说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生:我知道他俩经过6分钟在栈桥相遇了„„

师: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就是相遇问题。板书课题:相遇问题。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1、初步感知,理解题意

读题,问:你从题中知道了什么信息?(生汇报师补充完成线段图)

问:例题与复习题有什么不同?

复习题是研究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而今天例题研究的是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

2、学生表演,加深理解

同时:同一时间、一齐开始。

相遇:在栈桥相遇上或碰面。

相距:小萍家和小明家的距离是多少米。

学生上台表演,师问:小萍,你走了几分钟?小明,你走了几分钟?你们同时走了几分钟?也就是从开始到相遇,经过了几分钟?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1、小组交流,探索方法

四人小组交流想法,要求:

①说说你是怎样列式的?

②说清楚算式里每一步算出的是什么?

③记住用手指指着你列的式子说。

汇报:注意让学生说清楚①你是怎样列式的,②算式里每一步算出的是什么?(学生出示,自己讲解,师板书。)

第一种方法:小萍6分钟走的路程+小明6分钟走的路程=两家相距的路程

65×6+75×6 =390+450 =840(米)

小结: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可以知道两家相距的路程,其实包括哪两部分?

第二种方法:两人每分钟所走的路程和×走的时间=两家相距的路程

(65+75)×6 =140×6 =840(米)

多媒体演示,介绍:1分钟,她们一共走了1个(65+75)米;2分钟,一共走了2个(65+75)米;6分钟,一共走了几个(65+75)米?走完6个(65+75)米她们就相遇了。

小结:第二种方法先求出两人每分钟所走的路程和,再求出两人6分钟所走的路程和。

提醒:做解决问题最后别忘了作答。

2、看书质疑,提高认识

师:类似这样的题目,我们称为相遇问题,看书本P46,再想一想还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

质疑:(65+75)×6中没有小括号,行吗?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我们要注意每一道题都有它不同的解决方法,不要因为一时想不到而气馁,我们应该要认真去读懂题,分析清楚,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题目就会迎韧而解。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练一练

师:同学们学会了吗?下面老师就来考一考大家,你们有信心接受挑战吗?(出示题目)

(1)、小方和小丽同时从家出发,经过6分钟两人在少年宫相遇。她们两家相距多少米?(如下图所示)

(2)、两列火车分别从甲、乙两地同时相对开出,5小时后相遇。甲车每小时行11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100千米。甲、乙两地间的路程是多少千米?

指两名“学困生”上台板演,其余同学做在练习本上。

师:比一比谁做题最认真、最细心,书写最端正!(教师台下巡视有无典型错误)

2、议一议

(1)更正

①观察。师:做完的同学认真看黑板上同学做的和你是否一样。

②纠错。师:和黑板上同学不一样的请举手!(点名让学生上台用不同颜色的粉笔在原题旁边更正,不要擦去原来的)下面的同学如果你发现自己错了,在下边要及时改正过来。

(2)讨论

师:到底谁对谁错呢?下面咱们来评议一下。

①先评议第一题。师:第一题是对还是错?为什么对?错在哪里?重点分析对比两种不同算法。

追问:每一步求的什么?如:70+60求的是什么?乘6表示什么意思?

②评议第二题。师:第二题是对还是错?为什么对?错在哪里?重点分析对比两种不同算法。追问:每一步求的什么?如:110+100求的是什么?乘5表示什么意思?

③评价黑板上的板演。师:谁做对了而且写也字得漂亮?(可实行等级评价或分数评价)

④同位互改,调查统计。师:下面的同学同位之间互相批改一下。做全对的同学请举手;做错的同学请举手,说一说你怎么错的?(指名说一说)请做错的同学抓紧时间订正一下。

3、全课小结

师:今天这节课咱们学习了相遇问题,谁能总结一下相遇问题方法?(个别学生说)

4、作业

师:下面咱们就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做作业,比一比谁做题最认真、最细心、书写最整洁!

作业:配套练习册相关内容。

练习:课本第47—48页“自主练习”第3题、第6题。

板书设计:

相遇问题

解法1: 65×6+75×6

解法2:(65+75)×6

=390+45

=140×6

=840(米)

=840(米)

使用说明:

1、相遇问题是在学生已掌握了速度、时间和路程的数量关系之后,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学生演示,理解概念。我让两名学生分别扮演小萍和小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直观、生动的演示,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理解相遇问题的特征,进而理解“相遇”的含义。

2、新课程的目标中明确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指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所以在本节课中,我重视让学生演示理解。如第一题的教学,让学生演示理解,在小组讨论,要求学生指着式子说每一步算的是什么。抛开学生空说的现象。虽然是一个小小的动作,但是让学生指着式子去说,去思考,目的性更强,更具体。

3、教师有效参与和点拨。自主探究性学习中,教师的参与是自始到终的,是以合作者的姿态出现的,能在学生学习有困难时,给学生点拨,就会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当我发现学生有困难时,能及时进行点拨,采用两人演示的办法,直观的再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两人同时相对走1分钟、2分钟、6分钟的情形,学生茅塞顿开。

不足之处:

由于这节课要学生理解与演示的内容有点多,所以在组织的过程中用了不少时间。

1、最后练习的时间少了一些,我还要在如何安理安排时间这方面思考得再细致点。

2、语言还要再精练一点,放手让学生去表达,真正做好自己是一个合作者、调控者、组织者的角色,让自己的课堂更加高效。

3、还要努力促成课堂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平等对话,力求营造平等和谐宽松的对话氛围。

第三篇:四年级数学教学反思——《相遇问题》

四年级数学教学反思——《相遇问题》

我们都知道,“相遇问题”是四年级应用题教学当中的一个难点,所以在讲解此部分知识点的时候,我就仔细对本知识点进行了研究,试图找到一条事半功倍的的解决办法。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结合本班学生情况,我决定用两课时把本知识点教给学生,具体方法如下:

第一课时:这节课主要是基础类型的课。课始先带领学生共同复习了“时间、速度和路程”三个量之间的关系,以此为新知做以铺垫。然后重点是引领学生理解重点词语“相遇、同时、相向(相对)”的概念。主要采用的是实际演示法、游戏法和空间想象法让学生对此部分知识中最关键的词语加以理解。等学生对这个基本概念搞清楚之后,第三部我就开始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例举了一个行程方面的例题,首先是求路程、然后变换题型求时间,再求某一方的速度。在学生解答过程中,我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图形,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等形式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出求每种问题的方法。最后再结合练习题加以巩固。

第二课时:是知识的扩展。我主要是先对课后所涉及的知识延伸了行进行了分析,然后引领学生归纳出:

1、同时,相向,不相遇。

2、不同时,相向、相遇。

3、相背 行程类型应用题的解题思路,经过大量练习之后,我再把知识面拓展到工作方面,让学生明白这种类型应用题的解答思路大同小异,基本是一样的。这样一来学生对工作方面求时间、求工作效率、求工作量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总的来讲,这两节课我都是采用让学生在比较中掌握新知的方法进行

教学的,放下权利,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规律,获取新知。在解决方法

上特意引领学生在同中求异,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对那些能够灵 活解答问题,有新意的学生给予及时的鼓励。并且充分发挥了学生间的 合作精神,让他们在合作中解决问题。那么这种教学方法到底行还是不 行,通过这次考试,我已经找到答案。

教师;余德安

2009年7月

第四篇:青岛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相遇问题教案

课题:《相遇问题》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四年级上册五单元信息窗五第三个红点(相遇问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在具体的情境中引导学生理解有关相遇问题的术语,学会分析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解决相遇问题的解题策略,正确解答求路程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解答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让学生模拟相遇问题中两个物体的运动过程,亲身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细致的审题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全面看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相遇问题的解答方法。

教学难点:分析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理解“速度和”的含义。教学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在小萍家的附近有一个栈桥公园,里面有很多好玩的地方,他经常到那里区游玩,如果小萍每分钟走65米,6分钟就可以走到。你能求出小萍家离栈桥公园有多少米吗?

小明家也在栈桥公园附近,如果他每分钟走75米,6分钟也可以走到。小明家离栈桥公园有多远呢?

生思考口答。

师总结:这两道题都告诉了我们速度和时间,让我们求路程,所以列式的时候就想到了“速度×时间=路程”。

师:星期天他们约好了同时从家里出发到公园去玩,经过6分钟两人在栈桥公园门口相遇。问:他们两家相距多少米?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出示课本例题图示。

小萍和小明同时从家去栈桥,经过6分钟两人在栈桥相遇。他们两家相距多

少米?

(一)初步理解题意,重点是“同时”和“相遇”。仔细读题、审题,寻找信息。讨论交流。

师用列表的方式板书整理题里的条件。

师:怎样理解“同时”和“相遇”?

师组织两名学生在教室内做“同时”和“相遇”的表演。

同桌之间用橡皮等在桌面的表演。师在旁边指导。动作要规范。进一步理解“同时”和“相遇”的含义。

师总结:同学们表演的都很好。他们同一时刻也就是同时出发,走向栈桥,经过6分钟两人在栈桥碰面,也就是相遇了。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相遇问题”,板书课题“相遇问题”。

(二)画线段图进一步理解题意

师:同学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我们除了可以用列表的方法整理题中的条件,还可以用画线段图的方法整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画出线段图。

师指导学生画线段图,并在线段图上标出条件和所求问题。进一步理解题意。

(三)解决问题

通过以上分析,你们能解决这个问题了吗? 生独立解答或小组合作完成。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1. 组织交流 方法一:

生:“他们两家相距多少米”,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小萍走的路,另一部分是小明走的路。把他们走的路程合起来就是他们两家相距多少米。所以:先求出小萍和小明各走了多少米?再求他们一共走了多少米?

算式:65×6=390(米)75×6=450(米)390+450=840(米)综合算式:65×6+75×6 =390+450 =840(米)

再指另一名学生复述想法。方法二:

生:先求出他们两人一分钟一共走了多少米?再求出他们6分钟一共走了多少米?

算式为:(65+75)×6 =140×6 =840(米)

为了让大家理解的更透彻,师生共同在黑板上演示1分钟共同走的路。并板书“速度和”。

多次演示,强化学生对“速度和”的理解。

教师小结: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先求两人每分钟一共走了多少米?再求两人6分钟一共走了多少米?

2.比较、质疑。

师: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点?组织学生结合线段图和算式说一说。师小结: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今天我们学的行程问题与以往的行程问题有什么不同?

生思考,交流。

师总结:今天学习的是行程问题中的“相遇”问题。两个人同时出发,同时运动,在同一地点碰面,求共同走的路程。在解决这个问题时我们可以先分别求出每个人所走的路程,再把每个人所走的路程加起来。还可以先求出两人的速度和,再乘以相遇时间。

五、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1.练一练。

师: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小练习,比一比,看谁学的好。出示课本P47自主练习第4、5题。

仔细读题、审题,画出题里的关键词,可以画一画线段图或同桌讨论完成。订正时组织学生说想法,并让学生解释“相对开出”的意思。2.选择题。

甲、乙两艘轮船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甲船每小时行驶25千米,乙船每小时行驶15千米,经过3小时相遇,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A.25×3+15×3

B.25+15×3

C.(25+15)×3 教师总结:同学们,像刚才我们研究的由两个人或两种物体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对而行,最后相遇,求两地相遇多少的问题,我们都可以用这两种思路来解决。

3.智力冲浪。

师:有这样一道题又该怎样解决呢?看谁能积极开动脑筋,不仅能解答对,而且能讲的好。

出示:小华和小亮在环形跑道上跑步,两人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反向而行,小华每秒跑4米,小亮每秒跑6米,经过40秒两人相遇。环形跑道长多少米?

师:请自己先读题,题中的“反向而行”是什么意思?可以用手势来表示一下吗?请自己解决在练习本上。组织学生交流方法和想法。

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在这种环形跑道上,他们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反向而行,最后相遇,我们在求环形跑道长多少米的时候,为什么用的方法和刚才研究的相遇问题的方法是一样的?结合学生的回答,组织学生演示验证。

教师总结: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无论是我们刚才研究的两个人或两个物体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对而行,最后相遇的问题,还是环形跑道上两个人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反向而行,最后相遇的问题,我们都可以用这两种思路来解决。

板书设计:

相遇问题

速度和

相遇时间

65×6+75×6 =390+450 =840(米)

(65+75)×6 =140×6 =840(米)

答:他们两家相距840米。

使用说明: 1.教学反思:

青岛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第46—48页的“相遇问题”,是在学习简单行程问题基础上继续学习的内容,情节、数量关系比以前学的内容较复杂。在教学时,先复习简单的两道题,启发学生抓住题目中主要的数量关系,联系学过的知识,再解决新问题。在教学中通过师生演示、学生演示,紧紧地抓住对“速度”、“相遇时间”、“路程”这三个量之间的相依关系的理解。

2.使用建议:

本教案在设计时,注重学生的现场演示,并通过多次的演示理解“同时”和“相遇”的含义。再利用列表和画线段图的方式,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题意。教学本课时,一定要让学生多次演示及画图理解题意,解决问题。

3.需破解的问题:

演示和画图用的时间较多,在练习上就没有多余的时间了,所以教学过程一定要紧凑,环环相扣。

第五篇:青岛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相遇问题教案 用

《相遇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信息窗第两个红点(相遇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具体的情境中引导学生理解有关相遇问题的术语,学会分析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解决相遇问题的解题策略,正确解答求路程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解答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让学生模拟相遇问题中两个物体的运动过程,亲身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细致的审题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全面看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相遇问题的解答方法。

教学难点:分析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理解“速度和”的含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测

拿出预习案,小组汇报预习情况。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思考口答。

师小结:如果我们知道了速度和时间,让我们求路程,该怎样列式?(“速度×时间=路程”)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出示课本例题图示。

(一)初步理解题意,重点是“同时”和“相遇”。仔细读题、审题,寻找信息。讨论交流。

师用列表的方式板书整理题里的条件。师:怎样理解“同时”和“相遇”?

师组织两名学生在教室内做“同时”和“相遇”的表演。

同桌之间用橡皮等在桌面的表演。师在旁边指导。动作要规范。进一步理解“同时”和

“相遇”的含义。

师总结:同学们表演的都很好。他们同一时刻也就是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经过4小时相遇了。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相遇问题”,板书课题“相遇问题”。

(二)画线段图进一步理解题意

师:同学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我们除了可以用列表的方法整理题中的条件,还可以用画线段图的方法整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画出线段图。

师指导学生画线段图,并在线段图上标出条件和所求问题。进一步理解题意。

(三)解决问题

通过以上分析,你们能解决这个问题了吗? 生独立解答或小组合作完成。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1. 组织交流

为了让大家理解的更透彻,师生共同在黑板上演示1小时共同走的路。并板书“速度和”。多次演示,强化学生对“速度和”的理解。

教师小结: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先求两辆车每小时一共走了多少米?再求两车4小时一共走了多少米?

2.比较、质疑。

师: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点?组织学生结合线段图和算式说一说。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今天我们学的行程问题与以往的行程问题有什么不同? 生思考,交流。

师总结:今天学习的是行程问题中的“相遇”问题。“同时出发,同时运动,在同一地点碰面,求共同走的路程。”在解决这个问题时我们可以先分别求出每辆车所走的路程,再把每辆车所行的路程加起来。还可以先求出两车的速度和,再乘以相遇时间。

五、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1.练一练。

师: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小练习,比一比,看谁学的好。出示课本P82自主练习第2、3题。

仔细读题、审题,画出题里的关键词,可以画一画线段图或同桌讨论完成。订正时组织学生说想法,并让学生解释“相对开出”的意思。

2.教师小结:同学们,像刚才我们研究的由两个人或两种物体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对而

行,最后相遇,求两地相遇多少的问题,我们都可以用这两种思路来解决。

3.智力冲浪。

小华和小亮在环形跑道上跑步,两人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反向而行,小华每秒跑4米,小亮每秒跑6米,经过40秒两人相遇。环形跑道长多少米?

板书设计:

相遇问题

速度和 相遇时间

下载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制四年级上册《相遇问题》教学设计及反思5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制四年级上册《相遇问题》教学设计及反思5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相遇问题》教案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相遇问题》教案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信息窗的“相遇问题”。 教学目标: 1.探究并掌握解决相遇问题的方法,并能正确......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相遇问题》教学设计5篇

    教学目标1.理解相遇问题的基本特点,并能解答简单的相遇求路程的应用题.2.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3.渗透运动和时间变化的辩证关系.教学重点掌握求路......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相遇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1.认识相遇问题的特点,学会分析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能用两种方法解答相遇问题中求总路程的应用题。2.使学生形成两个物体运动的空间观念。3.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应用题的......

    《相遇问题》数学教学设计

    《 相遇问题 》教学设计 《相遇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速度、时间、路程的数量关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会分析简单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提高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实......

    四年级数学相遇问题练习题

    四年级数学相遇问题练习题 解答此类题应作一条线段图来全面考虑运动物体的个数、运动的方向、出发的地点以及运动的路线形式等。 下面的关系式必须牢记: (1)速度和×相遇时间=相......

    四年级数学应用题专题-相遇问题

    四年级数学应用题专题--相遇问题 一、知识要点: 相遇问题是行程问题的一种典型应用题,也是相向运动的问题.无论是走路、行车还是物体的移动,总是要涉及到三个量:路程、速度、时间......

    数学相遇问题教学设计(五篇模版)

    一、课前系统部分 (一)课标分析 冀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四则混合运算第一课时 (二)教材分析 此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括号的使用方法、会进行整数两步和简单三步混合运算的基础......

    相遇问题教学设计与反思、

    相遇问题 教学内容:五年级上册第45-46页 教材分析:教材编排了两个一般行程问题的应用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算理,理解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并会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