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案第1课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
第1课 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
一、教学目标
本课作为高中整个美术鉴赏教学的开篇,对后面的教学具有指导意义。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特征,以及学习美术鉴赏有什么意义,由此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本课教学的重点在于培养审美的眼睛,掌握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认识美术鉴赏对于个人未来人生发展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本课教学难点,主要是如何结合实例讲清美术的主要分类方法、美术鉴赏的概念和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或方法。
三、教学方法
讲授与合作探究结合、试验演示等
四、教学过程
1、导入:作品欣赏
天安门广场、黄山日出(摄影)
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未来社会对人的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人不仅要学习和掌握各种专门的技术以维持自身的生存,更需要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完善美好的人生。只有这样,我们的人生才是完满和有意义的。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培养审美的眼睛。培养审美的眼睛有两个途径:一是欣赏大自然;二是欣赏第二自然——由人创造的艺术品。我们许多同学可能都喜欢旅游,希望到北京去看看雄伟庄严的天安门,到黄山去观赏烟波浩淼的云海和壮观美丽的日出。但这是两种不同的美——一种是自然景观,一种是人文景观。当我们置身自然景观中的时候,我们似乎完全融入自然之中,成为自然的一部分;而当我们置身天安门广场的时候,我们都会不禁在内心升起一种崇高、庄严和神圣的情感,这种情感不仅来自天安门广场的布局、空间和周围的建筑,更来自我们对天安门的认知、回忆和想象。表面上看,天安门只是一座古建筑,但从审美角度说,它已成为象征中国历史的一个审美符号。它经历了古代中国的文明和近代中国的屈辱和奋起,更见证了中国二十多年来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可以说,我们对中国历史的认识越深入,从中获得的审美想象就越丰富。这个过程其实已经蕴涵了美术鉴赏的基本特征。捣练图
中国画,宋代摹本,绢本设色,37厘米×147厘米,美国波士顿博物馆藏)张萱(唐)
张萱(生卒年月不详),是盛唐时期著名的人物画家,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玄宗开元年间(公元713—741)入禁做宫廷画师。他特别擅长画女性和婴儿,所作人物雍容华贵,形成“丰颊肥体”的人物造型,成为唐代名重一时的人物画大师。尤其是他突破了汉魏以来中国人物画主要描绘“列女”、“孝子”的传统题材,开始表现现实中的人物形象,在美术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张萱一生只留下了《虢国夫人游春图》和这幅由宋人临摹的《捣练图》两件作品。《捣练图》描绘的是宫中妇女“捣练”的情景。“练”又称“缣”,是一种古代的丝织品,织成时质地较硬,须煮熟后加漂粉用杵轻捣使之柔软,并经熨平后才能使用。全画共分三个部分:右边一组描绘的是四个妇女用木杵捣练;中间一组描绘的是两个正在理线的女工;左边一组描绘的是四个妇女在熨练,其中两个拉平白练,另两个在熨练,在白练下面还有一个来回穿梭玩耍的小孩。画面形成一个完整的捣练过程,具有连环画的性质。这里既让我们看到了唐代人的衣饰、生活等,其人物造型和工细劲健的线条、富丽华贵的用色也明确传达出唐代人的审美观和审美趣味。
2、授新:
本课主要包括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现代人的全面发展出发,指出培养审美的眼睛是现代人全面发展的需要,而美术鉴赏则是培养审美的眼睛的必要途径。
第二部分“什么是美术鉴赏”,先从对身处天安门广场的感受和对天安门的认知中,说明美术鉴赏并不神秘,而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并由此引出美术鉴赏的问题。然后再从具体的美术作品入手,以中国唐代画家的中国画《捣练图》和法国画家米勒的油画《拾穗》为例,简单介绍了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或方法,由此导入,进入概念分析,阐明什么是美术鉴赏、其特性以及在美术鉴赏中被动接受与主动参与的关系等。这里没有涉及什么是美术或什么是艺术的问题,而是直接谈什么是美术鉴赏,这是因为美术或艺术的概念本身就十分复杂,它将涉及到更为复杂的专业知识,这对于学生的理解来说是困难的,也将影响本课的主题。更由于当代艺术已模糊了艺术与非艺术、艺术与生活的界限,“什么是艺术”在学术界也是一个正处于争论之中的问题,对于那些还没有定论的问题我们只好在教学中暂时悬置起来。
第三部分“美术作品是如何分门别类的”,简单介绍了美术的基本分类方法,这里只列出了一个简略的艺术分类,学生了解这些就可以了。但教师还应明白,在美术的六大分类——绘画、雕塑、建筑、设计、书法、摄影中,还可以按照其材料、功能、题材、内容等作更细致的划分。
1.绘画
按材料和功能:油画、中国画(其中按技法分为工笔画和写意画;按题材分为人物画、山水画和花鸟画)、版画(按材料分为木版画、石版画、铜版画、锌版画、丝网版画;按技法分为镂版画、腐蚀版画、水印版画、套色版画)、素描(其中也包括速写,按工具分为钢笔素描、铅笔素描、碳笔素描、毛笔素描等;按题材分人物素描、风景素描、静物素描)、水彩画、水粉画、丙烯画、连环画、年画、壁画、宣传画或招贴画、插图或装饰画等。
按内容和题材:人物画(包括人体画、肖像画、风俗画、宗教画、军事画、历史画等)、花鸟画、静物画、风景画或山水画等。
按形式语言:具象绘画、意象绘画、抽象绘画。
2.雕塑
按题材和功能:人体雕塑、肖像雕塑、动物雕塑、架上雕塑、纪念雕塑、环境雕塑或公共雕塑、实用装饰雕塑等。
按空间:圆雕、浮雕。
按放置地点:室内雕塑、户外雕塑。
按工具材料:石雕、木雕、泥塑、金属雕塑(包括钢铁雕塑、铜雕、不锈钢雕塑等)、根雕、冰雕、沙雕、雪雕、软雕塑等。
按形式语言:具象雕塑、意象雕塑、抽象雕塑、观念雕塑。
3.建筑
按功能:园林建筑、纪念建筑、住宅建筑、公共建筑。
4.设计
按功能:实用美术、商业美术、特种工艺美术。
按内容和材料:服装设计、陶瓷设计、工业设计、广告设计、网页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家具设计等。
按形式语言:平面设计、立体设计、构成设计。
5.书法
按形式语言:楷书、隶书、草书、篆书。
6.摄影
按内容:人物摄影、风景摄影、动物摄影、静物摄影。
按形式语言:具象摄影、意象摄影、抽象摄影、观念摄影。
第四部分“美术鉴赏有什么意义”,以美术的三大功能为基础,说明美术鉴赏不仅是对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对培养学生认识世界的能力、审美的眼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以及未来的人生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品分析:
拾穗(油画,83.5厘米×111厘米,1857年,巴黎卢浮宫藏)米勒(法国)
米勒(Jean-Francois Millet,1814—1875)从35岁起就定居巴比松,之后他一住就是27年,几乎一生没有离开过那里。他在那里生活、劳动、创作,画出了他一生最重要的作品。他与巴比松许多画家来往,和他们交流创作思想。他的作品反映了巴比松农民的生活和那里的自然世界。但是从米勒作品的意义来看,他又超越了巴比松派,他把人性中质朴、善良、高贵、永恒的一面呈现出来,从而感染了全世界的人。
奔马(中国画,1951年)徐悲鸿 作者简介请参照第14课相关内容。
这幅《奔马》在表现方法上,将西洋画中的解剖与中国传统笔墨相结合,显示出徐悲鸿以中西融合的方法改造传统中国画以使之具有面对现实的能力的思想。在主题上,他以昂首飞奔的骏马来表达对民族前途的关怀和希望。徐悲鸿给这幅作品起名《山河百战归民主》,表达了他对新中国成立、人民从此当家做主的喜悦心情和对祖国未来的期望与情感寄托。
根扎南国(纸本彩墨,1998年)吴冠中
吴冠中(1919—)江苏宜兴人。1942年毕业于杭州国立艺术专科学校,1947年留学法国,入巴黎高等美术学院学习油画。1950年回国后先后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北京艺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等,并曾担任中国美术学院客座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等。吴冠中在杭州国立艺术专科学校读书期间受到他的老师林风眠和吴大羽的深刻影响,一生从事中西融合和油画民族化的实践,逐步形成了清新、明快,注重美术的本体语言——点、线、面、色相结合的韵律美和形式美的独特风格,具有强烈的艺术个性和时代气息。在《根扎南国》中,吴冠中以他特有的手法,以点、线、面、色的结合,塑造出南方特有的郁郁葱葱、繁茂似锦的大榕树形象,给人以强烈的形式美享受。吴冠中还十分注意理论上的总结和著述,他对美术的形式美的论述在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出版有《绘画的形式美》和《风筝不断线》等文集,以及各种个人画集。1991年吴冠中获法国国家文化部授予的文学艺术最高勋章。
太白行吟图(中国画,局部,纸本水墨,81.2厘米×30.4厘米,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梁楷(宋)
梁楷(生卒年不详),是南宋著名的人物画家。性情豪放,不拘礼法,自号“梁疯子”。梁楷早期的人物画细密工致,后变为简练粗放、纵笔挥洒,寥寥数笔便能画出人物的精神气质,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后人称他的这种画风为“简笔画”,这是梁楷对我国古代人物画的突出贡献。现存的《太白行吟图》描写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豪放性格,全画只用寥寥几笔,即把那种桀骜不驯、才思横溢的风度神韵,刻画得活灵活现。这既得力于画家对李白的性格特征的正确把握,也和他熟练地掌握了中国画的笔法密切相关。这是我国绘画史上最早具有代表性的“减笔画”之一,可谓之极品。
红蓝椅(木质上色)里特维特(荷兰)
《红蓝椅》是“风格派”最重要的代表作品之一,也是现代主义设计中里程碑式的作品。它完全采用最基本的几何元素或几何形态构成,没有任何隐晦或掩饰,色彩元素也仅限于红、黄、蓝三种原色,可以说,它完全是按照“风格派”创始人之一蒙德里安的艺术理论创作出来的,只不过蒙德里安的作品主要是平面的绘画,而里特维特的《红蓝椅》则是立体的。尽管我们所看到的是一把真实的椅子,但从功能上说,它却并不具有实用性,因为人坐在上面并不舒服。它的重要性首先在于它是由标准化的几何构件组成的,这就为此后现代设计产品的批量化生产提供了参照和依据,这一点是开创性的;其次,它的与众不同的现代形式语言,使之终于摆脱了传统家具设计的阴影,宣布了现代主义设计的出现和独立,由此成为现代形式主义设计的重要的里程碑式的作品,对整个现代主义设计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舞蹈(油画,260厘米×389.9厘米,1910年,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藏)马蒂斯(法国)
亨利•马蒂斯(1869—1954)出生于法国北部的勒•卡图镇,年轻时曾从事法律工作。有一次生病住院,闲来无事读了一本绘画方面的书,使他对美术产生了兴趣,遂立志终身从事美术,这年他21岁。1891年马蒂斯考入巴黎朱理安学院,1895年成为当时著名象征主义画家摩罗的学生。
马蒂斯的艺术主要植根于后印象派,不过经过几个复杂的演变之后,马蒂斯彻底脱离了后印象派,但他更加强了色彩的表现力。从1904年开始,马蒂斯开始形成自己的风格,以强烈的原色对比和粗犷的线条去体现他对客观事物的感觉。传统绘画的透视和明暗手段被他弃置一边,只是在构图上还显示出有秩序的现实境界。也就是在这个时候,马蒂斯又开始了对日本绘画和非洲艺术、阿拉伯图案的借鉴,这使他的艺术日益个人化。马蒂斯不仅把东方的技法(毛笔画)发展到他的创作中来,还利用舞蹈、音乐等多种艺术元素来丰富自己的绘画语言。《舞蹈》创作于1909—1910年。马蒂斯在创作时,把模特儿带到地中海岸边,他认为这件作品跟地中海给他的喜悦情绪紧密相连,画中背景的蓝色,寓意着仲夏八月南方蔚蓝的天空,一大片绿色让人想起翠的绿地,人物的朱砂色则象征着地中海人健康的棕色身体。在这幅狂野奔放的画面上,舞蹈者似乎被某种粗犷而原始的强大节奏所控制,他们手拉着手围成一个圆圈,扭动着身躯,四肢疯狂地舞动着。据说,马蒂斯的这个主题可以追溯到希腊的瓶画和民间舞蹈。
3、小结:
美术欣赏是美术活动中重要的组成方面,是美术创作和美术作品实现其价值和意义的基本环节和途径。如果说,美术创作是创造美术价值的活动,美术作品(即创作成果)是美术价值的载体,那么美术欣赏和接受则是实现美术价值的活动,同时又是反作用于美术创作的活动。
美术创作是美术家的审美创造活动,是美术家物化其审美认识的表现活动。在本质意义上,美术家精心创造各种各样美术作品的目的,决不是纯粹的个人自娱行为,而是通过美术形象将自己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认识传达给人们,从而引起人们的认同和共鸣,使作品达到产生一定社会审美效应的目的性。而达到这一目的的途径只能是欣赏。没有美术欣赏活动,美术创作和美术作品就都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最后完成自己的使命。
美术欣赏对于美术作品成为“现实的”美术作品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没有进入欣赏接受过程的美术作品只是一个潜在的客观存在,是没有现实意义的。只有当创作主体-美术作品-接受主体三者构成特定的对象性关系时,美术活动才成其为完整的美术活动,美术作品才成其为现实的美术作品。概言之,美术作品只有通过欣赏过程,才能实现其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说,美术作品是美术家和欣赏者共同创造的。
美术创作与美术欣赏是美术活动的两个方面,并且是相互联系、相互推动的两个方面。一方面,美术创作不仅创造了美术作品,而且也生产了美术作品的欣赏者。另一方面,美术欣赏不仅最终实现着美术创作和美术作品的价值,也反作用于美术创作。欣赏者的审美需求、品味和消费能力构成了不同时代的不同的美术标准和不同的美术价值圈。各个时代的最高层次的美术价值圈,要求并创造着属于他自己的杰出美术家和美术作品。
五、板书:
一、培养审美的眼睛
二、“什么是美术鉴赏”
三、“美术作品是如何分门别类的”
四、美术作品欣赏
拾穗、奔马、太白行吟图、红蓝椅、舞蹈
六、课后反思:
第二篇:第1课教案 美术鉴赏及其意义
高一美术教案设计
课题:第一课:美术鉴赏及其意义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本课作为高中整个美术鉴赏教学的开篇,对后面的教学具有指导意义。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特征,以及学习美术鉴赏有什么意义,由此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
教学内容:
一、什么是美术鉴赏 出示图片《天安门广场》、《黄山日出》 提问:面对这些景观有何感受? 回答:壮观、崇高、神圣。。再出示图片《达芬奇设计的楼梯》(陌生的)提问:同学们对这幅图片又有何感受? 回答:(表情较茫然)设问:为什么不知道呢?是因为天安门已成为中国历史的一个符号,我们通过对中国历史的认识才得知了这一结论,因此,我们必须首先掌握丰富的美术知识,鉴赏起来才能得心应手,才能从一幅幅名作中吸收到美的享受。(让学生明白学习美术理论知识的重要性)
出示图片《捣练图》、《拾穗》
提问:两幅作品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回答:相同点 都以劳动妇女为题材
不同点《捣练图》 贵族妇女平和优雅的美 中国画 《拾穗》 贫穷妇女 让人产生同情 油画
问:为什么同是描绘妇女劳动场面的绘画而给人的感受不同呢?
(要想对图片进行分析,首先需从图片本身和作者所处的社会背景来入手)《捣练图》,作者 张萱,盛唐,唐玄宗时期的宫廷画师,当时社会稳定,人民生 活水平提高,没有血腥的战争和激烈的社会矛盾,因此画面平和优雅。张萱突破了汉魏以来中国人物画主要描绘“烈女”、“孝子”的传统题材,开始表现现实中的人物形象,在美术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画中我们能够看到唐代人的衣饰和人物造型:颜色艳丽、人物“丰颊肥体”。
以上是对这幅画的一个全面分析,接下来就是我们来慢慢欣赏、咀嚼、品味画面的美了。(看画面:仕女们劳动的动作都是那么的优美,像是在跳舞。举例:平日里看到跳舞的动作和打架的动作相比较,活跃一下课堂气氛。)
以上对两幅作品地分析实际上就是美术鉴赏的全过程。那么到底什么是美术鉴赏呢?
1)、美术鉴赏就是运用我们的视觉感知、视觉经验和相关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归类、分析、判断、体验、联想和评价,从而获得审美享受,它是一个综合的审美活动。
美术鉴赏的对象 美术鉴赏的过程 美术鉴赏的目的 美术鉴赏的本质特征(要求会做填空、选择题)
2)、“鉴”,就是甄别、归类、分析、判断。具体的说。。(要求会用自己的话表达)“赏“,即欣赏。就是接受者。。(要求会用自己的话表达)“鉴”是手段、是基础,“赏”才是目的,“鉴”是为“赏”服务的。
这就是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
练习巩固:出示《中国银行标志设计》分析
前面的圆形标志:外圆内方,象是古代的圆形方孔钱。这与银行的 功能是相辅相成的,因此该设计恰到好处。
二、美术作品是如何分门别类的 1)、根据艺术门类划分:绘画、雕塑、建筑、设计(工艺)、书法(篆刻)、摄影等六大类。(根据课本上方的小插图分别指出各属于哪种艺术门类)
在这六大类中又按照材料、题材、形制、功能等划分出不同的美术种类,如中国画、油画;历史画、风景画;浮雕、圆雕;建筑设计、环境设计;草书、隶书等。(举例:《垒球场设计方案》、《红蓝椅》是按功能分类的设计形式)
学生回答:课本上方六幅图的艺术门类? 2)、根据形式语言的不同特征划分:具象艺术(以写实性客观再现为主)、意象艺术(以写意性主观表现为主)、抽象艺术(以艺术语言的本体性表现为主)。
1>具象艺术的目的在于真实的再现现实。
2>意象艺术不以纯客观再现为目的,而是重在表达艺术家的感受、情感、观念和审美理想等,采用的手段使变形、夸张、重组。
3>抽象艺术主要是在20世纪才形成的一种用美术的基本语言元素和语言手段进行独立创作的美术类型。
注意:1>、具象艺术、意象艺术中都存在着抽象的成分,但并不是抽象艺术。2>、艺术中的抽象性不同于抽象艺术。
以上所讲的具象艺术、意象艺术、抽象艺术都属于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三、美术鉴赏的意义美术是社会存在的产物,因此它担负着社会功能的角色,美术的这种社会功能体现在三个方面,即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三个功能要求用自己的语言能够表达)
小结:点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作业:
1、什么是美术鉴赏?
2、美术鉴赏的分类。
3、美术作品艺术语言的概念、内容及其形态分类。
第三篇:第1课美术鉴赏及其意义
特色课教学设计 培养审美的眼睛
——美术鉴赏及其意义
六安一中东校区音体美组 李艳
教材分析:
本课作为高中整个美术鉴赏教学的开篇,对后面的教学具有指导意义。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特征,以及学习美术鉴赏的意义,由此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
一、学情分析:高一学生都是刚刚接触美术鉴赏,并且对于美术专业理论知识基本不懂。学生接受起来有些困难,但学生学习较为主动,相互之间能够探讨交流,学习气氛较好,对美术鉴赏课有浓厚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特征,以及学习美术鉴赏有什么意义,由此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
2、方法与过程:本课作为高中整个美术鉴赏教学的开篇,对后面的教学具有指导意义。教学中以生活中的美术现象为引导,引起关注---深入讨论---感悟意义---树立信心。
3、情感态度价值观:启发学生对美术现象的关注,在集体讨论的过程中,去深入感觉人类生活中美术的作用与人类创造美的精神。使学生明确美术鉴赏的学习目的以及重要意义,从而树立学好美术鉴赏课程的兴趣与决心。
三、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审美的眼睛,掌握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认识美术鉴赏对于个人未来人生发展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四、教学难点:主要是如何结合实例讲清美术的主要分类方法、美术鉴赏的概念和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或方法。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问:鉴赏=欣赏?(引导学生看书)
艺术=美术? 老师提问,学生回答。
教师以剪纸作品《齐白石像》为例请学生欣赏并分辨它属于哪种美术类型,教师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并根据学生回答的内容总结什么是美术鉴赏。(点出课题)(学生:剪纸作品、以线条为主要造型方法、黑白色的、纵向构图)
美术鉴赏:就是运用我们的视觉感知、视觉经验和相关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归类、分析、判断、体验、联想和评价,从而获得审美感受,它是一个综合的审美活动。(二)、新课内容:
1、话题1:请学生欣赏一组摄影作品:《天安门》、《黄山日出》面对这些景观有何感受? 学生回答:壮观、崇高、神圣
教师总结:两种不同的美: 一种是自然景观;一种是人文景观。
培养审美的眼睛有两个途径: 一是欣赏大自然;如:黄山、九寨沟瀑布等。
二是欣赏第二自然——由人创造的艺术品。如:天安门周围的建筑、艺术家的作品等。2.话题2: 怎样进行美术鉴赏?
出示张萱《捣练图》和 米勒《拾穗》,思考:两幅作品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讨论并思考。
提示: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1.主题内容2.年代
3、历史背景
4、作者创作意图 学生回答:相同点:都是一劳动妇女为题材
不同点:前者:贵族妇女平和优雅的美 中国画 后者:贫穷妇女 让人产生同情 油画
提问:为什么同题材的作品而给人的感受不同呢?
教师总结:《捣练图》的作者张萱处于盛唐,他是唐玄宗时期的宫廷画师,“练”是一种丝织品,刚织成时质地坚硬,必须经过沸煮,日晒漂白,再用杵捣,最后才能使丝绸变得柔软洁白,画中分成三组,捣练、理线、熨烫,还有一个年少的女孩淘气的从布底下窜来窜去,可见当时社会稳定,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没有血腥的战争和激烈的社会矛盾,因此画面平和优雅。《拾穗》是19世纪法国画家米勒所画,画中3个贫穷的农妇正在捡拾麦田里散落的麦穗,因为当时法国正处贫富差距加大,阶级矛盾尖锐的时期,米勒本身出生在农村家庭,从小在农田里长大,这也决定了他以后的审美取向,歌颂劳动者质朴、勤劳的美德,永远散发着泥土的气息。
以上对两幅作品的分析实际上就是美术鉴赏的全过程。我们在欣赏作品和针对作品思考解决以上问题的过程,其实就已经进行了美术鉴赏。总结出美术鉴赏的概念:美术鉴赏就是运用我们的感知、经验和相关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从而获得审美感受。
怎样去鉴赏?具体地说,就是要弄明白一件美术作品的作者、创作年代、材料、语言形式和表达内容、以及作品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等等。通过以上作品的赏析请同学们总结? 美术鉴赏的对象:是美术作品;
美术鉴赏的过程:是从感受、归类、分析和判断到体验、想象和评价;
美术鉴赏的目的:是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 美术鉴赏的本质特征:是综合的审美活动
3、话题3:美术鉴赏对我的人生真的那么重要吗?(美术鉴赏的意义与价值)
衣、食、住、行只是最简单的生存层面,它们都离不开美术,自然也离不开美术鉴赏。我们来看一下美术作品带来的价值与功能。
美术从诞生之日起,就承担着自己的社会角色。它的价值与功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 认识功能 ● 教育功能 ●审美功能 认识功能:
通过美术作品的内容或形式,认识不同时代、不同文化、不同民族下的人们的生活、历史、风俗、观念等。如张萱《捣练图》 教育功能:
美术作品的内容和主题对观众形成思想和道德上的感染和影响,以培养人们对待自然、社会、人生以及自我的态度。如董希文《千年土地翻了身》 审美功能: 培养人们对美的事物、美的形式的辨别力、敏感性和感受力。如《根扎南国》 吴冠中
4、话题4:美术作品的门类有哪些? 1.根据其艺术门类划分为:
绘画、雕塑、建筑、设计(工艺)、书法(篆刻)《》、摄影等六大类。
绘画按材料和功能:油画、中国画、水粉画、水彩画、版画、年画、壁画等等。
按内容和题材:人物画(包括人体画、肖像画、风俗画、宗教画、军事画、历史画等)、花鸟画、静物画、风景画或山水画等。雕塑按空间:圆雕、浮雕。
按工具材料:石雕、木雕、泥塑、金属雕塑(包括钢铁雕塑、铜雕、不锈钢雕塑等)、根雕、冰雕、沙雕、雪雕、软雕塑等。
2、设计按内容和材料:服装设计、工业设计、广告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家具设计、网页设计等。
按功能:实用美术、商业美术、特种工艺美术。
按内容和材料:服装设计、陶瓷设计、工业设计、广告设计、网页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家具设计等。
按形式语言:平面设计、立体设计、构成设计。
(三)、板书设计:
一、什么是美术鉴赏
二、美术鉴赏有什么意义
三、美术作品的分类:绘画、雕塑、建筑、设计(工艺)、书法(篆刻)、摄影
(四)教学总结:
艺术来源于生活。培养审美的眼睛,可以更好的观察生活中的艺术。这节课,我们为培养一双审美的眼睛奠定了初步的基础。另外,还请同学们注意,要能欣赏千奇百怪的现代艺术,还必须树立全新的艺术观念,在此基础上,平时多看多分析,定会使审美的能力得到更好的提高。
(五)、课堂互动
教师准备四组不同色彩的与美术有关的名词卡片,从四组同学中各选两名同学代表,一人描述一人猜谜,不能出现名词里的文字,两分钟内猜对最多的获胜并领取教师准备的奖品。
如:景泰蓝、青花瓷、中国画、秦始皇陵兵马俑、梵高、《蒙娜丽莎》 故宫、大斗兽场、金字塔、徐悲鸿、齐白石等
(五)、作业布置:
(六)、教学反思
第四篇:第1课 美术鉴赏及其意义
第1课 培养审美的眼睛 ——美术鉴赏及其意义
(高一美术 陈德民 任金星)
(一)教学目标
本课作为高中整个美术鉴赏教学的开篇,对后面的教学具有指导意义。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特征,以及学习美术鉴赏的意义,由此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
(二)重点:
培养学生送审美的眼睛,让学生掌握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认识美术鉴赏对于个人未来人生发展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三)难点
如何结合实例讲清美术的主要分类方法、美术鉴赏的概念和美术鉴赏一般过程或方法。
(四)内容结构
本课主要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提出学习美术鉴赏的必要性,第二部分说明什么是美术鉴赏,第三部分为美术作品的分门别类,第四部分是美术鉴赏的意义。
二、教法:
本课涉及的新知识主要以基本概念为主,所以我采用了讲授法、对于相关的作品采用演示法。
三、学法:
记录、观察、理解、记忆
四、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在满足了物质生活的需要之后,对精神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当我们面对数量众多,风格各异的美术作品时,如何来辨别作品的好坏,如何认识和理解艺术家的表现方法,作品的意义,对作品的价值的判断以及会从内心产生喜欢或厌恶等的情绪反应。所有这些疑问的产生,都涉及到了美术的鉴赏问题。
教师活动:展示图片:张萱的《捣练图》米勒的《拾穗》达利的《内战的预感》康定斯基的《即兴之31》 提出问题:
A.你喜欢哪幅或者哪几幅作品,为什么?
B.以上有你感到厌恶或不解的作品吗?为什么? C.你能说说其中有关作品的表现有哪些独到之处吗?
学生活动:带着问题观察展示的作品,踊跃的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大家对美术作品的这些疑问或者观点,都涉及到了美术鉴赏的问题。
那么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作品是怎样分类的以及学习美术鉴赏的意义是什么?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
(二)、授新
1.什么是美术鉴赏?
基本内容:先从对天安门广场的感受和对天安门的审美认知中,说明鉴赏并不神秘,而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然后从具体的美术作品入手,以张萱的中国画《捣练图》和法国画家米勒的油画《拾穗者》,来介绍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方法,阐明什么是美术鉴赏及其对象、过程、目的和本质特征等。
通过对徐悲鸿的《奔马》和梁楷的《太白行吟图》以及吴冠中的《根扎南国》三幅国画的欣赏以及对各自相关知识的查证,得出他们的内涵是不同的。所以美术鉴赏是被动接受与主动参与的综合的审美活动。
美术作品的直观和相关知识是美术鉴赏的基础,这就要求鉴赏者必须首先具备美术的基本知识,识别美术的基本类型和一般表现方法,然后才能进行实质的鉴赏活动。
那么美术作品有哪些类型呢?这就涉及到了美术作品是如何分门别类的问题。教师活动:(1)分别展示天安门的图片、张萱的中国画《捣练图》和法国画家米勒的油画《拾穗者》,徐悲鸿的《奔马》和梁楷的《太白行吟图》以及吴冠中的《根扎南国》(2)提出问题:
A.看到天安门我们联想到什么?(提示:造型的、历史的、情感的)
B.《捣练图》和《拾穗者》两幅作品有什么区别?(提示:画种、服装、国家、贫富、)
C.《奔马》《太白行吟图》《根扎南国》都是中国画吗?(3)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有关理论和观点。学生活动:欣赏图片,探究问题,回答提问。2.美术作品是如何分门别类的?
总体而言,美术作品都被归为空间艺术的范畴,在这下面,美术根据其艺术门类划分为:绘画、雕塑、建筑、设计、书法、摄影。
在此基础上,还可以按照其材料、功能、题材和内容等分别作更细致的划分。依照美术作品在形式语言上的不同特征划分出了以写实性客观再现为主的“具象艺术”,以写意性主观表现为主的“意象艺术”和以艺术语言的本体性表现为主的“抽象艺术”。
教师活动:(1)根据以上分类,分别展示课本相关图片,提出问题:
A.各个图片分别代表哪种艺术门类?(老师给予引导。)
B.你还发现你生活中还有那些美术作品,它们属于以上那种艺术门类? 学生活动:欣赏图片、勤于思考、勇于回答问题。
(能力拓展:让学生开动脑筋,列举自己生活中所发现和存在的美术元素,训练主动思维的习惯)3.美术鉴赏的意义
以上我们学习了美术鉴赏的概念和美术作品的分类,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学习美术鉴赏呢?主要是美术作为上层建筑,是社会存在的产物,具有三个方面的社会功能,即:
A.认识功能:
B.教育功能 C.审美功能:
教师活动:(1)展示库尔贝的《筛谷的妇女》马蒂斯的《舞蹈》(2)、教师安排学生阅读课文,总结以上的三个概念)(3)提问说明以上三个概念的主要内容
问题设置:美术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其内涵分别是什么? 总结:人的审美能力是与其知识和道德相联系的直觉能力,只有经过不断的训练,人的审美能力才能逐步得到提高,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和意义。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让美伴随终生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学生活动:看课本,找答案。
(三)、总结回顾: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美术美术鉴赏的概念、美术作品是如何分门别类的以及美术鉴赏的意义等,使我们从宏观上认识了美术以及美术鉴赏的基本知识,为我们今后进一步学习相关的知识打下了基础。
六、板书设计:
七、教后反思:
第五篇:新课标人美版高中美术第1课《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精品教案
新课标人美版高中美术第1课《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精品教案
各位老师好,我说课的内容是美术鉴赏第1课《培养审美的眼睛》。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和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教材分析
1、本课作为高中整个美术鉴赏教学的开篇,对后面的教学具有指导意义
2、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特征,以及学习美术鉴赏的意义,由此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
3、本课的重点:培养学生送审美的眼睛,让学生掌握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认识美术鉴赏对于个人未来人生发展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4、本课的难点:如何结合实例讲清美术的主要分类方法、二、教法:本课涉及的新知识主要以基本概念为主,所以我采用了讲授法、对于相关的作品采用演示法。
三、学法:记录、观察、讨论、理解、记忆
四、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教师活动:展示图片: 米勒的《拾穗》达利的《内战的预感》
提
出几个问题: 你喜欢哪幅或者哪几幅作品,以上有你感到厌恶或不解的作品吗?
学生带着问题观察展示的作品,踊跃的回答问题
通过作品展示,让学生在看画的同时,提出自己的观点,自然而然的引出美术鉴赏的概念。
2、什么是美术鉴赏?怎样进行美术鉴赏?
基本内容:先从对天安门广场的感受和对天安门的审美认知中,说明鉴赏并不神秘,而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然后从具体的美术作品入手,以张萱的中国画《捣练图》和法国画家米勒的油画《拾穗者》,来介绍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方法,阐明什么是美术鉴赏及其对象、过程、目的和本质特征等。说明美术鉴赏是被动接受与主动参与的综合的审美活动。美术作品的直观和相关知识是美术鉴赏的基础,这就要求鉴赏者必须首先具备美术的基本知识,识别美术的基本类型和一般表现方法。这一部分是本课的重点。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通过自己观察,同学的讨论,在教师引导下学会主动地对美术作品进行由浅入深的鉴赏活动,从而自然地掌握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
3、美术的分类。那么美术作品有哪些类型呢?这就涉及到了美术作品 的分类问题。在在这一环节中我分别展示一组包含各美术门类的优秀作品。让学生在欣赏的同时加以引导,提出问题。比如:看到天安门我们联想到什么?(提示:造型的、历史的、情感的。让中学
生感受建筑艺术的特色。这一部分是本节课的难点,用这种方法使学生对美术的六大门类的艺术作品有一个直观的感受。在以后的教学中还会进一步接触各门类的作品。
4、鉴赏作品宋代张择端的风俗画《清明上河图》和中国画家罗中立的油画《父亲》
让学生分组鉴赏,自由讨论。最后各派一个代表来表达自己对作品鉴赏的过程。(这一过程充分的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得出这两个作品对于社会的最大意义分别在于认识功能和教育功能。引出本课的最后一个知识点,美术的社会功能:记录功能和社会干预功能。
5、课堂小结。带领学生进一步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通过多媒体展示及学生的自主学习,重点突破了教学内容的重点知识,使学生在自由的学习和讨论中掌握了美术鉴赏的方法,有了进一步的审美享受。
我的课就到这里,谢谢各位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