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欣赏课对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意义

时间:2019-05-12 07:02: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中美术欣赏课对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意义》,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中美术欣赏课对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意义》。

第一篇:高中美术欣赏课对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意义

高中美术欣赏课对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意义徐晶

内容摘要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精神文明的需求越来越大.现在是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时代,如何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是美术教育发展的新趋势。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教育工作的主题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针对高中生的心理和认知特点, 在高中这一阶段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审美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美术欣赏课来体现的,美术欣赏课又是高中美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字:高中美术审美能力

一.对高中学生进行审美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一)培养审美能力的必要性

教师对学生进行审美能力的培养,首先自己就要对“什么是审美?什么是审美能力?”有个正确的理解。

通俗地讲:就是辨别、领会事物的美,是人们对事物进行非功利的直觉观照,并在其过程中产生精神的愉悦。人的审美意识不是由先天形成的,而是经过后期的自然界和社会环境的影响,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人的审美意识与能力也在发生着变化。审美能力是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审美能力的培养体现的是 人们对美的接收和欣赏的能力,又反映为对审美文化的鉴别能力和审美文化的创造能力。审美能力的培养是提高人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其审美能力是美术课教学的任务之一。1989年中央颁布的《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明确规定:“中学美术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对学生经行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文化素质,”把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作为美术教学活动非常重要的位置。可见,审美教育,是中学美术教学的首要任务,它起着决定本学科教育性质的作用。

(二)个人综合素质的需要(大力发展素质教育)

现在是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时代,如何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是美术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在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很多人认识到了美术教育对提高人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有独特作用。特别是在美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校、家长和学生对美术这门学科也有了新的认识。审美能力的培养是提高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三)高中生的认知和心理发展特点

高中阶段又可称为少年期、青春期。正是这个阶段,是高中生生理和心理发生改变的关键时期。教师要在这一关键时期对高中学生进行审美能力的培养,首先就要根据高中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心理特点来进行教学任务制定,这样教师才能顺利达到自己的教学目的。

(1)高中生感知能力的发展。在空间发展方面,能熟练地掌握三维空间关系。在观察上,能更注重对象的细节。他们能更准确的辨别对象之间的差异,特别对色彩的敏感度有了很大的进步。

(2)高中生记忆和注意的发展。高中生的形象识记和抽象识记都在发展。在注意发展方面,上课时的注意力能较多的关注在教师所讲的内容上面,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也较长。他们可以边听老师讲课、边记笔记。绝大多数学生具有一定的注意分配的能力。

(3)高中学生思维的发展。中学生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虽然他们喜欢独立思考,喜欢争论,但由于缺乏社会经验,知识储备不足,思考问题往往表现为单纯幼稚,因而导致分析问题。

(4)高中学生想象的发展。想象的内容比较符合现实,富有逻辑性。初中生的幻想具有现实性、兴趣性,有时也带有虚构的特点。

这一时期的高中生是从幼稚走向成熟的一个过渡时期,好奇、敏感、争强好胜与感情脆弱、缺乏意志力的矛盾。他们往往思维敏捷,但是又缺乏经验或是意志不够坚定,学习成绩起起伏伏。受到一点压力或是挫折,常常心灰意冷,不知道怎么排解困难。所以在这一时期,他们需要家长,老师和社会共同的引导,让他们顺利过渡。

经过对高中学生认知能力和心理发展的特点分析,在高中这一阶段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教学中作相关改动,让学生对美术学科产生更大的兴趣。

二、美术欣赏课对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作用

(一)美术欣赏教学是中学美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审美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美术欣赏课来体现的,美术欣赏课又是高中美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看当今的美术教学,美术欣赏已经延伸到小学、初中、高中乃至大学。教师在上欣赏课时,向同学们讲述的不仅仅是美术知识,其中更包括历史,政治甚至扩展到我们的生活。这是对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①高中美术教材为了突出它的审美价值,在内容的精选、容量等方面做了较科学的编排。

(二)美术欣赏课是培养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美术欣赏课培养的就是学生的审美意识与一些基础的鉴赏知识。美术欣赏课教科书中会安排许多的文字和图片。图文并茂,穿插的文字是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鉴赏方法或对作品意义的注释。一般在欣赏课中教师会对本课的作品做大量的介绍,从作品的历史背景,作者,绘画表现形式,绘画语言来分析,引导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同时教师会让学生自己来分析作品,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判断力,感知力。这些语言表达能力,感知力,判断力等都是审美能力培养的重要因素。

(三)美术欣赏是艺术修养的提高和精神上的陶冶

美术欣赏不但是对作品本身意义的了解,也是对作品形式,所运用的材料,绘画技法等方面的研究,是对美的一种研究和分析,通过长时间的美术欣赏训练,是提高艺术修养的一种途径。因为情感性是美术的一个基本品质,也是美术学习活动的一个基本特征,所以美术课程能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及责任感,并培养他们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的态度以及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三.结语

在高中这一阶段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审美能力是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审美能力的培养体现的是人们对美的接收和欣赏的能力,又反映为对审美文化的鉴别能力和审美文化的创造能力。审美能力的培养是提高人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其审美能力是美术课教学的任务之一。

参考文献:

[1]《美术向导》,1994年1—6期·总第47—52期合订本,朝花美术出版社,第5页。

[2]尹少淳,美术教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3月。

[3]《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年。

第二篇:高中美术鉴赏课程对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意义

高中美术鉴赏课程对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意义

高中美术鉴赏课程作为当代中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旨在不断提高学生自我审美能力和综合职业技能素养,促进学生陶冶情操。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年轻一代的学生要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传统的美术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不能有效挖掘学生的艺术欣赏潜力,不能满足学生全面提升综合素质的需求。高中美术教学要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其在学习美术的同时体验美感,培养综合素质。因此,高中美术鉴赏教师除了传授美术常识,还要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和问题分析能力。

在高中美术课程教学中,教师一般运用视觉观察来感知事物,或者利用生活经验对美术艺术进行分析。作为新时代高中美术鉴赏课程的教学方式,它有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其不断学习美术知识、增强审美意识,同时享受审美乐趣,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近年来,随着新课标的提出,学校日益注重学生全面发展,要求提升学生整体修养与综合素质,而高中美术鉴赏课程就显得尤为重要。

现代社会,学生对于美术的学习兴趣越来越浓。在美术欣赏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通过美术欣赏课,学生不仅可以欣赏艺术,还可以了解社会发展情况,增长见识。现代教育中,人们对美术鉴赏的课程支持较大,教师可以适当调整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艺术的热爱和创新性思维,使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高中生处于特殊的年龄段,开放式教学环境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作为当代中学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模式,借助新时代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道具等来营造生?踊钇玫目翁梅瘴В?促进学生与教师交流互动,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因此,有必要探讨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具体方法。

一、艺术作品直观感受鉴赏

艺术作品的直观感受鉴赏是指给读者最直接的视觉印象,使其通过画面的直接视觉形象感受艺术作品的创作环境、历史特点、人物性格等。例如,意大利艺术家列奥纳多?达?芬奇创作的《最后的晚餐》着重表达的是《圣经》中耶稣与12个门徒共进最后一次晚餐的题材,当耶稣说出“你们当中有人出卖我”这一句话时,12位门徒露出惊恐、愤怒、怀疑等神态,体现了众门徒惊异的神情。又如,齐白石《虾》表现出活蹦乱跳的虾在水中嬉戏争食的有趣场景。它们都体现出画家透过画面给读者最直观的视觉感受,让后人在欣赏时能够充分了解当时画家的创作心态。高中美术鉴赏课程的开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直观视觉体验。

二、各种艺术风格的鉴赏

古今中外,有多种多样的艺术创作风格与手段,各个画派的不同表现形式可以精准地表现艺术家的创作思维,如表现手法、艺术形态、画面构图、透视原理、色彩搭配、绘画技法等。例如,徐悲鸿的代表作《八骏图》采用中国画的水墨技法,通过不同的线条、不同水墨的浓度将马的奔腾气势展现得淋漓尽致。再如,梵高后期的绘画作品采用鲜艳的色彩、明确的笔触、奔放的线条,给读者非常明快的跳动感,让整部作品充满生机与活力。不同的艺术风格特点,带给学生不同的心理感受,能够激活不同的鉴赏能力。

三、艺术作品边缘故事带动课堂的积极性

高中生处于特殊的心理特点时期,在美术鉴赏教学中,不断加强艺术作品边缘故事的讲解,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增强学生对艺术创作作品的审美理解。这样有助于深入理解作品,培养艺术兴趣,提高审美能力和综合素养。

四、艺术作品创作思想的挖掘鉴赏

艺术作品创作思想的挖掘鉴赏是高中美术鉴赏课程的精神内核,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艺术创作思想,提升审美情趣。例如,雕塑《艰苦岁月》表现的是长征中一位红军小鬼依偎在老红军身旁,被悠扬的笛声所吸引的感人场面,表现了长征途中一位红军战士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再如,徐悲鸿的《八骏图》绝非简简单单表现了八匹马,更重要的是讴歌了那种勇往直前、战斗不息的大无畏精神。通过对艺术作品的多种角度欣赏,对艺术家创作思想的挖掘,学生可以增加审美情趣,培养审美能力,提升综合素质。透过艺术欣赏,学生可以了解艺术背后的精神内涵,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

五、结语

高中美术鉴赏课程是对高中生普及美学教育的基本方式,是让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前提与必要基础。在美术鉴赏过程中,引导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养成良好的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是学生审美能力提升后的核心问题。在高中美术鉴赏课程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美术基础知识,还要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和问题分析能力,不断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

(四川省自贡市江姐中学)

第三篇:浅谈农村初中美术欣赏课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浅谈农村初中美术欣赏课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一、农村初中美育的现状

素质教育已实施多年,而美育工作就以农村初中而言,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具体原因在于:1.基础差、资金欠缺。2.有些领导和学生家长不够重视。3.美育的效果、作用得不到认同和支持。4.师资缺乏与教师专业知识、教学能力的不足,也大大限制了学校美术教育的实施。因此,我们要改变美育教学的现状,首先就要从农村抓起。

本文主要从美术教师的角度去探讨在农村初中美术欣赏课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作为农村初中的美术教师,应把美育放到一个关系到整个中华民族素质提高的高度来认识。不要因为某些现状,而影响教师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积极性。

二、审美能力在美育中的地位

美育的内容虽然很广,但其中的审美教育和美感教育是基础,最本质。审美能力的培养在浙江省《义务教育初级中学美术教学指导纲要(试用)》中就明确指出:美术课程的教育目标首先是学生具备正确的审美观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陶冶高尚的情感。美术欣赏课以它外在形式的艺术语言展示内在灵魂,教师结合教材引导学生在审美实践中提高对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认识,培养他们对美的事物的感受力和鉴别美与丑的能力。

歌德曾说:“只有优秀的作品才能培养人的对美的感受力和鉴赏力。”初中美术教材为了突出它的审美价值,在内容的精选、容量(欣赏课约是总课时20%)等方面做了较科学的编排。

三、欣赏课审美能力培养的途径

初中阶段的美术教材专题欣赏共有18节,另外以技能训练为主的课中也安排有随堂欣赏。如何在有限的课时里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达成教育目标,现作管窥之见,以求教大方之家:

1.了解学生学习活动的发展

初中学生在新的学习条件下,在学习的动机、态度、兴趣和能力的发展上,出现了一系列的变化。

首先,出现了远大的、与社会意义相联系的学习动机,同时,直接与学习活动本身相联系的学习动机仍起作用。学习的自觉性也比小学儿童有了很大提高。

其次学习的态度,包括对教师、对集体、对作业、对分数的态度都有了新的表现。比如他们开始更加尊敬那些师德好、教学态度和教学方法好的老师。

第三,学习兴趣比小学生更有广阔性、多样性、选择性、深刻性和自觉性。据一些观察和调查研究,初中学生喜爱某一门学科首先和教师的教育质量有关,教师教的好,兴趣就高,教得不好,兴趣就低。另外跟这门学科的成绩和分数有关,成绩不好了就没兴趣,一旦连续获得好成绩或分数,就又对这门学科感到有兴趣。美术教师应积极地培养学生的兴趣。进入初中,由于有些美术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对,教育目标把握不准,使很多同学感到美术难、枯燥,这是十分反常的。

第四,学生能力的发展,主要表现在逐步掌握新的学习方法,逐步形成创造性的独立学习能力。教师在作品评价和欣赏中,要善于耐心地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地学习,这是独立学习能力形成的关键。

2.初中学生认识过程的发展

(1)感觉的发展。在初中时期,各个学科和各个活动都要求他们具有更高感觉和知觉能力,所以他们此方面会发展很快。首先少年的视觉感觉性不断提高,区别各种颜色和色度的精确度不断增加,比小学阶段区别色度的能力要高出60%,有时超过成人。这为审美教育的深层展开作好了准备。

(2)知觉的发展。初中阶段空间知觉的长足进步,对美术欣赏是个很大帮助,两者相互促进。观察力的发展表现在观察活动更有目的性、计划性和系统性。

(3)注意力、记忆力有了新的发展

(4)思维能力。抽象逻辑思维日益占主导地位,具体形象思维仍起很大作用。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有了显著的发展,容易产生片面性和表面性。

(5)言语表达能力有了进步,但往往不够成熟。

只有对初中学生学习活动的发展和认识过程的发展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才能保证教师的教学活动更科学、更符合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

3.美术教育的寓教于乐应注意教学情境的创设

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特定情境,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主动学习欲望。而学生一旦有了学习的兴趣与欲望,就会把学习变成一种乐趣,内心感到由衷的兴奋,产生巨大的内部推动力,产生学习的自主性。

浓郁、良好的艺术氛围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动力。比如在生活中我们一走进歌厅就会被这里的灯光、节奏打动,不管水平如何,都会情不自禁地翩翩起舞或放声高歌。这些都是因为特定的情感氛围感染了你,使你产生了要做好这些事的欲望与动力。我们想搞好美术教育,同样课堂的情境创设也非常重要。

要提高一个学校的美术教育,使学生提高审美能力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首先要把整个学校作为一个美育的大课堂,环境育人很有道理,优美环境能对人起潜移默化的作用。把学生的优秀书画作品悬挂于墙,已经有很多学校行动起来,我想这最起码有以下几个优点:1.美化了校园,给外界、家长暸望学校的窗口。2.使学生感到学校与他们是多么地贴近,同龄人的优秀是他们学习的榜样,内心产生一种无形的驱动力,如果这作品是自己的,会产生一种十分积极的情感,自信、自豪,再加上老师的不断鼓励,会更上一层楼。

其次,安排有美术教室,这对于负有审美教育重任的欣赏课来说尤为重要,走入文化教室上美术课,我们很容易把欣赏课变成说教课,历史课。一旦美术教师用心把教室布置成一个小型博物馆,墙上挂了精美的绘画或壁饰,橱上摆满了各种工艺制作,黑板上布置了根据欣赏课内容而精心挑选的优秀作品,这样学生一步入美术教室就会被气氛所感染,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与学习兴趣。比如,在第二册《探求文明古国瑰宝──我国优秀的工艺美术传统》课堂中,可以事先布置同学从自家带来一件工艺美术作品加上老师平时的积累,把美术教室布置成一个小型展览会,周围张贴精美文化瑰宝的图片,最好配以文字叙述。教学时让学生徜徉在一个艺术海洋中,让他们互相发表意见,互相讨论,互相提出疑问,教师作临场指导。总之,先充分发挥他们学习的自主性,最后教师作必要的引导,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与对周围艺术美的发现能力是很有帮助的。

第三,课堂中的情境创设也是十分重要的,教师要根据学生心理水平,设计好教学的各个环节,注重形式的多变,营造一个适合初中学生认知的环境。比如在欣赏课中由于学生个体的欣赏水平、看法不一样,往往会发表“不同凡响”的言论,可能会引起课堂的空前活跃,教师不应训斥制止,而是应该适度宽容,灵活管理,作出必要的评价,使每个同学保留一种独特的感觉,而不应该去限止,束缚他。另外,谈活法、讨论法、观赏图片、幻灯、穿插音乐等方法都可以配合使用。

4.欣赏课要树立正确的审美导向

根据教材中安排的欣赏课,树立进步、健康的审美观,这正是大纲所要求的。美术的“美”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它包含了自然社会的一切美好,也包括最为可贵的真、善。有人曾研究得出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犯罪的可能是很小的,可见正确审美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1)认识自然美

自然美,就是现实生活中自然事物的美。日月星辰,山川草木,花鸟虫鱼等等的美,都属于自然美。古代有很多赞美自然风光景物和咏叹事物的诗句,比如谢眺曾写道:“不对芳春酒,还望青山郭。”周敦颐的“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足见自然美有着何等感染力。人类依赖自然而生存,同时它也是人类精神、情感的发祥地。大自然的美是无私的、和谐的。孔子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随着时代发展,人类对大自然的美又升华至畅神,所谓畅就是认为自然美景能使人心情愉悦、陶冶情操。对自然美的正确认识,还必须认识我们人类对自然的改造,正因为人类生产力的提高,改造自然的能力的提高,才会对大自然有了更多的留意,有了更多的看法。

(2)正确认识社会美

结合欣赏课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和培养高尚的情操和美德。美的根源在于社会实践,社会美的内涵最丰富,在学生审美能力中也最关键,它直接影响着一个人的品行与修养,所以在欣赏课中对学生进行社会美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生产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社会实践,要学生体会劳动的美、勤劳朴素的美。比如:初一第二册《我国优秀的工艺美术传统》,让学生体验劳动能创造财富,能创造奇迹,正因为无数不知名的劳动者,用智慧和汗水浇铸了我们灿烂辉煌的中华民族文明。第六册的外国美术作品欣赏中有一幅米勒的作品《拾穗》,其平凡的构图、色彩、内容体裁,会让大家觉得很亲切,有种勤劳朴素的美。社会美的认识在欣

赏课程中体现的还有争取民族解放与自由和平、科研活动的成功、竞技场上的奋力拼搏、人与人之间的真挚友谊、爱人之间忠贞的爱情等诸多方面。

社会美还有一个重要的话题,那就是人的美,在整个审美教育中是至关重要的,它的教育成败与否,直接会影响一代人的品德修养。结合美术欣赏课应该使学生明白人的美包括人体美和心灵美。人的美是两者的统一,如果一个人光有漂亮的外表,而缺乏内在的修养(精神品质、心灵、情操、智慧)那样的美是肤浅的,是动物性的,人的内在美重于外在美。例如为了人类幸福而献身的普罗米修斯是美的。人体欣赏是审美教育的一个难点。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白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同时人又是改造自然的实践者,没有人就没有社会生活。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会欣赏人体美的方法。如人的体形,是那么富有造型美,健康的肤色是那么富有色彩的变化,人的姿态是那么富有节奏和韵律……人体的美首先表现在身材相貌的美,身材的美首先体现在健康的基础上,竞技场上的运动员那充满力量与灵巧的身姿赢得了大家的喝彩;舞蹈演员那轻盈、洒脱的表现令我们赏心悦目。第二,美的身材应有匀称的比例,五官端正,身材各部分的比例和谐、统一。除此之外,还要正确引导人体美与低级、淫秽图片的本质区别,优秀的人体艺术作品能使人产生崇高、纯洁、健康、优美的心理体验,而淫秽作品只能使人精神委靡,追求某种感官的刺激,根本没有美感可言。

(3)正确认识艺术美

现实美是客观存在的,而艺术美是艺术家对现实生活进行再创造的产物。艺术美是作者心灵的反映,所以它往往主观性强,又具有隐蔽性。通过欣赏课中对优秀作品的欣赏,可以让学生集中地、长久地去体验作品给我们带来的情感和认知。艺术美在提高人的审美能力方面有着特殊的作用,艺术美能征服人心,鼓舞人心,从而推动人的发展。如何通过欣赏课教学来提高学生对艺术美的认识?首先应提高学生对艺术语言的认识,艺术语言包括表现艺术形象及感情的点、线、面、体、色彩、明暗、质感、量感。

线是最古老的造型手段,它是点移动的轨迹,有直线、曲线、折线之分。有粗细、长短、曲折、浓淡等变化,不同的线给人以不同的心理感觉。

另外,对抽象艺术作品的审美,全凭学生对艺术语言的认识与理解能力。比如曲线代表优美,折线代表愤怒与反抗,色彩的和谐代表优美、舒畅,色彩对比强代表悲哀、反叛等。

色彩的审美特性是十分明显的,它具有表情性,能够向我们传达出一定的感情意味,传达出能够引起人的情感的信息。比如红色是热烈而兴奋的,黄色是明朗而欢乐的,蓝色是抑郁而悲哀的,绿色是和平而稳定的。色彩的表情性包括色彩的热烈与沉静、冷暖、前进与后退、活泼与忧郁、华丽与朴素等。在第六册的欣赏课中,根据色彩的表情性,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对比欣赏米勒的作品和巴洛克风格的作品,学生可以得出米勒的作品折射出勤劳朴素的美,巴洛克风格表现出的华丽、繁缛的美。梵高的《向日葵》扑面而来的金黄色,使我们看到了阳光,看到他追求幸福、光明的心。

5.创设自主性学习模式

美术欣赏课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是讲授法、谈话法、参观法、讨论法等。这些方法的合理运用都会取得一些成效,教师应积极创设一个轻快、和谐、民主的环境,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的欣赏活动,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审美能力。在农村初中更应该加强这方面的活动。

教学中教师应明确教学目标与学生学习的兴趣点、知识的难点、模糊点,欣赏方法与模糊点的关系。只有当教师做到知己知彼,才会在教学中做出有效的引导。

第四篇:探讨小学美术欣赏课的审美培养

探讨小学美术欣赏课的审美培养

——小学一年级为例

摘要:如今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和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美术教育已经成为对小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领域之一,因此给小学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小学一年级是小学生美术启蒙的关键阶段,是小学生感知能力、形象思维能力、情感和创造力发展的最佳时期。全文希望通过小学一年级学生美术欣赏课为例,通过对小学生美术欣赏课中审美的情况和小学生审美心理机制的分析,提出如何培养小学生审美能力的建议。

关键词:小学美术;审美类型;审美特点

一、前言

从儿童发展的角度来说,通过美术欣赏活动课,儿童把他们亲身经历的东西,他们的思想、意志以及他们种种主动或被动的感觉,移置到外物中去。这种移置活动使得儿童在知觉周围现实时产生亲近感,有助于净化人的不良情感,对儿童的整个心理过程有积极优化的影响。然而,现实是在美术欣赏活动课中,有的教师过分注重孩子对画面内容和形式要素的认知,而很少给予孩子情感体验和表达的机会.这些错误的做法导致了儿童在美术欣赏活动中缺少审美能力。因此本研究有其存在的实践价值和研究的必要。全文希望通过对小学生美术欣赏课中审美的情况和小学生审美心理机制的分析,找出如何培养小学生审美能力的方法。希望文中研究对于今后美术教学有很好借鉴意义。

二、小学生美术欣赏课审美情况

(一)小学生美术欣赏课审美现象描述

我们先来看看小学一年级苏教版美术第一课《看!我们的画》,我拿出一张马书林的绘画作品《鹅鹅鹅》的欣赏片断:

教师:你最喜欢画面上的哪只天鹅?为什么?

学生A:我最喜欢第三只天鹅.(上来指出)——对画面形象的感受

因为在它旁边有爸爸妈妈,它和爸爸妈妈在一起玩.——通过想象将自己的生活经验投射到形象中去

玩得好高兴阿!——对想象中的意象的感受

学生B:我喜欢第一只天鹅.——对画面形象的感受

因为它在飞行比赛中,获得了第一名.——通过想象将自己的生活经验投封到形象中去

很高兴.——对想象中的意象的感受

学生C:我喜欢中间的一只.因为太前面的天鹅飞得太费力气,太后面又太容易。它在中间还可以和别人捉迷藏,和别人玩.(一边说话一边还带点的得意和顽皮的神情)

——通过想象将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情感投射到形象中去

它玩得很开心!(很用力地大声说话,很激动的样子)

——对想象中的意象的感受

教师出示这幅画之后,所有的学生都安静下来,全神贯注地注视着这幅作品。这说明学生进入了审美注意的状态中。在这个欣赏片断中,学生A把自己和父母亲一起玩耍时很快乐的经验投射到对象中去,于是在她眼里这只画面中的天鹅有了生命,并且它“玩得好高兴”。学生B可能有过在比赛中获得第一名很高兴的经验,于是他把这种经验投射到画面中的天鹅中去,这只天鹅也和他一样“在飞行比赛中,获得了第一名”,并且为此感到高兴。学生C在描述自己喜欢这只天鹅的原因时所说的话,活脱脱就是他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写照。他平时排在队伍的中间,经常和排在他前后的小伙伴嬉闹,所以他把这种经验投射到天鹅身上,认为中间的这只天鹅会“玩得很开心”。

从上面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儿童在面对视觉艺术文本的时候,将自己的情感、思想、意志和人格投射到画面形象上,于是在头脑中形成生动活泼的审美意象,并在与其交往的过程中获得审美愉悦。这就是儿童的审美情况

(二)小学生美术欣赏课审美类型

我们先来看一下小学一年级学生对梵高的绘画作品《麦田上的群鸦》中有关色彩的欣赏片段:

教师:画面上有哪些颜色?这些颜色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学生A:有深蓝色和浅蓝色.——对色彩的感知 深蓝色和浅蓝色给我的感觉是很干净、很透明的感觉,嗯,就像刚刚下过雨的天空.——对色彩的感受 学生B:有金黄色,给我很高兴的感觉.——对色彩的感知与感受

学生C:有黄颜色,这个黄颜色没有调过,给我很干净、很舒服的感觉.——对色彩纯度的分析与感

在这里,学生A对浅蓝色和深蓝色进行认知之后,立即说出了他对于这两种蓝色的心理感受“很干净、很透明”,并且联想到这种感觉和“刚刚下过雨的天空”很相似。学生B看到了金黄色,马上就说这种颜色给她的心理感觉是“很高兴”的。学生C不仅辨认出黄颜色,而且能意识到黄颜色的纯度比较高—“这个黄颜色没有调过”,接下来他说出了这种高纯度的黄色带给他的是“很干净、很舒服”的心理感觉。

从上面的案例中,可以发现由抽取了内容要素的视觉艺术文本中的色彩和线条等纯形式要素引起的美感所产生的心理感受往往具有公共认同性。而且一旦学生感知到色彩和线条的审美特征之后,就立即发生了联想,这种由物及我过程的审美,是美术欣赏课常见的类型。

(三)小学生美术欣赏课审美特点

下面我们看看小学一年级学生对夏加尔的绘画作品《我与村庄》的欣赏片断:

教师:请小朋友说说看,这幅画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学生A:这幅画,人物像动漫,人物有倒的,像漫画.——对作品风格的识别

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有的.——对画面内容作出判断

学生B:人物画的有点奇怪,一下子先看到牛头和人脸,感觉像在做梦.——对画面的形式分析与感受

现实中不会有的.——对画面内容作出判断

学生C:我感觉这幅画的颜色很丰富,让人看了感觉很高兴.——对画面的形式分析与感受

画面上的东西让我想到了书中看到的王国.——对形象进行自身经验的联想

很神奇.——对想象中的意象的感受 这上面的东西不是我们平时能看到的.——对画面内容作出判断

在这里,学生A先是对视觉艺术文本的风格进行一番识别,认为这幅画像“漫画”,然后在意识之中对画面的内容作出理性判断,认为画面上形象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有的”。学生A始终是以一个局外人的身份对作品的风格进行识别,对画面内容作出判断,而没有投入自己的情感和想象,更谈不上融入视觉艺术文本,实现物我两忘的境界。学生B一上来先谈了一下自己对画面人物形象的感受“画的有点奇怪”,然后谈到了这幅画的构图特征“一下子就看到了牛头和人脸”,接着又谈了自己对这幅画的感受“感觉像在做梦”,最后对画面的内容作出判断“现实中是不会有的”。我们从学生C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始终把自己放置在文本之外,是以局外人的身份进行审美活动的。

从上面案例中,学生对于画面而言,大多完全地沉没到作品中去,在对象中流连忘返,进入忘我境界,所以,学生审美的特点大多是是物我同一的。

三、小学生美术欣赏课审美培养建议

综上所述,根据上面的分析,笔者提出培养小学生审美能力的几点建议。

(一)提供适合小学生审美心理特点的美术作品

笔者认为,能够引起学生审美兴趣的作品还要有具有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愿望的心理特点。我们知道使学生产生审美兴趣的前提条件是学生要进入审美注意的状态,也就是说作品要能吸引学生。心理学表明,最能吸引学生的图形是既要有学生熟悉的部分,还要有一些是超出他经验之外的图形。所以我们提供给学生的作品应具有符合他们生活经验和愿望的心理特点。当然,提供给学生欣赏的作品还要具有典型而明显的审美特征,这是挑选作品时应首先考虑的。

(二)提供适合小学生审美的课堂心理环境

笔者认为对美术作品的欣赏,也可以是大自然景物和周围环境的欣赏。在进行美术作品的欣赏活动中,教师应组织相应的材料,结合具体美术作品最突出的艺术形式特征进行简单的讲解,给学生营造一个审美的心理环境,让孩子进行感知、体验和理解,除此之外,还可以在欣赏完之后,以相互交流的方式来谈自己欣赏时的感受。

(三)提高教师自己的审美水平,做好学生与艺术的中介

要做好学生与视觉艺术文本对话的中介,引发学生对审美对象的美感,教师首先必须要提高自己的美术欣赏能力,丰富自己的美术欣赏知识。例如教师必须对作品中的色彩、线条等形式语言和对称、均衡等构成原理的应用以及这些元素组合应用引起的人的情绪和感受有所理解,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加深对作品的情感体验,才有可能帮助学生培养审美能力。

四、结束语

以上内容是笔者对当下美术教育中存在的审美能力培养的缺失问题进行的思考,并从美术教育的目的出发,根据自己实践经验,结合现代教育思想,对美术教学观念、方法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提出的自己的一点看法。希望通过这一尝试进一步加深我的美术教育理论研究,并能实际指导我今后的工作。参考文献

[1]《审美心理描述》,腾守尧著,四川人民出版社,2008年

[2]《美术及其教育》,尹少淳著,湖南美术出版社,2007年

[3]《现代美学体系》,叶朗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第五篇: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在美术教育教学中,正确地培养学生审美观点、从而提高民族优秀文化审美的情感和能力。让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艺术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和认识民族艺术文化,与世界人民共同交流,共同发展。

关键词:审美

培养

民族艺术文化

在今天素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美术教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完善人的素质等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已经越来越广泛地被社会所认识。在我国,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是素质教育,而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关键在教师,根据国家部教育改革的要求,美术教师要通过自己的教学活动,陶冶学生的情操,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等,形成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审美意识,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美术是基础教育的一门必修课,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素质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教育的奠定基础工程,是基础教育的根本目的和最终任务,是面向未来的教育,也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主流。下面我们就来谈谈美术教育中的审美意识。什么叫审美意识?以及如何培养和提高审美意识?审美意识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美丑属性的反映,包括人的审美观念、审美情趣、审美理想。鲁迅先生曾将中国艺术中的民族审美意识称之为“中国向来的灵魂,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包括审美文化),是这个国家和人民的精神支柱,是振兴民族文化,富民强国的动力。失去民族文化,也就失去了民族的灵魂。”另外,审美意识对人的世界观、审美观、价值观、道德观、以及审美心理诸方面有着相互制约和影响,并且对学生心理健康,正确的世界观、审美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形成和审美心里的完善也有积极作用。如何去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呢?

一、培养正确的审美观点、情感和能力

美的本质属于社会,在客观世界中的事物,只有当他们和人构成一定的审美关系,成为人的审美对象时,它们才有可能是美的。美既是教育的神圣目标,也是教育不可缺少的巨大力量。审美观是人们对美丑的基本看法,是一种美的感知、欣赏、判断和评价能力,也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一定的审美观念的应用,形成一定的审美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良好的教育过程不仅是知识的传授,传授的知识过程,同时也是美的熏陶的过程,是学生对教师教学由感知、感受、感动到形成一定的审美理想和审美能力的过程,是进行由表及里的是判断获得美享受的过程。美术学科之所以从过去的“图画”改称为“美术”,说明其涵义也广了,内容也更为丰富。美术不仅仅是教会学生绘画的技巧,更重要的是负有指导活动、指导学生对自然美、社会、艺术美的鉴赏,使学生产生愉快的心理,精神获得某种满足和享受的情感,从而自觉接受教育,提高其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的教育活动。

二、通过美术作品的欣赏从而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美术欣赏是应用、记忆、经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分析、判断,从而获得审美享受和美术知识的过程。激情参与“欣赏·评述”活动的兴趣,学习多角度欣赏和认识自然美术作品的材质、形式和内容特征,了解中外美术发展概况。同时,着重培养学生掌握美术欣赏最基本的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欣赏和评述能力。优秀的美术作品是按照美的原则创造出来的精神财富,它以美的形象,色彩和形式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以强烈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唤起人们的美感和对美的追求,起到开阔眼界,丰富感知领域、陶冶情操、净化精神境界、提高素质、培养审美能力和日常生活相关的意义,而是要从审美心理出发去感受艺术作品中与人生相对应的形式,体验作者的审美经验,获得艺术表现形式中的象征意义。如初一美术课本中毕加索作品《格尔尼卡》中:公牛象征残暴的德国法西斯、受伤的马象征格尔尼卡无辜的成千上万的人们、画面上中间那个灯泡象征光明和希望等,进而达到观赏者个人审美经验与艺术家所创造的的带有普遍性审美经验的交融。在传统的美术欣赏教学中,教师总是扮演着知识传播者这一单一的角色,却忽略了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学生不应该被动地教授知识的灌输,而是应通过教师的正确的指导和引导,主动地参与到教学的活动中去体验、去感受自己的体会。在作品欣赏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把握住优秀美术作品的艺术特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引导学生去认识美、感受美,引导学生了解我国传统绘画特有的“以线造型”,如:丁绍光、陈崇平、赵宋生等一些有名的重彩画画家们的表现形式以及“希腊化时期”的艺术风格。让学生在具有了一定审美素养的基础上去把握艺术作品中的真、善、美。我认为,一般培养学生审美情感的方法有两种:第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好奇,多疑的心理特征,通过造型一定的悬念来激发学生的欣赏兴趣,第二、引导学生通过欣赏艺术作品去挖掘艺术家的思想感情,这也是培养学生审美情感的重要手段。

三、培养学生的民族审美能力

正在改革开放走向世界的社会主义中国,能否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几年积淀的审美文化之精神,以自己独特的东方民族审美文化同世界各民族审美文化对话和交流,无疑是我们的改革开放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同时也是我们现在搞素质教育成功与否大胆的重要标志之一。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长期生活在共同的地域,过着统一的政治生活,形成统一的生活习惯,教授共同的语言和文化,历史形成了浑厚的民族共同性,因而造成审美意识的民族性,保持和发扬民族文化特点,即将成为我们今后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作为一名长期工作在少数民族地区的美术教育教学工作者,应该承担起继承和发扬优秀民族文化的责任,去挖掘、整理、继承、发扬、探索一条使民间优秀的传统艺术得以延续和发展的道路,为弘扬少数民族地区民族艺术工作作出的自己贡献。在“欣赏•评述”教学时可以利用当地的民族文化资源,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艺术与社会、艺术与历史、艺术与文化的关系,涵养人文精神。平时美术教育教学活动中可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和特点,重视对民间美术的挖掘、研究、让少数民族地区优秀的民间艺术文化融入到现代美术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如我们身边的彝族阿细文化:阿细祭火、阿细跳月、阿细服饰、阿细音乐、阿细习俗和阿细绘画等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们在思想上认识到民族艺术是我们本民族先祖几千年积累遗留下来宝贵的精神财富,要把民族艺术继承和发扬的历史使命感,从而满怀激情地挖掘和研究民间艺术。另外要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生学习环境条件空间,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地想象,创造出具有时代意义精神的民间美术艺术作品来。弘扬民族文化,进一步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彝族文化。通过介绍激情学生对彝族阿细民族艺术文化的浓厚兴趣,有不少学生以绘画、手工等形式创造出一幅幅优秀的美术作品,有的并在县级、州级、省级各种比赛活动中获奖。使学生既感受到家乡的旖旎和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同时又培养了学生们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和品德。

总之,美术教育不仅仅是培养学生们绘画造型能力和提高绘画技巧,更应该重视学生们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的培养。即美术教育的本意并不是把每个学生都培养成画家,而是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发挥民族艺术优势,提高学生的美术素质,使他们成为具有较高素质与和谐人格的人。我们作为知识指引者、传播者,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模索与自我学习,转变旧的教学观念,具备良好的美学修养,丰富的美术知识,及对学生“传道授业”的能力。要认真钻研美术课程标准与教材,突出学科特点,因材施教,使课堂气氛活动生动有趣,以新颖的艺术构思,新奇多思的教学方法,真正使美育教学在青少年学生成长过程中起到净化心灵,培养高尚的审美情操作用。

参考文献:《美术教师培训资料汇编》江西美术出版社

《贵州省中小学美术教育论文集》 江西美术出版社2003年出版

下载高中美术欣赏课对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意义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中美术欣赏课对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意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中美术欣赏课初探

    寻找策略 上好高中美术欣赏课众所周知,在美术教育界,新观点,新思潮层出不穷,随之对于美术课程、教育教学方法、手段等方面的新探索也可谓“百家争鸣”,美术教育这一块阵地的发展......

    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独创性思维初探

    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独创性思维初探 松阳二中周永胜 [摘要] 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中改就师生的教学观念,把各学科知识引用到美术当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

    浅谈高中古诗词教学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浅谈高中古诗词教学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摘要】 高中阶段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能够帮助学生们养成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对于他们人格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很多教师忽视......

    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美术课程是学校对学生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学校美术教育的重要目标。初中时期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阶段,随着课程改......

    浅谈美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

    浅谈美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 审美意识是人的感知对客观存在的事物最先最直接的判断,是个人潜意识思维对客观事物存在的一种“美感”或是“丑感”的认知。......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东津新区(经开区)霸王小学 姚军 【摘 要】 审美意识和能力将是伴随学生一生的财富,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而是一个长期的......

    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欣赏美术作品

    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欣赏美术作品 漳墩民族中学祝城旺 内容提要: 本文针对当前农村初中美术欣赏教学中存在途径单一,为了能让学生全面对美术作品进行正确地解读与欣赏,实现学生在......

    初中美术欣赏课对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结合自身教学实际,谈谈你对培养学生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的一些具体做法。 2011.8.2史杰 浅谈初中美术欣赏课的一些思索 初中美术欣赏课对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和审美能力,促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