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离子反应(第2课时)教学设计
第二节 离子反应
(第二课时)
一、教材分析
本章以分类为中心,介绍物质的分类、化学反应的分类。第二节“离子反应”第一课时学习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情况,并从电离的角度深化酸、碱、盐的定义。本课时学习离子反应的概念,从概念出发总结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掌握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2.在学生掌握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条件的基础上,能够分析溶液中离子的共存问题。
3.通过组织学生实验探究的方法,掌握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并在此基础上掌握溶液中离子的共存问题。
4.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通过学生自主探究获得知识,让学生体验科学知识获得和形成的过程与方法,体会成功的获得知识的乐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和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教学难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复习:电解质和电离的概念。
过度:有以上知识做基础下面我们学习离子反应和其发生的条件。电解质在溶液里的反应必定有离子参加,离子间是如何进行反应的呢?其本质是什么呢?
板书:
二、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
推进新课:
老师:演示实验2—1.(要求学生观察并写出完成化学方程式)
学生:1.试管无现象2.试管有白色沉淀。
老师:从溶液中离子变化的角度分析实验现象。
过度:电解质在水或熔融状态下电离出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这些电解质在这种状态下发生的反应实质上是离子间的反应。
板书:1.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反应叫离子反应。
过度:那么离子反应怎么来表示呢?
板书:2.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
过度:那么如何书写离子方程式呢?
板书: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老师:我们来阅读书本P32的以CuSO4溶液与BaCl2溶液反应为例,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与步骤。
老师:针对上面的每一步骤我们可以记为:写、拆、删、查。
板书:写、拆、删、查
练习:练习习题
老师:通过习题体现这四步中最重要是是拆的这一步,那些物质要拆呢?那些不要拆呢?
(1)可写成离子的物质: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
A.强酸:H2SO4、HCl、HNO3 B.强碱:NaOH、KOH、Ba(OH)2
C.可溶性盐(注意记忆课本后的溶解性表)
D 有微溶物参加或生成的反应。若微溶物是反应物且浓度稀,写离子形式。如果是浊液写出分子形式。若是生产物则用分子表示且打沉淀符号。
(2)仍用化学式表示的物质
A.难溶物质:BaSO4、Cu(OH)2等
B.难电离物质:水等
C.气体:CO2、H2、SO2等
D.单质:H2、Na、I2、O2等
E.氧化物:Na2O、Fe2O3等
老师:那么我们来用离子方程式来表示下列的反应:
1、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中和
2、硫酸中加入氢氧化钾溶液
3、澄清石灰水中滴入硝酸
H+ + OH-== H2O
4、氢氧化铜溶于盐酸
Cu(OH)2 + 2H+ == Cu2+ +2H2O
对于以上的离子方程式表达了什么意义呢?
学生:H+++OH-=H2O这一离子方程式只能表示强酸和强碱生成可溶性盐和水这一类型的中和反应。离子方程式的意义就是:离子方程式不仅可表示一定物质间的某个反应,而且可表示所有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板书:离子方程式的意义:离子方程式不仅可表示一定物质间的某个反应,而且可表示所有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老师: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我们还应当注意:
(1)凡非溶液中进行的反应一般不能写离子方程式。
如:NH4Cl固体与Ca(OH)2固体混合加热,只能写化学方程式。即:2NH4Cl(固)+Ca(OH)2(固)=CaCl2+2NH3↑+2H2O
(2)多元弱酸的酸式盐的酸根离子在离子方程式中不能拆开写。
例:
1、NaHCO3与盐酸反应:HCO32-+H+==H2O+CO2↑
2、KHSO4与BaCl2反应: SO42-+Ba2+==BaSO4↓
老师:这种离子与离子间的交换的反应正是我们中学的复分解反应。那么这种反应要成立的条件是什么呢?
板书: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1.有气体生产(生产挥发性物质)
2.有沉淀生产(生产难溶物)
3.有水生成(生产难电离的物质)
离子反应的实质是:离子浓度减少的过程
作业布置:P34 10、11。
板书设计:
二、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
1.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反应叫离子反应。
2.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写、拆、删、查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1.有气体生产(生产挥发性物质)
2.有沉淀生产(生产难溶物)
3.有水生成(生产难电离的物质)
离子反应的实质是:离子浓度减少的过程
第二篇:离子反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离子反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作者:赵联足 单位 :沂水县第二中学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离子反应”的相关内容属于化学基本概念范畴。在进行本节课教学设计时,将曾经的“注重以化学知识获得为核心”这一教学思路,修改为“以学生认识素养发展为核心”这样的教学,注重化学知识认知功能的实现。关注认识发展的教学也注重对具体性知识的学习和思考,但最终目的是把具体知识作为载体和工具,来帮助学生化学认识的建构和形成。
在这一思路下,除了关注“离子反应的发生条件”、“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等具体知识的落实,还要同样关注“离子反应”这一内容对于学生从微粒及其相互作用的角度更加本质的认识溶液中的化学反应的促进作用,让学生能够从微观角度认识在溶液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初步建立起研究水溶液系统的思路方法。
二、教材分析与处理
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化学必修1》(人教版)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二节《离子反应》教学内容。离子反应是高中化学重要基础内容之一,中学化学学习的许多化学反应都是离子反应,理解离子反应实质和规律,对水溶液中的化学反应的研究具有实际意义。从整个中学化学教学内容来看,要学习许多重要的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凡涉及到溶液中的反应的一般都是离子反应,只有让学生掌握离子反应的基本概念,才能加深对这些反应实质的理解;同时离子反应理论,还是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好题材,通过认真引导使学生逐步理解离子反应规律在物质世界中的体现,帮助学生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学习化学知识。本节课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离子反应不仅是学生认识化学反应实质的完善和巩固,也对学生后续的学习(特别是水溶液中的化学反应)打下了重要的理论基础。本节课将承担的主要教学功能之一即是对学生“分类观”的完善以及“微粒观”(“离子观”)的建构。
三、学情分析
学生情况分析:一方面,学生刚刚经过中考复习,对于常见酸、碱、盐溶液间的复分解反应非常熟悉,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知识基础。另一方面,通过课前测查发现,“原子”、“离子”、“分子”等概念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仅仅是一个名词,学生们还没有意识可以从微粒的角度认识物质、认识物质间的反应,因此,“微粒观”的建构将成为本节课学生学习的重点、难点之一。
四、本节课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电离的过程,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 2.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会书写电离方程式; 3.培养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分析、探究化学反应实质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比实验“几组物质的导电实验”,初步学会形成概念的分析方法。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独立思考探究酸、碱、盐的定义。
3.通过对酸、碱、盐电离情况的分析,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3.通过离子反应的学习,体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和过程。认识物质世界的普遍规律关系。初步形成理论联系实际、实践检验真知的学习观以及反思评价的学习方式。
【重点】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概念 2.电离的概念,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难点】电解质的电离过程的理解
五、教学准备
1.实验仪器:学生电源、微型导电性实验装置、导线
2.实验药品:氯化钠固体、氯化钠水溶液、硝酸钾溶液、NaOH溶液、稀硫酸、蔗糖溶液、酒精溶液
六、教学基本思路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分组做溶液导电性的实验,然后通过分析实验现象顺利地引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再思考电解质溶液为什么导电,以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和电离为例,引出NaCl电离方程式的书写,以及HCl、H2SO4、HNO3三种酸的电离方程式,从电离的角度得出酸的定义。最后安排思考与交流活动,引导学生从电离的角度概括出碱和盐的本质。
七、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观察比较、分组讨论交流、比较归纳、分析讲解、讲练结合等
第三篇:2 离子反应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电解质、非电解质的概念。
2.了解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及导电条件。3.正确书写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探究问题、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看微观动画和分析,培养学生通过现象认识物质本质的能力。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电离、电解质的概念;电离方程式的书写方法。难点:电解质、非电解质的判断。
3.教学用具
多媒体
4.标签
离子反应
教学过程
[问题设疑]下列物质中哪些能导电?为什么?
盐酸,NaOH溶液,NaCl固体,石墨,NaCl溶液、蔗糖溶液,熔融NaCl,酒精溶液,Cu。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能导电的是:盐酸,NaOH溶液,石墨、NaCl溶液、熔融NaCl、Cu。不能导电的是:氯化钠固体、蔗糖溶液、酒精溶液。
石墨、Cu导电是由于有自由移动的电子。盐酸、NaOH溶液、NaCl溶液、熔融NaCl导电是由于有自由移动的离子。NaCl固体、蔗糖溶液、酒精溶液不能导电是由于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存在。[引述] 师:上面的知识点大家都掌握得不错。再看两个小问题。问题一:初中对化合物进行了怎样分类?分类依据是什么? 分为酸、碱、盐和氧化物.分类依据是物质的组成和性质的不同。
问题二:根据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否导电,可以把化合物进行怎样分类? 根据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否导电,可以把化合物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引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
ppt播放:
一、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者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导电的原因: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如:NH3、CO2、蔗糖、酒精等。[板书]
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1、在水溶液中、熔融状态
2、化合物 注意: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
(2)电解质应是一定条件下本身转变为自由移动的离子而导电的化合物。练习与思考: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①金属铜能够导电,所以铜是电解质。
②氯化钠固体不导电,所以氯化钠不是电解质。③ K2SO4溶液能导电,所以K2SO4溶液是电解质。④BaSO4难溶于水,但BaSO4是电解质。
⑤NH3的水溶液能导电,但NH3不是电解质,而是非电解质。
学生听看问题,思考问题;某某学生回答。(启发学生从概念中发现问题)
2、下列物质哪些是电解质?哪些是非电解质?哪些能导电?(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了解所学习的概念。)
①金属铜 ②固态NaCl ③O2 ④H2SO4⑤碳棒 ⑥酒精水溶液 ⑦KOH水溶液 ⑧熔融状态的KNO3 ⑨葡萄糖
⑩液态CO2 ⑾CuSO4·5H2O 答案:电解质:②④⑧⑾
非电解质:⑨⑩
能导电:①⑤⑦⑧
[讲述] 从上面的解析以及大家的练习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电解质的主要类型。[板书]
二、电解质的类型:酸、碱、盐、水和活泼金属氧化物。
说明:离子型氧化物(如Na2O、CaO等)虽然溶于水后并非自身电离,但熔融时却可电离,因此,也是电解质。
PPT播放:重点、易错点强调。(帮助学生理清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概念)(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均指化合物而言。除了电解质以外的物质均是非电解质的说法是错误的。
(2)溶解或熔融二个条件满足一个条件即可,不是两个条件同时具备。(3)在受水分子作用或受热熔化时,化合物本身直接电离出自由移动离子的化合物,才是电解质。
(4)电解质与电解质溶液要区分开,电解质是纯净物,电解质溶液是混合物。(5)电解质和导电没有必然联系,电解质溶液导电性的强弱只取决于溶液中离子浓度及离子电荷数的多少。[探究] 为什么氯化钠固体不能导电,而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呢?让我们透过现象来看本质吧!
当氯化钠固体还没有进入水溶液的时候,水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加入氯化钠固体之后,水分子包围固体溶质并分布在固体表面。水分子的作用减弱了氯化钠晶体中钠离子和氯离子的静电作用力,使氯化钠电离出钠离子和氯离子,钠离子和氯离子继而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发生水合,生成了能够自由移动的水合钠离子和水合氯离子。
NaCl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原因:NaCl晶体是由Na+、Cl-按一定规律紧密地排列所形成的。晶体中Na+、Cl-不能自由移动,因此晶体不能导电。当熔融时, NaCl晶体中的Na+、Cl-也能成为自由移动的离子。我们把这种产生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称为电离。
[板书]
三、电离: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离解成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
[板书]
四、电离方程式:用来表示电解质电离的式子。[投影并分析]
NaCl = Na+ + Cl-
HNO3 = H+ + NO3-
NaOH = Na+ +OH-
电离方程式书写原则: 例如:Na2SO4 = 2Na++ SO42-a、正确书写离子符号; b、遵守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 c、原子团不能拆开。如NO3-、SO42-、OH-、NH4+、CO32-等;
d、在水溶液里,强酸的酸式酸根可拆,如HSO4-要拆成SO42-、H+;弱酸的酸式酸根不能拆,如HCO3-、HSO3-等不拆。练习:请写出下列三组物质的电离方程式。第一组: HCl、Ba(OH)
2、K2SO4;第二组: H2SO4、NaOH、NaCl;第三组: HNO3、KOH、NH4Cl.从电离的角度分析归纳酸碱盐的定义:(从电离的角度,我们可以对酸碱盐的本质有一个新的认识。)[板书]
五、酸、碱、盐
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叫做酸; 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叫做碱;
电离时能生成金属阳离子(包括NH4+)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盐。
[设疑]:NaHSO4 =Na+ + H+ + SO42-NaHSO4是不是酸呢?
思考并回答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酸、碱、盐的概念,巩固学生的知识点。)
Cu2(OH)2CO3属于碱吗?
[讲述] :学习完今天我们所学的重点,现在我们做几道题来巩固一下所学内容。1.下列物质中其水溶液能导电,但本身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B)
A、金属铁
B、干冰
C、酒精
D、BaSO4 2.下列物质中导电性最差的是(高考题)
(D)
A、熔融氢氧化钠
B、石墨棒
C、盐酸
D、固体氢氧化钠
3、下列电离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A、KNO3= K+ + NO3-
B、H2SO4 = H2++ SO42-
C、Al2(SO4)3 =Al3+ + SO42-
D、H+ + NO3-= HNO3
4、下列电离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
(A、D、E)
A、KClO3 = K+ + Cl-+ 3O2-B、NaHSO4 = Na+ + H++ SO42-C、(NH4)2SO4 =2NH4 ++ SO42-D、NaOH = Na+ + H+ + O2-E、NaHCO3 = Na+ + H++ CO32-
课堂小结
回顾一下本节课的内容,学习了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了解了酸碱盐在水液中的电离,要能正确书写电离方程式。请同学们下去后认真复习本节课的内容。
课后习题
作业:
1、课本:P33-34第1、3和4题。
2、本节课的练习册。
板书
第二节
离子反应
第一课时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1、在水溶液中、熔融状态
2、化合物
二、电解质的类型:酸、碱、盐、水和活泼金属氧化物
三、电离
四、电离方程式 NaCl = Na+ + Cl-HNO3 = H+ + NO3-NaOH = Na+ +OH-
五、酸、碱、盐
第四篇:《日本》教学设计(第2课时)
“基于标准的教学和评价”课堂教学设计
科目 地理 设 计 者 杨爱红 学校 薛店一初中
授课班级 七年级 学生人数 428人 课题__ _日本
(二)__________ 课型 新授课 授课日期 2016年
教材分析:通过学习使学生使学生能比较充分地了解日本这一东亚岛国的自然地理特点和人 文地理特点,让学生通过对日本自然地理条件的分析,进而达到理解日本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成功之处,并以此作为我们的借鉴,从而更好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学情分析:
通过学习使学生使学生能比较充分地了解日本这一东亚岛国的自然地理特点和人文地理特点,让学生通过对日本自然地理条件的分析,进而达到理解日本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成功之处,并以此作为我们的借鉴,从而更好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学习目标:
1、探究日本经济发达的主要原因及水平,了解中日贸易联系状况,记住日本主要工业区的分布及重要城市和海港;
2、让学生说出日本的人口和民族构成,以及文化特点,了解中国和日本的文化交流。
3、从日本经济发展过程中,使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有助于理解我国“科教兴国”策略的重大意义 教学重点:
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一个国家的国情,并分析其经济发展特征。教学难点:
学生自己读图分析日本的自然和经济特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利用空白日本板画,考查对日本各地理事物的掌握情况
/ 3(位置范围、国土组成、地势地形、气候特征)
(转折)日本经济实力居世界前三甲。可是,大家都知道,在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日本国内经济已经陷入严重崩溃的局面。那日本是如何在短短的几十年间,从废墟中崛起的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日本的经济。
二、学习新课:
(板书)
二、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 [活动1]分析日本发达经济的有利条件
1、观察P17图7.13“日本主要工业原料的来源”,有何特点? 工业原料靠进口→资源缺乏(日本的国情最突出特点)
2、缺乏资源是日本的国情一。在生产中缺乏原料,怎么办呢?
3、日本本国内缺乏自然资源,靠进口原料进行生产。在运输过程中,日本会采用哪些交通方式呢?为什么?
采用海运。因为日本是岛国、多良港,海上交通便利。
4、思考:日本发达工业的有利条件还有哪些?(参见18页)
进口原料和燃料
科技力量雄厚
劳动力资源充足 [活动2]分析日本经济特征
识图7.14《日本的太平洋沿岸工业带》,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1、日本有哪些主要的工业区?
京滨工业区、名古屋工业区、阪神工业区、濑户内工业区、北九州工业区
2、这些工业区主要分布在哪儿? 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狭长地带
3、学生完成P18活动题第2题,思考:为什么日本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狭长地带?为什么不在日本海沿岸?
4、日本经济虽然发达,但经济对外依赖严重,会对日本经济带来哪些影响? 受国际市场影响大,世界经济危机时会沉重打击日本经济
5、日本工业高度集中在沿海地区,会产生什么问题? 地价、供水、供电、环境污染„„
6、它的对策是什么?
/ 3 扩大海外投资,建立海外的生产与销售基地
7、这样做会给日本带来什么好处?对其它国家有何影响? „„
说明:教师通过这7个主要问题引导学生去认识日本经济的发展及其对策和影响,可以使学生掌握分析一国经济发展特征的基本方法。(板书)
三、东西兼容的文化 学生主要了解以下内容:
1、民族(大和族)
2、文化东西兼容的证据(学生通过图片了解)小结作业 板书设计
二、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
1、日本发达经济的有利条件
进口原料和燃料、科技力量雄厚、劳动力资源充足
2、工业区分布
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狭长地带
三、东西兼容的文化
/ 3
第五篇:《夜色》教学设计第2课时
《夜色》教案(第2课时)
泉峰小学 王广妹
课时目标:
1、复习文中的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认识省略号,了解省略号的作用。
4、理解重点字词,会用“一„„就„„”练习说话。
5、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要做一个勇敢的孩子。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1、复习词语(摘果子)
师: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美丽的世界。那里啊,不仅景色优美,还有好多鲜美的果子吃呢?谁去把它摘下来!(课件展示生字词)
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师:你们真棒!现在请大家欣赏美丽的景色。
2、(学生欣赏图片)师:谁来说说我们观察到的这些景色是什么时候的?(晚上)出现在晚上的景色我们把它叫夜色,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夜色》这篇课文。(板书课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教师范读课文。师:认真听老师读课文。
课件出示:想一想:你听懂了什么?
2、学生反馈
(学生听教师范读,听后自由汇报自己的收获。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引导学生初步感知〝我〞的变化。随机板书:胆小——勇敢。)
师:你们理解的真好。这个小朋友开始是怎样胆小的?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自读课文第1小节。
三、细读课文,感知内容。
(一)、学习课文第1小节。课件出示:
1、认真小声地读课文第1小节。
2、思考:①这个小朋友开始是怎样胆小的?请用“____”画出句子。②妈妈见“我”如此胆小,是怎样帮助“我”的?③“我”听了故事,是不是就变勇敢了呢?
预设:
(1)开始这个小朋友胆子很小。你是从课文中哪句话体会到的?让学生练习朗读“我从前胆子很小很小,天一黑就不敢往外瞧。”指导学生用害怕的语气读,要读得轻——慢一些。
(2)只要“一”后面的事件发生,就会导致“就”后面的结果。(出示课件,练习用„„一„„就„„说句)
(3)妈妈见“我”如此胆小,是怎样帮助“我”的?(妈妈讲了许多勇敢的故事。)妈妈只讲了一次故事吗? 你是从哪个字体现出来的。(出示课件“比一比”,齐读,突出妈妈不只讲了一次)
(4)“我”听了这些故事,是不是就变勇敢了呢?从哪句话体现出来?(我一看窗外,心儿还是乱跳。)让学生练习朗读“可我一看窗外心就乱跳„„”体会心跳的感觉。(指名读:哦,听到他读的时候好像在颤抖)同学们都能找到胆小的感觉去朗读,如果注意停顿和重音,一定可以读得更好。(全班齐读第①小节)
(5)感悟省略号的作用。
想象:怕黑的“我”可能想到了什么?(学生想象发言)刚才大家想到的都藏在这个省略号“„„”里面了,诗人省略没有写出来了。
师:过渡语:经过了妈妈的帮助,“我”还是那么的胆小、怕黑。后来为什么又不怕黑了呢?下面请同学们再带着问题学习课文第2小节。
(二)、学习课文第2小节 课件出示:
1、自由大声朗读课文第2小节。
2、思考 ①“我”后来为什么又不怕黑了呢?②爸爸是 怎样帮助“我”克服怕黑的毛病的呢?
预设:
(1)指名学生朗读。
(2)“我”后来为什么又不怕黑了呢?(因为有了爸爸的帮助)(3)爸爸是怎样帮助“我”的呢?(爸爸晚上拉我去散步。)我想去吗?你是从句子中哪个词语知道“我”不想去的。(偏要)
(4)“我”走出家门,看到了怎样的夜景?(原来花草都像白
天一样微笑)朗读体会。
(5)从此以后,“我”还会害怕黑夜吗?让学生练习朗读(从此再黑再黑的夜晚,我也能看见小鸟怎样在月光下睡觉„„”)体会不怕黑的心情。
欣赏夜景图片:现在我们和文中的小朋友一起去感受夜色的美丽。
(6)同法理解省略号“„„” 想象:
勇敢的“我”可能还看到、听到什么?(我们看到的和听到的也藏在这个省略号里面。)
(7)小朋友们,在爸爸的帮助下,“我”终于不再怕黑了,也能欣赏到夜晚美丽的景色,你觉得该怎样读才能读出“我”的心情?(指名读。)
(8)学生反馈并朗读。(注意各种语气的变化)
(9)师生评议。(爸爸晚上偏要拉我去散步,用无可奈何的语气读;原来花草都向白天一样微笑,要读出惊讶而又欣喜的语气;最后一句要读出自信、骄傲而又高兴的语气。)
指名读,评议
(10)全班齐读第2小节。
(三)、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背诵课文。
1、全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游戏背诵。
3、学生齐背课文。
四、教师小结:小朋友由原来的胆小到现在的勇敢,都有谁的帮助呢?有没有小朋友自己的努力呢?
(妈妈给小朋友讲勇敢地故事,爸爸带着小朋友去散步。)
(主要还是小朋友自己的努力,自己有面对黑暗的勇气和信心。)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了黑夜并不可怕,只有勇敢的孩子才能欣赏到夜色的美。其实做什么事情都一样,只要我们敢于面对困难,勇于克服困难,就一定能取得成功。
五、课堂练习
填一填
再 在 步 布 1、小鸟好像____和我说:“小朋友,____见!2、我进____了,妈妈送我一个____娃娃。读一读
词语花篮的词语。
六、课后作业
1、把今天学习的课文背给爸爸妈妈听。
2、把自己欣赏到的夜色与小朋友们进行介绍、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