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恰当选择、合理使用论据(公开课教案)

时间:2019-05-12 18:16: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如何恰当选择、合理使用论据(公开课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如何恰当选择、合理使用论据(公开课教案)》。

第一篇:如何恰当选择、合理使用论据(公开课教案)

学会宽容

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

教学目的与要求 :

1.明确选择论据的原则,要求学生能围绕话题选择合适的事例论据。2.学习根据论点概括和剪裁事例材料,为证明论点服务。

3.注意事例与论点之间的联系,掌握各种方法分析使用事例论据。4.明确组合事例论据的意义,了解组合事例论据的方法。教学重点

1.学习围绕论点概括和剪裁事例材料

2.学习紧扣论点运用各种方法分析使用事例论据。教学难点

学习运用各种方法分析使用事例论据。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设计

由学生失误例文片段引入。

找一找,下面作文片断在运用事例材料证明论点时存在哪些问题?出示课件 宽容是一种美德。生活中别人的宽容让我们觉得温暖。一位女士不小心摔倒在一家铺着漂亮的木地板的商店里,她手中的奶油蛋糕弄脏了漂亮的地板,她歉意地向老板笑笑,不料老板却说:“真对不起,我代表我们的地板像您致歉,它太喜欢吃您的蛋糕了!”她感激地笑了,笑得很灿烂。这真是“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啊!女士被老板的热情打动了,决心“投桃报李”,她买了好几样东西后才离开商店。老板凭借自己的机智和幽默赢得了顾客的喜爱。

这就是宽容,它甜美,它温馨,它亲切,它明亮。学生自由发言,找出其中的问题。归纳明确:

事例叙述过程中旁生枝节,有一些与论点无关的内容;

事例叙述后缺少必要的分析,事例与论点之间的关系不明确。从刚才这则材料中可以看出,同学们在议论文事例的选择和使用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今天我们就来想想解决的办法。

二、论据的选择

平时的作文中,许多同学在选择事例论据时,没有明确的标准,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其实同学们在想材料时应该是有一定方向的。

以“学会宽容”为话题的作文,你会选择那些事例作为论据?

学生各自说自己选择的论据(之前让学生分组准备),边说边评,学生在讨论中增强对论据选择原则的感性认识。老师有意识地分类板书,为后面使用论据作准备。注意提醒学生,不仅可以选择正面的事例,也可以选择反面的事例。

如果学生说出的事例论据很有限,可以补充材料让学生来做出选择和评价。

1、鲍叔牙不计较管仲的自私,多分给他黄金,并向齐桓公推荐管仲做自己的上司。

2、伟大的政治家林肯把政敌当做自己的朋友,他认为多一个朋友就少一个敌人。

3、巴勒斯坦少年哈提卜因手持玩具枪被以色列士兵枪杀后,父母将其器官捐赠用来拯救急需器官移植的以色列人。

4、大卫不允许别人有与他不同的个性和为人处世的方法,在挑剔中失去朋友。

5、清朝政府闭关自守,不能接受新思想、新观念,导致了国家的衰败与落后。学生自由选择,评价。教师点评,总结。

可见,事例论据的选择,主要应遵循这样的原则:

板书: 切合题旨,有针对性;

真实典型,有代表性;

角度变化,有多样性;

新颖独特,有时代性。

三、论据的使用

1、围绕论点概括论据

南宋文学评论家严羽曾说:“语贵洒脱,不可拖泥带水。”事例材料用进议论文中是为证明论点服务的,因此要简洁概括,高度浓缩,但同学们平常积累的常常是完整的故事,所以首先要学会把故事材料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保留与论点相关的内容,删去与论点无关的内容。

①2007年4月16日当地时间7点15(北京时间19点15),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发生了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恶性校园枪击案,枪击造成33人死亡,枪手本人开枪饮弹自尽,枪击案疑犯为23岁的韩籍青年赵承熙。有报道称,赵承熙曾接受精神健康问题的治疗,总是写一些跟谋杀和自杀有关的东西。令人意外的是,在4月20日中午举行的遇难者追悼仪式上,凶手赵承熙和32名遇难者一起被列为悼念的对象。据媒体报道,当时放飞的气球是33个,敲响的丧钟是33声,33块半圆的石灰岩悼念碑被安放在校园中心广场的草坪上。其中一块悼念碑上写着“2007年4月16日赵承熙”,旁边放着鲜花和蜡烛。还有一些人留下的纸条:“希望你知道我并没有太生你的气,不憎恨你”,“你没有得到任何帮助和安慰,对此我感到非常心痛”,“所有的爱都包含在这里”,“爱,是永远流传的”。

将这段文字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成一段话。

围绕论点概括论据。

明确: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学生赵承熙在校园内枪杀32后饮弹自尽。在学校举行的遇难者追悼仪式上,赵承熙和32名遇难者一起被列为悼念对象。同学们纷纷表示不憎恨赵承熙,对没有给予他任何帮助和安慰感到痛心。

从上例可以看出,概括事例论据的要点包括:对象、事件、结果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下面的材料,使之可用作事例论据。

②清朝康熙年间,桐城人张英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邻居是桐城另一大户叶府,主人是张英同朝供职的叶侍郎。两家因院墙发生纠纷,争吵不休,各不相让,甚至要剑拔弩张,大动干戈。张老夫人修书向张英告状,希望张英凭京城官吏身份向对方施压,逼其让步。张英见信深感 忧虑,回复老夫人:“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人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于是,张老夫人令家丁后退三尺筑墙。叶府很受感动,命家人也把院墙后移三尺。从此,张、叶两府消除隔阂,成通家之谊,也成就了桐城“六尺巷”的传奇。

学生概括。

示例:张叶两家因院墙发生纠纷。张老夫人修书向张英告状,张英见信后回复老夫人:“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人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于是,张老夫人令家丁后退三尺筑墙,叶府很受感动,命家人也把院墙后移三尺。从此,张、叶两府消除隔阂,成通家之谊。

2、紧扣论点分析论据

有了简洁的事例材料,还要将其与观点联系起来(叙议结合),成为证明论点的论据。在列举事例后缺少必要的分析,是同学们作文中最大的问题。具体怎么分析呢?用什么样的语言来分析呢?“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可以从哪些优秀的考场作文中寻找和借鉴分析的方法。

1、挚爱的丈夫不幸死去,这无异于晴天霹雳在李易安的头上炸响。从此再没有夫妻比翼双飞共修《金石录》,新婚时娇问丈夫画眉深浅的幸福时刻也一去不复返。面对这样的变故,李清照没有化作明日黄花在西风中凄凄惨惨戚戚,而是勇敢地跨过了这道坎,在飘零的南宋活出了一个美丽顽强的易安居士。

——2007年上海卷满分作文《必须跨过这道坎》

问:文段中用了什么事例论据?用来证明什么观点?怎样把事例论据和论点联系起来 的?用的什么句式?

分析:文段运用李清照的事例,来证明“必须跨过这道坎”的观点。前两句简单叙述丈夫去世的事实,后对李清照的生活处境进行分析,她没有消沉哀怨,没有忧伤沉沦,而是坚强勇敢地“跨过了这道坎”,从而点明题旨。此段中用的是并列句式。

总结方法一:正反评价法

参考句式:没有„„而是„„

请仿写句式,分析前边的事例论据。

当与叶家因院墙发生纠纷,张英没有(),而是()。参考例句: 张英没有斤斤计较,而是主动退让,后退三尺。没有大动干戈,以权相压,而是宽宏大量,义结邻里。

2、时间或许会让历史蒙上尘土,但却不会风化那些鲜活的记忆。王选,一位柔弱女子,拂去那一层尘土,只为还原历史真相,让记忆苏醒。奔走20年,耗尽全部家当,她一如既往地搜集材料,寻访证人。因为她相信,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良知会让记忆永存,她与身后数十位白发苍苍的原告,构建出一段黑白分明的历史记忆。

——2007年山东卷满分作文《贝壳• 划痕•记忆》

问:文段中用了什么事例论据?用来证明什么观点?怎样把事例论据和论点联系起来的?用的什么句式?

分析:文段中用的是王选“奔走20年”,“搜集材料,寻访证人”,为731部队细菌战受害者鸣冤,还原历史真相的事例,用来证明“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的观点。文中先概述人物表现,后追溯她这样做的原因,以点明题旨。用的是因果句式。

总结方法二:因果分析法

参考句式:因为„„,„„

用因果分析法分析事例论据,续写上段内容。

当与叶家因院墙发生纠纷,张英没有斤斤计较,而是主动退让,后退三尺。没有大动干戈,以权相压,而是宽宏大量,义结邻里。因为()

参考例句:因为他知道,忍一时邻里和睦,冰释前嫌;退一步就可以化干戈为玉帛。

3、古语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凡立功名于世者,无不是从小事做起,注意点点滴滴的积累,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品德才能,不断自我完善的。)若无每日闻鸡起舞坚持不懈的毅力,那么祖逖又怎能北伐中原而名垂千古!若无长年笔走龙蛇、墨染池水的功夫,那么王羲之又怎能挥毫盖世,被尊为“书圣”呢?若无半生钻研演算、草稿盈筐的血汗,那么陈景润又怎能摘取明珠、享誉世界呢?

文段中打括号的句子,就是所要证明的观点。为了证明“点滴积累,成就伟大”这一观点,用了哪些事例论据?是怎样把事例论据和论点联系起来的?用的什么句式?

分析:文中为了证明“点滴积累,成就伟大”这一观点,用了祖逖、王羲之、陈景润三例。在使用论据时,用的是假设推理的方法,假如他们不能从小处做起,点滴积累,就不会成就自己伟大的事业。

总结方法三:假设推理法

参考句式:若无„„,怎能„„

请用假设推理法分析前边的事例论据。

参考例句:若无张英的通情达理,主动出让,怎会使两家冰释前嫌,义结邻里?

若无张英的宽宏大量,仗义大度,怎会有桐城“六尺巷”的传奇?

第二课时

以“学会宽容”为话题,在所找材料的基础上,先概括事例材料,再运用一种方法分析事例,写一段话。下边两则事例论据供参考。

材料

一、蔺相如因为“完璧归赵”有功而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廉颇很不服气,扬言要当面羞辱蔺相如。蔺相如得知后,尽量回避、退让,不与廉颇发生冲突,蔺相如的门客以为他畏惧廉颇,然而蔺相如说:“秦国不敢侵略我们赵国,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我对廉将军容忍、退让,是把国家的危难放在前面,把个人的私仇放在后面啊!”这话被廉颇听

到,就有了廉颇“负荆请罪”的故事。

材料二:哈提卜是一个12岁的巴勒斯坦少年,他在约旦河西岸城市杰宁一座难民营玩耍玩具枪时,被以色列士兵开枪击伤,11月5日在医院不治身亡。在哈提卜去世后,为他医治的那家以色列医院宣布,哈提卜的父母已决定将他的器官捐献出来,以拯救急需器官移植的以色列人。哈提卜的叔叔说:“看到哈提卜的器官将被用来拯救病人,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不管他们是犹太人还是以色列人,毕竟我们都是人。”

同学们刚才运用各种句式分析事例论据,写出了一个文段。一个事例,一则材料也许看起来平常、单薄、片面,但若干材料组合使用就能产生合力,使文章内容充实,内涵丰富,其效果是孤立静止运用一个材料无法企及的。而且还可以选用反面的事例,通过正反两面的事例对比来增强说服力。

组合事例论据的方法主要有两种: 同类事例并列组合,正反事例对比组合。

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先介绍了选择论据的原则,然后详细介绍了使用事例论据的具体方法。无论是选择论据,还是使用论据,都必须围绕话题,紧扣论点。同学们可以在今后的写作中作更多的尝试,让事例论据为你的文章服务。当然,不管用什么方法,前提是必须有足够的积累。平时加强积累,才能运用自如。

如果说论点构成文章的骨架的话,那么论据就是丰满这一骨架的血肉;如果说论点是文章主干的话,那么论据就是茂盛这一主干的枝叶。骨架坚实、血肉饱满,文章才有充沛的活力;主干鲜明,枝繁叶茂。文章才成为明丽的风景。让我们用事例论据来充实文章内容,让论据之花在我们的笔头尽情绽放,给读者带来满纸芬芳。附:板书设计

选择和使用论据

选择论据 切合题旨,有针对性;

真实典型,有代表性;

角度变化,有多样性;

新颖独特,有时代性。

概括论据

分析论据

正反评价

因果分析 假设推理

组合论据

并列组合 对比组合

附:关于宽容的知识

1、紫罗兰把它的香气留在那踩扁了它的脚踝上,这就是宽怒。——马克吐温

2、君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论语》

3、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李斯)

4、最高贵的复仇是宽容。(雨果)

5、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

6、三国时期的蜀国,在诸葛亮去世后任用蒋琬主持朝政。他的属下有个叫杨戏的,性格孤僻,讷于言语。蒋琬与他说话,他也是只应不答。有人看不惯,在蒋琬面前嘀咕说:“杨戏这人对您如此怠慢,太不象话了!”蒋琬坦然一笑,说:“人嘛,都有各自的脾气秉性。让杨戏当面说赞扬我的话,那可不是他的本性;让他当着众人的面说我的不是,他会觉得我下不来台。所以,他只好不做声了。其实,这正是他为人的可贵之处。”后来,有人赞蒋琬“宰相肚里能撑船”。

第二篇:教案:论据的选择和使用

教案:论据的选择和使用

1、事例论据的选择(简要讲解)符合论点(事例要能够证明论点)

典型(事例要有代表性,能揭示本质内涵)真实、准确

2、事例的运用

问题一:下面是以“挫折磨砺人生”为论点的一个段落。同学们阅读之后讨论一下,有没有什么问题? 材料一)

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著名科学 家居里夫人,她的丈夫居里先生因为车祸不幸去世,这给居里夫人带来了家庭和事业上的双重打击。居里夫人虽然内心万分悲痛,但她以坚强的意志力承受着巨大的痛苦。她决心化悲痛为力量,加倍努力,完成两个人的共同的科学志愿。于是,她起早贪黑,勤奋工作,经过数千次实验,她终于成功地制取了金属镭。并且,她放弃了对镭的专利申请,将镭的提炼方法无偿公布于世,更显示了她高尚的品德。在1911年,居里夫人又获诺贝尔化学奖,成为世界上唯一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明确:

事例有些内容虽然符合“挫折磨砺人生”的观点,但也可用来证明“勤奋”、“执著”、“淡泊”“无私”等多方面的观点,这则材料没有扣住观点。叙述不简洁,没有侧重,没有找准事例与论点的切合点。

练习:简化居里夫人这则材料,有所侧重地扣住观点。

由此小练习设问:我们在叙述材料的时候怎样才能扣住论点呢? 归纳:

①找准事例与论点的吻合点,有所侧重。②大胆取舍,语言简洁、概括。

问题三:大家再阅读下面这则材料,想想它的侧重点是什么,是用来证明什么观点的?如果换一个角度,还能论证什么观点?(材料二)赵国的大将廉颇妒忌被赵王器重的蔺相如,扬言要使他难堪,而蔺相如处处避免与之发生冲突,众人不解,蔺相如一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道出了他的用意。这句话亦使廉颇瞬间消除了对蔺相如的偏见,他负荆请罪,最终与蔺相如成为刎颈之交,使强秦对赵国不敢轻举妄动。

明确:显然,这段话叙述的重点在蔺相如的宽容。

练习:

1、如果我们把侧重点放在廉颇身上,可以证明什么观点?又该怎样叙述呢? 扣住“知错必改”方面的观点,侧重叙述廉颇如何负荆请罪的过程和结果。

2、这则材料还能论证什么观点?又该怎样叙述?

由此,会给我们什么启发?一则材料可以有多侧面,可论证不同的观点,这叫一材多用。材料三:一材多用:多角度、多层面发掘 写作文要有素材,怎样灵活运用已积累的素材,怎么将一则素材有效用到立意不同的作文中呢?高考优秀作文为我们做了示范。以“苏轼”为素材

①2004年全国乙卷话题: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

苏轼看见了风,这个曾经辉煌的文人因乌台诗案而开始落魄,流落四方,辗转难安。在赤壁的月夜,他心灰意懒,看“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做他那个神鹤翩跹而舞的梦。面对如江水般深沉的失意,他看见风在山顶呼啸、盘旋,然后带着撕身裂骨的阵痛穿过漆黑的荆棘林。刹那间,他心中郁结的块垒、缠绕的苦痛随风而散。挫折、痛苦,惟有忘记。因此让人顿悟。于是他逍遥红尘,最终名垂千古。只是那夜的风,已遗落于岁月,无人见得了。四川考生《风,可以穿越荆棘》 ②湖北卷话题:买镜

黄州赤壁下的游船上,苏轼正在与客饮酒乐甚,叩舷而歌。“你在照了哪面镜子之后,才决定拥抱‘东方之既白’而鄙视官场仕途的斗争倾轧?”不愧是豪放派祖师,苏轼马上向天一指,“是它!”我抬头一看,见一轮明月高悬苍天,不禁再次泄了气;所谓“明明如月,何时可掇”,苏轼以明月为镜,明是明了,却又怎么买得下来?懊悔之际,苏轼兀自在身旁说下去:“曾几何时,以为深沉宦海;与月对饮,方知我心依旧。朝暾夕月,落崖惊风;月镜映照出这许多美景,又怎能不令我流连忘返,高歌‘大江东去„„’”湖北考生《寻觅那片理想中的明镜》

③重庆卷话题: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

对他充满希望的家人,和他共历艰难的友人,受他关爱的世人,无一不期望他能才显四方,官运亨通,济世为民。但是,东坡知道,命运不济,仕途的黑暗之门永远容不下这样一个生性放达的苏东坡。

于是,他将功名利禄换了“竹杖芒鞋”,他在缺月挂疏桐之夜,唱“大江东去”,感“人生到处之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之淡泊,他不为“蝇头微利,蜗角虚名”触动,只愿“沧海寄余生”。

认识自我的苏东坡,从政治的窄门中从容地走出来,他虽与众人所望有悖,却让我们看穿了一个豪放、淡薄、豁达和开朗的苏大学士———一代文豪。认识自我就是苏东坡的明月,照耀他走进了东去的历史的长河。重庆考生《诗人?明月?黄花》

④全国丙卷话题:快乐幸福与思维方式 有很多人在困难面前抬不起头来,更谈不上有快乐可言。他们不会笑对人生,只有自暴自弃,快乐离他们很远。让我们看看苏轼,仕途的坎坷,造就这位伟大的文学家,当他和同伴被贬时,同伴已是痛不欲生,但苏轼却以“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心态笑对人生,这是何等的胸怀!有这种胸怀的人还担心快乐会走吗?有这种胸怀的人必定会有自己的幸福,会在人生的扉页留下光辉的一笔。陕西考生《我的快乐妙方》

⑤2005年湖北卷感悟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一则文字

苏东坡无疑是一个少有的智者,民生社稷、江山兴废,他牵挂于心,“入”出沉甸甸的责任和举措,“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他不会忘记肩头的重任。然而,力不从心时,他也懂得“出”,“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出”于当“出”,他的睿智甚至常常表现在这样简洁纯真的话语之中,好一个潇洒豁达的才子。湖北考生《钓罢归来不系船》问题三:阅读下面的段落,你从后面的分析示例中学到什么方法?(材料四)

一个人想成就大事,就不应该满足于已有的成绩,而要怀着执著的信念,去攀登一个又一个的高峰,不断超越自己。世界球王贝利一生共踢进两千多个球,其中不乏精彩绝伦的射门。然而当人们问他所进的球哪一个最漂亮时,他却说:“下一个。”我国著名电影导演谢晋,他所导演的影片多次获金鸡奖、百花奖,有的还得了国际奖。而当人们问他对哪一部电影最满意时,他的回答却是:“下一部。”一个是世界球王,一个是著名导演,正因为他们具有执著的信念和不断挑战自己、超越自己的精神,才登上了事业的顶峰。他们不愧是真正的强者!试想,假如缺乏这种执著的信念和不断挑战自己、超越自己的精神,贝利是绝对不可能成为世界头号球星的,谢晋也成不了中国著名的电影导演。那将是多么令人遗憾的事!像世界球王贝利和著名导演谢晋这样在学业上堪称登峰造极的大师级人物尚且时刻不忘挑战自己,超越自己,我们作为本当“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的青少年一代,又岂能满足于刚刚取得的一点成绩而沾沾自喜,停滞不前?

归纳:方法1——分析原因,正面论证观点

方法2——假设推理,反面论证观点 方法3——类比推及,联系实际论证观点

小结:这只是最常见的几种方法,还有许多优秀作文可供大家借鉴参考,关键在于要学会根据论证需要灵活运用。议论文的重点在于讲道理,事例是为道理服务的。熟悉的事例可以非常简洁,重在后面的分析,只有分析到位了,才能把事例中蕴含的道理揭示清楚,文章才有说服力

强化练习:仿照上面“材料三”的语段。以“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为观点,写一个不少于400字的议论段落。具体要求:观点句+阐释句+材料句1+材料句2+正面分析句+假设反面分析句+联系实际分析句+结论句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这句名言道出许多志士的心声。处境越艰难,就更加要坚定自己的志向,不放弃自己远大的理想,就是多少伟人毕生追求的。北海的苏武,那流放于荒山原野的铁血男儿。当汉使谋反事败,在匈奴的威逼利诱下,他进退两难,最后他坚定自己的志向,毅然拒绝折节叛国。屈原身居高位,处在尔虞我诈的官场,即使同僚的排挤,身处险境他也不曾随波逐流,最终被放逐。一位使节,一位官员。虽然都是身处逆境,面临着危险,但他们都毅然决然地坚持自己的志向。苏武不被“荣华富贵,千金封侯”的允诺动摇,也不曾为放逐荒野而胆颤。屈原在腐朽黑暗的官场中,不顾自身安危,系天下百姓,与恶势力勇敢斗争。他们无疑是成功的,苏武因坚定志向最终成就气节,造就伟大。屈原因坚定理想赢得垂青千古。试想,苏武屈服于匈奴,甘为富贵弃节,也就不会有后来的荣归和永远的铭记。假使,屈原随波逐流,同流合污,也就不会留下这(?)千古嘉语。如今,我们也需要这份坚守,无论身处境况如何,都需要坚定自己的目标和梦想,永不言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需你我铭记,时时存心。

1、偌大的一张白纸上只有一个黑点,它的周围还有大片的空白有待开发利用,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法丰富“点”的背景,使黑点灵动起来,变成雄鹰的锐眼或巨龙之睛;也可以把这个黑点想象成不足与缺陷,然后去设法弥补。沿着这两个方向联想,都可以使黑点产生质的飞跃。并据此选择一个自己熟悉的感悟点,然后通过适当的表达方式很好地写出来就是了。

2、这个黑点只所以显眼、突出,是有白纸作底色、作背景,背景一换,恐怕就没有这个效果了;反过来,这张白纸如果没有黑点的点缀,也不免单调乏味。从二者这种衬托与被衬托的关系出发,可联想到的自然现象有蓝天与雄鹰、草原与骏马、大海与帆船、黑夜与火把、沙漠与绿洲、绿叶与红花等,可联想到的社会现象有平凡与伟大、失败与成功、缺点与优点、邪恶与正义、瑕与瑜、恩与怨、好与坏、繁与简、主与次,甚至胖与瘦、丑与俊、动与静、闲与忙等,在这些子话题中选择任意一个,都可化大为小、变笼统为具体地完成本次作文。

3、拿出一张有黑点的白纸,人们往往只见点而不见纸,不管是本能、习惯还是思维定势,我们都可以沿着这个方向联想到如下的子话题:观察社会,只见黑暗腐朽不见发展进步;观察别人,只见鲜花掌声不见汗水付出或只记怨不记恩等;观察自己,只见劣势不见优势、只欣赏成功而不懂失败的价值、扩大痛苦淡化幸福等等。在众多的子话题中选中一个自己最有话可说、有理可论的,然后不计其余、集中笔墨阐述清楚即可。

4、白纸上的黑点既成事实,不但无法抹去,某些原因还可能使它扩大,如果把这个黑点想象成苹果的烂洞,或者一个人做了第一件坏事后的那个污点,那么我们该如何对待这个“黑点”呢?可以据此单一的小话题集中笔墨、娓娓道来。

第三篇: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

学会宽容

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明确选择论据的原则,要求学生能围绕话题选择合适的事例论据。

学习根据论点概括和剪裁事例材料,为证明论点服务。

注意事例与论点之间的联系,掌握各种方法分析使用事例论据。

明确组合事例论据的意义,了解组合事例论据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

学习围绕论点概括和剪裁事例材料

学习紧扣论点运用各种方法分析使用事例论据。

三、教学难点

学习运用各种方法分析使用事例论据。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学生失误例文片段引入

找一找,下面作文片断在运用事例材料证明论点时存在哪些问题?出示课件

宽容是一种美德。生活中别人的宽容让我们觉得温暖。

一位女士不小心摔倒在一家铺着漂亮的木地板的商店里,她手中的奶油蛋糕弄脏了漂亮的地板,她歉意地向老板笑笑,不料老板却说:“真对不起,我代表我们的地板像您致歉,它太喜欢吃您的蛋糕了!”她感激地笑了,笑得很灿烂。这真是“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啊!女士被老板的热情打动了,决心“投桃报李”,她买了好几样东西后才离开商店。老板凭借自己的机智和幽默赢得了顾客的喜爱。这就是宽容,它甜美,它温馨,它亲切,它明亮。

学生自由发言,找出其中的问题。

归纳明确:

所选材料不能准确地证明论点,缺乏典型意义,没有代表性;

事例叙述过程中旁生枝节,有一些与论点无关的内容;

事例叙述后缺少必要的分析,事例与论点之间的关系不明确。

从刚才这则材料中可以看出,同学们在议论文事例的选择和使用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今天我们就来想想解决的办法。

二、论据的选择

平时的作文中,许多同学在选择事例论据时,没有明确的标准,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其实同学们在想材料时应该是有一定方向的。

以“学会宽容”为话题的作文,你会选择哪些事例作为论据?出示课件

学生各自说自己选择的论据,边说边评,学生在讨论中增强对论据选择原则的感性认识。老师有意识地分类板书,为后面使用论据作准备。注意提醒学生,不仅可以选择正面的事例,也可以选择反面的事例。如果学生说出的事例论据很有限,可以补充材料让学生来做出选择和评价。

补充材料。

1、鲍叔牙不计较管仲的自私,多分给他黄金,并向齐桓公推荐管仲做自己的上司。

2、伟大的政治家林肯把政敌当做自己的朋友,他认为多一个朋友就少一个敌人。

3、巴勒斯坦少年哈提卜因手持玩具枪被以色列士兵枪杀后,父母将其器官捐赠用来拯救急需器官移植的以色列人。

4、清朝政府闭关自守,不能接受新思想、新观念,导致了国家的衰败与落后。

5、廉颇蔺相如,负荆请罪。

6、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7、你踩扁了紫罗兰,她却把芳香留在了你的脚上。学生自由选择,评价。教师点评,总结。

可见,事例论据的选择,主要应遵循这样的原则:

切合题旨,有针对性;

真实典型,有代表性;

角度变化,有多样性;

新颖独特,有时代性。

三、论据的使用

1、围绕论点概括论据

南宋文学评论家严羽曾说:“语贵洒脱,不可拖泥带水。”事例材料用进议论文中是为证明论点服务的,因此要简洁概括,高度浓缩,但同学们平常积累的常常是完整的故事,所以首先要学会把故事材料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保留与论点相关的内容,删去与论点无关的内容。

比如大家熟知的负荆请罪的故事,叙述这个故事,如果从二人恩怨的前因后果来叙述,则太过繁复,如果概括为“蔺相如以国家为重,忍让廉颇的无礼,赢得了廉颇的尊重,成就了将相和的佳话。”那么就简明的多了。

从上例可以看出,概括事例论据的要点包括:对象、事件、结果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下面的材料,使之可用作事例论据。

清朝康熙年间,桐城人张英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邻居是桐城另一大户叶府,主人是张英同朝供职的叶侍郎。两家因院墙发生纠纷,争吵不休,各不相让,甚至要剑拔弩张,大动干戈。张老夫人修书向张英告状,希望张英凭京城官吏身份向对方施压,逼其让步。张英见信深感忧虑,回复老夫人:“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人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于是,张老夫人令家丁后退三尺筑墙。叶府很受感动,命家人也把院墙后移三尺。从此,张、叶两府消除隔阂,成通家之谊,也成就了桐城“六尺巷”的传奇。

学生概括,回答并明确,围绕论点概括论据。

示例:张叶两家因院墙发生纠纷。张英得悉后却主张“让人三尺又何妨”,张家后退三尺筑墙,叶府很受感动,也把院墙后移三尺。从此,张、叶两府消除隔阂,成通家之谊。

2、紧扣论点分析论据

有了简洁的事例材料,还要将其与观点联系起来,成为证明论点的论据。在列举事例后缺少必要的分

析,是同学们作文中最大的问题。具体怎么分析呢?用什么样的语言来分析呢?“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可以从一些优秀的考场作文中寻找和借鉴分析的方法。

1、挚爱的丈夫不幸死去,这无异于晴天霹雳在李易安的头上炸响。从此再没有夫妻比翼双飞共修《金石录》,新婚时娇问丈夫画眉深浅的幸福时刻也一去不复返。面对这样的变故,李清照没有化作明日黄花在西风中凄凄惨惨戚戚,而是勇敢地跨过了这道坎,在飘零的南宋活出了一个美丽顽强的易安居士。《必须跨过这道坎》问:文段中用了什么事例论据?用来证明什么观点?怎样把事例论据和论点联系起来的?用的什么句式?分析:文段运用李清照的事例,来证明“必须跨过这道坎”的观点。前两句简单叙述丈夫去世的事实,后对李清照的生活处境进行分析,她没有消沉哀怨,没有忧伤沉沦,而是坚强勇敢地“跨过了这道坎”,从而点明题旨。此段中用的是并列句式。

总结方法一:正反评价法

参考句式:没有„„而是„„

请仿写句式,分析前边的事例论据。

当与叶家因院墙发生纠纷,张英没有(),而是()。

参考例句: 张英没有斤斤计较,而是主动退让,后退三尺。

没有大动干戈,以权相压,而是宽宏大量,义结邻里。

2、时间或许会让历史蒙上尘土,但却不会风化那些鲜活的记忆。王选,一位柔弱女子,拂去那一层尘土,只为还原历史真相,让记忆苏醒。奔走20年,耗尽全部家当,她一如既往地搜集材料,寻访证人。因为她相信,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良知会让记忆永存,她与身后数十位白发苍苍的原告,构建出一段黑白分明的历史记忆。《贝壳• 划痕•记忆》问:文段中用了什么事例论据?用来证明什么观点?怎样把事例论据和论点联系起来的?用的什么句式?分析:文段中用的是王选“奔走20年”,“搜集材料,寻访证人”,为731部队细菌战受害者鸣冤,还原历史真相的事例,用来证明“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的观点。文中先概述人物表现,后追溯她这样做的原因,以点明题旨。用的是因果句式。

总结方法二:因果分析法

参考句式:因为„„,„„

用因果分析法分析事例论据,续写上段内容。

当与叶家因院墙发生纠纷,张英没有斤斤计较,而是主动退让,后退三尺。没有大动干戈,以权相压,而是宽宏大量,义结邻里。因为()

参考例句:因为他知道,忍一时邻里和睦,冰释前嫌;退一步就可以化干戈为玉帛。

3、古语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凡立功名于世者,无不是从小事做起,注意点点滴滴的积累,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品德才能,不断自我完善的。)若无每日闻鸡起舞坚持不懈的毅力,那么祖逖又怎能北伐中原而名垂千古!若无长年笔走龙蛇、墨染池水的功夫,那么王羲之又怎能挥毫盖世,被尊为“书圣”呢?若无半生钻研演算、草稿盈筐的血汗,那么陈景润又怎能摘取明珠、享誉世界呢?

文段中打括号的句子,就是所要证明的观点。为了证明“点滴积累,成就伟大”这一观点,用了哪些事例论据?是怎样把事例论据和论点联系起来的?用的什么句式?

分析:文中为了证明“点滴积累,成就伟大”这一观点,用了祖逖、王羲之、陈景润三例。在使用论据时,用的是假设推理的方法,假如他们不能从小处做起,点滴积累,就不会成就自己伟大的事业。总结方法三:假设推理法

参考句式:若无„„,怎能„„

请用假设推理法分析前边的事例论据。

参考例句:若无张英的通情达理,主动出让,怎能使两家冰释前嫌,义结邻里?

若无张英的宽宏大量,仗义大度,怎能有桐城“六尺巷”的传奇?

示例展示,齐读,有了简洁的概括,多角度深入的分析,文章才会准确而深刻。

四、课堂练笔

以“学会宽容”为话题,自选事例论据,先概括事例材料,再运用至少一种方法分析事例,写一段话。下边两则事例论据供参考。

材料

一、2007年4月16日当地时间7点15(北京时间19点15),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发生了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恶性校园枪击案,枪击造成32人死亡,枪手本人开枪饮弹自尽,枪击案疑犯为23岁的韩籍青年赵承熙。有报道称,赵承熙曾接受精神健康问题的治疗,总是写一些跟谋杀和自杀有关的东西。令人意外的是,在4月20日中午举行的遇难者追悼仪式上,凶手赵承熙和32名遇难者一起被列为悼念的对象。据媒体报道,当时放飞的气球是33个,敲响的丧钟是33声,33块半圆的石灰岩悼念碑被安放在校园中心广场的草坪上。其中一块悼念碑上写着“2007年4月16日赵承熙”,旁边放着鲜花和蜡烛。还有一些人留下的纸条:“希望你知道我并没有太生你的气,不憎恨你”,“你没有得到任何帮助和安慰,对此我感到非常心痛”,“所有的爱都包含在这里”,“爱,是永远流传的”。

材料二:哈提卜是一个12岁的巴勒斯坦少年,他在约旦河西岸城市杰宁一座难民营玩耍玩具枪时,被以色列士兵开枪击伤,11月5日在医院不治身亡。在哈提卜去世后,为他医治的那家以色列医院宣布,哈提卜的父母已决定将他的器官捐献出来,以拯救急需器官移植的以色列人。哈提卜的叔叔说:“看到哈提卜的器官将被用来拯救病人,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不管他们是犹太人还是以色列人,毕竟我们都是人。”

五、拓展

同学们刚才运用各种句式分析事例论据,写出了一个文段。体会到分析的妙处,有时候一个事例,一则材料也许看起来平常、单薄、片面,但若干材料组合使用就能产生合力,使文章内容充实,内涵丰富,其效果是孤立静止运用一个材料无法企及的。而且还可以选用反面的事例,通过正反两面的事例对比来增强说服力。

而组合事例论据的方法主要有两种: 请以学会宽容为话题,选取同类或相反的例子,组合使用。同类事例并列组合包容是一种智慧,一种气度。英国谚语有云:“世上没有不长杂草的花园。”世上没有完人。只有能够敏锐洞察人性、胸怀宽广的智者,才能以博大之心包容一切。鲍叔牙了解人才的可贵,包容了管仲的一箭之仇;蔺相如懂得合作的重要,包容了廉颇的公然挑衅;李世民牢记隋亡的教训,包容了魏征的犯颜直谏……包容成就了他们的辉煌,更推动了历史的发展。

正反事例对比组合“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这就是宽容。

齐威王虚怀若谷,诚于纳谏,所以能大治齐国,强于天下。唐太宗广开言路,集思广益,所以有“贞观之治”的太平盛世。他们不拒细小,纳为己用,这就是宽容。周厉王杀人止谤独断专行,遂使国人暴动,仓皇出逃;秦始皇焚书坑儒,愚民而治,终致民怨沸腾,身死国亡。这都是因为不懂得兼收并蓄的道理。周厉王若能“考百事于朝,问谤誉于路”,百姓又怎会怒目而视,聚众起义?秦始皇若能以宽大为怀,以百姓为念,百姓又怎会怨声载道,揭竿而起?宽容就是这样一种非凡的智慧:严于律己,宽以待民;博采众长,为民造福。有了这种非凡的理解,才能成就事业的海阔天空。

由此可见,选例不在多,而在精,如果能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去选例,会使论证全面,更有说服力常用的选例角度有不同的领域(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等),不同性质(正面、反面)不同国别(中国、外国),不同的时间(古代、近代、现当代)。

六、总结

这节课我们先介绍了选择论据的原则,然后详细介绍了使用事例论据的具体方法。无论是选择论据,还是使用论据,都必须围绕话题,紧扣论点。同学们可以在今后的写作中作更多的尝试,让事例论据为你的文章服务。当然,不管用什么方法,前提是必须有足够的积累。平时加强积累,才能运用自如。

如果说论点构成文章的骨架的话,那么论据就是丰满这一骨架的血肉;如果说论点是文章主干的话,那么论据就是茂盛这一主干的枝叶。骨架坚实、血肉饱满,文章才有充沛的活力;主干鲜明,枝繁叶茂。文章才成为明丽的风景。让我们用事例论据来充实文章内容,让论据之花在我们的笔头尽情绽放,给读者带来满纸芬芳。

附:板书设计

选择和使用论据

切合题旨概括论据正反评价

选择论据真实典型使用论据分析论据因果分析

角度变化组合论据假设推理

新颖独特

第四篇:学会使用和选择论据

学会使用和选择论据

有关学会宽容的话题

选择论据的前提是要有论据

论据从何而来?

1,记忆与之相关的词语、俗语、格言

2,对该话题的含义解释包括辞典注解

3,阅读的课本文本论据

4,课外阅读的材料和故事等

5,新近发生的新闻故事、焦点、现象、评论、思想认识等

学会宽容论据来源举例

相关词语等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斤斤计较、小肚鸡肠、睚眦必报、犯而不校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退一步海阔天空

以情恕人,以理律已

孔子有关宽容的解释

孔子的忠恕之道,出现在《论语·里仁》之中,是他的学生曾参从他的话中悟出来的:“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论语·卫灵公》中,孔子又对子贡说到忠恕的“恕”字:“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他是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八个字来诠释“恕”字的。

● 正义之神,宽容是我们最完美的所作所为(华兹华斯)

●只有勇敢的人才懂得如何宽容;懦夫决不会宽容,这不是他的本性(斯特恩)

●宽容要么对人有益,要么对人有害(伯克)

●损着别人的牙眼,却反对报复,主张宽容的人,万勿和他接近----(鲁迅)

●欲温而和畅,不欲察察而明切也〈晋书〉

●以责人之心责已,以恕已之心恕人

●尽量宽恕别人,而决不要原谅自己(西拉斯)

●得放手时须放手,得饶人处且饶人

必修3文本论据

《烛之武退秦师》烛之武不计较个人的得失挺身而出,用自己的大智大勇退了强大的秦国。

《鸿门宴》项羽对刘邦的态度是宽容的,让刘邦得以全身而退。

《小狗包弟》巴金老人用自己的良心和宽容的胸怀写出了自己的愧疚,阐释人性中最真最善最美的品性。

现实论据

现象1,愤青出现

现象2,追求个性,以我为主

理念思潮: 个性共存,和谐双赢

故事东郭先生和狼

鲁迅的《论费厄拨赖应该缓行》主张对敌人痛打落水狗的精神

房龙的《宽容》

选择论据的要求

观点的要求

思路的要求

新颖的要求

变化的要求

时代的要求

典型的要求

如何使用论据?

有了论据并不是一股脑的往文章里塞,多而不精不行,少而乏力也不行,应该要注意对论据的使用,我们说的那样多的论据不加以很好的使用,文章也会无序无理无力。

使用的方法

方法举隅

适应文章的层次论据使用要有序

由浅入深先古后今

先源后流先定后变

直接使用和间接使用相结合学会旧瓶装新酒,使用变形和嫁接

注重思维的方向改变,让论据随之而变

文章示范

学宽容之道,做宽容之人

学会宽容是个旧话题,也是自古至今人人皆知的必需品行,但真正能弄懂“宽容之道”并不易。

何为宽容?从意义来讲它应该包括宽恕和包容两个方面的内容,(解释论据)孔子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宽恕之道在一定程度上是解释前者的,故而在《论语》中就有“犯而不校”,“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名言论据)的说法,在孔子看来拥有宽恕是衡量君子的标志。而“恕”之后还应该包括“容”,也就是包容、接纳,不排斥。所以在现实中就要求我们不能斤斤计较、睚眦必报、小肚鸡肠,而要宽以待人,“得饶人处且饶人”,(词语论据)要像大海那样“纳百川”,且要有容“成其大”,(变形论据)两者相融而不能缺。

古往今来深谙“宽容之道”之人大多能留其名。因为宽容有时体现出一个人的真胆识。(层次一)烛之武在面对郑国国君的求救时,抛却了郑公“不能早用子”的个人怨恨和得失,挺身而出,以其大智大勇退了秦军。也因为宽容有时彰显一个人是真英雄。(层次二)有人总用“成王败寇”来嘲笑或惋惜《鸿门宴》中项羽的妇人之仁,殊不知刘邦就是在项羽的大度和宽容之下全身而退的,如果项羽在鸿门宴中怒而杀之,不过在历史上变个皇帝,但就少了个真英雄,也更少了乌江岸边的荡气回肠了。(反用论据)又因为宽容有时更表现一种人类的真性情。(层次

三)有人说人性的真实剖析没有比巴老更透彻的了,到现在也没有人站出来为文革表示愧疚的时候,巴老却能对一条小狗包弟表达几十年不变的歉疚,这不仅是一种人格的魅力,更是一种人性的宽容和人性的解剖,有时我们就是缺少这样的真性情。(文本论据综合使用)三

所以圣人总用仁人志士来概括这样的一切,其实这“仁”的背后就是一颗颗宽容博大的心,我们的民族和历史因为这样才变得温柔可亲。当然我们在惊叹之余,也会审视,因为我们对宽容的理解实际上多是对于对方“不是、不知、不和和不武”等情况时做出的品性保证,但是这是不够的,或者说在新时代我们应该赋予宽容更多的内涵和现实意义,我们的宽容不仅是可以让自己牺牲一点小利益,忍受一点小委屈,承受一点小误会,更重要的是让其成为我们一种更宽更广的心态。(时代层次)

应该说这样的心态是时代的必然。它表现的是要面对所有人,所有事,所有领域。对任何人应该是不求全责备,不吹毛求疵,能设身处地,为人着想;对社会既不是做“愤青一族”,也不是“一棍子打死,否定一切”,也不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甚至逃避退让,而是客观、冷静、认真的看待、参与、有作为;对不同的存在,比如国家、民族、文化、思想等,是包容共处,不排斥异端,不会使用“大棒子”,不会运用“强制针”,和平共处,和睦相生,和谐共荣。(时代论据)(嫁接论据)

所以说学会宽容不是一句老话,懂宽容之道不是一件易事,做宽容之人更是一种追求。

第五篇:《选择和使用论据》 教案

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

一.导入:

同学们,大家好。议论文写作,为我们第二学期写作训练的重点,这节课我们一起探寻如何选择论据。我们知道,议论文有三个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其实论点与论据两者的关系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论点以论据为基础,依靠论据来证明,而论据以论点为统帅,服从论点的支配。如果说总论点是议论文的灵魂,分论点是支撑起这个灵魂的骨架,那么论据就是议论文的血肉。我们说一个人要精神焕发,既要有高尚的灵魂和坚固的骨架,又要有鲜活的血肉。因而议论文必须有典型而鲜活的论据,才能使其岿然屹立、令人信服。

一篇议论文的写作,在明确了立论的角度,确立了观点后,就要考虑如何将此观点通过具体内容呈现给读者,让读者信其有,承认其正确并赞同其说法,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议论文的论据。

二.论据的定义及分类

我们必须先明确,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根据。包括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事实论据,包括具体事实,即现实生活中的典型事例,中外史实,还有科学数据,它要具有真实性和代表性。而理论论据包括:经过实践证明的和检验的科学原理、定律公式 以及约定俗成的警句、格言等,即平常所说的名人名言。

我们在论述环境保护话题时可以这样论证:

2007年5月29日,江苏无锡市城区的大批市民家中,自来水水质突然发生变化,并伴有难闻的气味,无法正常饮用。各方监测数据显示,入夏以来无锡市区域的太湖,出现50年以来最低水位。加上天气连续高温少雨,太湖水富营养化较重,诸多因素导致蓝藻提前暴发,给居民生活带来极大的困扰。

这是一个最典型的环境恶化的事例。(事实论据)

再如,据我国医学界研究表明:80%以上的癌症,与环境污染有关。这是一组用具体的数据,来论证环境污染的危害。我们也可以这样论证:

雨果曾经说过:“我们不给自然留后路,自然也不给我们留后路。大自然既是 1 善良的慈母,也是冷酷的屠夫。”

罗斯福说过:“毁坏自己土地的国家,就是在毁坏着自身。”

恩格斯更是告诫我们: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由以上两种论证方法,我们可以归纳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在论证过程中达到的不同效果。事实论据应和那句俗语,事实胜于雄辩。可以说列举事实,是论证观点极为有力的方法。而名言名句蕴涵着深邃的哲理,闪耀着理性的光辉,具有一矢中的的作用。可见道理论证生动形象 言简意赅,本身就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三.论据的选择

探讨论据选择的得失,同学们讨论下列几组材料:

第一组:论述“勤能补拙”可以用如下哪些材料?为什么?

1、我国第一个电子学女博士韦钰在西德进修期间,没有空暇到繁华的街头漫步,没有精力去剧场、影院欣赏艺术,她一心扑在专业学习上,就连生病也拒绝休息。正是这种刻苦精神,才使她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2、姚明作为世界体坛冉冉升起的巨星,已是全世界年轻人的偶像。与其他NBA球员相比,姚明身体条件偏差,在弹跳、肌肉方面根本没法和黑人相比。但姚明相信勤能补拙。每次训练前,他都要自己先练上两个小时的体能。负责给他洗衣服的师傅说:“姚明训练可真刻苦,大冬天,也出那么多汗,鞋子里倒得出水来。”

3、王羲之经常在自己的衣服上写字,将衣服划破,终于成为一个有名的书法家。

明确:论据2合适,1、3不合适。因为姚明身体条件偏差,在弹跳、肌肉方面根本没法和黑人比,是“拙”,这个例子紧扣了论点;1并不是表明女博士韦钰是“拙”的;3中王羲之确实“勤”,也取得了成功,但王羲之并不拙,与 补拙毫不沾边。

这是论据选择容易出现的第一问题,论据选择没有围绕中心论点。1论据要能证明论点,就像射箭要瞄准靶子,论据也要紧扣观点。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观点与材料的统一”,这是议论文最基本的要求。在一个大的话题下,有许多可供选择的事例和名言。但往往各有所侧重,同样一个事例或一则名言,往往自身也有不同的角度,也会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显示不同的观点,需要我们仔细揣摩。把握其关键词语,领会其所指的侧重点。无论是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必须与论点有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必须能切实有效的支撑论点,能够充分证明论点。

例如同样围绕“挫折”这一话题,下面几则论据,论述的侧重点就各有不同。我们先看名言:

种子不落在肥土,而落在瓦砾中。有生命力的种子决不会悲观和叹气,因为有了阻力才有磨练。

------夏衍

其论述的侧重点是:对待挫折应该保持一种乐观的精神,这样才能由失败走向成功。

再如有句谚语说

大海里没有礁石激不起浪花,生活中经不住挫折成不了强者。

论述的侧重点是:挫折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经受挫折之后一蹶不振。还有有句名言:

人生布满了荆棘,我们想的惟一办法,是从那些荆棘上迅速跨过。--伏尔泰 它论述的侧重点是:挫折在人生道路上是不可避免的,我们不应该一遇到挫折就气馁。

失败也是我需要的,它和成功一样对我有价值。-----美国爱默生 论述的侧重点是:挫折是一种财富

材料千千万万但各有侧重,各有其针对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认真考虑辨析,选择最适合自己观点的论据合理使用。

第二组:下面是作文中使用的一些论据,你能看出有何不妥吗? 李煜在唱:载不动,许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倘若不是蒙哥马利将军从失败中作出反省继续努力,又怎能在滑铁卢战役中大败拿破仑呢?

岳飞选择精忠报国,死而后已,他一生征战无数,以至于匈奴兵对他闻风丧胆。

而被流放的屈原,时时不忘报国,终因报国无门,而自刎乌江。

明确:张冠李戴,失去真实性。这是论据选择时容易出现的第二个问题,论据不真实。

2.论据要真实。如果所选论据不真实,不但不能使论点得到证明,反而会动摇论点。一般说来,道听途说的没有充分调查的事例、主观臆造的“想当然”的事例、由不合理推测得来的事例„„都不能用作事实的论据。特别是涉及人名、国籍、年代、出处等等,都要力求准确。

第三组:以“挫折铸造成功”为论点,下面的论据说服力强吗?

挫折铸造成功。我们学校的一个女孩在学校踢足球,因表现很不理想而遭到老师的训斥。大家都说她并不适合这项运动,但她并没有被挫折吓倒,更加发奋努力,终于考进了专业球队。

明确:不合适。首先“我们学校的一个女孩”这种说法似乎不具备代表性,说服力不强,还有体育是需要天资的,而女孩在被认为是“不适合这项运动”时,仍考进了足球队,只能说明要么老师说的不对,要么她开始只是没有发挥好,她实际是适合这项运动的。

这是论据选择时容易出现的第三个问题,论据选择不典型。3.论据要典型。

论据典型,能收到以少胜多的效果。一个论点之下,恰当的事例也很多,但写进文章中必须经过选择,选择的标准就是具有典型意义,即有一定的代表性,包容量大。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典型的材料可以作为论据,从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扣住,古今中外四个字来选择。在时间上涉及古代、近代和现代在空间地域上力求广泛、全面。同时事例中人物的身份、职业、人物的性别、年龄都能作为选择的标准,尽量使其涵盖面广一些。从古到今,由中而外,从名人到普通人,由名言到俗语,皆可作为有力的论据,使文章丰满起来。典型性和信息量就会增加,那么会起到以一当十的效果,会使论证全面,更有说服力。

第四组:下面是论证“失败是成功之母”的两段论据,能吸引你吗?为什么?

满清末年,政府腐败,西方列强入侵中国,中华民族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多少仁人志士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如洪秀全领导农民起义,建立太平天国政权,孙中山推翻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但都没有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斗争,在斗争中不断总结失败的教训,终于取得了胜利。

…… 勤备学习的是爱因斯坦,淡泊名利的是居里夫人,助人为池乐的是雷锋,不畏死亡的是刘胡兰,身残志坚的是张海迪,鞠躬尽瘁的是周恩来,就这么几个死定的例子,光荣地造就了上海乃至全国这么多考试和比赛里的作文高手。

这是近几年深受大家欢迎的作家韩寒的《三重门》里的句子。大家都知道他应该是一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那么,他在这里讽刺的就是学生作文论据陈旧。

4.论据要新颖。

新颖的论据往往能吸引人。所谓新颖有两重含义:1.指现实生活中的新人新事,发生在不久之前的事;2.指面对一些经常出现的,人人皆知的论据,要多角度思考分析,使旧材料焕发出新面貌。

有的同学把领袖人物、著名人物、先进人物、名言警句当做“万能胶”,而且多年不变,没有从中挖掘出更有说服力的东西;也不注重平时的阅读积累,不善于从生活中选择新鲜的论据,让人味同嚼蜡。所以选择新鲜的别人尚未用过的论据是金子,别人已用的论据你能变换角度去用是银子,别人经常用的而你又照搬照用的是石子。言他人所未言,写他人所未写,才是写作得以出新的关键。

总结 写议论文时选择论据的要求:1.论据能证明论点。2.论据要真实。3.论据要典型。4.论据要新颖。

三.论据的使用

1、证明论点:“敢于向权势挑战”

1852年2月21日,俄国伟大的作家果戈理逝世了,他的挚友屠格涅夫,用沉重的笔和着自己的悲伤、泪水,赶写出一篇悼念果戈理的文章。但是,沙皇统治者害怕这个俄罗斯人民爱戴的名字出现在报刊上。他们禁止发表一切悼念和颂扬果戈理的文章。正直而勇敢的屠格涅夫不怕专制主义者的威胁,他机智地避开沙皇侦探的监视,离开比得堡,把文章送到莫斯科,趁那里还没有接到禁令,把文章在《莫斯科新闻》上刊登了出来。沙皇的特务机关不久就见到了这篇文章,他们传讯了屠格涅夫。沙皇早就痛恨这个经常在《现代人》杂志上登载《猎人笔记》的作家。在把屠格涅夫监禁一个月后,沙皇亲自下令,把屠格涅夫流放到斯马达斯基去。为了果戈理,为了朋友而被流放的屠格涅夫,感到自豪和光荣。

明确:叙述面面俱到,不够精简。这个故事可证明这样几个论点:①友谊高于一切;②勇敢的人敢于战胜困难;③正义终将战胜邪恶;④敢于向权势挑战。

如要证明“敢于向权势挑战”这个论点,则可作如下叙述:

1852年,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挚友果戈理逝世了,他为此赶写了一篇悼文。但是沙皇统治者禁止发表任何有关果戈理的文章。正直而勇敢的屠格涅夫不怕专制主义者的威胁,他机智地避开沙皇侦探的监视,离开彼得堡,把文章送到莫斯科,趁那里还没有接到禁令,把文章在《莫斯科新闻》上刊登了出来。

1.论据的表达要力求概括,突出侧重点。议论文与记叙文不同,它不能像记叙文那样详尽、细致地叙述,议论文叙述应是针对构成论点的要素作概括的叙述,不使用描写,删去与论点关系不大的内容,不宜面面俱到,全盘照抄,更不能篡改材料。否则论点会掩盖在叙述之中,而突现不出来。其次,要突出侧重点。一个材料有时隐含多种意义,可用来证明多个论点。我们叙述论据时不需要面面俱到,而要紧扣论点,侧重描写某方面,使论点与论据紧密配合。引用言论作为论据时,要注意叙述的简明,要看清哪些对证明论点是重要的,把它们的精华部分选出来,不必大段的抄。

2.使用论据时要善于分析论据。

论据分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事实论据是说明观点的材料,是论证的一种凭借,但不能代替说理。如果事例与论点结合不紧密,效果就会欠佳。那么,如何使事例与论点能紧密结合,成为一个有机机体呢?重要的是要对所举例子进行分析。用事例论证不是做数学的证明题,不能摆个事例就了事。围绕论点摆出论据之后,一定要围绕论点对论据从理论上加以分析,分析一下它与论点之音有什么关系,讲清它们为什么能证明论点,千万不能只摆事实不摆道理,只是单纯地罗列事例。

论证论点“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拿破仑是个优秀的军事家,偏偏是个矮个子,不够威武,美中不足。罗斯福性格刚毅,在他的领导下,美国人民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决定性胜利,但他却是个体弱多病接近死亡的人,真遗憾。喀麦隆足球队老将米拉,技术非常精熟,但是体力难支,常常下半场刚上场,就会被解说员抱怨说米拉跑得太慢了,又是个美中不足。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即使伟人也不是完美的,人们总是追求完美,可是又有谁是完美无缺的呢?

明确:先列举拿破仑、罗斯福、米拉这三位名人有优点也有缺点的事实,再分析议论,即使伟人也不可能完美无缺的道理,摆事实与分析议论紧密结合。

分析论据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叙议交融法。叙中有议,议在叙中,叙议交融。在简洁的叙述中,表现出作者的认识和态度。

人才,到处都有,问题在于是否有人去发现他们。追溯历史,要是萧何不与韩信几天几夜地谈话,他哪里知道韩信是国士无双的奇才?要是左光斗不到百姓中去,他怎么能发现史可法的超群之才?要是伯乐不深入马群调查研究,他又怎么可能鉴别出日行千里的良马呢?

(2)画龙点睛”法。列举典型事例之后,归纳总结,扣在要证明的论点上。这是“画龙点睛”式的议例方法。“龙”是事例,“睛”是论点。

众所周知,成才者必好学。我国古代的欧阳修利用“三上”——马上、枕上、厕上读书;董遇抓紧“三余”——岁余、日余、时余学习的故事,都早已传为美谈。如今这样的事例也是俯拾皆是,著名的经济学家王亚男,有一次乘船遇到大风浪,船身摇晃,使人站立不稳,别人急于觅座安身,他却让人把自己绑在柱子上,分秒必争,继续读书,令乘客敬佩赞叹不已。显而易见,乐此不疲的学习是他们成才的根本原因。

(3)追根探因法。沿着“为什么”这条思路,探求其根源,发现其本质,使内容逐步深化,这便是追根探因法。

《园丁之歌》里那个陶力,当初也是贪玩调皮,使教他数学的王老师感到头痛。可是,为什么她的班主任俞老师能够使他走上正路、认真学习呢?原因是,俞老师采取了合适的方法,使陶力有一个适宜的成长环境。俞老师之所以能这样做,正是由于她对学生有一颗“爱”心,并坚信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

(4)例后评价法。通过评价使文章的思想得到升华。

拿破仑是个优秀的军事家,偏偏是个矮个子,不够威武,美中不足。罗斯福性格刚毅,在他的领导下,美国人民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决定性胜利,但他却是个体弱多病接近死亡的人,真遗憾。喀麦隆足球队老将米拉,技术非常精熟,但是体力难支,常常下半场刚上场,就会被解说员抱怨说米拉跑得太慢了,又是个美中不足。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即使伟人也不是完美的,人们总是追求完美,可是又有谁是完美无缺的呢?

阅读下列两篇高考作文片段,看看在表述上有何特色?你有什么感受?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是青翠的竹在向你昭示首它的意气,昭示着一种贯穿生命的不屈与坚韧;“不爱沙滩擢贝子,扬帆击楫戏中流,”是浪顶 8 峰尖的弄潮儿在向你昭示着他的意志,昭示着一种蓬勃于血脉中的勇敢和无惧;“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是骄傲的行者在向你昭示着他的意气,昭示着一种托起生命、托起希望的坚定的信心。

——湖南考生《谈意志》

明确:引用诗句,并借助排比,多角度、多层次地揭示“意气”的内涵。公子小白曾被管仲用箭射中衣带钩,自是对其痛恨无比。然而,当他认识管仲的才识时,放下心里的厌恶,重用管仲,终成一代霸主。刘邦不喜韩信的出言无忌,却委其以重任,让韩信统兵作战,征讨四方,终于灭了西楚霸王,成了天之骄子。房玄龄曾为李建成出谋暗害李世民,李世民又岂能不恨?然而李世民不计前嫌,重用房玄龄为相,遂有“贞观之治”之盛世。

——山东考生《勿以好恶论断之》

明确:重在通过分析整合来说明应包容重用有材之人。两个片段都用了排比的手法,给人以有文采、有气势、有说服力之感。

3.使用论据要运用一定的技巧。不少同学在叙例时,陈词滥调,罗列材料,堆积词语,导致平淡寡趣、枯燥呆板。尽管所讲的道理千真万确,所用的语言却干瘪乏味。因此,在例子的表述上也应讲究技巧。常见的技巧有:

(1)层层堆叠,铺陈有力。有意的铺陈与盲目的堆砌不同,它能够使语言构成一种铺排、酣畅的气势,有如滚滚长江,一泻千里;还可以充分、饱满地写足文意,让人不能不信服其论述的观点。我们在写作文时,如果所举事例是众所周知的,铺展开来则难以给读者新意,这就不妨考虑用排比举例。

(2)正反对照,加强力度。这是例证法的一种特殊形式,即举出彼此的两类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一反一正,对比鲜明,从而增强论证的力度。

总结

论据使用要注意的问题:

1.论据的表达要力求概括,突出侧重点。

2.使用论据时要善于分析论据。(1)叙议交融法。(2)“画龙点睛”法。(3)追根探因法。(4)例后评价法。

3.使用论据要运用一定的技巧。(1)层层堆叠,铺陈有力。(2)正反对照,加强力度。

四.课堂小结

我们了解了选择和使用论据的一些要求、方法,关键是同学们能付诸写作实践。真正要用好论据,需做到:

1、“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要多积累

2、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 ——要勤思考

3、陆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勤练

下载如何恰当选择、合理使用论据(公开课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如何恰当选择、合理使用论据(公开课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学会宽容—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教案

    《学会宽容—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教案3 教学目标: 1、训练学生判断并选择论据的能力 2、培养学生正确使用论据的习惯,提高学生作文的能力 3、使学生认识到宽容的可贵,培养......

    高中语文议论文论据的选择和使用

    选据—叙据—论据 议论文三部曲:提出观点、搭建框架、进行论证。 一、问题: 1、举例多而议论少 2、叙述事例过于详细 3、事例陈旧 4、举例不够典型 先来看下面的语段,想想各存......

    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共5篇]

    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 何有湖 景德镇市第十六中学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理解论据的作用及与论点的关系;2.引导学生理解使用论据的要求与失误;3.训练学生掌握使用论据的基本方法。......

    议论文论据的选择与使用

    议论文事实论据的选择与使用 议论文事实论据的选择与使用 一篇好的议论文,不仅需要一个好的观点,还需要运用论据来证明观点。因此,运用论据材料(尤其是事例论据)则显得尤为重......

    学会宽容 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

    学会宽容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 了解并掌握论据的类型、选择、使用和论据的要求等知识,培养相应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典型文章论据的选择和使......

    学会宽容 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

    《学会宽容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 》教案习选择和使用论据 教学目标: 1、训练学生判断并选择论据的能力 2、培养学生正确使用论据的习惯,提高学生作文的能力 3、使学生认识到宽......

    《学会宽容_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定稿

    学会宽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 诸葛亮以其滔滔雄辩的口才,驳倒江东 诸多发难的儒生之后,有一个名叫严峻的儒 生提了一个带有刁难性质的问题,严峻:孔 明之论,都是强词夺理, 皆非正论,不......

    学会宽容 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

    编制:刘增辉 审核: 审批: 班级: 小组: 姓名: 评价: 学会宽容 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 学习目标 1、明确选择论据的原则,要求学生能围绕话题选择合适的事例论据。 2、学习根据论点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