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做好语文课堂阅读教学(5篇)

时间:2019-05-12 18:09: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如何做好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如何做好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第一篇:浅谈如何做好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浅谈如何做好语文阅读教学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 间的对话过程,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 和评价能力”。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必须抓好阅读教学,采取有效的 阅读策略,加强阅读实践,拓宽阅读思维空间,为提高阅读质量和阅 读能力打下基础.现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己见.一.以读为本,整体感悟。新课标要求我们:“阅读教学应重视朗读、默读。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以利于积累、体验和培养语感及能力”。所以,实施以读 为本的阅读方式,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多形式的阅读实践,让学生真 正做到眼到、口到、心到,并在理解的基础上把书读准确通顺,直到 琅琅上口,入境悟情.具体步骤是:(1)整体阅读。让学生通读全文, 读出文章写了什么,读出作者的表达意图(2)局部精读。让学生精 读课文,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品赏文章的佳词妙句.精采语段,积累 语言,升华情感,训练能力。(3)课外荐读。教师除了要求学生读 好教材课文外,还要推荐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当的精美文本供学生阅 读,引导学生做好第二课堂的绿色阅读,以此,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 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的阅读水平。

二.以情为线,学文悟理 古人云:“感人者,莫先乎情”,又有“诗言志,文以载道”,都说明了每篇文章中蕴涵了作者丰富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所以,教师在 进行阅读教学时必须认真把握好以情为线的阅读方式,不仅要求自 己投入阅读,感染学生,更要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进行情感体验.实现 教学中的情感共鸣,从而让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受到作者良好的情感

熏陶,并获得思想启迪和审美乐趣。由于现行的语文新教材所体现 出的人文性较浓:在内容编排上,注重与学生的认识水平同步,在主 题的选择上,注重爱的教育,重视对生命的感悟与思索,这些主题的习对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在阅读教学 中,注重将课文学习与思想教育有机融合在一起.,例如阅读莫怀戚 的<<散步>>,我首先让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布臵好预习作业,让 学生用简短的文字真实的反映自己的家,并思索“一个幸福的家最 重要的是什么”?,上课时,先行讨论,然后让学生自主入课,体 会《散步》中家互敬互爱的温馨氛围,感悟出作者的表达意图,从 而让学生受到生动感人的爱的教育,并在此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家,想一想还有哪些有待完善的地方,并如何去做?同时,结合本单元 主题,收集名言警句,例如,由《散步》,学生懂得了什么是“老 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做到了能记、能悟、能用。所以,在阅读实践中,重视情感教育的渗透,有利于调动学 生的认知情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从而提高阅读质量。

三.以论为主,激活课堂。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长期以来,缺乏对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心理需要的关注,忽视学生阅读中的独特体验,要么是师讲 生听的“满堂灌”,要么是师问生答的“满堂问”,究其实质,这是 一种以书为本落后的阅读观,从而禁锢了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创造性。因此,教师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应该把问题意识放在首位,要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发现问题,不唯书,不唯上,大胆质疑,勇于探究,养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建立对话式 阅读教学模式,具体做法可参照如下:(1)针对问题,生本对话—(2)分组讨论,生生对话——(3)筛选观点,师生对话——(4)感悟质疑,自我对话。在对话式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提问内容应有 的放矢,难易程度适宜,教师的语言也应忌命令式与否定式,在讨 论中,应多用一些“你赞同吗?“你还有什么不同的观点呢?等轻 松民主的话题,对于学生各抒己见的回答,坚持以鼓励表扬为主。例如在阅读蒲松龄的《狼》一课中,有的学生对狼的贬上提出了自 己不同的观点,认为狼的会动脑筋值的肯定。阅读《伟大的悲剧》 后,有学生结合当前的许多探险活动,提出了“做盲目的,无谓的牺牲不是一种英雄主义,而是一种莽汉行为”非常有价值的观点。所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以“论”激活课堂,以“论”打 开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阅读中质疑,在阅读中探究才会让他们学 有所得,学有乐趣。

四.以文带文,做好迁移教学 综观整个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并不是几个孤立的知识版块,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例如在语 文文本上,许多课文都是值得作文教学的经典美文,所以,如果把 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有机融合在一起,每一堂课都可以成为唤起学 生浓厚兴趣,神形兼备的作文课。在教学中,我常对学生说:“语 文课本就是一本优秀的作文书,我们应巧妙的学会“偷梁换柱”,把别人好的东西拿来唯我所用,才是真正的读书”。例如作文的结 构教学,教师讲起来往往非常空洞,学生听起来也茫然不知所措。所以,在阅读《春》时,我让学生体会并借鉴了“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这种开门见山,简洁入题的开头法。讲到《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篇记叙文的最后一个议论段时,我让 学生分别进行了有无此段的比较,从而让明白了议论段在记叙文中的豹尾作用。此外,有的课文中出现的富有哲理的议论段落,我便 让学生熟读,精读,并指导他们将其贴切的用在作文中,同时让学 生仿写课文中优美的句式,模仿佳句的遣词造句及其修辞方法。通 过这样的阅读教学,使学生不仅完成了知识的积累,并且具备知识的迁移能力,做到学以致用,让作文在借鉴中逐渐成熟起来。

总之,阅读教学需要我们认清目标,强化颂读,渗透情感,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做到学以致用。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阅读。

第二篇:浅谈如何做好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浅谈如何做好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在绵阳一中从事高中数学教学工作已将近六年的时间了,面对我们学校层次的学生,如何有效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如何尽可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在课堂上45分钟的学习效率,抓好每一个学生,体现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取得优异成绩,是做好课堂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课题。下面我谈一下我的体会。

一、学生的学习现状

在学习高中数学过程中,我们经常听到学生反映上课听老师讲课都听得懂,但当自己解题时,却无法下手;有时,我们刚把一个题分析完,学生就说:“我怎么就想不到呢?不是那么难嘛!”我认为主要有下述几个方面的问题:

1.毅力不强。制订的计划只能坚持一段时间,做任何事稍感辛苦就半途而废,今日推明日,周而复始。

2.对数学不感兴趣。上课走神,注意力不集中,常做白日梦。他们不知道基础知识的重要意义并不在于是否有趣味性,而趣味来自你认真的思考。

3.学习不主动。对老师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坐等上课,上课后忙于记笔记,没听出门道。

4.学不得法。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

5.不重视基础。常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认真演算书写,但对难题很感兴趣,以显示自己的“水平”,好高鹜远,重“量”轻“质”。到正规作业或考试中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

二、针对学生现状的解决方法

1.要养成善于交流的习惯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对一些典型问题,同学们应善于合作,互相讨论,取人之长,补已之短,只有不断交流,才能相互促进。也可主动与老师交流,说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在老师的点拨中,他的思想方法会对你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2.要养成勤学善思的习惯,提高创新能力

一个人如果长期处于无问题状态,就说明他思考不够,学业也就提高不了。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遵循认识规律,善于开动脑筋,积极主动去发现问题,进行独立思考,注重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做到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善于从多侧面,全方位思考,挖掘问题的实质。

3.要养成归纳总结的习惯,提高概括能力

每学完一节一章后,要按知识的逻辑关系进行归纳总结,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专题化,这也是再认识的过程,对进一步深化知识积累资料,灵活应用知识,提高概括能力将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4.要养成做笔记的习惯,提高理解力

为了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老师补充内容和方法很多,如果不做笔记,一旦遗忘,无从复习巩固,何况在做笔记必整理过程中,自己参与教学活动,加

强了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自己的理解力。

5.要养成解后反思的习惯,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解题后,要经常总结题目及解法的规律,只有勤反思,才能“站得高,看得远”,才能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完题目之后,要经常自我反思:如何分析探索出解题途径的?问题获得解决的关键是什么?通过这样的回顾与反思,就能发现解题的关键所在,提炼出数学思想和方法。

三、深入了解学生,因材施教

深入了解学生,不但要了解学生表面的行为,更要了解学生内心的活动。俄国教育家乌中斯基早就指出:“如果教育学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就必须首先也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现在的学生,你不去了解他,研究他,就不能很好地理解他;而如果不能理解他,那就很难提高教育的效率。平时在工作中,应重视研究自己的学生,研究学生的行为及产生这种行为的原因,然后,努力正确地理解学生,从而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将会有较大的收获。

数学是一门实用性的科学,实际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根据教学内容更要结合学生实际、社会现实、生活现状等具体情况来确定对学生的教学方式。不同年级、不同体性、不同时段的不同学生有着不同的知识层次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把握住学生的自身特点及其各阶段的心理变化,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从而量身制定出相应的教学方案,切实做到因材施教。千万不可将教师自己的多年所学,一成不变的教授给每一位学生。“一招行天下”的思想,在一对一教学中尤为大忌。

四、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教会学生做题,不如教会学生做题的方法;教会学生做题的方法,更不如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中学数学都已采用新课程教材,在知识体系上虽与旧教材只有几点出入,但对学生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

教学过程要通过创设一定的参与情境来引发学生参与,不仅是从行为上的直接参与,更是情感、心理、思维的参与;在“知识”上留有余地,提供适量时间给学生提问,鼓励学生去探索、去思考、去发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价值,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会学习、学会创新。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善于探索的习惯,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种学习态度将使他终生受益。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创设引发学生好奇的数学问题情境、时空情境等等,使学生对正在学习的东西感兴趣并觉得富有挑战性,这样方能有效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解疑心,从而能引发学生积极思考。

五、关爱学生,及时鼓励

1、增加学生的成功体验

对学生来说,过多的失败,很容易摧毁他们对生活的希望,导致其建立失败者的自我形象。相反,适度的成功体验往往能帮助他们形成成功者的自我认识,从而成为不断上进的动力源泉。因此,教育工作者要设法创设顺境,增加学生对学校生活的积极美感,对未来生活的美好预期,帮助学生构筑美好的自我形象。当然,成功体验并不否定挫折教育。适当的挫折有助于学生自信心的增强,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认识失败与挫折,并从中学会不屈不挠、战胜自我的精神。

2、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身价值和潜力

要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必须帮助他们认识到自身拥有的巨大潜能和广阔的发展空间,使他们深信:只要自己在某些领域的努力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做出比较突出的成绩。

3、帮助学生建立合理的成功期望值

我们不可能期望人人都出类拔萃。教师要针对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他们建立适合自身发展水平的成功预期,教育他们不能好高骛远,眼高手低,而要踏踏实实地完成每一项学习任务。这样,可以避免学生因期望过高难以实现而遭受心理挫折。

4、榜样法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利用学生模仿力强的特点,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选取具有深刻教育意义的事例介绍给学生,并注意引导、帮助他们得出正确的结论,为增强其自信心提供活生生的依据。在具体做法上,既可列举成功的正面事例,也可列举一些虽有优越的天赋条件和良好的成才外部环境,但由于自信心不足而导致自己打败自己的反面事例。

5、坚持正面教育,多鼓励,少贬抑

实践证明,如果所获评价多是积极肯定的,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形象一般就要好一些,对取得成功的自信也相对要强。相反,如果所获得的评价多是消极否定的,则学生的自我形象、自信心相对差很多。要保证教育获得成功,教师须坚持正面教育,即使批评也不能使用贬义、否定的话语,更不可责骂学生“笨蛋”、“不可救药”。

无论表扬还是批评,都要恰如其分。对一些骄傲自满的学生不宜赞扬过多,以免助长他们的傲气。批评要严格遵循“避免或者防止将来发生类似事件”的原则,而不能强调弥补错误或进行处罚。

六.总结

只要我们在教学中对学生多一些了解、多一些关注,特别是了解差生、关注差生,让每个学生把心扉向我们敞开,把我们当作他们学习成长的知已,乐意与教师亲近,那么我们就能真正的成为学生的益友良师!

第三篇:关于语文课堂教学

关于初中语文高效课堂“以学为主”的几点思考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实施,语文课堂教学也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教师的教学理念转变了;课堂的气氛活跃了;学生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成了学习的主人,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正在发生着转变,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已逐步开始形成„„然而,在细心观察和静心思考之后,我又似乎感觉到:我们的语文教学由于太过于强调新颖,强调形式,又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面对诸多的教育新理念,许多语文教师都感到无所适从,课堂上出现了一些现象颇令人费解,值得思考。

思考一: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放手,但决不能放任

教师在课堂上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者、主宰者,更多地扮演着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等角色。这一观念早已被广大教师所接受,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也有一些教师对新课标下的教师角色理解存在着偏差,认为只要教师讲解、示范就是错误的,甚至学生在遇到困惑、迷失前进的方向时,教师还缩手缩脚,并美其明曰“敢于放手”,教师的作用淡泊。实际上,教学活动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合作进行的,二者缺一不可。教学活动中,教师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是对的,但这一环节应该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富有个性的学习,毕竟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社会阅历都很有限,他们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在课堂上,教师应该放开手脚,同时“放”又应该是有限的,当点拨还需点拨,当讲解还需讲解。一言以蔽之,教师在教学中要放手,但决不能放任。

思考二:在课堂教学中,为了体现以学生为主,教师就可以少讲,甚至不讲的做法是不对的。

时下,新课改在轰轰烈烈的实施中,为了体现新课改的精神,部分教师很怕“讲”,能少讲则少讲,能不讲则不讲,似乎讲了就没有以学生为主体,就没有体现新课改的要求。于是,课堂上出现了很多“怪谬”的现象。某学生遇到困惑时,仅仅让其他学生讲讲而已,教师对其中的新旧知识的连接点视而不见;想方设法追求课堂上的热热闹闹,千方百计在教学形式上做文章等等。

试想,在语文学习中,学生经常处于走马观花,感悟、理解能力又如何提高呢?教师“讲”的多少是相对而言,应该讲十句的,讲九句也不够,应该讲一句的,讲二句也多余。该挖掘体会的,必须挖掘体会,必须恰当精要地讲,既要坚决改变过去那种“一言堂”,又要反对追求形式。作为教师,只有从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出发,好好研究“讲”,正确把握“讲”的作用,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思考三:新课标指出,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即自主性学习,但自主学习决不能“自流” 众所周知:小组讨论已经成为语文课堂上的一种时髦方法,所谓的小组讨论即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好像不采用这一形式,就不是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就没有体现新课改的理念。事实上,自主学习应是在教师引导下的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然而,一部分教师因循课标,盲目实施,流于形式。常看到这样的情况,教师宣布自主学习开始,教室里便热闹起来,气氛也十分活跃,可这里又有多少“南郭先生”却难以预料,更有甚者,把“自主”完全变成了“自玩”,漫无目的,白白地浪费时间。

如何能真正发挥自主学习的作用呢?我以为,在自主学习之前,教师首先应提出明确的要求,并适当地布置学习任务,从而明确学习的目的,使每一名学生都有章可循,有事可做,进而学生才会通过各种方法去完成学习任务。避免自主变成自流,失去原有的意义和作用。

第四篇:语文课堂教学

语文课堂教学“度”的把握

江苏省泰兴市新市小学 李娟

内容摘要: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给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注入了勃勃生机。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有些教师没有能真正把握课程改革的精髓,创设教学方法时一味与“新潮”攀亲,极力向“流行”靠拢,导致课堂教学中出现了一些不该有的“过度现象”;在“精彩”的背后,实际的教学效果却不是令人那么满意。本文利用三个案例阐述了三个“过度现象”,即情景创设过度、多元综合过度、动态生成过度,并分别提出了解决“过度现象”的相应对策。关键词:

语文 过度现象 适度把握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给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注入了勃勃生机。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有些教师没有能真正把握课程改革的精髓,创设教学方法时一味与“新潮”攀亲,极力向“流行”靠拢,导致课堂教学中出现了一些不该有的“过度现象”;在“精彩”的背后,实际的教学效果却不是令人那么满意。

一、情景创设过度

案例:《槐乡五月》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请大家再仔细读一读第二自然段。找出你最欣赏的句子。学生自由读文、画句。师:读一读你所画的句子。

生1:好客的槐乡孩子就会把他拉到家中,请他美美地吃上一顿槐花饭。槐花饭是用大米拌槐花蒸的。生2:在洋槐开花的季节,只要哪位小朋友走进槐乡,他呀,准会被香气薰醉了,傻乎乎地卧在槐树下不想回家。

师:找得太准了!同学们,“薰醉”是什么样的感觉? 生1:被薰得像喝醉酒一样。师:对!

生2:槐花香把小朋友薰得就要醉倒了一样。

师:说得非常好!让我们来表演一下被槐花香薰醉的场面,好不好? 生齐:好!

师(拿来槐树模型):同学们,这是槐乡的一棵槐树,谁来站在它底下被薰醉一下?请你。

生1:站在“槐树”旁,望着“槐花”,闭上眼睛。师:同学们.他有点醉了,但醉得还不够,谁再来。生2:来到槐树底下,使劲嗅了嗅,然后摇晃着倒在了地上。师:这才是真正的醉呀!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被薰醉吧!

生齐站立,不约而同地嗅了嗅鼻子,而后或趴在桌上,或仰卧于后面课桌上。【分析】整个教学过程是围绕着教师创设的主体情境“在槐树下闻香而醉”展开的。教师在情境的创设上可谓是“煞费苦心”。其中教者课前得准备大槐树模型(估计要花2个小时),课上还要场内场外跑,拿来和搬走大槐树。课堂上的组织量(时间人数)又很大。如此高耗的细节处理,效果又怎样呢?显然,学生对“醉”字理解有失偏颇,这里的“醉”岂是醉酒之醉?更无失去知觉般“醉”倒在地之理。学生“醉”的情感表现,是在老师指挥下的“矫情”,决非真心流淌,真情流露。教师所创设的情境虽有创意,但给人感觉是一种刻意包装。

【对策】有些教师过分追求教学情境化,为了创设情境“冥思苦想”,甚至“造假矫情”。事实表明,有些教师辛辛苦苦创设的情境,并没有起到相应的作用,甚至适得其反,特别是一些低年级小朋友,往往因为被教师创设的情境所吸引,不能从中跳出来投入到真正的学习状态中去。

“景者情之景,情者景之隋”,一个有效的教学情境,必须是真情实境,能紧扣学生心弦。这里所说的“扣心弦”,不仅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更能让学生在情境中产生如闻其声、如观其貌、如历其境的亲切感,达到“神与物游,心与现合”的境界。情境的表现形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要把握教学情境创设的本质意义,使情境能真正服务于学生的语文学习。

二、多元综合过度

案例:《云房子》教学片段

学生初读感知第三节后,教师说道:“雨过天晴,乌云慢慢散去,太阳公公又露出半边笑脸,一切都显得喜气洋洋。(老师边说边贴出画有蓝天、白云和太阳公公的图片)这时候,谁也来凑热闹了?……“小鸟。”教师拿起桌上的小鸟头饰给孩子们戴上,“亲爱的小鸟们,看到这么多白云,你们最想干什么?……”“我们来造云房子。”“那就让我们来开始吧!来,伸出双手。(师示范造房子,生跟着做动作),捧一团白云铺地板,四周造起高高的墙,开一个小门,再开一扇窗,屋顶盖好真漂亮。够不着吧?可以跳起来。”学生跟着老师做“砌墙”、“铺地板”、“盖屋顶”的动作。“云房子”造好后,老师又让学生唱起了《小白云》的歌,学小鸟飞起来……

【分析】看得出来,这样的课堂是在无限制地放大学生的主体效应,说、造、跳、唱、飞„„小朋友忙得不可开交,整个课堂好不“热闹”!可是”热闹”之后留给学生的是什么呢?当讲的不讲,需引的不引,该挖的不挖,教者虚化了语言文字的咀嚼与涵咏,放弃了语言文字的感悟和积累,语文味在热闹与快乐的活动中荡然无存。【对策】当语文课堂呈现出一派万紫千红的春景时,当我们冷静地以语文的眼光来审视这种繁华时,便会有一种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感觉,它迷掉了学生的语文眼光,学生掉进了活动的快乐泥潭而不可自拔,老师也渐渐地迷掉了语文头脑,一味追求活动、综合,把手段与形式当作目的来追求,本末倒置。

笔者认为,语文课在繁华起来的同时,还要注意语文的本质,即语文味。语文课不能上成音乐课、美术课,更不能上成拼盘课。语文综合性学习时,不管我们的学习活动涉及到哪个领域、哪门学科,采取哪种方式、利用哪些手段,其归宿在于为语文服务,为积累语言、积淀语感服务,为着实培养听说读写能力服务,为多角度地学习语文、运用语文服务。语文的综合性绝不是各门学科的整合学习,也不是另外给语文附加一些其他学科的任务,或让语文课替其他学科分担目标。我们提倡,语文课应该用语文手段完成各种任务,在完成任务中学习语文,提高语文能力。这样,我们才不至于被乱花迷掉双眼,才能找到真正属于语文的春天。

三、动态生成过度

案例:《黄河的主人》教学片段

学生在找读并感受描写艄公、乘客表现的语句,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展开,只是在读悟“皮筏上的乘客谈笑风生,他们向岸上指指点点,那从容的神情,就如同坐在公共汽车上浏览窗外的景色”时,教室里“高潮”迭起。

师:同学们,你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了什么?

生1:乘客是那么大胆,面对着惊涛骇浪还是谈笑风生、从容镇定。生2:不对!黄河水万马奔腾,羊皮筏子随时都有被吞没的危险,人们怎么可能不害怕呢?

生3:文中说乘客就像坐在公共汽车上一样悠闲,我们都乘过汽车,没听说过有谁害怕的。

生4:乘客们脚下就是波浪滔滔的黄河水,想想就让人心惊胆战的。(教室里迅速形成了两种观点,同学们越说越带劲,老师暗喜)问:害怕的乘客会怎样?不怕的又会怎样呢?

学生大胆想象,大谈特谈害怕时的种种情状,老师则不时鼓励、赞赏着孩子们的丰富想象和生动描述。

【分析】本案例中,老师清楚地知道黄河那浊浪排空的险恶气势,乘客的谈笑风生,都是为了渲染艄公驾筏的高超技艺。可是,在变化的课堂情景中,教师心中原本明确的教学目标变模糊了,教学思路也在不知不觉中被牵往歧途。

面对学生的“出格”,我们不应该把学生生拉硬扯进既定的框架,也不该任其游荡“放羊”。面对学生“怕”与“不怕”的争论,应适时“出手”:老乘客的谈笑风生和新乘客的惊恐不安,与艄公的沉着有着怎样的关系呢?如此轻巧一拨,学生与艄公进入更深层次的对话,预设目标也将在生成中超越。

【对策】在新课程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确不乏许多动态生成的精彩之处,教师随着情况的变化而有效地采用不同处理方法,使一些无法预料的事件呈现出不同的价值,使课堂打破线性进程,呈现出勃勃的生机。然而究竟何谓“生成”,是不是课堂上学生提出一个教师意想不到的问题,说出一种标新立异的观点就算是“生成”呢?这只是对“生成”的一种片面理解。

面对动态生成,教师应巧用“妙手丹青”“点睛”,这个“睛”就是教学目标。首先,动态生成必须与教学预设相辅相成。我们切不可以认为要动态生成就可以淡化、抛弃预设;其次,强调动态生成必须把握住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如果过分强调前者,教学就会沦为一种信马由缰的活动;而过分强调后者,教学就会成为强制灌输的活动。只有把握好“度”,才不会因为学生的意外“生成”而迷失方向。

新课程改革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面对推陈出新、新颖丰富的教学方法,千万别让“流行”、“新潮”、“时尚”晃了你的眼。

第五篇:教师如何做好课堂教学设计

教师如何做好课堂教学设计

我有一个观点: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我还有一个观点:如果没有教学设计并且迷失了教学目标,教师自认为上得“好”的课,或者说教师的课堂表现力越强,带来的不良后果就越严重,因为教师表现力强,误导力也强。所以,做好教学设计已成为现今教师职业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实践证明在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中,有很大的精力都是在用于研究教学设计,既然如此,我们应该怎么去认识和做好教学设计呢?先来看看关于教学设计的定义:教学设计是依据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传播理论,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媒体、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进行分析、计划并做出具体安排的过程。明白了这个定义也就明白了什么是教学设计,换言之,教学设计就是课堂教学的一个蓝图,没有这张蓝图课就无法上成好课,正如做建筑要有建筑蓝图一个道理。

在做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梳理清楚教学系统的各种关系的逻辑秩序是非常必要的,任何一门课程在它的最上面都有一个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把课程价值和总体目标作了一个宏观层面的规划,教师实施每节课的方向必需指向自己学科的课程价值和总体目标,若干课的集合是为了实现课程价值和总体目标,教师首先要熟悉课程价值和总体目标才能把握住课程方向,而课程方向是进行教学设计的起点,从这个起点出发,教师开始研究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媒体、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教学要素,对这些要素的研究是教师日常教学的一个重要行为组成部分;课堂教学是由教师组织起来的,作用的对象是学生,目的是让学生成长起来,因此,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学目标是学生要去实现的,教学内容是学生要内化的;教学媒体、策略、评价及教学环节是为学生学习服务的。以上一系列的逻辑关系作为一个教师要非常的清楚明白,才可能做好教学设计。下面具体谈谈教学设计中几个重要并且不易把握的环节:

一、教学目标

在做教学设计的时候,遇到的一个重要的具体问题就是怎样做好教学目标,启动课程改革以后,都是以三维目标来进行目标的表述,三个维度的特点高度概括了一个人成长过程的立体定位,因此,三维目标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可以说,任何一节课的设计都要有三维目标的表述,在一节课中所有的教学要素都要服从三维目标的定向安排,科学合理地制定好三维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先决条件。我们首先来看“知识与技能”目标,这个目标包涵的内容是一些现成的或是通过机械重复练就的知识、经验及技能等,实现这个目标,主要是通过老师讲学生练,这里说的讲是广意的,包括看书领会文字记录的内容、看视频等等,练主要是反复练,知识与技能目标要实现和建立的对象更多的是载体类基础层面的东西,也可通俗的说是死的已有的材料和机械的练习结果,比如一加一等于二,又比如学会电脑打字等,因此,这个目标的内涵具有不变与稳固的性质。教师在表述这个目标时可以使用:学会、理解、训练、明白、掌握、认识、了解、初步形成等词语来描述这个目标的内容,比如:某老师做的《表格数据的图形化》教学设计中的:“掌握表格数据中图形化的基本特征和操作技能;能根据数据的需要和统计图的特点选择适当的图表来表述数据。”,这两条目标在“知识与技能”中就设定得比较好。

三维目标中有至为关键的目标是:“过程与方法”,目标中的关键词“过程”是指学生去探究、去实践、去思考等等的过程,“方法”是指能运用已有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及学会去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这个目标带有很强的课堂生成性。在做“过程与方法”目标时,教师要从实施教学的整个进程中去做好构想和设计,要动态地去思考课堂上预期的教学对象(主体)的活动、教师主导的思维取向、学生要建构的能力分类,以及对课堂上涉及的具体过程与结果的逻辑表象进行精确的描述,有了合理科学的“过程与方法”的设计以后,教学各个环节的安排才会富有层次,才会重点突出。比如在某个技术课中有这样一个目标就设定比较好:“体验设计的过程,学会选择不同的方法和材料并做出符合技术要求和性能规格的设计方案,提高实践和创造能力。”从这个目标的描述可以看出其中的三个动态内容,一是参与设计,二是根据要求运用和学会运用方法完成方案,三是达到实践力和创造力的提高。所以,“过程与方法”是极具灵活与创新性质的。

至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实践中教师们比较容易把握,在做这个目标时要抓住一个关键词:心灵回应,课堂上能让学生产生心灵振撼,并且还能回应教师呼唤,就可以认为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内容,比如:意志毅力、好恶分辩、精神表现和价值取向,同时也包括最直接最浅层的教师仪容仪表给学生带来的心理反应等等都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范畴。

综上所述,一节课的三维目标缺一不可,而且目标分类要明确具体可操作,还要从学生的认知能力的差别出发呈现出不同的目标梯度。在目标描述上不能给人的感觉是教师要去达到的,而应是学生要去达到的才对,也就是说行为主体是学生。

二、教学策略

在做教学设计时,教师们普遍遇到的另一个棘手的问题是教学策略不知怎么做,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分不清。简单说来教学策略可以理解为: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而思考设计的实施方案,并且这个方案可以转化为教师的外部动作,这个外部动作包含并借助于方式、方法和媒体的运用,作用于教与学的活动中,达到教学目标的实现。

由此看来,教学策略就是教学的一种方案而已,是我们对实施教学的思考,不同的教学目标的实现,自然就会考虑不同的实施方案,因此,每课有每课的教学策略,在做教学策略时有两个途径都是可以被认可的,一是根据需要拿前人总结好的现成的策略用于教学设计,比如: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支架式教学策略等等,在用别人的教学策略时首先把握好某个策略的内涵意义,其次是准确地用在课堂教学中。二是从自己的经验、思考和研究出发,自己设计自己计划自己表述教学策略,在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都是这样做的,只要科学合理能有效地作用于教与学的活动中,切实实现教学目标,都是可以的。以下举例两个教学策略:

1.《动画信息的简单加工》教学策略

本节课采用抛描式的教学策略,运用任务驱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评价反馈及总结的方式完成教学目标。为了让学生在一个课时中学会使用一个新的软件来制作动画,又运用先行组织者策略,通过插入知识引导,把技术先期移植进学生的认知结构中,这样有利于学生进行自主创作。

2.《信息价值的判断》教学策略

本节课是一节理论学习课,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设计了“信息鉴宝”学生活动,以情境设置和主题任务组织教学,在活动中开展合作及探究式学习。用源于学生生活的实际情境,使原本抽象的理论知识变为学生易于接受的内容,让学生在活动中实现知识内化。同时通过组内分工及组间竞赛活动的开展,实现学生交流能力和合作能力的提高。

两个教学策略都清楚明白地把课堂教学要做的事情进行了描述,并且从策略中可以看出所有的计划都是为了实现目标而做的,第一个策略借鉴了前人总结的策略,第二个策略完全是教师自己的安排,对两个策略的分析还可以看出,在一堂课中,可以运用多个不同的教学策略来实现不同的教学目标,另外,在策略中其实已经把教学方法包含了,所以,教师在做教学设计时,有了精心计划的策略以后,可以不必单列“教学方法”一栏。

三、教材、学情、教学重难点

在做教学设计时,免不了要对学生情况、教材内容进行分析,这两个对象都是客观存在的,前者对于要上的这节课来说,其认知结构、能力水平等相对是固定的,后者在量上是可以增删调节的。在做教学设计时,分析学生的目的是找出学生已有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知识结构、基础水平怎么样,证实在多大程度上才会有利于这堂课的教学目标实现和教学方式方法的适应,以便作出设计上的调整及确定,分析学生又叫学情分析,在作这个分析的时候容易走偏的是,不具体没有针对性,一堂课的学情分析着眼点应放在之前一堂或几堂课以来的学生情况就行了,这样才会对本堂课的设计有参考价值,不要使用“是农村学生、是城郊结合部的学生、是高中一年级的学生”等等这样类似的宏观分析,这种分析对本堂课的设计是没有切实帮助的;教学内容的分析主要是找出教材的设计意图、知识结构特点、与学生基础的吻合度、重难点等等,便于做好教学设计的整体安排和补充调节等,据此,在教学设计中,有了教学内容的分析以后,也可以不必单列“教学的重难点”。

四、教学过程

最后再谈谈教学过程的设计问题,有了上面的诸多分析以后,教学过程的设计其实是比较容易的事情了,教学过程是由若干个不同教学环节组成的,教学环节当然也有主次之分,但是在课堂上的地位和作用同等重要,为主的环节往往承载着精彩所在,教学的重点在这里获得演绎;为次的环节在教学进程中起过渡及推波助澜的作用,各环节的设计既要做到界线清楚,又要做到相互呼应,上一个环节和下一个环节之间过渡要流畅,整堂课环节虽多,但要环环相扣,每个环节的独立性与课堂教学的整体性要有机统一。

做教学过程的设计时,有一个技巧可以分享,结合之前完成的目标、策略、学情等的分析,把着眼点放在学生身上,先布局安排出学生在这节课里的时间序列中应有的多个活动环节,比如:阅读教材、实验操作、讨论、倾听、汇报、展示作品、小组活动、交流辩论等等,同时确定好每个环节需要的时间周期,然后以学生活动环节为纲,从环节的需要出发来科学合理地充实教学的各种要素,如教师的活动、媒体的介入、情景创设的设计与安排、评价反馈的设计与安排等等,这样做的好处是不仅容易实现过程的设计,而且主体意识更容易得到体现。这一技巧已在一些实践中得到运用,在评课议课及教学反思中用这个技巧提供的视角去研究教学过程设计的优劣,依然有效。

总之,教师做教学设计是整个教学活动中必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体现教师专业技术特征的重要标志,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也是开展教育科学研究的过程,因此,丰富的经验、科学的精神、与同行交流的习惯、以及不断实践不断反思总结的养成等,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教学设计水平的完美提升。

下载浅谈如何做好语文课堂阅读教学(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如何做好语文课堂阅读教学(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师如何做好课堂教学设计

    《教师如何做好课堂教学设计》读书笔记 托四中石建峰 课堂教学设计是教师教学环节的关键一环,要真正把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转化为实践。教学设计直接体现教师的教学理念和这种......

    《做好课堂教学的引导者》

    做好课堂教学的引导者 ——5月精品反思之《21我最好的老师》教学反思 孛罗营小学 张江秀 《我最好的老师》是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的最后一篇阅读课文。第五单元的5篇课文......

    语文课堂教学反思

    语文课堂教学反思 从教将近二十年,从事语文教学也有十五六年了,但我一直感觉到语文课堂受到了束缚:每个老师都是按部就班地工作,一课一课的讲析,基础检测,阅读练习,单元检测,阶段考......

    语文课堂教学流程

    小学中高年语文精读课课堂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引出课题,资料交流(教师备课第一备,备资料) 1、学习“导读”,揭示、板书读书方法,明确本单元任务等。 2、出示课题。 3......

    最新语文课堂教学工作总结(汇编)

    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对学生而言,既熟悉又困难,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之下,要教好语文,就要让学生喜爱语文,让他们对语文产生兴趣。否则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畏难情绪,不愿学,也无法学下去。......

    语文课堂教学反思

    语文课堂教学反思 语文课堂教学反思1 本学期我担任了初一年级语文教学工作。与高年级教学相比,初一年级的教学有许多不同之处,值得好好反思。初一年级是一个过渡年级,有时会存......

    语文课堂教学心得

    语文课堂教学心得通用15篇 语文课堂教学心得1 金秋十月,是个不一样的十月,迎来了“七彩语文杯”第五届全国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的胜利举行;迎来了全国小学语文教育界众多著名......

    语文课堂教学反思

    语文课堂教学反思1 有人这样比喻:课堂不是产品,而是一个制作产品的过程,教育的真正产品是学生。又有人这样说:人是不可限定的,教育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教学评价作为一种活生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