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做好课堂教学的引导者》
做好课堂教学的引导者
——5月精品反思之《21我最好的老师》教学反思
孛罗营小学 张江秀
《我最好的老师》是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的最后一篇阅读课文。第五单元的5篇课文是以“科学精神”为主题编排的。在前四篇课文学习的基础上,同学们对科学精神和四篇课文的写法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作为这篇独立阅读课文我主要就是继续引导学生自主理解科学精神的含义,比较理解本篇课文的写法。这是教学本篇课文的重点也是难点。对于略读课文,如何做好课堂教学的引导者,也是我本节课着重尝试的内容。
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先以“你心目中的好老师是什么样的?”入题,将学生带进课文。在学生从整体上了解课文以后,我引导学生就“他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教学方法独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举动。”展开了重点内容的突破。学生自然谈到了科学课上发生的事情。我顺势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如果你是怀特森老师的学生,面对这种种出人意料的举动,你会怎么想?哪些词语才足以表达你当时的心情?然后指导学生朗读,使学生产生内心真实呐喊:算哪门子老师?在这基础之上,让学生探讨怀特森老师的做法对学生带来的好处,使学生从内心感受,这是最好的老师;经过抓住“这算什么老师──我最好的老师”这一情感冲突,从而使学生体会到作者前后的不同情感变化,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
教学的结尾,我还设计了一个小练笔:你喜欢这样的老师吗?说说你的看法。从学生上交的练笔作业来看,学生都能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不喜欢的同学认为这样会让学生无所适从,喜欢的同学则认为这样的老师这样的课很刺激,很具挑战性,能激发起学习的兴趣。不管是哪个观点,学生都能从不同方面对自己的观点进行了论证,有的甚至还引经据典呢!这是颇让我感到意外,同时也感到相当欣慰。
教学中有成功,就会有遗憾。
本节课中我觉得最让我遗憾的是,我的教学设计中,教师的语言还是过于多,不能很好地体现语文略读课的特点。今后,我还要在这方面多注意,想办法。
2015.5
第二篇:做好学生的引导者
做好学生的引导者
齐河县华店乡实验小学马丽娜2013年7月23日 15:27浏览:3评论:0
做好孩子的引导者
班杜拉的观察实验告诉我们成年人对孩子的不同引导,会对孩子的模仿行为产生很大的影响。虽然我们面对的孩子已不是幼儿,但是我们每天所面对的孩子也同样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因此无论在学习上还是在思想上,我们都要给孩子正确的引导,让他们能够健康的成长。在学习方面,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明确:学习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是为了获取生存和发展的能力。要善于引导学生克服畏难情绪,磨练意志,同时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在思想方面,要引导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观,要多鼓励纵向比较,强化他们的闪光点,增强自信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就说明教师对孩子性格、品质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具有一颗童心,多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做孩子真正的朋友,我们还必须具备一颗真诚的爱心、千百倍的耐心、细心和恒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自己的工作中不断地去探索,不断地去创新,做好孩子的领路人,才能在我们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一番不平凡的业绩来!
第三篇:怎样做好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怎样做好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祁晓燕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在本学期的课堂教学中是怎样做到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一、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首先要组织学生发现、寻找、搜集和利用资源。如我在教学“比一比”这一部分内容时,我先让学生观察教室里面的人和物,再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说给大家听听,有的学生会说“我看见1个老师,很多同学”这时我马上提出问题:同学比老师怎样?老师比同学怎样?然后我又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请其他同学回答,同学们争先恐后说个不停,有的说:“门比窗少”、有的说:“男同学比女同学多”等等。由于这些问题是学生自己寻找到得数学问题,自然而然他们就会主动、积极地去思考解决,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无处不有。组织学生营造教室中积极的心理氛围,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而且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动机与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使一个复杂的过程,教师需要全身心地投入教学活动,也就要充分调动个方面的心理素质。比较而言,在动机因素尤为重要的是教师的成就心理和期待心理。
(一)、教师的成就心理
成就动机是指一个人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工作乐意去做,并力求达到成功的一种内在推动力量。研究表明,个体追求成功动机的强弱,是以对成功概率的估计和对自己工作能力挑战度为转移的。
教师的成就心理是由强烈的心理需要产生的,几乎每一个教师都希望在自己所热爱的工作上作出一番成就,都希望自己的课堂教学能达到预期的目的。这种成就心理使教师形成了一种积极的动机,这使他们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全力以赴组织课堂教学。这种成就心理还使教师具有顽强的意志和坚韧的毅力,即使课堂中出现偶发事件的情况下,他们也会千方百计的使课堂教学沿着预定的目标发展;即使课堂教学遇到某些困难和曲折,他们也会想方设法排除困难和干扰,使课堂教学沿着正轨前进。所以说,教师的成就心理是课堂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的基本前提。
(二)、教师的期待心理
期待意指自己对未来结果的预先性认知。教师的期待,对学生的学习、成长很有影响,在一定条件下能产生积极的效果成为学生学习动机的来源。教师的期待心理是对待学生的一种心理状态。它具体表现在向教学目标的接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学生对教师提问的回答等,教师则以期望和等待的心理处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期待心理主要有三方面的积极作用:1.对教师来讲,这种期待心理实际上是基于对学生的尊重和相信形成的。2.教师的期待心理运用到具体的课堂教学处理中,给学生以思考和回旋的余地,既可以缓解学生的心理紧张,又可以促使学生的积极思维。3.教师的期待心理使学生感到一种信任,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习积极性。由此可见,课堂教学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期待心理,优秀教师都很注重期待心理的运用。
教师的职业动机是搞好教学工作的基本动力,教师只有热爱自己的工作,热爱学生,对教育学生产生极大的热情,对学生产生强烈的义务感,才能发挥教师的巨大潜力。奥苏伯尔指出:“影响教师教学有效性的一个最重要的个性特征,乃是他们对学生智慧发展个人承担的义务达到何种程度。大家一致同意,这是教师专业动机的一个核心部分,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一个教师是否施展了必要的努力,使学生的智慧得以发展,还是不过做出了教学上一般的、形式的姿态而已。”
二、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引导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激活进一步探究所需要的经验,实现课程资源充分利用,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如,我在教学“加法的初步认识”时,先请3个男同学上讲台,再请1个女同学上讲台,并请这4个同学为大家唱一首歌。然后问同学们:看了刚才的表演,你们能提出数学问题吗?同学们马上议论纷纷,通过合作交流,提出了很多问题。如:“唱歌的一共有几人?”,“唱歌的男生比女生多几人?”等。然后我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有目的地引出本节课的重点,求一共有几个人要用加法来计算,并揭示课题,使学生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感受、体验数学的美。
教师的情感与教学过程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态度的体验。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因素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主要心理因素,积极丰富的情感能促使认识过程、意志过程、个性品质得到全面发展。因此,教师的情感必然成为课堂教学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教育因素。
1、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和期待是学生学习的动力
情感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点。教师情感的最大特点是对学生的爱。他把自己对事业的爱迁移到学生身上,既对学生严格要求,又给予温情厚爱,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平等的,教师的这种良好的情感,在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教学实践中可以看到,凡是得到教师爱护、帮助的学生,必然尊敬和喜爱老师,在心理上同教师有了亲近感和理解感,能更好地激发学习兴趣。如果教师对学生漠不关心,甚至经常训斥、惩罚学生,就会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和不满情绪,往往使学生对学习抱应付甚至放弃的态度。因此,教师要使教学获得成功,不仅要注意自己丰富的知识,更重要的使要有一颗热爱学生的心,这样就会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2、教师的情感决定着课堂的心理气氛
课堂心理气氛是指课堂的心理情境。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情境中的各种因素对情感的产生具有综合作用。在其它情况相同的条件下,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受课堂气氛的影响。在愉快的情境中,人容易产生快乐的情感,反之,则感到压抑、痛苦。对课堂气氛起决定作用的是教师的情感。有的教师无视自己的情感对课堂气氛的影响,常常是平淡无味地照本宣科,学生则漫不经心地听课,这种死气沉沉、令人窒息的课堂气氛,教学效果必差。有的教师过分强调严师出高徒,势必出现对学生采取简单粗暴的作法,造成课堂气氛紧张,学生感到压抑,教学效果必然不佳。所以,教师首先要对学生充满爱,以赢得学生对教师加倍的爱,从而形成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互相感染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3、教师的情感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
教师的教学必须热情饱满,使学生乐于学习,善于学习,使智力得到发展。因为学生的智力是在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形成的,只有当学生愉快地、积极地并能采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时,才有利于智力的发展。教师的情感直接影响教学的教育性。教师不是教学机器,不可能纯客观地进行道德说教,对学生的教育必然是老师本人的信念和情感的真实流露,只有教师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才能用发自肺腑的真情实意去教育学生,以情动情,以心感心地去达到教育目的。
4、教师的情感是教师教学工作的动力
教师对学生、教育事业和所教学科的热爱,是他工作的巨大动力。他会如饥似渴地丰富自己的知识,认真地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在工作中即使有千难万难,也不以为苦,反以为乐,优秀教师的经验证明了这一点。因此,教师的情感对教学的成败有重大的影响,教师必须注重情感的修养。
教师品质与教学效果
研究表明,在达到一定的智力和知识水平后,影响教学效果的往往是教师的个性品质,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教师的个性品质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具有良好个性品质的教师是学生效法的楷模,而学生的个性品质又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变量。
第二,教师的个性品质影响着学生智力的发展,影响学生学习的成绩。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良好的个性品质,有利于创设友好、和谐的课堂气氛,这种愉快的气氛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发挥学生学习的潜能,教学效果就好。
自我意识是个性的自我调节系统,教师能够意识到自己职业的价值,意识到教师工作的崇高,就会产生自豪感、光荣感、责任感,就会克服困难,自我奉献。教师必须能够正确进行自我评价、自我剖析、自我心理鉴定。教师必须要有正确的自我体验,体验自己工作的愉快和光荣,勇于和学生交往,对自己的工作充满信心。只有这样,在工作中就能自我调节、自我监督,不断地克服工作中的缺点和困难,把工作做得更好。
四、课堂管理与教学效果
班级课堂教学是目前我国教学的基本形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是提高整个教学质量的一个主要环节,搞好课堂教学管理,有助于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教师的自我管理
有些教师认为,课堂上主要是管理学生。其实,搞好课堂教学管理的第一要素是教师的自我管理。教师在课堂上自我管理的水平直接影响着管理学生的水平,一个教师课堂上不能清醒自觉地进行自我管理,那就不可能管理好学生,其教学也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学生管理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管理者和组织者,教师在整个教学工作中扮演着管理者的角色,只有把学生组织好、管理好,课堂教学才能顺利进行,才能完成教学与教育的任务。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与教育科学理论,组织好对学生的管理,那种课堂上只管教不管学的教师,其教学效果一定很差。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面临的问题是维持课堂纪律。良好的课堂纪律是顺利地进行课堂教学的保证,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学生毕竟是学生,还不成熟,他们能否遵守纪律常以外部条件为转移。学生在课堂上的纪律表现与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水平以及师生关系有密切联系。因此,当班级出现纪律问题时,不应单从学生身上找原因,教师还应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改进自己的教学管理措施,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纪律。
(三)、信息管理
课堂教学的过程就是教师传递信息,学生接受信息的过程,无论是信息的传递与接受,都要求可靠性和高效率性。知识、信息离开一定的载体就无法贮存和传送,因此,除了主要管理知识信息外,还必须考虑信息载体,如教材、直观教具等的管理使用。信息管理中必须同时考虑信息内容与信息传送形式两个方面。
总之,课堂教学管理的任务就是要科学地有效地组织教学过程,处理好师生关系,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尤其是生动活跃的教学心理气氛,这样才能有利于提高教与学的质量。
五、师生关系与教学效果
师生关系既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又是一种特定的“心理交流”关系,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学效果。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师对学生实施教育的基础和重要条件。因为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其效果不仅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准确性,而且取决于学生是否确信并乐于接受教师的指导。教学水平基本相同的教师,可以因为师生关系的不同而教学效果迥异。如果师生关系紧张、恶化,教师就无法顺利进行教育、教学活动。良好的、民主的师生关系,其显著的特点是师生相互了解,情感融洽,彼此信赖,教师具有较高的威信。教师不仅要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主导地位,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对学生既要充满爱,又要严格要求。总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通过交往形成的师生关系,尽管要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但主要还是由教师决定的。
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下,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有的烙印甚至是终生的痕迹。受尊敬的教师,学生总是把他看成自己效仿的榜样,产生向教师学习的心理倾向,因而对教师的要求和指导乐于接受,并容易转化为内心的需要和愿望。可见,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使学生更好地发展智力,也易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从而保证教学任务的全面完成。学生的进步和对教师日益增长的要求,又成为鼓舞和推动教师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的巨大动力。这不仅使教师得到安慰,感到生活充实,而且认识到自己生存的价值,更加热爱学生。如此良性循环的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促进教学相长,提高教学质量必不可少的条件。
三、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我常常和同学们一起操作、讨论,使学生感受到老师就是他们的朋友,与他们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如:我在教学一题多解的问题时,常对学生这样说:老师只有一种解法,你们还有别的解法吗?有的学生通过认真思考和老师的提示,真的很快就有了另一种答案,然后我就顺水推舟,表扬他们:你们真棒,比老师还厉害!这样不但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而且也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
教师应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更多地表现在为学生设计有助于学生探索交流的情境,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角色的转变绝不是说教师的作用降低了,教师不重要了,全部放给学生去做。课程资源的开发,教学情境的设计,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的准备等都是教师应当周密计划的,应当说教师的责任更重。教材是组织教学活动的依据之一,但不是唯一的依据。教师有责任为学生设计更加符合学生学习的、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内容和学习情境。这就要求教师有更广博的知识、更丰富的经验和对学生更深刻的理解。如果每一位教师结合本校本班的情况,每学期自己设计两三次有意义的活动(包括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这些情境中探索,就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变教师和学生对数学学习和数学知识的认识,以及对数学价值的理解。教师成为组织者,不只是在课堂上组织好纪律,管理学生的学习,更多是在课前的设计以及教学活动过程的组织。一位特级教师在“面积”教学中,在学生知道面积的含义,认识面积的单位后,让学生在桌子上量一量桌面有多少平方厘米,课本是多少平方厘米。然后老师让学生用平方厘米、平方分米量一量教室有多大。多数学生开始动手量教室,可有一两名学生开始就没动,他们在看在想,然后对老师说平方厘米和平方分米太小了,用来量教室的面积太麻烦。老师说那我们怎么办,是不是应该用更大一点的面积单位,那我们来认识更大的面积单位“平方米”。用平方米来测量教室的面积可能更好一些。这样一个情境,先使学生有一种学习的需要,然后再做,就是水到渠成。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在适当的时候,在学生有疑问的时候去点拨,引导,而不是简单地告诉学生。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展认识数学的活动,在学生需要的时候给予必要的指导。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在学生出现问题时给予帮助,使学生在学习中探索和思考,不只是简单地模仿。教师应随时了解学生思考的情况,注意学生的学习过程,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加以有针对性的指导。教师成为学习过程中的合作者是指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中的一员,成为学生学习的朋友,和学生一起探索、研究问题。有的老师在讲课时对学生说,你可以说说你有什么问题,你希望我讲什么,你需要知道什么东西,而不仅仅是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
以上是我在本学期通过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后的体会,在今后的教学改革中还需努力学习,积极探讨,闯出新路。
第四篇: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共)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
有幸参加了《浙派名师暨全国初中科学名师课堂教学艺术展示》活动,短短的两天时间内,欣赏了8位名师上课的风采和4位评委的精彩点评,我发现自身的教育观念得到了洗礼,教育理论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对课堂教学的艺术也获得了一些感悟。联系我自己平时教学中的一些问题,说一说我的心得体会。课堂上教师成熟老练的教姿、教态、教风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的思维的活跃,更让我看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本次活动中,各位老师采用的都是小组合作教学,他们在上课之前根据上课班级的特点设计不同的导学案,帮助学生在上之前做好预习的工作。通过学生的导学案,发现让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是带着问题,有目的性的听课,而且上课过程中有事可做,很有“主见”的表述自己的观点。在课堂中,小组的各个成员都有明确的责任分工,在回答问题的都是明确的“我代表某某小组回答”,这样的学习形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通过小组成员的相互帮助,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了发展。同时各位老师也抓住了教学内容的特点和班级学生的性格特征,设计新颖的教学环节,使学生在一个轻松而不放松的教学氛围中获得新知识,使我非常感动。
卢珺珺老师的《常见动物》一课中,她抓住七年级学生活泼好动,表现欲强的特点,把课堂设计成小组竞赛的方式,一开始全体小组参加活动进行热身,消除学生上课的紧张,然后通过“猜一猜”中,根据每小组同学回答问题的速度和提出问题是否有效,全体同学推举出他们认为最有实力闯关的一组,在推举闯关小组的时候有个学生说我认为如果这个小组闯关,提出的问题最有效,闯关成功的可能性最大,在这个过程体现了整个班级的集体荣誉感。在闯关组回答问题之后其他学生对他们进行点评,在点评的过程中,巩固刚刚学到的新知识。而且卢珺珺老师在设计题目的时候,结合现在比较热门一些游戏,使学生可以较快进入游戏状态,进入自己的角色,使课堂的气氛很活跃。分组竞赛的方法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新知识,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夏旸老师的《将杠杆发挥到极限》一课中,也是通过个人竞赛和小组竞赛的方式,他先给每个学生一张扑克牌,让学生把扑克牌探究扑克牌最多可以伸出桌面多长,学生随意的摆放扑克牌,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其中有几位同学将扑克牌斜放,伸出的长度为对角线的一半,得到了奖励,这个游戏鼓励学生打破思维定势,发散思维,而且符合初中生的感性认识上升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通过这个游戏,屏幕中出现一个典型例题,然后分析扑克牌的受力情况和杠杆的平衡条件,由学生分析将扑克牌往外伸掉下和往内伸不掉下的原因,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结果,帮助他们进一步巩固杠杆平衡的条件。最后他通过一组漫画,吊车的悲剧,让学生在漫画中,寻找为什么一辆辆的吊车不能把小汽车吊上来,反而自己被拉下去了,接着引导学生分析吊车的受力情况以及支点的变化,学生通过改变吊车的质量,吊车的支点和吊杆的角度来帮助吊车逃脱被拉下水的厄运,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是带着问题进行的,不会枯燥乏味,并且有使命感,仿佛他就在进行一次救援活动,将现实生活和科学知识相联系,学生有了学习科学知识的紧迫感。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设计者和引导者,我们需要帮助学生营造一个轻松的教学氛围,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设计适合学生而且目的明确的导学案,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成就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素质,不断地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一切学习机会,多对比,多反思,提高自己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并真正地达到教育的理想境界——“寓教于乐”。
第五篇:做好教师课题研究的引导者
做好老师课题研究的引导者
罗汉小学 黄皓
回想我担任学校教科研主任工作,已经有近3年的光景了。这段时光里,在专家的科学引领下,校领导的耐心指导下,我与同事们逐渐成长,教育科研逐渐开拓了我们的视野,帮助我们更深远地思考问题,科学严谨地谋划工作。我们也因从事教育科研工作收获着自己的甜蜜。
一、正确认识,努力学习,积蓄力量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做好学校科研工作,自己得先有清醒的认识,练就一身过硬的本领,这样你才能为做好教科研工作积蓄力量,带动大家向前迈进。
记得刚为教科研主任,我校詹校长对我说:“我校的‘十二五’市级课题要着手开题工作,准备准备。”听到这话,我顿时觉得大脑一片空白,虽然之前我对对教研工作有一些了解,但觉得课题这项教育科研工作是专家的事,从哪着手我也不知道,研究有意义,但意义在哪也说不清楚。詹校长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笑笑说:“近两天你就看看我的学习笔记,然后回答我为什么老师要进行课题研究。”说完就把她早已准备好的一本笔记递给我,并告诉我,自己找答案。我打开笔记本,密密麻麻的字迹布满在一页又一页的纸张上。我认真地翻阅着。直到晚饭后,我终于找到了这样几句话“课题研究就是把日常工作科研化,用最新的教育、教学理论来审视、指导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通过开展课题研究这种比较科学、规范的形式来解决我们工作中的问题和困惑。课题研究同时也是把我们自己的日常工作总结、归纳成有一定理论依据的经验,然后再指导具体的工作,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使教学更有效的过程。说白了,课题研究就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有计划地开展我们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并在工作中不断地反思,改进自己的工作方式,从而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水平的过程。” 看到这里,什么是课题研究?为什么要研究?我心中的明亮了许多。
记得在有一天,办公室里讨论着一线教师有没有参与课题研究的必要?其中一位老师的观点得到了很多老师的认可,老师每天都要备课、上课,课上完后又要批改大量作业,哪有时间去课题研究啊,再说我们的知识水平有限,花了力气不见得有效果。当时我也只是听着,不知如何回答。不过今天发现的这段话令我喜出望外“一线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活动,实际上是要求在更高的水平层次上展开教学活动,即从强化日常教学中蕴涵的科研成分着手,以科研的思路去重新审视教学过程,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并通过教学实践使其得到验证与完善,从而使教学工作逐步向最优化方向发展,同时也使自身的素质水平得到提升与飞跃。相对于专家、专门的科研人员,一线的教师更有研究的优势。研究并不是学者们的‘专利’,最贴近教育实际、最贴近学生生活的,无疑是我们这些天天泡在课堂上、天天与孩子们打交道的教师,我们工作在第一线,有着丰富的经验,有着第一手翔实的材料(这些正是教育科学研究的源头活水)。我们的针对自己在教育实践中遇到的研究更具有实际价值。”是啊,时代发展很快,教育改革的步伐也很快。在信息化的社会里,要立足就必须有不断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有勇于实践、创新的能力。为了适应素质教育对我们提出的新要求——教育、教学工作的模式由“经验型”转向“科研型”,学习理论,更新观念,以科研带教研,教研促教改,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
笔记本里还夹着2013年区各学校的课题交流材料,这是一份丰富的精神大餐,给人带来诸多启迪。两天后,我将这一惊喜发现告诉了詹校长,她笑着说:“好,今天下午就开全体教师会,你来现身说法,将你搜集的资料整理,他校获得的如此成功的经验,就是我们前进的动力,这也算是一次动员会,让思想先动起来,然后把区教科室发的‘教育信息’资料每组发几份,大家传阅,让大家熟悉一些相关理论,接下来着手尝试的准备。”会议时间不长,效果还是较明显的,同事们都在向我要资料,我当然心中高兴。
二、建章立制,规范管理
(一)建立健全教科研组织机构,为科研工作高效运作保驾护航
“十二五”之初,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在区教科室的指导下我们完善了教科研工作制度,建立健全了“学校——科研处(教导处、教科室、政教处)—课题组——教师”四级教科研工作管理系统,校长为组长,全面负责本校的课题研究工作,保证课题研究经费,优先为教师提供和创造课题研究和外出学习的时间和机会。副组长由副校长和教科室主任担任,具体负责本校课题研究的指导、组织与实施,协调参研人员开展好课题研究。学校教科研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科研处,科研处有科研主任与学校科研骨干教师、校课题组成员组成。定期组织开展科研活动,督促课题组成员实施科研计划、协助课题负责人做好课题参研人员的考核工作。以校长为组长的教育科研领导小组,负责定向;以科研主任为主的科研处具体实施指导教科研工作,负责定标;以各课题组组长为主的课题组具体落实教科研工作,负责定位。这样层层负责,责任到人,使我校教科研工作逐步入轨运行。
(二)完善教科研制度,为学校教科研工作提供保障
学校为了完善教科研制度,先后修改完善了《教育科研主任职责》、《教师教育科研培训制度》、《课题研究工作管理制度》、《承担课题研究组工作职责》、《教育科研工作奖惩制度》等,做到每位教师都熟知自己的岗位职责,分工明确,为学校开展教育科研工作提供保障。
(三)有效指导,注重过程管理,追求课题研究质量
1、专家引领,拓宽视野,把好课题申报立项和开题关,认准研究方向 在课题研究管理中,我们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让教师出外学习,请专家到校指导。一年来,我校已派出教师赴上海、山东等地学习,共有6人次。与此同时,我校十分重视专家在课题研究中的引领和指导作用,我们积极邀请市、区级专家到我校进行专题问诊、答疑解难,让课题组老师和他们面对面、零距离交流。2013年,我校就先后邀请市、区级专家到我校指导工作有四次。2013年12月,在区教科室领导的安排下,特邀请了市教科院专家叶显发教授为全校教师如何做个人课题做了具体的指导。2014,我校教科室组织了三次全体教师心理健康知识培训,要求每位教师有学习笔记,有心得体会。(培训主题有:教师心理健康标准;教师心理健康意义;教师心理健康的问题表现及原因;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
记得其中一次区专家来校指导,当时很多教师都想参与课题研究,有的要加入学校申报的市级《农村小学培养学生健康学习心理的研究》这一课题的研究,有的想就本班的实际问题进行一些小范围研究,这令人很欣慰。但问题也随之而来,例如从选题开始,老师不知道从哪些方面选题更为恰当有利于研究,几位主任指点:“保证课题研究的质量,关键要把好课题立项关,看这项课题是否符合学校实际需要,符合教师和学生的自身发展需要。鼓励教师开展自己的小课题研究,教师个人课题的选题要立足于自己教育教学实践中有价值的具体问题,问题即课题,反思即研究,选题要‘真’、‘实’、‘小’„„”
期中易雄老师的小课题《利用课堂主阵地培养学生注意力的策略研究》,我就根据区教科室领导指点的“利用教师的特长进行拟题”的方法,给他提了一点建议:“你的音乐才华是大家无比赞赏的,何不将题目改为‘利用音乐课堂培养学生注意力的策略研究’,这样范围锁定更准,也更好操作些。”听完他也觉得有道理。比如夏琳老师的课题《语文学习自信心培养的实验研究》,我根据“题目小一点”的方法,建议她将题目改为“小学四年级语文学习自信心培养的实验研究”,这一建议也得到了她的认同。
选题之后就是设计课题研究方案,如何设计课题研究方案更是需要专家的精心指导,例如“课题的提出”这部分要写什么,用哪些理论做支撑,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怎样确定等等。
“十二五”期间,学校根据实际需要,在市级教育科学规划部门立项的课题有一项,此外还有一项国家级课题是作为试验基地在本校开展研究。小课题十一项。除此之外,学校教科室还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征文等竞赛活动,也有利于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
2、做好课题过程管理,提高课题研究的质量
“十二五”期间,学校按照区教科室要求,积极引领教师树立“课题从课堂教学中去选,研究到课堂教学中去做,成果到课堂教学中去用”的教科研工作理念,扎扎实实开展课题研究,力求把课题研究工作做到实处。(1)细化工作目标,落实工作任务 为了使教师们更清楚每个课题在一个阶段中都需要做哪些工作积累哪些材料,坚持开展课题研究“五个一”工程:即开学初制定一份切实可行的研究和计划;每学期上好一节课题研讨课;每学期结合自己的课题研究撰写一篇高质量的反思;每学期上交一篇关于课题研究的随笔或案例;每学期要完成一份高质量的阶段总结。交代清楚每个学期要归档的课题研究材料和学校要开展的主题活动。目标确定了,教师在平时的研究中就能按部就班的开展研究,避免了以往的盲目性,使课题研究更加规范化。
(2)做好课题负责人的专项培训,帮助他们尽快成长
课题负责人的研究水平和研究能力制约着课题研究的质量,所以,对课题负责人的培训是开展课题研究的关键。区教科研群中所共享的培训的内容贴近于老师们的工作的需要,从课题研究的一般流程,到关键环节的处理,包括方案的撰写、开题报告的撰写、怎样填写申报表,一个学期都要收集哪些归档材料、归档材料的题头怎样写、要开展哪些活动,活动中需要做好哪些准备,比如方案的撰写、活动过程的指导、包括影像材料的积累都要告诉老师,帮助他们协调。
在对课题负责人进行专项培训之外,积极创新培训形式,组织课题负责人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把检查过程中发现的共性问题梳理出来由课题负责人进行培训和指导。这样一来,既强化了课题负责人的作用,提高了负责人的威望,又督促课题负责人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在根本上提高了课题负责人的能力和水平,为今后课题研究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3)搭建活动平台,开展主题活动,解决研究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为了提高课题研究实效,学校教科室根据课题研究计划每月组织开展一次主题研讨活动。这样的主题活动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解决课题研究中的实际问题。活动前,课题组教师要召开课题组例会,讨论本次主题活动的主题,制定主题活动方案,科研处做好主题活动的跟踪和指导。例如对汪玲老师个人课题里的一篇案例跟踪大家进行集体交流,“孙捷展,男,12岁,小学六年级学生。父亲先是一位泥瓦匠,但他非常努力,终于成为一名建筑行业工程师,收入较高。母亲在家照顾孙捷展的生活。孙捷展的智力水平属于中等,一、二年级时学习成绩在班里还属于中等,但进入中高年级后,学习成绩明显下降。多次测验中两门主课 很少及格。他的性格比较外向,嘴很甜,人乖巧,有人缘,除学习外的事他还是很自信,但对学习没多大兴趣,上课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玩或走神。”汪玲老师提出来两个原因,1.学生自身原因(通过观察,我发现他对学习之外的事情还是很积极、自信的。但在学习上由于“掉远了”,他也心有余而力不足,逐渐自我放弃,对学习的兴趣逐渐被磨灭。)2.家庭教育原因(孙捷展的厌学症与家庭不良因素影响很有关系。较为成功的父亲经常在孩子面前说:“努力学习就有前途,你看爸爸现在的收入算是高收入了,就算你妈妈不工作,我们一家人也衣食无忧。”这样看似鼓励的话,却给孩子一个暗示:就算我将来没有好工作,我爸一个人赚的钱也足够我们一家人的开销了。所以,孩子的学习动机就不明确了。)我们讨论着还有第三个原因那就是老师的原因,在班级中,教师的目光容易集中在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身上,对这群学生老师也容易产生偏爱心理。这对中间状态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沉重的压力,普遍滋长严重的自卑心理。如果教师对像孙捷展这样后进生了解不够,关注不多,就容易造成对这些同学的评价偏低,一旦如此,几个月或者几个学期以后,这些同学便逐渐产生失落感,在老师那儿他们得不到适时的表扬和赞叹,久而久之便否定了自己的一些行为和想法,慢慢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与水平,也就越来越不自信,此时自卑感却慢慢占了上风,成绩自然也越来越不理想。
如何帮他在学习外的自信与学习的无趣间搭建一座桥梁呢?经讨论我们决定从这几方面进行尝试。
1、厌学的倾向表现在孙捷展身上,但其重要原因却在于家长的“模型示范”和放纵自流。因此,我们同家长取得联系,全面介绍和分析学生近来的学习变化,充分肯定其优点和长处,委婉地指出由于家庭的影响而导致孩子厌学的情况,晓之以理,融之以情,力求引起家长的重视和警惕。
2、我抓住孙捷展这一典型事例在全班进行教育,以少先队队会的方式,引导同学们围绕“重钱轻学”的问题进行讨论,使大家明确少先队员到底应该怎么办?是应该“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还是学不学无所谓,有钱吃喝自在就行?这不仅对孙捷展是一种教育,而且对激发全班同学的学习动机也有积极意义。
3、适当组织几名学习好的同学或班干部定时定点帮助他补习功课。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是给孙捷展以具体的帮助和监督,另一方面也是对家长的暗中提醒和促进。在采取这种措施之前,我们事先征得家长的同意,如果他的家长不同意这样做,则不勉强。
4、作为教师要更好地改进教学方法,增加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生动性,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大力开展课外活动,通过课外活动进一步增加学生的学习乐趣和对学习的吸引力。这种课内外学习气氛的不断改善和活跃,对于调动孙捷展的学习热情,克服厌学情绪,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5、教师多关注学生并设立阶段目标。我经常与他聊天,聊聊生活,走进他是内心世界,课余时间和他一起打打乒乓球。最近由于天气较冷,他的手冻伤了,我的左耳也冻伤了,在交流防治心得时,我发现他是一个很乐观的孩子,把积极性也发挥在学习中也不是不可能。于是我给他设立了阶段目标,如听写字词要求过关,听写诗句要求过关,小测验争取及格等。
经一段时间的辅导,孙捷展学习态度较以往认真些,逐渐能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学习成绩有所提高。家长也较为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此外,科研处也从学校层面积极组织各项科研活动,开展成果汇报,进行优秀课题组评选等等,为课题组教师们搭建交流和展示的平台。解决研究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激发教师的研究热情。
(4)精心提炼研究成果,提升课题研究质量
课题管理过程中,发现教师们缺少提炼课题研究成果的意识和能力,只是一味的低头研究,不善于总结和提炼。针对这一问题,科研处组织教师们培训学习,提高成果总结能力,及时总结提炼课题研究成果。我们认为,总结提炼成果的过程也是研究工作继续深化的过程,有利于教师科研理论和能力的提高,所以我们非常重视在课题研究工作后期的研究成效的总结,一是要求课题负责人要写出高质量的研究报告,二是鼓励教师带着自己的研究问题,经常撰写研究论文、案例反思,向刊物投稿。近年来,教科院、区教科室举办的科研赛课论文评比活动,我校都取得不错的成绩。
三、努力克服三种不良心态
教育科研工作需要我们常常晚上加班,需要冥思苦想,搜集文献,前后推敲,撰写课题相关资料,可是,不见得我们的工作一下子有了起色,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也不会一下子就会有显著的变化,很多成果都是在潜移默化中变化的。正是这样,我们的心态也在渐渐改变,因此在工作中,我们要努力克服以下三种不良心态:
1、拖。对上级科研管理部门和学校领导安排的工作不立即去办,二是等最后截止期到来时再匆匆应对,效果可想而知。
2、等。工作不主动,等领导来“点拨”,来安排任务,然后再被动应付,这样下去对自己的发展极为不利。
3、“动”。“听听很激动,做做难行动”,各种培训,在转变教师观念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难持久。逐渐形成了“听听很激动,做做难行动”的局面。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成为他们幸福的生活,使一节节课不至于成为教师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么你就把教师们引到从事教育科研的幸福道路上来。”幸福是美好的理想,是需要付出的甜蜜,愿所有的教师都能踏上一条辛苦而又甜蜜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