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语文课堂教学流程
小学中高年语文精读课课堂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引出课题,资料交流(教师备课第一备,备资料)
1、学习“导读”,揭示、板书读书方法,明确本单元任务等。
2、出示课题。
3、针对作者、写作背景或主人公进行资料交流。
二、初读课文。
出声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对个别生字,再读读、议议、查查,准备交流。
三、字词教学。学生汇报,教师点拨,扎扎实实做好识字写字教学。
1、点拨“音”:平翘舌音,圆唇音,多音字,轻声,儿化,叠词的发音„„(读一读)
2、点拨“形”:易丢笔画或多笔画的字,难写的字,结构易安排不妥的字,笔顺易错的字„„(写一写)
3、点拨“义”:难理解、不常用或有特殊含义的词„„(扩词,仿写句子)
四、整体感知。默读课文,整体感知、汇报、交流。
学生边默读,边批注,批主要内容、文章顺序、读书的整体感受、不懂的问题等,然后组织汇报,教师点拨。这也是于永正要求,学生初读后要说点什么。
五、朗读感悟。再读课文,尽量读出自己的感悟。也可以听写听写生字、积累好的词句、安排
小练笔。还可以读议一部分课文。
注意:第一课时一定要稳稳当当进行字的音、形、义教学,书要多读,读通、读顺、读正确。于永正说:教语文和学语文是一样的,都是一个“读”字——多读书。每个学生必须做到正确、流利,这是“保底工程”,达不到要求,绝不放过,绝不往下讲。
另外,第一课时,要注重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捕捉信息的能力,及整理、概括、表达能力)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可以听写字词,也可以教师用简洁的语言导入本课学习。
二、细读课文。教师设计切入内容的大问题。(第二备,备切入点)
学生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运用方法默读自学,边读边批注,然后同桌或小组内交流。
三、全班交流汇报,教师引导、点拨。(第三备,备重点点拨的问题)
教师点拨要点:
1、读书方法。
2、表达方法。
3、重点词句,标点符号作用。
4、课后思考题。
5、重点问题。
6、精彩语段的朗读指导,示范,练读。
四、扩展延伸。(第四备,备扩展)
设计小练笔。课上有时间就写,没时间就让学生说一说,课下写。
板书设计:(第五备,备板书)
体现三条线:读书方法线,内容和情感线,表达方法线。
小学中高年语文略读课课堂教学流程
学生只要凭借阅读课前导语,运用阅读方法读通、读顺、读懂、读好课文就可以了。字、词、句的理解不作为重点理解。略读课是学生运用读书方法自己读书实践的过程,教师组织学生交流汇报,做好引导和点拨。
一、导入课文。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粗知大意。也可以点几个重点字词。
三、默读课文。运用学过的读书方法、表达方法自读、体会。
教师抓一两个问题组织学生交流。
四、拓展训练。
1、积累好词佳句,小练笔。
2、一篇带一篇(或多篇)(可以选择新阅读或练习册上的短文)
第二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流程
小学语文“探究体验式阅读教学法”---课堂教学流程
课前预习(课前引导自主学习);导入揭题;检查预习(自主阅读,整体感知);精读感悟(细读批注,问题质疑;合作探究,释义品读);拓展升华(美读体验升华);作业布置(拓展延伸运用)
第一课时
第一环节:导入揭题
本环节的目的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抓住孩子们的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学习情绪迅速达到最佳状态。
一、语文课堂教学中常用的导课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开门见山,导入新课。2.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3.分析课题,导入新课。4.设置疑问,导入新课。5.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二、我们在平常的导课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1.导课要有针对性 2.导课要有趣味性 3.导课要有简洁性
当然,教有法而无定法。导课是一门艺术,它没有固定的模式,除了上述几种以外,还可以列举出很多种。但是无论那种方法,都应该有助于学生理解新知识,掌握新知识,做到科学与艺术的统一。这就要求老师们在导课设计时,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围绕教学重难点,以灵活机动的形式导入新课,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第二环节,检查预习
学生若能做好课前预习,那么在老师进行课堂教学时,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掌握的知识,教师不再重复讲述,将抓住重点,解决难点,提高学习效率。而且长期坚持,还能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逐步提高自学能力。
1.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可借助预习卡或作业本 2.课堂上检查预习的方式共有两种:
第一种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目的是将字词的认识、课文的朗读和内容的概括等简单知识点在组内解决,然后集中组内无法解决的问题,提交到老师处,以便老师抓住重点和难点,直接展开教学。
第二种是老师课前收齐统一批改。目的是为了及时发现学生预习中存在的问题或出现的闪光点,以便课堂上及时纠正和表扬。
检查预习中教师着重检查:生字词(针对预习中学生难读、难写、难理解的字词进行重点指导)、课文朗读、概括主要内容。
第三环节,精读感悟
本环节主要通过引导学生通过多层次的读,用心研读课文,品词析句,深入感悟作者情感。
一般步骤是:
1.教师从全文入手精心选择切入点,找准主线问题。2.学生带着教师提出的主线问题,默读全文或重点段落。3.圈划相关语句,并将感悟和体会做批注。4.小组或同桌讨论,达到合作探究的目的。5.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在学生交流、教师点拨时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引导学生重视多读,注意每次读的目的性,方法的科学性、多样性(如默读、朗读、指读、练读、齐读、分角色读等)。引导学生把读书和思考相结合,摒弃表面形式上的热热闹闹。
第二,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重点词、句或难理解的词、句,方法有: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等。要避免烦琐分析。
第三,三年级开始要求逐步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揣摩表达方法。第四,适当挖掘课文创新点,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其中切入点的选择和主线问题的设计至关重要。切入点的选择和主线问题的设计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从课文的题目入手
文章的题目是全文的中心体现,尤其是题眼,学生可以通过它“窥一斑而见全豹”。(例如:《黄山奇松》)从文章的题眼切入,可以准确地把握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从而以此为主线展开语文能力的训练和优美语言的感染。
二是从课文的重点词切入
几乎每篇课文都有一到两个重点词,而课文内容也大多围绕重点词展开,(例如:《青海高原一株柳》)抓住重点词,引导学生直接切入课文的重点段,指导学生潜心阅读、层层深入地探究,高效地理解课文重点。
三是从课文的重点句或段落切入
大多数文章都有中心句,不仅概括主要内容,还能体现课文结构,反映中心思想,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它们往往是理解一篇文章的捷径,因此,以中心句为切入点来展开课文教学,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例如:《黄果树瀑布》)在课堂上以中心句为切入点,将这个句子的理解和课文思路,中心思想有机糅合在一起组织教学,可以使课堂教学主脉络清晰,顺藤摸瓜,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有条理地思维,帮助学生形成思维的系统性,顺利达成教学目标。
四是从课后问题入手(例如:《詹天佑》课后题:为什么说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云雀的心愿》课后题:为什么说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
选择教学切入点也需注意:
一、切口要小巧,视野要宏大,于细微之处见精神。往往切点越小,越能体现作者别具机杼的匠心,越能激发学生研讨交流的兴趣,越便于师生集中有限的时间突破重点难点。
二、要透辟深刻,切点中肯。阅读教学的切入点应是师生研读全文的一个突破口,这个切入点必须有较强的辐射性,有一定的深度。否则切而不入,事倍功半,甚至把学生引入思维的歧路,弄巧成拙。
同一篇文章,可以选择不同的切入点,可以设计不同的主线。但不论是从哪一个角度设计的,都应该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四、拓展升华
教师根据课文特点,根据训练的需要,可以设置以下练习: 1.让学生交流自己学习这篇课文的体会;
2.模仿课文的写作方法进行练笔 ;(续写、仿写、编写)3.进行一篇带多篇的拓展阅读; 4.课文重点段落的背诵和积累;
不管哪种练习都要保证必要的运用时间,以便让全班学生都参与活动。还要注意年龄特点,逐步提高要求。
五、作业布置
对本课所学进行复习巩固,并进行拓展阅读和积累
第一,要保证合理的作业时间,以便让全班学生都能参与更多的课外阅读。
第二,注意年龄特点和学生水平不同,可以分层设置。
第三,书面作业和实践作业以及口语表达作业等,穿插进行,形式应更加多样。
第二课时
1.检查课文的朗读(正确、流利、有感情)采取各种形式朗读、背诵 2.学习剩下的生字、给时间写字,之后再进行生字词的听写 3.小练笔或课外阅读练习。课后练习题、背古诗。
说明:作为一种模式,我们尽可能完整地展现语文阅读课教学的过程,但课时的安排,一节课教学内容的确定,方法和过程的选择,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情况来确定,力求优化课堂教学设计,追求高效、扎实地完成教学任务。
第三篇:语文课堂教学流程范文
党岔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流程
模式解读:
一、预习检测(2-5分钟)
对课后预习内容及时进行检测,为学习新知做好准备。检测形式可以多样化。
二、导入新课,明确目标(1-2分钟)
教师创设情境导入课题,并引导学生认知目标。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新课程,要求采取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富有吸引力和启发性的导入方法,但具体采取什么样的方法,要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认定目标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如:可以有学生齐读,也可以由老师结合引入概括说出等,但勿走形式。
三、自主学习,整体感知(8-15分钟)
学生在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和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朗读课文。教师对朗读课文的方式可以做统一要求,比如默读、速读、大声朗读,也可以让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朗读课文时可以分配给学生任务:如可以边读边画出生字词,也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做好标记。
朗读课文后要识记生字理解词义,方式可以灵活多变:可以小组内解决也可以全班交流解决;可以根据导学稿提示或者幻灯片投影的字词注音释义,也可以由学生自己提出来自己解决。扫清字词障碍后,学生要根据教师提示问题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方法并不固定,或者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或者用简洁的语言复述课文内容,或者以填空的方式理解文章内容等等;如“一个
的故事”等,也可以让学生根据问题谈自己的理解。总之,本部分设计要根据教学需要灵活多变,只要能达到让学生整体理解课文内容即可。
四、品读赏析,深入探究(12-15分钟)
“品读赏析,深入探究”是这五个环节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是学生独立思考,思维碰撞,质疑释疑,共同提高的主要阵地,教师要根据课文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思考的问题和活动的程序。形式要灵活多变,不拘一格,或自主学习,或合作探究。
比如:在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深入研读和欣赏课文,比如:可以引导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最感兴趣或感受最深的内容(或字、词、句、段)进行朗读,并说明自己喜欢的理由。对于精彩的段落也可以引导学生采取包括分角色朗读在内的多种形式进行反复的诵读,这实际上是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欣赏品评的过程。在这一环节中,学生的思考可以完善甚至代替老师的结论,学生精彩的见解和独特的感受应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精彩段落的诵读又可以使学生更深的融入到作品中,极大地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
本环节教师还要设计有整体、有启发性和创造性、有层次性,体现新课改精神的问题,对那些有难度、有价值、有疑问、有争议、能发散的问题,可进行探究,学生对教师所设问题独立自学,然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小组成员互助落实。小组内有疑问的问题,在全班展开讨论,质疑释疑。教师适时进行指导点拨,从知识、规律、方法、思想等方面归纳提升,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升华思想。初次达成目标。
根据教学需要,本环节中教师还可以设置学生质疑环节或给学生提供出有价值问题的机会。学生的质疑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确有所疑,提出初读课文时的疑难之处,求得班级同学互助;二是明知故疑,提出初读课文时自己感到有价值的问题,共师生思考;三是提出不同见解,对课文或注释发生疑问,望能讨论解决。教师应充分肯定学生的质疑精神,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教师应具备即时组织能力,将学生的众多问题纳入落实课文教学目标的解读,面对教学目标,以学生的质疑为抓手,组织学生有序地研读课文,有效地解决疑难问题。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不要轻易就下结论,或者进行简单地否定,可以先交由学生进行集体讨论,合作解决,教师也可以作为学习的一员平等参与讨论。这一环节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学习的机会,另一方面,在共同的讨论学习中,又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五、反馈矫正、训练提升(5-7分钟)
进行有针对性的达标训练。力求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确保目标达成。通过检测反馈,引导学生从知识、技能、方法、习惯、自信心、主动性等方面进行反思升华,使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生成新的认知结构。本环节可以根据教学需要,灵活处理。比如:如果课堂容量很小,此时可以把达标训练当堂进行反馈矫正;反之,如果一节课的课堂容量已经很大,就可以把达标训练作为独立的一节练习课。一定不要为凑足环节,而让课堂训练流于形式。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了语文达标训练的独特性,教师一定要灵活处理好这一环节,确保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提高。
六、归纳总结,拓展延伸(3-6分钟)
归纳和总结是课堂教学中知识和方法的梳理与归纳,也是学生阅读后思想认识的提高与情感的升华阶段。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归纳一下自己通过阅读学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可以是情感认识,也可以是知识的积累,还可以谈在写作上的启示等等,从各个角度盘点本节的收获,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本节学习重点,再次回扣目标,进一步达成目标。
拓展延伸是由此及彼,拓展阅读能力,沟通省会,对培养语文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要把拓展的面与课文有机地联系起来,以及在课堂教学中恰到好处的实施。可以从情节、中心、作者、文体几个角度着手,内容尽可以丰富,形式也可以多样。把学生带到更广阔的课外世界,把课堂延伸到课外,延伸到社会、生活,引导学生到广阔的天地去探索,去摘取新的知识之果,去获取更大的创造能力,真正做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横山县党岔中学教务处 二0一三年五月二十六日
第四篇:课堂教学流程
课堂教学流程
谦德传统文化学校
在新的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为有效实施课堂教学的四个落脚点,真正的实现“自主学习,交流解惑,合作考试,定向反思”四个步骤,为此教务处将暂定“课堂教学流程”,以供教师课堂操作参考。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标准及科学的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以关注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健全人格的形成,提升生命质量为宗旨,以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为主线,建立全新的科学的教育教学体系。
二、具体实施办法
(一)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学案引领(或预习提纲)、适时点拨的情况下进行的自主学习活动,以达到学生初步解决简单问题,充分暴露学习中的疑点、难点和问题的目的,从而为进一步合作学习、深层探究奠定基础。点拨自学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操作步骤】
1.学法指导:教师依据课标、教材及学生认知水平的实际,提示自学方法。
2.示案自学:学生依据学案结合教材进行独立学习。自学可以放在课下,也可以在课上进行,由教师恰当选择。
3.完成学案: 学生独立初步完成学案。
4.组内合作:小组汇报学案完成情况,对积累的问题,合作解决,并提炼出有价值的、共性或难以解决的问题。教师更多的是了解学生之间的交流情况。
5.组际合作:小组汇报无法解决的问题,通过组际合作或自由交流方式解决。6.梳理问题:梳理本组合作学习情况,提炼问题。【操作建议】
1.点拨自学首先是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之上,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空间,教师做宏观指导。具备预习能力的学生可以把自学任务放在课下。
2.自学中,要特别关注学生的初步合作以及学困生的参与情况。
3.学生合作要根据情况掌握合作的契机:(1)存有疑难,期待帮助与解决时。(2)学生有共同的学习任务时。
4.注重合作组织的建立与合作方式的选择。
(二)交流解惑:交流解惑是学生自学与教师的组织引导有效结合的过程,是提炼问题、相互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师生集中互动的主要阶段,是学生合作学习的延伸、拓展与提升。交流解惑注重合作的方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拓展与开放学生的学习空间,并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促成高效学习,实现学习目标。
【操作步骤】
1.汇报学情:组长汇报本组学情并出示本组疑点、难点。2.互动解疑:学生自由互动,明确解疑办法和结论。
3.精要点拔:教师对重难点问题进行启发点拔,关键是引导学生探究知识原理。4.当堂训练:出示考题,限时演练,梳理问题,为合作考试提供内容。【操作建议】
1.注意学生所提问题的价值与功能取向。2.学生交流学习要采用多样化、灵活性的方式。
3.难度较大的问题教师讲清思路,明晰事理,使学生能够触类旁通。4.要特别关注学困生的学习,选择恰当的方式进行指导、点拨。
(三)合作考试:合作考试是学生通过先独立再合作的考试方式达到共同提高的一种学习形式,是解惑性考试的特指。它的实质是学习,而不是检验,是对教与学方法的优化和统筹,是学生在自由、宽松的氛围中进行合作学习的过程。它不但有利于促进学生个体发展,而且能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学生在考试的过程中完成对知识的学习、理解、解惑及提升,达到融会贯通、能力迁移的目的,真正实现评价多元化。
【操作步骤】
1.科学命题:合作考试的试题来源于 “点拨自学,交流解疑”过程中问题的积累,来源于学生学习方法和思维发展的需要。运用多种命题形式,挖掘命题资源,从而确定出基础性、层次性和拓展性相结合的合作考试题。
2.合作答题:教师下发考题,学生首先独立思考,自主解答,有合作必要时再合作答题。教师对合作学习的过程、方式方法做必要的指导。
(1)合理分组:把不同层次的学生合理地分成若干小组。(2)开卷答题:利用现有的资源,进行自主开卷答题并交换互批。(3)组内合作:组内互助研究解答疑难问题。
3.组际合作:组内合作后存在的问题,由组际合作研究解决。教师要把握问题的价值取向及组间问题研究过程的调控。
4.点拨释疑:各小组汇报疑难问题,教师强调重点,释疑难点,同时梳理方法,总结规律。
5.合理评价:合作考试的过程中教师要准确而及时地点评,注重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操作建议】
1.合作考试的安排取决于问题的积累量,问题量适中的时候,即可进行一次合作考试,考试时间可以适当放长,合作考试要有针对性,面向全体学生把握好试题的难易度及试题量。
2.突出合作考试主旨,因学设考、以考促学。强化对基础知识、文源理法、疑难问题的解惑学习。
3.要重视合作考试中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要避免学生考试过程中抄袭行为的发生,确保考试真实有效。明确学习是自己的事情,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树立高尚的荣辱观。
(四)定向反思 :这是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研创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是自主、合作学习的拓展和提升,是探寻规律方法,生成能力的过程。反思的问题是载体,原理是重点,方法和思维是方向。定向反思有利于教师专业素质提高,有利于学生基本素养的形成,有利于教法和学法的科学对接。有利于实现师生共同发展,是教师和学生集体智慧的又一次融合。
【操作内容】
1.课程定向:利用标准的课时与课型上好反思课。
2.对象定向:以学生反思为主,学生可以进行自我反思、互动反思,也可以学生自己组织反思。
3.内容定向:(1)反思素材来自合作考试、即时或最近课堂遗留的问题,以及对社会、自然、生命的认识。(2)一个单元或一个学段需要总结和梳理的问题。(3)纵观学科和专业学习所关系到的学法和思维方法。
4.方法定向:(1)对于课堂遗留的问题进行技术性反思。技术性反思是对学习方法、学习手段、思维过程等的反思。(2)对学段和单元知识体系的问题进行原理性反思。(3)对学科进行专业性的反思,主要是进行思维和方法反思。
5.步骤定向:(1)出示客观问题。(2)教师明确反思方法和要求。(3)对问题的成因进行分析与交流。(4)归纳总结,梳理思维方法。
【操作建议】
1.定向反思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反思建立在学生反思基础之上;学生反思过程是教师反思的载体。其实质在于形成思维能力。
2.教师要充分发挥组织引导作用,对反思课进行充分预设,促使学生养成自主反思的良好习惯。
3.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和疑难问题的积累量设置反思课,集中解决问题、梳理办法。4.定向反思不应局限于学科和知识体系本位,应以之为载体,引导教师能够用科学态度、哲学方法反观知识,从而使学生思维更宽阔,看问题更高远。
第五篇:语文课堂教学流程(一、二年级阅读)
课题:
主备人:
教学目标:
1.2.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时间:
课时
课前预习:读熟课文,自认生字新词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1.读通课文。2.初识生字。
二、随文识字学词。1.读好课文。
2.认清字形,理解重点词语。
以读书、识字、学词为主,轻理解,轻讲解,重诵读,重识写。
三、指导写字。
四、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上节所学生字新词(听写为主),读好课文。
二、指导写字,适当练习。1.指导书写本课剩余的生字。2.当堂练习。
练习时参照《同步新课堂》或自己设计习题,练习方式以“字词的运用”为主,减少机械重复的训练。
三、补充阅读。
以《课外阅读》短文为主,补充当堂阅读内容,圈划重点字词认读。
四、布置作业
附:
指导写字六部曲
1.学生观察
学生观察,占格位置。
2.教师范写
教师板书,学生伸出手指笔,和老师一起写(强调关键笔画)
3.学生描红
禁止出现“双眼皮”。
4.学生独立写
1).一般写3---5个为宜。2).动笔之前,学生摆好姿势。3).一名学生说“写”,其他学生说“食指拇指捏着,三指四指托着,小指在后藏着,笔尖向前斜着,笔杆后面躺着”“头正肩平身直脚落地”; 4).书写中,教师巡视,发现优秀作业和共同错误生字。
5.展示评价
投影:投影之前,所有学生放笔,抬头。分两种情况1).优秀写作:问学生:哪儿写得好,然后表扬,写上10颗星。2).共同问题:找出书写中存在的共同的不足之处,问学生:“哪儿需要改”,“认为哪儿不够好”,投影过程中教师帮忙修改,说“这样写就好多了”;
6.再次练写
把不漂亮的再写几遍,不要说改过来,否则学生又会用橡皮擦;
注意:一定要先描红再练习写。用木杆铅笔书写。铅笔不能太粗;提醒学生不能用力太大;本子垫上垫板;字在田字格中要“上留天,下留地,左右还要喘喘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