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环境下学生学习自觉性问题探究(优秀范文5篇)

时间:2019-05-12 19:33: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基于网络环境下学生学习自觉性问题探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基于网络环境下学生学习自觉性问题探究》。

第一篇:基于网络环境下学生学习自觉性问题探究

网络教学环境下学生学习自主性探析

(江西省南康中学 曾艳清 341400)

【摘要】信息技术课堂中,由于受网络教学环境的影响,学生学习自主性缺失的现象极为严重。为了打造高效课堂,如何在开发的网络环境下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作者教学体验为切入点,分析学生自主性不足的表现和原因,旨在寻找提升学生学习自主性措施,以更好地实现课堂改革。

【关键词】网络;教学;学习自主性;探析

伴随着“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理念的出现与实践,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迎来了新的挑战,如何在开放式的网络教学环境下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如何引导学生抵制网络的诱惑,有目标地完成课堂活动任务,如何确保学生在探究性合作学习中提升信息素养等一系列问题日益凸现,亟待解决。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是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最频繁的科目,因此被认为是与教育技术学结合最紧密、处理最融洽的学科。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的教学颇受尴尬和遗憾,学生更多是热衷于上网,并非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网络和课堂教学并未有效结合,而是呈现出两张皮的现象,状况令人担忧。

一、网络教学环境下学习自主性缺失的具体表现

(一)学生关注点出现偏移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大部分是在计算机教室内进行,每位学生对应

1、论文类别: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类。

2、作者简介:曾艳清,女,中二,江西省南康中学教师,联系电话:***,E-mail:zyq0625@126.com。

一台计算机,进行实践操作。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发现为数不少的学生对信息技术课本身重视不足,他们最为关心的是自己使用的计算机能否上网,网络连接是否正常,举手报告给教师的信息大部分都是网络连接不通,无法打开网页之类的问题,很少有人会主动去思考本节课将要学习什么内容,更没有主动预习的意识和习惯。通过电子教室教师端屏幕监控的画面,经常可以观察到,学生端计算机桌面众多图标中,点击率最高的是IE浏览器,而其他的图标例如QB编程软件、动画制作和网页制作软件等之类的图标点击的次数非常少,即便进入,也只是好奇,觉得不好玩,便会立即退出。

(二)学习毫无针对性,漫无目的地上网游荡

众多学生浏览网页的过程中,经常被网络中铺天盖地的海量信息所牵引,尤其是对一些视频广告,免费下载等之类的信息非常感兴趣。当教师询问他们,为什么要打开那些与学习无关的网页,到底要查找什么信息,很多学生回答“好玩”、“随便看看”、“好奇”等。计算机课堂中,网络不是学习的向导,基本变成了娱乐和释放压力的一种工具。在登陆网站或者浏览网页的过程中,学生毫无目标,在海量的信息面前丧失自我,缺乏自主性,对网络信息缺乏主动筛选和甄别的能力,常常涉及与学习无关的内容,耗费了大量学习的时间,最后一无所获。

(三)学习过程中容易被网络干扰,注意力不集中

众多学生在完成教师布臵的作业任务过程中,通常需要借助网络查阅资料,而许多同学带着任务上网查资料时,经常性心不在焉,注

意力分散。倘若教师远离了他们的视线,便按捺不住,缺乏自我克制能力,受网络的摆布和干扰较大,思想不够集中,最终导致未能较好地完成作业任务或者任务完成速度很慢。网络的吸引力量远远大于学生的自制力,使得学生难以抗拒网络的诱惑,学习不专心,诸多任务活动必须在教师的不断的巡回、指导和督促下才能顺利完成。

(四)过度依赖网络,独立思考问题的空间不足

由于网络的方便和快捷,导致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总是期望从网络中快速查找相关答案,不愿意预先进行独立的思考,遇见问题就打开网络搜索引擎,直接搜索结果。学生过度地依赖网络解决作业或问题,从而导致整个学习过程缺乏悬念,严重影响学习效果,与此同时,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方法也在不断退化,此现象不仅仅影响信息技术课的学习,甚至有可能产生思维定势,迁移到其他学科,不利于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五)沉迷于虚拟世界,现实的合作与沟通能力欠缺

信息技术课更加强调小组合作,开展探究式学习,在此过程中,需要学生经常性开展讨论和交流,谈学习的心得体会,需要围绕任务开展具体的分工与合作,从而锻炼学生与人沟通和交往的能力,收获更多的信息素养。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少学生更加愿意借助虚拟的网络,喜欢特立独行,沉醉于虚拟世界,希望从网络世界中找到他们想要的结果,而不太愿意接受现实的班集体成员的意见,对于小组合作学习表现出强烈的不适应、甚至抗拒心理,不愿意参与其中,导致孤僻、内向性格的形成,对将来适应社会将是一个极大的障碍。

二、增强学习自主性的方法与对策

(一)加强观念引导,改变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认知态度 学生对网络的偏向之所以胜过学业,在很大程度上是思想认知不足,出现了较大的误区,认为信息技术课是非高考科目,从心理上对它不够重视,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为此,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观念引导,从素质教育入手,和学生分析探讨在信息化时代信息能力、信息素养的重要性,缺乏这方面的能力,等同于新时代的文盲,将来无法适应社会,难以立足,引导学生坚持全面发展,多学乐学,拓宽视野,增长见识,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同时,要极力纠正认识偏差,告诫学生不能将信息素养与普通的上网等同起来,浩瀚的信息技术学科有待于我们不断深入学习,不断创新与发展。

(二)强化课堂管理,教师要适时与学生沟通和互动

信息技术课更加强调课堂气氛的愉悦性,这对教师来说是一大挑战,如果在教学中对课堂的驾驭、控制能力不足,很可能适得其反,使信息技术课课堂松散无组织,效率低下。在网络教学环境下,教师更加需要转变角色,少一些唠叨,多一些平等的沟通和互动,与学生适时地进行交流,在互动中树立教师的威信,让学生产生认同感,带着崇拜的心情来学习信息技术课程,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三)精心设计学案,迎合青少年心理需求

学生在网络教学环境下,经常不专心,被网络所牵引,关键问题还在于课堂本身不够精彩,任务设计的趣味性不足,导致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将目标转移到其它地方。为此,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该

精心设计学案,学案的内容和形式要迎合青少年的心理需要,顺势而为,创设让他们喜欢、接受的教学情景,比如女同学可能对服装、装饰品、歌星等非常感兴趣,而男同学可能更喜欢体育、球类运动、体育新闻等信息,因此在设计图片教学的学案时,应该分性别、分主题地设计任务,让学生根据爱好进行选择,由此完成任务的动力才会更加充沛,提高学习的效果。

(四)注重学生作品的评价,激发学生学习成就感

学生对信息技术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不够,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学习的成就感匮乏,缺少激励元素,所以上课感觉没有后劲,可学也可不学,没有约束力量。教师对课堂任务的结果必须进行相关的评价与检测,同时引导学生就作品问题互相请教,互相评价并提出修改的建议,让学生发挥主人翁意识,从学习结果的评价和作品展示过程中收获快乐和成就感,让他们感觉课堂是有价值的,学习是有用的,从而进一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五)开展心理辅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观

很多学生对网络充满神奇感和盲目地信任、崇拜,导致沉迷于虚拟世界不能自拔,与现实生活严重脱节,无法与现实世界中的人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与交流,喜欢宅居在室内,不喜欢户外活动,自闭心理越来越明显,出现了严重的心理沟通障碍。教师应该积极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采用心理辅导与治疗的专业知识和方法,对有问题的学生及时进行正确的疏导,通过各种方式让他们走出误区,正确认识网络的作用,摆脱网络成瘾的泥淖,树立可学的网络观,引导学生积极、健康地利用网络发展、健全自我,在信息化时代,做一个心理健康、信息素养高的合格接班人。

【参考文献】

[1]中学生学习自主性的现状调查[J].田澜,田惠.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11年3期。

[2]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培养[J].李剑.信息教研周刊-2011年2期。[3]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J].唐晓芸.学周刊:C-2011年1期。

[4]网络环境下高中学生英语学习自主性的调查与研究[J].李东颜.考试与评价:英语中考研究-2010年12期。

第二篇:网络环境下,学习的有效性探究

网络环境下,学习的有效性探究

摘要:网络学习是一种基于资源的学习,学生在网上学习一般是与教师处于相对分离的状态,学生要依靠多种媒体教学资源进行学习,这种资源是一种分布式的资源。

关键字:网络环境下;学习者;有效性:措施

21世纪是一个信息时代,网络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加快社会的进步。同样,网络给教育也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带来的机遇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五个任何”与主动学习

网络应用于远程教育,其显著特征是: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从任何章节开始、学习任何课程。网络教育便捷、灵活的“五个任何”,在学习模式上最直接体现了学习和主动学习的特点,充分体现了发展中的现代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基本要求。

二、双向互动、实时全交互

因特网中信息(内容)源与用户、用户与用户之间可以进行全方位的、能动式的实时互动,即主动、可控型交流。网络的这一重要特性,使网络教育成为惟一的、真正的在教师与学生、同学与同学之间,实现双向互动、实时全交互的远程教育方式。

三、内容丰富和多媒体生动表现

计算机网络具有强大的采用文字、声音、图表、视频、动画等多媒体形式表现的信息处理功能,包括制作、存储、自动管理和远程传输。将多媒体信息表现和处理技术运用于网络课程讲解和知识学习各个环节,使网络教学具有信息容量大、资料更新快和多向演示、模拟生动的显著特征,这一点是有限空间、有限时间的其它传统教学方式所无法比拟的。

四、个性化教学

网络教育中,运用计算机网络所特有的信息数据库管理技术和双向交互功能,一方面,系统对每个网络学员的个性资料、学习过程和阶段情况等可以实现完整的系统跟踪记录、贮存;另一方面,教学和学习服务系统即可基于系统记录的个人资料,进行针对不同学员的个别式个性化学习建议、指导教学和应试辅导等。网络教育为个性化教学提供了现实有效的实现途径和条件。

事实上,通过已有的对当代大学生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进行调查表明: 大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娱乐游戏(32.82%)、与同学朋友联系沟通(41.03%)、学习需要(17·44%)、获取信息(8·71%)。学生上网目的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但娱乐游戏和与同学朋友联系沟通成了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这就说明:

1)虽然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发展很快,但网络学习还没有真正成为大学生新的学习方式,网络还没有对学生学习产生全方位的影响,大部分学生还没有接受这种新的、有效的学习方式。

2)目前大学生利用网络所进行的学习更多的是一种无序的状态,学习的随意性很大。在许多大学生的观念中,互联网更多的是一种娱乐工具或者通讯工具,而没有认识到其蕴涵的强大学习功能。

从大学生在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情况,我们可以联想到,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者,他们在网络环境下学习并非全是有效的,这也是社会上大多数人对网络学习心存怀疑,使大量的网络资源不能在各个层面实现共享,学习者的知识片面化的原因,因此,本课题通过对网络环境能够下的学习者,网络课程,教师三方面存在的原因进行分析,找到切实可行的方法和策略来使网络学习者进行有效学习,不仅可以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同时还能全面推进“终身学习”的理念,这是迫在眉睫的问题。

本课题的研究前景: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知识以爆炸的方式增长,快速的知识更新向传统教育提出了挑战,要求人们在学习观念和学习方式上都要改变。由于互联网里面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先进的技术、快捷的信息获取方式。以及我国对远程教育高度重

视,在网上学习者也越来越多。而且在网络环境下学习有一下特点:拥有优秀资源共享,知识面广,学习的随意性,传播速度快,少依赖多自主。因此,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将成为终身学习的一种主要方式,前进很乐观。

预计在未来几年中,全球通过网络进行学习的大学生人数将呈爆炸性增长,资金投入将增长一倍以上。网络教育涉及的范围,也将从简单的职业技能培训、资格、认证考试培训(如:英语、计算机、会计等)、向高层次的教育(如:专科、本科、研究生)方向发展,据统计,我国目前由教育部批准可开展现代远程教育的重点院校已经达到了68所,在美国的4000余所大学中,有两千多所已开设了网上课程,或是利用网络增进校园课程。约有500万美国学生报名参加了高等学校开设的网上课程,另一方面,网络环境下学习的表现形式也将日趋多样化,课件中会大量的引进了新的技术,如flash media playersmil等多媒体技术,不再是以前的纯文本性的资料堆积,使得学员不仅能从文字资料中获取知识,而且能直接看到老师讲课的图像,听到老师讲课的声音,使得学习变得不再枯燥。业内人士分析:在网络学习环境中,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技术、特点与爱好,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进度与学习步骤。利用Internet远程教学,学习者不会有太大的学习压力,轻松学习、娱乐学习。因此,近几年,网络学习资源的供给相对来说很多,但事实上还远未达到国内学习者的需求,权威性,全面性都有是网络学习服务机构发展的瓶颈,而中国学习卡恰恰弥补了这一缺陷,实现了许多人想做而不能实现的梦。

有关教育专家他们认为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前进非常好,网络环境下的学习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人与人交流不受空间物理特性的约束,这将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失为现代学习的一种新型武器。本课题的研究依据:网络环境下,有效学习的理念。

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教师与学生是分离的,在这种情况下,使学生将原来在传统学习中的的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在知识、技能、思想、观念上有新的突破,才是有效的学习。

1、概念界定:有效:是指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学习后,在知识、技能、思想、观念上有新的突破。

学习:是由学习者发出的,对未知事物通过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认知、理解和加工的过程。

2、有效学习的具体内容:

1)有效学习是学习者对网络资源进行有效利用和共享。2)有效学习是关注学习者学习效率。

3)有效学习是关注学习者通过网络学习后的进步和发展。

本课题研究将产生的作用和价值: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知识以爆炸的方式增长,假如通过探究出某些可操作的策略和方法,使学习者在网络环境下有效学习,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实现网络学习中的时间的开放性、空间开放性、教室的开放性、课程的开放性、学习者的开放性,使更多的人有机会接受更高的教育,从而提高全民素质,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全能型人才,加快社会的发展。本课题的研究原则:从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者出发,找出可行的策略和方法,使他们进行有效学习。

本课题要达到的预期目标:探究若干在网络环境下,使学习者有效学习的策略和方法。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重点:主要对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者、网络课程、教师存在的不足进行研究,找出使学习者进行有效学习的可行的策略。研究的主要方法:文献查阅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

文献查阅法:在本课题的研究中,通过查阅文献了解当前国内外对本课题的研究现状,确定本课题研究过程中重点——网络环境下,学习者、教师和网络课程。访谈法:通过对有过网络学习经验的在校大学生及社会在职人员进行访谈,了解学习者对待网络学习的态度,以此为出发点,对网络课程的设计提出若干改进措施,从而使学习者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有效学习。

问卷调查法: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之上,基于网络环境下学习的要素学习者,授课

教师,课程内容三方面设计问卷。问卷的发放主要通过网络——电子邮件。发放的对象多数是在校大学生,还有其他有过网络学习经验的在职人员。通过调查,可以找到当前网络学习者学习效率低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之上,探究出能使网络学习者进行有效学习的策略和方法。本课题的研究进程及研究工作的实施:

第一阶段:11月30日——12月5日 准备阶段。通过文献查阅确定本课题目前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得出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和价值。第二阶段:12月6日——12月21日 通过查阅文献,确定本次课题要研究的方向。对组内成员进行再分,各小组负责一个研究方向。确定本课题研究过程中要用到的方法。

第三阶段:12月22日——12月31日 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汇总、分析、通过小组讨论,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并撰写科研报告。在科研过程中涉及到调查和实现:

调查的目的:为了发现当前网络环境下,学习者学习效率低的原因,从网络学习者自身、网络课程及授课教师三方面存在的问题。调查的地点:在网络环境中,通过发送点在邮件。调查对象:在校大学生和若干在职成人。

调查范围:由于调查的渠道的特殊,本次调查范围遍及我国各大城市和农村地区。调查方法:重点调查和随机调查

问卷来源:问卷的内容来源于小组内成员之间的讨论和组内成员研读《网络环境下,如何成为一个成功的学习者》设计的。

对调查结果的分析:由于本次问卷是从网络课程、网络学习者、授课教师三方面进行设计的,故对这次调查结果分以下三方面进行分析。

一、网络课程方面:

在网络环境下学习,课程的开发极其重要,课程设计者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承担了教育内容的组织、制作与呈现,所以课程设计者对学习者的学习有效性有着重要的影响。目前网络课程中存在很大问题主要是因为网络课程的发展时间还很短,发展还不够成熟,还需要进行改进。目前,网络课程存在以下问题;首先,网络课程在不同程度上着重教学内容的呈现与讲解,而对课程环境缺少足够的重视。通过我们的调查问卷可以显示38﹪的网络学习者认为课程环境的设计不是很友好,导致他们很容易疲劳很难完成学习任务,这势必会影响网络学习者的学习有效性,这就像我们坐在一个布局很不合理的教室中学习即使学习者本身意志力很高,也会或多或少的对学习者有一定影响。第二,网络教学内容的的讲解与呈现仍以大量的文字阅读或以教师讲解的视频为主,个别的还存在文字教材搬家的现象。这就是为什么有16﹪的人认为网络课程设计的不合理,66.7﹪的调查者认为网络课程的设计“就那样”,显然有82.7%的人对网络课程的设计还是不太满意的,课程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网络学习者的学习效果,若大量的呈现文字阅读很容易使学习者怀疑自己是在课堂学习还是在上自习。第三,网络课程缺乏协作学习、研究性学习以及互动的平台,调查显示又尽56%的网络学习者是为了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才参加了网络学习的,但学习的最终目的还是将知识加以运用,以提高自己的各方面能力,这才是我们应该提倡的。我国古人说过:“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者”在网络学习中同样适用。协作学习或研究性学习一方面可以调动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与主动性,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另一方面又可以督促他们将理论应用与实践相结合,以达到能力的提高,所以协作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的平台也能够对网络学习者的学习有效性产生一定影响,但这种影响是较为隐蔽的,潜移默化的。第四,网络课程设计缺乏必要的文字教材。虽然函授阶段的远程教育早已被第二代、第三代远程教育所替代,但是从大多数学习者经验来看直至教材仍然是不可替代的,这一点在远程教育中处于领先地位的英国开放大学经研究,得出“使用频率最高,占用比例最大,最受学生欢迎和教师重视的还是文字教材”也能够证明。网络这个媒体不是万能的,这就需要与其他的媒体互相补充、相得益彰,由此看来缺乏必要的文字

教材也是影响网络学习有效性的因素之一。

二、学习者方面:

学习的主体是学习者。学习者因素对学习者自身在网络环境下的有效学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通过调查问卷以及我组人员的分析讨论影响学习者有效性学习的因素有以下几点(图1):学习者的生理因素、学习者的心理状态、学习的方法手段。分析如下(一)生理因素:“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可见身体因素对一个人的生活影响很大,同样对学习者的有效性学习也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身体健康的人能够对客观事物的刺激作出正确的反应,这个过程从加涅的学习与记忆加工模型可以看出,感受器与效应器是学习的基础,也就是说没有接受刺激和对刺激作出反映的生理条件学习是不能进行的或是低效进行的。

(二)学习主体的心理状态:学习过程是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学习者心理状态对有效性学习有着指导作用,这一点我们从霍金的例子说明,大多数人与他相比,身体是很占优势的,但《宇宙大爆炸》却是他写出来的,这就足以体现出学习者的心理因素对学习的有效性起着决定性作用。这方面主要包括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两大类。兴趣是激发学习者有效性学习的动力,可以使学习者克服更多障碍,是学习者进行有效性学习的重要保障。性格特征也能对学习的有效性产生一定的影响,有的人生性沉稳、一丝不苟,而有的人则急于求成、时冷时热、浅尝辄止,有些人也许会因为长时间在网上学习感觉枯燥无味而放弃学习,相反也有些人会善始善终、持之以恒的。另外一个重要的非智力因素中是动机,它能够平衡其它方面的影响学习有效性的因素。科学研究表明学习效率与学习动机是倒“U”型的,在一定范围内学习效率会随着动机的增加而提高,当学习动机达到中等适宜强度时,学效率最高,当学习动机过强是学习效率反而会下降,这也能够表明学习有效性会受到动机的影响,且这个影响不是正相关的。以上所分析的属于非智力方面的因素,智力因素主要包括:记忆力、想象、思维等,这些都能过对学习有效性产生重要的影响,通过调查显示学习有效性78%得网络学习者不会回顾或很少回顾所学的知识,这就要求网络学习者记忆力比较好,可见记忆是影响学习有效性的一个因素。在网络环境下学习注意力是十分重要的,因为网络环境下的干扰信息很多,有没有传统课堂中的老师或同学可以监督,注意力不集中的这种现象在网络学习中很严重,我们的调查问卷显示有近66.7%的学习者在网络学习时会同时打开QQ等娱乐软件,77.8%学习者会遇到广告等信息,这些都能影响他们的注意力,只有注意力较为集中的人才能够使受到较少的影响从而保证学习的有效性。思维和想象则会因为学习的内容不同而有着不同的要求,但不论是哪一个网络课程,思维和想象都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必须的,所以它们对学习有效性也会有一定的影响。

(四)学习方法,以上不论是学习者的生理因素还是心理因素都是从学习这本身角度出发研究的,而学习方法则是外部因素,但是它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所谓方法得当则事半功倍,方法不当则事倍功半,好的学习方法就是学习者通向某个知识的通道,它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吸收所学的知识,不但可以节约时间还可以降低学习的强度,因此学习方法也是影响学习有效性的因素,应该强调的是学习方法有很多种,是否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才是提高学习有效性的一个手段,不一定是你用了学习方法学习的有效性就会提高。

三、教师方面: 传统课堂中教师是处于主导地位的,网络课程中教师的这种地位并没有改变,同时为了是学习者进行有效学习,教师还要充当引导者和把关人的角色,将网络学习者引向网络课堂的主体地位,才能实现使学习者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有效学习。据我组调查学习有效性83.3%的被调查者对授课教师不是很满意,并且还认为这是影响他们选择网络课程的关键所在。可见来自教师方面的因素还是网络课程中亟待改善的问题。我们认为现阶段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就是的教师的教育观念,网

络课程有别于传统课堂,而教师们却很难挣脱这种束缚,在录制教学视频时只是对知识进行灌输,没有从学习者将学习者的心理、智力等考虑在内,这势必会影响网络学习者的学习有效性。教育观念没有得到及时的更新,就会引起一系列问题的产生。因此,教育观念的转变是现在网络课程中制约学习有效性的瓶颈。

以上分别从网络课程、网络学习者和教师方面分析了影响学习有效性的的因素,需要强调的是这些因素都是互相联系、相互制约的。不是孤立的、单独存在、单独作用的,它们是可以进行相互的补充,相辅相成的。

有效的措施:

基于对调查中问题的研究与讨论,我们对以上问题分别提出可行的措施,来使网络学习者进行有效学习。

一.在课程内容方面:首先要选拔一些比较专业的人士,如(教育技术专家、课程设计专家等)来参与课程及网页的设计,制作出的课程要得经过严格审核才能发放实施。二:课程设计者要及时了解课程的改变,并与教师进行更多的交流,根据教师的一些课程安排和讲解内容要灵活安排网页界面和课程内容。例如:教师这节课讲的是化学仪器介绍,网页设计就者就应该在适当的位置呈现出烧杯、锥形瓶等仪器,既可以使学习者对所学内容有更深的认识,又可以增加体验。也可以将与教师授课有关的其他资源以超链接的形式呈现出来,让学习者获得更多的资源。三:图形、动画、音频、视频、文字等的布局要合理,要富有人文色彩,既不能有太多的文字信息,避免引起学习者的视觉疲劳,也不能有太多的图形与动画,避免分散学习者的注意力,另外,要得注意色彩搭配。四:网页设计者要把网页设计的更加人性化、智能化和科学化,让学习者感到亲切感,使他们不再讨厌网络环境中学习,进而习惯网络环境下学习,例如,课程设计者可以在界面呈现的内容多用一些类似“我们”的词语,让读者有“我是这个集体中的一员”的心灵体验,从情感上调动热情。智能化要求界面有记录学习者上次学习的进程 的功能,使学习者容易找到上次未完成的任务,此外,还可以提供计算器,词典等学习工具。五:在课程设计时要增设研究性学习和协作性学习的平台,循序渐进地引导学习者思考解决问题,给他们提供更多的将理论应用到实践的机会。通过协作性学习给他们提供更多的交流机会,互相认识的机会,这样能使他们在网络学习中不再感到孤独,压抑,同时还可以了解自己与他人的差距,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六:网络课程应该配有适当的书面材料,将这些材料发送给学习者,使学习者巩固学习内容。

二.学习者自身发面:首先,学习者应该加强体育锻炼,一方面可以强身健体,另一方面可以陶冶情操。第二:规范学习生活习惯,保持清醒的头脑,比如,不要总是熬夜,毕竟大量的研究已经表明,白天才是工作和学习最佳时间。第三:针对自己的生活环境,选择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尽量将学习地点选在宽敞舒适没有干扰的地方,在自己大脑最兴奋的时段学习。第四:要与其他伙伴进行交流学习,吸取别人成功的学习方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将好的方法整合到自己的学习方法中。第五:学习者要阶段性地进行自测,制定阶段性计划与长期的学习计划,确定好自己的学习目标,这目标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过高可能会挫败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过低学习者不能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最后,学习者在平时学习过程当中培养自己思考的习惯。比如,多问几个为什么,使自己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将所学的新知识与旧知识融会贯通。

三.教师发面:(1)要尽量多地将精力投入到转变自己教育观念发面,可以阅读网络学习有关的书籍,还可以去参加相关的培训。(2)在录制视频时要考虑到教师与学生分离的状态,针对网络学习者的特征并作出相应的改善。如学习者大多数为成人,学习时间不集中,对新知识的掌握能力也层次不齐,教师应在讲课过程中将这些因素考虑在内。可以在课程讲解中,建议学习者进行一些对所学课程的领会有帮助、也含有一定趣味性的活动。在作业的布置中,增加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习任务。(3)定时地收集反馈信息,反馈在教师教育中穿插着很重要的角色,虽然在网络环境下,教师不能够当时获得信息,但是可利用网络的功能及时获取反馈信息,如通过BBS、电子邮件等通道,授课讲师应尽量及时地进行

阅读、了解,做出相应的调整,这样能鼓励学习者与教师进行交流,也会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在讨论过程中产生的新问题:

网络环境中,学习者家庭对学习者进行有效学习的影响 如何才能使网络学习者更愿意进行协作学习

相关参考文献:

[1]许晓艺

潘战生 卢和琰 武志丽《网络学习方法》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年9月

[2]梁毅 网络环境下学生学习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3]郝连科 沈慧娟

影响大学生网络学习效率的宏观要素探析 2009年第10期

[4]网络环境下的协作学习

作者:赵玉静

刊名:信息系统工程

出版日期:2009 期号:第1期

[5]刘长勇,宁正元 基于学习流的网络学习的平台研究

计算机系统应用

出版日期:2009 期号:第1期

[6]刘玉红 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模式中学生的角色定位

成人教育2009/02总第265期

[7]阿迪力·努尔

大学生利用网络学习的现状调查

新疆财经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学习能力培养

[8]王碧静.凌国理.李志春.沈文静.黎晓.叶淑珍

电脑知识与技术

文章编号:1009-3044(2009)29-8333-03

第三篇:网络环境下的小学科学探究学习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小学科学探究学习

【内容摘要】应用网络开展小学科学教学是我国面向新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它的研究与实施为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探究性学习、创造性的发挥、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创设了良好的基础,使小学科学教学朝着自主、特色、个性化的教学方向发展,而小学科学教学活动是小学阶段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研究工作过程的一门实践课程,也是培养锻炼学生创造力的一门新课程,无数事实证明:它对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在网络资源与小学科学课程资源有机结合的前提下,开展网络环境下的小学科学探究学习。

【关键词】 网络环境 科学探究 网络资源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科学探究学习,是指在科学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运用以网络技术为基础的学习方式,同时也是基于网络的构建科学学习的活动过程,是网络技术与科学课程教学整合的具体形式。网络技术由于能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多种感官综合刺激,能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能按超文本、超链接方式组织管理学科知识和各种教学信息。目前,在Internet上组织建构的知识库、信息库浩如烟海,并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信息资源,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发现、主动探索,还有利于发展联想思维和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因而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与发展,即促进学生关于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是非常有利的,是传统教学手段和其他学习环境无法比拟的。绘声绘色的网页,丰富多彩的内容,给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学习环境;聊天室的实时,BBS的互动,又为学生提供了多样的学习方式;思维的碰撞,到位的实践,更给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网络信息处理能力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能力提供了可能,使学生在自主的探究过程中,通过积极的思维,对科学的现象、规律提出独到的见解,自我感悟,进入科学思考的王国和科学创造的境界。

我们知道,科学课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是现阶段小学的科学启蒙教育课。教学中许多科学知识是理论性的,没有实验或演示,学生不容易理解,或由于实验操作难度高,不容易达到理想的效果。网络资源与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的合理运用,对小学科学教学有很大的作用。一些先进地区和学校已先走一步,探索出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机整合的先进教学理念。但如何将网络资源贯穿到课堂教学中,如何开发、合理运用网络资源等问题,还有待我们在教学第一线中研究和论证。

例如:在《彩虹的秘密》的一课中,用三棱镜对光进行色散的实验。由于三棱镜太小和光源较暗的原因,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这时有学生提出能否上网查找这方面的资料片 段。一言惊醒梦中人,我就利用课室中的电脑,上互联网寻找,果然找到相关片段,并下载给学生观看。通过生动的演示,学生对“光的色散”有了一个深刻的认识。这使我们意识地利用互联网,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是十分必要的,下面就探讨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探究性教学的几点体会。

1、网络教学有利于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学生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的思维在问题思考与探索中得到促进和发展。在网络环境下,能够展现或模拟现实,再现生活中的真实情景,使学生进入身临其境的问题环境,从而产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学生中找寻热点,询问学生上网情况。发现学生对早已灭绝的史前动物——恐龙的兴趣特别浓,针对这种情况,我利用学校的校园网,通过网络资源的调用,让学生通过浏览他们在不同的网站上获取了不少关于恐龙的知识,但知识是零碎的,不完整的。我想借助internet组织学生自己整理恐龙知识,圆学生的“恐龙梦”。于是设计了一个主题活动:《回归侏罗纪》,将学生获取恐龙知识的网站名收集起来,让班级同学资源共享,然后又发布了“《中国少年雏鹰网》中有‘恐龙世界’”的信息,并提供了相应网站域名,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工作小组并提出任务:一周内去各网站领略一下恐龙世界的奇妙,每个小组考察五种恐龙的生活,用电子幻灯制作好相关的介绍资料,并提供恐龙图片,一周后进行《回归侏罗纪》的交流活动。一周后,同学们将准备好的资料带到学校,在课堂里交流。因为有了准备,又是兴趣所致,整堂课,学生的发言争先恐后,介绍的内容丰富多彩,博得了大家的掌声。自己进行了一堂史前教育课,也让我学到了不少恐龙的知识。通过这堂课,我深深体会到:课本是有限的,知识是无限的。如今的社会知识爆炸,教师不可能成为“万宝全书”。而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教师的高明之处是如何发掘学生的潜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让他们主动地获取知识,让学生收集、掌握大量恐龙的知识,是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理解运用基础知识去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可见网络环境可以向学生呈现出真实的问题情境,令到课本的内容与生活、生产紧密联系起来,弥补在传统教学中表现出的难以向学生创设真实情境的缺陷,同时提供的大量学习资源,可以为学有余力的学生做进一步的学习研究提供大量的资料。

2、网络教学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教学效果。

网络教学给传统的教学方式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因为它集声音、图像、视频、动画等内容于一体,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对学生回答的问题,计算机能及时予以评判。同时,通过自制网页与网络的有机链接,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活泼。像罗湖教育信息网、K12以及中国科普网等,都收藏了许多名校的教师教案、例题分析、疑难介绍等丰富的网上教学资源,学生针对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在网上找到解决的方法。学生也可以直接在网上查阅资料,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自主分析。

例如有关月球知识的内容的教学中,根据“激励”(内因)“环境”(外因)的两方面需要,把教学分为创设情景、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协作会话、效果评价这五个教学环节,运用多媒体网络进行教学。先通过有关太空情景的影片或图像的播放,假想太空漫游,在学生思想融入神秘太空、登月球旅行情景时给学生提出假想到月球旅行需带物品和可能看见的现象,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再具体指导学生去查阅有关资料(可以是校园网服务器上教师准备好的资料或是互联网上有关网站)。在指导学生自主获得有关资讯的过程中,教师利用多媒体网络的监看监听功能,对每位学生所观看的内容、聆听的声音和学生说话的内容进行监看监听,以便及时获得反馈信息,发现学生有问题,也可利用网络的“交互辅导“功能,在不影响学生学习的情况下,利用自己的键盘或鼠标切入学生的执行环境进行个别辅导。在完成自主学习后,教师让学生通过校园网聊天室进行讨论(打字速度不够也可以分小组口头讨论),交流对以上问题的观点,通过相互讨论来补充他们对这些问题的理解,这时,教师可以加入聊天室,引导学生的讨论(教师可通过巡视参于分组讨论)。讨论结束后,选出一些学生发言总结(各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教学小结并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最后,再让学生在电脑上完成动态网页形式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3、网络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为实现自主学习创设广阔的空间。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一切都是由教师主宰,从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步骤甚至学生做的练习都是教师事先安排好的。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这个过程,而在多媒体计算机这样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中,学生则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所要学习的内容和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比如:例如教学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岩石与矿物》这一单元时,如果光让学生观察岩石标本、矿物质标本发现有什么不同,是不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我们只有借助信息技术,引导学生从每种岩石出现的化学反应中认识岩石和矿物质,将无法解决跨越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经过漫长时间的变化各种岩石、矿物质缩短至几分、几秒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我们在教学中,先通过学生上网查询资料、信息,从学生最关注的矿物质信息,如由泥、砂、岩石的碎屑沉积形成的岩石;湖泊、海洋里的生物死后可能会沉积到水底,经过千百万年后变成了石油和天然气所带给人类的影响,让学生研究岩石与矿物质的形成过程。把复杂的岩石与矿物形成过程,变得集中、具体和形象,不仅让学生对岩石与矿物质的形成过程有了深层次的认识,更使学生经历了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我们正是利用了信息资源、现代化教学手 段来跨越时空的界限。将信息技术融合到小学科学教学中来,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和现代化手段,引入时代活水,与小学科学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和现代科技。改变传统的科学教学内容,不但使科学教材活起来,更让学生的科学学习置身于信息化的时代,同时也可拓展教师的知识视野。

4、网络教学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协作学习,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我们知道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科学的探究过程就是让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譬如:《空气的污染》一课,除了让学生通过网络集有关空气污染的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外,教师可提供本地区这方面的一些情况,让学生来讨论:“假如你是市长你又该怎样来治理我们的市区的环境呢?”通过问题的开放,启发学生发挥创造性,充分发展想象能力。又如《十年后地球的变化》科学主题教学中,我让学生自由组成小组,以小组的形式的进行协作式学习。首先让学生确定要探究的目标,然后让学生提出假设,再让学生自由分组立案选择研究的课题,让他们查阅相关资料,浏览有关网站,最后要他们将搜集的资料整理成幻灯片,校园小报,汇报探究,考察的结果。(让学生通过电脑、实物投影仪展示自己的探究、考察的结果,并分工协作进行汇报,有的同学在电脑,实物投影仪进行展示探究,考察的结果;有的同学用咪头进行讲述,分析,与大家进行交流。)

通过这样的协作式教学,要求为多个学习者提供对同一问题用多种不同观点进行观察比较和分析综合的机会,以便集思广益。这不仅对问题的深化理解和知识的掌握运用大有裨益,而且对高级认知能力的发展、合作精神的培养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可以说,协作式是最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也最有利于21世纪新型人材培养的一种教学策略之一。

5、网络教学有利于促进师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培养学生的互助精神。

师生的关系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在理智、情感、行为诸多方面的人际交往过程。“教”与“学”是通过人际交往才结合成一个统一的教学活动。课堂交往影响教学活动的效率与质量。课堂教学主要是师生之间的交往活动。苏霍姆林斯基说:“我坚信,常常以教育上的巨大不幸和失败而告终的学校内许许多多的冲突,其根源都在于教师不善于与学生交往。”为了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我们一改过去“教师讲、学生听、学生问、教师答”的陈旧落后的教学方法,采取以“学生学、教师导”的现代教学方法。

网络教学使学习过程中的交互作用扩大、增强。传统的教学,虽然表现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共在一个空间以及他们之间的直接接触的场景,但可能产生的交互作用却不会很显著。教室里教师与学生之间较多发生的是一种从教师到学生的单向作用,学生们很难 有机会系统地向教师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以及他们解决问题的具体过程。同班的同学们在一个教学日中,同学之间能够交流的话语屈指可数。网络教学却为交互式学习创造了新的可能。互动式的网络教学设计有可能使师生之间在教学中以一种交互的方式呈现信息。学生在网络中不仅可以接受知识,同时也可以在上面表达自己的见解。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反馈情况调整教学。学生不仅可以与教师发生交互作用,还可以向其它同学提出问题,并且发表自己的看法。这种交互式学习的开展,不仅仅表现为学习的效率和质量,更为重要的是每个学生从个体封闭的学习和认知中走出来,学会合作学习,获得群体动力的支持,从而培养了学生群体学习,互相帮助的精神。

应用网络进行辅助教学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让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感受、体验并内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是利用网络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进行探究性教学十分必要的。基于网络的探究学习是一种“链接式”学习,即是学生利用网络的链接实现学习的非线性化。学生根据个人的认知结构、认知习惯和认知水平,在多种选择下独立地、主动获得教师指导下建构知识的意义,“链接式”学习实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化、个性化。因此,基于网络的探究学习是非线性学习与线性学习的统一,它有利于学生根据自身已有的图式进行同化或顺应,有利于学生的认知结构既具有稳定性又具有开放性,从而促进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①《科学课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年2月

②《关于网络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思考》何克抗

《教育技术通讯》2000年3月 ③《信息技术教育实用教程》邬家伟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1年2月

④《小学科学课活动设计》王永胜 主编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年01月

发表在08年3月份《小学教学参考》

第四篇: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探究式学习

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探究式学习

小学语文教学中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实施素质教育,贯彻《语文课程标准》,全面培养小学生人文素养、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生存、生活实践能力,及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与方法,具有优秀品德情操和心理素质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语文现代性教育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网络环境下的探究式教学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进行多向交流的一种教学方式。它是指在计算机环境中,教师以课程标准和教材为基本依据,学生在教师启发指导下提出问题,通过个人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等形式,借助网络环境的网络资源解难释疑,分析和解决问题,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发展的一种教学形式。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具有形象性、直观性、色彩鲜艳、图象逼真等特点,能向学生真实地展现所学的背景和场所,为其提供生动活泼的真实语言环境,做到有物有意,使学生置身其中,以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知识的浓厚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

网络环境下, 教学结构一般呈现为:教师为学生创设一个网络学习的环境,根据教学任务创设问题情景,提出问题(探究的问题)→查找、筛选有效信息→自主探索,研究问题→成果交流,总结提高→迁移应用。课前,教师通过网络获取丰富的资源,充实自己的教学内容,获取本学科、本专业、本次教学内容的最新知识,最新信息,使得课堂呈现出开放性的特征。学生能主动地获取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汇编整理并放置在网络上的相关教学资料以及其它的网络资料,获得有关课程的基本知识。之后,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围绕着相关的问题进行自我探究或集体讨论,教师以平等的姿态参与和引导学生的讨论,使教学过程由传统的传承型转变为探究型。课后,学生开展一些研究性的小课题,把学生的学习延伸至课外。

在这个三阶段教学中,学生乐学、会学,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学生通过对所学内容的感悟、探求新旧知的联系,从而产生意义的建构,达到语文教学的三基(基本素材积累、基本知识掌握、基本能力培养)训练。

1.课前——信息搜索

学生知识面不是很广,对有些课文描写的情景、尤其是一些有关风俗、文化等知识,在学生的现实生活中无法感知,给语文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为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在课前,教师为学生构建学习主题相关的情景,诱导学生积极思维,让学生围绕教师设置的问题导向和提供的网络资源进行信息的搜索,在原有的认知图式或认知结构中用有关经验同化当前的新知识,实现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课前的收集与整理工作,有利于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有利于在抓好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双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更广阔的思考和创新的空间。教师为实现教学目的而进行软件设计、网页制作,提高了教师的信息素养,提升了创新能力。学生在开展探究、构建知识的过程中,发展了搜集整理运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学习能力、迁移实践能力,并在交流合作中培养了竞争意识,为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要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课中——合作探究

电脑和网络的普及使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成为可能,使课堂学习突破了原有的空间和时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个充分个性化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学习课本知识,上网自主、合作学习,注重对学生语文三基的训练。

3.课后——拓展延伸,使语文课程学习呈现多元发展

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未来社会,是多元化的社会,知识不再是通过教师传授而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课堂教学培养的是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让他们在课后围绕课堂所学内容,开展课后的一些探究,通过亲身实践巩固知识,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利用网络在课堂后开展一些研究性的小课题,既能对原有文本教材进行有效的拓展,实现课程结构的开放和多元性,又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把学生的探究学习延伸至课外,让课程呈现多元发展。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在创设情景,适时的启发引导;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在主动思考、自我探究发现的学习过程中。

利用网络创设全新的学习情景,构建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的学习环境,学生与教师在一个平台上,这是一种交互式的教学方式,真正体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网络教学的优势。

第五篇:网络环境下“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探究

网络环境下“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探究

新世纪的到来,给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21世纪的人必须具备四项基本能力:“学会求知,学会共处,学会做事,学会做人”。以人的终身发展为本,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种全新的、科学的学习方式,体现了社会发展的需求,人类生存的需求,为人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成为新世纪所需要的人才。在基础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广大教师正在改变老一套“静听”式的教学模式,努力实施这种新的以人为本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发展个性,表现个性,培养个性的过程。这一现象说明课程改革的新思想已经融入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并且正逐步转化为教者的实际行动。如何培养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也是当前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每一个教师都要面临的重要任务。

网络丰富的资源给我们带来了方便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显露出它的一些弊端。它在教育领域尤难驾驭,我们不能太高估了学生的网络应用能力,在教育内容上不能彻底放任自流。教师应引导学生逐步学会在这个虚拟世界中用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自主去探究一些有价值的信息资源,真正为我们的生活、学习服务。在教学过程中,我有意识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课题。如:社会关注的热点、信息科技课程的外延知识等等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对一些社会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甚至建议。

许多社会学家认为“合作的交往,较之竞争的交往在当今及未来世界里更为重要”。合作学习的代表人物约翰逊兄弟认为:如果学生不能够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他人的合作性互动之中的话,那么这些知识和技能都是无用的,这种教育就是失败的。因此,把合作学习的观念引入教学系统,不仅是为了顺应教育社会化和培养社会所需人才的需要,而且是为了更好的体现新教材中新的教育理念。而网络这个新技术的发展给全世界的面貌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教育必然就是首当其冲。

“在社会中,任何一个个体都不是孤立单—的存在的,而是在与周围.人及环境的相互的作用中存在和发展的”。“通常说的互动指在一定社会背景与具体情景下,人与人之间发生的各种形式、各种性质、各种程度的相互作用与影响„”。在这里所说的互动,是狭义的互动,指信息技术课程合作学习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在网络环境下合作学习把老师的“一言堂”变为学生的“群言堂”,无论形式或内容都给学生更大的思维空间。在平时的课堂活动中,组织好相对稳定的实实在在的合作学习的集体,围绕课堂主题内容开展活动。正如人本主义创始人马斯洛所说的:自主性的主动学习,比教师强加逼迫的学习,效果要好得多。这是因为“自由程度越高的活动,往往身心投入的程度也越高”。坦诚交流促进“生生互动”。共同目标推进“生生互动”。

教师参与促进“生生互动”。教师始终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即“促进者”。讨论前,教师激发学生探索欲望,鼓励他们自主获取知识。讨论中,老师及时发现富有创意的见解,当场给与鼓励性评价。利用学生的从众心理加以引导,为他们的讨论“推波助澜”。整个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参与,双向交流,相互作用,彼此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教师不再充当唯一的信息源,而是引导学生获取资源的人。以往人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实施网络环境下的合作学习则要求老师不仅自己要有长流水,而且要引导学生学会探寻那不息的源头活水。这就改变了教师单向输入,学生被动接受的状态,使孤军奋战的老师有了并肩战斗的伙伴。

对学生学习的情况我们专门有一个评价体系,进行定期开放性评价,填入相应的评价表,及时反馈至教师机中,并自动统计出过程评价分,结合结果评价,能基本确定学生的学习情况。在此过程中,除了评价知识、能力外,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加以评价、矫正。生生、师生共同评价,真正体现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下载基于网络环境下学生学习自觉性问题探究(优秀范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基于网络环境下学生学习自觉性问题探究(优秀范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网络环境下电子备课探究(最终5篇)

    网络环境下电子备课探究 高邮市教育局教仪站 柏永志 [摘要]:备课是教师教学工作中的重要一环,而电子备课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也走进了农村各校教师的工作当中。本文主要对农村......

    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策略探究

    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策略探究 [ 内容摘要] 信息技术教育要适应新课程的要求,适应社会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正确的方法,以此来引导学生有效利用资源,......

    定稿、学校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探究

    目 录 摘 要„„„„„„„„„„„„„„„„„„„„„„„„„„„„„„„„„„„„1 关键词„„„„„„„„„„„„„„„„„„„„„„„„„„„„„„„„„„......

    网络环境下数学课堂教学新模式探究

    网络环境下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文章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辅助教学已成为数学教学的必然趋势,将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相结合,以Internet或局域网为依托,构建数学......

    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小学英语教学

    《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小学英语教学》 心得体会 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的发展,网络教育正逐步成为二十一世纪先进的教育基础设施。那么,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小学英......

    网络环境下

    以网络的名义 ――浅谈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设计 摘要: 当今世界,个体的学习能力已成为一项最基本的生存能力。随着信息时代的降临,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存方式和学......

    网络环境下初中思想政治研究性学习方式的探究

    网络环境下初中思想政治研究性学习方式的探究 ●陶晓涛 初中思想政治的学习是很强调情境体验、交流和创造性表达的,这需要大量的信息,而网络是世界上最大的信息资源库。这些信......

    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探究(5篇)

    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探究 [摘要] 网络环境下的课程教学需要从传统的教学模式、学习方式转向自主学习方式。提出了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阐述了构建网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