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人教版一下同数连加反思
“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问题”教学反思
宁波市江北区第二实验小学 宁镇路校区
唐军军
本课是人教2012版新教材新增的内容,个人觉得,在一年级下册新增“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问题”的教学是改版教材的一个亮点之一。这对于学生以后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是一个非常有利的铺垫。
新版教材和解决问题有关的改动都有利于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例如对于信息的选择,多余信息的出现,也是新版教材较之旧教材不同的地方。所以,本课教学中除了重视同数连加的教学,也注重了信息选择的复习。要求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不断地思考、分析,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一开始选取小棒摆三角形,得出1个三角形用3根小棒,2个三角形用6根小棒,3个三角形用9根小棒,第二个三角形采用让学生自己到黑板前来拼的方法。这个过程既是后续学习的铺垫,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例题之前,出示了一道信息不足的问题,“同学们一起折小星星,每人折5个。他们一共折了多少颗小星星?”一开始就有学生表示可以解答,在深入思考之后,学生发现“不知道有几个小朋友在折小星星,问题不能解决。”这里就考验了学生的分析能力。接下来就让学生补充信息,补充信息后出示完整的例题:“3个同学一起折小星星,每人折了5个。他们一共折了多少个小星星?”两道题的比较过程中,让学生理解了“3个”的重要性。没有告诉我们“3个小朋友”,问题不能解决,告诉我们有“3个小朋友”,问题就能解决了。可以在解决问题列的算式“5+5+5”中却没有“3”,这样,就引出课本课教学的关键点,“3”,也就是表示相同加数的个数的数在哪里的问题。这个问题让学生想一想,跟同桌小朋友说一说。这样,学生就发现“3藏在5里面,有3个5”。到这里,教学的重点,也即难点得到了突破。
本课教学内容,列表解决问题的引入也是教学的难点之一。为引入列表解决问题,我特意对例题做了补充,增加了“6个小朋友折小星星了,每人折了5颗,一共折了多少颗小星星?”的例题。备课中,我的预设是学生不能自主发现列表解决的方法,但是教师要让学生理解列表解决,并体会列表解决的好处。因为5的个数有6个,列加法算式看起来个数不是很清楚,而列表解决就很清楚地看到“6个小朋友折了30颗小星星”。教学这个例题,我还准备了小星星的学具。每个学生发到6组小星星,每组小星星有5个,相当于1个小朋友折的小星星。其实,没有学具学生应该也能列出算式。但是,一年级的孩子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导,虽然有前面的铺垫,但这道例题小朋友的个数比较多,有具体材料的支撑,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同数相加的算理。而且,在摆一摆的过程中,学生也能感性认识“5”的叠加过程,即由“5”到“10”到“15”„„这样,通过摆一摆,在本环节的反馈中,就出现了学生“先把两个5相加得10,再加两个5,这样4个5相加得20,再加两个5,一共6个5相加得30”这样具有过程的思维展示,这种思维也体现了初步的表格思想。
本课的练习有三题。一题是尝试练习,是课本做一做的题目,以巩固新知。两题是补充练习,其中第一题就设置了多余信息,“每条小鱼用4块黄卡片和3块绿卡片拼成,拼3条小鱼,一共用了多少块黄卡片?”需要学生认真读题分析。在巡视过程中,不少学生选错了信息,也有不少学生选对了信息。反馈时,先让一个错的小朋友展示了自己的方法,再问有没有不一样的时,不少做对的小朋友没有举手,看来,学生表达不同方法的勇气还是不够。所以,这一环节在教学时没有达到应有的高潮,教学语言的组织需要进一步斟酌。
对照教学设计,本课教学目标已达成,教学重点也以基本突破。但是列表法解决问题还有部分学生没有掌握。在后半段的学习中,学生的注意力不如前面半节课集中,还应当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吸引学生注意力。教学中课件遥控器出现了问题,浪费了一些时间,课堂作业本在课堂上没有时间完成,时间安排也需要进一步调整。
第二篇:《同数连加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用同数连加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学生掌握了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学习了一些基本解题策略的基础上,进一步安排学生学习同数连加解决实际问题。这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也更具有挑战性。这需要学生充分理解题意,能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题目的理解,并探索和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节课在教学设计上我注重:
1.学生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在例题图出示以后,让学生充分观察情境图,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画面的意思,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出问题后,让学生尝试自己列式。列式后,由学生质疑:“3个同学”、“每人折了6个”这两个条件在加法算式中用到了吗?这个教学难点是让学生自己去思考的。
2.解题方法多样化。如何解决“他们一共折了多少个小星星?”这个问题,方法是不一样的,可以列综合算式,也可以列表解答。在这一环节的活动中,学生没有想到列表的策略,我就引导学生去思考,该如何填写表格。算完后,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哪种方法更简便。
这节课中我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 1.教学重难点点突破得还不够。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得有些快。尤其在教学例题时,我引导学生理解“每人折了6个”是什么意思。可是,我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思考,去交流,去体会。这使得我没有关注到,是不是每一个学生都理解了题意。
2.教师的评价语言不够丰富,对学生的激励效果不够,未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做练习题时,没有及时、充分地表扬一些回答问题出色的学生。所以,课堂气氛显得不够热烈,个别学生做题不认真,还不仔细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另外,我还要注意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吸引在课堂上。一年级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不管是在新知设计环节,还是练习环节都要符合一年级孩子的心理特征与认知特征。
总之,我需要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水平,进一步丰富课堂活动,提升课堂驾驭能力,要向有经验的教师多学习,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能力。
第三篇:连加连减 教后反思
连加连减 教后反思
本课练习环节,我设计了一个具有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说出在生活中用到的连加连减计算的问题?针对学生的回答,再列式解决问题。这一环节拓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能各抒己见,说的问题新颖而且切合实际。例如:李达同学说的:“我有3支铅笔,刘畅有2支,王京杭有4支,一共有几支?孙雨欣同学说的:“妈妈买来10个桔子,我吃了2个,爸爸吃了3个,还剩几个?同学们气氛活跃,争先恐后抢着举手发言。真正做到把知识运用于实践,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对知识有一种实质性的理解,充分体会到数学的价值所在。
一年级学生注意力易分散,要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吸引在课堂40分钟是需要很大技巧的。不管是在新知环节,还是练习环节我都设计了符合一年级孩子心理特征与认知特征的问题。在练习时我从课堂中寻找要解决的问题,例如:先请1名同学起立,再请他前面的3名同学起立,他后面的4名同学起立,一共有几名同学起立了?先坐下2名同学,再坐下3名,还有几名同学起立?同学们都特别感兴趣,很快说出算式并口算出得数。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中处处用数学。这样的课堂效果很好,能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由于个别学生平时对看图说图意的表达能力训练的少,所以对动态课件喂小鸡的过程及摆小棒的过程不会用语言表述,不会提出数学问题。以后课堂上教师应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第四篇:10 以内数的连加(参考教案一)
教学内容:
连加(《现代小学数学》第一册第67~68页).教学目标 :
①在学生掌握10以内的加法基础上,学会10以内连加的设计方法和运算顺序.②能看图,用四句话把图意表达清楚.教学重点:
掌握连加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教学过程 :
一、复习
口算:1+3,4+2,3+4,7+2,2+2,4+3,3+3,6+3
二、新课:
(一)出图引出新课.问:[1]谁能看着图把图意说一说?
生:左边有1朵花,右边有3朵花.(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用三句话完整地回答.即:说出两个部分数量,提一个问题,求总数量.)
[2]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3]怎样列式?
板书:1+3=4
还可以:3+1=4
问:1和3在图中表示什么数量?
目的:使学生清楚三个数量之间的关系.通过学习旧知识,为学习连加做好铺垫.(二)揭示新课 1.出图
师:(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这幅图与刚才复习的那幅图有什么不同?)2.提问:
[1]这幅图是由几部分组成的? [2]谁能用四句话把图意说一说? 生:(左边有一朵花,中间有三朵花,右边有两朵花,一共有几朵花?)请2~3名同学说图意.(学生看图说,老师检查学生表达是否完整,对说得好的学生,老师要给予表扬.)3.师:要求一共有几朵花,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生:用加法计算.因为是把三部分的数量合起来,求总数量.师强调说明:把三部分数量合起来用加法计算.4.怎样列式? 1+3+2 问:还可以怎样列? 这时教师启发学生积极动脑思考,教师把学生说出的不同算式板书在黑板上.3+1+2 3+2+1 1+2+3 2+1+3 2+3+1 请学生观察.问:[1]这几道题中每一道都有几个加数?
[2]这三个加数都是表示图中的什么数量?
[3]说明是几部分的数量合起来的?
(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观察,使学生初步感知到:连加法是由三部分数合起来的).5.(请学生再观察.)
问:把三个加数合起来需要几个加号?
生:把三个加数合起来需要两个加号.教师小结:凡是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并且只有加号的算式,我们就叫它连加算式.(教师归纳小结,使学生初步建立连加概念.)
(三)宣布课题讲连加读、算方法.今天,我们要学的新知识就是三个数的连加算式.师:1.连加算式怎样读呢?
(老师范读,学生边听边记.)
第一道:1+3+2读作1加3再加2
第二道:1+2+3读作1加2再加3
下面几道题由学生依次读出.2.连加算式怎样计算呢?
师讲计算过程:
[1]连加要分两步计算:先把前两个加数相加(边讲边画),再用得数与第3个加数相加.老师完整地把这算式的计算过程说一遍:
[2]问:谁能把老师说的计算过程说一遍?
(师可以检查出学生是否认真听了.)
[3]依次让学生说几道题的计算过程.(师重点听学生说题的运算顺序是否正确.)
3.总结连加运算顺序:
[1]先让学生根据板书的计算题,自己总结出连加的运算的顺序.[2]老师再归纳:求三个数的和用连加计算,计算时,按顺序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也可以按学生自己总结的运算顺序记.这是连加的基本顺序.等我们将来学习了加法交换律以后,我们就知道还可以有其它的顺序.(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三个数相加叫连加法,连加要按顺序计算.)
(四)巩固练习:
1.出示手绢图
(通过本图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连加算式和运算顺序.)
步骤:[1]请大家先观察绳子上晾着什么?
[2]两人用四句话互相说图意.[3]指名请学生说图意.[4]说说用什么方法计算.[5]请学生在磁板上列算式:(生可以根据图的先后顺序列式.)
3+4+2
4+3+2
3+2+4
2+3+4
2+4+3
4+2+3
[6]反馈:学生说算式及答案,老师板书.观察:每一道题的列式都不一样,为什么得数不变?(通过观察讨论,使学生总结出:每一道题的三个加数都是一样的,只是交换了加数的位置,所以得数不变.)
(学生写,老师巡视,看是否正确.)
2.出示活动卡片,口说计算过程,检查学生掌握情况.3+1+5=9 3+3+1=7
2+2+4=8 2+1+2=5
(以上四道题请四名学生说过程,生说一部分,师出一部分.)
下面两道题两人互相说计算过程.1+6+2(1,3,5组说,2,4,6组听)
4+4+2(2,4,6组说,1,3,5组听)
3.做68页独立计算第二题(师巡视,重点检查较困难一点的学生是否已经掌握运算顺序.)
4.判断:
(通过判断教育学生认真审题,看清加减号,养成仔细检查的好习惯.)
5.用数字卡摆连加算式.(每次用4张数字卡片两个加号,摆一道连加算式,摆一道在磁板上写一道,看谁摆得多.)
(五)课堂总结:这节课,你们掌握了什么新知识,知道了什么?
在学生说的基础上老师归纳:
我们学习了连加算式,知道了连加算式的运算顺序,大家要牢牢记住.板书设计 :
第五篇:用同数连加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用同数连加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洪湖市实验小学:谢芳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学习了一些基本解题策略的基础上,进一步安排学生学习同数连加解决实际问题。这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也更具有挑战性。这需要学生充分理解题意,能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题目的理解,并探索和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这节课,我我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学生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在例题图出示以后,让学生充分观察情境图,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画面的意思,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出问题后,让学生尝试自己列式。列式后,由学生质疑:“3个同学”这个条件在加法算式中用到了吗?这个教学难点是让学生自己去思考的。
2、活动形式多样化。在例题出示以后,为了进一步让学生理解例题中题目中的意思,我让学生动手实践,用学具摆一摆图中的信息。让学生自己用更形象生动的方法去感悟题意,也培养了学生小组合作的意识。
3、注重算法多样化。如何解决“他们一共折了多少个小星星?”这个问题,方法是不一样的,可以列综合算式,也可以列表解答。在这一环节的活动中,学生没有想到列表的策略,我就引导学生去思考,该如何填写表格。算完后,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哪种方法更简便。这节课中我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
1、教学重难点点突破得还不够。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得有些快。尤其在教学例题时,我引导学生理解“每人折了6个”是什么意思。可是,我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思考,去交流,去体会。这使得我没有关注到,是不是每一个学生都理解了题意。
2、练习题的层次性欠佳。我设计的练习题没有围绕教学中的难点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但是练习题的层次性不强。有些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了,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也随之降低。
3、教师的评价语言不够丰富,对学生的激励效果不够。学生做练习题时,没有及时、充分地表扬一些回答问题出色的学生。所以,课堂气氛显得不够热烈,个别学生做题不认真,还不仔细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另外,我还要注意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吸引在课堂上。一年级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不管是在新知设计环节,还是练习环节都要符合一年级孩子的心理特征与认知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