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学过程中比较满意的地方
教学过程中比较满意的地方,以及自己的教学不足。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小组合作评价的教学手段,立足根本,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重学生长远的发展。
一、语法方面
虽然目前英语教学淡化语法的地位,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这一部分不可或缺。在本单元中,首次出现了现在完成进行时的用法,在口语运用方面,可以以模仿为主,但从处理习题以及帮助学生理解这种时态的角度考虑,我还是利用了一节课介绍了完成时态的用法,主要从(1)现在完成时态的含义(2)现在完成时态的结构(3)现在完成时态中的常见副词(4)常与现在完成时态搭配的时间状语 等几个方面着重讲解,特别是在处理时间状语时,对for 和since 的用法强调了他们的使用和区别,效果非常好。后来在进行课文教学部分时,事实证明对教材内容的补充,特别是语法方面的补充,极大地帮助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并在课后练习时对时态的运用也轻松很多。目前学生在进行阅读训练时,常常会碰到这种时态,解决了这个问题,也帮助他们阅读分析短文,事半功倍。
二、口语交际方面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十分重视听说训练,尝试让学生在口语运用中学会表达他们的个人意见,抒发个人情感。因此,在第六单元中,功能话题是谈论个人的业余爱好,谈论人们收藏某物有多长时间。这与学生的个人生活息息相关,只要引导得当,极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开展关于这一话题的讨论。在准备上课时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向学生展示我的收藏品“邮票”,精美的图片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适时向学生提问:
(1)Do you like collecting stamps?
(2)How long have you been collecting them?(3)How many stamps have you collected?
有了良好的开端,课文的对话教学就顺畅了许多。
2、在教学Section A 3a“山顶中学的滑冰马拉松”,采取听录音,回答问题的方式,Ask: Who is the best student in the school skating marathon? 在完成第一项听力任务后,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再提出问题。开展小组合作竞赛的方式,以提问题最多和回答问题最多的小组为优胜组,给予奖励。因而学生一直在积极参与,提出的问题之丰富,超越了老师的想象,体现了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取得了极佳的效果。事后,我调查了一下,许多同学已在课上背下了课文,课文内容耳熟能详。
3、在对待开放性话题上,是我与学生最愿意进行的部分。本单元我们选择的开放性话题是:What’s your hobby? And how long have you been doing that? 在有准备的条件下,学生的回答的确是花样百出,令人捧腹。但在轻松的谈吐中,他们却都能自觉地使用我们学到的语言目标,对重点句型能熟练运用,可喜的是,许多同学对完成时态的用法超越了教材,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并能使用准确。
三、情感态度方面
(转载自本网http://www.xiexiebang.com,请保留此标记。)
第二篇:我比较满意的课堂教学设计
我比较满意的课堂教学设计
第三课 金字塔与古埃及文明
(一)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要求了解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杰出代表.说明古埃及文明在世界古代文明产生和发展中的地位,认识金字塔建筑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成就和意义.本课第一目是”金字塔的建造”, 讲述金字塔来源的社会背景, 金字塔文明的发展过程以及是古埃及文明的杰出代表.第二目“金字塔的结构”介绍金字塔令人叹为观止的高超建筑结构和艺术,说明金字塔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成就和意义.第三目“解开金字塔之谜”即对金字塔的建造方法提出了许多研究的假说和猜测,探微金字塔研究中的“疑难和奥秘”,并指出古埃及人凭借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完全有能力创造人间奇迹.第四目“古埃及文明的象征”介绍古埃及文明在世界古代文明产生和发展中的地位,并进一步指出它是君主专制高度集权的历史产物.本课第二、三、四目是重点。学生分析
学生初中虽然涉及世界古代史不多,但对世界文化遗产的课程内容当中,许多疑难与奥秘问题都是非常有兴趣的.可以作为探索和研究的良好素材。古埃及金字塔的奥秘即是组织探究式学习的最佳可选课题。课外读物,影视媒体,网络信息都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资源库, 从而为学生主动进入研究性学习创造了条件.教学目标
一、基本知识:金字塔、法老、狮身人面像.古埃及文明在世界古代文明产生和发展中的地位.金字塔建筑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成就和意义
二、能力与方法
1、通过情景和问题探究法,举例说明金字塔超凡的建筑结构和艺术, 说明金字塔文明在世界文化遗产中的历史地位.2.举例分析金字塔建筑科学技术方面的成就, 说明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从金字塔建筑的成就感悟,树立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责任感.2..探究式学习在研究中的“疑难和奥秘”,培养探究历史的兴趣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杰出代表以及金字塔建筑群的社会文明价值;古埃及文明在世界古代文明产生和发展中的地位
难点:探微金字塔研究中的“疑难和奥秘”;金字塔建筑群的社会文明价值
教学方式 由师生共同参与进行的探究式学习, 可设计网页式多媒体课件。在师生讨论气氛中注重解释与适时拓展,有助于学生对金字塔建筑群社会文明价值的记忆和深刻理解。
教学用具
采用制作Power Point 课件方式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课前探究
①组织学生通过网络下载有关金字塔建筑群的图片及其文稿,初步了解金字塔研究中的大体脉络。
②思考课后《知识链接》与解析和探究。
(二)导入新课
(三)教学结构
一.金字塔的建造 1.金字塔的历史来源 2.陵墓与木乃伊 3.金字塔的建制成型 二.金字塔的结构 1 建筑史.上的奇迹 2.古埃及人民的天才创造力 三.解开金字塔之谜
1.力学之谜:和诅咒之谜的奥妙 2.拨开迷雾,还原历史真面目 四.古埃及文明的象征
1.古埃及文明在世界古代文明中的地位 2.金字塔是君主专制高度集权的历史产物.(四)师生互动
一、金字塔的建造
二、学生对课文第二.第三.第四子目的理解与探究:金字塔的结构
课堂总结
教师: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无不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而自豪。然而,当我们粗读了尼罗河文明之后,脑海中不由得闪现出“天外有天”这个词汇。毋庸置疑,中华文化底蕴是丰厚的,而别的民族的文化,也有许多超过我们之处。明确了这一点,我们才不至于妄自菲薄,才会更加虚心地学习别的优秀民族文化,以此进一步完善自我。金字塔,这座它山之石,将永远是我们心中的丰碑。
今天的学习,大部分都是同学们自主探究完成。同学们求知若渴的精神让我倍受感动,也深受鼓舞。当然在同学们的探究过程中,也有被伪科学迷惑住的地方,例如埃及人DNA之说就不是科学的论据。这也是我们在今后学习中必须注意的问题。
课后作业:(1)阅读与思考(2)解析与探究(3)自我測评 如何理解古埃及文明在世界古代文明产生和发展中的地位?
教学后记
(教学设计和勾思)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对象,处于“互动式”教学过程中的中心地位。要使学生成为有独立行为的人和有自觉的、有意识的人,才能在学习中具有自主性和主动性。学生自觉主动参与学习的程度将直接影响和制约整个教学过程的发展和教学的结果。要落实学生学习主动性原则,必须在“我要学习”——“我能学习”——“我会学习”几个环节下功夫。“师生互动”历史课堂教学模式是当今许多教学改革的较成功经验,有其独特特点:
1、课堂上老师精讲妙问,学生精看巧问;学生间互问互答;不是要我学,而是我要学。气氛活跃、师生互动,激发兴趣。
2、营建和谐、民主的学习气氛,形成良好师生的关系。教师不是师道尊严的长辈,而是学习的朋友式。
3、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团结进步的能力。形成勇于质疑、求疑、争论的思维品质和心理品质。鼓励自主思考、独立发现和创造,使学生乐学、会学,培养研究性的学习能力。
4、面向全体学生,有利于转化差生,共同进步。
“师生互动”历史课堂教学模式融合了目标性、创新性、自主性、探究性的素质教育模式,如果能成功建立并完善它,相信一定会形成师生关系的革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课堂效果。
第三篇: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情境
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情境
在本次历史培训中观看余桂元教授关于《初中历史“资本主义的兴起”教学问题解决与课例观摩》的一系列视频,受益匪浅。在视频中余教授提到教学情境是指知识在其中得以存在和应用的环境背景或活动,其功能是能够激发和推动学习者的认知活动、实践活动以及情感活动等,能够提供学习的素材。她提出了创设教学情境的四种方式:一,借助实物和图像创设情境;二,借助动作(活动)创设情境;三,借助“背景”创设情境;四,借助熟悉的情感体验创设情境。
在现在的教学中明确提出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而历史学科是最能体现这一要求的学科。因此,如何借助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更好的上好历史课就是老师们面临的一个新问题,恰好,教学情境的创设非常适合。
事实上,由于中国历史一脉相承,不管是中国古代史,近代史还是现代史都非常能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但是中国近代屈辱的历史和中国人民不断的抗战是最能体现这一特点的时代。每次上这一段历史都能感受到学生们时而义愤填膺时而伤感忧愁。在上《甲午中日战争》这一课尤为明显。在导入里我放置两张对比图,一张是日本吉野号战舰一张颐和园中石舫。吉野号是当时世界上最快的战舰之一,据说是为中国特制,李鸿章非常欣赏这艘军舰,但由于慈禧太后挪用北洋水师三千万两白银的军费为自己过寿修建圆明园而无力购买。日本皇太后带领日本贵族女性捐出自己首饰购买了包括吉野号在内的数艘军舰,最终击沉致远号的就是此舰。而中国留下的是沉重的摆设石舫。课还没开始学生纷纷概况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在教学过程中播放了甲午中日战争的视频,学生们看见邓世昌的英勇举动最后壮烈殉国发出咯吱感慨之声。在腐败清政府的统治之下正是有这些爱国人士不断付出,中国才没有最终灭亡。甲午中日战争也告诉学生们一个我们先辈用无数血泪换来的教训:落后就要挨打!后辈需要努力奋进。
第四篇:教学过程中的基本要求
教学过程中的基本要求
一、备课(8条)
1、任课教师要认真学习所任学科的课程标准,了解课标,明确教学的目的及任务,制定简明的教学计划和单元教学设计,认真填写“学期教学进度表”。
2、要深入钻研教材,弄清本学科的教学任务及教材结构体系,了解各章节内容在整套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及该科与相关学科的联系,明确重点、难点,按课时写出教学设想。
3、要熟悉学生。学校教务处要督促教师制作教学卡片,记载学生的思想表现,“双基”的掌握情况,学习习惯、方法、态度、个性特点和教师的要求和意见,把德育工作贯穿于教学环节的始终。
4、在有3个班以上的年级设立学科备课组或在教务处领导下的各学科集体备课小组。集体备课小组或年级备课组要以教材内容或章节组织集体备课,并做好教研记录。每次活动均有中心发言人,中心发言人由备课组长提前指定。
5、教研组或备课组要对每一章或单元的教学目的、要求、重点、难点及作业、评估测量的标准有统一要求。
6、坚持集体备课。集体备课应在个人钻研教材、备好课的基础上按单元或章节超前一周进行。备课要充分运用现代教学网络,现代远程教育资源,1000人以上规模的学校要逐步实现电子备课。
7、要按时写好教案。教案应包括本课的教学目的、要求、重点、难点、讲授内容、教学过程与“双边”活动设计、课内外作业及板书设计、课后记载或课后反思等内容,坚决禁止不备课就上课的情况发生。
8、要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教师对课堂上需要讲解的例题,需要演示的实验以及布置给学生的作业及练习应预先熟悉,准确掌握,对上课需要的教具及实验设备要事先备齐。
每位教师做到了以上8条,才能上课。
二、上课(10条)
9、上课预备铃响,教师进入教室,还礼后,开始组织教学,检查学生人数,稳定学生情绪,教师上课不能迟到,不坐着讲课,不吸烟,中途不准离开课堂或接听手机,要按时下课,不得拖堂。
10、要认真执行教案意图,按照“少讲、精练、活跃”的课堂教学原则,安排好每一堂课的教学内容,做到“一课一得”。要严格杜绝将错误知识传授给学生,一经发现,学校应作为教学事故处理。
11、上课要讲普通话且语言规范、简明、流畅,力求准确精炼,富有幽默感,教师要带头使用礼貌语言。
12、教师上课要衣着整洁、仪表端正、精神饱满、态度亲切、循循善诱、声音宏亮,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13、课堂板书精心设计,布局合理,排列整齐,字体要规范,大小适度,不写繁体字和异体字,更不能写错别字。
14、组织教学要贯穿于每堂课的始终,要精心组织好每一个教学环节,精心安排,有条不紊,使课堂生动活泼。教师要善于创造融洽和谐的教学环境。
15、要积极鼓励学生发表意见和看法,发言时声音宏亮。教师要耐心听取学生的意见和看法,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发言。对个别不遵守课堂纪律的学生,要耐心教育,不得随便将学生撵出教室,赌气不上课或惩罚全班学生。
16、要重视直观教学,要充分运用网络、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实验仪器等进行教学。凡该用而未用者要进行批评教育,重者要根据学校管理条例进行处理。
17、各科教师要坚持课改,努力改变教学方法,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8、教师要及时总结、记录教学效果,特别摘记教学得失,写出经验体会,做好课后小记,以便积累资料,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有计划、有目的地逐步提高所任学科的教学质量。教学经验总结和体会每学期不得少于2篇。
三、作业(7条)
19、教师要明确作业要求,教师应把所任学科的习题先做一遍,要认真研究各类习题的编排意图和覆盖面,随时掌握易出现的问题,做到教材内容与习题训练心中有数。
20、作业布置要适量,作业的浓度和广度要适当,主要学科作业堂堂必练,作文要达到规定篇幅,并全收全改(各校应制定各科作业和批改次数量化标准)
21、要严格要求学生规范认真地完成作业,对不规范的作业应退回,并在老师和同学的辅导下重做。
22、对学生的作业要及时检查。学校每学期要以校或班级举办优秀作业展览,要注重培养学生严谨、认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
23、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作业,不许抄袭、拖拉和草率应付,对不做或抄袭作业的学生,应及时批评教育,并严格要求补做或重做。
24、作业批改要认真、及时、正确,批改符号要规范,要对作业给出意见,批语要多用激励性语言,学科作业要按教材求要全批全改,课外练习批改方式可多样,重在实效。
25、要重视作业讲评。每位教师应有作业批改记录,认真记载作业中的典型错误及典型解法,及时做好作业讲评,帮助和培养学生积极主动、认真规范地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
四、辅导(5条)
26、教师要利用自习及课余时间深入班级辅导。辅导要面向全体学生,内容要精心安排。教师不得利用辅导时间讲授新课。
27、要特别关心学困生,加强对他们的个别辅导,耐心帮助他们进步。不准用罚做作业的办法惩罚犯了错误的学生。
28、要鼓励学生发展个性特长,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给予适当拔高指导,积极创造条件,鼓励他们冒尖,使其健康成长。
29、各科教师应结合自己的业务实践发展自身的特长,积极承担“地方课”、“社会实践课”和课外活动的辅导任务。
30、每位教师都有责任指导学生小发明、小创造,撰写小论文,要积极参与办墙报、板报等课外活动,帮助学生开拓知识视野,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能力。
五、实验实践(2条)
31、要重视实验教学。要认真上好实验课,精心做好课堂演示实验。凡是教材规定的内容必须百分之百让学生亲自去做。教师要动手改装和自制教具,保证实验课正常进行。
32、对实验或实践报告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要有意识地通过实验或实践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研究问题的能力,树立实践第一的唯物辩证观。
六、考试(8条)
33、要按市教育局、市教研室、学校的规定认真组织期中期末考试。教师平时要通过单元测试、课题提问、作业、练习、个别交谈等方式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状况,不得随意增加考试次数来强制学生学习,以免加重学生负担。
34、要认真组织考试命题,做好保密工作,试题要体现素质能力的要求,做到难易适中,不出偏题、怪题。
35、考试前教师要帮助学生系统地进行复习,不能采取划范围、估题、猜题等不适当的复习方法。
36、要积极改进考评办法。引导学生全面发展。(1)语文考试和外语考试,要把口试和笔试结合起来;(2)物理、化学、生物要把书面考试与实验操作考核结合起来;(3)思品、政治思想课要把书面考试与平时表现考察结合起来。
37、市教育局、市教研室统一组织的调研考试各校均要按要求认真组织。
38、教师要严肃考试纪律,认真监考,随时巡视,防止舞弊行为。教师不能泄露试题,否则,市教育局、学校将严肃处理。
39、评阅试卷要按照统一的评分标准进行,做到公平、公正。阅卷后,学校教务处,各科教师要进行试卷质量分析,并按照规定做好各项统计评估上报。
40、考试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生分数不能排队,更不能张榜公布名次。试卷应及时发还学生过目,教师要做好试卷讲评,让学生不仅了解考试结果,而且还能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学习成绩。
第五篇:教学过程中的困惑
教学过程中的困惑
近两年来,课程改革的春风吹绿了神州大地,带来了令人鼓舞的变化:教育观念发生了变化;实验教师的改革热情高涨;课堂和学生生活出现了新的变化;参与、支持课程改革的氛围逐步形成……但部分教师对新课改还是有点茫然不知所措之感,本人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困惑。
困惑之一:对待学生差异,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动起来的困惑
新教材注重方法的多样性与教学中个别学生掌握不扎实之间存在矛盾。
新课程信息的呈现形式多样而有可选择性,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答案不唯一而有开放性,这在很大程度上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励学生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我们在教学实际中发现,智力较好、反应较快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可能掌握了较多的方法,但对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来讲,很可能一种方法也没有掌握。
对于班级授课制的现状,这些学生的遗留问题对以后的学习能力的提高产生了制约,使他们在逐渐丧失学习兴趣,不得不让人担忧。
当前,我们的教学,必须克服教师满堂讲,学生被动听,少数学生学习,多数学生陪坐的倾向。教师要想方设法,引导全体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真正做到使每个学生都能动脑、动口、动手、动笔,每个学生都会听、会想、会说、会做。
要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教师要强化主体意识。教学中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能让学生动口的地方一定让学生去说,能让学生动手的地方一定让学生去做,能让学生动笔的地方一定让学生去写,能让学生动脑的地方教师决不要包办代替。
要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教师要努力营造一种融洽、和谐的课堂氛围。“亲其师而信其道”,学生往往喜欢哪一位老师,也就喜欢了他所教的这一门课程。要学生亲其师,老师必先爱其生。老师热爱、理解、尊重学生是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和活跃课堂气氛不可缺少的前提。学生在一个和蔼可亲的老师面前,在愉悦、宽松、自由,学生感到“心理安全”的气氛中学习,才能最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要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教师还要加强学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说过:“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因此,教师在教学时,不仅要考虑自己如何教,还要指导学生如何学。学生自主,就是学习过程完全由学生自己做主。既然是自己做主,那么,一节课内学什么,怎么学,都应该由学生说了算。这可能吗?真的是这样,我们的教学任务如何完成,我们的教学目标如何达到?学生真的都具备了这样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还要老师干什么?我想,比较实际作法应该是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己动手学习。老师要根据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来事先规定学习内容,确定学习目的,设计学习方法及学习步骤,组织学生自己动手去利用老师教给的知识去探索,研究,感悟,积累知识,最后让知识转化为能力。
在信息交往的方式上,提倡多向交往的方式,可以教师指名回答,也可以同桌互说互听,还可以小组讨论,使每个学生都动起来,都有表答自己意见的机会,使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人。如果真能做到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课堂教学改革就会出现新局面,教学质量就会稳步提高。
困惑之二:对待教师自身素质提高的困惑
新教材空间自由度大与教师创造性实施能力小的矛盾。
课改过程中教师急切地想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但听几节课似乎成效不大,专家的报告、先进的理念要转化为教学实践,也需要一定的可操作性,教师对怎样提高自身素质产生困惑。
我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力图摒弃陈旧的教学模式,努力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把握学生每一个发展的契机。令我们苦恼的是,在实际的课堂上又往往深受教案的束缚,常常有意或无意地围绕传递知识的框框转,不能按照新课程的理念发掘教材内外蕴涵的深层次的功能,就事论事。实践已证明,教师自我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职业成熟的有效方式。通过“教师每日十问”的设计,为教师形成反思习惯,解决教学问题,提升专业水平,优化自身素养提供了一种制度上的保障。
一问:上课前还有哪些方面我没有准备好?
目的性和计划性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特点。教师在上课之前,要细致地分析学生,充分地把握教材,精心地设计教学进程,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准确地拟定教学目标并对学生多种可能的反映做出预期。实践经验告诉我们,课前准备越充分,教师在课堂上就越能游刃有余,得心应手,否则很容易出现问题甚至出现僵局。二问:课堂上我组织教学的情况怎么样?
有许多的事例可以说明,很大一部分教师的教学效果不好、教学质量不高,主要是因为教师组织教学的意识不强,组织教学的能力欠佳。因此,教师不仅是教育者,还是管理者。尤其需要指出的是,组织教学贯穿在课堂的始终,而不仅仅是上课时的一个起始环节。教师不仅要知道如何“教”,还要知道如何整合新颖的教学内容,如何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如何协调教育内外部的期望、如何运用和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更要学会自我评价与改进,从不断追问中提高课堂教学管理能力。
三问:课堂上我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了吗?
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课堂是师生共同活动(学习、生命成长)的场所,甚至在一定意义上教师的活动是为了引发、引导、指导学生的活动,教师的教是为了建构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所以教师教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如何让学生认真听讲、主动思维、积极配合、自觉学习。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包括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自信心和意志力,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因素等,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渴望和动机,真正实现学生的主体性。
四问:课堂上我尊重、激发、引导学生的学习了吗?
之所以这样问,是因为让学生愿意学习、自觉学习、会学习是课堂教学的核心目标。尊重学生的学习,就是尊重学生学习的实际、尊重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学习的不同方式。同时,学生是否愿意学,教师要把握;学生是否会学,学习方法是否科学,教师更应该清楚。教师在课堂上要不失时机、有目的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要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
五问:课堂上学生在知识、能力、方法、情感等方面有什么收获?
无论怎么评价课堂教学,学生在诸多方面取得成绩和成就、获得多方面的发展和进步是最为重要的。这里强调的是,学生在课堂上收获的不只有知识,还有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学习习惯、钻研精神、合作技能、创新意识等都是同样的重要。课堂教学中要避免只关注学生知识的获得而忽视其他方面的片面的绩效观。通过借助教材的文化力量和教师的教育理念,促使学生在知识与能力、理解与沟通、理想与追求、情感与态度诸方面获得良好的自我认识与自我发展。
六问:课堂上我恪尽职守、投入激情了吗?
课堂是师生生命成长与延续的场所,课堂充满着责任、充满着希望。青少年学生喜欢的是充满激情的教师,喜欢的是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师需要在一种道德责任感的驱使下产生对学生诚挚的亲密感情、对教育教学的忠诚和热情。具备这种情感,教师才可能善意地对待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才可能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工作,才可能对教育教学充满激情,课堂因此充满生机,师生因此充满阳光。
七问:我的教学设计在课堂上落实得怎么样?
教学设计是对教学过程以及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的一种事先预设,其中主要包括教学目的的确定,以及为了实现这些目的而对学生状况的分析、对教材的处理、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选择、教学顺序和教学问题的安排。一堂课的教学设计,是精心准备的,是有理论基础的,也是有实践依据的,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教学设计是对课堂实施的一个理想蓝图,有它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课堂上要力争用这一设计来实施。因此,教学的课后反思,必须要对比教学的实际过程与事前的设计,教学目标是否实现,教学任务是否完成;重点是否突出,难点是否突破;课堂中出现了什么新的情况,又是如何应对的;要找出差距,并分析原因,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以便采取补救措施。八问:今天我的“得”与“失”在哪里?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教学活动是一组没有底片的照片组成的。因此反思应成为教师的工作常规。教育教学是一门具有独特规律的科学,同时也是一个目的性、针对性、具体性以及灵活性都很强的实践活动。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善于总结,并把总结的经验应用于日后的教育教学中,发扬优点,改正缺点,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既符合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又拥有独具特色的个人风格。九问:明天我还有哪些工作和任务?
教师的工作繁忙、琐碎、庞杂,而且有压力、有倦怠,不仅包括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学生的思想工作、处理班级事务,还要接受学校的统一领导、配合各种行政管理。如果不能及时协调和安排各种任务,那么教师的工作就会事倍功半,甚至可能处于忙乱之中,形成恶性循环。所以讲究工作的计划性和有序性,是按时完成任务、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工作压力、避免职业倦怠的前提。十问:今天我快乐吗?
教师已经被公认为是产生职业倦怠的高危人群。导致职业倦怠的原因有内部的,也有外部的,通过个人的力量来立竿见影地改变外部环境并不现实,最有效的方式还是教师自己心态的调整和工作方式的变化。有人说:“如果你选择了一个你喜爱的职业,那么你就没有一天在工作。那你在干什么?在享受啊!”又有人说:“一个人的幸福不是因为他得到的多,而是因为他计较的少。”如果我们把教书育人看作最幸福的事情,就会在工作中获得快乐,产生成就感,产生满足感,我们何乐而不为。不会快乐思考的教师很难快乐地工作,不能快乐工作的教师很难享受生活的快乐。
困惑之三:对待讨论合作式教学的困惑
热热闹闹的讨论场景与内部需要的自然过程的矛盾。
在我们的课堂中,会常见到这样一幕:当老师要求学生小组学习时,学生们有的东张西望,有的趁机做小动作,有的不读给别人听,有的不听别人读,各做各的。许多课堂中“小组合作”搞得轰轰烈烈、五彩斑斓,但美丽的外表只是一种形式,并没取得实质性的学习效果。要想切实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新课程刚刚开始实施,学生刚刚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独立思考、一问一答的学 4
习方式在学生心中根深蒂固,突然间要让学生在课上课后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去解决某些问题,学生定感疑惑。在各种公开课上我们也经常发现,学生合作学习大多是在老师的要求下进行的。而事实上,小组合作学习应该是学生学习的自发性行为,而不应该是老师的要求性反应。因此,要想在课上课后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我们应首先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对于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我经过一年的实践,总结出以下几种方法:
①、建立长期合作小组。这是最基本的条件,小组成员一般控制在4—6人。经过长期的合作学习之后,使之感觉到我们是一个学习小组,我是这个小组的一员,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②、在班级中利用一定时间开办学习方式专题讲座,向学生宣传各种先进的学习方式,其中介绍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优点,一般的操作策略,使学生产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欲望。
③、开展一些小组合作学习竞赛活动,定期不定期的进行评优,激发学生合作积极性,逐步将合作学习内化为学生的学习品质。
2、教给学生合作技能。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出现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之中,一开始实施时,学生在学习的方法上不免有些生疏,合作时要么七嘴八舌乱讲一通,要么干脆不说坐享其成,要么人云亦云盲目随从,对小组内的意见根本无法提出真正意义上的赞成或反对。因此,要想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教师,应该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合作技能。比如:在小组合作分工学习时,要教给学生分工的方法,根据不同成员的能力,让他们承担不同难度的任务,保证任务的顺利完成。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学习时,教给学生要尊重对方,理解对方,善于倾听对方的意见;有不同意见,也要等对方说完,自己再补充或提出反对意见;碰到分歧或困难,要心平气和,学会反思,建设性的解决问题。当然我们应该看到,这些技能和品质,是不可能一朝一夕能练成的,我们要有意识地长期培养,潜移默化。这种长期培养,仅仅依靠课堂的训练也是远远不够的,应重视学生课后小组合作学习的延伸。
3、善察学生合作需要。
为了使学生尽快适应小组合作学习,在平常的教学中,我经常性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然而学生的合作热情似乎并不高。原本以为我是在方法上出了问题,后来终于有一学生道破了天机:老师,这些问题我们不用讨论也都知道嘛!为什么还要讨论?原来如此,学生在学习时,不是任何内容都需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只有当内容在学生个人确实无法解决的情况下而让学生进行的小组合作学习,那样的合作才有价值,学生才有合作的热情。因此,我们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合作需要,有选择地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对于那些学生力所能及的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那些力所难及的问题,则让学生合作解决,而那些力所不及的问题,则需要教师引导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