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民主选举 教学设计
《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的含义及优缺点
2、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的含义及优缺点
3、民主选举方式的制约因素
二、能力目标
1、能运 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评价、权衡四种选举方式的利弊。
2、学会把理论和实际材料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通过讨论,明白民主选举权对于民主和公民的意义,逐步增强和提高政治参与的责任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初步理解民主建设是要与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拥护我国的民主选举。
2、关注社会的公共生活和公共管理,培养公民意识。珍惜得来不易的选举权,认真投出自己的一票选出人民满意的当家人,努力提高自己参与民主政治的意识,增强自己的政治素养。【教学重点】
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之间的区别和利弊。【教学难点】
我国采用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方式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与学生探究相结合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教师导入新课】同学们,这是一张选民票(PPT显示),同学们知道它是做什么用的吗?(选人大代表)对,这是人大代表换届时选民投票用的。结合我们前面所学的内容,有没有同学告诉我这是行使公民所拥有的哪项权利呢?(选举权)非常好,其实我国公民广泛的参与政治生活最直接,最普遍的方式就是民主选举。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第二课第一框民主选举的内容,进一步了解我们公民的政治参与。
课前,请同学们自行预习课文,并且按照课件显示的预习要求弄懂这几个问题,并将优化设计的填空题完成,并请四个同学来分别阐述一下选举方式的含义以及优缺点,一、选举方式的选择
1、选举方式
2、我国目前采取的选举方式
3、选择选举方式的依据
选举方式:(1)从选举人角度,利用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的两幅图片,剖析两种选举方式的异同(表格显示)
直接选举:由选民直接投票选举的方式,它使每个选民都有机会选择最值得信赖的当家人,不适合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情况,成本较高,适用于县及县级以下人大代表的选举,城市居委会、农村村委会选举。
间接选举:选民选出自己的代表,再由代表参与投票的选举。选举成本较低,适合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情况,选民不能直接参加选举,影响了选民意愿的表达,县级以上的各级人大代表、乡以上各级政府的领导人员的选举。
(2)从候选人角度,利用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的两幅图片,剖析两种选举方式的异同(表格显示)
等额选举:正式候选人名额与应选名额相等。可以比较充分地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一定程度上限制选民的自由选择,误以为已“内定”,积极性受影响,在极少数情况下才被采用。
差额选举:正式的候选人名额多余应选名额。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了选择的余地,竞选有助于选民了解候选人。在被选举人之间会形成相应的竞争,容易导致虚假宣传、金钱交易等情况发生。各级人大代表的选举,乡及乡以上各级地方政府领导人的选举等;1979以后,我国绝大多数情况下采用。
接下来,检测你们的时间到了,请同学们思考这一个表格,请两个同学分别来说一下直接选举和间接选决的优缺点以及适用范围。(提问学生完成表格。)接下来,请同学们观看视频,请同学们判断,视频中的选举是属于哪一种选举方式。
播放视频《习近平当选为国家主席,军委书记》
建国以来,我国选举方式的变化:从建国初期农民用豆子投票选出自己信赖的干部(图片),到现在的全国人大代表到人民大会堂选举国家领导人(图片),这反映了建国60多年来,选举方式发生的深刻变化。(课本1953年12月首次普选——2010年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
那么,我国人大代表的选举方式有什么变化?(人大代表实行差额选举,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但是直接选举的范围扩大到县,程序简化。)
我国目前采取的选举方式: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并普遍实行差额选举。(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以及县以下的人大代表由直接选举产生,县级以上的人大代表由间接选举产生。)
原因:国体;国情
选择选举方式的依据:采用什么样的选举方式,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要根据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选民的文化水平等具体条件来定。选举方式的选择必须体现国家性质,并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利用数据说明我国选举所需的人力、财力)大家了解一下选举成本的常识
据统计,(直接选举)举行一次全国性的乡级人大代表选举,至少需要433万人的人力投入,3亿元以上的财力支出;举行一次全国性的县级人大选举,至少需要533万人的人力投入,6亿元以上的财力支出。而实际支出要远远高于这些。
选举成本成为制约许多地方进一步推进社区居委会直接选举改革的瓶颈,如武汉市柴东社区居委会直接选举成本为 80,666.7 元,在湖北省社区居委会直接选举总结会上,就有人明确提出直接选举成本太高,超过了基层政府承受的极限,因而不宜推广。但是有些地方社区直选成本却很低,如宁波市海曙区的澄浪社区居委会直接选举的成本才仅仅 9,400 元,与柴东社区相差近九倍。柴东社区和澄浪社区居委会选举成本一览表(单位:元)
所以选举方式的依据,必须要体现国家性质,并与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社会进步状况相适应。
那么我国目前采用的什么样的选举方式呢?(1)我国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2)符合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和我国国情
关于民主选举,在现实当中其实存在很多问题,最典型的就是贿选,小到村民委员会,大到全国人大代表或者机关干部。
案例分析:典型的贿选案例,以及我国法律对其的规定和惩罚 辽宁拉票贿选案
2016年9月17日,辽宁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筹备组发布公告称,辽宁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选举全国人大代表过程中,有45名当选的全国人大代表拉票贿选,有523名辽宁省人大代表涉及此案。2017年3月28日至30日,沈阳、鞍山、抚顺15个基层法院分别对辽宁41名涉拉票贿选人员作出一审宣判。审理法院综合考虑各案被告人的犯罪事实、犯罪情节以及悔罪表现等因素,对营口港务集团有限公司原董事长高宝玉等41名被告人分别以破坏选举罪、贪污罪、受贿罪、行贿罪判处有期徒刑等刑罚。针对这些情况,作为被选举人一定要遵守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依法进行民主选举,更有选举人,在选举过程中审慎选择,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提高公民的责任感。
在我国的选举中,许多选民存在厌选情绪,像投票这样原本非常庄重的行为,在他们看来不过是一件很随意的事,从而导致选举权行使的低效化。例如,选民对选举抱着一种应付的态度,投票时没有经过深思熟虑,随心所欲;又如:游戏心理,以调侃的心态参加选举,甚至通过选举搞恶作剧;再如,投票时随大流,别人怎么写,自己就怎么写;还有,乐于接受别人的包办代替,很随意地就把自己的选票转让出去。在这些选民眼中,选举已不再是一项神圣的权利。
问题:如何正确对待选民的厌选情绪?
二、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
1、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的重要性
(1)行使好民主选举的权利,才能更好地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
(2)积极参加选举,是衡量公民参与感、责任感的重要尺度。那种“选举与我无关”是主人翁意识不强的表现。
(3)选举应出于公心,以人民利益为重 要了解候选人的品德和能力表现 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审慎投票
课堂总结:本框题的框架结构
第二篇:“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教学设计
田建军(陕西西安高新第一中学)【课标要求】评述具体事例,比较不同选举方式的特点;表达公民依法行使民主选举权利的正确态度。【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选举方式的多样性,学会评价直接选举、间接选举、差额选举、等额选举等方式,从我国国情出发,能够理性选择选举方式。2.方法与过程:通过分析政治现象,比较选举与世袭、差额与等额、直接与间接、提名候选人与海选等异同,明确选择选举方式的依据。在模拟选举活动中,培养候选人意识和选民意识。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珍惜民主权利,增强主人翁意识,培养学生的政治参与能力。【教学重点】我国公民参与民主选举的重大意义。【教学难点】选举制度要与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相适应,把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相结合。【教材分析】当代中学生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里。人民当家作主有诸多要求和表现,其中参与民主选举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途径,也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表现。本框题共包括“民主选举面面观”、“选举方式的选择”和“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等内容,体现着生活逻辑到理论逻辑,重新返回实际生活的过程,启发学生正确对待选举活动,珍惜公民的选举权利。【教学方法】教学方法:诱思探究法、讨论法、讲授法相结合。学习方法: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归纳法。【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一:课前诊断明方向,古今中外相结合(估计需要6分钟)。多媒体显示“你知道吗?”,分别展示现任英国女王和法国总统照片;“豆选”和选举十二届人大代表的图片;我国领导人习近平的照片。思考下列问题: ①英国与法国的国家元首的称谓是否相同?伊丽莎白是怎样成为英国女王的?奥朗德是怎样成为法国总统的? ②你是否知道“豆选”“海选”、“、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差额选举与等额选举”、? ③习近平是怎样当选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的? ④结合你参加过的选举活动,谈谈你对选举活动的看法?可以是选举班长等学校生活负责人,也可以是选举村民委员会主任或者居民委员会主任等。设计意图:让学生感悟选举活动,初步认识选举名词,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形成自主学习习惯。在学生广泛交流基础上,教师适度点拨,师生共同概括和归纳。
一、选举方式的多样性 实行君主立宪制的国家元首是世袭制和终身制,实行民主共和制的国家元首采用选举制和任期制。选举方式具有多样性,“豆选”是当年抗日根据地的一种普遍的选举形式。当时流传的歌谣是“金豆豆,银豆豆;豆豆不能随便投。选好人,办好事;投在好人碗里头”。“海选”是我国农民在村民自治中创造的一种直接选举方式,是村民直接提名候选人并根据提名得票多少按照差额选举的原则确定正式候选人的办法。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归根到底由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选举,国家主席归根到底由选民选举。可见,了解选举活动必须知道选什么、谁来选和怎样选等基本问题。直接选举指选民直接给正式候选人投票,间接选举则是先选出选民代表,由选民代表给正式候选人投票。等额选举是正式候选人数与应选人数相等的选举。差额选举是正式候选人数大于应选人数的选举。用图示表示: 教学环节二:设计方案辨选举,理论实际相结合(估计需要20分钟)探究情景:某校高中部具有24个教学班,每班50名左右学生,请以组为单位,设计一个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学生会主席的选举方案,并说明设计原则和优缺点。时间安排20分钟。奇数排学生向后转,每六名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小组,由左前角学生主持讨论,由右后角学生负责记录,从候选人产生和举行选举活动等方面设计方案。设计完成后,由中间的两名学生向全班同学介绍方案。讨论前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生会是学校最重要的学生组织。学生会主席是校学生会最高负责人。选举方案要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体现人人平等和各班之间平等;选举方案要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切合学校实际,体现少数服从多数原则。可能出现的主要方案是: 方案一:学生自愿报名,表达当选学生会主席的意愿。在一定范围内竞选成为正式候选人。由全体学生直接选举,得票最多者当选主席。这个方案中,每个学生都具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面向校团委和上届学生会成员,竞选成为正式候选人;面向全体学生发表竞选演说,张贴竞选海报,由全体学生公开、公平选举,最终产生学生会主席。该方案的核心是实行差额选举和直接选举。方案二:把选举活动分为选举正式候选人、推举学生会主席选举人和正式选举等三个部分。第一环节是限定时间由学生自愿报名,面向校团委和上届学生会成员竞选,成为正式候选人。第二环节是各班产生学生会主席选举人,既按照各班人数多少分配选举人人数,以体现人人平等,又按照各班平等的原则,给每班两名选举人.以班为单位推举学生会主席选举人。第三环节是举行正式选举活动,在正式候选人演讲基础上,实行同票同权的原则,得票多者当选学生会主席。该方案的核心是实行差额选举和间接选举。教师讲解:各小组都主张实行差额选举,以调动学生参与选举活动的积极性。第一种方案主张实行直接选举,使每个学生都能直接表达自己意愿,实现了学生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第二种方案主张实行间接选举,无论自愿报名者之间的竞选,还是正式候选人之间的竞选,组织难度小,选举成本低。那么,是否存在最好的选举方式呢?
二、选举方式的选择性(估计需要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教材相关内容,填写表格,在讨论小组内交流学习成果,把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1.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这是按照选民与正式候选人之间的关系划分的。前者是选民直接给正式候选人投票,选民意愿能够直接表达,激发参加选举活动的积极性。在选民人数较多的情况下,组织难度大,选举成本高。间接选举便于组织和开展选举活动,选举成本低。其实质是选民把自己的选举意愿委托给选举人,由选举人代表自己给正式候选人投票。由于选民意愿不能直接表达,会出现扭曲选民意愿的情形。2.差额选举与等额选举。这是根据正式候选人数与应选人数之间的关系划分的。差额选举的正式候选人数多于应选人数,必将出现个别正式候选人落选,能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选择的余地,调动选民参加选举活动的积极性。但是,为了防止落选,个别候选人会虚假宣传、贿赂选民、金钱交易,更重要的是不能保障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等额选举的正式候选人数等于应选人数,有利于保障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容易使人产生内定的感觉,在一定程度上限制选民的选择余地,影响选民参加选举活动的积极性。3.选择选举方式的依据。教学资料一:1953年,我国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的13.26%。与此相适应,我国选举法对各级人大中农村和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比例的规定为8:1。1995年我国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的29.04%,于是,对各级人大中农村和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比例修改为4:1。2010年,我国城市人口比例达到49.68%,这一比例被修改为1:1。教学资料二:对于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来讲,选举难度较大。十亿选民需要招募不少于800万的选务工作人员来开展工作。假设每三千人设置一个投票点,那么中国需要设置35万个投票点,如果需要10个工作日完成的话,每人每天工资补贴150元,需要120亿元。这个支出还仅仅是人力支出,还要投入宣传、印制各种票证等,保守估计中国组织一次大选可能需要320亿元人民币。教学资料三:1953年12月,我国进行首次普选,采用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其中乡镇人大代表实行直接选举,各级人大代表都实行等额选举。1979年,我国扩大了直接选举人大代表的范围,规定实行差额选举。1986年,我国各级人大代表一律实行差额选举。2007年,人大代表的换届选举,采用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其中,县乡人大代表实行直接选举,各级人大代表实行差额选举。2010年,我国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根据背景材料,归纳我国选举制度的发展历程。然后抽象概括选择选举方式的重要因素。①国家性质决定选举方式。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选举方式的选择要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选举方式要与国情相适应,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面对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发展很不平衡的状况,决定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要采用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②选举方式不是固定不变的。要根据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选民的文化水平的变化而变化。③世界上没有最好的选举方式,只有更符合国情的选举方式。我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村民委员会要实行直接选举和差额选举。我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规定,县乡两级人大代表实行直接选举,县级以上人大代表实行间接选举,由下一级人大选举产生。我国政府、法院和检察院领导人,由相应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课堂练习】试说出下列人员的产生办法? ①西安市市长和西安市雁塔区区长。②中国共产党陕西省委书记。③宝鸡市渭滨区高家镇人大代表。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院长。⑤广西宜州市合寨村村委会主任。教学环节三:演讲活动启智慧,课内课外相结合(估计需要7分钟)选举是民主制度的重要体现,选举权是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管理国家事务和基层社会事务,都离不开选举活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就要负责任地对待选举活动,既要积极争当候选人,行使自己的被选举权,又要认真行使选举权,投出理性的一票。参加学生会主席竞选是一种选举实践,将来参加各级人大代表的选举和国家领导人的选举,这些都需要增强民主意识,培养民主习惯。结合课堂所学知识,以“假如我是候选人„„”“我的这一票投给谁?”为题,举行演讲活动。在每个学生列出演讲提纲的基础上,邀请3名学生正式演讲。其他学生可以提问,教师归纳相关知识。
三、理性参加民主选举 人民有权管理社会事务和国家事务。参加选举是把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利委托给谁行使的大事,是人民当家做主的重要形式。公民只有不断地提高参与民主选举的素养,才能更好地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公民积极参加选举,能够不断增强公民意识和主人翁意识,增强公民的参与感和责任感,提高公民的政治参与能力。明辨是非,理性选择。既要行使选举权,又要行使被选举权;既要重视选举民主,又要重要协商民主。【课外探究】正确认识选举民主,需要正确处理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的关系,需要正确处理选举与选拔之间的关系。请查找相关资料,归纳选举与选拔、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的关系。(估计需要2分钟)1.选举与选拔的区别。选举不等于选拔。选举的主角是民众,提拔的主角是领导;选举是多数人从多数人中选人,提拔是少数人从少数人中选人;选举是公开竞争,提拔难免暗箱操作;选举是“赛场赛马”,提拔是“伯乐相马”;选举是“开门”,选拔是“关门”;选举是民主推荐,选拔是个人或少数人意愿;选举不到最后一刻不知谁当选,选拔在没开选之前就知道谁要升了;选举出来的人对选民负责,提拔出来的人对选拔人负责;由公民投票选举官员,被选举出来的官员势必打心眼里感恩于选民,对选民充满敬畏感,须得时时处处讨选民的欢心,千方百计地为选民服务。2.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的关系。选举民主只能决定谁适合当国家或者其他政治组织的领导人,无法保证当选后能否实施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选举民主崇尚少数服从多数,往往是以牺牲少数人的利益为代价,只能是多数人当家做主。协商民主在成员互相交流和妥协的基础上,寻求成员之间共同利益的交汇点,获得最大公约数,就共同利益的问题达成共识,其核心是强调民主地协商、平等地对话、自由地交流并形成广泛的共识。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之间是互补的关系,不是对立的关系。协商民主不能完全替代选举民主,不能抛弃或忽略选举民主,协商民主的发展也需要选举。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可以同时发展,在选举民主不发达的情况下,协商民主也可以发展。【专家点评】(段威,陕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学高级教师)本节课由课前诊断明方向,古今中外相结合、设计方案辨选举,理论实际相结合、演讲活动启智慧,课内课外相结合等三部分组成。它从生活出发,深入理论探讨,最终回归现实生活,接地气有实效。逻辑推理严密,教学过程严谨,探究问题有深度,课程资源有广度,显示了政
第三篇:《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教学设计
《民主选举:投出理性的一票》活动探究型教案1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政治生活》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一框题,承接第一课对我国国家本质和民主权利的认识,进一步深入研究选举与被选举权的实现途径问题。作用:旨在提升学生将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的能力,并提升他们的价值取向。
二、学情分析
知识上通过第一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对民主权利有了一定的认识;生活上学生们经常会从媒体和网络上看到各种各样的选举活动,由于学生们还没有直接参与过选举活动,对一些选举现象的认识并不全面,还需要进一步学习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的含义及优缺点(2)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的含义及优缺点(3)民主选举方式的制约因素 2.能力目标:
(1)能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评价、权衡四种选举方式的利弊。(2)学会把理论和实际材料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3)通过讨论,明白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对于民主和公民的意义,逐步增强和提高政治参与的责任感和实际本领。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初步理解民主建设是要与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拥护我国的民主选举。
(2)关注社会的公共生活和公共管理,培养公民意识。珍惜得来不易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认真投出自己的一票选出人民满意得当家人,努力提高自己参与民主政治的意识,增强自己的政治素养。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之间的区别和利弊。(难点)2.我国采用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方式。(重难点)
五、教学准备
/ 8
制作多媒体课件,搜集与本课相关的素材 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
六、教学过程 环节一:课堂导入
视频欣赏:把发扬民主贯穿党的十八大代表选举全过程.思考:看完视频你能说说我们的十八大代表怎么产生的吗?你对民主选举了解多少?
环节二:新知探究 展示选举图片并思考:
1.镜头一和镜头二的选举方式一样吗?有何异同? 2.为什么会采取不同的选举方式呢?
资料卡:据统计,举行一次全国性的乡级人大代表直接选举,至少需要433万人的人力投入,3亿元以上的财力支出;举行一次全国性的县级人大代表直接选举,至少需要533万人的人力投入,6亿元的财力支出,而实际支出要高于此数。
选举面面观:选举方式的选择(1)幻灯片显示:
选举的分类①:从选举人的角度来看,选举方式可以分为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
(2)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难点)
老师: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各有何千秋呢?请同学们结合P16第一段和方框内的探讨活动,讨论一下它们的优劣,讨论时间3分钟,然后归纳总结。
3分钟后,老师:好,时间到。请哪位同学总结一下?
学生乙:结合书本对这两者的定义,直接选举的优点是使每个选民都有表达自己意愿的机会,能选择自己心目中最值得信赖的当家人。间接选举的有点则是适用选民多、分布较广的情况。
老师:乙同学总结了两者的优点,很好。那么它们的缺点何在?对比一下两者,间接选举适用于选民多、分布广的情况,那么反过来,直接选举呢?
学生丙:直接选举就不宜用于选民多,分布广的!
/ 8
老师:对。我们看美国的选举,一选就是几个月,程序复杂,效率低,还有小布什当选总统,花了多少钱,单位是以亿美元计的。所以操作性复杂,成本太高,效率低是直接选举的局限所在。同样的道理,直接选举能直接表达选民意愿,那么间接选举就不能直接表达了,这是间接选举的局限性。
幻灯片显示: 【直接选举】:
优点——能使每个选民都有表达自己意愿的机会,能选择自己心目中最值得信赖的当家人。
局限性——不适用于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情况(操作性复杂,成本太高,效率低)
适用范围——县及县级以下人大代表的选举、②城市的居民委员会选举、③农村的村民委员会选举。
【间接选举】:
优点——适用于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情况下(操作性简单,成本低,效率高。)
局限性——不能表达每一个公民的意愿
适用范围——①县以上的各级人大代表、②乡以上各级政府的组成人员 老师:每个选民能否都有直接表达自己意愿的机会,在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情况下能否适用,从这两方面考虑,我们可以得出两者的优缺。再仔细看看表格,我们可以看出这两者之间存在一种什么关系呢?我有的,你没有;我没有的,你反而有。
全体学生:互补!
老师:不错,两者存在着互补的关系。正是因为这样,崇尚中庸之道的我国也就采取了两者结合的选举方式,但具体原因是不是这样呢,暂且卖个关子。
(3)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难点)(7分钟)
老师:我们从选举人的角度出发,可以把选举分为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那么从被选举人也即候选人的角度看,又可以分为什么呢?假如我是候选人,而候选人就我一个,那也就稳坐钓鱼台,非我莫属了;假如非候选人非我一个,而宝座也就Only One,那时鹿死谁手暂吴定论。于是从被选人角度看,选举分为等
/ 8
额选举和差额选举.幻灯片显示:
选举的分类②:从被选人(候选人)角度看 正式候选人 = 应选名额 —— 等额选举 正式候选人 > 应选名额 —— 差额选举
老师:这两者的优点和局限性又是什么呢?是不是也是互补关系?讨论3分钟。
3分钟后,老师:时间到,有哪位同学能给我们说一下?
学生丁:等额选举比较充分地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但却限制了选民的自由选择,积极性受挫。差额选举则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了选择的余地,能让候选人之间形成竞争,但容易出现贿选的情况,我们村的选举就存在这种情况。
老师:丁同学结合实际,说了自己的看法,回答的很正确。能否充分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能否形成竞争、是否限制选民的自由选择和选民积极性有没有受影响,这是两者的区别所在。
幻灯片显示: 【等额选举】:
优点——可以比较充分地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
局限性——限制选民的自由选择,选民可能误以为将要当选者已事先“内定”,影响参加选举的积极性
适用范围——在极少数情况下才被采用。【差额选举】:
优点——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了选择的余地
局限性——在被选举人之间会形成相应的竞争,容易导致虚假宣传、金钱交易等情况发生
适用范围——人大代表的选举。1979以后,在我国绝大多数情况下采用 老师:从表格上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两者的优点和局限性,这两者很明显的也是互补关系。
(4)选举方式的选择(重难点)(10分钟)
老师: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都有各自的优点,也都
/ 8
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那么应怎样选择选举方式呢?我们且看我国民主选举的历程。
幻灯片显示: 我国民主选举的历程
◆1953年12月,我国进行首次普选,采用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其中乡镇人大代表实行直接选举,各级人大代表的选举实行等额选举。
◆1979年,我国扩大了直接选举人大代表的范围,规定实行差额选举。◆1986年,我国各级人大代表一律实行差额选举。◆1995年,我国简化了直接选举的程序。
◆2003年,人大代表进行换届选举,采用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其中,县乡人大代表实行直接选举,各级人大代表实行差额选举。
老师:从中,我们看出我国的民主选举有何变化?为何变化?请同学们思考总结一下。
3分钟后,幻灯片显示:
从我国人大代表选举方式的演变来看:
——新中国成立初,人大代表的选举,主要在小范围内(乡镇一级)实行直接选举。各级人大代表的选举实行等额选举。
——但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公民的民主意识和政治参与能力的不断提高,直接选举人大代表的范围扩大到县级,实行了普遍的差额选举。
结论:选举的方式的选择必须体现国家性质,并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采用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方式。
老师:为何要采用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方式呢?
1.民主政治的产生何发展,必须与经济的发展阶段相适应。必须选择适合自己国情的发展道路。民主方式的选择也是如此。
2.建国初,我国经济十分落后,交通不便,人民群众民主意识还不强,实行较大范围的直接选择不现实。改革开放后,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普遍提高,公民民主意识何政治参与意识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因而我国扩大了直接选举的范围,实行普遍的差额选举。但是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平衡等状况没有根
/ 8
本改善。从这个国情出发,我们仍要采用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
幻灯片显示:
选择选举方式的制约因素: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水平、选民文化水平和国家性质。
老师:不同的选举方式各有利弊,不能笼统的说哪种方式更好,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区,要根据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选民文化水平等具体来确定。
3.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5分钟)
老师:学习了选举的方式及如何选择选举方式,那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这个公民的最基本的政治权利呢?
幻灯片显示:
思考:(1)如果我们都不珍惜自己的选举权,那么我们的国家将会出现什么后果?
(2)那么作为将来选民和被选举人,你们认为应具有那些政治素养才能适应?
学生结合书本思考 灯片显示:
(1)(提示)不行使或不认真行使自己的选举权,意味着我们将不能选举出能为人民谋福利的当家人,意味着我们的国家将由重蹈旧中国的覆辙。
(2)从态度上讲:公民应积极参加选举,认真行使这一权利,不断增强公民意识和主人翁意识,增强公民的参与感和责任感。
从能力上讲:要不断提高公民的政治参与能力(政治素质、文化素质、议政能力),在周全考虑、理性判断的基础上,郑重地投出自己的一票。
结论:公民只有不断地提高参与民主选举的素养(态度和能力),才能选出代表人民利益和意志的人,才能更好地管理国家事物、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物。
环节三:心灵感悟
根据美国宪法,总统的任期是四年,只能连任一届。
总的来说,目前的美国总统选举需要经过以下四个阶段:候选人提名、竞选、6 / 8
选举总统选举人,最后由选举人投票选出总统。
根据美国宪法,总统不是由国会选举,也不是由选民直接选举,而是由选民选派的选举人选举。每个州的选举人数同该州在国会两院中的议员总数相等。
2007年2月11日,美国民主党黑人国会参议员奥巴马在参加竞选活动时向支持者致意。奥巴马是目前已宣布参加总统选举的人士中唯一的黑人。
环节四:行为提升
模拟一次直接的、差额选举活动活动准备:(1)制作选票、选民证、票箱
(2)创建选举委员会,产生候选人、计票、监票人、主持人 活动安排:
(1)候选人与选民见面,发表简短演讲(2)选民与候选人进行答辩(3)投票(4)计票
(5)宣布选举结果 环节五:课堂小结 知识小结
1.民主选举面面观 2.选举方式的选择
(1)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及竞选的优点与局限性(2)选举方式的主要依据(3)我国采用的选举方式适合国情 3.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
(1)公民参与民主选举的意义及态度(2)公民应如何行使选举权
老师:我们趁热打铁,做两道习题,把今天的东西消化掉。环节六:当堂达标
差额选举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了选择的余地,在被选举人之间也形成了相应的竞争。同时,差额选举也有自己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
/ 8
A.如果不加以有效规范,容易导致虚假宣传、金钱交易等情况的发生 B.不能产生让选民满意的结果
C.可能造成竞选秩序的混乱,造成恶性竞争 D.导致选民与被选举人矛盾激化,不利于社会稳定
七、教学反思
《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这教学内容很有挑战性,一是因为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一项基本的民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是公民政治权利的重要内容。二是民主选举是当代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是社会进步的标杆,是社会各阶层进行政治诉求和利益博弈的重要手段,是社会和谐的支点,深受社会关注。三是在我国,由于历史和现实诸多原因,采取的选举方式与发达国家相比具有很大的差异性,这在学生中不免产生疑惑。如何使学生明白,我国的选举方式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是我国人民现阶段的必然选择,是本课题教学的重要任务。
我在教学中采取的策略是:
第一,感性材料动人心弦,情感导入事半功倍。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课本提供的情景材料,从学生的感性认识开始,逐步引导。
第二,理论分析环环相扣,理论实例结合紧密。在民主选举的基础上,实行代议制民主,择优国家和社会代理人员,是现代政治文明里程碑意义的制度安排。到目前为止,人类发明并采用的选举方式有: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还辅之以竞选。这几种选举方式都有各自的优点,各有其适用范围,也都有一定的缺陷和条件限制。借助这一课题的教学,端正学生的认识,树立正确的选举观,正确看待我国民主选举的进程,选择正确的选举方式,促进我国民主政治进程的发展和进步,不能不说意义重大。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理论与实践的连接,理想与实际的碰撞,我们的思想变得明朗,见识变得清晰,观点变得鲜明,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条撒满阳光的康庄大道。
第三,珍惜选举权利,提高政治参与能力。学生即将步入社会,参与社会政治生活,参加各种选举,提高学生的政治参与意识和能力,特别是端正学生参与选举的正确态度和提高辨别优劣善恶的能力尤为重要。在我国基层民主选举实践中,确实出现一些不正常不愉快的现象,一些选举纯粹是一场闹剧,甚至是悲剧。
/ 8
第四篇:基层民主选举
我国的基层选举制度
摘要:从新中国建立到现在的短短半个多世纪以来,尤其是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农村的基层民主逐渐建立并已获得了较大的发展。随着自由选举对象的逐渐明确和主体意识的逐渐增强,民主治理内部也开始具备了一定科学的民主决策过程,村民自治等民主形式在试点成功之后又在稳步发展中,这充分显示出了我国基层民主的强大生命力。然而,在这么多年的发展中,我国的基层民主制度也出现了不少问题,那么,就需要进行一些改革和发展,来完善我国的基层选举制度。
关键词:农村基层选举
城市基层选举
基层选举的发展和完善
中国农村的村民委员会和城市的居民委员会,是中国的基层政权——农村乡镇政府 和城区街道办事处下设的群众性自治组织,负责办理本村、本居委会的公共事务和公益 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群众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 议。截至1996年底,全国共有928312个村委会、113690个居委会,400多万名村委会干部、49万名居委会干部
以往几十年中,中国村委会、居委会的干部都是上级政府任命的。1987年和1989年,全国人大先后颁布了《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居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村(居)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分别由村(居)民直接选举产生,每届任期三 年。这是中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发展
一、农村基层选举
从1988年至1998年初,全国绝大多数省份完成了两轮村委会换届选举,有18个省(区、市)基本完成了第三轮村委会换届选举,福建、黑龙江等省已进行第四 轮村委会选举。为了使选举的法律依据更为具体,全国有25个省(区、市)的人大常委会相继颁布了本行政区域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实施办法,一些省份还专门制定 了本行政区域的村委会选举办法。农村基层选举日益规范的主要表现是:
村委会选举的组织水平全面提高。村委会的选举一直在各级政府指导下,严格 按法律规定进行,对选举制度、选举程序、候选人名额及候选人提名办法等都有统一规范,并统一培训选举工作人员。各基层组织对选举工作十分重视,有的专门订立了适合 当地情况的选举方法,如在选举点设立单人划票间、让候选人向选民谈“施政纲领”等,以便选民公平、不受干扰地选择自己满意的人选。2 选民的民主权利得到保护和尊重。在广大农村,农民非常关心村委会选举,参 选率一般高于90%,选民的民主意识也不断加强。为公正、公开、合法地产生村委会 的候选人,各地改进候选人提名办法,在提名时实行“海选”,即不内定和指名候选人 人选,让每一位有选举权的村民都享有提名权和被提名权。对外出不能回村参加投票选 举的村民,通知其实行“函投”,即通过邮寄选票的方式参加选举,以切实保障每一位 选民的选举权利。选举程序体现公开、民主的原则。首先,通过预选确定正式候选人。在近几年 的村委会换届选举中,有的地方由全体选民参加预选,按照初步候选人得票多少确定正 式候选人;有的地方由村民代表参加预选,按得票多少确定正式候选人。这些方式产生 的候选人,在选民中有威信、有基础、受拥护,同时也增强了正式候选人产生的民主性 和透明度。其次,由预选确定的候选人,要通过竞选参加正式选举。许多地方规定,村 委会候选人,尤其是村委会主任的两名正式候选人,都要向选民宣讲治村方案,选民也 踊跃提问,要候选人一一作答,村民听后经过比较,才进行正式投票选举。这样,那些符合广大村民意愿并利于本村、本地发展的候选人,便有正式当选的优势。实践证明,这种竞选方法,不仅使选民更加了解候选人,而且也有助于当选人遵守自己对选民的承 诺,时刻想着为村民服务。
村民委员会的民主选举,提高了村干部的整体素质,使一批年富力强,懂经营、会 管理的新型农民走上领导岗位,也将不称职的领导淘汰下来(据不完全统计,在每届村 委会换届选举中,一般都有20%左右的村主任落选),从而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乡村 的稳定。
二、城镇基层选举
至1998年初,全国有46%的省(区、市)完成了第三届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23个省(区、市)颁布了《居委会组织法》的实施办法。但由于中国城市居民在政治、经济及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与居民委员会的联系,不如农村村民与村委会的联系那样直接、紧密,因此,居民委员会的选举采取了与村民委员会不同的形式。如有的地方由全体居民投票选举,有的地方由各户代表参加投票选举,更多的是由每个居民小组推举3 ~5名代表投票选举。居委会的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此产生。
随着中国城市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居民委员会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与 城市居民的关系越来越紧密。1995年以后,在一些大中城市的居委会换届选举中,也出现了竞选居委会干部的情况。居委会选举的程序、方法日趋规范,居民的参选率正 逐步提高。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长期目标。在 基层实行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的直接选举制度,是中国政府为贯彻宪法精神,保障 基层群众的民主权利所进行的卓有成效的努力。1997年9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 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扩大基层民主,保证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管理 自己的事情,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的实践。城乡基层政权机关 和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都要健全民主选举制度,实行政务和财务公开,让群众参与讨 论和决定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对干部实行民主监督。”在贯彻中共十五大精神的 实践中,中国的基层民主制度将进一步巩固和完善
继十六届五中全会之后,我国在近几年内的农村现代化建设将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而展开。“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充分表明,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新农村,而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改革,加强基层民主的核心力和生命力恰是推进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建设的有力保障,同时也只有这样,才能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深刻内涵,全面推进农村的经济、政治、社会和党的建设,妥善解决好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确保新农村建设始终沿着正确的轨道顺利前进。
从新中国建立到现在的短短半个多世纪以来,尤其是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农村的基层民主逐渐建立并已获得了较大的发展。随着自由选举对象的逐渐明确和主体意识的逐渐增强,民主治理内部也开始具备了一定科学的民主决策过程,村民自治等民主形式在试点成功之后又在稳步发展中,这充分显示出了我国基层民主的强大生命力。而在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下,要使农村基层民主能够获得更加充分的发展,还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进一步健全有关农村基层民主的相关法律制度和政策保障,加强中央对立法选举的指导,增强选举过程的可操作性,使法律、法规、政策融于一体。民主是法治的基础, 法治是民主的保障,民主的完善总是伴随着法律法规的完善而得到最终确认和规范。因此我们在发展农村基层民主时,首先就是需要完善其法律规范体系,统一中央与地方法规,加强其具体程序的可操作性。同时各省、市、区人大要根据法律规定,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尽快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对不符合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要加以清理和修订,乡村也要根据相关的村委员组织法的规定制定或修订乡规民约;各级人大和执法部门要加大执法检查监督力度,对侵犯农民民主权利的行为依法查处,维护法律的权威性与严肃性,保证村委会组织法和其它相关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
二、进一步推动全面直选方式,扩大农村直选范围,增强共同体的归属感和认同感。直接的民主选举,是由村民通过一定差额直接投票选举村委会成员的办法。它是实现村民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实现村民自治最重要的环节。实行村民直选其意义在于它在根本上改变了我国长期以来村干部由上级指定或委派的作法,真正将村民决定村委会干部去留的权力交还到农民手中,从根本上体现了农民的愿望和要求,也提高了村民进行自治的积极性。实行民主选举要在充分的竞争机制中做到投票的民主、差额、直接和无记名,并在确定正式候选人时要做到公开、透明、具有权威性。
三、全面把握乡村关系,明确村委会和村党支部的工作要求,妥善解决乡村问题。乡村问题是当前农村基层民主发展所存在的一个最为严峻的问题之一,也是阻碍农村基层民主法制的主要因素。在处理乡村问题时,我们应明确认识村委会和村党支部是统一于村民、代表和体现广大村民的意志和根本利益的,二者在本质上是完全一致的。协调好乡镇政府的行政管理权和村委会的自治权之间的关系,使两者达到权力上的和谐和紧密配合,应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村委会对乡镇政府的协助关系,明确和立足村委会对乡镇政府开展工作的协助内容和范围,培养乡村利益互动意识,并依照法律法规,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严格落实好法定的协助义务,使村民的民主工作能够依法进行。
四、继续开拓多种适合我国社会主义国情的农村基层民主实现形式,进一步创新和改造基层政权体制。我们在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过程中,尤其要注意相应的制度建设和创新,也只有不断创新农村基层民主的实现形式,改革农村中的落后思想因素,才能使村民自治真正转化为现实。开拓多种适合我国国情的农村基层民主实现形式,就必须要彻底改变现行乡镇部门机构臃肿、办事效率低下的状况,改善服务质量差,改革乡镇政府政绩考核制度,完善村民代表议事制度;完善村民自治管理制度,制定完善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并改善村委会与乡镇基层政权组织的关系,完善村民“一事一议”制度,健全农民自主筹资筹劳的机制和办法,引导农民自主开展各种社会公益服务建设。
五、进一步推动协商民主的发展,加强人民群众与基层政权对基层决策的合作协商,建立村务公开制度,保证民主监督。协商民主是不同主体寻求共识,协调行为的重要途径。而就对村民本身的基层事务和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讨论和协商,可较好地表现乡村机构与村民良好合作的新颖关系,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的权力范围。召开村民会议,共同讨论和协商涉及村民利益的一切重大事项;实行村务公开,保障民主监督,注意加强建设村委会的合法性基础,充分体现透明性及责任性;通过制度化的渠道,使村民了解决策制定、决策实施、社区资源配置等相关信息,以此提高社区资源动员能力和村治绩效。
六、注重农民对民主自主意识的培养,加强村委会建设和干部民主政治素质的培养。农民是农村基层民主的主体,村委会是基层民主行使权力最主要的实践组织,通过各种有效措施提高农民和村干部的整体素质特别是对民主理解的文化素质,在新农村的大形势下显得尤为必要和紧迫。加强村民以及村干部的民主政治素质,就必须要强化宣传教育,统一对民主的思想认识,全面营造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氛围;构建社会主体参与政治生活的激励机制, 不断扩大村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培养村民按制度办事能力;不断扩大村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并从已有的民主制度建设中寻求参与的途径和方式;加强对基层干部的培养尤其是对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解;发挥典型引导作用,清除落后的政治思想,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建设和谐新农村的积极性,全面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参考文献
1、武而文:《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涵》
2、《列宁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第五篇:2.1民主选举.doc
2011-2012学年高一政治生活必修二导学案编制:牛芃棫班级:小组:姓名: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2.1民主选举:投出理性的一票
【学习目标】
• 1.理解我国主要选举方式的优缺点 2.理解民主选举方式的制约因素 3.通过讨论,明确选举权对于民主和公民的意义。逐步增强和提高政治参与的责任感和实际
本领。
【温故知新】
(1)公民的政治权利有哪些?(2)公民的政治性义务有哪些?
(3)公民参与政治生活要把握哪些原则?
课前预习案
一、选举方式的选择
⑴、我国当前的选举方式:
① 从选举人角度,划分为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
直接选举:由公民投票选举被选举人的方式。
优缺点:每个选民都有机会选举的当家人。但在选民、情况下无法使用。
间接选举:先由选民选选出,再由选举产生上一级代表机关的代表或政府领导成员。
优缺点:每个选民不能选择自己信赖的人。但可以弥补直接选举在选民较多、分布较广情况下无法使用。
②从被选举人角度,划分为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
等额选举:正式候选人名额与应选名额。
优缺点:能比较充分的考虑的合理性,但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选民的,影响其积极性。
差额选举:正式候选人名额应选名额。
优缺点:能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的余地,在被选举人之间形成相应的竞争。但如果对竞选活动不加以有效规范,容易造成、等情况。
⑵、选择选举方式的主要制约因素:
采取什么选举方式,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要根据、、等具体条件来确定。
二、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
1、选民参与民主选举的和,是影响选举效果的重要因素。公民只有切实行使好这一权利,才能更好的管理,管理,管理。
2、是否积极参加选举,是衡量公民、的重要尺度
3、公民行使好这一权利,是公民政治参与能力和的体现。
【我的疑难问题】请同学们将预习中感觉困难或不理解的问题写在下面:
2011-2012学年高一政治生活必修二导学案编制:牛芃棫班级:小组:姓名: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课堂探究案】
探究活动一
农民工张本山打工回来,正赶上村委班子换届选举。张本山前脚刚到家,村办人员就把选票送到
了家,让张本山第二天去参加三位候选人的演讲答辩。张本山心想:我一定要选一个能带领大家致富的人当村委主任,这样我就不用出去打工了。晚上本家张二贵掂着两瓶酒来了,进门就说:“本山,咱是一家人,你可要投俺一票。”这下,张本山犯难了,这个张二贵要说办实事可不如另外两个人。张本山刚上初中的儿子说:“爸,爷爷说他年轻时当村主任的时候就他一个候选人,大家要投都投他一个人的票,计票也好计,您能给我介绍一下这两种选举方式吗?” 张本山一下傻眼了,自己初中都没毕业,这哪知道哇!
你们能帮张本山的忙吗?给他的儿子解释一下故事中涉及到哪两种选举方式?各有什么优缺
点?
探究活动二
乡镇换届选举工作正全面展开,从一些地方选民登记情况看,选民参选率不容乐观。分析其中原
因,主要是人口流动量较大,有些偏僻山村90%的村民都已外出,他们大多长期在外打工,对本地选举已不大关心;有的舍不得花来回路费,又嫌委托麻烦,干脆放弃选举;而个别地方的部分选民由于对代表候选人有意见。
前些日子坐长途汽车到县区办事,几位农村妇女正在议论着村里换届选举的事情。其中一位兴
致勃勃地讲“谁谁为拉选票昨天给俺家里又送来一只不锈钢盆”,另一个哈哈大笑道“俺厨房里光是不锈钢锅就有好几个,全是咱们村那几个想当官的老爷们比着送的,管他选谁不选谁呢,先收下再说”。你一言我一语,分明是“三个女人一台戏”。但作为“观众”的我听在耳里,却乱在心头。——截选自新华网
根据上述两则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要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
[2]怎样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