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数学教学导语设计
数学教学导语设计
洋县青年路小学 李春辉 第三单元:图形与变换
单元教材分析:
学生上册已学了如何辨认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并会判断角与直角。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识锐角和钝角。会用三角板上的直角进行比较,平移和旋转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是两种基本的图形变换。教材都是从现实生活实例入手,抽象出数学概念,最后,是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深入理解概念,体现了知识形成的完整过程。第一课时 锐角和钝角
导入:让学生从实用性观赏性都很强的大桥中抽象出具体图形——“角”,然后又出示游乐园情景图,为学生创设熟悉的喜爱的生活环境,抓住学生注意力,并给学生以美的熏陶,通过“你已经知道了哪些有关角的知识?其实在角的王国里还有许多有趣的知识,你们想知道吗?这一环节温旧导新。
[设计意图] 通过现实生活中的生动素材引入新知。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的美是由许多几何图形构成的,角就是其中之一。让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训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
第四单元:表内除法
本单元教学主要内容有: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解决用除法计算的简单的实际问题,综合应用乘、除法计算的稍复杂的实际问题。着重让学生在熟练掌握用口诀求商一般方法的基础上,综合应用表内乘除法的计算技能解诀一些简单和稍复杂的涉及乘、除运算的实际问题。第一课时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复习导入 1口算练习2将下列口诀补充完整要。3计算下面各题。
24÷6 15÷3 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求商的。
【设计意图】:复习乘法的相关口诀,为学习除法的求商做好铺垫。第四课时 解决问题 复习导入
1、出示题目,组织学生口答。
(1)苹果有5个,梨的个数是苹果的3倍,梨有多少个?板书:5×3=15
2、组织学生说一说“倍”的含义。“梨的个数是苹果的3倍”就是说梨的个数有3个苹果的个数那么多。
3、小结:从上面的复习中我们可以看出如果甲数是乙数的若干倍,那就是说甲数有若干个乙数那么多。反过来说,甲数有多少个乙数,就是乙数的多少倍。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有关“倍”的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出发为学习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做好知识上的铺垫。
第五单元 数的认识
本单元内容主要有数数、读数、写数、数的组成、数位的含义、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近似数以及数百、整千数的加减法。在这一阶段,学生将认识更大的自然数。它不仅是大数的计算的基础,而且是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必须让学生切实学好。
第一课时 千以内数的认识 第二课时 千以内数的读写 第四课时 万以内数的认识
第五课时 万以内数的读写 第七课时近似数
这几课都是运用旧知导入 温故知新的导入方法。这样的导入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出发,创设恰当情境,恰当引导,再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推测等系列思维活动,在旧的认知结构上去发现新知识,从而建立新知识,让学生体验知识发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可谓水到渠成。在这五课中我举一个例子 例如第一课时千以内数的认识 上课伊始复习导入
1、口答:最大的一位数是几?最小的两位数是多少?这两个数相差多少?
2、数数:10个10个地数,从10数到100; 1个1个地数,从91数到99;
3、导入:你会从100开始接着往后数吗? 今天开始我们将要学习更大的数,“千以内数的认识” [设计意图] 复习旧知,为新知学习做好准备。
而本单元第三课时 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第六课时 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这两课的导语则是采用了兴趣导入。以第六课为例 第六课时 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一、创设学习情景
1、看挂图
聪聪和妈妈一起去商场买电器,聪聪和妈妈看中了空调和电视机。售货员说空调的价格是由3一个千、四个百和三个十组成的。你知道空调的价格吗?
2、引导学生猜出空调的价格。售货员又告诉我们电视机的价格比1000少,又比500多,你还能猜出电视机的价格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提示学生“多一些”、“多得多”
3、引导学生进行数的大小比较。
4、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比一比万以内数的大小。
[设计意图] 这样的设计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创设问题情境,增强新课导入的趣味性,帮助学生形成对较大数的初步印象。
第六单元:克与千克
本单元主要教学一些计量质量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第一课时 克和千克的认识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拿出一本数学教课书,和一只笔,提问:哪个重有些?
2、肯定学生的回答,并让学生“掂一掂”,然后让学生说说有什么样的感觉。
3、从刚才的实践得出结论:物体有轻重之分。那么你们知道用什么单位来表示物体的轻重呢?在国际上是用“克”和“千克”来表示质量的,为了能和国际接轨,这节课我们就一同去了解一下克和千克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激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数学思维。使学生自觉主动地投入到探究新知的学习活动中去,为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奠定良好的基础。第二课时 称一称
一、创设情境,引人新知。
请同学们想一想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这节课我们来实际操作一下 【设计意图】:通过对上节课内容的复习,自然引入新课。
第二篇:《孔乙己》导语及教学设计
《孔乙己》
【讲课之前,班长和课代表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分别对以下两个对话场景进行演练:
1、孔乙己和众人(第4、6段)。
2、“我”和孔乙己(第7段)。从语言、动作、神态等进行指导,让两位同学多自我揣摩人物的性格特征,以便更好地完成对话场景】 导语:
同学们都预习过《孔乙己》了吧。那这节课我想和同学们来玩个游戏。你们乐意不?游戏的名字叫“心理医生”。假设我们都有一件穿越时空的隐身衣,老师带队领着你们一起进了咸亨酒店,看到了孔乙己,短衫主顾、长衫主顾和掌柜等一干人等。我们就坐在他们旁边,看着他们对话,谈天,我们也可以对他们品头论足,分析他们的心理,为他们治疗心理疾病。别忘了我们穿的是隐身衣哦。设计意图:
调动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打开学生的思路,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过程。通过自我主动的思考,对人物的心理进行挖掘,使学生切身感受到造成这病态社会人与人关系冷漠的深层原因,探寻医治这病态社会和病人的良方。
《孔乙己》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1、2、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在课文中是如何被一步一步塑造出来的。理解封建科举制对知识分子的毒害,封建旧社会对人的摧残,感受病态社会中人们的冷酷,表达鲁迅渴望美好、有爱的社会的愿望。
二、教学重、难点1、2、全文中的对话描写有何更深层的意义,每次对话后,我们的感受会有何变化。
短衣帮和“我”对待孔乙己的态度相同么?试从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描写等方面分析。
三、教学过程(4-7自然段)
1、为什么“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都看着他笑”?
第4段首句“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句描写出孔乙己的奇特身份,揭示了他的社会地位,意义含蓄而深长。“站着喝酒”表明孔乙己的生活经济情况和社会地位,与小说开头所说的喝酒主顾中的“短衣帮”差不多。但孔乙己又是“穿长衫”的。虽穷可又不愿放下“读书人”的架子,死要面子,受封建文化教育之毒很深,不愿与“短衣帮”为伍。这就暗示了他高不成低不就的窘境。
课文接着细致描写孔乙己的肖像。点明他生活状况不好、年岁已老,既穷又懒,好逸恶劳、迂腐可笑。众人可以拿孔乙己的伤疤、不幸和痛苦来取乐,他的到来使店内外充满了快乐的空气。
2、第4、6这两段为我们提供了众人调侃孔乙己,令读者深省的场景。下面请同学们自读这三段,两人合作分别扮演孔乙己和众人,进行情景再现。然后老师找几组同学,看谁表演的形象生动,看谁能把人物的神态、表情、语调、心理状态栩栩如生的展示出来。
(指导学生进行对话表演,让学生读出短衣帮那种调侃、奚落的语气,作出那副轻蔑、高人一等的样子。教师可以亲自示范,让学生进入作品,切身体会对话中的人物心理。)
① 他们冲孔乙己叫道,故意高声嚷道,而后又哄笑起来。我们可以想象出来,这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怎么样的一幅场景。众人以玩弄、消遣为目的,从孔乙己身上攫取笑料以求得片刻的快活。在问话的时候,众人皆是一副轻狂、蔑视相。这是病态社会所导致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酷无情。如果我们身临其境,这笑声肯定如刀子般刺向我们的心,但凡这个人是个有血有肉的人。但是,令我们感到悲愤、痛惜、怜悯的是,无论是调侃方,或者是被调侃方,他们都是那样的麻木不仁,丧失了最基本的同情心。② 而孔乙己呢?通过第四段的问答,我们从孔乙己的神态表情就可以看出来,他的确偷了东西,因为他辩解时候底气不足,况“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证据确凿啊。而第六段他的表情由不屑置辩到颓唐不安,结识了他的内心活动:读书人的傲气仍在,名落孙山却使他有难以名状的痛苦。别人把他当笑料,他自己也走不出产生这笑料的困境。③ 孔乙己是这样一个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可怜读书人,不但没有得到同情,反而是众人取乐的对象。鲁迅对短衣帮的奚落反复进行描写,意在抨击这情感稀薄、吃人的社会。不仅是被嘲笑的“孔乙己们”,还有那些嘲笑他的所有人,都要引起疗救的注意。
3、孔乙己知道自己不能和他们聊天,便向我这个孩子说话,那我又是如何对待孔乙己呢?我们来揣测一下当时我和孔乙己的内心想法分别是什么吧。
我:“没人理你,你才过来和我说话,你当我是什么啊,哼,你这个怪老头,怪不得大家嘲笑你,活该,这么不知趣的一个人,还想让我搭理你,没门。”(学生可以各种诠释,老师予以评价指正)
孔乙己:“孩子们单纯可爱,不会像你们那样取笑我,没文化的人还取笑我,真是的,我不和你们一般见识。我教小伙计识字去,活该你们目不识丁,活该你们下苦力干活,没文化真可怕。” “孩子不肯学是不为过的,他们贪玩嘛,不想受束缚嘛,只要耐心教总是会好的。”
“唉,不学?不学罢了。看我,学了也白学啊,有什么用?还是被人讥讽、挖苦。”(学生可以各种诠释,老师予以评价指正)
4、同学们,你们觉不觉得第5段的插叙在这里略显多余?老师觉得挺多余的,我们把它去掉行不行?
① 会使读者不明白为何孔乙己会成为众矢之的。②孔乙己形象会残缺③(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继续增加重点)第5段描叙人们背地里对孔乙己的议论,交代孔乙己的身世和经历。这是前面情节的补充。孔乙己连秀才也没有考中,又不会营生,好喝懒做,愈来愈穷,弄到将要讨饭,因而“便免不了偶然做些偷窃的事”。何况孔乙己自己还心高气傲,总是穿着破长衫,本来大家都是穷人,都一样,他偏要与众不同。多种原因,使他成为无聊的人们的谈资。大家以知道孔乙己的事情而彰显自己消息灵通。进一步揭示出受封建社会压抑和毒害的人们,萎靡、冷酷、残暴,他们不反省自身,却以取笑他人来充实自己的无聊,令人可悲可叹。此外,最后说孔乙己不拖欠酒店的钱。这说明他的诚实。他虽然迂腐可笑,自命清高;四体不勤,贫困潦倒,死爱面子,受尽摧残,还麻木不仁。但是毕竟他是被科举制度欺骗愚弄了一辈子的下层知识分子。
总结:
鲁迅同情下层人民群众,但他又往往会一眼看穿他所同情的人的丑恶,让读者对这人物又同情、怜悯又心生不满和厌恶。细想一下,人无完人,毕竟他最初的本质是善良美好的,再联系到自身,我们又不认责怪了,会去找更深层次的导致这个人物不可爱的原因,企图找到解救他们的良药。课下作业:
再次阅读全文,思考掌柜与短衣帮们对孔乙己态度的异同,试从语言、动作、表情等作出比较。
第三篇:《童年》导语设计
初中语文名著阅读导语设计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是成功课堂的前提与基础。好的导语像磁石,能把学生分散的思维一下子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提高整个智力活动的积极性。在课外名著高尔基《童年》的导入教学中,我将尝试以下几种导入方法。
1、畅谈童年,歌曲导入
播放歌曲:《童年》,我们一起来走进童年生活,感受童年生活。(出示课题:高尔基的《童年》)。
2、激情导入
有人说童年是一首歌,欢快的音符却难以唱尽它丰富的旋律;有人说童年是一幅画,绚丽的色彩却难以描尽它多姿的回忆。那么,就让我们说童年是一首诗吧,让色彩、旋律、情感共同燃烧成澎湃的诗篇,奉献给我们所挚爱的童年!冰心曾在《春水》中深情地吟诵——“童年呵,是梦中的真,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那么,今天让我们随着高尔基一起走进他的《童年》,领略小说中讴歌的童年生活之美吧!
3、歌曲导入
(播放歌曲《外婆的澎湖湾》)每个人都有一个金色的童年时代,在人生的长河里,这是一段最美的时光。童年时代留给我们许多难忘的爱的故事。长辈父母之爱,朋友之爱,爱伴着我们成长,爱让我们感动,让我们拥有太多的回忆和幸福。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童年》认识一下高尔基心目中最敬佩,热爱的童年朋友——外祖母.4、回忆童年,跟随主人公导入
每个人都有童年,回忆儿时的懵懵懂懂,心里总有一份久远的牵挂,梦中的旧影却因为时光的流逝渐渐稀疏,而心底生出的想要留守的渴望愈加强烈,直到有一天这种内心的冲浪化作激情,开始自己人生的回顾,回眸的第一处便是这久违的童年。每个人的童年都是不一样的,今天,我们将跟随《童年》的主人公阿廖沙一起走进高尔基的《童年》,倾听高尔基为我们讲述的一段悲惨的童年故事„„
马莉 2012年5月
第四篇:赤壁赋,导语设计
《赤壁赋》第一课时导语设计:
“苏轼作为诗、文、书、画无所不能、异常聪明敏锐的文艺全才,是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文人们最亲切喜爱的对象。”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北宋名家。后让学生回忆熟知的苏轼作品:散文:《石钟山记》、《核舟记》,背诵其中的一些等名句;诗歌:《题西林壁》、《惠崇<春江晚景>》、《饮湖上初晴后雨》等;词:《江城子》、《水调歌头》、《念奴娇》等„„后让学生背诵。再简单介绍其在诗、画等方面的成就并切入新课。
我们的学生是青少年,一些距离他们生活实际较远的课文教学很容易变成枯燥乏味的空洞说教,使他们听得昏昏欲睡,更不用提什么课堂效果了。教师应尽力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良好的学习情境,打破思维混沌的状态。听歌曲、放映幻灯、影视作品等都能创设了一种生活情境和情感情境,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强化学习气氛,陶冶他们的审美情操。
课的导入,是语文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内容,融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艺术性于一体。精彩的导入语能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以最佳的兴奋状态投入学习活动中去,使学生怀着一种期待、迫切的心情渴望新课的到来,如沐春风,如饮甘露,进入一种美妙的境界。
同时,由学生已有的知识引出话题,让他们积极参与其中,使之情绪高涨,课堂就会出现活泼热烈的教学场景。在此基础上学习新课,学生自然得益匪浅。
第五篇:浅谈地理教学中导语的设计
宣城市第四届 “教坛新星”评选 教学经验演讲稿
浅谈地理教学中导语的设计
宁国市梅林初中 朱铁军
地理教学中的新课导语设计至关重要。它是优化地理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授课效率关键的、必不可少的一环。导语是一堂课的起点,导语犹如乐曲的“引子”、戏剧中的“序幕”,有酝酿情绪、集中学生注意力,渗透主题和带入情境的任务。所以简洁生动,风趣幽默的导语,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会牢牢抓住学生的心,立疑激趣,使学生产生“欲罢不能”的求知渴望,形成教学中的一个小高潮。这样便可以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根据这几年我的教学实践经验,总结了新课导语的几个入手方面:
承上启下式
这是大多数教师贯用的新课导入方式。这种导语形式,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认真研究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通过重现有关旧知识,为学习新知识提供支点。教师在导入时给出的刺激,不仅可以减缓新的知识学习的坡度,更可以让旧知识是新知识的桥梁和纽带,达到自然过渡的作用。
铺垫式导入:如在讲自然地理“北美的气候”一节时,可以这样导入,“上节课我们讲了北美大部分处在北温带的纬度位置和三面临洋的海陆位置,以及西部高山,中部平原,东部高原、山地的三大地形,那么这样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对北美的气候又有什么影响呢?这就是今天我要和大家探讨的问题。” 另一种是观察式导入:如在讲“海陆变迁”时,在上新课之前在教室前面挂好世界地形图和准备好各大洲剪好的轮廓图。新课开始后,可以这样进入新课“目前,全球的陆地分为了七大洲,但有一个问题,请同学们边看边思考,(教师的剪好的南美洲轮廓图先放在本洲的位置上,然后将它逐渐向非洲本海岸移动)问‘同学们,你们能得到什么结论’。答:‘能合在一起’教师总结:‘是的,这种在一起绝非巧合,这是德国的科学家魏格纳发现的,他经过研究,积累了大量的证据,终于在1912年提出了我们今天这堂课的主要内容――“大陆漂移学说”。
第二类开门见山式
开门见山,和盘托出,言简意赅地直接点明要旨,突出中心,让学生学习起来心中有数,这也是常用的新课导入形式。如在讲“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一节,“大家都知道我们目前正在使用的煤、石油、天然气等矿产燃料都是非可再生资源,他们的储量是有限的,据1987年的估算,石油的已知量只能再开采四十多年,为了防止矿产燃料枯竭后带来的能源危机,所以我们要不断研究和寻找新能源。”简短的几句话便回答了为什么要寻找新能源和今天教师和学生要研究的问题――新能源。(接着写标题便导入新课)
第三类激发式导入:这种新课的导入方式贵在所布的激发式的疑问能启迪学生思考,能引起学生兴趣,形成最佳效果。第一种:激疑式导入,如讲“地形的变化”一节时,指着中国地图问:“我国的地形多种多样,千姿百态,那么这些地形是否一开始就是今天的布局呢?”学生有回答“是”或“不是”的,显然他们不能深刻地回答这个问题,此时,老师再进一步地讲解“你们知道吗?我们祖国引以自豪的这座世界最高的山脉――喜马拉雅山,平均海拔6000米以上,以及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在很久以前还是一片汪洋大海呢!因为我国的科学工作者在喜马拉雅山区考察并发现了山中的岩石含有鱼、海螺、海藻等海洋生物化石,不仅如此,就连人们关注的台湾海峡,在很久以前还是一片陆地,它是祖国大陆和台湾紧密相连的过渡地带。那么是什么力量使地形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呢?为了解开这海洋之迷,就请大家和我一起探讨今天要学的地理问题。”
第二种方式是激发式导入,巧设疑问,以悬念式导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讲“时区和日界线”时,可用此方式导入新课,“航海家麦哲伦完成第一次环球旅行回到西班牙后,发现航海日记的日期与当地日期恰好相差一天,参加航海的所有船员最终也没弄清楚这一天丢到哪里去了。试问同学们能否帮助他们找回丢失的这一天呢?”这样等到学生学习情绪调动起来后,便可以讲解有关时区的概念和算法。第三种是对比式提问导入
让学生从“比”中加深理解,掌握知识。如:在讲“中国的气温分布”一节时,这样导入“哈尔滨的冰灯中外闻名,当地利用冬季封冻的松花江天然冰块,精心雕刻成各种奇异壮观的冰雕艺术品,在各色灯光的映照下,色彩缤纷。冰灯游园会一般从元旦开始,一直持续到春节以后,每年都吸引很多人冒着严寒前来观赏。而南国的广州,素有‘花城’的美称。但花色最多,品种最齐,赏花人最多的要算一年一度的迎春花市了,但在这里却是百花盛开,春意浓浓。由此可见,同是春节期间,我国冬季南北方气温相差十分悬殊。”通过南北方冬季在气温上的巨大差异,从而引出新课。
第四类:应用谚语式
谚语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中的经验总结。用通俗易懂的谚语导入新课,既增加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又能启发学生思考。如讲初中地理第四册“中国的铁路”一节时,新课可以这样导入:“同学们,大家都知道旧中国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之说。而如今宝成铁路的俢建使艰难险峻的蜀道变成了坦途,结束了‘蜀道难’的历史,现已成为我国铁路运输的大动脉之一。下面我们就具体学习这方面的知识。”从而引入新课的学习。
第五类:图像导入式
图像能更鲜明、具体、更生动形象反应出某事物的本质联系与特征。图像法的使用,能在最短的时间里让学生达到最佳的记忆、理解的效果,更能让课堂充满生命力。如讲初中地理第二册“埃及”一节时,老师可以放映出“金字塔,狮身人面像”的彩色幻灯片,让学生观察然后提问“这是哪个国家的著名古代建筑?(等待片刻)要弄清这个问题,请大家和我共同学习埃及的有关知识”。(在说“埃及”两字的同时,给出板书,提示主题)
当然,新课的导入关非只有这五种类型,但无论选择哪种导入新课的方法,时间都不宜过长(一般在两分钟左右),也不要故弄玄虚,喧宾夺主。总之新课的导入,一定要因课而异,突出主题。只有这样,才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有好的开端,才能有好的结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