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三物理教案 半导体(精选)
初三物理教案 半导体
初三物理教案 半导体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半导体以及半导体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应用.能力目标
通过半导体知识的学习,扩展知识面.情感目标
知道半导体在现代科技中的重要性,树立科技强国的观念.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教材从分析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入手,进一步引入另一种介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材料--半导体.接着分析了半导体的特点并提出问题.教材又结合实例,介绍几种半导体的特性,说明了半导体地重要性.教法建议
本节的教学要注重科技的联系,避免孤立的学习,要注意联系实际.可以提出问题学生自主学习,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可以利用教材和教师提供的一些资料进行学习.也可以教师提出课题,学生查阅资料,从收集资料、信息的过程中学习,提高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过程设计】 方法
1、学生阅读教材,教师提供一些半导体的材料,教师提出一些问题,学生阅读时思考,例如:半导体和导体、绝缘体的有什么不同?你知道那些半导体元件?半导体都在哪些地方有应用?
方法
2、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可以采用实验探究和信息学习的方法.实例如下
实验探究:可以组织学生小组,图书馆、互联网查阅有关半导体方面的资料,小组讨论,总结半导体和导体、绝缘体的区别.【板书设计】
1.半导体
概念
与导体、绝缘体的区别
2.半导体材料
3.半导体的电学性能 探究活动
【课题】探究二极管的特性
【组织形式】学习小组
【活动方式】查阅有关资料,总结、讨论
【活动内容】查找、总结
1、二极管的四个特性.2、判断二极管的方法.3、二极管的有关参数..
第二篇:半导体-初中物理教案学案
听评课网(tpkw.net),丰富的在线听课评课平台!
*第三节 半导体
(一)教材 人教社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二册(二)教学目的
1.常识性了解什么叫半导体和常见的半导体材料.
2.常识性了解半导体具有的三种特殊的电学性能.(三)教具
演示实验:四节干电池,量程是5毫安的电流表,锗晶体二极管(2AP型)一只,玻璃外壳的三极管(如3AX型)一只,开关一个,导线若干.(四)教学过程
1.复习
提问:(1)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绝缘体?
(2)怎样比较材料导电性能的好坏?
(比较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都相同的情况下,不同材料制成导体的电阻大小.)2.引入新课
翻开课本看几种材料制成的长1米、横截面积1毫米2的导线在20℃时的电阻是10-1~10-2欧.举几个绝缘5的例子,长1米、横截面积是1毫米2的木材在20℃时的电阻约是10-14~1018欧,玻璃的电阻是1016~1020欧,橡胶的电阻是1018~1021欧.
由比较可见,在相同条件下,绝缘体的电阻比导体的电阻大十万亿(1013)倍以上.
3.进行新课
(1)什么叫半导体?
导电性能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的材料,叫做半导体.
例如:锗、硅、砷化镓等.
半导体在科学技术,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电视、半导体收音机、电子计算机等)这是什么原因呢?下面介绍它所具有的特殊的电学性能.
(2)半导体的一些电学特性
听评课网(tpkw.net),丰富的在线听课评课平台!
①压敏性:有的半导体在受到压力后电阻发生较大的变化.
用途:制成压敏元件,接入电路,测出电流变化,以确定压力的变化.
②热敏性:有的半导体在受热后电阻随温度升高而迅速减小.
用途:制成热敏电阻,用来测量很小范围内的温度变化.
按图9连好电路,不要给学生画出电路图,告诉学生电路中的D中有半导体锗,让学生观察常温下电流表的示数(示数很小),再用手捏住D,或用点燃的火柴接近D,观察此时电流表示数(示数明显增大).
比较前后两次电流表示数,说明半导体的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③光敏性,有的半导体在光照下电阻大为减小.
用途:制成光敏电阻,用于对光照反映灵敏的自动控制设备中.
先做实验,电路图见图10.用四节干电池串联作电源.图中三极管用玻璃外壳的三极管(例如3AX81),把外壳上的漆刮去,将三极管的发射极e、集电极c连入电路中.
在没有光照时,观察电流表的示数(示数很小),再用手电筒光照到管内锗片(PN结上),观察电流表的示数变化(示数明显变大).
比较前后两次电流表示数,说明半导体受到光照后电阻将大大减小.
4.小结
这堂课讲授了什么是半导体,一些常见的半导体材料,半导体的三种电学特性,正是由于半导体具有许多特殊的电学性质,所以它有着广泛的应用.(五)说明
听评课网(tpkw.net),丰富的在线听课评课平台!
1.半导体这一内容,只要求做到常识性了解,不要讲得过深过难.这一部分知识是科学常识,又将学习第十五章有用的电子元件做准备,所以虽然是选学内容,还是讲讲为好.
2.半导体的热敏性和光敏性,最好是通过实验的观察得出结论,使学生获得感性知识,还可以提高学习兴趣.
第三篇:半导体物理物理教案(03级)
课 程 教 案
学院、部:材料与能源学院
系、所;微电子工程系
授课教师:魏爱香,张海燕
课程名称;半导体物理
课程学时:64
实验学时:8
教材名称:半导体物理学
2005年9-12 月
授课类型:理论课 授课时间:2节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一章半导体的电子状态
1.1半导体中的晶格结构和结合性质
1.2半导体中的电子状态和能带
本授课单元教学目标或要求:
了解半导体材料的三种典型的晶格结构和结合性质;理解半导体中的电子态, 定性分析说明能带形成的物理原因,掌握导体、半导体、绝缘体的能带结构的特点
本授课单元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以及引导学生解决重点难点的方法、例题等):
1.半导体的晶格结构:金刚石型结构;闪锌矿型结构;纤锌矿型结构
2.原子的能级和晶体的能带
3.半导体中电子的状态和能带(重点,难点)
4.导体、半导体和绝缘体的能带(重点)
研究晶体中电子状态的理论称为能带论,在前一学期的《固体物理》课程中已经比较完整地介绍了,本节把重要的内容和思想做简要的回顾。
本授课单元教学手段与方法:
采用ppt课件和黑板板书相结合的方法讲授
本授课单元思考题、讨论题、作业:
作业题:44页1题
本授课单元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必要时可列出)
1.刘恩科,朱秉升等《半导体物理学》,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2.田敬民,张声良《半导体物理学学习辅导与典型题解》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3.施敏著,赵鹤鸣等译,《半导体器件物理与工艺》,苏州大学出版社,2002
4.方俊鑫,陆栋,《固体物理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5.曾谨言,《量子力学》科学出版社
注:1.每单元页面大小可自行添减;2.一个授课单元为一个教案;3.“重点”、“难点”、“教学手段与方法”部分要尽量具体;4.授课类型指:理论课、讨论课、实验或实习课、练习或习题课。
授课类型:理论课 授课时间:2节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一章半导体的电子状态
1.3半导体中的电子运动——有效质量
1.4本征半导体的导电机构——空穴
本授课单元教学目标或要求:
理解有效质量和空穴的物理意义,已知e(k)表达式,能求电子和空穴的有效质量,速度和加速度
本授课单元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以及引导学生解决重点难点的方法、例题等):
1.半导体中e(k)与k的关系(重点,难点)
2.半导体中电子的平均速度
3.半导体中电子的加速度
4.有效质量的物理意义(重点,难点)
5.本征半导体的导电机构— 空穴(重点)
补充2各课外讨论题和例题
1.2.出版社2005
3.2002
4.本授课单元教学手段与方法: 采用ppt课件和黑板板书相结合的方法讲授 本授课单元思考题、讨论题、作业: 作业题:44页2题,补充课外作业题1个 本授课单元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必要时可列出)刘恩科,朱秉升等《半导体物理学》,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田敬民,张声良《半导体物理学学习辅导与典型题解》电子工业施敏著,赵鹤鸣等译,《半导体器件物理与工艺》,苏州大学出版社,方俊鑫,陆栋,《固体物理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5.曾谨言,《量子力学》科学出版社
注:1.每单元页面大小可自行添减;2.一个授课单元为一个教案;3.“重点”、“难点”、“教学手段与方法”部分要尽量具体;4.授课类型指:理论课、讨论课、实验或实习课、练习或习题课。
授课类型:理论课 授课时间:2节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一章半导体的电子状态
1.5 回旋共振(了解)
1.6 硅和锗的能带结构(了解)
1.7 ⅲ-ⅴ族化合物半导体的能带结构(了解)
1.8 ⅱ-ⅵ族化合物半导体的能带结构(了解)
1.9 si1-xgex合金的能带结构(了解)
1.10宽带隙半导体材料(了解)
本授课单元教学目标或要求:
对于给定的能带图能确定导带底,价带顶的位置及能隙的大小,能辨别能带的简并度 了解各种半导体材料的能带结构特点。
本授课单元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以及引导学生解决重点难点的方法、例题等):
1. k空间的等能面
2.介绍硅、锗、ⅲ-ⅴ族化合物、ⅲ-ⅴ族化合物、si1-xgex合金和宽带隙半导体材料的能带图 本授课单元教学手段与方法:
采用ppt课件讲授
本授课单元思考题、讨论题、作业:
作业题:44页3,4题
本授课单元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必要时可列出)
1.刘恩科,朱秉升等《半导体物理学》,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2.田敬民,张声良《半导体物理学学习辅导与典型题解》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3.施敏著,赵鹤鸣等译,《半导体器件物理与工艺》,苏州大学出版社,2002
4.方俊鑫,陆栋,《固体物理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5.曾谨言,《量子力学》科学出版社
注:1.每单元页面大小可自行添减;2.一个授课单元为一个教案;3.“重点”、“难点”、“教学手段与方法”部分要尽量具体;4.授课类型指:理论课、讨论课、实验或实习课、练习或习题课。
授课类型:理论课 授课时间:2节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二章半导体中的杂质和缺陷能级(4学时)
2.1硅、锗晶体的杂质能级(掌握)
本授课单元教学目标或要求:
掌握硅、锗晶体中的施主杂质和施主能级,受主杂质和受主能级和深能级杂质
本授课单元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以及引导学生解决重点难点的方法、例题等):
1.替位式杂质 间隙式杂质
2.施主杂质、施主能级(重点)
3.受主杂质、受主能级(重点)
4.浅能级杂质电离能的简单计算
1.2.出版社2005 .杂质的补偿作用(重点).深能级杂质 本授课单元教学手段与方法: 采用ppt课件讲授 本授课单元思考题、讨论题、作业: 思考题:习题6 讨论题:习题1 作业题:习题2,3,7 本授课单元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必要时可列出)刘恩科,朱秉升等《半导体物理学》,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田敬民,张声良《半导体物理学学习辅导与典型题解》电子工业
3.施敏著,赵鹤鸣等译,《半导体器件物理与工艺》,苏州大学出版社,2002
4.方俊鑫,陆栋,《固体物理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5.曾谨言,《量子力学》科学出版社
注:1.每单元页面大小可自行添减;2.一个授课单元为一个教案;3.“重点”、“难点”、“教学手段与方法”部分要尽量具体;4.授课类型指:理论课、讨论课、实验或实习课、练习或习题课。
授课类型:理论课 授课时间:2节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二章半导体中的杂质和缺陷能级(4学时)
2.2 iii—v族化合物的杂质能级(了解)
2.3缺陷、位错能级(了解)
本授课单元教学目标或要求:
了解以gaas为代表的iii—v族化合物半导体中杂质能级的情况。
了解半导体中的缺陷和位错的能级
本授课单元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以及引导学生解决重点难点的方法、例题等): 概括叙述各类杂质(ⅰ族元素,ⅱ族元素,ⅲ族元素,ⅳ族元素,ⅴ族元素,ⅵ族元素和过渡元素)在iii—v族化合物gaas和gap中的杂质能级。
介绍半导体中的点缺陷和位错。
本授课单元教学手段与方法:
采用ppt课件讲授
本授课单元思考题、讨论题、作业:
作业题:62页7题
本授课单元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必要时可列出)
1.刘恩科,朱秉升等《半导体物理学》,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2.田敬民,张声良《半导体物理学学习辅导与典型题解》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3.施敏著,赵鹤鸣等译,《半导体器件物理与工艺》,苏州大学出版社,2002
4.方俊鑫,陆栋,《固体物理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5.曾谨言,《量子力学》科学出版社
注:1.每单元页面大小可自行添减;2.一个授课单元为一个教案;3.“重点”、“难点”、“教学手段与方法”部分要尽量具体;4.授课类型指:理论课、讨论课、实验或实习课、练习或习题课。
授课类型:理论课 授课时间:2节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三章半导体中的载流子的统计分布
3.1状态密度
3.2费米能级和载流子的统计分布
本授课单元教学目标或要求:
理解k空间和状态密度的意义,掌握在k空间中电子态密度的计算方法
理解半导体中费米能级的物理意义,掌握费米分布函数和玻耳滋蔓分布函数的意义及其应用 本授课单元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以及引导学生解决重点难点的方法、例题等):
1. k空间中量子态的分布
2. 状态密度(重点)
3. 费米分布函数的表达式、意义及应用(重点,难点)
4. 费米能级的物理意义(重点,难点)
5. 玻耳滋蔓分布函数的意义及其应用(重点,难点)
这一次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基本的物理概念,为后续章节的学习打好基础,所以课堂上主要通过5个课外实例的分析和解答加深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例题:5个,见讲稿。
本授课单元教学手段与方法:
采用黑板板书的方法讲授
本授课单元思考题、讨论题、作业:
思考题:习题2题和3题 作业题:习题1题和4题
本授课单元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必要时可列出)
1.刘恩科,朱秉升等《半导体物理学》,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2.田敬民,张声良《半导体物理学学习辅导与典型题解》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3.施敏著,赵鹤鸣等译,《半导体器件物理与工艺》,苏州大学出版社,2002
4.方俊鑫,陆栋,《固体物理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5.曾谨言,《量子力学》科学出版社
注:1.每单元页面大小可自行添减;2.一个授课单元为一个教案;3.“重点”、“难点”、“教学手段与方法”部分要尽量具体;4.授课类型指:理论课、讨论课、实验或实习课、练习或习题课。
授课类型:理论课 授课时间:2节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三章半导体中的载流子的统计分布
3.2费米能级和载流子的统计分布
3.3本征半导体的载流子浓度
本授课单元教学目标或要求:
掌握导带中电子浓度和价带中的空穴浓度的计算方法,能熟练应用电子浓度和空穴浓度的公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理解和掌握本征半导体中的载流子浓度和费米能级的计算方法
本授课单元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以及引导学生解决重点难点的方法、例题等):
1. 导带中电子浓度的公式推导、结果分析和应用(重点,难点)
2. 价带中空穴浓度的公式推导、结果分析和应用(重点,难点)
3. nc和nv的物理意义
4. 本征半导体的费米能级和载流子浓度(重点,难点)
结合上次课的物理概念,推导导带电子和价带空穴的浓度的计算公式,这是半导体中最重要的公式之一。交代清楚每一步的物理意义就容易理解推导的过程和结果。重点要求学生掌握结果的分析和应用。举3个实例让学生掌握公式的应用方法。
本授课单元教学手段与方法:
采用黑板板书的方法讲授
本授课单元思考题、讨论题、作业:
思考题:补充 作业题:习题6题和7题
本授课单元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必要时可列出)
1.刘恩科,朱秉升等《半导体物理学》,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2.田敬民,张声良《半导体物理学学习辅导与典型题解》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3.施敏著,赵鹤鸣等译,《半导体器件物理与工艺》,苏州大学出版社,2002
4.方俊鑫,陆栋,《固体物理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5.曾谨言,《量子力学》科学出版社
注:1.每单元页面大小可自行添减;2.一个授课单元为一个教案;3.“重点”、“难点”、“教学手段与方法”部分要尽量具体;4.授课类型指:理论课、讨论课、实验或实习课、练习或习题课。
授课类型:理论课 授课时间:2节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三章半导体中的载流子的统计分布
3.4杂质半导体的载流子浓度
本授课单元教学目标或要求:
理解和掌握杂质半导体中的载流子浓度和费米能级在不同温度和不同掺杂浓度下的计算和分析方法,并能用图示的方法画出不同温度下杂质的电离和载流子分布的示意图,能画出费米能级和载流子浓度随温度和掺杂浓度的变化图
本授课单元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以及引导学生解决重点难点的方法、例题等):
1.杂质能级上的电子和空穴
2.n型半导体的载流子浓度:分五个温区分析,分别是低温弱电离区,中间电离区,强电离区,过渡区和高温本征激发区(重点和难点)
3.上述分析方法和结果可类比于p型半导体
4.少数载流子的浓度
课堂上尽可能把抽象的结果用直观图示的方法表达出来,结合2个实例教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本授课单元教学手段与方法:
采用黑板板书的方法讲授
本授课单元思考题、讨论题、作业:
思考题:补充题 作业题:习题9,13
本授课单元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必要时可列出)
1.刘恩科,朱秉升等《半导体物理学》,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2.田敬民,张声良《半导体物理学学习辅导与典型题解》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3.施敏著,赵鹤鸣等译,《半导体器件物理与工艺》,苏州大学出版社,2002
4.方俊鑫,陆栋,《固体物理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5.曾谨言,《量子力学》科学出版社
注:1.每单元页面大小可自行添减;2.一个授课单元为一个教案;3.“重点”、“难点”、“教学手段与方法”部分要尽量具体;4.授课类型指:理论课、讨论课、实验或实习课、练习或习题课。
授课类型:理论课 授课时间:2节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三章半导体中的载流子的统计分布
3.4杂质半导体的载流子浓度
3.5一般情况下的载流子统计分布
本授课单元教学目标或要求:
一节课用于复习总结上次课的重点,再讲2个例题,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掌握。
理解在同时含有失主和受主杂质的半导体中,利用电中性条件,求解不同温度下载流子浓度和费米能级位置的方法
本授课单元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以及引导学生解决重点难点的方法、例题等):
1.总结和分析3.4节的主要结果,讲解例题
2.分析在同时含有失主和受主杂质的一般情况下,求解不同温度下载流子浓度和费米能级位置的方法(难点)
着重分析物理方法和思想,不需记忆很烦琐的数学公式。
本授课单元教学手段与方法:
采用黑板板书的方法讲授
本授课单元思考题、讨论题、作业:
讨论题:习题15 作业题:习题14,18
本授课单元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必要时可列出)
1.刘恩科,朱秉升等《半导体物理学》,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2.田敬民,张声良《半导体物理学学习辅导与典型题解》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3.施敏著,赵鹤鸣等译,《半导体器件物理与工艺》,苏州大学出版社,2002
4.方俊鑫,陆栋,《固体物理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5.曾谨言,《量子力学》科学出版社
注:1.每单元页面大小可自行添减;2.一个授课单元为一个教案;3.“重点”、“难点”、“教学手段与方法”部分要尽量具体;4.授课类型指:理论课、讨论课、实验或实习课、练习或习题课。
授课类型:理论课 授课时间:2节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三章半导体中的载流子的统计分布
3.6简并半导体
本授课单元教学目标或要求:
理解简并半导体的定义和简并化的条件;掌握简并半导体载流子浓度的计算方法。了解低温载流子冻析效应和禁带变窄效应。
本授课单元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以及引导学生解决重点难点的方法、例题等):
1. 简并半导体的载流子浓度
2. 简并化条件(重点)
3. 低温载流子冻析效应
4.禁带变窄效应
本授课单元教学手段与方法:
采用黑板板书的方法讲授
本授课单元思考题、讨论题、作业:
作业题:习题20,21
本授课单元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必要时可列出)
1.刘恩科,朱秉升等《半导体物理学》,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2.田敬民,张声良《半导体物理学学习辅导与典型题解》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3.施敏著,赵鹤鸣等译,《半导体器件物理与工艺》,苏州大学出版社,2002
4.方俊鑫,陆栋,《固体物理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5.曾谨言,《量子力学》科学出版社
注:1.每单元页面大小可自行添减;2.一个授课单元为一个教案;3.“重点”、“难点”、“教学手段与方法”部分要尽量具体;4.授课类型指:理论课、讨论课、实验或实习课、练习或习题课。
授课类型:理论课 授课时间:2节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习题课
本授课单元教学目标或要求:
总结第一到第三章的主要概念、理论和公式
讲解习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讲解课外例题
本授课单元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以及引导学生解决重点难点的方法、例题等): 总结第一到第三章的主要概念、理论和公式
讲解习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讲解课外例题
本授课单元教学手段与方法:
采用ppt课件和黑板板书相结合的方法讲授
1.2.出版社2005
3.2002
4.5 本授课单元思考题、讨论题、作业: 作业题:复习1-3章。本授课单元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必要时可列出)刘恩科,朱秉升等《半导体物理学》,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田敬民,张声良《半导体物理学学习辅导与典型题解》电子工业施敏著,赵鹤鸣等译,《半导体器件物理与工艺》,苏州大学出版社,方俊鑫,陆栋,《固体物理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曾谨言,《量子力学》科学出版社
注:1.每单元页面大小可自行添减;2.一个授课单元为一个教案;3.“重点”、“难点”、“教学手段与方法”部分要尽量具体;4.授课类型指:理论课、讨论课、实验或实习课、练习或习题课。
授课类型:理论课 授课时间:2节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四章半导体的导电性
4.1载流子的漂移运动和迁移率
4.2载流子的散射
本授课单元教学目标或要求:
理解半导体中的漂移运动和描述漂移运动的物理量-迁移率,掌握半导体的电导率与迁移率的关系式。理解半导体中载流子散射的概念,了解半导体中主要的散射机构。
本授课单元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以及引导学生解决重点难点的方法、例题等):
1. 欧姆定律的微分形式
2. 半导体中的漂移运动-漂移速度和迁移率(重点)
3.半导体的电导率和迁移率的关系(重点)
4.载流子散射的概念
5.半导体中主要的散射机构
本授课单元教学手段与方法:
采用ppt课件和黑板板书相结合的方法讲授
本授课单元思考题、讨论题、作业:
思考题:习题1 讨论题: 作业题:习题2,4,7
本授课单元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必要时可列出)
1.刘恩科,朱秉升等《半导体物理学》,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2.田敬民,张声良《半导体物理学学习辅导与典型题解》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3.施敏著,赵鹤鸣等译,《半导体器件物理与工艺》,苏州大学出版社,2002
4.方俊鑫,陆栋,《固体物理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5.曾谨言,《量子力学》科学出版社
注:1.每单元页面大小可自行添减;2.一个授课单元为一个教案;3.“重点”、“难点”、“教学手段与方法”部分要尽量具体;4.授课类型指:理论课、讨论课、实验或实习课、练习或习题课。
授课类型:理论课 授课时间:2节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四章半导体的导电性
4.3迁移率与杂质浓度和温度的关系
4.4电阻率及其与杂质浓度和温度关系
本授课单元教学目标或要求:
掌握半导体的迁移率与杂质浓度和温度的关系
掌握半导体的电阻率与杂质浓度和温度关系
本授课单元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以及引导学生解决重点难点的方法、例题等):
1.平均自由时间和散射概率的关系
2. 迁移率与平均自由时间的关系
3. 迁移率与杂质和温度的关系(重点)
4. 电阻率与杂质浓度的关系(重点)
5. 电阻率随温度的变化(重点)
例题:144页9,16,17
本授课单元教学手段与方法:
采用ppt课件和黑板板书相结合的方法讲授
本授课单元思考题、讨论题、作业:
思考题:习题12 讨论题: 作业题:习题13,15,18
本授课单元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必要时可列出)
1.刘恩科,朱秉升等《半导体物理学》,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2.田敬民,张声良《半导体物理学学习辅导与典型题解》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3.施敏著,赵鹤鸣等译,《半导体器件物理与工艺》,苏州大学出版社,2002
4.方俊鑫,陆栋,《固体物理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5.曾谨言,《量子力学》科学出版社
注:1.每单元页面大小可自行添减;2.一个授课单元为一个教案;3.“重点”、“难点”、“教学手段与方法”部分要尽量具体;4.授课类型指:理论课、讨论课、实验或实习课、练习或习题课。
授课类型:理论课 授课时间:2节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五章非平衡载流子
5.1非平衡载流子的注入与复合 5.2非平衡载流子的寿命
5.3准费米能级
本授课单元教学目标或要求:
理解非平衡载流子的概念,非平衡载流子的产生、复合和寿命;理解小注入和大注入的概念和条件,理解准费米能级的概念和非平衡状态下载流子浓度的表达式
本授课单元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以及引导学生解决重点难点的方法、例题等):
1.非平衡载流子的概念
2.举例说明非平衡载流子的产生和复合过程(重点)
3.小注入和大注入的概念和条件
4.非平衡载流子的寿命(重点)
5.准费米能级(难点)
6.非平衡状态下载流子浓度的表达式(重点)
上述这些概念是半导体物理中最重要的基本概念,这次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及其物理意义。
本授课单元教学手段与方法:
采用黑板板书的方法讲授
本授课单元思考题、讨论题、作业:
思考题:习题1 讨论题:习题6 作业题:习题2,4,7
本授课单元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必要时可列出)
1.刘恩科,朱秉升等《半导体物理学》,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2.田敬民,张声良《半导体物理学学习辅导与典型题解》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3.施敏著,赵鹤鸣等译,《半导体器件物理与工艺》,苏州大学出版社,2002
4.方俊鑫,陆栋,《固体物理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5.曾谨言,《量子力学》科学出版社
注:1.每单元页面大小可自行添减;2.一个授课单元为一个教案;3.“重点”、“难点”、“教学手段与方法”部分要尽量具体;4.授课类型指:理论课、讨论课、实验或实习课、练习或习题课。
授课类型:理论课 授课时间:2节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五章非平衡载流子
5.4 复合理论
本授课单元教学目标或要求:
理解半导体中的直接复合、间接复合、表面复合和俄歇复合的基本概念。
本授课单元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以及引导学生解决重点难点的方法、例题等):
1.直接复合 2.间接复合 3.表面复合 4.俄歇复合 本授课单元教学手段与方法:
采用黑板板书的方法讲授
本授课单元思考题、讨论题、作业:
思考题: 1 讨论题:习题8 作业题:习题9,10,12
本授课单元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必要时可列出)
1.刘恩科,朱秉升等《半导体物理学》,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2.田敬民,张声良《半导体物理学学习辅导与典型题解》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3.施敏著,赵鹤鸣等译,《半导体器件物理与工艺》,苏州大学出版社,2002
4.方俊鑫,陆栋,《固体物理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5.曾谨言,《量子力学》科学出版社
注:1.每单元页面大小可自行添减;2.一个授课单元为一个教案;3.“重点”、“难点”、“教学手段与方法”部分要尽量具体;4.授课类型指:理论课、讨论课、实验或实习课、练习或习题课。
5.5.6
际问题 授课类型:理论课 授课时间:2节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五章非平衡载流子 陷阱效应 载流子的扩散运动 本授课单元教学目标或要求: 了解半导体的陷阱效应 理解和掌握非平衡少数载流子的稳定扩散方程,能用扩散方程求解实
本授课单元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以及引导学生解决重点难点的方法、例题等):
1.陷阱效应
2.非平衡少数载流子的扩散定律
3.非平衡少数载流子的稳态扩散方程(重点)
4.稳态扩散方程的应用(重点,难点)
举例讲解稳态方程的应用,基本方法:根据具体问题写出稳态方程的具体表达式和边界条件写出方程的通解,代入边界条件求具体的解。
本授课单元教学手段与方法:
采用黑板板书的方法讲授
本授课单元思考题、讨论题、作业:
讨论题:15 作业题:习题13,14,16
本授课单元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必要时可列出)
1.刘恩科,朱秉升等《半导体物理学》,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2.田敬民,张声良《半导体物理学学习辅导与典型题解》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3.施敏著,赵鹤鸣等译,《半导体器件物理与工艺》,苏州大学出版社,2002
4.方俊鑫,陆栋,《固体物理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5.曾谨言,《量子力学》科学出版社
注:1.每单元页面大小可自行添减;2.一个授课单元为一个教案;3.“重点”、“难点”、“教学手段与方法”部分要尽量具体;4.授课类型指:理论课、讨论课、实验或实习课、练习或习题课。
授课类型:理论课 授课时间:2节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五章非平衡载流子
5.7载流子的漂移运动、爱因斯坦关系式
5.8连续性方程式
本授课单元教学目标或要求:
理解载流子的漂移运动和漂移电流表达式
掌握爱因斯坦关系式
掌握连续性方程及其应用
本授课单元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以及引导学生解决重点难点的方法、例题等):
1.载流子的漂移运动
2.爱因斯坦关系式(重点)
3.连续性方程式(重点,难点)
1.2.出版社2005 . 连续性方程应用举例(难点)通过例题分析让学生学习连续性方程及其应用 本授课单元教学手段与方法: 采用ppt课件和黑板板书相结合的方法讲授 本授课单元思考题、讨论题、作业: 思考题:习题15 讨论题: 作业题:补充2个课外作业题 本授课单元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必要时可列出)刘恩科,朱秉升等《半导体物理学》,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田敬民,张声良《半导体物理学学习辅导与典型题解》电子工业
3.施敏著,赵鹤鸣等译,《半导体器件物理与工艺》,苏州大学出版社,2002
4.方俊鑫,陆栋,《固体物理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5.曾谨言,《量子力学》科学出版社
注:1.每单元页面大小可自行添减;2.一个授课单元为一个教案;3.“重点”、“难点”、“教学手段与方法”部分要尽量具体;4.授课类型指:理论课、讨论课、实验或实习课、练习或习题课。
授课类型:理论课 授课时间:2节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四、五章习题课
本授课单元教学目标或要求:
对第四、第五章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公式进行总结
讲解第四、五章的习题课
本授课单元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以及引导学生解决重点难点的方法、例题等):
1.对第四、第五章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公式进行总结
2.讲解第四、五章的习题课
本授课单元教学手段与方法:
采用ppt课件和黑板板书相结合的方法讲授
本授课单元思考题、讨论题、作业:
作业题:复习第四、第五章的内容。
本授课单元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必要时可列出)
1.刘恩科,朱秉升等《半导体物理学》,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2.田敬民,张声良《半导体物理学学习辅导与典型题解》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3.施敏著,赵鹤鸣等译,《半导体器件物理与工艺》,苏州大学出版社,2002
4.方俊鑫,陆栋,《固体物理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5.曾谨言,《量子力学》科学出版社
注:1.每单元页面大小可自行添减;2.一个授课单元为一个教案;3.“重点”、“难点”、“教学手段与方法”部分要尽量具体;4.授课类型指:理论课、讨论课、实验或实习课、练习或习题课。
授课类型:理论课 授课时间:2节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六章 pn结
6.1 pn结及其能带图
本授课单元教学目标或要求:
掌握pn结的形成过程、能带图、接触电势差和和载流子的分布
本授课单元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以及引导学生解决重点难点的方法、例题等):
1. pn结的形成和杂质分布
2. pn结的能带图(重点,难点)
3. pn结的接触电势差(重点)
4. pn结的载流子分布(重点,难点)
本授课单元教学手段与方法:
采用ppt课件和黑板板书相结合的方法讲授
1.2.出版社2005
3.2002
4.5 本授课单元思考题、讨论题、作业: 讨论题:习题2,3 作业题:习题1,补充1题 本授课单元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必要时可列出)刘恩科,朱秉升等《半导体物理学》,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田敬民,张声良《半导体物理学学习辅导与典型题解》电子工业施敏著,赵鹤鸣等译,《半导体器件物理与工艺》,苏州大学出版社,方俊鑫,陆栋,《固体物理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曾谨言,《量子力学》科学出版社
第四篇:功 热 初三物理教案
第十五章
功和机械能
第一节
动能和势能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动能和势能的概念;探究影响动能的因素. 难点:势能的概念 教学过程:
图示钢球从斜槽上滚下,在水平桌面上撞击木块,使木块移动了一段距离。让学生分析碰撞过程中,做没做功?
结果“钢球对木块做了功”
能量的概念: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它具有能量。可见物理学中,能量和功有着密切的联系,能量反映了物体做功的本领。
一个物体能够做的功越多,表示这个物体的能量越大。
(1)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能够做功,它们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
“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列举事例说明:运动的物体具有的动能多少不尽相同。如狂风能吹倒大树,而微风只能使树枝摇动。进而通过演示实验,概括出决定物体动能大小的因素。演示实验可分三步:
①将同一个钢球,从斜面不同高度滚下,让学生观察钢球将木块推动的距离。木块被推动的距离不同,说明钢球对木块做的功不同。木块被推动得越远,表明钢球的动能越大。实验说明:从不同高度滚下的钢球,具有不同的动能。
②将质量相同的两个钢球,同时从斜槽的最高点和接近斜槽底部的位置释放。从最高点滚下的钢球能在水平槽上追上从接近底部滚下的钢球。实验表明从高处滚下的钢球速度大。从而得到结论:物体的动能与速度有关,速度越大,物体的动能越大。
③换用不同质量的钢球,从同一高度让其滚下,让学生观察钢球推动木块的距离。从而得出结论:运动物体的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
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
(2)势能:物体由于运动的原因而具有动能,物体还可能由于其他的原因而具有能量。例如橡皮筋弹射纸弹的游戏,拉长的橡皮筋能给纸弹一个力,并推动纸弹移动一段距离,从而对纸弹做了功。同样拉弯的弓,压缩的弹簧也能够做功,它们都具有能量,这种能量叫做弹性势能,它是由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量。
解释弹性形变 :物体受到外力作用而发生的形状变化,叫做形变。如果外力撤消,物体能够恢复原状,这种形变叫做弹性形变。
弹性形变越大,它具有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被举高的重物,也能够做功。例如:举高的铅球,落地时能将地面砸个坑;举高的夯落下时能把木桩打入地里。举高的物体具有的能量叫重力势能。
物体的质量越大,举得越高,它具有的重力势能越大。
重点理解:“一个物体能够做功”的含义。说物体具有了做功的“本领”,但不一定做了功。树上结的苹果虽然没有做功,但只要它从树上掉下来就能做功,所以我们说它具有重力势能。(3)机械能:静止在桌面上的钢球是否具有能量?(具有重力势能)在桌面上滚动的钢球具有什么能?滚动的钢球既有动能,又有势能。
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一个物体既有动能,又有势能,那么动能和势能的和就是它的总机械能。
(4)能量的单位: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单位跟功的单位相同,也是焦耳。
第二节
机械能及其转化
重点与难点
能量守恒的理解和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教学过程: 手持粉笔头高高举起。(此时既有重力势能,又有动能)(重力势能减少,动能增加)在粉笔头下落的过程,重力势能和动能都有变化,1、单摆实验。
此实验摆绳宜长些,摆球宜重些。最好能挂在天花板上,使单摆在黑板前,平行于黑板振动,以便在黑板上记录摆球运动路线中左、右最高点和最低点的位置。分析单摆实验时,摆球高度的变化比较直观,而判断摆球速度大小的变化比较困难,可以从摆球在最高点前后运动方向不同,分析摆球运动到最高点时的速度为零。顺便指出像单摆这种往复的运动,在物理学中叫做振动。动能和重力势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2、弹性势能和动能的相互转化。
手持着木球将弹簧片推弯,而后突然释放木球,木球在弹簧片的作用下在水平槽内运动。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第二步,让木球从斜槽上端滚下,木球碰击弹簧片的过程。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和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的过程
例如:物体从高处落下、瀑布流水、踢出去的足球在空中沿一条曲线(抛物线)在上升过程中足球的重力势能增加;在下降过程中重力势能减少。足球在最高点时不再上升,说明它向上不能再运动。所以,足球在上升过程中,速度逐渐变小;在下降过程中速度又逐渐变大。足球在上升阶段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在下降阶段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人造地球卫星,也发生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
人造卫星绕地球沿椭圆轨道运行,它的位置离地球有时近、有时远。它离地球最近时(此处叫近地点)离地面439公里,离地球最远时(此处叫远地点)它绕地球一周的时间是114分钟。它在近地点时,速度最大,动能最大;此时离地面最近,重力势能最小。卫星由近地点向远地点运行时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大,动能向重力势能转化。直到远地点时,动能最小,重力势能最大。、板书:
一、机械能:动能和势能之和
二、机械能的转化
动能——势能 势能——动能
第四节
机械效率
重点与难点
重点:能结合实例认识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会利用公式7)=W有/W总进行有关计算.
难点:会分析影响机械效率大小的因素,指出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教学课时: 一.新课教学
1.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1)演示实验
用弹簧秤匀速拉动绳端,使重物G升高。从弹簧秤读出拉力F的值,用刻度尺测出重物提升的高度h和弹簧秤移动的距离s。以下边讲边板书:
“实验数值G=5牛,h=0.5米,F=3牛,s=1米。
弹簧秤的拉力(动力)对动滑轮做的功:W动=F·s=3牛×1米=3焦,提高重物,动滑轮克服阻力做的功:W阻=G·h=5牛×0.5米=2.5焦”(2)提问:由实验可以看到W动>W阻,这是为什么?
研究简单机械和功的原理时,没有考虑摩擦,没有考虑使用动滑轮提升重物时动滑轮本身重等因素,是理想情况。实际上,简单机械提升重物时,由于要克服摩擦以及不得不把动滑轮一起提升,这时我们用的力(动力)就比没有摩擦时要大,做的功要比没有摩擦时大一些。(3)总结并边讲边板书
①W有=G·h
②用来克服摩擦做的功对我们没有用,但又不得不做的功,这种功叫额外功。使用任何机械 做额外功是不可避免的。
③本实验中,有用功加额外功是总共做的功,叫总功。2.机械效率
机械效率: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1” 表示机械效率的字母的读音。机械效率用百分数表示,没有单位。3.提高机械效率
采取减小额外功是提高机械效率的有效方法。板书设计:
第四节
机械效率
1.有用功的定义:对人们有用的功叫有用功。W有 =Gh 2.额外功:人们不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叫额外功。W额=W总-W有 3.总功:有用功和额外功之和。W总=FS 4.机械效率:有用功跟总功之比。5.了解一些常见机械的效率。
W有用W总10%0,计算本实验η。
第十六章 热和能 第一节 分子热运动
重点与难点
分子的热运动是本节的重点.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 事实是本节的难点. 教学过程:
(1)分子和分子运动
①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极小的微粒。如果把分子看做球形,它的直径约10-10米,这是一个极小的长度,不仅肉眼看不到,即使用现代的显微镜也看不清分子。由于分子极小,所以物体含分子数目大得惊人。通常情况下,1厘米3空气里大约有2.7×1019个分子,如果人数数的速度能达到每秒数100亿个,要数完这个数,也得用80多年。
②构成物质的分子永不停息地运动着。由于分子太小,目前尚无法直接观察分子的行为,但我们可以从宏观的实验现象,来判断分子的行为。
演示实验:扩散现象
出示事先装有二氧化氮(或溴气)气体的广口瓶。说明瓶内红棕色的气体是二氧化氮。再出示一只空的广口瓶,其实瓶内装满了空气。将装有二氧化氮的瓶子向空瓶倾倒,这时看到红棕色气体流入空瓶,开始先沉到瓶底。此现象说明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
另取一只“空”瓶,按课本图2梍1所示,将其倒扣在装有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这时要强调:装有密度较大的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在下,装有空气的瓶子在上,抽掉玻璃隔板,二氧化氮气体不会流进空气瓶内。现在我抽掉隔板,没有出现二氧化氮气体流动的现象,我们停一会儿再来观察瓶内出现的现象。
墨水扩散实验:同学们课桌上的烧杯里盛有清水,大家不要振动桌子,保持清水平静。请大家向清水里慢慢的滴入一滴墨水,观察墨水的变化情况。滴入的墨水将下沉,在清水中留下了清晰的墨迹,过一段时间墨迹的轮廓变模糊,墨迹变淡,周围的水色变墨。
像这样,不同的物体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扩散现象也可以发生在液体之间。固体之间也会发生扩散现象。
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只有分子不停地运动才能相互 进入对方。同时也说明分子不是紧密地挤在一起,而是彼此间存有间隙。
(2)分子间的作用力
固体、液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且分子间又有间隙,为什么分子不会飞散开,反而聚合在一起呢?
演示实验:分子引力实验
出示演示分子引力的两个铅圆柱。随意将它们对在一起,这时两铅块并没有表现出吸引力。实那么我们想法让两铅块靠的更近些。(再做实验时,用小刀将两铅块表面刮光亮,然后用力将两铅块挤压在一起)
实验结果两铅块能吸引在一起,并能负重达500克以上。这表明分子之间的吸引力,这种吸引力只有在分子靠得很近时,才能表现出来。一般分子距离要小于10-9米时才能表现出引力。在实际生产中,人们早就利用分子间有吸引力,来进行金属焊接了。一般焊接是靠溶化金属,从而使分子间的距离足够近,金属冷却后就焊接到一起。近代还有爆破焊接技术,它是将金属表面清洁后靠在一起,然后靠爆炸产生的巨大压力,将两金属压接在一起。
液体分子之间也存在吸引力。
原来分子之间还存在斥力。只有在特定的距离r时,分子间的引力不等于斥力,这个距离r就是通常的分子间隙的距离,大约是10-10米。当分子距离小于r时,斥力和引力都增大,但斥力增大得快,分子间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距离增大时,斥力和引力都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更快、分子间表现为引力。当分子距离再增大,分子引力继续减小,当分子距离大于10r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将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了。小 结:
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直径大约是10-10米。2.分子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着。3.分子之间有间隙。
4.分子之间存在作用力,相互作用力有两种,即引力和斥力。
以上几点,就是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要点,利用这些要点,能够解释很多热现象。
第二节 内能
重点与难点
重点:探究改变物体内能的多种方法. 难点:内能与温度有关. 教学过程:
分子动理论告诉我们,分子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着。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力。这又使分子具有势能。
(1)物体的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物体内部的每一个分子都在运动,都受分子作用力,但每单个分子的动能和势能,不是物体的内能。内能是指物体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内能也不同于机械能。物体的动能跟物体的速度有关,物体的重力势能跟物体被举起的高度有关。一个钢球是否运动,是否被举高,这只能影响钢球的机械能,并不是能改变钢球内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势能。那么物体的内能跟什么有关呢?
(2)内能的变化:物体内能既然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那么当分子运动加剧时,物体的内能也就增大。上节课我们曾进过:物体的温度升高,其内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加剧。科学的论断,必须要有证据,在物理学中,通常是用实验来证实论断的。今天我们同样用实验来证实上面的论断。
实验演示:取三只烧杯,分别倒入冷水、温水和热水,然后分别向三只杯内缓慢地滴入几滴墨汁,观察比较三只杯内墨扩散的快慢。实验结果表明:温度越高,扩散过程越快。扩散得快,说明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大,即分子无规则运动激烈。
因此:物体的内能跟温度有关。温度升高时,物体的内能增加。温度降低时,物体的内能减小。正是由于内能跟温度有关,人们常常把物体的内能叫做热能,把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
(3)一切物体都有内能。这是因为物体内的分子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着。炽热的铁水,温度很高,分子运动激烈,它具有内能。冰冷的冰块,温度虽低,其内部分子仍在做无规则运动,它也具有内能。
(4)内能和机械能
通过机械能和内能的对比,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内能概念。分析在水平光滑桌上滑动的木块具有什么能。
首先木块有势能,也有动能棗统称为机械能。机械能与整个物体的机械运动情况有关。木块内部的分子做无规则运动,且分子间有作用力,木块有内能。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势运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有关。小 结:
(1)内能不是单个分子具有的,而是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2)内能所指的动能是所有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的动能的总和。这种无规则的热运动,是分子在物体内部自身不停的“分子运动”,而不是随着物体整体一起所做的运动。物体作为整体运动所具有的动能是机械能不是内能。
(3)内能所指的分子势能是分子间相互作用使分子具有的势能。作为物体整体跟地球的相互作用而具有的重力势能是机械能,不是内能。
所以内能是不同于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能量。板书设计:
第二节
内能
一、物体的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
1.内能不同于机械能
2.一切(运动、静止、高温、低温)物体都有内能
3.内能与温度的关系
二、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1.热传递
热量:传递内能的多少
2.做功
第三节
比热容
重点与难点
重点:比热容的概念和热量有关计算.
难点:理解比热容概念并能利用它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过程:
“水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和水的质量、温度升高的度数有关,水的质量越大,温度升高的度数越多,吸收的热量越多”讨论所有的物质,在质量相等、温度升高的度数也相等时,吸收的热量之间的关系。
进行新课
(1)演示实验:出示盛有等质量的水和煤油的两只烧杯,但我们明显地看出两者的体积不相同,这是为什么?不同的物质其密度不同,密度是物质的属性。
介绍电加热器(俗称:“热得快”),强调电加热器每一秒钟放出的热量是一定的,两个电加热器是相同的,在相同的时间里它们放出的热量也是相等的。
实验结果:煤油温度升得快。这表明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在温度升高的度数相同时,水吸的热量比煤油多。
(2)比热容:换用其他物质,重复上述实验,得到的结果是类似的。就是说,质量相等的不同 物质,在温度升高的度数相同时,吸收的热量是不同的。这跟我们在测量物体质量时,遇到的情况相似;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质量一般不相同。当时为表示物质的这一特性,引入了密度的概念棗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那么,现在我们应该怎样表示上述实验所反映的物质特性呢?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简称比热。
比热是通过比较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升1℃时吸收的热量,来表示各种物质的不同性质。(3)比热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比热的单位是焦/(千克·℃),读作焦每千克摄氏度。如果某物质的比热是a焦/(千克·℃),它是说单位质量为一千克的该种物质,每升高1℃时(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a焦。
(4)比热表
比热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各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夏季内陆比沿海炎热,冬季内陆比沿海寒冷。
第四节
热机
重点与难点
重点:汽油机的工作原理及能的转化过程,燃料的热值. 难点:热机中的能量转化及损失,了解热机效率. 教学过程:
用酒精灯给试管中的水加热,由于燃料在试管外燃烧,热量损失较大,内能的利用率较低。内燃机:燃料在气缸内燃烧的热机(1)汽油机
最常见的内燃机,以汽油或柴油为燃料,分别叫做汽油机和柴油机我们首先介绍汽油机 ①构造(出示模型或挂图。边指示边讲解)。
进气门,排气门,火花塞,气缸,活塞,连杆,曲轴。(介绍名称的同时,介绍各部分的功能)
冲程:活塞从气缸一端运动到另一端叫做一个冲程 ②工作原理。
(边动作边讲解,并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活塞、气门、连杆、曲轴的动作情况)内燃机的工作过程以一个循环为一个单元,一个循环又分为四个冲程
开始工作前,活塞位于气缸上端,进、排气门均关闭。工作时,活
塞由上向下运动,进气门打开,排气门仍关闭。由于缸内体积增大,压强减小,空气和汽油的混合气体被吸入气缸。这是第一个冲程
活塞运动到最下端,就开始转为向上运动。这时进气门、排气门都关闭,混合气体被强行压缩,使气体的温度升高,压强增大。这是第二个冲程
压缩结束时虽然温度较高,但未能达到燃料的燃点。在压缩冲程结束的瞬间,火花塞产生电火花,使燃料猛烈燃烧,产生高温高压气体,高温高压燃气推动活塞由上向下运动,通过连杆带动曲轴转动。实现了内能向机械能的转化。这是第三个冲程
做功冲程结束,活塞继续由下向上运动,进气门关闭,排气门打开,燃烧后的废气被活塞推出缸外。这是最后一个冲程
此后,活塞又由上向下运动,从此进入下一轮循环。③能的转化。
汽车在开动前,是如何使内燃机起动的?
外力先使飞轮和曲轴转动起来,由曲轴通过连杆带动活塞运动,消耗机械能来帮助内燃机完成吸气、压缩两个冲程内燃机一旦开始做功,内能就会转化成曲轴的机械能。这时曲轴获得的机械能一部分通过做功,一部分通过飞轮(与曲轴相连的质量较大的轮子)保存起来。然后依靠飞轮的惯性再反过来向外输出带动曲轴转动,靠消耗飞轮的机械能完成排气以及下一循环的吸气、压缩。这样内燃机就可连续工作下去了。(2)柴油机
柴油机与汽油机有共同的地方,也有不同之处。①柴油机与汽油机的相同点:都是内燃机;一个工作循环都要经历四个冲程 ②柴油机与汽油机的不同点:
构造方面:柴油机没有火花塞,而在相应位置上安装的是喷油嘴;
工作过程上:吸入的气体不同(汽油机吸入的是什么?柴油机吸入的只是空气);
压缩情况不同(问:汽油机压缩冲程末温度、压强多大?柴油机压缩冲程末,气体体积要小得多。所以压强更大,温度更高,这个温度早已超过了柴油的燃点);
点火方式不同(汽油机靠火花塞点火。柴油机由于压缩气体温度已超过柴油燃点,从喷油嘴喷入雾状柴油便可立即燃烧。这种方式称为压燃式);
用途方面:柴油机比汽油机便宜,但汽油机一般比柴油机轻巧,所以汽油机通常用在飞机、小汽车、摩托车及一些小型农用机械上。而柴油机一般用在舰船、载重汽车、拖拉机、坦克以及发电机等大型设备上。作业:
(l)简述四冲程内燃机的工作过程。(2)回答下列问题:
①内燃机的四个冲程顺序能颠倒吗?为什么?
②内燃机一个工作循环活塞往复运动几次?曲轴转动几周?
第五节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重点与难点
重点: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强调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是自然科学中最基本定律.
难点:运用能的转化和守恒原理计算一些物理习题;运用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对具体的自然现象进行分析,说明能是怎样转化的.
教学过程:
我们知道物体的动能和热能,是由物体的机械能运动情况决定的能量,内能跟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情况有关。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物体的机械运动都是物质运动的形式,由于运动形式不同,与之相联系的能量也不相同。
(1)自然界存在着多种形式的能量。
(2)在一定条件下,各种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和转移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的内能转移到低温物体。运动的甲钢球碰击静止的乙钢球,甲球的机械能转移到乙球。在这种转移的过程中能量形式没有变。
小朋友滑滑梯,由于摩擦而使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在气体膨胀做功的现象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在水力发电中,水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在火力发电厂,燃料燃烧释放的化学能,转化成电能;在核电站,核能转化为电能;电流通过电热器时,电能转化为内能;电流通过电动机,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3)在能量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保持不变。小 结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最普遍的、最重要的定律之一。
(1)能量守恒定律普遍适用。从物理的、化学的现象到地质的、生物的现象,大到宇宙天体的演变,小到原子核内部粒子的运动,都服从能量守恒的规律。
(2)能量守恒定律反映了自然现象的普遍联系。电灯发光跟电流有联系,电能转化为光能反映了这种联系。植物生长更不是孤立的,要靠阳光进行光合作用才能生长,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反映了这种联系。
(3)能量守恒定律是人类认识自然的重要依据。1933年意大利科学家费米,在研究β衰变的过程中发现,能量不守恒。于是他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大胆预言了还有一种未发现的粒子,这就是现在已被科学界公认的中微子。
(4)能量守恒定律是人类利用自然的重要武器。
第五篇:物理教案
初三物理教案
§13——2液体压强
李润莲
一、教材分析:
压强知识是继密度知识后深入学习的相关内容,也是学习浮力的一个铺垫,本节内容是在了解固体压强以后再学习液体压强的知识,并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液体压强的特点,了解液体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会解释一些简单的相关现象。本节内容比较抽象,感性知识较小,解答问题时学生需要一定的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中注意加强实验教学,多引入例子,从而让学生获得较多的感性认识,为理解进一步学习抽象的核心部分打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
Δ知识与技能
了解液体内部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各个方向的压强,了解液体压强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认识液体压强的实际应用如连通器。
Δ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的操作,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和归纳能力。
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观察现象和实验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态度,提高把科学知识应用于社会生活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液体压强的特点。
难点:应用液体压强知识解释实际现象。
四、教学方法:
分组分享教学法(分九组进行探究)
五、教学准备:
连通器一个、U形压强计、水、圆筒水槽一个、橡皮膜和胶管、投影片
六、教学过程:
引入:分九组实验,看投影片、看看想想议议。教师提出问题:潜水艇的铜板为什么造得这么厚?
(一)分组分享活动1:
每个小组都分发一只自制的可乐瓶,底部和侧壁用橡皮膜封好,把可乐瓶加满水,各组各自分析和讨论,教师让学生归纳结论: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
(二)分组分享活动2:
认识压强计
教师口述,液体对容器壁和底部都有压强,那么,液体内部有无压强?我们可用U形液体压强计测出。用手压橡皮膜,让学生观察U形管液柱的高度差,让学生知道,如果对橡皮膜有压强,U形管就会有高度差,对橡皮膜的压强越大,高度差越大,让各组学生自己操作两次,用手压橡皮膜感受一下。
(三)分组分享活动3:
A、认识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实验时先把探头置于空气中,记录好高度差,再把探头沉没在液体中,观察U形管两边示数变化情况。
B、认识液体内部在同一深度上各个方向压强关系。提示学生,怎样可以固定深度不变(把连杆固定在容器壁上),让学生自己设法改变探头的方向,记录方向和数据。
C、认识液体内部压强跟深度关系,让学生自己改变深度两次测出三个不同高度差的值。
D、认识液体内部压强跟密度的关系。教师提问,要研究液体压强跟密度的关系,必须要哪些条件一定?让学生讨论后在操作,(加食盐和调节深度,再让学生重复以上实验记录各方向的高度差)
(四)组分享活动4:
(1)学生对上述四组实验分析归纳结论:分组讨论,看哪组归纳得最准确。
(2)论刚才所用的探究方法是什么方法(控制度量法)
(五)分组分享活动5:
认识连通器。让学生自己对连通器加水,并把连通器左右不平摆放,观察各容器的水位,学生分组归纳结论(当水静止时,各容器的水面相平)。让学生分组讨论,连通器结构有何特点?(上端开口下端连通)分组讨论,让学生举例子,并讨论船闸的原理。
(六)分组分享活动6:
讨论书本上的潜艇外钢壳为何这么厚,为什么堤坝造得上窄下宽?
七、板书设计:
§13——2液体压强
一、认识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二、认识U形压强计
三、归纳结论:
Ⅰ液体内部的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Ⅱ同一深度,液体各个方向压强相等。
Ⅲ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Ⅳ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四、液体压强跟深度和密度有关(控制度量法)
五、连通器
当同种液体静止时,各容器的液体相平,应用例子有:
八、作业布置:详见《课程探究》本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