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的宗教、史学和艺术》教学设计3

时间:2019-05-12 19:08: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秦汉的宗教、史学和艺术》教学设计3》,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秦汉的宗教、史学和艺术》教学设计3》。

第一篇:《秦汉的宗教、史学和艺术》教学设计3

第19 课 秦汉的宗教、史学和艺术

一、课标内容

①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的主要史实。②说出《史记》的作者和体例。

列举古代书法、绘画、雕塑等方面的主要成就。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佛教的传入 道教的兴起 《史记》的作者和体例 秦兵马俑 秦汉的绘画艺术 ①通过佛教传播和道教兴起的教学,培养学生联系课内外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②分析司马迁完成《史记》的主客观因素,培养学生归纳问题的能力。③讲述与艺术有关的插图,培养学生看图、识图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感知佛教传人和道教兴起的时间,调查佛教和道教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了解佛教流传和道教兴起的原因,学会社会调查及处理调查结果的方法。

②感知司马迁写《史记》的背景和《史记》的体例,了解《史记》在史学上的地位,学会从多角度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司马迁忍辱写《史记》,学习他坚强的意志,增强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打下良好的基础。

欣赏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马王堆帛画精湛的艺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三、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分析

本课的重点内容是司马迁与《史记》(1)、司马迁为什么能写出《史记》(2)、《史记》的体例(3)、《史记》的特点和影响

《史记》也是中国古代第一部传记文学著作,文字生动简练,叙事形象鲜明,对后世的散文和传记文学均产生巨大影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难点阐释

本课的难点是佛教广泛流传和道教兴起的原因(1)、佛教为什么能广泛传播开来(2)、道教兴起和流传的原因

四、教法学法

比较教学法

五、教学课时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1、课前引导:

秦汉时期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有哪些?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造纸术的发明与蔡伦改进造纸术,为世界文化的传播与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九章算术》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是世界上最早的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比欧洲早1700多年;同时良医辈出,“医圣”张仲景编写《伤寒杂病论》,“神医”华佗创制“麻沸散”、编成“五禽戏”,为世界医学做出了重大贡献。正因为秦汉时期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所以不仅在科技方面取得了许多领先世界的成就,同时在宗教、史学和艺术等方面也获得了重大发展。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秦汉的宗教、史学和艺术。

2、新课教学

(一)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

1、佛教的传入

首先让学生讲讲关于佛教起源的传说和故事。学生讲述后,教师总结:佛教起源于古印度,由乔达摩·悉达多(即释迦牟尼)创建。张骞出使西域之后,佛教经丝绸之路传人中国,西汉末年传人我国中原地区。西汉哀帝时,博士弟子景卢接受大月氏使者口授《浮图经》,这是佛教传人的最早记载。

引导学生看教材86页《白马寺》图及图下说明。教师提问:从图文我们可以了解到什么?在学生发现的基础上师生形成同识:白马寺是中国第一座佛教寺庙,它的建立表明在东汉早期,佛教在我国已经逐渐传播开来。

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佛教从西汉末年传人到东汉初期传播开来,其原因有哪些呢?指导学生结合课文对佛教教义的阐释和“现实生活中佛教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的调查结果两方面进行分析、讨论,使学生通过讨论认识到:佛教因宣传灵魂不灭和因果报应等思想来消磨人们的反抗思想,叫人们忍耐顺从,大大地满足了统治者的需要,为他们维护统治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同时,古代社会生产力低下,人们对很多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无法做出合理的解释,于是也希望有一种超自然的神秘力量帮助他们摆脱困境。在这种情况下,佛教广泛流传开来。

2、道教的兴起

用幻灯打出或者用小黑板写出与道教有关的思想和行为:修身养性 清静无为 得道成仙 长生不老 炼制丹药

佛教为统治者提供了维护统治的思想武器,根据以上内容思考:道教满足了统治者的什么需求?它有哪些说法吸引人民群众呢? 在学生比较思考后,师生共同总结:道教把民间流行的神仙巫术和道家的一些思想结合起来,认为通过修身养性,消除各种欲望,达到清静无为的境地,就可以得道成仙,长生不老。这不仅满足了统治者维护统治的需要,还满足了他们长生不老、永享荣华富贵的奢望;得道成仙和长生不老对普通百姓也是一种诱惑。因而在东汉时期兴起,并随着张角领导的黄巾起义的发展而更广泛更深入地传播开来。

这一目还可以用比较教学。

教师先讲解:秦汉时期,国家统一,经济繁荣,为了维护这一局面,统治阶级开始使用宗教作为思想武器。这一时期的宗教主要是佛教和道教。教师可以用多媒体课件再现“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参禅”的情景,也可以由教师讲“释迦牟尼菩提树下参禅,最后醍醐灌顶”的故事,通过故事使学生感知:佛教起源于古印度,由释迦牟尼创建。然后教师指出,佛教创建之后,经丝绸之路传到中国,西汉时期,佛教传到我国的中原地区。如果说佛教是进口宗教的话,那么道教则是我国的本土宗教。

教师可以用多媒体课件或者用幻灯投影,也可以利用小黑板写下以下内容:佛教:转世投胎 恶有恶报,善有善报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回头是岸 人生无常

道教:修身养性 清静无为 得道成仙 长生不老 炼制丹药

教师提问:佛教、道教各有哪些说法满足了统治者的需求?并结合学生课前的调查结果引导学生思考。在学生比较的基础上,师生达成共识:佛教由于宣扬生死轮回和因果报应,消磨了人们的反抗思想,为统治阶级维护统治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因而广泛传播开来。而道教宣扬通过修身养性、潜心修道就可以得道成仙,长生不老。这不仅满足了统治者希望超凡脱俗、长生不老、永享富贵的愿望,对普通百姓也是一个极大的诱惑。因而在东汉兴起后,随着黄巾起义的发展更广泛、更深入地传播开来。

(二)、司马迁与《史记》

1、杰出的史学家司马迁写《史记》

用多媒体课件投影“司马迁”像或者引导学生看教材87页“司马迁”像。请同学们简介司马迁。教师发放材料:司马迁主要活动介绍(资料库中司马迁的介绍或者《汉书·司马迁传》中摘选一些片段亦可),学生阅读材料分析:司马迁写《史记》是由哪些因素促成的?学生可以单独分析,也可以分组讨论。在学生发表看法之后,师生共同总结:

客观上:①汉武帝时统一局面得到巩固,文化也发展起来,为司马迁编写《史记》提供了有利的条件;②司马迁在国家藏书处阅读了大量的藏书,也到很多地方游历;③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也需要一本记载从远古到汉朝的社会发展的史书;④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曾任太史令,司马迁从小受到家庭的熏陶,有较好的学习环境。

主观上:司马迁刻苦写作,且能忍辱负重,表现出顽强坚忍的意志,同时对生命的价值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使得他最终完成了《史记》全书的编写和修改工作。

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在主客观因素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哪一个呢?并结合教材87页的思考题请学生谈谈:我们该学习司马迁哪些优秀品质?应该如何对待生活中的挫折?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在充分肯定其发言的基础上总结:起决定作用的还是主观因素。司马迁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充分表明了司马迁对人生价值的认识。正是因为司马迁对人生的价值有此认识,才能在遭受奇耻大辱之后,忍辱负重,以惊人的毅力终于写成了“史家之绝唱”的《史记》。

2、《史记》的体例和影响那么《史记》究竟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 《史记》原名《太史公书》,它叙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3000多年的历史。全书52万余字,分12本纪、30世家、70列传和8书、10表。本纪记载帝王的事迹,世家记载诸侯王国的事迹,列传记载各种重要人物的事迹,表是春秋以来的历代帝王和侯国的大事记,书是记载典章制度的兴废沿革。本纪和列传是全书的中心,在书中所占比例最大,所以称为“纪传体”。用本纪、列传这种体裁来编写史书是司马迁的独创,《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此后,历代史学家很多都沿用这种体裁编写史书,并把用这种体裁编写的史书称为“正史”。

《史记》最为可贵的是在记史时能秉笔直书,既歌颂陈胜、吴广揭竿而起的正义性,同时还敢对当朝政治予以评述。东汉史学家班固评价《史记》“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匿,故谓之实录”。同时《史记》还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文学巨著。它文笔简洁,语言生动,对人物和事件的描写栩栩如生,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它的很多篇章成为了脍炙人口的佳作,被人们千古传诵。因此,鲁迅评价《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三)秦兵马俑和马王堆帛画

1、秦兵马俑

用多媒体课件投影《秦兵马俑》或者直接使用教学挂图或者放映录像,让学生感受秦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学生欣赏的同时教师介绍:秦始皇陵位于陕西临潼以东,南倚骊山,北临渭水,气势恢弘。1974年3月,在秦始皇陵东侧发掘陶俑坑,出土了大批兵马俑,引起了国内外学者、专家和旅游者的高度重视,被誉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秦兵马俑坑布局严整,结构奇特。如现在[开放的一号俑坑,从葬的陶人陶马约6000件,同真人真马一般高大。这些陶俑,依坑排列,面向东方,形成一个长方形军阵。其中还包括俑坑东段的前锋部队和其后的主体部队。在南北两侧和西端还有手执弓弩的侧翼卫队。强弓劲弩的战袍俑是秦陵部队的外围,蹲姿射俑是后备军。每个陶俑的装束、体态、神情和手势甚至细微的发须变化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整个兵马俑生动地表现了秦始皇的煊赫气势,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一颗明珠。后来考古工作者又在秦陵发现了两套铜车铜马,整套车马、驭手和辔具都是青铜铸造的,大小约为真人的一半,造型十分美观。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为自己修建陵墓,动用了近70万民工,墓内防卫森严,有自动射击的弓弩把守陵门,为保密,甚至把修陵的工匠统统活埋其中。

为增加学生的兴趣,加深印象,还可以逐一投影。投影第一幅图时可引导学生猜:这些陶俑的作用是否相同?如果不同,分别是哪些兵种?第二幅图中的陶俑属于哪一兵种? 要求学生在感受的基础上思考:秦兵马俑的发现被称为“20世纪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你怎么认为?有何感受?秦兵马俑除了艺术成就外,我们还能从中了解秦王朝的一些什么? 由学生自由作答,言之有理即可。使学生认识到秦兵马俑是秦汉时期雕朔艺术的杰出代表,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但是它也是秦王朝苛政的反映。

2、马王堆帛画

用多媒体课件投影《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西汉帛画》图或者直接使用教学挂图。学生欣赏的同时总结马王堆帛画的特点,即:线条流畅、笔法娴熟,色彩绚丽。至于帛画的内容和作用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看图下说明文字和卡通问答即可。

小结

本课主要介绍了三方面内容:宗教、史学和艺术。宗教为统治阶级维护统治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秦汉时期统一局面进一步巩固,在这种情况下需要一本记载以前历史的史书,于是司马迁撰写《史记》,如实地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为后世做出了重大贡献。随着国家的统一、经济的繁荣,艺术也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秦兵马俑被誉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马王堆帛画则填补了我国美术史上的空白,是美术史上的一件大事。

第二篇:第 19 课秦汉的宗教、史学和艺术

第 19 课《秦汉时期的宗教、史学和艺术》

【知识与能力】

佛教传入的时间,道教兴起的时间;《史记》的作者与体例;秦汉时期雕塑与绘画的突出代表——秦兵马俑、汉马王堆帛画

【过程与方法】调查与了解、实物感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司马迁坚强的意志,增强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打下良好的基础。

2、通过欣赏秦陵兵马俑和马王堆帛画,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司马迁与《史记》 【教学难点】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出示课题

二、概述本课知识要点,强调重点

三、新课

1、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

(1)佛教的起源、传入、教义、主要建筑;(2)道教的兴起、概况、主要教义。

2、讨论交流:佛教从西汉末年传入到东汉初年传播开来,其原因是什么?(指名回答)

3、提问:中国的本土宗教是什么?它是怎样产生的?

4、讨论交流:道教的教义是什么?它适应了统治者的什么需求?(指名回答)

5、佛教与道教比较简表

6、司马迁与《史记》(1)司马迁简介;

(2)的记载范围、内容、体裁、意义(3)鲁迅对《史记》的评价

(4)由司马迁的事迹为引子进行思想教育

7、秦兵马俑和马王堆帛画

(1)秦兵马俑的出土地点、地位(2)马王堆帛画的出土地点、地位(3)谈看了兵马俑后的感想

8、课后小结

9、巩固练习

【板述设计】

秦汉的宗教、史学和艺术 佛教传入:佛教起源于印度,西汉末年由中亚传入我国中原地区道教兴起:兴起于东汉时期,思想主要起源于神仙巫术和道家思想作者:司马迁体裁: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内容:叙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3000多年的历史,共130篇影响:开创的纪传体,成为后世编写史书的典范遗址:陕西临潼秦始皇陵规模:仅秦陵东侧陶俑坑内就有兵俑7000余个、马俑600余匹、战车100多辆地位:是世界上最大的雕塑艺术宝库,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兵马俑马王堆帛画:是汉代帛画中的稀有珍品,也是我国古代艺术的珍品

第三篇:第 19 课 秦汉时期的宗教、史学和艺术

第 19 课 秦汉时期的宗教、史学和艺术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说出佛教传入、道教兴起的时间,两大宗教的基本教义;

2、探究佛教、道教对我国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广泛影响;

3、简述司马迁的生平事迹及《史记》的内容;明确《史记》的历史地位;

4、认识秦始皇陵兵马俑,明确其在中国艺术史和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两大宗教的传播和发展的学习,学会多角度看待问题的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佛教、道教的学习,树立尊重宗教信仰自由和宗教平等的观念,形成宗教文化是今日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基本意识。

通过对司马迁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治史精神的学习,培养勇于追求真理的精神,严谨求实的作风。教学重点:

佛教的传入、道教的兴起,司马迁和《史记》。教学难点:

佛教、道教得以传播的原因和对我国文化的影响。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宗教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现实生活的虚度反映,是一种唯心主义世界观。在现实世界中,人们可能会遇到天灾人祸或生理病痛等各种苦难。人们追求幸福,却常在苦难中感到无助,于是幻想有一种力量来拯救自己,帮助自己达到幸福的彼岸。这是宗教产生和人们信仰宗教的重要原因。【新课教学】:

一、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

1、佛教的传入(1)、佛教的起源:

佛教是当今世界上的三大宗教之一。它起源于古印度。(2)、佛教传入的时间: 西汉末年。

张骞通西域后,西汉和西域国家的文化交往到达增强了。佛教也沿着丝绸之路逐步传到中国。西汉末年,信奉佛教的大月氏使臣来到长安,口传佛经,佛经因其主张得到封建统治者的大力推崇,很快佛教在中国大地上迅速传播开来。到东汉明帝时期,对于佛教的推崇更是前所未有的,并派人修建了我国最早的佛教寺院——白马寺。随后各地开始大造佛寺,并且铸造人们尊奉的佛像。佛寺也成为佛教信徒传播佛法的法定场所。(3)、传播的原因:

按照佛教的说法,人死后能转生来世。人的今生如果忍受苦难,虔诚地信佛,来世就可以得到幸福。因此,佛教很快受到封建统治者的提倡和扶植。东汉明帝时,有的地方修建起佛寺。(4)、传播的影响:

佛教的传播,对我国文化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问题:佛教为什么能够广泛传播开来?

从佛教的教义来看:佛教认为,实现人生就是“苦”,生老病死等全都是苦。人们今生所受的一切苦难包括阶级的压迫都是源自自身的行为,是因果报应,今生的苦是由前生恶所造成,因此为了来生的幸福,就要放弃对现实的不满和对阶级压迫的斗争。佛教正是用这种灵魂不死、因果报应等思想来消磨人们的反抗意识,叫人们忍耐顺从,以获取来生的幸福。这就大大地满足了统治者的需要,为他们维护统治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因而佛教自西汉末年传到我国之后,很快就被广泛传播开来。

2、道教的兴起(1)、道教的起源:

东汉时期,道教在民间兴起,创始人之一叫张陵。公元141年,依据《太平经》创作道书24篇,自称出自太上老君口授,并且创立五斗米道,(五斗米教(天师道)是道教早期的重要流派。)尊称“太上老君”,后来张陵被道教徒尊称为“天师”。(2)、教义:

道教主张修身养性,炼制丹药,以求得道成仙,这迎合了封建统治者追求长生不老的欲望。统治者利用道教统治人民,允许各地建立道观。(3)、影响:道教对我国文化也有深远的影响。

◆资料:道教起源于中国早期社会的古老宗教,发源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因而在诞生之后就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在封建社会后期,中国文化随处可见到道教影响的印记。在文学上,道教的影响非常广泛,出现很多的神仙传记,如《封神榜》、《列仙传》等,此外出现的很多民间传说都与道教有关,经典的如《八仙过海》;另外我国的几部著名古典小说,如《西游记》中的人物就有以如来佛祖和以玉皇大帝为首的佛道两个系统,《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就能预断吉凶、呼风唤雨,《红楼梦》中也有形影相随的一僧一道,都反映出道教对人们的影响。

◆道教兴起和流传的原因有哪些?

讲述:道教把民间流行的神仙巫术和道家的一些思想结合起来,认为通过修身养性,消除各种欲望,达到清静无为的境地,就可以得道成仙,长生不老。这不仅满足了统治者维护统治的需要,还满足了他们长生不老、永享荣华富贵的奢望;得道成仙和长生不老对百姓也是一种诱惑。因而在东汉时期兴起,并随着张角领导的黄巾起义的发展而更广泛、更深入地传播开来。

◆比较佛教和道教的异同点。讲述:不同点:

(1)、佛教起源于古印度,后传入我国;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2)、佛教传入后,最初在上层社会流行,道教则在民间兴起。

(3)、佛教认为灵魂和肉体可以分离,主张忍受苦难可追求来世幸福;道教则消极避世,主张炼制丹药,得道成仙,长生不老。

相同点:

(1)、都受封建统治者的重视,用以统治人民。(2)、都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二、司马迁与《史记》

1、司马迁

司马迁(约公元前145年——公元前90年),字子长,是西汉时期杰出的史学家。所著《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86页小字部分内容;思考:司马迁写成《史记》是由哪些因素促成的?

讲解:客观上:

(1)、汉武帝时多民族国家统一局面得到巩固,经济文化迅速发展,为《史记》的编写提出了要求和各种条件。

(2)、司马迁的父亲曾任太史令,司马迁从小受到家庭的熏陶,又在国家藏书处阅读了大量的藏书,有较好的学习环境,他也亲身游历过许多地方,为其写作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第一手材料。

主观上:

司马迁刻苦写作,且能忍辱负重,表现出顽强坚韧的意志;同时对生命的价值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使得他最终完成了《史记》全书的编写和修改工作。◆课中题:对照司马迁忍辱写《史记》的事例,谈谈我们因该怎样对待生活中的挫折。(课本P87页)

讲述:正如司马迁所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面对困难和挫折,我们因该勇敢面对,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不是逃避。正确认识生命的价值,要用自己有限的生命为社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贡献。

2、《史记》 作者:司马迁。

内容:记述了从皇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体裁: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评价:成为后世纪传体通史书的典范。这部书文字简洁,语言生动,刻画人物栩栩如生,又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鲁迅评价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87页小字部分《史记》内容。思考:《史记》有什么历史影响?

讲述:《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历代史学家很多都沿用这种体裁编写史书,并把用这种体裁编写的史书称为“正史”。

《史记》还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文学巨著。它文字简洁,语言生动,对人物和事件的描写栩栩如生,具有极强的感染力,被千古传颂。

三、秦兵马俑和马王堆帛画

1、秦兵马俑

秦始皇陵兵马俑是秦汉时期雕塑作品的杰出代表,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出土的最大艺术宝库。

秦始皇陵位于陕西临潼以东,南倚骊山,北临渭水,气势宏伟。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88页小字部分内容。

◆课中题课本P88页:秦兵马俑的发现被称为“20世纪最重要的考古发现”,看了兵马俑图片,你的感想如何?

讲述:为中国古代劳动人民表现出的智慧和兵马俑的恢弘气势以及它的艺术魅力感到由衷的骄傲和自豪,同时对被秦始皇及秦二世奴役的老百姓深表同情。

2、马王堆帛画

秦汉绘画艺术也有相当高的水平。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画,线条流畅,笔法娴熟,色彩绚丽,是汉代帛画中的稀有珍品,也是我国古代艺术的珍品。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89页卡通问题。【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作业布置】:

课本P89页;知识巩固:列举秦汉时期史学和艺术方面的突出成就。讲解:史学方面:《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司马迁开创的纪传体史书编写体例,成为后世编写史书的典范。艺术方面:秦兵马俑被誉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出土的最大的艺术宝库;马王堆帛画是汉代帛画中的精品,也是我国古代艺术的珍品。

课本P90页;畅想天地:想一想:秦始皇陵兵马俑除了它的艺术成就外,还能反映什么呢?

讲解:可以反映秦始皇时期的军政制度、秦始皇所推行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秦朝的残暴统治是秦二世而亡的主要原因等。【板书设计】:

一、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

1、佛教的传入(1)、佛教的起源:(2)、佛教传入的时间:(3)、传播的原因:(4)、传播的影响:

2、道教的兴起(1)、道教的起源:(2)、教义:

(3)、影响:道教对我国文化也有深远的影响。

二、司马迁与《史记》

1、司马迁

2、《史记》

三、秦兵马俑和马王堆帛画

1、秦兵马俑

2、马王堆帛画

第四篇:2012-2013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9课《秦汉时期的宗教、史学和艺术》教学设计 岳麓版

第 19 课《秦汉时期的宗教、史学和艺术》

知识与能力:

佛教传入的时间,道教兴起的时间;《史记》的作者与体例;秦汉时期雕塑与绘画的突出代表——秦兵马俑、汉马王堆帛画 教学重点: 司马迁与《史记》

教学难点: 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

授课过程

(播放“丝绸之路”的影音材料,时间大约2分钟。画面向学生展示丝绸之路上的沙漠、驼队、商旅等等场景。)

师:“刚才,我们看到的是著名的丝绸之路。你可以想象,两千多年前,这条路上往来不息的驼队、纷繁忙碌的商旅,这象征着汉王朝政治经济和对外交往的繁荣。这是因为,秦汉时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开始和初步发展时期。这个时期,不仅政治经济在发展,文化也随之进步。我们在第18课已经深深地被秦汉时期的自然科学成就所折服,那么,今天就让我们再来了解一下此时的人文科学成就吧。”

(展示课件封面:中国历史第19课《秦汉的宗教、史学和艺术 》)

(课件:秦汉时期的文化人文科学→宗教)

生:是老子。

师:道教兴起于东汉时期。奉老子为教主。

老子,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最著名的作品是《老子》,又名《道德经》。东汉兴起的道教借用了老子的清净无为等思想,再将民间流行的神仙巫术与之结合,奉老子为教主,这是我国的本土宗教。

师:大家想一想,现实生活中人们有哪些思想观念(或者言行举止)受佛教和道教的影响? 生:我奶奶每天都拜观音菩萨。

『师插话:观音菩萨是什么宗教的,大家知道吗?生齐答:佛教。』

生:我碰见过庙里的和尚要饭。

『师插话:同学们,和尚可不是乞丐,他们的这种行为我们通常叫什么?生:化缘。』

生:有的人说话的时候也用宗教的语言。比如“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生:比如还有“大千世界”、“一刹那”这些话原来都是宗教用语,现在大家都用了。生:比如“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师插话:是的。同学们,这句话能不能说明宗教是劝人向善的?生齐答:能!』

生:乡下死了人的时候,好像要请什么“师公”去做法。

『师:是的。这是道教的做道场,用来超度亡魂。』

456

师:马王堆帛画就出土在我们长沙,同学们,我们是不是为生活在这样一座有着两千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而骄傲呢? 生:是的!

师:今天的长沙,传统与现代并存、历史与现实交汇。我们的现代化建设是建立在深厚的文化底蕴之上的,楚文化浪漫主义的传统、自强不息的精神、敢为人先的胆识和“唯楚有才”的自信,使我们的城市更有文化品位、更有人文气息、更有向现代化迈进的强大动力。

(课件:知识巩固→畅想天地→自己动手)

【知识巩固部分的练习由学生自己做】

师:你认为秦始皇陵兵马俑除了它的艺术成就外,还能反映什么呢?(同时展示课件:秦帝国版图/秦始皇画像)

【学生讨论回答】

生:秦兵马俑气势这么宏伟,体现出了秦朝的国力非常强盛,也体现出统一的封建王朝的大气。

生:反映出秦朝军事力量的强大,虽然兵马俑不是真正的军队,但是它应该是真正军队的一种反映。

生:兵马俑的工程非常庞大,一定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说明秦朝滥用民力,修筑庞大工程,是暴政的体现。

师:大家的回答应该综合起来,那么我们对这个问题的见解就更全面些。另外,兵马俑的规模也能体现出秦朝初步发展的封建经济的活力。

(课件:本课重要图片在屏幕上缓慢移动展现,循环播放,达到回顾全课内容的目的;配以古乐。)

同学们,生命是一种体验,也是一种过程。当我们徜徉于历史的长河,眼前掠过的是秦汉四百多年灿烂的文明。佛教的宽容向善;道教的修身养性;史家的秉笔直书、铁骨峥嵘;秦俑的鬼斧神工;帛画的诡异绚烂„„看到这些,你感受到了什么?

走过了如此悠长的岁月,当历史的画卷再次展现在我们面前,回望过去,你是否发现了一种历史的美,你是否聆听到了一种历史的回声,你是否感受到自己的血管中流淌着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优良传统、坚定意志和向上的精神?

未来摆在你面前,今天的你,准备好了吗?你准备如何书写历史交给你的这一页呢?

第五篇:《秦汉一统》教学设计

《秦汉一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理解统一对国家发展的好处。

3、学会全面地看待历史人物。

4、学会计算历史年代。

教学重点:了解秦始皇对国家发展做出的贡献。教学难点:计算历史年代。

教学用具:有关秦朝历史的资料,如秦始皇陵兵马俑的介绍文字和照片、秦统一的措施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书中的30—31页的这幅图是哪吗?

生:秦始皇兵马俑。

师:这支阵容齐整,装备齐备,威风凛凛,气吐山河的“世办第八大奇迹”秦陵兵马俑,似乎在向我们展示着秦始皇当年无往不胜的浩荡军队,显示着我们中华民族的强盛和文明。(板书:秦汉一统)

师:在我们书中的31页有一首中国历史朝代顺序歌,谁能读一下。

生:(读)

师:谁能说一说秦朝和汉朝分别是我国历史上的第几个朝代。

生:秦是第4个,汉是第5个。

二、理解与计算:

师:同学们说的很对,虽然在秦朝之前还有三个朝代,即夏朝、商朝及东西两周,但在当时这三个朝代都不是很繁荣,直到秦始皇统一了六国,我国的历史才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我们的教科书的31页上方有一个历史年表,你能计算出从秦朝开始到汉朝结束一共经历了多少年吗?(小组同学可以先讨论,然后再进行计算)。

生:(讨论,计算)

师:谁能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

生:

师:同学们算的都很认真,也很动脑,其实计算这个很简单,只要用秦开始的时间公元前221年加上三国开始也是汉朝结束的时间220年再减去一,就是两个年代相距的年数了,之所以要减去一年是因为公元纪年不设公元0年,必须得把三国开始的这一年减去,同学们懂了吗?请同学们再动手试着计算一下,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到公元105年东汉的蔡伦发明了造纸术,期间共相距多少年?

生:(计算,并汇报)325年。

三、讲解与思考:

师:秦汉一共经历了440年,通过课题《秦汉一统》,你能说一说这440年的历史特征是什么吗?

生:统一

师:(出示七雄分布图)秦王赢政继位时,与秦国并立存在的还有齐、楚、燕、韩、赵、魏六国,他运用远交近攻的战略,历经十年,先后灭掉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第一个统一了中国,请同学们说一说,什么叫“第一个”、“统一的”。(板书:秦始皇统一,六国)

生:“第一个”就是前面没有过的,是头一个的生:“统一的”就是一样的,一起的。

四、模似表演:

师:中国自古就是一个有着多民族的大家庭,在秦朝时期就已经是统一的国家了。那你们知道没有统一之前的中国是什么样子的吗?在我们的书中的32页有一组图画,充分地展现了没有统一之前的中国的样子,小组同学可以先进行讨论,一会老师想找几名同学到前面来表演一下这组图。

生:(讨论)

师:谁愿意到前面来表演?

生:(表演)

师:通过这个秦国人的经历,你知道了什么?

生: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贷币是不统一的,一个国家一种贷币,他们不能直接进行交易。

师:秦始皇在统一中国以后也发现了这一点,所以他又统一了贷币,(板书:贷币)用秦国的半两钱代替了其它国家的贷币,其实秦始皇不仅统一了贷币,他还统一了文字,(板书:文字)我们书中的33页有列举,一个马字在当时没有统一前,有七种写法,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不统一文字,在下发公文时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局面? 生:那就会很复杂,繁琐。

师:秦始皇统一了国家,统一了文字、贷币等,统一结束了战争的局面,使经济、文化也得到了发展。(板书:使经济、文化得到发展)

五、讲解与讨论:

师:秦始皇原名叫赢政,你知道他为什么要让后代称自己为秦始皇吗?

生:秦是秦朝,始是第一个,就是让后人称自己是第一个皇帝。

师:秦王赢政统一天下以后,觉得如果再用王这个称谓已经不能显示出自己的地位,他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于是就二者为一,称自己为“皇帝”,历史称为始皇帝。虽然他自称是第一个皇帝,并想将帝位世代传下去,可是,秦朝只经历了十五年就灭亡了。对于这个统一了中国的始皇帝,你是怎么评价的?

生:他统一了中国,结束了连绵不断的战争,人们的生活安定,社会的经济及文化也得到了发展。

生:是中国得以进步的关键性人物。

师:秦始皇虽然统一了中国,但他也很残暴,他广建宫殿,浪费人力、物力、财力,制定残酷的刑法,焚书坑儒,也正因为他的残暴,激起了农民的反抗,最终在206年陈胜吴广的农民起义推翻了秦朝。讲到这里我们已经对秦始皇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那么,谁能说一说,你心目中的秦始皇是什么样子的?

生:伟大的,他统一了中国。

生:两面人,即伟大又残暴。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虽然秦始皇很残暴,但他灭六国,统一了贷币和文字,推动了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他所作的功绩是历史不可磨灭的。

下节课我们将了解一下有关于汉朝的经济文化,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

板书设计: 秦汉一统

六国

秦始皇统一 文字 贷币

推动历史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下载《秦汉的宗教、史学和艺术》教学设计3word格式文档
下载《秦汉的宗教、史学和艺术》教学设计3.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先秦秦汉教学设计

    1.先秦时期(远古至前221年)先秦时期是我国由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历史阶段,是国家产生和完善、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1)政治上启以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西周......

    《文学、史学与宗教》教案5篇

    《文学、史学与宗教》教案 【教学目标】 识记与理解 1、知道屈原及其代表作《离骚》、《天问》等。 2、记住《史记》的作者及写作时代。 3、理解《史记》的体例、成就及影响......

    文学、史学与宗教之优秀教案[范文]

    第22课 文学、史学与宗教 一、教学目标 1、识记与理解 知道屈原的成就,记住《史记》的作者及写作时代,理解《史记》的体例、成就及影响。了解佛教传入中国和道教创立的基本情......

    语言宗教教学设计

    第二节 世界三大宗教 山观中学 张志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① 说出世界三大宗教及其主要分布地区 ② 举例说出不同国家和地区存在着不同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 ●能力......

    教学艺术3(5篇范文)

    教学艺术: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用相关材料,以丰富教学内容,使课堂变得更加多彩;激发学生兴趣,使课堂变得更加活泼;深化学生的理解,使得课堂变得更加厚重。引用材料恰当,课堂锦上添花;......

    3、宗教管理责任书

    古勒鲁克乡宗教管理责任书 根据国务院《宗教事务条例》和《关于加强宗教工作的决定》精神,为明确职责,进一步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结合我乡实际,特制定本年度宗教管理责任书。......

    《天上人间——宗教壁画》教学设计

    《天上人间——宗教壁画》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1以敦煌莫高窟壁画为代表的石窟寺佛教壁画遗存、题材内容、艺术价值。2佛教壁画重要题材举例;佛传故事的“夜半逾城”佛本生故事......

    教学设计艺术

    教学设计艺术 教学设计是为了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依据课程内容主题、学生特征和环境条件,运用教与学的原理,为学生策划学习资源和学习活动的过程,即教学设计是在现代教育理论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