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秋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推荐)

时间:2019-05-12 19:34: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4年秋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4年秋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推荐)》。

第一篇:2014年秋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推荐)

第四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

一、单元教学内容

三位数乘两位数P47——P55

二、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用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在100以内)或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

2.使学生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推出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3.使学生知道速度的表示法,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时间、速度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并应用这种关系解决问题的过程。

4.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养成估算的习惯。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重点: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以及乘法的估算。难点:估算时,正确处理因数估大估小的问题。

四、单元教学安排

三位数乘两位„„„„„„„„„„„„„„„„„„„„15课时

第1课时 笔算乘法

一、教学内容: 笔算乘法(因数的中间和末尾没有0)P47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使学生经历笔算乘法计算的全过程,掌握算理和计算的方法。3.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口算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准备

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

笔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45×12= 44×59= 63×52=

这节课我们在此基础上继续学习笔算乘法

(二)探索发现

1、出示例1:

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1小时约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大约有多少千米?

问:说一说这题如何列式?这是一道什么样的乘法算式?(板书教学内容补充:三位数乘两位数)

145×12估计一下大约是多少?(指名回答)

怎么计算出准确的结果?能不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旧知识来解决这道题,自己试一试。(小组讨论并汇报)

提问:

(1)先算什么?(先算2乘145的积是290,得数的末位和因数的个位对齐)(2)再算什么?积的书写位置怎样?

(3)最后算什么?注意第二步个位上的0不写。板书:145×12=1740 4 5 × 1 2 2 9 0 1 4 5 1 7 4 0 和45×12比较,你发现了什么相同点? 小结:两位数乘法笔算的方法是什么?师生归纳

两位数乘法,先用一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乘数,得数的末尾和个位对齐;再用这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乘数,得数的末尾和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三)巩固发散 1.P47 做一做

134×12 176×47 425×36 237×82 322×24 145×27 679×13 286×35

(四)评价反馈

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笔算乘法 145×12=1740 1 4 5 × 1 2

0 4 5 1 7 4 0

六、教学后记

第2课时 笔算乘法(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

一、教学内容:笔算乘法(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P48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

2.使学生经历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的过程,进一步掌握算理和计算的方法。

3.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计算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难点:掌握竖式的简便写法。

四、教学准备

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 1.口算

40×72= 600×300= 30×23= 53×30= 20×700= 40×22= 40×72= 40×72= 40×72= 20×20= 40×90= 502× 7= 608×5= 908× 4= 400×50= 2.笔算并说一说笔算的方法是什么?

708×6= 790×8= 54×278=

这节课继续学习笔算乘法 板书教学内容:笔算乘法

(二)探索发现

1、出示例2 怎样计算160×30= 能不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旧知识来解决,自己试一试。学生独立进行计算。

(1)请不同算法的学生说一说口算的过程。总结:可以用口算计算先算160×3=480,再在积的末尾再添1个0;或16×3=48,再在积的末尾添写2个0(2)写竖式时,如何处理0和非0数字的对位问题?怎样确定积的末尾0的个数?(指名板演,其他学生在本上完成。)

小组讨论交流计算的过程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计算的过程。

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

掌握竖式的简便写法

160×30=4800

0 1 6 0 × 3 0 × 3 0 0 0 0 4 8 0 0 4 8 0 4 8 0 0

2、独立计算106×30= 学生反馈讨论:

(1)竖式的简便写法,为什么不写成 1 0 6 × 3 0(2)计算106×30时,既然中间的0与3相乘得0,那么这个过程可以不要吗? 106×30=3180 1 0 6 × 3 0 3 1 8 0 小结: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是什么?师生归纳

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乘完以后再看乘数末尾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填写几个0

(三)巩固发散

教材P48 做一做1、2 独立完成 指名板演

(四)评价反馈 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笔算乘法

160×30=4800 106×30=3180 1 6 0 1 0 6 × 3 0 × 3 0 4 8 0 0 3 1 8 0

六、教学后记

第3课时 练习课

一、教学内容: 练习八P49—P50

二、教学目标:

1、巩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能准确熟练地进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运算。

3、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准确熟练地进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运算。

四、教学准备

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P49——3 独立完成后指名订正。

2、P49——6 独立完成后指名订正

3、P50——8 独立完成后指名订正,说一说错误的原因。

4、P49——1 独立完成后指名板演订正

(二)指导练习

1、P49——5 独立完成后指名订正 教师指导:注意单位换算

2、P50——9 独立完成后指名订正

教师指导:此题有两种思路,方法一:分别求每种3套的价钱再加起来;方法二:先求每种各买一套总共花多少元,再求买三套的总价。

3、P50——11 独立完成后先小组交流再汇报

教师指导:此题有简便方法,因为15×200=3000,因此最后一款电话机15×210>3000不能购买,而200-128=72 200-108=92 200-198=2 因此只要再用多出来的钱分别乘15,即可求出还剩多少钱。

4、P50——12 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方法再汇报

教师指导:写出乘积最大算式的方法是:先确定两数的最高为5、4;然后依次确定下面的数字,把剩下的最大的数字放在被乘数上(从左数起第二个因数):

3、2;剩下的0按题目要去放在乘数上(从左数起第一个因数);所以答案就是520×43=22360。

思考:如果乘积最小,又该如何?

教师指导:先找出两数的最高为2、3;然后依次确定下面的数字,把剩下的最小的数字放在被乘数上(从左数起第二个因数):0;剩下的4、5放在乘数上(从左数起第一个因数);所以答案就是345×20=6900。

(三)检测评价

1、P49——7 独立完成后指名汇报

2、P49——2 独立完成后指名汇报

3、P49——4 独立完成后指名汇报

4、P50——10 独立完成后指名汇报

(四)板书设计

练习课

六、教学后记

第4课时 积的变化规律

一、教学内容: 积的变化规律P51

二、教学目标:

1.理解积的变化规律,会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进行简便计算。2.通过观察、讨论等数学活动,经历探索、归纳积变化规律的过程。3.在探索、归纳积变化规律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思考的条理性。

三、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四、教学准备

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

学生完成下列两组计算,想一想发现了什么? 6×2= 6×20= 6×200=

(二)探索发现

1、组织小组交流

2、归纳规律:两数相乘,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时,积也要乘几。

3、学生完成下列两组计算,想一想发现了什么? 20×4= 10×4= 5×4=

4、组织小组交流

引导概括:两数相乘,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时,积也要除以几。

5、先用积的变化规律填空,再用笔算或计算器验算。

26×48= 17×12= 26×24= 17×24= 26×12= 17×36=

观察算式。学生将发现的规律说给自己的同伴听。全班汇报交流发现的规律,并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6、问:谁能用一句话将发现的两条规律概括为一条?

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积也要乘(或除以)几。

(三)巩固发散

1、两个数的乘积是120,其中一个因数乘4,另一个因数不变,这时积应该是(),如果另一个因数也乘4,这时的积应该是()

2、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除以5,要是积不变,另一个因数应该()

3、在一个乘法算式中,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8后,积变成424,原来的积是()

4、P51 做一做第1题 独立完成后指名汇报

5、P51 做一做第2题 独立完成后指名汇报

教师指导:方法有两种,方法一:先求出长200÷8=25(米)再用25×24=600(平方米)方法二:因为宽扩大了3倍,在长不变的情况下,面积也扩大3倍,200×3=600(平方米)

(四)评价反馈

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积的变化规律

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积也要乘(或除以)几。

六、教学后记

第5课时 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

一、教学内容: 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P52——P53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单价、数量、总价以及速度、时间、路程的含义,在具体生活情境中理解和掌握这两组数量关系。

2.认识这些常见的数量关系中各种不同数量的求法,会应用这些常见的数量关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术语的能力和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观点。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单价、数量、总价以及速度、时间、路程的含义,在具体生活情境中理解和掌握这两组数量关系。

难点: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术语的能力和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观点。

四、教学准备

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

谈话:同学们,这有一些物品的价格信息,请你来做售货员,算一算要花多少钱?(出示教材P52 例4)

(二)探索发现

1、教学例4(1)篮球每个80元,买3个要多少钱?(2)鱼每千克10元,买4千克要多少钱? 学生尝试列式解答,指名汇报并板书。

师:说一说,这两道题的条件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都是求什么的问题? 总结:两道题都是讲的买商品的价钱问题,题中篮球每个80元、鱼每千克10元,这样的每一件商品的价钱是单价(板书:单价),买3个、买4千克这样买的件数是数量(板书:数量),求一共用的钱是总价(板书:总价)。师:找一找,数学书的单价是多少?你还知道哪些物品的单价。师:说一说第(1)题中篮球的单价、数量、总价各是多少,怎样求总价?(2)题呢?

从上两题中你能发现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关系吗?生概括并板书 想一想如果知道总价、数量怎样求单价呢?生汇报 如果知道总价和单价又该怎样求数量呢?生汇报

总结:我们在识记这一组数量关系时,只要记住“单价×数量=总价”就可以根据乘法算式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就能想出“总价÷数量=单价”“总价÷单价=数量”

2、教学例5 出示例题,独立解答

(1)一辆汽车每小时行70千米,4小时行多少千米?(2)一人骑自行车每分钟行225米,10分钟行多少米? 学生尝试列式解答,指名汇报并板书。

师:说一说,这两道题的条件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都是求什么的问题? 总结:两道题都是讲的行程问题,题中每小时行70千米、每分钟行225米,这样的在一个单位时间里行的路程,是速度(板书:速度),所用的4小时、10分钟是行走的时间(板书:时间),求出的280千米、2250米,这样的一共行的路是路程(板书:路程)。

师:说一说第(1)题中汽车的速度、时间、路程各是多少,怎样求路程?(2)题呢?

从上两题中你能发现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吗?生概括并板书。想一想如果求速度,又该知道哪两个条件呢?怎样列式?生汇报 如果求时间,又该知道哪两个条件呢?怎样列式?生汇报

总结:我们在识记这一组数量关系时,只要记住“速度×时间=路程”就可以根据乘法算式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就能想出“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

(三)巩固发散

教材P52-P53 做一做,指名汇报

(四)评价反馈

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

单价×数量=总价 速度×时间=路程 总价÷数量=单价 路程÷时间=速度 总价÷单价=数量 路程÷速度=时间

六、教学后记

第6课时 练习课

一、教学内容: 练习九P54—P55

二、教学目标:

1、巩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以及积变化的规律。

2、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能准确熟练地进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运算,并能熟练运用所学的数量关系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准确熟练地进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运算。

四、教学准备

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P54——1 独立完成后指名订正。

2、P54——

3、5 独立思考后指名汇报。

3、P54——4 独立完成后指名订正。

4、P54——6 独立完成后指名订正。

5、P54——7 独立完成后指名订正,对于判断错误较多的予以指导。

(二)指导练习

1、P55——8 独立完成后指名订正

教师指导:注意20×3=60(元),因此全选择第二种套餐显然不行。可以是两份第一种套餐,一份第二种套餐;可以是两份第二种套餐,一份第一种套餐;还可以是3份第一种套餐。

2、P55——9 独立完成后指名交流

教师指导:此题有两问,要先求路程,再用路程÷时间=速度

(三)检测评价

1、P54——2 独立完成后指名汇报

2、P54——10 独立完成后指名汇报,说出规律。

(四)板书设计

练习课

六、教学后记

第二篇: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第四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

一、单元教学内容

课本P47——P55页

二、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用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在100以内)或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

2.使学生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推出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3.使学生知道速度的表示法,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时间、速度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并应用这种关系解决问题的过程。

4.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养成估算的习惯。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重点: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以及乘法的估算。

难点:估算时,正确处理因数估大估小的问题。

四、单元教学安排

三位数乘两位…………………………………………………………6课时 第1课时 笔算乘法(因数的中间和末尾没有0)

教学内容:课本P47页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2.使学生经历笔算乘法计算的全过程,掌握算理和计算的方法。3.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口算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

笔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45×12= 44×59= 63×52=

这节课我们在此基础上继续学习笔算乘法

二、探索发现

1、出示例1:

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1小时约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大约有多少千米?

问:说一说这题如何列式?这是一道什么样的乘法算式?(板书教学内容补充:三位数乘两位数)

145×12估计一下大约是多少?(指名回答)

怎么计算出准确的结果?能不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旧知识来解决这道题,自己试一试。(小组讨论并汇报)

提问:

(1)先算什么?(先算2乘145的积是290,得数的末位和因数的个位对齐)

(2)再算什么?积的书写位置怎样?

(3)最后算什么?注意第二步个位上的0不写。板书:145×12=1740

×12 290 1 45 1 740 和45×12比较,你发现了什么相同点?

小结:两位数乘法笔算的方法是什么?师生归纳

两位数乘法,先用一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乘数,得数的末尾和个位对齐;再用这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乘数,得数的末尾和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三、巩固发散

1.P47 做一做

134×12 176×47 425×36237×82

322×24 145×27 679×13 286

四、评价反馈

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笔算乘法 145×12=1740

×12 290 1 45 1 740

六、教学反思:

×35 第2课时 笔算乘法(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

教学内容:课本P48页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

2.使学生经历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的过程,进一步掌握算理和计算的方法。

3.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计算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难点:掌握竖式的简便写法。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

1.口算

40×72= 600×300= 30×23= 53×30= 20×700= 40×22= 40×72= 40×72= 40×72= 20×20= 40×90= 502× 7= 608×5= 908× 4= 400×50= 2.笔算并说一说笔算的方法是什么?

708×6= 790×8= 54×278=

这节课继续学习笔算乘法 板书教学内容:笔算乘法

二、探索发现

1、出示例2 怎样计算160×30= 能不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旧知识来解决,自己试一试。学生独立进行计算。

(1)请不同算法的学生说一说口算的过程。

总结:可以用口算计算先算160×3=480,再在积的末尾再添1个0;或16×3=48,再在积的末尾添写2个0(2)写竖式时,如何处理0和非0数字的对位问题?怎样确定积的末尾0的个数?(指名板演,其他学生在本上完成。)

小组讨论交流计算的过程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计算的过程。

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 掌握竖式的简便写法

160×30=4800

0 160 × 30 × 30

0 0 0 4 8 0 0 4 8 0 4 8 0 0

2、独立计算106×30= 学生反馈讨论:

(1)竖式的简便写法,为什么不写成 1 0 6

×30(2)计算106×30时,既然中间的0与3相乘得0,那么这个过程可以不要吗?

106×30=3180 106

×30 1 8 0 小结: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是什么?师生归纳 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乘完以后再看乘数末尾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填写几个0

三、巩固发散

教材P48 做一做1、2 独立完成 指名板演

四、评价反馈

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笔算乘法

160×30=4800106×30=3180 160 106 ×30 × 30 4 8 0 0 3 1 8 0

六、教学反思:

第3课时 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材P49—P50页练习八 教学目标:

1、巩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能准确熟练地进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运算。

3、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习惯。教学重难点:

准确熟练地进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运算。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P49——3 独立完成后指名订正。

2、P49——6 独立完成后指名订正

3、P50——8 独立完成后指名订正,说一说错误的原因。

4、P49——1 独立完成后指名板演订正

二、指导练习

1、P49——5 独立完成后指名订正 教师指导:注意单位换算

2、P50——9 独立完成后指名订正

教师指导:此题有两种思路,方法一:分别求每种3套的价钱再加起来;方法二:先求每种各买一套总共花多少元,再求买三套的总价。

3、P50——11 独立完成后先小组交流再汇报

教师指导:此题有简便方法,因为15×200=3000,因此最后一款电话机15×210>3000不能购买,而200-128=72 200-108=92 200-198=2 因此只要再用多出来的钱分别乘15,即可求出还剩多少钱。

4、P50——12 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方法再汇报

教师指导:写出乘积最大算式的方法是:先确定两数的最高为5、4;然后依次确定下面的数字,把剩下的最大的数字放在被乘数上(从左数起第二个因数):

3、2;剩下的0按题目要去放在乘数上(从左数起第一个因数);所以答案就是520×43=22360。

思考:如果乘积最小,又该如何?

教师指导:先找出两数的最高为2、3;然后依次确定下面的数字,把剩下的最小的数字放在被乘数上(从左数起第二个因数):0;剩下的4、5放在乘数上(从左数起第一个因数);所以答案就是345×20=6900。

三、检测评价

1、P49——7 独立完成后指名汇报

2、P49——2 独立完成后指名汇报

3、P49——4 独立完成后指名汇报

4、P50——10 独立完成后指名汇报

四、板书设计

练习课

五、教学反思:

第三篇: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三位数乘两位数

例2:因数中间 或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

2、使学生经历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的过程,体验算理和计算的方法。

3、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计算的能力。重点难点

学生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掌握竖式的简便写法是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1、观察下列算式中两个因数有什么特点?(板书:因数末尾有0)

出示:(PPT2)

2×5= 3×7= 6×9= 12×4= 20×5= 30×7= 60×9= 120×4= 师:你是怎么口算的? 生:叙述口算方法

师:你能用口算的方法进行笔算吗?

2、学生尝试笔算、板演。

3、小组讨论: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和口算方法一样吗?

生1:一样。

生2:都可以先把0前面数的相乘。

生3:数一数两个因数中一共有几个0。

生4:只是把横式写成了竖式„„

二、巧用知识迁移,自主构建新知。

师:你能运用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PPT3)

1、出示主题图,列车的信息

2、提出问题:它们30小时各行了多少千米? 问:你对这个问题有什么思考?

(生1:包含2个问题;生2:因为它有“各”字)板书问题:特快列车30小时可行多少千米?(2)分析数量关系,学生自主列算式。

4、汇报结果(课件演示)(PPT5)

小组派代表板书并讲解计算方法。通过汇报板书得出全班基本上出现以下几种计算方法:(1)160×30= 第一种方法:可以用口算计算,先算160×3=480,再在积的末尾再添1个0。第二种方法:16×3=48,再在积的末尾添写2个0 第三种方法:用竖式,先算16×3=48,再在积的末尾添写2个0

5.学生自主尝试解答:

普通列车30小时可行多少千米?(PPT6)(2)106×30= 第一种方法:可以用口算计算,先算106×3=318,再在积的末尾再添1个0。

第二种方法: 0 6 × 3 0---------0 0 0 3 1 8---------3 1 8 0 第三种方法: 0 6 × 3 0----------3 1 8 0(3)学生反馈时讨论:

疑问1:3为什么和6对齐?积末尾的2个0是怎么得来的? 疑问2:十位3和十位0相乘这一步可以省略不写吗? 疑问3:请你说一说红色得数是怎么得来的? 生1:十位上的3须和第一个因数的每一位相乘。生2:如果你省略不写,积就会出错,积变小了。生3:百位上写1,进了位要加起来。(4)计算时哪个竖式更简便?(3)观察这两道算式的因数有什么特点?(板书:因数中间有0)(PPT7)

5、小结: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是什么?(PPT8)

师生归纳: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乘完以后再看乘数末尾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填写几个0

三、巩固练习:

同学们这么聪明,我们就来练一练。(课件演示)1.找朋友。(PPT9)

2.书后第53页做一做

3.商店从批发了80台复读机,每台206元,商店要付给工厂多少钱?(PPT10)

四、课堂总结: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PPT11)

五、课后思考题:(PPT12)

一头小象重206千克,一头大象的重量是小象的18倍,大象比小象重多少千克?

第四篇: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口算乘法

教学内容:课标实验教材第七册46页例1及相应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用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在100以内)或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

2、通过问题情境自主掌握整数乘法的一般口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回顾上一节所学的内容。

2、小黑板出示口算题: 23×20= 42×30=

3、课件接着出示估算题:

23×19=42×29=

23×21=42×31=

4、笔算下面各题。1 × 1 5 × 4 4 × 3 4

先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同时请四位学生上台板演,讲评时请同学们说说计算步骤和要点。

5、总结:两位数乘两位数,先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与第一个因数相乘,再用第二个因数的十位与第一个因数相乘,最后把两次乘的结果相加。

(二)、新授。

1、小黑板出示: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1小时约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大约有多少千米?

2、要求学生认真审题,弄清题意,明确已知条件和问题。

3、列式:145×12=

4、计算过程。

(1)估算。

请大家估一估145×12的大致范围。

估算一:把145看成150

150×10得1500

150×2得300

1500+300=1800

因为145<150 所以结果应比1800米少一些。

估算二:把12看成10。

145×10=1450

12>10,所以结果应比1450米大。

(2)笔算。

你们已经学过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现在请你们尝试列竖式计算145×12。

①学生独立尝试笔算,教师巡视课堂,看看他们每一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②反馈计算结果,要求学生回答:

先算什么?(先算145×2)

再算什么?(再算145×10)

最后算什么?(2个145与10个145的和)

板书:145×12=__千米4 5

× 1 29 04 57 4 0

注意什么。(两部分的相同数位要对齐)

③说一说,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与步骤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有什么区别和联系。(我们发现三位数乘两位数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是一样的。它们都是先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去乘第一个因数,积的末尾和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因数的十位去乘第一个因数,积的末尾和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④对照自己的估算结果,算一算估算值与准确值的误差,是否是合乎实际,以提高学生估算的真确性。

(3)用计算器计算。让学生用计算器算一算145×12,然后再和笔算结果对照、检验笔算结果是否正确。

(4)总结: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时,先用两位数的个位乘三位数,再用两位数的十位乘三位数,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结果相加。

(三)、巩固练习

1、课本49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用竖式计算,完成后,可以用计算器自行检验。

2、练习七第3题。

164×32= 54×145= 254×36=

217×83= 43×139= 328×25=

提示学生:怎样列竖式可使计算方便些?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对比的基础上反思,明白在列竖式时,上面一行写三位数,下面一行写两位数,这样计算比较方便。同时提醒学生书写要工整,数位要对齐,计算要仔细。

四、课堂小结。

这一环节,在学生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鼓励学生相互交流,然后全班交流,进而探讨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法。在这一过程中,我先是先是让学生估算,再让他们笔算,最后用计算器检验,这样,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既掌握了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第五篇: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熊青青 南昌市文教路小学

一、教学目标

1、探索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方法及简便写法,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殊性,培养迁移类推及概括等能力。

2、能用简便的竖式写法正确地计算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培养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

3、会选择合适的算法来计算和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逐渐形成择优意识。

二、教学重点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方法及简便写法。

三、教学难点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方法及简便写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复旧引新

1、课件出示

普通列车106千米/时

特快列车160千米/时

D字头列车295千米/时(1)你知道了哪些信息?(2)它们30小时各行多少千米?

(3)孩子们,你愿意帮小明的爸爸算一算,同样是坐30小时的火车,同样是从北京出发,坐不同的列车,可以到距北京多少千米以外的地方吗?

2、独立列式

计算D字头列车30小时行多少千米?

3、交流

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1)展示学生算式,说清理法(2)怎样计算?

估算:295×30≈9000(3)对比算法,体会①的优越性。

4、小结

把30个295先看成3个295比原式缩小10倍,算出来的积885是缩小10倍的结果,要使它的大小不变怎么办?再扩大10倍,也就是在积的末尾添上一个0。

(二)交流探究,说清算理及方法

1、出示完整的表格

2、尝试计算特快列车30小时行多少千米?或普通列车30小时行多少千米?

3、集中展示学生算式,分头说清算理算法(1)特快列车30小时行多少千米? 怎样列式?为什么? 说清算理算法。(怎样计算?)

你喜欢哪种算法?为什么?(算理没变,方法简便了)小结:先用虚线把0与前边的数隔开,再把0前边的数相乘,最后看两个因数的末尾共有几个0,则在积的末尾添几个0。

(2)交流:普通列车30小时行多少千米? 怎样列式?

教师出示学生计算时出现的几种情况。怎样计算简便? 小结:因数中间的0参加计算,如果下一位有进位,进几写几;如果没有进位,0来占位。

4、沟通:观察这三种算式,沟通联系。(1)算式有什么特点?(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2)总结算法、算理。

(三)巩固练习闯关大比拼

1、第一关

390×30﹦

309×30﹦

2、第二关

先估算判断对错,把错的改正过来。

3、第三关

方框里填几?

(四)总结课题

下载2014年秋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4年秋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精选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3篇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篇1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79、80页上的例2、例3,议一议及相应的课堂活动,练习十五第3~6题......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四年级数学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教学设计 育婴里小学 底静 课题概述: 《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是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的一个重要内容。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必备】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三篇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用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在100以内)或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2.使学生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综合训练(单元测试)-2021-2022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

    人教版四上三位数乘两位数综合训练(一)板块一:填空题专项训练1.75的28倍是,196与72相乘,积是。2.570×60可以先算,最后在积的末尾添上个0,这样计算比较简便。3.400×25的积是(  )......

    四年级三位数乘两位数练习题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乘法练习题 姓名: 班别: 145×12= 1、135×12= 2、176×46= 3、325×26= 454×145= 68、43×129= 911、12×124= 12、237×83= 5、 36×254= 7、32×164= 1......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推荐五篇)

    第三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 1、口算乘法 第一课时:口算乘法 教学内容:教材第46页例1及相应练习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用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在100以内)或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

    四年级数学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教案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课本第47页的例1【课程标准描述】能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学习目标】1通过对比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经历探......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教案

    第一课时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47页例1相关内容及做一做、练习八部分习题。 例1选择以简单行程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