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中国现代诗歌四首

时间:2019-05-12 19:22: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7 中国现代诗歌四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7 中国现代诗歌四首》。

第一篇:7 中国现代诗歌四首

中国现代诗歌四首

【教学目标】

1、朗读品味,咀嚼诗歌语言,深入意境,把握意象的象征意义。

2、激活学生感知、想象、体验、认识等潜在能力。【教学方法】

朗读感悟法、问题法、演绎法。【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教师引导、点拨,并示范诵读。

2、学生通过反复吟诵,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并对诗歌中生动、鲜明的意象进行合理的联想和想象,把握诗歌的情感意蕴。

3、教师引导学生自由讨论、自主学习、发展思维。

4、扩展阅读,拓宽学生知识面。

一、学习《欢乐》

二、学习《雨巷》

1、分角色朗诵,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男生1):你说你曾一度迷失在无边的诗海,寂寞地被困在冷冷的雨季,只因在雨中相遇的那个撑着油纸伞的女孩,只因伞下那双透明闪亮的双眸,嘴角轻含的淡淡忧郁,呵!结着丁香一样幽怨的女子,竟使你许久不曾开启的心房,如花般静静地绽放。

(男生2):哦,女孩,你难道真是从中翩然而至,在这寂寞的雨季来唤醒我沉睡已久的心灵。要我怎么形容你的清纯与美丽,如果你瞬间消失,我也不会惊奇,因为你的出现已是奇迹。如果你真的就此消失,我会于古朝的画中寻你,于幽幽的池边画你,尽管我色彩的笔天边勾勒你丁香花一样的心事。

(女生1):轻轻的,我穿过雨巷,穿过绵绵的情诗,就这样来到飘浮着丁香花淡香的雨季,你不必惊讶,也不要多问,我只想跳出发黄的诗页,我只想在丁香花盛开的雨季,重温在深巷中徘徊的忧郁。尽管它只会存在于这个雨季。

(集体):是谁,曾经用美妙的文字,叙我成温柔忧郁的佳人;是谁,用甜甜的木萧,奏我出丁香一样的芬芳;是谁,用流音的古筝,弹我成千年的红颜知音。

(师):呵,丁香般的女孩,那是你转身离去时的那一声幽幽的叹息和你明亮的眼眸中那一层淡淡的忧郁,它们已经幻化成永不消失的身影,永远留在了每一位爱诗人的心里!好,让我们一起走进戴望舒的《雨巷》,一起走近那丁香般结着愁怨的姑娘!

2、朗读感受,深入鉴赏,把握基调

①读完全诗,你最强烈的情感体验是什么?

明确:诗中没有大江东去似的慷慨豪迈,也没有涓涓细流似的轻快明丽,而是笼罩着一层淡淡的忧愁。

②那么,我们该用怎样的感情基调去朗读呢?

明确:低沉幽怨,就让我们读出这种感觉来。

3、分析意象,深入赏析。

①从分析诗歌的意象入手,诗歌为什么会有忧愁的情感色彩呢?(提示:我带着感伤忧愁的心情独自徘徊在哪里呢?“我”的心情与活动的环境——雨巷有什么相通的地方呢?)

明确:从色彩基调来看,雨巷属于暗色调,而且是在雨中,与我的心情一样都是灰暗的、阴沉的。

细雨斜飞,暮色苍苍,雨声淅沥,烟雨朦胧中的雨巷悠长悠长,它远离喧嚣热闹,幽暗的青石板铺成的街道湿漉漉的,透着寒气,静寂,萧条,而又冷清„„ ②刚才我们用简练优美的语言渲染出了沉闷、压抑的环境气氛,下面我们用同样的方法描述一下“我”的心情。

明确:宋代词人贺铸《青玉案》有词云: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在这撩人愁绪的梅雨季节里,在这阴暗狭长的巷道里,我一个人独自彷徨在雨中,孤独、冷漠、苦闷又忧愁„„

③湿漉漉的天气,湿漉漉的巷道,我的心情同样也是湿漉漉的。然后我却希望逢着一个姑娘,一个什么样的姑娘?(引导集体朗读第二、三、四、五、六节,提醒注意感情基调)

明确:丁香一样的姑娘。(为什么说丁香一样呢?)丁香是美丽的、素洁的、高雅的。丁香在古诗词的传统意象中,往往跟忧愁结合在一起,李商隐的《代赠》诗中就有“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的诗句,南唐李璟的《浣溪纱》中有“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的句子,更是把丁香与忧愁联系在一起,还有哪些地方体现姑娘的忧愁呢?(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静默地走近,不是呼朋引伴,不是欣喜雀跃的,而是静静的,默然地走近。叹息般的眼光,充满忧郁的、哀伤的。)

④发挥你的想象力,姑娘为何如此感伤?

明确:也许她是为心爱的人儿离她远去而苦恼心伤,也许她为生活的不幸而失意徘徊,也许,她是为理想受挫而苦闷彷徨。

姑娘悄然飘过我的身旁,留下一声沉重的叹息,那一声叹息里有太多的忧伤,她明亮澄澈的眼眸中满含着迷茫,然后,姑娘携着一阵淡淡的幽香,像梦境般翩然而逝,渐行渐远„„。我们仿佛听到了诗人发自内心的呼喊:能否能否请你驻足,生命的漂泊请将我一起带上!,然而姑娘静默的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

4、再次朗读,深入意境,读出幽怨低沉的感情基调。

5、从形式美的角度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①叶圣陶先生曾经盛赞这首诗:“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如果我们从音乐性的角度来欣赏这首诗,你有什么美的享受?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效果呢?

明确:读起有一种一唱三叹、迂回反复、回肠荡气的感觉。听起来悦耳、和谐,读起来像一首轻柔而沉思的小夜曲。

A、从全诗看,第一节和最后一节除“逢着”改“飘过”之外,其它语句完全一样,这样,同一主调在诗中重复出现,起结复见,首尾呼应,不仅加重了诗人彷徨苦闷的心境,也增强了全诗的音乐性。

B、每一节共六行,每节押韵两次到三次,在相隔不远的行里重复一次韵脚,如“雨巷”、“姑娘”、“芬芳”、“惆怅”、“眼光”等,有意地使一个音响在人们的听觉中反复,这样,就造成了一种回荡的旋律和流畅的节奏。

C、另外,语言上用反复,如“哀怨,哀怨又彷徨”,“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迂回往复,悦耳和谐,一个寂寞而痛苦的旋律在全曲中反复回响,萦绕在我们的心头。

6、结合背景,解读诗歌意象的象征意义

☆诗人这低沉的倾诉,失望的自白难道纯属是个人的哀叹吗?

明确:本诗写于1927年夏,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反动派对革命者的血腥屠杀,造成了笼罩全国的白色恐怖。原来热烈响应了革命的青年,一下子从火的高潮堕入了夜的深渊。他们在痛苦中陷入彷徨迷惘,他们在黑暗中渴求着新的希望的出现,在阴霾中盼望雨后绚丽的彩虹。《雨巷》就是一部分进步青年这种心境的反映。(雨巷应该是当时黑暗而沉闷的社会现实的象征、姑娘应该美好理想的象征)

诗人就是在现实与理想的碰撞和失落中体验痛苦、无奈、煎熬的进步青年,这彷徨感叹的哀叹是现实的黑暗和理想的幻灭在诗人心中的投影,它分明让我们看到了一部分青年人在理想幻灭后的痛苦和追求的心境。

7、总结:《雨巷》是一篇抒情色彩浓烈的诗歌。没有直白的“情语”,只有委婉的“景语”,形象丰富且具象征意味,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就要首先训练学生感知形象的能力,进而引导学生去进行体验,最后达到认知形象意蕴的目的,用个别读、集体读、师范读、听录音等多种形式的读反复体验,深入诗的意境,造成情感上的共鸣。从初步感知、体会诗的情感基调到深入品味、强化感觉,对感觉和体验进行整理再到细节认知,从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知,另外,置疑设问,集散有致。《雨巷》教学设计中共设置了十几个疑问。力图使学生的感觉、体验、思维始终处于兴奋状态。但这许多问题归纳起来只有三个:一是全诗有哪些形象;二是如何发现、体验形象所蕴蓄着的思想感情;三是我们是怎样解读诗歌,进而解读文学作品的。此外,运用适合文本特点的语体色彩是很重要的,《雨巷》抒情性浓烈,且调子低沉,在教学中,尽量采取诗化的语言并且始终保持符合该诗基调的情感色彩。

“李杜文章在,火焰万丈长”,诗人虽然远离我们而去,但诗的语言正如星星的光辉,永远闪耀在天际。每当细雨迷蒙的时候,每当你彷徨迷茫的时候,请你一定想起戴望舒的雨巷,请你一定记得在那发黄的诗中,有一位美丽而忧伤的姑娘。

8、作业:发挥大胆想象,把《雨巷》改编成一篇散文或者小说,并试着比较诗歌语言与散文和小说语言的异同。

三、学习《我和春天有个约会》

四、学习《山民》

1、导入

你喜欢山吗?山对于生活在都市中的孩子们是新鲜的、有魅力的,但对一个长年生活在山中的人本讲,感觉却并非如此,让我们来看看韩东所写的《山民》如何表达对山的感觉。☆作者简介:韩东,1961年出生于南京,父亲方之也是当代著名作家。1978年考入山东大学哲学系,1982年毕业后曾先后在西安和南京的某些高校任教,1992年辞职成为自由作家。现已出版诗歌集《白色的石头》,小说集《我们的身体》、《西天上》,诗文合集《交叉跑动》等。1998年5月,与朱文等新生代作家一道发起“断裂”行动,并主编“断裂丛书”。

他开始从事诗歌创作,是在进入大学之后,并于1981年初青年文学杂志《青春》上发表了组诗《昂起不屈的头》,后又获得当年度的“青春文学奖”。落脚西安后,他又创作完成了《有关大雁塔》等佳作,还主持创办了《老家》(“云帆”诗社)。尤其是1984年,他返回故乡南京,成立了“他们”文学社,并于第二年创办了《他们》,由此标志着又一代诗人和作家的新的崛起。从1985年到1995年,《他们》共出九期,其主要代表人物除诗人韩东、于坚外,先锋小说家马原、苏童也曾是“他们”文学社的成员,并在《他们》创刊号上分别发表了《拉萨河女神》和《桑园留念》等小说作品。日后成为“第三代诗歌”的鼎力重镇和核心,与四川“非非主义”等诗歌社团一起,发起了一场影响广泛的“第三代诗歌”运动。这里所谓“第三代诗歌”,按照诗人们的解释,即是“随共和国旗帜升起的为第一代人”,比如贺敬之、闻捷、公刘等;“十年铸造了第二代”,指舒婷等朦胧诗人;“在大时代广阔的背景下,诞生了他们第三代人”。从此,“第三代诗歌”就成了一个专有名称。所谓“第三代诗歌”,是指朦胧诗之后一种新的审美思潮和写作倾向,韩东是其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2、品读学习《山民》

①教师诵读诗歌,学生思考这首诗中塑造了怎样形象的一个山民?

明确:一个向往山外边的生活,但又仅仅是想,从未付诸行动的山民。

②如何理解诗中的“山”和“海”这两个意象?诗人笔下的这两个意象在表达诗人思想感情上起什么作用?

点拨:诗中的“山”在这里已经不仅仅是自然界的“山”了,它具有了多重的象征意义,它引起读者的联想将是多方面的。这“山”可以让人想到艰苦的环境,想到工作、生活中的困难,想到前进中遇到的艰难险阻,想到人类进化中的漫长历程„„这“海”则让人想到光明的前程,想到理想的目标,想到期望的事业,想到丰硕的成果,想到追求的境界,想到人生的金顶„„通过这一系列的联想,我们不难发现,这其中蕴涵了诗人积极昂扬的人生追求态度和启迪人生的哲理思索。他对现实不满足,说明他是清醒的;他因为清醒,所以在思索;这个思索过程是曲折,四节诗就反映了这个曲折的历程;他对美好的未来有着热烈的向往和追求,他对人生进程有着深刻而睿智的反思。这正反映了才从**年代走出来的一代年轻人在人生问题上的深刻思考,在国家发展、社会进步方面的积极探索。诗人借用“山”和“海”这两个意象艺术地反映了一代人的思想感情和思索历程。联系我们的祖辈、我们自己的情况,我们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共鸣。

(解说:这个步骤的意义,一在于引导学生找意象,二在于引导学生展开联想,三在于帮助学生准确理解诗意。)

③怎样理解诗中第一节的父子对话和“他不做声了,看着远处/山第一次使他这样疲倦”?

点拨:“他”的连问,看似重复,但含义深刻,表现了他思索更远,追求更远,对现实开始反思。父亲的回答,也已经显出了不耐烦,对儿子的发问是不屑呢,还是使他难堪?“他”“不做声了”,是父亲的冷淡回答使他的情绪受到挫伤,还是他的思索更趋于深刻?

(解说:在整体理解的基础上,把学生引向深刻品味。点拨也只提问,引思路,意在打开思索之门,答案可能是多样的,不宜扣得太死。)④第四节“他只是遗憾”让你想到了哪些事情?这“遗憾”只是对父辈的抱怨吗?这里面是否包含了某种哲理?

点拨:想到的事情可能会很多,如:今天,“他”在“遗憾”祖先没有像他一样想过“,如果我们这一代还不努力,下一代将要对我们的作为表示遗憾了。为了不使后人遗憾,我们应该立即行动,做出无愧的努力呀!可见,这遗憾,不仅仅是抱怨,而更重要的是深层思索和多层的启迪。诗句让人想到的哲理也是丰富的,如:人一生到这个世上,他就不是只属于自己的了,他就该担负起不该忘却的对他人的责任。

(解说:这也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意在引导学生会在诗里找问题,会跳出诗外找问题,开发思路,引发联想。点拨只是举例性的,意在启发学生作多向思考,答案不求惟一,言之成理即可,训练了思维即是目的。

⑤山民为什么向往山外边的生活?

明确:“他”知道山外边有“海”,“他”朦胧地感觉到山的沉闷,他有改变生活环境的愿望。

⑥再读诗歌,思考山民最终也没有离开山,而只是遗憾,“他”遗憾什么?你如何看待“他”的遗憾?

明确:山民遗憾“他的祖先没有像他一样想过/不然,见到大海的该是他了”。而“他”的想法是自己可以带着老婆上路,儿子、儿子的儿子们终会有一天走到大海边。可是“他”空有好的想法,却没有行动。“他”的遗憾让我们为“他”产生遗憾,“他”竟没有意识到自己也是孩子们的祖先,“他”只想不做,也为孩子们造成了遗憾,由此,我们不难发现山民是一个很难突破自己固定思维的人,而这样就限制了“他”的发展,留下了遗憾。

⑦这首诗发表在改革开放初期的1982年,你认为诗人用这首诗重在表达什么?

明确:改革开放初期,人们有了开放的意识,但传统的思想束缚着人们的行动,他们仍然只停留在“想”上,诗人用这首诗批判传统文化的封闭,呼唤真正的思想解放。

⑧这首诗的语言表达有什么特点?请具体分析。

明确:本诗语言平淡直白,通篇叙述是纯客观的,句式单调没有任何描写性的语言,也没有任何直抒胸臆的表达。这样的语言恰恰合于诗歌内容的沉闷,起到了加重这种感觉的作用。

3、拓展

①阅读下面的诗句,比较它与《山民》的异同。

理想(流沙河)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

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

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

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

(解说:设计此题意在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思维,开拓欣赏途径,加深对《山民》的理解。思路要点:相同点,都涉及到理想问题;不同点,思考层面不同,思考角度不同,表现手法不同,表现侧重不同。)

②结合《山民》一诗,分析自身存在的“山民意识”,完成400字左右的短文。

第二篇:高中语文中国现代诗歌四首 课文赏析

中国现代诗歌四首-课文赏析

一、方法点拨

何其芳通过视觉、听觉、味觉、触觉来描绘欢乐,并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将“欢乐”这一抽象的情感词语,描绘得具体而生动,从中我们体会到诗人的欢乐不是常人那普通的欢乐,而是一种复杂的、深刻的欢乐,它与忧郁相似,是独特而可爱的。《雨巷》中的“丁香姑娘”忧郁、惆怅,从作者对她神情、动作的描写中可以看出,她如梦幻般地在阴暗潮湿的雨巷消逝,正是诗人在那风雨如磐的、压抑的时代,满腹哀愁、苦苦思索的象征。焦桐对春天怀着的憧憬之情,从他对将要到来的春天作了重彩浓墨的想象描绘可以看见。“山民”已消失了原有的意思,只是一种象征,象征封闭传统的文化,隐藏了诗人的强烈批判激情,描绘的山民生活隐约透出这种深意。

二、赏析要点

学习《欢乐》一诗,注意学习诗人的具体表现手法,理解诗人对欢乐的形象诠释;《欢乐》对于“欢乐”充满美好想象的描写,给“忧郁”增添了别一种情感的色彩。

《雨巷》是戴望舒早期的成名作和代表作。诗歌发表后产生了较大影响,诗人也因此被人称为“雨巷诗人”。诗歌描绘了一幅梅雨时节江南小巷的阴沉图景,借此构成了一个富有浓重象征色彩的抒情意境。在这里,诗人把当时黑暗阴沉的社会现实暗喻为悠长狭窄而寂寥的“雨巷”,没有阳光,也没有生机和活气。而抒情主人公“我”就是在这样的雨巷中孤独地ㄔ亍着的彷徨者。“我”在孤寂中仍怀着对美好理想和希望的憧憬与追求。诗中“丁香一样的姑娘”就是这种美好理想的象征。但是,这种美好的理想又是渺茫的、难以实现的。这种心态,正是大革命失败后一部分有所追求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政治高压下因找不到出路而陷于惶惑迷惘心境的真实反映。在艺术上,本诗也鲜明地体现了戴望舒早期诗歌的创作特色。它既采用了象征派重暗示、重象征的手法,又有格律派对于音乐美的追求。诗中的“我”“雨巷”“姑娘”并非是对生活的具体写照,而是充满了象征意味的抒情形象。全诗还回荡着一种流畅的节奏和旋律。旋律感主要来自诗韵,除每节大体在第三、六行押韵外,每节的诗行中选用了许多与韵脚呼应的音组。诗中重叠反复手法的运用也强化了音乐效果。正如叶圣陶所说,《雨巷》是“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

焦桐对春天的热情讴歌是通过一系列想象描写来实现的,这个“春天”不仅仅是季节的“春天”,很可能是指诗人自由的精神世界的“春天”。

《山民》借一个山民的口吻,表达了长期处于封闭传统文化中人们的要求,以及冲破文化滞闷的强烈愿望。学习此诗,要从纯客观的叙述中体味深刻的哲理。全诗共四节二十五行,第一节写“他”向父亲追问。“他”虽然没有走出过大山,但“他”毕竟还知道山那边有海。第二节写“他”已经感觉到山的沉闷,萌生了要改变环境的愿望。最后写出了“他”的遗憾,全诗主旨和寓意得到集中的表现。全诗借一个山民的口吻,表达了长期处于封闭性传统文化中的人们的要求,以及冲破文化滞闷的强烈愿望。也允许学生有其他的感悟。

1.深刻的哲理。“山民”在诗中消失了他原有的含义,成了一种符号,闭塞、保守、愚昧的象征,平静的叙述中,隐藏了作者强烈的批判激情。

2.反讽和渲染的作用。作者有意用单调的句式,渲染一种沉闷的文化环境给人的感受,起到了加强沉重和冷峻气氛的效果。

三、赏析实践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1~4题。

雨 巷 戴望舒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

1.以下朗诵停顿有误的一项是(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静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 像梦一般地,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地,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A.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B.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 C.她默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 D.她飘过/像梦一般地,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解析:A项应该“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答案:A 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默默彳亍着(慢慢走,走走停停)..B.冷漠,凄清,又惆怅(形容清冷)..C.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寞的雨巷(形容寂静冷清)..D.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沉默地表示不满)..解析:“太息”指叹气。答案:D 3.选择下列说法不当的一项()

A.这首诗描写的雨巷潮湿、阴暗、狭窄破旧,使我们联想到当时令人窒息的时代特征。B.诗中的“丁香姑娘”正是满腹愁绪、精神彷徨的诗人的象征。

C.诗人的形象又正是一代知识分子热烈追求理想而又不可能得到希望的缩影。D.诗的格调过于低沉,使人产生精神不振之感。

解析:虽然格调非高亢类的,但诗歌给人一种凄美之感,让人感到当时知识分子精神的苦闷,而又不失人生的追求。

答案:D 4.简答题:

(1)这首诗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

(2)这首诗前后诗节内容几乎一样,说说作者为什么这样处理首尾? 答案:(1)采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使诗歌显得富有节奏美和音韵美。

(2)开头希望“逢着”丁香姑娘,结尾写“飘过”丁香姑娘,在结构上前后呼应,趋于完整,在内容上加深主题,使诗篇显得耐人寻味,使人吟咏不止。

第三篇:歌颂祖国的现代诗歌四首

我爱我的祖国,因为它地大物博,物产丰富,纵横九万里,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下面是关于歌颂祖国的现代诗歌四首的内容,欢迎阅读!

歌颂祖国的诗歌1:《沁园春·国庆》

万里晴空,壮丽山河,赤旗飘扬。

看九州方圆,普天同庆;

江河歌唱,遍地流芳。

社会稳定,人民幸福,改革开放谱新章。

新中国,如世界巨龙,屹立东方。

今朝如此辉煌,赖党政国策指方向。

忆峥嵘岁月,生灵涂炭;

黎民多难,长夜茫茫。

枪林弹雨,出生入死,换得新生红太阳。

当珍惜,永葆河山赤,地久天长。

歌颂祖国的诗歌2:《爱祖国更爱家乡》

淡黄的温情

我的心灵纵然追随那

澎湃在北国大地上的黄河水流动蜿蜒,我的心灵激荡追寻那

惊涛在南国热土上的长江水直奔东海。

她们

是国人生命海岸中的一抹金黄的闪光

隔河两岸是心驰神往的天堂

抬头豁然,祖国好

低头乐怀,家乡美

脚下是我追寻的圣土,蓦然回首

爱祖国,更爱家乡

岁月悄无生息地流淌,沿着时间的路途

祖国欣欣向荣一片好

忆往昔,千古风流人物

看今朝,英雄尽显本色

我欣欣然走在乡间的小路上

于是乎?

便置身百里杜鹃,才知花的天堂,鸟的天堂;

走进草海,去感受海的静谧;

旭日从上帝山爬起,无数柳枝与海共舞;

浓浓的乡景乡情,与谁同醉?

是谁谱写一曲曲乡间的民歌?

伫立在微风中感受绿树野草散发出的清香

瞬间春暖花开,温馨无限

条条乡间道路四通八达

片片绿色树林装扮家乡

心灵瞬时感到倚天长剑划破天宇

爱祖国,更爱家乡。

歌颂祖国的诗歌3:《祖国颂》

六十年前

伴随着一个伟人雄伟庄严的声音

您诞生了

从此世界的东方有了您巍峨的身影

三十年前

伴随着另一个伟人的频频招手

您开放了

从此多彩的世界有了您呐喊的声音

二十年前

伴随着第三代领导人的彻夜思考

您飞翔了

从此强手如林的世界上您日新月异

十年前

伴随着XX主席的亲切微笑

您腾飞了

从此世界的东方您谱写了一首强国之歌

歌颂祖国的诗歌4:《祖国,我为您高歌!》

月下愁人

首先

我要歌唱东方红

因为您是沿着东方红的歌声

当家做主站起雄身的也正是东方红的歌声激起了您的灵魂

是您在一片黑暗中找到了光明!

其次

我要高歌春天的故事

因为您是跟着春天的故事的歌声

打破保守走进开放与发展的也正是春天的故事的歌声指给了您前进的方向与发展的目标

是您在一条光明的路上创建了许许多多的不同凡响!

最后

我要高歌走进了新时代

因为您是随着走进; 新时代希望的歌声

真正实现走进了新时代的繁荣

也正是走进了新时代的歌声给了您一派新容

是您有了今天这六十年沧桑巨变的辉煌历程!

祖国啊!您看

东方红了

春天来了

百年睡狮醒来了

她吼一吼

世界也要抖三抖

您看她

威武雄壮东方站

奔腾跃越世界惊

科学发展创神速

奥运健儿称一流

抗洪救灾全民坚

铁流滚滚军容壮!

祖国啊!我尽情唱出我心中的歌

太阳从东方升起

必将照亮全世界

这是永恒的铁律

睡狮从东方站起

也必将在世界民族之林昂首屹立!

以上是小编推荐歌颂祖国的现代诗歌四首的内容。祖**亲是您哺育了我们,让我们幸福的生活在您的怀抱里。放眼望去,到处是一派锦绣山川,娇艳的花儿随处可见,青青小草染遍大江南北,待秋风层林尽红,彰显华夏之神韵。美景入怀,看不够,也享不尽,血染的红旗冉冉升起,看着它,总想骄傲的吼一声,我是中国人!

第四篇:中国现代诗歌

中国现代诗歌大全

中国现代诗歌是五四运动以来的诗歌,主要指新体诗。新体诗诞生于五四新文化运动。最初试验并倡导新诗的杂志是《新青年》,继之《新潮》、《少年中国》、《星期评论》等刊物也发表新诗。其倡导者和初期作家主要有胡适、刘半农、沈尹默、周作人、俞平伯、刘大白等。其特点是用白话语言写作,表现科学、民主的新的时代内容,打破旧诗词格律的束缚,形式上灵活自由。

代表作品

胡适《尝试集》;刘半农的《相隔一层纸》、《学徒苦》;刘大白的《卖布谣》;郭沫若《女神》代表新诗创始期最高成就;蒋光慈,冯至等,他们的作品反映了进步青年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瞿秋白、蒋光慈等还写了一些政治抒情诗。

闻一多《红烛》、《死水》徐志摩《志摩的诗》;李金发《微雨》、《为幸福而歌》;穆木天、冯乃超等,诗风与李金发相近;戴望舒《雨巷》;冯乃超、蒋光慈、钱杏邨、胡也频、洪灵菲、殷夫、蒲风等作家,热情讴歌无产者及其斗争;臧克家《烙臃》;田间《给战斗者》;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何其芳、卞之琳、柯仲平、袁水拍、光未然等人的诗作显示了抗战诗歌的严峻、力度与真诚;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田间的《赶车传》(第一部)、阮章竞的《圈套》、张志民的《死不着》等。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海子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云游】

徐志摩

那天你翩翩的在空际云游,自在,轻盈,你本不想停留

在天的那方或地的那角,你的愉快是无拦阻的逍遥,你更不经意在卑微的地面

有一流涧水,虽则你的明艳

在过路时点染了他的空灵,使他惊醒,将你的倩影抱紧。

他抱紧的是绵密的忧愁,因为美不能在风光中静止;他要,你已飞渡万重的山头,去更阔大的湖海投射影子!他在为你消瘦,那一流涧水,在无能的盼望,盼望你飞回

【教我如何不想她】

刘半农

天上飘着些微云,地上吹着些微风。

啊!微风吹动了我头发,教我如何不想她? 月光恋爱着海洋,海洋恋爱着月光。

啊!这般蜜也似的银夜,教我如何不想她? 水面落花慢慢流,水底鱼儿慢慢游。

啊!燕子你说些什么话? 教我如何不想她? 枯树在冷风里摇,野火在暮色中烧。

啊!西天还有些儿残霞,教我如何不想她?

【生命幻想曲】

顾城

把我的幻影和梦

放在狭长的贝壳里

柳枝编成的船篷

还旋绕着夏蝉的长鸣

拉紧桅绳

风吹起晨雾的帆

我开航了

没有目的在蓝天中荡漾

让阳光的瀑布

洗黑我的皮肤

太阳是我的纤夫

它拉着我用强光的绳索

一步步

走完十二小时的路途

我被风推着

向东向西

太阳消失在暮色里

黑夜来了

我驶进银河的港湾

几千个星星对我看着

我抛下了

新月---黄金的锚

天微明

海洋挤满阴云的冰山

碰击着

“轰隆隆”---雷鸣电闪

我到那里去呵

宇宙是这样的无边

用金黄的麦秸

织成摇篮

把我的灵感和心

放在里边

装好纽扣的车轮

让时间拖着

去问候世界

车轮滚过

百里香和野菊的草间

蟋蟀欢迎我抖动着琴弦

我把希望溶进花香

黑夜象山谷

白昼象峰巅

睡吧!合上双眼

世界就与我无关

时间的马

累倒了

黄尾的太平鸟

在我的车中做窝

我仍然要徒步走遍世界--沙漠、森林和偏僻的角落

太阳烘着地球

象烤一块面包

我行走着

赤着双脚

我把我的足迹

象图章印遍大地

世界也就溶进了

我的生命

我要唱

一支人类的歌曲

千百年后

在宇宙中共鸣

第五篇:中国现代诗歌

中国现代诗歌(1917~1949)20年代新诗 第一节 概述 新诗的诞生―“五四”新诗运动 “尝试”中的新诗―早期白话诗 胡适《尝试集》及早期诗人 闻一多、徐志摩为代表的前期新月派 象征派诗歌 第二节 徐志摩 闻一多 第一节 概述 从五四文学革命到抗战爆发,中国新诗的发展大致经历了词曲化的新诗、自由诗、小诗、格律诗、象征诗、现代诗几个阶段。

一、第一批白话诗人有胡适、刘半农、周作人、沈尹默、俞平伯、康白情等。1920年胡适出版中国新诗史上第一部白话诗集《尝试集》。

二、初期诗歌创作的题材主要有三个方面: 1.反映下层人民的疾苦,关注他们不幸的生活,是关于现实的; 2.反对封建礼教,表现恋爱自由的; 3.抒发小资产阶级自我情怀的。胡适《尝试集》 1.胡适《尝试集》的价值不在于它水平多高,而在于它的首创 性、尝试性,带有浓重的尝试意味,也充满了矛盾,显示出从 传统诗词中脱胎、蜕变,逐渐寻找、试验新诗的艰辛过程。2.《尝试集》收录1916―1920年间46首新诗。真正走出半文半白、半新半旧 的怪圈,是他翻译了美国意象派诗人莎拉?替斯代尔的《关不住了》以后。《老鸦》《一颗星儿》《威权》《应该》《希望》《上山》等是理想的白话诗。3.《尝试集》是“沟通新旧两个艺术时代的桥梁”。4.胡适的诗歌有鲜明的艺术个性:“说话要明白清楚”,“用材料要有剪裁” “要抓住最扼要最精彩的材料,用最简练的字句表现出来”,“意境要平实”。――“胡适之体”。天狗

?? 郭沫若 一 我是一条天狗呀!我把月来吞了,我把日来吞了,我把一切的星球来吞了,我把全宇宙来吞了。我便是我了!二 我是月底光,我是日底光,我是一切星球底光,我是X 光线底光,我是全宇宙底

Energy

底总量!

三 我飞奔,我狂叫,我燃烧。我如烈火一样地燃烧!

我如大海一样地狂叫!我如电气一样地飞跑!我飞跑,我飞跑,我飞跑,我剥我的皮,我食我的肉,我嚼我的血,我啮我的心肝,我在我神经上飞跑,我在我脊髓上飞跑,我在我脑筋上飞跑。四 我便是我呀!我的我要爆了!

二、闻一多及其创作 闻一多(1899―1946),原名家骅,湖北浠水人。1913年考入清华学校,1922年赴美留学,学习绘画和文学。1925年回国后,参与新月诗派活动,成为新格律诗的倡导者。1928年到大学任教,潜心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和古代文化,成为著名学者。40年代投身爱国民主运动,1946年被国民党特务暗杀。著名诗人、学者、战士。著有诗集《红烛》《死水》。他潜心钻研究古籍,对《周易》、《诗经》、《庄子》《楚辞》四大古籍的整理研究,被郭沫若称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闻一多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闻一多的贡 献很大,主要表现在他对新格律诗 的贡献。著名的《诗的格律》一文 中提出系统的新格律诗理论。1.“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原则;诗的形式格律化 2.提出了“三美”的主张 :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闻一多诗歌 我要回来 乘 你的 拳头 像 兰花 未放 乘 你的 柔发 和 柔丝 一样 乘 你的 眼睛 里 燃着 灵光 我 要回来 这里体现的是建筑美,包括音乐 美,句数、字数相等相称,压韵(江阳辙)。

忆菊 „„ „„ 镶着金边的绛色的鸡爪菊; 粉红色的碎瓣的绣球菊!懒慵慵的江西腊哟; 倒挂着一饼蜂窠似的黄心,仿佛是朵紫的向日葵呢。长瓣抱心,密瓣平顶的菊花; 柔艳的尖瓣攒蕊的白菊 如同美人底蜷着的手爪,拳心里攫着一撮儿金栗。„„诗人写了各色的菊。? 闻一多诗歌创作内容 1.爱国主义诗篇。代表性的诗作是《忆菊》 《太阳吟》《死水》《发现》《七子之歌》等。2.爱情诗。大多写于留美期间,写得真挚,热烈,专一,写出了为爱情所折磨的相思之苦。《红豆》组诗。

三、徐志摩及其创作 徐志摩是20年代著名的诗人,也是20世纪最重要的诗人之一。在20年代的文坛上,以一种飘逸灵动、潇洒优美的风格,获得了巨大的声誉和广泛的影响。志摩创作过多种文学体裁,散文、戏剧、小说、诗歌等。其文学成就主要是诗歌和散文。1925年他的第一部新诗集《志摩的诗》出版,即奠定了他在中国新诗史上的地位。

(一)max.book118.com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1917年进入北京大学学习,先后留学美、英,尤其是1921年在英剑桥大学,受西方文化影响很深。回国后在大学任教。1924年随泰戈尔做翻译,在中国讲学并游欧洲。1926年主编《晨报.诗镌》,1928年主编《新月》月刊,是新月诗派主将。1931年飞机失事身亡。徐志摩诗歌 四个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 一夜》、《猛虎集》《云游集》。徐志摩的诗歌中,主要体现在两类感情: 1.激烈峻急的感情。可以看作是“高调抒情”。《去吧》《拜献》 2.轻柔舒缓的情感。可以说是“柔调抒情”。典型的徐志摩风格。成就最高,写得最出色。《沙扬娜拉一首―赠日本女郎》、《偶然》、《雪花的快乐》、《我不知道风是在那一个方向吹》、《再别康桥》等。徐志摩诗歌 内容上――歌咏爱情与理想 1.追求光明与自由。《婴儿》《为要寻一颗明星》《我有一个恋爱》 2.抒唱爱与美的追求。《这是一个懦怯的世界》《翡冷翠的一夜》《雪花的快乐》 形式上――灵动飘逸的浪漫抒情风格 1.构思精巧,意象新颖。“雪花”、“白莲”“碧螺烟”(《她是睡着了》)2.韵律和谐,富于音乐美。多采用西洋韵法,随韵(AABB 抱韵 ABBA 交韵 ABAB。3.章法整饬,灵活多样。长则369句,短则4句 4.辞藻华美,风格明丽。“浓得化不开” 关于《再别康桥》 徐志摩最优秀的作品,也是流传最广的作品。1.诗歌记下了诗人1928年秋重到英国、再别康桥的情感体验,表现了一种含着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诗歌的第一节,三次用“轻轻的”这个形容词,显得节奏轻快、旋律柔和,既抒发了诗人对康桥依依不舍的淡淡忧愁,又定下了全诗哀而不伤的基调。诗人的情怀不是直白的显露,它是热烈而有分寸;淡淡起头,又淡淡结尾,包含复杂情绪,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和回味。2.语言清新,富于音乐美。语言有着突出的浅白流畅的特点,但又深得锤炼功夫,不露雕琢痕迹。诗中各个比喻,新鲜准确,形象生动。节奏整齐,押韵和谐。音节抑扬合度,声调回环反复,全诗构成一阕完整的乐曲,在艺术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地。李金发诗歌的主要内容 他的诗歌并不直接反映现实,而是直接表现自己的内心生活,内容往往是悲剧性的人生感受:死亡、悲哀、绝望、孤独。这实际是也是现代诗歌的一个主题,多表现人的“异化”。代表诗歌《弃妇》就倾诉了人生的悲哀和痛苦,用弃妇的悲惨象征人生的悲惨。李金发诗歌的艺术价值 李金发的诗歌艺术价值要高于思想价值。首先,李金发的诗歌大量意象的使用。其次,李金发的诗歌意象新奇。第三,李金发的诗歌大量地选用了文言词语。其他的早期白话诗人的创作

1.沈尹默 初期新诗的代表作品是《三弦》《月夜》。他写诗追求意境,以含蓄著称。2.俞平伯 初期新诗的代表作品是1923年的《冬夜》集,1924年《西还》。他的诗也有旧诗的痕迹,绝大部分表现自己内心的情感,借景抒情。他最突出的是有些诗朦胧含蓄,但也很晦涩。3.康白情 新诗的代表作品《草儿》(1922年),风格比较接近胡适,语言自然浅白。4.周作人 新诗代表作品《小河》表现了反对束缚人性,要求个性自然发展的思想,被胡适评为“新诗中的第一首杰作”。胡适之、刘半农、沈尹默在《新青年》上出现,在当时被称为“新诗三巨头”。其他的早期白话诗人的创作 5.朱自清 写的抒情长诗《毁灭》曾轰动诗坛。6.刘半农 关注新诗的形式,有诗集《扬鞭集》《瓦釜集》。《瓦釜集》是他从故乡江阴采风时,用江阴方言写成的“四句头山歌”,是新诗史上第一部用方言写作的民歌体新诗集。著名的《教我如何不想她》。7.刘大白 直接借鉴了民间歌谣的体式,写出了《卖布谣》和《田主来》。情诗《邮吻》。湖畔诗人 1922年汪静之、冯雪峰、潘漠华、应修人等出版合集《湖畔》;同年出版汪静之的个人诗集《惠的风》 1923年又出版合集《春的歌集》。文学史上称这四 个人为“湖畔诗人”,他们是五四唤起的一代新诗人,他 们的诗是真正意义上的五四产儿,是没有沾染旧文章习气老老实实的少年白话诗。他们写的爱情诗与自然 景物诗都带有历史青春的特色。应修人《妹妹你是水》 汪静之《伊的眼》《过伊家门外》 冯至:“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 1.这一时期写有诗集《昨日之歌》。他的诗注重抒情,有自己独立的创造与贡献。冯至抒情诗的最大特色是处处表现出了艺术的节制,内心的激情不采取直接倾泻的方式。他的抒情诗感情深沉含蓄,在手法上平淡中见奇巧,哀婉清丽,语言明净,大致压韵。2.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是《一条小河》《蛇》。冯至对新诗的另一个重要贡献是他的叙事诗。代表作是《帷幔》《蚕马》及《吹萧人的故事》,抒情与叙事融为一体,艺术表现十分精致,把现代叙事诗的创作,提高到了新的水平。冯至还写了许多十四行诗,编成《十四行集》。新月诗派

1.新月诗派的出现,是中国新诗发展道路上的一座里程碑。是继以胡适为代表的早期

下载7 中国现代诗歌四首word格式文档
下载7 中国现代诗歌四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现代诗歌大全

    二十世纪上半叶以前的诗歌称为“中国现代诗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中国现代诗歌大全,希望能够帮到大家!《你见过大海》韩东你见过大海你想象过大海你想象过大海然后......

    中国现代诗四首

    中国现代诗四首 教学目的: 1.抓住关键词句,理清四首诗的思路。 2.通过抓手法、意境和主要意象把握内容大意。 3.掌握诗歌鉴赏的主要方法,感悟诗歌语言丰富的表现力。 教学重点:......

    中国现代诗歌[精选五篇]

    中国现代诗歌大全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诗歌吧,诗歌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你所见过的诗歌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

    中国现代诗歌(5篇可选)

    中国现代诗歌精选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看到过许多经典的诗歌吧,诗歌语言言简义丰,具有凝练和跳跃的特点。诗歌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国现......

    中国现代诗歌(5篇)

    中国现代诗歌大全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诗歌吧,诗歌的内容是社会生活的最集中的反映。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诗歌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国现代诗歌......

    中国现代诗歌五首

    第5课中国现代诗歌五首 1、 抓住关键词语,理清各首诗思路,熟读成诵;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 2、 通过诵读吟咏,品味诗歌语言,发挥联想和想像的作用,感受诗歌涌动......

    中国现代诗歌派别

    现代诗人是创作现代诗歌作品的作家。 对于现代诗人来说,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的诗人,现代诗歌一般大都采用自由体裁,诗歌的格律和形式已经不再重要。 现代诗人还可以进一步分为现......

    中国梦现代诗歌

    中国梦现代诗歌 篇一:十首中国现代诗歌十首中国现代诗歌 这里所列影响最广的十首中国现代诗,包括诗的艺术价值、美学价值,一些影响虽大的概念诗、口号诗等不在其列,而一些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