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语人教二上—13寒号鸟1(合集五篇)

时间:2019-05-12 19:05: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语人教二上—13寒号鸟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语人教二上—13寒号鸟1》。

第一篇:小语人教二上—13寒号鸟1

13《寒号鸟》教案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运用对比手法写的童话。叙述了喜鹊和寒号鸟对待垒巢的不同态度和不同结果,说明了好逸恶劳,得过且过是没有好结果的。美好的生活只有,通过辛勤的劳动才能得到。

教学内容:

全文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喜鹊和寒号鸟是邻居。第二部分(从“几阵秋风”到“正好睡觉”)写冬天快到了,喜鹊忙着垒巢准备过冬,而寒号鸟却又是玩,又是睡,不去垒巢。第三部分(从“冬天说到就到”到“得过且过”)写冬天到了,喜鹊住在温暖的窝里,寒号鸟得过且过,还是不肯垒巢。第四部分(从“寒冬腊月”到结束)写寒冬腊月,喜鹊在温暖的窝里熟睡,寒号鸟却冻死了。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这四部分的内容,让学生知道好逸恶劳,得过且过是没有好结果的。美好的生活只有,通过辛勤的劳动才能得到。最后教师根据课文内容范例讲故事,学生回家也把故事变成自己的话讲给父母听。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新词。

2.能按事情发展顺序,把几句话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

3.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4.教师引导学生懂得懒惰,得过且过是没有好结果的,美好的生活只有通过辛勤的劳动才能得到。

教学重点:

理清事情发展顺序,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教师引导学生懂得懒惰,得过且过是没有好结果的,美好的生活只有通过辛勤的劳动才能得到。

教学方法:

引导理解法、读书指导法、示范演示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课

1.揭题。(教师出示第1张有课题的幻灯片)(1)齐读课题“寒号鸟”,读准多音字“号”。

(2)你知道寒号乌是怎样一种动物吗,我们一起来认识主人公“寒号鸟”。(教师出示第2张有寒号鸟样子的幻灯片)并介绍:传说这种鸟经常在冬天的晚上不断地号叫,发出“哆啰啰、哆啰啰”的声音,所以人们叫它 “寒号鸟”。(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寒号鸟的样子,对课外知识丰富的的同学及时鼓励。)

2.教师布置自学要求: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我们学习后从中能明白什么道理,请同学们完成下列要求。

(1)自由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用“•”点出你认为容易写错的字,用“?”

注出不理解的词或句。

(2)读通课文,用“„„”划出表示季节变化的句子。

(3)填空:这篇童话通过()和()作对比,写出了喜鹊是()的,寒号鸟是()的。

二、初读课文:

过渡语:刚才老师发现同学们按照阅读提示读书学习很认真,这时候老师检查一下你们学习的情况。

(1)开火车朗读课文。(同学们听后互评并纠正)

(2)(教师出示第3张有词语的幻灯片)指名学生读一读词语:石崖、垒巢、懒惰、寒冬、吵闹、厉害、悲哀、腊月、狮子、寒号鸟、伸伸腰、缝隙、大雪纷飞、得过且过、冻得打哆嗦。(学生读词语后互相交流评点)

(3)学生说说哪些字容易写错。(教师点拨:“懒”字中间“束”羽写成“束”。)(4)练习按时间顺序组句成段。

a.指名读读用“„„”划出的表示时间的句子。

b.学生独立默读体会,哪些句子跟季节变化有关,哪些句子不能表示季节变化?(删去跟季节变化无关的句子)

三、整体感知: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读懂三句话分别告诉我们什么,哪句话的意思是最主要的。(教师出示第4张第一自然段句子的幻灯片)指导学生有表情地读句子体会意思:几阵秋风,树叶落尽,冬天快要到了。冬天说到就到,寒风呼呼地刮着。寒冬腊月,大雪纷飞,漫山遍野一片白色,北风像狮子那样狂吼,河里的水结了冰,崖缝里冷得像冰窖。

(2)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冬天快要到来的自然环境。(学生理论,互评)(3)齐读第1自然段。

2、学习2~5自然段。

a.默读2~4自然段,思考:从哪里看出寒号鸟懒惰?(“一一一”划出)b.检查(教师出示第5张幻灯片)抓“太阳暖和,正好睡觉”体会寒号鸟懒惰。

c.还从哪里看出寒号鸟懒惰?(1):寒号鸟不听劝告,躺在崖缝里对喜鹊说:“„„”。

d.抓“不听劝告”深人体会寒号鸟懒惰。

(1)寒号鸟不听谁的劝告?(教师出示第5张幻灯片后半部分内容指导学习)(2)喜鹊怎么劝告?(喜鹊第一次劝告:寒号鸟,别睡觉,大好晴天,赶快垒巢。教师结合喜鹊劝告的话语指导读→评点→范读→自读→齐读)

(3)从哪里看出寒号鸟不听劝告?(寒号鸟说:“傻喜鹊,不要吵,太阳暖和,正好睡觉。”)(圈圈划划,自读体会,结合指导读寒号鸟的话:指读→评点→自读→男女生对读)

(4)教师指导学生展开想象:喜鹊是怎样再次劝告寒号鸟的?现在天气(),你看我(),你却(),()

e.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喜鹊劝告寒号鸟,寒号鸟不听劝告的语句。(想象自读→指读评点→女生齐读)

f.教师引导学生读第5自然段体会交流。

3、学习6~8自然段。

a.回顾学法:抓“不听劝告”这几个重点词语提问解答,深入理解课文。b.启发学生围绕“还是不听劝告”(教师出示第6张幻灯片)讨论交流:(1)寒号鸟不听谁的劝告?

(2)谁怎么劝告?(喜鹊第二次劝告寒号鸟:“趁天晴,快垒巢,现在懒惰,将来糟糕。”)

(3)从哪里看出寒号鸟还是不听劝告?(寒号鸟说:“傻喜鹊,真啰嗦,太阳暖和,得过且过。”)

(4)想象寒号鸟还是不听劝告的结果会怎样? c.四人一小组讨论,准备汇报。

d.汇报自学。(学生自由汇报,老师随机点拨,穿插朗读训练)教师点拨

要点:①教师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喜鹊来到崖缝前劝寒号鸟说:“„„”体会感情变化→指导读好语气。②结合理解“得过且过”,教师指导学生读出寒号鸟不耐烦的语气。③结合理解“最后的哀号”、“漫山遍野”等词,教师引导学生想象寒号鸟在冰天雪地里发出最后哀号时的样子,你想对寒号鸟说一些什么?指导读好语句:寒号鸟悲哀地叫着:“哆啰啰,哆啰啰,寒风冻死我,明天就垒窝。”寒号鸟最后的哀号:“ 哆啰啰,哆啰啰,寒风冻死我,明天就垒窝。”(教师出示第7张前面的幻灯片的内容朗读)

f.教师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后明白的道理用明日歌展示: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凡事适时做,明日不待我。万事待明日,明日能几何?只有努力做,才不负日月。(教师出示第8张幻灯片的内容引导学生学习)

四、拓展延伸:

1、(教师出示第9张幻灯片)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说一说故事一:第二天喜鹊在枝头邻居寒号鸟,却发现邻居已经在严寒的夜晚冻死了,喜鹊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喜鹊的话里可以用上如果、假如等词。)

2、(教师出示第10张幻灯片)引导学生讲解故事二:如果寒号鸟接受了喜鹊的第二次劝告,在那个晴天垒巢了,结果又会怎么样呢?

五、续讲故事:

1、(教师出示第11--16张幻灯片)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展开想象编故事范例: 传说五台山上有一种鸟,人们叫它“寒号鸟”。寒号鸟长着一身漂亮的羽毛。它到处卖弄自己的羽毛,看到别人干活,反而嘲笑。

好多好心的鸟儿提醒它说:“快垒个窝吧!不然冬天来了,怎么过呀!” 寒号鸟说:“冬天还早呢,着什么急!”

冬天眨眼就要到了。鸟儿们晚上躲在自己暖和的窝里,而寒号鸟却在寒风里,冻得发抖。它在山脚下找了一条缝,就把这条缝当做自己的窝。旁边有一棵大树,树上住着喜鹊。

有一天,天气晴朗。喜鹊一早飞出去,东寻西找,找回来一些枯枝、棉絮,给它的窝添加铺盖,准备过冬。寒号鸟却整天飞出去玩,玩累了就睡觉。

晚上,寒风呼呼地刮着。喜鹊住在温暖的窝里,寒号鸟在石缝里冻得直打哆嗦,悲哀地叫着:“哆啰啰,哆啰啰,寒风冻死我,明天就垒窝。”

第二天,风停了,太阳很暖和。喜鹊又对寒号鸟说:“趁着天气好,赶快垒窝吧。”寒号鸟不听劝告,伸伸懒腰,又睡觉了。

晚上又来临了,寒号鸟又冻得直打哆嗦,悲哀地叫着:“哆啰啰,哆啰啰,寒风冻死我,明天就垒窝。”

就这样重复了几个晚上,大雪突然降临,鸟儿们奇怪寒号鸟怎么不发出叫声呢?原来,寒号鸟早就被冻死了!

六、布置作业:

(教师出示第17张幻灯片)布置课外作业:

1、回家把故事讲给父母听!

2、向父母说出你从故事中明白了什么?你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应该怎么做?

七、教学板书:

寒号鸟 喜鹊

懒惰

勤劳

玩睡——————垒巢

直打哆嗦————住暖窝

最后哀号————熟睡

不幸——————幸福

八、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民间故事,教学的要求是教师引导学生正确评判故事的角色,从寒号鸟可悲的下场懂得只顾眼前,得过且过是不行的,应该像喜鹊那样看得远,着眼于未来,从现在做起。第二点就是按照顺序去理清课文层次,能够创造性地复述课文,编续写课文,改编故事。最后就是教师培养儿童自学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以及分角色朗读课文。

我在教学中围绕教学目标分别安排了六个教学步骤:描述带入情境,自学课文,交流检查自学,读讲课文,创造性地复述(新编,续编)补充课文和小结。我的教学设计比较注重小学生的复述和造句表达能力。

首先我引导学生描述带入情境的,引起学生的兴趣,在引入了这篇课文的时候,我利用了课题,很好地让学生注意了“号”这个多音词。接着我是要学生去自学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我当时要求学生进行两次阅读课文,第一次是解决生字词,整体感知,同学基本了解了文章大意,都谈了自己的感受,他们都说出了不同的感受的,得出了不同的道理。第二次阅读是我引导学生有表情朗读喜鹊两次劝告寒号鸟的语句,目的是让他们弄清时间的顺序是这篇课文的写作顺序,理清文章的脉络。最后教师创造性地复述故事,我的教学设计比较注重学生的语句表达能力!

第二篇:人教二上《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4页例1及练习一的题目。

[教学目标]

1.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谈话。

师:小朋友们,新年快到了,你们高兴吗?

生:高兴!

师:为了迎接新年的到来,我们学校举行了一次游园活动,小朋友你们想不想参加?

生:想!

师:好!老师就带小朋友们一起去参加游园活动,我们唱着歌出发,好吗?(唱新年快乐歌)

2.出示主情境图。

师:我们来到了游园点,你们看小朋友在做什么?

生:有的在看木偶戏,有的在买面包,有的在„„

师:在游园点里有许多数学问题要我们去解决,你们想不想解决这些数学问题?

生:想!

师: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解决问题。(出示课题:解决问题)

二、主动探索,协作交流,领悟解法

1.出示情境图(例1情境图),提出问题。

师:你从这幅图上看懂了什么?获得了什么信息?

生:原来有22人在看戏,又来了13人,走了6人。

师:小朋友,你们看得真仔细,通过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原来有22人在看戏,又来了13人,一共有多少人在看戏?

生:原来有22人在看戏,走了6人,还剩多少人在看戏?

对于这两个问题,让学生提出后很快就解答。

生:原来有22人在看戏,走了6人,又来了13人。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生:原来有22人在看戏,来了13人,又走了6人。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对说出(3)(4)两题的学生给予表扬。

2.解决问题。

师:你们会解决“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这个问题吗?

(1)独立思考。

(2)交流。

师:和同桌说说你的想法,你是怎样想的?

让学生充分地交流,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通过参与学生讨论了解情况。

(3)汇报并说想法。

生1:我把原来有的22人和又来的13人合起来就是一共有多少人在看戏,再从35里减去走了的6人就是现在看戏的人数。列式为:22+13=35(人)

35-6=29(人)

师:你是先算什么? 22+13是先算什么?35减6是再算出什么?

生2:我的想法和他(生1)的一样,但是我把他的两个算式写成了一个算式,列式为:22+13-6=29(人)。

师:你是先算什么?哦,你们猜他是先算什么?22+13是先算什么?再减6是再算出什么?

生3:我从原来有的22人中减去走了的6人,就是还剩多少人在看戏,再加上又来的13人就是现在看戏的人数。

列式为:22-6=16(人)16+13=29(人)

师:你们猜他是先算什么?22-6是先算什么?16+13是再算出什么?

生4:我的想法和他(生3)的一样,但是我把他的两个算式写成了一个算式,列式为:22-6+13=29(人)。

师:你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生5:我从又来的13人中,让6个人去补走了的6人的座位,再加上原来有的22人就是现在看戏的人数。

列式为:13-6=7(人)

7+22=29(人)

生6:我的想法和他(生5)的一样,但是我把他的两个算式写成了一个算式,列式为:13-6+22=29(人)。

(第三种方法可能想出来的不多,如果没有学生提出就不引出了)

3.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1)22+13=35(人)35-6=29(人)

22+13-6=29(人)

(2)22-6=16(人)16+13=29(人)

22-6+13=29(人)

(3)13-6=7(人)7+22=29(人)

13-6+22=29(人)

4.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比较一下这两种方法,你觉得有什么不同么?

5.归纳。师:小朋友,你们真聪明,你们的这些想法都对,这几个算式只是想的方法有点不同,但都能解决“现在看木偶戏的有几人”这个问题。

小结:像这样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关键是要先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6.谈话:小朋友们看木偶戏看得多高兴呀!你们看这边发生了什么事情?(出示练习一的第1题)

师:从这幅图上你看懂了什么?你能把图意说完整吗?

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独立列式解答,再让几名学生说解题方法。

练习2:

出示情境图:

师:从这幅图中你能找到什么数学信息,能提什么数学问题么?(车上原有15人,到达动物园站后,下车5人,上车6人,现在车上有多少人?)练习3:2002年世界杯,亚洲只有4个国家的球队参加,中国队就是其中一支,在预选赛中国队凭借自身努力战胜了其他队伍,挤入亚洲四强,我们来看看2002年世界杯预选赛亚洲区十强赛中B组五个球队的积分统计表

看着这个统计表你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吗?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四、全课总结

1.这节课,你学到哪些本领?

2.教师总结:同学们只要用一双亮眼睛认真观察,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第三篇:人教新课标二上:回声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二上:回声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科学童话。它通过小青蛙在石桥洞里听到自己的回声以及和妈妈对话,生动有趣地说明了什么是回声和产生回声的原因,深入浅出地告诉了我们一个科学知识。课文优美、生动,动静结合,给人以美的享受。【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奇怪、亲切的语

2、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激发探索科学的兴趣。【教学方法】

采用以读为主、以词句训练为重点,充分利用电教媒体,结合演示的方法。【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初步了解回声的成因。【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

1、板书“声”,小朋友们看这是什么字?你们平时听到过什么样的声音? ① 流水的声音② 鸟的叫声③ 小提琴声„„

2、小朋友真会听!说得都很好,平时,我们听到过各种各样的声音,(板书“回”)构成课题,这种声音你听到过吗?(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1.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许多的生字宝宝,让我们来和他们打声招呼吧!(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2.请小朋友们仔细倾听课文朗读,边听边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一件什么事?(过渡)回声是怎样产生的呢?下面让我们逐段来学习课文。

三、细读感悟

1、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其余同学边听边想:这段告诉我们什么?(2)指名回答。

(3)(出示课件)理解句子“半圆形的桥洞和水里的倒影连起来好像一个大月亮。”这个句子是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4)用“好象”说句子(5)你觉得这里的景色怎么样?

(6)“多美啊”谁能用赞美的语气读这一段?

(过渡):就在这美丽的桥洞里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呢!请同学们读第二、第三段。

2、学习第二、三段

(1)这么美的景色吸引了一个可爱的小动物,它是谁呢?(出示课件)小青蛙看到周围美丽的景色,怎样了?(课件出示第二段)(2)指导读好小青蛙高兴的句子。

(3)就在这时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什么事呢?(有一只小青蛙也在叫)(4)这只小青蛙都学它说什么话了,谁来读读?(5)(课件出示)朗读指导

① 谁当小青蛙?谁当学话的小青蛙?大家仔细听听他们是怎样读的。②大家想想青蛙说的两次话语气一样吗?从哪儿看出? ③请小朋友再来读,注意语气的不同。

(6)假如你是小青蛙,这时候心里会怎么想呢? ① 哪里来的一只小青蛙在学我说话? ② 那只小青蛙到底在哪里啊?

(7)书上用了个什么词?“奇怪极了”。小青蛙为什么奇怪?那它是怎样做的呢?(8)哪位小朋友给我们读一下它问妈妈的话?指导读好奇怪的语气。随机学习“吧”、“哩”

(9)妈妈是怎样回答它的?我们也跟着青蛙妈妈去看一看,好吗?

3、学习四.五段

(1)讨论(出示课件):青蛙妈妈是怎样做的,又是怎样说的? ① 妈妈做的句子用——画上; ② 妈妈说的句子用“~~~”画上。(2)汇报交流①个问题:

①说一说:青蛙妈妈是怎样做的?在哪一个自然段? ②找一找:我们一起来找写青蛙妈妈动作的词,老师先找一个,青蛙妈妈带着小青蛙的“跳”字。大家再找一下,还有表示动作的词吗?小朋友拿起笔,把表示青蛙妈妈动作的字点上黑点。

③演一演:指名学生表演这些动作。

④让我们大家一起边读边做一下青蛙妈妈的动作。(3)汇报交流②个问题

①哪位小朋友愿意读青蛙妈妈的话?其余小朋友边听边想:青蛙妈妈一共说了几句话? ②(出示第一、二句话)第一、二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师据生回答板书)③(出示第三、四句话)读了这两句话,你读懂了什么?(师据生回答板书)

④青蛙妈妈为什么说它们像呢?谁来说说它们哪里像?(利用板书对比:碰到障碍物都要返回来)

⑤想一想:小青蛙第二次听到的声音,我们叫它什么?(回声)⑥看来,小朋友都明白这个道理了,那小青蛙明白了吗?从哪看出来的?

⑦“一蹦老高”是什么意思?小青蛙为什么“一蹦老高”?(高兴、兴奋、获得了知识)(听老师读)谁再来试试?

⑧小朋友们,让我们分角色朗读第五自然段吧!4.学习第六自然段

(1)自由读这一段,理解小青蛙现在 “欢快”的心情。

(2)学到这里,你说我们新认识的是一只什么样的小青蛙?(好学好问、聪明可爱)

四、总结拓展。1.大家平时听到过回声吗?在什么地方? 2.课后可以体验回声,和大家谈谈感受。

五、作业

1.积累本课中的优美词句。

2.回家后用脸盆做一个实验,观察水波碰到盆壁又荡回来的样子。

第四篇:人教新课标二上:欢庆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而本课的教学就是要通过感情朗读、丰富的想象等手段,让学生走进文本,与大自然中的“田野、枫林、蓝天、大海”等共庆祖国妈妈的生日。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以及文中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喜庆欢乐的气氛。

3、加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理解“国庆”的重大意义。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读出喜庆、欢乐的气氛 教学准备: 歌曲《今天是你的生日》《歌唱祖国》、生字卡片 课前收集关于国庆节的资料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十月一日是什么节日吗? 小结:是呀,我们的祖**亲刚刚过完了她62岁的生日,说说人们都是怎样欢庆祖国妈妈的生日的.(对学生回答进行适时鼓励)师:在这普天同庆的幸福时刻,让我们来学习一首题为《欢庆》的小诗.板书课题,请学生齐读课题.二,解题,学写欢庆 师:结合你过节时的感受,说说什么是欢庆 师:对,欢庆就是很高兴(很快乐)地庆祝(庆贺),所以我们读课题时要读得喜庆一些.高兴一些.来,笑起来,读—— 师:我们除了可以说欢庆国庆节,还可以说欢庆什么呢 师:真聪明!来,我们一起来写好欢庆这两个生字.伸出手,读笔画,和老师一起写.(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欢庆,学生跟着边说边笔画边书空.)师:想想用什么办法记住这两个字?(生略)大家打开书本,再在课本里描红。教师巡视,提醒坐姿。学生描红,展示评价。注意字要写得端正、美观。

三、初读课文,检查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把藏在课文中的生字画出来。现在老师就把要认识的生字都请出来了,谁来带着大家读(指名领读)

2、检查生字 a、看,生字宝宝摘掉拼音帽子出来和大家见面了,你还认识他们吗?用喜欢的方式读出他们的名字吧。生:(自由读生字)b、都读好了吗?让小火车开起来吧!(生小组开火车读生字,读对了全班跟读,错了就指出错误)出示多音字:乐 学生认读,教师提示:注意乐是多音字,来读读这两个词:欢乐乐曲(设计意图:由简到难,有目标,有层次的认读生字,达到巩固目的)

3、生字词语读好了,相信课文会读得更好。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都有谁在欢庆祖国妈妈的生日?用“——”划出来。反馈:都有谁在欢庆祖国妈妈的生日呢?(板书:田野、枫林、蓝天、大海、孩子)田野、枫林、蓝天(鸽子)、大海和十三亿孩子是怎样欢庆祖国妈妈的生日的?再来读读课文,用课文中的句子来说一说。

四、细读课文,品味情感

1、学习前四行 是呀,十月一日,祖国妈妈的生日,连大自然都在为祖国妈妈献礼呢。(出示前4行)引:你们瞧,田野——,枫林——,蓝天——,大海——。a第一句:田野 谁先来做田野,读读第一行?指两组读第一行。听了他的朗读,我仿佛看见了田野里满是丰收的景象!你们还看见了什么?(2)田野向祖国妈妈献上了哪些果实?(献 果实)(指名说)板书:献上 果实(3)师引——是呀,你们瞧,梨树挂起„„,苹果露出„„,稻海翻起„„,高粱举起„„,真是,五谷——,瓜果——,一派丰收的景象。祖国妈妈收到这么多田野献上的果实,一定很高兴。谁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 b第二句:枫林 读着读着,你仿佛看见了什么? 什么是旗帜?找找教室里有没有旗帜?枫林,你举起的火红的旗帜是指什么?(枫叶)枫林里那一片片火红的枫叶随风飘动,就像是一面面火红的旗帜迎风招展。多美呀!不禁使我想起了诗人杜牧写的一句诗,你们还记得是哪一句吗?——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今天读了《欢庆》这一课,让我们仿佛又看到了,枫林的另一种景象就是像火红的旗帜。小结:看来联系旧知识也是学习的好办法。带着你的感受齐读这句。(板书:举 旗帜)c、第三句:蓝天 你看见了什么?(我仿佛看到蓝天上飞着洁白的鸽子)。(板书:飞 鸽子)小朋友们,现在你就是小白鸽了,我们在祖国妈妈的蓝天上飞呀飞,飞呀飞,飞过高山,飞过田野,飞过长江,飞过黄河,飞过农村,飞过城市,你们都看到了哪些美丽的风景呀?(2)是呀,祖国大地真是风景如画,祖国妈妈的孩子们过着美好幸福的生活,连白鸽都陶醉了。男女生读。看,蓝蓝的天上白云飘,一群洁白的鸽子在祖国的蓝天上自由自在地飞翔。让我们一起去飞翔吧!(齐读)齐读:“蓝天飞着洁白的鸽子。” d第四句:课件出示 大海(板书:奏 乐曲)大海,你奏起了欢乐的乐曲,想唱些什么,说些什么呢?(《生日快乐》《国歌》《爱我中华》„„)小结:看来想象也是帮助我们理解的好办法。来女生一起读一读。齐读第四句,连起来齐读四句话。相机评价

2、课堂练习、指导朗读: 同学们,课文前四行描写了田野、枫林、蓝天、大海,看看这个小练习能不能难倒你们?出示连线题,师生核对,把正确的答案读一读吧。师:带着想象读,看老师的手势读出韵律感。(师生对读前四句)。

3、创设情境、评价小结:读的不错,只要我们用心去读,去体会,做到眼中有物,心中有情就一定可以读得更好。在这一天,除了田野、枫林、白鸽、大海,还有谁也会来一起庆祝祖国妈妈的生日呢?(指名说)是呀,不管是工人还是农民,不管是孩子还是老人,全中国的人民都在欢庆祖国妈妈的生日。国庆期间你看到了什么?人们又是怎样欢庆呢?(大街上,花团锦簇;老百姓载歌载舞;.....)

4、引导出示最后四行:(1)你们知道“亿”是什么概念?(13逐一加零,追问理解)。(2)“纠错”,读得不错,可是我觉得有个地方写错了,不信你看“十三亿孩子”,中国有十三亿人口,又不光是孩子,是不是作者写错了呢?(3)小结:是啊,十三亿孩子有你,有我,是我们大家.只要你是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人,你就是华夏的儿女,你就是祖国妈妈的孩子.在祖国妈妈面前,每一个中国人都是她的孩子。祖国是我们每个人共同的妈妈。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最后一句。(师生齐读)(4)美好的日子指哪一天? 为什么说十月一日是个“美好的日子”?生(略)(5)旁白:新中国成立以后,每年的10.1这一天全国人民都会欢庆这个日子。2009年国庆节在首都北京还举行了盛大的60周年的庆典盛会,你们看!盛大的阅兵式!各种方阵;还有威武彩旗队、仪仗队!欢乐的人们敲锣打鼓,载歌载舞;天空亮起五彩的礼花!城市亮起璀璨的焰火„„这就叫做“举国欢庆”!

5、指导朗读、齐读全诗:重音突出“十三亿”,并用稍快的速度读“欢庆这美好的日子”。紧接着提高声音重读“十月一日”,最后适当放慢速度,用深情的声音读“祖国妈妈的生日”。

五、背诵课文,积累内化(1)师:是啊,在国庆节这举国欢庆的日子里,无论田野枫林还是蓝天大海,都异常的美丽,全国各族人民更是沉浸在欢乐和喜悦当中。想不想把这么美的诗句,快速地背下来,献给祖国妈妈!看看谁背得最有感情,连表情也最美!最好加自己的动作(生自由背诵)赶紧练习背诵起来。(2)创境背诵:你们每个人都是一个小演员。今天你们的演出任务是为祖国诗朗诵一首。站起来看一看,谁象个演员的样子?都想背啊,让我们全体起立,把高兴表现在脸上,把兴奋体现在声音里,加上自己的动作,在悠扬的歌声中把最美好的祝愿献给您——祖国妈妈!(播放《今天是你的生日》齐配乐背课文)

六、为国献礼,祝福祖国

1、师讲述:太棒了,把掌声送给自己吧,这么快就能背诵课文了。真了不起!同学们,此时此刻,你还想对我们祖国妈妈送上什么祝福?国庆期间你们为祖国妈妈准备了什么礼物?能把它展示给大家吗

2、生展示交流 歌曲结束课文(播放歌曲:《歌唱祖国》,背《识字3》三字经:我神州——)

第五篇:人教新课标二上:北京教学设计

课标目标: 1.运用地图说出北京的位置、范围,并对北京的地理位置做出简要评价。2.运用资料说出北京的自然条件、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并举例说明城市建设成就。本节课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地图和资料帮助学生分析北京之所以成为我国首都的地理、历史原因。2.帮助学生通过课本材料总结北京作为我国政治、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城市的城市职能,了解北京古城的发展情况和主要名胜古迹,感受北京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底蕴。过程与方法: 1.充分利用手中材料,学习查找资料并读图、分析、归纳、总结的技能技巧。2.帮助学生从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思考,高屋建瓴认识城市的发展和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首都北京的学习过程中,感受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分子,面对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胸中涌出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心。教学要点: 1.北京的自然环境──位置和在国家的地位。2.北京的发展──城市发展历史及给我们留下的文化遗产。3.北京作为首都的城市职能──政治、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城市。教学辅助设备:电脑课件 教学程序设计: 教学内容 解说教学意图 情境引入 欢迎屏幕:“北京欢迎你”北京2008奥运会吉祥物——五个可爱的福娃和背景音乐。为什么国际奥委会多数成员会把选票投给了北京?为什么建国后北京成为我国的首都?就让我们在福娃的带领下去了解北京,感受北京„„ 联系实际,利用同学们熟悉的吉祥物引出奥运会,借奥运会在北京召开这一事实激发同学们对北京的探究热情。教学过程 主屏幕:“欢迎你走进北京”

一、贝贝:北京在中国的位置 出示《北京在中国的位置图》、叠加《北京市略图》明确北京的经纬度和与唐山的相对位置,推理其气候类型和特点。通过五个福娃提问或介绍,激发学生读图和思考和了解,从而把话题展开。教学顺序随学生要求随机选择,下列顺序为并列式: 由“贝贝”引导学生体会北京位于中国“心脏”的位置。

二、晶晶:北京的相对位置 《北京城区的地理位置图》: 读图分析:北京成为我国首都的地理原因是什么? 读图分析北京与周围地形区的相对位置,经济和战略上的关系,明确北京作为我国首都的地理原因。

三、欢欢:文化中心 《北京城区文化机构和设施的分布》 问:你对哪里感兴趣?为什么? 由“欢欢”发出疑问,吸引学生阅读地图和图片,了解北京文化机构,体会北京作为文化中心对全国人民的魅力。

四、迎迎:历史悠久的古城 《北京古城的变迁》 读图:看北京古城位置向哪个方向变化?想一想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北京古城格局》 问:看看最后形成的北京旧城,呈什么汉字结构?你认为有什么好处? 出示:北京部分名胜古迹(链接长城、故宫、周口店、颐和园和天坛五个文化遗产的特色图片和介绍)引:你知道这些地方为什么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吗?就让我们去了解一下吧!

五、妮妮:作为政治中心的北京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每一个中国公民都知道党中央和国务院在北京下面,就让我们去看看。出示:《人民大会堂图片》 “十届4次政协会议开幕式”视频 天安门广场(鼠标指示人民大会堂、天安门广场、中南海的位置)此外,作为中国首都,北京有许多外国大使馆、国际组织代表机构以及众多海内外企业代表机构和外国新闻机构驻北京记者站。随着北京在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世界跨国公司落户北京、国际会议也在北京频繁召开,古老的大都市焕发着现代化的风采!这些我们下次再谈!读图分析总结,培养学生分析能力。明确城市的分布与水源的关系。使学生形成北京未来发展需要节水的意识。体会北京建筑特色及这样做的地理心理原因。悠久的历史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名胜古迹,其中有6个地方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在浏览遗产的同时感受北京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浓厚的文化气息。让学生知道人民大会堂、中南海和天安门的相对位置和职能,并通过最近召开的两会事件切身感受国家政策的制定场所、感受北京作为政治中心的庄严、肃穆氛围。作为普通公民,我们身边的法令法规,包括教育法规就是这些代表着民意的代表们建议下制定出来的。教学小结 欢乐的时光总是很短暂,福娃们要和我们说再见了,临别之际,你要对福娃们说点什么呢? 出示总结小资料:留空给学生填,最后用出示欢迎你再来的画面。学生小结,结束旅程!留下老师送给学生们的礼物:1.北京市电子地图。2.下载好的6处文化遗产和胡同、圆明园等网络文字图片资料。3.故宫的导游词。作为他们了解北京、走向北京的详细资料!

下载小语人教二上—13寒号鸟1(合集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语人教二上—13寒号鸟1(合集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二上教后反思

    《识字8》 本节课我把把学习《识字8》的重点放在前面的学习形声字上,因此,我先把儿歌呈现,让他们读儿歌,再去学习前面的形声字,他们对于先学儿歌感到奇怪,因此注意力也很集中,学习......

    人教新课标二上:山行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山行》是晚唐诗人杜牧所写的一首清新俊逸的小诗,诗歌描绘了由寒山、石径、白云、枫林构成的山林秋色图。作者主要以秋天为主题,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炼的......

    人教新课标版小学二上《难忘的一天》教案1 2

    人教新课标版小学二上《难忘的一天》教案1 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 初步认识“计,算”等13个字,会写5个字。2 正确,较流利的朗读课文。 3 体会小作者激动,紧张的心情和对邓......

    《小语教——阅读教学》公开课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公开课 授课教师:韩山师院潮州师范分院 欧阳秀青 教学内容:1、阅读和阅读的意义2、阅读教学和阅读教学的意义 教学过程: 导入:英国有个说法,不会干事,......

    人教新课标二上:看雪教学设计5篇范文

    一、教学目标设置 (一)教学目标设置的依据及相关解读 依据一:《课程标准》相关内容 1、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人教新课标二上:蓝色的树叶教学设计

    教案背景: 本课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课文讲的是在一次美术课上,李丽要画树,可绿铅笔找不到了,于是就向同桌林园园借。而林园园找......

    二上语文教后记(合集5篇)

    《大禹治水》教后反思《大禹治水》这篇课文讲的是古代大禹治理洪水的故事。他“三过家门而不入”,一心一意为百姓谋幸福的精神被世人敬仰,代代相传。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我首先考......

    英 语 教 学 反 思1

    英 语 教 学 反 思 缪 丽 辉 初三学生的英语已经进入了复习阶段,就近期的复习情况做反思。每个单元都围绕一个话题,让学生通过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交流和探究等方式,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