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室空间环境与幼儿互动的研究

时间:2019-05-12 19:37: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室空间环境与幼儿互动的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室空间环境与幼儿互动的研究》。

第一篇:教室空间环境与幼儿互动的研究

教室空间环境与幼儿互动的研究

一` 问题的提出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环境是重要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 强调给幼儿创设一个丰富多彩、多层次、具有选择性和自由度的,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接触到环境,使孩子通过用自己的方式在与环境主动积极的相互作用中获得发展,将环境的教育价值摆在重要位置。其中幼儿园教室环境是幼儿一日生活和学习的地方,是最为熟悉的,但在目前大多数幼儿园教室空间环境创设中,却存在很多问题:(1)从布置的内容上看,装饰性的内容多与教育教学联系的内容少,尽管表面看上去五彩缤纷,琳琅满目,丰富多彩,但仔细分析多是有观赏价值,而缺乏教育性。(2)从布置的形式上看,比较单调,多是用吹塑纸、及时贴等平面粘贴,缺乏多样性。(3)从布置的方法上看,几乎都是教师设想计划,动手制作,幼儿很少参与环境布置,教师一般只重视结果而忽视对师幼互动创设教室环境中的观察与记录。因此,我们应创设与幼儿互动的环境,利用环境来展示幼儿的学习过程、探索过程,使环境成为“会说话”的展示环境,而不是单纯的装饰物,使幼儿真正的自己参与环境创设中,发挥教育作用,体现环境的价值。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1、通过教室空间环境与幼儿互动的研究,改变教师观念,不把环境布置当做是自己独做的事情,尊重幼儿的兴趣, 需要和现有发展水平,探索引发幼儿主动参与环境创设,建构创设意识的内容、途径、指导策略,以促进教师与幼儿间的互动、幼儿与环境间的互动、萌发幼儿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2、通过课题研究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在教育实践中提升教育理念,改善教育行为,吸收先进教育经验:在不断地反思教学中提高教师经验总结与分析能力。

三、研究内容

1、在环境创设中,如何引发孩子主动提出创设的意愿和动机。

2、研究如何在师幼互动地创设环境中培养幼儿主体性、积极性,选择与安排相关合理的、有趣的内容。

3、研究教师如何正确运用指导策略,引发并促进幼儿地参与创设环境。

四、研究方法

本实验总体上采用行动研究法、观察法、个案法、比较法和经验总结法等,具体采用总体设计、分步实施、阶段推进、不断完善的策略。

1、本课题实验研究选取教室空间环境的创设及教师在活动中的指导方法等,作为实验内容,观察幼儿与空间环境互动的情况。

2、根据前一阶段的观察记录,从改变教室空间环境,教师观念等方面入手,进行中测,与前期观察结果进行比较。

3、进行第三阶段的实验干预,进行后测,前后空间环境对幼儿的不同影响,探讨教室空间环境能引起幼儿互动的途径。五、研究过程

2005年4月——2005年7月 第一阶段:搜集有关资料,调查幼儿对现有教育环境的反映、认知、写好观察记录及实验方案。

2005年9月——2006年9月 第二阶段:进行具体的实验研究阶段,根据前一阶段的观察,从改变教师观念,指导幼儿参与设计、参与收集和准备材料、参与布置,真正达到幼儿园教育环境与幼儿的互动。

2006年10月——2006年12月 第三阶段:完成实验研究的综合、归纳、概括、总结,写出研究报告。

六、理论基础

教室空间环境是指幼儿活动的场所,包括学习室、睡眠室、盥洗室。“互动”是与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完全不同的全新教学模式,它积极提倡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双向沟通,鼓励被教育者积极参与,反应和创造。

具体表现为: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各种活动。即尊重幼儿权利,尊重教师的创造(引导、支持的创造),尊重幼儿在学习特点、发展水平、个性特征方面的差异。改变教师“我想怎样布置,我想怎样创设”的观点,变为“我怎样启发、引导支持幼儿参与,幼儿怎样参与,我能最大可能地提供什么样的条件。”这种参与,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遵循幼儿年龄特点组织幼儿参与设计、参与收集和准备材料、参与布置、参与操作、参与管理的过程。

七 课题的可行性论证 课题组教师科研意识强,整体素质高,具备科研能力。其中4位教师为本科学历,其余为大专或本科再读。曾经参加过省、市级的课题研究,共40余篇科研论文在国家、省、市等刊物发表。

在课题开展前,我们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如:调查幼儿对现有教育环境的反映、认知,写出观察记录;搜集相关资料,了解幼儿园教育环境如何进行创设才能与幼儿互动,掌握了环境创设的要求、内容和方法,写出了实验方案;认真阅读、理解相关的书籍如《幼儿园环境布置的思考》及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让环境和材料与幼儿对话》等,从多方面、多角度了解幼儿园教育环境的现状及未来发展的需要。

我园有一定的资金设备资料,保证研究的需要,有计算机辅助研究,立课题档案,保存研究资料有专用U盘保存和使用

第二篇:幼儿园教育环境与幼儿互动的研究

《幼儿园教育环境与幼儿互动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 作者: | 阅读 1276 次 | 2009年12月13日 19:27 | 字体 [大] [小]

一、问题的提出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新《纲要》强调给幼儿创设一个丰富多彩、多层次,具有选择性和自由度的,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接触到的环境,使孩子通过自己的方式在与环境主动积极地相互作用中获得发展,将环境的教育价值摆在了整个教育的重要位置。但从现状看却存在许多要解决的问题:环境创设内容上追求精致美观,缺乏教育性;布置的形式上单调,缺乏多样化;布置方法上,主要以教师的设想、愿望出发,没有考虑到幼儿的兴趣,需要和现有发展水平,失去了影响和促进幼儿发展的教育价值。因此,我们应创设与幼儿互动的环境,让幼儿用环境记录、描述自己一日生活,使环境成为“会说话”的环境,成为幼儿展示自己的舞台,从而发挥其教育作用,体现环境的价值。

二、研究目标

1、幼儿园层面

创设平等、宽松、和谐的幼儿互动环境。促进教师与幼儿的互动、幼儿与环境、材料的互动;通过文化环境的创设形成我园浓郁的民间艺术氛围。

2、幼儿层面

尊重幼儿的兴趣, 萌发幼儿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提供适宜、适度的各类材料;提供足够的、开放的时间、空间,支持、引发幼儿主动参与环境创设。

3、教师层面

通过课题研究改变教师观念,建构创设意识的内容、途径、指导策略。提升教育理念,改善教育行为,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在不断地反思中提高经验总结与分析能力。

三、研究对象、研究时间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云龙区教育实验幼儿园托班——大班全体幼儿。

(二)研究时间

2005年4月——2007年6月

(三)研究方法

本实验采用行动研究法,并根据研究需要综合运用理论研究法、观察法、比较法和调查法等,具体采用总体设计、分步实施、阶段推进、逐步调整、不断完善的策略。

四、研究过程综述

(一)概念界定

教室环境是幼儿园教育赖以进行的条件之一。包括室内活动室的主墙面及区角,是幼儿学习的地方。

扎染又称扎缬,绞缬或染缬。是中国一种古老的防染工艺,其加工过程是将织物折叠捆扎,或缝绞包绑,然后浸入色浆进行染色,目的是对织物扎结部分起到防染作用,使被扎结部分保持原色,而未被扎结部分均匀受染。从而形成深浅不均、层次丰富的色晕和皱印。它既可以染成带有规则纹样的普通扎染织物;又可以染出表现图案的复杂构图及多种绚丽色彩的精美工艺品,稚拙古朴,新颖别致。

“互动”是与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完全不同的全新教学模式,它积极提倡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双向沟通,鼓励被教育者积极参与,反应和创造。

教师与幼儿的互动,即是教师与幼儿之间的相互作用,在环境创设过程中教师和幼儿都应是师生互动的主体。新《纲要》新思想告诉我们:教师不仅是幼儿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指导者,更是幼儿各项活动的支持者、参与者和帮助者,只有让幼儿感到教师是自己的合作伙伴,才能真正激发幼儿学习的欲望和内在动机,形成有效互动。

幼儿与环境的互动,幼儿不仅仅是在环境中成长,也是在环境里探索和学习。因此也可将“环境视为幼儿的老师”,互动式的教育环境可让幼儿体会到自己是环境的主人,有利于萌发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二)研究内容

幼儿园环境包含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

物质环境分为文化环境的创设、教室空间的合理运用、区域活动、科学活动等方面。心理环境指教师的态度、观点,指导原则、方法。

本课题研究重点是文化环境的创设与教室空间环境的创设。研究内容分为两个子课题:第一、文化环境的创设与幼儿的互动;第二、教室空间环境与幼儿的互动;其中贯穿着教师的态度、观点,指导原则、方法。

幼儿园文化环境与幼儿的互动研究内容:

1、指导幼儿欣赏扎染布艺。

2、研究扎染的基本方法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扎染活动。

3、研究教师如何运用指导策略,引发幼儿主动与文化环境互动。教室空间环境与幼儿的互动研究内容:

1、在环境创设中,引发幼儿主动提出创设的意愿和动机。

2、研究在师幼互动地创设环境中培养幼儿主体性、积极参与性为主线,选择与安排相关合理、有趣的内容。

3、研究教师如何运用指导策略,引发幼儿主动与教室环境互动。

(三)研究过程

2005年4月——2005年7月 第一阶段:调查幼儿对现有教育环境的反映、认知、写好观察记录及实验方案。

我们制定前测观察记录表,针对子课题《幼儿园文化环境与幼儿的互动研究》进行前测,调查幼儿对扎染作品的兴趣。观察后,反映幼儿对于我们文化环境的创设(扎染)是十分感兴趣的。首先我们在一间屋子里挂上了扎染的书包、衣服、桌布、手帕。由于这是第一次组织幼儿欣赏这些美丽的扎染物品,孩子们十分兴奋,一边观看,一边三五成群地议论:“这是扎染的衣服,我妈妈有好几件呢。”“我爷爷还给我买过这样的书包呢!”“我跟爸妈去过云南,那儿扎染的东西又多又漂亮”。由此可见,我们搜集的在日常生活中就可见到的扎染物品是深受幼儿喜爱的。接着,有大部分幼儿提出了“扎染的衣服是怎么做出来的,我们也想做一做”。根据中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动手能力,亲手扎染对他们来说是既能完成又具有挑战的性的活动,因而当教师亲自示范扎染过程后,90﹪的幼儿已迫不及待地自己动手扎一扎,染一染了。孩子们看着自己扎染的虽然不是很漂亮的手帕、桌布(有的甚至上色都不均匀)却十分开心。我想在以后的实验过程中,我们教师再教给幼儿一些扎染的技能技巧,并运用正确的指导策略逐步引导我们文化环境的创设应该很成功的。

我们还于2005年5月,针对子课题《教室环境与幼儿互动的研究》采用观察法进行前测,调查幼儿与现有环境的互动情况。观察后,反映现有环境不能与幼儿互动。原因:①幼儿没有参与。墙饰都是建园师教师设计布置的,幼儿只对色彩鲜艳的卡通形象感兴趣,对画面的主题结构、内容不了解。②墙饰内容不是幼儿关注的问题,与幼儿的生活无联系。③墙饰创设之后,一成不变,并没有根据孩子的需要而不断丰富与变化。因此整个过程中,只有30﹪的幼儿发言,50﹪只是看看,还有10﹪的幼儿追逐、打闹,对墙饰内容毫不理睬。在观察过程中,中大班幼儿年龄稍大,语言表达也较丰富,经过教师引导,有50﹪的幼儿在观察中表达了自己的一些见解:如这幅音符图再增添点音符,这幅小猪拿着泳圈去游泳,如果变成在大海里,小动物都用各种姿势在游泳就好了等等,虽然和托小班观察结果的数据不太一致,可这也更从侧面说明幼儿强烈需要能与之互动的环境。

因此,我们应创设与幼儿互动的环境,让幼儿用环境记录、描述自己一日生活,使环境成为“会说话”的环境,成为幼儿展示自己的舞台。那要达到教育环境与幼儿的互动,首先应为幼儿提供一个平等、安全、自由、能鼓励探索与创造的心理环境,他们才能思维活跃、主动、自信地学习和游戏。其次,还要营造具有启发性和可参与性的物质环境。提供与幼儿的年龄特点、经验、能力和需要相适应的材料,才能激起幼儿对学习的主动性,从而发挥环境教育作用,体现环境的价值。于是,我们进行了具体实验研究阶段。

2005年9月——2007年1月 第二阶段:进行具体的实验研究阶段。

为了解决环境的创设没有幼儿的参与、内容的选择不是幼儿关注的问题,与幼儿生活无联系以及在环境创设时,教师如何运用指导策略,引导幼儿与环境的互动等问题,我们进行为期一年半的实验研究,积累了一些经验,较好地解决了以上问题。现总结如下:

(一)、教师积极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引导幼儿主动参与环境创设。

我们营造和谐、互助、合作的师幼氛围,为幼儿提供平等、自由、能鼓励探索与创造的心理环境,让他们活跃思维、主动、自信地在与环境互动中学习和游戏。

1、教师要充分“放权”。以往我们总是担心幼儿不行,做得不够美观,或是看到孩子未能达到教师设计的效果,便给予指责,从而大大地抹杀了孩子原有的创作想法,久而久之地服从老师安排,由老师包办代替。课题研究中,我们改变幼儿“被动式”参与,多支持、鼓励幼儿与环境互动,与教师互动,让幼儿在各种活动中自由地与环境充分接触,与环境产生亲近感。改变以往活动室墙面均由教师统一布置设计,只许看,不可触摸的做法,把教室环境放手交于幼儿,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想法与需求选择墙面展示自己的作品与所收集的材料。刚开始,不尽如人意,可是我们用一颗平衡的心态,不急于制止,而是先让幼儿参与尝试,给予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们积累一定的布局的技能技巧,发展成为具有自我建构环境的想法,实现让幼儿自主创设环境。

2、教师要学会“装傻”。在创设环境和改变环境时,我们不急于说出自己的想法,更多的是与孩子对话交谈,“你看该怎么办?”“你有什么好点子吗?”去打开孩子的思路。这样极大地调动了幼儿积极性,他们对“老师也有不懂的地方要向我们学习”这一点感到高兴,觉得自己真的很能干,总以更高的热情把活动深入下去。开放的环境使孩子产生努力探索的愿望,并发现新事物,产生新想法。

3、教师要作好角色定位。在幼儿主动参与创设环境的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定位很重要,它决定着活动中幼儿自主的程度和创造想象的开发,以及教育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当幼儿完全有能力自主创设时,教师是“观众”;当幼儿需要及时的增添物质材料时,教师是“后勤部长”;当幼儿需要帮助时,是“顾问”;当创设需要成人参与时,是“伙伴”;创设完成后,又是幼儿交流的对象。因此,教师这时的指导是间接的,随机的。可看似简单的角色定位,却将幼儿的活动转化为探索和发现性的学习,促进幼儿边玩边动脑,玩中求发展。

4、教师要慎重评价。在评价孩子的行为时要慎重,要让孩子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信任和尊重。采用关怀、接纳的口吻与孩子平等交往,“请你试试看。”“还想做什么?”用这样亲切的语言引发孩子们的愿望。如有的幼儿性格内向、能力较弱、自我表现机会少,教师要了解他们的内心需求,有意识的创造机会,并可用“老师相信你能行”、“你真聪明”等方法不断鼓励他们。充满尊重、鼓励的话语使幼儿消除紧张心理,充满自信地去进行下次创设活动。

(二)、教师营造具有启发性和可参与性的物质环境。引导幼儿主动参与环境创设。材料是幼儿活动的对象,是他们主动参与物质环境创设的一个重要途径。提供与幼儿的年龄特点、经验、能力和需要相适应的材料,能激起幼儿对学习的主动性,使他们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中主动观察,发现问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达到与环境的互动。我们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低投入高收益:即以最少而恰当的投入获取最大的教育效益。低成本高效能:即以最经济而安全的投入获取最大的教育效益。低结构高效用:即以最自然而开放的材料获取最大的教育效益。鉴于以上几点原则,我们的策略是:

1、家园配合准备材料。

在我们每个教室内,都布置有一个“百宝箱”,请家长帮忙,里面收集了幼儿从家里带来的各种瓶、盒、罐、小挂历、旧包装纸、塑料泡沫板、吸管等废旧材料,也有蟹壳、蛋壳、西瓜子壳、开心果壳等自然物和废旧物品材料。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孩子们用小树叶粘贴成小动物、叶子拓印、制成“书签”;捡来的小石头、小树枝当成计算材料;小石头染色,当成飞行棋子;叶子当成小伞、做成扇子、帽子、、、、、、牙膏盒做成了高楼、汽车,把易拉罐装饰成了各种小动物,让蛋壳变成了许多可爱的小娃娃,用果壳拼贴出漂亮的图案。用这些作品来布置我们的环境,孩子们变地更积极主动了,在随心所欲的玩乐中得到了自由的体验和创造的乐趣,增强了想象力和合作能力,提高了动手操作能力。

2、根据幼儿兴趣投放材料。

教师投放材料丰富程度直接关系到幼儿活动质量,能否使幼儿尽兴尽情地“研究”他们的世界。然而,丰富的材料并不等于越多越好,多则滥,滥则泛。幼儿注意力具有不稳定性,过多过杂的材料投放,尽管能吸引幼儿投放活动,但也易造成幼儿玩得分心,玩得眼花,显然这与我们投放材料的初衷是相悖的。因此,在投放材料时,应考虑材料与环境创设的关系,做到有的放矢,加强材料投放的针对性、目的性和科学性,并依据对幼儿活动的观察,进行定期更换与补充。例如:计算区,初期我们为幼儿投放了可用于推拉的“数字火车”,孩子们可自行根据其上的数字进行操作,只要能认真地完成操作,即可牵动火车环绕教室一周。刚开始,孩子们兴趣浓厚,积极投入地参与其中。实物上的数字暗示,使孩子们正确地认识了数字,学会了顺数、倒数。物体数量的相应关系。逐渐地孩子们已不满足停留于实物的桌面操作,如何引发他们对枯燥无味的学数活动的再次深入探索呢?随后,我们将火车上墙,并增添了一些衣服、挂钩与小房子,这时既没有数字卡片也没有点数,只是一节节的车厢、车轮、衣服模型与挂钩,孩子们便又会新奇地在其上摆弄,从而发现它们的多种功能:排序、认识数量与序数、顺数、倒数等。

3、提供层次性与多样性的活动材料,满足不同幼儿发展需要。

材料的投放要根据幼儿不同的需要、能力,尽可能多地提供有较强操作性、趣味性、可变性的材料吸引幼儿的主动探索。众所周知的“水桶”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不可能是整齐划一的。不同的幼儿,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甚至同一年龄的幼儿,他们之间也存在着能力上的差异,而且发展速度也不一样。所以我们在提供材料时,既考虑“吃不了”的幼儿,还要兼顾到“吃不饱”的幼儿,使每一个幼儿都能在适宜的环境中获得发展。

(三)、教师关注幼儿的兴趣点及与幼儿生活相联系的内容,引导幼儿主动参与环境创设。

1、我们在幼儿的兴趣点上不断生成有益的教育内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积极探索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是学习的动力。当孩子感兴趣时,他们就会在环境创设过程中不断地发现一些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我们只要善于发现、分析孩子的兴趣,提供活动的条件和创设相关的环境,并在他们需要时给予帮助,就会促进他们与环境的互动。如拖班的“学穿鞋”,小班的“好孩子”,中班的“游戏比赛”,大班的“成长的足迹”等,这些墙饰的内容都是孩子每天生活活动的具体体验,是孩子感兴趣的问题。托班幼儿在墙上粘贴多种多样的小鞋子,多次操作后,探索找到穿对“鞋子”的办法。小班孩子的照片贴在了共有六层的火箭上,大家共同讨论,今天谁表现的好,谁就可以上升一层。中大班墙面以“我长大了”“升班了”为主题布置,配以自己穿衣服、系鞋带等画面,可以激发他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愿望。

2、我们根据孩子的需要不断丰富与变化。皮亚杰理论主张教育环境创设要根据幼儿发展需要,适合不同逻辑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因此我们把尊重个体差异,关怀每个孩子发展的教育价值作为教育环境与幼儿互动内在要求,进行环境创设。如幼儿对各种各样的汽车感兴趣,于是,孩子们开始收集、储存、整理、交流与分享信息,环境创设“汽车展览”产生了。游戏时,总有一部分幼儿拿着画笔在汽车前画一画,抓住时机,组织幼儿进行写生,我们选择造型简单的“汽车”(如小轿车、面包车等)作为写生对象,引导幼儿观察汽车的侧面,分清汽车由几部分组成,车头上有什么、车身像什么、车厢上有什么、有几个轮子等。接着,我们不作任何示范,鼓励幼儿锻炼用自己独特的表现方式画出侧面的汽车。最后,我们着重以观察是否仔细这个角度来评价幼儿的作品。第二天,孩子们的注意力集中在有特殊用途的汽车(如大吊车、救护车、消防车等),这些车的造型结构比较复杂。写生前,我们把这些“汽车”吊置在活动室四周,让幼儿重点观察它们各种细微特征,然后请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汽车画,要求幼儿用单线描绘再涂色,并建议他们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汽车作为绘画对象。评价时,着重评价幼儿是否抓住了所画汽车的主要特征。紧接着,组织幼儿写生车头和车尾,我们先把玩具车的正面展示给幼儿看,让幼儿观察车头上有什么(大玻璃窗、大光灯、方向灯、雨刮器、把光镜等),接着让幼儿观察,分析各种汽车的车头,找出它们的共同之处。然后让幼儿观察车厢和车尾,知道车的用途不同,其造型也有细微的差异。经过三次写生,环境创设“我画的汽车”展示在教室四周。看孩子们的兴趣丝毫未减,于是组织幼儿设计未来的汽车。我们和幼儿一起分析汽车的主要组成部分,找出各种汽车的主要结构特征。如车身因作用不同而造型各异。为便于贮水,洒水车的车身制成了圆筒形;为便于消防队员站立,消防车的车身两旁有站人的地方„„幼儿根据这些特征,发挥丰富的想象,设计出一系列未来的汽车——能飞的汽车、能在水中行驶的汽车、防弹车、观光车等。孩子们用他们自己的作品装饰了我们教室的两面墙——“汽车加工站”和“热闹的马路”。

(四)、教师运用适当地指导策略,引导幼儿主动参与环境创设。教师、幼儿与环境的有效互动,不应是“传授灌输”或“放任自流”的模式。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比较肤浅,只停留于表面,常常无法深入研究,这就需要教师“助”幼儿一臂之力,适当指导、点拨,这样才能让幼儿积极地在环境中探索、表现。

直接性指导:当幼儿在与环境互动中遇到一些技能技巧方面的困难,教师可直接指导。如:“会飞的昆虫”。在折叠“蝴蝶”中由于步骤较为复杂,单凭口头讲解演示幼儿难以记忆,因此我们可直接地采用图示讲解法以帮助理清每个折叠步骤,以满足幼儿学习需求。

间接启发性指导:当幼儿在创设环境中进行操作与探索时,教师应作为一个细心的观察者。当孩子发现问题、出现错误或是未能达到教师心中预期效果时,教师不要过早地介入,提供现成答案,这样将可能抑制幼儿自主发现、探索、解决的机会。如:“神奇的几何体——圆柱体”活动中,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操作材料如积塑、纸筒、瓶罐、电池、玻璃珠等。但由于“纸筒”是幼儿共同收集的,因此在操作中多数幼儿选择了“纸筒”,并只将注意力集中于“纸筒会将玻璃珠包围在圈内,这样珠子就不能滚动了”,而这与我所预设的目标毫无关系,“要制止吗?怎么办呢?”此时,间接地利用材料给予启发:“其它的圆柱体也能将珠子包围起来吗?寻找还有什么不一样的秘密?”帮助幼儿迁移思维。接下来,孩子发现了“球体可以放在积塑(圆柱体)上”,“圆柱体有两个平面”,借助启发性问题:“这两个平面的形状、大小是怎样呢?”等,适时地间接点拨,逐步扩展思维。

2007年2月——2007年6月 第三阶段:完成实验研究报告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展示成果(教师观察指导个案、教养笔记、论文的发表、课题的相关资料、照片等)。

五、课题研究结果

1、通过课题研究,我园的教育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现在我们环境创设的内容均来源于幼儿生活或关注的问题,而且能根据幼儿的需要不断丰富和变化,孩子们经常贮足于环境前积极讨论。环境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发挥了教育作用,同时,在与幼儿的不断互动中促进了环境的动态发展。如;当福娃成为2008年奥运会的吉祥物后,我们带领小朋友利用废旧材料制作了五种福娃,五连环、天安门,丰富了孩子们奥运知识,大家的不断讨论,拓展了环境,增添了福娃代表的各种运动,环境再一次成为有效的教育资源。更值的一提的是,形成了我园浓郁的文化艺术氛围。我园文化环境创设充分发掘民间扎染工艺和民间手工艺人资源,营造一个具有民族、民间传统艺术特色的海洋,其丰富的文化蕴含、鲜明的民族精神和独特的艺术审美意味之中。我们将民间扎染工艺作为幼儿园文化环境创设内容,促进了孩子们的主动学习。艺术长廊上,孩子们的扎染作品做成了“十二生肖”的头巾、帽子、肚兜;走廊墙面上布置了“我的扎染作品”,孩子们扎染的衣服、头巾等展示其中;娃娃家的窗帘、桌布,全是孩子们扎染的;幼儿园的床单、枕套,图书室的图书袋、都是幼儿集体扎染、布置的;“三八”节,孩子们把扎染的裙子、围巾、手套等挂在了走廊上,下面的爱心卡片写上了对奶奶、妈妈、阿姨们的祝福;地球日,孩子们扎染的布袋悬挂在了长廊上,布袋下的卡片写出了我们的呼吁:让我们携手告别白色污染,使用环保布袋吧!大一班的孩子还把他们的扎染布袋送给了菜市场的人们;爱鸟周,我们把扎染布包装好的鸟笼挂在了教学楼前的大树上,给小鸟营造了一个美丽的家;“六一”节,孩子们把幼儿园发的短袖衫扎染出了美丽的图案,穿在了身上;总之,幼儿园的走廊、墙面上、孩子们的衣服上,展示了智慧的结晶,焕发出民间艺术的生命活力,以独特的视觉性、直观性、悦目性,形成了一个充满民族精神和民间艺术的文化氛围。

2,通过课题研究,确立了教师引导幼儿主动参与创设环境的观念。以往,我们已习惯于一种惯例:教师先确定主题,然后寻找各种相关的活动,收集相关资料,最后创设环境,为了追求环境精致、美观,我们剥夺了孩子参与的权利,创设是从我们的设想、愿望出发,没有考虑到幼儿的兴趣、需要。开展课题后,我们的做法是:随时扑捉幼儿生活或学习中关注的问题,与幼儿共同商讨创设环境的主题,再共同去收集各种资料,不过于强调环境创设的美观性,而是去探讨“开展怎样的活动能让孩子体验到与环境互动的快乐。”“这样的环境能被我们所用吗?”、“这一环境中还有可挖掘的教育资源吗?”等等,就在学习实践中的不断反思,提高了教师经验总结与分析调整能力,促进了自身的专业成长。

3、促进了幼儿的快乐发展。幼儿从教师包办代替地环境中走了出来,由环境创设时的“被动式”参与变成“主动式”的创造。宽松、和谐的精神氛围,丰富、开放的操作性材料和内容为幼儿提供了展现自我的平台,使学习变得愉快

(1)幼儿的观察力和探索力有大幅度的提高。

在家长的座谈会上,几乎每一位家长都说自己的孩子“更积极了”、“胆子变大了”、“爱问为什么了”、“观察变得仔细了”等等,而作为课题研究小组的成员们也同时发现,幼儿们越来越关注身边的各种环境,对周边的教育环境资源变得非常敏锐。例如大中班的孩子们在阳光下嬉戏,他们发现了自己脚下的影子,立即被吸引了,一个对影子展开研究的小主题就这样形成了,教师与孩子们一起“收集”着不同物体的影子,辨别着不同时刻的影子的变化,探索着影子的形成,在那段日子里,幼儿园的操场上到处可以看到孩子们描绘下的形状各异的影子,时常可以看到教师与孩子们进行着有趣的影子游戏(2)幼儿的自主性与交往能力有较大的发展。

幼儿在创设环境中,获得了与他人交往的机会,他们从起初的被动交往逐渐转变成积极主动地去搜集材料,去参与创设环境,交往能力更得到了发展。例如在“我的家乡活动”中,孩子们手拿地图沿着上面的线路寻找着家乡,教师则退到了孩子的身后,让孩子学会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而当还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想到了向同伴求助,他们清楚地讲述自己的困难,索要自己希望得到的帮助。活动最后,孩子们在寻找家乡过程中所获得的那些经验,真让他们受益终身!

五、课题研究结论

两年多的课题研究充分证明:“环境与幼儿互动”确实给幼儿园带来生机,给幼儿园教育注入了活力,让幼儿、家长、教师变得积极、主动,为我园教科研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如何利用教室环境与文化环境资源,实施“幼儿园教育环境与幼儿的互动”课程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1、幼儿园教育环境资源是可开发、可利用的。

通过研究,我园在教室空间环境、幼儿园文化环境中都寻找到了可利用的教育资源,教师们都认识到“教育环境资源”无处不在,只要教育者懂得并学会去观察、选择、筛选或改造,教育环境资源绝不是空洞的名词,它完全是可以被开发并能为我们的教育课程所利用的。

2、课题的开展对幼儿的发展是极具意义的。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幼儿参与课题研究后,情感体验明显增强了,他们对周边事物的关心和热爱越来越强烈,这说明幼儿在课题中,不仅在各方面能力上有进一步地提高,在情感上也获得了新的认知,他们在互动的体验中快乐地成长。

3、我们教师是有能力参与课题研究的。

从本次研究活动中体现出:我们教师具有极大的智慧潜能,完全有能力参与课题研究。我们通过自己的思考与实践,开发出了以往没有被关注到的教育资源,生成了一系列的基于教育环境的课题活动。课题组成员在经历中有了体验,在反省中取得收获,在创新中得到锻炼,在锻炼中得以成长。幼儿园更是经历了走近教科研、体验教科研、深入教科研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之路,真正达到了“以研促教、以研强师、以研兴园”的办园目标。

4、教育环境与幼儿互动必须遵循的原则与策略。

参与性原则 幼儿园环境的教育性不仅蕴含在环境之中,而且蕴含在环境创设的过程中。过去的环境创设使幼儿的思维和行为依附于教师的思维和行为。而今,环境创设无论从内容来源、主题的产生等多方面都生动、直观、真实的再现了师幼之间近距离的对话;幼儿与教师之间亲密的关系;幼儿与幼儿之间的情感氛围。幼儿园环境创设是教师与幼儿合作,幼儿以小主人的身份亲自参与的教育过程。这一过程将向幼儿传递一个对其终身成长都极为重要的信息:“我们能影响自己的生活。我们的力量能使环境发生改变。”因此,在实践工作中,我们在环境创设方面重视师生共同参与,坚持师生共同讨论主题,共同设置布局,真正发挥了幼儿的主体性和参与意识,达到教育环境与幼儿的互动。

过程性原则

在强调教育环境与幼儿的互动中,尤其强调“过程”,环境创设不苛求结果,而重在过程、重在幼儿的参与。在幼儿自主参与的过程中培养幼儿体验、实践、发现及质疑的能力。

生成性原则 教师要协调好幼儿日常生活环境与教育环境之间的相互利用和转换,协调好已有环境和其所具有的可发展性之间的关系,协调好幼儿对环境、生活的兴趣、需要与教师利用其兴趣、需要创设的教育环境之间的关系。这种种关系的相互协调互动,显示了该课题研究所必须的生成性原则。

拓展性原则

在环境创设中,幼儿之间经常会提问与讨论,在这过程中会派生出许多问题,教师就应该助幼儿一臂之力,满足他们对知识的需求,在教育内容上尽量拓展。如:一次春游中,幼儿吃完所带食品后把包装袋到处乱扔。于是,我们及时组织幼儿现场讨论:“这样随意扔会出现什么情况?我们该怎么做?”结果大家讨论的答案非常多,幼儿纷纷说:“大家乱扔垃圾,空气会臭的”;“汽车乱排气,空气也会臭的”;“对,我爸说,大气污染,臭氧层都被破坏”;“老师,什么臭氧层?”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讨论非常激烈,没想到一个扔垃圾的行为生成这么多的问题,接着,教师就幼儿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回到幼儿园后,还继续把幼儿的话题生成课程以进一步拓展,大家分别查找有关大气污染的知识,共同布置墙饰:“我们的家园怎么了?”这样的环境有助于幼儿探索兴趣的培养,同时幼儿利用环境也展示了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探索过程,做到了与环境对话。

六、不足与讨论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花费了相当大的精力引导、支持幼儿去创设适宜他们学习和发展的环境,不可否认,环境的改变对于学习氛围的营造、幼儿活动中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都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使幼儿在与环境的积极互动中自主地学习,在潜移默化中获得了发展。

可是,随着课题临近结题阶段,我们认为仍有极大的研究空间,在下一阶段仍然需要进一步挖掘。如: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如何根据幼儿的需要不断的调整环境,以促进环境的动态发展,更好地发挥环境的教育价值;周边的环境不光幼儿园园所环境,凡是有助于创造出幼儿主动学习和和谐发展的资源都应该加以开发和利用,因此我们如何整合利用教育环境资源(如有目的地选择和利用社区与自然教育环境资源、改善与发挥家庭教育资源的功能)让社会、世界都能成为幼儿学习的“课堂”,正如美国课程论专家泰勒所说:“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学校的资源、加强校外课程、帮助学生与学校以外的环境打交道”。充分利用教育环境资源,实现园内与园外教育环境资源的相互转化,这为我们以后的课题研究指明了方向。以便继续深入挖掘此课题,使研究更加科学、深入、细致,我们准备申报2—3个与此相关的课题进行研究。

课题的结题不代表结束,而是一个新的开始,我们将迈上新征途去开创一个新的里程碑。

七、参考文献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让环境和材料与幼儿互动》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幼儿园墙饰设计与制作》 宿迁市教研室的朱翠平撰写的《关于幼儿园墙饰布置的思考》 沈建英撰写的《幼儿园环境的布置及其作用》 教育科学社出版的《幼儿园环境布置》 广西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现代装饰工艺设计》

第三篇:让幼儿互动 让环境说话

让幼儿互动 让环境说话

——主题探究活动《我和动物交朋友》有关案例分析

教学活动背景:

此阶段的主题探究活动是《我和动物交朋友》。为让幼儿更深入地了解各种常见动物的习性、特征,增进对动物的情感,进一步激发幼儿对探究活动的兴趣,发挥团队研究的积极性,今天下午,在幼儿的倡议下,我组织安排了他们喜欢的区域自选活动。幼儿根据自己的活动需求在各个活动区进行团队的研究和小组的分享活动:美工区的小朋友在画自己喜欢的动物,科学区的小朋友在讨论动物尾巴的作用,建构区的小朋友在用各类插塑和积木为动物们建造各种风格的房子,健康区的小朋友在做“小刺猬背果”的游戏,而语言区的小朋友,则聚集在一起,分享他们从家里带来的有关动物的各类图书……。整个活动室里呈现出一派繁忙而有序的活动场面,氛围是那么的宽松、愉悦,我走在他们中间,或参与他们的讨论,或解答他们的疑问、或和他们一起寻找答案,徜徉在这探讨研究的氛围中,自己好像也回到了童年,很快融入这个大火炉,成为他们探究活动中的一员。

案例描述:

突然,我被一首朗朗上口的儿歌吸引了,这个声音来自语言区的程宗宵:“小老鼠,真神奇,个子不高排第一,牛第二,虎第三,兔子第四跑的欢,龙第五,蛇第六,马第七,羊第八,猴第九,公鸡是十跟着走,狗排十一汪汪叫,最后老猪来报道。”听到这首活泼易懂的儿歌,我马上想到,在后面教师预设的学科课程里,有关于认识十二生肖的内容,而十二生肖的顺序正是这一活动的难点,这首活泼易懂的儿歌不正生动地描述了十二生肖的顺序吗?在语言区一起阅读的其他5位小朋友,也被这首生动活泼的儿歌所感染,纷纷向程宗宵投去了羡慕的目光。于是,我快步走到语言区,用鼓励和赞赏的语气对他说:“你可真能干,朗诵的那么清楚、熟练,这首儿歌很好听,说了十二生肖的事,小朋友都很感兴趣,你来做个小老师,把这首儿歌教给你们团队的小朋友,让大家和你一起学习,怎么样?”没想到,一向内向、不善言辞的程宗宵竟然高兴地点了点头,一字一句的教起小朋友来,大家兴致勃勃地学着,神情是那样的专注,声音是那么的整齐、洪亮。他们的朗诵吸引了其他组的小朋友,不一会,语言区由刚才的6人竟然增加到20多人,直到区域自选活动结束的音乐响起时,他们才恋恋不舍地回到自己的位置。间餐前,我对程宗宵教大家儿歌的事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表扬了他们团队分享合作的做法,又请他站在全班小朋友的面前,再一次充当了大家的“小老师”,大家的学习热情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高涨,在“小老师”的带领下,竟然也朗诵的有声有色。很显然,程宗宵这个“小老师”的魅力发挥得淋漓尽致,大大地超过了我平时的教学效果。

下午,我找出了有关十二生肖的图片,按顺序把它张贴在幼儿每天经过次数最多的盥洗室门口,让每个经过这里的幼儿,在有意、无意间看到这些图片,以便及时加深对十二生肖的印象。而几乎每一个经过这里的幼儿,都会停下脚步,指着十二生肖的图片说出了那首活泼易懂的儿歌。就这样,对于十二生肖的有关内容,没有教师深入浅出的讲解,未再运用任何专门的教具学具,孩子们对这个活动却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热情。经过短短两天时间,因为有幼儿间的互动和环境的潜移默化,班里的每一个幼儿都能熟练、生动地朗诵出这首儿歌,轻而易举地掌握了十二生肖的顺序。我下面预设学科课程里有关十二生肖的教学内容,就这样轻而易举地被孩子们所理解和接受了。

活动分析:

很显然,这是主题探究活动中一次成功的、恰到好处的教育教学活动。它的发生具有偶然性,教师却及时地抓住了这次难得的教育契机,对幼儿进行了恰当、巧妙的指导,体现了教师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正确的教育决策和恰当及时的教育措施。它的成功之处在于教师的善于观察、果断决策,针对幼儿的表现,尊重幼儿的活动兴趣,结合整个主题探究活动中幼儿应知应会的教师预设学科课程,巧妙地运用人力资源和活动室的环境资源,让幼儿在积极互动的活动氛围中进行主题探究活动,调动了幼儿活动的积极性,促进了主题探究活动的顺利开展!

教学反思:

针对本次主题探究活动中出现的这一教育现象,我想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反思,以便及时地总结教育经验,更好地开展主题探究活动。

一、宽松愉悦的活动氛围是主题探究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同伴关系,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赖感。”这足以说明幼儿精神环境创设的重要性。应该说,这次主题探究活动的氛围是宽松、愉悦的。在区域自选活动中,空间是开放的,幼儿进行活动的区域是自选的;时间是充足的,幼儿可以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操作、交流、讨论和分享; 在这种活动氛围中,孩子的探究活动是没有压力的,这为探究的活动顺利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条件。

二、心中有目标使主题探究活动更具生命力。

确立了主题探究活动的主题目标后,教师就要把生活探究目标、环境探究目标和学科探究目标时时装在自己心中,抓住一日生活中的各种教育机会,及时地实施主题目标。在这次活动中,正是因为教师心中装着有关十二生肖的教学目标,具备敏锐的洞察力,所以,在指导孩子进行活动的过程中,能及时地捕捉到孩子进行探究活动的火花,抓住教育契机,生成了这方面的活动内容,所以才使主题探究活动生动活泼地开展,赋予了主题探究活动鲜活的生命力。

三、教育资源的巧妙运用使主题探究活动得到升华。

这次活动中的闪光之处还在于,发挥了个别幼儿的资源优势,让幼儿之间互动起来,充分调动起幼儿这一重要人力资源。因为幼儿的互动,使学习不再成为孩子的负担,他们之间的互动的是那么自然、和谐,没有任何的迁强,教给大家儿歌的孩子获得了成功感,学习儿歌的孩子产生了学习的动机。而教师恰当地把握住了幼儿的兴趣点,在幼儿对十二生肖儿歌感兴趣之余,恰当地运用环境资源的优势,及时地把有关十二生肖的图片张贴在孩子们经过次数最多的盥洗室门口,增加了孩子们对十二生肖的直观感知,加深了幼儿对十二生肖顺序的印象。

山东省济南市育贤第一幼儿园 赵翠红

个人简历

赵翠红,女,31岁,大学本科,小学高级教师,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会员,现任职于山东省济南市育贤第一幼儿园,业务助理。济南市市中区教书育人先进个人,市中区优秀通讯员。曾参加中央教科所的“幼儿认知能力”实验、省级的“音乐欣赏”实验、市级“创新教育”实验。多次为教研组提供观摩研究活动,深受领导和同行的好评。现参加中央教科所张学琴老师主持的《幼儿素质教育课程资源整合研究》的实验。

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写作能力,所撰写的论文《数学操作活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和《采取有效教育措施,促进幼儿语言发展》分别被山东省教科所评为二、三等奖,论文《浅析幼儿精神环境创设的有效途径》获区级一等奖,教学设计《按规律排序》获国家级三等奖,教学活动《咩咩叫的小羊》获市优质课二等奖,市早操创编二等奖。所撰写的论文、教育笔记和创编的游戏多次在《幼儿教育》、《幼儿智力世界》《山东教育》《济南教育》、《济南日报》、《幼教报》等报刊杂志上发表。

第四篇:教室环境

[如何做好幼儿园安全管理工作] 2010-05-17 22:22:07

大家都知道,幼儿园是一个弱势群体,除了孩子就是女教师,因此幼儿园的安全管理工作,是摆在大家面前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幼儿园管理条例》第二章第七条规定:举办幼儿园必须将幼儿园设置在安全区域内,严禁在污染区和危险区内设置幼儿园;第八条规定:幼儿园的园舍和设施必须符合国家的卫生标准和安全标准;第三章第十九条规定:幼儿园应当建立安全防护制度,严禁在幼儿园内设置威胁幼儿安全的危险建筑物和设施,严禁使用有毒、有害物质制作教具、玩具。《幼儿园工作规程》第三章第十六条规定:幼儿园应建立房屋、设备、消防、交通等安全防护和检查制度;建立食品、药物等管理制度和幼儿接送制度,防止发生各种意外事故。应加强对幼儿的安全教育;第五章第三十二条规定:幼儿园的教具、玩具应有教育意义并符合安全、卫生的要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由此可见做好幼儿园的安全管理工作,保证幼儿的安全,关系到幼儿的生命健康,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平安幸福。那么如何保证幼儿的安全,我们想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做好幼儿园的安全管理工作: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不断完善安全制度

“幼儿园里安全无小事”,园领导首先要起一个带头作用,提高认识,以身作则,把安全工作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实行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靠上抓,把幼儿园的安全工作作为一项日常工作来抓,始终绷紧安全这根弦,保证幼儿园平平安安。

1、制定完善的安全制度

幼儿园要成立由园长任组长,副园长或保教主任、后勤主任、班主任任成员的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园长为幼儿园安全第一责任人。园长与保教主任、与后勤主任、与教师、与后勤人员签定层层《安全责任书》,详细规定出每个人员的安全责任,使每名教职工明确自己应承担的安全责任。除此之外,建立健全各项安全制度,如:《交接班制度》、《幼儿接送卡制度》、《幼儿接送制度》、《幼儿晨、午检制度》、《校舍安全制度》、《消防安全制度》、《饮食卫生安全制度 》、《 保健卫生安全制度》、《幼儿安全制度》、《门卫管理制度》、《幼儿园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处理预案》等等,每项制度该上墙的上墙,该张贴的张贴,使每一名教职员工都知道并详细了解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按照制度办事,落实到实际行动去。

2、加强保教人员的安全意识教育

幼儿园园长随时督促全园教职工,注意安全检查。每次开会,都要把安全工作作为一项重要议题,做到会会讲安全,人人懂安全。利用教职工大会、班主任会议等等,向教职工宣传有关安全知识。让保教人员懂得一般的安全常识(安全基本常识包括生活安全常识、交通安全常识、防火安全常识等),认识影响幼儿安全的危险行为,如火柴、打火机、电源插座、热水瓶、锐利器具、铁丝等对幼儿来说是危险物,打架、在水池边玩水、在运动器械上推拉、对人扔石头沙子等行为是危险的。让保教人员学会识别周围环境中的安全事故隐患。幼儿发生意外事故,常与环境中存在不安全隐患有关,保教人员应能识别这些因素。如:场地是否狭小、拥挤,地面是否平坦,危险品是否放在幼儿够不到的地方,护栏是否松动,暖气设备周围的围挡是否牢固;幼儿使用的各种器械是否有钉子松动、脱落等。此外,对活动设计和组织都要首先从幼儿的安全角度进行考虑。特别是外出春游、秋游等,保教人员应从交通、活动场地的安全状况、场地分布、活动组织形式、急救药品和器械的准备、工作人员配备、医务人员的安排等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确保幼儿安全。另外,还要让保教人员掌握意外伤害急救的知识和处理方法。如对照“幼儿园安全应急预案”讲解幼儿在园发生呕吐、出血、摔伤碰伤时的紧急处理措施;针对幼儿园各班级配置电器设备情况,如电视机、投影仪、录音机、录像机、消毒柜等等,对教师讲解“安全电器设备使用知识”,让教师详细了解各种电器的使用方法等等。

3、做好安全检查工作

检查工作是保证日常活动安全的重要环节。各级各类幼儿园每学期初根据评估标准进行全面检查,及时排除安全隐患。近几年我们把安全检查工作作为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列入学前教育工作计划要点之中,大家都按要求认真执行。定期安全检查,不仅是我们每一个教育者保证幼儿安全活动的职责,同时还能让我们更有效的将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之中。幼儿园应设后勤主任,后勤主任专门负责园舍各种设施及环境安全,和园长定期对室外大型玩具、房屋、电器、门、窗、桌、椅、床、暖气等进行检查,随时处理安全隐患,幼儿的一切设备要牢固、简单、安全、没有尖角和裂缝,器械放置的位置必须安全,如器械之间、器械与墙壁或树干之间应有一定距离,太近了易发生意外伤害。

4、加强接送幼儿车辆的管理

幼儿入园应本着就近的原则,确需接送幼儿的幼儿园使用的车辆要具有交警、交通部门核发的营运证、行驶证以及各种年检、保险手续以及交警颁发的统一标识等,要真正做到车不超载,有保教人员随车看护等。严禁使用农用车、报废车、拖拉机和无证、无牌、无营运手续的“三无”车辆接送幼儿。

5、加强有关安全通知、文件的学习

平时无论是上级下发的安全通知、文件,还是从报刊上看到的、网上下载的安全知识,无论事大,还是事小,园领导都要及时组织教师学习、讨论,使教师从中吸取经验教训,避免在工作中造成相同的危害。

二、加强责任感,教职工要担负起对幼儿安全负责的重任

幼儿园要完成保育和教育的双重任务,保证幼儿的安全是最首要的工作。因此要严把“六关”,“六关”指的是晨、午检关,接送关、午睡关、户外活动关、用车接送幼儿的护送关和门卫关。

晨、午检关时,要严格做到“一摸二看三问四查”(一摸:有否发烧;二看:咽部、皮肤和精神;三问:饮食、睡眠,大小便情况;四查:有无携带不安全物品,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晨、午检非常重要,不能使其流于形式,检查一定要认真细致。接送关是严格《幼儿接送制度》,家长来接幼儿离园时,把接送卡交给老师;家长送孩子入园时,老师再把接送卡给家长。

幼儿午睡时,值班老师要认真看护,不要离开寝室,更不要睡觉,要加强巡视,看一看是否有睡觉不老实的幼儿,被子没盖好的,腿搭在床沿上(防止掉下来)。夏天点蚊香要远离燃烧物,防止发生火灾。

户外活动时针对幼儿经常发生摔伤、碰伤等情况,教师要教育幼儿万一摔倒时,要用手撑一下,以免摔伤脸;滑滑梯时,双手扶好,不能撒手;荡秋千时,不能站在小朋友的身后。上下楼梯时,走路要按规则,扶好扶手靠右走,不拥挤不打闹。教师带班时一分钟也不能离开幼儿,组织幼儿户外活动时,不得聚集闲聊。注意调节幼儿活动量,防止因幼儿活动量失控而跌伤。幼儿在玩大型玩具时,教师要在旁照顾或监护,保证幼儿在教师的视线范围内。

用车接送幼儿时,随车看护教师要认真细致,要确保幼儿上下车安全,待确定幼儿全部上下完车后再关车门,千万不要将幼儿落在车上或车下。

把好门卫关,加强门卫管理,门卫全天候不得离岗,定时锁门,做好外来人员的登记制度,非本园工作人员和家长,严禁入园,不要让幼儿独自离园。

三、创设安全的幼儿园环境

1、活动场所

室内地面要防滑,最好采用木地板,户外活动场地要平整。椅角、桌角、墙角以圆角为宜,以免跌伤和发生碰伤。幼儿出入的门应向外开,不宜装弹簧,在门缝处加塑料或橡皮垫,以免夹伤手指、脚趾。窗户、阳台、楼梯应有栏杆,栏杆应采用直栏,高度不低于1.1米,栅栏间距不大于11厘米,中间不设横向栏杆,以免幼儿攀登。活动场所应有安全通道和出入口,应有消防灭火装置和报警装置。幼儿园房舍应远离马路、江河、危险品仓库、加油站等,以免发生车祸、溺水等。水池、地下水管道、水沟的地面出口均应加盖,以免幼儿失足落入。

2、生活用品

幼儿用床应有床栏。热水瓶、热锅、家用电器、火柴、打火机、剪刀等应放到幼儿够不到的地方,以免发生烫伤、触电、割伤。冬天安装烤火炉应具有安全设施,如烟囱、通风窗等,同时注意烟囱接头是否漏气,并定期清扫,以防堵塞而引起煤气中毒。炉子旁应有护栏,暖气应加防护罩,以免烫伤幼儿。

室内电器插座应安装在幼儿摸不到的地方(要放在1.7米以上的地方),使用拉线开关或用插座绝缘保护罩,电线应用暗线,以免幼儿接触。要经常检查电器、电线是否漏电。

3、玩具

给幼儿选择玩具除了根据年龄特点,还应符合安全要求。不给幼儿体积小、锐利、有毒的玩具及物品。如珠子、扣子、别针、图钉、硬币、小刀、剪子等,以免让幼儿塞入耳、鼻、口中,造成耳、鼻、气管及食管异物,或引起刺伤、割伤及中毒等。

4、食物

为防止发生食物中毒,应确实加强食品卫生管理。幼儿食品应严格选择,保证新鲜无毒。有毒、腐败变质以及过期的食品不能食用。

四、加强幼儿的安全教育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告诉我们一味的保护幼儿,不如积极的教给孩子避免伤害的知识和方法,增强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

1、幼儿安全自我保护教育的内容

(1)知道玩电、玩火、玩水的危害性

不玩弄电源插座、插头、电线;不玩火柴、打火机;不在水池边玩耍,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摸开水和煮开的汤;雷雨天不在室内看电视、不站在树下,防止雷击。学习触电、起火、落水时自救的简单技能。

(2)养成不将东西放入口中的习惯

不捡地上的东西吃,不吞吃非食物的东西,不把钱币、玻璃球等小东西含在嘴里,不乱吃药。

(3)不携带危险物品

如小刀、针等锐利的器具。

(4)外出活动时注意安全

要整理好衣着,穿好鞋子,系好鞋带,以免活动时绊倒发生危险;不随意离开集体,不随便采摘花果、抓捕昆虫,以免中毒或被咬伤,等等。

(5)遵守运动和游戏规则

运动和游戏时,应按一定顺序进行,避免碰撞;掌握使用运动器械的正确方法,遵循安全规则,不做危险动作,不相互推拉,走路奔跑时要注意四周是否有障碍物等。

(6)防拐骗

不吃陌生人的东西,不要陌生人的钱物,不听陌生人的话,不跟陌生人走。不擅自离园出走,不单独外出,人多拥挤处要与大人携手同行。学会遇到坏人和走失时求救的方法。

(7)学习认识交通标识,遵守交通规则

过马路走人行横道,横穿马路不慌张,注意看清左右有无来车;不在街上乱跑;乘车时,不可将头、手伸出车外,要扶好车上的把手或系好安全带。

(8)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包括不吃腐败变质、不干净的食物,吃饭时细嚼慢咽、不打闹奔跑。

(9)学会打求救电话

包括119火警电话、110报警电话、120医疗急救电话。

2、幼儿安全自我保护教育的途径

(1)开展主题教育

将幼儿安全教育纳入正常的教学内容,开设安全教育课,有教案,有教学计划,有教学总结,有记录,采用儿歌、故事、童谣等形式,结合实际,使幼儿系统的学习掌握安全自护教育的内容。

(2)游戏模拟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将自我保护的学习内容融入游戏之中,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巩固生活技能。如:通过表演游戏,使幼儿懂得在车站等车时,要站在站台上,不要站在马路沿石下等车;乘坐公共汽车时,注意不带宠物上车,不吃棒棒糖、冰棍等食物,不往车上车下乱扔东西,不把手和头伸出车窗外等常识。组织角色游戏教育幼儿独自在家时,不能让陌生人进入,当发生小偷撬门偷东西时,要赶快打电话报警。通过“火灾逃生自救演练”教育幼儿遇到紧急情况不要慌张,不怕危险,使幼儿掌握基本的逃生自救的方法,避免拥挤踩踏。培养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和爱惜自己生命的情感等等。

(3)案例分析

如可以通过电视报道火灾等实况,进行案情分析,使幼儿体会到火灾的原因和危害,学习火灾发生时自救的方法和技巧。

(4)随机教育

教师对幼儿生活中遇到的不安全行为应及时制止,随时发现随时处理,随即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

五、重视“家园”配合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致而复杂的任务。”要保证幼儿的安全,只靠幼儿园是不行的,只有做到家园配合,才能培养幼儿良好的安全意识。有些“幼儿安全知识”是在家中进行的,教师不便于指导,因此,要通过家长会、家园联系专栏等形式教会家长,让幼儿在父母的帮助下,掌握一些在家中的安全自护知识,再是教给家长接送幼儿时的安全常识。

六、加强春、秋游活动中的安全保障

大自然是孩子的天然课堂,为了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引导孩子发现大自然的变化魅力。在春秋时节,教师们经常带孩子走出幼儿园,走进大自然,去探索大自然的无穷奥秘。在组织春、秋游活动时,为了防止自然环境对幼儿造成的伤害,减少和杜绝幼儿安全事故的发生。可制定以下内容:首先,在活动前,教师详细考察活动的环境,观察了解活动的交通路线,保证幼儿的交通安全。其次,在考察完活动的环境、交通路线后,制定一份详细的活动计划,计划内容包括:到哪里去?怎样去?带些什么东西?去了干什么?去与回的时间等等。然后,对幼儿进行活动前的安全教育,时刻提醒幼儿注意安全。再是经常清点人数,防止幼儿走失。

总之,“安全重于泰山”,抓好幼儿园的安全管理工作,关系到全体幼儿的生命安全,牵动所有幼儿家长的心,也是决定幼儿园的前途命运的大事。因此,幼儿园应不断完善安全制度,强化广大教职工的安全意识,为幼儿身心得到健康发展撑起一片蓝天。

第五篇:室外亲子互动环境的空间设计论文

摘要:亲子互动是近年来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现今,我国由祖辈家长们照顾孙辈的情况极为普遍。为了祖孙能更好地交流互动,就需要具备一定的空间,由于室内空间功能单一,室外的亲子互动空间可相对提供更多空间形式及更多的亲子互动行为方式。文章通过对居住区居民及居住区室外活动空间现状的调查,研究祖辈与孙辈的心理及行为活动,对现有的亲子互动活动进行分析,得出亲子空间设计定位,为今后的室外祖孙亲子互动环境空间提供参考。

关键词:亲子互动;隔代教育;亲子游戏;互动空间

引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生活节奏加快,新一代的父母在对子女身体健康关注的同时,开始关注子女心理健康问题,而关于亲子互动话题也逐渐被重视。亲子互动空间并非单纯满足儿童游乐需要的玩乐空间,也并非为满足成人大众休闲需要的公园或广场,而是指同时满足两者的心理需求和行为方式。但由于生存竞争加剧,年轻的父母们教养子女的时间和精力越来越少,隔代教育现象愈演愈烈。根据中国老龄中心的调查,目前我国帮助子女照顾孙辈的老年人比例达66.47%。由于各种原因,祖父母们自觉地成为全面照顾第三代的“现代父母”,这种由祖辈对孙辈的抚养和教育称之为隔代教育。室外互动活动能够促进亲子间的情感交流,在活动中使祖辈与孩子互助互长。室外互动活动可以丰富祖孙们的闲暇生活,并能使孩子与祖辈的身体得到锻炼;活动中可以发现生活的乐趣,对未来的美好生活充满信心;可以挖掘孩子们的探索能力,满足其好奇心、在游戏过程中获取知识;抚慰祖辈孤寂的心灵,创造欢乐和谐的亲子氛围;增进亲子间的感情,使孩子与祖辈更加融洽的相处;可以培养孩子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目前关于该方面的研究仅仅限于父母与子女间的研究,而关于祖孙互动研究没有,本研究正是基于该目的,通过研究祖辈与孙辈心理及行为活动、当前国内室外亲子互动空间环境,对现有的亲子互动活动进行分析,定位适合祖辈与孙辈间的亲子室外互动游戏项目。为今后的室外亲子互动环境空间提供参考。

一、研究方法

首先,通过对大连开发区课外学习中心上课家长和上课儿童的问卷内容进行当面调查。其次,选取大连开发区有代表性的居民区为研究对象,采用实地现状调研方法,对场地情况、活动设施及整体环境进行评估,最后通过对儿童和老人的心理行为进行分析与之比较,得出设计方向。

二、室外亲子互动环境空间分析

(一)问卷调查

通过对辽宁省大连市开发区内几处居住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得出:家长中,以老人带孩子的数量居多,且带孩子的中老年人年龄多集中在55至65岁之间;大部分老人带孩子活动的时间为上午10:00以后与下午16:00以后,每次活动时间为30分至60分左右;所带孩子年龄多集中在4至12岁;其中41%为男孩,59%为女孩;老人带孩子的活动场所以居住小区内部活动空间为主;由老人带领孩子在小区内活动时,大部分老人处于在孩子身旁照看,观望的状态;房型多以小区式的小高层为主,大部分老人与孩子对居住小区的整体环境满意,但认为活动场地不能满足需求;大多数老人与孩子表示愿意一起活动。

(二)现状调查

通过分别对大连开发区低端老旧型小区、中端传统围合型小区、中端新型小区、小型公寓类、高端品质型小区,进行调查对比得出,居住区内由老人替子女照看孩子的社会趋势已经产生。老人带孩子的活动场所在居住小区内部居多,大部分居住区(除高端居住区)内活动场地不足、活动设施较少、单一,大人和孩子活动区域分离。

(三)亲子互动活动分析

通过资料收集,对现存的亲子互动活动进行优劣式分析,结果表明:室内活动空间具有较为安全、受环境影响较小、纪律性强等优势。劣势表现在空间封闭、活动范围小、空气质量差等因素。对比室外空间则具有场地空间开放、活动范围大、活动内容丰富、更利于强身健体、直接接触自然环境好、交际圈广等优势。但其在室外活动,安全系数低,容易受天气限制。现存问题有亲子互动的主动性弱(被组织),存在临时性与不确定性。活动场地多为公园、广场、景区(不便利),多为集体活动,缺乏小团体或单独的沟通交流(亲密性差)等劣势表现。

三、老人和孩子心理与行为分析

为了进一步探讨室外互动空间环境设计,就有必要针对老人和孩子进行心理与行为方式分析。通过文献及网上资料调查可知,老人的心理特征多表现为孤寂、失落、任性、怀旧等。他们的行为特征具有脑功能下降,记忆力衰退;焦虑,情绪不稳定;言语、行为幼稚,拒绝听逆耳良言;集聚性强;喜安静、惧孤寂;能接受较为轻松的体育运动。而孩子的心理特征很多,如:依赖、敏感、活泼、猜疑、好奇心、胆小等。他们的行为特征则分为四个阶段,幼儿期动作能力增强,语言能力发展,可有效地进行听、看、触摸等行为,具有感知空间能力;学龄期观察辨别事物能力增强、动作协调能力不佳、对新鲜事物好奇、表现欲强,具有探索空间能力;少儿期精力充沛、趋向于体育运动、善于操作规划设计游戏、与人合作,具有合作空间能力;儿童期有一定的思维能力、自主性强、并希望得到认可,富有想象力、集体活动增多,有想象空间的能力。

四、室外互动环境空间设计定位

通过对祖孙心理行为和行为特征的分析及对中老年人和孩子的需求和情感的相互关系分析中总结得出:只有在老人与孩子的互动活动中,才能满足他们的情感行为需求,促进彼此情感交流、在互动活动中互助互长。而在进行亲子互动空间设计时应该是以沟通交流及锻炼身体为基础,以设计游戏项目为实现途径,以老人与孩子和谐相处为最终目的。如图1所示:游戏项目包括动脑“思”(思考:开发智力);动眼“观”(观看:洞察能力);动嘴“讲”(讲话:沟通能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动手“做”(制作:动手能力);动脚“炼”(锻炼:运动能力)。在游戏中,使孩子与老人通过身体各部位接触,体会生活,感受自然,锻炼健康的身体,磨炼坚强的意志,培养自信的人格,从而增进亲子间情感交流。

五、应用设计

选择位于辽宁省大连市开发区的红梅小区。以亲子互动为主要方向,通过各类游戏项目的设计,增强祖孙间的交流与感情。小区内分为四个游戏模块,依次进行项目设计。模块一中游戏项目针对老人与孩子博弈,主要有“滚动的比拼”“你会拼吗”。运用的地铺成棋盘(格)装,棋子为装有滑轮的绿植器皿;通过移动棋子改变静态的景观形式,重新塑造新的局部空间。你会拼吗游戏的设置方式是设置分割坐凳,坐凳下装有滚轮;运用七巧板分割法,老人与孩子可通过重新组合,变换坐凳的样式,创自己喜爱的小空间。通过推、拉、移动下棋来完成互动,主要是锻炼孩子与老人的臂力,增强身体素质、满足孩子的好奇心理、提高洞察能力,增强其记忆力与思维能力,在拼组游戏中,使老人仿佛回到儿童时代,经历一种愉快的动脑体验,进而相互交流,增进感情。模块二中游戏项目是“为你作画”。是以可进行反复涂改的白色曲线材质制作成涂鸦墙,设置在绿植旁,矮墙上有多个可旋转打开的窗户;不但可以利用借景进行绘画,还可以利用隔板后方的绿植氛围进行框景;老人与孩子可以通过推、拉、旋转、绘画、涂鸦等方式共同完成作品;可作为孩子游戏时的遮挡,锻炼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为老人排解郁闷,缓解情绪、消除老人与孩子的代沟。模块三中游戏项目是“我想对你说”“你教我认“。设置方式是在空地上放置喇叭状空心的钢管,利用固体传声原理制造的传声雕塑,可以通过传递悄悄话,尽情地表达彼此的感情;你教我认游戏的设置方式是在平坦的空地,周围设置发光坐凳,地面以国家地图为铺装打造一个小的交流空地;集聚、组团聊天、晒太阳是老人与孩子不可缺少的活动形式之一,地铺形式,可以使老人与孩子共同参与游戏;通过站、坐、跑、跳、说(老人教孩子识路)等互动方式锻炼孩子的语言沟通能力和与人交流能力,提高孩子的安全意识、在交流中,为老人排解郁闷,缓解情绪。模块四中游戏项目为“陪我一起走”“一起学习吧”。灵感来自跷跷板设计,利用微地形,制造成高低起伏的形式,通过镶嵌平衡踏板体验平衡能力,当老人与孩子拉着手,一起配合走过时,充分感受团结协作的力量;通过手拉手、一起走的互动方式,增强平衡能力、增加老人与孩子之间合作的机会,在游戏中得到合作的乐趣;一起学习吧游戏的设置方式是用木材搭建单杠,下面用木桩围合沙坑(沙坑中可放置小型字母、数字等小雕塑),在垂钓的体验中学习知识,通过说、讲、游戏比赛的互动方式,增强孩子的学习能力,垂钓时,更加磨练孩子的意志力,使老人与孩子体验收获的喜悦,自豪与成就感、还可以在堆沙的过程中,培养孩子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结语

在社区环境内设置亲子互动空间不仅是作为日常利用的休闲、娱乐公共活动空间,还是联系家人与子女的纽带,而根据立地情况以及老年人和孩子的心理行为特征设置可进行互动的游戏项目就变得十分重要。所以在进行互动空间环境设计时必须立足于该地块的立地条件,考虑居住者的心理行为需求,合理、科学、人性化地进行设计,才能创造出真正适应老人和孩子互爱互动的环境空间。

参考文献:

[1]马德峰.亲子互动的现状及问题[J].社会,2003(7).[2]李赐平.当前隔代教育问题探析[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8).[3]李希博.户外景观环境中亲子互动空间设计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1.[4]王新.儿童游戏空间景观要素的应用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5]黄云.谈谈如何建立良好的亲子互动关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30):227.[6]黄奇琳.住宅社区环境的亲子情景空间设计研宄[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0.[7]肖哲涛.西安市住区儿童日常生活的户外活动场所规划设计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

下载教室空间环境与幼儿互动的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室空间环境与幼儿互动的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室环境布置(大全)

    教室环境布置 一、意义 教室布置是美化育人环境,建设班级文化的重要手段,是开展素质教育的渠道之一 ,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道德品质的形成以及品德情感的熏陶起潜移默化的作用。......

    教室环境调查报告

    教室环境调查报告 教室环境调查报告1 一、调查时间:xx年3月2日~10日二、调查地点:西流河一中校园及周边摊点三、参加人员:初二环保小组成员及部分教师代表四、调查方法:考察与调......

    多媒体教室远程互动方案

    多媒体教室远程互动方案 方案概述 班班通-多媒体教室远程互动方案是以多媒体远程教学系统为平台的方案,利用互联网进行远程互动教学的授课平台,有利于促进区域内或者异地城乡......

    人与环境、建筑、空间[推荐阅读]

    校园文化建设 摘要: 大学校园的物质环境可以在短期内建成,但校园的文化环境建设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校园的规划及建筑设计中引入情境建设的方法,通过塑造不同类型的情感空间......

    会展与酒店业互动发展研究

    会展与酒店业互动发展研究 马勇/陈静 【专题名称】旅游管理 【专 题 号】F9 【复印期号】2004年04期 【作者简介】马勇(1958-),男,湖北大学旅游发展研究院院长,湖北省旅游开发......

    如何建构有效的教师与幼儿的互动

    如何建构有效的教师与幼儿的互动 摘要:在幼儿园中,师幼互动是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中最核心的人际互动,它构成了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主、平等的新型师幼互动是双向的,既......

    环境教育与幼儿发展

    环境教育与幼儿发展鄞州区首南街道中心幼儿园 章军波 马克思说:“人创造了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了人。”可以说,人是环境的产物,特别是对以实际操作活动和直接经验为心理发展基础......

    基于智慧教室环境的个性化教学实践研究

    基于智慧教室环境的个性化教学实践研究 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目的、意义及其所要解决的问题 国家《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在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