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环境教育与幼儿发展
环境教育与幼儿发展
鄞州区首南街道中心幼儿园 章军波 马克思说:“人创造了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了人。”可以说,人是环境的产物,特别是对以实际操作活动和直接经验为心理发展基础可塑性强的幼儿来说,受环境的影响更大,环境对其身心发展起着交互作用,是个体心理发展的根本途径,幼儿是在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得以发展的。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创设,并有效地利用环境,促进幼儿的发展。”环境作为幼儿园教育的一项重要资源,在《纲要》中被提到较为重要的地位。它要求教师不仅要创设,更要充分、有效地利用好“环境”这一教育资源,“促进幼儿的发展”。
以前在对环境的认识上,我们教师偏重于物质环境的建设、只重视装饰布置教室、活动室不惜花气力、花财力,而在教育过程中却忽视良好心理环境的营造。对幼儿教育缺乏耐心,训斥指责的情况多,引导、帮助的时机少,幼儿对老师始终存有一种畏惧心理。这样很难使教师精心布置的物质环境产生预期的教育效果。幼儿园环境布置表面看来整齐、美观,有的甚至花里唿哨,很具有观赏性,但实用价值不高。原因在于这种环境布置单纯从教师的设想和愿望出发,很少考虑到幼儿的兴趣、需要及现有发展水平,因而环境布置失去了影响和促进幼儿发展的教育价值。
针对以前的误区结合新的教育理念,本学期我在班级的环境创设中,根据幼儿的年龄、从幼儿的角度出发,积极进行环境创设,让每一块墙面能说话,能为每一个主题活动服务,能使幼儿在环境中学习,促进幼儿发展。
一、创设生机勃勃的植物角、动物角,丰富幼儿的学习生活、拓展幼儿的知识面、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开学初,我收集了大量的废旧物品,利用各种盒子、泡沫箱作为种植园地的材料。秋天是个万物成熟的季节,我抓住这个有利的时机,搜集各种植物种子,同时发动幼儿回家帮助搜集大小、颜色、形状不同的种子,其中一部分是我们比较常见的,还有一些是比较陌生的,孩子难以认出,如:菠菜、萝卜、白菜的种子等,较雷同的它们放在一起帮助幼儿认识,并在各种盒子中分别放一些水或者泥土让各种种子发芽、长大,让幼儿观察哪种种子发芽快,长大后是怎样的?通过记录本、每周一次的观察后记录在记录本中,并在放学回家中介绍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听。
第二篇:教育笔记:让环境追随幼儿的发展
教育笔记:让环境追随幼儿的发展
《纲要》指出“儿童是在适宜的环境中,以主动、积极、内涵丰富的活动为基础,获得全面和谐发展。”儿童是独立的,发展着的个体,如何活动室——幼儿在园一日活动的主要场所,对幼儿的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何使幼儿成为环境的主人,体现幼儿为主的思想,我在活动室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让幼儿成为环境创设的主人
传统观念在环境创设方面,往往是教师精心设计打造环境,虽然教师绞尽脑汁、费尽心机,把活动室打扮得形式多样、十分精美,但还是不能引起孩子的兴趣,是什么原因阻碍孩子的兴趣呢?因为在环境里有着太多的成人味,根本没有孩子的自主,更没有孩子创造的空间。
新的学期里,我改变了以往的方法,在开学初不象往常那样急于布置新的墙面,而是考虑幼儿兴趣和关注点,并将这份“差使”抛给孩子,先让他们观察说说我们现在教室里的环境怎样?你看了有什么感觉?你有没有什么想法?怎样使我们活动室的墙面漂亮?等一列问题。顿时活动室里沸腾了,孩子们都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有的说:“画狮子、老虎、长颈鹿„„”让活动室变成动物园;有的说:“画一个‘海底世界’吧。”;还有的说:“元宵节到了,我们都要去赏灯,还有许多民间艺人在挑花担、舞龙、打腰鼓„„我们把他们请到活动室来吧!” 孩子们都觉得这个注意好,也符合主题活动内容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然后,孩子们分工合作,自由选择,有的画赏灯;有的画舞龙;有的做彩链;有的利用废旧材料制作灯笼;还有的从家里带来了各式各样的花灯都布置在活动室„„在孩子们的策划下,把具有浓浓民俗风味的节日请到了我们活动室,孩子们互相欣赏着自己设计的作品,享受着成功的喜悦。虽然画面的内容并不漂亮,但在这过程中我们把布置环境的主动权还给了孩子,使孩子成为了环境创设的主人。
二、环境与幼儿互动
1、充分利用每一幅墙饰
墙面的设计布置除了要根据幼儿的兴趣、年龄特点,我们还根据主题活动的实施过程,不断地更新,引导幼儿根据主题设计每一幅墙面,体现主题活动内容,如:在“美丽的春天”的主题活动中,教师先带领孩子去寻找春天,去踏青,让孩子感受到春天万物苏醒;树儿都长出了嫩芽;尖尖的笋儿又从泥土里钻了出来;桃花、梨花、迎春花都开了。接着,带孩子去摘马兰头、放风筝、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春游等,并伴随主题活动的发展,逐步丰富起来,到处都是孩子们留下的足迹,有孩子根据主题创作的作品,有活动精彩瞬间的照片,有和爸爸、妈妈一起制作的亲子作品,有随主题活动的不断深入而产生的精彩对话,生成的活动等等。
由于活动室里经常有新的内容展现出来,家长们的注意力也被这一幅幅会说话的墙面深深地吸引了,对主题活动的关注程度明显增加了,原先请家长配合收集的材料参与率不高,如今都能积极参与收集各种与主题相关的资料,加入到幼儿的讨论并帮助幼儿丰富经验。
2、提供丰富多样的操作材料
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总是在周围环境的互动中产生,若在活动室中创设一个有益于幼儿探索和学习的环境,不仅能提高孩子动手操作的能力,想象力、创造力、求知欲也会得到发展,在主题活动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根据主题的发展及幼儿兴趣的需求,在各活动区投放相应的材料,随主题的发展不断地调整,让幼儿在操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取丰富的知识、经验。如在“可爱的动物”主题活动中,孩子们对老师用编的辫子粘贴的动物图案很感兴趣,我就及时捕捉孩子这一兴趣点,在活动区投放各种动物的图案,还提供不同材料的绳线,供幼儿操作。有了教师的支持和丰富的材料,孩子们的兴趣就更加高涨,在编辫子的过程中,孩子们学会了合作、分享、谦让,更学会了互相帮助。有的孩子对长线编辫子感到困难,我就及时为他们提供短线,使他们同样体验到成功,在操作活动中,孩子们的动手、合作、交往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3、丰富的自然角
自然角不是单一的摆设,而是室内环境的一部分,其中也隐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原先自然角以摆放为主,故显得下挤上空,我就利用雪碧瓶、动物笼等悬挂,特别是悬挂装有水的透明器,其中动、植物的成长变化可一目了然,孩子们为此而感到兴奋,他们会为大螃蟹、大龙虾生了许多小螃蟹、小龙虾而拍手祝贺,互相告知;也会为大蒜生了许多胡须而感到奇怪、惊讶。同时我也十分注重自然角内容的丰富,如把青菜同时种在水里、沙里、土里,让孩子观察它的生长;把两颗种子同时种在两个盆里,一盆自然环境中生长,另一盆在纸盒上挖个洞,并用纸盒套在花盆上,让孩子观察、发现、讨论,最后得出结论等,激起幼儿观察探索的兴趣,丰富幼儿的感性认识。为了充分发挥自然角的功能,我还利用自然角上动、植物标记进行讲解,把种子、蚕宝宝等的生长过程用图画的形式记录下来,幼儿通过每天比较、讲述、记录,既增长了知识,又发展了语言表达力,绘画技能也得到了提高。
自然角是属于孩子们的,因此,由孩子们担负为这些植物浇水、施肥捉虫、喂食、换水、清理等护理、饲养工作,这样不仅培养了孩子热爱劳动的优秀品质,也激发了孩子热爱动、植物,关爱 生命的良好情感,从而也体现了孩子是自然角真正的主人。
4、适时提供物质材料,根据课程内容调整相适应的环境设置
幼儿很喜欢摆弄和操作物体,幼儿的认识能力正是在其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获得发展的。幼儿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对世界的认识是感性的、具体的、形象的,常常需要实物和动作的帮助,环境的创设要服从教育目标,因为墙饰布置和区角中都集中体现本主题的课程内容。比如在《春天》的主题活动中,通过观察花草树木的变化,表现春天的美。中班下学期的幼儿已有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他们能看出物体的特征和变化,但观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比较弱。因此设计通过找春天的活动让幼儿自己发现春天花草树木的变化,变被动观察为主动探索。活动中要求幼儿向教师讲述自己的发现,是为了提高幼儿观察的兴趣和的意性,而且观察活动与语言表达相结合可以促进幼儿的思维能力,提供一些废旧材料让孩子们自己去制作、发现,是为了让幼儿持久探索、关注春天自然的变化,同时也可以使幼儿逐步积累有关春天特征的经验,提高幼儿对环境变化的敏感性。幼儿在制作活动中表现出超常的合作与互动,彼此帮助,全神地投入主题活动中,(墙面环境的创设幼儿真正参与到环境的创设中去,教师的角色就会从原先创设手段,更多的是适时介入)所以,我们要努力将教育目标和内容物化,将期望幼儿获得的知识经验蕴含在物质环境之中,可通过观察、询问、提供情境或材料等手段来了解幼儿的兴趣和需要。
5、利用区角活动,使环境活起来、动起来。
为了使每一位幼儿都能按照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活动的内容,我班开设了区角活动,充分利用教师及走廊等空间,依据幼儿全面素质的发展需要,开设了各个区角。作为一种开放性的幼儿主动学习的教育活动,区角活动一直受到班内小朋友的欢迎,它为幼儿的感知、操作、学习提供了更广阔的天地,而且幼儿轮流到各个角,这样每次的环境创设都有不同幼儿的作品,环境相对来说也有变化,可以使环境动起来、活起来,达到人人参与的效果。
三、环境创设的互动性,给予幼儿敢说、敢动手的氛围。
教师动手动脑多,幼儿参与机会少的现象。而这些环境的创设只考虑了教师的设想及愿望,而忽视幼儿的兴趣和现阶段的发展需求。因此,环境也失去了它应有的教育价值。只有教师转变观念,多关注孩子,观察孩子的兴趣点及需求,然后多倾听孩子对于环境的所思、所想,给孩子提供适度的支持,激发他们与环境互动起来,使他们成为环境的主人,才能真正促进幼儿的发展。因此,有些老师利用教师墙面的空间创设了光荣榜、绘画展等园地或让孩子参与创设,为的是展示幼儿的学习结果或让他们能大胆的自我表达。如在讲述活动的版面“我爱吃的水果”,及研究性游戏版面“好吃的蛋糕”等,幼儿可以和教师一起准备材料,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他们所想的、所要做的尽量去满足。通过收集各类图片、杂志、照片、绘画、手工等多种手段来布置环境,这样幼儿在尽情的说说、剪剪、画画、贴贴中积极大胆、自主的去表述去展现。所以,教师不仅要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环境的同时,也要为他们提供多与环境互动的学习机会。
陈鹤琴先生说过:“怎样的环境,就得到怎样的刺激,得到怎样的发展。”环境是幼儿成长的需要,是儿童的益友,是孩子们感兴趣的事,作为教师应积极创设幼儿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活动情景,充分挖掘和利用环境中的教育因素,最大限度地发挥环境的教育功能,从而让幼儿的发展在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得到促进。
使每个独立体能发挥最大限度的潜能,就需要老师的支持、引导。
第三篇:实施环境教育,促进幼儿发展
实施环境教育,促进幼儿发展
一、问题的提出: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得到发展。”我们知道幼儿的发展是其个体因素与周围环境主动、积极地相互作用,而幼儿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则是在活动中实现。从本质上看,幼儿教育就是一种环境的创造,环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越来越大地发挥其应有的教育价值。因此,幼儿园的环境创设要起源于幼儿发展的需要,通过活动服务于幼儿发展的过程,其成效最终反映在促进幼儿发展的结果上。
我园历来重视环境的创设:教师的创意独具匠心,其美观性独具特色,但以前的环境创设更多注重的是装饰和美观,切环境的内涵狭窄。随着对《规程》的深入理解和教育观念的更新,我们在充分挖掘环境的教育价值的基础±,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环境的内涵,更加重视那些实际上对幼儿产生影响而未被列入“计划”之中的教育影响,将教育的影响范围加以延伸和扩展,真正将《规程》精神转化为教师的教育行为并落实到促进每一个幼儿的发展上。经过几年的潜心研究与实践,在实施环境教育的过程中,以“健康、童趣、和谐、发展”的环境有效地促进了幼儿的发展。
二、研究的依椐
1、认知——建构主义理论基础。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创立的关于对世界的认识,从而使自身的认识结构得到发展。儿童与环境的互乡作用及两个基本过程。即:同化和顺应。“同化”是指个体的认知结构因外部刺激的影响而发生改变的过程。儿童的认知结构就是通过同化和顺应过程逐步建构、逐步形成起来的。
2、主体——儿童为中心的理论基础。杜威实用主义的教学论体系告诉我们:“儿童有本能的好动倾向,一切知识都是来自个体的直接经验。”而“人们最初的知识,最根深蒂固保持的知识,是关于怎样做的知识。“那末,幼儿园的教学就是以幼儿社会活动为中心,把幼儿在“想”和“做”的过程中获得的主观经验作为确定教材、教法及整个教学过程的基本毒则。同时还要创设相应的环境,给幼儿一些事情去做,而不是给他们一些东西去学,幼儿在“做事”的过程中进行思维、学习、积累经验。杜威的儿童中心论提出:新的教育“完全以儿童的自动为主”,“以儿童的需要为转移“。儿童为中心,实质上是以儿童兴趣为中心,提出好的教育“从生活中学习”,可以说教育即生活,他要求学校把教育与儿童眼前的生活融合一体,教会儿童适应眼前的生活环境。我园“实施环境教育,促进幼儿发展”的提出就是借鉴“儿童中心论”,在实施上真正将幼儿放在主体地位,同时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而进行的实践研究。
3、环境——蒙台梭利认为,“儿童的发展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进行的,因此应该重视环境的创设,即为儿童提供一种有准备的环境。”陈鹤琴先生也一贯主张“把大自然、大社会作为出发点,让儿童直接向大自然、大社会去学习。”并且认为,大自然、大社会才是一本真正的书。大自然大社会这本书是一本“活的”书,因为它具有感染儿童心灵的力量。我们在实施环境教育促进幼儿发展的过程中,则合理的借鉴两位教育家的观点,充分利用周围环境中的有利条件,将教育目标蕴含在环境中,使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得到发展。我们主动与外界结合,选择、组织、吸取其中有教育价值、有意义的因素,在此过程中扩大幼儿园对家庭、社区的影响,通过外部大环境和幼儿园环境的结合,构筑开放的幼儿教育基地.三、研究与实践
(一)深刻理解环境内涵,创设良好的幼儿园内教育。
广义环境观指出:幼儿园环境是指幼儿园教育赖以进行的一切条件的总和。它既包括人的要素又包括物的要素:既包括幼儿园的小环境,又包括与幼儿园教育相关的园外的家庭、社会、自然的大环境。这一理论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认识、思考、实施、发展幼儿园教育的广阔视野和思路,它从一个角度体现了大教育观的精神。时代要求幼儿教育必须从封闭的范围解放出来,扩展到家庭与社区,必须与社会紧密结合。当然,这种结合应当以幼儿园自身的建设为前提,创设良好的幼儿园内环境是创设良好环境的基础。
1、注重环境立美
几年来,我园一直注重园内大环境的营造与幼儿发展方向的和谐、统一,努力把创设优美的文化环境氛围放在首位,从建设实施、花草树木到物品色彩、搭配排列都使人产生美的享受,塑造人美的情怀。做到环境中时时有教育,处处有美育,用环境熏陶、感染幼儿,对幼儿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们还亲自动手,绘制幼儿喜爱的小动物做墙饰,用废易拉罐、快餐盒制成风铃,设计出美观、富有童话色彩的大型玩具,供幼儿游戏。更重要的是我们还为幼儿捉供了主动参与环境创设的机会。将每一位幼。儿用快餐盒制成的过山车,点缀在幼儿园的上空,使每个孩子都能找到自己的车并体验做为幼儿园小主人的快乐。
让环境成为孩子发现学习的天地。美化外部大环境,注重了孩子兴趣需要,让孩子去观察参与对环境的评价并想办法。例如:冬季来临,花坛内的花己枯萎,教师们带领孩子户外活动时,孩子们发现花坛很不美,有的孩子提出要装饰美化它,大班孩子写了倡议书,全园小朋友动手折了干余件纸工,并组织了放飞“我的理想”系列活动,孩子们将写满“我的理想”的纸工作品布置在花坛上,并命名为“心愿天地”现已成为孩子们倍加关注的活动环境。环境创设是教师与幼儿合作、幼儿能以小主人的身份亲自参与的教育过程,这一过程将向幼儿传递一个对其终身成长都极为重要的信息:“我们能影响自己的生活呈我们的力量能使环境发生改变!”
2、坚持目标定向准则
强调教育环境的先驱蒙台梭利曾说过;“在教育上,环境所扮演的角色相当重要,因为孩子从环境中吸取所有的东西,并将其融入自己的生命之中。”因此,环境的目标意识是非常重要的,为幼儿创设学习环境必须遵循目标要求,最大限度地体现教育目标。特别是教师在布置活动室中的墙饰或准备活动区材料时,必须衡量某些重要的目标和理念,是否能在这样的环境中全部达成,这样才能引导幼儿在与环境、材料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达到或完成教育目标。我们的第一次环境创设都是在与幼儿共同的商讨中,确定方案,将设计、搜集、准备、布置、整理等工作,作为幼儿参与的重要活动,从而有效地引发幼儿与环境的互动,使环境的教育功能得到有效发挥。如:大一班在环境创设时教师借助幼儿常用的纸来布置“动物王国”幼儿将搜集的纸放在一起,他们发现纸有不同的特性。在存放过程中,教师鼓励幼√L想办法将各种纸摆放整齐,孩子们说开个商店卖纸,于是在“纸张专卖店”里孩子们将纸按大小、颜色、名称摆放得整整齐齐。几天后,“纸张专卖店”贴上了用这些纸制成的各种作品,并在存放醉纸屑中无意放入带水的瓶子里,瓶壁粘上了纸屑,变得五彩缤纷,孩子们惊奇了,他们又发现新的存放和装饰方法,于是,醉纸屑也成了专卖店的畅销品。马上就有孩子尝试粘一粘,这时教师适时的把孩子们的作品展示在“商店”里。他们享受着成功的喜悦,使环境这一隐性课程在幼儿的主动参与中有效地发挥其教育价值。
3、提供富于变化的环境
变化性原则则更深刻地体现在活动区材料的提供上。活动区活动做为落实教育目标,实现“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有效途径之一,是以丰富、有效的玩具、材料为基本保障的。区
域的开设及材料的投放都需要紧紧围绕着教育目标和幼儿的发展水平,要符合儿童的学习兴趣,能刺激儿童积极探索。教师还要随时观察幼儿进区频率、对材料的操作程度,及时的分析原因并进行适当的更换与调整,使这些材料因为体现、物化了教育目标,又适合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兴趣需要,从而更加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二)关注幼儿生活,利用生活环境开展教育。
1、内容生活化
陈鹤琴先生指出:“我们要把幼儿的课程打成一片,成为有系统的组织”。但是,这种有系统的东西,应当以什么为中心呢?这当然要依据耳童的生活环境。他指出“不要依据成人的经验编制一些生硬枯燥、高深的材料,让儿童茫然得到一些糊涂,杂乱无章的知识。”儿童作为活动的主体,以自身的需要,兴趣、能力、经验出发,参与操作,接受学习。因此,环境的创设、内容的选择直接影响到他们学习的态度和主动性。我们努力创设一种“童趣、健康、和谐,并富有挑战性的环境”充分发挥环境的教育功能,让环境更贴近幼儿的生活,与此同时,更注意有效地利用周围环境,让幼儿在环境中积极、主动地探究、操作,发现环境中的(转载自中国教育文摘http://,请保留此标记。)问题并产生解决问题的愿望,使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体”。将幼儿代入自然,融入社会,帮助幼儿理解现实生活中的真实问题。在实践中我们发现,由于幼儿对环境材料的熟悉,其兴趣性、,主动性更容易发挥,因而他们不会面对生疏的材料、环境而茫然不知所措,他们会创造性地利用这些材料游戏,在与材料、环境的交互作用中获得自身的发展。
美国幼教专家络,科贝尔在《生成课程》一书中谈至d:“生成”就是强调课程计划必须是从孩子和成人的生活中,特别是从孩子自身的兴趣中生长出来,它提醒我们孩子的自发性需要一个他们能够自由活动和学习的空间。如大三班在一次户外活动时,一位幼儿发现了一个梧桐果,举着来问老师这是什么?此时老师并没有急于告诉幼√乙答案,而是请其他孩子来回答,孩子们调动自己的已有经验,或猜测、或介绍。当他们知道了这是梧桐果时,有的孩子又好奇地问:“它能不能吃?在老师的鼓励下,他们用小手使劲地将它掰开,惊奇地发现里面是一个“小伞兵”,原来它是梧桐树的种子。孩子们欢呼着,为他们的发现而高兴不已。老师并没有就此结束,而是试探地询问幼儿:还有什么有种子,幼儿认真地在操场上找着:当他们小心翼翼地捧着小草的种子、鸡冠花、一串红、草茉莉的种子回到老师身边,兴奋地谈论着的时候,教师则实现了利用自然环境中的有利因素,有效地与教育目标的对接,促进幼儿发展的目的。,同时,我们注重将教育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之中,发挥一日生活的整体教育功能,扩大教育的时空观。因为幼儿最终要面对生活,他们在生活中会遇到各种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既培养了各种能力,又逐渐使幼儿学会生存与合作。所以,一日生活中蕴含着广泛的教育资源。我们在实施环境教育的过程中把工作的着眼点从注重知识的传受转向注重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做到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孩子,处处有教育。要求教育要走进孩子的童心世界,观察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发展水平,寻找、选择与孩子发展的最佳结合点,时时处处渗透教育。
2、材料适宜性
活动区活动由于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自己选择活动的内容、活动的材料、活动的方式、以及合作的伙伴等,幼儿自己决定做什么和怎样做,可以满足幼儿不同的发展需要,有利于促进其全面和谐地发展。
因此,活动区活动已成为幼儿园教育的主要活动。而活动区活动应有的教育价值则通过环境、材料与幼儿的相互作用来实现。
在实施环境教育,促进幼儿发展的过程中,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充分利用游戏这一有效的手段,以环境、材料为载体促进不同年龄幼儿的发展。小班幼儿理解表达能力差,动手能力弱,注意力集中时间短,但活动兴趣高,情绪已投入,因此在活动中主要以角色游戏为主,教师通过创设适宜的游戏环境,使幼儿在游戏情境中体验扮演角色的快乐,提高独立做事的能力,培养社会交往技巧。例如:小班建构“家"的游戏活动,通过到小朋友的家中去做客、到家居参观居室等一系列的经验准备,共同商讨家的布局,与此同时为孩子提供了可供操作、创造的大型纸箱、纸盒等,他们根据已有经验将纸盒作为了供休息的卧室,戴上报纸折成的小帽,当起了小小粉刷匠,实现了做“家”的主人的愿望,那种自豪和满足挂在了他们的脸上,中班幼儿仍然存在强烈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是我们尝试通过表演游戏,让幼儿亲自体验故事中人物的心情,由角色身份迁移到自身,而帮助其树立自好的道德意识。打扮幼儿则更多地以探索活动、创造性游戏为主,使她们的能力得到充分的体现,得到他人的认可,从而在其个性品质萌芽期埋下自信的种子。于是我们更多地为幼儿提供富有挑战性的材料,如:在“有趣的盒子”活动中,以“变魔术”游戏来提高幼儿目测能力,空间方位知觉,要求幼儿将十几个大小各异的盒子变得越少越好,孩子们尝试操作,努力地将差异不是很大的盒子套装在一起,将若干小盒子装入大盒子,当十几个盒子变成只剩三四个的时候,孩子们的兴奋不胜言表;游戏活动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在与材料的互动作用中有效地落实;了教育目标。
(二)扩大环境内涵,增强环境教育功能
我国教育家提出教育社会化,社会教育化的陟时玖为这是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它应当扩大 幼儿对周围和更广大的自然和文化环境的视野,把社会作为教育的大课堂,因此,充分利用家长和社区资源,是我们环境教育的又一特点。发挥家庭教育在幼儿认识发展中的作用,挖掘家庭环境本身的教育资源,以教师本身的专业化优势,引导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改善家长的教育行为、教育方法、优化家庭教育环境。社区则作为一个生产功能、文化功能兼备的社会小区为幼儿园提供教育所需要的人力、物力、财力、教育场所等多方面的支持。社区的积极参与使幼儿园教育变得更生动、更富有时代的气息。我们将幼儿带入社会,直接利用社区环境的教育资源,多次带幼儿参观奶牛场、飞机场、超市等,这些活动,宽阔了幼儿的眼界,丰富了活动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参观后,孩子们会带回很多的收获与问题,从而引发他们寻求有效的途径来分享经验解决问题,孩子们利用倡议书、求助信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与需求,得到家长与社区的大力支持,使园内教育活动与社区活动有机结合,在促进幼儿素质提高的同时,有效的促进了社区精神文明的发展。此外,我们还注重利用园所的教育资源,发挥园所对社区教育的辐射作用,如:随着可持续性发展战略的实施,人们的环保意思逐渐增强,我市开展了“拒绝白色垃圾”的活动。塑料袋的禁用也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不便,我们能做些什么呢?成为了孩子们的热点话题,于是,他们的实践活动延伸到了社区,把自己亲手制作的各种精美的纸袋、提兜发放给路人,并用自制的展牌,向人们传递着“热爱环保、保护环境”的心声。他们的行动在社区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四)创设愉悦精神环境,促进幼√L主动发展
精神环境一般指由人际关系、文化观念等因素交织在一起形成的气氛或 氛围。这种气氛或氛围决定着人的“自我”能否被发掘、发展和完善,决定着人的先天潜能能否最大限度地得到实现,决定着人的创造能力、应变能力以及其他能力能否有效的形成。因此,为培养创造型人才奠基的学前教育,必须强调营造有利于形成幼儿创造动机、创造兴趣、创造意思、,创造精神等动力特征,创造性的认知特征以及创造性人格特征的精神环境。
1、树立良好教师形象。形成教师和谐人格,以教师良好的个性塑造幼儿良好个性。同时开展了教师每日一体、一操活动,定期开展教师形象大讨论,提高教师的自身形象。
2、营造积极健康的精神环境的核心是建立融洽、和谐、健康的人际关系。这种人际关系使幼儿乐于和善于表达或交流思想与情感,而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最重要的。教师对幼儿多支持、多肯定、多接纳、多表演、多鼓励、多关注、多信任以及多给他们自由、多让他们
自主是形成融洽、和谐、健康的人际关系的必要条件。教师以自身对待幼儿的情感、态度、为其树立良好榜样,让他们体会到教师的关怀、信任和鼓励,为培养幼儿健康的情绪情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注重发挥同伴交往对幼儿发展的作用。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能使幼儿学会关心同伴、共享玩具、互相尊重,能使幼儿产生遵守纪律和活动规则的意识。例如;我园每周五为幼儿开设了全园性开放活动区域,在活动中我们打破年龄、班级的界限,鼓励孩子们自由结伴游戏。每一次他们都会结交新的伙伴,加上“大带小”的影响,大班幼儿体验着做哥哥、姐姐的快乐,小班弟弟、妹妹则感受被呵护的温暖。这样的活动增强了幼儿的责任感、自信心,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社会性行为,同时扩大了幼儿交范围,提高了幼儿的交往能力。
四、收获与体会
1、教师的综合能力得到较大提高,一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撰写出一批有价值的科研论文及经验总结。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极大改善,观察了解幼儿的能力得到提高。更重要的是教师学会了尊重幼儿,尊重幼儿的兴趣,同时尊重他们的差异,从而更加相信幼儿,在这种尊重与信任中幼儿的主体性得到了有效的发挥。
2、全方位的环境创设已日益出成效,幼儿获得了受益终身的发展,教师的技能得到了磨练,幼儿园自身获得了发展,已形成自己的办园特色,得到专家和同行的认可。以废旧材料为特色的环境创设图片己搜集成册即将出版。
我们的“实施环境教育,促进幼儿发展”模式已初步建构,这其中有许多不尽完善的地方,我们会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不断吸取其他模式之优势,使其在不断完善中更好地促进幼儿主动性发展,为素质教育做出更大的贡献!
《实施环境教育,促进幼儿发展》
本文《实施环境教育,促进幼儿发展》来自中国教育文摘,查看更多与相关文章请到http://。
第四篇:幼儿环境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幼儿环境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林蓓蕾
环境教育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包括环境意识在内)的基本手段之一。环境教育是面向全社会的教育,其形式包括社会教育、基础教育、专业教育和成人教育4方面。基础教育以大、中、小学生和幼儿为对象。而幼儿时期的环境教育是环境基础教育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幼儿时期所形成的对环境的态度和情感对其成长过程中环境综合素质的提高是极为重要的。
厦门开展环境教育时间长,学校领导和老师的环境意识较高,环境基础教育工作扎实有序地开展,特别是幼儿环境教育工作在广度和深度上已经有所发展和突破。创建“绿色学校”作为厦门环境教育工作的有效载体,得到蓬勃发展。全市各幼儿园深入开展环保教育活动、争创各级“绿色学校”,把环保教育课程纳入学校教学计划,保证教师和课时,并因地制宜,根据自身的地域特点或教学优势做了许多环境教育方面的创新,形成各式各样的亮点,在创建工作中将环境教育融入少儿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注重激发儿童热爱环境的情感,使其在自然、社会、心理三个方面达到和谐统一。“十五”期间,厦门市共命名各级“绿色学校”49所,其中幼儿园13所。各幼儿园在创建“绿色学校”实践过程中创出特色,对于幼儿的环境教育起到了行之有效的作用,使厦门的青少年环境教育工作初见成效。
厦门幼儿环境教育实践
1、借鉴ISO14001环境认证体系建立学校的环境管理体系,实现“绿色学校”的目标
“绿色学校”是一项灵活性很大的计划,不同的学校可以选择各不相同的实施环境教育途径,来实现“绿色学校”的基本要求,在某种程度上,它更注重环境的教育和环境的管理。可是目前多数学校更注重显性课程的教育,即采用单一学科或者渗透课程组织模式,但是忽略了环境管理。学校环境管理的全过程包括方针、目标、管理方案、检查整个过程及其生成的各种程序、规范和制度,它们更多的是融入在学校的隐性课程中,是构成学校的环境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学校的隐性课程包括学校的校纪校风、师生言行、学习氛围、建筑设施、校园环境、学校所有的运行环节和具体做法,都有着教育性,它们都是影响学生环境价值观与态度、环境行为的重要因素。因此,要注重隐性课程的开发,才能更好地实现环境教育的目的与目标。
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强调将环境意识和行动贯穿于学校的管理、教育、教学和建设的整体性活动中。它将环境管理融入隐性课程,纳入学校环境教育体系,使学校环境教育从单纯课堂教育转为面向全园、从简单传授转为双向互动,从被动参与转为主动行为,使“绿色学校”活动从依附于外界的评选转为内在需求和持续改进,从而使“绿色学校”创建工作不仅成为新形势下环境教育的一种有效方式,而且也逐渐成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通过ISO14001环境评审,系统地检查学校环境教育发展
已有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据厦门市第一幼儿园教师们反映,年审改进的过程,本身也就是环境教育的过程,不仅教育了幼儿,也教育了教师,甚至还教育了家长。
借鉴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将环境管理融入环境教育,使“绿色学校”创建工作各阶段有记录、有档案,实现创建全程规范化痕迹管理,从而创办有特色的“绿色学校”。厦门市第一幼儿园在这一方面进行了探索,并取得了可喜的效果。该园从健全组织入手,发动全体教工和孩子们,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不断改进。把引入ISO14001的做法当作学校环境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来做,始终将环境意识和行动贯穿于学校的管理、教育、教学和建设的整体性活动中,坚持“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工作目标,引导教师、幼儿关注环境问题,让学生在受教育、学知识、长身体的同时,树立热爱大自然、保护地球家园的高尚情操和对环境负责任的精神。厦门市第一幼儿园于2002年开始导入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工作,在2004年3月获得通过,于2003年底获得厦门市级“绿色学校”称号,2004年获得省级“绿色学校”称号,2006年该园被推荐参评全国“绿色学校”,学校的环境教育工作逐年进步。
2、积极开展环保教育科研,提升教师的环境保护教育理论水平
在环境教育过程中,教师是环境教育的总体设计者和执行者,是幼儿的典范,一言一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幼儿的发展。同样,教师在与幼儿的交往中,本人的环境意识、价值观以及对环境问题的看法态度及对环境知识掌握的程度,均会潜移默化地传递给他们,直接影响着对幼儿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成效。因此,厦门十分重视教师环境保护意识的养成和环境保护知识的充实。厦门市环保局和教育局每年开展校长和骨干教师的环保培训,并通过开展全市环保课件比赛等活动,号召各幼儿园大力开展教研活动,丰富环境保护教学内容,提高教师对环境保护教育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和传授能力,提升了教师的环境保护教育理论水平,为更有效地开展环境保护教育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在多年实施幼儿环境保护教育的基础上,厦门思明实验幼儿园参与了福建省“九·五”规划教育科研课题、厦门市“九·五”规划科研重点课题《幼儿园环境保护教育》的研究探讨工作。通过系统的教学研究与实践,对环境保护教育内容的选择、前沿先进教育理论和模式的运用及以开放的空间和时间解放幼儿心灵、促其自主环境保护意识和行为的形成等方面进行了实验研究,涉及到空气、纸、噪音、动物、水、鸟类等诸多环境教育领域,为该课题提供了大量的科研素材,较系统地探索了幼儿园环境保护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及途径,构建了具有厦门地方特色的幼儿环境保护教育体系,使这一课题的研究走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该园还参与了中国—加拿大固体废弃物管理利用科研项目,承担了该项目中公众参与类的幼儿环境教育课题,以该园为试点,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运用渗透式教学方式,着重培养幼儿节约资源、废物利用、变废为宝的环境保护意识,取得了较好的幼儿环境保护教育示范效果,得到了中、加两国环境保护专家的一致肯定和好评。
3、提高情感智商,让孩子在自然中体会关爱,萌发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和敬意
环境教育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它所要完成的任务是使受教育者综合环境素质得到提高,其教育目标包括情感目标、伦理目标、认识目标和行为目标,而在学前教育这一特殊阶段,应该把情感目标放在首位。美国心理学博士丹尼尔·戈尔曼在《情感智商》一书中,大声疾呼“把智慧带进情绪,把关爱注入我们的生活”。关怀是一种人生态度,是一种精神品格,往往也是一种智慧。在国外,教师上自然课,通常采用十分朴实的方法,他们让学生闭上眼睛闻花瓣独特的气息,再通过图片来讲解各种植物的形状和生长环境,当学生已经熟悉了这些植物后,才到大自然里去观察。他们来到森林里或草丛里,不采摘、不做标本、不折断一根树枝、不踩踏草地,他们寻找和观察森林里、草地上、土地里的“小居民”,小心翼翼地装进大托盘里,然后由老师讲解各种昆虫的特点和习性后,再放进带有放大镜和刻度的透明的瓶子里,仔细观察,看完之后,再把“小居民”送回原地,使人感到他们不仅是在学习动、植物知识,更是在培养一种关怀自然,关怀生命的情操。
让少年儿童到大社会、大自然中去接受环境教育,保证孩子们与大自然间真正的相互作用,与大自然的联系是促进他们生态理解力的重要因素。大自然大社会是一本活教材,它能促使孩子们真切感受到环境的意义,并获得环境知识。因此,学校要积极带领幼儿们走出校园,以大自然大社会为环境教育的课堂。由于幼儿认识过程中有意性发展较弱,他们对自然界各种颜色、声音以及变化多端的现象的兴趣都是无意的、偶然的、不稳定的。这就需要成人及时地帮助他们,去关心、了解生活中出现的有关自然界的各种秘密,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激发他们探索大自然的兴趣,给予他们所能理解的环境知识,提高他们的环境意识。
厦门多年的实践表明,环保夏令营和冬令营是环境教育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因而成为延续多年的传统习惯和工作重点,利用寒、暑假组织环保冬、夏令营活动已成为厦门环境教育的传统特色。寒、暑假是学生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的一个大好时机,利用相对比较集中的时间,以冬令营或夏令营这一孩子们喜爱的活动形式,举办有鲜明环保主题的活动是令人难忘的。近几年,厦门市环保局和教育局联合举办了“厦门香港两地青少年环保科技夏令营”、“海峡两岸青少年环保生态夏令营”、“厦门南平两地青少年环保生态年夏令营”、“厦门市环保摄影夏令营”及 “我爱大自然”青少年环保科技冬令营等,吸引了几千名孩子参加,使之成为厦门青少年环境教育的一个亮点,更培养了无数孩子热爱自然的环境意识。
4、根据幼儿特点,利用环境暗示,保护环境要“从我做起”
从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点、环境的教育价值以及幼儿的教育目标等方面进行有区别的教育,幼儿环保教育可针对幼儿直观形象思维为主的年龄特点,整合多种教育方法和手段,逐步形成“单科渗透-主题活动凸显-随机教育结合”的立体化环境教育课程体系,寓教于乐,寓教于玩。选择少年儿童身边存在的环境问题入手,让孩子们从感性的认识和自身活动中自然地了解环境保护知识,树立环保意识。
厦门市各绿色学校布局各不相同,但均追求“绿色 环保 和谐”,有些幼儿园充分利用空中垂直绿化和幼儿园前后场地合理种植花草和果树上百种,饲养小动物和鸟类等,以优美安全的环境得到家长和社会的赞扬。安放感应水龙头或节水龙头,这样的环境有利于对师生进行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教育。在幼儿园醒目的地方张贴环境标语,潜移默化地教育人们保护环境。无声的楼房和墙壁变成“会说话”的教育者,陶冶了师生的情操,给师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幼儿园入门的宣传栏定期进行环保材料宣传,让家长把宣传栏当成自己增长环保知识的好窗口,并利用板报对自己的孩子进行环保教育。班级活动室的家园联系栏上也有环保小知识的提示。美好的环境净化师生、家长的心灵,激发大家的环保意识,爱护环境、讲究卫生、节水、节电等良好的环保行为习惯成为师生、家长的自觉行动,园内的人与环境才能达到和谐统一。
除了借助常规性的单科教学和随机教育外,幼儿园依据教育教学特点和幼儿年龄特征制定环境方针,以儿歌形式体现,便于教师将其融合于教育教学中让全体幼儿能够朗朗上口,通俗易懂。厦门市实验幼儿园利用“植树节”、“爱鸟周”、“地球日”、“世界环境日”等节日进行环境教育,“护绿小天使”、“和植物交朋友”、“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我最喜欢的小动物”等多种多样的活动,成了宣传环境保护的大好时机。厦门一幼开展了大型的沙上亲子活动“保护海洋,从我做起”,开展大型“环保我能行”主题游园活动,使家长、幼儿在亲子活动中感受到“环保无小事,要靠你我他”的环境理念。幼儿园还开展多种环保教育活动,如国旗下的讲话、教师自编的环保儿歌、故事,环保教育活动教案设计、自编环保教材、收集环保资料,并汇集成册。在幼儿中开展了“讲一句有关环境保护的话”、“百名幼儿绘画表环保决心”等活动,不断强化幼儿的环境意识。
幼儿环境教育的初步探索
1、综合利用教育资源实施环境教育
通过创建“绿色学校”来构建环境教育课程、实施环境教育。综合利用教师、园内环境、社区环境及当地环境等,促使环境素质和行为成为幼儿园所有成员生活和道德精神的内在组成。
2、以“互动式”教育理念构建环境教育体系
以儿童为本,让幼儿成为环境的主人,将幼儿本身的需要、兴趣、经验和能力放在首位,在活动设计过程中始终保持着高度的动态性、灵活性和开放性。提倡教师与幼儿之间、幼儿与幼儿之间、师幼与环境之间、幼儿与家长、社区之间互动,通过多方位的教学和实践活动,形成全新的、立体式的环境教育活动体系。
3、以渗透为主,开展活动课程
根据幼儿不同的年龄特点,设定不同层次的环境教育目标,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组织环境教育活动内容。有机联系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
结语
英国著名环境教育学者卡斯提出的环境教育模式所倡导的“关于环境教育”、“为了环境教育”和“在环境中的教育”中,作为环境教育策略层面的“在环境中教育”尤为适合幼儿阶段的环境教育,这是由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及幼儿教育的性质所决定的。
启蒙教育将影响一个人的一生。今天,环境教育工作者承担起重任是时代赋予的艰巨任务,我们责无旁贷、刻不容缓。我们要寻找合适学校教育的时间、地点和方法,努力整合运用社会资源,让学校、家庭、乃至全社会一起关心环境、关注幼儿环保教育,最终把我们的新一代培养成为具有综合环境素质的、可持续发展的新世纪所需要的合格的地球村公民。
(作者单位:厦门市环境宣传教育中心)
第五篇:幼儿健康教育发展现状与趋势
幼儿健康教育发展现状与趋势
一个人人赞同的共识一个司空见惯的现象一些不得不问的问题健康教育的研究却如此缺乏且实践中随意性极大理论价值与实践强烈的反差身体、精神和社会适应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宪章中的定义30年后的1978年阿拉图宣言中得以确立从无病——完善从身体——身心从个体——群体知识愿望和态度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认知、情感和行为——消除减轻危险因素——促进健康诺贝尔奖获得者、动力定型例如幼儿排尿习惯的养成万一的遭遇幼儿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是提高幼儿的健康知识改善幼儿的健康态度以及培养幼儿的健康行为。社会适应教育一个分离焦虑的孩子一个门口哭泣的孩子冬季、实习、户外活动给老师谈话、卫生间、惊恐包办代替汶川地震美国教师节送花进餐习惯的培养——红萝卜的故事保健医生万金油其他教师有主人翁地位却不够重视健康教育。1健康促进是一种综合策略2健康促进更为宏观3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会融合为一个学科领域成为健康教育及促进领域。教育政策服务关爱教师对幼儿的爱是教育中最宝贵的营养。平等做到平等教师要转变角色——父母替代关系伙伴合作沟通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优化教育发展环境
优化教育发展环境 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育是农业。值得深思之。站在当今信息化、全球化、市场化背景下,当今教育的属性是——教育是现代农业。为此,推进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要着......
幼儿语言发展关键期语言教育浅谈
幼儿语言发展关键期语言教育浅谈 摘 要:语言是人与人沟通的基础,也是人与人感情传递的桥梁。人类从一出生就开始接触语言,语言在每个人的学习和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每个人......
浅谈幼儿国学经典教育发展(推荐5篇)
浅谈幼儿国学经典教育发展 经典学习是一个民族一个文化的历史传承。作为一个缺乏文化的中国人,我对国学关注不多。2003年读《小窗幽记》和《围炉夜话》才发现其中的智慧。后......
幼儿园教育环境与幼儿互动的研究(5篇)
《幼儿园教育环境与幼儿互动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 作者: | 阅读 1276 次 | 2009年12月13日 19:27 | 字体 [大] [小] 一、问题的提出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
进一步优化教育发展环境
进一步优化教育发展环境 实 施 方 案 为贯彻落实《中共新乐市委新乐市人民政府关于2012年深入开展“干部作风建设年”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的安排意见》要求,我校特制订本实施......
浅谈同伴关系与幼儿发展
浅谈同伴关系与幼儿发展 2014级 学前1班 E1405J33112 朱正芬 [摘要]同伴关系既是儿童社会化的内容,也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和标志。幼儿期是同伴关系开始发展的时期,此时......
幼儿电视节目与幼儿发展资料
浅谈幼儿电视节目与幼儿发展 摘要:在现代家庭中,电视已经成了孩子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伙伴。当妈妈们没有时间应付缠人的孩子时,通常也会打开电视机,让孩子在嘈杂纷乱的电视......
游戏与幼儿发展学习心得(范文模版)
《游戏与幼儿发展》学习心得 利州区民族小学 xxx 2014年9月27日,我有幸聆听了x月秋老师的讲座,受益匪浅。而且对《指南》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王月秋老师从正确理解幼儿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