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教学,如何“从大赛到常态”

时间:2019-05-12 19:24: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信息化教学,如何“从大赛到常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信息化教学,如何“从大赛到常态”》。

第一篇:信息化教学,如何“从大赛到常态”

随着当今社会的高度信息化,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信息化教学也成为了当前教育的重要手段,尤其对于职业教育而言,通过引进多媒体技术、信息化教学等辅助手段,把实际当中抽象的技能操作通过信息技术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枯燥的概念和内容变得直观化、具体化、富有感染力,能极大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此,配合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教育部自2010年起,连续六年举办了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每一届大赛都能感受到引进新媒体新技术引发的一波又一波“信息化热”。但是,大赛的热潮过后,笔者以为,更为重要的是“消化吸收”,将每一波“信息化热”转变为教学常态,即把新媒体、新技术、新理念融入日常教育教学,与学科教学进行深度融合。

信息化教学设计是“从大赛到常态”的核心能力

教育部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指导委员会在2016年6-7月组织了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调查,参与调查的人员包括普通教师、骨干教师、系主任、信息中心主任、教务处长及院校长等3000多人,收到有效问卷1193份。

调查数据显示,我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有如下表现:一是各级人员普遍认为我国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素养水平一般;二是在信息化环境下,多数教师理解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法,但只是偶尔应用;三是教师自身最薄弱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是信息化与课程的整合能力;四是信息化环境下实施信息化教学的难点是信息化教学设计;五是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加大了教师工作量;六是目前开展信息化教学主要原因是教务要求。

以上现状说明信息化教学的推进是要有动力的,而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正是推进信息化教学的直接动力。教师通过备赛、参赛,在参赛作品打磨过程中,转变教学观念,增强信息化教学意识,提高教学设计能力,优化教学过程,借助信息技术破解教学重难点,达到提升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其中,信息化教学设计是大赛比的关键能力,也是“从大赛到常态”的核心能力。

以2016年大赛设置的三个赛项为例,信息化教学设计、信息化课堂教学、信息化实训教学的比赛内容分别为:信息化教学设计、信息化教学设计+课堂教学、信息化教学设计+实际操作。显然,三个赛项比的关键能力都是信息化教学设计。而日常信息化教学过程中,也只有通过信息化教学设计,才能借助信息技术,更有效地将教学目标、教学难点、教学重点进行破解,把那些看不见、不易懂、记不住、听不明白、学不会的知识点和技能点通过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去破解,让学习从难到易,从复杂到简单,以提高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

信息化教学常态化需要行业信息化引领推进 大赛毕竟是少数群体在做,如何才能将大赛作品的打磨过程转变为常态化教学过程?这需要行业信息化的引领,通过行业信息化的驱动,拉动专业信息化、课程信息化和教学信息化,使信息化教学的推进常态化。在此,以医疗行业信息化为例,说明行业信息化带动专业、课程、教学信息化改革的过程。

随着医疗行业信息化不断深入推进,目前医院里大大小小信息系统多达几

十、甚至上百个,原来只要1-2个机房管理员就能够维持医院信息系统正常运行,在如今庞大的医院信息系统广泛使用的情况下,不仅医院信息化人才的数量极度缺乏,对其技能也有了新的需求:要能够了解医院的基础管理,熟悉医院信息系统组成、功能、流程和操作,能够对医院信息系统进行分析、设计、辅助开发、维护运行与日常管理,能够掌握常见的软件开发技术和数据库应用技术,还要能够进行日常数据管理和数据分析。

对应医院信息化人才培养要求,信息类和卫生类职业院校的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是对口专业。但是,目前的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是宽口径的,适合所有行业,面向所有企事业单位,显然不能满足当前医院信息化的专业化人才培养需要,这就需要对职业院校的现有专业进行改革,催生符合医院信息化人才技能新需求的专业——卫生信息管理专业。

而专业信息化人才培养方向的细化,又促进课程信息化改革:从普遍适用的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变成医院信息化专用的医院信息系统课程;从普遍适用的企业管理课程,变成医院管理课程;同时,软件开发技术、数据库应用技术、数据管理与分析技术也需要随着信息技术发展而更新相关课程内容。

课程改革了,教学改革也要跟上。信息化教学实施要素主要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设计、教学资源制作、教学实施、效果评测等。前三项是教学水平问题,要通过校企合作、名师带领、研究中心指导、发展中心培训才能够带起来;第四项是技术水平问题,要通过媒体制作中心和学校财力支持完成;第五项和第六项涉及到管理水平问题,需要教学管理、督导检查、专业建设等教学管理部门完成。同时,要促进信息化教学的常态化,还需要教师的课堂教学实施。

混合教学模式是信息化教学常态化的典型实践

大赛的举办拉动了信息化教学的推进,行业信息化引领专业、课程、教学信息化改革,促使信息化教学推进的常态化,“从大赛到常态”带来的融合应用推动了混合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加速了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在互联网+时代,经过信息化教学设计,制作教学微视频,开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推进信息化教学常态化,是目前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的重要教学模式之一。在此,以经济学原理课程中的边际效用相关概念及其递减规律为例,解析常态化信息化教学实施过程。

1明确案例教学单元内容。

可以选择总效用、边际效用及其递减规律、边际效用函数、边际效用曲线及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作为教学内容。

2明确要获取的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

让学生弄懂总效用、边际效用及其递减规律,学习总效用、边际效用函数及曲线表示,理解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掌握边际效用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3确定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的获取方法与途径。

总效用、边际效用相关知识可以通过案例说明、观看微课视频来获取。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边际效用的计算方法及应用能力目标可以通过问题驱动、课堂导学、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等来获取。

4教学实施与学习效果评测。

首先通过举例说明,让学生理解边际效用及其递减规律。其次,带领学生观看微课视频,使其掌握总效用、边际效用相关概念、函数及二者的关系。再其次,采用概念、选择、填空、判断、简答等题型,设置知识检测练习题,进行在线练习,巩固学习相关知识。最后,借助实际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解析所学知识。

基于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与协作,将微课视频所学知识解析与推演。学生通过举例说明、观看微课视频以及在线的知识评测,掌握所学知识。如果对于提出的问题不能直接解决,就需要借助教师的课堂导学、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协作,综合以前所学知识,最终解决问题。这个过程是导学的过程、参与的过程、自主探究的过程、协作学习的过程,也是知识内化、能力提升的过程。通过问题的分析与解决,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得到了全面提升。

教育巡展预告

第二篇:从散打王争霸赛到康龙武林大会范文

从散打王争霸赛到康龙武林大会

作者:卡留 出自:蜗牛散步 浏览/评论:523/0 日期:2009年8月16日 23:40 印象里散打王争霸赛一共举办过四届,2000年到2005年就停办了。停办的原因据说是由于德隆集团崩盘,由德隆组建的国武公司负责经营运作的该项赛事无法举办下去,这说法也情有可原。记得第一次看到散打王争霸赛的时候,还很有一些兴奋和新鲜感,毕竟那时候的我还算年轻,头脑时常发热,对拳脚还有着不切实际的妄想,还没有被社会教训得认识到武力其实只是这世界上最低级别的暴力形式。不过就事论事,比赛还算专业严谨,看得出参赛选手们都经过了系统全面的训练,而去除了全运会散打比赛中防护过于严密的头部、腰部护具,加上重新制订过的比赛规则,已经有了些职业比赛的味道,除了最后杂耍般的打乱所有级别来共同争夺散打王的高潮以外。中国终于有了自己的职业散打赛,那时候我确实感受到了一丝开放的气息。现在想来开办散打王争霸赛,恐怕更多的是为了在北京奥运会上申办中国武术项目作一些宣传造势吧,项目黄了赛事也就泡汤了。

对于中国武术没能登上奥运正式舞台这个结果,我还是能够部分接受的,这部分应该指的是套路,因为我对所有主要由裁判来主导的比赛都缺乏兴趣。况且什么是中国武术,其实大多数人并没能有个清晰的概念。历史上也并没有多少对所谓中国武术的记载,史书上对武艺的描述,顶多只是“久习骑射,弓马娴熟”,武功出众的意义更多的是指通晓兵书战略和战功显赫。虽然传奇和野史里有些剑仙飞侠的传说,但多半迹近神话,也绝少涉及五花八门的门派套路。现在所谓中国武术,只能说是被近现代武侠小说和电影捧出来的传奇而已。达摩和张三丰,多半只是两个宗教修为不错的和尚道士,而据他们演绎出来的少林派和武当派,也不过只是臆想中的豪门。武侠小说造就了热热闹闹的中国武术,同时也扭曲着现实里的武术。

并不是说中国没有武术,一个饱经战乱荼毒的民族,不可能没有点看家保命的本领。从理论上来说,经受的战争考验越多,打架的经验就应该越丰富,什么泰拳西洋拳空手道跆拳道东道西道本无足道,我们逐鹿中原的时候,他们还不知在哪个原始丛林中刀耕火种呢。但这种武术只是种实用的杀敌格斗技巧,绝不是现在花枝招展的中国武术,而这种所谓中国武术的兴起,最初却是随着西方的枪炮打进中国,随着冷兵器时代的终结而兴起的,这无论如何也是一种讽刺。清代禁汉人练武,而北平城满街的国术馆,都只能开办于清末民初的乱世,特别是在义和拳盛起的年代。

这是一个悖论,在武术不实用的时代中国武术开始兴起。国术盛起的缘由,除了振奋精神、强健体魄、收复河山的美好愿望以外,同时也包含着一些当时人们空有抱负却报国无术的迷惘无奈,和从朝野到民众都面对洋枪洋炮束手无策的绝望,甚至隐约映出一些鲁迅笔下阿Q式精神安慰的影子。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武术里实用的临敌精华理所当然地逐渐被遗弃,只留下来一些作为象征性存在的套路的花架子,然后到了现代,花架子更成了中国武术的主流。

即使在冷兵器时代,拳脚功夫也不会是战场上决定性的因素。两军对垒,绝不是演义中儿戏一般的主将单挑,胜负更多的取决于军事部署、兵法战略、斗志勇气、政治民心、后勤保障之类。所以相扑无双的浪子燕青,在水浒中只不过是个排在三十六天罡星最末位的小角色。厉害如泰拳,暹罗再剽悍,若碰上了诸葛亮,恐怕也只能跟孟获一样落得个七擒七纵的命运。“一人敌”的武术,自卫防身有余,攻城掠地不足,于实际功用而言,武功高强的最有可能反倒是护院、保镖、捕快之流。那么中华武术源远流长的文化内涵又从何谈起?中华文化的装饰性内涵我倒是经常有所体会。

所谓的中国武术到底是什么回事,真正的中国武术是否深藏在民间?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民国时期国术界安排过几次国术和泰拳的对垒,门派众多,但基本上都以惨败告终。而解放后安排的几场国术比赛,参赛的各门各派武师甚至根本就不是体育院校年轻散打队员的对手,往往招式都没摆清楚就被一个简单的迎击动作给打得晕头转向。即使在现在,那些号称精研过某某拳种二三十年的民间武术大师,仍然很难是各正式搏击项目年轻选手的对手。这只能说明,民间的和专业的,根本就不在一个档次上。推而广之,那些近代名气甚大的武术家,霍元甲、杜心武、王子平、叶问之类,真的能胜得过柳海龙、宝力高、薛凤强这批经过科学体能训练和激烈对抗淘汰,在一场场擂台实战中力压群雄最终脱颖而出的专业散打好手们吗?对此我个人持保留意见。如果没有留下任何史料实据,那么逝去的武林,是不是只能当成一个口耳相传的传说? 但是放到国际舞台上,散打选手也远不是无敌的。散打王争霸赛后安排了几场国际功夫争霸赛,散打选手对垒跆拳道、空手道,还有其他什么道的选手,场面基本都是一边倒,散打选手打他们跟玩儿似的,赢得后来连中国的观众都简直看得有些尴尬了,甚至开始反思问题是不是出在规则上,渐渐地越来越少人有兴趣再去安排这些赛事,只专心安排中国功夫和泰拳的PK。和泰拳的比试就艰难得多,基本上是如果参照散打规则多些,泰拳手虽然多半落败但还能支撑,而如果参照泰拳的规则多些,散打队员则胜率不大甚至多被击倒不起。平均来说泰拳手的赢面还要大些,场面就更不用说了。

其实也不难理解,跆拳道虽然成为了奥运项目,但只以腿击得分,容易被摔法控制,实战中基本是不靠谱的,比西方拳击还要差些。中国武术里虽然有“拳是两扇门,全靠脚打人”的说法,但在双方水平相当的前提下,若没有先辅以拳法破坏对方平衡,速度、反应相对较慢的脚法很难起到一招制敌的作用。抛开这些不论,跆拳道基本与自由搏击擂台无缘,而虽有擂台拳,但仍然宗派林立,且主要以段位分高低的空手道则类似于准专业的水平,谁打架还去看段位。除了还有规则不同的原因,散打现在应该可以挨得上专业的边了,但离泰拳的职业水平,则还有相当的差距。

这并不是说散打不如泰拳,和散打胜过跆拳道空手道,只是发展程度的不同和规则的差异。泰拳发展至今日,七十余年的正式擂台比赛规则,其职业化的程度已经可以算相当成熟。而只有成熟的职业赛事,才能够培养源源不断的新选手,并为选手提供科学的训练体系和高水平竞技平台。没有了这些支持,提高也无从谈起。所以民间不如专业,专业不如职业,本是理所当然的事。而如果从规则的角度,则甚至根本就不应该安排散打、泰拳、跆拳道、空手道、K1等之间的比赛,关公战秦琼,完全没有意义。以得点数为主的散打,选手要花一半的训练时间用在摔法练习上,和以击倒对手为目标的泰拳,本不存在多少可比性,比来比去最终不过是场没有结果的闹剧而已。

如果从实战性而言,散打甚至比泰拳更接近于实战。实战中没有平坦的擂台,也不会有频繁拉架的裁判。据巴西格雷西柔术的创始人说,95%的实战最后总是以双方搂抱滚打在地而告终。而其家族继承人在看了中国武术视频后说,格雷西柔术若能结合中国武术,那就天下无敌了,信然。其实散打比实战缺少的,主要不过就是地面控制技而已。但是实战是没有办法比赛的,不择手段地摧毁对手才是评判实战的标准,实战最厉害的是枪炮,要竞技就一定要有规则。据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拳师说,如果没有规则,管你什么拳,所有的招数都只会奔向档部一个地方。有人以摘下护具则民间武术必胜来说事,其实以逻辑而论,若真的有必要,并经过相应训练,专业选手使出的阴招也一定是可以达到专业水准的阴招,而业余仍然业余。

所以妄自菲薄和盲目自大都没什么必要,无非是发展程度和规则的问题。但如果我们真要发展中国特有的搏击项目,只有发展散打事业,将散打的职业化进程继续深入开展下去。只是在我们这样一个注重稳定的国家,要发展血腥暴力不够和谐的职业搏击项目似乎总显得有些难度,顶多只有些不成气候的俱乐部赛。为什么散打王比赛停了这么久还没复办的消息,为什么三夺奥运金牌的古巴拳王萨翁从不参加职业拳赛,为什么福建省电视台深得民心的揭黑幕节目《地方台半小时》,只要后来倒于红楼案的副省长石兆斌一句话就只能停办?“侠以武犯禁,儒以文乱法”的说法在封建后的时代仍然是道未解的桎梏。

但是花拳绣腿是无害于人并足够赏心悦目的,所以各式各样的武术套路粉墨登场,在功夫热潮中俨然成了代表中国武术的主角,并深入人心。于是少林武僧们满世界巡回表演,武打明星们在屏幕上不辞劳苦地飞来飞去,观众们争论着李小龙、成龙、李连杰、甄子丹几个人谁的功夫更厉害。这种争论非常荒谬,李小龙经历比较特殊且不论,其他几个人如果放到散打或其他搏击项目擂台上,估计全摆上都不够人打的。没有经过正规格斗对抗训练的套路不过是动作表演,武打演员跟搏击运动员也不是一回事。真实的格斗不需要一招一式合乎规范,不需要注重动作的高难度,也根本谈不上好看。但是观众需要好看,看惯了武侠小说和武打片的人去看搏击比赛确实难保不哈欠连天。

套路是什么,在我看来套路只是武术入门打基础的手段,只是青少年习武者提高柔韧性、灵活性、协调性等身体素质的一种练习方法,和一些古老格斗经验动作的机械组合形式。我甚至认为十六岁后就不应该再花多少精力在套路练习上,如果你想在搏击对抗能力中有所成就的话。有哪一个少林和尚得过散打冠军的,有哪一支军队在正经教授那些五花八门的套路的?我有一个得过不少次高校武术比赛冠军的同学,毕业后去当地散打馆练习,开始经常被打得鼻青脸肿找不着北,但他毕竟多年套路练下的底子强,又经过一年半载的刻苦训练就当上了那里的兼职教练。如果他在十六岁就开始散打训练,没准可以拿全国散打冠军,他对我说。

如果想象只归于想象,现实归于现实,那也罢了。可想象与现实往往既互相脱节又互相纠结,其结果就是出现了康龙武林大会这么一种新奇赛事。组委会的出发点和初衷应该是好的,套路比赛终究只是种武术舞蹈,而散打则无非就是一种集西方拳击、中国式摔跤、跆拳道三者于一体的搏击形式,也代表不了中国源远流长的武术文化。于是组织了全国各门各派武馆选手,分门别派进行比赛,并增加了特有的功力比赛环节,同时煞费苦心制定出一套规则,不戴拳套,不击打头部等,都是各种权衡的结果。然而最终呈现在观众眼前的是什么呢?选手在场上攻防动作业余,破绽百出,除了亮相姿势以外,比赛中并没能展示出多少单练时那完美的套路招数,根本就谈不上观赏性,而且不听介绍你也不会知道场中是何门何派在过招,最后所有的比赛都被网民们一律讽为在打“王八拳”。而最终夺冠的,也往往都是些受过良好散打训练的选手,尽管评委们一再无奈地提醒各位选手要打出拳种特色,并把一些出彩的地方牵强命名为某某招。

应该说,组织者看出了当今武坛存在的问题,但并没有看到问题的症结,和解决的办法。我总是奇怪,这些武术业内人士,难道也和普通观众一样对人类的生理体能还有着不切实际的妄想和憧憬,一样不明白民间和职业的区别,也一样不愿意接受眼睛看到的事实?在我看来,眼前这些打着王八拳的选手,就是全中国能够选拔来的水平最高的民间武术选手,不会再有多少深藏不露的世外高人,他们就是中国民间武术的代表。正如同能够出现在散打王争霸赛上的选手,就是全国散打水平最高的一批选手一样。我们不得不接受这个结果,就象我们不得不接受惨淡的人生一样。问题在于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比赛,而不是我们能够找到什么样的选手。

所以,在看着康龙武林大会上肩负着宏扬中华武术文化使命的选手们,象百年前号称身怀“刀枪不入”神术的义和团师兄们一样,在台上责无旁贷大义凛然义无反顾地手舞足摆的时候,我突然感受到一丝堂吉诃德般的悲壮,并怀念起那既不精彩,又不好看,上不了奥运会舞台,压不过泰拳气势场面,更加没有多少中国武术特色,也代表不了中华悠久文化的散打王争霸赛来。

第三篇:移动信息化教育新常态慕课

移动信息化教育新常态慕课

[摘 要]本文首先从与传统教学对比的角度分析了慕课具备Massive、Open、Online、Course四个因素,其次介绍了构成慕课的视频、练习、讨论三大因素,揭示在移动信息化教育应运而生的慕课到底是什么。

[关键词]慕课;信息化;四大要素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5.22.174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22-0-01

慕课自2012年以来进入人们的视野,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慕课。它发源于加拿大,Coursera、EdX、Udacity这三大美国慕课“巨头”带动了中国慕课的崛起。到目前为止出现了有很多中国的慕课网站,比如学堂在线、中国大学慕课、华文慕课、好大学在线、Mooc中国、智慧树、超星慕课等等,有很多人注册进来学习。那么为什么慕课这种形式出来了以后全国上下都在探讨这样的一种课程形态呢?它和传统教学相比具有什么特点呢?又与以往的在线课程比如精品课还有哪些变化呢?本文从两个方面给大家做一个科普性解答。

慕课具备的四大因素

1.1

Massive(大规模)

首先第一个要素就是Massive,翻译成中文是指大规模的。在慕课中的大规模是相对而言的。有很多人认为一门慕课,选修人数一定要达到上万人或是更多的人数,这样才能称之为“大规模”,其实不然。对于一门课程首先要衡量一下它可能的受众是什么样的,它是小众的课程,还是科普类大众的课程。作为大众的课程选修的人数一定是成千上万的,可对于小众的课程,比如一些专业课。在传统课堂上学习的时候人数就不是很多,可能就几十人,甚至十几个人。这样的课程开放成慕课,学习人数并不会很多可能也就几百人,但毕竟相对于传统课程而言,每一学期教授学生的量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所以这里的第一个要素是具有相对性的,我们应该看到是否相对传统课堂相比人数增加的幅度是“大规模”的。

1.2

Open(开放的)

第二个要素就是Open(开放的)。在慕课中开放主要表示的意思是学生的学习一定是免费的,它为一些有能力、有想法来学习的人提供了一个机会。而且和传统课堂中不一样的是,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必须通过高考来到一所学校,他才能够学习这个学校的课程,但在慕课上并不需要。任何学生,他想选修任何一门学校的课程,都可通过注册后再去学习。但也正因为此,学生的基础水平也是不一样的,面对五花八门的学生,教师去思考如何设计慕课就会带来一定的挑战。

1.3

Online(在线的)

第三个要素就是Online,说这门课程它是在线的。这是一种基于PC和移动端的学习体验。可随时随地的去学习,自定步调学习,自我调节学习。所以它和我们传统的学习相比,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些灵活性。并且录制出来的在线视频课程也可使学生反复的学习。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进度和自己的学习需要来进行。

1.4

Course(课程)

最后一个要素就是Course,课程。这也是慕课和精品课程以及视频公开课很大区别的一个地方。慕课和校内教学是一样的,有开始时间,有结束时间,有教师对于教学进度的把控。它要求学生在一个集中的时间段进行集中的学习,在这个时间里学生的学习是有同伴一起进行的。另外,在校内的课程学生学完是有学分的,在慕课平台上学完学生也会获得一个完成证书。

慕课构成的三大要素

要将传统课堂上的一门课程变成慕课需要以下三大要素。

2.1

视 频

在慕课中教师在传统教学课堂上讲授的主体部分全部由视频的形式呈现的,所以一门慕课是由非常多微小的视频(微课)组成,而且这些视频的形式也是非常丰富的,不同于传统课堂中以教师讲为主的这种教学形式。比如,两位教师在访谈做成视频;也有的是教师和学生课后讨论的部分做成视频;传统课堂中学生做报告的部分做成视频等等。可以说慕课视频是慕课的精髓所在。

2.2

练习

学生只看视频并不是真正的学习,要想让学生学会学到这些知识还必须要学生进行练习活动。总结各种慕课平台,练习活动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和视频有关的一些相关活动,需要学生看完一段视频以后就要完成一道题目,或者学生在看视频的过程中视频停止了,学生必须要完成一道题目才能继续,这些题目很像教师在传统课堂中的随堂提问。这种练习是不计分的,是为了给学生提供没有压力的作答环境。第二种练习的活动就是主观作业,由同伴相互评价的方式来进行。试图通过同学之间相互批改作业实现评分和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的过程,成绩一般计入总分。第三种是测验练习,测验练习一般是以客观题为主,一般是选择题和填空题,优势在于系统可进行自动的评阅,反馈对错,甚至有的可告诉学生错了错在哪里,成绩一般也计入总分。

2.3

讨 论

考查国内和国外所有的慕课形式,讨论主要有两种使用的方式,一种做成学生自发的,建立一个可相互答疑问题的区域,这种情况下不需要教师过多的干预,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工具。另外一种形式是教师会把论坛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部分,教师会精心的准备和设计一些需要同学讨论的问题让学生参与,教师给出提示或讲解。

结 语

每一个新时代的到来都饱含新的生机,进入高速发展的移动信息化时代,教育行业也在慢慢走向转型,拥抱互联网。这种教育新常态慕课正在点燃着教育者和学习者的热情。

主要参考文献

[1]白羽.法国“慕课”尚未上线就已“火”[N].京江晚报,2013-11-23(13).[2]斯蒂芬?哈格德,王保华,何欣蕾.慕课正在成熟[J].教育研究,2014(5).

第四篇:中小企业信息化从OA开始

2009年,一场残酷的金融海啸,使得国内中小企业均感受到严峻的考验。中小企业逐渐认识到,必须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综合竞争力,才能在瞬息万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下保持良好态势。对于信息化的作用,概括说来主要表现在:

在协同办公方面,能够实现各组织部门协同工作和提高工作效率;

在信息管理方面,能够使企业迅速洞悉市场变化和增强销售能力;

在客户管理方面,帮助企业保留优质客户和发掘更多潜在客户;

在生产研发方面,能够帮助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生产成本;

在企业管理方面,能够提高管理者的管控能力和决策水平等。

那么中小企业信息化应该如何进行呢,笔者认为中小企业实行信息化应该从企业本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多调研、多学习,不能急于求成。企业信息化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完善和总结的过程,笔者建议中小企业可先从信息化的基础应用——OA办公自动化系统开始,分阶段、有规划的实施。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OA系统价格相对较低,对于资金不是很充裕的中小企业来说,作为信息化的第一个台阶尤为合适;

2、OA系统操作简单,实施难度较小,应用成功后能够大大增强企业信息化信心,为全面信息化做好铺垫;

3、OA系统不仅满足办公自动化需求,而且可以集成基本的流程管理、知识管理、客户管理等应用,节省资金投入的同时又能满足多种应用需求;

4、OA系统,特别是平台型OA,本身就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技术架构平台,利用支撑平台可移植、易集成、易扩展的优势,为企业信息化深层次应用打下良好基础。

笔者不得不说,这也是承元OA作为平台型OA典范,广受中小企业欢迎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五篇:信息化教学

一、信息化教学的概念

信息化教学就是在信息化环境中,教育者与学习者借助现代教育媒体、教育信息资源和教育技术方法进行的双边活动。其特点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强调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教学内容具有更强的时代性和丰富性;教学更适合学生的学习需要和特点。信息化教学不仅仅是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对教学媒体 和手段的改变,而且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整体的教学体系的一系列的改革和变化。

信息化教学设计是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提出的,就是运用系统方法,以学为中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以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应用信息技术构建信息化环境,获取、利用信息资源,支持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优化教学效果。

二、信息化教学的特征

关键要素 传统教学 信息化教学

教学策略 教师导向 学生探索

讲授方式 说教性的讲授 交互性指导

学习内容 单学科的独立模块 带逼真任务的多学科延伸模块

作业方式 个体作业 协同作业

教师角色 教师作为知识施与者 教师作为帮促者

分组方式 同质分组(按能力)异质分组

评估方式 针对事实性知识和离散技能的评估 基于绩效的评估

三、信息化教学的开发模式

1.教学目标分析

分析教学目标是为了确定学生学习的主题,即与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或基本过程有关的知识内容,对教学活动展开后需要达到的目标作出一个整体描述,可以包括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将学会什么知识和能力、会完成哪些创造性产品以及潜在的学习结果。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

2.学习问题与学习情景设计

学习问题(包括疑问、项目、分歧等),这是整个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关键,学习者的目标是要阐明和解决问题(或是回答提问、完成项目、解决分歧),信息化学习就是要通过解决具体情景中的真实问题来达到学习的目标。

3.学习环境与学习资源的设计

从设计的角度看,学习环境是学习资源和学习工具的组合,这种组合实际上是旨在实现某种目标的有机整合。在学习活动发生时,学习环境又被称为学习情境(learning context),其中必然包含人际关系要素。学习环境的设计主要表现为学习资源和学习工具的整合活动。在设计时也应考虑人际支持的实施方案,但人际支持通常表现为一种观念而不是具有严格操作步骤的实施法则。由于学习环境对学习活动是一种支撑作用,学习环境的设计必须在学习活动设计的基础上进行。不同的学习活动可能需要不同的学习资源和学习工具。学习环境的设计者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所设计的学习环境能支持哪些学习活动以及支持的程度如何。

4.教学活动/学习活动过程的设计

按照建构主义思想,学习者学习和发展的动力来源于学习者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学习者认知机能的发展、情感态度的变化都应归因于这种相互作用。站在学习者的角度看,这种相互作用便是学习活动。因此,学习活动的设计必须作为教学设计的核心设计内容来看待。学习活动可以是个体的,也可以是群体协作的。群体协作的学习活动表现为协作个体之间的学习活动的相互作用。学习活动的设计最终表现为学习任务的设计,通过规定学习者所要完成的任务目标、成果形式、活动内容、活动策略和方法来引发学习者内部的认知加工和思维,从而达到发展学习者心理机能的目的。

5.信息化教学设计成果的形式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具体成果形式不仅仅是一篇传统意义上的教案,而是包括多项内容的教学设计单元包(Instructional unit design package),主要由教学情景问题定义、教学活动设计规划、教学课件以及可以链接与嵌入的多媒体网络资源组成。

四、学习情境的概念

学习情境主要指在学习获知过程中通过想象,手工,口述,图形等手段使获知达到高效,通常这种情景伴随时代的发展会有不同程度的创新。

五、学习情境的特征

1、悬疑性或活动性

学习情境要促进学生智力活动的展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关键是要提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因此,悬疑性是有效学习情境的根本特征。有些教师在讲授了知识内容之后,再呈现与之相关的情境以印证所传授的知识。严格说来,这不是学习情境,只是一个无须质疑的证据,很难激发学生的思考。另外,一些教师平铺直叙地把情境呈现给学生,不加分析和提示,对情境中是否包含问题不予关注,这违背了设置学习情境的初衷与主旨。也有些教师把学习情境中的问题与传统的提问教学法等同起来,往往用习惯的提问方式代替学习情境,这也是误解。在传统的提问法中,问题针对于知识,是孤立的、简单的;而学习情境中的问题依存于具体的和整体的情境,是有条件的。它指向知识的掌握,更指向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发展。对于传统的提问法中的问题,学生常常能够在课本上直接找到答案;而有一定难度、不能找到直接答案的问题,很多学生都会困惑不解,难以回答,往往由教师替代他们作答。学习情境中的问题与知识本身相异,学生不可能在课本上找到现成的答案,教师更不应当替他们作答。只有经过艰苦的、同时又趣味盎然的探索过程,学生才能真正理解知识的深刻意义,并获得情感体验。在这个意义上,问题也是一项任务,设疑就是要求学生身体力行地去追问和求解。因此,悬疑性内在地蕴含着活动性的要求。

2、生活性

学习情境从哪里来?普遍的看法是把知识进行适当的变化,使之具体化为某种场景。但笔者认为,学习情境的撷取、设置不能拘束于知识内容,主要应面向学生的现实生活,在学生鲜活的日常生活环境中发现、挖掘学习情境的资源,其中的问题应当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遭遇的一些问题。当然,学习情境应该与知识内容相联系,但它不能是知识的另一种面目。它应该是能够体现知识发现的过程、应用的条件以及知识在生活的意义与价值的一个事件或场景。只有这样的情境才能有效地阐明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帮助学生精确理解知识的内涵,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和热情,并促使他们把知识转化为技能。换言之,学习情境应来自学生的生活世界。“生活世界”是德国哲学家胡塞尔提出的概念,其最基本的含义是指我们各人或各个社会团体生活于其中的现实而具体的环境。生活世界是一个主观、相对的世界,是一个日常的、非抽象的世界。我们生活、学习于生活世界之中,知识也来源于生活世界。这是优先于知识世界的一个先在世界。要克服教学活动去情境化的缺陷,面向生活世界是必由之路。

3、真实性

根据知识教学的需要,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选取学习情境,也意味着学习情境具有真实性,其中所包含的问题是真实的问题。只有在真实的学习情境中,学生才能切实弄明白知识的价值。如果仅仅对知识进行转化,或者仅仅对真实的生活场景给予简单虚拟,就很有可能设置一些虚假的问题,从而消解学习情境应有的功能。

六、信息化教学创设学习情境的几种常用方法

1.创设故事情境

在信息化教学设计中创设故事情境,就是将教学内容,通过各种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以“故事”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创设故事情境就是要利用丰富的信息资源,调动学生视听觉等尽可能多的感官理解和建构知识。实验心理学告诉我们获取信息的途径来自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并且多感官的刺激也有利于知识的保持和迁移。教师创设故事情境是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原有认知水平和学生无意识的心理特征,采用适当媒体创设能够引起学生积极情绪反应的形象整体。

如在学习“我国的行政区”时,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制作动画片:“机器猫假期旅游”的故事情境。即机器猫利用假期到祖国各地旅游,每到一处,它都会被当地代表性的美景陶醉,每当欣赏完了美景,它总会在地图上高兴得跳起来并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你知道我现在在哪个省区吗?”这样既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又进一步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他们通过讨论、合作学习,相互解答,使整堂课处于层层推进,学生情趣交融,由“被动型”学习变为“主动型”学习。一般情况下,创设故事情境比较适合语文、英语、历史、政治等文科性质的课程。《走遍美国》的英语教学软件就是创设故事情境一个比较成功的例子。

2.创设问题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设障立疑,让学生处于“愤”、“悱”的状态,将其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教师创设情境的重要原则是激情引趣,即通过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引起学生对知识、对科学、对人生的兴趣。而问题情境是最常见和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情境,是启迪思维激发兴趣的重要途径。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的探求欲望。教师则要抓住时机,依据问题情境所提供的各种线索,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对情境内容进行分析、比较、综合,学生不断地完成“同化”和“顺应”,建构新的认知结构。

在信息化教学设计中用信息化手段创设问题情境,提供学习资源,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可以为进一步的讨论和协作学习提供依据,让学生创作实践,培养创新能力。教学中应注意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多种多样,它可以在其它创设情境的途径中交叉使用。教师可以通过故事,模拟实验,图象,音像,活动等多种途径设置问题。

如在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利用多媒体设计制作动画片,创设问题情境:炎热的夏季,唐僧师徒四人正在去西天取经的路上,孙悟空叫猪八戒找西瓜来解渴。不久,猪八戒大汗淋漓的抱回了一个大西瓜。悟空说:“为了公平一些,每人吃1/4吧。”八戒一听瞪大了眼睛,满脸不高兴地说:"西瓜是我找回来的,无论如何,1份太少了,我要吃2/8。”悟空听了直点头,马上切了2/8给八戒。猪八戒高高兴兴地吃起西瓜„„。“不对!”,“有问题!猪八戒上当了!”,“1/4和2/8哪个大?”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一段生动形象的小故事,设计了最佳的问题情境,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起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培养了学生大胆想象勇于创新的能力。在《机械运动》引入新课时利用CAI再现飞行员在空中抓子弹的动画,并闪现“他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本领呢?什么情况下我们也能抓住一颗飞行的子弹呢?”的问题,和上述问题有异曲同工之妙。只要教师多动脑,可以发现问题情境无处不在。

3.创设模拟实验情境

实验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方式之一。恰当的实验可以使学生把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尽量和自己已经知道的事物相联系,并以这种联系加以认真思考,从而建构起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但实验的条件在课堂上并不能都得到满足,创设模拟实验情境可代其功能。学生一方面按照教师的要求及学习目标模仿练习,以巩固新知识,另一方面凭借想象,再现表象,展开联想,亲身体会实验的乐趣,得到成功的体验,从而强化对问题的求解能力。创设模拟实验情境首先设计与主题相关的,尽可能接近真实的实验条件和实验环境。然后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实现,教师指导评价。

典型案例如小学数学《可能性的大小》一课的设计。该课所涉及到的概率知识极为抽象,为了让小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这一知识,并真正提高应用能力,首先改变学生的角色,以商场“老总”的身份来选择促销方案。然后利用计算机来进行大量重复的模拟试验,快速、准确地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统计,体验“概率”的含义,帮助做出正确的决策。在这节课中,巧妙地创设了模拟实验的情境,不仅使学生免去了大量的重复实验和烦琐的计算,提高了学习效率,更重要的是它给了我们一种新体验:由于计算机模拟实验与真实实验的结果是一致的,利用计算机模拟实验,保证学生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大量的重复实验,由此对概率知识的学习更真实。

4.创设协作情境

在信息化教学设计中创设协作情境,就是利用网上多种交流工具如BBS、可视化语音聊天室、电子邮件、Net meeting、OICQ以及Internet Phone等工具,通过竞争、协作、伙伴和角色扮演等方式进行学习,针对某一个问题展开讨论交流,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一般情况下,在信息化教学设计中创设协作学习情境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对信息资源的整合;对学习任务和目标的确定;小组学习;小组学习成果的交流;教师总结与评价。如在学习《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一课时可以采取如下的设计。

学生先观看录像片《蔬菜市场》,教师提出问题:①列出一年中每月份的蔬菜价格走向图。②蔬菜价格与蔬菜量的关系。③帮助菜农设计出大棚蔬菜的种植计划。学生分组上网查询蔬菜价格,并通过Excel列出每月份的价格示意图及每月份的蔬菜供求数量,根据教师提供的蔬菜种植期限,设计出一年中大棚蔬菜种植的最佳方案。然后老师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为什么同样的菜在一天内的价格会有差别,这是不是与等价交换的原则相违背?最后教师总结学生小组讨论结果,演示价值规律表现形式示意图,得出结论。

协作情境与外部世界具有很高类似性,容易实现知识想现实世界的迁移,有利于高级认知能力的发展、合作精神的培养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信息化环境中创设协作学习情境,实现了时间和空间上的连续,同时,交互变得更加容易控制,学习者的角色也可以进行隐藏,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转变,他们要掌握的不仅仅是教学内容的逻辑序列和目标的合理安排,更多的是学生的协作情况、学习过程的规划设计。

下载信息化教学,如何“从大赛到常态”word格式文档
下载信息化教学,如何“从大赛到常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学实验常态实施方案

    为了普及实验教学,加强教育装备管理,切实提高教育技术装备的效益,我校将扎实开展实验教学工作,努力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采取多项有效措施,使我校教育技术装备管理和教学教研工作......

    常态课的教学

    常态课的教学 我认为一节有效的常态物理课教学应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特征: 1、整节课围绕课题没有浪费学生的时间,学生学得愉快、充实。 2、师生的互动活动有价值、有意义,提高了......

    从物流行业整合看物流信息化

    从物流信息化的发展看行业资源整合 中国物流行业,经过了计划经济到个体户的“化整为零”、个体户到公司化运营的原始积累阶段,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短板,散小乱差的基......

    从OA看中小企业信息化(含5篇)

    国内中小企业受到自身条件以及意识方面的限制,信息化起步较晚。由于OA系统属于信息化管理基础应用系统,使用简单、投入相对较小,大多数中小企业往往选择从OA着手,逐步进入信息化......

    从国家发展战略看信息化建设

    从国家发展战略看信息化建设从全球视野看,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深度融合、互动发展。经济全球化创造了信息技术发展的巨大需求,为信息化的发展提供了动力。而信息化则为经济全球......

    从学习者角度探析英语教学信息化

    从学习者角度探析英语教学信息化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英语教学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英语学习者的学习效率,是摆在英语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官场反腐从“阶段性”走向常态化制度化

    节日禁令: 官场反腐从“阶段性”走向常态化制度化 央视网记者马骏裴彤 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一年多以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和中纪委发布了多个通知,对于公款吃喝、奢侈......

    从课题研究到常态课的回归

    从课题研究到常态课的回归 课题研究,对于我们来说,像是遥不可及的事情。听了这次的课题结题会,有展示课,有专家点评,有课题交流,有专家讲座。大概了解了课题研究对于我们一线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