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课题研究到常态课的回归

时间:2019-05-13 14:03: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从课题研究到常态课的回归》,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从课题研究到常态课的回归》。

第一篇:从课题研究到常态课的回归

从课题研究到常态课的回归

课题研究,对于我们来说,像是遥不可及的事情。听了这次的课题结题会,有展示课,有专家点评,有课题交流,有专家讲座。大概了解了课题研究对于我们一线老师来讲,是至关重要的,它不应该只是专家的事。像汉字学的识字教学在常态课中的运用,可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识字方法。

但同时,这又引起了我的一个思考。我们都知道,课题研究不就是为了给我们一线老师一个探索的方向,为了能在常态课中运用相关方法吗?那像这样的课题,在我们的常态课中运用的度又有多少呢?显而易见,那是很少的。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点:一是我们一线老师在这方面的相关知识是很少的。二是每节课都要这样精心去备课,查找资料,时间是有限的。

我的眼中,常态课的教学是朴实的、精彩的、也是高效的。

常态课是朴实的。常态教学不是生搬硬套名人、名师的教学成果,而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结合本地区、本校、本班教育资源条件,生源情况,教学更趋于实际,注重实效。

常态课也应该是精彩的。新课程背景下的常态课要经得住反复斟酌,既充分预设,又动态生成,让学生充满梦想和希望,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使课堂焕发出教学的活力。

常态课还应该是高效的。新课程背景下的常态课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索,形成良好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实现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只有这样才能触及课改的灵魂,真正提高我们的课堂效率。

既然是这样朴实的常态课,那些复杂的汉字学知识,学生怎么消化,那还何以谈精彩、高效的常态课。课题组老师、专家们的经验之谈虽说不能让我拨开云雾见月明,但至少那云团消散了不少。像北京专家吕俐敏教授的讲座中向我们阐明了

一、什么是字理

二、汉字学知识有什么用

三、如何选识字教学的内容。她告诉我们汉字学知识是教师必备的后台知识。

1、汉字学知识可以帮助我们

2、避免课堂教学中的硬伤

3、提升课堂的深度与厚度

4、更好地倾听和串联学生的回答

5、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汉字规则知识

6、精准教师的语言表达。吕俐敏教授的讲座不是长篇大论,而是用更多的教学案例帮助我们理解,浇灌我们这些待成长的一线老师。

在今后的识字教学中我们应该以全新的教学理念为指导,让我们的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识字教学活动中,真切地感受到学习汉字的乐趣,真正地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相信在不断的学习、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过程中,我们的识字教学一定会越走越好。

第二篇:《爱在罗马》影评:从出轨到回归

对于一个有着强烈个人风格,又有成功资历的导演来说,他的作品常常让你疑惑,他拍的电影是用来给观众看的,还是自爽的。在我看来,伍迪·艾伦就是这样一位导演,强烈的个人风格和个人价值观,加上絮絮叨叨的台词,自己还时不时片子里面扮角色,我想他自己一定很惬意。也正因为如此,伍迪·艾伦的每部片子是否出色,往往都不在影片技术层面的元素,而在于他这一次的趣味是否与看这片的观众正好对上。最新的一部《爱在罗马》和他这几年影片一样,说好说坏的都有,不过正好对上了我的胃口,已经颇有欧洲旅游义务宣传大使角色的他,在罗马,继续以一些神经质的超现实主义给我们来上了一段人生小品的群戏,虽然不像上一部《午夜巴黎》的穿越那么离奇,但是依然充满了想象力。

对于《爱在罗马》的故事,我个人的总结就是“出轨与回归”,影片一开始,伍迪·艾伦就给我们献上了几组人马的生活,平凡而有序的推进他们的人生,同时又带着些索然乏味。实际上,一般电影的故事节奏都是如此,给你展现一个“正常”生活场面,然后用一种意外让它失衡和本文由lxl 提供,转载请注明

混乱,接着情节的走向就往往是让它回到既有秩序,当然,过程中常常有个人的代价。与动作片通常以暴力打破秩序,爱情片以邂逅打破秩序之类不同,伍迪·艾伦喜欢搞些神经兮兮的超现实主义事件打破秩序,本片就是如此神奇。一位来到罗马的女游客邂逅当地帅哥,坠入爱河,这个看上去挺俗套,不过这只是伍迪·艾伦的开胃菜,接着一个个离奇的来了。她的父母来看亲家,结果退休无聊的音乐界的父亲发现亲家男主人竟然有好嗓子,于是稀奇古怪的搞出了古典洗澡歌唱艺术;乡下小地方带着妻子来罗马投靠亲人的小夫妻,男的意外的跟一个妓女去见了家人,女的则莫名其妙的跟大明星,进而跟大盗贼说不清理还乱了一番;还有莫名其妙成了名人的职员;跟女友的好友心生情愫的文艺男青年,哦,这个看上去挺俗套,但是这个过程中一直有个幽灵一般在他们身旁飘来荡去的老男人就不一般了吧。伍迪·艾伦就这样神神经经的讲着他的故事,几个故事有些联系,又有些互不相干,所以有观众批评他完全是自娱自乐也有道理,但是他又不是第一次这么玩儿了,所以,对本片失望的观众多半也曾有过之前与他玩法对路的时刻,否

则也就不存在失望。

在伍迪·艾伦的片中,罗马成了“出轨之城”,这么说没有贬义,想必罗马市民也没太大意见,怪他拍法国就文艺文化文明的跨越百年,拍罗马就生活一片混乱,男女情欲昂扬。这就是罗马,一个迷人的城市,所谓“出轨”,抛开感情,实际上就是一种对生活既有轨道的偏离。很多时候,乏味平淡的生活需要偏离轨道,去做些尝试,这是大部分人没有这种勇气,因为平淡的生活往往意味着一种令人熟悉的安全感。所以,很多“出轨”往往源于偶然,甚至如突然出名的中年男职员一般,是一种神秘主义的力量在主宰。似乎到了某个时候,你就该经受些不一样的生活的刺激。伍迪·艾伦的各个故事是将就表现了不同的“出轨”的起因,如一次邂逅;如一场意外;如一次相逢,还有就是“狗屎运”或者“劫数”;还有不同的“出轨”的过程,或者享受其中,或者措手不及,或者困顿不已,或者暴躁恼怒;当然,很多时候,“出轨”的生活还需要回到正轨,伍迪·艾伦在营造了离奇的故事后,还是很正统的让他们在从线性轨道偏离之

后,索性偏离的狠一些,走出强烈的弧线,最终转了一圈又回到开始的地方,结局也是大为不同。最具代表性的还是那位中年职员,突然之间成了全国名人,有钱有地位有女人投怀送抱,从措手不及,到享受一切,进而到被粉丝和媒体时刻追捧而对这种生活感到厌倦,但是最终当回到凡人的生活时,却又疯了般的对天下无人知而恼火和沮丧,这无疑也是对很多名人对外界常常吐苦水“想过普通人的生活”的绝妙讽刺,老头子就是这样,不管怎么玩儿,都不忘对现实种种现象讽刺一番。

《爱在罗马》是部很有趣的电影,不过伍迪·艾伦在本片的情节处理上还是比《午夜巴黎》弱了些,尽管本片也有一条“出轨到回归”的暗含线索牵连每个故事,但是总体看各个故事间总是太离散,甚至慢慢开始失衡,从开始平行的几个故事,到后来慢慢地伍迪·艾伦亲自扮演角色的那条线成了主线,虽然洗澡歌手的故事确实有趣,但是这造成了影片整体略显混乱。不像《午夜巴黎》,总有一条穿越的故事主线,将巴黎那种人文的历史呈现出来,影片给人一种整体

感,让巴黎城的那种特色给人深刻印象。而《爱在罗马》则虽然故事很有趣,对生活的一些本质把握的很精妙,但是哪怕不停展现罗马的美景,也让你感觉这些故事搬到欧洲其它城市也没什么不同。《爱在罗马》的几段故事没有通过情节更好的捏成一个整体,而故事与罗马城也没有很好的形成一个整体,这就让影片给我一种差些味的感觉。接下来,据说伍迪·艾伦准备回到美国,一部《UntitledWoodyAllenSanFranciscoProject》的电影正在策划中,这也是这位老头每一次影片无论令人欣喜还是失望,总是割舍不掉的原因,因为他总是有节奏的推出新作,有节奏的让你在希望与失望间期待。无论对这部《爱在罗马》你是感到满意还是失望,喜欢他的观众都可以转向他集结了又一批明星的新作,等着看看下一次自己的胃口跟他的玩法是否对路。

第三篇:课题研究汇报课

课题研究汇报课

沛县湖西中学 陈 西

【上课班级】一(15)【课

题】消费及其类型

【教学目标】在各目标中渗透主体意识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其主体意识。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影响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消费的类型

2、知道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享受资料消费及其内在变化规律。

3、理解各因素对消费水平的影响,恩格尔系数变化生活水平、消费结构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

1、综合认识消费水平的能力

2、辩证分析我国消费结构变化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正确看待我国消费结构的变化,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感。

2、树立生态文明观念,自觉落实环保行动。【教学重点、难点】

1、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

2、恩格尔系数变化生活水平、消费结构的关系。【教法、学法】

情景探究法、讨论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

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自主学习、思维评价、归纳分析等。有效运用多媒体教学。【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小丽一家暑假上海世博游(一家三口花费4000元左右)。游世博会的人很多,上海世博会被网友戏称为“人博会”(可与学生做个简单的交流,“世博会,你去了吗?”以便与学生就情景产生共鸣)

情景问题:

1、热热闹闹“世博游”现象背后反映了居民消费发生了什么变化?

2、你知道居民消费水平变化的原因吗?

学生带着情景问题完成导学案的填空部分,并对应学案上列出的学习目标,阅读p17-p19,在教材上作出相应标记,并作摘要留疑。疑问以小组形式上交。(5分钟左右)

消费及其类型

一、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

1、居民的收入水平

(1)、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当前可支配收入越多,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量就越大。收入增长较快的时期,消费增长也较快;反之,则下降。

如:1978年我国人均年收入为190美元,人均肉类消费量为7.85公斤;2007年人均年收入为2360美元,人均肉类消费量为54.6公斤。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量大大增加。(2)居民消费水平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预期收入越乐观,消费水平越高。课堂探究:

(一)情景一:小丽的爸爸是医生,妈妈是教师,他们两年前刚贷款13万(月供1000元),在县城买了一幢35万元的房子。家里现有存款5万元,家庭预期月收入8000元。小丽上高中后离家较远,为了接送小丽上学,爸爸想买一辆小汽车作代步之用。此外为了方便小丽学习妈妈打算给小丽买一台笔记本电脑。爸妈为此征求了小丽的意见。

问题:你认为小丽家可以买车吗?

学生分组讨论推选代表回答问题。教师小结并对各小组的回答予以评价,请同学们选出最佳表现组(掌声鼓励)

(3)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受人们收入差距大小的影响。情境二:假如A镇只有10家月收入达到了8万元,而其它家庭月收入都还只有1000元;而B镇大多家庭的月收入在4000到5000元之间。

问题:如果你是家电下乡某品牌的电脑的销售商,会选择到哪个镇开店?为什么?

情景三:2007年5月起,猪肉价格一路走高,5月初猪后腿肉价

格为15.00元/公斤,8月10日达26.00元/公斤,居民大呼“快吃不起猪肉了”。2007年全年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4.8%,2008年全年CPI的增长是5.9%。2009年CPI同比下降仅0.7﹪,2010年通货膨胀预期进一步加大。在物价大幅上涨的情况下,很多居民纷纷减少了旅游、购物。

问题:这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物价的变动会影响人们的购买能力

一般说来,物价上涨,人们的购买力普遍降低,会减少对商品的消费量;物价下降,会增加对商品的消费量。

课堂探究:

(二)小丽家贷款买房、游世博、购车、买笔记本电脑,你知道按不同的分类标准,这些消费都属于哪种消费类型吗?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请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二、消费类型

1、按消费方式不同:钱货两清消费、贷款消费、租赁消费 学生讨论“贷款消费是不是超前消费”

点拨启发:消费者选用那一种消费方式收多种因素的影响,要考虑个人家庭的经济状况承受能力等具体因素,在消费中要理性不要盲目。目前我国38﹪的“房奴”月收入的50﹪用于还贷(月收入的三分之一是房贷按揭的警戒线)。

2、按消费对象不同:有形商品消费、劳务消费

3、按消费目的不同: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享受资料

消费

课堂探究:

(三)2008年江苏某市居民家庭消费支出构成状况(如图)

问题:通过恩格尔系数标准分析该市居民的生活水平。资料补充:按联合国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属于贫困生活,50%-59%属于温饱,40%-50%属于小康,30%—40%属于富裕,低于30%就是最富裕。

三、消费结构

1、消费结构:含义、影响因素

2、恩格尔系数:含义、与消费结构变化的关系

分析课本P19图“我国居民恩格尔系数走势”,辩证看待我国消费结构的变化,既要看到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要看到不足,加强忧患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教育。

课堂小结。

通过导学案练习反馈。

课后探究:(调查成果以小组形式上交)

调查建国6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消费结构的变化情况(可参照国家统计局网站查询相关数据),分析变化的原因,提出进一步提高的对策。

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是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内容,在教学中一定要引导学生通过生动的感性材料去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切忌让学生死记硬背。让学生在积极思考与讨论中,在社会实践中,自主探索、领会有关经济生活中包含的经济学道理,学会独立分析,增强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注意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第四篇:课题研究课教案

课题研究课教案

[授课教师] 刘 洋 [科目] 语 文

[授课内容] 《庄周买水》 [课时安排] 1课时

[授课时间] 2007.4.11 星期三第7节 [授课班级] 高一(9)班 [教学目标]

一、学习本文荒诞古怪有趣的故事新编体杂文的特点。古人今事掺杂,鬼神禽兽登场,妙趣横生,令人倾倒。

二、学习本文活用了《庄子》中的故事和典故,进行巧妙构思,表现主题的写法。

三、学习本文,了解针砭时弊的深刻主题。[教学重点] 体会课文形象说理的特点,理解课文的寓意,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教学难点] 1.理解结尾甘霖欲降、庄周击桶而歌的深意。2.品读赏析课文,对文章进行美点寻踪。[教学方法] 1复述法。

2.讨论点拨法。本文构思新巧且富有趣味,教师宜在学生反复朗读、互动探究的基础上给予必要的点拨指导。

3.品读鉴赏法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作者简介

刘征,原名刘国正,1926年6月生,北京市人。他自幼爱好文学,在中学时,先是学习美术和古典诗歌,后来学习写新诗。1946年进入北京大学学习,参加北大的“新诗社”,在壁报和进步刊物《诗号角》上发表过一些诗。1949年初,刘征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因病退役。建国后几十年,他一直从事教育工作和编辑工作,曾任人民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编审。长期以来,刘征主要从事寓言诗和讽刺诗的写作,诗人杨金亭说:“打开三千年中国古典诗歌史,60年新诗史,以寓言诗名家,以寓言诗名世的,刘征是第一位诗人,是当之无愧的开拓者。”60年代,刘征的代表作有寓言诗《三戒》(《海燕戒》《天鸡戒》《山泉戒》)和《老虎贴告示》。粉碎“四人帮”后,他又创作了大量的寓言诗和讽刺诗,其中《春风燕语》获1986年全国优秀诗集奖。他的其他寓言讽刺诗集还有《海燕戒》《花神和女神》《鸦鸣集》《刘征寓言诗》等。

三、时代背景

本文写于1988年。当时,虽然我国的市场改革已经进行多年,但在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下,行政力量仍然在管制和干预市场;或者是某一方面的经济活动已经货币化、商品化了,但没有按照平等竞争的原则处理当事人之间的关系,在那里,实行的仍然是行政审批的办法。

比如说,由于价格改革长时期采取了渐进过渡的办法,经济在部分价格开放、部分价格仍由行政机关控制的“双轨制”下运行。在这种情况下,那些能够依靠行政权力取得低价买进或高价卖出的特权的人们,便能大发横财。所以,二重或多重的价格,一方面扰乱了企业之间的平等竞争,一方面则为官商以权谋私、贪污腐化制造了温床。据当时有的学者统计,在1981年至1988年间,上述差价的总规模已达到占国民生产总值20%至25%的惊人程度。正因为这样,一时间,倒卖“批文”和“额度”成风,“官倒”腐败成为群众议论的热点,也成为社会不安定的一个因素。

四、分析课文

(一)思想内容

1.是一篇寓言式的杂文,它的寓意是什么?

明确:讽刺当时商品流通领域以权谋私、哄抬物价、凭空暴富的丑恶现象,表现老百姓的艰难、忧虑和期望以及他们对社会风气好转久望不来的强烈不安和知其必来的坚定信念。

2.文章结尾一段,写甘霖欲降和庄周敲桶而歌,对深化主题起什么作用?

明确:文章结尾一段深化了主题,使文章主题不止于讽刺不正之风这个大家习见的较浅的层次,而掘进到广大老百姓的艰难、忧虑和期望,以及他们对甘霖久望不来的强烈不安和知其必来的坚定信念。

(二)写作特点

1)寓言式写法。作者把庄周这一历史人物放在新的时代环境中,让他遭遇到一些当今社会上存在的问题。从形式上看,好像是“荒谬”的,但故事内容却反映了严重的社会问题。抽象的问题借助形象的故事表现出来正是寓言的特点。

2)使用典故。本文中运用了庄周梦蝶、濠梁观鱼、涸辙之鲋等典故,这些典故的使用或有助于表现人物形象,或丰富了作品内容,或赋予其新意以展示现代生活等,它们既充实了作品,又增加了趣味性、可读性。

3)人物形象漫画化。比如文中长发披肩的女秘书“耸耸肩说‘sorry’„„” 吴主任脸上经久不息的笑容;一连串的“嘿嘿”“哈哈”拟声词的使用,是用文字描绘的漫画,寓深意于幽默讽刺的细节描写中。

(三)问题探究

1)问题探究一:为什么选庄周作故事主人公? 曾经“梦为蝴蝶、视金钱如粪土、视权贵如腐鼠”的逍遥自在、洒脱不羁的庄周如今却迫于现实“一切向钱看”的潮流,去挖塘养鱼,这是怎样的一种讽刺呀!

2)问题探究二:为什么让庄周去买水,而不是去买别的货物?

1、庄周养的是鱼所以需要水。

2、水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这类生活必需品也成了一部分人囤积居奇,大赚黑心钱的东西,岂不使百姓遭殃?比之别样物品,选写“水”,批判性更强。

3)问题探究三:有人建议本文作如下修改,认为这样更能淋漓尽致地鞭挞社会上的某种歪风邪气。联系全文,讨论一下,这样修改好不好?为什么? 把倒数第五段从‚半路上实在挪不动了‛到‚两鳃一张一合艰难地呼吸着‛删去,改成‚好不容易又走了十天十夜,才到东海。负责提水的倒很热情,拿过提货单,又是忙着咋唬大车,又是忙着提水,不让庄周动手。桶装满了,庄周连忙捧上香烟表示感谢。提水者手一推:‘不抽烟。手续费每吨一元,共计一百元。’‛下按原文‚庄周睁大了眼睛,不说也不动‛。

明确:这样修改不好。保留原文结尾,好处有三个:第一,本文是故事新编,与古事若即若离,才能妙趣横生。涸辙之鲋的故事如果删掉了,不免使人感到兴味大减。第二,这种样式的杂文追求荒诞,今事古事掺杂,鬼神禽兽登台,才能趣味横生,令人倾倒。本文中最荒诞的,要算涸辙之鲋了,如果删掉它,会大大削弱传奇色彩。第三,它有深化主题的作用,删掉它,主题就只能止于一般化的讽刺不正之风这个较浅的层次。因此,删不得。

五、畅所欲言:

(一)现实生活中有哪些类似的不良现象? 1)社会上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的不正之风。

2)社会上商业部门受利益驱动而投机取巧、坑害人民利益的不正当行为。3)讽刺了社会各部门的趋利倾向。

(二)怎样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1)提高自身素质,了解相关知识法规。2)敢于揭发身边各种不正当的行为。3)善于采用正当有效的途径与其作斗争。

六、课堂小结

七、布置作业:自选题目,写一篇寓言式的杂文。

八、板书设计:

第五篇:幼小衔接应回归常态

幼小衔接应回归常态

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和小学相互呼应的过程。做好幼小衔接,是实现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一。当前,“知识为本”“升学为重”等观念违反了教育规律,将整个社会的焦虑投射到年幼儿童的身心。幼小衔接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政府、幼儿园、学校和家庭应协力配合,让幼小衔接回归常态。

2021年,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从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两方面对幼小衔接工作进行了规范和引导。在开展幼小衔接的过程中,有三个问题需要充分关注。

不要增加额外的“衔接课程”,避免增负担

根据《指导意见》的精神,幼小衔接工作应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建立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长效机制,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要把幼儿到小学生看作是人生发展过程中基本的角色转变,这一转变不是翻山越岭,而是发展的自然延伸。要关注儿童发展的连续性、整体性、可持续性,幼儿园与小学协同合作,共同促进儿童顺利过渡。

为入小学做准备是幼儿园教育的基本功能之一。入学准备教育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融在整个课程之中,贯穿三年,重点在大班。入学准备是全面准备,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是最好的入学准备,重点是做好生活、社会和学习等多方面的准备,建立对小学生活的积极期待和向往。因此,入学准备教育不是在原有课程基础上再加上“入学准备”课程,更不需要在校外机构接受专门的训练。要检查幼儿园课程中是否存在教育偏倾和缺失的问题,是否存在忽视入学准备的问题。只要认真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精神,落实《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的基本要求,扎实推进课程建设,真正落实全面发展的教育任务,切实关注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开展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多样化活动,一定能落实为入小学做准备的任务。

帮助学生入学适应是小学教育的重要职能。《指导意见》提出小学实施入学适应教育,要强化衔接意识。国家修订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合理安排内容梯度。小学将一年级上学期设置为入学适应期,重点实施入学适应教育。国家课程主要采取游戏化、生活化、综合化等方式实施,强化儿童的探究性、体验式学习。这些举措都有利于切实改变忽视儿童身心特点和接受能力的现象,致力于坚决纠正超标教学、盲目追赶进度的错误做法。

不要停留在形式上衔接,要提高衔接的实效

幼小衔接是一项需要实实在在加以落实的工作,切忌形式主义和表面文章,要关注过程和实效,而不是关注书面的成果和报道。要避免以开会代替思想的转变,以外在环境的改变代替衔接活动,以口头上的衔接代替实际的衔接努力等错误倾向。要真正抓住衔接过程中的具体问题,深入研究问题,并在实践中解决问题。因此,标语和传单不一定触及问题的实质,表面的装点和改变不一定产生实质性的成效,众多的会议如果没有真正直面问题,就难以真正推进衔接工作。要真正站在儿童发展的立场上来研究和探索幼小衔接,坚持以儿童为本,关注儿童的发展现实和可能,切实为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入学准备的核心在于真正落实《指南》精神,切实促进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实现幼儿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领域的整体发展。尤其是在良好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学习品质及上学意愿等方面做好充分准备。真正做到内容上不超前,形式上不灌输、不强化训练。不要把参观小学当作入学准备的全部,不要把模拟小学课堂当作良方。入学适应的核心在于新生有入学的意愿、积极的情绪,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没有重大的困扰和对立的情绪,能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入学适应不是一次两次班会能解决的,也不是只改变一些物质环境能解决的,更不是标语口号能解决的,必须有实实在在的举措。入学适应工作的重点是教师的入学适应意识,真正把眼前的每一个新生看作正处在过渡阶段的儿童,真正去关注新生的需要和特点,真正有针对性地采用灵活适宜的教学方式。因此,入学适应的核心是课堂,关键在教师,根本在了解和理解儿童,真正变任务中心为儿童中心,真正最有效地促进儿童的自主学习和有效学习。

注重幼儿园和小学的教研及联合教研是解决入学准备和适应的重要措施。要让教研工作真正回归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避免教研工作的形式主义,避免为了教研而教研。教研的前提是存在衔接问题,教研过程就是研究解决问题策略的过程,很多问题并不是一次教研活动就可以解决的,应该经过实践的探索、验证,教研的成效是以问题是否得到解决为衡量标准的。

不要停留在“禁止”上,要在各层面积极作为

幼小衔接是很多国家共同面临的教育问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也出现了课程下移的现象,而且趋势越来越明显。之前只能在小学看到的“长时间全班集体教学”“书面教学及等级评分”等现象在幼儿园也随处可见(Miller

&

Almon,2009)。东亚、非洲也有类似的情况。因此,幼小衔接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众多因素,要进行系统思考。幼小衔接教育不能停留在“禁止”上,而是应该鼓励各方参与,统一思想、积极作为,共同研究和切实采用解决当前问题的良策。

实施科学的幼小衔接,固然要禁止在幼儿园教授小学的教育内容,禁止打乱幼儿园教学秩序、加重儿童负担和家长经济负担的校外入学准备培训,禁止小学入学过程中的考试和测查。但只是禁止并不能真正实现科学衔接。要深入研究儿童,深化课程改革,提高入学准备意识、入学适应意识,探索积极有效的方法和策略,提高入学准备教育和入学适应教育的成效。尤其是要注重幼儿园、小学及家庭的积极配合和良好合作,对幼小衔接形成真正的共识,在此基础上积极作为。

对小学教师来说,要坚持以儿童为本,入学适应要求我们先备“人”再备“课”,把了解儿童放在第一位,在备课时充分考虑新生的现实状况,实现以学定教;在课堂上多观察儿童的表现,感知儿童的不解和迷惘。课堂衔接是最核心的衔接,课堂衔接的关键是了解和理解儿童。教学应真正适应处于过渡期的新生,真正适应具有不同特点和需要的儿童。与此同时,应注重环境的改造,让环境适宜于新生,让每一个儿童感受到接纳和关爱,感受到新奇,进而积极投入其中。要从儿童的需要出发,努力创新适应的途径和方式。真正像清华附小窦桂梅校长所倡导和践行的那样,要深入班级,跟儿童在一起,感受和理解儿童的生活,为儿童的健康成长不断努力。

对于幼儿园来说,除了坚持儿童为本,还要真正着眼发展,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儿童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真正引导家长理解、感受和配合入学准备。家长的心理准备是入学准备绕不过的坎,没有准备好的家长往往会把儿童带进无休止的课外培训和强化训练之中。因此,要切实在与家长沟通上下功夫,举实招,出实效。入学准备不是依靠上几节所谓的“入学准备课”或实施一个入学准备的主题,而是要始终有一种准备意识,尤其是对儿童学习兴趣和能力激发的意识,不断引导儿童探索新事物的兴趣,不断激发儿童学习的渴望。入学准备不是完成“固定知识”的传授,而是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强化学习兴趣、愿望、能力和品质的准备。所以,要实实在在,将入学准备工作渗透在一日生活的全过程,渗透在儿童的各类活动之中,形成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下载从课题研究到常态课的回归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从课题研究到常态课的回归.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思品课应贴近生活回归常态教学[★]

    初中思品课应贴近生活,回归常态教学 当前初中学生很多不喜欢思想品德课,都说思品课枯燥、乏味,说教的意味很浓,从心底里非常抵触,导致《思品》课教师很是头疼:一方面学校要求提高......

    英语课题研究课简报

    英语课题研究课简报 大雨初霁,空气湿润,七中的校园显得格外清新!2013年5月14日下午,重庆七中举办了沙区“‘学本式’卓越课堂”理念下的“沙区教师成长课题之英语语法课教学目标......

    英语课题研究课简报

    英语课题研究课简报 大雨初霁,空气湿润,七中的校园显得格外清新!2013年5月14日下午,重庆七中举办了沙区“‘学本式’卓越课堂”理念下的“沙区教师成长课题之英语语法课教学目标......

    课改总结课题研究

    小学语文课改教学经验总结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使学生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

    怎么上好常态课范文大全

    内容提要:体育老师不能每天都像公开课、示范课、竞赛课那样上体育课,常态下的体育课应该上些什么,怎样上,注意些什么,应该受到关注。常态下的课能上的有趣、最平常、最普遍、最真......

    常态课总结范文合集

    初中英语常态课评课总结 临江市外国语学校 周雪峰 地点:接待室 时间:2012年10月19日 下午 3点 参加人员:全体初中英语教师 为期一周的教研组内互相听课、学习,教研课活动结束......

    常态课心得

    常态课心得 ——杜蒙二中孙长云通过学习“让常态课走向优质”后,使我们深刻体会到课堂教育改革是对课程改革具有实质意义的探索,课程改革对课堂教学改革始终寄予无限期盼。 课......

    浅谈中学语文常态课

    浅谈中学语文常态课常态课是教师学生接受最多的课,上好常态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常态课是教师基于现实的教育资源条件,运用超越现实的智慧和才能,融入个人创造性的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