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教学设计上

时间:2019-05-12 19:53: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五年级教学设计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五年级教学设计上》。

第一篇:五年级教学设计上

第一课

肖像艺术

史姣龙

一、内容:

人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第一课

二、课程标准:

欣赏中外优秀美作品,了解有代表性的美术家。通过描述、分析与讨论,用简单的美术术语对美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进行分析,表达对美术作品的感受与理解。

三、内容分析:

本课是一节集中欣赏人物肖像的“欣赏〃评述”课。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初步了解肖像艺术的特征,认识肖像艺术形神统一的艺术表现力;通过欣赏不同表现方法的艺术作品,感受艺术表现形式的特点以及与作品的和谐统一,认识艺术风格的多样性,从而了解美术语言与作品表现力的关系。

本课两个页面,共展现艺术家作品5幅,学生作品3幅。艺术家作品中涉及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速写,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欣赏的方法,了解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特点。

四、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对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一定的掌握,学习习惯好,学习兴趣浓厚,有一定的色彩基础和造型能力,基本能积极主动地能通过观察讨论、绘画等方面表达自己的感受。

五、学习目标:

初步了解肖像艺术的特点,认识肖像艺术形神统一的艺术表现力。通过欣赏不同表现方法的艺术作品,感受艺术风格的多样性和艺术表现形式的特点。

六、目标检测方式:

目标检测:通过课中老师的提问、学生回答完成,学生自评、互评、师评、小组检查完成。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教学

1、请同学们说一说你最喜欢家里的那位长辈,他在外貌上有什么特征?

2、如果让你画一幅你亲人的肖像画,你会怎么画?你想表现他怎样的神态呢?

二、深入教学

(一)、课件欣赏油画《父亲》

1、现在请同学们来欣赏一幅油画肖像画《父亲》,这幅作品是我国著名画家罗中立先生在80年代初创作的。画中的“父亲”在外貌上有什么特征呢?

2、从这幅肖像画中,你还看到了什么样的表情?

3、脸的哪一部分最能表达情感呢?艺术家是怎样表现的呢?

4、看到这幅作品你想到了什么? 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5、同学们从欣赏《父亲》这幅肖像画中能感受概括出一幅优秀的肖像画应具备哪几方面的要素吗?

(二)、课件欣赏版画《藏族少女》

1、同学们肯定发现了这幅作品在艺术表现形式上与《父亲》不同,谁知道这幅作品是用什么方法来创作的吗?

2、你觉得版画和油画相比较,它有什么特点?

板书: 写实风格油画:造型严谨,色彩丰富、细腻、凝重 写实风格版画:注重刀味、水味、版味,色彩简练、概括

3、仔细欣赏这幅作品,你觉得哪些地方体现了刀味?哪些地方又体现了水味和版味的特点?

4、你认为这幅作品画的好吗?为什么?

(三)、课件欣赏雕塑《白求恩》

1、你们认识这尊雕像塑造的是哪位人物吗?你们了解他的事迹吗?

2、同学们思考一下: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来欣赏写实风格的雕塑作品呢?

3、你觉得这尊雕像成功在哪里?

三、板书设计:

肖像艺术

示范作品

四、布置作业:

1、同学们已经学会了欣赏肖像艺术的方法,现在请同学们来欣赏油画《维吾尔族姑娘》课件,说一说你的欣赏感受?

2、欣赏线描肖像画《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这幅画在艺术表现方法上和前两幅又有什么不同?

2、你觉得画中人物的神态怎么样?

3、请你按照自己的理解添加背景,并说一说你对作品的理解。

五、展示 延伸

虽然孩子们在对“形”的把握方面有些欠缺,但这仍然没有影响他们对人物神态的描绘。一些似有似无不易捕捉的面部表情在他们的画笔下跃然纸上。

第2课

画人像

史姣龙

一、内容:

人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第二课

二、课程标准:

运用线条、形状、色彩、肌理和空间等造型元素,以描绘和立体造型的方法,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工具、媒材,记录与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发展美术构思与创作的能力,表达思想和情感。

三、内容分析:

通过本课学习人物半身像和头像的表现方法,根据提供的人像的一半,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利用线描、色彩的方法生动地表现人像的另一半。本课在创新思维方面的训练点是发散思维训练。本课提供了大量的学生作业,分别体现出是利用各种方法进行表现的,如线描、黑白画、色彩等。作业提示部分介绍了作业方法和要求。

四、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对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一定的掌握,学习习惯好,学习兴趣浓厚,有一定的色彩基础和造型能力,基本能积极主动地能通过观察讨论、绘画等方面表达自己的感受。

本课是开学第一堂绘画课,所以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很重要,应多发现身边同学的优点,尊重他人的品质,以合作学习、自己学习为主,学生要以描绘为主,其表现方式为辅,重视自我评价。

五、学习目标:

能说出身边人物和艺术作品中典型人物的某些特征,对特征的社会属性有一定的了解。了解表现人物特征的方法,能够大胆地运用某种造型方法表现同学的特征。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的品质。

六、目标检测方式:

目标检测:通过课中老师的提问、学生回答完成,通过课中学生作业、出示的练习作品、学生自评、互评、师评、小组检查完成。

七、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教师事先把学生准备的自己的照片收集放在一个小箱子里)同学们,今天我们做一个游戏,游戏 的名称是: 猜猜“他”是谁 学生每人从箱子里拿一张照片,猜猜照片中的人物是谁?

同学们,在刚才的游戏中,老师发现有些同学没有猜出照片中的人物是谁,这主要是什么原因呢?那我们这节课就来互相认识一下。

(板书:画人像)

二、描述特征

说说“他”的特征

看自己手中照片的人物,说说“他”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仔细观察,“他”有哪些比较明显的特征?(如脸型、五官、发式等)说说“我”的特征

每个人对自己都应该有一定的了解,谁能用较简洁的语言准确地说出自己的特征。(如脸型、五官、性格等)

三、说说艺术作品中典型人物的某些特征课件

1、《蒙娜 〃 丽萨》课件出示艺术作品

学生观察、体验、讨论人物特征,教师简单介绍达 〃 芬奇、《蒙娜 〃 丽萨》,学生说说感受、特征,教师总结。看达 〃 芬奇的《最后的晚餐》并作简单的介绍。

2、《凡 〃 高自画像》课件出示艺术作品

学生观察、体验、讨论、猜想人物特征,教师简单介绍凡高,增加学生对凡高及其作品的认识。学生说说特征,教师总结。

3、毕加索的人物肖像画

4、现代版的《蒙娜 〃 丽萨》

5、探索

比较刚才所看的作品,想想: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这又与什么有关呢? 学生讨论、猜想。

教师总结:这主要跟摄影术的发明有关。在摄影术发明以前,像国王、王后、富商这样的重要人物都要通过雇佣画家来为他们画肖像。这些肖像充满了他们生活的线索,人们能从华丽的服装或是严谨的制服上看出被画者的身份。摄影术发明以后,画家们开始认为逼真地再现人物肖像是没有意义的,所以开始思考创作肖像画的新方法。他们开始探索用不同的色彩和不寻常的方式来表达人类的情感和思绪。这就是肖像画的起源和最初的作用。

三、分析人物特征的表现手段

同学们,上节我们一起说了人物特征,那人物特征主要是通过人物的哪个方面表现出来呢?(人物头部)

人物头部是反映人物特征最主要的地方,包括相貌,精神状态,还有性格特征。人物头部的特征主要是通过脸型、五官、和发式来表现出来的,而艺术作品又往往通过人物面部的刻画来揭示人的内心世界,突出表现某一主题。

你属于什么脸型?(如国字脸、瓜子脸等)

教师出示几种常见的脸型,请学生说说各种不同的脸型具有哪些特征? 小结:画人物头部时,我们应该先整体把握人物的脸型,再去刻划人物的五官表情

同学们,你们“哭过”、“笑过”、“怒过”、“乐过”、“惊喜过”吗?(有过)

请几名学生上台来表演“哭、笑、怒、乐、惊”的表情。

其他同学仔细观察,相互讨论:人物表情主要是通过五官中的哪些变化表现出来的?怎么变?

每组同学选取一种表情用简笔画的形式将它画下来,并派一名同学到黑板上画。

请学生逐个分析刚才所画的表情,画得如何?有没有将表情特征画下来?没有的,如何改?

教师总结:人物表情主要是通过人的 眉毛、眼睛和嘴巴的变化 来实现的。(出示各种表情图片,说清每种表情的变化规律)课件 感知人体比例、结构 探索:头部比例——三停五眼

A、在教师的指导下,小组内成员之间互相“测量”“三停五眼”,并记下大体的结果。

B、请学生说一说刚才测量的结果。C、教师课件出示图片,并进行总结。

感知人体比例、结构(教师出示图片,并进行简介)A、人体比例——立

七、坐

五、蹲三半

B、人体结构——学生用手摸摸自己的脸,感觉一下自己的肌肉和骨骼

出示人体肌肉和骨骼图

总结 :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人物的脸型与表情,下节美术课我们来尝试一下为自己或同学画一张肖像。在画肖像之前,我们还要去感受一下画家们是如何捕捉和表现人物特征的。

孩子们共同相处了五年时光,互相比较深入的了解为他们互相画肖像画提供了很大帮助。五官特征都抓得比较到位,就是脸型的特征不够准确。

三、板书设计: 课题和示范

四、布置作业: 画一幅肖像画

五、展示

第3课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

史姣龙

一、内容:

人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第三课

二、课程标准:

运用线条、形状、色彩、肌理和空间等造型元素,以描绘和立体造型的方法,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工具、媒材,记录与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发展美术构思与创作的能力,表达思想和情感。

三、内容分析:

在生活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同样的物体处在不同位置时,在观者眼里会出现近大远小,而且越远越小的变化,这种变化用绘画上的法则来解释就叫透视现象。

四、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对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一定的掌握,学习习惯好,学习兴趣浓厚,有一定的色彩基础和造型能力,基本能积极主动地能通过观察讨论、绘画等方面表达自己的感受。

五、学习目标:

通过观察伸向远方的路、风景图片、认识各种透视现象,并在平时的绘画中加以运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表现能力。

六、目标检测方式:

目标检测:通过课中老师的提问、学生回答完成,课中学生作业、出示的练习、小组检查完成。

七、教学过程:

一、讲授新课

1、课件出示数幅图片(风景图片),请学生仔细观察后归纳透视现象: 小结:近大远小。

2、思考:这种现象是如何产生的?

是由于距离不同,位置不同,我们就会有近大远小、形状改变的感觉。我们站在路的中心,会看到路面和两旁的树木、房屋都渐渐集中到我们眼睛正前方的一个点上,这一点称为主点。通过主点的水平线叫视平线,通过主点的垂直线叫主点

垂线,但这些通常是不画出来的,但在作画的过程中通常要用到。(师一边讲解一边在黑板上画出,让学生直观的了解)

3、课件出示摄影风景图片

生活中除了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以外,还有其他的透视现象,请结合书本上的图片,和自己的同桌讨论一下,看看谁能有新的发现。

师小结:同样高度的建筑或柱子,树木等都有近高远低的透视现象;一条同样宽阔的马路、铁轨都有近窄远宽的透视现象,这些都是生活中常见的透视现象。

三、板书设计:

1、透视现象是否合理把握。

2、线条是否流畅。

3、画面是否完整。

四、布置作业:

找一找校园中有透视现象的场景。(条件允许的画可以用摄影的方式它拍下来。)或把自己家里有这种现象的图片带过来,为下一堂课的写生做好准备。札记

孩子们敏锐的观察到利用行道树和地板、立柱、墙砖等室内外景物可以很好的体现画面的透视现象。他们在对场景写生的基础上刻意增加了这些景物,达到了很好的透视效果。

五、展示 延伸

通过学生临摹写生作品,感受各种透视现象。在作画过程中,发现各种容易犯的错误。(在此过程中逐一纠正,避免学生在写生的过程中犯这种错误)

第4课 美术中的比例知识

史姣龙

一、内容:

人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第四课

二、课程标准:

运用线条、形状、色彩、肌理和空间等造型元素,以描绘和立体造型的方法,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工具、媒材,记录与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发展美术

构思与创作的能力,表达思想和情感。

三、内容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从《溪山行旅图》、《维鲁维斯的人》、建筑巴黎圣母院等艺术作品中分析、认识比例这一概念,从过去的感性了解,升华为理性的认知,明确比例是造型艺术中重要的形式美法则之一,并能应用到设计中。

四、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对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一定的掌握,学习习惯好,学习兴趣浓厚,有一定的色彩基础和造型能力,基本能积极主动地能通过观察讨论、绘画等方面表达自己的感受。

五、学习目标:

学习美术中的比例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了解比例在美术作品中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学习此例关系,设计一个花瓶,提高设计能力。

六、目标检测方式:

目标检测:通过课中老师的提问、学生回答完成。学生作业、出示的练习、小组检查完成。

七、教学过程:

一、讲授新课

1、课件《出示溪山行旅图》:(1)画上画的什么?(2)山和人物的大小对比如何?(3)这样对比有何作用? 师:宋代画家范宽的《溪山行旅图》描写了我国陕西一带的风光,山处在画的中央,顶天立地,雄佛壮观下面的商人赶着驴,显得很小,这就更突出了大山高耸伪气势。这幅画成功地运用了山和人物之间的比例关系,是我国山水画的杰作。2.课件出示《维鲁维斯的人》

(1)人存站立和伸张四肢时,在圆形和正方形有何比例关系?(2)师简单介绍这幅作品。

3、师介绍黄金分割的知识

(1)把一条线段分成两部分,便其中一部分与全长的址等于另一部分与这部分的比,使用1:0.618的比值分割称为黄金分割。因这种比例在造型上址较美观而得名。

(2)师用黄金分割的知识分析《巴黎圣母院》。课件

4、欣赏同学们的设计作品

(1)这些作品你觉得哪件最漂亮?为什么?(2)从比例的角度分析,它们成功之处在哪里? 二.作业练习:(1)用比例知识先在稿纸上设计一个漂亮的花瓶,再用彩纸剪下来。(2)为这个花瓶添加图案花纹。三:作品展示

1.你为什么设计这种式样的花瓶。2.你能否介绍一下你是怎么设计的? 3.你最喜欢哪幅作品。

四、板书

美术中的比例知识 透视图

四.课堂小结,提出希望,布置下节课工具

第二篇:五年级论语上教学设计

五年级论语上

《论语 里仁篇 第十课》导学案

南关小学 安俊巧

学习目标:

1、熟练地朗读并背诵本课所学内容,认识本课生字。

2、学习诵读的方法,理解每则的思想内容。

3、在理解课文意思的基础上,体会《论语》的核心思想——仁,学习孔子的“忠恕,义利及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思想” 学习重点: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 学习难点:

体会《论语》的核心思想——仁,学习孔子的“忠恕,义利及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思想” 学习过程: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2、熟练朗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3、参照注释,重点理解词语:

参指的是()一以贯之()

道()唯()

门人()忠()

恕()喻()

利()齐()

自省()

4、课外搜集与本课相关的名句与故事。

5、填空:

(1)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

(2)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

(3)子曰:“参乎,()。”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

(4)曾子曰:“(),忠恕而已矣。”

(5)子曰:“君子(),()喻于利。”(6)子曰:“(),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6、《论语》中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应做如何翻译?()A、遇到贤能的人便超过他,见到没有才能的人就要自我反省。

B、见到贤人就想一想如何与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反省一下有没有与他相同的毛病。

C、见到贤能的人就考虑自己和他一样有贤能,见到没有才能的人就想一想自己也有什么不好的地方。D、看见贤能的人相互学习,看见没有才能的人互相省察。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这句话的反映的()A、政论思想 B、教育思想 C、伦理道德规范 D、为人处事的标准

8、背诵三则论语。

第三篇:五年级上小数除法教学设计

水城县木果镇新民小学

2015—2016学第一学期“达标课”

《小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授课人:杨光庆 2015年10月15日 2015—2016学第一学期“达标课”

《小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小数除法解决问题》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小数除法的内容。解决问题是小数除法单元的一小节,教材在这里让学生学习用乘、除法计算解决常见的简单实际问题的意图,一是使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计算教学单元得到扎扎实实的落实,二是让给学生体会小数除法的应用价值。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数量关系及解决问题的经验,了解了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本节内容安排了两个例题,分2课时进行教学,今天我说的是其中的第1课时。本节课是在三年级下册已经学过用连除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上,出现另一种形式的需要连除解决的问题。其特点是:总量与两个变量有关系,并随着两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数量关系的分析,引导学生由原来的“用算式来描述”解题思路转变到“用量的关系”来描述解题思路,从而学习从量的角度分析数量关系。本课大胆地创新使用教材,主要是呈现生活情景,提供生活信息,收集、整理数学信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利用课件展示线段图形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解决类似归

一、归总的实际问题。既让学生体会到计算在解决问题中的实际作用和价值,同时使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策略,培养其自主探索的 意识和能力,从而逐步提高数学素养。

二、学情分析:

本课所研究解决的数学问题,学生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在生活的实践体悟中都曾渗及过,有一定的整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经验,在前几册的数学学习中已经有步骤地渗透过数学思想方法,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也已经具有一定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自然和社会现象有一定的好奇心,教师有目的地引导把学生的好奇心转变为求知欲,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

三、教学内容:P32例

11、做一做,P34练习五第1—3题。

四、教学目的:

1、通过做连除问题的应用题,掌握“总量随两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这类连除问题的特点的和解题思路,能正确运用小数除法及相关知识来解决日常工作、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会解决有关小数除法的简单实际问题,能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试图寻找其他方法,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从量的角度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连除应用题的解题方法;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让学生掌握分析问题的基本 步骤。

五、教学难点:从量的角度分析数量关系,分析并理解连除应用题的解题思路。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算:

1、口算:

0.18÷9

3.4÷0.4

7.2÷1.2

1÷0.5

7.2÷0.72

8.25÷0.5 0.8×90

2.5×0.2 1.25×80 7.4×0.1 2、2台同样的抽水机一小时可浇地0.4公顷,平均每台抽水机每小时可浇地多少公顷? 口述:小数除法的知识点

(二)、谈话导入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小数除法的计算,那么你会解决下面的问题吗?(板书课题)教学例11:

同学们,你们家养过奶牛吗?张燕家养了3头奶牛,她正在和爸爸一起挤牛奶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小黑板), 从中,大家能得到什么数学信息?(三)、自主探索

读题,理解题意,独立思考,尝试分析数量关系。

1、大家能从中得到什么数学信息?

2、注意隐藏条件“上周”:上周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3、提出问题(平均每头奶牛一天产奶多少千克等)

4、这题能一步算出最后结果吗?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呢?

(四)自主合作、探究问题

1、先独立思考解答。

2、小组内交流。

3、小组汇报,全班交流,指名板演。

生1:220.5÷3=73.5(千克)

73.5÷7=10.5(千克)

生2:220.5÷7=31.5(千克)

31.5÷3=10.5(千克)

生说不同的思路。

指名有代表性的算法板书在黑板上:

220.5÷3=73.5(千克)220.5÷7=31.5(千克)73.5÷7=10.5(千克)31.5÷3=10.5(千克)

请同学说一说每道算式求的是什么?

师:我们已经学过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你能根据分步算式列出综合算式吗?

生1:220.5÷3÷7

生2:220.5÷7÷3

小结:这个问题同学们是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解决的,都用了小数的除法,我们今天主要来解决关于小数除法的实际问题(板书:解决问题)

请学生在小组内谈谈怎样解决关于小数除法的实际问题。教师总结:

2、P32做一做

(小黑板出示)读题分析数量关系,请学生从数量关系描述解题思路,并说出不同的解题思路。

(五)、多层训练,形成技能(巩固练习)

1、P34第3题:独立完成,全班交流。再指名说说不同的解题思路。

师:你从此题中收集到了哪些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如何思考?

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汇报分析过程。

师小结,解答问题时要找准有直接关系的条件或信息。

3、独立完成P34 1、2,教师巡视,辅导学困生。

(六),课堂小结

小结:解决问题时我们首先要弄清条件和问题;再通过分析问题时弄清的数量关系,找出解题思路;然后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解答,解答的每一步是求什么,都要清楚明白;最后还要进行检验。解题步骤: 七,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1、找出数学信息,弄清条件和问题。

2、弄清的数量关系,写出数量关系式。

3、根据数量关系式列式计算

4、根据实际进行检验 八,课后小记:

其实有关解决总是的思路分析, 学生早在三、四年级就已经掌握,因此本课对成绩较好的同学而言是计算的巩固练习课,但对于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而言则是一大难点。因为条件较多,分析起来的中间问题较多,且例题、做一做及课后练习的数量关系各不相同,只有学生在正确分析数量关系后才能列式解答,所以教师要尤其关注学困生,加强个别辅导。

授课人:杨光庆

2015年10月15日

第四篇:五年级上文明礼仪教学设计3

第一课 家庭和睦万事兴

教学目标:

1、通过情景再现体会互敬互爱、乐于奉献能让家庭和睦;

2、通过课文提示教育学生称呼、吃饭、入座、待客、问候体现长幼有序的美德;

3、通过故事讲解然学生知道要敬老尊老;

4、通过生活链接,让学生学会安慰、关心等,从而维护家庭和睦

教学准备:故事收集 教学过程

一、阐释题意

和睦;相处融洽,友好。

家庭和睦;家庭和睦的前提是家庭和谐

故事:百忍成金:中国自古就讲究“家和万事兴”。据说宋代有个很多世代都不分家的大家族,得到朝廷的旌表。皇帝问家长,如何做到家庭和睦的?家长没有答话,用笔在纸上写了一百个“忍”字——百忍成金。

二、情景再现谈感受

1、妈妈洗衣做饭,爸爸帮忙

2、做新鞋

3、给老人端茶递水洗脚

你的家庭是这样吗?这些家务你做过哪些?

三、课文提示学传统

1、什么是长幼有序?

2、怎样做到长幼有序?

3、学生自读,从而引导学生归纳出从称呼、吃饭、入座、待客、问候等学会这些传统美德,从而促进家庭和睦做贡献。

四、话说礼仪说感受

通过故事:鹿乳奉亲、毛主席敬老尊贤、孔融让梨、东汉时的黄香为父亲睡暖被窝才让父亲去睡

黄香小时候,家中生活很艰苦。在他9岁时,母亲就去世了。黄香非常悲伤。他本就非常孝敬父母,在母亲生病期间,小黄香一直不离左右,守护在妈妈的病床前,母亲去世后,他对父亲更加关心、照顾,尽量让父亲少操心。冬夜里,天气特别寒冷。那时,农户家里又没有任何取暖的设备,确实很难入睡。一天,黄香晚上读书时,感到特别冷,捧着书卷的手一会就冰凉冰凉的了。他想,这么冷的天气,爸爸一定很冷,他老人家白天干了一天的活,晚上还不能好好地睡觉。想到这里,小黄香心里很不安。为让父亲少挨冷受冻,他读完书便悄悄走进父亲的房里,给他铺好被,然后脱了衣服,钻进父亲的被窝里,用自己的体温,温暖了冰冷的被窝之后,才招呼父亲睡下。黄香用自己的孝敬之心,暖了父亲的心。黄香温席的故事,就这样传开了,街坊邻居人人夸奖黄香。夏天到了,黄香家低矮的房子显得格外闷热,而且蚊蝇很多。到了晚上,大家都在院里乘凉,尽管每人都不停地摇着手中的蒲扇,可仍不觉得凉快。入夜了,大家也都困了,准备睡觉去了,这时,大家才发现小黄香一直没有在这里。“香儿,香儿。”父亲忙提高嗓门喊他,“爸爸,我在这儿呢。”说着,黄香从父亲的房中走出来。满头的汗,手里还拿着一把大蒲扇。“你干什么呢,怪热的天气,”爸爸心疼地说。“屋里太热,蚊子又多,我用扇子使劲一扇,蚊虫就跑了,屋子也显得凉快些,您好睡觉。”黄香说。爸爸紧紧地搂住黄香,“我的好孩子,可你自己却出了一身汗呀!” 以后,黄香为了让父亲休息好,晚饭后,总是拿着扇了,把蚊蝇扇跑,还要扇凉父亲睡觉的床和枕头,使劳累了一天的父亲早些入睡。9岁的小黄香就是这样孝敬父亲,人称温席的黄香,天下无双。他长大以后,人们说,能孝敬父母的人,也一定懂得爱百姓,爱自己的国家。事情正是这样,黄香后来做了地方官,果然不负众望,为当地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他孝敬父母的故事,也千古流传。

拓展:新中国成立后,重阳节的活动充实了新的内容。1989年,我国重阳节定为老人节。第到这一日,各地都要组织老年人登山秋游,开阔视野,交流感情,锻炼身体,培养人们回归自然,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高尚品德。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哪一个角落不在弘扬着敬老爱老的文化传统? 常把老年人比作“夕阳”,虽然已至暮年,但他们也曾年轻过,也曾散发出正午时耀眼的光芒,至今仍双手“托起明天的太阳”。夕阳的余辉多灿烂!古往今来,有不少伟人是我们敬老爱老的榜样:恩格斯的父亲死后留下大笔遗产,可恩格斯的弟弟却蛮横地要恩格斯放弃继承权,为了不使身患重病的母亲因兄弟间的纠纷加重病情,他毅然放弃了继承权,他说:“我还会有成百上千个企业,但我永远只有一个母亲。”毛主席回故乡时,请韶山老人毛禹珠来吃饭,并特地向他敬酒,白发禹珠老人说:“主席敬酒,岂敢岂敢!”毛泽东说:“敬老尊贤,应该应该!” 尊敬不仅表现于口头上,而且应体现于实际中,如尽己所能去和他们交往,让老年人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愉快的情绪;虚心向老年人请教,让他们觉得自己还行,从而增强自信心;和老年人一起学习,让他们紧跟时代的步伐,放宽眼界,激发对生活的兴趣……

五、生活链接学榜样

1、通过做一做学榜样 父母生日应祝贺 父母生病要关心 爸爸工作时要安静 父母遇到困那时要安慰

2、通过填一填做快乐的使者 3通过想一想提升境界

4、通过辩一辩明道理

六、拓展延伸;:收集家庭和睦的的故事、尊老敬老的名言警句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姜还是老的辣

爹是一道街,娘是一道墙

1959年毛泽东同志回韶山,曾专门邀请亲友中的老人来吃饭。他给老人们敬酒,老人们说“主席敬酒,岂敢岂敢!”主席立即回答说:“敬老尊贤,应当应当。”

1919年,毛泽东的母亲患腮腺炎。在长沙读书的毛泽东得此消息急忙往家赶,想接母亲支省城治病。可是因并发其他病症,毛文氏--文其美还是离开了人世。毛泽东万分悲痛,用泪和墨写下了《祭母文》和两幅灵联。一联是:“疾草尚呼儿,无限关怀,万端遗恨皆须补;长生新学佛,不能住世,一掬慈容何处寻。”另一联是:“春风南岸留晖远,秋雨韶山洒泪多。”从这两幅联中,看到毛泽东对母亲养育之恩的感受,表达了他对母亲的孝敬之情。

那是1962年的春天,陈毅随总理出访回到四川,途经成都去看望80岁的母亲,正逢刚把失禁后的尿裤换。陈毅拿起尿裤: “小时候,您给我洗了无数次尿裤,今天就让我也给您老洗一件”。洗啊洗,洗得春花把头点: 外交部长洗尿裤,传统美德传千年。

敬老爱老助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先辈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在我们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重视人伦道德、讲究家庭和睦是我们文化传统中的精华,也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与亲和力的具体体现。中国古代就有“卧冰求鲤”、“亲尝汤药”等24孝的故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成为做人的一个准则。因为老年人,是对我们这个社会作出过贡献的人,在他们有能力的时候,他们把自己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我们的国家,共和国的大厦是用他们辛勤的劳动甚至生命建造起来的。今天,他们年纪大了,没有劳动能力了,全社会就应该关心他们,有能力的人就应该照顾他们,让他们幸福地度过晚年。我们要学会关心身边的老人。尊敬老人;我们能做的事很多:早晨起床、放学归来,都主动向长辈问好;尊敬长辈,听他们的话;有好吃的,先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帮爷爷、奶奶做事。乘坐公共汽车时,主动给老年人让座位等等。毛主席说:“一个人做一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这句话来衡量和要求自己多为老人做好事做善事。我国已开始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切实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让他们度过幸福、美满、安详、健康的晚年,共享人类社会发展的成果,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尊重老年人就是尊重人生和社会发展规律,就是尊重历史。父母生养了子女,子女必须孝敬父母,这是儿女们应该尽到的责任。老年人在革命和建设事业中作出了重大贡献,他们的智慧和经验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筑成了社会的生命线,老年人理应受到社会的尊重,需要人们去关爱。老人,是我们的长辈,他们辛勤劳动了一辈子,为社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并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所以,尊敬老人既是对老人的关心与照顾,又是继承前辈们“财富”的需要。“老年人是一座活着的图书馆”、“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人人都敬老,社会更美好……” 所以我自豪地告诉大家,敬老爱老的美德是黑夜里的一盏灯;是寒冬里的一把火;是沙漠中的一泓泉;是久旱时的一场甘霖。美德,其实就是需要帮助时,伸过来的一只温暖的手;需要谈心时,递上来的一颗火热的心;需要关心时的一句亲切慰问。只有在这种世界中的老人,才能感到人世间的温馨与美好;才能远离孤独,才能欣慰地走完属于他们的人生旅途,才能使整个世界充满欢声笑语。让我们大家一起行动起来,做到敬老,爱老,助老。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让我们在新世纪高举敬老爱老的旗帜,献出我们全部的爱心与孝心,抛下“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自私观念,弘扬尊老敬老的优良传统,为老年人安度晚年创造良好的条件,让世界处处阳光灿烂,爱心闪烁!

关于家庭和睦的名言

1、父之笃,兄弟睦,夫妻和,家之肥也。——戴圣

2、家庭和睦是人生最快乐的事。——歌德

3、家庭是学习举止礼貌的好场所。如果你的孩子成人后有良好的举止,这会使他们生活更加惬意舒适。——索菲娅·罗兰

4、家庭应该是爱、欢乐和笑的殿堂。——(日)木村久一

5、亲人不睦家必败。——林肯

6、他是世界上最快乐的,因为他的家庭和睦。——(德)歌德

7、未有和气萃焉,而家不吉昌者。未有戾气结焉,而家不衰败者。——山阴金先生

8、我宁愿用一小杯真善美来组织一个美满的家庭,不愿用几大船家具组织一个索然无味的家庭。——(德)海涅

9、无论是国王还是农夫,家庭和睦是最幸福的。——歌德

10、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自的不幸。——(俄)托尔斯泰

11、幸福家庭是培育孩子成人的温床,家庭生活的乐趣是抵抗坏风气毒害的最好良剂。——(法)卢梭

12、一个美满的家庭,有如沙漠中的甘泉,涌出宁谧和安慰,使人洗心涤虑,怡情悦性。

第五篇:五年级上《三个儿子》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三个儿子》教学设计

一、纵横联系,说教材

《三个儿子》是第五册第一组的一篇略读文。这篇略读文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三个妈妈在井边打水,她们一边打水一边夸自己的儿子。当母亲们拎着很重的一桶水回家的时候,三个儿子都来了,但只有一个儿子接过妈妈的水桶。在有趣故事的叙述中,揭示了一个深刻而又厚重的道理。

这篇文在串连一、二组教材中取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它既是对本组文的学习方法的小结运用,又将对第二组训练重点"多读多想,读通文"作好铺垫。在仔细对教材进行分析解读基础上,依据略读文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本教学目标:

1、方法性目标:根据"阅读提示"独立阅读文,基本把握文的主要内容。

2、情感性目标:通过文的学习,懂得儿女应该以实际行动为父母分担生活重担的道理,在生活中做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3、能力性目标:以初读、精读、赏读、活读为主线,在不同方式朗读训练的基础上,让学生"多读多想、读懂文"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朗读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理解老爷爷的话,他为什么说只看到一个儿子。

二、灵活多样,说教法

1、信息收集法

《语文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应"初步具备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前,我让学生多渠道多途径搜集有关父母疼爱孩子,孩子孝敬父母及反面的材料,这既为上的对比做好准备,又培养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谈话激趣法

在学生交流身边的事例基础上,教师适时谈话激趣,拔动学生心中的理智的琴弦,由此"披情入文",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堂中,教师的谈话也必不可少,或指导、或点拔、或解疑、或释惑,将学生的思维不断引向深入。

3、体验教学法

让学生走进文,当妈妈、当老爷爷、当儿子,通过不同的角色体验,与文本展开零距离的对话,实现"三维一体"的教学。

4、读书指导法

"思有路,遵路识其真"。(叶圣陶语)如何带领学生走近文本、感悟文本、超越文本,读书指导十分重要。在本教学中,我将通过"初读、精读、赏读、活读"对学生的读进行四个层面的指导,让学生的读步步深入,在教材中走几个来回,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三、主动参与,说学法

1、联系生活法

"语文的学生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新标一语道出了生活是语文学习的土壤。教学中,必须将堂与生活进行有效地整合。《三个儿子》一文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从自身与父母的关系说起,说平日父母是如何关爱自己的,也谈自己在父母繁忙时的一些做法。

2、读书入境法

朗读是十会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学习方法。新标尤其强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实现素质的全面提升。学习《三个儿子》过程中,要着力创设情境,开展多层次、多视角的读,如初读、精读、赏读,个人读、小组读、齐读,指名读、比赛读、分角色读等等,让学生读中入情入境,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优化自身的综合素养。

3、合作探究法

新程尤其倡导要培养学生的个人意识和团体协作能力,在多维互动的学习中实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我多次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在个体感悟的基础上,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如小组讨论: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到一个儿子?

4、多元评价法

在堂学习评价中,我尝试让自评与他评、师评与生评相结合,让评价主体多元;让总结性与商讨性评价相结合,让评价方式多元;让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让评价项目多元。通过积极、有效的评价,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评价"中成长。

四、多元阅读,说程序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我设计了以读为主的堂教学策略,让学生读出一方新天地。

1、初读生疑

上伊始,让学生交流前收集有关母(父)子情深及其他材料,为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并通过教师的激情谈话导入新的学习。

师:是啊,"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但是,生活中,并非每个孩子都能孝敬长辈,做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略读文《三个儿子》。

在齐读题后,让学生自由读文,要求读得流利、正确,并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你还有什么问题弄不明白。在此环节中,可结合读文,让学生当"小老师",解决文中新字、新词的认读。

2、精读探究

梳理疑难,归纳出学生共性的问题:明明是三个儿子走过来,老爷爷为什么说只看到一个儿子?

在精读过程中,可让学生采取读、画、圈、议等方法,形成个体感悟,而后开展"合作探究"活动。在相互印证,相互补充的基础上,形成共识。

在交流的过程中,要抓住重点词句进行理解。

①一个孩子翻着跟头,像车轮在转,真好看!

②一个孩子唱着歌,歌声真好听。

③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

通过朗读比较、角色扮演、重点圈议等手段,让学生明白"只有能帮助妈妈分忧的孩子,才是好孩子"的道理,从而弄清老爷爷说只看到一个儿子的原因。

3、赏读体味

在此环节教学中,要以指名读、小组读、分角色读、扮演读等多层次的朗读训练,对文中的内容进行仔细揣摩、玩味。尤其要注重情境的创设,让学生置身于文的角色中去,设身处地地读,如临其境地读。通过赏读,让学生明白"母亲总是很爱自己的儿子的,她们情愿负重,也不会对孩子提出什么要求;那个用实际行动来分担母亲重担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好儿子"的道理。

4、活读延伸

学生在以文本展开卓有成效的对话后,引导其说出心中的感受将变得水到渠成。在活读阶段,可让学生在通读全文,说说你读了这篇文想到了什么。在此间,可通过设置"凡人名言"栏目,激励学生说出所读所感,使作者、文本、读者三者之间的情感达到高度的融合,并由此形成一个堂高潮。而后,再让学生完成弹性作业:回家后,认真地完成一家务事,把做的、想的写下来,促使学生的学习延伸到外,建构起大语文的学习观,并以此带动形成家庭"亲情高潮"。

下载五年级教学设计上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五年级教学设计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苏教版五年级上《推敲》教学设计

    9 推 敲第二课时 商州区阳光小学 贺建会 教材依据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九课《推敲》第二课时。 设计思想 “课堂是学生的课堂,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这是新课程的理念。课堂上......

    五年级英语上Unit_3_Lets_spell教学设计

    2014年新版PEP五年级上册 Unit 3What would you like A Let’s spell 教学设计 陈海静 一、学生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学过两年英语的五年级学生,此年龄段的学生的特点是好奇......

    五年级上《最大公因数》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最大公因数》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1、经历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过程,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探索找公因数的方法,会正确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

    小学五年级上《金蝉脱壳》教学设计

    7.金蝉脱壳教材分析:《金蝉脱壳》这课作者细致生动的描写,吸引着我们走进大自然,走进动物的世界,感受动物世界的奇妙与情趣,从而萌生出对自然科学研究的兴趣,让学生在阅读金蝉脱壳......

    外研社五年级上M4U1教学设计

    课题:《英语》(新标准)(一年级起点)五年级上册 Module 4 Unit 1 We’re going to tell stories 设计者: 一、教材分析 新改版教材避免了传统课程的缺点,强调了学生的兴趣、经验等,能......

    S五年级上武松打虎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 29《武松打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学习课文的第二部分,总结课文 二、教学目标: 1、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感受武松打虎的精彩场面; 2、体会课文......

    五年级上《军犬黑子》教学设计5则范文

    教学内容:教科版小学语文教科书5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掌握“迷惑、沮丧、尊严、无动于衷”等词语。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动物也有尊严。2 能力目标:用......

    2012-2013上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最终版]

    2012-2013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数学 《循环小数》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循环小数P27-P28 学习目标: 1、通过求商,使学生感受到循环小数的特点,从而理解循环小数的概念,了解循环小数的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