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五年级(上)作文教学设计(整理)

时间:2019-05-12 23:23: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北师大版五年级(上)作文教学设计(整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北师大版五年级(上)作文教学设计(整理)》。

第一篇:北师大版五年级(上)作文教学设计(整理)

习作1

一、习作要求: 1.注意选好题目。

2.介绍马的作品,要做到:交代来历,具体描述,动静结合,说明意义,融进感情。3.在写民间传说,有关马的成语故事,马的联想,马的想象的习作使,我们要注意必须用心去写具体。这样读起来才能有如临其境,如睹其景的真实感。

4.认真阅读同学的习作,看看同学的习作中能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的地方有哪些独到之处。并把你的评语写下来。

二、习作目的:

1.引导学生对某一事物进行观察的能力,并对所观察到的进行综合整理的能力。2.培养学生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

4.引导学生对习作进行修改,养成习作之后认真修改的习惯。

三、习作课时:四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1)

教学内容:试打初稿

一、出示习作题目,给学生选择的空间。

首先想一想这三方面内容你最喜欢哪一个。挑选出自己喜欢的内容,再表达出你的喜爱之情,习作就一定能写好。

二、要写好有关马的作文,你认为需要注意些什么?(教师归纳总结)

1.习作开头要用

一、两句话介绍马的作品的来历,自然地引出下文。

2.通过颜色形状把作品表现的马的外形准确勾勒出来,写出给人以鲜明感觉的特点。多用一些恰当的修辞手法展开合理的想象,赋予情感。

3.先写静态的外形特点,再写它的动态。

4.在结尾处说明一下马的作品的作用,会突出这件物品的特点。5.字里行间要流露出作者对所描述的马的作品的喜欢,珍惜之情。

6.要注意必须用心去写具体,这样读起来才能有如临其境,如睹其景的真实感。

三、认真听教师范读范文。

四、你打算如何来写这篇作文?

五、小组交流,共同完成写作提纲。

六、相互交流协作提纲,取长补短,完善提纲。

七、完成习作,教师巡视。

第二课时(2)

教学内容:检查初稿,完成誊写。教学过程:

一、教师检查初稿,指出存在问题。1.错别字太多,而且书写不认真。2.文章写的乱七八糟,不知所云。3.观察没有按一定的顺序进行。4.习作要求体现不到位。

二、教师再读范文,学生按此对照不足。1.学生认真聆听,细心记忆。2.对照范文,找出不足,并进行修改。

三、强调写法要求:

通过颜色形状把作品表现的马的外形准确勾勒出来,写出给人以鲜明感觉的特点。多用一些恰当的修辞手法展开合理的想象,赋予情感。

四、学生再次修改初稿,教师巡回指导。

五、学生誊写习作。

第三课时(3)

教学内容:讲评问题习作 教学过程:

一、教师出示问题习作学生: 高雅《未来的马》 高雪鑫《我家的马》 高锟《我和马儿》

二、教师具体讲评 1.分析问题所在。(1)书写不够认真。

(2)条理不清晰,主次不分明。

(3)标点符号运用不当,特别是逗号的正确使用。(4)语言组织不好,表达不准确。(5)错字,别字太多。2.教师逐个指导。3.强调写作要点。

习作开头要用

一、两句话介绍马的作品的来历,自然地引出下文。通过颜色形状把作品表现的马的外形准确勾勒出来,写出给人以鲜明感觉的特点。多用一些恰当的修辞手法展开合理的想象,赋予情感。先写静态的外形特点,再写它的动态。在结尾处说明一下马的作品的作用,会突出这件物品的特点。字里行间要流露出作者对所描述的马的 2

作品的喜欢,珍惜之情。要注意必须用心去写具体,这样读起来才能有如临其境,如睹其景的真实感。

4.学生们小组讨论。

三、教师总结。

四、学生们修改习作。

第四课时(4)

教学内容:讲评优秀习作 教学过程:

一、出示名单: 高新创《未来的马》 高思嘉《我和小马》 田钊《马》

二、具体分析讲评。1.分析优点所在。

(1)语言优美,结构严谨。(2)条理清晰,详略得当。(3)想象丰富,富于激情。(4)书写整齐,干净漂亮。2.例文欣赏。高新创《未来的马》 高思嘉《我和小马》 田钊《马》 3.小组内交流。4.汇报交流结果。

三、学生对照修改自己不足,教师巡回指导。

四、教师小结。

五、学生再次撰写,教师再次批阅。

习作2习作要求:

1:编写探险故事前先要通过查阅有关图书,音像,或有关网站,或实地亲身体验了解奇观的特点和探险知识。

2:立足于一个“探”字,写活人物的行为和心理活动。人再探险过程中,心理活动是不断变化着的,有时好奇,有时期待,有时害怕,有时惊喜。写作时要设身处地地考虑探险者的心理感受,写出心理变化的不同阶段。要采用恰当的动词,写出人在探索过程中的动作(最好能写一些一连串的动词)突现人物不寻常的活动。

3:立足于一个“险”字,进行环境描写。这次,奇观之“奇”可是吸引我们探索的原因。写作过程中,要将环境的奇特之处做重点描写。把这些让人罕见的景物特点写出来了,就能及时地引出文中人物的相关活动。当然,这也能让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习作目的:

1: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2:培养学生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

4:引导学生对习作进行修改,养成习作之后认真修改的习惯。习作课时: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1)

教学内容:试打初稿

一、出示习作要求,给学生想象的空间。

二、要写好有关奇观的想象类作文,你认为需要注意些什么?(教师归纳总结)

1.写活人物的行为和心理活动。写作时要设身处地地考虑探险者的心理感受,写出心理变化的不同阶段。要采用恰当的动词,写出人在探索过程中的动作(最好能写一些一连串的动词)突现人物不寻常的活动。

2.写作过程中,要将环境的奇特之处做重点描写。把这些让人罕见的景物特点写出来了,就能及时地引出文中人物的相关活动。当然,这也能让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三、认真听教师范读范文。

四、你打算如何来写这篇作文?

五、小组交流,共同完成写作提纲。

六、相互交流协作提纲,取长补短,完善提纲。

七、完成习作,教师巡视。

第二课时(2)

教学内容:检查初稿,完成誊写。教学过程:

一、教师检查初稿,指出存在问题。1.文章内容纷繁复杂,不知所云。,2.错别字太多,而且书写不认真。3.不能按照习作要求写。

二、教师再读范文,学生按此对照不足。1.学生认真聆听,细心记忆。2.对照范文,找出不足,并进行修改。

三、强调写法要求:

写活人物的行为和心理活动。写作过程中,要将环境的奇特之处做重点描写。

四、学生再次修改初稿,教师巡回指导。

五、学生誊写习作。

第三课时(3)

教学内容:讲评问题习作 教学过程:

一、教师出示问题习作学生: 高锟《喜羊羊与灰太狼》 高星辰《成龙历险记》 张锦娇《难忘的一次郊游》 高雅《探险故事》 高雅楠《我的探险记》

二、教师具体讲评 1.分析问题所在。

(1)字迹潦草,书写混乱。(2)语句啰嗦,组织不当。(3)条理不够清晰,看完不知所云。(4)想象欠缺合理,结构不够严谨。(5)有照抄作文的现象。2.教师逐个指导。3.强调写作要点。

写活人物的行为和心理活动。写作时要设身处地地考虑探险者的心理感受,写出心理变化的不同阶段。要采用恰当的动词,写出人在探索过程中的动作(最好能写一些一连串的动词)突现人物不寻常的活动。

4.学生们小组讨论。

三、教师总结。

四、学生们修改习作。

第四课时(4)

教学内容:讲评优秀习作 教学过程:

一、出示名单: 周渭超《成龙历险记》 张颖《我的探险故事》 高新创《历险记》

二、具体分析讲评。5.分析优点所在。

(5)语言优美,语句通顺。(6)条理清晰,详略得当。(7)想象合理,内容丰富。(8)书写整齐,干净漂亮。6.例文欣赏。

周振华《成龙历险记》 王培《我的探险故事》 田冬娟《历险记》 7.小组内交流。8.汇报交流结果。

三、学生对照修改自己不足,教师巡回指导。

四、教师小结。

五、学生再次撰写,教师再次批阅。

习作3习作要求:

1.时代在发展,家乡在变化.这种变化不仅仅呈现在表面,更体现在人们的精神面貌和思想观念的变化之中.内容很多,如楼房高,电视大,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了等等.2.事物有没有变化,要从对比中才能看得出来.写出以前的模样,采用今昔对比,让人感受出变化.家乡的变化一定是多层次的.突出典型,中心明确.叙述要有一定的顺序,在写作过程中,注意语言的准确和流畅.习作目的:

1:通过了解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提高了学生认识事物和分析事物的能力.2:培养学生口语和书面的表达能力和评价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3:学习用对比突出变化,用列举数字说明变化的方法.4:引导学生对习作进行修改,养成习作之后认真修改的习惯。习作课时: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1)

教学内容:试打初稿

一、指导审题.生活在今天的时代,我们深切地体会了什么叫突飞猛进,万象更新.你愿意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这些变化,用自己的笔记录下这些变化吗?(1)通过题目,同学们看出这次习作的内容是什么?(2)本次作文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二、看变化—创设情景,引发真情.出示:新旧变化的图片或视频材料.三、说变化—开拓思路,引吐真情.1.播放奥委会宣布2008年在北京举行奥运会的录像.2.说一说为什么回在中国北京举行奥运会呢?(以此让学生感受祖国在各个领域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感受祖国前进的步伐.)3.那么你身边哪些事物也发生了变化呢?(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参与交流.)4.全班交流,学生展示.5.指导方法.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运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说明,增加说服力.四、写变化—引导写作,抒发真情.1.习作导入.请你提起笔,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写下你感受最深的人,事,景的变化,体裁不限,怎么想就怎么写,做到写真话,吐真情.2.出示”写一写”及要求

3.学生构思选择后,进行写作,教师巡回指导.第二课时(2)

教学内容:检查初稿,完成誊写。教学过程:

一、教师检查初稿,指出存在问题。1.书写不认真,错别字太多。

2.语句不通顺,没能推敲字句,反复琢磨.3.对比体现不明显,内容不够丰富。4.习作要求体现不到位。

二、教师再读范文,学生按此对照不足。1.学生认真聆听,细心记忆。2.对照范文,找出不足,并进行修改。

三、强调写法要求:

写出以前的模样,采用今昔对比,让人感受出变化.家乡的变化一定是多层次的.突出典型,中心明确.叙述要有一定的顺序,在写作过程中,注意语言的准确和流畅.四、学生再次修改初稿,教师巡回指导。

五、学生誊写习作。

第三课时(3)

教学内容:讲评问题习作 教学过程:

一、教师出示问题习作学生: 李旭阳《这儿,原来是一座土屋》 闵琦《爸爸妈妈和我一起住房》 张锦娇《我家一日》 高雅《中国的变化》

二、教师具体讲评 1.分析问题所在。

(6)结构混乱,语句不通。

(7)过去与现在对比的内容不在一个方面。(8)标点符号运用不当,特别是逗号的正确使用。(9)有个别同学作文偏离中心,东拉西扯。2.教师逐个指导。3.强调写作要点。

写出以前的模样,采用今昔对比,让人感受出变化.家乡的变化一定是多层次的.突出典型,中心明确.叙述要有一定的顺序,在写作过程中,注意语言的准确和流畅.4.学生们小组讨论。

三、教师总结。

四、学生们修改习作。

第四课时(4)

教学内容:讲评优秀习作 教学过程:

一、出示名单:

高颖《外婆家乡的变化》 张静茹《家乡的变化》 田钊《学校的变化》 孟龙辉《我的家乡》 严宏哲《小村庄的变化》

二、具体分析讲评。9.分析优点所在。

(9)用对比突出变化,用列举数字说明变化的方法.(10)中心明确,突出典型。(11)叙述有一定的顺序。(12)语言准确流畅。10.例文欣赏。

高颖《外婆家乡的变化》 张静茹《家乡的变化》 11.小组内交流。12.汇报交流结果。

三、学生对照修改自己不足,教师巡回指导。

四、教师小结。

五、学生再次撰写,教师再次批阅。

习作4习作要求:

1.韵味既存在与奇妙的大自然当中,又存在与优美的语言当中,还存在于美好的人生当中……请以韵味为主题,完成一篇习作。

2.可以选一处美景,可以选喜欢的一段话,一篇文章或一本书来写,体会其中自然的韵味,文化的韵味。

3.题目自拟,字数不限。习作目的:

1:引导学生观察生活,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提高了学生对事物的感知能力.2:培养学生口语和书面的表达能力和评价能力。

3:引导学生对习作进行修改,养成习作之后认真修改的习惯。4:学习用定点观察的方法和移步换景的方法体现时空结合。

习作课时: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1)

教学内容:试打初稿

一、指导审题.同学们,我们在进行写景类的文章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时空结合:

写景类文章,描写的是自然界中的风光或景观等,作者在写作时必然会按照景物的空间变化来写。

2.动静结合:

在进行写景类的文章时,我们不仅要清楚文章中描写哪些景物,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还要注意描写的事物是静态还是动态的。

3.虚实结合:

虚实结合的描写能让读者的头脑中呈现出景物的形象和美丽的想像,又会使这种景象更加丰富,给人类的感受。

二、认真听教师范读范文。

三、你打算如何来写这篇作文?

四、小组交流,共同完成写作提纲。

五、相互交流协作提纲,取长补短,完善提纲。

六、完成习作,教师巡视。

第二课时(2)

教学内容:检查初稿,完成誊写。教学过程:

一、教师检查初稿,指出存在问题。1.个别同学书写不认真。

2.总有几个语句不通顺的,如能推敲字句,反复琢磨定会不错.3.个别学生不能体现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时空结合。4.有的把写景的文章写成了记叙的文章。

二、教师再读范文,学生按此对照不足。1.学生认真聆听,细心记忆。2.对照范文,找出不足,并进行修改。

三、强调写法要求:

1.认真观察,把观察所得用比较准确、生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来。2.在对谚语特点有所了解的基础上,自己编写出语言精练,通俗易记的农谚。3.运用大胆、神奇的想象,用拟人的手法写出春雨的特点。

四、学生再次修改初稿,教师巡回指导。

五、学生誊写习作。

第三课时(3)

教学内容:讲评问题习作 教学过程:

一、教师出示问题习作学生: 李旭阳《秋天》 周雪婷《秋天的果实》 高渭红《秋天的田地》 李蝶(小)《丰收的秋天》

二、教师具体讲评 1.分析问题所在。

(10)文章中记流水帐似的叙述性语言太多。(11)大多数语句啰嗦不通,个别用词不当。(12)滥用逗号,不会用句号。(13)结构混乱,行文没有逻辑性。2.教师逐个指导。3.强调写作要点。

(1)写景类文章,描写的是自然界中的风光或景观等,作者在写作时必然会按照景物的空间变化来写。

(2)在进行写景类的文章时,我们不仅要清楚文章中描写哪些景物,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还要注意描写的事物是静态还是动态的。

4.学生们小组讨论。

三、教师总结。

四、学生们修改习作。

第四课时(4)

教学内容:讲评优秀习作 教学过程:

一、出示名单: 张浩《秋天的景色》 孟龙辉《秋天的田野》 雷孟辉《秋天的世界》 徐玉洁《丰富多彩的秋天》 张梦妮《田里的事情》

二、具体分析讲评。13.分析优点所在。(13)结构清晰,行文流畅.(14)能按照习作要求抓住景物的特点细致描写。(15)会通过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加强语句的效果。14.例文欣赏。张浩《秋天的景色》 徐玉洁《丰富多彩的秋天》 15.小组内交流。16.汇报交流结果。

三、学生对照修改自己不足,教师巡回指导。

四、教师小结。

五、学生再次撰写,教师再次批阅。

习作5习作要求:

1.阅读本单元“笔下生花”的故事,假设你是故事中的某一人物或旁听者,将你对此事的认识写成一篇习作。

2.要求立场鲜明,观点明确,语言得体。3.文题醒目,字数不限。习作目的:

1.引导学生熟悉事件的前因后果,训练学生“把话说清楚的能力”。2.培养同学们辨别是非的能力,帮助同学们认识什么好,什么是坏。

3.引导学生对习作进行多次修改,养成习作之后认真修改的习惯。并且继续培养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习作课时: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1)

教学内容:试打初稿

一、出示习作题目,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本单元的习作是让我们模拟“少年法庭”对事件做出评判,并设想评判结束后,案中人物的不同想法,这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习作空间,有利与我们发挥个性,自由表达主题。

二、要写好这篇习作,我们可以分四步走:(教师归纳总结)

1.要读懂讨论的文字,弄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然后从人物的处境入手,分析他们各自做了什么,为什么这样做,现在他们都是怎样对待这件事情的。

2.分析事物和人物做法的是与非,认真分析故事中的每个人物,展开辩论,选择一个合适的角度发表看法。

3.将自己的看法理清条理写下来,注意语句要通顺,语言要简介,中心要明确。4.写完之后,读一读,看一看,从思想内容,篇章结构方面找问题,再看一遍,从字,词,句和标点方面找找毛病,发现毛病要多想几种改法,经过斟酌,选择一种最佳的改法。

5.最后,同学们之间可以相互评一评,看看谁的语言最简洁,谁的篇章结构最合理。

三、认真听教师范读范文。

四、你打算如何来写这篇作文?

五、小组交流,共同完成写作提纲。

六、相互交流协作提纲,取长补短,完善提纲。

七、完成习作,教师巡视。

第二课时(2)

教学内容:检查初稿,完成誊写。教学过程:

一、教师检查初稿,指出存在问题。1.习作没有统一的线索,东拉西扯。

2.论述不能从正反两方面来进行,而且论据不充足。3.条理不清晰,结构不严谨。4.错别字依旧屡禁不止。

二、教师再读范文,学生按此对照不足。1.学生认真聆听,记住优点。2.对比分析,找出不足,并进行修改。

三、强调写法重点:

从人物的处境入手,分别分析他们各自做了什么?为什么这样做?现在他们都是怎样对待这件事情的?

四、学生再次修改初稿,教师巡回指导。

五、学生誊写习作。

第三课时(3)

教学内容:讲评问题习作 教学过程:

一、教师出示问题习作学生: 高锟《我真后悔》 高雅《你错了》

高雅楠(小)《你们错了》

二、教师具体讲评 1.分析问题所在。

(1)多数语句不通,个别用词不当。(2)滥用逗号,不会用句号。

(3)条理模糊,结构混乱,行文没有逻辑性。(4)整个文章不能运用统一的人称,东拉西扯。2.教师逐个指导。3.强调写作要点。

要读懂讨论的文字,弄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然后从人物的处境入手,分析他们各自做了什么,为什么这样做,现在他们都是怎样对待这件事情的。

4.学生们小组讨论。

三、教师总结。

四、学生们修改习作。

第四课时(4)

教学内容:讲评优秀习作 教学过程:

一、出示名单: 高新创《你们错了》 徐玉洁《你们都错了》 张晨旭《不能害人害己》 田钊《我真后悔》

二、具体分析讲评。1.分析优点所在。(1)结构完整,条理清晰.(2)语言简洁,篇章结构合理。

(3)中心明确,能选择一个合适的角度发表看法。2.例文欣赏。

张晨旭《不能害人害己》 高新创《你们错了》 3.小组内交流。4.汇报交流结果。

三、学生对照修改自己不足,教师巡回指导。

四、教师小结。

五、学生再次撰写,教师再次批阅。

习作6习作要求:

1.我们永远离不开水,你可以赞美水,介绍水,或从珍惜水资源的角度,写成一篇习作。

2.注意写得感情真挚,语言生动。3.题目自拟,字数不限。习作目的:

1.通过亲近水的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2.让学生交流分享关于水的知识,懂得水的来之不易,并通过赞美水,珍惜水资源。3.引导学生给别人的习作修改并写评语,培养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习作课时: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1)

教学内容:试打初稿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就进一步了解水,写一写如何节约水,倡议书或想象文。

二、写一写

写前引导学生将收集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选择一种表达形式,如记叙、说明的文体,小诗、新闻等,还可以以某一种物品自诩的口吻,写一篇想象文,反映其对“水”的认识

1.出示习作要求:

(1)自拟题目,写一写给小河的道歉。(2)如何节约用水,写一份建议

(3)想象作文:假如所有的小河干涸了……。2.小组交流,互相启发。3.学生打草稿,教师巡视指导。4.交流草稿,并修改。

三、评一评

引导学生从习作内容的真实、科学等方面入手评价习作,使习作内容表达意思清楚,明确,有一定的条例,语言通顺。让学生在自评的基础上,小组内评价,教师参与评价。

要求:

1.习作的评语应写主要优点和不足,不必面面俱到。

2.圈出错别字,划出不通或写得不明白的句子,督促同学改正。3.评语的语言应该通顺,有条理,不能有错别字。

四、课堂总结。

五、作业设计 修改自己的习作。板书设计

写主要优点和不足,不必面面俱到

圈出错别字,划出不通或写得不明白的句子 语句通顺,有条理,不写错别字

第二课时(2)

教学内容:检查初稿,完成誊写。教学过程:

一、教师检查初稿,指出存在问题。

1.语序混乱,逻辑不通,读起来感觉非常不流畅。2.内容东拼西凑,结构不严谨。3.对所选材料不能合理筛选利用。4.别字,错字,依然存在。

二、教师再读范文,学生按此对照不足。1.学生认真聆听,记住优点。2.对比分析,找出不足,并进行修改。

三、学生再次修改初稿,教师巡回指导。

四、学生誊写习作。

第三课时(3)

教学内容:讲评问题习作 教学过程:

一、教师出示问题习作学生: 李晨光《神奇的水》

高雪鑫《假如所有的小河都干涸了》

二、教师具体讲评 1.分析问题所在。

(1)完全与习作要求不符。(2)逗号与句号乱用。

(3)文章看似内容丰富,实则为东拼西凑而成,没有逻辑性。(4)文章语句不通,语序混乱的情况比比皆是。

2.教师逐个指导。3.强调写作要点。

首先,关注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拓宽视野,提高写作能力。其次,既可以从正面选材,也可以从反面立意。最后,安排写作思路。4.学生们小组讨论。

三、教师总结。

四、学生们修改习作。

第四课时(4)

教学内容:讲评优秀习作 教学过程:

一、出示名单: 徐玉洁《水是生命》 严宏哲《写给小河的道歉信》 张静茹《假如所有的小河都干涸了》 高新创《珍惜水》

二、具体分析讲评。1.分析优点所在。

(1)文章立意独特,内容丰富。

(2)行文语言如涓涓细流,描写细致入微处处可见。(3)能联系书中所学阐述道理。2.例文欣赏。

严宏哲《写给小河的道歉信》 张静茹《假如所有的小河都干涸了》 3.小组内交流。4.汇报交流结果。

三、学生对照修改自己不足,教师巡回指导。

四、教师小结。

五、学生再次撰写,教师再次批阅。

习作7习作要求:

1.生活中你可能会遇到危急时刻,请以此为主题完成一篇习作。

2.你可以械自己亲身经历过的危急时刻,也可以写从电影,电视中得到的感受。3.注意将感受写的深刻,真实,详略得当。4.题目自拟,字数不限。习作目的:

1.继续训练学生“把话说清楚的能力”,详细叙述危急时刻的经过。2.培养学生切合实际的想象能力。

3.引导学生对材料进行筛选,训练学生选择典型事件及对人有启发的一次过程。4.引导学生把经历的前因后果写全: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经过,结果,并在过程中突出“危险”的场面。

习作课时: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1)

教学内容:试打初稿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前几天我与几个熟识的朋友聊天,他们问我,他们家的孩子已经五年级了,读什么课外书好,看哪些影视节目好。我还真的一时回答不出来。不过,我很快想到了你们,能帮老师一个忙吗?

那好,请你把你们看的书或观看的影视节目的感受写下来,供他们选择,好吗?

二、复习读(观)后感写法: 1.指名读题。2.学生讨论。

(1)题目中包含了哪些作文要求?(2)题目要求范围是什么?(3)读书笔记有哪些写法?

读书笔记有那几种写法?(三种)一种是编写内容提纲。一种是写阅读后的体会感想。一种是摘录好的句子和段落。

3.我们最常用的是哪一种方法?(是第二种写法。)

4.“读后感”可以写哪些内容?联系你所喜欢的文章来谈。(可以写读后的感想,也可以写想到的事情。)

5.读后感的题目

(可以用《***》读后感,或读《***》有感)

6.你们对本学期学过的哪篇文章或哪个电影、电视剧印象最深?有什么感想?(请

同学说说)

7.要发挥自己合理的想象。8.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三、学生练写

四、作业设计:

学生练习写读(观)后感。板书设计: 练写读后感

1.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2.写得内容具体、真实有感染力。3.条理清楚,语句通顺、连贯。4.学会修改自己的作文。

第二课时(2)

教学内容:检查初稿,完成誊写。教学过程:

一、教师概述这次读后感的情况。1.表扬写得好的同学。2.表扬有进步的学生。

二、写得好的学生朗读自己的读后感。

三、听了他们习染的读后感,你们有什么体会? 1.好处:

(1)能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去写。(如:一个情节、一个人物、一句闪光的语言)(2)写出自己的正确时光、真情实感,感受越深,表达才能真切,文章才能越感人。

(3)联系实际发表感想

(4)突出精神,要有较强的时代感。2.存在问题:

(1)用大量的篇幅去复述原文内容,而只是在结尾发表几句感想。(2)脱离原文的内容而凭空感想。(3)想象不合理。(4)眉毛胡子一把抓。

四、找出自己作文中的优缺点,加以改正。

五、作业设计: 修改自己的作文。

板书设计: 修改读后感 1.读懂原文 2.联系实际 读

1.边读边记写 2.联系社会 3.联系实际

4.发挥想象,突出精神

第三课时(3)

教学内容:讲评问题习作 教学过程:

一、教师出示问题习作学生:()----《 》()----《 》()----《 》

二、教师具体讲评: 1.分析问题所在。

(1)不能按照习作要求详略分明的写危急时刻。(2)结构混乱,行文没有逻辑性。想象不合理。(3)滥用逗号,不会用句号。

(4)个别语句不通,个别用词不当条理模糊,2.教师逐个指导。3.强调写作要点。练写读后感

(1)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2)写得内容具体、真实有感染力。(3)条理清楚,语句通顺、连贯。(4)学会修改自己的作文。4.学生们小组讨论。

三、教师总结。

四、学生们修改习作。

第四课时(4)

教学内容:讲评优秀习作 教学过程:

一、出示名单:

()----《 》()----《 》()----《 》()----《 》()----《 》

二、具体分析讲评。1.分析优点所在。

(1)能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2)语言丰富,结构合理。(3)能联系实际发表感想。2.例文欣赏。

()----《 》()----《 》 3.小组内交流。4.汇报交流结果。

三、学生对照修改自己不足,教师巡回指导。

四、教师小结。

五、学生再次撰写,教师再次批阅。

习作8习作要求:

1.每个人在生活学习中都有自己的方法和窍门,请将它们写成一篇习作。2.要做到内容真实具体,语言生动形象。3.题目自拟,字数不限。习作目的:

1.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遇到困难多动脑筋的能力。

2.通过练笔,让学生有顺序地记录下自己总结的,一些好的学习方法和生活中的小窍门。

3.培养学生总结,整理的能力。4.继续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习作课时: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1)

教学内容:试打初稿

一、明确任务

让我们一起把自己学习的方法和生活中的小巧门记下来。

二、制定活动计划

1.要求:先与同伴交流,发表自己的意见

2.进行这项活动是,让学生有顺序地记录下自己总结的一些好的学习方法和生活中的小巧门。

3.让学生举例说明为什么采用这些方法?这些方法好在哪? 4.指导学生在写作时,语句要通顺、连贯,意思要表达清楚。5.师巡视指导共同参与。

三、小组合作交流 1.明确要求:

2.将自己的方法展示出来,小组同学互相评一评

3.学生交流时,教师巡视,给予适当指导,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4.撰写初稿。5.总结。

四、活动评价

1.教师要注重过程性评价,在活动的各个阶段给予及时地、激励性的评价。2.评价形式可灵活多样,如口头的当众表扬,授予各种荣誉称号

3.重视学生的自评和互评,引导学生看到各自的优势与进步,意见应中肯。板书设计

小窍门 学习中的小窍门 生活中的小窍门

第二课时(2)

教学内容:检查初稿,完成誊写。教学过程:

一、教师检查初稿,指出存在问题。1.文章条理不清,语句不通。2.总结的方法无科学性,无趣味性。3.语句不连贯,结构不严谨。4.错别字影响方法的科学性。

二、教师再读范文,学生按此对照不足。1.学生认真聆听,细心记忆。2.对照范文,找出不足,并进行修改。

三、强调写法要求:

1.有顺序地记录下自己总结的,一些好的学习方法和生活中的小窍门。2.语句要通顺、连贯,意思要表达清楚。

四、学生再次修改初稿,教师巡回指导。

五、学生誊写习作。

第三课时(3)

教学内容:讲评问题习作 教学过程:

一、教师出示问题习作学生:()----《 》()----《 》()----《 》

二、教师具体讲评: 1.分析问题所在。

(1)没能严格按照要求条理清晰地写窍门。(2)叙述语言没有组织好,混乱无头绪。(3)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4)书面语言的普遍使用。2.教师逐个指导。

3.强调写作要点。

(1)有顺序地记录下自己总结的,一些好的学习方法和生活中的小窍门。(2)语句要通顺、连贯,意思要表达清楚。4.学生们小组讨论。

三、教师总结。

四、学生们修改习作。

第四课时(4)

教学内容:讲评优秀习作 教学过程:

一、出示名单:

()----《 》()----《 》()----《 》()----《 》()----《 》()----《 》

二、具体分析讲评。1.分析优点所在。

(3)能按照要求条理清晰,语句通顺。(4)语言活泼,叙述合理。(3)能通过事例阐述窍门。2.例文欣赏。

()----《 》()----《 》 3.小组内交流。4.汇报交流结果。

三、学生对照修改自己不足,教师巡回指导。

四、教师小结。

五、学生再次撰写,教师再次批阅。

第二篇:北师大版五年级(上)作文教学设计

习作1习作要求:

1:注意选好题目。

2:介绍马的作品,要做到:交代来历,具体描述,动静结合,说明意义,融进感情。3:在写民间传说,有关马的成语故事,马的联想,马的想象的习作使,我们要注意必须用心去写具体。这样读起来才能有如临其境,如睹其景的真实感。

4:认真阅读同学的习作,看看同学的习作中能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的地方有哪些独到之处。并把你的评语写下来。习作目的:

1:引导学生对某一事物进行观察的能力,并对所观察到的进行综合整理的能力。2:培养学生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

4:引导学生对习作进行修改,养成习作之后认真修改的习惯。习作课时: 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1)教学内容:试打初稿

一、出示习作题目,给学生选择的空间。首先想一想这三方面内容你最喜欢哪一个。挑选出自己喜欢的内容,再表达出你的喜爱之情,习作就一定能写好。

二、要写好有关马的作文,你认为需要注意些什么?(教师归纳总结)

1、习作开头要用

一、两句话介绍马的作品的来历,自然地引出下文。

2、通过颜色形状把作品表现的马的外形准确勾勒出来,写出给人以鲜明感觉的特点。多用一些恰当的修辞手法展开合理的想象,赋予情感。

3、先写静态的外形特点,再写它的动态。

4、在结尾处说明一下马的作品的作用,会突出这件物品的特点。

5、字里行间要流露出作者对所描述的马的作品的喜欢,珍惜之情。

6、要注意必须用心去写具体,这样读起来才能有如临其境,如睹其景的真实感。

三、认真听教师范读范文。

四、你打算如何来写这篇作文?

五、小组交流,共同完成写作提纲。

六、相互交流协作提纲,取长补短,完善提纲。

七、完成习作,教师巡视。第二课时(2)教学内容:检查初稿,完成誊写。教学过程:

一、教师检查初稿,指出存在问题。

1、错别字太多,而且书写不认真。

2、文章写的乱七八糟,不知所云。

3、观察没有按一定的顺序进行。

4、习作要求体现不到位。

二、教师再读范文,学生按此对照不足。

1、学生认真聆听,细心记忆。

2、对照范文,找出不足,并进行修改。

三、强调写法要求: 通过颜色形状把作品表现的马的外形准确勾勒出来,写出给人以鲜明感觉的特点。多用一些恰当的修辞手法展开合理的想象,赋予情感。

四、学生再次修改初稿,教师巡回指导。

五、学生誊写习作。

第三篇:北师大五年级上《找因数》教学设计

北师大五年级上《找因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在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活动中,体会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提高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

2.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运用多种方法,正确写出指定自然数的所有因数。

二、教材分析

教材安排了“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活动,目的是让学生思考“用12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有哪几种拼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在方格纸上画一画,写出乘法算式,再与其他同学交流。学生在思考有“哪几种拼法”时,学生一般会用乘法进行思考:几乘几等于12,然后再一对一对地找出1与12、2与6、3与4等12的因数。这一安排是借助“拼小正方形”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形象的排列特点,理解抽象地找因数的方法。

三、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是一所农村学校,学校的教学条件差,没有先进的教学设备。孩子们从小就喜欢用纸片、小棒做拼图游戏,所以这节课以拼图活动为切入点,让学生在拼图中探索找因数的方法,学生都会很感兴趣的,以此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发现新知,这也是符合新课程的理念。

学生从二年级就开始接触乘法,对“因数”这个名词已有初步的认识。这节课结合拼长方形列算式、找因数,学生很容易接受。通过活动,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学会与别人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四、课堂实录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做拼图的游戏吗?请你拿出准备好的12个小正方形拼一拼,看谁拼出的长方形种类多。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活动一:合作探究。

(学生用12个小正方形自由拼长方形,教师巡视)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拼了几种长方形?

(学生一边汇报,一边将所拼的图在黑板上进行演示)

生1:3种。

生2:4种。

生3:6种。

师:你是怎样拼的,说说好吗?

生1:横着摆了12个小正方形。

生2:横着摆6个,摆了2排。

生3:横着摆4个,摆了3排。

生4:我还多摆了一种,横着摆三个,摆了4排。

生5:竖着摆12个。

生6:横着摆2个,竖着摆6个。

师:你能把这些摆法用算式写出来吗?

生:1×12=12 2×6=12 12×1=12 6×2=12 3×4=12 4×3=12

师: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哪两道算式的因数一样?

生1:3×4=12 和 4×3=12的因数一样。

生2:1×12=12和12×1=12的因数一样。

生3:2×6=12 和6×2=12的因数一样。

师:那么,这6个算式最少能用几种算式表示出来?

生:3种。

师:算式一样的可选择其中的一种说出来。

生:1×12=12 2×6=12 3×4=12

师:同学们观察一下,12的因数有哪些呢?

生1:有1、12、2、6、3、4。

师:12共有几个因数?

生:6个。

师:谁能按顺序说出来?

生:1、2、3、4、6、12。

师:拼长方形与找因数有什么关系呢?

生1:拼的方法就是找因数的方法。

生2:先摆1个,横着摆12个,因数就是1和12。

生3:先摆4个,摆3排,因数就是3和4。

生4:,先摆6个,摆2排,因数就是2和6。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通过拼长方形的方法,我们知道了寻找因数的方法。

师: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哪两道算式的因数一样? 12的因数有哪些呢? 请学生按顺序说出来。(1、2、3、4、6、12。)(设计意图:学生观察算式,发现找因数的方法和写乘法算式有一定的关系,体会了“想乘法算式”找因数的方法,为下面的思考找因数的方法奠定了基础。)

思考问题:

(1)怎么样找出一个数的全部因数?

(2)有什么方法可以将全部因数找齐,一个都不漏? 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学生想到的方法可能是:从小到大找;一对一对找

找出9的全部因数

(1)试一试,看谁能挑战成功。(学生独立找9的因数)(2)交流找的方法。

板书:9的因数有:1、3、9 观察9的全部因数,你有什么发现吗?(9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是9,„„)

试一试:你能找出15的全部因数吗?找完后交流,说一说15最大的因数是多少,最小的呢?

(设计意图:教给学生找因数的方法,引导学生关注“有序思考”的方法,进行了学习方法的指导。

小结:找一个数的因数,可以用乘法依次一对一对的找。这样有顺序的给一个倍数找因数,好处就是不重复、不漏找。活动二:勇于尝试

师:同学们用刚才学的方法,能否分别找出9和15的因数呢?

(学生一边拼长方形,一边找9与15的因数)

师:9的因数有哪些?

生1:9的因数有1、3、9。

师:15的因数有哪些?

生2:15的因数有1、3、5、15。

师:9和15的因数中哪几个因数是相同的?

生3:1和3。

活动三:比本领《看谁找得快》

师:同学们已经掌握了找因数的方法,现在看看谁找得快,请同学们做课本第38页的练一练的第2题。

(课件展示2题,让学生说一说,集体评价。)

活动四:画一画,找一找。

师:同学们已经学会了拼长方形找因数,现在能不能在小方格中画出长方形找因数呢?请做第38页的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让学生在自己事先准备好的小方格中画,并把因数找出来。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评价。)

活动五:应用找因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投影:48名学生排队,要求每行的人数相同,可以排成几行?

师:同学们能不能利用找因数的方法来解决排队问题呢?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交流一下。

师:谁能介绍不同的排队情况

生1:每行8人可以排成6行,也可以每行6人排成8行。

生2:每行12人可以排成4行,也可以每行4人排成12行。

生3:每行24人可以排成2行,也可以每行2人排成24行。

生4:每行48人可以排成1行,每行1人排成48行。

生5:还有一种,每行16人可以排成3行,也可以每行3人排成16行。

师:还有没有其他的排法呢?

生:没有了。

师:同学们想一想,一共有几种排法呢?

生:一共10种排法。

师:同学们想一想,这种排队法与找因数有什么关系呢?

生1:每种不同排法的数都是48的因数。

生2:每种排队的方法和拼长方形一样,都是利用了找因数的方法。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我们利用找因数的方法可以解决很多实际问题。

(三)应用拓展。

春天到了,同学要去一块长方形的空地上植树,学校一共运来64棵树苗,怎样栽树苗才能合理美观呢?

师:同学们先自己思考一下,然后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好吗?

班内交流:

生1:每行8棵可以栽8行。

生2:不行,如果每棵树的间隔一样,栽出来的是正方形。

生3:每行32棵可以栽2行。

生4:这样,栽得太长了,也不算好看。还是每行16棵栽4行好看。

师:谁能利用找因数的方法把这一道题总结一下呢?

生:先把64的因数全部找出来,它们分别是1和64,2和32,4和16,8和8,然后看看哪两个数拼出来的是长方形,再看看哪两个数拼起来的最合理美观。

师:这位同学说得真棒!鼓掌。

(四)总结与评价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呢?

生1:我学会了用拼图形的方法找因数。

生2:我学会了用找因数的方法设计图形。

生3:我学会了用找因数的方法设计队形。

生4:我学会了用找因数的方法植树。

生5:我学会了用找因数的方法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这节课我们学会了找因数的方法,并能利用找因数的方法解决很多实际问题:如排队、植树、排桌子、分小组等等。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很多数学奥秘,就看我们能不能发现,并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请同学们在课余时间多去看一看,想一想,把你看到的、想到的,告诉老师和同学们好吗?

板书设计 找因数

1×12=12 3×4=12

2×6=12

12÷1=12

12÷3=4

12÷2=6 方法:用乘法依次一对一对的找 用除法依次一对一对的找 12的因数有:1,2,3,4,6,12

五、教学反思

反思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使我认识到,只要教学中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重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通过自己已有的经验来构建新知识,那么,教学过程将会变的更精彩而富有活力。

1、提供操作空间让学生在“做中学”

在课的导入环节中,我首先让学生事先准备了12个小正方形,学生通过拼长方形、观察长方形长、宽用小正方形个数的特点,逐步引出找因数的方法。学生在学会了找因数的方法后,又让学生参与“勇于尝试”、“比本领:看谁找得快”、“画一画,找一找“等活动,充分体现了“做中学” 的思想。

2.联系生活、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这节课中,我紧密的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了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丰富了学生学习的资源。比如:“学生排队”、“学生植树”,在这些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并自主解决问题,使数学学习不再是枯燥无味、重复再现,而是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具体的情境活动中。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交流汇报,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的价值所在。

3.拓展空间,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应用实践的机会

在尝试与练习的过程中,我设计了 “勇于尝试”、“比本领”、“画一画”、“找一找”等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为每个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与平台,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此外,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认识到了学生的差异,尊重了学生的差异,还注意到了对学生的激励性的评价,实现了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第四篇:五年级教学设计上

第一课

肖像艺术

史姣龙

一、内容:

人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第一课

二、课程标准:

欣赏中外优秀美作品,了解有代表性的美术家。通过描述、分析与讨论,用简单的美术术语对美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进行分析,表达对美术作品的感受与理解。

三、内容分析:

本课是一节集中欣赏人物肖像的“欣赏〃评述”课。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初步了解肖像艺术的特征,认识肖像艺术形神统一的艺术表现力;通过欣赏不同表现方法的艺术作品,感受艺术表现形式的特点以及与作品的和谐统一,认识艺术风格的多样性,从而了解美术语言与作品表现力的关系。

本课两个页面,共展现艺术家作品5幅,学生作品3幅。艺术家作品中涉及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速写,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欣赏的方法,了解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特点。

四、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对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一定的掌握,学习习惯好,学习兴趣浓厚,有一定的色彩基础和造型能力,基本能积极主动地能通过观察讨论、绘画等方面表达自己的感受。

五、学习目标:

初步了解肖像艺术的特点,认识肖像艺术形神统一的艺术表现力。通过欣赏不同表现方法的艺术作品,感受艺术风格的多样性和艺术表现形式的特点。

六、目标检测方式:

目标检测:通过课中老师的提问、学生回答完成,学生自评、互评、师评、小组检查完成。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教学

1、请同学们说一说你最喜欢家里的那位长辈,他在外貌上有什么特征?

2、如果让你画一幅你亲人的肖像画,你会怎么画?你想表现他怎样的神态呢?

二、深入教学

(一)、课件欣赏油画《父亲》

1、现在请同学们来欣赏一幅油画肖像画《父亲》,这幅作品是我国著名画家罗中立先生在80年代初创作的。画中的“父亲”在外貌上有什么特征呢?

2、从这幅肖像画中,你还看到了什么样的表情?

3、脸的哪一部分最能表达情感呢?艺术家是怎样表现的呢?

4、看到这幅作品你想到了什么? 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5、同学们从欣赏《父亲》这幅肖像画中能感受概括出一幅优秀的肖像画应具备哪几方面的要素吗?

(二)、课件欣赏版画《藏族少女》

1、同学们肯定发现了这幅作品在艺术表现形式上与《父亲》不同,谁知道这幅作品是用什么方法来创作的吗?

2、你觉得版画和油画相比较,它有什么特点?

板书: 写实风格油画:造型严谨,色彩丰富、细腻、凝重 写实风格版画:注重刀味、水味、版味,色彩简练、概括

3、仔细欣赏这幅作品,你觉得哪些地方体现了刀味?哪些地方又体现了水味和版味的特点?

4、你认为这幅作品画的好吗?为什么?

(三)、课件欣赏雕塑《白求恩》

1、你们认识这尊雕像塑造的是哪位人物吗?你们了解他的事迹吗?

2、同学们思考一下: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来欣赏写实风格的雕塑作品呢?

3、你觉得这尊雕像成功在哪里?

三、板书设计:

肖像艺术

示范作品

四、布置作业:

1、同学们已经学会了欣赏肖像艺术的方法,现在请同学们来欣赏油画《维吾尔族姑娘》课件,说一说你的欣赏感受?

2、欣赏线描肖像画《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这幅画在艺术表现方法上和前两幅又有什么不同?

2、你觉得画中人物的神态怎么样?

3、请你按照自己的理解添加背景,并说一说你对作品的理解。

五、展示 延伸

虽然孩子们在对“形”的把握方面有些欠缺,但这仍然没有影响他们对人物神态的描绘。一些似有似无不易捕捉的面部表情在他们的画笔下跃然纸上。

第2课

画人像

史姣龙

一、内容:

人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第二课

二、课程标准:

运用线条、形状、色彩、肌理和空间等造型元素,以描绘和立体造型的方法,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工具、媒材,记录与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发展美术构思与创作的能力,表达思想和情感。

三、内容分析:

通过本课学习人物半身像和头像的表现方法,根据提供的人像的一半,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利用线描、色彩的方法生动地表现人像的另一半。本课在创新思维方面的训练点是发散思维训练。本课提供了大量的学生作业,分别体现出是利用各种方法进行表现的,如线描、黑白画、色彩等。作业提示部分介绍了作业方法和要求。

四、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对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一定的掌握,学习习惯好,学习兴趣浓厚,有一定的色彩基础和造型能力,基本能积极主动地能通过观察讨论、绘画等方面表达自己的感受。

本课是开学第一堂绘画课,所以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很重要,应多发现身边同学的优点,尊重他人的品质,以合作学习、自己学习为主,学生要以描绘为主,其表现方式为辅,重视自我评价。

五、学习目标:

能说出身边人物和艺术作品中典型人物的某些特征,对特征的社会属性有一定的了解。了解表现人物特征的方法,能够大胆地运用某种造型方法表现同学的特征。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的品质。

六、目标检测方式:

目标检测:通过课中老师的提问、学生回答完成,通过课中学生作业、出示的练习作品、学生自评、互评、师评、小组检查完成。

七、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教师事先把学生准备的自己的照片收集放在一个小箱子里)同学们,今天我们做一个游戏,游戏 的名称是: 猜猜“他”是谁 学生每人从箱子里拿一张照片,猜猜照片中的人物是谁?

同学们,在刚才的游戏中,老师发现有些同学没有猜出照片中的人物是谁,这主要是什么原因呢?那我们这节课就来互相认识一下。

(板书:画人像)

二、描述特征

说说“他”的特征

看自己手中照片的人物,说说“他”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仔细观察,“他”有哪些比较明显的特征?(如脸型、五官、发式等)说说“我”的特征

每个人对自己都应该有一定的了解,谁能用较简洁的语言准确地说出自己的特征。(如脸型、五官、性格等)

三、说说艺术作品中典型人物的某些特征课件

1、《蒙娜 〃 丽萨》课件出示艺术作品

学生观察、体验、讨论人物特征,教师简单介绍达 〃 芬奇、《蒙娜 〃 丽萨》,学生说说感受、特征,教师总结。看达 〃 芬奇的《最后的晚餐》并作简单的介绍。

2、《凡 〃 高自画像》课件出示艺术作品

学生观察、体验、讨论、猜想人物特征,教师简单介绍凡高,增加学生对凡高及其作品的认识。学生说说特征,教师总结。

3、毕加索的人物肖像画

4、现代版的《蒙娜 〃 丽萨》

5、探索

比较刚才所看的作品,想想: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这又与什么有关呢? 学生讨论、猜想。

教师总结:这主要跟摄影术的发明有关。在摄影术发明以前,像国王、王后、富商这样的重要人物都要通过雇佣画家来为他们画肖像。这些肖像充满了他们生活的线索,人们能从华丽的服装或是严谨的制服上看出被画者的身份。摄影术发明以后,画家们开始认为逼真地再现人物肖像是没有意义的,所以开始思考创作肖像画的新方法。他们开始探索用不同的色彩和不寻常的方式来表达人类的情感和思绪。这就是肖像画的起源和最初的作用。

三、分析人物特征的表现手段

同学们,上节我们一起说了人物特征,那人物特征主要是通过人物的哪个方面表现出来呢?(人物头部)

人物头部是反映人物特征最主要的地方,包括相貌,精神状态,还有性格特征。人物头部的特征主要是通过脸型、五官、和发式来表现出来的,而艺术作品又往往通过人物面部的刻画来揭示人的内心世界,突出表现某一主题。

你属于什么脸型?(如国字脸、瓜子脸等)

教师出示几种常见的脸型,请学生说说各种不同的脸型具有哪些特征? 小结:画人物头部时,我们应该先整体把握人物的脸型,再去刻划人物的五官表情

同学们,你们“哭过”、“笑过”、“怒过”、“乐过”、“惊喜过”吗?(有过)

请几名学生上台来表演“哭、笑、怒、乐、惊”的表情。

其他同学仔细观察,相互讨论:人物表情主要是通过五官中的哪些变化表现出来的?怎么变?

每组同学选取一种表情用简笔画的形式将它画下来,并派一名同学到黑板上画。

请学生逐个分析刚才所画的表情,画得如何?有没有将表情特征画下来?没有的,如何改?

教师总结:人物表情主要是通过人的 眉毛、眼睛和嘴巴的变化 来实现的。(出示各种表情图片,说清每种表情的变化规律)课件 感知人体比例、结构 探索:头部比例——三停五眼

A、在教师的指导下,小组内成员之间互相“测量”“三停五眼”,并记下大体的结果。

B、请学生说一说刚才测量的结果。C、教师课件出示图片,并进行总结。

感知人体比例、结构(教师出示图片,并进行简介)A、人体比例——立

七、坐

五、蹲三半

B、人体结构——学生用手摸摸自己的脸,感觉一下自己的肌肉和骨骼

出示人体肌肉和骨骼图

总结 :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人物的脸型与表情,下节美术课我们来尝试一下为自己或同学画一张肖像。在画肖像之前,我们还要去感受一下画家们是如何捕捉和表现人物特征的。

孩子们共同相处了五年时光,互相比较深入的了解为他们互相画肖像画提供了很大帮助。五官特征都抓得比较到位,就是脸型的特征不够准确。

三、板书设计: 课题和示范

四、布置作业: 画一幅肖像画

五、展示

第3课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

史姣龙

一、内容:

人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第三课

二、课程标准:

运用线条、形状、色彩、肌理和空间等造型元素,以描绘和立体造型的方法,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工具、媒材,记录与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发展美术构思与创作的能力,表达思想和情感。

三、内容分析:

在生活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同样的物体处在不同位置时,在观者眼里会出现近大远小,而且越远越小的变化,这种变化用绘画上的法则来解释就叫透视现象。

四、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对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一定的掌握,学习习惯好,学习兴趣浓厚,有一定的色彩基础和造型能力,基本能积极主动地能通过观察讨论、绘画等方面表达自己的感受。

五、学习目标:

通过观察伸向远方的路、风景图片、认识各种透视现象,并在平时的绘画中加以运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表现能力。

六、目标检测方式:

目标检测:通过课中老师的提问、学生回答完成,课中学生作业、出示的练习、小组检查完成。

七、教学过程:

一、讲授新课

1、课件出示数幅图片(风景图片),请学生仔细观察后归纳透视现象: 小结:近大远小。

2、思考:这种现象是如何产生的?

是由于距离不同,位置不同,我们就会有近大远小、形状改变的感觉。我们站在路的中心,会看到路面和两旁的树木、房屋都渐渐集中到我们眼睛正前方的一个点上,这一点称为主点。通过主点的水平线叫视平线,通过主点的垂直线叫主点

垂线,但这些通常是不画出来的,但在作画的过程中通常要用到。(师一边讲解一边在黑板上画出,让学生直观的了解)

3、课件出示摄影风景图片

生活中除了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以外,还有其他的透视现象,请结合书本上的图片,和自己的同桌讨论一下,看看谁能有新的发现。

师小结:同样高度的建筑或柱子,树木等都有近高远低的透视现象;一条同样宽阔的马路、铁轨都有近窄远宽的透视现象,这些都是生活中常见的透视现象。

三、板书设计:

1、透视现象是否合理把握。

2、线条是否流畅。

3、画面是否完整。

四、布置作业:

找一找校园中有透视现象的场景。(条件允许的画可以用摄影的方式它拍下来。)或把自己家里有这种现象的图片带过来,为下一堂课的写生做好准备。札记

孩子们敏锐的观察到利用行道树和地板、立柱、墙砖等室内外景物可以很好的体现画面的透视现象。他们在对场景写生的基础上刻意增加了这些景物,达到了很好的透视效果。

五、展示 延伸

通过学生临摹写生作品,感受各种透视现象。在作画过程中,发现各种容易犯的错误。(在此过程中逐一纠正,避免学生在写生的过程中犯这种错误)

第4课 美术中的比例知识

史姣龙

一、内容:

人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第四课

二、课程标准:

运用线条、形状、色彩、肌理和空间等造型元素,以描绘和立体造型的方法,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工具、媒材,记录与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发展美术

构思与创作的能力,表达思想和情感。

三、内容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从《溪山行旅图》、《维鲁维斯的人》、建筑巴黎圣母院等艺术作品中分析、认识比例这一概念,从过去的感性了解,升华为理性的认知,明确比例是造型艺术中重要的形式美法则之一,并能应用到设计中。

四、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对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一定的掌握,学习习惯好,学习兴趣浓厚,有一定的色彩基础和造型能力,基本能积极主动地能通过观察讨论、绘画等方面表达自己的感受。

五、学习目标:

学习美术中的比例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了解比例在美术作品中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学习此例关系,设计一个花瓶,提高设计能力。

六、目标检测方式:

目标检测:通过课中老师的提问、学生回答完成。学生作业、出示的练习、小组检查完成。

七、教学过程:

一、讲授新课

1、课件《出示溪山行旅图》:(1)画上画的什么?(2)山和人物的大小对比如何?(3)这样对比有何作用? 师:宋代画家范宽的《溪山行旅图》描写了我国陕西一带的风光,山处在画的中央,顶天立地,雄佛壮观下面的商人赶着驴,显得很小,这就更突出了大山高耸伪气势。这幅画成功地运用了山和人物之间的比例关系,是我国山水画的杰作。2.课件出示《维鲁维斯的人》

(1)人存站立和伸张四肢时,在圆形和正方形有何比例关系?(2)师简单介绍这幅作品。

3、师介绍黄金分割的知识

(1)把一条线段分成两部分,便其中一部分与全长的址等于另一部分与这部分的比,使用1:0.618的比值分割称为黄金分割。因这种比例在造型上址较美观而得名。

(2)师用黄金分割的知识分析《巴黎圣母院》。课件

4、欣赏同学们的设计作品

(1)这些作品你觉得哪件最漂亮?为什么?(2)从比例的角度分析,它们成功之处在哪里? 二.作业练习:(1)用比例知识先在稿纸上设计一个漂亮的花瓶,再用彩纸剪下来。(2)为这个花瓶添加图案花纹。三:作品展示

1.你为什么设计这种式样的花瓶。2.你能否介绍一下你是怎么设计的? 3.你最喜欢哪幅作品。

四、板书

美术中的比例知识 透视图

四.课堂小结,提出希望,布置下节课工具

第五篇:北师大五年级上《组合图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北师大五年级上《组合图形的面积》设计

(一)组织教学

师:老师真幸运,今天能有机会给同学们上一节数学课。老师一眼就能看出在座的每个同学都是非常聪明的孩子。老师相信这节课同学们一定能学得很好。同学们,你们有信心吗?

生:有

(二)复习旧知,引出新知

1、师:同学们,你们已经学过哪些平面图形?

生:我们学过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

2、师:这些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你们还能记住吗?

师提问学生复习这些图形的面积公式(依次单个回答,整体复习巩固)看来同学们很聪明,学过的知识掌握的非常好

3、师:(出示幻灯片1.)下面请同学们观察大屏幕上的图形,它们有什么特点呢?

组合图形 生:这些图形都是由学过的基本图形组合而成。

师:这样的图形如果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什么图形好呢?对,就叫组合图形。师:那么,我们再来看看这三个组合图形,你认为怎样来求它们的面积呢?请你结合其中的一个来说说。

生:比如,第一个我们分别求出梯形、三角形、长方形的面积再把这三个面积加起来就是原来图形的面积。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求组合图形的面积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师:板书课题---组合图形面积

(二)新授

1、师:出示幻灯片2(例题)

小华家新买了住房,计划在客厅铺地板(客厅平面图如下)。4米(1)请同学们估计一下小华家大约要买多大面积的地板。(2)这个图形能不能分成几个我们学过的图形?怎样求这个图形的面积?拿出学具与小组同学交流一下你的解题思路。(只讨论思路不用计算)(3)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在练习本上计算小华家实际要买多大面积的地板。6米7米默读大屏幕上的例题,请同学们思考第一个问题。师提问:谁能估计一下小华家大约要买多大面积的地板。生回答

3、师:这只是一个大约数,而不是准确数。买多了还得退,买少了还得买。这麻不麻烦?为了省去这些麻烦,你能不能帮小华算一算,他家到底应该买多少地板呢?咱们再来看第二个问题。拿出学具,在小组里讨论求这个组合图形面积的思路,每种思路用一个学具。

3米

4、师:请学生到黑板上一边画一边讲出自己的解题思路。

5、思路我们已经明确了。咱们再来看第三个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求出小华家实际要买多少地板)

6、学生汇报计算结果和思路

7、课堂小结(教师结合学生在黑板上的讲解小结)

师:老师把黑板上的方法整理一下(把分割法和填补法分别整理到一起)。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分割法,问:这几种方法有什么共同点呢?

生: 这几种方法都是把原来的图形分成几个我们学过的图形,在把这几个图形的面积加在一起,就是原来图形的面积

师:那么,咱们给这种方法起个名字,叫什么名字呢? 生:分割法

师:这几种方法有什么共同点呢? 生:在原来的图形上补上一个图形

师:那么,咱们给这种方法起个名字,叫什么名字呢? 生:添补法

师:分割法和添补法是我们求组合图形的常用方法,当然还有其他方法,这需要同学们在学习中慢慢总结

(三)课堂练习

1、师:同学们的知识学得这么棒,咱们做做练习,好不好?

练一练(1)。打开书76页在练习本上做试一试,在书上画出你的思路来。

师让学生到展台上展示自己的思路。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在大屏幕上向全体学生学生展示。

2、练一练(2)师出示幻灯片3。

下面各个图形可以分成哪些已经学过的图形?你有几种分法?(拿出学具画一画)

学生拿出学具开始做

师请同学到前面用图片边画边汇报。

3、练一练(3)师出示幻灯片4。

师:提示要求一共要用多少千克涂料?得先算什么呢?学生:得先算这面墙的面积。

学生算完后汇报。奖励冠军。掌声鼓励冠军!

4、练一练(4)师出示幻灯片5。

学生做完后,提问同学向全班同学汇报。

5、练一练(5)师出示幻灯片6。

师:看来同学们的知识学得不错,老师给大家出一道挑战题。同学们有没有信心? 师:谁能做出这道挑战题,老师有精美的奖品奖励。同学们有没有信心拿到奖品?

★拓展延伸下图是由两个正方形组成,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米)谁会动脑筋?64

师:提示两个正方形的面积能不能求出来?用两个正方形的总面积剪掉那个图形的面积就是阴影图形的面积呢?

(四)课堂总结:

师:时间过得真快,一节课就要结束了,同学们这节课,你们学得开不开心? 生:开心

师:那么,谁来说一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结合黑板)生回答 师宣布下课。

下载北师大版五年级(上)作文教学设计(整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北师大版五年级(上)作文教学设计(整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数学第二课打扫卫生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数学第一单元第二课《打扫卫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借助已有知识,探索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结合元角分的背景理解在余数和商中补0的意义。 2.......

    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作文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作文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习作:主题——龙 教材分析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材第11页“笔下生花”。 这个作文并不好写,对学生,特别是小学生来说,真的......

    五年级语文上知识点(北师大)

    五年级上知识点大纲 词语 冶炼 凌空 鞍镫 嘶鸣 发愣发痴 罕见 裹挟 豌豆 青稞 屹立 领略 抵御 陶醉 苍茫 忧郁 闪烁 游弋 安谧 虔诚 炽烈 悄然 飘逸 浙江 栅栏 倘若 涨起 震......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新学期伊始,为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特制定教学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面向”和新课改理念为指针,以唯物辩证......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鸡兔同笼》教学设计

    鸡兔同笼 教学目标: 1.借助“鸡兔同笼”这个载体让同学们经历列表、尝试和不断调整的过程,从中体会出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列表。 2.运用学到的解题策略——列表,解决生活中......

    北师大版_五年级__平行四边形面积__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 五年级数学平行四边形面积 教学设计 太和县清浅小学 刘畅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通过操作,进一......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倒数教学设计

    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课时《倒数》教学设计 主备人:杨雪梅(平山中心小学) 审核人: 复备人: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课时《倒数》 教学目标: 1、使学......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约分》 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约分》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理解约分的含义,探索并掌握约分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约分。 2、让学生动手折一折,比一比,理解约分的意义;再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