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学生语文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培养与研究》课题目录
咸阳市基础教育科研课题——
《初中学生语文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培养与研究》课题
目录(xyjjkkl4004)
一、计划性资料
1、立项申请表
2、立项证书
3、课题实施方案(开题报告)
4、课题实施阶段性计划
二、总结性资料
1、课题结题申请表。
2、结题报告
(1)、《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探究》课题结题报告。
(2)、《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学生语文自主学习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3)、《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学生语文自主学习方式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2)、《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学生语文自主学习方法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3、教学模式创建。
4、教研论文、随笔及反思。(1)《自主性学习模式教学反思》崔积成(2)《如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效率》崔积成(3)《小组合作下的自主学习》崔积成(4)《浅谈语文课堂有效教学》崔积成(5)《语文自主性语文课堂教学反思》文晓娟(6)《为你打开一扇门教学反思》文晓娟(7)《<背影>教学案例》文晓娟(8)《<苏州园林>教学案例》文晓娟(9)《<我的母亲>教学反思》梁娇艳(10)《<水调歌头>教学反思》梁娇艳(11)《<柳叶儿>教学反思》梁娇艳
(12)《教学随笔:自主性学习中教师的引导作用》梁娇艳(13)《教学随笔:学生自主性学习习惯的培养》梁娇艳(14)《少讲精讲,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梁娇艳(15)《<三峡>教学案例》梁娇艳(16)《<我的叔叔于勒>教学案例》梁娇艳(17)《<紫藤萝瀑布>教学案例分析》梁娇艳(18)《<狼>教学案例分析》梁娇艳(19)《浅谈中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杨秀峰
(20)《浅谈自主性预习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杨秀峰
(21)《<背影>教学反思》杨秀峰
(22)《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反思》杨秀峰(23)《<阿里山纪行>说课稿》杨秀峰(24)《<记承天寺夜游>教学反思》杨秀峰(25)《<苏州园林>教学反思》杨秀峰
(26)《教学随笔:教师在自主性学习中的角色定位》王宏微(27)《给学生插上自主学习的翅膀——语文创新教学案例分析》王宏微
(28)《<背影>教学案例》王宏微(29)《<松鼠>教学反思》王宏微
(30)《教学随笔:培养学生自助性学习能力》王宏微
(31)《初中语文教学案例分析——让每一位学生参与自主性学习》 孙颖利
(32)《班主任工作随笔》孙颖利(33)《自主管理主题班会课》孙颖利
(34)《浅谈初中语文自主性就爱哦学中的几点反思》孙颖利(35)《中学语文自主性学习教学心得体会》孙颖利(36)《怎样让学生自主性学习语文》孙颖利(37)《浅谈初中语文自主性学习教学策略》孙颖利(38)《<蓝蓝的威尼斯>说课稿》孙颖利
5、教学设计
(1)《<往事依依>教学设计》崔积成(2)《<幼时记趣>导学案》崔积成(3)《<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崔积成(4)《<孔乙己>教学设计》崔积成(5)《<马说>教学设计》崔积成(6)《<十三岁的际遇>导学案》文晓娟(7)《<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导学案》文晓娟(8)《<春>导学案》文晓娟(9)《<白杨礼赞>导学案》文晓娟(10)《<柳叶儿>教学设计》梁娇艳(11)《<往事依依>教学设计》梁娇艳(12)《<多一些宽容>教学设计》梁娇艳(13)《<蓝蓝的威尼斯>教学设计》梁娇艳(14)《<松鼠>教学设计》梁娇艳(15)《<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杨秀峰(16)《<背影>教学设计》杨秀峰
(17)《<国宝——大熊猫>教学设计》杨秀峰(18)《<甜甜的泥土>教学设计》王宏微(19)《<安恩和奶牛>教学设计》王宏微(20)《<三峡>教学设计》王宏微(21)《<松鼠>教学设计》王宏微
(22)《<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设计》王宏微(23)《<苏州园林>教学设计》孙颖利(24)《<蓝蓝的威尼斯>教学设计》孙颖利(25)《<郑人买履>教学设计》孙颖利(26)《<繁星>教学设计》孙颖利
6、教学模式
(1)《初中语文自主性学习“五环”课堂教学模式》崔积成(2)《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四读自主学习法”模式》文晓娟(3)《初中语文自主性学习“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初探》梁娇艳 杨秀峰
(4)《“五环建构式课堂”教学模式的运用》王宏微(5)《初中语文自主性学习模式》
三、过程性资料
1、课题研究活动记录表
2、调查问卷3、4、5、6、7、8、9、10、12、课题结题准备会
附:其他资料
1、视频资料(见光盘)(1)
(2)
2、教学课件(见光盘)(1)(2)(3)(4)(5)
彬县城关中学
第二篇:如何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
如何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
一、问题 提出的背景
所谓自主性学习,就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不断激发主体意识、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精神的一种学习模式。它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抓手。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教育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勇于创新的学习意识,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要实现数学教育的育人目的,关键在于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长期以来,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由于受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思维习惯的影响,方法上基本采用教师讲解演示和学生机械模仿的教学方式,结果不但造成了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而且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磨灭了学生人格发展中的自主精神。
本课题的提出,就是要通过对小学中、年级学生数学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方面进行操作性的研究培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主体能动性和认知内驱力,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效益,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二)具体的教学策略:
那么以自主学习为模式的数学课堂应该怎样建构呢?。它的结构程序是:引入---引探---交流---评价。
一、引入——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苏霍姆林斯基有过这样一段精辟的论断:“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已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在教学中创设某种情境,把问题隐藏在情境之中,将会引起儿童迫不及待地探索研究的兴趣。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景”相联系的,在实际的情景下或通过多媒体创设的接近实际的情景下进行学习,可利用生动、直观的形象有效地激发联想,唤醒长期记忆中有关的知识、经验和表象,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当前学到的新知识。
在数学教学中,课题引入需要情境,解题教学需要情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需要创设情境,很多学生反映数学的单调和枯燥,实际上,只有情境创设的好,才能吸引学生积极的参与和主动的学习,使他们会体味到数学的美和趣味。
那么在教学中该如何创设教学情境呢?方法很多,本文列举以下几个。
1.制造悬念,创设情境。
在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巧妙设置悬念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巧设疑问,创设情境。
古人云,“学则需疑”。“怀疑”是学生发现问题、积极思考的有效动力。教师巧妙地引导学生在新旧知识的联系点上下功夫,克服学生对新课“望而生畏”的心理,引导学生运用有关旧知去进行新知的探求,这样的教学情境能让学生尝到自己“摘苹果”的甜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了,兴趣浓了,思维也就活跃了。
3.操作实践,创设情境。
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充分使用学具,在拼拼、折折、剪剪、画画、操作中获取知识,这种情境的创设,能极大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4.热烈争论,创设情境。
儿童好胜心强,教师应利用这一特点,激励学生勇于探索,勇于竞争,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自主学习的愿望。同时也要注意,在创设情境中,切忌牵强附会、缺乏问题性和偏离阶段性。
二、引探——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要保证学生在课堂内有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精神,取得数学教学的成功,就必须选择好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使自己的教学更适合于学生的认知实际,让学生乐于主动学习。因此,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让学生从不断提问出发,进行自主学习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放手让学生提出问题,提好问题,培养学生自主探求、积极思考的良好品质。
提问题应体现在教学的全过程,出示例题时,让学生提出问题;教学的每一个步骤,都应让学生不断去质疑;总结全课时,也应让学生袒露疑问。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提问,不断调整教学设计,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确保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间。
同时在这一环节中应注意,学生提出的问题往往不够准确、很琐碎,有时甚至与教学内容无关,教师应慎重筛选有用的、有价值的问题进行研究,同时要保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
2.让学生在自我操作活动中,进行自主学习
皮亚杰认为,儿童学习的最根本途径应该是活动,活动是联系主客体的桥梁,是认识发展的直接源泉。教师应放手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利用多种感官的协调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在这一环节中,一定要注意说清活动的要求,教师要不断巡视,帮助一些活动能力较差的学生。
3.让学生在不断反思中,进行自主学习
反思是在学生思维过程的一个明显段落点或对一个课题的思维结果进行科学审慎的批判性的回顾、分析和检查。
对学习的全面反思不仅包括各个具体的学习环节(预习、上课、作业、复习、考试等),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对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计划、学习意志进行反思,还可以对自己在学习中的经验或长处,教训或弱点进行反思等等。反思活动进行的愈全面、愈深刻,愈有利于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学生的潜能就易于激发,从而能全面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整体性,教学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这一环节中应注意,教师要适时倾听学生的反思,切忌过度开放和流于形式。
三、交流——让学生在合作讨论中,进行思维的碰撞,学得更主动
学生在个人的自主学习中,总会遇到一些疑难的题目光靠自己的能力无法解决,这时把问题放到小组或班级中,依靠集体的力量、集体的智慧,通过交流、讨论,既能充分阐述自己的想法,又可以倾听别人的意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为更好的自主学习提供条件。
交流是自主学习最关键的一步,因此要调动每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要尽量引导学生言之有物,言之有理。
四、重视对学生的评价,以评价促“自主”
课堂中的评价是多元的,既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有学生对学生的评价,更可以使学生自己的自我评价。
1.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适当的评价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保持旺盛的学习精神。因而,在自主学习的课堂中,教师一定要重视对学生的评价,这种评价不仅表现为一些鉴定性的语言式的评价,更多的应是教师的一种手势、一个眼神、一种默许、一种认可、一种赞
同、一个微笑,等等,以此给学生以激励和赞许,使他们能更主动地发挥自己学习潜力。尤其对中下等学生,更要在细微中看到他们的进步,对其有见地的回答给予充分的肯定、赞扬,尤其能使他们摆脱那些优生的阴影,树立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在学习中更主动,更自信。
2.学生对学生的评价
生活在群体中,每个学生都渴望得到同伴的认可。为了得到同伴间良好的评价,他们都会努力的表现自己出色的一面。教师在教学中有效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能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自主性。
3.学生的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不仅能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更是学生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有效途径。在教学中,适时地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也是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方面。
现在的课堂上,经常能听到“嗨、嗨、嗨、你真棒!”的赞扬,经常能听到“啪、啪、啪”的表扬的掌声,回答好的学生额头上有的甚至能贴上几颗金星,回答得不好的学生也能意外地得到教师翘起的大拇指。
其实,过多外在的奖励并不利于培养学生内在的持久的学习兴趣。在上述片段中,教师用的赞赏实在是太多太滥了,这样的鼓励已失去了它应有的价值和意义。学生在此起彼伏的掌声中会渐渐褪去应有的喜悦,长期下去,也只能带给他们更多的“迷失。”学生的创造性的回答一定要肯定和鼓励,学生错误的回答,既要指出不足,也要抓住可取之处给予鼓励,不可损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只有在客观的基础上,坚持鼓励为主的原则,才是富有魅力的有价值的评价!教学实践证明,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是强烈的,学生主动发展的潜能是巨大的,学生有控制课堂的需求,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需要培养与提高。只要教师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前提,以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为重点,以促进学生智能提高为核心,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看书、质疑、操作、观察、思考、讨论、练习、评价等,就能使学生逐步形成具有较强的再生能力的基本素质,从而更加主动地学习,主动地发展。
自主性 独特性 多元性--------《威尼斯的小艇》教学片段评析
教学片段]
师:下面我们学习课文的第四自然段,请大家读一读,从中你一定会有所发现。
(学生自由读书、充分思考,后纷纷举手。)
师:请不要把你的发现说出来,把它变成问题来考其他同学,当小老师。
小老师甲:从哪里可以看出“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生:我发现船夫驾驶小艇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操纵自如,从“操纵自如”这个词语中可以看出“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小老师甲:你说得不错,还有补充的吗?
生:上星期六,我在学校上完兴趣小组后,骑车急匆匆赶回家,经过十字路口时,右边开来一辆摩托车,我想让开,可车子不听使唤,被撞跌在地。如果能使车子急转弯,就不会相撞了。而威尼斯的船夫却能使小艇作急转弯,可见他们的驾驶技术确实高明。
生:我刚才研究了课文的插图,仔细数了一下,图上看得清的小艇有四十多只,小小的一片水面上有这么多的小艇急速地行驶,而不相撞,船夫的驾驶技术实在太高超了!
生:刚才我用铅笔当小艇,按照书上的描述演示了一下,现在我表演给大家看(学生表演),你们说,船夫的驾驶技术好吗?
小老师甲:真没想到你们答得这么好!
小老师乙:“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这句话在这一自然段中起什么作用?
生:这句话概括地写出了这一自然段的意思。
生:这句话在这一自然段中起总起作用。
小老师乙:你们的回答我很满意。
小老师丙:这句话在这一自然段中还起什么作用?
生:这句话还是中心句,其他内容都是围绕这句话写的。小老师丙:你说到了我的心坎上。
„„
[评析] 【感谢您浏览语文课堂网!请输入课题关键字搜索更多资料!本站网址是】
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新型的学习方式,就是要让学生在已习惯了的接受性学习之外,学会探究性学习。如何使学生真正成为探究的主人,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在探究中获得新知识和能力的乐趣?本教例作了有益尝试,体现了探究学习的“三性”:
一、探究主体的自主性:
苏霍姆林斯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学生是探究的主体,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人。在这里,老师充分相信尊重学生,把探究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给他们发现、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在自主发现、自主考问、自主交流、自主评价中得到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事实上,学生还真会发现,不仅从课文内容的理解上,而且还在写作方法上。有所发现令人欣喜,你们发现了我的“发现”吗?把自己的发现变成问题考考其他同学,更令发现者心醉,谁不想享受一下当老师的感觉呢?当然,这也进一步激起大家的探究的欲望,谁也不想被自己的伙伴难倒。探究的气氛弥漫整个课堂,课堂成了探究的舞台,学生成了探究的主角。
二、探究方法的独特性:
建构主义观点认为:每个人都是以自己不同的方式去构建对新事物意义的理解。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个性气质
都不一样,所以学生对问题的探究方法具有其独特性。如:对“从哪里可以看出‘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的探究,有的采用“重点词感悟法”,有的采用“比较法”,有的采用“演示法”,有的采用“图文结合法”。
三、探究结果的多元性:
由于问题的答案本身不是唯一的,学生思考的角度不同,探究方法的独特,导致探究结果多种多样,呈现出多元性。如:对“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的感悟有四种,对“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在自然段中所起作用的说法也有三个。这也许是考问者始料未及的,正因为如此,才真正体现学生的学习不是消极地接受、索取意义,而是积极主动地发现、建构意义,甚至创造意义,课堂才显得丰富多彩,充满创造的活力。
第三篇:论初中生语文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培养
论初中生语文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培养
包头市第五中学王晓娟
美国教育家埃得加富尔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 叶圣陶先生也认为:“在课堂里教语文,最终的目的在于不教,使学生养成这样一种能力,不待老师教,自己能阅读。”这里强调的就是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培养。自主性学习能力就是受教育者运用已有的知识、能力独立地获取新知识、技能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终身教育的需要。
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了语文教学具有自主性。语文学习的自主性要求教师确立学生的自主学习地位,培养学生的主动深究的精神,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自我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要鼓励学生通过积极尝试、自我探究、自我发现和主动实践等学习方式,形成具有初中学生特点的语文学习的过程和方法”。这就要求初中语文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变“灌输式教育”为“自主性教育”;必须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变“他主学习”为“自主学习”。真正将“教师为主导”的教育变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变“课堂”为“学堂”,变重知识为重能力,知能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自主探讨,主动参与学习的学习
1方式和习惯。那么如何培养初中生语文自主性学习能力呢?
(一)构建学生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
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情景,鼓励师生合作学习,教师由灌输者变为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采取多种导学方式,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究性合作性学习,给每个学生成功的机会。《新课标》对语文教学提出了“任务型”教学的要求。教师在课堂活动中应根据不同基础的学生以及课堂的不同阶段,设计出合适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并掌握知识的运用,达到知识的内化,促使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教材,感知教材,完成任务,以培养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能力。
(二)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自主性学习兴趣。
学生在参与活动过程中,自主探究,自主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探索构建语文知识结构,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合作学习能力,交流反馈的能力,逐步养成一种好的学习品质,形成深厚的学习兴趣,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会学”、“善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图、文、声、形、奇及交互式的特点,使学生可以按自己的知识基础、能力和学习习惯、兴趣来选择学习的内容和方式,让他们真正地从被动的学习地位转变为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兴趣,探究在现代信息技术下最佳自主学习方法和最佳自主学习效果。
(三)优化自主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给学生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全面参与,积极思考,自主学习,亲自实践,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形成学生自己的自主学习个性特色,优化学生自主学习新途径,让学生独立掌握自主学习的技巧、规律、方法,培养学生个性化自主学习能力和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四)自主学习课后延伸的研究。
自主学习可以扩展、延伸。提高教学效率只在课堂上打主意是不够的。由于课堂的学习有限,课外的时间相对充裕,要引导学生把功夫用于课外,一边巩固吸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一边预习新课或寻找更多阅读的机会。课内外语文学习的过程是提高课堂效率的保证,但这需要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养成主动的学习态度和对学习的责任感。
比如家庭作业也是我们课堂教学的延续,他的有效性直接影响我们正常的课堂教学,所以家庭作业也不能忽视。但作业的难易度要适中,大部分题目能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做出了,课上老师进行重点点拨、升华。
(五)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生活动,充分发挥评价在活动中的机智性。
由于经过小学的语文学习,学生的语文基础有明显的差异,因此,无论是何种方式,在设计活动时,教师都应尽可能的考虑到学生在学习语文方面的层次差异,保证每一组都
能有擅长者,以便带动整个小组的学习。在活动开展之前,教师应该先做好解释和说明,或者请同学帮助先示范一下,这样学生们就能明确的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活动开展期间,教师应不断的在教室中巡视,提供及时的帮助和必要的指导。活动结束后,一定要给予展示和评价,可以邀请几个小组或是所有的小组到教室前面来进行演示。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给学生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学生一个什么样的生活。因此我们应跳出语文课难上的怪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事事喋喋不休的管家婆,处处面面俱到的包工头的角色中解放出来,把学习的主动权还回给学生。这样,学生学的主动,教师也教的轻松,智能的藤蔓也在自由的空气里蓬勃生长,一石三鸟,何乐而不为呢?
综上所述,在语文教学中,通过教师的组织、变化,有效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可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有利于学生智力和能力的开发。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是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全面发展的需要。中学语文教学只有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才能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第四篇:农村初中英语口语能力的培养研究课题
农村初中英语口语能力的培养研究课题(渔箭镇中心校)
研究方案
课题研究方案执笔
赖世清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必要性(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英语作为当今社会最为重要的信息载体,已成为全世界最为通用的语言。近三十年以来,我国的英语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在英语课堂教学方面,也从过去的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变到现在的注重学生素质的培养。由于受语言环境、教学条件教师素质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与城市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这种差距在英语口语方面显得尤为突出。语言的最大功能在于交际。试想,一个人学语言却不交流那不是很滑稽吗?新课程改革越来越突出学生的英语口语交流,注重听、说、读、写等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将原来以教师为中心转化为以学生为中心,将以课堂为中心扩展到以生活为基础,将以知识为中心发展到以能力综合为准则,创设最佳的语言环境,采用最好的教学形式,追求最高的教学效果,使每一个学生在打好坚实的口语基础上,学好英语文化知识,以增强每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①初中学生正处在语言感知和表达的最佳年龄段,初中三年也正是学生走出封闭自我、狭隘天地而去拥抱精彩外界的重要阶段。为了增强农村初中学生在现代社会的生存能力,学会与他人的交流沟通,我们课题组在反复论证的基础上,申请《农村初中学生英语口语能力培养》这一研究课题。
(二)课题提出的必要性
1、是提高学生英语口语水平的需要。
根据对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调研,发现有不少学生怕开口,难以启齿,有些学生喜欢开口,但单词量有限、词汇量少,虽说英语教师想尽方法,起早摸黑,但对于没有经过系统训练的学生们来说就是杯水车薪,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是农村初中学生成长发展、适应社会的需要。
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是人际交往的重要内容,学生通过口语能力的训练和合作,能加强他们的语言交际、待人处事、临场应变、团队合作等综合能力和素养。农村初中生大多生性胆小,性格内向,心理素质较差,不能大胆说出自己的见解,不擅长与外界交流,也不愿向别人敞开心扉。加之没有合适的语言交流环境,缺少氛围,家长的不重视,面对这一现状,我们学校应强化英语口语的训练,营造环境,从而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另一方面,它还可使农村学生在口语训练中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的情感态度,及时地调整心理世界中出现的相互矛盾的心理冲突,防止出现心理障碍,朝着健康和谐的方向发展,从而最大限度地增强农村学生在现代社会的生存能力。
3、是全面落实英语新课程理念的需要。
英语新课程标准强调:语言技能是构成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 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应该学习和掌握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包括语言、词汇、语法、功能和话题等五个方面的内容;情感态度包括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祖国意识和国际的视野。②本课题的提出正是对落实此标准中的听、说、话题与情感态度在农村中学生运行的一个具体实践。
4、是提高农村初中英语教师的教学能力,增强科研水平的需要。
任教农村英语的教师由于受师资影响,专职英语教师不足,我校六名英语教师,专职教师只有两人,其余几人都是改行教英语的,所以教师的英语口语驾驭能力有限。他们有的把口语课变成了少数优生表演的舞台;有的拘泥于教材内容,不会及时应变,更不会创设情境,让学生口语对话训练达不到实效等等。因此进行本课题的研究,不仅可以使教师知道不足在哪里,不当在何处,从而在教学实践中探索教法,分析英语口语教学的规律,切实提高英语口语教学能力,而且可以引导所有英语教师参与教学科研,增强英语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新课程需要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能力
对于学生的个体发展,英语口语具有两大功能:社会化功能和个体化功能。一方面,它能促进学生个体的社会化,另一方面,它也对学生的个性发展起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口语交际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水平,因此新课程需要提高英语口语教学能力。
(二)口语能力提高教学的理论依据
1.《英语课程标准》对学生的口语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指出“学生能复述课文大意;讲述与本学段水平相当的小故事并参与简单的模拟和角色扮演的活动;能就熟悉的话题进行交流。”③
2.中外著名语言学家也对语言交际有过科学的介解。
韩礼德认为交际是语言知识的源泉,第一语言获得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会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
布鲁纳等人也认为孩子和成人语言交际的互动实践活动对孩子的语言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应用语言学家哈奇则认为第二语言获得的过程与第一语言获得的过程没有什么大的区别,学生只有通过话语交际才能获得第二语言。
克拉森在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中指出,发展外语能力主要依靠两种途径:语言学习和语言习得。语言学习指有意识地学习外语的知识,而语言习得类似儿童习得母语的过程,通常是在大量语言信息的刺激下,通过语言的自然交际获得的。重点在于创造一个与儿童学习第一语言相近的环境,使学生能够自然“习得”,提高英语的流利程度和运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美国语言学家兼人类学家海姆斯提出的“交际能力”理论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进行交际为目标。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交际为目标,把语言作为一种交际的工具来教、来学、来使用,而不是把教会学生一套语法规则和零碎的词语用法作为语言教学的最终目标,要使学生能用所学的语言与人交流,获取信息。④
三、课题研究的几个概念介绍
1.课题中的新课程理念指以下几个基本理念
(1)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2)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3)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4)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5)注重过程性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⑤
2.课题中的农村初中是指在九年制义务教育中,办学条件、师资队伍、学校管理、教学质量等方面相对薄弱和落后的包括七、八、九三个年级的农村初级中学。而农村初中学生是指从小学升入初中的英语口语整体水平较差的学生们。3.初中学生口语能力是指:
(1)能就简单的话题提供信息,表达简单的观点和意见,参与讨论;(2)能与他人沟通信息,合作完成任务;(3)能在口头表达中进行适当的自我修正;(4)能有效的询问信息和请求帮助;(5)能根据话题进行情景对话;
四、课题研究的对象目标和内容
(一)本课题的研究对象:我校2011级全体学生。(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课题的研究,切实提高本校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落实《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促进中学英语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从而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
2、通过课题的研究,让英语教师以人为本,真正重视起口语教学,恢复其在英语教学中应有的地位,克服重笔头轻口语的现象,切实培养农村初中学生的口语能力,使他们克服心理障碍和语言障碍,适应信息化社会对交际能力的实际需要。
3、通过课题的研究,帮助英语教师认清在英语口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口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和不足是与新课标的精神相悖的,从而能自觉地钻研新课程理念,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口语教学模块,探求口语教学规律,从而构建科学、系统、有效、规范的听说能力培养体系和操练模式。
4、通过课题的研究,让农村初中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从书本走向生活,从单一走向多元,在参加不同情境的口语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沟通,学会运用,增强口语能力,为走向社会扎好基础。(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1、加强英语口语课堂教学设计,构建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在平时英语教学课堂上,不仅利用自由谈话(Free Talk)环节训练学生口语,而且要根据每单元重点,结合学生实际,设计出相关的口语专题,形成固定的教学模式,加强学生说的能力。
2、开展多种形式的英语口语训练的形式。
从英语口语课堂训练出发,尽量与生活相勾通,体现年龄特征,运用多种形式,结合多种手段,特别是充分利用现代化的通讯设施及多媒体电脑。不局限于课堂,在校内利用英语角,校园广播系统午间10分钟英语广播,做到“四个一”:每天一句英语日常口语,每周一个英语故事,每月一首英语歌曲,每月一部英文影视片等办法来拓宽学生的视野。
3、英语是一门单独的学科课程。但是,从语言的角度而言,它又是一种交流的工具。因此,各学科的教师也可以配合课题研究尝试使用英语课堂教学用语,通过英语口语环境的营造,促使学生达到自发英语应答及更高程度地用英语思维英语的境界。英语教师也可把美术、音乐、思品、语文以及信息技术等学科与英语口语训练学习整合起来,使口语练习有机渗透其他学科的内容,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开展口语教学测评机制的研究。
要保证口语教学的落到实处,就必须加强测评机制的建立,这既让教师了解到教学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又可以让学生看到自己的学习成果,激发兴趣,树立信心。因此,可建立:教师测评与学生自我测评相结合的方式,激发学生学和教师教的双向积极性。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
本课题拟用两年半时间完成,即2008年9月至2011年3月,共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理论探索、方案准备阶段:(2008年9月——2009年3月)
1、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确定课题研究的人员分工;
2、制定和论证课题实验方案,请专家对实验方案进行论证,确定最终研究方案;
3、课题组成员学习英语新课程标准等有关理论知识,统一思想,明确研究方向,增强研究的自觉性、紧迫感;
4、制定好课题研究方案,做好课题的申报工作,争取立项。第二阶段:实验运用阶段:(2009年3月——2010年3月)
1、认真做好课题研究的分层、分类指导工作,围绕研究内容,收集原始材料;
2、围绕课题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扎实开展课题研究;
3、定期做好阶段性小结,研究阶段性成果,撰写研究论文,形成文字性材料;
4、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课题研究方案,调整课题研究思路,并做好课题的中期检测工作。
第三阶段:专家评价,总结验收和结题阶段:(2010年3月——2011年3月)
1、整理课题原始材料和研究材料;
2、深入分析研究,撰写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形成全面而深刻的研究性成果。
3、课题组成员上公开课展示课题研究成果。
4、筹备、召开结题会,聘请上级主管部门和有关专家听取课题的汇报,接受专家评估。
5、如验收合格,在本校其它两个年级进行课题研究成果推广。
六、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保证措施
1、本课题是在充分研究文献、了解目前英语口语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的,课题研究的初步方案已向有关教科研部门的专家提请咨询与论证,因此本课题符合英语新课程改革的方向,理论依据充分、科学,具有现实针对性。
2、课题组主研赖世清,内江市市级骨干教师,学校教导处副主任,分管学校远程教育工作和教育科研工作懂电脑,对教育科研工作管理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其撰写的多篇论文获省市县一、二、三等奖,多篇文章在《中国教研交流》上发表,教学经验丰富。课题组成员郭绍君教导处主任,从事英语教学十多年;张辉秀,县级骨干教师,从事英语教学十余年,所教班级英语教学质量多次获县教学质量评估优秀奖,杨仁学,从事英语教学多年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以上参研老师都有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都接受过新课程理论的培训,知识结构合理,有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和教学经验,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
3、加强理论学习和具体操作的培训。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有关文献资料,及时修正研究计划,落实任务,积累资料,定期交流,撰写课题研究的经验总结、教改论文等。
4、聘请县教研室理论室领导及有关专家对课题进行科学论证,对课题进行理论指导和运用指导;同时,选派课题研究教师外出参观访问、培训学习,推动课题研究的进程。
七、课题研究的方法及研究原则
(一)课题研究的方法
1、互联网研究法。根据本课题,通过互联网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研究和考查有关教育教学理论,分析以往的成功经验,借鉴网上别人的教改成果,系统地认识有关规律,寻求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
2、个案研究法。对典型性或代表性学生个体进行深入而具体的研究,记叙其发生、发展、变化过程,并以此为依据进行详细分析。
3、问卷调查法。通过设计一组或几组与研究目标相关的问题,通过调查对象的回答来收集意见、态度以及其他与课题相关的资料。
4、经验总结法。通过对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理论化,上升为经验。
(二)课题研究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教育行为的着眼点是学生,因此,在研究过程中,要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
2、灵活性原则。根据教学实际,学生实际,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灵活采用方法,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新情况。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充分重视英语新课程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根据不同阶段,认真学习理论,指导课题研究。把实践中取得的阶段成果,及时予以分析、提炼,上升到理论高度,反过来指导实践。
4、分工协作原则: “分工”是指课题组成员根据各自的条件,相互分工,扬长避短,各施其职,校长协调,负责资金调度。研究人员负责实施研究方案。“协作”是指课题组老师之间相互学习,共同努力完成课题任务。
八、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1、阶段性研究成果以论文的形式发表出版。
2、研究过程中,开展与课题研究有关的研究课和论文交流会。
3、课题研究结题,形成一篇终期成果报告,总结典型案例,展示研究成果。
九、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1、课题组成员 组
长:张帮毅
副组长:邓向武
组
员:郭绍君
赖世清
张辉秀
杨仁学
陈璇 专家指导组:
县教研室理论室主任
周正行 县教研室英语教研员
罗吉升 县教研室教研员
杨
梅
2、课题组分工
课题组成员:制定和实施研究方案、组织指导实施、分析实施情况、观测记录案例,撰写研究论文。
专家指导组:负责对课题研究实施动态指导,帮助课题组解决课题研究中遇到的困难,使课题研究少走弯路,确保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
十、研究经费来源。
本课题研究工作所需经费由学校教研经费开资,本着经费按需开支的原则,确保课题研究的正常开展。
参考文献:
① 互联网2007年3月27日
《新课程理念下普通中学初中学生英语口语能力提高的实践研究》
②③⑤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英语课程标准》
第五篇:农村初中英语口语能力的培养研究课题(本站推荐)
农村初中英语口语能力的培养研究课题
长子五中 杨亚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必要性(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英语作为当今社会最为重要的信息载体,已成为全世界最为通用的语言。近三十年以来,我国的英语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在英语课堂教学方面,也从过去的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变到现在的注重学生素质的培养。由于受语言环境、教学条件教师素质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与城市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这种差距在英语口语方面显得尤为突出。语言的最大功能在于交际。试想,一个人学语言却不交流那不是很滑稽吗?新课程改革越来越突出学生的英语口语交流,注重听、说、读、写等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将原来以教师为中心转化为以学生为中心,将以课堂为中心扩展到以生活为基础,将以知识为中心发展到以能力综合为准则,创设最佳的语言环境,采用最好的教学形式,追求最高的教学效果,使每一个学生在打好坚实的口语基础上,学好英语文化知识,以增强每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初中学生正处在语言感知和表达的最佳年龄段,初中三年也正是学生走出封闭自我、狭隘天地而去拥抱精彩外界的重要阶段。为了增强农村初中学生在现代社会的生存能力,学会与他人的交流沟通,我们课题组在反复论证的基础上,申请《农村初中学生英语口语能力培养》这一研究课题。
(二)课题提出的必要性
1、是提高学生英语口语水平的需要。
根据对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调研,发现有不少学生怕开口,难以启齿,有些学生喜欢开口,但单词量有限、词汇量少,虽说英语教师想尽方法,起早摸黑,但对于没有经过系统训练的学生们来说就是杯水车薪,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是农村初中学生成长发展、适应社会的需要。
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是人际交往的重要内容,学生通过口语能力的训练和合作,能加强他们的语言交际、待人处事、临场应变、团队合作等综合能力和素养。农村初中生大多生性胆小,性格内向,心理素质较差,不能大胆说出自己的见解,不擅长与外界交流,也不愿向别人敞开心扉。加之没有合适的语言交流环境,缺少氛围,家长的不重视,面对这一现状,我们学校应强化英语口语的训练,营造环境,从而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另一方面,它还可使农村学生在口语训练中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的情感态度,及时地调整心理世界中出现的相互矛盾的心理冲突,防止出现心理障碍,朝着健康和谐的方向发展,从而最大限度地增强农村学生在现代社会的生存能力。
3、是全面落实英语新课程理念的需要。
英语新课程标准强调:语言技能是构成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 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应该学习和掌握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包括语言、词汇、语法、功能和话题等五个方面的内容;情感态度包括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祖国意识和国际的视野。②本课题的提出正是对落实此标准中的听、说、话题与情感态度在农村中学生运行的一个具体实践。
4、是提高农村初中英语教师的教学能力,增强科研水平的需要。任教农村英语的教师由于受师资影响,专职英语教师不足,所以教师的英语口语驾驭能力有限。他们有的把口语课变成了少数优生表演的舞台;有的拘泥于教材内容,不会及时应变,更不会创设情境,让学生口语对话训练达不到实效等等。因此进行本课题的研究,不仅可以使教师知道不足在哪里,不当在何处,从而在教学实践中探索教法,分析英语口语教学的规律,切实提高英语口语教学能力,而且可以引导所有英语教师参与教学科研,增强英语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新课程需要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能力
对于学生的个体发展,英语口语具有两大功能:社会化功能和个体化功能。一方面,它能促进学生个体的社会化,另一方面,它也对学生的个性发展起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口语交际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水平,因此新课程需要提高英语口语教学能力。
(二)口语能力提高教学的理论依据
1.《英语课程标准》对学生的口语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指出“学生能复述课文大意;讲述与本学段水平相当的小故事并参与简单的模拟和角色扮演的活动;能就熟悉的话题进行交流。”③
2.中外著名语言学家也对语言交际有过科学的介解。韩礼德认为交际是语言知识的源泉,第一语言获得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会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
布鲁纳等人也认为孩子和成人语言交际的互动实践活动对孩子的语言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应用语言学家哈奇则认为第二语言获得的过程与第一语言获得的过程没有什么大的区别,学生只有通过话语交际才能获得第二语言。
克拉森在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中指出,发展外语能力主要依靠两种途径:语言学习和语言习得。语言学习指有意识地学习外语的知识,而语言习得类似儿童习得母语的过程,通常是在大量语言信息的刺激下,通过语言的自然交际获得的。重点在于创造一个与儿童学习第一语言相近的环境,使学生能够自然“习得”,提高英语的流利程度和运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
美国语言学家兼人类学家海姆斯提出的“交际能力”理论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进行交际为目标。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交际为目标,把语言作为一种交际的工具来教、来学、来使用,而不是把教会学生一套语法规则和零碎的词语用法作为语言教学的最终目标,要使学生能用所学的语言与人交流,获取信息。④
三、课题研究的几个概念介绍
1.课题中的新课程理念指以下几个基本理念
(1)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2)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3)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4)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
(5)注重过程性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2.课题中的农村初中是指在九年制义务教育中,办学条件、师资队伍、学校管理、教学质量等方面相对薄弱和落后的包括七、八、九三个年级的农村初级中学。而农村初中学生是指从小学升入初中的英语口语整体水平较差的学生们。3.初中学生口语能力是指:
(1)能就简单的话题提供信息,表达简单的观点和意见,参与讨论;
(2)能与他人沟通信息,合作完成任务;(3)能在口头表达中进行适当的自我修正;(4)能有效的询问信息和请求帮助;(5)能根据话题进行情景对话;
四、课题研究的对象目标和内容(一)本课题的研究对象:(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课题的研究,切实提高本校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落实《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促进中学英语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从而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
2、通过课题的研究,让英语教师以人为本,真正重视起口语教学,恢复其在英语教学中应有的地位,克服重笔头轻口语的现象,切实培养农村初中学生的口语能力,使他们克服心理障碍和语言障碍,适应信息化社会对交际能力的实际需要。
3、通过课题的研究,帮助英语教师认清在英语口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口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和不足是与新课标的精神相悖的,从而能自觉地钻研新课程理念,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口语教学模块,探求口语教学规律,从而构建科学、系统、有效、规范的听说能力培养体系和操练模式。
4、通过课题的研究,让农村初中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从书本走向生活,从单一走向多元,在参加不同情境的口语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沟通,学会运用,增强口语能力,为走向社会扎好基础。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1、加强英语口语课堂教学设计,构建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在平时英语教学课堂上,不仅利用自由谈话(Free Talk)环节训练学生口语,而且要根据每单元重点,结合学生实际,设计出相关的口语专题,形成固定的教学模式,加强学生说的能力。
2、开展多种形式的英语口语训练的形式。
从英语口语课堂训练出发,尽量与生活相勾通,体现年龄特征,运用多种形式,结合多种手段,特别是充分利用现代化的通讯设施及多媒体电脑。不局限于课堂,在校内利用英语角,校园广播系统午间10分钟英语广播,做到“四个一”:每天一句英语日常口语,每周一个英语故事,每月一首英语歌曲,每月一部英文影视片等办法来拓宽学生的视野。
3、英语是一门单独的学科课程。但是,从语言的角度而言,它又是一种交流的工具。因此,各学科的教师也可以配合课题研究尝试使用英语课堂教学用语,通过英语口语环境的营造,促使学生达到自发英语应答及更高程度地用英语思维英语的境界。英语教师也可把美术、音乐、思品、语文以及信息技术等学科与英语口语训练学习整合起来,使口语练习有机渗透其他学科的内容,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开展口语教学测评机制的研究,要保证口语教学的落到实处,就必须加强测评机制的建立,这既让教师了解到教学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又可以让学生看到自己的学习成果,激发兴趣,树立信心。因此,可建立:教师测评与学生自我测评相结合的方式,激发学生学和教师教的双向积极性。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
第一阶段:理论探索、方案准备阶段
1、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确定课题研究的人员分工;
2、制定和论证课题实验方案,请专家对实验方案进行论证,确定最终研究方案;
3、课题组成员学习英语新课程标准等有关理论知识,统一思想,明确研究方向,增强研究的自觉性、紧迫感;
4、制定好课题研究方案,做好课题的申报工作,争取立项。第二阶段:实验运用阶段:
1、认真做好课题研究的分层、分类指导工作,围绕研究内容,收集原始材料;
2、围绕课题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扎实开展课题研究;
3、定期做好阶段性小结,研究阶段性成果,撰写研究论文,形成文字性材料;
4、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课题研究方案,调整课题研究思路,并做好课题的中期检测工作。
第三阶段:专家评价,总结验收和结题阶段:
1、整理课题原始材料和研究材料;
2、深入分析研究,撰写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形成全面而深刻的研究性成果。
3、课题组成员上公开课展示课题研究成果。
4、筹备、召开结题会,聘请上级主管部门和有关专家听取课题的汇报,接受专家评估。
5、如验收合格,在本校其它两个年级进行课题研究成果推广。
六、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保证措施
1、本课题是在充分研究文献、了解目前英语口语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的,课题研究的初步方案已向有关教科研部门的专家提请咨询与论证,因此本课题符合英语新课程改革的方向,理论依据充分、科学,具有现实针对性。
2、课题组主研赖世清,内江市市级骨干教师,学校教导处副主任,分管学校远程教育工作和教育科研工作懂电脑,对教育科研工作管理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其撰写的多篇论文获省市县一、二、三等奖,多篇文章在《中国教研交流》上发表,教学经验丰富。课题组成员郭绍君教导处主任,从事英语教学十多年;张辉秀,县级骨干教师,从事英语教学十余年,所教班级英语教学质量多次获县教学质量评估优秀奖,杨仁学,从事英语教学多年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以上参研老师都有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都接受过新课程理论的培训,知识结构合理,有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和教学经验,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
3、加强理论学习和具体操作的培训。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有关文献资料,及时修正研究计划,落实任务,积累资料,定期交流,撰写课题研究的经验总结、教改论文等。
4、聘请县教研室理论室领导及有关专家对课题进行科学论证,对课题进行理论指导和运用指导;同时,选派课题研究教师外出参观访问、培训学习,推动课题研究的进程。
七、课题研究的方法及研究原则
(一)课题研究的方法
1、互联网研究法。根据本课题,通过互联网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研究和考查有关教育教学理论,分析以往的成功经验,借鉴网上别人的教改成果,系统地认识有关规律,寻求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
2、个案研究法。对典型性或代表性学生个体进行深入而具体的研究,记叙其发生、发展、变化过程,并以此为依据进行详细分析。
3、问卷调查法。通过设计一组或几组与研究目标相关的问题,通过调查对象的回答来收集意见、态度以及其他与课题相关的资料。
4、经验总结法。通过对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理论化,上升为经验。
(二)课题研究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教育行为的着眼点是学生,因此,在研究过程中,要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
2、灵活性原则。根据教学实际,学生实际,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灵活采用方法,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新情况。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充分重视英语新课程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根据不同阶段,认真学习理论,指导课题研究。把实践中取得的阶段成果,及时予以分析、提炼,上升到理论高度,反过来指导实践。
4、分工协作原则: “分工”是指课题组成员根据各自的条件,相互分工,扬长避短,各施其职,校长协调,负责资金调度。研究人员负责实施研究方案。“协作”是指课题组老师之间相互学习,共同努力完成课题任务。
八、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1、阶段性研究成果以论文的形式发表出版。
2、研究过程中,开展与课题研究有关的研究课和论文交流会。
3、课题研究结题,形成一篇终期成果报告,总结典型案例,展示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