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 4.22《爱莲说》学案[五篇模版]

时间:2019-05-12 19:21: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六年级语文上册 4.22《爱莲说》学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六年级语文上册 4.22《爱莲说》学案》。

第一篇:六年级语文上册 4.22《爱莲说》学案

六年级语文上册 4.22《爱莲说》学案 上海版

学习目的:

1、背诵默写,理解提升。

2、合作探究,托物言志。

3、联系生活,提高情趣。

学习准备: 熟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学习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计:

一、莲花欣赏,交流引读。

1、图片展示:学生欣赏或回忆学校池塘里无穷碧的莲叶,别样红的莲花,并写出诵莲的诗句,充分感受莲之风韵。

2、交流引读:同学们,莲花又称荷花、芙蓉。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描绘过它,赞美过它,并把它当作高洁脱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爱莲说》就是一篇脍炙人口、经世不衰的赞莲佳作。这里的莲以高尚纯洁的形象出现,表现出它特有的廉洁、清正,不与邪恶同流合污的品质。(板书课题及作者)

3、作者简介:周敦颐(1017-1073),宋代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

4、题解:文章的题目是《爱莲说》。“爱”表现了作者的感情,“莲”是这篇文章写作的主体,“说” 在这里指什么呢?“说”在这里表示一种议论性的古代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爱莲说》就是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二、熟读背诵,积累理解。

1、读一读:

①诵读课文,给下列字词注音。

蕃()淤泥()濯()清涟()妖()蔓()

枝()益()亭亭()净植()亵玩()焉()

②学生情感朗读,看清字形,读准字音, 理解字意。

③学生根据自己情况即时背诵,可采用游戏接龙式背诵。

2、译一译:学生圈点勾画,翻译下列词语。

蕃()濯()谓()隐逸()君子()

噫()鲜()宜乎()者也()

三、合作探究,诗句品析。

设置问题情景一:

1.请同学们找出直接描写莲花的句子。

2.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并赋予了莲花哪些品格?

讨论明确:

生长环境:

体态香气:

3.本文主要采用了哪些表达方式?作用是什么?

4.你读了作者描写莲花的这些句子之后,你觉得作者赞美的仅仅是莲花吗?全文的主旨是什么?

设置问题情景二:

1.你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用心

爱心

专心

2.“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设置问题情景三:

1.本文以“爱”为脉络,写出了对莲花的喜爱,为何还要写菊花和牡丹?

2.谁爱菊花?

3.谁爱牡丹?

4.由此可以看出,写菊写牡丹仍是为了衬莲,写菊为旁衬,写牡丹为反衬,在映衬中突出了莲花的形象和品格,同时又针砭了时俗。

设置问题情景四:

1.作者对这三种花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

小组讨论明确:

2.课文中的两个独字,充分表现了作者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表明了自已不同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

四、借花喻人,归纳主题。

1、借花喻人:

(1)为什么人们对花的爱好不同呢?

(2)作者借花喻人,抒情言志。那么他把菊花比作什么?把牡丹比作什么?把莲又比作什么呢?

菊是隐逸者,逃避现实。菊花不在春天与百花争艳,而在群葩凋落的秋季独吐幽芳,就像那些不肯与世俗同流合污而离群索居、隐遁山林的逸民高士。

牡丹是富贵者,贪图享乐。它雍容华贵,绚丽多姿,就像达官显贵和攀附富贵的庸碌之辈。

莲是君子,高洁典雅。它不染尘俗,就像胸怀磊落,行为正直,德声远播的君子。

(3)作者对陶渊明的这种隐逸的生活态度是不是完全赞赏呢?他也愿意隐逸吗?

2、归纳主题:

通过对莲花的爱慕和赞颂,表现作者对美好理想的向往,对高尚情操的追求,对正直人格的仰慕;同时,通过对牡丹的厌恶和鄙弃,表现出对趋附权贵,苟随时俗及其风尚的不满,文章鲜明地表现了作者的进步理想和美学情趣。

3、互动释疑:将自己不懂的地方提出来,与小组、班级同学共同探究解疑。

五、总结存储,课外延伸。

1、总结存储:同学们,我们学完了课文后有哪些收获呢?

2、课外延伸:

①背诵默写课文。

②仿写《爱莲说》以“爱___说”为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作文,采用托物言志的方法,点明所爱之物的所托之志。

3、根据你对本文的理解写一副不少于五言的对联。

练一练: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第1—5题。

用心

爱心

专心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 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周敦颐《爱莲说》

【乙】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 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出淤泥而不染

(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3)陶后鲜有闻

(4)待到山花烂漫时

2.翻译下面的句子。

莲,花之 君子者也。

3.作者“独爱莲”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4.甲文的中心句是:

5.“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句照应了上文的“ ”

6.描写莲美好形象的句子是:

7.【甲】文用、衬托了莲花的形象,【乙】文用、等自然环境来烘托梅花的形象。

8.两文所歌颂的对象在精神品质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用心

爱心

专心 3

第二篇:《爱莲说》学案

《爱莲说》学案

张晓芬

导学目标:

1、了解“说”这种古代文体及特点。

2、了解本文借物喻人,托物言志写作的手法。

3、积累文言词语。

一、课前预习

1、搜集作者相关资料,了解写作背景。

2、朗读课文,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蕃淤泥濯清涟蔓净 ......

亵玩焉噫鲜 ....

3、解释下面词语。

蕃染濯清涟妖蔓

枝植亵玩谓隐逸君子鲜宜乎噫

4、翻译句子: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3)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二、课堂讨论

(一)内容探究:

1、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又赞扬了莲花哪些品质?

2、文章写菊花和牡丹的作用是什么?

3、作者借莲花表达了自己什么志向?

(二)写法归纳:

本文有哪些写作手法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三、课后拓展练习

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赞美自己喜欢的一种植物。例如“我爱梅”、“我爱竹”、“兰花赞”等。

第三篇:六年级语文上册《一面》学案

六年级语文上册《一面》学案

【前预学案】

一、读通文,划出字词,掌握理解。

地窖

赫然(赦

郝)窘迫

摩挲

抖擞

清晰

恣情

殷勤

莽撞

鞠躬

当铺

踌躇

步步堂:注意多音字的不同读音和意思。

跳跳堂:注意易错难记的字形。

棒棒堂:根据上下文理解能表现文主题的词语。

二、把握文主要内容

步步堂:找出本文的记叙六要素

跳跳堂:找出文中对鲁迅的三次外貌描写。并比较其不同。分析其作用。

棒棒堂:找出文中感人的句子。并分析其好处。

三、提出不懂的或想研究的问题。

附预学生字词考察学案:(正确完成1小题得1颗★,我得了

颗★。)

【中导学案】

一、案例引领,崇敬鲁迅、阿累在跟别人讲这事的时候会怀着怎么个心情,用什么个态度呢?为什么?

2、阿累会怀着崇敬的心情向别人讲述这个故事的,请小朋友小组合作从文中去找一找理由吧。

3、出示自学提示:

步:划——从文中划出相应的句子。

跳:悟——从哪些词语可以体会出阿累对鲁迅的崇敬。

棒:写——根据这些心理活动描写,想一想阿累拿着这本书会怎么说怎么做呢?

二、面见鲁迅,倍感其瘦

未见鲁迅,阿累已崇敬万分,当他真正见到鲁迅时,印象最深的是又什么呢?-----瘦

你能快速浏览文,找出写鲁迅瘦的句子吗?

三、小小练笔,提升感悟

出示文末尾一段:在这四年里,我历经艰苦,受尽非人的虐待,我咬紧了牙,哼都不哼一声。我总是昂着头,我对自己说:“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

(1)想一想,在黑暗的旧社会,一个最平凡最底层的工人可能会遭受到怎样非人的虐待?

(2)现在,你知道为什么仅仅是“一面”,却给这位青年工人带去了那么大的精神力量?

第四篇:爱莲说导学案

合 峪 中 学 高 效 课 堂

《爱莲说》导学案累计课时()

授课班级授课时间授课教师审核人

【学习目标】

①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②学习托物言志、衬托的表现手法,初步提高同学们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③领悟主旨,提升同学们高尚的道德情操。

【学习重点】

掌握文言知识要点;学习托物言志、衬托的表现手法。

【学习难点】

文言判断句式;作者心目中君子应具有的美好品质。

一、课前预习

1.资料链接。

(1)作者周敦颐,字茂叔,号濂溪先生,谥(shì)号元公,北宋著名哲学家,是我国理学的开山祖。周敦颐为官清正廉洁,以为百姓洗脱冤屈为己任,甚得百姓爱戴。

(2)“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记叙、议论、抒情,但一般以议论为主,表明作者的见解,说明寄寓的道理,相当于现代的杂文。

(3)托物言志: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于是,“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阅读时要掌握好“物”与“志”的内在联系。

(4)衬托: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或反面的事物作陪衬,这种手法叫衬托。运用衬托,能突出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感受。衬托可分为正衬与反衬。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语速、语气、停顿、重读。

3.积累写莲名句,整理读书笔记。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唐〃王昌龄《采莲曲》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唐〃李白《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南唐〃李璟《山花子》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教学设计:

一、莲花欣赏,交流引读。

1、图片展示:学生欣赏或回忆学校池塘里无穷碧的莲叶,别样红的莲花,并写出诵莲的诗句,充分感受莲之风韵。

2、交流引读:

同学们,莲花又称荷花、芙蓉。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描绘过它,赞美过它,并把它当作高洁脱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爱莲说》就是一篇脍炙人口、经世不衰的赞莲佳作。这里的莲以高尚纯洁的形象出现,表现出它特有的廉洁、清正,不与邪恶同流合 1

污的品质。(板书课题及作者)

3、作者简介:周敦颐(1017-1073),宋代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

4、题解:文章的题目是《爱莲说》。“爱”表现了作者的感情,“莲”是这篇文章写作的主体,“说” 在这里指什么呢?“说”在这里表示一种议论性的古代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爱莲说》就是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二、熟读背诵,积累理解。

1、读一读:

①诵读课文,给下列字词注音。

蕃()淤泥()濯()清涟()妖()蔓()枝()益()亭亭()净植()亵玩()焉()②学生情感朗读,看清字形,读准字音,理解字意。

③学生根据自己情况即时背诵,可采用游戏接龙式背诵。

2、译一译:学生圈点勾画,翻译下列词语。

蕃()独()盛()染()濯()

清涟()蔓()枝()亭亭()植()

亵玩()谓()隐逸()君子()噫()鲜()宜乎()

三、合作探究,诗句品析。

设置问题情景一:

1.请同学们找出直接描写莲花的句子。

2.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并赋予了莲花哪些品格?

生长环境:

体态:

香气风度:

3.你读了作者描写莲花的这些句子之后,你觉得作者赞美的仅仅是莲花吗?全文的主旨是什么?

设置问题情景二:

1.你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2.“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设置问题情景三:

1.本文以“爱”为脉络,写出了对莲花的喜爱,为何还要写菊花和牡丹?

2.谁爱菊花?

3.谁爱牡丹?

4.由此可以看出,写菊写牡丹仍是为了衬莲,写菊为旁衬,写牡丹为反衬,在映衬中突出了莲花的形象和品格,同时又针砭了时俗。

设置问题情景四:

1.作者对这三种花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

2.课文中的两个独字,充分表现了作者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表明了自已不同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

四、借花喻人,归纳主题。

1、借花喻人:

(1)为什么人们对花的爱好不同呢?

(2)作者借花喻人,抒情言志。那么他把菊花比作什么?把牡丹比作什么?把莲又比作什么呢?

(3)作者对陶渊明的这种隐逸的生活态度是不是完全赞赏呢?他也愿意隐逸吗?

2、归纳主题:

3、互动释疑:将自己不懂的地方提出来,与小组、班级同学共同探究解疑。

五、总结存储,课外延伸。

1、总结存储:同学们,我们学完了课文后有哪些收获呢?

2、课外延伸:

①背诵默写课文。

②仿写《爱莲说》以“爱___说”为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作文,采用托物言志的方法,点明所爱之物的所托之志。

3、根据你对本文的理解写一副不少于五言的对联。

课后反思:

第五篇:《爱莲说》导学案

《爱莲说》导学案

【学习目标】

①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②学习托物言志、衬托的表现手法,初步提高同学们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③领悟主旨,提升同学们高尚的道德情操。

【学习重点】

掌握文言知识要点;学习托物言志、衬托的表现手法。

【学习难点】

文言判断句式;作者心目中君子应具有的美好品质。

一、课前预习

1.资料链接。

(1)作者周敦颐,字茂叔,号濂溪先生,谥(shì)号元公,北宋著名哲学家,是我国理学的开山祖。周敦颐为官清正廉洁,以为百姓洗脱冤屈为己任,甚得百姓爱戴。

(2)“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记叙、议论、抒情,但一般以议论为主,表明作者的见解,说明寄寓的道理,相当于现代的杂文。

(3)托物言志: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于是,“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阅读时要掌握好“物”与“志”的内在联系。

(4)衬托: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或反面的事物作陪衬,这种手法叫衬托。运用衬托,能突出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感受。衬托可分为正衬与反衬。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语速、语气、停顿、重读。

3.积累写莲名句,整理读书笔记。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唐·王昌龄《采莲曲》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唐·李白《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南唐·李璟《山花子》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4.背诵。

归园田居赏牡丹

晋·陶渊明唐·刘禹锡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庭前芍药妖无格,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池上芙蕖静少情。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惟有牡丹真国色,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花开时节动京城。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二、自主互助(10分钟)

1.课前预习检查。

◎步骤方法:

(1)检查背诵《归园田居》和《赏牡丹》。

(2)动手答题,同桌互查。

检查内容:

(1)齐背《归园田居》和《赏牡丹》

(2)给加点字注音。

周敦颐甚蕃出淤泥濯清涟不蔓不枝亵玩鲜有闻噫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步骤方法:

(1)教师示范读。同学们注意听老师范读时的重读、停顿、语气和语速。

(2)生生合作读。组内A站立读给B听,C站立读给D听。

(3)全班一起读。组与组展开评比。

3.疏通文意。

◎步骤方法:

(1)结合课下注释,独立翻译课文,动笔记出翻译时遇到的疑难问题。

(2)在组长带领下解决组内的疑难问题。

4.阶段练习。

◎步骤方法:

(1)动笔答题,后同桌互查。

(2)班内展示、矫正。

练习内容:

(1)翻译句子。(B号准备抢答)

莲,花之君子者也。

(2)解释文中“之”字的用法。(C号准备抢答)

①水陆草木之花

②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5.朗读课文。

◎步骤方法:各组内推荐一位朗读最好的同学,这些同学一起朗读,展开评比。

三、合作探究(15分钟)

◎步骤方法:

(1)在组长带领下,小组内讨论下面问题,组长简单地记出要点,并质疑。

(2)组际合作,交流疑难。组长携带本组质疑的问题到其他小组寻求帮助,小组两两互助,1组与2组,3组与4组,5组与6组 ┅┅

讨论问题:

问题一:陶渊明为何独爱菊?这对写周敦颐爱莲有什么作用?(单号组推荐发言人准备抢答)问题二:“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的“盛”字能否删去?这对写周敦颐爱莲有什么作用?(双号组推荐发言人准备抢答)

问题三:“莲”是君子的象征,请你说一说,在作者心目中,君子应当具有哪些美好的品质?(D号准备抢答)

问题四:小组内还有哪些质疑和新发现?(组长集中质疑)

四、展示反馈(5分钟)

1.展示讨论问题一(单号组推荐发言人抢答)

2.展示讨论问题二(双号组推荐发言人抢答)

3.展示讨论问题三(D号抢答,老师归纳)

4.背诵文中写莲美好品质的句子。(计时准备一分钟,齐背,展开评比)

五、精讲点拨(5分钟)

1.表现手法。2.本文主旨。3.问题释疑。

六、巩固拓展(10分钟)

◎步骤方法:

(1)动笔做第1题,完成后由组长检查。

(2)动笔做第2题,完成后组内互相参阅,每组推荐一名同学发言,班内展示。

(3)第3题,计时准备两分钟,然后小组之间展开评比。

拓展训练:

1.填空默写。

“好向濂溪称净植,莫随残叶堕寒塘”是鲁迅七律《莲蓬人》中的诗句,其中“濂溪”即宋代哲学家,课文中最能体现君子洁身自好的句子是“,”。

2.说君子。学了《爱莲说》,你对君子有了怎样的认识?请写一段话,可议论,可记叙,不少于50个字。(提示:可参考“师生共勉”中的内容。每组推荐一名同学发言,准备班内展示。3.背诵全文。

二、熟读背诵,积累理解。

1、读一读:诵读课文,把握下列难读的字词。

蕃淤泥濯清涟妖蔓枝益亭亭净植亵玩焉

2、译一译:圈点勾画,试译短文。

三、合作探究,文句品析。

1、找出直接描写莲花的句子。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并赋予了莲花哪些品格?

2、你读了作者描写莲花的这些句子之后,你觉得作者赞美的仅仅是莲花吗?

3、你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4、“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5、本文以“爱”为脉络,写出了对莲花的喜爱,为何还要写菊花和牡丹?作者对这三种花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

四、借花喻人,归纳主题。

1、借花喻人:为什么人们对'花'的爱好不同呢?作者借花喻人,抒情言志。那么他把菊花比作什么?把牡丹比作什么?把莲又比作什么呢?

2、作者对陶渊明的这种隐逸的生活态度是不是完全赞赏呢?他也愿意隐逸吗?

3、归纳主题:

4、互动释疑:将自己不懂的地方提出来,与小组、班级同学共同探究解疑。

三、合作探究,诗句品析。

1、请同学们找出直接描写莲花的句子。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并赋予了莲花哪些品格?

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生性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体态香气:“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正直,通达事理,行为方正

风度气质:“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志洁行廉,体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

3、你读了作者描写莲花的这些句子之后,你觉得作者赞美的仅仅是莲花吗?

讨论明确:不是。是为了歌颂具有莲花那样高尚品质的人。

4、你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讨论明确:这是一个反问句。一方面照应上文“予独爱莲”,另一方面也透露出对人生世事的感叹,慨叹当时与作者志同道合的人少,能做到品行高洁的人少。

5、“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讨论明确:这个感叹句,是作者对那时一些士大夫追求名利,求取富贵的处世态度的强烈讽刺。

6、本文以“爱”为脉络,写出了对莲花的喜爱,为何还要写菊花和牡丹?

讨论明确:这是一种映衬的写法,用“菊”和“牡丹”来衬托莲花。

7、谁爱菊花?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作者写陶渊明独爱菊,正是赞颂他不苟同于世俗的高洁品质,也是用菊花来正面衬托莲花,用陶渊明来正面衬托他自己。

8、谁爱牡丹?世人。因为牡丹色彩艳丽,妩媚动人,象征富贵。也就是说世人都追求富贵,作者写世人甚爱牡丹是从反面衬托莲的高洁品质,表明自己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由此可以看出,写'菊'写'牡丹'仍是为了衬'莲',写'菊'为旁衬,写'牡丹'为反衬,在映衬中突出了莲花的形象和品格,同时又针砭了时俗。

9、作者对这三种花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

讨论明确:

叹惋菊花,为了洁身自好而逃避现实,超然物外,处世态度未免有些消极。

鄙薄牡丹:追名逐利,攀附富贵,未免有些庸俗。

赞美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立身污浊尘世却能永葆高洁本色,十分难得。

课文中的两个'独'字,充分表现了作者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表明了自已不同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

四、借花喻人,归纳主题。

1、借花喻人:

♂为什么人们对'花'的爱好不同呢?

喜爱哪一种花,表明人们的不同的思想感情和气节。

♂作者借花喻人,抒情言志。那么他把菊花比作什么?把牡丹比作什么?把莲又比作什么呢?

以菊、牡丹、莲喻三种人,以三种爱象征三种生活态度。

菊是隐逸者,逃避现实。菊花不在春天与百花争艳,而在群葩凋落的秋季独吐幽芳,就像那些不肯与世俗同流合污而离群索居、隐遁山林的逸民高士。

牡丹是富贵者,贪图享乐。它雍容华贵,绚丽多姿,就像达官显贵和攀附富贵的庸碌之辈。莲是君子,高洁典雅。它不染尘俗,就像胸怀磊落,行为正直,德声远播的君子。♂作者对陶渊明的这种隐逸的生活态度是不是完全赞赏呢?他也愿意隐逸吗?

作者赞赏的只是陶渊明这种不苟同于世俗的人格,而对于他的隐逸,作者更多的则流露出“惋惜”的情感?对于牡丹,作者更多的是“鄙视”。

2、归纳主题:

通过对莲花的爱慕和赞颂,表现作者对美好理想的向往,对高尚情操的追求,对正直人格的仰慕;同时,通过对牡丹的厌恶和鄙弃,表现出对趋附权贵,苟随时俗及其风尚的不满,文章鲜明地表现了作者的进步理想和美学情趣。

下载六年级语文上册 4.22《爱莲说》学案[五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六年级语文上册 4.22《爱莲说》学案[五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陋室铭》《爱莲说》学案

    八年级语文陋室铭 学习重点: (1) 理解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学习流程: 一. 作家作品简介 本文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772—842),唐代诗人,哲学家。......

    《爱莲说》复习学案

    《爱莲说》复习学案 一 、文学常识 1、《爱莲说》选自( ),作者( ),字( ),号( ),道州营道县(今湖南道县)人,人称濂溪先生,是( )时著名的( )。 2、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也称杂说,这种文体一般讲可以......

    六年级语文上册山雨导学案

    《山 雨》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正确读记“神奇、优雅、辨认、清新、欢悦、清脆、凝聚、奇妙无比”等词语。 2.全力以赴,激情参与,感受山......

    六年级语文学案

    第五单元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1.认识本单元的14个生字,会写25个生字。 2.读通、读顺课文,能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能按要求背诵课文。(《奇异的琥珀》背诵最后一自然段 3.了解......

    六年级语文学案

    翠屏区凉姜中心学校2011——2012学年度(下)学教案 六 年级 语文 学科 第 四 单元(章、节)学生姓名 班级 课题: 14、卖火柴的小女孩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2 ——3 编制人: 何唯 审核......

    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两则》导学案

    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两则》导学案 教学目标 1.读准每个字的读音。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 3.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整学案

    六年级语文上第三单元整组备课 单元内容简析: 本单元围绕“华夏文明”这个主题,安排了三篇课文,《我终于回来了》讲述钱学森献身祖国建设的赤诚之心,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丰......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船长》导学案

    《船长》导学案 学习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关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片断,“哈尔威船长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